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6:06:28

技能教学论文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随机抽取南华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实验组,同班级另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对照组。在进行ECS教学前先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理论和实践的摸底考核,然后对实验组进行ECS模拟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教学结束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理论和实践考核。ECS模拟教学的程序如下:学生自由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5~6人,由两名经过ECS培训的教师授课。教师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用模拟人设置一个临床常见病例作为教学病案,将教学病案的主诉及部分简单病史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组内阅读病史并进行讨论,教学病案的讨论点包括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及既往史)、查体时发现的阳性体征及相应的诊断治疗等,讨论之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对模拟人进行问诊(由教师控制ECS模型,通过语音系统模拟病人的声音)、详细的体格检查,再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床旁心电监护仪提供的信息等,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并讨论治疗措施,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将组内讨论意见汇总并进行汇报,模拟早晨交班的病情汇报。最后教师分别对每组学生在各个诊治阶段的表现及最后的汇报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总结,总结各阶段的不足、失误与收获。课后对学生进行ECS模拟教学的满意度和必要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团队合作、爱伤意识及是否愿意进行ECS模拟人授课等方面的内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forwindows(SPSSInc,Chicago,US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以P<0.05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男、女性别比没有差别,摸底考核显示两组学生对临床技能(包括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了ECS教学后,无论在理论知识或临床实践操作较之以前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其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本组学生之前的摸底考核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参加ECS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在临床技能方面进步不明显。

2.阅卷调查显示,参加ECS教学后,绝大多数(80%以上)学生自我感觉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方面)有所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在“爱伤意识”培养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ECS模拟人能促进其“爱伤意识”的培养,20%的学生则认为ECS模拟人教学不利于“爱伤意识”的培养,另有10%的学生表示不太确定。课后10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且要求更多的开展ECS模拟人教学课程。

三、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加之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学生能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人数增多、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疗纠纷增多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随着大众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技能的掌握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医师队伍。在临床技能教学中,模型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验室教具,而现有的功能单一的模型如穿刺模型、心肺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等已无法满足广大医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生理驱动模型系统如ECS模拟人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际模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也引进了ECS模拟人并将其运用于卓越医师班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单一功能的模型来说,ECS有很多优点:(1)可以自行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模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各种病人,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对象,设计不同的疾病情景,模拟病人全身状态的改变,如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大小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临床病症细心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疾病、对于病人形成整体的印象,将各学科如病理学、生理学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2)通过ECS内置的语音系统可让教师模拟病人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问诊等,使两者之间产生互动,且通过设置仿真的医疗情境,如模拟ICU、心电监护仪上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能逼真地展示临床环境中的诊疗过程及救治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交互式情境教学和实践的机会。(3)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置可使模拟人对不同的临床处理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对于学生在诊疗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可以按照不同的分歧意见予以不同的诊疗处理。观察不同的诊疗措施在疾病的救治过程中的不同效果,从而选择出最为迅速、有效的诊疗措施。学生在进行了错误的处理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后,还能重新启动软件并进入该步处理前的疾病状态,使学生重新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诊疗措施,可以避免以后面对真实的患者时不正确的操作对临床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此外由于软件的无限可重复性,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保证了教学质量。(4)在整个的病案讨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疗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自己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这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模拟病例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病史采集时,学生需做到边问边想,发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格检查及临床诊疗时,学生需体贴病人,积极思考,根据不同的表现调整诊断与治疗的措施。总而言之,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一改以往“各干各的”的学习训练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卓越医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将ECS运用于临床技能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ECS对操作者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指导教师需要掌握其计算机编写程序才能设置不同病例,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差的教师来说,进行ECS教学的难度较大。此外,结合教学过程及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教师也发现,模拟人虽能进行外形及生命体征的较好模拟,但毕竟不是真实的病人,很难像真实的病人那样在每一步临床操作与诊疗的过程中进行细致地反馈、配合与交流,并且即便是因为不当的操作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病人死亡等,计算机的程序仍可以重新启动,对于因医生“失误”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来说,学生难以体会到那种“内疚”“、难过”的心情,在操作过程中不利于学生“爱伤意识”的培养,且该模型价格昂贵,日常教学及训练对其损耗较为严重,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急需我国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模拟设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要求古筝教师要把乐曲所含有的情感教育放在首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谓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是教师“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因此,作为古筝教师要在教授乐曲时,要“德”与“技”并施,统筹兼顾。既要注重对乐曲指法和谱面音准等问题的指导,同时也要将乐曲内在的思想感情,作为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达、体会和理解,以陶冶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如筝曲《战台风》,这首乐曲以其丰富多样的技法,热烈奔放的旋律,成为学生学筝考级的必弹曲目,全曲五个段落,而每一个段落都有其深刻地思想内涵,在乐曲开始时,所表现出的是繁忙的码头景象,以及台风阵阵袭来时的情境,全曲的中心段落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与台风搏斗的情景,到最后雨过天晴,码头又恢复了一片欢腾场面。所以,当代学院道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因而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诸如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与台风搏斗的情景)或行为,进行对与错、爱与憎的判断能力的熏陶和感知,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本文作者在讲授这首筝曲时,除讲解示范乐曲基本技巧外,重点向学生讲述码头工人与台风搏斗的奋斗精神;讲述码头工人不畏艰难、勇敢豪迈的气魄;讲述码头工人对未来必胜的信念,使学生在学习本曲之前,对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有所了解,也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本曲目的思想内涵,寓“道德教育”与学习曲目之中,从而激发起更高的学习信心和热情,为圆满完成古筝技能课堂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总之在大学古筝技能课堂教学上,应该技术性与思想性并重,应该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举两得,实现“双益”,不仅要求学生勤学苦练,提高演奏水平,而且还要结合曲目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也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所以,古筝教学必须教之有型,言之成理,论之有情,由浅人深,由简到繁,有效渗透,才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效果。

