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0 01:21:29

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护理篇1

【摘要】: 综述了冠心病护理的主要进展,包括冠心病的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合并感染的护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冠心病康复护理。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冠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内科药物治疗和治疗的不断进步,完善冠心病护理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1术前护理

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对有其它器质性疾病者应该提醒医生行相关处理,以及考虑术前的特殊准备,完善术前药物准备。术前访视患者,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和疑虑,了解其心理感受。巡回护士应根据其不同的心理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

1.1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心率、心律、血压的异常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倾听主诉。当病人胸痛加剧,心电图ST段迅速抬高,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时,提示有冠状动脉血管闭塞,立即告知术者处理,常用多巴胺5~10mg静脉推注,必要时静脉推注后滴注维持,速度为5~10mg/min,将血压维持在110/75mmHg左右。吸氧,氧流量为4~6L/min,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6%以上。

2冠心病合并感染的护理

微生物感染可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应做好社区宣教和保健工作。对于社区未患冠心病人群,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应向其说明冠心病与细菌、病毒的关系及感染的危害性,提高人群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从而从主观上加以防范,做到预防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勤锻炼,同时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一切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发生。一旦发现有感染的迹象,应立即就诊,进行治疗。

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糖尿病是CHD独立且最重要的因素。糖尿病不再仅仅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是CHD的等危症。从对人类健康及预期寿命的影响而言,糖尿病危险性与CHD相同。本病为终生性疾病,护理的任务不仅是在病人住院期间提供优质护理,更应教会病人疾病的有关防治知识,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尤其重要。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内容包括坚持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药物治疗方法、正确自测血糖及尿糖、足部护理常识、并发症处理等,指导病人外出时随身携带治疗卡及保健盒。

4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4.1冠心病教育形式

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以参加人数不同分为集体教育、单人指导,个别时候二者并用。单人指导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集体教育是指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堂,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4.2冠心病教育内容

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的生活压力等。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应鼓励病人改变生活方式,做到起居有常、身心愉快、饮食调摄、戒烟少酒、劳逸结合、血压平稳、积极治疗。

5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不耐烦(A型行为)。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过重的精神负担,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病情。美国专家曾对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做过比较系统的观察分析,为冠心病病人心理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紧张情绪,对病死率有明显影响。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说过:“要使千百万人都能达到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最精湛的技术”。

6冠心病康复护理

6.1冠心病康复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因此,应鼓励冠心病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病人能否接受有关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是护理的关键,这需要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长时间广范围合作,通过专业性护理,掌握病人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病人主动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用药(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7小结

我国冠心病发病趋势正在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性极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阶段的步入,如何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质量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需引起护理同仁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金海君,朱艳华,马玉民,等.冠心病治疗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7):25~26.

[2] 邹静荷,汤群英,黄景文.冠心病治疗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60~1061.

冠心病护理篇2

1.1人口学资料

有关资料显示,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与性别有关,同样情况的患者女性要较男性的生活质量水平要低,而且疾病对女性的情绪影响要严重一些,使女性患者的情感能力要低于男性患者。从年龄角度分析,年龄越大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越低,其不仅表现在身体功能方面,对其心理功能方面的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呈正比,也就是说文化水平越高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也越高,其所需的治疗和康复时间也越短。

1.2疾病相关因素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绞痛是临床上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发作性胸部疼痛或不适,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行为活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监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稳定状态等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血压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同时患有高血压,患者通常通过服用降压药的方式来保证血压的稳定,但长期服药会给患者造成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影响着患者的行为和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心肌梗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并发症的出现是会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1.3生活行为方式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休息尤为重要,而睡觉是休息的主要形式,优质和充足的睡眠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精力和体力、修复受损的心肌,同时还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压。所以,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方法和习惯,改善不良的睡眠环境,从而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训练也是帮助冠心病患者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指数和行为能力,但患者也要注意活动要定时定量,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另外,还要帮助患者约束和限制那不健康行为,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随之有所提升。

1.4疾病认识程度和自我效能

患者如果能够对健康知识和信息有足够的认识,同样会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信心,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可有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作为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心理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它与生活质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往往都很乐观有自信,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综合护理干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其次,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在睡觉、饮食、运动等生活行为方面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况,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并运用合适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最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其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发展,并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剂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3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1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内容里的健康教育,除了能够让患者了解与冠心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昨于发送患者的生活质量。

3.2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不仅增近了护患间的关系,也增近了病友间的关系,使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增加了患者对战胜疾病勇气和信息,起到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复发,从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使患者的认知程度、自我效能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些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患者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都与社会支持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影响最大,它能够起到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还能够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面对疾病带来的精神和、心理、身体上的痛苦,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起到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冠心病护理篇3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综合康复护理

1I期康复护理

1.1康复护理目标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1.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Ⅱ期康复护理

2.1康复护理目标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

2.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

(3)门诊随访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3Ⅲ期康复护理

3.1康复护理目标在安全的前提下,巩固Ⅱ期康复成果,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无变化或与以前心电图比较有改善;日常活动时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3.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运动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1-317.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392.

