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感想范文

时间:2023-02-20 23:26:42

工作后感想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1篇

[内容]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但是,这感想一定是由“读”而发的,“读后感”即是所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因此,指导写好读后感,有几条是必须让学生明白的:

第一,“读”和“感”不能油水分离。“读”产生“感”,“感”由“读”而生。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发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叹。“读”和“感”应该是水融的。在叙述中,“读”和“感”要融为一体。比如写读了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的读后感,这样的语言叙述就比较符合读后感的语体:“‘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讲得多好呀!我觉得是针对我而言。我遇到困难,往往就缺乏勇气……”这样,“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2篇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但是,这感想一定是由“读”而发的,“读后感”即是所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因此,指导写好读后感,有几条是必须让学生明白的:

第一,“读”和“感”不能油水分离。“读”产生“感”,“感”由“读”而生。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发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叹。“读”和“感”应该是水融的。在叙述中,“读”和“感”要融为一体。比如写读了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的读后感,这样的语言叙述就比较符合读后感的语体:“‘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讲得多好呀!我觉得是针对我而言。我遇到困难,往往就缺乏勇气……”这样,“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3篇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但是,这感想一定是由“读”而发的,“读后感”即是所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因此,指导写好读后感,有几条是必须让学生明白的:

第一,“读”和“感”不能油水分离。“读”产生“感”,“感”由“读”而生。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发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叹。“读”和“感”应该是水融的。在叙述中,“读”和“感”要融为一体。比如写读了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的读后感,这样的语言叙述就比较符合读后感的语体:“‘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讲得多好呀!我觉得是针对我而言。我遇到困难,往往就缺乏勇气……”这样,“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4篇

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可根据文章重点段落、句子,写体会。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佳作共赏

读《在贫困中成长》有感

哈尔滨市快乐读写工作室五年一班 李菲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周而复爷爷的,题目是《在贫困中成长》,写得很好,我看完后,是那么内愧负疚,是那么思绪万千……

周而复爷爷用辛酸的语言,讲述了他儿时的苦难生活。当时,他们家很难找到安身之处,生活十分贫寒,他不得不经常与父母去典东西。当年纪大些的时候,母亲索性就叫他自己去当东西。但他仍然热爱学习,渴望上学,家里没有钱给他买笔墨纸,他就在方砖上用清水写,方砖吸水,水干了,他又写。周而复爷爷就是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学习写字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毅力呀,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求知欲啊!相比之下,我做了什么了,我是怎么学习的呢。

记得有一次,妈妈批评我说:“菲菲,你的钢笔字怎么越写越差,还不如三四年级呢。”我当时很不服气,强词夺理顶撞妈妈:“是钢笔不好用,我要用英雄牌铜笔,绝对写得好!”后来我过生日时,妈妈真的送给我一支新的英雄牌钢笔,可是又怎么样,难道我的字就比在砖头上练字的小男孩好吗?

世上有许多事情,当你仔细接触它就会忘不掉它。假如有一天,我要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时,那么我首先要感谢《在贫困中成长》这本书给我的启迪!

师生同评

姜老师:本文中心明确,有观点,有事例,读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徐宇凡:在周而复爷爷的影响下,小作者还用自己所做的一件事道出自己不足,将感悟与自身实际联系起来写,不空洞。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5篇

读后感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着重点在于“感”,它是抒发和阐述自己对原文所记叙的事件、描写的人物、阐述的道理等的感触。正因为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写法比较灵活,因此近几年来初中市统考的作文试题有时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如上海市XX年市中考统考中《孩子和书》一文中最后一题要求写一篇观点明确、联系实际,不少于80字的读后感。因而应当引起教师、学生的足够注意。

读后感是训练阅读、写作、分析、概括等能力的一种习作形式。究竟如何写好读后感呢?愚以为,可归纳“三要”、“三忌”。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作,掌握原作的基本精神,切忌不着边际地随便“瞎吹吹”。

