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5 23:00:54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1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恢复(门诊)阶段康复方案。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的康复,一般在病后3个月内进行。包括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医疗方法。通常从心肌梗死后3~14周开始,以1周为单位制订康复程序,每周按1/2、3/4、单倍量、1.5倍量、双倍量顺序增加,均进行负荷后心电图检查。8周后,即心肌梗死11~12周,患者多能完成二级梯双负荷,相当于6.7Mets,即可进入社区康复治疗程序。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的维护,制订运动方案,安排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运动,记录具体执行情况,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康复运动的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2-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流行广泛的疾病,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冠心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2]。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病人有临床表现时开始采取康复措施;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并维持良好的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4]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4]: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等)、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注意事项: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或不高于120次/分,无不适症状为宜。有研究证明,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5~6]。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仍然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一个显著问题, Baird在研究中发现,让病人执行自我护理的康复措施和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意识能够增强其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8]。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复锻炼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炼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书或看电视2次/天, 30 分/次;③降压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缓慢上下楼3层2次/天,运动时注意掌握运动量,以靶心率=180-年龄为宜[9]。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病人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病人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病人修订运动方案,教会病人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2.2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放松训练等[10~11]。如:①有氧训练。常用方式: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强度一般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循环抗阻运动。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缩(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钟内重复8~15次收缩为一组运动,各组间休息15~30 分钟, 10~15组为1个循环。③放松训练。入静(气功):中国传统气功的入静训练包括动功和静功两大类。通过调心(意念集中)、调身(姿势或动作)、调息(呼吸)来改善全身功能。降压舒心操:中国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极拳。其他:放松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12]。

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者的运动训练可增加病人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13]。庞妙玲等对173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后指出,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改善身体活动功能,改善血脂代谢,减轻体重,可使血糖下降[11]。

2.3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是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有些病人担心康复训练使病情加重,且一些康复训练需持之以恒,要求病人有坚强的毅力[14~15]。病人由于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不同。逢锦波、逄晓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病人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病人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病人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病人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病人角色的适应[16]。男、女心脏病病人的真正应激源不同,护士应找出这些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减轻或清除[1];庞妙玲等采用说理疗法、放松静默疗法、疏泄疗法、移情疗法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2.4 饮食的康复护理: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加之个人饮食的偏好,病人多数在饮食方面不加以节制,冠心病病人的饮食与其他病人有所区别。临床上对冠心病病人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的病人饮食中摄入食盐量不超过2 g/天,告知病人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由于摄盐过多易导致病人多饮水,加重代谢负担,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脂肪摄入不应超过3 g/天,摄入脂肪过多,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反应;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29-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⑤心律失常。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

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

2结果

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笔者认为,冠心病患者的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如果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手段,将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要注意心理调整。我国中医理论很早以前就曾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系。现代西方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心理焦虑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考虑到患病后会给工作、生活、家庭、社会活动带来较大影响,常表现出情绪比较低落、灰心丧气、心理焦虑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由于了解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焦虑。

3.1.1护理目的冠心病患者摆脱心理焦虑状态。

3.1.2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患者,多给予心理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稳定患者的情绪,安慰患者及家属,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及护士的语言技巧在交谈中所表现的自信可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的治疗信心,在与患者交谈中,要尽量使用稳定性的语言,如果说话吞吞吐吐或频繁使用诸如“大概”、“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语言,会使患者对护士的权威和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案产生怀疑,其用药的遵从性就会大大降低。良言胜过良药,护士恰当的语言行为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心理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给患者开的尽管是“安慰剂”,但疗效也不错的原因。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的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冠心病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心理忧郁

冠心病患者往往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冠心病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护理。

3.2.1 护理目的解除患者的心理忧郁,鼓励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3.2.2 护理措施加强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冠心病患者及家属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心理指导: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转,定期随诊,预防发病诱因,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就可以减少发病率。指导患者学习或培养兴趣,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开朗的心境,合理安排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3.3 心理恐惧

