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4:57:03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土木工程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基于CIDO模式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1504)。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大学本科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课程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之前各个教学的继续深化与拓宽[1]。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不仅能反映出每个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科研思维的方法、写作水平的高下,也能折射出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大量的毕业设计出现雷同情况,学生的能力培养欠缺,出现大批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而设计、施工单位却寻觅不到合适人才的状况。

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两方面加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2.1 选题单一或脱离实际

题目决定毕业设计的内容,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但土木工程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大多集中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简支T梁上部结构设计,或者辅以施工组织设计,沉降观测等。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又以3-4层多层框架结构为主。主要是因为毕业设计要求本科生结合4年所学专业知识,所以基本以手算为主。而结构又必须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只有底部剪力法可通过手算完成。反应谱振型分解法及时程分析法均需靠电脑才能完成。只有框架结构属于剪切变形为主,符合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所以这也就是毕业设计以框架结构设计为主的原因。

2.2 大多数学生专业知识没学好,毕业设计难于入手

学生基本都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书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但很多学生建筑图纸部分就耗费大量时间。后面的结构布置已经丧失信心,能简便则简便。

至于结构设计中的重难点,学生往往更难把握。楼板设计及次梁设计属毕业设计的次要内容。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是毕业设计的重点。很多学生往往对力学基础课程掌握不扎实,对于弯矩二次分配法的应用更是无从下手。

同时,荷载效应组合及梁柱截面设计通常是毕业设计的难点。如果学生能坚持手算到最后,那么内力组合也就会通过请教与自学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任务。

2.3 施工图纸不符合现行规范标准

很多学生在进行冗长的手算完成后,往往还是对自己所做的论文题目缺乏清晰的思路。所以图纸也只是仿造同学的图纸,修改开间进深的尺寸及配筋。其中有很多不合规范之处。而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图纸的质量。

2.4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论文指导能力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从指导选题、写作到答辩,指导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源头,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选题方向。但现在许多指导教师给的选题方向偏大、任务过重,还存在偏难,或者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超出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水平。加之指导教师本身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无法分担太多精力指导学生,学生自己在摸索过程中容易犯错,致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与指导教师沟通不畅或者教师指导不力的情况发生。

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3.1 选题多元化。

根据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方向或是工程实际项目,或者参考学生毕业实习岗位,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毕业设计题目,尽可能真题真做。同时题目难易程度也应适中,能够体现目前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前沿问题,能够对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充。

3.2 严格要求学生并认真指导

毕业答辩前对学生进行预答辩,或者阶段性审查。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并督促其整改。对检查不过关或是预答辩不过关的学生,推迟其答辩时间或是取消答辩资格,整体学风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同时,指导老师也应加强督促,并定期追踪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如果所带学生数较多,还应集中指导所有学生,并合理规划各学生进度。对设计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要求更严格后期准备推优。对进度较慢的同学加强检查力度,加大检查频率。主要教会学生理清设计思路,运用正确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参考规范及查阅相关资料能力。

3.3 参考国家标准规范制图

国家分别制定了《建筑设计制图标准》及《结构设计制图标准》,很多按自己制图习惯绘图的习惯应督促其整改。甚至有些同学动手能力较弱,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尚欠缺。教师不可能手把手进行指导,应充分发挥组员团队合作能力,采取帮扶政策,引导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

4 结论

目前,大学毕业生流行“毕业就失业”,主要是学生在大学四年没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混混沌沌、迷迷茫茫中度过,平时课堂也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优势,并鼓励学生深层探究,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毕业前的3年里学有所获,不至于毕业设计无从下手。

本文主要从3方面阐述了目前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毕业设计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后环节,也 学校本科评估的主要支撑材料,学校及学生均应引起重视,并提高毕业设计完成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 陈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若干问题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24-27.

[3] 周红星,李兵,赵瑞芬.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12):177~178.

[4] 刘正远,段玉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03).

[5]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

[6] 欧孝夺.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5(30),16~19.

作者简介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经管专业;顶峰体验;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12-03

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最初由前苏联引进。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学习前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改革,其中前苏联关于高等教育的环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答疑、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1]

目前,国内高校从高职高专、独立学院(民办学院)到普通本科学校在大学生最后阶段基本都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课程。2004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中指出了高等学校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及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及学风建设等意见。[2]但是早在2001年就有复旦大学的一项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否应该取消”的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取消。而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争的激烈论辩,主要集中出现在2004年和2009年。[3]这两次论辩都是由某个特定事件引起的,网上辩论双方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和缺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是关于其存或弃仍然是众说纷纭。[4]虽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质量堪忧,但笔者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存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不足,这是导致其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早在1983年,王广生等就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课堂教学,其所学的内容是书本上找不到的,是需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探索和发现的。[5]刘继红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包括学习、探索、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大学期间检验学生知识技能的手段,并且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做准备[6];刘秀红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培养了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7];肖翔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次重要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实践和创新技能。[8]

笔者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系统,其包含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系统内部是利益相关者(高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组合及连接,外部环境是系统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及不足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本文分别从外部环境角度、高校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等四个视角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及不足之处,并将其总结如表1所示。

鉴于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王宇提出“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毕业设计这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模仿前苏联的办学方式是否会有所变化,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探索”。[14]美国作为众所周知的全球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长期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反思,其与毕业设计(论文)类似的顶峰体验课程的开设和历次改革对我国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二、 借鉴美国顶峰体验经验构建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

“capstone”(顶峰体验)一词最初是指建筑物上的“拱顶石”或者“压顶石”。当建筑物上放置“capstone”时,预示着工程的完结。因此,“capstone”引申为事业、工作等达到圆满时的顶点。在教育行业中,顶峰体验课程被认为是通往一段学业、研究行将结束时所提供的课程[15],它主要是针对大学准毕业生在大学阶段能够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应用的课程或者经历[16],其含义与“大四研讨会”无二。顶峰体验的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是一段实习经历、制作关于专业发展的报告、在校外发表的会议论文,等等。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顶峰体验课程的内容不是通用的,顶峰体验课程应该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学科知识技能的实践活动,以使得他们在将来能够把知识应用于真实的环境。

自从我国开展广泛的教学改革以来,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而且有些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改革源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和反思。顶峰体验课程在美国作为一种教学体系的设置,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借鉴研究。顶峰体验课程在我国很多高校的文科类、工程类专业中有不少的研究借鉴,它还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学体系设置及毕业设计改革等方面。

由当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缺点和不足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论文)总体上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不一致以及忽视毕业设计(论文)后的跟踪反馈情况等问题。国内学者在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桑玉军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融入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提出构建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7]施小平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出发,结合具体实践,探讨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18]本文在借鉴顶峰体验课程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如图1所示的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模式就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高校投入必要的资源(教师、财物、时间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开动员会,确定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流程,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根据学生主观能动性、个人兴趣爱好、将来职业发展方向等优化选题方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及写作方法论等方面的指导。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学校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通过中期检查等手段获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师生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信息,有效调控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在毕业设计(论文)最后的检验和评价阶段,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部门应通过与目标和标准的对比,科学合理的评分,及时总结经验,将整个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反馈到下个年度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佟君.关于毕业设计与顶峰体验课程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R].2004.

