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1:56:22

环境和化学论文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具备普遍性,对经常出现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改进,就消弱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而要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相应对策。

1.1课内实验环节

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及不全面的现象,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或不配套,二者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较差。就以淮阴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实验课程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四大基础化学实验;二是专业性实验,主要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实验。

就基础性实验而言,在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尽量多开一些与环境科学专业结合较为紧密的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环境专业相关仪器分析试验学时,精简无机元素化合物验证性测定,减少重复性的有机合成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实验主动性,从而为后续的专业实验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就专业性实验而言,实验的设计与开设尽量具备典型性,尽量能囊括这一门课程的方方面面,精简重复性的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另课内专业实验的开设也尽量做到全面,既要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实验室操作的实验,也要包括环境土壤学、环境生态学等野外操作的实验。

1.2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见习及毕业实习两部分。就专业见习而言,应避免以往乱看一气的传统,在兼顾全面的同时也应突出重点。应让学生全面了解见习单位的组织结构、运行情况及废水、废气、固废等处理工艺流程,另需适当延长见习时间,从而使学生的切身体会更深刻,进一步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毕业实习而言,应摒弃学生自愿参与的方式,强制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并在实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这样才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另可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以满足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同时也可缓解校内资源匮乏的现状。

1.3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设置的合理与全面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一专业的认知深刻以及实践教学的好坏与否。因此,在制定课程设计培养计划时,应尽量做到合理与全面。不仅需开设环境工程设计课程,其他诸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等课程的课程设计也需开设。另各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也应具有代表性,如环境工程设计内容可偏向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方面,而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设计内容可偏向环境影响报告表或报告书的编制等方面。

1.4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本科学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显得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可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一般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并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以下环节:(1)选题。论文选题应集中在当前比较现实或前沿的环境问题上,可由导师出题,也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拟题目,并尽量做到“一生一题”,避免传统“多生一题”的现象。(2)大纲及技术路线的制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确定后,可要求学生在2周时间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独立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在与导师讨论后拟定出论文大纲、制定出合理的论文技术路线。(3)论文的实施和撰写。论文的实施和撰写阶段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遇到问题可与导师相互讨论,导师也应严格控制,要求学生应有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避免学生出现剽窃、大面积引用、学术不端等现象的发生。

2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凸显,从而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环节是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由之路。因此,实践教学模式仍需逐步完善和强化,比如在与环境保护部门及企业的联系,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在培养出高竞争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实验员 化工化学类毕业论文实验 角色转变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理工科尤其是化学化工学科而言,毕业论文实验又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专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的重要环节[1]。

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不同于单学科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这样就对论文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本来就有比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对毕业生实验的指导和管理经常不能到位,“带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3]。而且,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实验室条件以及仪器、药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对实验过程拖拖拉拉,学生的侥幸心理、畏难情绪等也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当前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势必会影响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如何定位实验员的角色,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本科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话题。以下就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实验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1.做好实验资源规划师,实现实验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完成期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人数相应增加,势必会造成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耗材等的紧张。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统筹规划,做好一名规划师,使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资源有效共享,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

(1)实验室用房。

我院学生毕业论文实验,一般安排在专业实验室。根据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导老师,会根据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积或者不提供。我院应用化学系每年拿出4个120m2的专业实验室供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有效地保障了每个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实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用房问题。

(2)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及耗材。

①实验室公用设备:例如电子天平、气流干燥器、超声波清洗器等,每个实验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则放在专门的干燥实验室和冷冻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②实验所需器材、药品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选题,查阅文献,统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先由指导老师认真审阅签字确认,再交实验室管理人员最终审核,以指导老师为小组登记、领取。对于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小型仪器,如调压器、加热套、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根据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统筹安排,保障每三个学生有两套仪器。对于药品、耗材,如高分子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以及一些催化剂等,用量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届毕业生,共用一瓶已经足够;而耗材,如标签纸、试纸之类,一般交由指导老师小组统一领取。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只借不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③大型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红外光谱仪等,一般由专门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为全校开放,保障优势资源有效共享。

2.做好实验全程的“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毕业论文期间,化学专业类学生,大多数都要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质等,如果进入环境,必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实现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更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提倡绿色教育[4]。所以,实验员在毕业论文全程中,应该做好一名“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化学,实验员首先要从源头上降低化学污染物的生成。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实验装置,开展微量化学实验。如在有机合成研究课题中,实验室统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仪器实验装置。这样既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三废”的排放,又可以节约水电以及一些辅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相应减少,极大地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提供无毒或低毒试剂和溶剂。当学生领用有毒有害试剂开展实验时,需要指导老师及学生研究讨论,考虑更换试剂,实在无法更换的,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废弃物回收处理。其次是对“三废”的有效处理。“三废”处理,必须分类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废治废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7]。如对废液中有机溶剂尤其是重结晶后的溶剂,可通过蒸馏回收,重复利用;对酸液、碱液可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废液回收装置,分类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必须采用密闭式操作或在通风橱中进行,能吸收的,进行吸收处理。对废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须进行无毒化处理。最后,实验员还应该经常进入实验室,督促学生清洁实验,保持实验室卫生,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环保观念。

3.做好学生实验的安检员,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实验装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安检员,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有危险操作步骤的学生多巡视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作为一名安检员,实验员应该对以下两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第一,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首先应该给学生灌输安全思想。这方面我们采取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全体学生集中学习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其次是实验员还应该经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学生。例如,学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时,用水泥净浆做性能测试,虽然学生对大量废渣已经妥善处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烧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残渣,而直接冲洗进入下水道,由于积少成多,也会造成水管堵塞,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最后,实验员还应对精密贵重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水电、消防器材等加强监管,确保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学生在用气相色谱开展检测分析时,应从载气钢瓶、减压阀、注射器以及检测器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强调注意事项,并且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保证操作无误后,方能离开。第二,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论文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动手能力有强有弱,难免有操作不规范,而且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人,这样就会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隐患。学生在开展有机合成研究时,最容易造成实验装置搭建不规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没有搭接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既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又会给师生健康带来危害。第三,在安检方面,还应该密切关注为学生开放的精密贵重仪器室,重点检查学生操作情况与水电等,确保仪器安全。

4.做好学生问题的咨询师,服务引导毕业论文全过程

毕业论文实验期间,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学生问题覆盖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实验员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离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咨询问题的第一人。因此,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咨询师,服务引导,帮助解决论文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需要查找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药品性质;仪器不会使用,出了问题;实验过程中缺东少西,等等,这些情况学生一般都会找到实验员,要求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期间,实验员办公室成为服务学生的场所,实验室的办公电脑成为公用电脑,实验员成为全体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验员应充分体现优良的“敬业、献身、奉献、负责”的教育精神。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实验员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高。实验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质之外[8],还应该具备文献资料查阅、仪器设备维修、结果分析处理、计算机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综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学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测试时,仪器初始化失败,并且出现氘灯、钨灯能量低等情形,这时,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到实验员,并且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样子。其实,实验员只需打开机箱底座,松开光栅驱动轮,用手转动进行调整,再重新开机,仪器就能恢复正常。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实验员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前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总之,实验员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实验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承担起多重角色,发挥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积极工作,乐于奉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道战.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在毕业论文实验管理与指导工作中的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3,(5):77-79.

[2]聂容春.谈谈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闫兰英,李天良.化学与化工系开放实验室效果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杨秀清.在研究型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36-37.

[5]张世仙,陈文兴,勾华,等.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污染调查及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1):68-71.

[6]徐常龙,曹小华,陶春元,等.通过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7]张淑华,张杰,肖忠新,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301-302.

