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能力测试范文

时间:2023-03-06 03:01:27

汉语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1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副主任陈李翔日前表示,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是我国目前惟一的、最具权威性的、用于考察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汉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部级测试。

该测试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at)组织国内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开发研制的,面向从业人员和求职者。主要考察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成绩合格者可获得OSAT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

ZHC是测查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的汉语能力的部级职业核心能力测试。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

职业汉语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ZHC不同于其他语文考试,它着重测查语言能力而非对语文知识的记忆。

一、测试对象

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员和在职人员。

二、测试用途

ZHC服务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服务于各种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部门。

其主要用途包括:

1.为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选拔、任免和培训等决策过程中评价相关人员职业汉语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2.为应试者了解、发展自己的职业汉语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3.为评价相关教学单位、培训机构的教学、培训成效提供参考依据。

三、测试等级标准

(一)初等标准

具备最基本的汉语能力,可以基本恰当、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一般的交流和沟通,能适应服务性工作岗位对汉语能力的要求。

阅读理解:

1.能阅读理解熟悉领域中的一般性文字材料;

2.能根据工作的要求,按照有关程序或指导找到相关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3.能略读篇幅较长的文字材料,并把握其内容大意,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书面表达:

1.能撰写一般信件和简单的报告;

2.能根据工作要求,选择适合工作需要的文体并撰写较短的文稿;

3.能从收集的材料中整理出需要的材料,能做简单的笔记。

(二)中等标准

具备较好的汉语能力,可以恰当、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能适应事务性工作岗位和初级管理工作岗位对汉语能力的要求。

阅读理解:

1.能阅读理解较为专业性的文字材料;

2.能通过阅读判断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

3.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推理思路,归纳出文章要点。

书面表达:

1.能撰写报告、商务信件和工作程序手册等;

2.能根据工作的需要,从相关材料中选取恰当的材料,表现文章主题和内容;

3.能较为清楚地表达主题意思,且文稿的层次较为分明,逻辑概念清晰,语句通顺,用词规范,标点使用正确。

(三)高等标准

具备很好的汉语能力,可以在复杂的社交环境和职业场景中自如、得体地运用汉语,能适应中级和高级管理工作对汉语能力的要求。

阅读理解:

1.能阅读理解复杂的专业性文字材料;

2.能为专题研究查找和阅读有关材料,获取所需的论据、观点和数据;

3.能理解专业参考材料的内容及其复杂的推理思路;

4.能对相关专业文稿进行分析,鉴别作者观点的价值或问题。

书面表达:

1.能选择适当的文体陈述复杂的观点或描述复杂的事件,文章结构严谨,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事件描述具体、准确;

2.能根据不同目的及文章发表场合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写作风格,并善于利用相关知识及可靠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能清楚地表达主题意思,且文稿的逻辑思路清晰,语句精炼,用词准确。

四、测试试卷构成

ZHC包含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共有102道题,其中阅读理解50道,书面表达52道。测试时间为150分钟。

ZHC目前采用纸笔测试,1~100题为客观试题,填写答题卡;101~102题为主观试题,在答题纸上笔答。

五、测试时间

据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专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语言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共同需要的一项核心职业技能,是从业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但长期以来,我国却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评价母语――汉语语言能力的工具,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语言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2篇

要想不晕,曲径通幽。据悉,汉语能力测试将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考的不是“老外”,却是中国人自己,庞大的考试考证系统又新添加了一名新成员。

国家语委主任王登峰在教育部7月26日举行的新闻会上表示,汉语能力测试将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这个消息一出,人们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言人戴家干:

通过汉语测试,复兴母语文化

戴家干认为,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教育部、国家语委等有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亟须在全社会端正语言观念、营造良好的汉语生态环境。

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表明,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美发达国家都对母语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设置相应考试。我国自上世纪初以来就有母语教育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本世纪初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教育目标应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必须强调,汉语不仅是我们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戴家干介绍说,“汉语能力测试”不同于一般的语文知识测查,更强调鉴定参测者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就是它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这项测试从低到高设为六个等级:一级为入门级,二级为基础级,三级为普及级,四级为通用级,五级为提高级,六级为专业级。考生不受职业、学历、年龄等限制可自由报考。测试基本全部在计算机上实现,整合各种音频、视频媒体资源,考查母语所必需的文化生活情境。除成绩报告单外,还提供带有诊断功能的综合评价报告,使汉语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同时希望这份综合评价报告可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各类用人机构在人员录用、晋升等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为相关用人机构了解员工的汉语水平提供参照。

前不久,新浪微博发起投票“汉语能力测试10月开考,你赞成吗?”57%的人表示赞成,39%的人则表示反对。大部分支持者认为,测试可以作为工作学习中评级的统一标准,规范我国现在用语参差不齐的现状。反对者则对其是否能唤起对母语的重视表示怀疑,担心会否成为新一种考试经济。

正方意见:

学好母语传承中华文化,锦上添花

网友“ztq900902”:有必要,中华文化快消失了,各类怪音出场令人堪忧。如此的将来社会风气可能斑驳,定个标准大家有什么质疑的呢?

网友“克拉星空”:当然有必要,君不知现在有些人连最浅显的文言都听不懂,长此以往,我中华泱泱五千年文化何以传承?

网友“刘洋”:我觉得很有必要,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诠释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语言底蕴,我们在学外语的同时,还须先努力学好它的基本语法呢,如果对于一个外来语言我们都是那样的认真慎重,那为什么对原本属于我们的语言阻隔门外呢?

网友“阻何佳”:很有必要。现在很多高材生都说不好国语,更不要说普通学历的人。因为不考汉语只考英语,所有人都只为考试学英语,而忽略国语,再这样下去,外国人都比中国人自己的汉语好,中国汉字的精粹都渐渐淡忘了,滥用汉字都已经是普遍现象,应该好好改革了。

反方意见:

母语本存在民间,何必画蛇添足

网友“宇文焱迪”: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原因:1. 国人天天在用汉语,生产生活根本离不开汉语,何来“母语冷”?2. “外语热”就是“外语考试热”而已,没看到谁在国内像用汉语一样用外语!

网友“喻旭东”:我们的母语如今沦落到要靠汉语能力测试这种方式来继承与发扬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难道提升自己的母语只能通过考试来实现,就没有别的方式了吗?

网友“珂珂妈咪”:没必要。不要动不动就复兴汉语。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汉语的作用首先是日常交流,然后是工作语言,再是某些文学艺术者的专业语言。对于大众来说,有谁觉得现在的汉语不能满足日常交流呢?

