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11 02:56:26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3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3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针对心理问题采取护理应对?结果:通过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350例好转?结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状态;护理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本人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52例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219例,女133例;年龄43~92岁;

2?实施方法

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3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口头讲解,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3?实施效果

通过对我科352例冠心病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的综合分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有350例好转出院?

4?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冠心病患者病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均明显高,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负性生活事件,最常见为家庭事件?工作事件?尤其是反复发作同时伴有性格障碍的患者,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产生明显的负性情绪体验,易导致疾病复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2] .

4.1 焦虑的心理状态 老年病人的适应能力差,患病后住进陌生的医院,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难以适应,病人性格变得脆弱,心情不定,情绪低落?由于病人正常的生活和活动受疾病限制,需要他人照顾,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认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从而产生悲观?失望?自卑心理,加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

4.2 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由于年老多病,加之对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性质不了解,容易自我扩大疾病的严重性和受死亡的成胁,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

4.3 抑郁的心理状态 冠心病在其发生发展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其抑郁的发生率最高,抑郁往往会加重躯体症状,甚至影响疾病过程及转归?[3]多见于缓解?恢复期及老年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

4.4 否认的心理状态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4.5 角色紊乱的心理状态 患者住院后,要承担患者角色,原有的健康人角色可能暂时或长久的丧失,有的老年患者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

4.6 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患者对冠心病病因?治疗及用药,病情预后?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疾病发展认识不足,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5?护理措施

5.1 焦虑的护理措施 针对这样的患者,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及病情后,根据其病情及身体状态为其安排简单?轻松?有趣味性的活动,为病人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帮助病人逐步先完成短期活动目标,使病人能接受活动无耐力的症状.并告诉病人即使增加少量的活动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恢复自信,有利于减轻焦虑症状?

5.2 紧张恐惧的护理措施 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之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告诫病人不良情绪是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帮助病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接受自己的现况,勇敢地面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为患者提供疾病的有关知识,是患者认识到冠心病是可防可治的,并指导他们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宣泄?平息?转移等方法来调节心理平衡,控制疾病发生的因素,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5.3 抑郁的护理措施 加强护士自身的素质修养,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在工作中心境平稳,有效地影响患者,并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出院前向患者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让病人有信任感及安全感,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

5.4 否认的护理措施 经常陪伴在患者身旁,尽量满足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温暖和关怀?与病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顺着病人的思路和语言,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并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5.5 角色紊乱的护理措施 我们要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急性期应重点加强生活护理,处处要体贴入微;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整齐舒适的修养环境,以同情?关心?尊重的态度为患者服务?紧密跟踪患者身心健康的动态变化,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每一个护理过程中去?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提倡病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排除“孤独”?“被遗弃”等灰暗心理,鼓励患者自尊?自强,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逐步尝试新的行为方式,重建健康的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6 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的护理措施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介绍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以及不适症状的原因和缓解的方法,并给予详细的饮食?排便指导;主动向病人讲解治疗冠心病各阶段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也应进行冠心病知识宣教,绝大多数病人及家属不懂医学知识,更不了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通过宣教使他们对此病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出院前期,从药物?心理?生活?活动等方面制定详细?周密的出院指导,使病人出院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护理?自我调控,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

6? 体会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占洁.急性心肌梗塞后胸痛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347.

[2] 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3,9(1):4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反应;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29-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⑤心律失常。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

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

2结果

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笔者认为,冠心病患者的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如果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手段,将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要注意心理调整。我国中医理论很早以前就曾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系。现代西方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心理焦虑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考虑到患病后会给工作、生活、家庭、社会活动带来较大影响,常表现出情绪比较低落、灰心丧气、心理焦虑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由于了解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焦虑。

3.1.1护理目的冠心病患者摆脱心理焦虑状态。

3.1.2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患者,多给予心理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稳定患者的情绪,安慰患者及家属,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及护士的语言技巧在交谈中所表现的自信可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的治疗信心,在与患者交谈中,要尽量使用稳定性的语言,如果说话吞吞吐吐或频繁使用诸如“大概”、“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语言,会使患者对护士的权威和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案产生怀疑,其用药的遵从性就会大大降低。良言胜过良药,护士恰当的语言行为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心理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给患者开的尽管是“安慰剂”,但疗效也不错的原因。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的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冠心病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心理忧郁

