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5:39

管理方面的理论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激励理论 企业管理 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企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进步,但是员工的需求也随之变化。企业传统管理中的薪酬待遇愈来愈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激励问题随即产生。激励理论是通过寻找员工的内心需求,通过某种方式来刺激满足员工的这种需求的现象。在现代企业发展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地位不断攀升,跟企业的生产效率关联且成正比。激励理论运用的越好的企业生产效率越高,业绩成果自然也越高。合理的利用激励理论来应对需求不断变化的员工,正面的促进作用明显,相反缺少激励理论应用的企业,管理和企业的经营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所以,探究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一、缺少激励理论带来的问题

(一)难以匹配员工日益变化的需求

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进步,很多企业都在改善对员工的激励,而且逐渐开始关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但是激励理论的严重欠缺,很多企业不能合理的评估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不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可能在物质上稍微比前些年好了一些,但是对于员工在精神上的需求,企业还缺乏关注。长时间不重视对员工的激励,特别是精神激励,会让员工的激情逐步消失,工作效率下降,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员工流失率不断升高,致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离职员工对企业的不满意,在当代这种互联网发达,传播速递极快的社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严重者有可能让企业招人困难,从而限制企业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竞争激励体制

激励理论的缺失导致企业的管理问题不仅仅表现在难以匹配现代员工不断变化的需求方面,还表现在缺乏完善的竞争激励体制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缺乏,在员工管理问题上受到传统老旧的观念影响,对同一类员工完全同工同酬。虽然表现了企业对各个员工之间公平的一面,但是长远来看并不科学,表现优秀的员工跟表现普通的员工能给企业创造的效益肯定是不一样的,完全的同工同酬会增长普通员工的懒惰思想,也会打消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不断进步发展都会起到阻碍作用。还有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虽然对员工的物质提供还可以,但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缺少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导致各种优秀员工流失的现象也很常见。

(三)缺少对员工的培养及提供优异的发展通道

激励理论的缺乏在员工培养及提供优异的发展通道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很多企业对员工培养不重视,在员工培养及提供员工发展通道的工作中有很多不足,导致企业员工技能停滞不前,限制企业员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也对企业管理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引进激励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非常紧迫。企业对员工培养力度不够,会引起很多管理问题,员工流失率高涨,停滞的员工技能不能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要求等。如果这些管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找不到最佳实践,企业的发展进步速度会变得缓慢甚至止步不前。

二、在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应用的探索

(一)提升员工的物质激励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视员工的对企业的价值变得尤为重要,员工的重要程度已经超过其他企业资源,已然成为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不断的探索员工各方面的需求,物质方面的需求是基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质量,提升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企业应该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工资福利投入,对员工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大关注力度,并力求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不断提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及工资福利待遇,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保持工作的激情及热情,不断刺激员工努力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关注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物质激励有所提升,但是员工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不仅是物质需求,员工对精神需求在需求中越来越重要。在激励理论中,除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之一。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中,不但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并不断提升员工的精神需求。员工对精神需求迫切程度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物质需求。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中,比如关注员工的个性特质,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布置工作安排岗位,适度的满足新时代员工的平等沟通的要求;在员工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后给予适当的鼓励,或者是在会议上公开表扬优秀的员工,都能满足员工在工作中的精神需求。如果再能关注员工的身心发展,在企业开展EAP员工心理辅导,不断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敬业度,对企业的发展将产生长远影响。

(三)不断完善企业的考核及激励制度

考核制度在企业的现代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企业的发展关联度越来越高。企业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必须考虑以公平为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在企业的发展、经营效益的提高。运用激励理论,不断完善企业的考核制度,尽量让考核公平,为员工的管理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的环境。

企业的激励制度也需要逐步不断的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虽然近几年常态化的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放慢了脚步,但是毕竟还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加强重视企业激励制度的完善,是保障企业不断壮大发展的基础。然后,激励制度本身也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不断改革。当然对激励制度的改革应该建立在对员工真实需求的准确把握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只有这样不断完善企业的考核及激励制度,才能更好的驱动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激励理论;现代企业;企业管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考评激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应该使用更加先进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工作,激励理论由此应运而生。激励理论可以让现代企业有效提高经济利益,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但在具体应用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尤为重要的是,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日常管理中去。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和分类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