网友“高海宁”:实在没有必要,汉语本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沟通和交流所用的语言,除了哑巴,大家都能基本掌握,至于读写水平虽因人而异,但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文化传承吧。况且,等级考试衡量测试出来的等级就一定准确吗?中国的考试本身就存在偶然性和不科学性。

第三方意见:

汉语能力测试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能力测试 传统文化知识 考察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82-02

汉语能力测试(HNC)是在教育部、国家语委指导下,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具体实施的测试项目。是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以汉语为基本用语的各类人群的母语考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综合考察被测试者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能力。汉语能力测试共分为六个级别,分别为入门级、基础级、普及级、通用级、提高级、专业级。涵盖了从小学中年级到汉语言文字专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汉语能力测试命题虽然主要通过现代汉语呈现,但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广泛而深刻地渗透于现代生活中,对它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无疑是现代人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环。故而在《汉语能力测试大纲(试行)》中,对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四级考生,提出了能理解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保留的常见文言词句,并有一定的感性素材积累的要求;而对约相当于本专科毕业生水平的五级考生,则提出了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理解材料中出现的文言词句与语段,并有较强的文化意识的的要求。而如何以现代汉语的形式、实现对古代汉语文化常识的考察,同时又强调“能”而不是“知”,强调应用能力而不从语言文字学理知识方面进行考察,是汉语能力测试命题的一大难点和亮点。下面谈谈目前开发并进行了试点考试的四、五级试题中关于古代语言文化知识所采取的考察策略。

1 将古代文化常识融入现代语境进行考察

古代汉语主要通过书面语的形式保存在古代文化典籍之中。它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典故、常识等内容。在当前高考文言文试题、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要求中,除了要求对字、词、音的精确记忆与使用外,主要是通过设置古代汉语文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并培养其典籍阅读分析能力,其表现形式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这种语文学科高级能力的培养也与当代社会的交际作用相去甚远。汉语能力测试四、五级所针对的人群为高中毕业生至本、专科毕业生,对这一非语言文字专业工作者群体的考察要点,被限制在简单的文言词句与语段上;此外,汉语能力测试不再以单纯考核知识点的形式考察知识,而是将对古汉语文化常识的考察与现代语境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上鲜活呈现传统文化中所传递的语力(语用含义),令传统文化要素在被现代社会成员共享、合作和交流的现实情境中发生意义。考生必须展示出将在现代语境中对古汉语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才能获取分数。如题1、2。

题1:女:首先我有个小问题,我觉得贵公司如果要招人,只要放一个消息就会有几千几万十几万份简历涌进来,请问您怎么找到您所看好的人?

男:这些简历我们主要找工程师和产品经理,这两种人是每个公司都需要的。但对于那些创业者,其实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自己寄简历和商业计划的,我们所得的项目都是我们非常信任的人大力推荐的;或者是我们对某一个产业有兴趣,我们自己去“三顾茅庐”,在那个狭窄领域里做的所有公司里挑选的;或者我们听说了自己打听出来了某某公司或某某人很厉害,他们并没有来找我,但是我们三顾茅庐把他们找出来。我觉得我们想要找的创业者可能更多的是这种人,当然我们在今天这个站长大会也公开了我们的电子邮件,也欢迎任何人能够投商业计划,我们也希望会在未来的海投中能够选出一些比较合适的项目。(四级聆听题)

录音材料中出现的“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D)

A.公司通过简历找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B.公司通过简历找创业者和项目

C.公司主动去找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D.公司主动去找创业者和项目

题2:贺辉高中毕业了,即将赴外地上大学,家里准备了一个送别聚会,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参加。

假如你是前来的亲朋好友,为贺辉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请拟一段祝词,附在卡片上。要求内嵌贺辉的名字(允许谐音)。不超过30个字。(五级写作题)

题1对“三顾茅庐”这一典故的历史细节并未做考察,而是设置了一个现代企业“纳贤、求拓”的语境,从而将对这一典故的理解与现实应用相结合,将对单一意义的理解融入到听力材料的整体把握当中。题2并未明确规定要用现代文还是文言体创作,但字数被限制在30字以内,则要求考生文字必须具有凝练蕴藉的特点,贺帖的传统社交属性则默许了文字形式对偶、押韵等形式,甚至为七言绝句的创作体裁预留了可能。“嵌字”的要求属于中国传统语言艺术形式,它广泛存在于对联、诗歌、文字游戏等传统当中。如果考生对上述能力掌握程度较高,很可能自觉应用到答题当中,即便使用现代文答题,但能够文从字顺、满足题意,同样可以获得高分。从答题结果看,此题区分度良好,考生答案异彩纷呈,有的考生甚至写出了横竖皆可读通的五言绝句。体现了汉测将传统文化素养融入现代语言应用情境的考察意图。

2 充分展现传统文化资源,增强考生对相关领域的了解和兴趣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后来被引申指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文化”一词本指“以文教化”,“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习俗特色等等,蕴含十分丰富。在当今,许多文化现象和文化知识或被人熟视无睹,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多的则被人们选择忽略,传统文化应有的教化作用难以发挥。汉语能力测试在某种程度上还承担着“知识普及与选择”的社会导向作用,它将文化资源有选择的、通过具体的事例向考生这一群特殊的读者群体介绍、讲析,材料本身经过严格筛选,力求具有严密坚实的论证逻辑和理论基础。当考生接受到些人文信息,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增进兴趣,更好地领略文明脉络。如题3、4。

题3:“年”这个字到周代才有,商时称年为“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中国是农耕古国,人们生活得好坏完全依靠天地雨水和时序的变化。中国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领和关照下,人类才能获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年”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所以在这个时节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便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礼记》记载,在立春前三天,天子便开始斋戒。立春日,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春典礼。正月第一个辛日,天子要代表国家举行祭天之礼,来祈祷天下谷物丰收。亥日,天子要带领官员一起,去亲自耕种用来祭祀的农田,用来表达对天地的敬意。(四级阅读题)

根据文意,下列句子中对古代“年”的理解不妥当的是(B)。

A.一年时序变化之始

B.举行家族团聚的迎春典礼

C.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

D.神圣而庄严的宗教礼仪

题4:“孩提”就是幼童,也就是儿童,这意思大家都知道;但幼童或儿童为何要叫“孩提”,却未必都知道了。“孩”字按《说文解字》的说法,原来是写作“咳”的。许慎说:“咳,小儿笑也。孩,古文咳。”但“小儿笑”又是什么意思?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三说:“然咳者小儿为人所引逗而最初回答之声。”意思是说大人引逗小孩时,小孩虽然还不会说话,却能以笑来回答了。所以“咳”的“小儿笑”的意思,就是小儿以脸部笑的表情作为对大人引逗时的“最初回答之声”。后来就演变成了“孩”,“孩”就成了“咳”的后起区别字。咳是动词,所以孩原来也是动词,如《老子》“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未孩”就是还不会笑。“婴儿之未孩”,指的就是初生时还不会笑的婴儿,“孩”在这里是作动词用的。但后来用以指代刚刚会笑的孩子,就成了名词。(五级阅读题)

第5题:根据阅读材料,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孩提”也就是儿童、幼童的意思

B.“咳”字原来写作“孩”

C.婴儿不属于孩提的范围

D.“咳”的本义是指小儿笑

题3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字信息检索能力,通过约300字的片段讲解“年”节的古代涵义,考生必须理解年祀概念及其对于古代国家的宗教以及政治意义才能获得分数。错误选项设置为“家族团聚”,这恰恰属于现代生活中的年节概念,本题并非否定亲情,而是要厘清历史与现实,追溯概念本源,照亮历史文化中层层累积的地层。除了这种文化现象概念厘清的呈现方式,还有一种展示方式是知识讲析,例如题4,因为考生无法直接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难度要高于题3,考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现代文逻辑把握能力方可。“孩、咳”均属常见字,而且繁简体相同,但文字训诂属于“小学”,是中文系培养的专业语言能力之一,故题目不针对这一领域做知识性考察,而是将该字演变的脉络与生命成长现象之关系交代,让考生在完成答题的同时,增长对常见字的认知,并增进对汉字形意规律的了解。

