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经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0 16:57:54

国资经营管理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1篇

国资监管机构授权运行管理机制是对经济改革的结果,现在,随着国有资产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强化国有资产的法制化建设,通过法律实现资产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完善法律体制,从而能够使国有资本的管理具有法律的权威,为国有资本的运营提供更加规范化的方法,从而能够创新管理的方式。我国在近几年的国有资产已经超过了10亿万元,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作为全民共有的财产,以政府为代表行使所有权,从而使国有资产能够在发展经济中发挥中重要的效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法制化的建设,能够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地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健康的运营。通过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机构授权经营管理机制,从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加得规范和明确,能够突破国有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使国有资产的运行更加得有序。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地位,从而使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更加得规范化,使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权威性提高,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其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和授权,而且能够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负有一定的责任。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的法律,确保国资监管机构能够执行重大的决策,能够确保资产的收益。通过对最近这几年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制,从而能够确保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能够进行有序的管理,并且可以授权经营,在强有力的监督体制下,从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授权经营方案,从而运用法律的手段,加强组织的形式,使授权经营管理的方法、内容和原则更加得明确。

二、完善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关系

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将企业的制度与政府的相关制度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实现政企结合,政府是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能够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经济进行管理,但是,其不能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政府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从而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资监管机构是通过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可以将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的机构,在国家规定的授权经营范围内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使用的机构,在这三个不同的机构中,政府作为在授权范围之内对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其是出资者或者股东,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具有对国有资产的收益、决策的职能,国资监管机构是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主要负责机构,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承担着明确的责任,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产权管理的方法,实现资本的运行,从而使经济规模得以扩大,通过对资本的经营,完善国有资产的循环,使国有资产得以循环利用,使资本运作机制能够更加完善,加强国有资产的运行和重组,从而能够使国有资产得到进一步的配置,使国有资产能够朝着高收益的领域发展,能够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得以流动,从而运用较少的资本就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回报。

三、根据管人与管资产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新型的企业领导层管理机制

通过对产权关系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法,建立以政府为导向的国资监管机构,从而对企业的领导人与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相关体制分离,从而能够将企业中的行政级别消除。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权。

四、完善资产管理的能力,强化资产管理体系

(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国资监管机构应该行使好出资者的权力,对国有资产的运营起到重大的决策作用,确保对资产的有效管理,而且能够确保资产的收益。在国资监管机构行使决策权的时候,应该明确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应该确定投资的规模,不能进行盲目地投资,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制度结合起来,实现管人与管事结合,对所属的企业进行选择和推荐,从而能够针对国有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制定国有资产运营的方案。

(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强化财务的预算和控制,加强战略化的财务管理,从而能够促进国有资产的运营

国资监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和控制制度,让国有资产能够在预算中得以合理的使用,在进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编制,从而能够使国有资产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得协调,不会出现突发性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国有资产运营中的效益。在对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国资监管机构本身的预算,第二个步骤是实现子公司的预算,最后一个步骤是实现三级预算。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出资者,首先要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预算,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确保预算无误的情况下,可以对预算进行确认。国资监管机构在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的时候,要做好长远的打算,要确定好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主要产业,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战略方针,从而对企业的新领域进行探索,国资监管机构要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现状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健康、有序的运营。

(三)研究建立国有企业授权制度

建立授权经营国有企业的内部构架的《公告》制度,以改革的思路,总结国有企业授权经营的规范“授权程序”和具体授权内容及范围,建立配套的管理、考核、决策和提交制度,使被授权企业做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被授权企业在享有经营国有资产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五、结语

国有资产是国民共有的财产,在对国有资产运营的时候,应该做好管理和控制工作,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国有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收益。国资监管机构制定完善的授权和运营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其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良性运转,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促进国有资本运营的法制化建设,完善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关系,根据管人与管资产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新型的企业领导层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专业知识、适应国内、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和国资监管队伍,为提高出资监管单位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服务,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资监管队伍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努力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与选拔、推荐使用、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加强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领导干部五年内参加累计三个月以上培训的要求,从今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市国资委分期分批对出资监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县(市、区)以上国资监管机构工作的干部普遍进行一次政治理论和综合业务培训,其中企业领导人员脱产培训累计达到三个月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国资监管干部每年参加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不少于一周。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要与企业党务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与国资监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培训为重点,带动其他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工商管理培训为重点内容,推进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以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为重点,带动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坚持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

