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01 15:15:19

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1篇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冠心病是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 亦称缺血性心肌病。其基本病变是供应心肌营养物质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性斑块堆积于病变的冠状动脉内膜上, 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 甚至部分中断, 从而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等病理改变及相应的临床表现[1]。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都会导致冠心病发生, 其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 无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行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有128例, 其中男性82例, 女性46例, 年龄在40~92岁之间, 心绞痛126例, 心肌梗死1例, 心力衰竭1例。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患者, 态度和蔼, 对第一次发病住院的患者应耐心细致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环境, 住院须知及治疗上应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烦躁不安, 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尽快控制病情, 缓解症状, 帮助其尽早康复。

对再次复发住院, 因药物疗效差, 对疾病恢复失去细心的患者, 易产生抑郁、悲观、消极的心理;医护人员除进行药物治疗外, 还应采取安慰、开导、鼓励等方法, 帮助患者找出疾病复发的诱因, 加强预防, 延缓疾病进展,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年纪较轻仍然工作的患者, 须告知其不能盲目乐观, 并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不要以自己年轻为资本, 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留下隐患。责任护士应指导从饮食、休息等方面进行调整, 使患者加强对冠心病的症状、转归、诱发因素的了解, 认识到即使在恢复期或康复期, 工作及生活亦需要量力而行, 特别注意肥胖、吸烟、高胆固醇等可以引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降低冠心病的复发。

2. 2 疼痛的护理 ①心绞痛患者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 卧床休息或嘱患者取半坐卧位, 安慰患者, 避免不良刺激,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 并给予吸氧, 缓解疼痛症状。②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在48 h以上, 保持环境安静, 减少探视。疼痛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如吗啡、杜冷丁等, 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以增加心肌供氧, 减轻疼痛。③对心绞痛发作频繁或服用硝酸甘油仍不缓解的患者, 应建立静脉通道, 须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并注意观察硝酸甘油的副作用, 如有无头痛、血压下降等;还应注意调节滴速, 以15~20滴/min为佳;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不可擅自调节滴速, 以免造成低血压。对心肌梗死不足6 h患者, 遵医嘱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容栓治疗, 要准确配制并输注容栓药物, 用药后及时询问胸痛有无缓解, 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过敏现象, 如有皮肤、粘膜出血, 暂停治疗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④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脉搏、体温的变化, 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设备,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3 技术护理 宜选择手部和足部的静脉进行穿刺, 做到穿刺准确, 有利药物顺利输注, 若发现穿刺局部有红肿等药夜外渗时, 应及时拔除, 重新选择静脉穿刺, 继续输液, 对红肿的部位可给予硫酸镁外敷或湿热毛巾外敷, 以减轻局部疼痛。

2. 4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 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宜过饱, 以少量多餐, 不饮浓茶、咖啡等;戒烟戒酒, 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对超重的患者应控制总热量, 有高血压、糖尿病者饮食宜清淡, 宜低脂、低胆固醇、低糖。

2. 5 保持大便通畅 由于患病卧床, 饮食减少, 肠蠕动减慢, 患者容易出现便秘。当便秘时用力排便可增加心肌耗氧量, 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因此, 医务人员必须指导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或清晨空腹服用蜂蜜水;每日按摩腹部, 促进排便;切忌排便用力, 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如果导片、麻仁润肠丸等。