读后感是由“读”和“感”两部分内容组成,当然重点是“读”。“读”是“感”的依据和基础。“感”是“读”的生发和提高。文章做在“感”字上,功夫下在

“读”字上。有的考生说:“写读后感嘛,还不是随便瞎吹吹”在这类“瞎吹吹”的读后感里,有的议论好象“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有的引了原作一二句话,不作具体分析,就夸夸其谈;也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曲解了原作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不肯在“读”字上下功夫,没有吃透原作的基本精神。

其次,要就文论理,或就书论理及就戏说理,紧密联系实际,切忌拘泥原作,以叙代议,就文论文,就书论书或就戏论戏。

写读后感,可以从原作整体出发发表感想,也可以就原作某一侧面入手谈体会,切入的角度可以不同,但都要紧紧联系实际,或重在联系社会现实,或重在联系学习、工作、思想等实际,文章应该“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样的读后感才有深度,才有现实意义。反之,漫无边际的大段大段地抄录原作或复述文中的场景描写,末尾加上几句标语口号式的语句,这样的读后感,显然是失败的。理来之于“文本”,用之于实际。我们有些考生写读后感的另一个毛病是大段大段引述原文或场景描写,有的甚至是改写、复述原作的故事情节,但议来议

去还是拘泥于原作内容,悟不出道理,联不上实际。

第三,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或影片,它涉及的面实在太宽了。假如认真阅读、仔细观看的话,一定会有许多体会;很多感想。如果,这也写,那也想写,“拉在篮里便是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贪多嚼不烂”,什么都写不深,写不透,势必要吃“夹生饭”,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XX年市中考阅卷中发现有好多考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读后感,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有理有据,结构完整。深化了主题,干脆利落,结构严谨;达到了写观后感“引———议———联———结”四字诀的完美境界。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6篇

读后感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着重点在于“感”,它是抒发和阐述自己对原文所记叙的事件、描写的人物、阐述的道理等的感触。正因为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写法比较灵活,因此近几年来初中市统考的作文试题有时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如上海市XX年市中考统考中《孩子和书》一文中最后一题要求写一篇观点明确、联系实际,不少于80字的读后感。因而应当引起教师、学生的足够注意。

读后感是训练阅读、写作、分析、概括等能力的一种习作形式。究竟如何写好读后感呢?愚以为,可归纳“三要”、“三忌”。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作,掌握原作的基本精神,切忌不着边际地随便“瞎吹吹”。

读后感是由“读”和“感”两部分内容组成,当然重点是“读”。“读”是“感”的依据和基础。“感”是“读”的生发和提高。文章做在“感”字上,功夫下在

“读”字上。有的考生说:“写读后感嘛,还不是随便瞎吹吹”在这类“瞎吹吹”的读后感里,有的议论好象“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有的引了原作一二句话,不作具体分析,就夸夸其谈;也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曲解了原作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不肯在“读”字上下功夫,没有吃透原作的基本精神。

其次,要就文论理,或就书论理及就戏说理,紧密联系实际,切忌拘泥原作,以叙代议,就文论文,就书论书或就戏论戏。

写读后感,可以从原作整体出发发表感想,也可以就原作某一侧面入手谈体会,切入的角度可以不同,但都要紧紧联系实际,或重在联系社会现实,或重在联系学习、工作、思想等实际,文章应该“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样的读后感才有深度,才有现实意义。反之,漫无边际的大段大段地抄录原作或复述文中的场景描写,末尾加上几句标语口号式的语句,这样的读后感,显然是失败的。理来之于“文本”,用之于实际。我们有些考生写读后感的另一个毛病是大段大段引述原文或场景描写,有的甚至是改写、复述原作的故事情节,但议来议

去还是拘泥于原作内容,悟不出道理,联不上实际。

第三,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或影片,它涉及的面实在太宽了。假如认真阅读、仔细观看的话,一定会有许多体会;很多感想。如果,这也写,那也想写,“拉在篮里便是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贪多嚼不烂”,什么都写不深,写不透,势必要吃“夹生饭”,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XX年市中考阅卷中发现有好多考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读后感,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有理有据,结构完整。深化了主题,干脆利落,结构严谨;达到了写观后感“引———议———联———结”四字诀的完美境界。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7篇

