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7 05:03:25

冠心病护理措施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1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恢复(门诊)阶段康复方案。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的康复,一般在病后3个月内进行。包括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医疗方法。通常从心肌梗死后3~14周开始,以1周为单位制订康复程序,每周按1/2、3/4、单倍量、1.5倍量、双倍量顺序增加,均进行负荷后心电图检查。8周后,即心肌梗死11~12周,患者多能完成二级梯双负荷,相当于6.7Mets,即可进入社区康复治疗程序。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的维护,制订运动方案,安排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运动,记录具体执行情况,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康复运动的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

社区(家庭)阶段康复方案。应持续至第二阶段后6~9个月。主要任务是:协助患者在改变后的生活方式下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方案应该是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开展职业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等。社区康复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病情、合作态度、社会地位和环境情况,制订出一个为患者所乐于接受,与其愿望、生活习惯相适应的合理的方案,同时取得患者家的合作,将康复医疗、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结合起来,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QOL)的评定包括工作、情绪、自觉健康情况、与4个方面,实施系统康复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但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原因; 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4

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1],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医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能迅速好转。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71岁,平均62.8岁。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岁。

1.2 方法 对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术后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严密观察穿刺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与对侧肢体比较足背动脉搏动、末梢感觉、皮肤温度等,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肿的大小,并用不易褪色笔在患者大腿部作标记,每0.5~1小时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无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的趋势,每次巡视时不仅要测血压,还要询问患者的感觉,教会其利用健侧下肢适度整体性移动,以缓解疲劳不适,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 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以及用力蹲起等动作,以防止出血。

2 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及时迅速处理,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康复出院。本组常见并发症情况:局部血肿或出血18例,发生率为15.0%,尿潴留14例,发生率为11.7%,术后低血压8例,发生率为6.7%,腰痛及全身不适28例,发生率为23.3%。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局部血肿与出血较常见。其原因有,穿刺技术欠佳与股动脉畸形股动脉粥样硬化。本组中有1例由于股动脉粥样硬化,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2 d下床活动后出现穿刺口破裂大出血,经外科缝合重新包扎压迫止血并制动后,血肿吸收。应当提高穿刺技术,术前常规行股动脉股静脉彩色B超,了解其形态结构,避免短时间内的同侧股动脉重复穿刺;拔管后压迫止血技术欠佳,应加强技术培训;术后患者过早活动及弹力绷带包扎松脱。本组中有5例患者术后1~2 h即床上活动或下地活动,导致穿刺口出血。经重新压迫包扎后止血。其中2例无继发血肿,1例产生血肿>20 cm。应当加强宣教,说明卧床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卧姿,术后严密监护;患者常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些患者肝素代谢异常,导致凝血功能不全,拔管前可测定凝血时间。

尿潴留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发生率也较高[2]。主要原因是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术侧下肢制动,患者不习惯床上卧位排尿,加上精神紧张,术前禁食、入量减少等,导致尿液潴留。本组18例均属以上情况。针对原因,给予心理疏导、热敷、按摩腹部等诱导排尿方法,并详细介绍床上排尿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认识到术后床上排尿可避免伤口出血等并发症,因而能积极配合诱导排尿。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状态并不少见[3],值得重视。其原因有:(1)血管迷走反应(6/10)。(2)血容量不足(2/10)。(3)低血糖反应(2/10)。血管迷走反应是少见极危险的并发症[2],其特点是:血压进行性下降并心率减慢。出冷汗,伴恶心、呕吐。这种因从血管内拔管引起的血压下降并心率减慢的临床病症称为“拔管综合症”,是由于局部疼痛及情绪紧张,外周大动脉受刺激等引起血管迷走反射所致。预防措施:(1)术后入住CCU病房,严密监测心电及血压。(2)拔管前向患者说明拔管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消除患者的担忧与恐惧。(3)拔管前备好阿托品、阿拉明等药物,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出现异常立即配合医生处理。(4)拔管时给予利多卡因充分局麻。(5)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在床边安慰及宣教,与患者交谈,询问有无不适反应,分散其注意力,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本组6例患者经采用阿托品1~2 mg静脉注射、阿拉明10~20 mg静脉滴注以及快速补液后病情迅速好转。本组另外4例患者由于术前禁食禁水导致血容量不足和低血糖反应,术后嘱患者进吃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并予以快速补液1000~2000 ml后血压恢复正常。

本组28例术后发生腰背部疼痛,与长时间卧床和术肢制动有关。经适当调整,鼓励除术肢外的其他部位适当活动,疼痛减轻。压迫止血6 h后应解除术肢制动,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目前在临床已普遍开展,成为冠心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其创伤小,疗效好,康复快[4],但是它的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快速诊断和迅速处理严重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护士应系统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提高认识,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尽快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全国第三次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注册登记资料分析[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2):719-723.

