经典美文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08 00:34:27

经典美文摘抄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1篇

一、演一演,将名著搬上舞台

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双全的关羽……这些英雄的故事深得学生的喜爱。四年级下册课文《三顾茅庐》就选自《三国演义》,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因此,在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对刘备等人物的形象了解了之后,我开始组织学生演一演这个历史故事。除了《三顾茅庐》外,我还鼓励学生以表演或讲故事的形式说一说《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来个三国故事表演会。这个表演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三五成群,人手一本《三国演义》,读到精彩之处,互相推荐探讨。表演会上,学生大展才能,有表演关羽刮骨疗毒的,有讲述操草船借箭的……通过表演、讲故事,学生对这部优秀作品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被其中人物的品质所打动。学生愿意演刘备、关羽这些英雄人物,就是被他们的人格吸引。与经典同行,那么这些经典文化中人物形象必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他们一生不断消化理解的精神食粮。

二、比一比,让名著尽展魅力

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情节精彩,语言生动,文字优美,其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且不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心地善良的唐僧、贪吃的猪八戒、憨厚的沙僧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就连众妖魔鬼怪也是刻画得入木三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就是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改写的。由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通过引入原著的词句,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如课文中讲到白骨精摇身一变化作一美貌的村姑,我让学生想象美人的样子,然后出示原著中的内容:“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坳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瓷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原著这段话中“月貌花容”、“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把村姑的美貌尽展无疑,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从个人的观点看,《西游记》原著的语言比教材中的语言更生动,更值得细细品味,难怪学生在品读原著中的句子后也连连称赞,一个“妙”字早已驻足学生头脑之中。经过课堂的引领,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更浓厚,都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原著。

三、品一品,使名著回味无穷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文学中难以征服的顶峰,乃是当之无愧,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价值。仅在人物塑造方面,《红楼梦》就彰显出极具个性的手笔。六年级下册练习3的“语文与生活”中节选了《红楼梦》中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笑态,而不同的笑又尽显各人的性格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品读,通过人物的笑态体会人物的特点。学生在品读之后,发现史湘云笑得“一口饭都喷出来”,这写出了她比较活泼开朗的性格;林黛玉是“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这表现了她娇弱婉约的性格;贾宝玉是“滚到了贾母怀中”,这说明他很受老祖母的宠爱;至于那些丫鬟,只能“躲出去蹲着笑去”或“忍着笑”,这是因为她们的身份决定了她们只能这样。这一段《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笑因人物的身份、性格不同而异彩纷呈。学生学习了之后,被深深地吸引,体验到语言的精髓,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其他片断甚至全文,学生就会在一个更浓的兴趣中品读它。

四、动一动,让名著乐趣无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适时地开展与四大名著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定会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这些经典名著。如我曾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与经典有约”读书活动,一组学生开展“经典中的歇后语”收集活动;一组学生开展“经典人物我来评”活动;一组学生开展“经典美文摘抄”活动;一组学生开展“读经典做书签”活动……这些小主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拟定。在交流展示中,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内容丰富多彩,如: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等,学生在交流时,还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对于“经典美文摘抄”活动,我本以为学生只是摘抄了一些好词好句,没想道学生还归了类。如:四大名著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都是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学生摘抄后,还注意比较,从外貌上分析其人物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总之,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尽情地投入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收获无穷的乐趣。我相信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已让我国的经典名著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2篇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如今,作为教学的指挥棒的高考,语文考题中阅读题、作文题是重头戏,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是生命的足迹,阅读是生命的双脚。听、说、读、写是基本功,铸造着当代学子的天赋。阅读的质和量,决定着一个人倾听的水准,说话时发挥的水平,写作笔下灵机应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充分利用课文的教学内容,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在课内,用在课外。设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问题,诱导中学生。让中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寻找阅读的资料。

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给中学生介绍、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扩大中学生的阅读量。

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有着自己的独特主见,老师或家长不妨在尊重中学生的意愿的同时做科学的引导。让他们自由的进行阅读。课余时间和中学生交流心得和感受,慢慢中学生们就会发现,经典的作品更有文化内涵,能不断充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名着感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在阅读课上,老师带中学生到阅览室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组织中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教室里展览出来,让造型师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手、动口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中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中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指导中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既有所侧重,又提高了阅读效率,即使很长的作品也不会丧失兴趣。

一、课外阅读——养成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 他们养成爱读书、会读书、与书为伴的好习惯,每天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尤为重要。在一个经典被冷落的特殊时期,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补充一点“经典文化之钙”。为了使学生“学有兴趣”“背有情趣”,课前几分钟,我给学生讲成语故事,或把当前报纸上的最新消息带给他们,或给他们推荐一篇美的散文、一首美的诗歌,或给他们讲某个名人的故事……让他们在“收听”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录取”愿望,自己去寻找,自己去阅读。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利用早自习让三四个同学每人推荐一篇美文,并写出推荐理由,再把推荐文章装订成册,挂在教室里供同学阅读。