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心理恐惧,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患者表现为忧虑、伤感等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对疾病失去信心,顾虑重重,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3.3.1 护理目的帮助冠心病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恐惧。

3.3.2 护理措施有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症状的轻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分散注意力或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则可使症状减轻。医护人员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冠心病患者接触,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冠心病的信心。

3.4否认心理

多见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常表现为内疚、焦虑、自责、孤独、不安,更甚者表现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还表现为抑郁少言、脾气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此类冠心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的治疗及护理。

3.4.1 护理目的使冠心病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4.2 护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所以往往让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为家属及子女应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与之谈话聊天要有耐心、恒心、专心。做到了这“三心”,不仅可以使患者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医护人员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

4讨论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效控制病情外,应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掌握两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应引起重视,多与患者沟通,要善于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体育锻炼,起到调节患者的情绪,克服孤独感,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5],为冠心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徐慧娟.医学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孙勤国,王建久,郑云,等.冠心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李淑杰.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91.

[5]张惠珠.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2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QCC模式;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

目前,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治疗冠心病应用比较多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但是如果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再梗、出血、缺血、血栓等,治疗效果则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降低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且近年来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有效避免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有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不仅与所用药物有一定关系,还与介入手术后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有很大的关系[1]。QCC护理模式是在护理理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品管圈护理模式的简称,这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愈发广泛,其在多种不同疾病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都有应用,且效果较好[2]。本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6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应用QCC护理模式,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92例冠心病患者,男性98例,女性94例,年龄45~79岁,平均(59.68±4.29)岁,其中33例患者为不稳定性心绞痛,53例患者为稳定性心绞痛,20例患者为陈旧性心梗,86例患者为急性心梗。将其随机分为QCC组和常规组,每组8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排除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2治疗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服务,术后正确指导患者用药,观察患者的表现及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QCC组患者采用QCC护理模式给予护理服务:①成立护理小组,小组人员为本科室所有从事护理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小组成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互相配合并及时记录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②小组人员共同解决护理工作中所发现和遇到的问题,针对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主要是总结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如服药依从性、生活习惯、患者治疗的决心和态度、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上述各个方面逐一探讨,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就实施该措施的细节问题进行一步讨论,争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顺利进行。③将共同制定的措施在临床中推广使用,详细记录不同措施的效果,如按照上述措施给予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由小组人员共同讨论出一种替换或者改进的措施,使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服务逐渐完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中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为再梗、出血、缺血、血栓等。满意情况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由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做出评价,共三个档次,分别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软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QCC组满意度为99.0%,明显优于常规组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QC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4%,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中冠心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采用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后如果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再梗、出血、缺血、血栓等,治疗效果则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降低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研究表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介入治疗所使用药物有一定关系,术后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服务也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3]。传统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比较被动,只是按照以前的经验将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而容易忽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所提供给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相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的效果不明显。QCC护理模式是品管圈护理模式的简称,这种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中的单个医护人员自己提供护理服务的模式不同,其是通过成立小组的形式,共同对护理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以及可能遇见的问题,共同讨论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4-5]。同时在临床实际护理过程中,针对制定的护理措施在实施时所遇到的新的问题,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逐步改进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科学性较高,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也更利于患者接受,同时医护人员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发现并解决问题,护理能力及知识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使护理服务的质量逐步提高,效果也更加明显。QCC护理模式已在不同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所应用,周文娟将其应用于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曹敏将其应用于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李秋萍将其应用于PCI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均取得较好效果。

本研究中,QCC组患者接受QCC护理模式下总结出来的护理服务,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较接受传统护理的常规组患者更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这表明QCC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关注度更高,所采取的措施更有利于患者接受,从而更加配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给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QCC模式护理,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月平. SYNTAX积分及其衍生积分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年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J]. 中国医药,2014, 9(02),160-164.