激励理论是近年来出现的企业管理理念之一,其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激励理论的实践过程,主要通过诸多要素积极作用的发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激励理论的分类

目前,激励理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

此种激励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的需要。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可以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分析理论,对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找准定位,从而实现有效激励。此外,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有着比较广泛的使用。

2.过程型激励理论。

此种激励理论研究从人的动机产生到最终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在现代企业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更多使用弗鲁姆的希望理论或者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强调员工的兴趣,注重科学合理的设置目标。

3.行为型激励理论。

这种激励理论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使其达到目标的一种理论。在现代企业运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企业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正向强化,使员工的优秀行为得到加强和重复,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二、激励理论运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这一理念都非常重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一)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理念上的创新是引领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基础。通过理念创新,可以给企业来带经济利益,同时帮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有效提高生产率,激励理论的应用不可或缺。大量实践表明,在同样的发展状态之下的两个企业,使用激励理念进行管理的企业在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比没有使用激励理念进行管理的企业更高。这是因为,使用激励理论指导企业管理的企业的员工,通过有效的鼓励和引导,对工作更有热情,对目标完成更有积极性,在此巨大合力下,会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同时会让企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而没有使用激励理念的企业则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未来的经济发展程度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使用激励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心理学分析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的结果对动机有反作用。虽然激励机制本身并不能够提升员工的素质,但是员工在追求“表面”目标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弥补自身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完全由员工自身主导的素质提升过程。例如,员工想要达到100万的销售目标,就要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就要掌握跟不同客户交际的技能,就要能够有效的管理时间、管理客户并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从企业角度来看员工的这些素质无疑都是企业需要员工达到的。如果让HR手把手去教导员工提升员工这些素质,那将旷日持久而且效果难以保证,但现在我们只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设计一个符合企业要求的激励制度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对自身的经营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还要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企业的正常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员工消极怠工的情况,而激励理念的使用,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难得的,让员工把企业当做自身发展的天地,同时,企业也不会只把员工当做“机器”,二者之间的相处会渐渐融洽起来,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此外,激励理念会让员工从日常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乐趣的建立会让员工不再倦怠,让企业的氛围更加和谐。

三、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物质激励方法

物质激励方法是现代企业在使用激励理念进行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最受到企业员工欢迎的方法。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让员工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为企业的员工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这种企业氛围之下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增加员工与企业的融合,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办事效率,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发展。

一般而言,企业在进行物质激励的时候,会使用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工具。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工资是员工应得的劳动报酬,但是因为其具有时间上的延后性和集中性,所以准时、足额的工资发放还是能够给予员工激励的。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放的及时性,如果逾期会很大程度地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减少员工对于企业的信任。

其次,奖金的发放可以极大程度上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奖金的来源不一定是单一的年终业绩奖,各种不同形式的奖金运用,不仅可以让得到奖金的人信心倍增,也会让其他没有得到奖金的人重燃斗志,现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的有满勤奖、特殊贡献奖、加班奖等。

第三,福利是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福利待遇科学、合理的发放能够减少员工的顾虑,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间接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企业自有福利。对于法定福利,企业应该保质保量的为员工缴纳,如五险一金。对于企业自有福利,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率之间综合考虑,无论如何,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吸引和留住员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精神激励方法

精神激励方法有别于物质奖励,其不能给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和待遇,但是能给员工的精神方面以抚慰和激励,这种奖励方法更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精神激励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尊重激励,这种激励方式让员工的内心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员工在企业工作中更有人格的尊严。企业的管理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充分的尊重,比如,管理者时常听取下属员工的意见,并将其意见纳入考虑的范围,或者,当员工呈上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候,即使不完全符合项目的标准,也进行充分的尊重。另一种精神激励的方式是信任激励,这种激励方式是通过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员工的充分信任形成的。例如,当员工在个人工作中有什么难言之隐的时候,不对其原因进行深究。在交给员工工作任务之后,要对员工进行充分的信任,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从而增加员工的个人自信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情感激励方法