3 对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的渗透尝试

文化的内核往往由哲学观念以及价值系统所构成。我们在今天所讨论的“传统文化”,也倾向于把它的核心诠释为一个价值观念和哲学审美系统。其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观点而是社会的价值观。它塑造着古今人们的生活,是社会秩序的坚定的但不可见的支撑。如何在母语测试中将其巧妙地渗透于年轻一代的意识中,从而守护良好的社会文化秩序?是汉语能力测试从立项伊始就苦苦思索的课题。

目前客观题包括聆听和阅读。这部分命题比较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哲学审美观念的渗透,培养考生除客观性知识的获得外、对民族优秀文化哲学的理解鉴赏力、以及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崇敬心理。比如一道阅读题材料以“数字的意趣”为切入,介绍了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数理哲学以来,中国人把数字这一特殊语言广泛而娴熟地运用到思维言谈、艺术审美中,甚至用来诠释宇宙万物和传达意志,使数字成为高度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展现了汉语文化“传神取象、疏于形式”的哲学美学特性。文章还拈出部分过于执拗于真实的“数字主义者”作为对比,考察考生对古人诗文中看似谬误的“数字与真实”事例的理解评价。有助于加深考生对汉语数词本义和蕴含的哲学美学意义的理解。另外一道试题则设计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境界、自然对人性情的陶炼,题目设计从考生对看似贬义的一句俗语“泉石膏肓、烟霞疴疾”的理解入手,考察考生对传统文化中自然美学的领悟。另一方面,命题注重传统文化中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所涉及到的古人,均为要求民族统一、希望社会进步、关注民生疾苦、理念深刻高远的各个时代正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自汉代以后的作家,继承了主流社会儒主道辅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他们是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的代言人。他们身上集中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理想和信念,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这些人,无疑会是考生心中的楷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此外试题对古人的诚信观、固穷观、伦理观以及诚恳求是的治学处世作风也常做涉及。

主观题包括口语表达和写作,这部分更加注重考生主动进行文化思考的能力。虽然命题并不强求考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价值观念进行十分深刻的思考,但仍然希望考生能够完成有关这些问题的优秀说、写片段,从而实现试题的文化评价和文化探究功能。命题并不规避中华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相反希望能够促进考生踊跃思考传统文化之当代出路。例如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如何实现道德准则同商业期望双赢的问题。又如某道口语表达题,在向考生介绍了著名的“猴子―― 香蕉”实验后,提出下列要求:“这个实验促使我们反思生活中的禁忌、传统或者潜规则的形成等问题,请就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以及其利弊谈谈你的认识。”虽然采分点包括音语调语气、词语运用、语言表达和时长,但“内容与意图”仍占有约26.7%分值比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尤为看重。参加该次考试的考生主要构成为985、211的在校本科生,不少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体现了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汉语综合能力。不少考生在问卷调查中也表示目前十分需要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表达能力(54.4%),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2]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45-60.

[3] 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101-110.

[4] 向仍旦.中国古代文化知识[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77-80.

[5] 王安国,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23-25.

[6] 沈霞.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实践与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0(7):40-41.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测试;创新模式

基金项目:2016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华文化才艺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H195.3

测试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手段,是对教学所输入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所训练的语言技能的一种回传反应。这种回传因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的不同程度而有不同的反应。 目前,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的测试多是笔试直接测试,分为主观性测试和客观性测试,题型也是沿用文学类测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传统题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同于文学类专业,尽管两者同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但前者更注重教学实践。因此,测试仍然沿用传统题型显然是不合适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汉语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中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针对这三项技能,测试模式也应不同于其他专业,采用由点连线及面辐射式测试模式。

一、点:寻找语法点并进行有效教学。

“寻找语法点并进行有效教学”是为了综合考查语言知识和技能、汉语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这两大技能而设计的测试题型,难度系数为AA(5A为最高难度系数)。这类测试材料均来自初级、中级汉语教材中的对话,我们可以挑选代表中华文化元素的内容,在考查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华文化。

例如: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针对这段对话可以设计两个测试题目,第一,上边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什么语法点;第二,测试者在课堂上用什么有效方法讲练这个语法点。

如此设计试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语法点的能力,这个能力取决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线:课外教学设计,用灵活的方式考查受试者引导课堂的能力。

课外教学设计不同于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是课堂教学组织方案,而课外教学设计类似于一个活动流程,更偏重于实践教学。难度系数为AAA。

例如:如何向目的语学习者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或者一个好玩的地方?请做一个课外教学活动设计。

这类题型属于潜能测试(aptitude test),潜能测试主要是了解受试者汉语教学的潜在能力,比较注重受试者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知识的传授能力和推理能力。

课外教学活动设计,不同于课内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更能考查受试者的灵活度和引导能力。这类测试题型不仅考查课外教学组织能力,还要考查语言要素的有效性教学能力,以及文化的导入技能。中华文化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

三、面:案例分析与写作,综合性测试受试者的三大技能。

案例分析与写作中的案例一般包括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教学、语言要素的教学等,难度系数为AAAA。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汉语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汉语教师在跨文化背景下工作的幸福感。在汉语教学的历史上,有大量的案例可以支撑这个观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让受试者接触足够多的案例,并进行分析与写作,能起到积累间接经验的效果。

例如:约翰在中国教英语已经一个月了。两周以前约翰告诉他的学生要在这个周末请他们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可是他所在系的领导昨天却突然通知他,让他这个周末必须参加一个有大学校长组织的晚宴。他说他已经有安排了,可是系领导要求他必须去。大卫觉得自己在这个学校不受尊重,他过得一点也不愉快。

要求根据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XX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这类材料多数是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一些误解和不愉快。分析这类材料,教师应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最终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

(二)第二语言课堂教学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特征是不同的。

例如:美国人大卫去年从华盛顿来中国教英语。他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让课堂气氛更活泼一点儿。中国学生更愿意记笔记,很少说话,尤其是在讨论课,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类材料多是属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范畴,考查受试者能否理解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学习习惯、个性特征等,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最终,使受试者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调整教学方法。

(三)语言要素的教学方法

国际汉语教师需要掌握语言各要素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技巧。

例如:朱娅蒂是东南亚某国民学校的汉语老师,在汉语语音的教学中,朱娅蒂老师考虑到学生的母语中没有舌尖后这一组辅音,便把在海外汉语师资培训班培训时学到的对该组声母发音描写用学生的母语做了介绍,如“zh,是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头上翅,……”

这段材料发生在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是典型的语言要素教学法问题。除了语音,还有词汇、语法、汉字,都需要汉语教师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根据不同学习者、不同教学环境对汉语教学方法加以综合、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四、立体辐射:编写课堂测试与评估试题,考查受试者测试与评估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手段或测试方法,其中编写适当的试题和试卷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从中获得有助于改进教与学的反馈信息,难度系数为AAAAA。

例如;

王兰:彼得,你是美国人吗?

彼得:我不是美国人,我是联合国人。

王兰:有联合国人吗?你真会开玩笑。

彼得:怎么,你不相信?我爷爷是英国人,我奶奶是法国人,姥爷是德国人,姥姥是意大利人,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日本人,你说我是不是联合国人?