[8]刘秋朝,朱骏,张金良.实验技术人才的素质需求[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124-125.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论文 多民族 绿色化学 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48

Application of Writing Small Paper for the "Green

Chemistry" Public Elective Course

WANG F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830046)

Abstract The reality about "green chemistry" of public course at the condition of multi-ethnic students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university was analyzed. The role of writing small paper in the teaching was illustrated, som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rais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writing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small paper; multi-ethnic; green chemistry; public course

公选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文理工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向宽口径、厚基础、综合化、素质化方向发展中享有重要意义。①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化学。是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能源、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国内外许多大学比如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美国Scranton大学,美国Illinois大学,美国波士顿Massachusetts大学,我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等均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新疆大学于2005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绿色化学”公选课。课程将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介绍了用化学原理研究工业、农业、医药卫生、日常生活等等领域中的绿色化知识,以其新颖的知识体系,多样化的内容满足了学生渴求知识的需求,在提高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47个民族。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是新疆大学的特色。作为综合性大学,新疆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的89个本科专业。因此,“绿色化学”的课堂上有众多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此外,由于各专业学生选课积极性高涨,课堂人数较多,每个班多达120人。在这种母语不同,专业不一,学生众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绿色化学”教学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认为:在公选课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尤为重要。积极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创新意识。而撰写小论文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参与能力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作用。将其应用于绿色化学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撰写小论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把握好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思想和技术上的细致工作,总结出一些做法与体会。

1 小论文的组织与实施

绿色化学公选课的教学重点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思想、原理和技术。提高的学生知识水平,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小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严格的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实际应用性强的特点。而选修课的教学目的不同于专业课,我们在指导小论文写作时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思想重视:写好小论文,首先要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并能主动乐意完成论文写作。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为此,采用了“角色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论文的重要性和在本课程的作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读物包括科普文献,专业研究和前沿报道,使他们认识到论文在记录和传播科学研究成果,表达科学思想和学习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在讲授重要概念,典型工艺和实际产品性能等内容过程中,穿插一些通俗易懂的科学论文,介绍当今社会中绿色化学的发展和研究进展,使学生对论文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角色互动”:即让学生将自己模拟成论文的作者,让他们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我是论文的作者,看到自己成果和学术观点得以发表,我有怎样的感受”,“如果我是论文的执行者,我该怎样做”,“如果我写小论文,有哪些收获,会得到怎样的锻炼”等等。这种“角色互动”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小论文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组织动员学生撰写小论文的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打好知识基础:课堂教学内容是小论文的主要来源。一篇高质量的小论文,一定是以坚实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好“绿色化学”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真组织教学内容,以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技术和绿色化学产品为主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系统掌握知识理论与实践。为了加强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将传统课堂的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外自学、互动等教学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适合本课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这些做法,为学生撰写小论文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合理选题:写什么,是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撰写小论文遇到的首要问题。传统上有教师统一命题和学生自己命题选题方法。由于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民族成分多,专业不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别。因此,论文的题目需要兼顾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统一命题会在题目内容、难度和广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虽然学生自己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并培养其总结提炼的能力。但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题目内容分散和普遍简单两方面:有的题目与绿色化学知识相差甚远,不能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有的题目科学元素较少,不能反映出论文应有的学术内容。为了保障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采取教师命题和学生选题的兼容模式:教师先提出要完成的小论文的主题内容,学生自拟论文题目,即在选题过程中,教师把握方向,学生具体凝练与操作。教师提供的论文内容要体现公选课理论联系实际,贴切社会和生活的特点。不能太深而超越学生现有水平,也不能太浅而反映不了小论文的学术水平。此外,论文内容要全面,比如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技术,绿色化学产品,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化学前景等,给学生多一些选择,使他们按照各自感兴趣的内容选题,保证论文质量。

形式多样:对于多民族多专业的特点。采取“百花齐放”的论文形式更能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论文可以是一份调查报告,可以是对某一知识点的讨论与总结,可以是一个研究结果或工艺设计的介绍,也可以是一份新闻报道。这样做,符合了多民族,多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角度讲,达到了“投其所好”的效果。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和写作特长,将绿色化学的知识和成果表现出来。此外,形式多样也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和谐,调动了学生写论文的积极性。

严格要求:从科学意义上讲,撰写小论文具有严密的思维体系、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虽然学生撰写是课程相关知识的介绍、总结或综述。也必须严格训练,体现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培养良好工作作风。根据课程特点,我们重点把握了文献查阅、论文格式和创新性等环节。文献是高质量论文的支撑材料。准确查找和合理分析文献,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保证论文质量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将文献检索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介绍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和查阅方法,同时也提供了与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资料平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课堂上,针对每个学习专题,均提供2~3篇参考文献,指导学生分析文献内容,提炼重点和精华。要求学生在论文写作时必须运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论文格式的规范性是是体现论文内在质量的外在表现,是对学生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实践中,要求学生写好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论文要素,严格按的统一格式要求写作。为保证小论文的新颖性,要求学生明确论文内容和论点,摆出充足的数据和论据,合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正确的结论。

自评互评:将论文的评价标准公布给学生,要求他们在提交之前认真自我评价评或互相评,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通过评价,学生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观点,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能够总结经验提高写作水平。评价内容包括选题的合适度,内容的明确性,观点的新颖性,论证的逻辑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文字表达的规范性等。此外,评价标准要能体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交流:交流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很好的渠道。在绿色化学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小论文作品以报告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在课堂上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合理安排报告者的民族、专业和报告内容。要求报告人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演来宣讲自己小论文。宣讲结束后,组织听讲学生提问,讨论和点评。最后,教师对每一位报告者的表现进行点评,主要评价其论文写作质量,课件制作水平,讲解艺术效果等。通过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训练了口才,提高了表达能力。

2 指导小论文的体会

撰写小论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绿色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由于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与专业课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教师指导小论文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族别,专业,年级等。在此基础上,要认真设计小论文的内容,使其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以赴。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客观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及时反馈论文的不足之处,与学生多沟通,多给学生发表自己学术观点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更要不断学习,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科学素养,进而提高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基金项目: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三期项目:XJU2013JGY08

注释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水处理

尊敬的先生/小姐:

您好!

感谢您阅读我的求职信。我自信我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来应聘。

我来自xx大学,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性质。污水处理是实验室近三年来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而我在研究组员中分担查询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意外情况的职责。此外,我熟悉化学分析,能够在仪器说明帮助下独立完成实验。本科阶段,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都是专业必修的课程。曾经参与筹建X化学分析实验室。研究生阶段在化学院开设的实验规范课上了解实验规范。熟练使用原子荧光分析测试。

2005年,我获得了XXXX证书。英语水平:本科期间,我通过了国家四级和六级的考试,查阅科技文献,修改英文论文,锻炼了我的阅读写作能力。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我能得到这次机会,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敬礼!