冠心病患者往往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冠心病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护理。

3.2.1 护理目的解除患者的心理忧郁,鼓励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3.2.2 护理措施加强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冠心病患者及家属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心理指导: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转,定期随诊,预防发病诱因,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就可以减少发病率。指导患者学习或培养兴趣,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开朗的心境,合理安排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3.3 心理恐惧

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心理恐惧,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患者表现为忧虑、伤感等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对疾病失去信心,顾虑重重,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3.3.1 护理目的帮助冠心病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恐惧。

3.3.2 护理措施有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症状的轻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分散注意力或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则可使症状减轻。医护人员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冠心病患者接触,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冠心病的信心。

3.4否认心理

多见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常表现为内疚、焦虑、自责、孤独、不安,更甚者表现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还表现为抑郁少言、脾气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此类冠心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的治疗及护理。

3.4.1 护理目的使冠心病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4.2 护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所以往往让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为家属及子女应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与之谈话聊天要有耐心、恒心、专心。做到了这“三心”,不仅可以使患者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医护人员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

4讨论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效控制病情外,应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掌握两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应引起重视,多与患者沟通,要善于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体育锻炼,起到调节患者的情绪,克服孤独感,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5],为冠心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徐慧娟.医学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孙勤国,王建久,郑云,等.冠心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李淑杰.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91.

[5]张惠珠.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2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分析。方法:将本院心内科30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成2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年龄、职业、不良饮食习惯、血脂、血压、吸烟、超重、遗传因素等有关。两组比较在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社会影响以及抑郁焦虑障碍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分析;护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快速生活节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 Disease)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冠心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与致残率的首位病因,系统了解和认识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危险因素的干扰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护理干预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护理措施。

1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定义

当某些环境因素存在或暴露时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增加,适当的对其干预后可降低其发生的危险,这些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以及量效关系等特点。

2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2.1 资料与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其问卷具体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习惯、血脂、血压、吸烟、超重、遗传因素等。

2.2 结果:根据300例冠心病患者发病因素结果调查显示其发病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结果显示呈近似线性关系,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50岁后进展较快。②性别,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女比例约为1.93:1,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③职业,脑力工作劳动患者发病高于体力工作劳动患者,其主要发病诱因可能与患者心理紧张及工作压力强弱有关,故较易患病。④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可造成该病因的主要因素,因长时间的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患者易患此病。⑤高血脂,由于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率的主要预测因素之一,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是冠心病主要发病因素,老年患者TC的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因素。⑥高血压,血压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冠心病患者有188例高血压,占80.17,据统计冠心病患者中60%~70%伴有高血压,且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4倍[2],其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与本病有着密切的关系。⑦吸烟,吸烟是冠心病主要的易患因素。本组冠心病患者中吸烟患者占79.4%,有研究显示,男性吸烟患者冠心病猝死的相对危险因素较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高4~5倍。吸烟年龄越早,烟量及次数越多(或)越大,烟龄越长患者,患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大。烟雾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痉挛,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诱因[3]。⑧超重,体重指数(BMI)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预测指标,是冠心病死亡原因的重要预测因素,控制体重肥胖,增加户外活动及适当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中等度的体育锻炼,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措施之一。⑨遗传因素,冠心病家族史的遗传患病人群是普通人群的12倍左右,具体见表1。

表1 300例冠心病患者患病危险因素调查显示结果

3 护理干预

针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将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

3.1 制定干预计划: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制定,鼓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方式,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理念,对个别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并监督与记录患者执行情况。

3.2 干预方法:对干预组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自行救护措施和避免措施,在以下等方面进行指导:①饮食的调整,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等食物,建议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和高纤维膳食为主。要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以及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及咖啡等饮品。多吃动物蛋白如鱼虾等海鲜类食物、新鲜水果、瘦肉、豆制品、杂粮、新鲜蔬菜及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青菜,提倡使用植物油、防治进食过量及超重,切忌暴饮暴食及进食生冷等食物以及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并保持肠道通畅。②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及刺激性饮品。③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早睡早期,加强体育锻炼及户外运动,劳逸结合。

