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10 11:19:52

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范文第1篇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依托外,尚得益于良好的村镇规划设计。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一、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在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此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四、《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村镇规划工作的实践,该《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1.《标准》虽没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予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以我们黑龙江省为例,许多老的建制镇和农、林、场部人口都达到几万人,城镇建设占地有的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其不是县政府驻地。如此规模的建制镇,如果也是执行《标准》,那么,从《标准》的内容上看,至少尚需补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

(1)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十分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而小城镇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的执行,方可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次生灾害问题,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桔杆、柴、草等为燃料,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及草盖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标准》中去,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4)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源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原因,近期很难能够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今后的建设方向。因此,集中供热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对此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那应是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它所能带给我们的益处自不用细说。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标准》中去。

(5)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市局,应在《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容。

3.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在广大村镇、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已是居民非常普遍拥有的,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车辆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而这些较大型的车辆都有一个较大的较弯半径。《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米宽的路面部分,没有红线宽度控制,这样较大型车辆难以进入宅院内。由于目前农民多为个体经营,如果车辆不能进入宅院内,安全保管则成了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一级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详细研究论证和加以调整。

规划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村镇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村镇规划管理概况

村镇是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空间组织形态,以村庄和集镇为载体的社会发展单元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村镇规划是村庄与集镇规划的总称。其中,村庄指自然村和行政村;集镇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村镇规划涵盖了城乡规划体系中的部分镇规划(镇总体规划中涉及所辖的村庄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2、村镇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层面看,村镇数量多、分布广、投入产出比不高、生产方式较单一、管理模式多元化等特征显著。在当前国家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现状下,村镇规划管理无论是在规划编制还是在实施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法律依据不足、管理体制不顺、规划地位不清、设置机构不够、管理人才不专、保障经费不多”等复杂而现实的问题。

2.1 法律依据的指导不足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村镇发展的现实环境已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要求规划工作者必须创新规划编制实施与村镇建设的技术、方法,全面提高规划管理,建设实施的水平和质量,以实现加快城乡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行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需求,而其他法律也没有涉及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这使得我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在法律方面缺乏有效支撑。

2.2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滞后

如果没有规划,村镇建设管理就没有依据,村镇建设也就无章可循。我国少数地方政府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等、靠、要”思想,在规划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往往简单拼凑村镇规划。同时,村镇规划的编制质量不够高,建制镇详细规划编制率较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起点低、执行力度不够。

此外,我国村镇规划规模偏小,规划编制费用少,很难请到编制资质高的规划设计单位。由于当前规划设计单位设计业务繁忙,往往在编制村镇规划前没有做充分的基础调查研究,沿用城市总体规划的模式和城镇规划的技术路线进行规划,过于追求面面俱到,使部分内容不切实际或指导意义不强,抑制了村镇规划真正应该起到的作用。同时,村镇的建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依靠村规民约进行约束,因而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规划才是村民真正需要的规划。

2.3 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基层村镇规划技术和管理力量薄弱,一些村镇仅有一到两名专门管理人员,有的村镇甚至连专门管理人员也没有。这些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

从全国层面看,由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对村镇规划管理事权的支撑性不足,这使得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管理无法有效延伸到乡镇,导致了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的政策和目标在乡镇和村庄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4 村镇建设管理职能多交叉

我国的县级城乡规划建设系统缺乏统一的协调部门,结构平行设置,导致工作相互干扰、行政效率不高。大部分乡镇建设管理均采用“条块结合”的方法。以“块”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在行政上隶属于当地政府,在业务上受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县级建设系统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作为派出机构,对其进行垂直管理和监督管理,但一些村镇的领导急于出政绩、树形象,违反规划和法规的现象屡见不鲜,阻碍了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5 村镇建设实施管理较混乱

对于违法工程,我国的村镇建设缺乏法律依据,在管理上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同时,村镇管理机构的断层,也导致无法立即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有效处理,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严重。许多村庄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够,不少村干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足,不按规划的要求建设,随意性较大,加上一些村干部的频繁更换,导致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

我国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的落后,以及建筑技术力量及服务的缺乏,导致村镇盲目地建设和发展,居住分散,增加了基础设施配套的成本,特别是一些农村的村民在新建住房时,不按规划选址、不按图纸施工,不仅施工不规范,在竣工后还不验收,增加了村镇规划的管理难度。

3、村镇规划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制定和出台下法律法规、文件

政府应高度重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是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的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规划管理范围从城市扩大 到镇、乡和村庄,村镇规划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亟待制度规范:《城乡规划法》对城市、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及管理制度的规定比较原则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村镇规划管理制度急需通过地方性法规予以落实,并对《城乡规划法》中的一些授权性和原则性规定进行细化。

3.2 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由于历史、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原因,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滞后,村民无规划建房现象普遍。为切实解决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和管理缺位问题,启动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深入探索、积极推进、结合实际,为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奠定基础。

为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从上到下的有效监管,在乡镇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所,以解决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不到位和缺位的问题。具体做法为:批准设立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所为乡(镇)人民政府直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股所级,核定事业编制人员1至3名,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组织实施本乡镇的村镇建设发展规划;负责本乡镇范围内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等。

3.3 科学强化村镇规划管理工作

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要求未设立村镇规划管理机构的乡镇或暂时不具备单独设立规划建设管理站所的乡镇,在国土资源所加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牌子,并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同时,明确要求严格落实规划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村镇规划编制、修改、审批和实施管理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增强“对依法批准的村镇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法律意识。

3.4系统分级开展技术人员培训

按照分级负责、各司其职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分级培训制度,加强对以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为主、以新农村建设指导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建设,采取现场指导和组织技术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队伍的素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积极做好对各市、县两级骨干人员的培训指导;市级政府负责做好对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做好对村庄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 。通过分级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真正胜任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4、结语

对村镇规划管理的法律和机构建设进行探讨,是有效解决村镇规划管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程茂吉.从城乡统筹再谈城乡规划全覆盖[J].规划师,2009.

[2]吴效军.对修订《村镇规划标准》的若干看法[J].规划师,2003.