2、按需施教,务求实效。为适应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需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资监管工作个性化培训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广泛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3、依托市场,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培训资源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合理利用市内外、国内外优秀培训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培训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培训、自主培训的积极性,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4、深化改革,注重创新。遵循教育培训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改革培训模式和培训机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国资监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

1、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国资委党委领导下,建立由市国资委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工负责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

2、市国资委党委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和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做好出资监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规划、协调、指导、服务。除了完成市委组织部的调训任务以外,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下列人员的教育培训:由国有产权代表出任的正、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和正、副总经理;党组织、纪检、监察和工会负责人;企业高管人员后备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各县(市、区)国资监管部门负责人;市国资委机关干部。

3、各出资监管单位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落实企业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接受国资委的指导监督。各企业的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工作总结报市国资委汇总;出资监管企业如需参加其他部门组织的人员培训(包括涉外培训),事前应征求市国资委的意见。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对所监管范围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接受市国资委的指导,其培训可纳入市国资委统筹安排。

三、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1、按照提高政治素质的要求,抓好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能力。重点进行《文选》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加强党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2、按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继续抓好工商管理和现代经济理论的培训。系统学习企业经营管理和宏观经济、国际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管理经验,增强战略决策能力和提高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科学管理企业的能力。

3、按照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认真抓好法律、科技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公司法、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条例、国际经济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WTO基本规则;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和动态;学习历史、文学、伦理等方面知识,着重提高依法治企、科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

4、按照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的要求,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专题教育培训,着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培训的方式

1、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以适应性短期培训为主,采取委托党校、高校、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政治理论、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市场营销、金融、财税、法律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方面的学习;认真组织党群工作、组织人事、宣传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的短期培训;同时抓好与高等院校等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学历教育等中长期培训,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创造条件,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等学位。

2、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按计划定期组织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脱产培训,着重抓好工商管理培训,认真落实好企业领导人员工商管理脱产培训各项任务;保证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使他们通过脱产培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企业应建立在职自学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在职自学,形成在职自学的长效机制。

3、国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以境内培训为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全方位、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利用引进国外技术项目、投资等机会,选派企业优秀中青年骨干赴国(境)外学习进修和见习锻炼,加快培养外向型、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4、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选拔使用相结合。逐步建立经营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将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列为经营管理人员任职的必备条件之一;市国资委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制度,将培训时间、内容、取得的成效记录在案,作为经营管理人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

1、建立培训绩效评价制度。要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逐步建立培训项目的评绩问效制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各企业每年年底,要对本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制定下一年度培训计划,并将计划和总结及时报市国资委。市国资委每年要对出资监管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加强对培训过程和质量的督导。把培训工作作为考核企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使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市国资委各科(室)的培训工作由办公室(党办)管理,每年11月底以前各科(室)提出培训需求汇总到办公室(党办),制定国资委年度培训计划,经审定后组织实施,未列入年度计划的不得随意组织培训,确因工作需要举办的培训班,须经主要领导同意。

3、各出资监管企业要充分认识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分工责任制,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制定本企业的培训规划和计划,按照发展战略目标开展系统培训,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开展经常性的培训;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3篇

为何设立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的新阶段。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出资机构管理面过宽,链条过长,且关系具有明显的行政性,政府公共管理者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尚未真正分开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目前,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已经基本理清,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有利于巩固改革取得的成果,使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中央企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规划也已经制定完备,某些具体工作也要由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来实施。

具体说来,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国有资产出资机构完整行使出资人权能,落实出资人权能中最重要的收益权,而目前这种收益权尚未完全落实。

其次,解决关系中所存在的行政性、多层次性问题。一方面,国有资产出资机构可以通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重要企业直接持股,缩短委托链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调整国有资产投资的布局和结构。

第三,进一步解决政府公共管理者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开问题。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政府可以委托国有资产出资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要求,使所有者的代表进入企业,以董事长、董事或监事的身份,行使所有者权利,监督国有资产的运营,提高资产经营效益,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同时,其他政府部门就可以不再履行任何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只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而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完全解决。

第四,适应国资监管的重点向上市公司转移的需要,通过成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直接持有央企上市公司股票,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并进行国有资本经营。

第五,使国资委更好地把握出资人代表的定位。其职能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合理进行国有资产投资,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保证在某些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同时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率;二是推进所投资的企业进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出资机构通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参加公司股东大会和派出出资人代表,认真参与公司治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并形成公司内部财务预算的硬约束机制;三是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进行监管,使其能够完整有效地履行出资人职能;四是建立国有资产负债总表、现金流量总表和损益总表,监控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保持国有资本的安全;五是接受同级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向本级政府报告监管工作、监管资产状况和其他重大事项等。