环境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感谢您阅读我的求职信。我自信我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来应聘。

我来自XX大学,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性质。2005年,我担任XXXX,获得了xxxxxxx证书,得到了进入环境行业的通行证。我在xxx实验室里分担了查询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机理,处理意外情况,以及修改论文,编修报告的职责。此外,我熟悉化学分析,能够在仪器说明帮助下独立完成实验。本科阶段,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都是专业必修的课程。曾经参与筹建XXXX化学分析实验室。研究生阶段在化学院开设的实验规范课上了解实验规范。熟练使用原子荧光分析测试。

英语水平:本科期间,我通过了国家四级和六级的考试,查阅科技文献,修改英文论文,锻炼了我的阅读写作能力。

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我能得到这次机会,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敬礼!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感谢您阅读我的求职信。我自信我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来应聘。

我来自XX大学,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性质。2005年,我担任XXXX,获得了xxxxxxx证书,得到了进入环境行业的通行证。我在xxx实验室里分担了查询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机理,处理意外情况,以及修改论文,编修报告的职责。此外,我熟悉化学分析,能够在仪器说明帮助下独立完成实验。本科阶段,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都是专业必修的课程。曾经参与筹建XXXX化学分析实验室。研究生阶段在化学院开设的实验规范课上了解实验规范。熟练使用原子荧光分析测试。

英语水平:本科期间,我通过了国家四级和六级的考试,查阅科技文献,修改英文论文,锻炼了我的阅读写作能力。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我能得到这次机会,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1结合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前毕业论文工作的选题时间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时间是第七学期到第八学期。通常安排学生在第七学期期末时进行课题选题,在第七学期的寒假和第八学期的1~2周,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献查阅以及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第八学期的3~4周,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以及相关的开题报告答辩的工作,随后的时间进行论文中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到第8~9周时进行论文中期检查,而第14周左右进行论文的答辩。在毕业论文的工作工程中,实验的实施阶段大约有8~9周的时间,如果学生全程投入,基本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的工作量以及质量。但近年来,笔者所带毕业生中在第八学期时,有人需要时常参与招聘会,有人要去签约单位实习,有人要参加研究生复试,有人要参与清考(通常在最后一学期的第8~10周),使得毕业生在第八学期的实验过程,不能保证实验时间,进而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论文中安排的实验工作不能完全开展,影响了论文的质量。鉴于此,笔者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探索以结合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前毕业论文工作的选题以及进行实验的方式,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时间与质量。笔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鼓励学生在第3学期或者第5学期,开始为期一年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活动结束后,参与的学生会得到2个学分,此外,完成程度比较好的项目,还可能被推荐参与“挑战杯”等科技活动竞赛。这些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以及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具备了相应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因专业课还未开课,故相对欠缺专业知识。此外,学生在前期开设课程的实验中,虽然有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单元的训练,但是相对综合能力仍然较弱。鉴于上述学生的特点,笔者尝试在第4学期让学生进行选题,然后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部分环境工程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提前对部分专业课的学习有所认识。在第5学期,让学生利用上述文献综述,结合毕业论文题目,进行“SRP”的申报工作,随后在第5~6学期正式开始实验后,在每次开始测定新的指标时,笔者都会全程指导并跟踪该实验的进行,帮助学生回顾大一时学到的基本操作技能,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外科技活动及毕业论文工作。

2以指导教师科研工作为依托,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

鉴于笔者所指导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工作时,工作单位要求他们能够迅速使用一些大型分析检测设备,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对部分分析测试仪器比较熟悉。虽然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如仪器分析与环境监测,且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疆高校投入的的加大,学校购买了相应的仪器设备,但因扩招后,学生人数较多,而大型仪器仍然因为属于贵重仪器,使得这部分实验在开设时,仍处于演示实验阶段,学生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掌握得仍然不好,这就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成为他们在校期间掌握这些仪器使用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好能够涉及一些大型测试仪器的使用。但目前我校的大型仪器使用是收费的,而学校拨付的毕业论文相关费用远低于仪器的使用费,使得教师在设计毕业论文课题时只能尽量减少甚至不涉及大型仪器的使用,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训练。但笔者在指导毕业论文工作中,很少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笔者设立的毕业论文课题,大多围绕自己已经立项的研究课题,可以充分保证研究经费,进而保证学生的科研训练质量及学生的论文质量。此外,教师的在研项目的选题一般是为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或是涉及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或者科学价值,学生毕业论文围绕此类问题开展,也可以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环境学科的一些前沿性研究或是使学生能够实际了解在环保类企业中工作时的一个流程。

3严格实施过程管理,提高论文质量

石河子大学的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毕业答辩几个阶段,笔者也主要是以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行督促。在学院进行检查前的1~2周就开始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此外,因为部分学生做论文的过程中,总是喜欢拖沓工作,比如把所有的数据积累到要写论文时才进行数据分析,这有时会因数据处理的拖沓而使得实验进行的不顺利,笔者会要求所带学生在第八学期以前,每月进行一次上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和本月工作的规划,在第八学期,这一过程缩短为1周,这样除可以督促学生的工作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总结习惯。通过此项工作,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此时找工作、考研以及论文进行的情况。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当前形势下环保行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理论基础知和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环境专业人才是适应目前环保行业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毕业论文是培养一名合格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从笔者工作近十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保证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实施以来,取得较优的效果,笔者所带的毕业生中每年都出现优秀论文。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教育游戏;现状;趋势;GCCCE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5-0069-05

一、背景

第十三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9)于5月25―28日在台北召开,本次会议分为“悦趣化学习与社会(本文下称为游戏化学习)”等10个子会议[1]。其中“悦趣化学习与社会”子会议旨在将数字游戏和智能玩具中促进参与和持续的元素应用于学习中。在这次会议中,笔者作为“悦趣化学习与社会”子会议的召集人,负责组织了该子会议的论文征集和评审等相关工作,下面就结合对所有录取论文[2]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来讨论一下全球华人社区游戏化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论文的基本情况

本子会议共收到论文44篇,录取了32篇。“悦趣化学习与社会”在GCCCE中是一个年轻的专题,但是从本次论文投稿量排第三位来看,它的发展速度比较快,确实成为了教育技术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从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看,台湾地区共27篇,占84.4%,大陆地区共4篇,占12.5%;美国1篇,占3.1%;其他地区则无论文入选。从论文分布看,这次大会确实没有吸引到全球华人游戏化学习研究者,而主要是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的学者。不过,这些数据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游戏化学习研究在台湾地区相对更流行。事实上,本次会议中刘旨峰等人发表了《台湾悦趣化学习与社会之研究分析》[3]一文,其中提到台湾地区在2002―2007年间就发表了412篇游戏化学习相关的博、硕士论文。此外,游戏化学习已经被台湾地区的数字学习计划列为重要研究领域。

从论文研究对象的教育层次看,小学共13篇,占40.6%;幼儿2篇,占6.3%;其他各1篇,分别占3.1%;另外,研究对象无特定教育层次的共13篇。由此数据看,游戏化学习在研究对象的教育层次上并无局限性,基本上都有涉及。不过,或许是教育游戏更容易在小学中使用,所以关于小学生的游戏化学习研究显著多一些。

从论文的适用学科看,其中信息技术(含机器人课程)最多,共5篇,占15.6%,其次依次是数学(4篇)、自然(4篇)、综合(2篇)、环境(1篇)、外语(1篇)、医学(1篇)和艺术(1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数学和自然是经常被讨论的学科,或许是因为这几个学科比较容易和游戏进行整合。

从论文的研究主题看,其中关于游戏效果评估的论文最多,有17篇,主要是针对教育游戏的成效、行为或动机等方面进行的评估研究;关于游戏设计的论文有4篇;集游戏设计与效果评估为一体的综合研究论文也有4篇;另外,有7篇论文是关于游戏的分类、网络游戏成瘾等其他方面的理论探讨论文。由这些数据看,目前华人社区游戏研究主要集中在游戏设计与效果评估两方面。

从论文的研究方法看,实验法(15篇)、开发研究法(含系统设计和实验法)(4篇)、理论分析(4篇)、系统设计(3篇)是使用较多的研究方法,其次依次是问卷调查(2篇)、访谈法(2篇)、内容分析法(1篇)、观察法(1篇)。总体而言,本次子会议的论文比较注重实证研究,普遍采用了比较严谨的研究方法,而其中偏重量化研究的实验法则居多。