3.3 跟踪随访:干预组患者一个月一次的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对理解和认知错误的患者进行个别干预指导。

3.4 干预效果评估:干预组中150例患者无新近发生及复发的冠心病事件发生。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4项参数中除日常生活能力外,其社会影响、抑郁、焦虑等障碍均有显著改变。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扰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

4 讨论

本文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血压、血脂、吸烟、遗传及体重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重视。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冠心病的干预和控制对冠心病的防治极其重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代医学和护理的主要宗旨。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仅通过系统的治疗是不够的,在冠心病的系统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突发心脏事件的应激能力及预防能力,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频率及次数,从而减轻了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使冠心病患者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加大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在重视冠心病防治和系统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4]。最佳的控制方案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实施个性化的干预。目前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临床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局限于医院内部及病房。随着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护士在冠心病的预防方面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结合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分析是护理工作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综上所述,改变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预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心脏病的猝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 鄢盛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6)324-326.

[2] 马翠,李寿芬.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整体性评估[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8):759-761.

[3] 向定成.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主要危险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242-245.

[4]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8:308-310.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0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66-02

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

1.1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对照本次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

1.2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方式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实施健康宣教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2.1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目的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明显减少,情绪非常低落,容易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预防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治疗、护理、饮食方面的相关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护理和饮食宜忌,正确进行适当的活动,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冠心病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通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听到朋友因患冠心病而突然去世就紧张恐惧,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的患者,在体检反馈时主检医师应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冠心病发生的原因、影响其治疗的相关因素和自我预防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避免不必要的不良情绪引发疾病的发生。

2.3冠心病患者忧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疾病初发期、缓解期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非常担忧自己的冠心病复发,担心突然病情发作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从而对医生的治疗措施形成依赖性,不相信其他医生的治疗方案。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时,更要加强有关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相关知识。

2.4冠心病患者否认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只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体检结果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所患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治疗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5冠心病患者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针对这一类患者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措施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以及饮食宜忌。告诉患者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要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中医治未病的发展。

4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与保健

4.1冠心病患者的运动与饮食指导①适量锻炼: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户外体育锻炼;②合理膳食:避免体重超标;③心理平衡:避免大悲大喜;④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用药、运动时间;⑤应对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适合自己的嗜好或通过运动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生的指示去做。

4.2冠心病保健要从细节着手冠心病要重视预防、保健,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可能很多患者、中老年人都注意不到生活中的点点细节。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①除坚持按时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出活动还要备好保健盒,最好携带通讯工具(手机等)。②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③冠心病患者注意四不宜:不宜睡眠少、多;不宜清晨锻炼、锻炼强度不宜大;不宜频繁参加聚餐或聚会活动;不宜观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及竞争性体育比赛。④冠心病患者不要参与长途旅游或旅行。

除此之外,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①中老年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胸背疼痛、牙痛、上腹痛等症状,不管疼痛轻重或有无放射,也不管是否诊断过冠心病,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②中老年人还要积极预防呼吸道疾病,春季也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好发的季节,容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一旦发生也会影响心脏,诱导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发生。因此要积极预防,一旦发生,要积极有效地治疗。

总之患者要适当地了解疾病的性质,以便正确对待。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培养乐观情绪。工作应妥善安排,防止过度脑力紧张和重体力劳动,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初发或发作忽然变为频繁而加重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短期休息和疗养。轻体力劳动或散步对于一般病人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在任何情况下有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与一般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样,饮食方面须限制富含动物脂肪与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应使体重逐渐减轻。避免一餐过饱。茶与少量咖啡,如不致引起明显的兴奋或失眠,可以饮用。小量非烈性的酒也属无害,或许可帮助起扩张血管及镇静的作用。心绞痛患者应尽量不吸烟。高血压,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能增加心脏负担而使心绞痛加重,应予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猝死;冠心病;护理措施

猝死是冠心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冠心病猝死,它是冠心病病患在病情好转之后,突发的死亡。它约占心源性猝死的50%[2]。冠心病它与饮食、年龄、饮食、生活方式及疾病的控制密切相关。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低猝死及心梗的发病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14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10例发生猝死)的临床资料,采用积极护理措施,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89例,女53例;年龄41―84岁,平均64.2岁。其中,发生猝死10例。