第六,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为平台加快中央企业重组步伐。通过组建资产经营公司,可以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进中央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处置、困难企业退出和存续企业改革重组的专业化、市场化的操作方式。

第七,可以通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整体改制,国资委则通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持有国有股权。这是提高国有产权委托有效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就是在国资委监督下,委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探索不良资产、冗员等剥离处理办法,实现企业整体改制。

第八,有利于出资人机构更好地行使所有权。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要从制度和机制上严格区分以股东方履行出资人职责和依照行政隶属关系直接指挥企业经营的本质差异。出资人机构“管”的方式是履行股东权利的方式,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大会该管的人和事要理直气壮地管好,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具体来说,一是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公司法》、《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事,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和不错位;二是要维护好所有者权益,对所监管的国有资产认真履行好出资人职责,该管的坚决管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要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坚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分离,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和法人财产权,不当“婆婆加老板”。

在配合出资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能方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将能起到如下积极作用:

——对解决国有企业“老板”所有权缺位问题有积极作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通过必要的监管,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乃至公司“内部人控制”和财产非法转移等现象;

——多数情况下对企业同时有“管资产”与“管人”的权力,对控股企业可以选择、任免企业领导人,促进经理人市场化的进程,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对持股的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解决企业的职工分流、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能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设立

在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具体运作方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研究:

首先,国资委可以按照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要求设立若干个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并使这些经营管理公司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

其次,构成国有资产出资机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被投资企业的3层次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第三,作为统一的“管资产、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国资委,应按资本管理原则逐级行使所有权管理,而不是一竿子到底式的管理。

第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承担出资人职能和资产管理责任,可按投资领域和基本功能分类。分类的目的在于,国资委对不同类型公司控制、监管、考核的内容、方式将有所不同;不同的经营管理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可有所不同,有的可能要受特别法律调节与规范。

第五,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同时也是控股公司,因为其最主要的资产是其持有的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应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其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由出资机构组建,总经理可以由出资机构直接派出,也可以由董事会聘任。董事会承担重大决策,监事会承担监督责任,总经理负责战略实施和管理决策,但不同类型公司可有所不同。

第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可根据所经营资产和所投资企业的特点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资产管理型公司,主要资产是其持股公司的股份,主要业务是对其持股公司进行资本产权或股权管理,是股权管理型或财务控制型控股公司;二是战略管理型公司,公司对其持股公司不仅进行财务控制,而且进行战略控制,是战略控制型控股公司。

第七,国资委在对经营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时,应采取如下基本管理方式:直接任免公司领导人,决定其薪酬;对公司领导人有业绩要求,进行业绩考评;审批公司的重大经营和财务计划及投资计划。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4篇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开招聘是指面向社会公开职位和任职条件,用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

第三条 公开招聘企业经营管理者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

(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三)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四)考试与考察相结合;

(五)出资人和企业认可。

第四条 公开招聘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权限,在县委组织部和县国资局的领导下进行。

第五条 公开招聘适用于:企业经理班子成员、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及其他高级技术管理人员。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进行公开招聘:

(一)经营班子结构需要改善;

(二)专业性较强和紧缺专业,本企业无合适人选;

(三)其他需要进行公开招聘的。

第七条 报考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有良好的职业信誉;

(二)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司运作;

(三)有较好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意识强;

(四)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五)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第八条 报考人员应当具备以下资历条件:

报考总经理职务的,必须具有在企业同层级任副职2年以上,或上一层级企业任中层副职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经营业绩良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报考的,应具有任副科级职务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报考副总经理职务的,必须具有在同层级企业任中层职务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并有一定的经营业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报考的,应具有任中层职务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报考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职务的,必须具有相应的高级职称,与所报考职位业务相关的管理职位上任职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特别优秀的,其任职资历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九条 凡有《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

第十条 确定公开招聘职位和招聘实施方案。由县国资局提出拟进行公开招聘的职位,报县政府审定。

第十一条 面向社会公告。公告中应对公开招聘职位的职责、任职资格条件、职位要求、薪酬待遇、考核办法、招聘范围、报名条件与资格、招聘程序和时间安排等进行规定。

第十二条 报名与资格审查。

报名人员要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招考组织者按要求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参加考试。经资格审查合格参加考试的人数与招聘职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3︰1。