在对1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护士必须掌握和冠心病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 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使他们充分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 达到治愈冠心病, 减少复发, 降低死亡率, 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2篇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文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消毒隔离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冠心病;专科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价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风险问题,开展一系列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管理行为[1]。冠心病住院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较多且多为老年人,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医院在冠心病的专科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住院冠心病患者120例,均符合WHO对冠心病的诊疗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且知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肺部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53.12±6.34)岁;病程为3~10年,平均病程为(6.12±1.43)年。对照组中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4.09±6.15)岁;病程为3~12年,平均病程为(6.34±1.5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对症处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1)人员培训:组建由科室护士长与专科护士若干名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根据冠心病专科护理特点、护理人员综合情况,进行分层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沟通交流能力的系统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与临床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强化护理人员对各类急救药物、仪器设备及冠心病风险评估办法等专项知识技术的培训与考核,建立详实的风险管理流程与工作指引,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护理管理研讨会,总结、分析现有护理风险,并提出整改措施,制定风险应急处理方案,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2)护理模式:实施小组管理责任制、患者床旁责任制、护理层级管理片帮制度。一名专科护士负责3~5床患者,在病房巡视时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结合患者的既往史、年龄、心理活动、意识状态、心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排便情况等全面评估,对中高危患者增加护理巡视频率。在各项护理操作前,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及安全性。各类留置管道确保固定妥当,且通畅性良好,最大限度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夜间巡视时注意观察患者胸闷、出汗、失眠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及时报告医生,立即予以心率、心律及血压等监测,尽早进行对症处理与治疗。(3)仪器管理: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仪器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职责。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详细填写使用及维护登记表,确保各项仪器正确使用且功能始终处于完备状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仪器操作培训,并组织进行各类仪器使用流程与仪器不良事件预防处理能力学习和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方法。(4)药物管理: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药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类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副作用、主要用途、用药方法、剂量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对于容易混淆的药物,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并实施“五常法”管理,确保药物正确区分和使用。用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介绍药物名称、用法及用量、预期效果、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办法等。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嘱患者及其家属切勿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或者自行拔除输液设备。对于需要静脉应用硝酸甘油者,尽量使用输液泵给药,以确保滴速恒定,以免滴速过快导致不良反应。用药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并密切询问患者的感受,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5)安全护理:完善病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病房地面、物品及空气清洁消毒处理,确保室内干净整洁、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卧床患者均予以设置床栏,并确保报警铃在患者伸手可触及的地方,以免患者坠床;卫生间、走廊均加设扶手,维持病区地面干燥整洁,加设地面防滑措施及防滑提示,以免患者跌倒。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告知其下床活动、如厕等均需有人陪护,以免发生意外。对于便秘患者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嘱其切勿用力排便,以免腹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衰或者心脏骤停。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建立完整的翻身制度及压疮评估表,以免动态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并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例如予以睡气垫床、应用减压贴及皮肤保护剂等,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1.3观察指标统

计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按照不满意、基本满意与非常满意等3个等级进行评价;对护理文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消毒隔离四方面进行跟踪评价,每项均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χ±s)描述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描述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以老年人群较为高发,故冠心病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还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脏器功能衰减等,临床专科诊治过程中风险因素较多。针对冠心病专科诊疗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应从这些方面展开:①护理人员管理:针对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开展分层专科护理培训,有利于提高其护理风险识别防范意识、专科护理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监督管理机制,能够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2]。②医疗设备管理:冠心病患者常需留置各类监护仪器,但在使用过程中因患者翻身、出汗等,导致电极片移位、松动或导联线折叠而影响监测结果。通过对仪器设备进行专人管理,确保仪器处于功能完备状态,是确保其使用安全的关键[3]。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仪器设备使用技能培训,能够更好地发挥监护效果,确保使用安全性及有效性。③药物管理:冠心病患者用药种类较多,加强药物管理、用药识别、用药指导及用药监测不仅是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同时也是确保用药效果的关键。④患者安全管理:开展坠床、跌倒、压疮及管路滑脱等风险识别、评估及预防管理,维持住院环境安全是确保住院安全、维持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4,5]。⑤风险应激处理:针对风险事件开展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能够将风险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维护患者及医护人员双方的利益。本研究对1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结果显示,开展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在冠心病专科诊疗护理中开展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顾志莉,聂明卿.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83-84.

[2]武翠翠.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4):102-103.

[3]杜春萍.探究风险管理应用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66-267.

[4]王璐,关鸿顼,毕明微,等.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J].今日健康,2016,15(2):249-249.