1.2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4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冠心病的原因及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并且提出积极相应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应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冠心病发病原因以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病原因,如表1,表2。冠心病的病因中高血压及高血脂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4.6%,与其他病因相比,更常见,P

表1分析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表2冠心病猝死原因

3护理措施

3.1注重心理护理

针对冠心病猝死原因-情绪变化,我们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形成以患者需求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双向交流模式。一些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危重,继而产生悲观、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阐明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病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念,继而提高患者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3.2关于饮食的指导

针对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诱因-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便秘及暴饮暴食等,我们为规避诱因,应控制饮食,控制食量,禁忌饮浓茶及酒。

3.2.1合理控制饮食

患者饮食应遵循清淡、营养、低胆固醇、低脂、高纤维素的原则,食用植物油,多食粗纤维,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少食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冠心病患者应多食萝卜、鲤鱼、豆腐及冬瓜等食物。忌食腌制发霉或者过烫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发生[3]。

3.2.2控制食量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规律,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晚餐尤其不宜过饱(7分饱为宜)。据相关报道[4] ,饱餐增加胃肠道血供,继而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3.2.3禁忌饮浓茶及酒

酒精对冠心病患者危害十分大,它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继而增加心肌耗氧,致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律失常,增加发病危险。浓茶及含过量咖啡因的饮品均可兴奋大脑,影响睡眠,也对冠心病患者十分不利。

3.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1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劝导患者戒烟是十分重要的。

3.3.2规范患者日常生活

指导患者不应在饱餐、饥饿及运动后马上洗澡;洗澡时,尽量有人陪同;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不宜淋浴;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冷;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应用温水洗脸;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突然或者过快用力动作,例如走急路、下蹲及搬重物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3.4冠心病的用药指导

3.4.1合理用药

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不可停服及漏服。护士应嘱患者家属监督其服药。患者若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应按时测心电图,血压,每次服药前数患者的脉搏数,若患者脉搏少于60次/min,则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4.2药物随身携带

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制作安全卡片(注明患者姓名、电话、疾病诊断及联系人),确保如突发心脏病,可得到及时救治。

3.5普及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先兆症状

冠心病常分为两型即心肌梗死型及心绞痛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暂时性的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它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放射性胸痛,含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症状缓解。心肌梗死,它是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发生的冠脉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继而引发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或者心前区剧烈痛,往往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含服硝酸甘油之后,症状无改善,重者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甚至危及生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先兆症状,可为临床诊疗争取宝贵的时间,这是十分必要的。

3.6向患者普及急救知识

出院时应向患者阐释心绞痛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5]。若患者出现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增加;发作期延长;疼痛程度增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等情况,可能提示出现心肌梗死。我们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关救护工作:(1)患者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min一片,以缓解疼痛;(3)若患者病情危重,应立即通知当地急救中心,120到达后,就地施救,等到患者心律、心率及血压等平稳后,方可轻轻移动,送病患到医院进一步治疗。(4)有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5)若患者出现,面色突然发绀、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微弱或者停止、意识不清等,提示急性心梗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引发心脏骤停,这时候,我们需重锤患者胸前1-2下,进行心肺复苏,等待医生到来,为抢救赢取宝贵时机。我们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心梗的发病机理以及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应与医院保持联系,并定期复诊。

3讨论

冠心病的病因中以高血压及高血脂症最为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4.6%。在冠心病猝死的病因中,以便秘及暴饮暴食最为常见。冠心病患者入院之后,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疾病相关因素,了解患者睡眠、饮食、大便、心理状态,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然后,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为患者制定健康宣教计划,提供心理护理及医疗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家文,李清群,丁继平. 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0):759-760.

[2] 张莉,陈晓琳. 冠心病猝死20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10):814-815.

[3] 李榕彬,甄莉莉,梅俊辉.超高龄冠心病患者15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1): 7-8.