第十三条 考试

(一)笔试。笔试主要测试应试者是否具备该职位需要的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根据笔试成绩,按入围人选与招聘职位3︰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

(二)面试。面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经营管理企业的基本功、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等,可分为三个环节,即:撰写治理企业方案、演讲答辩、素质测评。

第十四条 确定考察人选。根据笔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第一、二、三考察人选。

第十五条 组织考察。由县委组织部和国资局组成联合考察组对第一考察人选进行考察,第一考察人选经考察为合格的,一般不再考察其他人选。第一考察人选经考察为不合格的,依次对第二考察人选进行考察,以此类推。

第十六条 拟定聘用人选。经考试、考察合格的人选确定为拟聘用人选,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7天。

第十七条 正式聘用。公示未发现有影响聘用问题的,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其中:总经理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由县国资局聘用,副总经理由国资局研究,企业董事会聘用。

第十八条 引进、选调、内部推荐的特别优秀的经营管理者,经县政府审核同意后,可实行考核等简化聘用工作程序。

第十九条 公开招聘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聘用期与企业经营班子任期一致,并实行一年的任职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本职工作的正式聘用,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按聘用协议解除聘用职务。

第二十条 对通过公开招聘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按《劳动

合同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不得聘用未与原单位解除(终止)聘用(劳动)关系的人员。第二十一条 公开招聘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薪酬由企业根据岗位职责确定,报县国资局同意后执行。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为出发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整合归并既有资源,合理设置管理机构,统一规范运营机制,着力提升水务经营及服务管理水平,加快实现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目标。

二、工作部署

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总体按照“统一部署,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稳妥实施”的原则开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全面建立起由水务集团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供水的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机制。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试点阶段。2010年底前,完成洲泉镇(含原由洲泉永秀供水服务站管理的大麻镇黎明村)范围内的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探明方向,积累经验,完善机制,为全面推进改革打好基础。

(二)扩面阶段。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1年底前,完成对具备“完成三级管网改造,全部封闭深井”这一基本条件的镇(街道)的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符合条件的镇(街道)必须在实施改革前一年的四季度排出改革计划。

(三)提升阶段。2012年底前,力争全面完成全市剩余镇(街道)的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扫尾工作。当前尚未具备改革条件的镇(街道)要抓紧实施三级管网改造工作,并同步封闭深井,为加快推进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三、改革措施

(一)资产处置

1.被接管的二级供水企业相关资产的产权原则上保持不变,原债权和债务由所在镇(街道)负责处置,管网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移交给水务集团,并由水务集团承担管网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责任。

2.待全市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完成后,由市国资办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本次改革中涉及的管网资产进行全面清理评估后,统一办理移交及划转手续,入水务集团固定资产。

(二)人员处理

纳入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范围的人员由水务集团以镇(街道)为单位,以各镇(街道)立户水表总量为基数,按1500只水表录用1人核定。改革前镇(街道)现有从事供水经营管理的人员在按程序录用后由水务集团负责安置,未录用人员由所在镇(街道)负责处置。

1.录用资格。2010年5月底前,经市人事局会同国资办、水务集团认定的,在原二级供水服务站从事供水经营管理工作的313名在职职工(含行政村管理人员)。其中:男性职工年龄必须在50周岁(含50周岁)以下,女性职工年龄必须在40周岁(含40周岁)以下,职工年龄核定截止期以各镇(街道)实施改革前一年的12月31日为基准日。

2.录用办法。(1)以镇(街道)为单位,由市人事局对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组织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市人事局牵头,会同国资办、水务集团及所在镇(街道)另行制定。(2)对考核达到合格(60分及以上)的人员,由市人事局会同水务集团及所在镇(街道)按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3)录用的人员经市人事局、水务集团政审合格后最终确定,并由市人事局会同水务集团及所在镇(街道)办理相关录用手续。

3.人员管理。本次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新录用的人员为水务集团所属凤栖自来水有限公司下设供水服务站编制。供水服务站编制人员以属地安排为原则,即所录用人员原则上安排在原先所在镇(街道);工作上由水务集团统一安排,待遇上严格遵照混岗不动编的原则。

4.录用人员工资标准及福利待遇详见附件。

(三)水价执行标准

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完成后,由水务集团直接抄表到户,水价按城镇供水一级管理价格执行。