[2] 施海燕,孔福仙,何松明.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5(1):29.

[3] 开月梅,夏春梅,石兰萍,等.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5):395-396.

[4] 赵丽,徐晓丽,郭娜,等.冠状动脉介入5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669.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冠心病;护理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若患者合并患有冠心病则属于内科常见危重疾病,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2月1日~12月31日对前来住院治疗的1233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此类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预后及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33例老年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关于肺心病及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959例、女性274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35±2.19)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6.08±0.54)年。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对症治疗,并配合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1233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对所得资料进行总结后得出结论。

1.2.2护理措施

1.2.2.1常规护理①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大多无法及时感受疼痛,不利于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可适当使用提示性词语帮助患者判断主观感受;②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口腔中痰液及分泌物,若患者无力排痰可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发生心肌梗死患者不适用此法),若仍排痰无效应协助吸痰,吸痰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5s/次,以免损伤呼吸道粘膜,若呼吸道中痰液干结、粘稠,则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湿润气道,促进有效排痰,若患者支气管由于痰栓堵塞出现肺不张,可遵医嘱使用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③遵医嘱持续低浓度吸氧(1~2L/min),维持动脉氧分压稳定;④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滴注对症治疗,及时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肺功能严重受损,若输液过快可加重心力衰竭程度,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静脉滴注治疗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应严密监测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停止给药并进行对症处理;⑤若患者处于恢复期可指导其练习腹式呼吸改善呼吸衰竭情况;⑥由于患者大多病情较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准备各项临床常用抢救器械、药品、物品等,做好随时抢救的心理准备。

1.2.2.2护理干预①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及少食多餐为原则,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d以下,禁食腌制、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产品,饮食应富含营养物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忌烟酒,可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②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情严重,患者易过度担心临床疗效及生命安全而出现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接待患者,及时讲解疾病知识及救护措施,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病魔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③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定期对地面、空气及物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规程,降低感染发生率;④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预后的积极作用,及时纠正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1233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1219例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控制后出院,有效率98.86%;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14%),有效率与死亡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研究表明[2],由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肺血管慢性疾病所致,使患者肺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肺动脉压随之升高,最终造成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引发肺心病。有研究显示[3],肺心病易发患者群为老年人,且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类并发症,其中冠心病属于老年肺心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周围生活环境不断改变,以及吸烟率持续升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肺心病发病率显著增加,且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数量随之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4]:①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其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且病情进展迅速,其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②此类患者大多伴有肺功能不全,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部感染后,虽经临床有效控制病情,但胸闷、气短等临床表现可能未好转或消失;③患者大多表现为不典型心绞痛,少数表现为典型心绞痛,且具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④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由于患者具有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⑤由于肺心病患者病程大多较长,由于呼吸困难或疼痛阈值增高等因素使其无法及时发现冠心病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

研究表明[5],保障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是及时确诊并给予有效治疗,若结合临床正确护理措施将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文研究可知,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98.86%),死亡率仅为1.14%,可获得满意护理效果,与朱平[6]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桂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8例漏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3,1(3):256.

[2]关睿. 肺心病并发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5(9): 1333-1334.

[3]张奇志,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8(6): 545-547.

[4]王葳莉,王向芬.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及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2012,2(24): 66.

[5]段幼萍. 8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厂矿医学, 2011, 20(6): 687-679.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4