三、游戏化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以上对论文基本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从理论分析到具体应用,从游戏设计到效果评估,从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方方面面都有研究所涉及。具体而言,则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高阶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等高阶能力越来越受重视,而游戏因为可以创设真实或拟真的任务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这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重要的教育价值[4]。从本次会议也可以看出大家对此比较重视,在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能力等方面均有涉及。比如尚俊杰等人在虚拟互动学生为本学习环境(简称VISOLE)研究项目中,混合使用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对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VISOLE确实能够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而其中问题解决策略大致包括试误、随意、目的、从简单入手、冒险、全面、重点、指数、BUG、娱乐等策略。萧显胜等人以“威廉斯知情互动模式”为基础,结合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课程中“电”的课程,设计了相应的创造力教学及评价在线游戏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创造力教学及评量的概念是可行的。庄宗严等人则采用Project Three Interactive 公司开发的PC 单机冒险游戏“神秘之旅”(SCHIZM:Mysterious Journey),对小学生进行了推理能力训练的研究。经过五周的试探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游戏对于推理能力的训练有相当的成效。

此外,还有两篇文章对游戏在小学生空间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其中林家锋等人利用“3D仓库”、“立体连连看”、“3D卡通推箱子”、“虚拟魔术方块游戏”、“POOM”五个3D游戏,针对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游戏对四、六年级小学生的空间能力发展的影响达到了显着水平;庄宗严等人则设计开发了一款 “空间数字游戏”,希望藉此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能力。

2.学习动机

游戏之所以被许多学者看好,其中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许多学者认为利用游戏可以激发学习动机[5],以往也有许多学者尝试用Maslow提出的需要层级理论或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理论(flow)[6]来解释人们喜欢游戏的动机。本次会议中,萧显胜等人利用游戏的特性及心流的前提条件作为游戏设计基础,以小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的背景知识,制作出三种不同难度的游戏,希望借此研究游戏难度对受试者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技能与挑战)是否有所影响。实验证明,游戏难度的提高,进入心流状态所需的技巧与应对的挑战等级相对的也提高,验证了心流的三个频道模型对如何产生心流的解释;王丽君等人探讨了不同游戏策略对学习者程序语言抽象概念之概念澄清及学习动机之影响,学习活动以Kolb 体验式学习循环为理论架构,分成游戏情境、游玩与专题产出三阶段。研究结果显示游戏化学习之游戏策略对学习者之学习成效及学习动机有正向的影响;赵海兰利用美国Broderbund 公司研制的zombini 数学逻辑旅行游戏,通过实验对游戏化学习中学习者的冲动性水准与超认知水准对游戏心流所造成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冲动性水准与超认知水准和游戏心流水准均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异;Chang等人则以70 位玩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玩家投入度的高低是否影响学习成效。结果显示,玩家的投入度与互动度确实影响了学习成效。

3.教育游戏设计

对于游戏化学习来说,教育游戏设计实际上是最基础的工作。本次会议也有多篇论文分别从游戏环境、情境设计、虚拟宠物、界面、动机等方面探讨了教育游戏的设计策略。比如吴章凤等人利用Hyperbook网络平台,并采用情境会话影片设计了日语学习网络教材,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学习方式确实可以使学习更有趣、更生活化,确实有助于学习;廖长彦等人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对幼教老师的深入访谈,研究了虚拟宠物同伴在游戏化学习环境中的设计观念,结果显示,依幼教老师观点看待虚拟宠物同伴的设计,应从教室原有生态与科技的可能性两方面着手,建议游戏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考虑学习者的感受、知识内容及学习历程;林家锋等人研究了游戏化学习在补救教学中的作用,他们采用大富翁游戏概念,将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乘除课程内容化为游戏,作为课后的补救教学之用,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江苡等人则以“Wii”娱乐型使用者与社交型使用者之使用者测试为例,进行了互动游戏之使用者界面评估,研究发现,使用者对互动游戏界面之图示设计的理解度和操作与心智模式密不可分,其所隐含之隐喻概念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使用者心智模式对其外观呈现的感知,研究还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

4.虚拟现实教育应用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Second Life(第二人生)”虚拟世界的流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看好。比如吴良辉等人从童年的消逝和儿童虚拟社区的兴起这一现象入手,从儿童虚拟社区与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虚拟社区与游戏精神、儿童虚拟社区与教育的定义三个方面展开,对儿童虚拟社区与教育游戏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王晓睿等人提出针对手肌肉受损之患者,以增强现实的游戏搭配含气压感测装置之游戏设施,提出手肌肉复健的方法,并以提供不同程度的游戏难度、纪录患者的相关复健信息、游戏多样性与增加其可移植性为系统发展目标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王晓睿等人还针对计算机组装教学课程,设计开发了虚拟现实计算机组装教学系统;杨启宏等人则以SLoodle平台为例,研究了虚拟学习环境中之化身选择偏好,可以给予未来虚拟学习环境下的化身与教材设计方面的参考与建议。

5.游戏与课程整合

就如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非常受重视一样,游戏与课程整合实际上也一直是研究重点,只不过就如上一节分析,主要是和数学、自然与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整合。不过,本次会议的论文中,除了和以上三学科的整合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游戏与其他课程中的整合也受到了重视。比如吴政颖等人通过分析若干款相关游戏,探讨了游戏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他们认为若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有环境觉知、环境敏感度的想法,将可能会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效果要好;张家琳等人采用观察、访谈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分析了学生对网络游戏“枫之谷”的观看、诠释与批评的方式,借此探讨游戏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6.游戏化混合式学习

融合不同教学媒介、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策略的混合式学来颇受重视,事实上,在游戏化学习中也不必非要拘泥于游戏本身,比如可以将电脑游戏和传统游戏混合,可以将游戏与其他教材或智能玩具混合。洪荣昭等人对混合式互动视频与数字式互动视频对幼儿的学习成效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混合式互动视频学习明显优于数字式互动视频学习,学习者对互动视频游戏学习具高度趣味性,在游戏时能专注学习。此外,将游戏和在中小学比较流行的机器人课程结合起来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比如程臻宁等人利用观察、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计算机乐高机器人课程在小学生学习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做中学”,可促使学生练习后设认知技能及持续学童学习动机;透过可程序化智能型积木设计不同任务机器人,可促使小学生学习创造性问题解决步骤。王甄仪等人则以构造论(constructionism)与合作学习为基础,设计一机器人融入创意教学课程,并探究小学生在接受此项课程后的接受度与感受。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课程与机器人动作编辑程序都持有正面的看法。

7.游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在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方面的影响,比如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和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在本次会议中,李艺等人从基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视角,对电子游戏分级分类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以学段作为纵向分级维度、以知识组块作为横向分类维度的分级分类方案;潘文福等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其影响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有网络游戏成瘾倾向者的人际关系并无偏弱之现象,反而比无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学童为佳,另外也发现,家庭同住成员的差异,会影响学童对家人或师长的人际关系;方绅等人对7组共21人父母、老师、学生(合称亲师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希望借此找出三者对网络游戏的看法的交集,研究发现:(1)家长认为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可以提早社会化与学到计算机相关技能。(2)本身求学顺畅但教学经验不足的导师,容易与这些学生发生情绪上的冲突。(3)对辅导与带班有经验的教师,希望有类似教育性的网络游戏协助学生学习与降低辍学率。(4)这些常被学校视为学习成就低的学生,渴望学校能按课表上课及能获得合理的对待。(5)当青少年可从学校学习技能而获得肯定时,他们会从网络游戏走出与社会接轨。(6)亲师对网络游戏的看法观点不一,家长是以子女行为为主、师长是以学生成绩为主。(7)亲师生看法的交集在于学校应该正常化地提供青少年技能学习。

8.其他方面

除了以上主要方面外,还有许多研究也颇有参考价值。比如刘旨峰等人通过分析台湾地区2002 年至2007 年间所发表的412 篇游戏化学习相关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归纳出了台湾地区当前的游戏化学习研究现状,并给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方向。这对于相关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陈忆萱等人研究了不同学习风格偏好对科学数字学习成就的影响;蔡孟雄等人利用电脑游戏“月亮不见了”,研究了游戏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月亮迷思概念学习的影响;留婉琪等人从游戏式学习系统探讨了虚拟角色之拟人化程度对学习者的影响;Kevin研究了如何将不同的数字技术应用到不同的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中以满足访问者的需求和期望;王宗立等人提出了一个视觉化处理及呈现策略的游戏教程教学呈现模式,借以评估学生对游戏设计课程中的美工版面设计与程式设计的学习成效。