[4] 王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护理与临床杂志, 2007, 11(6): 550.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新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正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社区护理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的一个组成部分[1]。冠心病是社区常见的五种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健康。要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为了降低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或减少那些对发病率起决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提高人群中冠心病的检出率,加强治疗,减少疾病的恶化和发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而做到这些,离不开社区人群健康意识的强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为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好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值得研究、探讨。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也与其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为此,冠心病的复发率较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差。面对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和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局面,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树立生活信心,重返工作岗位,是社区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现将我站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社区入户调查发现的患者。

1.2 分组原则:随机抽样。

1.3 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4 观察指标: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1)知识缺乏:患者对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2)焦虑:因心绞痛发作时的濒死感而紧张,不知所措。与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并惧怕再次发作有关。

2.3 计划阶段:在制订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我站的计划是:(1)首先和居委会达成协议,取得居委会的支持;与医保机构协调好关系,取得医保机构的支持,使社区居民就医有保障。(2)采取多种形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健康知识。教授的内容为: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②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③冠心病患者的服药原则及定期复查;④冠心病患者的饮食;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种类;⑥心理指导;⑦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⑧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脉搏的监测;⑨冠心病患者的性生活指导;⑩冠心病患者的大便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职业前训练。

2.4 实施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知识,分期教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形式为集体授课、板报、幻灯片。每月的1~10日培训1次,由社区护师主讲。(1)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冠心病的人的高危因素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生活压力。(2)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3)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4)冠心病患者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并根据血脂、血流化验结果指导饮食。(5)冠心病患者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6)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可引起再发。(7)冠心病患者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患者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要经常检查药品是否过期,以免急救时耽误抢救。

2.5 评估阶段: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分析,χ2=26.97>6.6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组患者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许冰,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护理学杂志,1999,14(3):48-49.

[2] 金宏义.重点人群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3] 唐晓凤,李峥.冠心病康复护理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2-444.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冠心病;发病因素;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54-0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痉挛,导致血管发生闭塞及血管狭窄等情况,从而造成心肌缺氧及缺血现象,诱发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慢性疾病,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诱发冠心病的发病因素除生物因素外,心理因素、生活习惯、应激反应等因素也可对疾病造成影响,是诱发疾病的潜在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对冠心病造成重要影响,尤其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冠心病发病因素,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6±10.2)岁,平均病程(6.3±1.4)年。12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所有患者均经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龄、疾病等方面无明显差距,不具统计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饮食护理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冠心病造成不良影响,如高热量、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可使血压计血脂指标增高,诱发冠心病发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少量多餐,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为主。应控制盐分摄入,以免盐分过多导致水钠潴留造成水肿,增加心脏负担,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热量,以免体重过重,另外,还应控制糖分摄入,以免造成血脂升高导致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或糖尿病[1]。为确保营养均衡,应多食蔬菜、豆制品、水果等健康食物。若患者出现水肿,应嘱咐患者控制水分及盐分摄入。

1.2.2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由于病情原因,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不安、焦虑等,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关心患者,对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包括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例举治疗效果良好的临床病例,向患者说明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向患者讲解治疗流程,使患者提高治疗配合度,减少心理负担。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及时纠正不良情绪。

1.2.3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冠心病健康知识,讲解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法、及诱发因素等,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并对患者的心理活动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健康指导[2]。可采取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小册的方式进行健康宣传,普及冠心病预防方法,向患者讲解如何应对冠心病发作,并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尽量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时,应进食富含维生素、高纤维的易消化食物,避免便秘。

2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纠正,经调查发现,38例患者中共有32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合理,坚持运动,心态较乐观,血压及血脂正常率73.7%(28/38)。对照组中共有21例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血压及血脂正常率52.6%(20/38),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随着人们水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心血管病例不断增加。冠心病主要由于体内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引起供血不足及心肌器质性病变,导致心肌功能出现障碍所致[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流动力、烟草霉素、氧自由基、高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内皮功能障碍,引发代偿性炎症发生,从而引发冠心病。冠心病的诱发因素较复杂,有学者认为,冠心病的发病与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高半胱氨酸血症、性别、年龄、家族病史、体重过胖、运动量少、高脂饮食等均为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引起体内动脉内皮损伤,使血管内脂质沉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加快硬化速度。高脂血症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若血脂中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会引发高脂血症,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形成动脉血栓,引发冠心病[4]。可通过改善人体血脂异常状态,预防冠心病发生。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一般都比较高,很容易诱发冠心病,是冠心病高发危险人群。另外,吸烟、肥胖、精神负担过大、及运动量缺少都会引发冠心病。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患者占总数84.2%(32/38),对照组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患者占总数55.3%(21/38),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正常率分别为73.7%(28/38)、52.6%(20/38),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距(P

综上所述,冠心病发病因素与饮食习惯、心理状态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因此,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冠心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玉兰,陈晓燕.探讨冠心病的防治与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1,12(05):124-125.