冠脉介入术又称冠状动脉血管形成术,是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逐渐成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1-2]。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身的机体素质较差,在接受冠脉介入术这种侵入性的治疗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3-4]。为进一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为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冠脉介入术手术指征,其中男性患者13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6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9±5.42)岁。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常规穿刺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选择冠脉介入术的具体术式。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冠脉介入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本组185例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腰部酸痛、尿潴留、形成血肿、拔管综合征、造影剂不良反应五种类型,其中腰部酸痛发生率最高,为61.1%。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老年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潴留、形成血肿、拔管综合征、造影剂不良反应这五种并发症,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每种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1)腰部酸痛。原因: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床面冷且硬,加之老年患者自身伴随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和骨质增生,治疗后患者腰部会出现明显酸胀感。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患者在拔管后6h可适当翻身,帮助按摩其腰部,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或进行热敷。(2)尿潴留。原因:多数老年患者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术前未进行卧床排尿训练或紧张情绪都会诱发尿潴留。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卧床排尿训练,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形成血肿。原因:血肿形成原因较多,穿刺、拔管都有可能造成血肿,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血管脆性较强,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局部血肿的形成。护理措施:细致观察患者拔管后有无皮肤发绀、苍白、肿胀、渗血迹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遵医嘱处理。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术侧肢体,以免出现活动性出血。对出血局部血肿的患者需要采用50%的硫酸镁湿敷局部,必要时予以抗生素。(4)拔管综合征。原因:拔管刺激和穿刺后重压局部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拔管综合征。护理措施:拔管前应当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因过度紧张造成迷走神经兴奋。拔管过程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保持静脉通路顺畅,如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需及时遵医嘱处理。(5)造影剂不良反应。原因:老年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对造影剂的耐受性较差,使用造影剂药物可能使其出现全身发热、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遵医嘱使用止吐、抗过敏等药物,鼓励患者术后经常饮水,确保术后4h尿量>1000mL。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 糖尿病;冠心病;临床护理;护理效果;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170-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iabet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linical Care Effect

WU Yan-pi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icheng Medical College, Baicheng, Jilin Province,1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ompare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application routine care, diet, environment and other care whether the effec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ethods Choose to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patien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are also given psychological care, life care measures,, were observed in glycemic control and the number of occurrences of angina.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fasting blood glucose testing value (9.18 ± 1.54) mmol / L,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testing is (15.21 ± 1.68) mmol / L, angina 8;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fasting blood glucose detection value (6.19±1.08 ) mmol / L,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testing value (8.21 ± 1.35) mmol / L, angina twic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2h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mber of angin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ical care; Nursing effect; Clinical observation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全身性疾病,为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果高血糖的长期存在,可以伤害心、脑、肾等脏器,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在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此,该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40~81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为58岁;糖尿病病程在2~32年之间,平均(中位)病程8年。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41~80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为57岁;糖尿病病程在1~33年之间,平均(中位)病程为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入院治疗时的血糖监测值、冠心病类型比例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积极的营养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和抗冠心病药物,维持血糖在一定范围。

1.2.1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早处理;用药前向患者讲解降糖药物和康冠心病药物的具体药理作用、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等知识,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异常变化,有事起药物的毒副作用,观察是否遵医嘱治疗,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和措施,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住院患者一般每周测2~5次血糖,测1~4次血压。要教会出院患者及其家属监测血糖、尿糖、测量血压、脉搏等检测指标的方法和技能。有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或每周2~3次随访或来院复查,询问病情,测量血压、脉搏、心电图等,定期不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等反映血糖变化的指标。

1.2.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必须长期服用药物,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护士应运用沟通技巧和艺术,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出现的不良心态,利用与患者建立的良好护患关系,针对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进行综合治疗。②个性化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体状况和疾病病情情况,进行饮食护理和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尤其应注意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多食高纤维、低脂食物,做到营养多样化,掌握食物互换的基本技能,这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性措施。③病房要定期、不定期使用紫外线进行照射;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等对待患者,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于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mmol/L)的检测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次数,以此作为评价护理措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值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运算应用SPSS19.0完成。

2 结果

观察表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9.18±1.54)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15.21±1.68)mmol/L,心绞痛发生8次;研究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6.19±1.0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1±1.35)mmol/L,心绞痛发生2次,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心绞痛发生次数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出现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因素三大营养素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以高血糖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若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机体出现脂代谢和凝血系统异常,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血管出现炎症性改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常会引发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2]。所以,应重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使患者参与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较为常见。护士应通过护理评估询问和了解患者有关其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行为以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向患者解释并讨论其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治疗方案,同时应解释和讨论该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及如何应对等基本知识,切实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做到不气馁不泄气,积极面对疾病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在选择治疗措施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适时调整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以免增加家庭负担。护士要加强对于营养学、行为医学、交流技巧等知识的学习,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使患者坚持终身治疗,取得全力合作,这是获得满意治疗护理效果的关键。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问题评估,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要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3]。给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通过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积极有效疏导患者出现的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共同鼓励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实施个性化生活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体和疾病病情进行饮食护理和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多食高纤维、低脂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达到进一步控制血糖的作用;定期不定期使用紫外线照射病房,能够有效保持清新、整洁的病房环境,为病房创造干净、舒适的环境;护士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等对待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4]。

该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9.18±1.54)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15.21±1.68)mmol/L,心绞痛发生8次;研究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6.19±1.0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1±1.35)mmol/L,心绞痛发生2次,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倪菊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69.