四、游戏化学习的发展趋势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华人社区的游戏化学习研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繁荣的,但是会议讨论时大家也提出,为什么真正普及应用到学校教育中的教育游戏比较少见呢?当然,教育游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7],但是考虑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考虑到目前对通识教育、综合课程、素质教育和高阶能力等方面的重视,考虑到游戏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考虑到网络游戏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日益普及,考虑到社会化学习软件的流行,我们相信,游戏化学习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具体会呈现出这样几个发展趋势:

1.注重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本次会议大约有14篇论文涉及到了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除了自然与科学、数学、信息技术这些常见的课程外,也有学者提出游戏与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的整合。事实上,如果不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如果不是很好的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游戏化学习就会存在“吸收裂痕”[8],游戏就无法很好地融入原有的教学生态环境中。未来在课程整合方面一定需要加强,尤其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识课程或研习课程)的整合,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9]。而这一点恰好是教育游戏的优势,可以利用游戏创设一个真实或像真的虚拟学习环境,让同学在其中探索,应该会比只是看书的效果要好[10]。

2.注重游戏化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混合使用

就如本会议论文将游戏与互动视频整合一样,未来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必须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的整合。比如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与课外学习(博物馆、科技馆等)相混合。此外,研究游戏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所有的内容都做到游戏中,可以将游戏与传统教材、网络教材、机器人、智能玩具、甚至实地考察等有机地混合起来使用。

3.注重高阶能力的培养

游戏能否真正普及到学校教育中,最主要取决于游戏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成效。而其中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等高阶能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传统教育常常给人以一种“注重知识、轻视能力”的印象,而游戏由于能够创设像拟真的任务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11],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游戏在高阶能力的培养方面会有所建树。因此本次会议中也有较多文章探讨相关主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此,比如游戏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反思能力、领导能力等等。

4.注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模拟或仿真由于存在便宜、方便、安全等特点,所以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是比较广泛的了,尤其是在工业、商业和军事培训中。当前对职业教育比较重视,由于职业教育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和经验,因此虚拟模拟或仿真将会更有用武之地。当然,模拟或仿真与单纯的游戏是存在区别的,但是很多时候它们之间的界线是比较模糊,所以有人将其简单归结为模拟类游戏。

我们认为,作为游戏化学习研究者不必过分拘泥于两者之间的区别,但是应该尝试将更多的游戏因素应用到模拟或仿真中,以便创建更富吸引力的模拟学习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目前将“Second Life(第二人生)”或其他虚拟世界应用于教育比较流行,或许将来这也会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

5.注重游戏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游戏化学习对教育一定有促进作用,但是也可能会有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成瘾、游戏暴力、对现实生活缺乏动机,产生疏离、人际互动冷漠化等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在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研究比较多,不过对于我们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利用技术等各种手段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将可能的破坏力量,引导成为改善的力量。比如建立电子游戏教育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12],并据此对社会上的商业游戏进行评比分析,从而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商业网络游戏的发展。

此外,未来应该更多的研究如何将社会化学习理论整合到游戏化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强调游戏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学习成效,同时也强调学生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化发展与成长。

五、关于游戏化学习的研究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主要有量化和质化两种研究取向,其中量化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实验法、准实验法、问卷调查等具体研究方法,而质化研究方法主要采取文本分析、访谈法、观察法等具体研究方法。不过,近年来随着复杂科学的出现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混合式研究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一些复杂的教育问题,通过长期的仔细观察,详细单独和小组访问,分析图片、记叙文、统计资料及录音与录像带的纪录,研究者能更加了解具体的学习,从而对教学和教育政策做出的准确结论,并采取更有效的抉择[13]。

游戏化学习研究相对于其它教育领域的研究稍微特殊一些,因为在研究中经常需要开发教学系统或者教学软件,而这种系统开发也不能简单等同于计算机领域的系统开发。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力求归纳总结出适合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特点的独有的研究方法,如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开发研究方法,就是一种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设计理论的比较受关注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或准实验法)

在游戏化学习的实证研究里,常用的方法是实验法。比如本次会议有15篇论文采用了实验法(或准实验法)。从实验场所选择看,主要是在中小学校;从实验时间选择看,有的选择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在课表安排的时间进行,有的选择单独的时间进行实验;从实验对象选择看,一般包括中小学生,参与者还有学科教师;从游戏化学习软件选择上,有的实验选择已有的商业游戏,有的选择了自主开发的游戏化学习平台,还有的选择将已有的商业游戏进行内容上的改造。

2.开发研究法

所谓开发研究方法(Development Research Method,也译作发展研究方法),有时也被称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Design-based Research Method”、设计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 Method)”等,它指的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快速地制作出一个系统原型,在这个系统原型的基础上,邀请一些专家或者实际用户对该系统原型提出意见,设计者在分析整合意见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二个原型,然后再邀请一些专家或用户提出改进意见。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多次,直到以上各方专家以及用户对制作的系统原型满意为止。这样就比较容易整合研究和开发过程、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一方面可以逐步开发出一个功能完善的系统,另一方面研究者也可以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为相关的其它研究提供借鉴[14]。

在本子会议中,有4篇文章大体上可以归入开发研究法,比如王丽君等人开发了游戏化学习环境,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然后总结出了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中游戏化学习策略。

3.个案研究法

所谓个案研究方法,指的是以一个人、一个机构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广泛搜集各种资料,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复杂情境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研究策略[15]。由于个案研究法能够比较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能够深入了解研究过程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医疗、社会工作、心理辅导、教育科学等领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

本子会议也有几篇文章采用了个案研究法,比如方绅等人采用质性个案深入访谈方法来研究父母、老师和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个案研究非常注重利用各种方法收集丰富的资料,从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而游戏化学习研究中就可以借助游戏的特点,利用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在游戏中的操作过程,从而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尚俊杰等人曾经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利用系统记录的同学的游戏操作过程和同学撰写的游戏日志,深入研究了同学的动机、行为和学习成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

4.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了解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出文献所隐含的信息,对事物发展情况预测。内容分析法最早起源于传播学领域,不过现在已经被各学科广泛采用,研究对象也扩展到了各类文字内容。在游戏化学习中,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游戏评价或文献综述。比如lin和liu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市场上现有的196款计算机教育游戏进行了分析,然后邀请专家对它们进行评价,提炼出教育游戏评价的5个维度共43个指标[17]。

5.其它方法

游戏化学习研究还经常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理论探讨等方法。作为搜集数据的重要方式,问卷调查往往和实验法一起综合使用,有的问卷是由研究者自行开发,有的是根据已有问卷进行改编,常以李克特(Likert)量表和沙氏通量表的形式出现。实证研究的现场观察主要用于一些幼儿游戏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录制过程视频、现场记录等进行数据收集。在游戏化学习环境设计方面,研究者常以文献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理论上构建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提出游戏化学习环境的设计模型和方法。

总而言之,在游戏化学习相关研究中,应该针对不同的研究课题采用比较适合的研究方法。关于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的,可以采用开发研究方法;关于游戏学习效果评价的,可以采用实验法或准实验法,在其中可以利用问卷调查、观察、测验等方法收取数据;关于师生对游戏态度等问题的,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或访谈法;而在对游戏文献或游戏文本资料分析时,可以质化文本分析方法,也可以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如果研究问题比较复杂,可以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少数个案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六、结束语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对GCCCE 2009“悦趣化学习与社会”子会议的录取论文进行了分析,不过由于样本量较小,或许研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此外,在论文主题、研究方法的准确界定方面也有缺陷,但是相信本文研究结果对其他游戏化学习研究者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钱冬明.第十三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4):3-5.

