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22:52:19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建筑学;实践性教学

Abstract: The ability to progressive quality training as the main line, highlight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quality train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knowledge building architecture, from the culture program adjustments,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to buil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xcellence" and Registration architect system discussed in terms of relevance to sum up the core of Excellence Program,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rchitecture initial results.

Keywords:Excellence;Architecture;Pract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要求进一步深化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都在根据自身优势和培养目标进行有关卓越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社会资源、教师素养和生源状况千差万别,教学体系的特点各有不同。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和教学成果,从培养方案调整、实践性教学平台的构建、本科教学管理等方面将院校特点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研究基于卓越计划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1培养方案的相关调整

结合学校培养方案的全面调整,突出设计系列主线课程的地位,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同时,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深化专业内涵,增加专业选修课、人文素质课、课外素质拓展内容。充分地考虑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意见,使课程适应建筑学专业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与时展的需要。

1.1突出主线课程

形成以建筑设计课为主线系列课程群,建筑设计基础与毕业设计为该系列课程的起、终点,注意各培养阶段之间的衔接与延续,各门相关专业课程与主线课间配合设置,使主线课程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相互支撑形成有机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加强对综合设计能力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2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份量。将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工地技术实习、测绘实习、设计院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和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措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设计院实习前的选修课中进行设计前期、建筑法规、相关设计规范等方面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这些相关知识。

1.3加强职业建筑师基本素质训练

选修课中开设大量与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相关的课程,并由设计院有实际经验的建筑师讲授和配合指导建筑设计,为学生毕业后获得建筑师资格创造条件。

1.4注重培养建立地域性建筑观

培养方案中体现对地域性建筑观的培养,通过不同气候区域城市建筑设计、环境生态学概论、地方建筑历史概述和建筑节能等选修课的设置,提高学生对地域建筑技术和建筑文化的认识。

1.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吸收国外工程教育先进理念,引进国外优质工程教育课程,推进师生海外培训计划,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2构建实践性教学平台

新的培养方案将理论课前置,为培养 “卓越工程师”的实习、实训提供理论基础,使实习实训时间较为集中完整。培养方案中含有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两大类。其中理论教学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组成。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及课外素质拓展三种。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所开设的课程,公共选修课和课外素质拓展是为了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所开设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技术实习、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设计院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学分比例达到29%。

2.1从实践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在围绕“卓越计划”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从社会素质教育、核心价值教育、持续专业教育等方向探索学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从实践出发整合教学内容,逐步建立新的教学平台。

2.2加强卓越工程师与注册建筑师的规划教育

将不同专业有关职业和法规的相关课程进一步整合为职业生涯发展的系列内容;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规划,通过课程设置使大学生了解不同年级专业知识的学习目的以及各部分专业课程的相互关系,避免盲目学习;确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交叉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理论课的学习与设计实践紧密衔接。

2.3增设与专业体验相关的必修选修课程

让学生了解行业状态,探索个人职业方向;增加专业实习和认识学习的教学课时,使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环境,体验设计实践;通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与科学性,最终形成以卓越工程师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培养方案。

2.4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实践活动

面向建筑市场,导入建筑设计实践和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使学生获取有着实践基础的最前沿专业信息和知识。充分调动各种因素;组织学生进行楼盘调研、参与行业会展参观等活动,运用讲座、论坛等方式聘请行业专家,通过学术报告和交流学习等方式让社会实践走进校园;建立建筑学专业实习基地,通过校外导师辅导等方式加强学生有关工程素养的培养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真切体验社会发展对建筑学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的现实需求。

3加强教学管理和监控

“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条件是利用社会优质资源进行校企联合办学,但企业的工作重点在于创造效益,因此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方法,使企业教学的过程得到良好的监控;利用网络化等先进的教学管理平台建立易于操作的社会实践细则,对企业学习阶段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控。

3.1建立科学严格的实习过程监管措施

为了保证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系统化、制度化,采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科研成果优先转化、优秀毕业生推荐等方式建立校企之间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使各类社会人才组织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促进教学、生产与科研共同进步。通过建立具体的操作方案和规范化的管理手段, 保证校外学习阶段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利用网络化等先进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有效保障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质量,达到保证学习效果的目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式可以收放自如,但阶段性成果必须加强监控;强化学校的意识,强化学校在教学管理环节的监控作用,突出企业在实践环节的技术作用。

3.2教学过程全面制度化

实行建筑设计课题组制度,由主讲教师和课题组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主讲教师对本课的教学组织、方法及质量负主要责任。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每个设计题目结束时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实行新教师、新开课程试讲制度,由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研室共同把关,并实行教研室内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做到学期初检查教学准备情况,学期中加强教学检查和各种形式的听课,并组织学生座谈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期末检查教学成果,进行教学总结。

3.3教师教学与考试考核规范化

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和实施教学,教研室及各设计课题组经常在日常教学中就教学进程与内容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协调各教学环节,增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在主要实习教学环节中,均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和实习成果有严格明确的要求,要求形成实习报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对重要的实践环节的成果要进行答辩(如设计院实习)。

对教师实行满工作量聘任制,每年结合学校要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每学期末,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下达新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按照程序由教研室和学院教学副院长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秩序及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管理,要求教师按照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做到为人师表、规范行为。

5 总结

践行以“卓越计划”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研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校的特色与传统,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新的培养理念。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正在逐步推进,目前也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如何落实和保障教改方案的顺利实施,如何使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如何结合行业发展拓展现有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等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地方高校实际,围绕“卓越计划”的特色和要求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梳理,对具体工作中涉及的矛盾和困难逐步解决,为“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永卫 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11,(7)