[2] 张广芳.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8下旬刊):474-475.

[3] 姚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22-23.

[4] 吴小红.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55-956.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初诊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冠心病时,其心理变化较为复杂,因为考虑到患病后将对日常生活、工作、家庭、社会活动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灰心沮丧、焦虑失望等,此时在有效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对于此类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排除合并脑梗塞、恶性肿瘤以及既往精神疾病史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55~73岁,平均(63.2±4.7)岁,高中以上11例,高中及高中以下34例,自费医疗27例,公费或医保医疗18例;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54~74岁,平均(62.7±5.6)岁,高中以上12例,高中及高中以下33例,自费医疗25例,公费或医保医疗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医疗费用来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冠心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重点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SAS表和SDS表由患者本人亲自如实填写,由统一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调查表以及进行解释,共发放调查表90份,且全部收回,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各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分别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t=6.879和6.485,P=0.02和0.03

3 讨论

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只有了解患者的心理,以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冠心病产生的影响,对不良情绪、个性、行为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冠心病并发症及康复有积极意义[1]。本研究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评分,比较通过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护理上,我们总结到对于初诊冠心病患者,首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饮食与运动指导,血脂控制,自我心理调适、血压监测,药物应用及紧急情况下的自我救护措施等,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缓解其不良情绪[2]。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及疾病康复知识,创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不良影响[3],对于过于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的患者,可以采用身心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慢节律呼吸即呼吸及肌肉放松训练,稳定其情绪,消除杂念,保持心境宁静,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尽量放松,引导患者听音乐,阅读报纸杂志,淡化患者住院角色[4]。还要加强冠心病的知识宣传和教育,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心理指导,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转,定期随诊,预防发病诱因,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就可以减少发病率[5]。本研究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发现观察组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而对照组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分别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很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景梅.健康教育对改善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1-13.

[2]许燕,张建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32-33.

[3]龙爱芳.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31.

[4]梅群超,刘菊.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临床护理,2009,1(5):337-339.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7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

[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实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术后;急性低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064-02

[作者简介] 王秀精(1975.2-),福建厦门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此种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并能降低心肌梗死的概率等,因此,受到冠心病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急性低血压就是诸多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时,需做好相关的护理观察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对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观察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19例女性,21例男性;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4.2±3.5)岁;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4例行PTCA+支架术;对照组40例,其中15例女性,25例男性;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5.3±4.1)岁;2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7例行PTCA+支架术;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四肢发软、心悸、眼黑、少尿、晕厥等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临床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该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给予该组患者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心理护理。很多患者术后发生急性低血压,身体会有各种不适症状,从而出现各种心理误区或心理问题,如恐惧、紧张、消极、烦躁、易怒等。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和重要。患者出现以上消极心理问题大多是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护理人员可先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防止并发症的继续发展。

②饮食护理。术后应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保证24 h内尿量>2 000 mL,有助于排除造影剂[1]。若无特殊要求可立即恢复饮食,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食产气、油腻等食物。用餐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③拔管护理。术后拔管时,动作应轻柔,按压时避免过度用力(以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另外,拔管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面部表情、肢体温度等,同时观察患者穿刺肢体有无渗血、血肿或足背动脉搏动等现象。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吸氧、快速补液以维持患者机体的血容量,或去除枕头行头低足高卧位,或遵照医嘱立即停用硝酸甘油,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多巴胺/静推阿托品,提升血压和心率,直至血压稳定[3]。若采取以上措施后患者仍处于低血压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④穿刺点的护理。术后穿刺点的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时力度应适宜,切勿用力过猛。并定时进行松懈,按时解除包扎,发现有血肿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处理。

1.3 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检测患者的肢动脉血压达到或≥90/60 mmHg。

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检测患者的肢动脉血压达到或略低于90/60 mmHg。

无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 mmHg。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处理使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4]。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主要是利用导管通过多种方法使狭窄的冠状动脉得以扩张的方式[5]。此种介入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并改善心肌血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但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时,难以避免地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急性低血压即为诸多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低血压的发生概率虽然比较低,但一旦发生,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了解急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才能降低急性低血压对患者的损害。