(四)遗留问题处置

在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过程中涉及因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遗留问题(如部分农户用水由周边污染企业补贴水费或免费用水、部分未装表用水等),必须由所在镇(街道)在水务集团接管前妥善处置完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推动。为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市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由市监察、发改、财政(国资)、人事、规划建设、审计、水务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具体负责协调推进改革工作。各镇(街道)必须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本镇(街道)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班子,落实专人分管、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工作。

(二)统筹兼顾,稳妥推进。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情况复杂、千差万别,市国资、水务要会同镇(街道)认真做好相关资产的评估,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慎重处理好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各种关系,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遗留问题,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工作。同时,要注重做好媒体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的好处,保障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6篇

近年来,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营还是粗放式、分散型的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能,有必要将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实行集约化运营,并通过项目运作,充分发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杠杆作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根据区政府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区国有经营性房产集中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将区属各街办事处经营性房产划转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区国资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具体意见如下:

一、管理的原则和方式

各街办事处经营性国有资产按照“集中管理,集约运营”的原则,将各街办事处经营性资产划转到区国资公司,由区国资公司统一管理和运营。各街办事处应划转经营性资产具体包括,街道办事处所属经营性房屋、土地(含有证和无证),承租的国有公房(经营性用途)。

二、资产经营性收益的管理

各街道办事处经营性资产划转到区国资公司后,其资产收益(主要是房屋性资产的出租收入,简称收入基数)按“收支两条线”原则,由国资公司作为非税收入全额上交区财政,区财政局与税务部门协调确定缴税额度,再由区财政按划转资产2010年实现的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额为基数(简称划拨基数),单独列入各街道办事处年度财政预算。

三、资产的处置

街道办事处经营性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划转到国资公司后,国资公司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资产需要处置时,须由公司经理办公会提出处置方案,提交公司董事会讨论形成决议,经区国资办审核,报区政府批准后方可处置。处置时要严格按国有资产处置规定公开挂牌。

四、划转移交管理的工作要求

(一)各街道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2012年5月31日(周一)前向区国资办上报2010年的租房合同及租金收入收据复印件,经区国资办会同财政局审核确认后,于2012年6月9日前同各街办事处签定收入基数确认书。

(二)各街办事处于2012年6月9日前同区国资公司签定经营性资产移交协议书。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7篇

我们从企业的生存链条所有者一经营管理者一职工一生存市场(业务客户)一所有者1的内的情况来分析,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是要尽力在可能的市场空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并使链条中的四方利益实现统一和平衡,建立合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缺陷,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人(国家)与经营管理者(厂长经理)缺乏有效的责任约束。投资人(国家)对经营管理者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投资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职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以及和企业主动融合的精神。投资人(国家)和经营管理者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约束力去挖掘职工的潜力和创造性。

(3)未建立起以客户市场为中心的高效率的服务体系。企业要根据客户市场的变化,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手段,要始终把改革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大多数国有企业仍处于较原始的发展阶段,是以总量扩张或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经营,而不是以效益和质量提高为特征的集约化经营,只注重外延式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内涵式的发展,因而在服务效率及产品创新方面难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4)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脆弱。国有企业在发展客户市场时,没有对产品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没有形成长期互利合作的关系。

(5)企业产权不清,边界模糊,主体虚置,导致了国有企业产权的不可交易性,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行为短期化和低效化。

(6)政资不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不分,部门多头管理,人权、事权、财权三分天下,造成企业或被管死,或失去控制,导致企业效率低下,难以发展。

二、企业重组改革的措施及效果

建立一个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有助于解决国企改革重组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可以解决国企治理机制的问题。创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形成三个层次的经营架构,即国资委、从事资产运作、价值形态管理的公司或控股公司、实体企业。国资委主要是预算管理,以预算管理为龙头,资产经营公司以投资为中心,以投资决策为龙头,实体企业是以财务管理和日常生产经营为龙头。三层架构的形成,可以有效地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监控问题。出资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通过对资产运营公司的授权管理的方式,行使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使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能够真正得到保障。

(2)解决公司治理机制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拥有一支优秀的经理人队伍,是国有企业保持稳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构建职业经理人体系,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国资委设立国有企业经营评估委员会,对企业实绩报告,经营实绩评估程序,评估结果作出具体的规定,然后对照统一的标准,按规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并据此给予经营者相应的薪酬和奖励,或向经营者迫索补偿。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国有企业的“二重性”,即经济性和社会性,如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就业等,可以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其实现的社会效益一并纳入企业经营效绩评价的范围。