[2]GCCCE大会组委会. 第十三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 台北:台北师范大学大学, 2009,5.

[3]刘旨峰等.台湾悦趣化学习与社会之研究分析[A].// 第十三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 台北:台北师范大学大学, 2009.

[4][10][11]尚俊杰, 庄绍勇. 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J]. 远程教育杂志, 2009, (1): 63-68.

[5]Malone,TW.What Makes Things Fun to Learn? A Study of Intrinsically Motivating Computer Games[J]. Palo Alto: Xerox, 1980.

[6]Csikszentmihalyi, M.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75.

[7]尚俊杰, 庄绍勇. 教育游戏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难和障碍[A]. //徐福荫, 孟祥增. 挑战、机遇与发展: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创新. 第七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8)论文集[C].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119-125.

[8]陶侃. 教育游戏发展中的“吸收裂痕”与缓解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 2009, (2): 20-24.

[9]钟启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 (3).

[12]任秀平,李艺.电子游戏的分级与分类问题的教育视角论证[J].远程教育杂志,2009,(2):66-69.

[13]陈蔼彦. 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方法[A]. //李芳乐, 杨浩. 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12-19.

[14]王其云, 呼春. 逐步优化计算机教育应用―开发研究方法. //李芳乐, 杨浩. 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38-47.

[15]潘淑满. 质性研究理论与应用[M]. 台湾:心理出版社, 2003.

[16]尚俊杰, 庄绍勇, 李芳乐, 李浩文. 个案研究方法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8,(6): 20-23.

[17]Liu, E.Z.F., & Lin, C.H. Developing evaluative indicators for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J].2009, 40,(1): 174178.

[作者简介]

尚俊杰,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jjshang@pku.省略);萧显胜,博士,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工业科技教育系。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Game-based Learning:

Development Trend of Game-based Learning in View of GCCCE 2009

Shang Junjie1 & Xiao Xiansheng2

(1.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2.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n in-deep analysis of all papers embodied by the sub-conference, “Digital Game and Intelligent Toy Enhanced Learning & Society” (hereinafter, game-based learning), at 13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a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a text analysis method, whereby discuss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ame-based learning in the global Chinese community.

【Abstract】 Educational game;Pres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GCCCE 2009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7篇

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等;高级专业人才,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技能,主要从事环境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环境管理等工作.重庆文理学院于2000年开设了应用分析与环境监测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报本科4年制环境科学专业,并得到重庆市教委批准,2003年开始招生.2007年环境科学成为重庆文理学院的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重庆市的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治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2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重庆文理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3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3个层次.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专业实习模块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模块由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等组成,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利用学校自筹资金、日元贷款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等,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分析技术实验中心”,总面积约为3500m2,仪器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开设的学科基础实验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目前的教学平台已能满足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的成效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4].为便于学生实习、见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文理学院已在市内各区县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永川区环保局、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渝北肖家湾污水处理厂、重庆市环境科学院、江津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见习的需要,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在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还请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过程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一般来说,高校本科生毕业至少要修完16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约为30学分.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加大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本科生毕业需修完186学分(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实验课程环节为26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见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技能训练及证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35学分,显著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2.1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5].学院现有重庆市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分析化学》、《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门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术,于2009年自编了实验教材《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并于2010年试用于2007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只重视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而忽视环境工程教学.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了解少,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差[6],且普遍重视水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测定,而弱化甚至忽视室内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7],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环境监测和评价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在专业课程别设置了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情况或所依托的学科专业自行设置[8].一般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验.但是,仅开设这些实验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无法得到保证.为了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在这个方向的专业理论课程上增设了工程力学、测量学,实验课程增设了测量学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2)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深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愈来愈复杂,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但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满足各课程的基本要求为目的,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一些实验内容陈旧,课程实验基本以单一实验为主,很少开展现场实验和集成实验,缺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既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9].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实验室的建设,逐年改进、更新了部分实验内容,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表1所示,与2006级学生相比,2009级学生的专业实验项目由原来的75项增加为161项,增幅达114.7%,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77、72、12项.其中,原有实验课程(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基础性实验项目显著降低,由60项降为41项,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由12项、3项增加为40项和8项,且改进实验项目10项,新增实验项目达42项.同时,新增了6门专业实验课程(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测量学实验),新增实验项目达72项,其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36、32、4项,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项目.此外,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实验先进性的需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改编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如将“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纳米TiO2微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编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废水中的铬(VI)”实验,将“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实验室废水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改编为“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另外,还根据学校所在的环境条件,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实验项目,如“星湖校区空气质量评价”、“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等,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研究的兴趣.

2.2.2教学实习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10],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虽然,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已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见习需要,但是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地单位的性质较为单一,主要为各区县的环保局和污水处理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和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科研合作,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前期的调查表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与高校通过科研纽带建立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建设应是可行的,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地开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立了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习教学的机制.但是,随着我校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实习时间过短、时间段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集中体现在毕业实习上.经认真的调查研究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由原来的9周调整为26周,时间由原来的第7学期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即毕业论文之后),从而在时间上为学生的实习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时间过短的不满,有利于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

2.2.3科学实践的建设与改革

科学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科研申请、毕业论文/设计等.以往,由于教师担心学生的科研能力,不愿意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即使有,也仅限于个别的高年级学生.但是,这种状况是极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而且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建立、完善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激励机制,每年均选择部分低年级(主要为二年级)的优秀学生(约为学生总数的10%~20%)补充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并且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校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的完成.近3年学生校级科研立项达25项,涉及学生100余人,近10篇;特别是2008级学生科研课题达14项,涉及学生近半.无论是教师科研还是学生课题,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原则.经过2~3年的培养,这些学生毕业时均初步具备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体素质较高.目前,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形成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梯级机制,高年级学生逐渐成为教师科研的有力助手,能够有效地协助教师完成对低年级同学的辅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的激情.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1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全国三等奖,1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3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二等奖,2人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银奖,3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2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活动之“我型我塑”环保服饰设计大赛及环保工艺品展二等奖,1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社团之光“摄影展”之“我在社团”摄影大赛三等奖等.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10].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狠抓学生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在学生毕业论文中安排所有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2006~2010届学生毕业论文经专家评审论文合格率均为100%,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优良论文占50%.

2.3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良好的管理是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11-13].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教学副院长为责任人,教研室主任为组织人,教师为执行人,建立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和制度,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正常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使大部分的高年级学生不能安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既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自2007级学生开始,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由第8学期的第1~8周调到第7学期的第1~8周,避免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间段与学生就业时间段的冲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由第7学期的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实习时间也由9周延长为26周,不仅确保了学生能专心实习,有利于学生就业,也进一步增强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接受度.