[5]苗洁.分析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167-168.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3篇

临床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例日趋增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认真做好观察护理,早期识别肺心病并冠心病,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笔者从临床护理实践中选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6例谈谈护理体会。

1注意不典型心绞痛观察和护理

心绞痛发生的原因是缺血、缺氧。肺心病病人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痛阈值增高,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对身体的某些不适不敏感,所以当发生心绞痛时症状就变得不典型,心前区压迫感或常诉说胃痛。按时巡视病房,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状态、表情,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凡是心绞痛的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一般几分钟后症状缓解。对于难以确定或服药后症状不缓解者,护士应立即给病人描记心电图或根据病情进行心电监护,以便观察是否有心肌梗塞的可能。

2肺水肿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观察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病人,有心绞痛发生则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护士在病人床旁备好氧气。如出现呼吸困难,立即扶病人给予适宜的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给予氧气吸人和遵医嘱给药。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排除积痰是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有能力将痰吐出的,要鼓励并指导病人将痰咳出,要协助病人变换,轻拍背部以利于痰的排出。痰稠不易咳出时,可用雾化吸入法湿化痰液利于咳出。对无力将痰咳出者要给予导管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吸出气管内痰液。

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用强心甙类药应慎重,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注意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中毒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黄视等,对于烦躁不安夜间不能入睡的病人,对必须用镇静剂者,用药后护士要认真观察,发现异常症状立即通知医生。

5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病人的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心律,神志,紫绀,出血倾向方面的观察。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尤其要注意肺性脑病的先兆及时早期的发现可减少死亡率

6合理的氧疗

肺心病合理的给氧方式是持续低浓度低流量吸氧,而冠心病采用的大多是高流量。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后,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严重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持续低流量吸氧,我们认为鼻塞吸氧法优于鼻导管法。在吸氧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紫绀情况。同时也要向患者讲明氧疗的意义。

7加强基础护理

①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低脂,营养丰富的食物。②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干燥和用力排便。③做好口腔护理,尤其注意因二重感染引起的霉菌性口腔炎。餐后要协助和督促病人漱口,口腔护理时都要认真检查口腔黏膜。如发现有霉菌性口腔炎的表现,立即通知医生调整抗生素的应用。④做好皮肤护理,尤其是有水肿和长期卧床的患者,要给海绵褥,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缩短翻身的时间,以防褥疮的发生。

8小结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和冠心病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两病共存在临床上较常见。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是迄今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国内外公认的常见病,多发病,俗语说三分泊疗七分护理.除需要早期确诊和合理的治疗外,高水准的护理也是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病情观察上护士是第一哨兵.为医生做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最为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抢救病人。挽救病人的生命.确保病人的安全I

参考文献:

[1 ]肖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氧疗现状调查【J】.护理研兜,2004.1B(4B):680.

[2] 陆风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09,7(9):2527-2528.

[3] 陈舂银,向秀,周洁丽.综合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8,2(11):13.15.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4篇

【摘要】: 综述了冠心病护理的主要进展,包括冠心病的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合并感染的护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冠心病康复护理。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冠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内科药物治疗和治疗的不断进步,完善冠心病护理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1术前护理

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对有其它器质性疾病者应该提醒医生行相关处理,以及考虑术前的特殊准备,完善术前药物准备。术前访视患者,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和疑虑,了解其心理感受。巡回护士应根据其不同的心理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

1.1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心率、心律、血压的异常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倾听主诉。当病人胸痛加剧,心电图ST段迅速抬高,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时,提示有冠状动脉血管闭塞,立即告知术者处理,常用多巴胺5~10mg静脉推注,必要时静脉推注后滴注维持,速度为5~10mg/min,将血压维持在110/75mmHg左右。吸氧,氧流量为4~6L/min,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6%以上。

2冠心病合并感染的护理

微生物感染可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应做好社区宣教和保健工作。对于社区未患冠心病人群,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应向其说明冠心病与细菌、病毒的关系及感染的危害性,提高人群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从而从主观上加以防范,做到预防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勤锻炼,同时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一切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发生。一旦发现有感染的迹象,应立即就诊,进行治疗。

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糖尿病是CHD独立且最重要的因素。糖尿病不再仅仅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是CHD的等危症。从对人类健康及预期寿命的影响而言,糖尿病危险性与CHD相同。本病为终生性疾病,护理的任务不仅是在病人住院期间提供优质护理,更应教会病人疾病的有关防治知识,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尤其重要。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内容包括坚持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药物治疗方法、正确自测血糖及尿糖、足部护理常识、并发症处理等,指导病人外出时随身携带治疗卡及保健盒。

4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4.1冠心病教育形式

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以参加人数不同分为集体教育、单人指导,个别时候二者并用。单人指导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集体教育是指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堂,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4.2冠心病教育内容