[3] 江胜清.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2(4):93-96.

[4]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5] 王广生,张立群,王如泉. 应当重视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1983(4):15-18.

[6] 刘继红.谈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3):83-84.

[7] 刘秀玲.强化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指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0(9):35-36.

[8] 肖翔,马忠,屈波.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7-29.

[9] 杨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72-73.

[10] 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11] 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12] 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 江苏高教,2011(5):93-94.

[13] 张宝春.重视与加强对高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2(5):65.

[14] 王宇.清华大学毕业设计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5(2):43-49.

[15] Smith L D. CAPSTONE COURSES C AN OVERVIEW[R].Stellenbosch University,2011.

[16] Holdsworth A,Watty K,Davies M. Developing capstone experiences[R].IEEE,2009.

[17] 桑玉军.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7):91-92.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职业能力 改革与建设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外出调研、资料查阅、与导师交流等环节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夯实和应用。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不仅仅是取得成绩获得学分,而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它不光是专业知识的应用,更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于职业能力(Occupational Ability)的定义,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三个大的方面。其中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人自身具备的基本能力,如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也就是所学的专业知识;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等几个方面,如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等。[1]其中,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就是协作、交往、沟通的职业综合能力,有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认为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学校教育做得比较少。[2]如何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更快速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岗位,是摆在各位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普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已得到稳步提高,但是论文质量的提高仅仅代表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并不意味着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选题、指导培养和管理方式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3,4]

1.部分选题陈旧,严重脱离实际。

学生人数骤增,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太多,教师设计的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部分题目陈旧,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2.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

传统的毕业论文多以实验室实验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随着社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逐年提高,以及学生就业去向的多样化,单一的论文形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的需求,对学生就业帮助也不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3.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存在盲点。

尽管各高校在毕业设计管理中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院、系、教研室、教师之间职责往往不够明确。各级管理部门检查过于形式化,大多只检查论文格式、重题等,不能深入论文内容,即强调过程管理有余,实施目标管理不足。有的教师对学生实施保姆式管理,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新体系的宗旨

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夯实,以及职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是毕业实训新体系构建的宗旨所在。这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及指导老师从思想上形成共识,管理上搭建平台、指导上具体深入,这样才能达到其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符合岗位实践要求的毕业实训教学体系。

2.坚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做人、做事、做学问协调发展,把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贯穿到毕业实训的全过程中。

3.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帮助毕业生适应工作、成就事业,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5]

三、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新体系的创新举措

作为指导老师,我们要采取新的举措建设毕业设计(论文)实施体系,包括从选题、调研(实习)、研究的展开到作品的完成,最后答辩的纵向进程链。具体的创新举措有以下几点。

1.丰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式,鼓励具有现实意义的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选题,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毕业论文选题对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起着极大的作用。那些既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又符合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选题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选题方式上注重教师拟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模式,尊重学生意愿,以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为原则,避免因盲目地追求高新科技知识,而忽视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学生感觉学而无用,丧失兴趣和信心。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选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未知领域自主探索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毕业生快速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因为不是每位学生都有同样的学习素质和知识水平,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难易不同、形式不同的课题任务,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所学所长,有利于学生信心的树立。

2.与选题相结合的前期调研,深入企业(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可打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组成所谓的“毕业实训”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已确定的课题深入企业在岗实习,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这样针对性的在岗实习,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学校的不同,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锻炼工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范围由同学、师长扩充为同事、领导,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处事能力,这无疑对学生有莫大的好处。

3.组建导师工作组,指导相应的学生团队,既传授本专业知识,又注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现代工作中,每件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他人的合作,所以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teamwork)和领导才能(leadership),在国外是考查学生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很多毕业论文课题都是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实际工程,而这些实际的项目往往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在实现了跨专业交叉选题后,我们可根据课题的需要,组建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构成的导师组,实行“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培养模式。[6]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组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其他导师分工指导、各取所长。这样学生不再以专业为单元,而是以课题为单元构成学生团队,接受导师组的统一指导。

这样的师生团队模式,从形式上类似企业中的“部门”、“项目组”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组织中的合作精神,学会如何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效果上来看,每位学生接受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有组员的互相切磋,实践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4.实施公开答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达的信心、能力。

不论学生今后从事管理工作还是技术工作,在政府机关还是民营企业,都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讲述事实,表达观点,能够条理清楚地撰写计划、总结、公函等文书,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的撰写训练了文字表达能力,实施公开答辩则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进行公开答辩,同学们现场观摩,接受答辩委员会的提问和评分,能够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良好的竞争气氛中,同学们能从答辩环节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从而为今后在工作中展示自己树立信心。

5.把握好对学生的管理策略,强化目标管理,培养学生完成工作的主动性和自治能力,以使学生适应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

能主动承担工作、自觉高效完成任务的员工才会受企业欢迎。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必须能自觉遵守规则、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实现自我管理。而学校面对众多的学生,责任重大,往往实施的是日常保姆式的督促,不利于其成长。

作为毕业论文的指导者,导师应该放弃对学生保姆式的管理,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四年来学习的汇报,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目标。[7]在此过程中导师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学术指导,阶段性地要求学生汇报成果,而不是形式上的检查。借助毕业论文环节,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和要求。

参考文献:

[1]M.V.Karicli,K.Papakonstantinous,N.Stefanis,etc.Occupational 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scale Reliability-validity assessment factor analysis.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005(40):417-424.

[2]付晓容.浅谈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5:164-165.

[3]曹业玲,蒋彦龙.“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21:170-171.

[4]张为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32-133.

[5]牛润明,石现峰,张德莹.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43-144.

[6]杨平,马进明,王志萍.工科学士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指导模式的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6:112-114.