要求根据以上内容设计不少于三种听力练习,这是有关听力方面的测试。根据汉语教学的特点,我们一般把汉语课分为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门课,汉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这四门课进行测试和评估。

五、结语

经过寻找语法点、课外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与写作、编写试题等测试,就形成了由点连线及面辐射式测试模式,对于培养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有积极的作用。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大学语文 反思

一、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这个凝聚我国课程改革人员的心血和劳动的《课程标准》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以测试应试者“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两者相一致。

所谓“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是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书面形式,还包含口语部分,因此这里的“语言”就是指汉语的书面与口语两部分。目前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暂时采用纸笔测试,还没有口语部分,据了解,不久,ZHC将增加听力和口语测试。“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接触,这里重在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与通常我们所学的语言知识、概念相对。正如ZHC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所说,它是在一定情境中,在一定语言背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对某个孤立的字、词、句式、语法知识、作品知识和作者的记忆或识记。“能力”指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它与一个人的思维、积累、修养密切相关,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某一方面素养的表现。

(ZHC)由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发研制,以测试应试者汉语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ZHC主要考查语言交际能力,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

基于上述测试内容的要求,ZHC具有以下特点:(1)它考查语言理解能力而不是短期的记忆力,不依赖于任何教材,不需要测试者死记硬背。(2)主要考查“语言”,而不是“文学”和“人文”。它重点考查“语言”本身,考查语言信息的获得与传递、表达,语言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3)主要考查运用语言“形式”“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而不是“立意构思”。重点在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条理、得体,不是内容方面立意构思的奇特。

目前ZHC采用纸笔卷面测试,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共102道题,其中阅读理解50道,书面表达52道,1―100题为客观题,101、102题为主观题,150分钟内完成。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还有就是对阅读速度的考查。书面表达需要考查书写汉字和语句,组句成段的表述习惯,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写作方法与形式的运用。

作为标准化证书考试,ZHC严格进行考试质量控制,分为处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2004年6月13日,我国首次举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目前ZHC已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46个城市,共建立了100余个考点。参加测试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需要指出的是,鉴于各种社会原因并没有完全实现测试的初衷,由于ZHC不借助行政权力推行,是否在人事决策中参考ZHC的成绩,由使用者自主、自愿地选择。目前要改变这种境况,ZHC还需要通过扩大宣传及提高社会认知来开拓自己的市场。

二、汉语的社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汉语的状况不容乐观。

1.国内外对待汉语及各自母语的态度截然不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我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习承载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汉语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必经之路,因此学习汉语在世界上很受追捧,旨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了解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地。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发展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都寄托在我们的母语――汉语上,但国人过分重视英语的学习,常常忽视了母语的重要性。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都对英语“穷追不舍”,对汉语冷漠或无视,更有甚者,英语直接跟大学毕业、考研、职称评定相挂钩,这更加重了学习英语的压力。在对待母语的问题上,反观国外,美国正在从国家制度和考试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母语的学习。对此我国有必要对母语的现状进行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网络等各种“潮流”语言的冲击。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能及时了解到各方面的最新动态,很多不规范的“潮”词“潮”句迅速走红。像“给力”“萌”“××控”“××体”“神马都是浮云”等,以及以前的“帅呆了”“酷毙了”等词,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在什么场合,正式的还是不正式的,人们习惯性地用这些潮流词句。然而每一种语言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字词句的使用也很讲究,这种不分场合地任意使用“潮”词“潮”句显然违背了语言自身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语言的纯洁性。

3.生活中汉语“危机四伏”。在生活中一些书信中、街道两旁的广告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错别字,应用文中经常有格式错误、表达不清、歧义的现象。母语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几十年的教育都不能避免这些错误。而且这种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文化水平低的人身上,一些文字媒体,一些硕士、博士发表的文章中也常可以看到这些错误。汉语“危机四伏”,促使我们不得不对汉语的教育、推广产生怀疑与思考。

4.生活、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使用汉语时,我们常出现错误,我们觉得英语重要,但这不代表就可以不重视汉语,不需要汉语。相反,我们很难离开汉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汉语,查看新闻、收集信息需要汉语,阅读、学习不同领域的书和知识需要汉语……有专家将人的能力结构分为3个层次:职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核心技能。所谓“核心技能”就是指各行业、各领域所有人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核心技能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它不仅仅决定人员的工作绩效,还决定其日后的发展和终生成就。

5.科学合理的测试缺乏。汉语作为母语,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试。我们习惯将一个人在学校的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他在社会上语言能力高低的标准。成绩高,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语言能力强,反之,语言能力就弱。可事实常与此相反,成绩高的,语言能力不一定强;成绩低的,语言能力不见得就弱。显然学校的语文成绩不宜作为判断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的参考标准,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学校考试重知识,社会则重语言的运用。

三、大学语文的反思

据调查,72%的人认为国人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强,与我国语文教育分不开。谢小庆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交际的训练;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了语感的体验;过分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了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大学,语文教育涉及三个方面:学校,学生,教师。

在学校方面,学校常将大学语文设为选修课或公共课(除中文专业外)。课程的学分、学时数普遍偏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教学目标明确,但教学实际效果远远落后于教学目标。再者,大学所选用的语文教材相对偏向文学、知识性的一面,很少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的训练。

在学生方面,“汉语还需要专门学吗,不是每天都在讲吗?”“语文课就是橡皮课,上不上,无所谓。”“语文根本就不是课上学到的。”……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不屑于学习语文,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上。大学语文课上,有些同学就拿本小说看,视老师如空气,笔记更不会做。如此的态度,使他们的汉语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进入社会后,与人交流沟通常因说话不畅,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教师方面,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多是年轻教师,有些教师不能充分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盲目地以为学分低,课时少,就应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上课心态也放松了好多。

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对大学语文的认识与态度上的偏差,使得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越来越迫切。

四、建议

大学语文的弊端早已成为众矢之的,而关于它的改革也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虽然各方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针对大学语文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很多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学者都提出了改革措施与建议,如建议使用开放式的教学,将文学与语言分科教学,提高教师的上课技巧,调整教材内容,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这些建议确实中肯,也具有针对性,但要真正改变大学语文现状,还要从提高人们对母语――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入手。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才会落实行动。

只认识到重要性还不够,还应认识到改革的方向――语言交际能力。这是由大学独特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大学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里培养出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跟形形的人交流沟通,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就是这样一种考试,大学不妨借鉴ZHC的考试模式,改革大学语文的考试,或直接将ZHC引入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测试的必修课,当然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定不同的合格等级,或者开设职业汉语之类的选修课,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情,将注意力转移到通过学习汉语来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及能力上来,为将来竞争求职及职场活动储备适当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陈宇.职业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年会暨ZHC与大学教改研讨会.

[4]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年会.

[5]母语能力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北京考试报,2005-12-3,第4版.