[2]马寅秋.苏晓云 地方高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石油教育,2011,(5)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实践教学;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20世纪50年代,经过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国家仅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工学院等8所院校设立了建筑学专业。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提高我国的建筑教育质量,我国开始对建筑学专业进行专业评估。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为中国建筑师参与国际项目的设计竞争创造条件。在此背景下,各校都力求结合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教学传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特色塑造。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个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教育、动手能力为一体的具有其特殊性的一类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简单地讲,就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有人将他们概括为“就是培养社会急需的,懂专业,懂技术,会运用,上岗即能发挥作用,愿意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是黑龙江省实施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2009年10月,确定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试点实施以来,试点院校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在探索紧密联系社会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组于2013年对黑龙江省拥有建筑学专业的5所高校28名教师进行了一项关于“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这5所学校分别是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调查内容包括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设置情况,如课时、学分、形式、考核、管理等。以及建筑学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态度、认知和期望等。筛选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特殊性,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8个问题组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院校情况及其对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态度进行了设问。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学校、个人年龄段、职称、学历。

2、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管理办法。

3、被调查者对于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理解。

4、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对于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包括采取何种形式,其学分设置、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实施情况。

1.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特点

1.1师资队伍年轻化,硕士学历比例较高。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黑龙江省的这6所应用型本科的师资队伍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师队伍普遍年轻,35岁以下教师占60%以上。

第二、硕士学位占较高比例,相对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博士学位还较少。

第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数偏少,这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还有一些是具有设计院或公司经历的双师型人才,增加了建筑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多样化构成。

1.2实践教学形式多样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主要指实践教学内容、形式、评价标准体现多样性、综合性,避免了形式的单一性和一刀切做法。从调查情况来看,在形式多样化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按组织者分,由任课教师组织的为40%,由院系统一组织的为50%,由学生自行安排的为10%;

第二、按地点分,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寒暑假学生放假自行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属于校外实践,其余所有教师和院系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归为校内实践;

第三、按考核方式划分,分为调研报告、实结等多种方式。

1.3实践教学影响因素多

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涉及到的不仅有人,如教师、学生,还有经费、实践基地、实践、学生数量,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因素。

从管理者的校方来说,教师对学校是否重视建筑学实践教学评价上,应用型本科院校高于一般本科院校。从组织者的教师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对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总体是到位的,认为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占98%,而其中超过80%的人选择“非常有必要”。

2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

2.1.1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是指师资队伍中各不同年龄教师数量的构成情况。它的合理与否反映了该师资队伍的活力、发展后劲及梯队建设的基本状况。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出现两头重现象,一是年轻教师比例过大,一是聘请的退休专家比例过高。

2.1.2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博士学位缺乏,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够厚实,缺乏实践和生活的积累及对一些理论问题的深切领悟,往往在讲授的同时不自觉的影响了传播效果。

2.1.3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缺乏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年龄层次在 40-55 岁之间能够担当教学与科研重任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2.2实习过程与教学要求不匹配

在以往的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也会在教学环节中安排必要的设计实践内容,包括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建筑工程现场和到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实习等。由于现场参观的时间通常比较短,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有限,常常不能与学校的教学要求相配合,学生对于建筑设计与实际工程的关系的认知深度和教学的综合性都很有限,而且偏于感性。学生到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实习时,往往不能参与设计的全过程,多数处在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系统性不强,这些都会影响到实习的效果。

2.3实践教学基地分散

受各种因素影响,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2.3.1缺乏体质、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目前的校企合作,都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或个人或工作上的接触,双方自己争取来的,是自发。这种关系没有任何的国家政策的保障,缺乏相应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从整体上看,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合作的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

2.3.2不对等性

学校要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务必要将实践环节落到实处,切实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建筑学专业专门人才,可企业还是以利益和效益为主,其运行机制决定他们不能白做无用功,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这种情形下,往往是学校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于企业,目前学校的普遍做法也是主动到对口、有实力的企业去谈合作。一方是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权的院校,一方是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的企业,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在这对矛盾中,却很难达到对等和均衡,必然导致校企合作的根基不稳。

2.3.3脆弱性

由于合作双方的不对等,合作关系很难长久保持。对于学校,即使跟企业的合作已经很稳定,也有可能一夕之间因企业更换领导或效益原因,合作破灭;对于企业,学生素质无法保证,学生安全问题更为突出。这种靠感情和人脉关系促成的合作是很脆弱的,是经不起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的,甚至会因感情的转移、人脉关系的中断而终止。这些问题导致校企合作的关系十分脆弱,缺乏稳定性,难以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3改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3.1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学校办学特色需求的专业领军人才、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加快引进紧缺人才的速度,形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提高专职教师的“双师型”比例,优化“双师结构”,建设一支满足学校办学特色需求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管理队伍为重点,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内部分配和薪酬激励制度。

3.2实现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实效性是核心

3.2.1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水平评估要求,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如增设建筑节能等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增设文化学、心理学、科技论文写作等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2是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传授时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和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和因需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3.2.3是改革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知识经济产生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以学生自主运用信息等手段,主动学习为主。多媒体方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的有效手段。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3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基础

改变过去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教育环节相对薄弱的现象。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新世纪,能力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之一,是当今能力社会建设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观念,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拓宽专业业务范围,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创造条件,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通过加强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拓宽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加强了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精神,完善紧密联系社会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扩大社会合作,开放办学。完善高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进一步密切与社会各界尤其与所服务面向的行业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的联系,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广泛获取行业、企业等社会多方面资源支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4结论

通过对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服务能力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完善紧密联系社会机制、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应有贡献,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各展所长,共同发展,产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抚英,金秋野.国内高校建筑教育发展现状探析[J].华中建筑, 2009(7): 235-237.

[2]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203

[3]钱翠玉.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两课”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 2007 -02 -17.