[2]林伟娟.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现状[J].社区医学杂志,2011,16(13):368-369.

[3]张玉兰,陈晓燕.探讨冠心病的防治与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1,08(05):162-163.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增强社区冠心病人的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丰富其健康知识,使其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即对社区冠心病人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组、未干预组发病率,从而判断护理健康教育干预与疾病复发率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26.97>6.63,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社区冠心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社区健康教育;复发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新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正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社区护理中,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的一个组成部分[1]。"冠心病是社区常见的五种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健康。要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为了降低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或减少那些对发病率起决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提高人群中冠心病的检出率,加强治疗,减少疾病的恶化和发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而做到这些,离不开社区人群健康意识的强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为此,对冠心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好对冠心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值得研究、探讨。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沧州市红卫社区二百间小区中52例冠心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48例,结果表明干预组复发率明显降低。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现将我们对社区冠心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1 病例来源社区入户调查发现的病人。

1.2 分组原则随机抽样。

1.3 观察指标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人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知识缺乏:病人对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

2.3 计划阶段在制定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

2.4 实施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人传授知识,分期传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

形式为集体上课,由社区护师主讲。①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②冠心病人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③冠心病人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④冠心病人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⑤冠心病人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⑥冠心病人的睡眠指导。⑦冠心病人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人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⑧冠心病人的性生活指导。⑨冠心病人的大便指导。⑩冠心病人的职业前指导。

通过指导、问卷式检查,使每个患者都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

2.5 评价阶段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52例冠心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与对照组48例冠心病人未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比较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处理,X2=26.97>6.63p<0.01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人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可是生活中不少人对冠心病认识不足,有的谈虎色变,有的听天由命,有的恨病吃药,有的根本不治。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造成的危害已超过冠心病本身。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人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在我国刚刚起步,健康教育也很年轻,社区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缺乏社区护理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管理体制;第二,缺乏社区护理专门人才。护士的职责要从传统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少痛苦,要集医疗、预防、护理于一身,实现这个转变任重道远。第三,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和质量体系。第四,缺乏政府的有效政策、财政及其他方面的支持。第五,社区居民健康观念、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有待于改变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许冰,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护理学杂志,1999;14(3):48~4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冠心病;因素;预防

冠心病的病因还未完全弄清,目前多认为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经因素;还有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如家族遗传史、年龄、性别(男性)等。从上述因素看,冠心病的发病同饮食营养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注重合理营养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在本院住院175例冠心病患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以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7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5例,女50例,年龄40~80岁,平均60岁。患者疾病状态分析 175例冠心病患者中,有心绞痛病史的115例,占65.7%;伴有高血压的共有89例,占50.9%;伴有肥胖(体重>标准体重20%)的有86例,占49.1%;伴有糖尿病的30例,占17.1%。这一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发作前并非健康人,一定程度上对其保健状态应当比正常人更为重视。通过问卷调查,下面对冠心病有关的问题做一分析。

2 原因分析

2.1 体质因素

2.1.1 年龄 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为40岁以后增多,每增加10岁,其患病率约递增1倍。40岁、50岁、60岁三个10年的比例大致为1:2:4。但冠心病并不是老年人必然发生的疾病,许多70岁以上的老人冠状动脉十分平滑,无任何病变或病变轻微。相反,有的人竟然在4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所以不能认为冠心病是衰老的必然征象,而是可以预防的。

2.1.2 性别 冠心病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别,男女比例为2.5:1。女性出现冠心病临床表现一般较男性晚10年,男女的性别差别主要在50岁以前。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迅速增加,可能与更年期后失去女性激素的保护有关。吸烟对冠心病的相关作用,男性比女性明显。