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的生活压力等。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应鼓励病人改变生活方式,做到起居有常、身心愉快、饮食调摄、戒烟少酒、劳逸结合、血压平稳、积极治疗。

5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不耐烦(A型行为)。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过重的精神负担,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病情。美国专家曾对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做过比较系统的观察分析,为冠心病病人心理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紧张情绪,对病死率有明显影响。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说过:“要使千百万人都能达到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最精湛的技术”。

6冠心病康复护理

6.1冠心病康复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因此,应鼓励冠心病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病人能否接受有关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是护理的关键,这需要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长时间广范围合作,通过专业性护理,掌握病人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病人主动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用药(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7小结

我国冠心病发病趋势正在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性极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阶段的步入,如何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质量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需引起护理同仁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金海君,朱艳华,马玉民,等.冠心病治疗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7):25~26.

[2] 邹静荷,汤群英,黄景文.冠心病治疗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60~1061.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5篇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患90例,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5例。护理中有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1岁,中位年龄为(59.2±2.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23年,中位病程时间为(9.2±2.7)年。对照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8岁,中位年龄为(60.3±3.6)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21年,中位病程时间为(10.4±3.1)年。两组病患经诊断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两组病患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基本资料,P>0.05,缺少统计学差异意义,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绞痛发生时,要让病患一直卧床休息,严密监护病患的心脏动态,并保持病房安静;②掌握病患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情绪,提高生活护理;③观察抗心绞痛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④严密观察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⑤为病患提供低热量、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食物,让病患少食多餐。

1.2.2护理组:

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2.1健康教育护理:

很多冠心病病患对疾病的发作原因并不是十分了解,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应根据病患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与接受能力,向病患讲述冠心病的有关知识,讲解过程中,尽量少用医学术语,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方便病患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让病患对自己的病情提高重视度。很多冠心病病患因疾病对身体产生了损害,因此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倘若不及时疏导,会使病患的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和病患交流,努力寻找并分析不良情绪发生的原因,以便为病患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让病患能正确认识疾病。同时,为病患建立战胜病魔的自信息,将病患每天病情好转的情况及时告知病患。为病患播放舒缓音乐,让病患的身心得到放松,进而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1.2.2.2生活护理:

帮助病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病患的病情能更快地恢复。首先要让病患保持良好的睡眠,让病患尽量做到早睡早起。由于冠心病容易在夜晚发作,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做好晚间值班工作。为病患选择安静的病房,便于病患获得良好的休息环境。让病患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冠动脉血管的扩张力,并且适当的运动会使病患的血脂、血压较为平稳、临床护理服务人员每天都要对病患的房间进行打扫,以便保持室内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性。按照室外温度变化,及时提醒病患适当增减衣物,防止出现感冒、伤风等病症。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让病患尽量保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就餐原则。在选取食物方面,应保证瓜果蔬菜每天的摄入量,为病患提供含钙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了增加病患的食欲,应保证食物品种的多样性,并按照病患的口味进行烹饪,但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并让病患每天多饮用水,大约在2000mL。告诉病患吸烟、饮酒对身体的危害性,让病患自身提高重视度,方便戒烟戒酒。

1.2.2.3药物护理:

冠心病病患经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长时间服用大量药物,一些病患由于担心长时间服药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经常会随意减少药物的服用量,还有一些病患因年龄较大,记忆力减退,导致经常出现漏服药物的现象。因此,临床护理服务人员要告诉病患每种药物的作用及治疗效果,并告知病患随意减少药物用量,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提高病患对服药重视度,加强病患的药物依从性。对于年龄较大的病患,护理服务人员应将病患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剂量、时间详细地记录在纸上,让病患的家属按照要求为病患按时服药,以便保证病患服药的正确性。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两组病患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表两组病患的计量资料,用χ2对两组病患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验标准。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过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护理组中有3例出现心绞痛,6例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中有7例出现心绞痛,11例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对比两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2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比较护理

组中病患的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中病患的满意度为82.2%,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3讨论

冠心病通常是由于病患体内脂质代谢不正常导致的,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中形成粥样白色斑块,这就是动脉硬化。这些斑块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增多导致动脉狭窄,使血流不畅,造成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器官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病患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常见病。临床治疗中,要为病患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与健康指导,这样才能减少病患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烦躁、不安等心理情绪,让病患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疾病发作频率,减轻自觉症状,使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从而加快病患心率与血压恢复正常时间,从根本上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与复发率。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为冠心病病患提供优质护理,可以让病患对发作原因及应对措施有更深的了解,帮助病患提高自身健康护理能力,从而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护理组中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对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冠心病时,优质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加强病患治疗时的依从性与主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推广使用。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6篇