[5]萧毅强.德国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借鉴[J].南方建筑,2001(4):73-75

作者简介:孟利、黑龙江东方学院、助理研究员、工程硕士学位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U-4

前言: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的重大国策,只有发展好了教育,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支援国家的建设,土木工程专业是建筑类专业学校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从事土木工作的人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实际教学中仍多采用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很有必要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上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

1.在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倡使用现代化、科学的教育体制来教导学生,在新的体制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重视,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因此各个学校当前的目标就是如何更加了解学生、如何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围绕这些目的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因此,建筑学校要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必须要抛弃以老师为主体的旧模式,深刻地认同把学生作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时把学生这个主体因素充分考虑,这样才能在课程设计时更有针对性,课程设计的效果才更好。其次,授课教师一定要在课程设计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把学生为主体这个教育理念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服务学生为最终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2.重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案例的多样化,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教学案例是相关教学内容的生动展现,教学案例选择的是否成功,与最终的教学质量优劣密切相关。所有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注意科学性、合理性,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为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案例最好能从身边的生活实践中选取,比如学校里的实验楼、宿舍楼等,用这些作为例子,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更好地去研究所学的内容。在多选题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能够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时候,难免会有不足的地方,通过实物观察和自己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起到了引路人和实施者的作用,教师引导的效果如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对学生引导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一蹴而就,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应该注意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进行到教学实践环节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布置应该合理、科学,要注意遵循由浅入深的特点,用科学的方法来给学生建立起跟他自身特点相匹配的建筑设计理念。比如在布置构建方面的作业时,可以布置货仓的规划、别墅的规划等,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建筑规范的重视,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材都没有突出建筑规范的重要性,但是老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和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向规范的设计道路上前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建筑标准规范,要详细的给学生讲解。

3. 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有一个现状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现有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对参与教学活动缺乏积极性,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现代教学模式所不提倡的,因此,必须要大力地推进教学改革,敢于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围绕这个主题,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以下粗浅的探讨。

案例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案例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更加具有直观性,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选取相应的典型案例来进行剖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研究兴趣,还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大大超出预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运用时,笔者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授课教师应该确定本次课所授教学内容的大方向,比如进行的是餐厅设计、教学楼设计等,就应对所讲内容的基础性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为下一步的设计打好基础;第二:老师应该选择那些科学的、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组织学生针对设计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总结设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在这些过程中,授课老师适时给学生以引导,在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三:课程设计和建筑模型可以相互结合。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实现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可以和建筑模型制造相互结合起来,因为建筑模型是以直观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将抽象知识点具象化,所以,授课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为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建议学校采购些必要的建筑模型,为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与建筑模型结合提供教学支持。此外,若是针对简单的建筑模型,应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共同完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加以运用。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拿出来,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分析、讨论,教师做好引导及最后的总结,点评学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修改时有方向和目标。但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设计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剖析,然后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要求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讨论及问题回答做总结。第二是设计草图阶段,教师应该根据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严格审核学生给出的设计图纸,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教师给学生指出草图中不合理之处,给出修改意见,耐心引导学生,直至设计草图通过审核为止。

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一项突破,发挥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内容,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课件教师应该自己制作,但制作过程应参考那些优秀课件的积极因素,争取做出比较有创造性的优秀课件。当然教师也必须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引路人依然是教师,教师授课若能与多媒体教学良好的结合,不仅促进教学的优质与高效,而且也更能够体现多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法的应用。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好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毕业以后自己展开设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开始学习之前,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利用好施工企业丰富的现场资源,组织学生去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学习,这样学生会对自己以后所学课程有一定的概念,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方应该和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协议规定好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展开铺好制度上的道路,另外,学校要分阶段组织学生去现场实习,实习的时候,不能为了实习而实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目的学习才更有效果,在这样一个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为将来的独立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4.专业教师应适当从事建筑工程设计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较好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学生能绘制出满足课程设计要求的设计图,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建筑工程设计的水平和能力对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专业教师应适当从事实际工程设计工作来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以便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学生的自身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5.结论

教育是一个国家长久不衰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笔者根据学校从教实际仅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谈一些个人体会,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对教学改进及提高有着很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希望本文能够对其他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雨龙.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统计与管理,2014,04:191-192.

[2]董素芹,高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49+153.

[3]张琪,叶雁冰.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改革[J]. 大众科技,2011,08:216-217.

[4]张妮.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 科技信息,2012,02:454.

[5]国静.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09,01:113-115.

[6]韩爱红;李长永;武宗良.《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010年19期.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CDIOl理论;高校人才培养;建筑学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我国教育事业也在朝着蒸蒸日上的方向发展。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模式,比如CDIO教育理念。这是一种高效、创新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高校建筑学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也开始顺应时代的发展,将CDIO教育理念应用进了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建筑领域的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

1CDIO理念下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现状改变的必然需求

目前,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目标方面都还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十分重视,但是轻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沟通技巧、管理理念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培养还缺乏关注度。导致大量的建筑学毕业生,他们在实习工作中,难以适应社会岗位的工作模式,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CDIO理论,对建筑学人才的培养作出进一步的改革与研究。①由于受到教学硬件设施以及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限制,导致很多高校培养的建筑学人才无法进入到高层次的社会岗位中,企业对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其次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问题表现主要存在与理论课程设置过多,实践课程比如工程构思以及设计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少,从而导致培养出的建筑学人才缺乏设计规划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关注,促进人才的多元化与综合性发展。②从本质上来说,建筑学属于一门对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大对应用能力的关注度。但是,高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与相关专业进行实践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临场发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较为落后,与社会企业对相关岗位人才的实践能力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③很多高校教师们在对CDIO理论方面的理解上,还不够透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方面的了解还处于表面程度,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更是了解得不够清晰,这也是导致高校无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大关键问题点。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CDIO理论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而言将会是非常有利的。高校除了要关注对院校人才的培养之外,还要做好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工作,并且也可以让一些企业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更加的全面与完善,为企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需求

