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1:34:52

航空技术论文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软、硬件设计

为了实现系统结构的通用性、综合性,必须首先实现模块化,这是航空电子系统的另一重要发展特征。模块化有效简化了开放式系统的结构,是实现系统结构综合化及系统重构的基础。模块化的基础是标准模块SEM,可以使航空电子系统由传统的三级维修转变为二级维修,从而有效缩减了后勤保障费用的支出。如今,集成电路以及电子技术已能够使所有功能浓缩于一个标准化的电子模块中。为了实现航空电子系统的高度模块化,需要利用模块化结构,采用通用式外场可更换模块LRM,同时,应注意尽量减少LRM的使用量。系统功能实现需要借助于操作系统的控制,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系统结构特性选择相应的软件结构,当系统步入实时、高速计算阶段后,加快分布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的研发,实现系统的可控性与可管理性,同时,加强执行、应用标准接口的研究,以满足软件可测性及应用性方面的要求。

1.2COTS技术

COTS技术,即所谓的“CommercialOff-The-Shelf”,中文译为商用流行技术,指的是将流行货架产品直接或适当改造之后用于军用装备的一项技术。此技术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军事航空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应用于硬件,还可以应用于软件。该技术优点如下:利用通用性、开放性技术标准,因此拥有良好的兼容性;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因此满足了技术的发展潮流;拥有良好技术支持,具有可扩展性,便于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可直接于货架上进行采购,确保了供货来源;采购费用较低;生产及研发周期较短;便于维修与后勤保障,且费用较低;不必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研发等。在航电技术中应用COTS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专用组件、元器件及模块数量。利用该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强COTS加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确保新型航电系统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3现代化传感器技术

通常而言,传感器费用约占航电系统的70%,因此,传感器一直追求多功能、低截获率、高精度等目标,如今,射频传感器已经成为综合航电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新型雷达体制有效提高了雷达的探测能力,为雷达探测提供了源动力,当前,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成熟,并开始投入装备。相控阵体制是当前雷达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较单脉冲、合成孔径、脉冲压缩等技术都更为先进。它拥有快速的扫描速度,功能多,被拦截的概率极低,雷达截面积小等优势,因而在高分辨率识别与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波形重构,对可编程信号处理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为了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可以利用数据融合技术,确保目标信息的准确性与质量。

2航空电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综合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发展,重点在于加强信息化,解决网络化,对这两方面的设备与技术加强开发。

2.1综合化

当前,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核心在于有效提高性能、缩减成本、提高可操作性,因此,“综合化”发展趋势在于将航电系统光电、通讯、雷达、导航等设备与传感器进行综合设计,形成一个集多手段、多功能、多频谱于一身的综合航空电子信息系统;

2.2信息化

航电系统“信息化”趋势是指从提高航空信息传输、搜集、处理及应用功能出发,加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实现航空电子系统的高度集成化;

2.3网络化

航空电子系统“网络化”趋势是一种新型的概念,是指利用航电系统相关设备等,实现航空信息网络的有效连接,以更大的效率,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硬件与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指挥控制力、平台生存能力,在以网络为中心的平台上发挥更有力的体系对抗能力。网络化是航空电子系统更高层次的综合化与信息化,是继“四代机”之后,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航空电子技术在航空飞机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飞机使用过程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还有效满足了人们对机舒适性及经济性等方面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航空电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未来我国航空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趋势。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概念

针对航空发动机型号,现有的PDM技术已经可以较好的对其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由于实际装配中,单台航空发动机技术状态强调可追溯性,即对于每一台发动机在排故、维修、大修时需要明确其装配技术状态历史,就必须对单台发动机进行装配技术状态管理。进行单台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管理的基础是结构化的数据模型,装配环境下的技术状态数据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物料信息、工艺信息与检验信息。这里的物料信息是指产品基本信息及组成产品的各种零/组/部件的信息;工艺信息是指装配各级物料节点所执行的工艺/工序/工步的信息;检验信息是指执行装配的关键项进行检验,具体表现为相对应的检验项的规定值与实际值。物料信息、工艺信息、检验信息都可表示为树形结构。它们间也具有复杂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工艺与部件或组件对应、检验表与工艺对应、检验项与工序对应、子检验项与工步对应等。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多装多试的特点,单台发动机在其生命周期的多次装配中会频繁的发生物料信息、工艺信息和检验信息的改变,集中表现在由于串换件、寿命件的到期等,发生各级物料(部件/组件/零件)的变化;由于采用不同版次的工艺、针对个别发动机装配下发的技术文件、技术通知、工艺更改单等会产生工艺信息的变化;物料或工艺信息改变同时也伴随产生了检验信息的变化。因此单台发动机的装配技术状态不仅与同型号同批次的其他发动机的技术状态不同,在其生命周期内本身的技术状态也随时间变化。所以,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必须包含两个方面,从空间上说,要用尽可能用简单的模型表示出错综复杂的物料、工艺、检验信息的对应关系;从时间上说,要准确地刻画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定义