这一激励方法与精神激励方法类似,但是情感的激励更加重视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者的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一味的将制度摆在第一位,而不考虑情感的话,企业的整体氛围就会特别冰冷而丧失人情味。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应该对员工的心理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当他们出现了生活上或工作上的问题的时候,若以关怀的方式帮他们解决,会使员工的情感得到满足,从而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努力。因此,情感激励方法是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透露出来的。例如,当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不进行一味的批评,若能对其出错原因进行设身处地的分析,帮助找到解决的方法,则让员工深切的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

(四)考评激励方法

考评激励是现代企业常用的激励方法,相对于其他激励方法,其导向明确、易于操作,且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考评激励制度一定要秉承公平性的原则,只有公平的考评制度,考评结果才能让员工认可和信服,只有让员工信服的考评结果,才能真正体现考评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二是要高度重视考评的公开透明性。企业应该对考评的制度进行详细的公示,例如考评指标如何设置,谁来考评,奖金的额度是多少,让员工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考评的有效实施,既需要制度上的有力保障,更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重视。考评不能只是花架子走走过场,应该深入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流程中去,如此才能有效协调和配置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让企业的管理更利于企业的全方面发展,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激励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管理中应该根据自身实际,融入激励理论,并且对这一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好的适应和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关超.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3,(8):277.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激励理论 企业管理 经营者 经济体制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鼓励员工的行为,为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而奋斗的一种心理因素。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复杂多变的全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化、信息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占据更多有利的市场份额,就要注重从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入手。激励作为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途径,从激励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来看,激励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日渐清晰,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也逐渐的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对激励理论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以下几点将对激励理论的新进展进行较之详细的说明。

1.倾向于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约束和有效性研究

激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通过外部和内部刺激的结合,激发人们去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内驱动力。已经存在的激励理论主要是从组织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和分析的,而管理激励理论可以分成以人的动机和需求为研究出发点和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的两大研究类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激励过程理论体系比激励内容理论体系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合理性,但归根到底都是以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出发点的。随着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心理发展趋势和特征越来越难以把握,与此同时心理因素会自然而然受到外界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原先的激励理论因不能一直持续作用于人的心理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使得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有效性和约束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要想真正促使激励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发挥着更大作用,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约束和有效性研究成为激励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激励工作的真正科学性在于以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性质和规律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的设置和完善,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地约束和激励,才能使得企业在保持高效运转的情况下获得更旺盛的发展生机。

2.激励逐渐倾向于企业经营者

从传统意义上的角度分析,在企业采取激励措施的时候,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员工,认为只要把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做好,所有工作就能够在顺利的轨道中进行。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轨迹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指导意义,在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工作欠缺。实际上,对于普通职工的激励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和普遍的,企业每个员工的的具体工作表现为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在对员工采取激励措施之时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等,从而为员工工作素养的整体提高和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企业经营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决策,像诸如指令、制度、目标和规范等无形的直接成果很难用简单的量化考核区衡量,其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影响企业整个系统的顺利运作和长足进步。

3.从激励方法的研究转向对经济机制的研究

在管理系统中,人处于核心的位置,因此,激励的真正任务就是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起来,发掘出更多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使得人的认识与所处的客观世界相协调。以信息资源的掌握程度举例来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者有着更强的信息优势,掌握企业内部和外界的信息都远远超于企业员工,这可以为企业拥有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及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然而这其中也凸显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对称性,即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员工所能掌握的只是局限性的信息资源,所对应的激励的方法和手段虽然可以暂时的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与热情,但不是长久之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机制的设计理论,通过对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企业本身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朝着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细节性的完善,让激励机制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去,与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及利益挂钩。这种朝着经济体制研究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不仅是激励理论得以更加时代性的具体体现,更是企业经营管理达到科学合理局面的必要途径。经济体制的设计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市场机制的设置、政府运作机制的设置以及企业制度的设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激励方法的研究就显得不重要,而是要注重结合实际,在确立和完善良好的经济机制的情况下,为激励方法的不断创新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