大部分的高校都是将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课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教学、设计操作、实践应用。建筑学的教学方式大致是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设计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为不利,对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会形成威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有其存在的好处,可以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输与讲解、有利于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但是他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虽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掌握了建筑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但是却无法将其很好地应用与工程实践中,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地培养。而这种只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却无法对其进行应用的建筑学人才,无异于只会“纸上谈兵”的军师,而这也与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我们提出了基于CDIO理论理念的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教育理论杜宇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义十分准确,也符合社会岗位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CDIO理论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教学划分为理论基础教学、个人能力培养、协调沟通能力培养以及工程系统掌控能力培养等四个部分。这一教学理论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对建筑学的专业教学要求有准确的把控与全面的了解,能够根据CDIO理论教学原则,制定出一个高效、完善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3个人及社会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社会对于建筑物的品质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各大企业对建筑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素质水平等,都是决定建筑业能否获得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学是一门将设计艺术与工程艺术完美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专研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在CDIO理论的引导之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建筑学人才的专业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对个人的发展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应用进行实践工作中,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在建筑项目的时间操作中,运用好建筑设计理念,将专业理论教学融入进实践操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建筑业对于现场实务操作能力较高的人才需求量也是十分大的,对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高校要想培育出更多的综合性建筑人才,需要将建筑学理论知识与建筑业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教学。再者社会对于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好,以及工作效率高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这类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好,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全面型的人才,才能符合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2基于CDI0理念下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2.1创新教学机制

在CDIO理论基础下,现代高校不仅要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同时关注对学生创新实践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开展实践教学。比如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建筑设计项目,将万众创新的理念融入进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实践项目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包括有场地的调研与分析,项目的设计与创作以及项目的验收与总结等,这种项目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讨论中,表达自己的实践观点。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教育条件,引进一些先进的软件或者硬件设施,搭建起网络教学平台,吸引广大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建筑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思考,促进建筑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2.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

CDIO理论,高校在构建建筑学教学实践模式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完善化打造,针对课程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传输与讲授比较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差。因此,高校建筑学教师要利用好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参与话题讨论与交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讨论中,解决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将当地某区域的建筑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将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合作进行教学案例的探讨与交流,让小组成员们互相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将其整合起来,形成多个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整理与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也可以将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让各个小组成员一一进行设计方案的演示与阐述,鼓励各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并给出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评价讨论中。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CDIO理论背景之下,高校可以与当地的建筑企业合作,进行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与当地的优秀建筑企业签署协议,让学生参与到建筑单位的设计工作中,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回访,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项目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对于即将毕业实习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教师可以适当为其安排一些设计任务,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结束语

在CDIO理论的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建筑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能力,使高校建筑学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企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艳艳,贾长洪,刘萌.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1(03):152-155.

[2]唐西娅,郑辉,刘杰,等.基于CDIO理念的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20):166-168+172.

[3]贾涵.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城市住宅,2019,26(09):205-206.

[4]董怡华,王英刚,王辉,等.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19,47(13):191-194.

[5]王科奇.基于CDIO理念的地方高校建筑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吉林建筑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4):23-28.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专业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适应这个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围绕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教学体系。笔者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尝试。

一、教学改革内容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房屋建筑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建筑各组成部分构成的基础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学会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与验算。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所以在讲授中就让学生被动听讲变为自主学习,将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材料整理、课堂成果展示、小组互评、教师讲评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通过耳熟能详的案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园周边建筑工地,将课堂搬到现场上进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知识深刻理解。

二、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提供直接保障。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对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毕业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重点强调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一)小别墅设计训练

目前高职教育虽说是三年学制,但由于有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部分院校甚至实施了“2+1”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就只有两年了。而理工类专业由于课程多、时间紧,房屋建筑学的教学重点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为绘制或设计建筑局部构件。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能力。为此我们设置了独立的小别墅设计集中实践训练,要求学生用36个学时独立完成一个小别墅的建筑设计。学生经此创新的综合实训,不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独立的设计过程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他们查阅资料及建筑制图的能力。

(二)施工实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单纯的理论知识只可以为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支撑,只有经过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才能解决就业后眼高手低的问题。所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社会实际建筑工程,开展现场教学,成为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转化为基本技能、完成快速上岗甚至零距离上岗的不二选择。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按1∶1的比例建造了一个完整的一层半的建筑模型,将民用建筑的各类构件节点展示出来,再加上建筑材料展示实训室、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节点展示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建筑的内部构造与做法。结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基建建筑工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在施工现场与建筑施工人员的交谈,使学生对建筑市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都能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也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改革总结

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两届学生的试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的效果非常明显。从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都是认可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靠机械记忆的方式,通过自主、自觉学习,又能到实训基地和建筑工地亲自动手见习,感觉目标性非常明确,学习时更有动力。同时,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表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基本可以实现快速上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该教学改革已经在本学院建工系各专业、多个课程上推广实施,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最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南[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樊振和.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建筑教育,2007(4).

[3]郝峻弘,汤海,李文利.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4).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学 专业特点教学空间

中图分类号:TU-0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高素质的建筑人才的需求增加,许多院校陆续增设建筑系,一些老牌建筑院校在加强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也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另外,国外建筑行业进入中国,与国内建筑行业形成了一种竞争状态,这对我国建筑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建筑教育也在考虑通过一些改革的措施,使得建筑学院在扩招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通过对各大院校建筑教育状况的总结,发现目前我国的建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点问题:

(1)缺乏办学特色

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建筑系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教学方法与程序也大致相似,办学

缺少各自的特色,而国外院校缺都有所侧重,有的倾向技术层面,有的侧重于人文艺术,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校。

(2)教学与实践的联系不够密切

国内大多数建筑院校的设计院与研究室都独立与教学环节,缺少必要的联系,虽然在许多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会有一学期的设计院实习,但实习的效果不甚理想,因为设计院不同于教学机构,学生的实习学到的东西极为有限,最多只是开阔一下视野而己,而设计实践能够有效的补充平时教学的不足,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缺乏广泛的信息交流

建筑学木身就是一门注重交流的学科,建筑系应该充满各种建筑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供最新的建筑信息,但这一点国内建筑院校做得还很不充分,没有形成一种交流的学术氛围。

(4)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建筑学本身就是一个跨度极广的学科,一个合格的建筑师也应该具有综合的素养,