以下对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在时间条件约束下的物料、工艺、检验等信息进行定义。定义1: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模型,C={M,PAC,R,T}。其中M为物料信息集合、PAC为工检信息集合、R为关系集合、T为时间。当物料信息集合为整台发动机的物料信息时,C表示单台次发动机T时刻的技术状态;当物料信息为整台发动机物料信息子集时,C表示相应部件、组件等的技术状态。定义2:物料节点集合M:航空发动机某一时刻物料集合为:M={m1,m2,m3…,mn},n∈N,N为自然数;mi={IDmi,a1,a2,a3,…,ak},k∈N,mi∈M。M中mi可以是产品、部件、组件或者零件,为产品任意级物料节点。mi中IDmi为物料节点的唯一标识,a1,a2,a3,…,ak为这一物料节点属性,比如关键尺寸、物料寿命、是否为关重件的标识等,可灵活的根据需要进行实例化。定义3:工检信息集合PAC:PAC={pac0,pac1,pac2,…,pacl},l∈N;Paci={IDpaci,b1,b2,b3,…,bl},t∈N,paci∈PA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虽然物料信息和工艺信息节点不是同级一对一的关系,对于具体的发动机产品,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也总是伴随着唯一的物料节点出现,这里不妨将相对应的两种节点合并为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也是适应了许多先进发动机制造厂商实行的“工检合一”的需要。对于每一个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paci,IDpaci为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的唯一标识。类似于定义1,b1,b2,b3,…,bt亦为paci(1≤i≤l)工艺信息节点的属性,当paci为不同级别的工艺信息节点时,属性可以实例化为工艺版本、关键工序标识等。当paci为工序级节点,若bj={IDbj,CheckContentbj,CheckStandardbj,CheckValuebj}表示一个子检验项,其中,IDbj唯一标识了该子检验项,CheckContentbj为子检验项的具体内容,CheckStandardbj为检验项的规定值,CheckValuebj为检验项的实际值,该属性可给出单件产品由于每次装配产生的检验项信息,一般表示执行一个工步产生的检验信息。定义4:关系集合R=MR∪PR∪MPR其中:MR={r|r=(mi,mj),若埚mi和mj的父子关系,mi,mj∈M};PR={r|r=(paci,pacj),若埚paci和pacj的父子关系,paci,pacj∈PAC};MPR={r|r=(mi,pacj),若埚mi和pacj的对应关系,mi∈M,pacj∈PAC};该集合可以确定出技术状态模型中存在的物料信息节点之间、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之间、物料信息节点与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之间三种关系。图2展示了一个简化了的技术状态模型的具体例子,该模型具有三层物料信息结构。左面的部分为单台发动机产品的物料状态,右边的部分为与之相对应物料的工检信图1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息,用连线表示存在相关的关系。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基本操作

单台发动机单次装配执行其间,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会因装配的执行随时间动态变化着,表现为技术状态模型中各集合元素的变化。集合元素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操作,令Ci={Mi,PACi,Ri,Ti}为Ti时刻的产品/部件/组件的技术状态,Ci={Mi+1,PACi+1,Ri+1,Ti+1}为Ti+1时刻的技术状态,Cpa1={Mpa1,PACpa1,Rpa1,Tpa1}为pa1部件/零件某时刻的技术状态,用两种算子进行表示:加法操作算子+:+(Ci,Cpa1)={Mi∪Mpa1,PACi+1,Ri∪Rpa1∪Rst,Ti+1}加法操作为发动机装配时增加技术状态物料节点的操作,附带了工艺节点的增加和对应关系的增加。减法操作算子-:-(Ci,Cpa1)={Mi-Mpa1,PACi+1,Ri-Rpa1-Rst,Ti+1}减法操作为拆卸发动机零部件的操作,该操作会产生发动机技术状态物料节点的减少,而且附带了工艺节点的减少和对应关系的消失。由以上的两种基本操作函数,可以得到更加复杂的技术状态改变的操作。例如,对于航空发动机的换件技术状态变化,可视为经过了-(Ci,Cpa1)和+(Ci,Cpa2)操作,用pa2替换了pa1部件。对于单台发动机的每段或每次装配,可以认为其技术状态经历了数个加法、减法操作。例如C1为某次装配前的产品的技术状态,C1={{m1,m2,m3,m4,m5},{pac1,pac2},({m1,m2),(m1,m3),(m2,m4),(m2,m5),(pac1,pac2),(m1,pac1),(m2,pac2),T1},首先拆卸掉部件,pa1,Cpa1={{m2,m4,m5},{pac2},({m2,m4),(m2,m5),(m2,pac2)},T1},即进行了操作-(C1,Cpa1),得到C1′={{m1,m3},{pac1′},({m1,m3),(m1,pac1′)},T1′};然后进行了操作+(C1′,Cpa2),装配上部件pa2,pa2的技术状态为Cpa2={{m6,m7,m8},{pac6},({m6,m7),(m6,m8),(m6,pac6)},T2};得到C1={{m1,m3,m6,m7,m8},{pac1″,pac6},({m1,m6),(m1,m3),(m6,m7),(m6,m8),(pac1″,pac6),(m1,pac1″),(m6,pac6)},T2};如图3所示。实际中的操作可能会拆卸到零件级,这里适当简化为拆卸到部件级。4沿时间轴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快照序列的生成单台发动机首次装配自T0时刻开始,在其生命周期内会经历数个加法、减法操作,形成关于时间轴TS=(T0,T1,T2,T3,…)的发动机单机技术状态快照序列CS=(C0,C1,C2,C3,…)。首次装配过程中,零件装配成组件,组件装配成部件,进而装配成发动机整机,这期间发生的对装配技术状态的操作体现为大量的加法操作,由零部件的技术状态合成为发动机的技术状态;非首次装配,则还会发生大量技术状态减法操作,最终表现为整机技术状态随时间不断的更新。与其他复杂产品不同,航空发动机生命周期中要经历多次拆卸-装配的过程。这样可以把时间轴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包括新机一装、新机二装、旧机排故的一、二装、旧机大修的一、二装等。TS中时间Ti的取值不同,会引起技术状态记录详细程度不同。记录的密度越大,对技术状态追踪的也就越详细,但占用的存储空间就越多。当Ti取值为装配执行过程中若干时刻时,序列CS可以对装配过程进行记录。现设Ti为每次装配结束的时间,(Ti-1,Ti)时间段则为两次装配间的时间段,在本时间段内,假定不对微小的技术状态变化进行记录,得到的覆盖全时间轴技术状态快照序列如图4所示。