二、“学之有思”与“学以致用”

在当今古筝教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式,即:模仿,更具体来说,就是教者要求学生仿声、仿动作,每位弹筝者弹琴的一招一式,古筝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谁的学生。本人在古筝教学中,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在古筝专业学习中做到“三思”,即:一要“学有所思”;二要“学后再思”;三要“课后多思”,尤其是对古筝专业术语的理解,要求学生多加记忆和学习,定会使学生学有所成,圆满地完成学业。孔子曾言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有所思”,这是本人对学生课堂学习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心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遇到难解的演奏指法问题时,能够自主处理。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古筝教师王莹认为,“学有所思”,“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学后要思,要能够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思考相应的关系,以及能够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进,进以学之,把学到的教学语言艺术精华,凝练出具有自己特色并能够为之所用的新语言形态”。从本人学习古筝曲目的实践规律得知,学习任何一首古筝曲目,哪怕是一首练习曲,都要注重对思维的启动,在弹奏和练习时,多动脑子,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记得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画如此,他道出了技能教学的真谛。他告诉人们:任何一种器乐演奏学习,都是一种技艺才能的学习和掌握,只有多思、多想,才会少走许多弯路,才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不断提高创新与创造能力。笔者也曾学习过大量传统筝曲,也曾得到古筝老艺人传授技艺,如在大学期间,作为我国客家筝派传承人饶宁新教授的学生,对于古筝技艺学习也曾有过亲身体验和教诲,从而得知,早期的老艺人在教受乐曲时,往往教授的是乐曲的骨干音,要求学生在骨干音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加花或变奏。资深的老艺人强调演奏者在原始谱基础上创造旋律的重要性,强调旋律的优美与否,取决于演奏者的音乐素养与自身气质,而且,还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发挥自主创作能力和技巧,以充分体现和地方风韵。

本人在古筝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学之有思”,而且,还要做到“学以致用”,以检验学生的而接受能力.”学有所思”这一环节,检验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的是兴趣问题,“学以致用”则是解决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学习内容化为演奏实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演奏实践能力水平,本人在教授各流派筝曲时,通常以乐曲的“骨干音”为基础,将“颤”、“按”、“滑”、“揉”等技巧、各筝派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加花”、“变奏”特点,以及“古筝摇指的点、面、角、速、力、气等所构成的不同音色的几个要素”,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各筝派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在基本的乐曲框架内,让学生能动的自由发挥,使演奏的乐曲不仅具有地方性的风韵,同时也具有演奏者自身独具的特色,特别是古筝的“摇指”,技法和种类很多,不仅有“摇指”,还有“轮指”,仅就摇指古筝“摇指”而言,就有“大指摇”、“食指摇”、“中指摇”等技法[6],由此看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思考相应的关系,以及能够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进,进以学之,进而将知识融会贯通,理解透彻。“学以致用”,是师者的期望,也是学者的追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后,以至能够登台演奏,这是学习古筝曲目的最终结果。学习最终目的是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谈到学以致用,则必然要提及教学实践的过程,古筝也是一门专业艺术,学生学筝是为了有“用武之地”,以便日后言传身授,为己所用,为社会服务,这是每位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者所期望的。

三、“音乐之美”与“欣赏之美”

一般来说,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审美体验为尺度,衡量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古筝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古筝艺术教学中,作为民族器乐专业学习,本人通常也将美感教育,放在技能教学的突出位置,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古筝的学习和演奏中,尽情滴享受旋律之美、音色之美。为了让学生对古筝演奏的姿态之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感受古筝这一古老乐器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习筝的兴趣,本人通常是将美育教育注入古筝曲目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美,欣赏美。比如在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教学中,就是如此。《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是一首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筝独奏曲。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全曲分为三段,而每一段都表现出了独特魅力的音乐之美。如:第一段的慢板,深刻滴表现了柔情似水音乐之美,悠扬如歌,平稳流畅,极富有抒情性。在右手弹奏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整段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展现了迷人的景象: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它带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乐曲第二段的音乐,虽然速度有所加快,但仍描绘出幽美美的意境。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以及进入第三段快板以后,音乐旋律虽有变化,但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美好景象。在乐曲进入高潮突然切住之后,乐曲尾声缓缓流出,所展现的出人意外的音乐之美,使人沉浸在美丽的景象里,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讲授古筝演奏基本技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传授乐曲中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将会使得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古筝演奏美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这是古筝艺术教育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