国内院校在教学模式上要对学生的培养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它并不是要培养画图员,而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的创新性的建筑师。

建筑学科的学生最初接触的建筑空间教育是他们的学习环境,因此建筑系馆空间的营造承载着影响一代代建筑学科学生的重任。建筑系馆的教学空间营造有很多因素决定,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 文理交融的专业属性

建筑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建筑学科以其独有的课程设置形式反映了这种文理交融的专业属性。建筑学在人文科学类、设计类、自然科学类三方面都有较完备的课程,使学生在构造与结构技术、数学抽象推理、文学逻辑思维以及工程制图和与人交流沟通等各方面都有发展,可以满足未来对知识面要求甚广的建筑师的职业需求。建筑学文理兼备的专业属性直接决定了使用者要求空间既便捷合理,又生动有趣,还要便于各种交流互动,直接影响内部空间设计侧重点、各功能房间的比例和空间氛围的营造。

(2)各有侧重的教学理念

同样是建筑学院,由于教学理念侧重点不同,课程设置的形式和使用者的偏好也略有不同,因此内部空间的主题也会有所差别。有的学校采用开放式教学体系,它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公开化、社会化,允许公众参与,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开放的巨型中心设计教室正是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同时,服务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专业的所有学生。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比较折中的教学理念。虽然建筑教育的开放性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大部分建筑院系由于过去体制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在实现全面开放上有一定困难,只能将部分课程小范围开放,所有学生合用一间教室难免会抱怨干扰过大。这时则采用尺度适宜的大教室,令某几个班级或某几个年级合用一间,并根据教学计划不断变动。学生们更大范围的交流只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共享空间内完成。

(3)高频互动的专业需求

建筑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优异创造力、团体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的建筑师。对建筑系学生来说,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能有机会更直接、更自由地与老师及同学交流,他们课外所学甚至大于课堂授课,这样才可以培养更好的综合素质。高频互动的专业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师生间面对面、一对一的互动这在专业设计课上体现最明显。在指导方案设计时,教师的讲解需要马上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需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反应确定下一步的讲解策略;学生则需要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快速反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所在,以求教师对症下药;其他学生需要旁听,以搜集相关信息。

2.学生之间一对一或多对多的互动

同一设计组的成员间要以较高的频率进行讨论,协调统一设计思想,共同完成一个课题;需要每个人独立完成相同的课题时,频繁的交流甚至争论可以使彼此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吸纳对方的优点,从而完善自己的设计。

3.校际间的交流

邀请国内外著名建筑院校资深教育家进行一段时间的授课,传授先进的专业设计手法;邀请建筑界优秀设计师举办各类讲座;邀请各校设计团队进行联合设计和展览。同时送本校的师生到更好的建筑院校进修,以求为本院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其他院校邀请参加联合设计竞赛以开阔眼界;联合办学,交换学生。频繁多样的交流互动活动使建筑院系馆的交往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众多空间中占较多的比例。既要满足随时随地的小范围近距离交流,又要满足长时间内大范围或远距离的交流要求。

(4)间歇性高强度的工作习惯

长久以来建筑师加班熬夜的工作方式从来没有改变过,建筑院系的学生也是一样。内部空间需在细节方面精心处理,以缓解这种工作习惯带来的紧张和压力。

其一,在陷入设计瓶颈时,学生会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展,十分苦恼。学生需要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进行创作,思路不间断地通宵思考。这就需求各项设备稳定运转,各种设置一应俱全,不可出现任何状况打断思路。

其二,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选择参加课外竞赛,双重的负担使其不得 不在一段时间内高频率地加班加点。但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学生选择承受这种疲惫。这时可设置能为高负荷的脑力劳动提供短暂休息的场所和服务,如角落里摆放的一张折叠床,休息室内舒适的沙发,一台自动咖啡售卖机。

其三,学生在做某项设计时感到困难重重,进展一直很缓慢,交图日期临近不得不缩短休息和睡眠时间以求完成作业。这时可局部设置的景观绿化可以缓解焦虑的心情;共享空间内摆放的趣味性的工艺品或者历届作品展示或许能提供灵感。

结语:

我国建筑学教育起步较晚,我国建筑学教育仍然很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大学教育大有改观,但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设施仍然还不成熟。这些现状不免与建筑学你专业固有的教学特点相矛盾。建筑学文理兼备的专业属性直接决定了使用者要求空间既便捷合理,又生动有趣,还要便于各种交流互动,这些特点影响了建筑系管的内部空间设计以及其氛围的营造。如今营造适应当代建筑学教学你特点的教学空间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新一代建筑师应该在前辈研究建造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创造性,进一步营造能够满足建筑学教学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甘宁、邱建.建筑教育理念与建筑系馆设计)德绍包豪斯校舍与伊利诺理工学院克朗楼之比较.四川建筑.2006年

2陈剑飞、焦 .建筑院系馆内部空间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1.1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以下特征。

(1)从对象上讲,它的主体是特定的。启发性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启发的作用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及特质。在互动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合理正确引导,并且通过启发了解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形成较为独立的主体意识及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学习和思考,进而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社会主体。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完成自身的转变,而且只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才能实现。

(2)从方式上讲,它主要通过互动实现。在互动教学模式中,它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影响,也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思维,而是比较重视信息的多维度共享。通过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从而达成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意思一致。这里的信息也不是单单的局限于平时的书本知识,而是包括了情感在内的交流,这样就会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从而使得大家相互探讨及学习,进而共同塑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3)从人格上讲,参与者的地位是平等互利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老师会处于强势的地位,学生对老师往往是惧怕或是惶恐的。但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变成朋友式的对话与切磋,他们共享知识的乐趣。在这种平等的对话及切磋中,那些人格歧视及话语的霸权地位逐渐被平等的对话与沟通所取代,从而形成和谐及民主的课堂,也使得师生双方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1.2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任何一种互动教学模式都需要一定的教学程序,因为成功的课堂必须具备完备的程序,只有科学而合理的程序能够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其实施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学习的目标,把问题引入其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知道自己该去学习什么或是在学习中应该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或是希望,从而积极的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很好的融入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凭借学习的目标,利用以前所教授的知识,以旧引新、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索学习。然后把问题带入到这种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能深入的思考,达到阅读与思考的同步。