[6]张天蔚.《大学语文》要搞清修什么.法制晚报,2010-7-7.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高考语文考试 区别

引言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华民族的标准语,是我们日常交流、交际的载体。近年来,中国的汉语教育教学呈现出“外热内冷”的局面,在国外,对汉语的学习热潮日渐升温,国内英语的地位备受尊崇但是汉语的身份却极其尴尬,国人“母语荒”的现象非常严重。中国人汉语应用能力水平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国人的担忧,也引起了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关注,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庆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的大会上曾提到“要全面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听说读写的科学评价体系”,广大汉语言文字工作者为此受到了鼓舞,决心要加紧开发汉语言综合能力测试与评价体系, 研制出部级的测试题目,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被称为“汉语四六级”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应运而生了。

ZHC是由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推出的我国目前唯一的职业汉语应用能力的部级测试,ZHC主要考查作为职业核心能力当中最重要的职业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此类考试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应考者根据成绩的不同可获得不同级别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和高考语文考试都是目前我们国家面向全国的权威的汉语水平考试,同为汉语能力测试,二者都关注应考者汉语的应用水平,都有指挥棒的功能,对汉语的教学有导向的作用。如何让考试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而提高母语教育教学的效率,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对促进我国的语文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一、测试的目的:各取所需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测试目的:一是发展职业核心能力;二是促进母语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ZHC测试可以检测一个人在特定的工作场所的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预测一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绩效和发展潜力。可以给高等学校考核评价大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参考,为企事业单位评价相关人员职业汉语能力提供依据。很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著名企业把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作为人才招聘选拔的重要工具。ZHC项目于2006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推广母语的理念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共鸣,目前ZHC在人力资源测评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参加测试的人员逐年增多。

高考是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是全国性的公开、公正的大规模选拔考试,具有测量和选拔的作用。高考的功能有:检测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检测教学的效果;选拔人才,而人才的选拨是它的最终目标,作为中国大部分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考试,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所以高考仍是我国当前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文是高考中最主要的科目,检测的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测量,区分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水平,为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二、测试的内容及要求:各具特色

ZHC测试内容是应试者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主要考查语言交际能力,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考试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题分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阅读理解测查的是考生对给定语料的理解,特别是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也考查考试者的阅读速度。书面表达测查考生对汉字和语句的正确书写、组织句段的语言习惯和书面表达的格式及方法等。题目类型相对固定,全卷总共考102道题目,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各有50和52道题目,前100道是客观题,后两道是主观题,第101题为作文,第102题为读后写,分值共计10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而高考命题目前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的方式,都以高考考试大纲作为指导,以全国卷为例,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分为五大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大纲要求全卷采用 150 分制,考试时间是150分钟,答卷方式为闭卷笔试。2014年全国约有18套高考语文试卷,题目类型都大同小异,高考语文考试的结构一般分为第I卷的客观题和第II卷的主观题两部分,主要有:单项选择题、文言文翻译、古诗歌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阅读、语言表达和写作等。

两类试卷根据自己的考试目标来设计,形式上有些不同,各具特色,但是都关注应试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都讲究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力求能准确地检测出考试者的语言实际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科学性。

三、考查的能力:各有侧重

ZHC主要测查应试者的信息筛选能力、概括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高考语文考试对能力的要求近几年基本没有变化,考查的能力分为五个方面: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由低到高形成一级级台阶。虽然两类考试都关注能力的考查,但二者考查的能力侧重点不一样。

(一)对识记、理解、分析能力的测试

ZHC 着重考查语言能力而不是语文知识,所以对语文知识的识记的题目基本没有,其中有一道题是别字辨析题,算是考查汉字的辨识能力。而高考语文考试还是很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作家知识和作品知识的识记和积累的。ZHC 着重考查职业活动中完成任务的语言能力,所以试卷当中的语料就是一个个特定的职业语言环境,ZHC把理解概括能力、言语推理能力等都放在语料的阅读理解当中考,考生有一定的语境,理解会更准确。ZHC书面表达中对词语的应用、别字、病句的辨析、语言的表达应用的考查,也都是有职业语言环境的。高考语文试卷在注重试题的语境化和情景化方面,还有待加强。客观题当中选项与选项之间基本没有关系,都是独立的词语或成语;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虽然也放在要求阅读理解的短文当中去考,但是试题的语境意识还不强,难以考出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二)对鉴赏评价能力的测试

ZHC试题中并没有像高考那样涉及对作品的鉴赏评价,原因在于鉴赏评价更多的是应试者的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职业汉语能力更多地应体现在职场交流沟通当中对语言规范的遵守和对普遍语感的尊重。高考语文考试没有ZHC试题中测查考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的题目,但是在阅读理解题当中会涉及到一般推理能力的考核。

(三)对写作能力的测试

ZHC在书面表达的考查中, 主要考的是应用文写作,考查职场中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得体,是否流畅、条理清楚, 着重考“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而不考“立意构思”。ZHC作文试卷一般分“读后写”和“应用文”两部分,“应用文”写作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应用文的规范写作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高考作文命题内容却多侧重人生感悟、人格教育、时代生活等,除了考查考生的基本表达能力外,更看重的是考生的感悟力、思辩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等,看哪位考生更有思想,思辨更深刻,想象更丰富,更有文采和创意。

四、关于两种测试的思考

与过去的测试题相比,两类试卷的科学性、信度和效度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改进。

(一)应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在这几年的发展当中,因为它特有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已经逐渐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赢得了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信任与支持。高考语文考试在评估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是最权威的,作为一项语言能力评价工具,高考的可信度无可替代。两种考试都是对于母语运用的测试,母语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在“应用”,所以两种考试都应侧重于能力的考核,尤其是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测试的标准应更科学有效,测试体系应更完善,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母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可增加口语和听力的测试

两种考试虽然都可以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测查语言能力的专业试题,二者都缺乏对听说能力的考查,只注重书面的测试。高考语文试卷只涉及读和写两种能力的考查,没有考听、说的能力。仅仅靠书面测试对一个人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高考语文成绩不足以反映考生的语言能力,著名作家王蒙、莫言等都曾试答过高考试卷, 成绩都不高。高考中要求考听力和口语的只有考外语专业的学生,而事实上很多中国学生母语的听说能力是非常糟糕的,有的学生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不会说标准的汉语,所以高考仅仅通过读和写去评判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全面的。建议对填报了汉语、教育等与汉语言密切关联的专业的考生要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在ZHC测试中,也建议增加口语测试和听力测试,使 ZHC 的测量更为全面和科学。

结语

无论是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还是高考语文考试,都为中国汉语能力水平的测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管是哪一种测试都应该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汉语测评体系,以实现母语教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北京华美杰尔教育研究所.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谢小庆.HSK的设计和质量控制[M].考试研究文集(第4辑),2008.

