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4:16

节能服务

节能服务范文第1篇

但与此同时,以光伏、LED、风电为代表的曾经的明星行业却都在“血海”中洗牌,以智能电网等领域作为代表的建筑节能,是最有希望产业化的热点。

建筑节能将开创能效管理新市场

口述 | 弥亚微电子董事长熊泉 整理 | 严晓霖

“弥亚微”创办初期,我们发现虽然还存在致使通信不稳定的技术缺陷,电力线载波通信(PLC)芯片已经在意大利被广泛应用。智能电网在中国也势在必行,作为基础配备的智能电表的核心通信部件,PLC芯片必然会释放巨大需求。而且,由于中国的电器等用电设备没有严格的电特性标准,导致噪音特别大,抗干扰能力弱的进口芯片无法正常工作,意味着中国公司坐拥巨大市场空间。目前,我们已经自主研发出了中国惟一符合国际标准、能在复杂电力环境下稳定通信且拥有成本优势的PLC芯片Mi200E,成为国家电网6家PLC芯片提供商之一,在智能电表行业批量产业化应用。

这是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市场。至2020年,全国智能电表大约还有7.9亿只的招标量。以每只电表175元计算,就是上千亿。预计未来3年~5年,我们的业务量将以每年6000万只表的速度增长。但是,其中存在不确定性:合作省份的年度预算会有起伏。现阶段电网强调读表成功率,对其它技术指标有时无暇顾及,意味着有些技术可以通过加大功率、提高频率来保证达标,埋下电磁污染、频率冲突等隐患。相比之下,坚持国际标准的我们就显得比较“迂”。除了大力发展出口,我们也在寻找其他应用的增长点。目前看来,有两个方向会在2013年重点开拓:建筑节能、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

“十二五”规划及细则明确了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财政部、住建部将划定10个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信建部提出要将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重点城市15%,中央财政补贴每平方米20元。不仅是用电总量,电力、照明、空调等都有分项计量指标。相对于无线、宽带,基于电力线的PLC技术是实现各供电管线分别监控的高性价比、易于推广的选择。配合软件、云计算技术,即可用手机、pad等智能终端实现远程控制。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开发出了根据人的行为调节供电的“智能楼宇节能管理系统平台”,可节约能耗30%。

另一个重点方向则与光伏产业休戚与共。太阳能屋顶产生的电力接入电网,对电流质量、电能都必须进行监控和计量,PLC芯片便是控制工具之一。截至目前,弥亚微在该领域已有10万片PLC芯片应用,全部为出口,但很快国内市场也将打开。有机构测算,2013年中国光伏内需市场将达7GW,年增长率有望达150%。我们非常看好其潜力,已经在与相关部门开展关于此领域技术标准、系统方案设计的讨论。

清洁技术企业提升“服务”的一年

口述 | 青云创投合伙人李立伟 整理 | 严晓霖

我认为2013年清洁技术领域的创业和投资会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首先,心态上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即使补贴还没有直接减少也会把突然骤减的可能性及后果纳入考虑,更注重项目自身的经济性;再者,“制造”要素热度下降,“服务”升高,机会从上游向下游走。

以光伏产业为例。服务方面,屋顶资源整合,微网、离网发电需要的关联服务,比如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的发电、用电数据采集,值得细细发掘。去年一年,大家都在积极寻找屋顶资源。因为涉及与工矿企业、商业机构乃至个人业主谈判签立长期合同,过程注定是漫长的。又因为资源高度不对称,有人有屋顶没钱,有人有钱没屋顶,呼唤专门提供资源整合服务的开发商角色出现。

在这方面,美国公司Solar City发展得相对成熟,中国同类公司还在雏形阶段,可借鉴其思路但不能照搬,因为中美政府补贴方式、银行贷款和保险制度大不相同。相对于制造领域,大型国企对服务业务的参与不会特别多。换言之,这会是民营第三方公司的一片天。

用PLC芯片采集光伏电力数据,则是半导体通讯技术在监控并提高能效方面的跨界应用。这种芯片最基本的应用是将人工读数的老式电表升级成自动计数的智能电表,是国网、南网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部分,有非常庞大的市场。不过,在我们看来,未来这项技术应用于光伏微网、离网发电控制、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能效控制以及电力光纤会更能拓宽行业的外延 。

太阳能光伏是2012整个清洁技术领域的重灾区,无论国内、国际,都是一个长期依靠政府补贴发展起来的行业。在最近一两年窗口里观察,挑战艰巨。然而放眼10年、20年,目前全球安装量60GW,平价上网后市场容量500GW~1000GW,还有十几倍的增长空间。等过剩产能被消化掉,供应链重新理顺,这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

换个角度看,这一波危机虽然残酷,但也有好处。晶硅价格大幅下跌迫使整体成本下降,催促业内期盼已久的平价上网加快了进程。原计划是在2015年、2016年,现在看来今年、明年就能实现。与之相关联,截至去年年尾,一系列“十二五”详规从不同角度明确了中国政府将力推分布式发电的光伏发展思路。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主角不再是大规模电站,而是太阳能屋顶。

未来几年,我看好的是传统晶硅和三维光伏、有机光伏等下一代技术,一般薄膜则由于成本优势丧失、效率低、规模小等局限很难成为主流。对还活着的晶硅企业来说,提升供应链、财务管理能力,降低制造成本,确保不要负债率过高以至周转失灵,同时稳步改进技术,为可能出现的与2009年相似的疯狂上马潮流做好预案,就有机会分享到市场回暖的红利。

节能服务范文第2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确保实现我省“**”规划纲要提出的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的目标,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28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8号)精神,结合我省服务业发展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服务业节能工作通知如下。

一、增强节能意识,把节能工作摆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节约能源资源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既是当前的艰巨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各级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在抓好工业、建筑业节能降耗的同时进一步抓好服务业的节能工作,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业的节能降耗,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年我省服务业发展比全国平均水平滞后08个百分点,与沿海地区比较差距更大。服务业能源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单位GDP能耗“十五”期末为046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2个百分点,反映出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而能耗则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的现状。因此应加快服务业发展,在发展中强化节能措施,增强服务业节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提高节能水平,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服务业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采取强有力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业能源利用效率,确保服务业“**”节能目标的实现。