从目前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体制来看,政府、政府各部门、企业各自承担不同的管理职能,企业重大决策涉及多个部门的意见,这一过程往往延误了最佳决策时间,也造成了难以追究决策失误的责任。与此同时,目前有关制度并未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约束,特别是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风险状况缺乏合理的制约机制。现有体制也不适宜于企业提高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能力。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后,企业目标控制可以市场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借助于规范的法律约束和市场规则约束,可以强化所有者监控作用的效力和时效性。

(3)资产营运公司和实体企业有明确的经营管理责任和日标。对资产营运公司而言,在国资委授权并监督下,首要的经营月标是为出资人带来最大的回报。由于营运公司和企业实体确立了较单 、具体的经营目标,国资委对营运公司管理层,营运公司对实体企业管理层进行考核,并行使激励机制就具有比较客观、公正的依据。

(4)三层架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可以让企业借此机会实现激励约束机制的重大变革。为了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资产营运公司和实体企业必然要采取符合市场作法的激励约束机制。资产营运公司和实体企业的管理层及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薪酬补偿要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甚至可以采取出让部分国有股给企业职工持股和对管理层实行期权分配的制度,使职工、经营管理层与企业自身建立更为直接的利益相关体。目前,企业的分配制度仍然具有人锅饭的性质,管理层和职工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出来,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浪费巨大,人才外流严重,技术创新和企业竞争力急剧下降。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解决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而建立国资委一资产营运公司一实体企业=_层组织架构,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企业形成凝聚力及提高市场适应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8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精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企业改革与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相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相结合,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法治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目标任务通过学法用法,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深刻理解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知识,熟悉掌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依法维护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杜绝重大法律失误发生;积极探索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治企工作的开展,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法治保障。

三、学习内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加强对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以及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的同时,重点要加强以下法律知识的学习:

——与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基本法律制度;与企业组织相关的企业设立、合并、分立、终止、破产等法律制度;

——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合同、担保、招标、投标、价格、竞争、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广告等法律制度;

——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关的财务、用工、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养老、法律顾问等法律制度;

——与企业外部环境相关的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环保、资源、世贸规则、反倾销等法律制度;

——与企业同行政主体关系相关的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制度;

——与企业纠纷处理相关的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律制度;

——其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法律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以、国资委、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编写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读本》作为统一读本。

四、方式方法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提供广泛的学习途径。

——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办专题节目(栏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作为“十一五”国有企业领导人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对重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

——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在职责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根据不同阶段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各相关部门及时组织开展各项新颁布实施法律和新修订法律的宣传教育。

——认真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建立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和园地,努力拓宽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的渠道,通过定期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以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各种法律知识送到职工群众手中。

——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组织开展依法治企活动,努力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和规范企业运行机制,促进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组织领导机构。各级各类企业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企业学法用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2.加强考核监督。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企业管理、经营效益考核,把企业依法经营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按年度、分阶段实行量化考核。

3.加强宣传报道。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企业学法用法工作情况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企业在学法用法工作中总结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法用法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宣传和表彰。

4.加强工作交流。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推广各级各类企业在学法用法工作中总结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国资委、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每年将召开一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取得的成功经验,推进企业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5.加强保障措施。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9篇

“国资经营、国企改革实际上有多种形式,国资委和企业直接对接是一种形式,成立资产经营公司

是一种形式,都是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尝试和探索,很难判断哪种方式就一定好。”

2010年,央企整合进入关键之年。围绕以何种路径来推进央企整合、是否成立新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问题的讨论再度升温,而成立第三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被认为是国资委完成整合任务最现实的选择。

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这一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由来已久。在2005年分别授权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作为试点平台推进央企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在早期的研究和后期试点过程中,诚通集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上个世纪脱胎于原国家物资部的诚通集团历经多次变革,整改重组一度贯穿其早期发展史。2005年成为试点平台以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已经成为诚通集团定位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家资产规模近300亿元的央企,是目前唯一的国有资产经营和董事会的双试点公司。其掌门人、47岁的马正武是国资委麾下最年轻的央企董事长之一。

3月19日,马正武就国资经营试点和诚通模式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的采访。

“资产价值最大化”

《财经国家周刊》:诚通对自己的评价是:“作为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的平台,为国企改制、重组走出了一条新路。”如何来解读“新路”?