四、“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

在古筝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方式,能唤起学习动机。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学习新曲子,它类似于工科开设新学科,或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寻求新鲜感之前,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定会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而古筝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等形式,因此讲授是十分必要的。在古筝课堂教学中,讲授是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是技能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注重学习方法,更缺乏学习的目的性。我们都本能的知道,有些学生用一种方法会学的很好,而有些学生则用另一种方法可能会更有效。一方面,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需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展新思维与新的教学观,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地理论依据和专业技能的新成果,在理论上,即是“教学相长”。倘若教师只停留在现有的某一阶段,那么,若干时间以后,你的教学语言就必将会失色,缺乏生动和激情,缺失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艺术魅力和潜在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践教学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在教师导入、启发性语言,使学生激发灵感,敢于评论,敢于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学生只有在教师面前积极的进行语言锻炼,积极参与教学,彼此观摩,互相评价,交流互动,才能够更大的进步,形成“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以筝曲《浏阳河》为例,《浏阳河》原本是根据湖南民歌旋律创作于1951年的一首歌曲,后由古筝演奏家高燕老师讲其改编为古筝独奏曲,乐曲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的处理,并加入了双手快速演奏和左手快速琶音等技巧,增加了乐曲的难度,使之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旋律中有浓郁的湘西风格,演奏这首筝曲是由于大量旋律音是由左手滑出来的,所以对于左手上下滑音音准的准确掌握是演奏好这首筝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乐曲之前,首先以《浏阳河》这首歌曲导入,让学生细细体会旋律线条中百转千回的韵味,并要求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每个字的拖腔及地方性的音乐特点,然后再开始学习演奏乐曲,由于对乐曲旋律的前期准备,因此避免左手滑音音不准的问题,有助于更好的表达音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讲授必须运用语言,通过教师讲授能与古筝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衔接,并相互作用,与之相连的就是课堂提问。在古筝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一个最好方式。古筝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它的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与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比如:学习各古筝流派曲目,教师应该向学生提问:古筝流派有几种?古筝各流派乐曲的特点?某一古筝流派曲目表现的意境等等。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由老师予以解答。“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是当前大学课堂技能教学常见的一种模式,其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启发式”教育。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水平,也就是提问的技能水平。而提问技能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个方面,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人古筝教学的实践证明,提问式教学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达到了理解,思维也得到开拓,激发想象与联想,培养创造性或灵感,在古筝教学上,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古筝艺术教育人才。

五、结语

古筝课堂技能教学,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器乐艺术教学。在现阶段,高校古筝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目标与规格,是要培养一批具有能够从事古筝教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古筝专业教学不能完全脱离课堂,而应围绕课堂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作为古筝教育工作者,除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以外,还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艺术修养与研究,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表意性、意境性和启发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据悉,近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艺术教学,极大地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拿来应用于古筝课堂技能教学实践,它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笔者期待,古筝课堂技能教学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对排球教学重视力度相对较弱。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排球教学工作表现出重视力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少数领导关心、重视排球教学工作存在一般化,热情不高,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工作,存在表面应付的态度,对搞好排球教学重要性思想认识不高现象。

(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排球兴趣不足。一些学生对排球兴趣不足,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在上体育课开展排球活动时,采取“可上可不上”的态度,具体表现出: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不服从统一指挥。有的甚至根本不上体育课,用于其他“消闲”活动。

(三)排球教学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很不完善。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及不足、薄弱环节,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这就说明,没有得力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要想做好一项工作是很难的。比如:没有从机制上保障体育师资力量、经费投入、设施投入,没有从机制上确保工作考核要求到位,怎么能把排球教学工作搞好呢?

二、对新时期做好排球教学的基本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方面,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是要转变理念,进一步增强认识。要全面、切实转变理念,努力增强对搞好排球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排球教学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方面、重要工作,与其他教学工作一同重视、一同关心、一同支持、一同考核评比。

(二)是要尽快研究出台可排球教学的教材。要尽快编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教材》,要突出贴近这类学生的特点、知识、技术、技能,要贴近这类学校的学生的生理特征,并坚持边使用、边实践、边改编。

(三)是要增加投入,重视排球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包括及时购置体育活动器材。另一方面,要重视排球设施建设,包括场地、场所等。通过加大投入,来促进和推动、激励排球教学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四)是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其重点是建成一支业务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体育师资队伍,明确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

(五)是要建立规范的排球教学考核制度。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考核措施、考核办法、考核机制,以从机制上确保排球教学工作取得成效。通过建立健全排球教学考核机制,使这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并能使之取得如期效果。

(六)是要开展排球教学研讨。通过开展研讨主、创新活动,既能活跃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排球教学阵地,又能为下一步更好地搞好排球教学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参考。

三、坚持的几个原则

要想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排球教学,务必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推动和促进这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能取得成效。首先,坚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使学生通过参加排球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参加这一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为全面提升他们身体素质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其次,坚持普遍参加与全面提高的原则。中等职业学校排球教学应当把握普遍参加与全面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保证安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灵活多样排球活动形式,要在保证安全锻炼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方式开展这项活动,最终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最后,坚持教学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排球教学工作是一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增强和培养学生健康体质的重要职责。务必要将这项教学工作列入考核范围,好的要表扬,差的要批评。并可试行成绩与奖金相挂钩,以保证这项工作取得成效。通过扎实有效的排球教学工作,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整体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技能教学管理中,中专学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技能教学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在管理中才有方向和依据。但制度的建立,必须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要强。如管理人员的职责、教师的职责、实习室各种规章制度、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各种竞赛奖励条例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对现行的技能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和完善,并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专业系部积极配合,由实训处具体负责,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规章制度的内容和内涵,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业,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