经静脉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是对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有效的紧急抢救措施之一,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心率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因而需要迅速准确,分秒必争的抢救。作为急诊监护室,临时起搏器用物应呈备用状态,固定位置放置,做到第一时间用物、器械、配合人员全到位。争分夺秒而又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抢救和护理措施,是保证床边心脏临时起搏器正常运作,预防各种并发症证病人安危的重要环节。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安装永久起搏器知识缺乏了解,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并借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其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脉搏增快、面色苍白、烦躁、坐卧不安等。

2.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摄胸部X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备齐急救物品及药物,术前纠正患者身体状况,积极治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2.3物品准备特制的漂浮电极导管、静脉切开包、除颤仪、多功能监护仪、吸痰器、局部麻醉和各种抢救药品、临时起搏器、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导管、18号普通穿刺针、6F和7F动脉鞘。

3术中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在植入过程中,护士应该密切观察心电图,熟悉术者的手术步骤,及时接好临时起搏电极,调整起搏参数,注意测心内心电图,了解ST-T段上升情况。由于手术是在无X线透视经左锁骨下盲目插管至右心室,所以心电监护成为观察手术过程的重要手段,当心电监护出现宽大的QRS波时,提示电极进入右心室,提示术者调整电极位置,直到出现理想的心脏起搏图形,然后测定阈值。紧急情况不必过分强调电极位置,可试验性起搏。为减少电极脱位及感染并发症,术中应尽量定位理想,严格无菌操作。因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3.1心律失常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多为暂时性,主要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常见的有室早、室速,严重者可致室颤。产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是起搏器电极进入右心室的机械刺激,引起了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因此,应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变化,预防和治疗严重心律失常。一般经调整电极位置,心律失常均完全消失。

3.2心包填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X线透视下心影增大,心脏搏动减弱。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发现先兆症状需立即处理。一般可行心包穿刺术或心包内置入猪尾导管,抽取心包积血并从股静脉注入,迅速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病情稳定后重新手术。

4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4.1心律失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中明显下降,但也应严密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4.2电极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而大部分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电极脱位表现为起搏失灵,多伴有感知不良。防止电极脱位的方法是:术中电极定位要牢固,术后一般平卧24h,以后可取左侧位、半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切勿剧烈改变。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镇咳药,做好生活护理。

4.3感染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d。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应更换被服,房间、床单元用紫外线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术前1d及术后应用抗生素,每天换药,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密切观察。

4.4囊袋血肿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术后2~3d最为常见。为预防囊袋出血,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变化,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局部用小沙袋压迫4~6h。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中彻底止血,如囊袋隆起,局部皮肤青紫,有波动感,可能发生囊袋血肿,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抽出积血,覆以无菌纱布,沙袋加压12h,配合应用止血药物,囊袋积血可消失,起搏器功能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白丽.160例永久心脏起搏的并发症处理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1:31(7):5.

[2]王祖禄,韩雅玲,徐凯,等.安置446例永久起搏器并发症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增刊):119.