规划管理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规范港口规划工作,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港口资源,促进港口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港口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订与调整、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交通部负责全国的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港口所在地的市(指设区的市,下同)、县(包括县级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负责特定港口管理的部门具体实施该港口的规划管理工作。

本规定所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包括承担港口行政管理职能的交通主管部门或者与交通主管部门分设的港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港口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港口资源条件、综合运输网状况等因素制定,体现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

第五条港口规划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江河流域规划、防洪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水路运输发展规划和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规划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

第二章港口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港口规划包括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是指港口的分布规划。港口布局规划包括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对港口资源丰富、港口分布密集的区域,可以根据需要编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省、自治区行政区内跨市的港口布局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是指一个港口在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

第七条港口布局规划主要确定港口的总体发展方向,明确各港口的地位、作用、主要功能与布局等,合理规划港口岸线资源,促进区域内港口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并指导区域内港口总体规划的编制。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确定港口性质、功能和港区划分,根据港口资源条件、吞吐量预测和到港船型分析,重点对港口岸线利用、水陆域布置、港界、港口建设用地配置等进行规划。

第八条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可不编制港口布局规划,仅编制港口总体规划。

第九条编制和修订、调整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时,应当根据需要编制相关的专项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分层次港口布局规划、分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规划、港口资源整合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港区总体规划、港口集疏运设施规划和港口仓储、保税、物流等园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第十条组织编制港口总体规划的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港口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有关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对港口总体规划中的港区规划的深化方案。

第十一条全国港口布局规划由交通部组织编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口布局规划由交通部组织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编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省、自治区行政区内跨市的港口布局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编制。

第十二条主要港口的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直辖市、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具体实施港口行政管理的部门编制。

主要港口以外港口的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编制。

第十三条编制港口规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港口资源,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

(二)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产业合理布局的要求;

(三)促进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发挥港口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枢纽作用;

(四)统筹不同层次港口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工,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高港口群体的综合竞争力;

(五)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国际国内航运、现代物流等发展的要求,提高港口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第十四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应当符合全国港口布局规划。

省、自治区行政区内跨市的港口布局规划应当符合省、自治区港口布局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应当符合相应的港口布局规划。

第十五条编制和修订、调整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时,涉及新港区开发或者对现有港区功能有重大调整的,应当进行新港区选址论证或者有关专题论证。其口总体规划论证完成后应当编制港区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港区、作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优化港区水陆域总体布局,统筹安排港区内集疏运、给排水、供电、通信信息、安全监督、口岸管理、环境保护等配套设施的布置,并与城市规划的相关设施协调、衔接。

第十七条港口规划的编制部门在编制港口规划时,应当征求同级发展和改革、城市规划、国土、铁路、水利、海洋等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以及海事、航道等管理机构的意见。港口管理部门与交通主管部门分设的,还应当征求同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港口规划应当按照交通部统一制定的港口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的要求编制。

第十九条编制港口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及深度要求。

第二十条编制港口规划应当符合港口工程相关规范及有关技术要求,并统筹考虑航道、通航安全与港口规划布置的关系。

第二十一条港口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港口布局规划、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总体规划(包括相应的专项规划和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同),应当委托持有港口河海工程专业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或者水运行业甲级工程设计证书的单位编制;其他港口的总体规划,应当委托持有港口河海工程专业乙级以上工程咨询资格证书或者水运行业乙级以上工程设计证书的单位编制。

前款所称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港口法》的规定确定的本地区的重要港口。

第三章港口规划的审批与公布

第二十二条全国港口布局规划由交通部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二十三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口布局规划由交通部征求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批准并公布实施。

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行政区内跨市的港口布局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书面征求交通部意见。交通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的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交通部同意或者提出的修改意见被采纳或者在上述规定期限内未提出意见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依法公布实施。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交通部提出的修改意见有异议的,报国务院决定。

第二十五条主要港口所在城市是直辖市的,其港口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交通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主要港口所在城市不是直辖市的,其港口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市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由市人民政府报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港口总体规划范围因特殊原因涉及跨行政区域的,港口总体规划上报前,相关人民政府应当就规划内容协调一致。

交通部会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上报的港口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经审查予以批准的,由交通部会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第二十六条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地的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市、县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对上报的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书面征求交通部意见。经审查予以批准的,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实施。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公布实施的地区性重要港口总体规划报交通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以外港口的总体规划,由港口所在市、县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市、县人民政府对上报的港口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书面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经审查予以批准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由县人民政府审批的港口总体规划在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前,应当先征得市人民政府同意。

第二十八条主要港口所在城市是直辖市的,其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书面征得交通部同意后,报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公布实施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交通部备案。

主要港口所在城市不是直辖市的,其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港口所在市人民政府书面征得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批准并公布实施,同时报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九条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港口所在市、县人民政府书面征求交通部意见并征得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批准并公布实施,同时报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由县人民政府审批的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征求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意见前,应当先征得市人民政府同意。

第三十条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以外港口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港口所在市、县人民政府书面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后批准并公布实施,同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由县人民政府审批的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征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前,应当先征求市人民政府意见。

第三十一条审批部门在审查港口规划时,应当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

第三十二条审批部门对送审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报审单位应当按照审查意见的要求进行修改。审查部门对修改后的送审材料可以重新组织审查。

第三十三条交通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收到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征求意见文件及相关材料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视为同意。

第三十四条报批港口规划,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批的文件;

(二)报批的规划报告和规划文本;

(三)征求意见的情况;

(四)其他相关材料。

规划文本应当基于规划报告编制,是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第三十五条港口规划经批准后,审批部门应当在其政府信息网站或者其他便于公众知悉的政府信息渠道上公布规划文本。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四章港口规划的修订与调整

第三十六条港口规划经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十七条组织编制港口规划的单位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和港口发展的需要修订或者调整港口规划。

港口规划的修订是指对规划范围、港口性质及功能、岸线利用、港口布局及水陆域布置等进行重大变更。

港口规划的调整是指对港口规划进行局部修改。

第三十八条修订或者调整港口规划,应当通过编制相应专项规划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九条对港口规划进行修订的专项规划,按照相应港口规划的编制、审查、批准、公布的程序办理。

对港口布局规划进行调整的专项规划,按照相应港口布局规划的编制、审查、批准、公布的程序办理。

对港口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的专项规划,由原组织编制单位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同级人民政府征得原审批部门同意后批准并公布实施。

第五章港口规划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建设港口设施应当符合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在港口总体规划确定的港区范围内进行。不得违反港口规划建设任何港口设施和其他设施。

需要在尚未纳入港口总体规划的区域建设港口设施或者在港口总体规划中新开发的港区建设港口设施的,应当首先按港口总体规划修订程序编制新港区总体规划,经批准后作为建设港口设施的规划依据。

第四十一条拟建设港口项目的功能及选址与港口总体规划有较大差异,经专题论证认为确需改变港口总体规划按所选方案建设的,应当按规定程序修订或者调整港口总体规划后,方可办理港口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手续。