二、课外阅读——范围要广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代、跨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要求高中生遍览中外名著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若能再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结合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进选出若干经典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则是现实可行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不断涌现出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有益精神食粮,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优秀著作来感受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变迁,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情趣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都大有裨益。将经典性和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防止学生毫无辨别地一味去追逐形形的“畅销书”或另类的“时尚读物”,这就需要老师要时时关心知识界、思想界的各种动态和新成果。

“文、史、哲”相通,这一点不假,而且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语文阅读并不限于此,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当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也别忘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经典系列:散文兼有“美文”之称,多读名家散文,能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关注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笔者推荐学生阅读《美文》《散文》《名作欣赏》等杂志;现代作家朱自清、老舍、周作人、巴金、胡适、梁实秋、钱钟书、丰子恺、季羡林、林语堂等名家经典作品;当代张晓风、余秋雨、余光中、林清玄等散文大家的作品……

优秀报刊杂志系列:报刊杂志具有信息量大,信息新的特点.。如《读者》《读书》《南方周末》《语文报》《作文与考试》《文摘周报》《青年文摘》,还有一些报纸的副刊也值得一看。

三、课外阅读——培养习惯

习惯的培养,也必须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的一人任务。主要有以下这些习惯应予重视:

1、“读思结合”的习惯。只读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和消化,即用“心”读书才能有所收获。

2、“读说结合”的习惯。在开展大阅泼活动中,学生看了许多书籍、报刊,学习了丰富多彩是知识。但在这种知识只是学生走马观花式的所获,常常是不求甚解的。为了使学生能学有所得,我们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提取精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读写结合”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作妤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以不断增加白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儿的“笔记”既包括摘录,也包括读后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喜欢的,把自己感悟较深的文字摘录下来。积水成渊,你就拥有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当然,你还可以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作为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或许那恰是你瞬间迸发出来的心灵火花,而你却“兔起鹘落”流于笔间。

4、“精泛结合”的习惯。课外阅读的面是非常广的,必须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突出与课文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兼顾其扩展视野的知识。对于那些与当前书中有直接关联的和亟待掌握的知识,要精读,就是不仪要深入细致、咬文嚼字地读,而且要反复琢磨、多方研究,从具体细节到文章整体都要把握。而对于那些属于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的读物,浏览一遍即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外阅读时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5、让中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关注中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认真阅读的中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中学生就会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其实,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让中学生热爱阅读,用心阅读,对阅读真正的感兴趣!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3篇

一代又一代的语文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点。但是,认真探究起来,因为没有有效的具体的措施,这话和没说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读”来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实现“多读”呢?因为条件限制,许多学生手中并无足够的、优秀的可读物。尤其是农村学生,家中极少订阅、购买书籍。不要说“多读”,虽欲“少读”,亦不可得。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开始投入使用。阅读课也开始走进课程安排。无书可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到位的要求,及时的检测,学生只是随意地浏览,茫无目标地阅读,极容易使阅读课流为形式,甚至变为消遣。那么,阅读课究竟应该怎样上?

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自己上阅读课的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有了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总结,一些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我把阅读课的组织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

阅读课当然首先要读。

读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

古人云“开卷有益”,其实在劣质文字泛滥,鱼目混珠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真理。读不好的文章,犹如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不仅没补充营养,还让人恶心呕吐,受到伤害。所以阅读时首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样,阅读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们才能从中品味语言之美,汲取思想精华。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优劣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教师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人生观。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组老师们的认真筛选和精心推荐下,《美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阅读与鉴赏》《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快乐阅读》《青年博览》《博客》《中外书摘报刊荟萃》《作文与考试》《共同关注》等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

2、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的选择

选择了好书,仍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不是所有好书都适合在阅读课上读。有的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利用阅读课认认真真,完完整整读一本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理由是这样的好书“读一本胜过读一百本”。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道理很简单:某种维生素对人体再重要,但如果你长期只补充这一种,人仍然会营养不良。

对中学生来说,那些应该精读的经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读。阅读课上的阅读,应以短小精悍为主。一节课的容量应该大一些。书籍的品种可以全面,甚至可以杂一些。不仅文学的,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历史的,都可以读。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阅读课上,仍然有精读泛读之分。

阅读课上的阅读,既要有宏观地浏览,又要有重点地阅读。

首先应对书架上的书报种类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节大致的阅读方向,最终选定阅读的对象。

开始阅读,先浏览目录,确定重点阅读的篇目,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内容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点阅读的内容,要做好摘抄的准备。

摘抄时,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语,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别精彩的,语言、结构、内容皆有可取之处,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励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花费时间太多。