[3]华晴岚,梅柳蓉.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上海护理,2005,2(5):52-54.

[4]黄素英.护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5-798.

[5]王朝晖.两周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8(1):5-6.

冠心病护理篇4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护理;临床疗效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心绞痛,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抑郁、愤怒、焦虑以及惊恐等负面情绪和精神障碍,极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的反复发作,严重的话会导致心肌梗死以及猝死。因此在采取及时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正确护理措施。本文对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护理结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1 年5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患者的年龄在40~9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岁左右。所有的患者均符合WHO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对以下症状的患者予以排除:严重听觉和语言交流障碍者;神经与精神疾病史者;老年痴呆者以及严重躯体疾病者。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4-5个月,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50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心血管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舒适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综合护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会表现出抑郁、烦躁不安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心绞痛反复发作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态度要亲切、和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疏导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障碍,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多给患者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饮食护理。一般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数偏高,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在饮食上,切记不能进食过热或过冷的食物,禁止吸烟、饮酒及饮浓茶,饮食原则应以少吃多餐为主,多食用低脂、低盐等清淡食物以及流食或半流食等易消化的食物,缓慢进食,进餐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口服缓泻剂或低压灌肠排便。

1.2.3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是冠心病心绞痛护理措施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方法使患者的身心放松,可以取平卧位或者静坐,使患者的舒适;从足部开始逐步向上至面部进行按摩,使患者的全身肌肉得到放松。适当的给予吸氧或静脉输液,指导患者进行慢走、练太极拳或餐后2 h后做健身操等缓慢运动。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压低的ST段回升超过0.1mV,心电图检测可见T波倒置,且ST—T改变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压低的ST段回升超过0.05mV,心电图检测倒置的T波变浅, ST—T改变情况有所改善。 无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心电图检测的T波倒置以及ST-T改变无明显改变。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的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 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观察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程一般较长,极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这些不良因素也是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舒适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综合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潘贻瓯.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J].大家健康.2013,7(1):113-114.

[2]赵琳.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182-183.

冠心病护理篇5

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冠心病相关知识,并且在发作的时候会痛苦难耐,给其心理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而心理负担过大会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副作用。所以患者在入院之后,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告知相关的治疗流程和治疗效果,使患者极积配合治疗,加快病情康复。患者如果长时间处于恐惧、紧张的状态,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的恶化,因而医护人员要采取措施调节患者的不良心理,可播放轻柔优美的音乐,使患者保持轻松的情绪来接受治疗。

1.2安全服务护理护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三查七对制度及隔离消毒工作,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每次护理完成之后都要洗手或用消毒剂快速擦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夜间和早上要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房屋内干净、整洁,对于一些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患者,要帮助其翻身和进食;对于无自理能力的患者,要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工作,预防压疮的形成。医院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对护理人员实施责任制管理,从而为护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2]。

1.3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或床下锻炼,鼓励患者生活自理,以此预防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形成,加快患者体力的恢复。在患者出院时,告知出院后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适当地做医疗体操,制订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逐渐消除心理障碍。日常生活中禁止饮用浓茶或咖啡,饮食宜低盐、低脂肪、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果遇见突发状况要及时入院接受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1.4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生活上能够自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逐渐转好;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社会功能、饮食规范、合理用药)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脂质代谢出现异常所致,从而使患者的身体功能逐渐降低,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旦确诊冠心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憋闷感、出汗、惊恐、发热、恶心、呕吐等,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优质护理属于临床上比较系统的服务体系,其不仅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保障,而且还能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从而将差错降到最低限度。护理人员要严格三查七对,提升服务意识;除此之外,医院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组织参加讲座,从而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优质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饮食规范、合理用药明显好于实施传统护理的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冠心病护理篇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4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满意度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一种常见疾病类型,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1],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为冠脉造影术。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5种类型,即心绞痛型、隐匿型、心力衰竭型、心肌梗死型、猝死型,其中最严重的为猝死与心肌梗死型,较为常见的为心绞痛型[2]。另外,患者在造影术后可出现并发症,会对预后造成影响。本文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的护理工作中,分析其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4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为(6904±10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1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为62~79岁,平均年龄为(6957±18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健康宣教