第四十二条建设港口设施使用港口岸线的,必须符合港口规划,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港口岸线使用审批手续,取得港口岸线使用权。

第四十三条建设码头(包括单点系泊及水上过驳设施)、船坞、船台、滑道等设施的港口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时,应当提交由发展和改革部门、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出具的港口建设项目审批文件和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出具的港口岸线审批文件。海事管理机构在审批上述港口建设项目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时,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依法办理了港口建设项目审批和港口岸线审批的相关手续。未依法办理的,海事管理机构不得批准其施工许可。

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的土地和水域,或者建设任何跨越、穿越港口总体规划区水陆域及其上下部相关空间的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审批时应当征求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出具其是否符合港口规划及是否影响港口规划实施的审查意见。

第四十五条在港口总体规划区周边建设工程项目,可能引起港口岸线及港区水陆域、通航水域、航道、锚地等水文、地形、地貌变化,从而影响港口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四十六条交通部和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港口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核查港口建设项目是否依法办理了项目审批和港口岸线审批手续,并公布检查结果。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未按规定程序取得批准,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码头及其他设施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依法查处,并通报相关部门。主要港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上述违法情况及处理意见书面报告交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其他港口书面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交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书面报告后,对处理意见无异议的,应当检查、督促有关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落实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意见;认为处理意见不当的,应当回复书面意见,并予以督促、落实。

第四十七条任何企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经营港口、码头及相关设施的行为涉及港口规划的,应当接受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相关的文件、资料;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有关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港口规划审批部门违反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批准规划,或者在审批中、或者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建设项目的审批或核准部门对违反港口规划的建设项目予以批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未经依法批准,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码头及其他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限期改正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违法建设的设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未经依法批准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码头及其他设施的行为不依法予以查处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滥用规划职权导致破坏港口规划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关部门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违反港口规划擅自批准使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土地和水域的;

(二)未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违反港口规划擅自批准建设跨越、穿越港口总体规划区水陆域及其上下部相关空间的设施的;

(三)对违反项目审批、岸线使用审批规定的建设项目批准其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的;

(四)对港口总体规划区周边可能影响港口自然条件变化的工程项目,负责审批该项目的部门在审批前不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意见的。

第七章附则

规划管理范文第4篇

一、城乡规划工作:

(一)积极配合总规修编,认真抓好规划编制

城市规划:

1.总体规划:撤市建区后,在南通市规划管理局的组织下,配合完成新一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修编任务,将原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接。

2.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为进一步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城区银河东路等23项道路桥梁的设计,中医院东侧等8个地块的景观绿地设计、北一环路、金桥路、江海明珠广场、人民东路与翠园路交叉口西南角、景怡花苑东侧地段及滨河路、G-330地块、G-337地块、G-326地块的景观设计均已全面开展。

3.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在充分考虑未来城区拓展的需要,先后编制东大市场周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老城区6.5㏎2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金西路西延区域3.9㏎2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该三项规划已基本结束,·待专家评审。

4.基础资料完善:09年3月下旬,组织对城东北片区1:500地形图测绘(面积约8.3㏎2)、新金西路西延区1:500地形图测绘(面积约4.2㏎2),现已通过专家验收。自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局组织了对城区地下管线探测普查,建立了城区地下管线软件平台,于09年5月份通过了专家验收。

5.城市设计:结合我区宜居城市建设,于08年11月经国际招标,组织了对城东新区城市设计,现已完成规划成果,待专家评审;同时对世纪大道两侧等19个地块开展规划设计方案研究。

村镇规划:

1.总体规划:组织了张芝山镇(苏通大桥科技产业园)、川姜镇总体规划的论证及报批;组织了三余镇(滨海工业区)、兴东镇、平潮镇、平东镇、五接镇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至此全区各镇规划期限至2020年镇总体规划已经编制结束并履行了报批手续;组织先锋镇、兴东镇开展规划期限至2030年的镇总体规划以及针对“金通公路-通吕运河沿线产业空间布局规划”要求,进行了铁路、空港物流产业园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

2.专项规划:组织了通州区开沙岛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论证稿;完成了二甲、石港两镇道路交通、给排水专项规划的论证;完成了滨江新区泓北沙(横港沙)地区发展规划和纺织化纤产业园总体规划;组织二甲、石港等十一个镇消防专项规划。

3.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了全区各镇第二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和第一批控制详细规划的论证、报批工作。

4.村庄规划:按照不断完善村庄规划的有关要求,对平东镇、二甲镇部分集中居住点进行了调整;完成省级下达的5个一般村庄总平面布局规划深化完工。

5、农房施工图设计:完成了全区第二批农房小康施工图设计。

(二)严格执行技术审查标准,狠抓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

1.组织了对江海·阳光城、泰山公寓、江海名人世家、虹南花苑等多个地块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和论证。完成了金桥东苑、金桥南苑、金和家园、新华城市家园、中医院急诊楼、皇都新食尚广场的设计方案等13个项目的规划公示。

2.发放C-322、供电公司办公楼、金桥花苑等12个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划定了R-363地块、R-306地块、G-327地块、一号横河、二号横河景观改造等18个重点工程用地的拆迁红线。

3.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8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1份,用地面积178.74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5份,建筑面积55.83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证换正本18份。

4.答复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5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7份,并主动与部分代表、委员做了沟通和交流。

5.及时答复公众监督网上的咨询,努力处理好群众事件。

村镇规划:

1.按照建设部、监察部的要求,开展了通州区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的专项治理工作,已通过南通市级检查。

2.积极参与全区民生工程建设,完成了通州区供水工程线路选址、通州区乡镇中转站选址、城镇污水处理厂(站)选址和通州区中小学校园规划的论证工作。

3.高效服务项目建设,组织编制了20个经营性地块、用地面积67万平方米和70个工业地块、用地面积153万平方米的规划设计要点,组织了8个经营性用地地块规划设计方案的技术审查;认真履行一书三证发放程序,办理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21份、面积37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46份、用地面积297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07份、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4.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规划管理服务承诺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了规划管理审批各环节中的工作举措;完成了进一步加强全市经营性用地规划管理的意见(初稿);继续推行阳光规划,加强规划公示制度建设,组织了18个涉居地块建设项目的规划公示。

5.及时稳妥的处理好人大政协提案和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受理群众件5件,全部回复;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5件。对于群众来访,做到热情接待,对于居民反映的一般性问题,由经办人员上门交流意见;对于涉及重大或全局性的提案和问题,不仅认真做好与代表们的见面工作,并全部实行书面回复,及时做到件件提案、个个问题均落到实处。