[7]李元元,李正,徐向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五年了,一转眼就五年了。五年前离家出走的那一幕一直在我脑海中闪现。

1

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家里闲着,偶尔还会到街上惹是生非。时间久了,父母对我也有了看法,总是免不了说我几句。

那天是我20岁的生日,我的几个朋友去家里给我庆贺,我们买了很多酒,喝得很痛快。因为一件小事,我和父亲又起了争执。也许是因为我当着很多人的面和父亲争吵,他觉得我没有把他这个父亲放在眼里,令他很没面子,从没动手打过我的父亲在那天却甩给我一个9向亮的耳光。堂堂20岁的男子汉,在生日这天当着朋友的面挨打,我觉得自己的脸全都丢光了。我对父亲说:“你会后悔的,你要为你的这个耳光付出代价 ”当天下年,我不顾母亲的苦苦挽留,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独自一人踏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

初到广州的日子是迷惘的,在家习惯了娇生惯养的我忽然不知道自己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做点什么。就这样,混了整整一个月,我才好不容易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当小工的工作。两个月后,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当初那个瘦弱白净文质彬彬的少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皮肤黝黑、不修边幅,身板结实的汉子。我拼命干活,拼命挣钱,我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

端午节是父亲的生曰,那时我还没发工资,我向包工头预支了700块钱,给父亲买了一身西服一条领带,还给他买了两瓶好酒,托工地上要回家的老乡捎回家里送给父亲,并跟父亲说一声我在广州生活得很好。

可是父亲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老乡回来告诉我,父亲看了我送给他的生曰礼物后,对他说:“他混得很好就只够买这点东西9我不会看错的,这辈子他绝对没有出息!”然后他就将我送他的衣服扔一边去了。父亲对我的轻视深深刺痛了我,看着自己粗糙的皮肤和布满疤痕的双手,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这一切,都是那个狠心的父亲逼的啊,在那一刻我开始仇恨他。我又一次发誓,我要赚很多的钱,我要用钱来浇灭父亲眼睛望的蔑视。

2

我知道,要想让父亲对我刮目相看,做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是永远达不到这个梦想的,我得另有惊人之举。为了能早日打败父亲,我开始寻思怎样提高自己。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那一天,包工头带来一份新的图纸,建筑工程师不在,只有小学文化的包工头把图纸倒过来顺过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我便自告奋勇地去帮他,给他分析了图纸,还指导工人们怎样施工。工程师回来听了我的施工分析后,一个劲儿地夸我,说我有建筑方面的天赋,是个可塑之才。

自那以后,一有时间我就和工程师泡在一块,向他学习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一些小工程,工程师就让我先画草图,然后他再做修改,半年下来,我的设计水平大有长进。建筑工地的附近就有一所大学,手里有了一点钱后,我便去那所大学报考了建筑设计的培训班,我想报考这所学校的建筑系。这时,我已经有了新的目标,我想要成为一名一流的建筑设计师。父亲听说我想报考大学,不以为然地说:“就凭他?当年正儿八经在学校学,高考时还差一大截,要是他能考上,还要等到今天,”父亲的冷嘲热讽又一次刺伤了我,父亲也不过是小学老师而已,但是我在他心中却是如此不济,我愤怒得几乎将嘴唇咬出血来。

从此,我开始了新一轮的玩命,白天在工地做小工,晚上去大学上课,好几次,我累得晕倒在工地上,但是,对父亲的仇恨令我咬牙支撑。那时,父亲在我的心中真的已经不是父亲了,而是敌人,是对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那所大学的建筑系。但是我没有把这消息告诉父母,我想等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的时候,再告诉他们,那时,把两本红彤彤的证书放到父亲面前,比任何语言都有冲击力。

我仍在工地工作,不过不再是做小工,而是成为了建筑工程师的助手。我每月都要寄钱给家里,也常写信回家,但都是写给母亲的。在我写给母亲的信里,从来没有出现父亲这两个字,父亲那样轻视我,我要让他知道,在我的心中,也压根儿就没有他这个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年多过去了,我们的较量也接近了尾声。我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习任务,我正在进行最后;中刺,准备毕业论文。我矢口道,和父亲面对面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在几年来的较量里,我和父亲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我对他的恨却渐渐地淡了。为了毕业论文,我请了长假,关了手机,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这是关键时刻,我告诉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3

当两张证书终于真真实.实地被我握在手里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订了一张回家的飞机票,五年的漂泊奋斗啊,父亲,我终于有资本面对你了。下了飞机,我打车直奔老家而去。家一点点近了,父亲一点点近了,我被一种莫名的兴奋激动着。

汽车行驶到家乡的小镇时,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五年了,熟悉的小镇已经有很多的改变,变得有些让我认不出来了。我想起父母,父母怎么样了?他们会不会老了?远远地看到了山脚下那座熟悉的小院,我从车上跳下来,然后就飞跑着越过了一道道田埂。推开院门,母亲迎了出来,而父亲,他还是没有主动出来见我。

我笑笑,我已经不介意了,真的不再介意输赢了。我告诉母亲我大学毕业了,我要把毕业证拿给父亲看。母亲的眼圈红了。越过母亲的肩头,我看到堂屋里挂着父亲的一张照片。天,那张大大的照片怎么是黑色的呢?我只觉脑海一片空白,半天才回过神来――那是一张遗像。

母亲告诉我,父亲走的时候,带走了我写回家的所有信,那些根本就没有提及父亲的信啊,父亲却一直当宝似的收藏着。我总感觉父亲应该还有东西留给我,他会有话和我说,他不会一直沉默的。果然,我找到了父亲留给我的一沓信。

原来,父亲一直以信的方式记下他对我的关心,每天一封,从不间断。那一段段文字,让我感受到了父亲沉甸甸的爱,让我明白了父亲的那份良苦用心:

“儿子:我知道你在广东吃了很多苦,但是你要明白,父亲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你终归还是要自己站起来走路的,父母不可能让你依靠一辈子,儿子,我知道你恨我,在你的心中,你已经把我当成了敌人,当咸了对手’,这或许也正是我所要的。在广州那样的环境里,支撑你的,也许就是你心中这种极力想向我证明能力的信念。”

“儿子:对不起,我要用你寄来的钱了。近来我的肝一直不舒服,我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是肝硬化中期,要立即动手术。我没有让你母亲知道,我怕她担心,更怕她告诉你。你很快就要参加考试了,我不能影响你,我希望你能如愿取得优异成绩。”

“儿子:父亲无法和你将这场较量进行到底了,我的病情已经恶化,转为了肝癌。我在世的时间不多了,真想在最后能与你握手言和,但是,你却不给我机会,为了毕业论文,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与家里联系了。”

……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王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被业界誉为“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49岁的他获得了有“终身成就奖”意味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有人认为早了点,王澍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因为普利兹克奖并不是针对设计师的某件作品而颁发的奖项,而是根据设计师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作品作出的肯定,所以很多建筑师在60岁时才能得到。而处在特殊发展时期的中国,给了建筑师“提早”获奖的可能性。

“中国的一个半”