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技能教学研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各专业技能教学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生产任务法、流水作业法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区别,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机械专业可以选择项目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而服装专业可以选择生产任务法和流水作业法。

3.认真进行教学效果考查

对教师实行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检查,全面、集中、及时地了解和评价阶段性教学工作状况。同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主要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风师德、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改革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年度综合考核、教学评奖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学生评教对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课堂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学校技能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考试的中、高级工合格率,笔者学校特别设立了技能教学奖励基金,对一学年达到指定技能教学目标的专业组及任课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成绩突出的专业组,年终给予表彰。由于奖惩激励机制的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各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

对学生激励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在车工项目训练中,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一把车刀,电子装接可以奖励学生一把电烙铁等等。学校通过举办校技能节和专业系部技能比赛活动,选拔部分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可以对在省、市级各项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年终考评中给予提高一个级别的奖励,在职称评定中给予优先。这些措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热情,促进了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教学评价

1.1.1急救知识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每年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急救知识理论与技能培训结束后进行外科急救知识理论考试和急救技能考核,以了解培训学员对所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

1.1.2问卷调查对所有参加外科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学习效果调查,主要内容是对新的教学模式满意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安排合理性、创作急救模拟情景演练对临床急救操作能力培养和外科急救综合能力有无帮助等。

1.2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三基理论考试试卷均出自北京南琼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南琼考试系统》,临床急救技能考核标准均采用《医院临床技能考核细则》。研究组三基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外科急救理论与技能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37份,回收37份,回收率100%。调查表明:学员充分肯定了外科急救模拟情景演练在急救技能培训和外科急救综合能力培训方面的作用,认为利用外科急救模拟情景演练教学,能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94.56%学员认为创作急救模拟情景演练培训对提高自身的急救技能操作、综合判断与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3讨论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的增加和扩招,我国医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限于教学条件,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与实践水平有所下降;同时,国家的相关医疗法规更加完善,且更加人性化、伦理化,注重了患者权益的维护,使得在患者身上进行医学实践技能操作的困难愈加凸现。一个刚毕业的医学生,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存在严重脱节。美国对住院医师培训已经实施了近90年,都十分重视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技能和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培训效果得到医学界广泛的认可。在我国,因各地医疗卫生状况发展不平衡,住院医师培养方式和内容参差不齐,特别是象我院这样的基层医疗单位都是以岗招人,住院医师过早定岗就位,缺少系统的专业轮转、理论培训和临床技能训练。

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要求老师在临床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学员动手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各基地建设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心,以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的培训质量。由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学条件较差,为保证临床技能培训的实效,我们采取教学与演练、演练与比赛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的主动思考、分析判断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质量与以往相比有明显提高。

创伤急救的理念与实践培养是每个医学生进入临床必修课目。以往我们采取传统的培训模式,培养的学员往往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不足。本研究通过创伤急救模拟情景演练进行规范化培训后,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质的提高,学员在进入创伤急救的现场能够对伤者进行有序、有效、及时、正确地处理,切实提高创伤现场急救的有效性与成功率。我们觉得创伤急救模拟情景演练有以下优点:(1)遵循人性化、伦理化的道德规范;(2)不侵犯患者的权益,尽可能避免了未掌握基本技能的低年资住院医师在患者身上进行医学实践技能操作;(3)创伤急救模拟情景在老师指导下自由设计,老师在演练中可随时加入各种具体模拟情节;(4)在模拟过程中可进行即席讨论、调整、纠正;(5)既可以演练临床基本技能,又可以进行技能操作比赛,极大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6)由于急救模拟情景学员自由设计,大大调动学员的自主思考意识,培训其熟练掌握创伤急救的操作流程与操作技能,为学员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从教育学专业的角度来看,教学有效性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属性。具体来说,教学有效性蕴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学效果。它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行为的好坏;二是教学效率。它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和手段,大大缩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目标的达成数量;三是教学效益。它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教育需求是否贴合以及对贴合程度的评价。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强化技能,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第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把注意力长期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减少和防止教学外因素刺激形成的干扰,延长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技能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行为反馈信息,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在反省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学习行为。同样,对于缺点和不足的恰当评价反馈,能使学生明确差距,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第三,加强学生情感情绪体验,促进教与学之间情感情绪的双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强化技能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情绪体验。一般而言,肯定性评价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否定性评价能引起学生不愉快、紧张的情绪体验。教师人格的影响渗透,能在具体的强化中传递给学生,他们真挚的爱、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期待、严谨的治学方式都为学生树立了典范,增加了强化的影响力和可信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第四,巩固学生的正确行为,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强化,从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为评价体系,并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评价体系,这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自我激励,不断自省反思,形成真正的内部动力。

二、灵活运用强化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强化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教师的一个目光、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话,都会增强或减弱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强化学习的动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总结出强化的五种类型。

1.语言强化

语言强化是指教师用的语言评论,如表扬、鼓励、批评指正等方式,对学生的反应或行为做出判断,或表明态度,或引导学生互相表扬、鼓励和批评指正,使学生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倾向更加明显。语言强化分为口头语言强化和书面语言强化。口头语言强化经常用于课堂教学,是对适时、正确的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口头表扬、肯定、鼓励或批评指正。如“回答得很好”“想想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等,它既可以是肯定性评价,也可以是否定性评价;书面语言强化,是指教师在学生的作业练习或试卷上写下的留言性评价,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强化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照。