[2] 李希玲. QCC模式在控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2,23(22),144-146.

[3] 许红梅. QCC护理模式在改善内科慢性疾病患者情绪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1),83-85.

[4] 聂晓敏. 大蒜素胶囊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预后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6),2052-2055.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遵医行为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冠心病患者呈逐渐上升。遵医嘱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治疗后的其行为遵照医嘱进行主要包括:服药、运动、饮食以及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的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1]。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我科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102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为69.29±2.12岁。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态、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细化基础护理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使用、弹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利于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实行包干到组,健康教育分床到人,每天的治疗护理具体落实到每班每人,加强晨晚间护理。每天落实所分管病人的所有治疗和护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办公班护士为其办理入院手续通知医生责任护士处理,并上传下达医嘱,责班护士进行宣教和疾病宣教,落实各项医嘱,负责晨间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手脚指甲,头发清洁与处理,翻身叩背,进行术后活动指导,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出院前的宣教。

1.2.2简化护理文件书写,节省工作时间自从我科室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制定专用护理记录单,简化一些传统的护理书写程序,节约护理工作时间,把更多时间及精力留给为患者服务。

1.2.3遵医嘱行为的优质护理内容①服用药物,将药物分类放置,并进行有标志的服用;如:早中晚,饭前饭后,分别用不同的标记分开。②饮食调节:指导患者正确的进行饮食调节,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食低盐低脂、营养丰富、易消化、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对于不良嗜好要进行戒掉,如戒烟酒,忌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进行减肥计划。③监测心率及血压: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定期测量心率及血压是一项观察心功能的标准。分别进行四次测量:早晨、中午、晚上以及睡前并详细做好记录,掌握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变化规律,并做好控制心功能及血压的治疗计划。④休息与运动: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以不劳累为原则,老年人可以进行慢走,打太极等运动方式。

1.2.4人文关怀服务护理人员保持微笑服务的原则,尊重、理解、关心病人。注重倾听,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及时发现患者情绪上的波动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护士一方面要通过美好的语言、高度的同情心、和谐的态度,诚恳而耐心地听取患者倾诉,在治疗性的沟通与交流以外要多做生活上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理解他们的健康需求[2]。一方面与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取得家属的配合,给予其更多关爱,让患者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疾病。

1.2.5饮食指导临床医学认为只有健康的饮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压及心脏,饮食习惯不仅对人体有滋养的作用,而且饮食疗法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的首要步骤。患者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可提高药效,从而可以减少用药的剂量。指导患者进行低盐膳食,膳食中的约80%钠盐都来自烹调和各种腌制品,因此应减少烹调用盐,食盐量不超过6g/d为宜,因此限钠盐入量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并减少食用腌制品[3]。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减轻体重尽量使BMI控制在小于25以下。

1.3效果评价对于两组患者进行我科设计的遵医嘱行为的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服药规律、监测心率及血压、饮食调节、复查规律、戒烟酒等遵医嘱行为。

1.4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统计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包完成,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同治疗不同的护理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遵医嘱行为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在现代社会已经是治疗手段迅速发展的时代,遵医嘱行为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3]。从疾病健康理念出发,遵医嘱行为可以分为患者对医疗措施的遵从及对健康教育预防措施的遵从两个方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慢长的过程,需要长期口服药物以及心功能检查等治疗手段,因此,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率,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降低疾病的再次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王一平.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J].现代护理杂志,2009,78(8):528.