应用举例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给企业管理带来的一系列便利,建立航空备件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管理平台不仅能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要尽可能将信息共享。企业可以将航空备件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体地呈现在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上,让所有的企业对收集、加工、运输、装卸、分拣、存储、包装和配送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了解,最终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整合散布的小仓储,形成新型的虚拟仓储

现阶段,我国的航空备件仓储设备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仓储设备建设的数量多且分散,导致仓储的有效利用率大大降低;二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仓储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企业便需要将自身的航空备件转存到其他的仓储设备中,加大了航空备件物流配送的成本费用。而信息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区域以及服务半径大小不同的仓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虚拟仓储,再进行管理和配送。这样的物流配送方式给企业的管理和配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一,虚拟仓储形成了规模效益。虽然仓储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并且服务范围也大小不一,但是所形成的虚拟仓储却有着庞大的规模效益。第二,虚拟仓储提高了资源组织的速度。一旦消费者提出了自身的需求,便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迅速地安排出最合理、最经济的物流配送方式,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答复。第三,虚拟仓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传统的配送模式中,企业只能根据自身具有的航空备件储备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的产品,这样的模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虚拟仓储可以在网络上协调不同区域仓储的物资情况,从不同的区域借调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让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配置。

3加强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

绝大多数的企业在航空备件物流配送管理软件的开发上都存在显著的问题。它们的管理软件较为落后,很难满足现阶段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就拿ERP软件的开发来说,很多企业都不重视ERP软件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它们满足于传统企业管理的模式,更有甚者根本没听过ERP,这样的企业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自我满足的状态中,那么企业所面临的负担将会越来越沉重,后果可想而知。作为对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要求都较高的航空备件生产企业来说,一定要紧随时代潮流,积极地吸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自身生产和物流配送的效率。对于ERP的开发来说,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研发、维护和运营小组,将ERP软件的应用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利用ERP软件建立新型的供应链关系,不仅要对企业内部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进行细致的管理,还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进行统一的维护和管理,可以从管理软件上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环节在物流配送中所处的状态和需求,以便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4构建新型的网络化配送模式

在传统的配送模式中,企业不确定客户的具体需求,它们会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生产产品,在得到客户的订单之后,企业首先会考虑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库存水平是否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一旦满足,企业便会通过自己的配送渠道为客户配送所需的产品。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库存水平满足不了客户的需要,这时企业才会通过选择外包或外购等形式来满足生产的需要。这样的配送模式不仅浪费了客户的时间,也加大了配送的费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通过现在化的计算机计技术建立新型的网络化配送模式。新型的网络化配送模式即企业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按照客户的订单需求,对航空备件进行收集、加工、运输、装卸、分拣、存储、包装和配送,准时、准点、准量地配送给客户的一种配送模式。与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相比,新型的网络化配送模式有着高度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它不但可以有效利用起企业的生产库存,甚至可以做到“零库存”,减少了产品由于库存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费用,而且智能化的配送模式也降低了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人工费用,从而进一步使企业的人才和物资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航空企业设备备件储备,需要从航空企业实际的需求出发,总的目的是满足企业生产设备维修需要,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又要考虑设备备件库存资金的占用,不合理的设备备件储备不但不会给企业解决问题,还可能由于过多的占用资金而影响航空企业的正常生产。一般情况下,对于航空企业来说以下各类零部件应该是航空企业必须要储备的:(1)生产设备的配套件;对于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零部件必须要有所储备;(2)生产设备说明书中明确指出的“易损件”,是企业设备必须要有的备件;(3)生产设备中起到主要负载作用且比较薄弱的零部件件,如:生产设备常用的小齿轮、联轴器等;(4)设备生产运行中那些经常摩损的零部件,如:设备的磨擦片、滑动轴承、传动丝杆付等;(5)起到保证零部件生产精度的重要设备零件,如:齿轮、主轴、蜗轮付和丝杆付等;(6)生产工序较多、工艺要求比较复杂、可能需要企业专门管理人员来进行协调、制造的复杂零部件或者设备成品;(7)生产流水线上的关键设备备件。因设计结构不良而故障频率高的零件;(8)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