马正武:“新路”这个评价可能有点儿过高。诚通做资产经营管理有几个特点可以总结。

第一个是对象上有别于过去,面对的困难企业和小企业的整合,对诚通来说是外部的。

第二是方式上,过去央企的退出改制基本上是运用行政的方式,如政策性破产或兼并,真正通过第三方,以资产经营的方式、以企业退出调整的方式来专门做这件事,应该说是国资委的一个探索。

第三是诚通自己做了一些探索,这几年做小企业的兼并重组,没有用过去那种一退了之、一卖了之的方式,而是坚持解决企业的困难,创造一些条件使企业再生。

诚通做资产经营管理,一些方式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譬如安置人员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我们就考虑不能简单地退出某一家企业,而考虑用市场化的方式使它再生,我们称之为“孵化”。

总的来说,我们是在探索,可以称之为“新路”,核心是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财经国家周刊》:你上面提到的企业“孵化”,意味着要对每个企业的业务结构、经营环境、行业前景等都很了解,如何能做到?

马正武:诚通的确不是一个万能的公司,不可能对每个行业和企业都精通。前几年的国资经营还是解国资委的急,并不知道接下来会接到什么样的任务,时间紧迫,选择有限。

现在来看,有几个步骤。先对企业做总体诊断,对业务进行考核,决定是解体还是继续发展。这里又分成两个阶段,先是我们初步判断,再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来进行诊断。

具体到企业,又分几步走。首先是脱困,如何解决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人员分离、业务规划都是有共性的;企业如何在技术、工艺上调整和完善,引进专业人才是第二步。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国资委的试点平台,其中包含了行政化的色彩,但作为一家央企,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必然要求市场化运作和市场化考核,国资委对诚通的考核有特殊之处吗?

马正武:总体来看,诚通处理得还不错;局部来说,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央企重组对诚通不能简单地说是机遇。诚通未来肯定要走两条路:对相关行业的优势企业的并购,并更多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来实现;对困难企业的分类指导。

国资委对资产经营业务是单独考核的,诚通内部实行的是自加压力的考核。现在资产经营业务创造的盈利,还没有成为对管理层进行激励的内容。

《财经国家周刊》:既然是行政任务,国资委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吗?

马正武:作为试点,国资委和诚通都是在摸索,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国资委并没有配套的支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从2007年才开始实施,所以在2005年、2006年诚通还是比较艰难的,完全靠自身的资金能力,一直到2008年,财政部注资20亿元的国有资本金,诚通的压力才有所缓解。

“规模化”利弊

《财经国家周刊》:回顾诚通过去几年的试点情况,在取得成绩之外,其实也有一些挫折,包括2005年重组华源失利。有人分析资产规模小是造成诚通失败的重要原因。事实是否如此?

马正武:当年诚通整合华源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诚通太小,有其他的原因。我认为规模大小对企业进行整合不是绝对的标准,规模大的企业去整合小企业肯定更容易,但要关注的是整而不合。央企继续加快整合,对诚通来说确实存在压力。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承担任务,也要加快自身的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这些问题在过去有没有对诚通造成很大阻碍?

马正武:那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规模其实也是实力的体现。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盲目地去追求做大规模,诚通的负债率一直都控制在60%以下。如果提高负债率,放开去并购,低成本地扩张,也很容易做大规模。

我们面临的是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规模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盲目扩张放大风险,我们做的是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提出的是“内做强,外做大”。

《财经国家周刊》:追溯到5年前,诚通是如何从国资委获得资产经营试点的机会?当时有说法是因为诚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另外,这顶试点的帽子对诚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吗?

马正武:我承认,这的确与诚通的积极主动是分不开的。从1999年开始,当时还是一家困难企业的诚通,为避免被解散掉,不得不进行内部整合

2004年底,我向国资委建议对央企不良资产进行集中处置,2005年初和改革局一起研究,到5月份开始承接。当时也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了战略合作。总的来说,诚通有积极性,国资委和央企有需求。国资委当时也缺乏一个平台来处理部分央企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现在来看,这对诚通来说肯定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和机遇,但当时确实没有考虑这么长远。

“中国版淡马锡”

《财经国家周刊》:同样是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试点单位,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定位有何不同?

马正武:不同的资产经营公司,其侧重点肯定有所不同,功能上也有各有差别。应该说,现有的资产经营公司,很难一家就承担起所有调整的任务。

不同的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应该说是合作的关系。比如中国包装总公司,就有国投和诚通的合作。

《财经国家周刊》:一些国资研究专家和学者认为,国资经营管理公司是国资改革一种很好的尝试,可以厘清国资委出资人的身份、国资委和央企的关系等问题。国资经营管理公司未来有可能取代现在国资委的主要职能吗?