王澍的父亲是一名音乐演奏家,业余时间喜欢做木工。他认为艺术家是难以谋生的,所以要求儿子学习理工科。但王澍选择了一个和艺术有关的理工科专业,建筑学。

这名世界殿堂级大师当年颇有令狐冲的气质,恃才傲物,“离经叛道”的事数不胜,老师们对他又爱又恨。有的老师看他的方案,一开始时就警告,“你敢这样做下去就是0分。”但他愣是不听,照做不误。结果,他拿到了全年级最高分。因为他手上功夫极好,能把一个0分的作业以极高的标准做完。

这还不算,他大二就宣布没有老师可以教他;大三觉得商业效果图太假而拒画,甚至带着三四个学生去和教授谈判。当年建筑系凡有类似的“抗争”发生,系里第一个就会想到他。王澍曾说,这种反叛精神都源自钱钟韩校长所训话的“不要迷信老师”。不过对于这个“刺头”,东南大学也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学校取消了必画商业效果图的限制,王澍的画作屡屡被当作“范本”。

在硕士毕业时,王澍的论文答辩全票通过,但是最后却没有给他学位,因为论文的题目叫《死屋手记》。“这个学生太狂了!明显是在影射建筑系和中国的建筑学界。”有人这样说。到同济大学读建筑学博士时,王澍也没“悔改”。一位老教授说,他曾经读过王澍的博士毕业论文,18万字却只有几个大标题。“一连串写下来,没有论文的条条框框,就像在写小说一样,一气呵成。但是其中的洞察、思考都很有层次,文字表达也相当到位”。

最广为流传的一件事,是他当着导师,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齐康口吐狂言:“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也只有一个半。半个是你,一个是我!”听了这话,老先生差点没当场气晕。

1990年,王澍完成了独立设计的第一个建筑项目――为杭州附近的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平米的青少年中心。此后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他没有接任何建筑设计项目。一个老师、同学眼中才华横溢的怪才,一个学了多年建筑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有10年时间空白,在常人是不可想象的。

那段时间中国“大兴土木”,王澍却和妻子“隐居”在杭州。他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在民间做装修,做最基本的工作,调水泥、垒砖头。寻找灵感,还有画建不起来的房子。甚至是看看远山、晒晒太阳也能过一整天。赚钱只是偶尔打零工赚一笔,同是东南大学毕业的妻子卢文宇的工资养起了夫妻两人。

让传统有生气地活着

在10年“空白”之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王澍变得温文尔雅,像个古人,喜欢箫管、画画、印章、书法,文学和哲学书都精读了很多,《世说新语》不少都能背出来――“设计图就像国画一样。”

他所设计的建筑,也都有着古典文化的内核。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吸收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如何让建筑自然地存在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主题。在设计中,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两层。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的,这个方向是炎热夏季的主导风向。2004年,王澍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2007年,王澍在杭州建造了由6个26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这是个能“家家都长树”的奇妙建筑,6幢近100米高的住宅,用200余个两层楼高的院子叠砌起来,结构如编织竹席,整个连续的立面实际是一座江南城镇的局部水平切面直接树立起来。每一户,无论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和后院,每个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它获得了2008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其实,他多项作品中让人最感兴趣的,是对古旧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16万平方米的建筑,都是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这几年,不少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王澍说,“可持续发展是这几年建筑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

王澍身上的文人味道很浓,所以和他聊天很愉快。他对弟子们常说的三句话:“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在王澍的描绘中,笔者被带入了他的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意境。大树下的朗读,房顶上的散步,田地里的萝卜开花……他说这一切就像他的童年回忆――荒芜的戈壁滩上,一群人在一起朗读普希金的作品,有一种纯粹的精神的美好。

不少建筑大师评价他的作品时说道:“看到设计的清新,人性的表达和对材料的尊重。”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错落有致。如果你看到时,很难想象这些数百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都是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而来的。

“复活那些有尊严的材料”

笔者问王澍,你认为建筑在当代中国主要承担了什么责任?王澍说,过去30年,我们把两千年才成长起来的城市摧毁了,然后重建。没有一个城市能逃脱“垃圾建筑”的命运。他曾经看到过一个传教士在1900年拍的巴黎,也看到过一百年前的杭州俯视照片,真是美得让人落泪。

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作为宁波滕头馆的设计师,王澍的作品被更多人所熟知。滕头馆,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项目区中,是最后一个立项、却第一个完工的展馆。也许在此间停留过的人还记得,这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一位德国建筑师看后非常激动,说中国人太了不起了!

“中国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当我们看到到处在拆古老的建筑,当年那些有尊严的材料,如今像垃圾一样被丢弃,所以我们要用智慧把这种材料复活。”王澍这个“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的出发点,是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主要理由。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是考查学生程序设计及系统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检验,也是衡量学生专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滑严重[2],教师论文指导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甚至很多高校把毕业设计改革的焦点放在毕业设计是否应该存在和废除问题上。如何加强和改革大学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已迫在眉睫,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近8年来主要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认为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与学生、指导教师及学校所提供的环境及管理方式均有关联。

2.1 学生方面的问题

1)科研意识淡薄,理论水平不高,选题盲目,设计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3-4],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处及如何去查阅系统设计所需资料,在众多的资料中也不知如何有效地阅读及参考相应的资料,甚至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系统设计工具及开发语言等更专业性的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总是按照规定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可否换个角度去做”,不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缺乏创新能力。

在多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应用学过的理论和知识点,如无法规范地画出软件设计流程图,论文中流程图画得五花八门。笔者经过与他们详细的交流得知,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做软件系统开发时缺乏有效的设计,基本上就是学习了开发环境的使用,熟悉了部分代码开发工具如JAVA、VC++等,就开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完成后开始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再按软件开发流程来介绍毕业设计课题或项目的开发过程。由此画出的流程图基本上就是功能图,而学生对功能图的描述比较随意,所以画出的流程图极不规范。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毕设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设计也是非常随意,不知数据的规范化,无法运用数据之间的联系,一般也就是设计简单的独立的几张数据表,然后运用开发环境对其进行简单的增、删、改操作,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使用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

学生选题时,通常根据学院教师上传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参考,由于高校系统开放的选题时间有限,加上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最后只是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教师来选定毕设课题,这种毫无目的的选题方式必然会给毕业设计带来很大的被动与压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熟悉使用开发环境的工作中,而对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其他过程,如项目调研、项目系统设计等环节不重视,甚至不考虑,设计目标不明确。这样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论文写作、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

2)论文写作程序混乱,抄袭严重。论文写作程序首先是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并掌握相关基础后撰写开题报告,之后进行项目设计,待设计结束后完成毕设初稿并修改定稿。但笔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在毕设最后阶段将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一起上交,也就是说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书写时间是一致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并没有掌握毕设的基本流程。且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如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毕设课题,在参考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系统的实现方法,甚至可以在网上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学生把界面稍微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大篇幅地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稍加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论文。