2.1.3 家族史 父母患冠心病的子女比父母无冠心病的子女发病率高4倍,如双亲中一人患冠心病,其子女的发病率仅为双亲均正常者的2倍。

2.1.4 个性 有研究证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压抑受气的情绪和过度紧张的工作对冠心病的发作有不良影响。

2.2 生活方式

2.2.1 吸烟 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与高血压、高血脂并称为冠心病的三大高危因素。香烟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香烟中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与氧气争夺血红蛋白,与之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氧合血红蛋白减少,导致心肌缺氧,动脉内皮损伤,使血管内皮的渗透性增强。根据WHO 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2.2.2 运动 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的程度和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相关,即使只有轻度超重,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肥胖,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但已患有冠心病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在寒冷中运动,以免诱发病情加重。

2.2.3 饮食 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经常食用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食物,必然使血脂增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大量饮酒可增加心脏的负担,酒精又会直接损害心肌,还可使血中的甘油三脂增高,促进冠心病的形成。但少量饮酒,特别是饮用少量葡萄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凝血,而起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并不推荐用饮酒作为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2.3 疾病因素

2.3.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素,我国的冠心患者约70%以上合并有高血压。

2.3.2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增高,它是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

高胆固醇血症者较正常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是后天形成的,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饮食是主要原因。控制血脂的根本措施在于节制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

高三酰甘油血症者常合并有肥胖、糖尿病。一般经降脂治疗一个月内可恢复正常,但根本措施是降低体质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3.3 糖尿病 调查显示,约38%的糖尿病合并有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亦为其他患者的5倍。糖尿病较严重时,由于糖化作用,还可使血小板功能异常,易于聚集,也促进了冠心病的发展。因此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3.4 肥胖症 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向心性肥胖即俗称的“大腹便便”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由于肥胖,全身需氧量相对增多,促使心脏输出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其次,肥胖者体力活动较少,冠状动脉形成斑块后不易形成侧支循环,另外肥胖者体内合成三酰甘油、胆固醇都比较高。因此,肥胖是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3 预防措施

要实施好预防措施就一定要患者自觉执行一些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指个人为维持或促进健康、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为[1]。有研究[2,3]证实,一些不健康行为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反复发作有关。如果对这些不健康行为加以控制,建立健康行为,就能够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改善,并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况[4]。

3.1 合理调整饮食 一般认为,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补充维生素C、B、E等,限制食盐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3.2 加强体力活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长期坐位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入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些,同时体育锻炼对控制危险因素(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质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也有良好的作用。

3.3 控制吸烟 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人报告,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吸烟量多者危险性更大,可高达4~5倍,戒烟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这足以说明吸烟的危险性和戒烟的重要性。

3.4 治疗有关疾病 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冠心病是十分重要的。

心绞痛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与纠正一切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的因素,设法改进冠状循环与神经精神功能状态及解除与防止心绞痛发作,为此预防心绞痛发作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由于心绞痛是一个慢性而需要长期注意的病,因此患者要适当地了解疾病的性质,以便正确对待。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培养乐观情绪;②工作应妥善安排,防止过度脑力紧张和重体力劳动。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初发或发作忽然变为频繁而加重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短期休息和疗养。轻体力劳动或散步对于一般患者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如追赶公共汽车或在大风或在雪地上快步或长时间行走。在任何情况下有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③与一般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样,饮食方面须限制富含动物脂肪与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应使体质量逐渐减轻,避免一餐过饱。茶与少量咖啡,如不致引起明显的兴奋或失眠,可以饮用。小量非烈性的酒也属无害,或许可帮助起扩张血管及镇静的作用。心绞痛患者应尽量不吸烟;④高血压、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能增加心脏负担而使心绞痛加重,应予积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需尽量设法纠正。心肌梗死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在已发生心绞痛或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前所述各项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绞痛的防治措施,对预防心肌梗死可有一定的作用。

4 讨论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因此,应鼓励冠心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患者能否接受有关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是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长时间广范围合作,通过专业性护理,掌握患者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患者主动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规范冠心病护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系统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获得了一个科学、协调、有效的高质量护理服务,提高了诊疗和康复效果,同时增进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赖和支持[5]。通过冠心病患者相关的保健知识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Pender N.Health promotin in nursing practice.2nd ed.Norwalk,Conn:Appleton & Lange, 2003,10(23):3338.