3实践教学的成效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步建立,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人才.从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至2010年,环境科学专业已经有4届毕业生,8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1~2个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且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各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100%,主要在区县环保局、企业、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环境咨询机构等生产第一线从事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室内污染物监测、环境管理、污染物治理、水处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表明,学生在工作半年以后都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呈快速提升趋势,对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校环境专业的发展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进一步构建更完善的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将极大地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并且也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团结、拼搏和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促进学术梯队的形成.如在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中,许多实验内容是当代比较前沿或前沿的技术和方向,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不但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胜任实验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4结语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研究机构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环境下,作为支撑一流科技创新的院所文献情报系统,不仅要面对未来不断创新的数字科研、e-learning环境和学科领域的交叉与飞速发展,满足科研用户对e-science学术信息利用环境不断提高的需求,而且要有快速收集有效的文献数据信息,利用文献情报分析工具,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知识内涵和情报的能力,以满足战略决策者对研究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发展态势情报的需求。

信息可视化(informaiton visualization,InfoVis或Iv)是近年来出现的数据挖掘方法之一,它能很好地利用人类对可视化形式下的模型和结构的获取能力,解决科技文献数据量过大、无法快速和有效交流的问题,同时可视化数据挖掘可观察、筛选、发现和理解信息,发现隐藏在数据和信息背后的含意[1]。

本文以开展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以下简称化学所)作为研究机构的实例,以化学所近5年(2004-2008年)被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收录的国际论文为科研产出指标,利用SCIE分析功能,结合近年出现的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软件――citespace,对收录的科学文献全纪录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在传统的对相关信息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标示符等数据提取词集,从引文数量、共现和共引的频次多方面进行聚类计算,发现隐藏在可视化数据背后的有价值情报。

1 方法与数据源

1.1 方法

采用美国Drexe1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citespace在线可视化软件,该软件是一种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的新一代信息可视化技术。使用citespace 的一般步骤:①确定一个研究领域或研究机构,收集尽可能多的文献;②收集数据, 包括题目、摘要、被引文献等信息的文献全纪录信息;③参数选择:确定总的时间段范围和时间分区;选择分析的节点类型;引文数量、共被引频次和共被引系数三个层次上分别设定阈值;选择算法精简和合并网络;④显示可视化图谱;确定关键点。

citespace可用于进行科学文献全记录数据共引网络分析,通过对文献信息的可视化,能够较为直观地识别研究机构科研产出发展态势的情报[2]。

1.2 数据源

选择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International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创建的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策略为:地址= inst chem* same (chin* aca* or acta*) same beijing),出版年=2004-2008,检索结果命中记录4 065条,引文数据138 586条,总被因频次为38 053次。将2004-2008年间化学所发表的4 065篇论文的作者、题目、主题词、关键词、文献的引文等全纪录信息导入citeSpace软件,采用SCIE的分析功能和citespace软件 ( 2009年3月20日2.2. R1 Webstart版本[3])进行年代分布、合作者、学科领域、合作机构、合作国家、期刊共引、作者共引信息分析,绘制网络可视化图谱。

2 化学所情况分析

2.1 年代分布

SCIE收录的2004-2008年间化学所的数量和论文被引频次分布结果如图1所示:

在2004-2008年5年间,化学所论文数量保持平稳增长,年均数量约800篇;但是5年间的被引频次从2004年的186次,猛增到2008年的12 805次,呈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被引频次的提高表明化学所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SCIE引证检索结果的数据:化学所论文年平均被引频次达到6 604.67,篇平均被引频次为9.36,h指数为66,进一步反映化学所2004-008年5年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显著加强。

2.2 化学所论文合著者分布(co-authors network)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08年间化学所的合著者网络图谱进行分析,选择使用关键路径(pathfinder)算法,网络节点确定为作者,时间区选择为1年,阈值为(6,6,40),(8,8,40),(10,10,40)。图谱中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的作者年轮来表示合著者频次(freq)和合著年份[4]。如图2、表1所示:

从图2、表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2004-2008年化学所的论文合著者中合著频次高于100次的有7人,其中,合著频次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Zhu DB院士、Jiang L研究员、Han BX研究员、Liu YQ研究员和Li YL研究员。对论文合著者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图谱可以聚为6大类,6大类中合著频次最高的作者分别是由Zhu DB院士、Jiang L研究员、Han BX研究员、Wan LJ所长、Wan LJ研究员和Li YF研究员,因此通过化学所论文合著者的网络图谱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化学所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其研究团队的分布。

2.3 化学所论文学科领域分布(co-occurring subject category )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5-2008年化学所共现学科领域进行分析,选择使用关键路径算法,网络节点确定为学科领域,时间区选择为1年,阈值为(2,2,5),(3,3,5),(3,3,20)。图谱中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的学科领域年轮表示学科领域的共现频次和共现年份,用不同颜色的连线来表示学科领域间共现的年代。如图3、表2所示:

从图3、表2中可以看出,在化学所论文共现学科领域中,共现频次大于20次的学科领域有16个,其中化学、聚合物科学、物理、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及纳米技术位于与化学所共现学科领域的前5位。

2.4 与化学所共作者的机构分布(network of co-authors institutes)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08年与化学所共作者的机构网络图谱进行分析,选择使用关键路径算法,网络节点确定为机构,时间区选择为1年,阈值为(2,2,5),(3,3,5),(3,3,20)。图谱中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的机构年轮来表示机构与化学所共作者频次和共作者年份。如图4、表3所示:

从图4、表3中可以看出,在与化学所共作者的机构中,中科院的节点(freq=3 718)远远大于其他机构,说明化学所与中科院内的共作者者频次最高。还可以看出共作者频次大于30次的机构有14个,其中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位于与化学所国内共作者的前5位,值得注意的是德国Max Planck Inst Colloids & Interfaces的合作位居第10位,说明化学所与该机构的合作十分紧密。

2.5 与化学所共作者的国家分布(network of co-authors countries)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08年与化学所共作者的国家网络图谱进行分析,选择使用关键路径算法,网络节点确定为国家,时间区选择为1年,阈值为(2,2,3),(2,2,3),(3,3,5)。图谱中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的国家年轮来表示国家与化学所的共作者频次和共作者年份。如图5、表4所示:

从图5、表4中可以看出,在与化学所共作者的国家中,中国的节点(freq=3 931)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说明化学所与国内共作者的频次最高。还可以看出与化学所共作者的频次大于10次的国家有9个,其中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位于与化学所合作的前5位。

2.6化学所期刊共引分析(journal co-citation network)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08年化学所期刊共引进行分析,选择使用关键路径算法,网络节点确定为期刊,时间区选择为1年,阈值为(30,30,30),(30,30,30),(30,30,40)。图谱中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的期刊年轮来表示期刊的共引频次和共引年份,用不同颜色的连线来表示期刊间共引的年代。如图6、表5和表6所示:

从图6、表5、表6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化学所使用的核心期刊中有9种期刊的共引频次高于1 000,其中,期刊共引频次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科学》、《自然》、《物理化学杂志B》、《先进材料》、《化学评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SCIE数据库中化学所发文量位于前5位的期刊分别是:《物理化学杂志B》、《应用聚合物科学》、《聚合物》、《大分子》、《兰格缪尔》,与期刊共引频次排在前5位的有所不同,因此,在关注学科领域核心期刊的时候,来源期刊发文量和共引频次排名居前列的期刊都应该是重点关注的期刊。通过化学所期刊共引网络图谱中期刊共引频次的分析,能够更快速、直观地了解化学所的核心期刊分布。

2.7 共词分析(network of co-occuring phrases)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08年化学所文献共词和突现词进行分析,选择使用关键路径算法,网络节点确定为关键词,时间区选择为1年,阈值为(10,10,20),(10,10,20),(10,10,20)。图谱中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的年轮来表示关键词的共现频次和共现年份,用不同颜色的连线来表示关键词间共现的年代。最外层紫色圈突出显示表示共词中心性(centrality),即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软件还会根据某段时间内关键词共现频次,将变化率高的词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探测出来,称为突现词,用红色字显示。如图7、表7所示:

从图7、表7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化学所论文共现词,频次高于100的关键词有21个,其中被引频次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聚合物(polymers)、形态学(morphology)、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膜(films)和衍生物(derivatives)。通过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在共词网络图谱中展示的共现频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学所的热点研究方向。

3 小 结

本文通过绘制化学所的合作者、学科领域、合作机构、合作国家、期刊共引和文献共词的可视化图谱,以图谱方式揭示了化学所近5年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核心期刊、研究热点等信息情报。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机构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索深度挖掘研究机构内部的重点学科领域分布、合作团队及学科领军人物、研究机构外部的合作研究机构及合作国家的分布以及研究机构的热点研究方向等情报的方法,在满足科研用户学术信息查找利用需求的同时,为研究所制定战略规划、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科馆员融入研究所科研一线的知识化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Chaomei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ashington: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4,101(Supp1.1):5303-5301.