但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两节阅读课,加上中间一个课间,一共9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够做到。

有些文章当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网上搜索下载、复印等。但一是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二是即使有条件,这样的收获也远远比不上亲自摘抄的收获。

亲自摘抄的益处有:

1、练习书法,提高卷面质量

许多学生从小不重视书法和卷面的训练,虽已是初中生了,字还写得东倒西歪,潦草难看。卷面又脏又乱,不堪入目。通过摘抄,达到让学生重视卷面,练习书法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许多书法家都认为书法和太极有相通之处。通过书法练习,可以调整情绪,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修身养性。

3、汲取文章精华,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摘抄的过程,同时又是凝神屏息,专注阅读的过程。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笔如龙蛇,思接千载。

想一想,坐在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中,摊开印着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专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这种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许多美文,学生百读不厌,摘抄、背诵的兴趣极浓。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毕淑敏《孝心无价》等。还有同学把张洁的《我的四季》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十分喜爱。

三、写

写即写点评和感悟。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写是读的延续和升华。

为巩固摘抄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对所摘抄内容的认识,摘抄之后,应要求学生对所摘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可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

除了点评之外,还可以写感悟。如果说阅读是“读别人”,写感悟则是“写自己”。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国文学 文摘卡 经典阅读 创建

曾几何时,笔者养成了在阅读过程中抄写文摘卡的习惯,日久天长竟然积满了两大抽屉。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一习惯逐渐被边缘化,网络中俯拾即是的海量资源让我渐渐成了一个懒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今天的大学生除了做些课堂笔记之外,没有谁喜欢蚂蚁搬家似地制作传统的文摘卡。可是,丢弃这一良好习惯的确可惜,难道就不能换一种形式让它发扬光大吗?故而笔者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学生创建电子文摘卡,并申请了一个研究性课题,带着几位学生边阅读,边积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将结合该课题把自己的教实践情况简介如下:

一.课题背景及目标

众所周知,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悦作用。但由于我校师范类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窘境,诸如课时压缩(由112课时压缩为80课时)、课程专业级别降低、“图像快餐”逆袭 “文本正餐”等原因,学生阅读的外国文学经典着实有限,积累明显不足。基于此背景,课题设定了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潜心阅读、踏实积累、勤于笔耕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分类整理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独立判断能力;5、培养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将平时积累转化成具体思想成果的能力。

二.成果的特征及用途

应该说,传统阅读有效而且必要,因为那是进入文本世界、理解作品精髓的不二法门,而电子文摘卡(其形式可以是PPT或者是普通WORD文件,保存在统一的文件包中) 吸收、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关资料,及时将阅读体会与有关信息进行归纳与整合,在传统阅读与互联网海量信息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这无疑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系统、连贯的电子文摘卡便成为学生随意调取的的学习资源。其高效率是手抄文摘卡难以企及的。

三.实施过程

由于参与者的认真与努力,课题进行得相当顺利,甚至超出了笔者的预期。这表现为下几点:

1.三位同学基本上完成了分配书目的阅读。李玲同学主要阅读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其中主要有《古希腊神话故事》、《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神曲》、《唐吉诃德》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李亚娟同学主要阅读十七、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悭吝人》、《伪君子》、《新爱洛伊丝》、《老实人》、《拉摩的侄子》、《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徐露露同学主要阅读19世纪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简爱》、《呼啸山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之上,既做精彩、优美段落的摘抄与赏析,也能独立思考,提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对当代生活有指导启发意义的问题。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有些作品内容艰深,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有些作品卷帙浩繁,情节复杂,除了花费时间之外没有捷径可走。但她们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了。而且,每位成员选择一两部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并撰写了研究性报告。

2.制作了精美的PPT书摘卡。几位同学的PPT文摘卡,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既有国内不同译本与版本的书影,也有作家、作品的介绍,自然也有精彩段落的摘抄与评析。笔者以《堂吉诃德》这部作品的阅读文摘为例具体说明之。学生的PPT既介绍作者塞万提斯的生平,比如他的好学,由于家庭贫困,他只上过中学,而且常常辍学。但他勤奋上进,连街上的烂字纸也要捡起来读,凭借这种精神他读了许多经典名作。比如他的勇敢,24岁时,塞万提斯参加了迎战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的勒班多战役。当时他发着高烧,“轻伤”可以不上火线,但他主动请战,宁愿为王上作战而死,也不愿躲在船舱里偷生。在此战中塞万提斯左臂受重伤,被迫截去左手,但他无怨无悔,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最光荣的事情。再比如他的坚韧。他带着推荐书光荣返国之时,孰料想却遭海盗绑架,因家人无力筹措巨额赎金,他在海盗窝里一呆就是五年。他倍受海盗的折磨,同时他也以其坚韧和勇敢“折磨”着海盗。他五次组织囚徒出逃,锲而不舍,海盗们对他伤透脑筋。有一次他和十几名伙伴藏在一个山洞里,半年后事情败露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全责。还有一次他有机会出逃,可他不愿抛下伙伴独自求生。该同学把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堂吉诃德的言行对照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理解维・什克洛夫斯基关于“杜尔西内娅,她既不是妻子,也不是情人,而是幻想和良心。”以及米兰・昆德拉“我什么也不信赖,只信赖塞万提斯那份受到诋毁的遗产”论断的深刻含义。