6.及时完成政府交办事项和督办事项。为恒力项目顺利推进,及时完成规划环评工作,按照区政府会议要求,如期完成了泓北沙发展规划和纺织化纤产业园总体规划;对区两办督办的“金通公路-通吕运河沿线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全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及时予以回复。

二、效能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为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通过查漏补缺、改进措施、加强监管、狠抓落实,行政效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好转,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为推进城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机关效能建设的领导,切实把效能建设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我局多次组织全体人员对区有关效能建设工作步骤、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学习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我局以一把手负总责、各科室领导负责各自科室的效能建设和目标责任,使全局形成领导负责、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将效能建设和业务工作一同部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确保了效能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按步骤实施。

(二)强化素质教育,牢固效能建设基础

我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先导,注意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把机关效能建设与思想教育、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等结合起来。一是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理论学习制度,保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二是以增强业务素质为目标,努力建设学习型团队。通过开展制度化学习、干部全员讲学及集中培训学习,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机制,促进了全局人员不断更新规划业务知识,提高了规划管理水平。三是不断充实服务意识,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激发全局人员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增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自觉性,促进工作作风的根本好转,扎实了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基础。

(三)狠抓制度管理,规范行政行为

今年来,我局狠下功夫,努力加大机关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对公章使用管理、科室工作协调、学习制度、会议制度等各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一是进一步规范办公秩序和办公人员行为。严格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落实,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对工作态度、科室工作协调等各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待服务对象时要主动、热情、周到。

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努力抓好政务公开,将公开重点由一般政务公开向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深化,努力做到办事条件、办事依据、办事期限、服务标准、监督体系、办理结果等事项的公开。在规范行为中,我局着重加强了对管理文件、行政审批、工作流程、服务内容等机关行为的清理规范,努力减少审批审核环节,简化办事程序。

(四)加强监督检查,深化效能建设

年初,我局结合通州实际,对全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具体内容、组织领导、进度安排等作了详细部署和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我局联合区建设局、城管局,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以此为契机,一方面积极推进规划部门行政效能建设,使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促进了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

近一年来,我分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工作实效。但由于分局成立时间不长,体制还不完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规划编制后的具体实施办法亟待建立。目前规划工作重点往往仍停留在规划编制上,各类规划编制门类较多,而对规划的实施保障关注较少,往往造成上层规划编制与下层规划管理的脱节及跟踪服务存在差距。以城市专项规划编制为例,在规划编制完成后,应根据规划中明确的强制性规划内容,编制实施细则,对具体设施设置标准、服务半径、定位布局在办法中予以明确,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依据。

二是规划审查报批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当前,规划编制审查在量和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规划论证程序也日趋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规划审查报批制度上,尚不完善。为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严肃性,规划审查报批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三是规划监督制约机制有待健全。不办规划手续,不按规划建设,擅自突破规划条件的情况时有发生,需加快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体制建设,尤其是加强规划的批后管理工作。

四是需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目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土地制度等因素,城乡差别仍然很大,表现在城乡规划建设上,二者差距也非常大。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仍然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规划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字:旅游规划景观规划设计时空形态格局

WithfocusonthecreationofChinesemoderntourismplanningdiscipline,thetrilismoftourismplanningisestablished.

Basedonthepracticeorientation,conceptformation,disciplinecon2structionandprofessionaleducation,etc.,thecharacterizing,posi2tioning,formingandorientingofChinesemoderntourismplanningaredemonstrated.

Keywords:tourismplanning;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at2ternsoftimeandspaces

“旅游规划”近年正在中国骤然兴起,作为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中国旅游管理学科和风景园林学科因此而发生着转变。其动因来自4个方面:国际旅游与景观规划学术研究,工程实践的示范,中国国务院学位办对于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取消,以及环境艺术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这些变化一方面促使中国旅游规划领域正在经历着初期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国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形成。为此,确有必要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把握“现代旅游规划”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出现的前兆,明确该学科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

基于20年来风景景观规划设计和近年旅游规划的研究实践,笔者以为,旅游规划其狭义的概念就是包括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项目设置、客源市场在内的旅游策划,这是旅游界的强项、核心。其规划的形式特点是以文字、数字、图表为主的描述、分析、论证、设想;然而,过去的实践结果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告诉我们,仅有这种旅游策划是不够的,尤其要把设想计划落实在有形的空间形体和有阶段的时间范围上,这就需要有更为具体的时空规划以及对应于单体项目的设计,需要以景观规划设计界的规划设计图纸为主;此外,除了客源,近年旅游规划中,大家都无法回避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美旅游景观环境创造这两大问题;同时,除了经济产业的问题,游憩心理行为和旅游地时空形态格局正在成为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重点。

因而,新一代的中国旅游规划,实践深度:要从宏观的策划这一元走向宏观策划、时空规划、单体设计的三元;实践内容:要从以客源市场为主的一元扩展为客源市场、生态环保、美景创造的三元;理论研究:要从产业经济为主的一元扩展为产业经济、游客心理行为、时空形态格局的三元。这三个层面的三元及其分别从一元向三元的扩展,就是作者所提出的旅游规划三元论的核心实质。

1、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

如同传统的旅游规划,现代旅游规划其基本的追求仍然是为旅游者创造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历史的新奇、生理心理上的满足。笔者认为,现代旅游规划自始至终都应以此为核心和最终目标。

以此为出发点,从中国旅游规划的实践需求看,笔者认为,其中均蕴含着三个层面不同的需求:

(1)旅游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旅游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关于人们行为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经营运作的规划需求;(2)景观时空层面,基于景观空间布局的规划,包括区域、总体、景区、景点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布局、设计,即关于景观时空布局的规划需求;(3)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生态环境大地景观的规划需求。这些构成了旅游规划需求的三元。与需求对应,现代旅游规划的内容同样包含三元:(1)以“旅游”为核心的群体行为心理规划和项目经营;(2)以“景观”规划为核心的优美的旅游景观环境形象创造;(3)以“生态”为核心的旅游环境生态保护。简而言之,旅游、景观、生态,这就是笔者所提出的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素(刘滨谊,2001)。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旅游规划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三元的规划,并以这三元作为基本侧重。“旅游”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游客行为心理与项目经营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的规划,又称风景园林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项目、游客活动、设施建设这三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生态”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区、旅游地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旅游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规划。一个几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旅游地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旅游地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不相同,但是,规划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而已。纵览全球旅游规划的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也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侧重不同而已。