三、服务业节能工作的目标

“**”期间服务业万元GDP能耗降低25%,其中批发零售业能耗降低20%,住宿餐饮业能耗降低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耗降低25%,其他服务业降低20%,全省服务业的单位能耗“**”期末达到或低于全国当年的平均水平,初步建立服务业的节能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分行业的评价考核制度,初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服务业节能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服务业涉及行业面广,行业之间用能情况差别较大,服务业节能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行业、各部门都要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都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节能工作。

(二)做好节能规划。服务业各行业在做好发展规划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节能规划的编制,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编制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三)加快发展节能。加快发展以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按照有关部门测算,如果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如果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万元GDP就可降低13个百分点。因此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服务业,在节约中发展,在发展壮大中更加注重节约能源资源是对全社会节能工作的重要贡献。

(四)加快技术创新节能。推广应用节能电器产品和节能灯具。在大型商场、宾馆、写字楼、办公楼等场所提倡采用集中供热、供冷设备。加大对耗能设备的改造力度,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积极发挥科技进步在促进服务业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

(五)强化管理节能。服务领域各企业要强化能源管理,完善计量仪器设备,将节能指标分解到各部门、柜台,单独装表计量,与经营指标同步考核。实行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制与奖惩制度。供气、供电、供水、公共交通等行业要强化管理维修制度,减少管网漏失。

(六)抓好典型示范。服务业各行业要在本行业内组织开展评比节能先进企业活动,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节能经验,表彰节能先进企业和个人,推动企业的节能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七)强化宣传教育。在服务业各行业广泛开展节能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和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宣传周等多种形式宣传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意义和目标、举措和进展,宣传行业节能降耗的典型事例、法律法规等;在车站、码头和候车、候船室等公共场所张贴节约型社会建设、节能、节水的标语和口号,努力营造服务业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五、抓好主要行业节能

服务业涉及面较广,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领域,因此,“抓好重点、带动一般”是抓好服务业节能工作的关键。

(一)交通运输节能。

1调整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运输结构,鼓励发展高效低耗的新型运力,使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得到发挥,取得最好的运输和节能效益。道路客运方面,鼓励发展大型和经济适用型车辆,提高单车旅客运载能力;道路货运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柴油汽车和重型、专用以及厢式汽车,逐步提高其在运营车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大吨位集装箱公路运输;水运方面,进一步加快内河船舶标准化进程,加强水运资源综合利用。

2继续做好综合运输枢纽规划建设。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综合规划港口、站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城市交通和其他运输方式站场,鼓励发展多种联运,构建综合运输枢纽。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发挥现代网络信息平台优势,有效整合各种物流资源,逐步实现“零仓储”和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零换乘”。

4合理控制运营车辆运力增长。对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原则上不再新增运力。鼓励发展网络化快速客运,努力提高运能整合效率。进一步提高道路货运组织水平,降低单车空驶率。水路运输要保持货流平衡,降低船舶空驶率。

5尽快研究制订营运交通运输工具能耗限制标准。对超过标准的营运交通运输工具不予办理营运手续。强制淘汰高能耗交通运输工具,限制技术落后、单位耗能高、环境污染大的交通运输工具进入运输市场。

6进一步加大营运交通运输工具替代能源利用推广力度。结合我省实际,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车辆继续发展压缩天然气(CNG)替代石油技术,提高其在运营车辆中的比重和覆盖面。加快建设城际间的轨道交通,减少燃油消耗量。

7认真研究推广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提升运输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道路、水路运输GPS卫星定位技术覆盖面,改善运营管理,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和调度能力。

(二)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节能。

1发展节约型服务业。引导住宿、餐饮、洗染和沐浴等生活服务业强化节约意识,建立节约机制,创新经营方式,开展用电、用水、用气等节能降耗活动。

2积极争创绿色饭店。鼓励发展经济型酒店。倡导餐饮业提供大、中、小份量菜品服务。

3创建节能型商店。对大中型商场制订严格的照明和制冷采暖标准。鼓励在超市、商场等场所推行产品能效标识制度,杜绝无能效标识的家电产品和其他电器产品进场销售。

4引导科学消费。充分发挥流通服务业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变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

(三)旅游业节能。

1实施节约用电工程和节约燃气、燃油工程。旅游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推广和使用节能灯等高效荧光灯类产品,提高节能灯使用比例,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太阳能灯等。在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中要使用高效节能的风机、水泵、变电、空调、冷冻等设备设施,使用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淘汰落后机电设备。施工、洗衣、制冰等尽量错开用电高峰。

2实施绿色节约燃气、燃油工程。旅游星级饭店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建设改造中采用节能型建筑设计、结构、材料。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要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电、柴油等清洁燃料和先进燃气、燃油设备,采用先进的储能转换技术,提高使用效率。鼓励使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严禁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四)科研、教育、卫生行业节能。在科研、教育、卫生等领域重点实施节约用电工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医院等场所推广使用节能灯具照明,推行实验装置特别是高耗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同时注重高效节能设备的研制开发,为全社会节能作出贡献。

(五)城市公用设施节能。城市公用照明设施要普遍采用节能设备及灯具。充分利用“合同法”节能改造等市场化形式加快节能改造步伐,严禁城市公用设施搞不切实际的“城市亮化”、“城市美化”等形象工程和光彩工程。控制市政、广告、店招用电,减少部分路灯开启。

节能服务范文第3篇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发文《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指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达502家,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宁夏电力公司为积极响应国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要求,提出加快公司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并作出相应安排。

宁夏节能 大有可为

宁夏“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区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山川发展、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困面相对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脆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节能减排约束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切实搞好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宁夏地区工业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以高能耗为主,区内传统工业(铁合金、电石、碳化硅、电解铝)行业用电量占总电量的70%以上。其中铁合金86家,冶炼容量230万千伏安;电石42家,冶炼容量166万千伏安;碳化硅14家,冶炼容量27.5万千伏安;水泥、化工、造纸、发电等行业也占较大比例,上述行业其生产工艺过程、设备选型、管理水平等都相对落后。加上资金运作方面存在差距,很多节能措施、新技术未在宁夏得到有效推广,致使我区能耗水平高,单位能耗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承受的节能减排压力非常巨大。