4.结语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激励理论是调动人的情感以及内驱力等的积极性艺术,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进程中,通过对激励理论发展新进展的研究,不断地根据最新时势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激励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促使激励模式真正地发挥出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彦君.《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2)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课堂;作业设计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巧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影视片段来辅助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建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把他们引进课文的情景之中。

二、合理科学地安排作业设计

语文的作业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但是传统作业观是以作业本和试卷为主。显然,这种作业模式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改变传统语文作业观意义重大:(1)避免作业内容重复机械,富于鲜活性。(2)避免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富于多样性。作业本身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操作的,但是传统作业多为文字形式出现,局限于书面答题,形式单一。

三、利用图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1)为学生精选可读性强的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利用图书馆的课外阅读资源,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培养个性化学生,注重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

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特定的知识,更在于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从事个性化的理性思考。

五、恰当使用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等。语言激励就是通过教师的话语,如,好、对、了不起、你很会思考、你真会读书等,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注、肯定、支持等态度。诸多名师也认为语言激励是教育的法宝。榜样激励,就是通过榜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探索自主学习的经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越上越有趣,也越有效,我们的学生才会从自主学习中获得真知。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公共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借鉴

中图分类号:F810.42

1. 概述

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管理,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垄断;更多地注重管理的结果,而不是只专注于过程,重视政府绩效的考核;把公众视为顾客,将顾客满意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这些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体有以下7方面。一,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三,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而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四,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五,强调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而应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六,主张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

虽然新公共管理也存在其自身的缺陷,比如无视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根本差别,盲目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把政府与公共的关系完全等同于供方与顾客的市场关系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对深化税收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无借鉴意义。

2. 该理论在国际上的成功实践

2.1 美国 美国国内收入局新使命被描述为“通过帮助纳税人了解和实现他们的纳税义务,并通过使税法公平适用于所有纳税人,来为美国纳税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在组织形式上,收入局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在私营部门中广泛应用的组织,即面向顾客需求的组织。在这里,税务机构的顾客是纳税人。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收入局同时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主要单位数目,以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对顾客的培训和服务。在绩效评估方面,美国国内收入局建立了一套平衡评价体系,对收入局内部各级组织及其员工进行评估。

2.2 新加坡 国家收入局提出的目标是“税务管理在国际上要居于领先地位,由受到良好培训的、专心工作的税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新加坡国家收入局从1992年开始改革进程,将部门式的收入管理改为独立的收入局。独立的收入局有利于提高税务管理的灵活性,并能雇用到高技术的职员。同时,新加坡国家收入局把没有完整性的以税收为基础的组织结构,改为以功能为基础的为纳税人一站式服务的组织结构。这一新结构减少了以税收为基础的原有机构中存在的功能重复问题。

2.3 韩国 国家税收服务局保证为纳税人提供公平、透明的税务管理服务。为此采用功能导向型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机构改革,并实施高效、公平的税务管理。同时,采取从外部评价国家税收服务局的绩效等措施。

3. 该理论对完善我国税务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也积极借鉴公共管理理念,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有益参照,并取得初步的成效。因此,作为政府公共部门的税务机构,很有必要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按照“调动人力,减少成本,优化服务”的基本方针,逐步推进我国的税务行政管理改革。

3.1 完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布局 税收组织结构是实现税收职能的组织保证,没有科学的组织结构,就会影响税收职能的实现。传统的税务机构体系纵向结构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层级制结构,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税务机构;横向结构则是下一级比照上一级,基本对称。税务部门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为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组织机构扁平化,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佘人员,从而建立起一种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机构。实现扁平化,就要对目前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造重组,建立横向的信息交流机构,便于信息的沟通。要利用依托信息化的税收管理机制,减少中间环节,压缩管理层级,按照实际需要,收缩没有必要存在的税收机构,前移各项税收业务,简化工作程序。按照流程再造理论,摸清税收信息管理的内在规律,按照信息的流向和结转的方式归集税收业务,从而对机构进行合理布局,找到效率和制约的最佳平衡点。