2航空企业设备备件来源、订货与储备管理

2.1航空设备备件来源方式

2.1.1外购备件。对于航空企业需求量比较大的通用件、标准件等,可以采取外购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储备资金占用,少量储备随用随买。外协加工备件。对于那些加工工序比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生产周期较长,甚至需要专用工装才能生产的备件,可以向专业化的配件厂商订制购买。

2.1.2企业自制备件。这些备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等特点。

2.2航空设备备件订货方式

2.2.1定量订货。设备备件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应该保证备件库存量处于计划最高与最低储备额之间,低于最低储备额的备件需要及时订货补充。该种方式较适用于那些每年发出次数较多而单价又相对便宜的零部件。

2.2.2定期订货。主要是按着事先规定、计划的时间定期的盘点、补充备件。该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那些备件需求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普通零部件。

2.2.3使用量订货。使用量定货操作需要先确定某类设备备件最高库存量,根据实际使用数量订货补充,目的是保证某类设备备件库存量始终处于某个规定数量内。该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那些每年需要维修、更换次数较少而单价又比较昂贵的设备备件。

2.3航空设备备件储备管理

2.3.1成品储备。部分航空设备维护修理过程中,会要求备件尺寸大小的一致性,这种情况的设备备件可以考虑成品储备。

2.3.2半成品储备。半成品储备主要基于那些可以通过拆机修理的设备,应该保证有一定的设备零部件储备。

2.3.3成套储备。成套储备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航空设备的传动精度、配合精度需要,可能需要成套的更换设备零部件,需要进行成套储备。

2.3.4部件储备。主要以部件形式进行储备,目的是可以进行快速修理,储备那些主要的、制造工艺复杂的零部件。

2.3.5毛坯储备。主要是为了缩短设备停机时间,对于那些机械加工工作量不大,但又难以确定具体使用尺寸的零部件可以以毛坯形式储备。

2.4设备备件储备定额的确定

确定航空设备备件储备定额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主要工作,是编制各类设备备件储备计划的重要基础。对于航空设备备件储备定额,首先要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短;其次,要考虑备件的消耗量、企业的机修能力和备件供应周期长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第三,以满足企业设备维修需要、不占用过多备件资金、保证备件储备周期最短等为原则,最后确定备件储备定额。

3结语

目前,国外众多的航空企业普遍将设备备件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重要工作来抓,并鼓励企业设备备件管理部门开展专门的研究,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企业设备备件管理效率,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而我国航空企业的设备备件管理工作还没有引起企业领导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在企业改制环境下,部分航空企业虽然配备了专门的设备备件管理人员,但由于他们在思想上、专业素质上以及企业在设备备件管理资金投入上、具体管理措施上与国外航空企业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对我国航空企业科学化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航空企业设备备件管理,促进我国航空企业设备备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对象航空气象技术主要是对气象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从而来保证航空飞行中安全,而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是指对于领空的区域管理,航空气象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各个部门都有所应用,以下做简单的介绍:

(1)航空公司,主要是对航空的计划进行制定,因此,必须要对气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航空气象技术在航空公司中应用广泛,航空公司利用气象技术能够及时的了解气候的变化,并且能够根据搜集到相应的气候信息进行飞机航班的调整,防止出现一些不确定的意外情况发生;

(2)机场,气候对于机场的影响很大,若是受到了恶劣气候的影响,那么将会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飞,所以必须要能够利用航空气象技术来对气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机场迅速的掌握到信息,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政策,降低造成的损失;

(3)空中交通管制机构,该部门主要是对空中交通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能够保证空中交通的顺畅以及稳定,控制管制人员能够通过航空气象技术了解到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对空中的飞行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保证安全飞行;

(4)空中区域管理部门,主要是为了选定新航线,所以必须要对选定的航线的气候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能够提供相应的天气情况,对对流层的高度、气流的稳定性进行准确的预算,以此来确定航线是否安全,从而来保障航空飞行的安全性。

二、航空气象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的应用现状

1航空天气预报对于航空天气预报来说,气象的探测技术更加的先进,会使得结果更加的精确,并且航空气象预报的周期更加的短,具有很强的实时性,航空气象预报主要是对机场的气候进行相应的监测,并且能够及时的提供一些准确的信息,气候对于机场的影响十分的大,地面的风速、空间的云量以及温度都会对航空飞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机场的气象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测。另外也能够对飞机飞行航线的气象情况进行报告,在一些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能够有效的对飞行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来保证飞行的安全。3.2报道天气的实际情况对于天气实际情况的报道主要是站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能够对整个空中的交通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利用先进的雷达技术能够检测出相应的强对流天气,并且能够对一些天气系统的运动方向进行有效的预测,这样对气象信息实时准确的监测能够保证飞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飞行的安全与稳定性。