第二,思考需解决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看到的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失去自由思考的权利。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思考并探索问题往往被视为中心的环节。一般而言,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散他们的思维,更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在思考过后往往会产生怀疑,而这个怀疑正是互动教学模式所需要的,只有不断地质疑才能使思维得到活跃。学生带着质疑可以向老师发问,这种质疑不仅仅是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包括自己心里的那些疑问,这种发问的精神不仅能唤起教师的求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第三,课堂相互讨论,做出课堂总结。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中,一般会要求全体的学生参加,围绕着中心的议题,相互启发并尽情交换各自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尽可能的去想自己所想到的一切,在相互的聆听及交流中达成共识。不同的思想及观点相互激荡,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及见解,从而对每个人的思想具有启迪作用。讨论结束后,需要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将其纳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总结不仅要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难点,使课堂在最后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最后,在知识结构进行概括总结以后,学生自身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总结,让他们懂得自己的所学及收获。教师要不断地肯定的学生的想法及创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自身的信心,同时也为下一学习目标做铺垫。

2房屋建筑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作为美学的一部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也可以称之为是艺术家。在房屋建筑学这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中,对于其学习应该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划分,使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会变的很枯燥。对于这种复杂而抽象的课程,如果把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其中,也许会解决其中很大的问题。按照互动式教学模式,我们对于房屋建筑学的学习可以遵循下列步骤。

2.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对于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大多数的学生需要达到以下要求:第一,需要了解并掌握建筑构造的一些基本原理及构造方式;第二,在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同时,能轻松且明确的阅读一些建筑施工图;第三,接受建筑设计的训练从而能绘制基本的建筑设计图。在明确这些目标之后,首先根据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下需先查阅房屋建筑学的一些相关方面的资料与网上的有用资源,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优势,自觉地把老师的要求和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去思考并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课堂外搜寻资料的同时,把自己不懂得地方做上标记,使自己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便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找出新的问题并进行探索。

2.2加强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共同探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知名的国际教育培训机构的代表同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刘西拉曾经明确的指出,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是:其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教加学生学;其二,教师在抽象概念的讲解上,不是空洞的讲解理论,而是需要把动作和一些具体的食物展示给大家,这样能够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其三,要求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从而与教师密切的配合,完成教学所要达到的任务。这在房屋建筑学中,尤其是在学习室内装饰这一方面,首先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在教师的教学中,可以对一个空闲的房屋进行试验。在这个试验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在总结大家精华的同时,共同进行装饰。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挥特长,积极地动手去解决所要探讨的问题,只有实践过后才能激发自己的兴趣。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协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把所有人的智慧加起来,那么这个装饰会显得格外清新。这不仅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2.3进行课堂的互动,交流思想一般而言,在房屋建筑学中,其中教材上的构造都是大众所习以为常的,但这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因为在建筑学中,很多东西都是根据现场的条件来灵活进行处理的。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讨论,共同寻找一个实用而合适的方案,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达到集体的智慧。在课堂的装饰之余,还需要对学生的尺度感进行培养,因为尺度感可以被誉为学习房屋建筑学的灵魂,因为每一项建筑设计都需要学生对建筑物的实际大小有着良好而精确的认识。所以,在室内装饰中,教师可以在交流思想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从而规范对这一知识的运用。

在进行课堂交流及互动之后,教师需要对本课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从中提炼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合理的划分出主次,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与总结。对于学生而言,在平等而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无形之中也学到了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即使很多都是抽象而难以理解的概念。

每一项工作之后都会有一个总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学生课下积极地思考,不断地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自身创造力的发挥运用到所学专业课程中,它不仅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而且还为本课程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直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经常安排现场观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并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综合和讨论,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简明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结语

互动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专业知识,更能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房屋建筑学不仅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更是美学的集大成者。因为建筑就是城市的门面,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建筑风格对人们的身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更是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到知识,把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建筑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沐浴在浓厚气息的建筑氛围中,也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对伟大建筑的崇拜与追随,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领会到美学的真谛。这不仅是互动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且也是房屋建筑学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中青年教师是学科建设发展的主力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每位中青年教师系统地讲授1~2门专业课程,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优良,评教评价结论优良,已逐渐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内部力量,配合专家治教,老中青三结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课程教学的紧密衔接与深度融合是基础

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指导下,专业课程配置合理且衔接紧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同时,课程的深度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知识与技能得以反复加强,如在设计基础类课程中融入环境景观设计的知识;在专业设计课程中融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技能锻炼;在施工技术课程中融入材料、构造方面的知识等。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得所授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大大增强,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效果显著。

3细致入微的毕业实习指导工作是保障

专业教师指导专业毕业实习是保障大学最后1年学生在基本无课和不在学校的状态下的毕业实习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对此,每位青年教师在毕业实习指导工作中,认真负责,不计回报,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总结工作方法如下:第一,落实实习单位:通过学部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为毕业生实习推荐工作单位,加上学生自行解决等多种途径,100%落实了实习单位。第二,聘请专家讲座:聘请省内知名企业专家做讲座,指点学生初涉工作单位实习应注意的问题。第三,专业知识技能指导:针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做好学生的强大后盾。第四,职业规划引导:针对学生就业择业方面的困惑,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正确引导。第五,心理问题疏导:针对学生初入社会工作产生的与人沟通等诸多不适应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疏导。第六,收集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信息反馈:主动与学生和实习单位沟通,了解人才供需情况。将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意见和学生反映需迫切提高的技能信息进行认真汇总分析,作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依据,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第七,完善毕业实习指导成果文件:包括学生实习情况登记表,实习日志,实习成果图纸等文件和实习单位出具的学生实习表现鉴定表,等等。第八,学生在实习期间由学院统一办理了人身保险,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4定向培养的毕业设计指导出成果