【论文关键词】冠心病;起博器;并发症;护理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7篇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摘要】目的 总结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所得到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心绞痛护理、控制感染护理、呼衰护理、心衰护理、溶栓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后进行总结,得出护理体会。结果 通过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后,总结出护士人员不仅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用药后反应,做好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合理氧疗。避免患者出现心理上依赖,出院后,5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有49例患者能正常进行一般家务劳动,1例患者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不能忽略患者用药后反应,对于耐受力差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并且时刻关注,力求全面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关键字】肺心病;冠心病;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00-01 目前,我国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不断增加,且肺心病和冠心病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死亡率,因此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注意事项和护理体会具有重大意义。肺心病和冠心病虽然发病的机理存在不同,但是在临床上表现却较为相似,所以往往容易混淆,当患者患有这两病时,就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增高了漏诊率和误诊率,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因此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总结护理体会,为医生提供宝贵诊断依据。下面针对我院5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总结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一共5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5例,女15例,50例患者均在60岁以上。出现典型心绞痛的有8例,出现不典型心绞痛的有40例,有心肌梗死的有1例,死亡的有1例。表1 护理前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1.2临床特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有:(1)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并且变化快、病情重,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比单纯的肺心病多。(2)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典型心绞痛患者比不典型患者少。(3)心肌缺血严重受损,还伴有心肌梗死的出现。(4)绝大部分患者的肺功能不全,当心衰或肺部感染控制后,病人气短、胸闷症状也难以消失。2.方法和护理2.1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心绞痛护理、控制感染护理、呼衰护理、心衰护理、溶栓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后进行总结,得出护理体会。2.2护理:对于心绞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当详细询问患者情况并依据心电图的检查结果给患者含服硝酸甘油来稳住病情;对于控制感染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协助患者将痰咳出和进行药敏试验;对于呼衰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神志、呼吸,检测血气并做好给患者气管插管准备,护理要点是保证患者呼吸道谁吃,控制呼吸道的感染,合理用氧;心衰护理,对于肺部出现炎症患者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利尿、扩管、平喘和消炎,同时还要监护血压、心电图,记录好尿量,观察是否出现水肿和定期测量体重、认真观察患者脉搏有节奏与否;对于溶栓护理,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对雪凝四项及时检查;预防并发症护理,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肺性脑病等,护理人员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及时处理,随时做好抢救准备,一切仪器调到备用状态;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受到病魔折磨,难免会出现怀疑、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此时为了增强患者对我院信任度,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良好服务态度和精益求精护理技术。3.结果通过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后,总结出护士人员不仅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用药后反应,做好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合理氧疗,避免患者出现心理上依赖,出院后,5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有49例患者能正常进行一般家务劳动,1例患者因心肌梗死死亡。表2 护理过后患者康复情况3.1时刻观察病情变化:(1)注意观察和护理不典型心绞痛:缺氧、缺血是心绞痛发生根本原因,由于老年人反应迟缓和长期的缺氧,导致心绞痛症状不典型,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巡视力度,仔细观察患者表情、状态,积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当出现心绞痛时药剂师和医生联系,在患者舌下含服药物缓解症状,对于症状不缓解的要及时描记心电图,观察是否存在心肌梗赛,此时对于心绞痛患者不嫩使用抑制呼吸止痛剂。(2)观察夜间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和肺水肿: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当发生心绞痛时,很容易出现肺水肿。本院50例患者中有5例肺心病虽然出现好转,但是当感染被控制情况下还是出了了夜间陈发性的呼吸困难,因此护士不仅要加强观察力度,还需在患者旁边准备好氧气。例如:当发生呼吸困难时,要立刻扶起病人,给予合适半卧位或者双腿下垂,紧急情况还需吸入氧气及用药。此外,还需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患者着凉。3.2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主要措施是排除积痰,对于可将痰吐出患者,要鼓励和指导他将痰咳出,此时医护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变换,用轻拍背部等方式将痰咳出。