宁夏电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经理杨慧峰举例说,以余热发电为例,一台25000千伏安的电炉,可以配套3000千瓦的余热发电机组,余热电厂建厂后一年开机发电以300天计,全年发电7200小时,年发电量2160万千瓦时,按照宁夏等价热值1万千瓦时=3.2吨标准煤折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912吨。宁夏现有230万千伏安的铁合金电炉容量,如果均建成余热电厂,仅这一项每年铁合金行业可节约标准煤近64万吨。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电网节能 优势明显

为促进自治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2011年2月17日宁夏电力公司发文成立节能服务公司筹备组,负责公司组建的前期筹备工作。3月31日,宁夏电力公司顺利完成节能服务公司的工商登记注册工作,标志着宁夏电力公司在节能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4月15日,宁夏电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与一般节能服务相比,电网企业开展社会节能服务具有独特优势:首先,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资源,掌握着准确的用户用能信息,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互信关系;其次,电网企业作为能源供应企业,在用能节能方面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专业经验;第三,多年来电网企业实施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节能服务队伍;第四,电网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可以实施一般节能服务公司无法完成的特大型节能项目。

宁夏电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将开展包括建筑物的整体节能改造(照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应用,电机拖动系统节能改造、无功补偿与谐波滤波技术应用,配电系统节能改造,热泵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节能服务。

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已与5家用能单位达成节能服务项目合作意向,并在公司挂牌仪式上签订相关协议。下一步将开展前期深入调研和洽谈,尽快完成若干个余热发电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电网公司批准,力争在下半年开始项目的建设。此外2011年计划开展无功补偿、示范型绿色照明、电机拖动系统节能改造等方面的节能试点项目,多方位为自治区节能减排作贡献。

节能服务范文第4篇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意见》的出台涉及多项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扶持政策,如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

据笔者了解,早在《意见》出台之前,北京就已充分认识到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并推出多项政策。

2009年一年之内,北京市就合同能源管理推出的相关政策就包括:《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北京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而在一系列试行办法的实施过程中,北京市积累了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的经验,同时也在具体细则的制定中为的《意见》提供了参考。

随着政府一系列财政补贴和激励机制的出台,北京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北京节能服务市场特点

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产业投资360.37亿,总产值587.68亿,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碳。在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石油化工等26个行业中2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实施5500多个节能项目,与2008年相比同比增长40.83%,其中EMC增长67.37%,华北地区占全国41%。可见,一个绿色的、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中。

1999年,北京就成立了最初的全国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之――源深节能。历经十年发展,北京市的节能服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整体实力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积累了相当多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验,尤其是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众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的主流节能市场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工业节能,分别占40%、30%、30%。过去几年中,曾经作为工业中心的北京为节能服务企业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工业节能市场,早期出现的节能公司都来自于工业节能领域。由于市场启动早,技术先进,工业节能的实力公司大多集中在北京。最大的如北京神雾热能,一年能做到20个亿的规模,它也是全国最大的节能技术公司。

随着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集体外迁,北京的工业节能市场越来越小,从2008年起,很多原来100%做北京市场的企业开始将重心放到了外地,部分开始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方面开拓。

就目前来说,北京的建筑节能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很多领域并没有开放。比如北京每年天然气总消耗量为50亿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1.95元的价格来算,天然气改造节能北京每年有大约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而目前只做了不到5%。再如北京的办公用楼能耗巨大,而节能改造状况不到1%!

如此大的节能市场和空间,使专家断言:北京的建筑节能市场可能孕育几个长治久安的大产业:太阳能、LED、节能电机。

与前两者相比,北京的交通节能市场几乎处于空白,当前主要以意识节能为主,但实际有很多节能领域仍未启动。比如广东有几家汽油、柴油节能的公司做得很好,在技术上处于领先,而北京在这方面仍未起步;再如上海的交通节能做得很好,多与当地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有关,北京的汽车工业发达,但仍未很好地将产业规划与节能规划相结合。

由于北京的节能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些项目几乎不需要技术,只需要做好管理就能轻松节能10%左右,比如热力领域,80%的项目不需要技术,仅有不到10%的项目需要技术。由于进入门槛不高,早期涉足节能市场的企业获益颇丰,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开始将盈利所得投入技术研究,以期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状况

目前北京的节能公司90%以上业务主要在外地,倚靠北京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些公司在外地纷纷抢占市场,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很多有可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节能公司,这点与美国的状况极为相似。美国全国性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占22%,但其收入份额超过四分之三。

北京的节能服务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服务型公司(国外多为此类公司)。这类公司大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知识产权,多为轻资产快增长的高科技企业。他们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营业额多为几百万元,70%为建筑节能公司,目前,资产规模超过千万的仅有十余家。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近两年来,以IT技术介入节能服务产业的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很多公司呈现爆发性增长,因其能够迅速做大,占据产业链高端,这类公司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这也是北京服务型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北京诚信能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前不久就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第二种是产品型公司。这类企业多为制造型企业,以LED、光热、节能水泵和电机为主,这些公司在对市场销售产品时多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使他们产品销售方面获利更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这类公司,除了太阳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在北京拥有一定产业基础之外,其他都是零星发展,不成规模。这些企业的IV-大多在外地,在北京做集成。比如华清集团、清华同方等是这类企业的佼佼者。

第三种是大型国企转做节能服务。最早进入的有中节能、京煤、首钢、中石化、中铁等公司等,近年来也有民营企业加入,比如新奥、中兴通讯等。这类企业在各自领域掌握着雄厚的资金和行业技术,具有成为行业节能巨头的潜力,但他们大多只做自己本行业内的节能。由于本身不掌握太多节能技术,他们多与第一类公司合作,吸收优秀技术和产品,在自己领导下,垄断本行业或者本领域的节能服务项目,有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引人注目的是,这类企业虽然刚刚起步,在行业内占比还比较低,但资金雄厚,实力不容小觑。比如中兴能源投资在20个亿,其运作方式类似于日本的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在日本,产业资本直接做金融,比如产业资本可以直接投资很多钱用于楼宇改造。对于容易产生纠葛的建筑物,有实力的产业资本可以直接买断,等改造完后再进行卖出或出租。