第一,毕业设计调研指导:将建筑学专业采风实习与毕业设计方向相结合,指导学生在采风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完成毕业设计调研。第二,毕业设计课外辅导:根据学生能力和自身特点,对其毕业设计方向选题进行指导,使学生发挥出自身最好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勇敢参加部级设计竞赛,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排版设计、表现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强化与提高进行指导,最终使学生作品在众多竞赛方案中脱颖而出。在2011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5在实践教学管理中探索创新

建筑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出该专业在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5.1实践教学的教学监督管理与反馈机制

专业教师指导本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以往毕业实习阶段由辅导员统一管理,这种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是辅导员要一个人管理整个一个学年的百余名学生,无法精细到位。二是辅导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对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技术保障。而专业教师指导专业毕业实习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是保障大学最后1年学生在基本无课和不在学校的状态下的毕业实习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意见反馈和学生反映需迫切提高的技能信息反馈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深入改革的依据。

5.2定向培养的毕业设计指导

针对优秀学生能力和自身特点,对其毕业设计方向选题进行指导,使学生发挥出自身最好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参加部级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的题目与辅导方式灵活开放,以学生为本,以企业需求为本,开展与企业联合出题,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的方式,学生可安心在企业工作,参与的工程项目即是毕业设计题目,学校与企业共同辅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较好地解决了“3+1”人才培养模式中3年课程教学与1年实践教学顺畅衔接的问题。在3年系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保证了大学最后1年,学生在基本无课和不在学校的状态下的毕业实习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这一教学成果源自“3+1”模式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与实践过程,通过3年在校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合项目实践,1年设计实习业务实践跟踪指导、质量监控,保证了学生专业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受到社会专家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与好评,是在“应用型、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原则指导下的发挥与创新,可以为相关应用技术类院校提供参考借鉴及在其他专业中推广应用。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一、领导重视,充分动员,认真准备

学院党政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培养的总体框架之中,并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组织好2007年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余传杰为组长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有关学校和校团委关于社会实践的各项要求,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暑假前夕,我们通过召开班主任、辅导员会议、班会、年级会、社会实践动员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发动,并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任务和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把社会实践成绩纳入综合测评分的计算中。同时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凡是组队参加社会实践的小分队,我们都落实了指导老师,带队参加实践。

二、精心组织,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为保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学院适当转变组团方式,注重点面结合,把集中组团与分散实践的方式结合起来,以学院社会实践重点团队为重点,以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实现组队形式多样化,课题多样化,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特点相结合,与热点话题相结合为目标,本着“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活动宗旨,采用“二多样”、“三结合”的组织方式(提倡组队形式多样化,课题多样化,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特点相结合,与热点话题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全院学生均按照要求参加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重走长征路,传承报国志——赴栾川、鲁山、安康、天水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去年“重走长征路,传承报国志”调研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院社会实践小分队以红二十五军“栾川—鲁山——安康——天水”为路线,继续深入调研长征途中在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博物馆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长征路上的新农村建设状况,挖掘红军长征精神,让广大同学在实践中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并在新时期新长征的议题下,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交流、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支教新农村,支援老区人民,宣传2008北京奥运会等活动。并以建团85周年为契机,组织扬五四精神继续革命道路活动,把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做到基层支援老区建设。活动得到了安康日报社“汉江晨报”,安康电视台“金州播报”栏目、栾川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

(二)和谐社会千里行,中原崛起献青春——赴周口、南阳、驻马店、内黄开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

以“三下乡”活动开展十周年,建团85周年和88周年为契机,以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原崛起为切入点,组织“和谐郑州社区行”、“和谐农村支教行”、“和谐城乡调研行”、“和谐校园科创行”、“和谐奥运宣传行”、“和谐实践自觉行”六支小分队,组织大学生利用暑假走访各地,尤其是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和欠发展到的地区,以及有特别代表性的地区,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考察、学习和调研各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经验,为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建言献策。

调研服务团赴南阳小分队开展了“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社会”活动、“关注环保,关注奥运,共建和谐社会”主题签名及问卷调查宣传活动以及“关注三农献爱心,共建和谐社会”活动,活动得到了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的报道;调研服务团赴周口开展了“牵手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和新农村建设调研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周口电视台、周口日报的报道;调研服务团赴驻马店嵖岈山卫星公社开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市天中晚报等媒体的采访和报道。调研服务团赴内黄小分队开展了以“不忘红色历史,体验革命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并在国家人文、革命圣地二帝陵建立了“工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抓学风,长才能”——赴青岛开展专业实习见习实践活动

以“抓学风,加强专业学习、长才能,增强就业能力”为中心,组织学生根据专业特点,赴青岛了开展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等方面的活动。小分队以调查走访的形式在市6个社区,300户小区居民中开展了“合理使用空调,共建绿色家园”主题宣传调研活动,让广大居民对如何正确使用空调,了解室内装修的注意事项,增强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活动得到了青岛早报、青岛开发区电视台的报道。;小分队还结合专业赴青岛海信集团开展了专业实习见习调研活动,在公司负责同志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海信日立空调高科技展览馆,生产车间、成品检验室、机械实验室等,并对各种实验设备和实验原理进行了认识和了解,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在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同学们的专业思想,也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指明了目标,打下了基础。

(四)热情迎奥运、文明我先行——赴郑州绿城广场开展倡议宣传活动

以“贡献一份力量,让北京奥运更美”为中心,学院社会实践郑州小分队,在市绿城广场开展了奥运知识宣讲、志愿服务宣传、文明礼仪宣讲、奥运筹备建设状况调研等方面的活动,活动得到了大河报、商报等媒体的报道。