3.2 改进工作运行机制,保证机构高效运转 必须按照整个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设定岗位,因事设岗,以岗定责,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部门、环节、岗位、工作人员,使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指标、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根据工作实际的需要,及时调整岗责,确保每一项工作特别是新增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构建专业化的岗责体系。进~步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具体制度,搞好部门配合,加强部门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接,避免错位、缺位,消除“管理空档”和“真空地带”,建立起部门职责明确、工作程序规范、运转顺畅、文明高效的政务管理体系。同时,牢固树立税收成本观念,将税收成本观念引入税收政策制定和实际征管工作中。尽快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税收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责任等内容,加强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定期对税收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对纳税成本进行测算,向社会公开,接收舆论监督,构建科学的衡量税收成本的指标体系。

3.3 优化税收服务,提高工作实绩 首先,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管理”的观念,把国家赋予的税收执法权更好地体现在为纳税人服务上,实现由传统执法意义上的“执法队”、“审判长”、“检察员”向体现全方位纳税服务的“服务员”、“导航员”、“裁判员”转变,从而通过优质的纳税服务引导纳税人的自觉纳税遵从,创建良好的征纳关系和税收环境。其次,创新服务载体。对现有服务资源和服务手段进行有效整合,逐步搭建纳税人质量认证、开业登记、注销、税种划分及税款入库的纳税服务外部平台和热线咨询、税收管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划转及税务稽查统一的纳税服务内部平台,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服务手段的新突破。

3.4 实施人本管理,充分调动人力资源 一方面,根据注重结果、灵活性和激励的原则,在公务员招聘、工资、培训、晋升和解聘等方面,设计强有力的税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使税务人员的行为与税务机构的战略目标统一协调起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待遇与贡献相对应的分配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增强能级的激励功能。另一方面,必须充分重视行政管理环境的培育,加强税收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来培育人,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营造有特色的行政文化氛围,推动行政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敏,彭骥鸣.税务行政管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31-346.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理论基础 分析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浏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所做出的定义都是不同的。例如Devanna曾经提出过关于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完整的框架图。并且认为当一个企业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例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还有技术环境也是不断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就会对企业内部组织战略以及组织结构,还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会做出适度调整,并且将需要通过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整合,才能够让企业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生存和发展下去。同理,企业组织内部也是一样需要不断地进行战略调整以及组织结构调整,还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调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构建出比较健全的以及完善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并且也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此外,Martell以及Caroll也曾经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定义,二者都认为其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如表1。其一是长期性;其二是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有战略规划二者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认为二者之间的联系的非常紧密的;其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组织绩效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四是直线主管在企业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制定以及修改的过程当中都会参与进去。

通过对以上相关学者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做出的研究,总结起来就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其实是以此来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战略之间的整体进程产生某种联系,并且尤为强调对于企业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活动之间应该做到协调一致。对于企业而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一般比较传统的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资源基础观点。

历史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就是在组织经济学还有战略管理相关阅读文献当中涉及比较多的资源基础观点。由于关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活动对于企业组织方面的绩效提升能够起到异性的影响作用,针对此方面,资源基础理论展开了解释。对于资源基础理论尤为强调企业组织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这主要是由企业组织内部拥有的资源产生的,所有企业组织具有的资产以及能力,还有内部程序以及技能等方面都可以被企业组织进行控制,这种控制行为对于制定和实施组织策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都是有助于企业创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企业组织绩效方面的影响以及企业竞争优势方面重点体现出来的有利资源。

(二)人力资本观点。

Youndt etal研究创建的人力资本理论把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拥有的技能以及知识,还有能力等所有方面都认为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于提升人力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于提升人力资本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会企业组织绩效方面的成绩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从这个研究实践可以证明,所有的活动和企业组织之间的绩效获得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针对人力资本观点,不同的学者对于此观点的解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例如Cascio曾经在其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中曾经说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方面的观念通常需要用到比如训练以及甄选,还有薪资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元素也基本上能够包含人力资本理论方面的基本内容。