资金短板

一直以来,资金瓶颈都是节能服务商们的短板。一般情况下,节能项目的实施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事先垫付资金采购和安装节能设备,如果项目多,垫付的资金量就会很大,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际金融公司(IFC)与北京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签署了IFC框架协议,为节能企业提供项目贷款,共做了128个项目,贷款金额40亿。但这对于越来越庞大的节能服务企业队伍来说,也是杯水车薪。遗憾的是,IFC的贷款同样需要节能企业对单个项目的投入超过20%,且会优先考虑大项目,对于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项目,帮助不大。

此外,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节能融资市场很少涉及,即便是做得最好的兴业银行,其业务也并未以北京的建筑节能为主,大多是南方的工业节能。

国外节能服务企业一般是靠私募基金来获得支持,这要求企业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有技术专利、创始人对公司有控制力、清晰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这又让大部分中小企业望洋兴叹了。与银行贷款相比,私募更加看重企业的未来,因此,北京也有一些规模小的节能服务企业获得融资。比如青云创投投资佩尔优节能技术公司的时候,佩尔优资产不到200万;而北京惠德时代节能公司获得的第一笔融资,使他们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50万元的小公司摇身变成5000万的大公司,靠的正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WYDE能效管理专家系统。

除了贷款和私募,融资租赁也是一些节能公司常用的融资方式。经过了青云创投,西门子创投和联想创投联合投资的两轮融资之后,佩尔优一直靠金融租赁来解决暂时出现的资金困难。尤其是对于产品型的节能服务公司来说,融资租赁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融资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节能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不用付款就可以先行使用设备并产生效益;承租人通过融资租赁购买设备,不降低企业原来的融资能力,对于生产型的公司来说,可以一次性回收资金,提高现金回收率,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针对北京的市场状况和企业构成,今后在北京比较有潜力的融资模式是项目贷款和金融租赁。前者适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后者适合节能产品公司。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可将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进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或者将其曾经完成的项目的未来收益进行打包抵押给银行,以获得下一个项目的资金来源。如此滚动,企业不仅有充裕的资金进行节能改造,还能利用银行贷款使自己的规模不断壮大。

成果转化仍需加强

从国外节能市场发展经验来看,北京现有的管理创新的市场必将过渡到技术创新的市场。目前国际知名的节能公司,无一不以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而目前国内很多节能服务企业所“集成”的产品和技术,大多依赖于国外节能企业的提供。

国内的很多节能服务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而国外节能企业起步大多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他们没有资金持续投入技术创新,因此,目前国内节能行业的自主创新问题,大部分依靠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

实际上,目前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具有领先性的企业或者做得很大的企业,创始人大多是从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下海,或者依赖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比如奥天奇用于供暖的蒸汽换热装置――激波加热器,就得益于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再如清华阳光的专利多受益于于背后清华大学的雄厚科研实力;碧水源的创始人原本就是中科院系统的,下海时就有专利在身;硕人海泰和清华同方均与高校合作,以高校技术为依托才能不断壮大。

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成本与效率极为不协调,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技术仅占5%,而美国是20%。目前大学或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若想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合作,从专利技术评估到领导签字,再到走完财务部门审批及招拍挂等一系列程序,最少需要6个月时间;此外,目前财政部将所有无形资产规定为国有资产的政策太过严厉,而国外实践表明,将技术转移权利下方给院校和科研单位更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在这方面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发展风电时,中国大风机变桨技术胎死腹中的教训。目前,中国大风机变桨技术一直依赖进口,且费用不菲。而早在几年前,中科院电工所就已经突破该项技术,由于不懂得如何将专利私有化,致使技术一直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中国也一直没能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

在这方面,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应该对专利和企业的可持续研发进行扶持。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斯坦福大学一手催生了“硅谷”,被称为“技术转移直通车”的OTL(美国技术授权办公室)是功不可没的。目前OTL模式已经成为美国各大高校专利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普遍运作模式。

1970年1月1日,第一个OTL在斯坦福正式成立。它处理技术转移的具体步骤如下:发明人向OTL提交“发明和技术表。”OTL将其记录在案,并交由一名技术经理负责此后全过程,该技术经理在与各方接触并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独立决定学校是否将此发明申请专利,对于专利,学校并不待价而沽,先来的企业只要具备使该项发明商业化所需的基本条件,技术经理就与之展开专利许可谈判,签订专利许可协议。OTL负责收取和分发专利许可收入。其间,为避免利益冲突,学校规定发明者不能参加OTL与企业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谈判由技术经理全权代表学校。

节能服务范文第5篇

王乙丞的节能之路始于观察生活。2010年,王乙丞在网上看到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开始痴迷上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他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冒着近40℃的高温,挥汗如雨,走遍郑州的大街小巷,收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撰写了3万字的调研报告。完成报告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既喜悦又沉重,喜悦来自调研的完成,沉重来自调查的现实。水电的浪费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在校园里每天早晚、周末,同学们集中洗刷的时候,便会出现一个让人苦恼的问题:人多水少,楼高水小。每每看到同学们为洗刷而楼上楼下东奔西走的时候,王乙丞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学校一直在鼓励和支持同学们进行创新实践,部分学生依托创新成果已成功创业,能不能有一项发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或者说使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呢?带着这个想法,他心中的创业萌芽开始慢慢生长。

坚持不懈成就创意发明

通过长期不断地细致观察,他发现,多数学生无论用水多少,总会将水龙头开到最大,且没有养成一个随手关闭水龙头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随着楼层的升高,高层的水压也就因为低层大量消耗而降低,进而出水流量减小甚至断流,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看到墙上“请节约用水”的提示,再看看那一个个长流水、拧不紧的水龙头,他又皱紧了眉头。他意识到“要改变同学们这种不良用水习惯”,教育引导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节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从技术上改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决心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或者是产品来缓解这种浪费的现象。他想到了废弃现有水龙头,发明一种新型龙头。