3)就业压力大,投入时间少。当前高校扩招严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成了毕业生严重的心里负担,各招聘单位每年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大范围地招聘,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就业机会,于是他们对各种招聘会跃跃欲试,基本都忙碌于各招聘会之间。除此之外,毕设时间与各高校考研初试、复试时间也相互重合,如此一来,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甚微。

2.2 指导教师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根据学科性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研究型课题,体现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第二类是工程应用型课题,培养学生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及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但每一年学院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大多是相似或相同的,部分指导教师也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学生的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于是在自己所负责的教研及科研项目中也很少让学生参与;负责毕设相关指导任务的各位教师,大部分又同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这样一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就不是很充沛。这些原因都可导致学生实践及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很不理想。

2.3 毕设实验设备不足,没有良好的实习基地

学院的毕设实验平台设备少,学生多,且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毕设管理人员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欠缺,这些都直接导致毕设学生计算机系统开发平台运用能力差。且有些实验设备比较简单,主要以验证性操作为主,缺乏综合设计实验的探索性分析。

2.4 毕业设计开设时间不合理,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

绝大部分高校均将毕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这样的时间安排恰好又与就业、考研冲突,学生对毕设投入的精力少;且毕业论文基本上还停留在如何教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模式上,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课题根本不感兴趣,毕业论文质量差,论文模式单一无创新。由于答辩人数众多且答辩时间短,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答辩基本上停留在基本形式上,毕设监督的力度缺乏,无明确的考核标准,约束力度小。

3 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笔者根据以上分析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给出改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参考建议。

3.1 更改毕业设计教学时间

我国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多数在第八学期完成,而毕业设计恰恰又是综合性及层次性最高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很难用一个学期完成。国外的一些大学将毕业设计实践安排在整个大学就读期间完成[3,5],以学分制为主,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可到工厂、企业等各处实习,并最终上交毕业报告。可借鉴并参考国外的经验,提前开设毕设相关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毕设的相关程序和写作格式等,有充分的时间和基础准备毕业设计论文。

3.2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及分配任务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选题要注重理论教学性、研究创新性和生产实用性,大学生往往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爱好,促使他们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笔者调差显示,学生愿意选择应用性课题的主动性显著地高于其他类型的选题,这就反应出毕设论文选题应该最大可能地接近生产及生活实际。作为指导教师,选题要透射出教学实质,既要重点强调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又要注重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及一致性,这样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吸收知识,从而更好更快地得到提升。指导教师在毕设任务分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对于选题的准备要具有层次性,按课题的难易度合理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工。若将较为简单的选题分配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前完成毕设内容,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水平;若将较难的课题分配给能力较差学生,则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觉得设计不知从何做起,指导教师碰到如此情形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指导,使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毕设拘泥于形式,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地安排课题分工,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实际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自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学院可为专业教师提供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到软件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学院也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从两个方面共同增强指导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

3.4 积极加强与企业及实习基地的合作,寻求更好的毕设指导方式

当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为实际,既要求有理论基础又要求有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若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实践或培训的经历,在工作中会遭受很大的压力且难以满足工作性质需要,往往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又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两难状况。

学校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算法的教学。现在的企业和实习基地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可提出具体实训的培训方式。企业和实习基地可以项目开发环境的熟练使用为目的,对程序代码的使用为方式,培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但实习基地偏重应用,对软件开发的相关思想、方法、理论的指导较少,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虽然能熟练地操作开发环境,运用相关的代码,但是很难独立地做出完整的项目。

学院可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积极探讨与企业和实习基地的合作,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习基地为辅,将毕业设计的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工作交由企业和实习基地,并进行相应的成绩考核。而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及论文的指导工作则由本院指导教师继续承担,也进行相应的考核,最后可将两部分考核成绩综合在一起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这样,学生既可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段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又可在特定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

3.5 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监督力度

学院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毕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毕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毕设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负责监督毕设的整体过程。并以各系教研室为单位进一步成立毕设指导小组,负责毕设教学内容的具体执行。

学院还可在毕业设计期间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组织毕业设计前的动员工作并组织参加毕业设计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毕业设计要求的文件、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题讨论及任务分配,这样学生可以熟悉课题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要求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合理安排好毕业实习;到毕设中期阶段,学院应组织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检查,及时了解并检查各课题任务完成进度,积极解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毕业答辩时应成立答辩委员会,采取指导教师现场回避等原则。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对每位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审,对于部分较差者可实行“二次答辩”,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4 结束语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学环境的整体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可大大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促进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毕设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外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弱、对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及课题的科学性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的毕业设计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参考文献

[1]韩建民,王丽侠,贾洞.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层次化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3):18-22.

[2]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2):103-106.

[3]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4]王玉锋,刘保旨,李雪梅,等.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77-79.

[5]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直线勾勒蓝图

直线有生命?相信青少年朋友们面对这个问题会疑惑不解。然而,只要看过何镜堂画直线,你就会顿开茅塞。他给学生传授画直线的口诀:“不看起点,看终点,头尾用力,中间一笔过。”那灵巧的手,那笔直的线,真让人佩服。何镜堂画直线竟然不用尺、不托膀,可是他的手腕却能保持一动不动,直线画得比尺更有力度,更有动感,仿佛真的在动起来。他的直线好像画出了生命。

何镜堂的直线的确画出了生命,他的建筑设计图也因此画出了特点,画出了境界,画出了美感,画出了神韵。在何镜堂的设计大厅里,一幅幅精美建筑效果图无不鲜活着直线的生命;一条条富有生命的直线勾勒出一幅幅宏伟蓝图,支撑起一座座雄伟大厦。这些蓝图,这些大厦,无不包含着何镜堂的“生命的直线”,也无不因他的“直线的生命”而灵动鲜活起来。