(三)行为观点。

关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理论还有一个比较常用到的观点理论,这个理论的基础来源是权变理论。行为观点理论认为组织内部的个人行为和与其发生行动关联的所有人,都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例如SHRM认为行为观点理论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员工行为是构成企业组织战略还有组织绩效当中的变项,但是其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诱导以及控制员工的行为以及态度,对于不同的企业组织特性还有经营战略方面都会引发不同的行为需求以及态度,所以这种推论也被广泛应用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中。

三、总结

在战略管理兴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不同学者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并不一致,但是其核心观点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组织绩效非常重要。许多学者依据不同的理论基础提出不同的理论架构来解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如资源基础理论、人力资源理论、行为理论、一般系统理论以及交易与理论。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 (Gary Dessler),刘昕.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

[2]约翰 M.伊万切维奇(John M.Ivancevich),赵曙明,程德俊. 人力资源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7篇

1.相关的管理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一个专业性的指导和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组织、协会或者团体机构,这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创新。由此我国在管理会计相关机构的设置和组织方面需要完善。同时与之相关的工作组织不规范,由于没有系统的机构设置或团体组织,和管理会计相关的工作组织、工作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规范性。

2.使用范围相对较小

由于我国的企业会根据企业成本核算的需要设了管理会计,所以很多企业没有管理会计,企业在管理会计在公司战略和公司的预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目前没有得到重视,这也就造成了企业在建立管理会计时没有对管理会计形成科学的认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形成了不利的发展影响。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管理会计设立方面需要进行引导和科普,同时对于管理会计设立的条件进行科学化的规范和要求。

3对于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和知识普及的缺乏

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相对较小,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整,学科体系一定程度上不规范,理论体系没有清晰的主线,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欠缺。同时理论研究的不完善,管理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企业没有对其形成科学化的认识,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没有在企业层面的到普及,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从管理会计体制方面应该形成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发展的动力,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研究和普及。

4管理会计实践的欠缺

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缺乏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低,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方面的积极性低。同时我国在引进国外的管理会计的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状态不相符,也造成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方面的阻碍。相应的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在实践方面存在欠缺。

二、对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议

根据本文对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发展现状的简述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培养和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意识,大力提倡和发展管理会计战略

企业在管理会计建设方面的意识淡薄,需要加强和深化企业管理会计制度的意识,改变固有的落后观念。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帮助,对于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建设就会逐渐普及化。企业的固有观念是考虑企业的成本核算,这个观看就会让企业没有从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管理会计,只有调整了企业的发展观念,才会使得管理会计的到企业认可,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阻力就会大大下降。

2.结合典型案例的研究深化管理会计理论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在结合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管理会计体系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规范的组织,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对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要求,对于其职能范围和作用做明确的规定。

3.完善相关的立法,同时加强管理会计的教育

会计的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行业历史性的难题,管理会计同样会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对于此,完善相关的管理会计法律法规是有必要的。同时对于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表的教育也很重要。对于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在高校设立于管理会计相关的专业性学科和课程;完善我国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管理制度,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选拔和教育进行规范;加强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再教育。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需要每个测度的完善,无论从理论知识的层面还是实践的角度,本文有限的针对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出贡献。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8篇

.trd376 { display:none; } 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所阐释的基本问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分析与研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系列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主要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学科内涵及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说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端、要点、特点、创新及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性质与构成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中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过程与规律性的科学,是对中国追求与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管理实践、管理理论的客观归纳、概括与总结。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内涵,是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的科学梳理、概括与说明。