2.标志强化

标志强化就是符号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使用一些醒目的特殊符号,如用彩色粉笔作波浪线标注、写副板书,或使用三角形、五角星等符号来突出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活动。

3.动作强化

动作强化也称体态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身体动作、表情和姿势等,对学生表示教师的态度和情感的教学行为,手势、目视、点头或摇头等都是常用的动作强化。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体态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对某些事物或结构形成空间立体感。如在解剖玉米种子时,学生不太理解纵切和横切的概念。这时,教师除了借助挂图或课件等教具之外,还可以借用一个模型,模拟玉米被切下去时的动作,来区分纵切和横切,这样就能给学生一个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强化因子,情境教学法就属于这一类型。如在教学软体动物时,教师可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导入,配上动漫的形式,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河蚌靠什么结构能紧紧夹住鸟的嘴”“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等问题,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会积极地思考,展开热烈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令学生乐在其中。

5.变化方式

强化变化方式强化是教师通过变换信息、反复刺激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反应,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除了指导学生读图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图,让学生拆卸组装心脏的模型,最后再观看有关心脏3D结构的视频,以多维方式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三、实施强化技能应把握的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适当地强化,会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强化技能,还应该把握好一些原则。

1.一致性原则

运用强化的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强化内容、性质、标准要保持一致,避免前后矛盾。如针对同一内容、同一行为,教师不能今天批评,明天表扬,这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2.客观性原则

它是指在教学中,强化必须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不凭教师的主观意愿和偏见来评价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情感真挚、热教爱生是执行客观性原则的要素,教师热情、诚恳的态度会对学生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此外,学生是运动发展中的人,要与时俱进地以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强化,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3.及时性原则

及时的强化有利于行为与强化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克服无关因素的干扰。如果强化与该行为的间隔时间过长,则强化的指向不明确,会引起学生行为的混乱。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全面、细致的工作,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反应。

4.效能性原则

不论肯定性的评价,还是否定性的评价,都会对学生产生利与弊。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和期望,即人们常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现代教学理论多强调正面的强化。虽然肯定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满的心理,而过多的否定性评价易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所以教师必须恰到好处地运用强化技能。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都带有个人色彩,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虽然强化主要是通过调动外在动机来推动学习,没有学生的内在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稳定持久,但是学生在缺乏内在动机,或者处于学习的早期阶段时,教师适当地使用外在动机,不但不会削弱学生内在动机的作用,而且会适时地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想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就需要研究和掌握强化这一教学技能。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1.就艺体课程开设形式来看,艺体课程在学校整体教学中属于一个小分枝。开设时间短,一般一周一节课,体育课程略多一周三节课。艺体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课程,没有统一考试,不与学生升学挂钩,教与学压力都较小。

2.就课程内容来看,艺体课程内容在思维方式、形式方面有着不同于文化课程的特点:文化课程侧重于脑力运动,艺体课程侧重于脑力与人体协作运动,以及图形的塑造运动;文化课程倾向于逻辑性的思维方式。艺体课程倾向于形象性的思维方式;文化课程对人的天赋没有什么要求,艺体课程对人的天赋有一定要求。比如人的乐感,人的肢体特征,协调能力等。

3.艺体课程与文化课程的相通之处文化课程与艺术课程中,同样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记忆能力,需要良好的左右脑协调统合这些共通能力。艺体课程主要通过肢体均衡而协调目的性的运动,促进大脑中的左右脑区的神经平衡,加强大脑统合能力,从而促进共通能力。这些能力又将对文化课程学习有着很大帮助。另文化课程与艺术课程逻辑性思维与形象性思维虽然各有倾向,但其实在高层次领域中,文化与艺体的逻辑性思维与形象思维都是兼具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理性思维也非常深刻,高深的科学知识中也不乏有形象性特点。由此可见,艺体课程与文化课程存在着共通性,只是特点与方式不同。因此可以使二者之间形成互补互进的关系。

二、目前的艺体课程开设现状

目前普遍的大中小学艺体教育倾向于思想情感、审美教育,与体力、纪律约束教育。对于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因为条件不足,难度大等原因,教育程度很低。课程中技能内容少,学生参与性低,课程的最重要的增强学生协调能力,启发心智能力作用有能得到发挥。音乐课音乐赏析,作品介绍,唱唱歌。舞蹈课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体育课只注重体能训练等等。学生艺体技技能水平发展低,协调能力差。

三、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艺体课程开设导向

1.艺体课程应以技能训练为主,思想情感教育为辅,促进学生发展。专业化的艺体课程与普及性的艺体教育呈现两个极端。前者教育中除了强调技术就是技术,后者,除了思想情感强调的还是思想情感。这说明,艺体教育具有着多面性的特点。大中小学的教师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面对普及性的教育往往不知如何下手。面对课程标准上的规定,“艺术教育目的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又会找不着方向。比如音乐课,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介绍介绍音乐作者,创作背景,听听音乐,陶冶陶冶情操,时间就没了。如此循环往复,艺术课程基本都限制在这个层面上,很难上升到表现美的层次。艺术中其实包含更多的是技术技巧。艺术作品中思想、情感、审美内涵,只是一个小部分。优秀的艺术作品水平更多的体现在其具有高超的技术、技巧,贝多芬的《命运》,《英雄》,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等等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艺术具有非具象性特点,其情感思想审美皆具有主观性色彩,在教学中,难以对其进行确切把握。很多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大多数是头脑空白,只是领略了一些情绪、感官上的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又是一时性的,过后很少能将情绪难以转化为深层的情感,音乐停止,这种体验将很快消失。因此很多的音乐欣赏课都浮于形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无法衡量。因此,应将思想情感审美教育占据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间强调技能性训练。通过有效的技能性训练,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大脑统合能力提升,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更积极的意义,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气质也将变得积极乐观、开阔昂扬。