功夫不怕深,铁棒磨成针

何镜堂画直线的功底如今已炉火纯青,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画直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磨练和思索的结果。谁会知道,大学一年级的何镜堂在学线条练素描时,也曾困惑、也曾迷茫、也曾徘徊。那时,他觉得自己画线条的功底不够深,画素描的功夫不够硬,画静物的技巧不够精。于是,他痛下决心,苦练本领,从线条入手。然而,学线条却没那么容易。徒手画线条,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它牵涉到线的粗细问题,笔的用力问题和手的姿势问题。一笔下来,画得很直的人寥寥无几,画得很神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何镜堂深谙画线的难度,但他知难而进。他在课堂上与同学切磋,下课后向老师讨教,在书本上找答案,在实践中求真知。学美术的,人人皆知,素描线条粗细由铅笔笔芯的形状与角度决定,线的深浅由力度决定,线的平直由手腕和手臂决定。何镜堂决定从角度着眼,从力度入手,从姿势起步。刚开始的时候,他画线不够大胆,画直线不够有力度,于是,他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只有直线。每每画线,他心静如水,从容不迫,顺着直线,看着方向,慢慢画,细细想,不知不觉,笔尖所到,沙沙做响。慢慢地,笔触有了力度,直线有了动感。他原来画线不够流畅,立体感不很强,于是,他潜心学技巧,着眼练画姿。慢慢地,他悟出了奥妙:把直线画流畅,短线靠指力,长线靠臂力!他琢磨出画线的正确姿势:手指捏笔,手腕自然,手臂腾空,定好起点,瞄准终点。慢慢地,他找到了笔触的感觉,熟悉了线条的变化,他的直线也就自然了,流畅了。他原来画线条也不够均匀,所以,他每每画线,总是聚精会神,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最终练就富有变化与生命力的线条,有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画直线练素描是辛苦的,是枯燥的,是乏味的。画久了,腰酸背痛手乏力,但何镜堂还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画直线,不厌其烦;他练素描,不怨其苦;他学建筑,不悔初衷。功夫不怕深,铁棒磨成针。何镜堂就是这么勤学苦练。从大一练到大五,从大五练到研三,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他画线千万遍,终于下笔如有神,练出了富有生命的直线!

有耕耘自有收获。何镜堂练直线画素描,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练出了影响,画出了名气。大学二年级,他当上了美术课代表。大学三年级,他被选为学习委员。大学毕业,他被推荐为研究生。刚刚跨进研究生的大门,他的才华就被岭南建筑宗师夏昌世发现,从此,何镜堂在伯乐的精心指导下,在建筑学学习的天地里奔驰。

1964年,何镜堂为写毕业论文到北京收集资料,找到一本英文书―《医院功能及设计研究》,对他的论文很有帮助,然而当时并没有照相机和复印机,他只好连续三个昼夜一笔一画地把一百余页的书完整抄了下来。书中字体细如米粒,更有大量的表格和图纸,没带绘图尺的他徒手勾画图表,线条遒劲有力,工整如印刷,哪怕最为细微处相邻的两条线段也泾渭分明。那本凝聚了何镜堂心血的手抄本如今成了建筑学院莘莘学子的“励志宝典”。

练出富有生命的直线是一种功底,更是一种精神。因檎庵志神,几十年后的今天,何镜堂成为蜚声中外的建筑大师。他设计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让国人的心灵震撼,他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让世界瞩目,如今他设计的大厂民族宫更让世界感动。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工程造价专业 培养目标 就业现状 挑战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法规和现代管理基本知识,具有建设工程计量、计价与管理基本技能,能够在工程造价行业从事建筑工程的定额管理、工程造价编制与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编制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工程造价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

工程造价是一个新兴且广泛适用的专业。以下表格介绍我院近几年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2006年-2012年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院造价专业规模近几年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就业率也较乐观,而且本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都是对口专业。

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稳步增长,工程造价领域日趋规范,是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契机但同时也是挑战。对面临的挑战总结如下:

2011年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政策和住建部等限制公积金贷款购房首付比例等政策的出台遏制了房价的快速增长,使房地产有一定的降温,同时对造价专业的毕业生也是一种挑战。

随着许多家长和学生对这门专业的认可,许多高校都在陆续开设造价专业,我院2011、2012年造价专业学生规模也增加到原来的一倍多,史创新高,有的家长在报名时态度明确非造价专业不上。我院如此,可想其他学校造价专业学生人数也应呈上涨趋势。据统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每年呈10%以上的上升率,这就使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出类拔萃的学生才能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

进入工作岗位的一些毕业生,不够踏实、努力,这山望着那山高,用人单位对他们不是很满意;有些虽然找到了工作,但离自己所期望的工作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大部分毕业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在真正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太少,不够用。

有一部分企业不愿意招收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有经验的人能够很快融入工作并很快为单位创造利益。有些企业为了生存、利益,不得不青睐于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前辈”。

有些毕业生流动性较频繁。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师傅的指导下经过实践锻炼可以独当一面时,却由于种种原因选择跳槽,这令很多单位很苦恼。

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议

自2008年我院实行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以来,笔者着重总结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任劳任怨。

二是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同于初高中,应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扩展各项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这样进入社会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是不能对专业知识束之高阁。有些学生对书本漠不关心,兴趣广泛却不专一,以致于就业时,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被用人单位冷落。

四是加强综合实训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力度。综合实训锻炼学生动手计算的能力和造价软件的学习能力。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去单位实践锻炼,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为进入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既存在着机遇又有着诸多挑战。只有我们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优胜者,才能为我国的建筑业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雷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8.

[2]成如刚.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10,1.

[3]时龙风.工程造价专业就业问题及建议[D].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2012,10.

[4]王丽,王争.高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实训设置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2011,6.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科研; 教学;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059-02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作为大学的一种思想和理念,最先由法国“百科全书派”提出,其实质是欧洲对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但真正在办学实践中贯彻并使之闻名于世的是19世纪初洪堡所领导的柏林大学。柏林大学从创立之初就坚持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一切教学均应基于科研,科研包容在教学之中[1]。千百年来,我国对教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进入现代社会,应该对这一定义进行拓展,变更为:师者,所以以传道、授业、解惑、创新也。二十世纪初,蔡元培以德国大学的Seminar为蓝本,在北京大学首创文、理、法三科研究所,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北京大学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所中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2]。蔡元培认为:“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因此,设立研究所,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以在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也为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到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发现,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对长期流行于学界的教学与科研相融相长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伯顿·克拉克基于自己对美国大学多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于1987年描述了当时美国大学中教学和科研日益分离的现状:“知识的生产和创造者们俨然是大学中声望卓著的优等公民,而那些整日奔波于本科教学的知识传授者则明显地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大学的学术生活必须进行重构”[3]。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效果不一定成正相关,一些研究认为成微弱正相关,一些研究认为成不相关,甚至有的认为成负相关。根据对西南科技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学生反而喜欢科研能力居中的老师。他们认为科研能力居中的教师,不仅具有相当的科研素养和水平,对课程内容理解充分,而且对学生也能细致体贴,讲解认真负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科研能力强的人可能过多地将时间用于科研而忽视教学,同时,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智商高,能轻松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也能轻松理解,而不注重认真细致地讲解给学生,导致学生对这些原理不能很好地掌握。科研能力差的教师可能存在自身对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因而难以给学生深入细致地讲解,导致学生对这些原理不能很好地掌握。这就说明科研和教学相融相长并不是必然关系。因此我们就需要寻找到一些途径,以促进科研和教学的融合,切实达到科研反哺教学的效果。