对痰不易咳出患者,可使用雾化吸入方法将痰湿化协助咳出。对不能咳出痰者,护理人员要使用导管吸痰,有时甚至还可将气管切开,帮助吸出痰液,此时需调节好室内温度。3.3时刻关注患者用药后反应:由于肺心病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所以患者降低了对洋地黄制剂的耐受性。因肺心病引发的心衰,护理人员要有效控制改善,保障患者通气,并适当使用血管的扩张剂来纠正水电解质的絮乱,这样就可缓解大部分心衰。因冠心病引发的心衰,可大胆使用药物。因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引发的心衰,护理人员要慎重使用药物,及时关注患者心律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中毒反应,例如:黄视、呕吐、恶心、厌食等,当患者因烦躁不安难以入睡时,不能随意使用催眠剂和镇静剂,这样会加重和诱发肺性脑病,当必须使用时,要结合温和类药物使用,剂量不可过大,用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状和通知。3.4做好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对患者的出血倾向、紫绀、神志、心律、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都给予密切观察。此外,对于心衰不仅要严格保证它们的卧床休息,还要对出入液量进行准确记录,对肺性脑病要尤为注意并及早发现减少死亡率。3.5合理氧疗,避免患者出现心理上依赖:肺心病合理给氧方法是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冠心病则是高流量吸氧。对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当他们出现紫绀严重、呼吸困难时,因为鼻塞吸氧法比鼻导管法好,护理人员最好给患者采用持续低流量的吸氧,吸氧途中,要仔细观察病人紫绀和呼吸情况,及时讲解氧疗意义。4.结论做好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症状,例如: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不能忽略患者用药后反应,对于对洋地黄药物耐受力差、敏感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并且时刻关注;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时要注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护理中不断总结,力求全面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方瑞珍.肺心病合并冠心病3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6).[2]郑丽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06).[3]王永;曹文侠;韩淑艳.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0(06).[4]王瑛.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2例临床分析[J].地方病通报, 2009(03).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冠心病;应用研究;常规护理;优质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中冠心病呈上升的趋势,病情多样,导致患者的血脂异常或血栓,从而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1]。当患者患有冠心病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从而易引起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治疗的效果,使其预后不佳[2]。目前,因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下,尤其是优质护理的不断发展,优质护理在此类疾病护理中被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42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9~79岁,平均(60.15±7.56)岁;对照组男6例,女15例,年龄55~81岁,平均(65.25±9.75)岁;所有患者中有15例心肌梗塞、18例心绞痛与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所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为冠心病,另并将有急性心肌梗死者、精神疾病患者、认知障碍者均排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均无存在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利尿、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本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具体有以下几点:①患者在入院后对陌生的新环境可能会有恐惧、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入院的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严重的患者,可延迟告诉其实际病情,以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给予同情和关心,以能提高医护依从性。②在患者入住病房后,应加强早上及晚上期间的护理,保持病房内外环境干净、安静,室内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光线,这样可让患者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下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对病情起到一定的作用。③护理人员通过谈话、沟通等方式,可对患者有了较多的了解后,应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详细给患者介绍此病的病因及治疗过程,以支持及鼓励性的语言沟通,让其不良情绪得到消除,从而使患者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可更好的促进治疗的效果。④住院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某部位疼痛,此时医护人员需做出相应的病情评估,以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缓解疼痛方法;而且对患者病情应需做到密切观察,加强康复的训练,并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水平,其次做好预防的措施,如饮酒、抽烟、血脂异常等诱发冠心病的因素,应积极规避。⑤饮食方面,应告诫患者选择低热量、低脂、低盐及易消化的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钾、钙,并多使用新鲜果蔬之类以能预防便秘,如香蕉、芹菜等,禁忌辛辣、高热量或高脂肪食物。⑥在住院康复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指导患者床上、床下的活动和普及卫生知识教育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让患者多出去做户外较轻的运动,促进体力恢复,以便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另需制定一个长期或短期的康复计划,有助于消除隐患的存在。⑦患者出院时,应交代注意事项及出院的健康指导,并嘱其按时复查,可留医护电话号码以便患者随时电话咨询。