“要设计一套更为简便的方案,适合公共场所的改造安装。”因此,他放弃原有的设计思想,重新构思、设计。无数次的拆装,无数次的绘图……困难重重,阻力重重,但是他前进的脚步依旧坚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构思、设计和绘图,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自信,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一款具有调节功能的节水龙头终于出炉。经过测试,该龙头节水率可达60%以上,低成本和高兼容性的设计,使它轻松应用于各种公共用水场所,特别适用于学校等用水集中场所。节水龙头不仅缓解了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更能够完成根据设定的流量自动调节水流水压,达到均衡管网压力的目的,“人多水少,楼高水小”的问题不再出现。

自主创业成于坚持理想

设计成功了,产品做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当王乙丞兴冲冲地把自己的设计免费送给企业的时候,却没有人信任他,推广成了大问题。

怎么办?一个想法划过他的心头:自主创业,开办一家企业,既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又可以为下一步的研究积累资金。他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老师的鼓励,给了他信心和勇气;学校的创业指导,弥补了他经验的不足;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金为他解决了第一笔资金;学校一个个创业典型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为他走创业之路增添了无限的动力。

2012年4月,王乙丞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恒压恒流节能水龙头面世,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黄淮学院、郑州升达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新郑国际机场都成为他公司的用户。

节能服务范文第6篇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 发展现状 融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43-02

一、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1.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重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是节能服务产业队伍迅速发展的一年,节能服务公司新增87家,达到229家,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产业总产值由2006年82.55亿元增长到216.57亿元,同比增长162.35%。综合节能投资从2006年63.3亿元增长到114.6亿元,同比增长81.04%。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6年18.92亿元增长到65.5亿元,同比增长246.19%。按照综合节能投资计算,形成年节能能力559.0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60.66万吨。

2.节能服务公司逐步成长。其一,公司数量迅速增加。2007年节能服务公司新增87家,达到229家,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数新增14000人,达到35000人,增幅67%。其二,骨干公司初具规模。任何产业在任何发展时期,都需要一批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龙头企业为产业领航,节能服务产业也不例外。在节能服务产业领域,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在建筑领域活跃着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贵州汇通华成、杭州华电华源、北京奥天奇等,在工业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北京神雾、北京动力源等,在其他相关领域,包括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节能方案咨询等方面,有北京中超、北京浪潮自动化等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使其率先发展起来,为节能服务产业注入活力和生机,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快速有序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节能服务市场逐渐扩大。2004年至2006年,节能服务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工业和交通领域。从项目数量上来看,建筑领域最多,工业领域的项目数量也明显增加。从总的投资额来看,工业领域的投资较大,交通领域的项目比较少,占的份额很低。伴随着产业的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领域突破固有的传统市场领域,一些以工业节能为主要市场的公司开始转向建筑、市政和民用等领域,而以建筑节能为主要市场的公司开始向工业领域跨越,还有的已向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进军,取得了明显成效。

4.节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目前,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及其会员单位北京、辽宁、山东三家节能服务示范公司和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共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426个,合同能源管理投资42.6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28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81万吨,同时拉动节能市场投资84.05亿元。所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99%以上获得了成功。节能服务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在20%~30%,拥有独特技术和充足资金的企业收益率更高。

5.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加剧。节能服务公司主要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然而,自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20%的约束性指标之后,民企在节能服务市场这种一枝独秀的状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涉足中国的节能服务市场。一方面,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开始纷纷涌入中国。2006年,世界五百强企业ABB公司与广东省政府签订的节能降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一协议,ABB将为广东省多家能耗大户寻求节能降耗的措施和方法,并提出适用于广东的节能技术标准建议,从而使广东省实现到2010年每单位GDP降低能耗16%的目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甚至是央字号国企如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集装箱集团公司等也开始纷纷跻身节能服务市场,与众多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国内国有大型企业涉足节能服务领域改变了节能服务公司长期以来以民营成份为主的特征,提高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同时也加剧了节能服务产业内的竞争。对此,业内专家已经指出,受国内节能商机的吸引,今后中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二、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问题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改造项目,一般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垫付资金。随着企业实施项目数量的增多,垫付资金量将会累积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将会难以为继,所以资金问题是节能服务公司能否顺利成长壮大的生命线。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虽然投资不断增加,但满足节能服务产业成长速度的融资却非常困难。

1.风险不确定,影响投资信心。合同能源管理在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的过程中,向客户承诺和保证节约量,承担了与项目实施相关的所有前期投入和大部分的风险。节能服务公司帮助节能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的过程中,面临着宏观政策、金融环境和项目营运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一切使得节能服务公司不可避免地必须承担各种风险。其中,政策风险包括因国内能源政策与法令的变更、节能设备或系统的许可制约、额外税捐或收费等产生的风险;金融风险包括因汇率变动、通货膨胀、利率波动、能源价格变动等产生的风险;营运风险包括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不可抗力等产生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节能服务项目相关制度不完善,往往出现纠纷。金融机构缺乏评估合同能源管理风险的专业知识,社会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衡量标准和法律解释,节能目标往往存在争议,无法保证投资收益。

2.融资方式有限,资金来源少。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境外融资和项目融资等。在国外,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本,银行商业贷款,政府贴息的节能专项贷款,设备供应商允许的分期支付,电力公司的能源需求方管理基金等。在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补贴、银行信贷和企业自有资金。目前,政府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限,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为节能服务项目提供资金,而节能服务公司大多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加之我国缺乏产业、家族、私人基金,资金成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

3.缺乏金融创新,银行信贷动力不足。目前,银行为节能服务产业提供贷款存在种种障碍,例如贷款品种、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评级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制约了节能服务产业的信贷融资规模。一是银行没有与合同能源管理相配套的贷款品种。银行现有的短期贷款和项目贷款品种都不能很好的适用于该类项目融资,就算以应收帐款质押的贷款方式进行操作,同样也会存在工程建设期需垫付资金和实际节能效果不佳等问题,以致贷款趋向保守。二是节能服务公司信用评级较低。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普遍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在银行缺少信用记录、财务知识匮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加之节能服务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期间企业生产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银行常常做出不对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的选择。三是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困难。国内提供节能服务的近200家公司大部分属于正在成长中的企业。行业调查情况表明,节能服务公司的整体实力相对偏弱。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公司占66%,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占78%。这些企业多数是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它们不是凭借自身专利技术起家就是在国外品牌的过程中逐步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创新技术以及市场规模。它们资本少、起点低,在技术创新、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行业管理等方面都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注册资本小(100万~1500万之间),属于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节能项目的规模往往偏小,多数情况下节能项目不形成独立的资产抵押物,因此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项目融资,造成节能项目的融资障碍。