3.带动班级同学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全班同学参照几位参与者的方式,每位同学阅读一本外国文学作品(书目由老师分配,互不重复),如法制作PPT书摘卡,结果全班同学保质保量完成,笔者经过勘误、校对之后将全班同学的PPT打包发送给每一位同学,以便大家互相参考,共享资源。大家看到本班同学的文摘卡欣喜不已,进而产生了阅读与讨论的兴趣。

四.结语

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研究是一种体验、感受、积累、提炼的综合性过程。通过创建电子文摘卡,学生们充分享受了这一过程。现在看来,收获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潜心阅读便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何谓“文摘”?乃是学生用自己的眼光、鉴赏力对经典作品进行的精华选萃。不建立在一定数量经典阅读的外国文学教学,其教学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2.系统的电子文摘卡堪称学生的一棵“知识树”,枝杈与树干互相勾连与链接,利于学生融汇贯通,准确把握外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成就。同时,电子文摘卡具有开放性,有日后不断补充与更新的巨大空间。

3.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他们理解了其超越时空的意义。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扎实、有效地长期积累。无论科技手段多么发达,都无法代替个人的修炼与成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电子文摘卡的创建,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期待有更多同学从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第一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维・什克洛夫斯基[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4]刘再复.人论二十五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本文为苏州市职业大学2013年度教学改革立项《立足于当代关怀的〈外国文学史〉课堂讨论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号SZDJG-13024;苏州市职业大学2014年度研究性课程《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与电子文摘卡创建》结题成果,课题号SZDYKC-140401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选择 运用 整理加工

一、精心选择阅读的材料

庄子曾发出如此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上每天出版的图书,一个人即使整天呆在家里读书,直到死,也无法读完。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我们必须独具慧眼,帮助学生精心选择有价值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首先是经典著作。经典名著是前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文化主食。因为那些可以称得上经典名著的作品,大都经过了历史的筛选,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社会进入高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传统书斋生活的平静与安稳已被打破,书香馥郁的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也不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和莘莘学子惟一流连忘返的地方。人们将进入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面对这种挑战,全社会都有责任树起经典这面大旗。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阅读经典名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列出的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就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是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当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贴近我们的现实,这些书籍对于丰富学生的阅历,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许多当代作品的价值尚未得到权威的认同,或者作品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相当的鉴赏水平,力求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近年来,著名学者余秋雨的散文系列,涉及到中外文化的许多方面;又如港台著名作家张晓风、席慕容、林清玄、刘墉、董桥等人的作品,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显著的效果。

再次是“文化快餐”。这里所谓的“文化快餐”,就是那些篇幅短小,言简意赅,阅读时间不长的文章,区别于那种庸俗,格调低下的读物。作为在校求学的学生,持续一整天或几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不多,更多的则是几分钟、十几分钟的零散时间。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推荐一些品味较高、可读性较强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随笔》等。其它一些轻松、健康的消遣性读物,也可适当涉猎。

二、恰当运用阅读的方式

从阅读的内容来看,“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咀嚼消化。”(《谈读书》,培根)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浏览,泛读,精读等等。

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读书有消遣性阅读和求知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是一种调节紧张身心,消除工作和学习疲劳,减轻工作压力的精神活动,阅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轻松的读物,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考虑读物的审美价值。求知性阅读有比较明确的阅读目的,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启迪心智,从而达到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于处于求知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这种阅读应该成为主导。

从阅读的形式来看,一是精读,即按照顺序,逐字逐句阅读,对全篇、各段、各句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是略读,即通观大意,不求甚解,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略去不看;此外,还有跳读,猜读,浏览等等。这些阅读方式经常交替运用,互为补充,恰当运用,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整理加工阅读的内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时的读书人,往往都是藏书或抄书人。明代的张溥读书时常常手抄口诵,抄完即烧,反复七次,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可谓读书人的典范。而今天的学子,已经不必像过去那样将大量精力放在抄书上,可是抄书的传统却不能完全放弃。只不过,抄写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有所不同。

抄写应以有用为原则。学生平时从阅读中获取的有用的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积累的形式要规范。学生通常也有阅读笔记,但大多凌乱不堪,不利于日后的查阅。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时,教师应该做示范解说。例如:笔记的开头应编制目录,附上页码;中间部分是材料的内容,材料的内容大致分为这几类:一是美文摘抄(全文或者精华部分,也可剪贴),二是书海拾贝(主要是摘抄文中的哲理性语句),三是心得体会(及时记录读书的感受)。