3提高相应的天气情报一些特殊的天气预报,例如强热带台风、剧烈的冰雹以及气流的剧烈活动等的预报都属于重要的天气预报,这些特殊的气候将会严重的影响到飞机的正常飞行,因此必须要利用先进的航空气象技术进行监测,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中,获取最为精确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输到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管制部门会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对飞机的航路航线进行调整,从而来保证乘客的安全,和航班的正常运行。

4对灾害天气进行预警若是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气象状况,会对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那么航空气象技术将会进行提前预警,从而来警示相关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将会密切的关注气候的变化,若是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灾害天气,那么将会及时进行航班的调整,若是没有出现,那么将会正常进行飞行。另外,若是遇到了严重的灾害,对于起飞的飞机,空中交通管理人员将会及时的管理航线,使其避开恶劣天气,从而保证安全飞行。

5航空气象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空中交通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必须要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对气象进行观测,从而来更好的协助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工作。目前,航空技术将会向着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个区域内部的气象条件,要能够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其进行监测,经过多种方式信息的传递,利用技术处理手段,从而来更好更直观的对气候进行监测,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将信息传输到相应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从而来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使得航空各个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气候信息,从而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的保证飞行的安全。

三、结语

在航空领域中,气候对航空飞行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能够对天气变化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了解,要利用航空气象技术,来对天气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更好的对航空飞行进行管理,保证飞行的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航空气象监测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航空气象技术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完善,能够对气候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从而来协助航空部门,对航空飞行进行管理,保证飞行的安全。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通过给货箱或旅客行李贴上RFID标签,在机场柜台、行李传送带、安检处、货仓处等地方分别安装RFID读写器,利用RFID读写器获取RFID标签信息[9],利用ZigBee无线通讯的自定义传输协议传输数据,完成了对航空货物的查询与管理,了解货物的状态、位置及配送地方,并实时、准确的定位跟踪。并且进入货仓后,针对某些特别重要的物品可以绑定ZigBee终端,直接通过将ZigBee终端传输协议自定义为唯一的编码方式,直接通过ZigBee终端设备将物品的信息传递给服务器,实现多方式对货物的定位跟踪,更加实时与精确。服务器、数据库和航空物流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交互通过局域网进行,采用UDP网络编程进行数据传输。

2系统设计与实现

航空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由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网站设计三部分组成,采用模块化化设计思想,完成整体方案设计。

2.1硬件设计与实现随着RFID传感器技术的普及率的提高,RFID标签廉价并可重复使用。数据传输方便,并且可以基于用户的要求处理自定义加密算法[10]。本系统RFID-ZigBee主从节点模块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ZigBee无线网络。其中RFID读写器射频模块采用的TI公司生产的TRF7970A,并将900M天线连接到读写器天线端口,微处理器采用的是超低功耗MSP430F2370,微处理器通过SPI总线接口方式连接射频模块,并通过RS232连接到ZigBee终端模块。ZigBee无线网络模块微处理器采用的是TI公司生产的CC2530,它符合2.4GHzIEEE802.15.4标准的第二代片上系统,提供一流的选择性、共存性、出色的链路预算、高达125°C的工作温度和低压工作性能,ZigBee采用自组织网实现数据传输通信[11],CC2530的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

2.2软件设计与实现RFID协议设计是在IAR嵌入式工作平台Kickstart环境下完成的,Kickstart是一种集成开发环境(IDE),用于为MSP430微控制器构建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调试器完全集成,用于源和反汇编级调试,支持复杂代码和数据断点。RFID读写器功能是在VisualStudio2008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es,微软基础类库)提供的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框架进行程序开发。RFID读写器根据ISO15693标准规范协议和指令实现寻卡、读写、锁定、复位等功能,RFID读写器与PC通过RS232连接,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ZigBee无线射频模块数据通信软件设计用IAREmbeddedWorkbench工具开发的,IAR软件是一套用于对汇编、C语言或是C++语言程序编写能进行编译、调试并完成下载的嵌入式开发软件。协调器的组网,终端设备和路由设备发现网络以及加入网络。协调器:给予ZDO层网络形成反馈信息,发送网络启动事件到ZDApp层,接着转到ZDApp_event_loop()函数,启动网络事件;终端器和路由器:当发现有网络存在时,网络层将给予ZDO层发现网络反馈信息。然后由网络层发起加入网络请求,如加入网络成功,则网络层将给予ZDO层加入网络反馈。数据库可在MicrosoftSQLSever2005开发环境下,根据设计需求完成建立,主要对象有客户(Customer),订单(Order),人(Agent),机场(Airport),航班(Flight),其关系如图3所示。

2.3网站设计与实现网站是在Visual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VisualC#中的Web应用程序进行开发设计,采用的数据访问技术来实现网站与数据库数据的交互。为保证系统软件的灵活性,软件核心与网页应尽量分离。航空物流管理系统主要使用者是物流客户、人和机场,网站主要功能有登陆、注册、人管理和机场管理,(如图4所示)。网站首页用于客户查询、用户登陆及注册,机场管理员页面可以查看所有通过自己机场的货物信息,选择是否通过安检,并对物品进行定位跟踪管理,人管理员页面可以根据日期、客户和订单号查询自己的货物信息,并且有添加客户货物信息的功能。