[2]吴晓红.优质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18(9):8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冠心病;心绞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有显著改变,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1]。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够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 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情况, 而心绞痛是心肌暂时缺氧而导致的发作性胸痛的症状。对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心绞痛发作, 改善心功能[2, 3]。为进一步探究人性化护理对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120例, 对所有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120例。其中男62例, 女58例, 患者年龄45~83岁, 平均年龄(64.7±9.3)岁。患者心绞痛情况:冠心病初发心绞痛患者32例, 稳定型心绞痛68例, 劳力性心绞痛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

1. 2 方法 选择3名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 了解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 并且详细记录下患者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 对所有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 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有人性化护理的相关观念。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护理内容以及必要性等方面的训练,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的认识。②建立好人性化护理环境。在患者病房摆放适量的绿色植物, 在墙壁上悬挂景色宜人的风景画, 营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③采用人性化的护理程序。患者在入院的时候, 相关护理人员将患者护送到相应的病房向患者讲解相关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向患者耐心解决内心疑问, 要经常巡视, 让患者保持镇静。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的时候动作轻柔, 要让患者有对医护人员产生信心。④护理人员需要以亲切、关怀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 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向患者讲述冠心病和心绞痛的相关疾病知识及过往治疗成功的病例, 从而让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血压为(18.01±2.34)kPa, 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的(24.16±5.26)kP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都处于舒适的状态, 尽可能的减少治疗疾病时所带来的痛苦[4]。护理人员对患者语言、表情以及情绪上的仔细观察之后, 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 尽可能的为患者解决疑惑[5]。人性化护理模式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 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品质,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做到耐心、细心。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言语规范、表情和蔼、态度温和, 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6]。在护理操作的时候要体现患者的知情权, 并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

在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时需要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 制定合理有效的思想教育计划, 让患者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戒烟忌酒, 少食含盐量高、热量高的食物, 注意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和质量[7]。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 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血压为(18.01±2.34)kPa, 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的(24.16±5.26)kP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采取有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状况,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具有显著临床护理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春凤.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1):1705-1706.

[2] 刘媛, 赵金, 徐柏平.冠心病患者肺部感染3种雾化方法的治疗效果.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5):3616-3618.

[3] 王文娟, 许华山, 邓铸, 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7):1502-1504.

[4] 倪芹. 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3):1602-1603.

[5] 曾奕芝, 陈书盈, 罗娟英.引导式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21): 3257-3259.

[6] 张志平, 崔淑芬.吡格列酮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9):571-573.

[7] 胡红霞. 56例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 2012, 33(21):4670.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冠心病;糖尿病;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011-02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如饮食、服药的依从性差,血糖、血压难以有效控制等,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质量及后期康复。该案选取了4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实施针对性安全护理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案患者42例,均为该院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8.2±8.3)岁;Ⅰ型糖尿病7例,Ⅱ型糖尿病35例;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塞30例;冠心病病程3~7年,平均病程(5.1±3.4)年;糖尿病病程4~9年,平均病程(7.2±3.1)年;住院时间6~15 d,平均住院天数(11.3±4.2)d。

1.2 方法

1.2.1 制定护理问题评估表 评估表需记录以下内容:患者视力、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心绞痛的发生、排便、是否遵医嘱、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等情况;同时正确评估患者的安全影响因素及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如跌倒、大便后胸闷、低血糖、心绞痛发作史、发作频率及程度、缓解方法及患者对于影响安全因素的了解情况等。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依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1.2.2 安全防护措施 依评估表仔细记录患者具体情况,并做好交班工作;依患者所存在不安全因素实施计划性、目的性的教育与心理护理;在患者床旁实施心电监测或心电图检查,以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加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如服药、注射胰岛素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处方:依患者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分析其每日所需摄取总热能,并将其折算为食品份,以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至三餐当中;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依患者于该院康复运动室所作运动负荷试验结果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加强患者自理能力:洗澡时间最多不超过12 min/次,夏季水温保持35℃左右,冬季水温保持40℃左右;尽量采取坐便方式如厕,避免用力或屏气排便[1]。