一、转变教师对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重视课堂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教学要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科研也要围绕教学展开,实现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教师如果能够坚持开展科学研究,就会对所研究领域的动态和前沿比较熟悉,就能把所讲授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本人所研究的方向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切身的创造经验,把知识讲活,使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最新科技进展有所了解,从而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材料物理》专业课程的讲授,提倡学生以“研究”方式学习,强调理论教学、文献查阅与实验教学三者的结合,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学团队经过长期努力,建成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堂布置、课外查阅、课外小组讨论、课堂学生PPT讲解与讨论四个环节,成功实现课堂教学与科研的融合[4]。比如说,《材料物理》教材中有“高温超导材料”专题,2011年是超导现象发现100周年,Nature Materials与Science等权威期刊都发表了重要评论,教学团队相应地建立了文献资源“超导百年回顾与展望”,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了超导的历史与发展方向。《材料物理》课程共建立了约20个专题、约80篇国外权威期刊论文为主的文献资源,并逐年随着相关学科发展而完善。通过对《材料物理》各个专题的研究式学习,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学生听、说、读与写以及文献查阅总结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学术讨论,许多专业问题越辩越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也更深入。

二、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是一些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虽然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却在运用综合实验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如果将现有科研中与本科实验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纳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可有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西南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十分重视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学校化工涂料实训基地为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是依靠生态建筑涂料课题组长期的科研和开发的技术建成的,应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对应用化学、材料学等专业十分对口,在基地的设计时就明确了教学、科研中试和生产三个功能,现在已完成应用化学生产实习、“化学建材”和“涂料加工工艺”等课程实验教学任务[5]。化工涂料实训基地通过编写生产实习指南,明确实习要求、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并布置个人作业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作业。个人作业主要包括:学习和了解建筑涂料的基础知识,涂料车间布置和设备概况,涂料的配方设计和配料计算,涂料生产的分散、砂磨、调漆、调色等训练,记录各工艺环节的速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学习涂料各工艺环节的质量判断方法和生产经验,涂料基本性能检测,涂料有毒有害指标分析,等等。化工涂料实训基地使科研有效服务于实验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同学们开拓进取精神,增强了同学们从事产业开发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和实践能力,通过将科研成果上升到中试和生产级别,大大提高了相关的科研研发能力,研究成果更接近于生产和应用水平,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三、教师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凝炼为适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升实践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自身能力、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键环节。一个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原则,应该遵循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西南科技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借助承担的科研课题,较好地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支持了学生高质量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该实验室完全是在导师所争取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建成的,该实验室从大一新生中开始吸纳成员,培养其科研兴趣,但核心成员是6名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他们在导师指导下开始从事实验工作,导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从根本上把握实验。特别是学生参与各种标液配制和材料制备,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所研究的材料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所学的各种材料的名称。学生还学会了一些测试分析软件,如X-pert,origin,Search match等。在学生毕业设计阶段,导师将一个较大的科研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毕业设计题目,从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到问题解决、成果总结、论文撰写等环节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过程中会涉及到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通过课题任务的完成对专业基础知识理解更透,把握更牢。学生通过无机材料的合成和表征的实验,学会了如何分析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并在样品的分析测试中,熟练掌握了X射线衍射、拉曼散射、扫面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原理,增强了感性认识,使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加直观、真实、具体。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将科研转化为教学环节,使毕业设计内容紧跟学科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做科研的过程,并充分利用投入的科研设备和器材,加深了学生对科研的系统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积极组织各种创新实践班、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作为科研促进教学的补充

李政道先生曾说,科研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为了更广泛地让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更多学生受益,我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开展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班、先进机电技术创新实践小班、材料与工程学院创新人才班、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等。

“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班,在全校每届选拔30名以工科为主、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配合完善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其培养过程采用基础训练、专题研究、系统设计等研究性教学方式,以实际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导师为主导,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科研实践使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技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首届“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班33名毕业生经过两到三年的创新班课程学习,修完规定学分,并顺利通过了由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H.Stark、T.Wong、Dr.Y.Yang等三位教授参加并由中央电视台和学校宣传部进行现场录像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获得了结业证书,毕业论文良好率达100%,优秀率达到50%,得到了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李海南同学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王卓然同学主编的教材《深入浅出AVR单版机:从ATmega48/88/168开始》2008年6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开展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我校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是为了解决实践课程受益面广但不够深入、个别学生科技活动较深入但受益面较窄的矛盾而采取的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实行“教师指导技术方案、研究生指导技术细节、本科生负责技术方案实施”的三级技术指导和文化交流体制,采用“一个学生科技活动社团、多个科研方向、若干个课题小组”的三级“集中-分散”模式进行管理。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开展活动两年多来,在参与科技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表现突出,共获得四川省苗子工程项目13项,学生获得各级项目经费共计228,800元[6]。

五、实现科研反哺教学还需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科研与教学的平衡关系。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已经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因果关系和本末秩序进行了明确定位。但批判了多年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即使在非常注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也没有明显改观,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高校教师职称评聘重在科研;高校实行聘期考核,3年左右一个聘期,科研“硬指标”层层落实,易于考核,教学“软任务”软软绵绵,得过且过;高校要上台阶,申报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甚至大学排名等,都极其看重科研。宏观和微观环境都给科研以较高要求,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想挤进研究型大学,向985高校、211高校靠近,本无可厚非,只是有些本末倒置。在高校,科研终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的关键。

(二)建立高校教师进入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尤其是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须推动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目前我校引进的部分青年教师学历虽然都高,基本上都是博士毕业,可是却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仅有理论是不够的,没有见过生产线、如何讲解工艺流程?因此,可考虑轮流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进修,每次至少一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对教师教学任务不再进行考核。我校已经选派科技人员组成项目技术工作组到中核集团821厂挂职,以“玻璃固化”项目为接入点,进行项目合作工作对接,在帮助厂方消化吸收进口技术和设备,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同时,参与集团公司一些部级重大项目的编写、申报等工作,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可有效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校企双赢。国防科技学院为改变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涉核专业核心课程缺乏具有工程背景专业教师的现状,也拟派遣青年教师到中核集团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原五〇四厂)锻炼,这种作法值得继续推广并深入。

(三)继续加大力度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积极组织科研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和行业合作编写教材。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不同研究领域,因而教学应该和科研一样,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逐步挖掘和积累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的科研资料和素材,将团队科研成果应用于该团队对应的课程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科研团队加强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多带学生深入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实践单位,让学生接触行业一线,了解行业一线的实际工作并逐渐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给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训。

参考文献:

[1] 董方,杜志强,王力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1(5):135-137.

[2] 宋孝忠.习明纳:一种值得探讨的教学和研究制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67-69.

[3] 梁林梅.国外关于本科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析[J].江苏高教,2010(3):67-70.

[4] 魏贤华.与科研相融合的“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A].涪水华章-西南科技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教学成果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44-248.