笔者提出现代旅游规划三元论,首先,源于旅游与景观规划实践的切身体会和理论思考(刘滨谊,1999a),其次,源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系列理论研究(刘滨谊,1999b),再次,分析旅游规划本身,笔者发现旅游规划在层面、重点、阶段、支撑专业等方面都具有三元的特征:

①旅游规划的三个层面:区域—景区—景点;

②旅游规划的三个重点:资源(区域上)—布局(总体上)—选择(景点与项目策划);

③旅游规划的三个阶段:发展规划(阶段1)—总体规划(阶段2)—详细规划(阶段3);

④旅游规划的全过程:“策划”—“规划设计”—“管理”;

⑤支撑学科领域:旅游游憩学、景观园林(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艺术。

根据旅游规划三元论,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旅游规划倾向和流派中,我们可以辨别出三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流派:(1)以旅游策划为核心,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游憩流派;(2)以景观规划和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重在空间规划布局与景点设计的景观流派;(3)以旅游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利用为核心,重在自然生态的生态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旅游规划,提出旅游三元论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旅游规划的定向问题,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规划发展方向。

2、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新观念

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新观念,其形成与现代旅游管理和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观念的转变有关。与全世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在今后5~10年期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这四方面都需要形成结构性的体系,目前,作为这种体系的雏形———现代旅游规划的观念正在形成。

中国的旅游规划,尽管在过去20年中,依附于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相邻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已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就现代与国际接轨的旅游规划意义而言,这一学科领域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姑且称之为“生成期”,正在经历着最为关键的结构确立、反馈调整、转变重组。学术方面,一是受到中国旅游界、风景园林界、建筑规划界的影响,二是受到国际旅游学科专业的推动;社会实践方面,一方面,迅速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为该学科专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鱼目混珠、外行多于内行的状况,导致该专业实践成果缺乏原创、“克隆”国内外旅游景观实例成风,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首先需要在学科专业上形成正确的观念,这是解决生成期该学科专业“定性”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这种观念的形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原旅游管理学科关注重点的转移和范围的扩展:从后期管理运营转移到先期开发建设,从单一传统专业扩展为综合交叉的现代专业;二是指随之而来的学科核心内容的转变:从以项目策划为核心的旅游规划转移到以包括项目策划等多种元素构成的以旅游规划三元素为核心的综合旅游规划。对于中国旅游界,这种新观念已经具备客观条件基础,这就是近年迅速扩展的旅游规划市场需求及其工程实践。与过去20年的实践相比,旅游规划项目种类、规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扩展。例如,在许多城市发展规划中,旅游发展规划已从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中分离出来而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规划;又如:近年兴起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滨水区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交通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这些项目都在不同规模层面上与旅游规划相互交织。此外,随着国外高水平旅游规划实践的介入和国内旅游规划院所日趋国际化的旅游规划的操作方式,学科领域新观念的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实践操作已开始深入人心而势在必行。

这一新观念形成的主观条件是国内一批专家学者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追求、倡导、宣传、开拓。诚然,时至今日,在专业内容侧重的理解上,仍然主张各异,称呼有别。对此,笔者呼吁,关键需要就以下3方面学科领域基本原则达成共识:①学科领域核心:广义的旅游—景观—生态;②学科领域根基:旅游学、景观规划、景观生态学;③与近邻专业的关系:该专业是与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学科领域新观念的确立,这是解决中国旅游规划定性问题的关键。

3、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支撑专业

当今中国旅游规划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旅游规划界由旅游经营为导向的规划局面正在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旅游游憩学、景观园林(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艺术三大类专业共创旅游规划设计天下的“三国格局”。就发展趋势而论,这三大专业正在构成现代旅游规划设计交叉学科的支撑专业。对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其核心就是这三元的综合。一元是艺术,即以景观环境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一元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植物的综合运用、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建筑、规划、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以及由此引发的经营投资回报效益等问题,这样又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在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派生。这就是三元中的又一元。从与这三元相对应的教育来看,目前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左右;设有园林专业的大专院校有5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多所。尽管迄今中国还没有“旅游规划”这一学科专业名称,这些院校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专业名称各异,或是一级学科、或是专业、或是某一专业中的方向,但都或多或少具备了培养从事旅游规划专业人才的能力。从与这三元素相对应的规划设计院所来看,国内已存在风景园林类、环境艺术类、旅游规划类三类规划设计院所,其工程实践的都与旅游规划有关。

从学科领域基本组成而论,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包含这三大方面。从专业操作过程看,环境艺术以“设计”为全过程,风景园林以先期“规划”、后期“设计”为全过程,游憩娱乐以项目选取、游人活动组织管理的先期“策划”和旅游景区运营的后期“管理”为全过程。“策划”—“规划设计”—“管理”这三个过程的结合构成了现代旅游规划的全过程。

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景观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支撑专业的增加、实践过程的完善、实践领域的扩展,这是当代任何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的必备条件。对于现代中国旅游规划学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这种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目前国内3个专业及其依托的主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各自为主的局面已经造成了学科发展上的混乱。应当改目前这种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旅游规划学科的“三位一体”。对此,对于这一学科专业的整合“定位”,基于数十年的积累和未来将要发挥的作用,中国旅游界和国家旅游局理应为主,担起重任。

4、旅游规划专业教育的结构

要使中国旅游规划学科领域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三个层次:①面向学科发展,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需要,为国家旅游管理和旅游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旅游开发市场需求,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三个层次已运转若干年,为中国旅游规划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第二层次也已开始运转,随着近5年专业教育的发展,第一层次正在走上正轨。专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完善,将为旅游规划学科领域未来的加速发展铺平道路。

三个层次教育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当为基础。但是,目前这个基础还相当薄弱。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科)本科专业的取消,原来独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士点降级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点中的一个方向,在轰轰烈烈、日渐上升的旅游规划事业表象的背后,教授讲师们已感受到了由于这两方面所造成的学科专业危机:旅游规划专业人才奇缺,高层次人才培养断源,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需要一个专业教育上的“革新”、“强化”:一方面,争取恢复原风景园林工科本科和硕士点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强化“旅游规划设计”本科、硕士、博士这一专业方向的独立专业教育,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当前中国社会的旅游规划业需求孕育着新型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除了城市规划中的风景园林规划(工科)、环境艺术(文科)、旅游管理中的规划(理科)专业的兴起,一批近邻、边缘学科专业的实质性介入也大大扩展了旅游规划专业的知识范围: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等。旅游规划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着扩展转变的需求。对于这种转变,笔者主张:一方面,要开设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同时,更要引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的专业课程。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对于一名立志成为现代旅游规划师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把三大专业及其近邻边缘学科知识都浓缩于一身,在四五年内,他应当如何掌握如此广泛的知识呢?