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射:患者的下丘脑、皮层中枢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以致胆碱能植物神经张力突增,使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继而导致心率频率迅速减慢,血压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急性低血压[7]。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厥或休克。②造影剂反应:心血管造影剂是一种高渗溶液,能增加尿量,减慢心率,并能使渗透压增高和肾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血压值降低。另外,患者的术侧肢体需制动,一些患者羞于在床上排尿,而导致尿潴留,诱发迷走神经兴奋或迷走反射,也会引起急性低血压[8]。③血容量不足:手术过程会损失一定量的液体,加上补充液体不及时,利尿剂使用后排尿量增大等原因,易导致低血压。另外,大量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血管扩张剂、血管活性药物等,或穿刺部位压迫方式不当,均会导致低血压,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休克现象。④手术操作不当:手术操作不当,如导管置入冠动脉口的位置有偏差,引起冠状动脉出现血流阻滞现象,从而导致低血压并发症。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细胞出现大面积死亡,使患者出现剧烈的胸闷、胸痛、大汗淋漓、心率加快/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⑥其他原因:如局部血肿、穿刺加压包扎过紧而疼痛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高预防护理意识,如术前的健康宣教、术中保证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病情等。在患者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时,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拔管护理、穿刺点护理等的综合性护理措施。

该研究中,观察组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2.5%,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2.5%)。这也与其他文献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可见,给予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患者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并发症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并发低血压的护理观察及对策[J].微创医学,2012,7(6):680-681.

[2] 许凤莲,黄海蓉.冠心病介入治疗30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73-74.

[3] 刘宝珍,刘芳.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6):939-940.

[4] 罗良初,黄金,童成枝.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51-553.

[5] 邵艳燕.冠心病病人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6):541-542.

[6] 任援,尹振美,门芳,等.介入治疗冠心病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7):1135-1137.

[7] 杨丽霞.综合护理服务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9上旬刊):5124-5125.

[8] 王朝霞,罗先润,曹程浩,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2):137-138.

[9] 张艳霞,郝爱萍,李永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5中旬刊):13-14.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前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8-02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4%-7%,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冠心病患者介入是冠状动脉动脉内注入造影剂,是心脏的表浅的动脉呈影的方法,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笔者现将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58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50-88岁,平均年龄在(63.29±4.02)岁。其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患者有22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0例;PTCA+支架置入术(STENT)的患者有13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例。

1.2方法此组患者均经过有效的术前准备给予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1.3结果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低血压患者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应1例,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基本知识,使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讲解患者患有此类疾病采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愈后的效果等,讲解介入手术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疗效好、恢复快的手术特点,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手术成功率高。减少患者对手术的风险以及愈后问题的担心。护理人员还要讲解手术的费用以及对于国家医保的患者采取部分费用由医保承担,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心理问题。告知患者愈后可以正常工作,不影响日常当中的各项基本生活,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

2.2术后护理干预措施

2.2.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避免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24小时候指导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缓慢,不要用力过猛,术后一周避免抬重物,防止穿刺部位再出血。

2.2.2病情观察及监护持续心电监护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术后患者应进入ICU观察24h。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心率、血压;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记录,严密观察有无频发房早、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出现异常告知医生处理。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情况以及肢体的颜色、温度和感觉,了解其血运情况。

2.3伤口护理患者安返病房后,制动卧床休息,经桡动脉穿刺需卧床制动6-8h,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以及血肿等,观察患者穿刺侧肢体末端皮肤温度,有无感觉障碍以及血液循环情况。仔细观察血管方向有无包块发生,对于出现血肿的要观察血肿是否出现扩散,可在血肿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或者马铃薯切面后覆盖消肿[2]。

2.4并发症的护理

2.4.1出血及血肿一般见于术后4小时拔除动脉鞘管,按压时间不够导致出血,一般按压穿刺点15到20分钟。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六小时,右下肢限制活动24小时,可防止出血。如病情严重,一般拔管后一小时根据凝血时间决定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指导患者不要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或耳道。指导患者咳嗽、排便时按压穿刺点,预防血肿出现[3]。

2.4.2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冠状动脉造影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时,患者常伴有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头晕、四肢湿冷甚至严重者会出现神志的改变[4]。迷走神经反应主要是低血压和心律减慢,一般心律会低于60次/分,呈窦性心动过缓。迷走神经反应一般会出现在手术中,手术后和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应时迅速遵医嘱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给予扩容补液治疗,例如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氯化钠注射液等。

2.4.3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一方面是手术的应激反应,机体自身产生激素使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量明显减少,导致心肌供氧不足,最终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律失常。另一方面是因为手术过程中神经丛的损伤,迷走神经改变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在患者手术后要充分准备抢救心律失常的药物及抢救设备如:除颤仪、气管插管包、药品抢救车等,出现心律失常遵医嘱迅速准确的给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为主要任务。参考文献

[1]苏兴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8)718.

[2]王瑛.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10(3):371.

[3]刘洋兵.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33(9):552.

上一篇: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怎样写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