[5] 邓跃全,霍冀川.化工涂料实训基地建设实践[A].涪水华章-西南科技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教学成果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74-278.

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到德国留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多学点知识,毕业后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学位比较难拿到,而且学制也比较长,在德国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德国读学位比较特殊

德国的学位比较特殊,是与国际上许多国家不接轨的。中学是十三年制,中学的毕业考叫做Abitur,申请大学也要看Abitur的成绩,成绩是5分制,很多比较好的专业有分数限制,比如说医学、建筑学、心理学、法律,有的学校经济学也是受限专业。大学的学制为8到12个学期,毕业后拿到Diplom(理工科),或是Magist(文科)相当于美国的marster digree也就是硕士学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是12年制,所以想留学德国,高中毕业生或是大学在学不够两年的学生,只能申请德国大学的预科,而不能直接申请大学入学。

预科是为外国学生准备的

所以预科是专门给外国学生准备的,读预科首先是学习德语语言,其次是巩固高中学过的知识,预科又分不同的方向,比如说BWL(经济学)方向,Informatik(计算机)方向等等。一旦预科定了方向,申请大学时就不可以改了。有分数限制的专业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申请,只是有可能要等很久。比如说我申请过自由柏林大学的新闻出版专业,收到的答复是:今年本专业给外国人的名额是3个,申请人有140个,我排在第48位,我的Abitur成绩评估是1,6分,本专业的要求是1,2分。这也就是说,我要想等到这个专业,至少要等上5到10个学期。当然这也要视学校而定,自由柏林大学是比较知名的大学,文科专业水平比较高,所以招收学生自然也就比较挑剔。

公立、私立大学各有所长

德国的大学有其特点,它并不像我们的高校分出明显的三六九等,像什么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大专,电大,职大等等。德国的大学基本上是水平平均的,有的大学历史比较长,自然它的很多传统专业比较强,有的学校建校时间短,但教学上却有很多新的仪器设备可以使用,所以说他们是各有所长。

比较公认的是TU 卡尔斯鲁勒,TU亚琛和TU达姆施塔特,是工科院校里面比较有实力的,特别是卡尔斯鲁勒的计算机专业,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海德堡和图丙根的医学是比较有名气的,曼海姆的经济学是全德国最好的,慕尼黑大学的法律也是很知名的。艺术院校里面要数慕尼黑、柏林、杜塞尔多夫、哈勒等。

如何选择专业

如果在国内大学在学2年以上,或是在国内已经毕业的学生,则可以直接申请德国大学的专业,在学的同学原则上也是不可以改专业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没有毕业的话,就只能申请与你的专业相关密切的专业。而已经毕业的朋友就可以随便更改专业,通常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在更改专业的同时要考虑的一点是:选择有关的专业,有很多课程是可以认证掉的,也就是有些相同的课程可以不用再学,有很多考试就不用考了,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如果专业相关很多的话,可以直接越过基础课进入专业课的阶段学习,这样拿学位就可以省去至少2年的时间。

选专业与就业关系甚密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那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是不是就会令人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有一句话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也许现在的垃圾专业没有人问津,过五到十年就成了最抢手的专业,就业一点也不成问题。

比如说在德国现在最看好的专业是Informatik(计算机),或是经济工程学,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错。其他的专业都趋于平稳,看学生本人的成绩和能力而定。在这里我要说几个比较不好找工作的专业,这只限在德国,因为如果将来回国就业,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国内有更广泛的前景,在这里也许全无希望的专业到国内却正可以大展身手。比如说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在德国几乎已经饱和,每年却毕业很多学生,大多数是立即加入失业大军,或是转行,或是到国外谋求发展。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同学的哥哥,建筑学毕业,在德国到处找不到工作,最后在英国伦敦找到一份工作,远走英伦。我在生物实验室打工的同事,大学学的是园艺建筑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又用她以前进修的生物技术助手的经验到实验室工作。另一个女孩学了8年的建筑,毕业以后在一家小小的公司里面画图,这样的工作一个高中生进修2年就可以做到了。而我的邻居也是学建筑学的,辍学已经有好几年了,因为他知道毕业就等于失业,与其如此还不如就这样泡在大学里,生活过的悠哉游哉。土木工程学也并不乐观,我认识的一个德国女孩现在正在做她的毕业论文,她应该是比较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6年拿下学位,在美国读过半年,葡萄牙读过半年,英语德语答辩、做报告,大部分考试成绩在2分以上,即使如此,她说很难找工作,她说她的同学里面无论成绩好坏,能力强弱,还没有一个人到目前为止找到一份工作的。生物学也并不乐观,我在实验室打工,我的老板是一个博士生,他刚刚做完博士论文,结束了在这个研究所的项目,我问他接下来怎样,他说他已经申请领失业救济了。

难的是把专业读到底

选择专业还要考虑自己究竟能不能念下来。因为德国的学位真的很难拿,与其半途而废,不如找一个相对比较好读的专业来“进行到底”。因为考试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没有过的话,就只能换专业,再不过,就没有机会再学下去了。所以有很多人已经注册了很多个学期就是不敢去考试。我有个同学学的专业是微系统工程,课程很多,考试很难。刚入学的时候全系一个学期的同学有150人,其中不到5%外国人,到了基础课结束时,只剩下35个人了。可见选择专业的重要性,提早知道自己不能胜任,要知难而退,因为时间是最最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语言障碍。

大学的考试模式

德国大学的学制通常是这样:4到6个学期基础课程,然后有一个大考,叫做Vordiplom就是“硕士前”的考试,然后进入专业课程阶段,通常也使4到6个学期,然后又半年的实习,写毕业论文,Vordiplom毕业考试。考试通常有两种形式,笔试或是口试,笔试就不用说了,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口试是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新鲜的概念,这里我简要的介绍一下。口试和笔试是并行的两种考试方法,其分量并不轻于笔试,通常时间比较短,只有半个小时,主考官是教授,一般每门课有2个主考官,学生可以自己报名,然后由秘书制定考试日期,每学期中间报名,假期的最后几周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取消报名,考前一个星期可以凭医生的证明推迟或是取消考试,否则不能参加考试按不及格处理。考试期间教授会提出若干个问题,被试者一一回答。考试时可以有观众,这样会减轻被试者的心理压力,也是对于观众的一次热身,对于以后自己参加口试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选择专业是要慎重而又慎重的大事,因为在德国,外国留学生只能更换一次专业,所以,一定要选好专业,一要考虑到将来的就业,二要考虑到能不能完成学业。而关于将来的就业,又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同时还要考虑到将来是留在德国或是欧洲工作还是回国工作,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有没有兴趣学。如果不喜欢的学科硬着头皮去念也不会有好的成绩的。

上一篇:结构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环境工程本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