1.3评价指标 应用相关的焦虑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加以评定,分数大于50分为焦虑,分数越大,焦虑程度则随之越重;对于护理满意度则让接受治疗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42例冠心病患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紧张焦虑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若在早期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3];患者受到疾病带来的困扰,其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病情的改善。临床资料显示,常规护理在冠状动脉等疾病的主要体现在完成基本的治疗后仅对患者进行生理创伤的护理,而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精神护理,导致患者不积极配合,因此常常造成护理工作的不到位,达不到有效治疗的目的[4]。给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措施,不仅使得患者在心理、生理及社会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与支持,而且可以保持较愉快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得生活状态恢复平常健康,更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在本文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紧张焦虑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有着较好的效果,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充分说明了护理的重要性[5]。

参考文献:

[1]陈倩.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2(34):3429.

[2]吕文芬.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

[3]姜慧.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34):537.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44-02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堵塞,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发病。据统计[1],冠心病的死亡率占48%,是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是在家服药治疗,缺乏规范化的生活、用药指导,导致病情控制不稳定。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3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社区服务中心68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8~79岁,平均(68.25±14.57)岁,病程3~14年,平均(8.48±1.64)年,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69.03±15.24)岁,病程3.5~15年,平均(8.94±1.63)年,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8例,Ⅳ级8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意识障碍、不配合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主要包括:定期随访,口述日常保健知识等。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具体措施:①建立健康档案:通过门诊调查或上门随访的方式,收集并记录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姓名、年龄、病史、饮食、服药等),每个月更新一次。②心理护理:冠心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特点,患者易产生焦虑、绝望等情绪。为此,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并了解其心理想法,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虑。告知患者情绪过分激动的危险性,教导其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听音乐、看书等情绪转移法),让其保持心境平和。③健康宣教:每周定期举办冠心病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及治疗知识,教导患者发作时的急救措施。组织并举行冠心病病友交流会,让病友讲述自己的治疗、保健心得。开通社区微信平台,每天推送冠心病的防治知识等。③生活护理:嘱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或熬夜,尤其是心绞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在饮食上,指导患者低脂、低盐、低热量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忌烟酒。运动方面,鼓励或组织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运动强度以自身不感疲劳为度。④用药指导:全面了解患者目前的用药情况,并教导其不同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告知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嘱其不能自行停药、减药或换药并提醒患者复诊时间。

1.3观察指标

护理2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心绞痛发生情况。遵医行为:通过以患者及其家属访谈的形式记录患者的遵医行为,内容包括按时服药、合理运动、合理饮食、心态平和4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遵医行为

观察组按时服药32例(94.12%),对照组36例(76.47%),观察组按时服药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243,p=0.013)。

观察组合理运动25例(73.53%),对照组18例(52.94%),观察组合理运动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854,p=0.008)。

观察组合理饮食30例(88.24%),对照组22例(64.71%),观察组合理饮食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6.021,p=0.003)。

观察组心态平和23例(67.65%),对照组16例(47.06%),观察组心态平和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655,p=0.018)。

2.2比较两组心绞痛发生情况

护理期间,观察组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其心绞痛发生率为8.82%(3/34),对照组9例,其心绞痛发生率为26.47%(9/34),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259,p=0.00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此外,冠心病具有突然发病、长期用药等特点,因此冠心病的治疗,不仅需要依靠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还需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法。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基础,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将疾病的防治、保健等融合于护理服务中的一种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动态的、综合护理服务[2]。本研究,笔者将社区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合理运动等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社区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武阳丰.重视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537.

冠心病护理范文第10篇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4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满意度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一种常见疾病类型,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1],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为冠脉造影术。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5种类型,即心绞痛型、隐匿型、心力衰竭型、心肌梗死型、猝死型,其中最严重的为猝死与心肌梗死型,较为常见的为心绞痛型[2]。另外,患者在造影术后可出现并发症,会对预后造成影响。本文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的护理工作中,分析其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4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为(6904±10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1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为62~79岁,平均年龄为(6957±18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健康宣教

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冠脉造影术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监测能力,同时耐心、详细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

1.2.2心理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多与患者接触,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积极与其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做好疏导工作。

1.2.3术后用药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提高体内造影剂排泄速度;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叮嘱患者不可随意减少药物的剂量或随意减少服药的次数等,为其讲解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4饮食护理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表,叮嘱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远离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少盐,并鼓励患者多吃绿色蔬菜及新鲜的水果等。

1.2.5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游泳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等。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疗效判定标准: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较护理前降低1级以上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较护理前降低1级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经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研究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7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20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14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757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各项评分

研究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多发于冬春季节[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冠心病患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4]。临床上多采用介入治疗,但术后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本文对研究组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该护理与常规护理不同,前者主张人性化护理理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5-6]。优质护理干预是从心理、用药、饮食、生活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安抚,改善护患关系,还让其明白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使其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7-8]。另外,护理人员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有所提高。根据本研究中的统计数据可知,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06%)及护理满意度(9412%)均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高,且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新芬,严忠慧,陈亦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109-112.

[2]潘明双,王卓,白长缨.认知行为在临床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1):1589-1590.

[3]程晓霞,王玲花.优质护理对抑郁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1151-1152.

[4]闫现华.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7(10):1584-1586.

[5]王金琳,秦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优质护理构建中的效果[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0):669-671.

[6]王瑾,陈红.优质护理配合辨证施护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4,32(6):170-171.

[7]姜海燕,赵辉,张仲慧.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05-111.

[8]李玉玲.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4):143-144.

上一篇:优质护理范文 下一篇:食管癌术后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