三、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融资对策

金融机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通过贷款、基金、担保、租赁、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信托等多种投融资途径及模式为节能服务产业融资。

1.探索金融创新,拓展信贷融资。第一,改变认识,提高信贷积极性。为节能服务产业投资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市场机会。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平均投资回报率达30%。银行方面通过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种具有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培育和巩固核心客户群体,增强银行议价能力,还可以带动负债和中间业务发展。事实证明,积极参与节能投资,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第二,根据节能服务产业特点,开发新的贷款品种。银行应对节能服务行业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掌握产业特征和政府政策导向,熟悉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了解不同节能服务企业的特点和现状等。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贷款品种以适应节能服务的融资需求。第三,实行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分散风险。实行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几家银行合作,按约定比例进行分担贷款本金损失,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信贷积极性。同时,对使用贷款的企业进行监管,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帮助和指导节能服务企业完善财务制度和改善信用状况,以符合向银行融资的要求,进而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收益最大化。第四,建立商业贷款担保机制,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商业担保。过去国内银行信贷的传统模式主要是抵质押贷款,而节能服务公司往往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来抵押,所以节能项目不好做。商业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以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壮大节能产业为目的,通过担保机构的担保,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帮助节能服务公司解决贷款中遇到的担保障碍,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国内银行获得商业贷款的机会。

2.加快上市融资进程,吸引民间资本。节能服务发展前景好,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改组成股份公司后到创业板上市融资。对于已形成一定规模、步入稳定发展时期的企业,应积极寻求主板市场的上市,但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克服短期内获利困难,较难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时对上市公司的赢利记录要求的困难。为此,节能服务公司可以以节能为主业的同时,兼营其他产业,这样不仅可减少投资于节能产业的风险,而且可以拓宽赢利的来源,支持节能项目的发展,有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还可设法借壳或买壳上市。相对于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为主动、融资成本更低。节能服务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为企业债券的发行和偿还提供优异的经营业绩支持。因此,节能服务公司债券融资将具有巨大潜力。节能服务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的信誉和经营业绩发行债券,进行企业债券融资。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沿用传统的审批模式,发行规模实行额度管理,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十分有限。政府应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企业债券上市发行予以特别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将有很大的空间。

3.设立节能服务专项基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成立政府专项基金,鼓励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对中国节能服务业影响最大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笔基金就是由全球环球基金、世界银行与欧盟提供的基金,但它对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拉动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直接用于节能服务产业的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节能基金机构,吸收社会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节能服务基金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财政拨款和基金运作获取收益,采用提供专项贷款和担保的方式,对实施的节能项目进行全部或部分支持。除此以外,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成立基金,向社会融资。

4.继续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带动节能服务产业走向成熟。自节能服务产业产生后,国际投资一直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方式和技术等其他多方面的援助,成为支持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我们应继续利用好这一资源。

目前在我国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有世界银行、法国开发署、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提供了2200万美元赠款,6300万美元贷款通过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推行贷款担保计划,法国开发署以贷款的形式向中国财政部提供6000万欧元的中间信贷,由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向市场发放。国际金融公司以风险分担的方式为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提供10亿人民币贷款。亚洲开发银行向中国提供总额为8亿元人民币的部分信用担保。目前,应在充分利用好这些投资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带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一,落实好国际投资,保证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信誉。这些国际投资金额大,在中国都有合作金融机构,实行了新的贷款方式,我国金融机构应该认真研究市场情况,提高服务能力,履行责任,保证国际投资的回报率。第二,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专家共同开发产品和项目营销,学习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带动我国金融机构的进步。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市场化融资担保机制的推进力度,同样也需要银行转变传统观念和增加技术手段,更需要节能服务企业改善自身融资条件和加强经营能力。只有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和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化的节能服务产业。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14085)]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节能服务范文第7篇

节能服务市场潜力无限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节能早已作为一种产业被开发,而开发的市场主体则是众多的节能服务公司。这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化企业,公司的一切节能服务都以市场化方式来运作。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就逐步形成了这种节能服务的市场化机制,俗称“合同能源管理”。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能源用户签订节能项目合同,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投资、设计、施工、监测和管理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能源用户利用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支付服务费用及设备改造成本。也就是说,原本由能源用户进行的节能改造工程可以外包给节能公司承担,能源用户坐享节能改造和技术进步成果;节能公司把“节能”当作有利可图的投资,靠实施节能项目和开拓节能市场不断发展。双方在节能中分享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也提升了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水平。

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节能服务已经成为一项新兴产业。据统计,美国现有的专业节能服务企业已经多达2100多家,其中有些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跨国集团,仅纽约州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年营业额就近百亿美元,节能客户也由工业企业逐步扩大到机关、团体、学校和私人住宅领域。而据加拿大EMC协会的保守估计,目前加拿大的节能服务市场已经超过200亿加元,仅该协会所属公司的营业额每年就在以60%的速度递增。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节能服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过,中国当前正在掀起的声势浩大的节能降耗行动却为节能服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继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能源消耗降低20%列为约束性指标后,2006年8月23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将“合同能源管理”确定为节能领域重点推广模式,这预示着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化步伐即将加速。

无独有偶。今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开局,其中规划将“节能和环保”列为重要的一项,要求“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达到4.4%,同时对能源行业、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的降耗指标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节能目标明确、任务艰巨,意味着许多节能工程都要陆续上马,而这无疑将为节能服务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情景分析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工业企业节能潜力有望超过3亿吨标准煤,工业企业节能潜力有望达到3600亿元;相比之下,建筑业节能市场的潜力则更大。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中至少有130亿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方米改造费用200元计算,仅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就有高达26000亿元的大市场。节能服务领域所隐藏的巨大市场潜力由此可见!