[4]张晋军.ZHC拼卷工作介绍[M].考试研究文集(第3辑),2006.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大学语文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12-02

当前,高职大学语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局面。大学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交际的训练,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材杂乱无序,应用的语文教材多是为本科生和普通专科生编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整体情况脱节。编写体例类似高中语文,选文重复,没有新意,缺乏特色,令学生感到大学语文是高中语文的继续,导致学习兴趣丧失,语言应用水平低下,交流沟通能力严重缺乏。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时被不断压缩、削减或干脆取消,大学语文课程处于被边缘化的地步。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一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的基本情况

2001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劳动者必须具备八种核心技能,第一位的核心技能就是“交流表达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一个机构职工的语言能力水平影响到机构的运转效率。基于此,原劳动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推出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为汉语拼音缩写)。该测试面向所有从业人员和求职者,主要测试考生在职业场合的阅读、文字表达、语言沟通能力,即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能力,运用汉语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ZHC包括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满分为1000分,按成绩从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年将举办六次定时测试。获得ZHC相应的等级证书意味着测试者所具有的不同汉语能力。职业汉语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

ZHC吸收了学界几十年来关于语言交际能力的科学研究成果,凝聚了我国众多一流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及测试理念。ZHC主要考查作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汉语应用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

重要特征,ZHC等级证书能够证明求职者在相关工作环境下的汉语应用能力,必将有效提高这类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ZHC是教师、记者、编辑、律师、翻译、公务员、医生、文秘、营销、管理、导游等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性质的测试。获得ZHC高级证书,将极大地拓宽从业选择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拥有潜在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口齿清楚、文笔流畅、有创新意识等。获得ZHC,可以展现个人的职业汉语能力,证明自己是可以驰骋职场的“千里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全国企事业单位启动了“人才直通车”项目,为获得职业汉语能力证书的学生免费提供就业服务,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ZHC证书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88个会员国认可,也得到了国际上汉语教学机构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广泛认可。

二 职业汉语进入高职课堂是大势所趋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注重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同时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与高职教育的宗旨相契合,与高职教育中的大学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契合。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数量上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这些应用型的人才,将一批批地进入职场。因此,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为数众多的未来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可以预见,随着职业汉语能力的逐渐提高,在健康的职场文化的影响下,职场从业者的人格也会不断完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文情怀的职场从业者,将会成为科学文明的职场文化的建设者,他们会在职场活动中,以职业汉语运用的和谐,求得社会职场环境的和谐。

大学语文定位应该是站在素质养成的基础上锤炼学生的汉语能力,即语文素养与语言技能的培养。传统的大学语文无力承担这双重重任,毕竟高职教育的开设年限只有短短的三年甚至两年,它无法像本科院校那样从容地养成学生的素质和训练学生的能力。而且高职教育坚持理论“必需”、“够用”原则,确实不需要深入的渗透。在这种情况下,既能照顾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又能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就业实力的职业汉语进入高职课堂,将是大势所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如能引进或借鉴ZHC测试,就能使我们的母语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学校教学可以更符合社会需求,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距离,显著提升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积极倡导下,一些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ZHC的作用与意义,将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办学理念之一,一些学校还将获得ZHC高级证书作为优秀毕业生的条件之一。目前,包括上海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多所高职院校都定期组织学生参加ZHC测试,并开设职业汉语相关课程。在一些重点大学中,如湖南大学,也已经连续几年组织学生参加ZHC考试。在社会需求、就业压力和寻求自我突破的三重刺激之下,可以预计,各地高校即将进入大规模开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高峰期。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更应抢占制高点,尽早开始大规模启动。

三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与高职大学语文实现有效对接的策略

要做到ZHC与高职大学语文有效对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课程定位。ZHC的定位为测试应试者的汉语应用能力,而高职大学语文的定位则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因此,ZHC要想承担高职大学语文的重任就必须转换定位,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或培养与测试相结合。

调整教学内容。ZHC测试中将语言交际能力归纳为: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并掌握字、词的用法;从声音和文字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把握和概括语言材料的主要内容;跨越障碍,根据上下文推断语言材料中省略的一些非关键性内容;领会语言材料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语气、情绪;根据语言材料做出合理的推断;以口语和书面方式正确、清晰、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毫无疑问,这些能力是职业活动中需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如何将这些能力要求转换成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构建新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公共课理念,将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性和公共性相结合,对原有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职业汉语顺利对接,使学生在不多的课时学习过程中掌握过硬的语言应用能力,获得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将大学语文的授课时间分为两个学期,安排一个学期学习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重在引导学生熟悉经典,浸染人文。另一个学期则应加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减少知识传授的比重,增加应用写作、沟通口才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其在职业环境中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

摸索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的学生素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如果仍以传统的听、说、读、写为教学单元,以传统的讲、练结合为模式或是强调渗透影响,可以想见职业汉语的路程将会走得非常艰难。职业汉语的出现为高职大学语文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但任务艰巨。必须进行语文能力评价体系改革,改变现有单一的纸笔考试,增加口试环节,这样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依据给定题目进行演讲,也可以考查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职场谈判。同时,可将ZHC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结业考试之一,或者允许学生用ZHC相应等级证书冲抵课程的部分学分,提高学生学习和报考ZHC的积极性。在条件成熟时,将大学语文与职业汉语合二为一,实现有效对接。

开设职业汉语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定不同的合格等级,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情。文秘、外语、营销、导游、酒店、商务等专业作必修课安排,要求学生达到中级水平;其他专业则为选修课,要求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的任课教师了解职业汉语测试的基本精神,要求大家转换观念,做好准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宣传,散发ZHC的介绍材料,鼓励学生报名参考;借助学生会、演讲与口才协会、读书协会等,以展板、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学生干部带头参加ZHC考试,借助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参加ZHC考试的积极性。同时,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宣传ZHC,提高ZHC在用人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大学语文教学与职业汉语“喜结良缘”,实现“优势互补”,处于边缘化的大学语文也会重新焕发青春,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汉语将成为高职大学语文未来最好的选择之一。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改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考核体系

高职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部级规格的考核标准。高职类各校各行其是,高职语文课程考核随意性较大,鲜有学生考核不过关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高职毕业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不容乐观,他们所表现出的语言交流和沟通问题也越来越多,讷于言辞的大有人在,写不好日常应用文的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

齐华森教授指出,没有一个对汉语水平进行验收的方式,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规范的教学评价标准,是大学毕业生普遍汉语水平滑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开始引进或借鉴国家职业汉语测试(简称ZHC),实践表明,ZHC不仅可以更好地检查课程教学效果,而且对推动课程改革可以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一、ZHC为制定高职语文课程考核的国家标准提供参考性依据

ZHC是“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简称,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研发,以从业人员和求职者为测试对象,考查其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它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国内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发研制,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具有权威性的、能有效考查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能力的部级测试。合格者可以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ZHC于2004年正式面向社会运行,测试对象为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员和在职人员,测试成绩作为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类学校在人员招聘、选拔、任免和培训等决策过程中评价相关人员的职业汉语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ZHC内容包含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共有102道题,测试时间为150分钟。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正确理解并利用关键词或语句快速查找主要信息;概况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作者的真实意图、倾向或目的;分析阅读材料的逻辑关系,推断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在书面表达方面主要考查内容有:正确书写汉字;对句子有无语病组成判断;结合上下文使某个词语或某段文字表述恰当;根据工作要求,选择适合工作需要的文体并撰写一般信函、报告等常用应用文。

ZHC根据测试结果给出每一位应试者一份成绩报告单和一份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成绩报告单除给出考试总分和各分项得分外,对分数层级给与一定解释,是测试中心应用先进的教育测量理论和分数解释技术,针对每一位考生给出的个性化分数解释和能力描述。与之相对应的等级证书为应试者个人、用人单位和培训单位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到目前为止,ZHC是一种较为科学、规范的汉语能力的部级测试。这一测试不但可以用来鉴别应试者的职业汉语能力,而且可以反映出社会对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的实际需求。无论是其标准化的测试流程、还是实用性极强的测试内容、针对不同职业岗位设计的等级标准,都为高职语文课程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高职语文如果能借鉴或引进ZHC,就能使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育有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就能推动高职语文更好地审视教育理念,更切实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