[2] 刘则渊.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CiteSpace. [2009-12-20]. cluster.cis.drexel.edu/~cchen/citespace/.

[4] 齐艳霞,刘则源, 赵玉鹏,等.信息可视化视野下的工程伦理前沿. 伦理学研究,2008,37(5):49-54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9篇

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等;高级专业人才,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技能,主要从事环境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环境管理等工作.重庆文理学院于2000年开设了应用分析与环境监测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报本科4年制环境科学专业,并得到重庆市教委批准,2003年开始招生.2007年环境科学成为重庆文理学院的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重庆市的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治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2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重庆文理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3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3个层次.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专业实习模块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模块由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等组成,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利用学校自筹资金、日元贷款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等,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分析技术实验中心”,总面积约为3500m2,仪器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开设的学科基础实验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目前的教学平台已能满足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的成效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4].为便于学生实习、见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文理学院已在市内各区县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永川区环保局、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渝北肖家湾污水处理厂、重庆市环境科学院、江津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见习的需要,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在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还请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过程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一般来说,高校本科生毕业至少要修完16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约为30学分.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加大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本科生毕业需修完186学分(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实验课程环节为26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见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技能训练及证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35学分,显著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2.1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5].学院现有重庆市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分析化学》、《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门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术,于2009年自编了实验教材《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并于2010年试用于2007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只重视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而忽视环境工程教学.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了解少,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差[6],且普遍重视水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测定,而弱化甚至忽视室内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7],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环境监测和评价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在专业课程别设置了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情况或所依托的学科专业自行设置[8].一般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验.但是,仅开设这些实验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无法得到保证.为了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在这个方向的专业理论课程上增设了工程力学、测量学,实验课程增设了测量学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2)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深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愈来愈复杂,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但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满足各课程的基本要求为目的,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一些实验内容陈旧,课程实验基本以单一实验为主,很少开展现场实验和集成实验,缺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既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9].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实验室的建设,逐年改进、更新了部分实验内容,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表1所示,与2006级学生相比,2009级学生的专业实验项目由原来的75项增加为161项,增幅达114.7%,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77、72、12项.其中,原有实验课程(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基础性实验项目显著降低,由60项降为41项,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由12项、3项增加为40项和8项,且改进实验项目10项,新增实验项目达42项.同时,新增了6门专业实验课程(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测量学实验),新增实验项目达72项,其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36、32、4项,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项目.此外,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实验先进性的需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改编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如将“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纳米TiO2微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编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废水中的铬(VI)”实验,将“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实验室废水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改编为“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另外,还根据学校所在的环境条件,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实验项目,如“星湖校区空气质量评价”、“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等,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研究的兴趣.

2.2.2教学实习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10],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虽然,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已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见习需要,但是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地单位的性质较为单一,主要为各区县的环保局和污水处理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和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科研合作,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前期的调查表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与高校通过科研纽带建立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建设应是可行的,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地开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立了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习教学的机制.但是,随着我校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实习时间过短、时间段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集中体现在毕业实习上.经认真的调查研究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由原来的9周调整为26周,时间由原来的第7学期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即毕业论文之后),从而在时间上为学生的实习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时间过短的不满,有利于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

2.2.3科学实践的建设与改革

科学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科研申请、毕业论文/设计等.以往,由于教师担心学生的科研能力,不愿意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即使有,也仅限于个别的高年级学生.但是,这种状况是极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而且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建立、完善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激励机制,每年均选择部分低年级(主要为二年级)的优秀学生(约为学生总数的10%~20%)补充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并且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校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的完成.近3年学生校级科研立项达25项,涉及学生100余人,近10篇;特别是2008级学生科研课题达14项,涉及学生近半.无论是教师科研还是学生课题,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原则.经过2~3年的培养,这些学生毕业时均初步具备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体素质较高.目前,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形成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梯级机制,高年级学生逐渐成为教师科研的有力助手,能够有效地协助教师完成对低年级同学的辅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的激情.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1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全国三等奖,1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3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二等奖,2人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银奖,3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2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活动之“我型我塑”环保服饰设计大赛及环保工艺品展二等奖,1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社团之光“摄影展”之“我在社团”摄影大赛三等奖等.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10].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狠抓学生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在学生毕业论文中安排所有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2006~2010届学生毕业论文经专家评审论文合格率均为100%,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优良论文占50%.

2.3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良好的管理是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11-13].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教学副院长为责任人,教研室主任为组织人,教师为执行人,建立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和制度,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正常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使大部分的高年级学生不能安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既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自2007级学生开始,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由第8学期的第1~8周调到第7学期的第1~8周,避免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间段与学生就业时间段的冲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由第7学期的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实习时间也由9周延长为26周,不仅确保了学生能专心实习,有利于学生就业,也进一步增强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接受度.

3实践教学的成效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步建立,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人才.从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至2010年,环境科学专业已经有4届毕业生,8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1~2个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且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各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100%,主要在区县环保局、企业、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环境咨询机构等生产第一线从事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室内污染物监测、环境管理、污染物治理、水处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表明,学生在工作半年以后都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呈快速提升趋势,对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校环境专业的发展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进一步构建更完善的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将极大地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并且也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团结、拼搏和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促进学术梯队的形成.如在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中,许多实验内容是当代比较前沿或前沿的技术和方向,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不但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胜任实验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4结语

环境和化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探究式教学

将各章不同类型的习题做成交互性很强的网页问答形式,给学生时间进行自测和练习,并且给出详细解答,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和答案。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检测,对物理化学知识结构有整体的认识,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点,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设置合理的提问例如,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学习过程中,提出,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如何判断它能否进行?进行的方向和限度怎样?能量变化如何?外界条件对于反应的影响如何?例如,可逆过程是化学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概念抽象,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一次膨胀(压缩)、多次膨胀(压缩)系统对环境(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功是多少?并用图表示出来。那么,无限次膨胀(压缩)系统对环境(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功是多少?找出膨胀(压缩)次数与系统对环境(环境对系统)做功的关系?什么是准静态过程?什么是可逆过程?探究式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形成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提出了“整体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实验,使学生修完一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提高,实验方法也掌握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了一篇相对完整的研究性论文[4]。此外,建立开放性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开设综合设计型实验等,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将问题一一解决。布置课程论文通过撰写物理化学课程有关的论文,鼓励学生将物理化学原理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对于制药专业的学生,以在药学方面的应用为题;对于师范类的学生,以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为题;对于化学工业专业的学生,以 在 生 产 中 的 应 用 为 题。让学生主动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专业参考书,促使学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更深一层地理解理论知识和更深一层的专业知识,同时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物理化学课程理论多,公式推导较多,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上课时能听懂授课内容,但是往往不会做作业,有些学生感到自己有些问题,但是提不出问题。因此,在辅导和答疑课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开展小组间的讨论是有必要的。例如,为什么说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是一致的?有些反应,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为什么不能立刻反应?等等。另外,还有很多思考题,也可以做为小组讨论的课题。小组讨论的优势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最终每个小组提交一份合理报告,共全班学生参考。教师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对不正的观点则肯定其正确的部分,修正其错误的部分;对提出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特别的表扬。在这样的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了,学生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物理化学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验,但是在课堂上都无法演示,例如比表面张力、焦耳-盖吕萨克实验、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等,让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把这些实验设计成动画形式,展示给其他学生,全班 开展 大讨论,充分调动了 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思考

上一篇:生物学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学论文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