中外企业争食节能服务“大蛋糕”

面对节能服务这块“大蛋糕”,嗅觉灵敏的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开始纷纷涌入中国,企图在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上分一杯羹。一时间,节能服务市场硝烟滚滚,中外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2007年7月3日,世界500强企业ABB公司北亚及中国区总裁柯睿思在广州ABB百年庆典上对外郑重宣布,“未来,在增效节能领域,希望中国成为ABB最大的市场。”ABB是在2006年11月与广东省政府签订的节能降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是目前中国惟一一个省级政府在节能降耗战略合作方面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未来5年,ABB将为广东省多家能耗大户寻求节能降耗的措施和方法,并提出适用于广东的节能技术标准建议,从而使广东省实现到2010年每单位GDP降低能耗16%的目标。据了解,在过去的12年中,ABB的变频器已帮助中国用户节省了300亿度电,相当于一个大型发电厂6年的发电量。其中ABB的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把三峡的电力输送到广州和上海,被业界认为是长距离传输降低电力损耗的典型案例。

事实上,就在ABB与广东省政府签订战略协议之后的一个月,西门子公司也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一份类似的协议。在此之前,西门子已经与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和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乌兰水泥、西门子、南方租赁一体化节能项目框架合作协议书》、《南方租赁和西门子关于节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书》等一系列战略协议书。通过上述协议,西门子与其合作伙伴将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融资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为中国政府提出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支持。这是西门子首次以“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全新的模式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节能服务。

而在ABB和西门子之前,较早进入中国节能市场的国外品牌还有美国的英福特、英国的保瓦博士(POWERBOSS)、荷兰的飞利浦等等;随后,美国霍尼韦尔、日本日立等公司也开始强势进入中国的节能市场。

面对外资节能巨头来势汹汹的势头,国内的节能公司毫不示弱,开始与外资企业展开积极的争夺。据中国节能协会统计,我国本土的节能服务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从2002的不到10家增长到目前的近200家。就当前来看,这些企业大多活跃在建筑领域。此外,在交通领域和其它相关服务领域,节能服务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而在这些节能企业中,主要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事实上,相对于其它行业,国内节能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是特别大,这为国内节能民营企业后来居上提供了可能性,也成为国内民营企业频打创新牌的内在动力。业内专家指出,受国内节能商机的吸引,今后中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发展障碍仍在

对于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专家认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外知名节能服务公司的大规模进驻,节能服务行业必然面临着洗牌,一部分有实力的公司会越做越强,发展自身品牌,而部分小公司则会被国外公司吞掉,甚至被淘汰出局。此外,还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国外的节能服务公司带着巨额资金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的节能市场,在有关城市及区域的冷热规划和城市的节能降耗方面,尤其是涉及到区域供冷、供热等事关城市、企业能源需求的生命线项目,我们就会过分地依赖国外企业的资金与技术,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个能源战略问题。因此,他们呼吁国家尽快成立能源部,结束目前能源管理分散的局面,以解决目前在节能降耗方面多头管理的问题。

而对节能服务企业而言,尽管这一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但也仍然春寒料峭,节能服务的推广仍然面临着各种障碍。首先,在市场机制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投资鼓励机制和企业节能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和确立,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金融机构通常不熟悉节能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通常不太愿意给这类项目提供贷款资信;其次,节能服务企业在诚信方面难以得到保障。节能服务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期间企业生产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如果遇到不诚信的客户,节能企业的巨额投资就可能会血本无归。另外,在信息的沟通交流方面,目前节能市场和节能资金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脱节,再加上在节能技术的引进方面,企业往往不愿意承受高、附加的技术引入成本。这就使节能服务企业在发展中不得不面临巨大的挑战。

节能服务范文第8篇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将建筑节能由起步阶段推到了全面发展阶段。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为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建筑节能服务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十年来,尽管我国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合作,开展了一些建筑节能服务项目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相对于建筑节能的任务而言,我国节能服务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总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缺乏有力的政府引导

由于我国开展建筑节能时间较晚,许多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Law法律,并对建筑物节能设计与建造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调控作用。针对建筑节能的政策倾斜过少,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和民间的自发。而推广建筑节能初期投入高,这样势必影响到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

1.2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

一方面建筑节能服务company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掌握节能信息,与其他相关企业缺少沟通,专业化合作机会少,阻碍了建筑节能的推广实施。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建筑节能普及知识的宣传,导致广大群众对建筑节能的认知不够,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使用节能建材、多点绿化,对建筑能耗无清晰概念,让消费者增加投资去接受节能绿色建筑,显然会阻力重重。

1.3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

市场行为的目标更多时候是追逐短期利润,即使明知节能长远的绿色收益潜力很大,但由于节能效益不能立竿见影,节能改造费用过高,投资人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并不高。而我国由于缺少相应的融资政策倾斜,导致银行等信贷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并不愿意为建筑节能企业提供贷款,极大地制约了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

1.4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与市场需求来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达到节能标准的经济、可靠的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开发商在技术选择上顾虑重重;节能材料的研发滞后,一旦提高节能标准要求,现有材料技术大都难以支撑;与技术相配套的系统差,产业化程度低,导致开发成本过高;多为国际上现有技术的利用研究,缺乏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

1.5缺乏gongxue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筑节能评估体系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支撑。建筑节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和改造,需要一个科学适用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对建筑能耗做出正确的评估。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也已经出台了一些评价标准,因为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评价工具,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导致利益双方在节能效益的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节能热情大大受损。

1.6缺乏完善的服务能力

目前进入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公司较少,进入市场时间不长,缺乏专业的节能技术,并且服务单一,缺少大量具有绿色意识和丰富专业技能的设计人员。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且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导致第三方机构的认证等工作公信力不高。此外,建筑运行管理节能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缺少合格的运行管理技术人员,直接导致建筑运行能耗偏高。

2全面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2.1完善建筑节能政府职能

制定节能规划建设期,明确阶段任务,并写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实施相应的奖惩,以此来提高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补充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法、lixue自然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估法以及废水处理法等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形成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制定建筑节能相关主体的资质管理办法,制定服务收费、质量、评价、验收等标准规范,监督控制各种节能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研究制定建筑节能服务的规范性文本,形成备案制度,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完善相关市场规则,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明确节能服务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限制禁止制度,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从而保障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制定节能改造计划。对政府机构办公建筑的节能潜力进行评估,提出节能改造的可行性,并进行节能改造,营造良好的示范和宣传效应,进而拉动节能产业的市场需求,促进节能市场的发展。