二、借力ZHC推进高职语文课程深入改革

1.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长期以来,高职语文课程混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语文教育,侧重于强调“人文”、“文化”或突出“文学”,严重忽视了汉语在职场中作为交际工具的“应用性”。在这样的定位之下,教学目标呈现“泛高校”现象:既要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又要灌输优秀人文素养,还要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审美批评,课程任务普泛化,严重忽视了对职场中汉语“听说读写”运用能力的强化。

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关规定,高职语文应围绕“高职”二字重新审视课程定位,走实用阅读、实用写作、实用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职业发展路线,面向职业环境,强化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要确立能力储备观念,以提高学生基本人文素质和汉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评判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能力储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类型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语言的交流表达能力是实践操作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成功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作为未来的职业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何种岗位,在职场中,汉语必定是用来交际的唯一工具或重要工具之一。向上司汇报工作、和同事沟通交流、与客户商务谈判、当众阐述意见或书面表达观点等,无一不在职场交际的范围之内,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必定要掌握职场中汉语运用的能力。ZHC的考核初衷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

2. 课程内容采用“拼盘式”。近年来《实用语文》《高职语文》《职业汉语》《职业汉语教程》等高职语文教材纷纷推陈出新,几乎无一例外地以ZHC考核内容及考核目标为参照,打破了原有的《大学语文》中课文选编呈现的单一的文学审美,开始关注并表现出学科内容的多样化,有意识兼顾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内容与自然科学内容。采用“拼盘式”的结构,或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相结合,或将“理论”与“实用”相并重。尽管这些教材的内容上不尽相同,有的还亟需进一步完善,但无一例外表现出,注重学生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各门学科之间的融合。不难看出,高职语文教改正在根据ZHC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设计,侧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功能,面向职业岗位需求,强化汉语作为职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应用性,给予学生较好的汉语应用能力的训练。

采用“拼盘式”教学内容的同时,围绕学生的职业需求组织教学,既强调语文学习的共性要求,又兼顾不同专业的个性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对汉语言运用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例如,针对应用艺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数码平面设计师岗位,职业汉语实用写作部分教学内容设计为“以数码照片为素材,设计、制作一组有故事的艺术照,做配图故事解析”;针对广告公司文案岗位,则以“为某房地产企业所设计的宣传海报及宣传册做文案”为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更侧重“练”与“用”。鉴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高职语文更要注重在“练”语文和“用”语文中,帮助学生训练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课程任课教师与团委、学生处等部门联手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语言应用调查活动、读书活动、优秀人物访谈、人文类讲座等,在传统课堂之外,积极开辟更多更大的第二课堂,为师生提供奉献智慧、施展才华的“大语文”舞台。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个个具体的课题,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专业课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同样可以用于职业汉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之中,在职场面试、社团招新、社会调查、课堂辩论等项目中,学生“动手写、开口说”,达到 “做、学”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探索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作为完整的高职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口语表达能力、汉字书写能力、阅读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等级测试,相关专业加试文言知识等级测试。然而,现有的高职语文考核中,口语表达能力测试几乎为零。目前,ZHC也只包含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两部分,听力理解、口语表达等部分还在试行之中。

ZHC试行口语考核,传递出一种信号:汉语口语表达考试即将有统一而规范的考核标准。这一标准检测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口语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即职业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建立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在内的完整的教育评价内容与标准,有效地检测职业人实现口语交际目的(准确传递信息、系统阐述观点、辩解、说服)的能力。

三、ZHC与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融会贯通

ZHC在实施国家汉语能力测试方面,有资深的专家,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并颁发国家认可的证书,比之于各高校自行组织的期末考试或课程结业考试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高职教育兼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任务,ZHC的等级标准侧重于后者即职业能力的测试,对学历教育的测试还有待“兼而有之”。目前,ZHC仅设初、中、高3个等级,是根据不同职级的职业群来进行设计的,基本可以满足社会对求职者职业汉语能力认知的需要。这与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学识水平给予的评定有所不同。所以,大学生汉语能力标准不仅要考虑学科专业的不同,还要兼顾学历层次的差异。有研究者建议,以“等”来规定不同学历层次汉语能力的不同要求;以“级”来规定不同学科专业汉语能力的不同要求。如规定研究生的汉语能力要求为高等,本科生的汉语能力要求为中等,专科生(高职)的汉语能力为初等;理工类学生的汉语能力要求为初级或一级,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汉语能力要求为中级或二级,文史哲类学生的汉语能力要求为高级或三级。这样的等级标准更能加强汉语能力与职业岗位需求的结合度。语

参考文献

[1]杨诚.ZHC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9篇

【关键词】汉语测试 民航飞行学员 比较 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与此同时,国内各部门也为推进汉语在国内、国际的快速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诸多汉语类测试项目,在测试对象、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整理和分析汉语类测试项目,并在比较分析现有的汉语类测试项目的基础上,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汉语水平测试与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的现状

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种类驳杂,大体可分为校内汉语测试(如某校汉语期末考试,语文高考等)和社会汉语测试(如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测试HSK),具体内容详述如下:

1.校内汉语水平测试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开设的《现代汉语基础》为例,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飞院英语、空乘、空保、安检等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涉及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操作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较为局限,并没有覆盖到飞行大学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轻口语。

此外,涉及语文高考、《大学语文》考试等校内汉语考试的研究较多,且考试的模式较为相似。

2.社会汉语测试

从测试对象上来看,社会汉语测试可分为面向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测试项目和面向母语为汉语人群的测试项目。

1)面向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测试项目

现阶段,针对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测试项目有汉语水平考试(HSK)、国家汉语口语水平测试(HKC)、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商务汉语考试(BCT)、实用中国语水平认定考试(C.TEST)等等,具体测试类型分析如下(表1):

3.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根据国内校内汉语测试和社会汉语测试两方面分析总结可知,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种类繁多,且呈现测试内容缺乏针对性,测试标准缺乏科学性等倾向。

从测试种类上来看,国内汉语类测试就分为校内测试和社会测试两大类,而社会测试的主办方又有政府专职机构(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职业培训导向机构(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测试对象有母语非汉语人群和母语为汉语人群;测试方式有口试、笔试及口试加笔试。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第四次修订版本中明确,飞行驾驶员执照持有人需通过民航局组织或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在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繁杂的情况下,如何界定“民航局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成为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国内现有汉语类测试项目而言,各有可取之处,但测试内容并不针对于民航飞行员的工作实际,因此,针对每年2000-3000名准民航飞行员,构建由民航局主办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的构建

1.构建测试项目的目标

“在过往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对飞行员的无线电通话水平做出明确要求。”一位民航业内人士称,能够正常听说读写,即是对飞行员语言方面的要求。“现在持有飞行执照的飞行员,被默认为其拥有汉语语言六级水平。”他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通过汉语四级考试并不困难。