马正武:我认为很困难。从目前的体制上看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有经济学家提出,成立几个资产经营公司、几大行业控股公司,来解决运营的问题,近期研究这个问题尚不具备条件。

国企改革,监管和运营是两个必要的职能,这两个职能是通过国资委来体现还是通过资产运营公司来体现,两者并不矛盾。未来的方向肯定是监管和运营要分开。近期来看,国资委在向这个方向倾斜,很多运营的职能事实上已经逐渐转移到了企业的决策层、董事会。

现在改革的主要矛盾是结构调整,例如央企重组、做大主业等。包括第三家资产经营公司的成立、现有两个资产经营公司的存在,都是为布局调整在发挥作用,还不是在运营层面来提高运营效率。短期是这样,长期的目标肯定是要提高运营效率。

国资经营、国企改革实际上有多种形式,国资委和企业直接对接是一种形式,成立资产经营公司是一种形式,都是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尝试和探索,很难判断哪种方式就一定好。

《财经国家周刊》:如果将诚通这种模式放大化会怎么样?

马正武:我认为,诚通这种模式放大化,做战略控股公司,确实在很多问题上解决起来会比较方便。但诚通有天然的弱点,如规模、资历有限,是不是要放大,有很多顾虑。

我对未来国资布局的判断,应该是有很强的产业集团、国家控股公司、战略控股公司。

国资经营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 境外投资 经营管理

2012年5月1日,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8号,以下简称“境外投资监管办法”)正式实施。随同2011年实施的《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6号,以下简称“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7号,以下简称“境外产权管理办法”)一起,三个“办法”构成了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三项制度的颁发对我国央企大举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共七章四十条,主要内容是:明确了国资委、央企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责;提出了央企境外投资及后续管理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管理要求;明确了境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原则性要求;规定了境外企业重要经营管理事项的报告程序、内容和时限;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两个层面提出了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内容和要求。

《境外产权管理办法》共二十条,主要内容是:规范了境外国有产权登记和评估项目管理,对境外企业产权转让等国有产权变动事项的审核权限、基本程序、转让价格、转让方式、对价支付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红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基本原则;规范了个人代持境外国有产权、设立离岸公司等事项。

《境外投资监管办法》共十八条,主要内容是:通过定义境外投资的概念,明确了《境外投资监管办法》适用的范围;明确了国资委、央企对境外投资监管的职责;提出了境外投资活动应当遵守的原则;要求央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规定了央企境外投资计划报送制度;明确了主业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和非主业境外投资项目审核的程序和内容;对提高境外投资决策质量和加强境外投资风险防范提出了要求。

整个监管制度体系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境外投资与经营行为规范、重大事项报备、监督考核等方面,对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做了详细要求和规定,对维护境外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境外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使央企对外投资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境外投资行为和国有境外资产的安全、可靠。

1.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与1999年财政部颁发的《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相比,国资委针对央企出台的境外资产监管办法中对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央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境外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保证境外投资和经营管理有章可循、合规合法。

《境外资产监管办法》指出,央企应当:“建立健全境外企业监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对境外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境外出资管理制度,对境外出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离岸公司管理制度,规范离岸公司设立程序,加强离岸公司资金管理”,“建立境外大额资金调度管控制度,对境外临时资金集中账户的资金运作实施严格审批和监督检查”,“建立外派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纪律、工资薪酬等规定,建立外派境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定期述职和履职评估制度”,“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统筹境内外薪酬管理制度”,“依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明确负责机构和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账簿及财务报告应当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资金收支情况”,“建立健全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加强对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境外投资监管办法》中也规定,“中央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需要制定境外投资规划,建立健全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提高决策质量和风险防范水平”,“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规定,加强境外投资决策和实施的管理”。

2.规范境外投资和经营管理行为

2009年,中国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沙特麦加沙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约定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施工完成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由于严重低估项目成本,导致项目整体亏损近41.48亿元人民币。2011年,中钢集团公司暂停在西澳洲的Weld Range铁矿项目,停止与之相关的所有工作,并对在建项目收尾。一个耗资13.6亿澳元(约合93亿元人民币)敌意收购的澳大利亚铁矿项目,却因为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问题,在收购三年后叫停。纵观近年我国央企在海外的投资失败案例,由于投资决策程序不科学、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不到位导致的亏损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在新的监管制度体系中,对境外投资行为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上一篇:语言艺术教学范文 下一篇:医疗护理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