认识与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学科性质与思想来源,是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方面。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学科性质,既取决于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又与相互关联的以下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其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特定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管理规律的结晶。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继承、批判、扬弃、创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结果,是与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管理实际、管理活动相结合形成的全新管理理论。其二,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中国特定国情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生动经验、教训与理念、思想的概括与总结,包括方方面面的创新与建树的系统化,自然就形成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其三,西方管理理论的中国化。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西方管理理论对中国必然产生影响,也必然与中国具体的管理实践相结合。近几十年来,充分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从开始的学习、模仿到现在的持续创新、完善,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不断发展,构建了中国自己的现代管理理论。其四,现代国学的管理理论部分。应当说,国学也有古代、近代、现代之分。现代国学应当比国学的古代、近代部分更丰富、更广泛、更深刻,中国土生土长的、嫁接落果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学问,只要是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向而行,就都是现代国学的组成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部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也概莫能外。 论文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依其目的、性质、特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1)新民主主义及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管理理念、理论、思想、学说。这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主干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理论,具体表现为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十六大以来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论、治国新方略等方面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2)辛亥革命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3)我国非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包括香港、澳门以及1949年后中国治下台湾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从主体看,中国现代管理理论蕴含着中华民族百多年来的“中国梦”,既是伟大中国精神与中国道路在现代管理理论方面的理论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理论自信。

二、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特征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与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国情基础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内涵与逻辑要求相关,实际是其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与中国精神的学术体现。 论文网

(一)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管理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一方面,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这使得管理活动和方法具有可学习和借鉴性。另一方面,作为具体的社会活动,管理是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中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相应社会形态与社会系统的特征与趋势,从而既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又使得具体的管理活动和方法具有相应的时代或国别的特殊性,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主张积极借鉴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等多学科的先进成果,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决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与具体的管理实践。由于目前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是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和一个不大的范围里展开的,缺乏充分的基础理论积累,容易出现纯技术化的“管理主义”倾向,即仅仅把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单纯看作是管理学,而切断它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不能把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等同于管理学,尤其不能等同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应该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体,不仅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也要解决“为谁做”的问题;不仅要回答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管理事务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的“怎么做”问题,同时更要回答“为何做”和“做什么”的“公共”问题。 作文 /zuowen/

(二)综合性与专门性的统一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9篇

1.1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人类实际行为的控制与改变的相关性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很好地描述了个人身心、社会环境以及健康情况等各种关系。自我决定理论主要描述外在形式的控制、奖励与结构内化而且可以整合到自我管理系统之中,促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病患者行为相应的自我动机会有所提升。与社会认知理论比较,自我决定理论在更多方面下解决的是为何病患者行为会产生相应变化,然而无法很好地解决如何使得这种变化相应的发生问题,对于这一点认识,社会认知理论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化的制度分析。自我效能理论属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构成环节,其可以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之中分离出来,一般定义为人们对自身执行与坚持某一种特殊行为同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能力对应的主观分析判断,即为个体对自身执行某一种特殊行为同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状况。合理有效的自我管理,不但能够促使病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的病情状况,有利于保持满意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能够对其行为与情绪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调节[2]。1.2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在自我管理的具体过程当中,病患者应该应用各方面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行为对策对自己的主观思想、情绪、实际行为以及身处的环境等进行有效调节从而达到预定目标,其中主要包含自我控制、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提升、自我惩罚与自我激励等方面的自我管理对策,各方面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行为策略的运用在一方面主要依靠病患者的心理发展状况,在另一方面主要受到教育与个人经验的实质性影响,这表明自我管理能力是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的,具有可塑性的特点。自我管理行为对于病患者的重要意义在于疾病管理技能在一定程度是能够学习的,病患者本身需要明确其具体的行为方向,然而对健康的动机与信心可以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会获得成功[3]。

2精神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1自我管理的目标:精神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防治结合、优化病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负面消极情绪,降低焦虑以及抑郁的非正常心理,通过辨别疾病的早期阶段病症,有利于提升病患者的治疗依赖性,降低病患者病情反复、就诊、住院等发生次数,达到社区康复的目的。2.2 自我管理的方式:精神病患者会伴随着病情发生一定程度的迁延,在工作、学习、婚姻以及社会活动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的挫折以及打击,通常情况下很少能够充分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十分容易被社会人群所歧视,缺乏足够的家庭温暖从而极易感觉到孤独以及无助,对社会生活容易失去信心,自我评论与自我价值的定位相对比较低,从而导致自身潜能的影响,所以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比较欠缺。