3系统测试

经过测试,系统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对错误信息的处理方面,在网页中用语言来提醒用户该输入何种信息,并在后台程序中规定信息的格式并在误输后弹出提示信息直到输入正确,具有一定容错能力。

4结语

本文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航空物流管理系统,并通过RFID读写器读写标签信息,经过ZigBee无线网络传输,再通过RS232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数据库和航空物流管理系统之间通过局域网进行数据交互,航空物流管理网站通过网络对外的具体方法。同时提出对重要物品单独绑定ZigBee终端,实现更加精确的多方式定位追踪,然后利用网站技术进行显示,从而实现对航空货物进行可视化管理。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1发挥航空、航天、民航“三航”特色优势

立足江苏,积极实施民,整合资源,加速形成学校向产业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具有良好军工技术基础的综合性研究大学,研发了一大批运用于国防的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在民用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发挥国防特色,积极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市场转移,势在必行。针对国民经济和江苏省发展,中心加强引导军用技术与民用市场的融合,使国防科技在服务军工科研和生产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赋予学校科技工作新的增长点。有效形成了军民融合、军民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例如,在民用航空发展需求方面,中心重点在通用航空设计制造、航空规划与交通管理、民营运营与空港经济、飞机运行与安全保障、民航培训与先进训练等方面加快推进技术转移和辐射,先后为镇江新区、扬州新区、南京江宁区等地方政府开展航空产业和空港经济规划,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无锡苏南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20余家省内外机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用航空局华东管理局等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门,江苏航空产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我校特色“三航”技术在相关领域迅速应用和转化。

2参与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

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作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心以国家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抓手,充分利用学校人才、特色优势学科和最新科技成果的优势,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构建合作平台,走政产学研合作之道路。同时,企业单纯依靠内部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越来越难,需要与外部知识源的合作,因此,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心先后与南京六合区、张家港、连云港、萧山、武义等19个省内外城市共建南航部级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同时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研究院、研发基地、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等36个技术创新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大大加快了学校最新科技成果向地方转移,促进了当地经济及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心依托我校在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积极参与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显著提升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例如,在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领域中,中心以我校作为首席单位承担的三项国家“973”项目为基础,整合学校在力学、电子信息和机械自动化等学科方面的科研成果及人才团队,与无锡市展开了全面合作,将“97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等研究的创新成果成功应用到无锡的风电产业,开发出了全球首创的MW级竹质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共建无锡市风电设计研究院、南航无锡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6个,有效推动了无锡市在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加速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建立,有效推进学校最新科技成果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为我校、地方企业、科技人员等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我校最新科技成果迅速向企业集聚,对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校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责所在。一方面主动贴近企业,挖掘企业技术需求,积极构建企业、中心数据共享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网站),主动联合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积极推荐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效开展科技人员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完善制度、规划激励措施,制定各类学科及技术团队的产学研合作策略,实现重点(特色)学科服务重点产业,不断提升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同时,中心着力建设打造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技术转移人才体系,多次组织涵盖科研老师、学院科研秘书、技术经纪人及中心管理团队等技术转移各个层面人员的技术转移业务培训,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视野开阔的创新型科技人员服务团队,为服务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不断强化和提升中心服务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小结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探索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行模式,是建设综合性研究大学的必经之路。当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其自身科研特点是分不开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模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采用最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不断总结经验,多方借鉴,逐步改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转移中心,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教员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传授知识,又可以让学员通过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师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真正做到讲、演、练三位一体的同步教学,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最佳结合。

2.多媒体技术在航空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2.1多媒体课件在航空维修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航空维修理论往往相对复杂,其中的概念、定义、原理等都是抽象不可见的,这就造成了学员在理论学习中死记硬背不理解的难题。多媒体课件可将文字、图像、动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演示,既有助于加深学员对内容的理解,又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飞机发动机中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时,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不可见,学员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二维原理图动画的形式,演示涡轮喷气发动机进气道进气,压气机增压,燃烧室加热,涡轮膨胀做功带动压气机,尾喷管膨胀加速,排气到体外这一过程,让学员明白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附件是如何运转的。这样,不仅加深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2.2飞机维修仿真软件的教学应用

在航空维修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对新进的飞机维修人员进行养成训练,新进人员往往缺乏经验,对维护工作不知所措,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甚至造成一些安全事故。另外,飞机部件成本过高,很容易在不注意的情况下造成重大损失。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其制作出的飞机维修仿真软件,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对学员进行航空维修教学。例如,在讲授空调系统温度控制活门的拆装时,可以通过3DSMAX软件进行该活门的模型制作,创建关键帧动画模拟出该活门的拆装过程和方法,把抽象的文字描述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直观地呈现给学员。再如,讲授如何排除座舱火警系统告警故障时,可以通过PHOTOSHOP等绘图软件,将驾驶舱内仪表板绘制出来,再用程序对电门传递信号加以控制,就可以模拟出真实飞机工作中出现该故障时,座舱显示屏中相应的显示情况,便于学员观察学习。