2.区别于专业系统性的艺体教育形式,选择适合的技能训练内容。艺体课程定要与专业系统化的艺术培训区别对待。系统化的培训,而没有系统化的时间投入,往往使学生永远停留在基本功的层次。很多教学,尤其是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专注于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舞蹈培训,踢腿下腰,拉韧带,一训几年,学生不会跳个成品的舞蹈;素描画几年,不会画个简单小动物或情景画;钢琴弹车尔尼几年,不会弹一些小乐曲等等;单纯接发球练几年,不会对打等。大量单项的基本功训练对于从事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大多数学生不朝专业方向发展,不可能投入非常多的精力于其中,没有太大必要把时间都投入到太多的单项基本功训练中去。单项基本功的训练,大脑的反应是机械而单调的,不利于学生的反应、协调能力提高。而应用性的成型作品:成品舞蹈,情景漫画,歌乐曲演奏等,其中融入了更多的能力因素: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大脑的应变、协调能力,基本功力,情感能力等等。基本功的训练应与成型作品训练齐头并进,把握好比例。对于普通的学生,一次课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应占据最多三分之一的时间,更多的时间用于应用性作品的训练中。很多技能并不一定非扎实基本功不行的。比如舞蹈训练中,学生若能够跟上音乐节奏,肢体动作协调,适应动作变化,记住整套动作等,即使因不扎实的基本功而导致动作不是太到位,也没太大关系。短时间的学习中,理论与基本功的训练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选择适合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的应用性技能训练内容。比如音乐课程,主要能让学生唱会些歌谱,唱几首歌曲,进行打击乐的训练与表演;舞蹈课程,主要能让学生掌握几个成品舞蹈;美术课程,主要让学生能做出一些手工制品,画一些情景漫画;体育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武术,健美操,球类运动等。

3.技能训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促进其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记忆,应变,协调能力的提高,将使学生更高效的、更快地学会新知识、技能,这是学生技能训练的主要能力目标。有一些学生看似有艺术特长,而其反应慢,记忆能力差,这说明其能力并不强。如果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反复机械被动的过程,那么观察、分析、记忆能力将得不到太大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效率。注重技能内容不宜太单调。富于变化,活泼生动的技能内容,将使学生更积极地去反应,大脑更加活跃。肢体动作组合变化越丰富,造型越生动,大脑协调性反应能力就越强。注重循序渐进教学,指导学生一步步,从少到多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渐渐地适应,而不至于难度太大而厌学。引导学生树立起不断进步,持续提高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动作要领,造型特点。能用语言与符号表述艺术形象。以明晰的概念来指导操作,避免总是单纯的模仿。引导学生加强动作与造型的记忆,习惯能将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回想回放,从细节到整体清楚地反映在头脑中。简单地说就是会在脑子里跳舞,画画,弹琴,体育运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记忆能力将得以提升。技能训练中还应注重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肢体平衡、协调能力发展的内容。平衡性、目的性的肢体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左右脑神经平衡发展。现实中大多数学生肢体的力量与控制性能偏于一侧,影响其大脑平衡与动作能力,制约人的全面素质发展。艺体课程中,应强调这样的肢体运动目标:左右肢体的有力、均衡的运动能力;左右肢体独立控制的能力;左右肢体相互配合、协调的能力,以此有效地提高大脑神经感知功能。有些课目本身有利于达到这些目标,比如武术,健美操,舞蹈、打击乐等等。而有些课目,以一边肢体为侧重,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这些课目,应补充学生另一侧肢体的控制能力训练,使技能训练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普通性的艺体课程,应当以技能训练为主导内容。教育者应深入研究艺体技能教育形式,制定适合普通学生的技能内容,使艺体教育切实有效地开展,为促进学生的心智能力,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1.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近年来,中国在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矿山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更新较快,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学生不但要会查、会用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掌握基本的矿产开采理论与技术外,还必须具备矿山机械设备选型、电气自动化设备基本操作与简单维护能力和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以利于更好地从事矿山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达到安全、高效的目标。

2.设计能力

因为工程技术人员将来要走上领导岗位,要指导全矿井生产技术管理,矿井不可避免要进行技术改造和一些单体工程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矿井设计或单体工程设计能力。具备设计能力的管理者,才具有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组织生产和管理,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安全事故,达到安全、高效。因此,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

二、井巷工程教学改革途径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培养采掘工程一线工程师的定位,通过对甘肃省和其他省(市)煤炭企业调研,深化以“岗位技术能”为目标人才教养模式改革,随时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动态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针对煤炭企业单位培养煤矿采掘工程技术员的目标,与煤炭企业合作,围绕以“岗位技术能”为目标的人才教养模式,加强订单培养力度,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加强与煤炭企业订单培养合作的基础上,拓宽与煤炭行业订单培养的合作范围。