中学生积累材料的目的,往往是在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阅读视野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一起,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作文材料库。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性灵不断成长的泉源。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只要我们能在“霓光璀璨中独守一炷青灯”,将阅读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阅读内容和方式,提高阅读的效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积累习惯 方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是天长日久的积淀,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善于积累。在写作文时,很多同学无从下笔,搜肠刮肚,也没有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就是平时不认真对观察生活、不勤于积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作文材料的素材库。积累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生字词的积累、名言警句的积累、经典美文段落的积累等等。笔者在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入手谈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的体会和认识。

一、每周一——成语归类

成语形式简单而意思精辟,大部分成语往往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精彩典故。学生成语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使学生不自觉地提高了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

成语积累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讨论出一个主题,把符合此主题的成语都总结出来,写在自己组的小黑板上,待到周一语文课上,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哪组展示。如第一组先抽到了1号,他们展示的是“关于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二龙戏珠、三心二意、四面楚歌、五谷丰登、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无一用、千方百计、万众一心。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指定第一组的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明他们所展示的任意一个成语的相关典故或寓意。

二、每周二——古诗欣赏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青少年掌握常见的古典诗词,特别是其中流传的千古名句,既可以增长知识,又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素质。

古诗名句欣赏的具体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利用各自的小黑板,课前写好要展示的古诗,指出其中的名句并赏析。古诗名句的赏析也是近几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因此在日常积累的同时,不但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让他们提早为中考做准备,可谓是一举两得。如第四小组展示的古诗《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赏析后两句:既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友人的鼓励,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语言质朴豪爽,感情真切动人。第四组展示完后,要求全班每个学生把名句及其赏析写在摘抄本上并掌握。

开始的时候,每个小组选取课内的古诗,等把课内的展示完后,他们就提前借来九年级的书,有的还买了《唐诗三百首》,这样,各小组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诗词“大搜捕”活动。

三、每周三——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简练而涵义深刻的句子。积累名言警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又可以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言警句积累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三课前让每组学生在后面黑板上展示出一句名言警句,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抄记,并且每月的主题采用分类的形式,如惜时篇、爱国篇、劝学篇、修养篇、理想篇等。

如在第一个周期内进行“惜时篇”的展示,学生总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教育他们珍惜美好的时光;第二个周期内进行“修养篇”的展示,学生总结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名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每周四——美文欣赏

美文指的是一些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而又意蕴深远、富含哲理的散文、杂文等,它们可以以小见大,或抒情、或说理,以感悟人生,教育人于无形之中。学生如果能适当地阅读一些美文,既可以开阔视野,学会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又可以从中学到写作的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美文欣赏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三晚上先由学生自己在《作文与写作》《作文素材》《读者》等刊物上,或从网上搜索,重点选取毕淑敏、林清玄、周国平、余秋雨等人的美文,写在语文摘抄本上。周四晨读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组内摘抄得最好的美文,指定一人展示,其余组则对其中的优美词句、富含哲理的句子进行点评,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打分,记录在册,以备后用。

五、每周五——格言新说

格言是含有劝诫和教育的话,一般较为精炼,如“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大胆颠覆经典,重塑格言。当然,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把好关,找出一些适于新说的格言,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格言新说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五作文课前,教师先布置每组学生找一篇格言新说的例文进行摘抄并上交。教师从中找出较典型的、适合新说的一篇,由学生来朗读,如第三小组的《覆水能收》。学生朗读后,其他各组进行评价,如,此格言新说新在哪里?从正反两方面举了哪些事例?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来说明此观点?

当然,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积累的内容也远不止这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贵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一直致力于每一位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的养成,这样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7篇

在语文课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就是阅读,就是自我的语言积累,没有了阅读,一味的课本讲解,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为了让我的学生更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我根据农村中学的现实,从具体的小事改变入手,开始我们的阅读实施方案。

1、开设阅读课:具体做法是每周语文课从正课中抽出一节,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自由摘抄,再背诵自己的摘抄并要求能说出感受。有的班级开始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从家里拿来一些作文书、文摘类书籍,供学生阅读。由于农村孩子家里所存书籍单一且有限,我们后来自己买了一批,但是现实是书价太贵,区区几百元钱仅能卖几十本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籍是普九验收用的,学生根本无法看到。我们最后倡导学生集资一部分,老师对一部分,买了一批新书,然后加上学生开始拿来的书,试验班首先筹建了自己的班级小图书馆。以供阅读课上学生阅读。

2、双休日阅读作业:我们班的学生星期天的语文作业是每人借一本书,星期天自由阅读,没有读多少的限制,没有写读后感的要求,但必须有摘抄记录,在语文课上能说出自己读到的精彩之处。