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冠脉造影术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监测能力,同时耐心、详细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

1.2.2心理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多与患者接触,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积极与其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做好疏导工作。

1.2.3术后用药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提高体内造影剂排泄速度;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叮嘱患者不可随意减少药物的剂量或随意减少服药的次数等,为其讲解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4饮食护理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表,叮嘱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远离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少盐,并鼓励患者多吃绿色蔬菜及新鲜的水果等。

1.2.5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游泳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等。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疗效判定标准: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较护理前降低1级以上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较护理前降低1级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经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研究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7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20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14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757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各项评分

研究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多发于冬春季节[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冠心病患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4]。临床上多采用介入治疗,但术后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本文对研究组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该护理与常规护理不同,前者主张人性化护理理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5-6]。优质护理干预是从心理、用药、饮食、生活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安抚,改善护患关系,还让其明白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使其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7-8]。另外,护理人员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有所提高。根据本研究中的统计数据可知,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06%)及护理满意度(9412%)均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高,且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新芬,严忠慧,陈亦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109-112.

[2]潘明双,王卓,白长缨.认知行为在临床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1):1589-1590.

[3]程晓霞,王玲花.优质护理对抑郁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1151-1152.

[4]闫现华.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7(10):1584-1586.

[5]王金琳,秦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优质护理构建中的效果[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0):669-671.

[6]王瑾,陈红.优质护理配合辨证施护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4,32(6):170-171.

[7]姜海燕,赵辉,张仲慧.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05-111.

[8]李玉玲.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4):143-144.

冠心病护理篇7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10-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复发率与患者的行为类型、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且与 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趋势,当患者面对住院环境等应激时,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量对其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因此,精心合理的心理护理可影响 和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现将我院多年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初病期患者

初患冠心病的老年人,心理变化比较大。突出表现在情绪愁闷,心情紧张,精神处于失调状态。医治这种心理病态,可给患者选择安静、清洁 、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外界的心理干扰,缓解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促使患者心理逐渐趋向平衡。如:某1男患者,在老干部体检时,心电图 示:T波低平、倒置,ST段偏移,确诊为冠心病而入院。入院后,患者情绪低沉,心境不佳,整日卧床不起。护理过程中我们主动询问交谈,观 察了解患者内在反应,发现患者思想压力过重,担心稍有活动就会引起心肌梗塞发生的危险。鉴于这种因素,护士抓住心病,讲述冠心病的病 因,治疗护理等基本常识,引导患者心理上自我调解,摆脱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终使患者“钻出牛角尖,走出死胡同。”精神疗法给患 者创造了治疗条件,心理护理使患者病情较快好转[1]。

2 治疗期患者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慢性病,一旦患病,治疗期间信心不足,多数抱有临时治疗缓解症状而已,稍有好转即要求出院,致使病情多次反复,形成 了复发一治疗一再复发恶性循环[2]。如1离休干部,每年入院治疗2~3次,均因精神、情绪上波动,劳累而诱发,导致病人的再次痛苦。面对新 情况、老病号,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做到“三要”:(1)要在护理上走出新路,冲出逆境,减少老年冠心病护理的重复劳动,真正认识到精神 状态好、情绪稳定是躯体平衡的基础,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必须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做好精神护理,达到治疗目的;(2)要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从患者的喜、怒、哀、乐上下功夫。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少头。”笑,具有一定有医疗作用,是良好情绪的 反应,是一种很好的体操。劝其患者思想放松,掌握情绪变化,稳定身心健康;(3)要从护理过程中找知音,引导患者适宜锻炼,劝其去掉生活 中不良习惯,走出,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基础素质和抵抗力。由于方法得当,该患者3年未有反复[3]。

3 稳定期患者

冠心病患者,病情在稳定期,人在医院,心在外[4]。面对现实生活存有以下顾虑:(1)是家庭儿女、子孙较多的,琐事频繁,感情冲突时有发 生;(2)是子女外地工作,身边无人照料,生活单调有孤独感; (3)是治疗不及时,检查不正常,担心病情复发;(4)是离休干部下岗后,不适 应周围环境,反差较大;(5)是生活不规律,饮食营养不规则等。对于这些因素,必须加以诱导、教育、宣传。把老年冠心病的心理护理延伸到 家庭,扩大到社会,将发病率和意外事故降至最低限度。由于年老后心智衰退,精神退化,抵抗的减退,出院后的患者护理疗养,就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做到,①我们做好出院前的交接班,与其家属交待病况,注意事项等。告诫患者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无论是积极的或 消极情绪,都会引起心理上的紧张,患者要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当调节情绪;②培训亲属重视心理医学,协助做好心理护理,使冠心病 心理护理知识在家成员普及应用。认识到年龄的增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生理,心理年龄却可通过保持身心健康而延缓,改善精神 状态,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③要定期巡视查治、保健护理外延,为使患者寿命达到自然赋予的正常限,医护人员要深入家庭巡视患者,开展 三查一访。即:查患者的心理护理的实际病况;查患者是否定期复查和诊疗;查患者急救药品和常用药品是否充足和使用方法;访问家庭护理 的效果和作用,综合指导心理护理技能的正确发挥。④要面对现实,乐观进取,保护良好的心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善于认识环境,创造环 境。因此,生理活动要有节奏,饮食要按时,起居要规律,乐观生活,养花下棋,散步观景,依靠多种有益活动调节精神、心理、躯体的平衡 ,增强生命力,确保身心健康。