2.3航空维修教学训练系统的应用

教学离不开训练,理论考试很难了解学员对维修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训练将花费大量时间、财力、物力。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研制出一套航空维修教学训练系统,实现了学习、训练、考核等众多功能。例如,学员在学习飞机部附件识别时,只需进入教学训练系统,在虚拟飞机上点击相应舱口盖,进入该舱,舱内部附件皆一一呈现,学员对需要学习的部附件进行浏览,即可获得此附件的名称、结构、性能等参数。另外,教员希望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时,也可通过该系统执行。例如,考核飞机发动机试车前的准备工作,教员可通过教员机将试题传递给学员,学员获得考题后进入考试系统,然后对虚拟飞机外部进行检查,完成放置轮档、插保险销、去除发动机堵盖和空速管套等步骤,最后进行试车。如果其中操作步骤没有完成或出现错误,系统就会扣除相应的分数,并且这一信息会及时反馈给教员。这样,教员就能及时了解学员的技能掌握情况。

3.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航空维修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应用过程中,当然存在许多问题与难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航空维修理论知识转化为计算机3D模型困难

航空维修教学涉及面广,在开发维修模拟训练系统时,大到飞机机身,小到一颗螺丝钉,都需要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精细的建模与渲染。但精通这些建模软件的开发人员往往对机部附件结构不够了解,很容易在制作过程中发生错误,制作出一些与实物不符的模型、动画,误导学员学习。另外,一些部附件结构形状怪异,精密复杂,也对3D模型的建立造成了不小困难。

3.2仿真模拟机硬件研制存在困难

仿真模拟机在教学中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其开发难度较大,尤其集中在硬件驱动这一方面。为了满足航空维修模拟训练系统的要求,大部分仿真模拟机的硬件都需要开发者自行研制。但是众多硬件厂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封锁,很多底层的驱动程序代码是不予公开的,网上现有的驱动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自行研制的硬件缺少驱动,这无疑加大了仿真模拟机的研发难度。

3.3航空维修教学训练系统后期维护复杂

航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飞机转型换代较快,旧的航空维修教学训练系统无法与新一代的机型机种相匹配,更新系统又需要对新机型进行调研,故开发周期较长,这就对后期的维护工作造成了困难。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航空维修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难点,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一步革新,一定会给航空维修教学带来更多的优势,如何提高这种优势,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1.1离散式的结构

20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的军用飞机处于离散式结构阶段,作战飞机的测量设备主要是火控雷达和光学瞄准。它的子系统有自己独有的显示器、传感器、控制器和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并不对整个系统进行操控。这种结构适用于专用性强,但是大量信息难以交换,灵活性差,如果要调整必须通过处理硬件系统才能实现。

1.2集中式的结构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而航空电子系统中更面临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美国空军Wright实验室开始向公众介绍数字式航空电子信息系统,使用LSL和MSI可以使控制部分和航空电子系统实现综合化。在当时,因为子系统都是模拟式的,综合化的性能效果大打折扣。

1.3联合式的结构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联合式的结构在软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通过1553B的数据总线配合火控计算机来实现对飞机上各个独立功能的子系统进行管理。通过这一技术,拟补了以前的结构功能上的不足,能够使整个飞机上的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4综合共享式的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ASIC技术促使电子系统的体积、性能和可靠性增强。Wright实验室希望通过Pavepace计划,把综合化范围发展到天线孔径和射频通道一级。

2微电子技术中包含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

根据我国航空电子装备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微电子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我国军用飞机通过对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各方面的能力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例如空对空的作战能力;精确制导武器具备了的对地攻击的能力等,这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同航空相关的微电子技术在发展中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2.1超高速的集成电路

超高速集成电路是组成航空电子设备的部件。在第三和第四这两代战斗机上我们主要采取的是硅超高速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让电子设备实现了小型化,大幅度降低了集成电路的总数和体积。设备故障也同时减少了。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加大了储存能力。然而硅超高速集成电路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比硅超高速集成电路效率更高的是砷化镓集成电路。可以预见的是砷化镓集成电路在航空电子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2.2专用的集成电路

根据需要,制造了专用集成电路的微电子芯片,应用在航空电子系统中,使性能得到提高。设备保密性增强。美国第四代机已经应用专用集成电路,主要装配在通信等保密的微电子元件。专用集成电路的制造成本比较高,所以这也阻碍其发展。

2.3微电子新技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SOC的概念。它把各层次电路、处理机制、模拟算法、软件、芯片结构和器件设计都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一块芯片来完成以前几个芯片组合才能完成的功能。SOC技术使微电子技术由原来的电路集成走向系统集成。SOC技术考虑了整体因素,减少了复杂性,所以造价成本降低。微电子技术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出现了微电子机械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把微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结合在一起,可以感受到来源自自然界的光、热、声、等信号,并且经过加工转换成电子系统识别的电信号,电子系统接受信号之后,完成该信号的指令。MEMS把感受到的外部信号进行处理,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操作。MEMS技术的应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产业通过它,降低了成本,并且完成了以前的大尺寸机电系统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在磁场中像蜻蜓大小的飞机等。