(五)志愿社会、泽被你我——赴市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学院社会实践郑州小分队以“志愿服务社会,展现工大形象”为中心,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要性,赴市郊开展“牵手——留守子女”、助残助困、支教支农、勇作义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六)增强艺术修养,传承建筑文化——赴桂林阳朔、郑州城隍庙开展建筑学实习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专业特色,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05级学生赴桂林阳朔进行为期半月的写生实习实践活动,写生实习社会实践就是根据同学们所学知识,一边实习,一边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情,体味名胜建筑的文化底蕴,以在实践中让同学们放开思维的翅膀,去理解、感悟中国古建筑的无穷魅力,增强自身艺术修养,传承中国古老而崭新的建筑文化。建筑学04级学生在我院古建测绘实习基地——明初所建的郑州城隍庙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古建测绘实习,并制作了同学们在古建测绘实习中所做的郑州城隍庙内各建筑的等比例缩小全仿真木制模型。

(七)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新农村——拓宽渠道,创新思路,开展各种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的影响,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我院组织学生参与返乡社会实践,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提供介绍信等政策支持。学生们根据专业和年级特点,按照一年级学生以了解和认识社会、进行社会调查为主;二年级学生以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为主;三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以利用所学专业为社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为主的指导思想的要求,同学们以地区为单位,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态开发、能源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践调研与研究;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农民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状况、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农村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等问题进行调研实践。各调查小组深入农户家、到达田间、进入村支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掌握了许多具体的现实情况,每位同学都写了详尽的调研报告。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体验了国情民情,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八)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备赛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并做好立项、调研、资料整理等“挑战杯”备赛工作,为做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加强基地建设,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学院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努力建立多种类型的、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有效的社会实践机制。今年我院分别与市西化县南关小学、县二帝陵、豫西革命纪念馆、区康乐养老院、县后河镇等5个单位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

三、辛勤耕耘,效果显着,硕果累累

通过前期的广泛宣传,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强活动的中期检查和督导,活动的规模、影响和参与面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活动受到广泛关注,被各类媒体报道16次;新建立基地5个,为以后开展社会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完成了数百份具体、详实的调查报告,为我院社会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同时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培养了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了大家团结友爱,互助互让,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让广大同学真正在实践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

建筑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一、概述

认识实习是房屋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实习中,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一相互论证,对房屋建筑学知识有个良好的感性认知,了解本专业概况,为以后的更多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实习目的

通过参观实际建筑,提高对建筑材料、建筑形式的认识,提高学习热情,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参观不同用途的建筑,了解不同的建筑结构,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通过实习拓宽专业知识面,初步了解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激发对自己专业的学习热情,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

三、实习安排实习内容

实习的第一站就是太阳城,虽然平时经常去,但是从没有仔细观察过这里的建筑。下车后首先看到的是虎都男装,这是讲解外立面的典型建筑,一层采用大理石材铺设,二层及以上是贴瓷砖。由于大理石表面光滑、耐腐蚀性强、抗风、防雨等特点,可以给建筑外立面的清洁牢固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有些建筑采用的是墙砖、条形砖的外立面,或者表面刷涂料。由于墙砖容易脱落,抗风能力差,而涂料的耗能大,安全性差,所以应用相对来说具有局限性。

砖混结构中,为了加强建筑的空间刚度和整体稳定性,使建筑在地震中避免或者减少破坏,根据规范,我们需要添加抗震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而马牙槎就是用于抗震区设置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在这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马牙槎,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有大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拉接钢筋。目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固。 。

从5.12大地震之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里的大部分建筑采用砌体结构,目前民用建筑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这4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钢结构建筑抗震级别最高,将是人们的首选结构形式。其次框架结构建筑在抗震性能上也有不错的表现,砖混结构建筑一般以多层为主,其抗震性能比起上述两者相对弱一些,砖木结构稳定性较差,67度地震时极易倒塌。

这里的高层一般都做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纵向、横向剪力墙及楼盖所组成的空间结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纵、横向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的。

四、总结

刚度都很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小,因此这种结构抗震及抗风性能都较强,承载力要求也比较容易满足,适宜于建造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到工地参观,实地考察,更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更深刻准确的掌握,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更进一步了解了将来的工作性质,熟悉了工地上各种工作的特点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为自己将来工作奠定基础,并且做好思想准备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通过实习,在头脑中对专业概念有了理性的理解,而不再是一个光秃秃的概念,赋予了它深刻丰富的内涵,努力完善自己去做好它!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和管理有了直观地认识,增强了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同监理工程师一起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本次实习中,我对建筑工程的各方责任和角色有了更切实际的了解,深刻体会到工程建设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种种限制、种种实际问题,亲眼所见了建筑工人的辛苦。

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三学期后的短学期,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及土木工程专业的概念和内涵,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通过在现场的实际感受和认识,以及在某些方面的实际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建筑工程认识实习报告5000字【二】

一 、实习目的要求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习的具体要求为:

1、了解建筑造型的依据,结构布置方案的选择,施工流程及新技术的应用,先进建筑设备的特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3、了解施工中的技术资料,逐步掌握图纸使用及工程检测方法。

4、通过生产劳动,生产技术教育,资料阅读和研究生产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专业课程。

二、实习时间及安排

通过去参观某项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具体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b .建筑材料

通过去建筑工地实地参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 4、了解有关装饰材料的情况。 c.建筑施工

通过去施工现场参观,要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各施工工种的工艺过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及穿插作业情况; 2、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3、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4、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5、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特点及方法;

20xx.8. 9-----20xx.8.13 陕西安康市(十堰天水高速安康段) 实习安排:

a、.要求到正在建设的桥梁隧道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现场中各生产生活设施的功用、各生产生活设施与桥梁隧道位置的关系及各生产生活设施现场布置的原则。

b、参观学习桥梁隧道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桥梁隧道各部位的结构形式和功用。

c、参观学习桥梁隧道施工各工序,要求学生掌握施工各工序的施工过程及施工要点。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可能并不能让我们从最根本的地方了解到土木的一切,但它却能使我们有些许收获,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上一篇:毕业实习成绩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网页设计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