笔者认为,可以把知识获取的渠道方式分解为三种:一是通过看书、听讲座、思考学到的,比如管理学、游憩行为理论等;二是必须动手实践才能得到的,比如景观规划设计;三是并非靠学校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践、靠阅历、经历去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三方面的比重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大不一样。与一般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相比,旅游规划方向的学生培养所要求的这三个方面的比重需要一个大的调整,根据教学研究与实践,对于4年制(或5年制)旅游规划专业方向的教学,笔者认为三方面的比重控制在2∶6∶1为好。

总之,培养什么样的旅游规划人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旅游规划学科专业的发展壮大,关系着学科专业的“定型”。

5、结论

规划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园管理 教育教学 日常行政 基础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284-01

一、前言

教书育人,兴国之本。校园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地方,在管理方面也最应受到格外重视。唯有合理规划校园管理,建立完备的校园管理机制体制,方能为学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是本校力争不断发展前进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与保障。

二、校园管理系统规划

校园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政治、科技、文化研究和教育的基地。综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的进步,经济的繁荣都离不开教育的功能。教育越发达,经济就越繁荣。做好校园教育工作,首先要搞好规划。规划是校园发展和建设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校园的依据,因此必须下功夫搞好规划。

1.教育教学管理

一个校园的成败往往体现在它的教育教学是否到位,所在岗的教师水平是否高超,培养的学生是否发展全面,而作为这一切标杆很直观的结果,就是这所校园的升学率。但我们应当明确的是,一所校园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片面,还应当立足长远,拥有长远的眼光与正确的视角。因而,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我将首先再次向大家明确本校的教学宗旨,然后为教职工管理与学生管理提出我的见解规划。

1.1教学宗旨的明确

本校这些年发展以来,所创立的成就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既要感谢各位校领导的辛勤工作,也要感谢教师们的努力耕耘。一直以来,笃学善思,持之以恒是我校教学所坚持笃行的精神内核,也是激励鼓舞每一位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标语。唯有继往开来,不懈努力,勇于创新,方可迎来我校建设的新辉煌。

1.2教职工管理

首先,我们的教职工要有完善的信息档案资料,保证对在校教师的各项考察考核明确公正公开。其次,对于教师每学期学年的教学工作安排,我们都会在学期初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大会,学期中间定期举行教师工作汇总交流会,学期末召开对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大会,保证每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序完整进行。

1.3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首要是出勤管理。按照管理,迟到早退学生应当由班主任了解登记记录,保证学生在校正常纪律规范。违规违纪行为仍按校规处罚;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记过同学,准许在考察期过后撤销处分,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成长环境。同时,学生的学习管理任务亦十分重要。除去日常正常的课程安排,可拟增加一些趣味活动及学习比赛,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丰富学生见闻,拓宽学生视角,促使我校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做到德智体美均衡进步。并按惯例对学期中期末考试名列前茅的同学以及进步重大的同学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鼓励。

在学生德育管理方面,可定期举行德育主题班会活动,以各种形式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生干部管理也应当予以重视。对于学生干部管理的安排具体仍参照平时的学生干部管理办法,同时各部门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干部办事能力的提高。

2.日常行政管理

校园作为大家日常出入往来的场所,其日常行政管理应做到完备无失。日常行政管理包含的方面非常广泛,大到对教师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的掌握,小到校园一草一木的基本建设。虽然这个内容十分宽泛也容易在细节上产生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严抓不懈怠,在小方面做到出彩也是一种伟大。因而,做好良好的日常行政管理,既是对广大师生的保障,也是为维护校园的基本。

那么关于日常行政管理部分,我将从安全管理、卫生管理以及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三个角度来叙述。

2.1安全管理

首先是校园的安全管理。基于现有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我们应当加强校园安全机构的建立健全。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定期组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播放安全教育科普视频,为学生讲解火灾等紧急事件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强调内容。虽然我校已有基本的安全办法规定,但是其中仍有不完备之处,也欢迎广大师生积极踊跃向我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以那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予以采纳,并适时推行,促进我校安全方面的发展。

2.2卫生管理

每年的冬春交替和秋冬交替季节,往往都是流行病感冒的传播时节。而校园作为一个容纳大量密集人口的场所,其卫生管理不容小觑。本校的卫生管理,应仍坚持每周按年级班级轮换值班划分清洁区的方式打扫校园,班级大扫除仍采取每周一检查的机制,希望相关老师及学生干部准确到岗到位,为我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校园医务处工作也已正常开展,为保障校园师生健康卫生问题出力。

2.3校园基础建设管理

校园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其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当加以重视的。其中应当包括对校园自然景观的维护,加大校园绿化力度,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也可以为使众位老师在工作之余欣赏到赏心悦目的景色,同时优美的环境也可以为同学们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校园设施应该合理配置。针对毕业班级以及下一届班级教室基础用具的维护,报错维修及更新工作,需要各班主任老师及学生干部积极向校园有关部门反应,及时完善教室基础设施,以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同学们爱护校园公共基础设施及环境的宣传教育,好的维护是延长资源利用的极重要途径。这也是在咱们校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再者,应该规范室内布置,保证校园整体整洁美观。这主要是指禁止在校园内随意粘贴海报小广告等行为,以及维护校园公共环境。一个令人舒适的环境可以不必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干干净净整整洁洁就足以营造一个令大家舒适的环境。因此,校园基础建设管理方面切入角虽然比较小,但是如果能够做好却会为整个校园管理增添很大光辉。

三、结语

校园管理规划是一个非常大的议题,它包含的方面也有许多,一个好的校园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必然需要明智的具有前瞻性的校园管理规划。以上所提及的包含明确教学宗旨、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的教学教育管理模块以及包含安全、卫生、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日常行政管理模块式我这次着重要提及的部分。当然,校园管理任重而道远,需要校园里的每一个成员发挥我们一份子的作用,努力使我们的校园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徐猛. 校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7