3结束语

精神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属于一个相对新颖的研究领域,可以有效地促进疾病的恢复程度,有利于帮助病患者很好地回归社会,从而减少社会经济负担。然而自我管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主要会受到病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病程长短状况、社会支持力度、病情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各方面培训、学习提升本身的业务执行能力,清楚认识自我管理的相关方法,确定最好的机会开展相应的自我管理教育,尽量扩充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自我管理教育的实施效果。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激励理论;水泥企业;企业管理

一、水泥企业运用激励理论的意义

1.激励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绩

在水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企业绩效,企业只有创造好的绩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想实现好的绩效,不仅与员工的工作水平有关系,与企业的激励水平和员工的工作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热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绩效。在水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激励理论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首先是对员工进行心理方面的激励,其次就是对员工进行物质方面的激励;合理运用激励理论,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长远来看,企业的综合实力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在企业各阶层的员工管理过程中运用激励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2.激励方式能够挖掘员工更深的潜能

从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人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只能够发挥出大约30%的潜能,一旦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够发挥出将近90%的潜能,所以,通过激励的措施调动企水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能够将员工的闪光点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闪光点进行合理放大,最终促进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激励可以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激励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把员工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方式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方面的需要、安全方面的需要、社交方面的需要、尊重方面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其中安全方面的需要和生理方面的需要都属于保健因素,仅仅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并不能够使员工全力以赴地工作,但是不能满足以上的两方面的需要,员工一定会产生相应的不满;而其他社交方面的需要、尊重方面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属于社会性的需要,本篇文章中涉及的激励理论,针对性地对应于以上的几种需要:(1)社交需要: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经济上的回报,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董事长小汤马士•屈臣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由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士气。要想实现企业的利润,就需要借助优秀的员工不懈努力,但是仅仅有优秀的员工是远远不够的,若是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任何兴趣,或者是公司不能够一视同仁,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能的。(2)尊重需要:员工在企业中不断努力,不外乎是想得与自己的付出相应的地位、权利、薪水等等。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表彰奖励政策、考核制度、选拔进修方案以及晋级升迁的措施等等,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优劣的评判,并给予奖励,从而满足员工不断积极进取的需要。著名的企业阿里巴巴之所以取得长久发展,主要是由于其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的优势,企业发展的基石就是对员工的尊重。即使企业在发展的某个阶段会进行发展方向的改变,但是不变的就是对员工的尊重,其始终把肯定员工的尊严和付出作为企业发展的准则,强调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3)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一般表现为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只有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实现最我、突破自我的信念,企业才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只有在这样的内驱力的驱动下,企业的员工能够不断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激励理论在水泥企业中的运用

1.在激励的过程中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角度出发,员工不仅会将自己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还会将别人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所以水泥企业在进行激励政策的设定时,任何政策和措施都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只有奖励的公平性才能作为员工的榜样,从而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地工作;否则,不公平的制度不仅不会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还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中怨声载道。所以,水泥企业在进行激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公平性,只有员工在公平的环境中工作,才能取得工作方面的成绩。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物质方面的需要,物质激励也是最基本的激励方式,所以物质激励就是满足员工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例如增长工资、发放奖金等等。精神激励是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需要,例如经常对员工的工作给予肯定,表扬等等。一般人最开始需要的物质奖励,在员工达到温饱之后,就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需要。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激励政策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有效地激发,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企业仅仅通过物质奖励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的,必须加以精神激励,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行多层次奖励的机制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动态性的系统,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企业激励政策的开展必须随着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也要考虑变化的层次性和变化性,然后结合水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并且在激励政策的实行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区别对待,有依据的进行激励政策的实施,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激励政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人才资源是企业内部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顺利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励的组成因素主要有行为、动机以及适当的外部刺激等等,其中激励要素的核心部分是动机,只有动机和行为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激励政策的效果。目前,从我国的水泥市场的经济发展来看,想要保持本企业顺利平稳得发展,就需要合理运用激励理论,对企业实行管理模式的有效改革。同西方国家的水泥市场相比,我国水泥企业运用激励政策的时间比较晚,所以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激励理论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若遥.关于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2016,(32):15.

[2]李生钰.祁连山水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4.

上一篇:重症医学科小讲课范文 下一篇:地震灾害防治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