但也有空中交通管制员透露,一些口音浓重的飞行员在与地面进行无线电通话时,确实会增加沟通的时间,甚至造成误解。“由数字组成的航班呼号,或是航班飞行高度,如果机组不能用普通话报出,就可能被管制员理解错误。”他说,那些讲“川普”、“闽普”等地语言的机组往往最令管制员头疼。

保证飞行安全,顺畅的陆空对话必不可少,确保顺畅的陆空对话,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是基础和前提,然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并不是确保陆空对话的全部,确保顺畅的陆空对话,还应包括飞行员良好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对行业词汇、工作语境的理解和掌握等。

因此,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应是对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的综合考察,包括听、说、读、写,其中以听、说为基础,读、写为辅,贴近飞行员工作语境,旨在全方位提高飞行员汉语语言沟通、交际能力,确保陆空对话,实现飞行安全。

2.构建测试项目的原则

1)测试、教学、学习三位一体的原则

在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同时,要兼顾教学(培训)体系、学习体系的构建,以测促学、促教。在前期调研发现,民航飞行学员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完备的汉语语言教学,没有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机会不多。而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构建,为教学(培训)体系、学习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2)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汉语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应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以满足飞行员飞行工作中陆空对话的实际需要。

3)立足民航,服务民航

确保陆空对话,确保飞行安全,是针对民航飞行学员进行汉语四级测试的最初目的,也是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首要目标,因此,测试内容应立足民航,涵盖陆空对话中常用的民航行业词汇和工作语境,真正做到来源于民航,服务于民航。

综上所述,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任重而道远,应当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民航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夯实汉语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军海.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Bernard Spolsky.Measured Word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Z].www.edb.gov.hk,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S].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5]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考试大纲[S].北京:现代出版社,1989.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广西高校 大学语文 ZHC 结合 着力点

引言

人的核心能力之中首要的是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即语言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特征。可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的人拥有满腹经纶,却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即使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们,写出的文章中有不少的真知灼见,但文字的表达却不尽如人意。而在校大学生当中不善言辞的大有人在,不会写日常应用文的也不在少数,大学生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运用母语能力的欠缺成为制约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瓶颈”。大学语文是对大学生进行母语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对大学生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养成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借鉴好的经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来促进大学生汉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

调查发现,广西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科定位不准,教学课程与内容陈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标准欠规范等等, 这些都是严重影响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养成和社会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广西的本科院校普遍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程,有些理工类学院及高职高专则不开这门课。即使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多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学校各院系对这些通选课大多不重视,学生也只把它当作混学分的工具。而且教学过程不太注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的科学考评,考试缺乏发展性评价,缺乏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时,有的学校一篇作业定成绩,有的是期末考试加一篇作业的形式,学习与考试没有联系,考试只是一种取得学分的形式,老师为了照顾学生的学分,在考前给出复习范围,甚至试题,学生考完试,对所考的内容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评价方法流于形式,实际意义并不大。因此,如何培养能力?如何测查教学效果?如何改革大学语文教学,使之与社会选用人才相结合?成了广西高校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一、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及其应用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是国内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发研制的部级标准化测试。[1]ZHC是一项职业核心技能的测试,面向全社会所有就业者施行,但重点考评在校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被称为汉语的四六级。通过ZHC测试,合格者可以获得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职业汉语等级证书。[2]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是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开始之前的资格检验,是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重要资本,也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工具。

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把人的职业能力分为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三个层次,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根据2003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划分,人的核心技能共有8种,即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3]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放在了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职业汉语能力是人们在职场活动中运用汉语交流表达的能力,也可称之为“职场交际能力”。职业汉语能力水平标志着人的思维水平,职业汉语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从用人单位的立场来看,他们首先看中的是应聘者的语言交流能力,能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信息,能否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能否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4] ,直接关系到应聘者能否竞聘成功,也决定了应聘者今后事业发展的顺利与否,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自2004年推出以来受到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重视,成为政府机关、各大企事业单位选才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向驻京高校重点推广ZHC,许多院校已将获得ZHC证书作为优秀毕业生的条件之一。上海有60余所高校计划推广此项汉语能力测试,北师大心理学院也将ZHC引入研究生复试,中共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组织部、中石化等单位均建立起了ZHC人才输入体系。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在全国金融系统中也被广泛采用,山东省的各大企事业单位非常看重ZHC,青岛光大证券公司、中国建设银行青岛支行、招商银行、五星电器公司,都已在人才招聘中使用ZHC作为检测手段。另外,淄博、滨州、东营、临沂等地在教师的选拔和晋职当中,也把它作为必要条件。今后,该考试将会成为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

广西目前还没有设立“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考点,广西高校如果能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进ZHC,依据其公正的测评体系,就会较大地提高大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大学语文教学具备了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会更有针对性;学生在校就通过测试获得了职业汉语能力等级证书,其就业竞争力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这将有助于改善大学语文不招学生待见的窘境。以推广ZHC来促进广西高校母语教育的改革,推动母语教育走向能力培养的道路具有实践意义。

二、ZHC与广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结合之着力点

笔者认为广西高校大学语文的改革可在大学校园营造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借鉴ZHC的考试模式来改革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或者在大学开设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及汉语应用能力,为将来大学生走入社会求职竞聘以及进入职场顺利开展活动储备必要的语言能力。ZHC与广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结合之着力点具体如下:

(一)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

广西高校由于受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办学定位上应更多考虑为地方教育事业、经济建设等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通识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是广西高校发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其母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汉语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重要阵地。跟中小学语文侧重工具性、基础性相比,大学语文应更偏重于人文性、综合性、职业性、技能性,重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前的人文素质培养和母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主张广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应定位在以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汉语能力”的核心目标上。

(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

目前广西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不少,但真正体现当代母语教育新理念的高水平教材不多。结合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应编写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可操作性的富有广西特色的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应该以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为指导,把提高大学生汉语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作为重点,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核心。教材编写应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比例,ZHC测试侧重工具性,不能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行教材往往只是美文名著选读,对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没有切实的培训办法。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以人文主题为主线,选读名作精品,穿插阅读理解和说写训练,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将有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

考试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新的考试模式,在教学中也应进行相应的教改。ZHC测试测查应试者对汉语的理解、表达、分析、总结等使用能力,考能力而不是知识,因此对于测试,学生无需死记硬背,这为广西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在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必须大力借鉴语言学、文学、文艺学、阅读学、解释学、文章学等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充分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文本细读方法”“读者批评方法”等多种方法展开大学语文教学,构建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以“读”为手段、“思”为中心、“说写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读写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专题导读模式”。

(四)大学语文评测体系的创新

大学语文的考试往往是用语文老师出的卷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试形式与当下素质教育的目的相悖甚远。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教学评测体系,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重点在课程考核中处理好人文知识内容与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比例,必须体现人文性的特点,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的原则。应建立一个由口语表达、开卷笔试以及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成绩作为结业考试这样多元化的考试新模式、评价体系。这样做的结果,不只是考试方法的简单变化,而且是现代教育发展原则及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结语

大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大学生汉语能力及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因为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而是综合性更强、技能性更高、重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汉语应用能力提升的教育。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是检测从业者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权威的部级测试,两者结合,大有可为。语

参考文献

[1][2]宋铭.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设计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3).

[3][4]李晓丽.关于高校文秘专业口才训练课现状分析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2).

上一篇:汉语听力范文 下一篇:三全食品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