1.2.3 出院指导 为患者演示自我监测血糖方法,内容包括皮肤消毒、取血方法、判断结果方法、试剂及仪器的保存和保养,并让患者实际操作,护理人员给予相应指导,以让患者充分掌握相应方法;告知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内容包括药物的保存和吸取、注射部位的选择、皮肤消毒等,建议患者最好选择利用诺和笔或优伴笔进行操作,一方面方便取药,另一方面也取药量的准确性;嘱患者依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定时进行门诊复查;依饮食处方严格控制进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1 d,即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值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包括心绞痛、跌倒、大便后胸痛、低血糖反应、未遵医嘱用药、不服从饮食处方以及不了解运动方法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y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利用t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χ2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不安全因素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患者经安全护理后,心绞痛、大便后胸痛、未遵医嘱用药、不服从饮食处方及不了解运动方法等行为的发生率较护理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相比于单纯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因存在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等情况,极易出现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此疾病复杂且具较高死亡率,不管是治疗或护理亦或患者的自我护理都比较困难[2]。通过调查该案42例患者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控制、自我护理、依从性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均不高,导致治疗及护理都无法顺利进行,后期的自我护理也难得取得理想效果。为此,就有必要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并对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让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同时注意科学饮食、适当运动,促进患者治疗与康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其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和血脂,通过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医护人同与患者的共同合适。此外,针对患者服药,包括降糖药、降压药、硝酸酯类药利尿剂及其他药物的安全使用,胰岛素及相关仪器的使用,饮食处方、运动处方、排便、洗澡等安全也需进行出院指导,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出院后的康复。

该案通过实施针对性、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使患者心绞痛、大便后胸闷、未遵医嘱用药、不服从饮食处方以及不了解运动方法等行为的发生较护理前明显减少(P0.05),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跌倒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概率本就比较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所选样本量较少导致,因此,有必要扩大样本量以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桂华.糖尿病饮食治疗中食物交换份的计算[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27.

[2] 于春华,曲彦.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28):158.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91-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患者手术治疗中机械介入的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手术创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无限制、节省费用等多方优势的手术治疗方式,在我国医疗事业中逐步的开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现选取该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28例患者,对其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2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均来自医院的住院部。其中,男性67例,女性61例,年龄为50~82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至12年。128例患者中,冠心病60例,心绞痛48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病症的出现多是由心肌梗死、不明胸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ST-T缺血改变等引起的。128例患者收手术的实施均采取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16例,其中,心律失常8例、穿刺部位疼痛2例、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3例、造影剂肾病3例。同时,128例患者各种资料的使用均经过患者的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术后住院一周,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临床手术治疗中,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实施一般穿刺的部位在患者的右侧动脉进行。手术前,首先对所有的患者行Allen’s实验,手术实施者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右臂桡动脉,并嘱咐患者在一个轻松的状态下反复握拳,重复5~7次,在手掌变白后放开尺动脉。这一过程中,若手掌在10 s内迅速的由白变红,或恢复正常,就说明患者的Allen’s实验为阴性,即可实施桡动脉穿刺手术。然后行穿刺手术,患者右上臂自然外展到50°,常规消毒铺巾后,选取桡动脉搏动的明显处为穿刺点,采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植入5F或6F的动脉鞘。手术后,常规拔出动脉鞘管,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桡动脉止血带加压包扎,气囊常规充气15 mL。

1.2.2 护理方法 心律失常:由于患者心率失常是由患者发生迷走反射所引起的,患者迷走反射现象的发生和患者自身精神的过度紧张、手术中技术操作不熟练、绷带包扎过紧、过度压迫牵拉、血容量不足、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有着很大的关系。根据患者迷走反射出现的原因,针对这类患者的护理,首先从缓解患者过度紧张的精神出发,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让患者对手术实施的必要性、方法、过程、安全性等进行了解,减少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以一个轻松的心态实施手术治疗。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手术技术操作不熟练、绷带包扎过紧、过度压迫牵拉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己的操作技能,熟悉操作的每一个流程,每一流程的实施都尽量轻轻操作,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鞘管对动脉的牵拉和过度压迫,改善患者的手术舒适度。患者血容量不足和患者的精神紧张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精神压力的存在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术前术后补液不足,失血过多。但是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手术及支架植入手术的实施是在麻醉中进行的,全身情况受物当的影响是比较少的,因此可以嘱咐患者治疗中及时的进餐和补液,以维持血压,减少迷走反射的发生。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和手术中造影剂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而手术时间长、输液过多也是主导因素。在空腔脏器压力的突然改变上会引起患者的心率减弱、迷走神经兴奋等,因此护理的主要措施是让患者尽量自行排尿,对排尿困难者给予热敷、腹部按摩等方法促进排尿。