2.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一线井巷掘进工程师的岗位技能能力为目标,构建以井巷工程作为支撑的核心课程,进行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共同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1)教学内容的改革。按照煤炭企业生产一线工程师的要求进课程标准的制定,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把专业能力要求标准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以适应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按掘进工艺过程进行讲述:①岩石力学物理力学基本性质。使学生掌握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特性,以使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分级方法,为选择合理支护形式奠定基础。②巷道断面设计。在有岩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巷道断面选型和设计,掌握不同使用功能巷道的断面选择和断面设计方法。③巷道定向。使学生掌握巷道定向的方法,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仪器操作,会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巷道中、腰线的布设,进行正解定向。④钻眼爆破。了解钻眼方法,会进行凿岩机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会进行打眼操作后,就是装药爆破,要了解煤矿炸药的爆破性能、爆破原理和炮眼布置考虑的因素,结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进行讲述相关的规定、规范,使学生学会查规程、规范。⑤巷道支护。了解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的特点,以及不同支护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巷道进行支护选择和参考相应资料进行支护参数的计算,使学生有目的地参考相应支护的参考书和资料。⑥装运、岩。掌握装、运岩方法特点和进行相应的装运、岩设备的选择,提高装、运岩效率。⑦施工组织。使各工种互相协助,消除各工程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⑧岩巷掘进的通风与安全。简单讲述通风、防尘、防水和安全检查知识,以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进行讲述,而非单纯的理论讲述。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研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设在实验室、工矿企业,通过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①授课时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让每一次课解决一个或一个项目中的子问题,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引导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②教学过程重难点的取舍。对于教材中容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加强,同时补充新的内容或课外知识。③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把用文字叙述不清的内容采用图片或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强化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④“教、学、做”为一体化。把理论知识融入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不再是生硬的理论教学,把课堂设在实验室、有条件设在煤矿现场,以工程案例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最后让学生按照已有的知识体系和工程资料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和规程、措施的编制,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课教学改革

根据“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利用实验示范中心平台,扩大实验(实训)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实训)室综合利用率,将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搬到实验(实训)室中进行示例模拟实训教学,如钻眼操作、钻眼设备维修与维护、炮眼布置与总装药连线等在实验室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②与煤矿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到煤矿企业进行相应岗位进行实习、实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与煤矿企业合作办学,利用煤矿企业的资源和设备,既可节约实习经费,也可增强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③加强煤矿相关技术文件编制实训。以巷道断面设计和掘进作业规程编制来代替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延展教学。通过巷道断面设计的实训,引导学生掌握巷道断面的选择和正确进行断面设计,将来学生到煤矿企业中就可进行巷道、硐室断面设计。通过进行掘进作业规程的编制,这样学生毕业后会进行相应掘进作业规程的编制,既巩固了巷道施工的基本知识,又可使学生以“一线工程师”的角色查规定、规范、标准,使学生养成使用规定、规范、标准的习惯,更早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4.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最好选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本课程的教学,这样不但有丰富理论知识,还具备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双师素质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条途径解决:一是本课程专任教师到矿山企业、科研部门进行锻炼,掌握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二是聘请矿山企业、科研部门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职授课,以弥补专业老师缺少相应的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5.创新能力培养。当前,随着煤矿的开采,开采深度越来越深,矿山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巷道掘进技术、支护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要求学生根据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合理利用科技成果解决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因此,采矿工程专业掘进技术管理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5]

三、改革成效

1.通过对以岗位技能为目标在井巷工程教学进行改革,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煤矿行业生产建设急需的实用型、创造型人才。

2.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毕业生社会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还可以为其他工科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3.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以完成相应专业技术文件为支撑,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养周期,使学生能有发展,能更快地为企业作贡献。

4.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在学校实习进行刻苦训练,进入企业后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工作枯燥。使同学们对就业后的工作要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和行为准备。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开放式运动技能的特点是队员要判断外部情景的变化选择下一步的技术动作,那么判断的时间、技术的动作的选择、完成技术的准确性就非常重要。判断时间越短、选择技术越合理、完成技术越准确那么运用技术的成功率就高,也就是说学生的运动能力越强。所以说,快速判断与选择运用合理技术是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的关键。开放式运动技能的结构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外部情景认知阶段、动作选择阶段、完成动作阶段、内外反馈阶段。以足球传球为例:队员首先要判断自己与对手、队友的位置关系、速度关系、风向风速等外部信息,这一阶段为外部情景认知阶段;根据外部情景的判断选择内脚背、外脚背踢球,踢地滚球还是踢高远球这一阶段为动作选择阶段;选择技术动作后,大脑指挥肌肉完成技术动作的阶段为完成动作阶段;完成技术动作后,根据球的落点,队友接球的情况的视觉反馈,判断完成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根据外部情况和内在完成动作的相互比较,再遇到相似情况就可以做出调整,这一阶段成为内外反馈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开放式运动技能完成的完整过程。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动作完成阶段即技术动作的学习,而忽略另外三个阶段,人为的对开放式运动技能进行了分割,造成了学生技术基本功很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失误不断,错误百出,学生的运动技术不能很好的在实际情景中得到应用。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强调技术动作学习的重要性,也强调基于外部情景下技术动作的选择运用。