4 体会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心理护理的力度。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患者,根据不同的因素分析他们不同的心理问题,从而提出一般的心理护理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克服不良心理反应,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得到 明显改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使我们体会到心理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张唐山,刘红,韩江雪.A型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3):214~215.

[2] 张伟嫦,焦树燕,张建华,等.住院冠心病患者社会性支持与应对相关性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3):386~387.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2~273.

冠心病护理篇8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之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56.20±3.17)与入院前(63.03±2.91)比较下降显著(P<0.01)。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绞痛有效率为77.5%,与对照组42.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

http://

关键词 心理护理;冠心病;抑郁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71-02

[作者简介] 任月霞(1980.9-),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

[通讯作者] 陈慧玲(1979.12-),女,河南郑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抑郁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抑郁状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可以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1]。同时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抑郁状态则又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该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共 80 例,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其抑郁状态的改善,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62~78岁之间,平均(66.3±7.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61~76岁,平均年龄(67.4±4.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冠心病诊断标准;②经超声心动图或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③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④意识清楚,查体合作;⑤病前无悲观,心境不佳,睡眠差等表现;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以下护理方法: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影响病情的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况下的就诊途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情况等加强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患者的困惑不解等做出正确解释。冠心病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合并抑郁症患者多伴有有焦虑、多疑、敏感等心理特征,因此在心理护理干预时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患者详细,热情的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和护理方法。②树立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及治疗策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对冠心病的错误认识,向患者讲解同类病人成功康复的例子,减轻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其社会存在感。护理人员组织病区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放松活动,比如音乐、太极拳、深呼吸、等,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使其意识到生活存在的乐趣,加快抑郁的恢复进程,从容乐观地生活。④心理疏导。每个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原因不同,针对患者抑郁原因,寻求打开患者心扉,增加患者表达内心恐惧,期望的原因,倾听其想法和感受,对患者的倾诉要采取理解的态度并适当诱导,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同情和支持,讨论并引导其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患者自觉改变负性想法。⑤讲述医保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主动介绍目前医院的绿色通道,新农合医保、市医保及省医保政策,告知大部分药物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抑郁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分别在采用护理干预前后2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情况;SDS是由Zung编制,该量表含 20个条目,每项均采用偶尔、有时、经常、持续4种选择项( 相应评分为1分~4分),其中≥50<60为轻度,≥60<70为中度,≥70为重度[3]。冠心病疗效评价采用心理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减少频率进行,发作减少90%及以上为显效,发作减少50~90%及以上为有效,发作减少50%以上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统计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表2可看出,从心绞痛发作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有效率77.5%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项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患者越易出现抑郁情绪,是抑郁发生的主要原因[4-5]。研究报道我国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患病率达28%~60%[6-8],抑郁不仅影响了冠心病的治疗,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康复及生命都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必须重视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因此,对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同等。

该次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同时经过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7.5%与42.7%。说明经心理护理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此结果与刘敏[9]、赵元庆[10]报道基本一致,在该次研究中采用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理解,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纠正错误观念。与常规护理比较,更符合患者及家属的实际情况,稳定了病人情绪,降低自杀风险,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因此采用我科室心理护理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 杜雪, 李静, 等. 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诊治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6):714-718.

[2] 王建军, 张冬梅. 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6): 612-615,679.

[3] 吴. 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4(9): 263-264.

[4] 邓婧. 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4(8): 1738-1739.

[5] 吴敏娇.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1): 85-86.

[6] 管莉倩,林妙春,陈凤屏.冠心病患者的情感障碍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120-122.

[7] 刘利贤.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35,37.

[8] 邓必勇. 冠心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0.

[9] 刘敏. 心理护理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2): 342-344.

[10] 赵元庆. 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1): 1311-1312.

上一篇:食管癌术后护理范文 下一篇:优质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