穿刺部位疼痛: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穿刺口出现轻微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症状反应。但是,若患者在疼痛的同时,伴有肢端麻木、发紫、冰凉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可适当的将患者伤口的包扎松开些。在患者术后穿刺口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况时,要及时的报告给医师,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对症治疗。

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患者手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是由患者使用肝素所引起的,因此,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手术后卧床休息,对患者肢体动脉搏动的情况、肢端的温度、手指活动清理以及皮肤的色泽等密切的观察。嘱咐患者术后3 d内,保持好局部的干燥与清洁,半年内,穿刺侧的上肢不能提15~30 kg的重物。手术后,若穿刺局部有渗血或皮下出血的症状,需延长加压包扎的时间。若患者在肢体肿胀与疼痛的同时又有瘀斑,可采取冰敷的方法缓解,在急性期过后再采用马铃薯外敷。

造影剂肾病:由于造影剂肾病多发生在患者接触造影剂的1~3 d内,因此,患者手术后的3 d内,护理人员需要对行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加强巡视,仔细的倾听患者对自己症状的表述,对患者是否出现水肿、乏力、尿少等症状进行观察,并准确记录好在24 h内的出入量。患者手术后的24 h内,饮水的量不能少于2 000 mL,补液的总量处于2 000~3 000 mL的范围。

1.3 统计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分析,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12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手术后,有1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症状的并发症,并发症的主要症状为:心率失常、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造影剂肾病。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最高的,这一结果的发生和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手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有着很大的关系。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可能和穿刺的力度以及伤口的覆盖有一定的关系,患者肝素的使用,非常的容易引起血肿和出血。同时,患者在接触造影剂的1~3 d内,受患者体质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一定的造影剂肾病,见表1。

表1 12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手术结果分析

3 讨论

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是其病症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方法。临床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应用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痛苦,还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在此基础上,受桡动脉位置比较浅的影响,在压迫止血上比较容易,手术的安全系数非常高。但是,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有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依旧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在该研究中选取的12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中,16例患者手术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中,其并发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律失常、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造影剂肾病。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主要是由患者治疗中心律失常引起的,同时,患者使用肝素和接触造影剂等也是导致并发症引起的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手术后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从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出发,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护理工作中,针对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特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穿刺口局部情况的观察,按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认真倾听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倾诉,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这对护理人员及早发现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血肿及出血、造影剂肾病等手术并发症有着良好的帮助。在毕美娟、田华利、樊雪燕与2010年在《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100例的研究》中,其证明了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手术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展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穿刺口的良好恢复,这与该研究是一致的,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病症及时发现的基础上,积极的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治疗上也有着很大的帮助,针对这一问题,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宗玉芹,董艳,刘晶,等.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的饮食护理与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J].临床护理杂志,2005(3):11-12.

[2] 郭江玲.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术侧肢体并发症的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09(5):532.

[3] 王治平,周胜华,王庸晋,黎荣山,郭炜华.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脉造影255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5):520-521.

[4] 徐鹏里.高龄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8中旬刊):3708-3709.

[5] 毕美娟,田华利,樊雪燕.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 100 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0(5):97.

[6] 张维青,姜冠华.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1):7585-7587.

[7] 杨芸,陈泳,沈吉梅.冠状动脉介入诊治致造影剂肾病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4):358-359.

[8] 朱永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20-21.

上一篇: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 下一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