2.足球教学中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的应用策略

应用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主动设计外部情景,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可控制的外部情景下学习技术动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2.1重视运动技术学习中的情景设计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应用能力,首先是对情景的判断能力,如果该情景学生已经多次经历过,那么学生在判断选择技术动作上的时间就短,那么完成整个技术动作就快,在比赛中就占有了优势。以足球传球教学为例,在教学中要强调实战性,要求学生在球到脚下时一次出球,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就需要快速的做出判断,往往学生反映速度没这么快,他们首先停球,然后观察队友位置再选择出球,在比赛中就容易形成面对多人防守的场面。足球传球的教学情境可以这样设计:第一步,在学习传球技术的基础上,在规定区域内放置多个标志桶,每个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在区域内移动传球,要求不能触碰到标志桶。第二步,将标志桶改为防守队员,让他们在区域内慢慢移动,让学生在区域内传球,也必须是一次出球,球和人不能触碰防守队员。第三步让防守队员由消极防守逐渐向积极防守过渡。此外,还可以在防守人数,传球成功次数、传球时间等方面进行调节。通过强度的不断调整,学生在面对防守时,认知情景时间会逐渐变短,失误率也会不断下降,提高学生足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外部情景式可控制的,随着外部情景越来越激烈,学生一开始可能会出现传球准确率下降,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对外部情景认识时间变短,传球准确率会逐渐提高。

2.2激发学生运动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对外部情景认知后,就要选择合理的技术动作。以足球运球过人为例,有两个因素影响过人技术的选择,一方面是队员自己掌握了几种过人的方法,另一方面是队手有几种防守突破的方法。如果队员只掌握了一两种过人的方法那么对手就会很容易判断出来,导致过人不成功。相反,如果队员掌握了多种过人方法,假动作多,那么对手判断的时间就长,过人成功率就高。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掌握几种过人方法后让学生面对不同身高,不同速度,不同力量的对手,通过不断的变化防守的队员特点、队员员人数等方面迫使学生掌握过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2.3强调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学生自我反馈在技术动作选择后就是完成技术动作,这需要强调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技术运用成功率。以停球技术为例,在运动中判断来球的方向、力度、角度、速度选择停球的方法,是脚步停球还是胸部停球。停球后,停球的效果是不是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还是停到对手脚下,还是停球过人一气合成。在每组同学练习完以后,老师都要求学生总结停球技术选择对不对,停球的力度方向对不对,是不是最佳停球方案,有没有其他停球方法等等,鼓励学生自我总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不断总结反馈,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选择最佳方案,提高技术动作完成的成功率。

2.4探索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学校足球评价基于技术动作评价,因为技术动作评价有明确的标准,比如颠球多少个,踢远成功几个等等,而忽略了对技能的评价。开放性运动技能项目的评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在对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以运球过人技术为例,要根据防守队员的具体情况制定评价标准,防守队员人数不同、身高不同、力量不同、速度不同、技术特点不同、防守经验不同、评定的标准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防守队员的水平来制定评价标准。例如相同防守人数下,过人的时间长短来评价;相同防守人数下,过单个防守队员的时间来评价;或者通过相同防守人数,过人方法的多少来评价。对于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理论还需要广大体育工作着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总之,将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运用到足球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足球教学理论、教学方式,还让学生在复杂的外部情景中掌握了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是真正的对能力的培养,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理论能让我们抓住项目的特点,有目的的运用教学方法,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多种问题,使中职会计教学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会计技能大赛为会计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职业学校的老师要以技能大赛为风向标,切实加强会计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进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1.1以技能大赛为导向,创建灵活的教学模式技能大赛的内容和主题主要体现了社会会计岗位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中职学校应该根据技能大赛的主题和内容,改革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多个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1.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必须要学以致用。这就要求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水平,而不能使“双师型”教师流于形式。会计也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税法制度、会计法规都会不断在变化,经济业务处理也会有些变化,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同时,要想在学校保留“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这些教师除了日常教学,还要有大量的实践投入到知识更新中,有些还担负技能大赛的任务,压力之大,难以想象。这就要求学校要给这些教师较高的肯定和待遇,以平衡其消耗投入。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经常请一些会计专业机构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开讲座,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会计讯息,也可以使校内教师和高级会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3完善实训设施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要想进行好的会计实践教学,除了才软件上提高,还要完善实训设施的建设。会计技能大赛是在仿真财务、会计、税务、银行、供应商等环境中进行的,,那么学校的实践教学建设可以以技能大赛为进行建设。学校可以和技能大赛的设备、软件供应商合作,创建接近大赛和企业实际的实训实验室。按照会计的不同流程创立不同功能的实验室,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让学生真账真做,让学生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中熟悉会计的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到强化。同时,在会计课程设置上采用日常实训和专项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技能大赛对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训练方式相当重要。电算化软件在日常上课时可按照模块分步练习,点钞需要在平时强化不同方法的训练,数字录入需要强化指法的练习。基本方法掌握后,就需要强化练习,不仅要求准确度,更要求熟练度。

2结语

技能大赛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必然会影响到中职会计教学的改革。针对技能大赛的特点和要求,有效的进行会计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水平,适应社会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上一篇:物理素质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气专业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