规划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配电网络 规划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配电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电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不合理:10千伏线路供电区域大,供电半径长;公用配电和专用配变混接在一条10千伏线路上,这样会造成该10千伏线路停电检修时,所有一、二、三类负荷全部停电,无法保证对重要负荷的供电。(2)重载线路多:如今,用电负荷密度越来越高,工业园区越来越多,招商引资力度越来越大,用电负荷将进一步增加,使原有线路的供电压力增大,对于这种情况,往往简单化地采用加大导线截面的方式减小线路负载率,LGJ-35导线更换LGJ-70,负荷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又得更换为LGJ-120,这样不仅所投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还降低了供电效率。(3)网架结构薄弱。30—50%的农村10千伏线路(还存在6.3千伏线路)始建于60、70年代,线路运行年代长,设备老化严重,由于资金的原因不能彻底改造,此类线路由于种种原因跳闸频繁;县城区域内的10千伏线路大部分又不能满足“N-1”原则,造成供电可靠性低下。(4)低压电网薄弱。低压线路普遍存在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绝缘水平低,无功补偿不足,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问题,致使低电压现象严重。

要做好配网规划管理,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好电力负荷预测

规划设计最终目的是为满足负荷需求服务的,负荷的发展状况足以影响网络发展的每个环节。首先要掌握每条10千伏线路的负荷情况,尤其是最大负荷,对负荷进行分析,确定最高用电负荷时间、负荷率和负荷值,这些数据是预测未来负荷的基本资料;其次,平时注意资料收集,并经常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知道招商引资的走向,才能逐步了解负荷的增长趋势;最后,利用人均用电量法、直线外推法、时间序列法等方法推算出未来负荷的增长量。本人认为,任何负荷预测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当掌握更新的负荷发展数据后,就必须对原有的负荷预测值进行修正。

2 与主网规划进行协调

一般情况下,主网规划对配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并对配网规划提供框架和范围。主网规划对配网规划起到的作用为:(1)供电半径。有合理的主网规划,可以减少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降低配电线路的线损率,提高整个配网的经济运行。(2)供电可靠性。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与主网关系很大。变电站分布合理,可以提高配电线路的联络和互供能力,使得配网布局结构得到优化。(3)无功补偿上的配合。一般高压以集中补偿为主,低压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对低压补偿有重要的区域、导向和基础作用,低压补偿则仅为局域、补充和调节作用。

3 配电网络结构

明确l0干伏线路的供电范围,同时理清公变及专变的用电性质,减小线路停电、限电对用户的影响。本人认为在居民住宅区、工业园区同时并存的区域应同杆架设至少2条10千伏线路,按照用电性质的不同将负荷分别接到不同的10千伏线路上,在命名上以“公用线路、工业线路”区分开来。鉴于本人所在地区工业负荷增长速度远大于居民负荷的情况,如果按照水平排列架设导线,我会建议上层架设公用线路,下层架设工业线路,并根据线路长短、支线情况将其分段。在保证了线间距离的情况下,只要上层公用线路不出现故障或不停电检修,即可只对下层工业线路停电搭火,新增报装负荷,这样一来既不会对居民用电造成影响,也利于新增工业负荷的报装。

另外,县城配电网络还应考虑到线路的环网结构,摸清线路负载率,利用真空断路器(电缆线路采用环网箱),形成l0千伏线路“手拉手”的总体布局,采用优化的原则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做到真正意义上满足“N-1”原则。

4 老旧配电线路、设备的改造

老旧配电线路、设备在各个公司都是存在的,这些不仅影响着线损,还存在着安全隐患,影响着配电网络的稳定运行。在做改造(更换)的项目时要有着非常明确的计划性、针对性,按照线路、设备投运年代的远近或紧迫性逐年安排整改计划。在立项过程中,必须考虑线路、设备防恶劣天气的措施,如架空线路上的各种电气设备,柱上开关、刀闸、电缆头及配电变压器等加避雷器保护,以提高其耐雷水平。对于高能耗配电变压器的改造原则以更新为主,将高损耗配变更换为低损耗型。

5 农村低压网络的整改

合理定点,按“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原则,在允许的供电半径范围内,将变压器放置在负荷中心。配变容量的选择根据3—5年农村电力发展计划选定,在容量上有可扩展性,并按照配变容量的15—20%加装补偿装置。

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方案根据配变容量及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相结合,低压配电网力求接线简单、安全可靠。低压电网以架空为主,实行分区分片供电,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低压配电网一般不跨区供电,避免迂回供电。在架设线路的同时要少占农田,线路要尽量短,转角、跨越尽量少,做到施工、运行维护方便。

农村低压用户电表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合理选择计量表计,采用新型的电能计量装置,进一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6 管理及沟通协调方面的工作

制度管理:无论配电网络整改投入多大的财力,如果管理上不理顺、一团乱麻,任何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理顺管理,严格按照规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管理,严肃岗位责任制,提高人员的素质,划清设备的产权归属及维护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规划工作有效开展。

运行管理:严格按《配电网运行规程》中对线路、设备的巡视周期进行巡视,发现缺陷后做好记录,按照一般、紧急、重大消缺时间进行消缺,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故障次数的发生。

资料台账管理:如今,配网的设备管理逐步完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线路和设备的图纸管理,设备的台账管理,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都一一健全,配网PMS系统也已正式运行,使配网的设备管理更全面、更准确。现只需要将配网设备及时更新、归档,及时更新配网图纸,使配网的安全生产有更好的保障,资料的查阅能更加迅速、更加齐全。

沟通协调工作: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政府领导对配网规划工作高度重视;与村委会、群众的沟通协调,项目批复后,立即做好线路走廊的规划,争取村委会和群众的支持,并做好农民的青苗赔偿工作,提高项目完成率。

7 结语

规划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进度规划,质量规划,成本规划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保证计划实施的程序。质量和安全方面,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并且针对其项目中常见问题以及重点问题进行规划,建立相对的管理组织机构,确保质量与安全达到很好的实现。

1、加强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办理工程结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的主要依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业主的委托下应做好甲乙双方所签订合同有关造价部分条款的咨询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楚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尽量减少发生造价条款争议的可能。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2、项目施工阶段。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施工阶段应做到“严”细”“准”“严”是严把变更签证关。由于签证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也是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索赔的依据因此参与项目工程造价监管的造价咨询单位应严格把关防止施工单位巧立名目、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算时搞突击的现象发生。“细”是造价咨询人员工作中要认真细致对于可以描述清楚的尺寸、部位、数量要认真地进行记录必要时可以依靠照相、摄像等手段帮助防止结算时错算。准”是造价专业人员准确地审查月报、签证数量、索赔价款尽可能在最终结算时少留活口。例如包干费用已包含二次搬运费的有关材料的二次搬运费就不可再重复签证同时对于预算中已有的项目不得重复签证。建议业主可建立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制度由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对项目造价控制管理负责在跟踪管理的同时没有该责任人签名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同时负责对工程付款进行控制防止工程款超付。