[2] 刘静,赵冬,姚崇华,等.19841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28(4):308311.

[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29(2):7479.

[4] 陈启华,叶国鸿,罗发强,等.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的实施与长期指导.中国康复,2005,16(4):215217.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0篇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慢性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病死率逐年上升,已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农村老年人冠心病的危险和不良因素与年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知识水平、疾病控制等有关。药物治疗冠心病固然重要,但一定的护理干预能帮助老年患者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有关知识,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对我科收治的71例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发现了与疾病相关的不良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我科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71例。其中男28例,女43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3岁,住院时间最短6天,最长23天。

1.2方法 通过入院时对患者的护理评估和资料收集,分析和总结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因素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通过对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电话随访,发现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产生了良好了效果。大多数农村老年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3 讨论

3.1戒烟和限酒 28例男性患者中19例有吸烟或饮酒史。我们首要的护理干预是劝导戒烟限酒,进行戒烟教育和心理咨询。向患者说明吸烟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能引起微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据文献报道,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与无症状患者相比,戒烟可以使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迅速下降,戒烟后2-3年,危险性就会下降到与不吸烟的冠心病患者相同的水平,而对非冠心病患者,戒烟后需要10年,其危险性才能下降到不吸烟的水平[1]。饮酒是引起冠心病的另一个诱因。长期饮酒的人可损伤心肌,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加重或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增加猝死发生率。护理人员多与老年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谈,指导他们逐渐戒烟和减少饮酒量,防止冠心病病情继续发展和由此不良因素带来的危害。

3.2加强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 农村老年人文化层次低,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59例是文盲。冠心病的知识普及,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意识,对预防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让老年患者及家属对冠心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让其了解哪些危险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告知有关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的要点和基本健康保健的常识。使患者知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和平时应该注意问题,例如,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戒除吸烟喝酒,以及不吃含有较高胆固醇的食物等等。如果发生胸闷、胸痛时应该学会自救和及时就医,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3.3指导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在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大多数饮食口味偏咸,食用油以散豆油为主,喜欢吃荤菜,水果和蔬菜摄入相对较少,这就增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可以说良好、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症和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要告知患者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最好用2克的限盐勺。饮食要荤素搭配,经常更换植物油种类,减少胆固醇和总热量摄入,从而防止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老年冠心病患者要保持大便的通畅,饮食中适当的增加粗纤维、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且饮食要有规律,控制进食的量,不可过饱,尤其是临睡前,切忌过饱,因进食过饱,加剧心肌的缺血、缺氧,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3.4开展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运动锻炼是冠心病病人康复计划的重要基石,可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心肌耗氧[2]。由于地处农村的生活环境,大多数老年患者没有运动的习惯。因此,要有针对性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可以改善冠脉血流,增加心肌供养,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指导老年患者根据自身需要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骑单车等。注意运动强度、频率及时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3.5做好心理指导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做好心理护理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措施。刚入院的老年患者对住院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疾病也不了解,会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心理,有时会有被遗弃感,对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不稳定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治疗性人际关系,让家人多陪同和探视,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和恐惧,保持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

3.6进行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坚持合理的用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老年患者记忆力、认知力 逐步减退,对药品的名称、用法、剂量,使用时间有时记不清,使药物经常被漏服或多服。出院后经治疗病情缓解后往往不再坚持用药,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一定做好用药指导。要告知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效果及不良反应。出院后家属要督促老年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或停服。教给患者及家属特殊药物特别是洋地黄药物的用法、注意事项、毒副反应及监测方法,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服药的依丛性。

通过对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因素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加强了老年患者对冠心病存在的相关不良因素的认识,提高了服药依丛性,改变了其不良心理、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合理的饮食。降低了因为行为与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再次发病和住院的几率。不但节约了医疗费用,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护理工作者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使老年冠心病患者从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健康指导,让老年人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新策略和新方向[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3-25(19)。

[2] 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05:406。

上一篇: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范文 下一篇:高空作业安全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