3、图书漂流活动:我们班的学生自己攒钱,利用假期买一本书,自己自由阅读。然后开学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在班上自由漂流,互相传递着阅读,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4、每天读一篇文章:我们坚持每天晚集利用十分钟时间,为学生读一篇好文章。按一周五篇,一学期就能读100多篇,一年下来就是200多篇,这样的潜移默化作用可是巨大。学生每听完一篇文章还会写出自己的感悟,每个试验班70多名学生,那么就能写出出7000多篇百十字的小感悟。如一个学生在听了《猎人追兔》后,这样写道:“人生是每个人必走的路,每个人在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梦想,而梦想不可能全部实现,总要有一些遗憾,如果不想遗憾太大,那么就慎重选择、谨慎选择,不可顾今日之乐,而苦将来之日,路靠自己走,靠你选择,不要疏忽。”另一位学生在听了《我寻求挫败》写道:“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人生的愁苦是难免的,面对困难,我们只有做到精神不倒,挫败才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只要不停的耕耘,付出总会有回报。”学生的感悟已上升到思考人生的高度,这样的文字没有长期反复的听说读写是不可能达到的。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

5、课前读好书:我们还通过课堂上为学生朗读名著;坚持利用语文课前或阅读课等时间,为学生读《爱的教育》、《草房子》等名著,这些能和孩子们心灵沟通的书,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们的心灵,他们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动而感动,欢呼而欢呼,忧虑而忧虑……

6、自编教材:采用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经验,自编教材。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果能适当引入一些经典的美文,教师和学生一起赏析、吟诵,学生的语感渐渐就有所增强,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语文自然能学好。

7、推荐书目提倡阅读经典:书目的推荐是一个很好的引导示范。通过教师提供的书目,学生了解到了书要读经典的,只有经典的才是最好的。“经典的阅读可以使年轻的一代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语)

8、师生共享阅读快乐:让爱上读书的前提是老师先爱上阅读,试验班的老师有的将自己爱读的书拿到教室读,让学生看到老师爱书的具体表现,同时遇到好的段落抄给学生分享;或者老师带领学生去县城、漯河购书中心体验购书,阅读的快乐;或者老师将学生带到自己的办公室找书看,从直觉上给学生以精神熏陶。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示例

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曾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指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

张志公先生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的好,运用的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要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所以,要治愈“贫乏”这一语文的致命伤,唯一良方就是加强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如今,作为教学的指挥棒的高考,语文考题中阅读题、作文题是重头戏,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是生命的足迹,阅读是生命的双脚。听、说、读、写是基本功,铸造着当代学子的天赋。阅读的质和量,决定着一个人倾听的水准,说话时发挥的水平,写作笔下灵机应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然而,语文阅读瀚海无边,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挖掘有效的信息,获取无限的价值,拓宽视野,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呢?就此,笔者在课下进行了以下指导:

一、课外阅读——养成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让他们养成爱读书、会读书、与书为伴的好习惯,每天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尤为重要。

在一个经典被冷落的特殊时期,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补充一点“经典文化之钙”。为了使学生“学有兴趣”“背有情趣”,课前几分钟,我给学生讲成语故事,或把当前报纸上的最新消息带给他们,或给他们推荐一篇美的散文、一首美的诗歌,或给他们讲某个名人的故事……让他们在“收听”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录取”愿望,自己去寻找,自己去阅读。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利用早自习让三四个同学每人推荐一篇美文,并写出推荐理由,再把推荐文章装订成册,挂在教室里供同学阅读。

二、课外阅读——范围要广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代、跨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要求高中生遍览中外名著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若能再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结合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进选出若干经典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则是现实可行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不断涌现出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有益精神食粮,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优秀著作来感受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变迁,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情趣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都大有裨益。将经典性和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防止学生毫无辨别地一味去追逐形形的“畅销书”或另类的“时尚读物”,这就需要老师要时时关心知识界、思想界的各种动态和新成果。

“文、史、哲”相通,这一点不假,而且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语文阅读并不限于此,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当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也别忘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别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更无知。”“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我向学生开列了以下书单:

1、中外名著系列: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书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充满温情。如中国的古典、现当代名著,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俄国托尔斯泰的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

2、名家散文经典系列:

散文兼有“美文”之称,多读名家散文,能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关注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笔者推荐学生阅读《美文》《散文》《名作欣赏》等杂志;现代作家朱自清、老舍、周作人、巴金、胡适、梁实秋、钱钟书、丰子恺、季羡林、林语堂等名家经典作品;当代张晓风、余秋雨、余光中、林清玄等散文大家的作品……

3、优秀报刊杂志系列:

报刊杂志具有信息量大,信息新的特点.。如《读者》《读书》《南方周末》《语文报》《作文与考试》《文摘周报》《青年文摘》,还有一些报纸的副刊也值得一看。

三、课外阅读——培养习惯

习惯的培养,也必须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的一人任务。主要有以下这些习惯应予重视:

1、“读思结合”的习惯。只读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和消化,即用“心”米读书才能有所收获。

2、“读说结合”的习惯。在开展大阅泼活动中,学生看了许多书籍、报刊,学习了丰富多彩是知识。但在这种知识只是学生走马观花式的所获,常常是不求甚解的。为了使学生能学有所得,我们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提取精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读写结合”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作妤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以不断增加白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儿的“笔记”既包括摘录,也包括读后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喜欢的,把自己感悟较深的文字摘录下来。积水成渊,你就拥有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当然,你还可以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作为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或许那恰是你瞬间迸发出来的心灵火花,而你却“兔起鹘落”流于笔间。

4、“精泛结合”的习惯。课外阅读的面是非常广的,必须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突出与课文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兼顾其扩展视野的知识。对于那些与当前书中有直接关联的和亟待掌握的知识,要精读,就是不仪要深入细致、咬文嚼字地读,而且要反复琢磨、多方研究,从具体细节到文章整体都要把握。而对于那些属于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的读物,浏览一遍即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外阅读时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创性精神 学习乐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更是一门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

一、乐园的建造不是舞台布景,它是真正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进入初中的学生可能在小学阶段基本上习惯了民主课堂,和他们交流相对容易。初中语文课堂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乐园般的快乐?它需要多方面的辅助。

1、教师的民主意识。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往往一堂课将一篇文章作为对象,在字词句章方面展开讲解。所以为了完成让学生嚼烂一篇文章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长期把持课堂大权,引导学生将教师围绕这篇文章所讲的内容牢牢记住,并通过一些课堂测验来检验学生这节课是否听得认真。这种教学方式在以前的考试制度中或许是一种有效的应试教育,但是在现在的语文考卷中,我们已经很少看到有那种直接考察书本上原封不变的知识的考题,而出现几率愈来愈高的则是一些考察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试题。语文教师如果还把自己的教学任务仅仅集中在每学期的一本语文课本上,那么,他必将被改革浪潮淹没。

在语文课堂里,教师不能再是唯一的主宰,不能再简单地执行某种僵化的思想、固定的政策指令,我们应该勇于解放自己:解放我们的脑袋,解放我们的心理,解放我们的时间,解放我们的空间,解放我们的手,解放我们的口;敢于活跃我们的思维,投入我们的情感,注入我们的理解。只有教师的平等、民主意识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空气。

2、学生的民主意识。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受到一定的模式意识和教科书的禁锢与限制,我们又以这些来禁锢和限制学生,教师是在被迫中教学,学生是在被迫中学习。课堂束缚了学生的身体,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一天到晚的死记硬背,生硬的讲解,题山书海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一座座牢笼。

学生在课堂上的使命是求知,那么教师的使命就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这一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新课改促使教师全方位的解放,它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解放学生。教师的解放在于意识的转变,同样学生要得到解放,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生自己意识的转变还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意识到学习需要主动地投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过程,他们才能快乐地成长。

二、阅读与写作的交融,升华语文素养,使学生乐学

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首要因素。经典美文体现出名家的风采,融文采、哲理、美学、情感于一体,这对学生的写作与陶冶情操大有裨益,所以每一次美文之旅,我都让学生记录下美句,并及时背诵,如:名著中的经典美句,文摘等杂志中的美文等等。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着手这样做。学生每人都有一本精美的摘抄本,一学期结束后,我们都会评选出优秀的摘抄本,并给予奖励。久而久之,学生课外阅读中发现美的句段就会自觉地摘录,再也不要老师提醒了。受阅读的影响,爱看名家作品的学生,他们作文的语言或风格或多或少都有些名家的痕迹,对古今中外名著的大量欣赏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在文字海洋中徜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加强语言能力,所以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经典美文在阅读教学时,我总是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对美文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及语言文采进行创造性仿写。

三、创设问题,让学生脑动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头脑中有疑问,才会产生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主动去学习知识。创新精神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结合教学实际来看,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有两个层面:⑴教师要善于设疑;⑵学生要会质疑。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找问题或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课堂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入手质疑:⑴围绕课题寻找疑点。课题便是文章的“眼睛”,要是学生能围绕课题提问题,就会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⑵从字、词、句等方面寻找切入点质疑。课文中有的词句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但有的词句含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这就要通过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难来突破;⑶抓住课文的重点寻找疑点质疑。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课文的重点,通过前后比较,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老师有意识引导,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学生那种自发的、先天的,甚至带有一些盲目性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之下,同样可以喷射出耀眼的火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所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弄懂几个问题,也不再对教师和教材所说“照单全收”,而是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分析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时,他们敢于争论,敢于怀疑,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经典美文摘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课外阅读 兴趣 习惯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28