3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

3.1新微电子对于航空电子的促进作用

现代武器系统得益于微电子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无论在作战能力还是威力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其体积越来越小、可靠性越来越强,可以实现对整个机的功能提升和小型化。在现代的战斗机中,我们主要应用在雷达、通信、武器等设备中。因为应用了微电子技术,无论功能和性能稳定性的得到提高,这点在雷达的技术应用中格外显著。

3.2微电子技术在航空微处理器中的发展

在显控处理机和任务处理机中,航空微处理芯片是不可或缺的,随着航空微处理芯片处理能力的提高,任务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也不断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使任务计算机可以完成所有武器机器攻击的火控解算(依据雷达、计算机所接收到的信息,通过火控计算,讲分析结果传递至显示器上,供飞行员瞄准、发射),其二是增强任务计算机为系统其他非数据准线接口设备提供总线接口的能力。随着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航空微处理器能力的改造加强,核心处理系统技术的建设,任务计算机模块会逐步取代显控处理机模块的位置。从而航空电子系统整体的智能化水平将会随之提升,其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算法起其他的一些网络控制算法都会随之加强。

3.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推动航空电子综合化、模块化

SOC概念的应用使得微电子技术由原先的电子集成变为了系统集成。从整体与联系方面来看,对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方面考虑研究,推动航空电子综合化的进程,包括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中的子系统、设备、技术等方面。从系统的方面来说,应始终致力于对整体同环境之间、整体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综合地对所应进行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在部分同整体的相互结合、相互依赖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对系统运动的规律与特性进行揭示,并对其的功能、组成、联系的方式以及结构等方面进行有话,以达到实现航空电子系统综合的最优化的目标。

4总结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必然能够带动航空电子设备的不断创新,对性能与功能都将会有着很大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微电子技术在当前的战争技术领域中将会发挥出起不可替代的时代性作用,航空电子设备经历了分立式和组合式,不断的深化和提高。可以想象,在未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促进航空电子系统更加完备,不断地朝着模块化、综合化以及智能化的目标不断地发展。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技改项目完成,对其中1个变电站无功自动补偿器投切前后的数据进行现场测试。采用无功功率补偿后,主要技术经济效益如下。

(1)减少了线路电压降,使线路稳态电压升高,提高了供电质量。测试数据见表2,补偿后,终端电压提高,设备效率和功率因数均得到提高,共节约有功功率81.4kW。1年工作时间按8000h、负载率按0.7计算,全年节电455840kW•h,公司采用峰谷电价,平均电价为1元/kW•h,全年节省电费455840元。

(2)降低变压器铜损耗。降低的变压器铜损耗由10kV/0.4kV变压器和110kV/10kV变压器减少的铜损耗组成。由于110kV/10kV变压器受高压测量设备的限制,无法测量,故仅计算10kV/0.4kV变压器节约的铜损耗,相关测试数据见表3。合计降低变压器铜损耗1764W,全年电9878kW•h,全年节省电费9878元。

(3)减少线损。减少线损主要组成:

①从补偿器到10kV/0.4kV变压器供电线路减少的线损;

②从10kV/0.4kV变压器到110kV/10kV变压器供电线路减少的线损。为衡量无功功率补偿的经济效益,在无功功率补偿领域引入“无功功率经济当量”概念,其含义是指每补偿1kvar无功功率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用符号k表示,单位kW/kvar。k值与负荷点到电源的“电气距离”、电能成本和负荷运行状况等因素有关。为简化计算,国家标准GB/T12497—2006《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规定了不同供电方式的无功功率经济当量估算值。前文已测算了从两台补偿器向下到终端设备及10kV/0.4kV变压器节能情况,对于高压变压器110kV/10kV节约的铜损及输电线路减少的线损,因受高压测量设备制约,故采用无功功率经济当量估算的方法。从补偿器向上节能情况,无功功率经济当量按最保守的0.03kW/kvar计算,两台补偿器无功功率合计减少318.1kvar,则可折算节省有功功率9.54kW,全年节电76320kW•h,全年节省电费76320元。

(4)增加电功率(扩容)。增加的电功率,合计增加视在功率80kV•A。

(5)其他效益。可减轻电器、开关和供电线路负荷,减少维修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可靠性。

2.结束语

低压变电站采用DGB动态跟踪式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进行节能改造,效果显著。功率因数平均提高到0.96以上,增加了输配电设备供电能力。设备使用过程中未因投入补偿装置而引起某次谐波的谐振过电压、过电流。在线实时跟踪,随着负载变化,补偿装置实时跟踪系统功率因数并快速等量补偿。DGB快速投入与退出,不会引起过补和欠补,投入运行后,系统稳定,对电网无干扰。通过运行测试,DGB可完全替代同类国外进口无功补偿设备,特别适合功率因数低的场合。

上一篇:空乘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航空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