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

竣工结算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工作也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投资人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目前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竣工结算环节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在审价报告中分析影响工程价款的原因、审核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如何控制修正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为了防范审核风险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落实好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咨询单位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对工作底稿逐级复核从而真正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后评价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一次综合性评价也是对该项目上造价控制的总结。一般说来造价咨询单位应做好三个方面的数据资料的积累、分析和整理归类。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投入使用经历了较长的周期产生了大量有关工程造价的数据资料。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对待大量有关工程造价的数据资料通过与实际的联系分析、筛选总结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因素。有条件的还可建立相关数据库为今后做好其他工程的造价控制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重视合理的建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充分重视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造价控制如何在各环节做到有效衔接、如何有效防范价格风险等真正达到工程造价由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转化的目的并防止出现“三超”现象。加强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后评价阶段进行自我总结经验和分析自身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总结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效控制、全面管理造价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分析自身在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之处找出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总之,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使得我们的造价管理工作做到有始有综上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工程建设的各有关主体应转变观念顺应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为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创造条件发挥好工程造价咨询对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促进建设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 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了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其中“三控制”是指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二管理”是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是指组织协调。而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等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偏差将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相辅相成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的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

4、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

4.1、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加强施工项目的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的需要。(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在施工过程中,对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适当的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组织、协调、控制各个生素使其在动态中求平衡。(4)合理地利用资源以达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4. 2施工项目管理系统(1)技术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因而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创造出满足需求的优质产品。(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经理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才能实现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系统。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成本核算应与施工生产同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3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来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随着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有序的进行。

项目本控制措施

组织措施项目经理应及时掌握和分析企业的盈亏状况并采的措施工程技术部是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采取先进的技术降低工程成经营部主管合同的实施和管理、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等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的管理,增加工程的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项目的收支情况合理地调用资金。 (1)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等4个方面(2)在施工过程中术措施以降低成本。(3)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开支

以上所体现的管理,结合实施并密切配合人员的管理规划,严谨各层面的工作。才能展现周密的工程制度与之相关的规划管制。

规划管理范文第9篇

根据省建设厅《关于尽快收回下放的规划管理权限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的通知》(*建规〔2009〕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规划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领会《通知》精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国务院、省有关文件精神,针对我省部分市、县(区)城乡规划仍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现象,《通知》进一步明确:“城镇规划实行集中统一规划管理是《城乡规划法》的法律规定,是国家和省政府三令五申明令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的重要工作,是实施城镇规划、促进城镇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各地申报各类部级、省级开发区、园区的必备条件。”“各设区市规划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并督促所辖有关市、县尽快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将下放的规划管理权收回,由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全面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对贯彻执行国务院、省政府有关城乡规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早有明确规定,先后下发了《关于理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通知》(*字〔20*〕32号)及《**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府令〔20*〕第3号)等文件,明确规定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规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根据《通知》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要求,对各辖区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集中开展一次自查自纠,按照《通知》要求逐条进行清理,查找是否存在违背或不符合《通知》要求的情况。对违背或不符合《通知》要求的,要立即进行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和整改情况在2009年5月8日前书面报市人民政府。

三、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城市规划区内实行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统一行使规划行政管理职能。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统一的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书两证”制度。在日常规划审批管理中,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进一步规范城市规划审批程序、完善审批制度,实现规划许可“一书两证”全覆盖。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规范乡村建设审批程序,逐步完善乡村规划许可制度。

四、严格城乡规划的制定、调整和实施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城乡规划制定的规定,明确各级规划的编制主体,进一步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充实规划内容,落实规划的红线(道路)、绿线(绿地)、蓝线(水域)、紫线(文物)等“四线”强制性内容。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各级规划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逐级进行备案。

严格规划的变更调整。各级政府批准的规划均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调整,确需变更调整的,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各类城乡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要依据规划审批城乡建设项目,坚决制止规划实施的随意性。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批后管理,实行严格的规划竣工验收制度,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杜绝违法建设现象发生。

五、严格责任追究制

规划管理范文第10篇

(一)提高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管理水平,实现规划实施新突破

充分认识和掌握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工具,加强公共政策制订和管理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总结、完善规划体系,保持宏观战略层面总体规划的成绩和优势,重点对规划实施、开发控制层面的法定图则进行深化创新。加强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统筹力度,增强计划性和可操作性。突出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调控引导作用。完善规划管理的内部协调机制。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法定地位和统筹作用

1.做好总规落实工作,创新规划主动实施机制。加快推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制定总体规划实施行动方案。以宣传贯彻实施新总体规划为主题,筹备召开全市规划工作会议。

2.做好城乡规划法宣贯工作,增强全社会实施规划的合力。制定城乡规划法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讲解、咨询活动。对照《城乡规划法》建立健全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理顺和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有法必依。

(三)抓好三个课题,做好前瞻性规划研究工作

1.抓好深港共建国际大都市课题,推进国际化城市和先锋城市建设。落实深港加强城市规划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共建深港大都市的规划合作,加快跨境基础设施互通衔接,加紧深港机场轨道连接线(*侧)、广深港客运专线等规划研究。

2.抓好城市更新课题,引领城市品位与内涵提高。加紧制定出台城市更新办法,及有关城市更新配套政策和技术审查规范,统筹城市更新的战略和实施。推进旧工业区、居住区和旧村改造项目进度,进一步改进改造年度计划的编制方法,规范和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综合整治项目的审批程序。

3.抓好“绿色城市”规划研究,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典范。以光明新区为试点,推进新城建设,开展“绿色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制定,推进绿色社区和绿色建筑层面的规划建设工作,全面落实绿色城市要求。

(四)着力四个保障,踏实履行政府职责和服务承诺

1.保障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落实市委市政府*年度各项重大工作安排,落实市长在七区调研时确定的工作任务,落实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与内涵实施方案的分工,以及完成局工作要点的各项任务。

2.保障民生实事系统推进。以民生作为规划管理的出发点和立场,充分发挥规划对于民生项目建设的先导引导作用,积极配合落实各项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以推进。强化分局基层调研的职能,主动搜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基层地区发展的矛盾和焦点,继续落实干部挂点、现场办公、提前介入等制度,主动协调、及时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

3.保障行政绩效稳步提高。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局行政绩效考核办法。深入推进政务监督工作,明确责任追究内容,动真格,见真章,切实落实责任目标要求。

上一篇:竞聘述职范文 下一篇:食品市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