初中阶段是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段,可农村初中生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初中是毕业了,却鲜有学生能够完整读完课标推荐的书目,更不用说形成阅读的习惯了。虽说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学校或上级部门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但这些活动对很多农村学校来说多是走过场,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形成阅读习惯帮助不是很大,因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形成习惯是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转变观念助阅读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广泛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可利用家访、开家长会等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向家长讲明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是有用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反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从而支持、鼓励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多种手段来激趣

语文教师是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力,应扮演好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赏识者等角色。

(一)营造班级阅读氛围以激趣。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中浓厚的读书氛围无形中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很强的感染作用。其一,在教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并经常让全班学生读一读。其二,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漂流活动。与城市不同,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还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书籍少的难题,因为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藏书,学校图书室可供阅读的书籍不多,名著多是浓缩版,可读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有书的学生拿出自己的一两本书到班上漂流阅读。其三,指导学生办好学习园地。可开辟“好书推介”“精彩社会”“秀出我的风采”“经典箴言”“名人读书小故事”等栏目,这除了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引导学生的阅读紧扣时代的脉搏外,还为教室增添了浓浓的书香味。

(二)开展活动来激趣。初中生好动,争胜好强,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1.开展中华美文朗读比赛。2.开展箴言硬笔书法比赛。3.开展走进名著活动。教师进行阅读推荐后,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必答和抢答的形式展示阅读的成果。4.开展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写字和绘画等能力。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手抄报比赛,教师提出一些固定栏目,如美文共赏、读书心得、名文摘抄等,促使学生广泛地阅读。不管是哪一种比赛,对其中的优秀学生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品最好是种类不同的课外读物。这样既为班级的读书漂流注入了新鲜血液,又让学生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

(三)以点带面来激趣。虽说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但班中还是会有几个爱好并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的。这些学生往往是班中的佼佼者,语文成绩很好。教师可让这些学生“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读过的书以及读书的方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的引荐能很快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当然,教师也要成为学生读书的表率,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读书不已,不断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源头活水,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最有力的感召!

三、多种方法来导读

现今的中学生好动,自制力差,做事情很多是三分钟热度,要想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地坚持下去并形成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文教师必须做足功课,绝不能放任自流。

1.语文课堂要瘦身,腾出时间让学生阅读。说实在的,现在的农村初中生不怎么喜欢语文课,与教师的上课方法不无关系,如有的教师上一篇课文耗时冗长,像《故乡》《陈涉世家》要花四五个课时,什么内容都讲详细才放心。语文教师应深入、细致、透彻地备课,精简自己的教学,长文短教,去粗存精,大胆取舍,将节省下来的时间让给学生去阅读经典美文。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2.向学生推荐好书。农村初中生的课外读物本来就少,基本上是同学间相互传阅的卡通漫画、娱乐消遣类杂志等,有的学生即使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他们也不懂如何选择。因此需要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名篇佳作,推荐过程中应对作品内容、精彩之处和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讲解、指导,为学生走进书本作必要的铺垫。

3.拓展教材的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由于时代、年龄、阅历等原因,很多学生不喜欢文学名著,认为文学名著与现实距离太远,看不懂,也没有兴趣。教学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时,应趁热打铁,向学生引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如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可向学生介绍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五猖会》,领略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学习了《智取生辰纲》,趁机向学生发问:生辰纲被劫后杨志的命运如何,其他好汉如鲁智深、林冲等人有什么精彩故事等等,由此激起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阅读了不少名家的作品,不再把阅读文学名著看作是苦差事。

4.落实阅读方法。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只凭兴趣,阅读时走马观花,不懂得积累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读出自己的真性情,能随着书中人物的际遇或哭或笑,真正沉入书中,这样才算读书,也才有收获。(1)浏览泛读法。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或文章,可以大致浏览其标题、内容提要等,也可以快速默读,掌握其大概意思就可以了。(2)精读批注法。要求学生阅读时扫清文字障碍,弄清文章中心或句子的含义,特别是一些隽永的写景美文,要求学生反复研读并在正文旁边加批注,来帮助理解和记忆。(3)摘抄笔记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将所读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优美句子、精彩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如果是名著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评论等读书笔记。

5.倡导学生买书。告诉学生,好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珍藏。教师可以把自己买书的经验告诉学生,让学生学会选书。学生有了自己的藏书,一生都有好处。

四、督查激励养习惯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不行,初中生往往兴趣不稳定,何况还有那么多的诱惑,只有教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可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升为习惯,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1)规定每周阅读的篇数。(2)课前5分钟美文推荐。(3)检查、评价读书笔记。(4)指导学生制定寒暑假读书计划。

上一篇:摘抄文章范文 下一篇:好词好段摘抄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