实施政府采购。结合不同建筑特点,开展政府采购,探索模式,积累经验。把政府采购从节能产品采购向节能服务采购延伸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推荐节能服务机构目录。

2.2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

建立示范工程。在综合考虑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特点、建筑功能特点,以及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等特点的基础上,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设置和建设,用直观方式调动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热情。

加强建筑节能信息传播机构能力建设,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论坛、沙龙、社区宣传活动,普及建筑节能知识。

全方位、多视角宣传建筑节能知识:不但要宣传建筑节能的科普知识,还要宣传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及其建设方式和经营方式、宣传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建筑节能的技术、材料、产品及其性能。

节能服务范文第9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节能服务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33-01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用电量需求不断增大,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人们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的意义和地位。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供电企业作为电力行业中的关键性企业,承担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任务,主导着发电企业和用电客户进行节能降损。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服务理念,各地方供电企业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节能降损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是在倡导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也遇到相应的问题与困难。

一、 潮州供电局采取的节能措施

1、 加强线损管理,降低自身损耗

线损是指在电网企业在电能传输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电能损耗,是电力网综合电能损耗的统称。线损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线损率是考核线损的一个重要指标。潮州供电局近几年来通过加强线损四分管理,出台线损考核指标,创新线损考核方法,加大打击窃电力度,使线损率大大下降,有效减少大量有功电能的流失,降低大量电能损耗。

2、 提高节能意识,规范员工行为

潮州供电局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工作中以身作则,不断对员工灌输节能服务理念,提高员工节能服务意识,要求员工在提高节能服务的同时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力争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率先起到示范作用。

3、 实施阶梯电价,抑制电能浪费

为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逐步减少工商业用户对居民用户的电价交叉补贴,理顺电价关系,引导居民合理、节约用电,广东电网公司根据发改委的要求,于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居民阶梯电价的实施在满足大多数居民基本用电需求的同时,用经济手段调节居民用电情况,提倡节约用电理念。

4、建立节能展厅,加强节能宣传

为有效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有效的节能指导服务,潮州供电局积极响应南方电网公司的工作要求,建立节能展厅,认真做好节约用电的宣传工作。自节能展厅建成以来,每年对地方各界人士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提供多次参观和讲解服务,与此同时,潮州供电局相关工作人员多次走进校园、走进住宅小区、走进用电企业进行节能宣讲,宣传节约用电的科学用电理念,介绍节约用电的方法和技巧,以实际例子和数据向社会人员宣传节约用电的意义和作用。

二、 节能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 节能宣传过于形式

供电企业作为电力销售单位,其核心业务就是扩大电力销售市场,提高电力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然而,当前供电企业扩大电力销售的企业利益与节能降耗的社会责任相围悖,电力营销的利润与节约用电的矛盾致使很多供电企业在实施节能服务的时候停留于形式与口号上,不注重实质性的节能服务,节能工作难以取得有效进展。

2、 节能机构有待完善

各地供电局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公司一部四中心的工作要求,在市场部下面成立节能中心,建立节能体系,对节能工作的系统化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节能中心属于新成立部门,在人员配备、部门管理、岗位职能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 节能资金投入不足

节能服务的开展包括节能降耗知识的宣传、节能宣传资料的印发和为企业提供节能改造咨询等工作,节能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现阶段,节能宣传资金申请难度大,路径不畅通,供电企业节能专业人员欠缺等问题都成为抑制节能宣传的主要因素。

三、 供电局如何系统推进节能服务

1、正确认识节能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已超出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要求。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客户科学、安全、高效、节能使用产品对客户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科学用电还是节能降耗,其核心思想都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帮助企业发展。供电企业系统推进节能服务工作只有以此为基础,全面落实科学用电和节能降耗的工作要求,用电单位才能更好地发展,电力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供电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节能效益的三赢局面。

2、加强对用电单位的服务和管理。

供电企业应该加强与用电客户的沟通和衔接,特别在办理新装用户用电申请时,应完善用户联系方式,以便后续有效开展节能服务工作。其次,全面、系统了解客户的用电情况及节电需求。对实施节能服务的用电单位从技术、资金以及综合实力等方面进行严格评审,对节能服务工作建立信用档案,对已经承担节能项目企业的实施水平、效果及盈利能力等进行定期调查,对耗电量大、技术水平不高、盈利能力低的用电企业提出可行性整改方案。

3、加大节能宣传力度

供电企业在推进节能服务的同时,应加强与地方媒体和其他单位的合作与联系,加大节能宣传力度。例如潮州供电局在2012年度与潮州电视合举办“节电黄金小点子”、与韩山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系列节能活动等,在当地起到很好的节能宣传效果。提高节能展厅的开放度和利用率,定期向广大市民进行节电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用电的氛围。

4、加大培训力度

供电局要不仅要加强对本局内全体职工干部进行节能服务工作培训,更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赴先进单位学习节能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成立专门的节能宣传机构,设立节能宣讲岗位,提高节能宣传水平,为用电单位及社会群众提供专业的节约用电指导,以便科学、有效、全面、有序的开展节能服务。

5、 加强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

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等方面的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供电企业通过加强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运用节能诊断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地节电服务,充分调动用电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有效降低用电企业的电能消耗。

结语

总之,供电局全面推进供电服务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发展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运用市场手段和先进节能措施促进节能服务工作全面发展,供电局在开展节能服务工作中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才能提高供电局节能服务工作水平和效果,才能实现系统推进节能服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伟.用电管理节能服务工作重点及具体实施方法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3,(12).

[2] 吴鹏,吴东升.合同能源管理在用电节能服务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11,32(4).

节能服务范文第10篇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有关领导讲话,就国家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政策、财政奖励与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解读,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节能减排领域知名专家,结合党的“十”报告、国际国内能源及节能减排形势、政府近来年推出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内容,在峰会上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吴道洪结合产业普查结果,代表EMCA向外界了《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稳步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774.46万t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t。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59.2%、26.7%、14.1%,区域发展依旧不均衡,差距明显。

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

《报告》同时指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及思路,对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峰会主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作了总结性发言,对产业发展给予了肯定,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

上一篇:节能知识范文 下一篇:节能产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