一、于“新潮热流”处感想

比如,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不少教师在教学目标中立即把它们固定成格式——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似乎必须包含这三个目标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因此,一些课的教学目标中频繁出现了“培养情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交流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套话,反而导致课堂教学中一些基本目标来不及完成。殊不知,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长期目标,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逐步落实,而不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包含这三个子目标的。

二、于“典型细节”处感想

课堂由环节构成,环节由细节构成,所以,对一些细节进行反思,特别是一些典型课例中的细节进行反思,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执教《负数的认识》一课,笔者采用教材上将同一时间北京的气温“零下4摄氏度”和南京的气温“零上4摄氏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学习正负数,因为比较的标准相同,所以有效避免了可能引起的误解,完善了学生认知结构。同样,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如能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也会精彩绝伦。

三、于“行为跟进”处感想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8篇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如果“读”和“感”脱节了,“感”便成了无源之水,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但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因此行文过程中内容安排上要注意“读”和“感”的比例。课文内容引用不宜太长、太细,否则会喧宾夺主。

如一位学生写《穷人》读后感:

《穷人》这篇文章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当时, 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渔夫和桑娜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使我万分感动。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也有一些偏远山区的人,生活贫困,得了病也无法医治,最终离世。

……

这使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如果我们都互相帮助的话,社会、国家,都会变得和谐美好。

小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实分析,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如果我们都互相帮助的话,社会、国家,都会变得和谐美好。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二、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即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还要写得具体,这样才能使人信服。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两点,任何一篇文章,读完后受到的触动是多方面的,所以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

如我们写《滥竽充数》的读后感,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提炼观点: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靠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形式主义,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一点,用简洁的语句明确表述出来,这就是你的感点!然后围绕你的感点加以论述。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讳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无法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读后感缺乏针对性,无法给人以震撼。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如一位学生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有很大影响。就拿这本书的主人公来说吧,他一生命运坎坷,是凭着什么让自己活下去的呢?是毅力,是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十几岁就立足沙场,奋勇杀敌,在沙场上,身负重伤,仍然大难不死,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毅力,后来他疾病缠身,但他依然忘我地工作着,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在我们的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永远是不可能的——从古至今,有哪一个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呢?没有,他们都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使自己成为千古佳话。只有这坚强的毅力才能够克服重重的困难和挫折。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的时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用了20多年……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

……

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内心有了极大的震撼,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知道了我应该做些什么!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如一位学生写《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是这样来结尾:

……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我们应像鲁滨逊一样,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缩,有他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在绝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么事情我们不会成功呢?又有什么事情能比鲁滨逊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现在的我们就象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就一个真正坚强的人。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的道理。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9篇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安全教育的电影。这部电影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简单的自护自救的常识,提供了预防以及应付各种危险的常用措施和方法,如: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知道了危险它不在远处,就在我们的眼前,如果你去注视它、瞪着眼睛去看它,它就会躲开你,而你忽视它,它就会来袭击你。在我们的生活中,论不能忽视它,更不能小看它,随时都要有“注意安全”的意识。名师点评:读后感或观后感,既要写“读”或“观”的内容,又要写读后或观后的“感想”,重点不是读或观,应该是“感”。这篇观后感,首先把握了教育片的精髓,然后紧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悟出了“生活中时刻要有安全意识”的道理。文章中心明确,从结构上看完整自然,层次清楚。不足之处在于感想的内容篇幅过短,全文缺乏精彩语句的支撑,显得有些苍白。

教育片安全教育感想5(安全教育观后感)

月1日下午四点四十分我们观看安全教育影片,使我大为震撼。

在统计中得知每年由于车祸而死亡人数多得惊人,而且大多数都是中小学生。一名叫钱红艳的小女孩因为车祸而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她的爷爷让她下半身躲在篮球里,用篮球来代替自己的双腿来走路,人们都叫她“篮球女孩”。她是多么可怜,因为车祸,把她的自信心碾得粉碎,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们应该遵记交通法规,不让悲剧重演。

在夏天游泳是中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了。而溺水身亡的人数等于每天一个个班级里的一位学生不见。在游泳中我们不能在没有大人的看护下进行比赛,在遇到有人落水时要呼喊大人来帮助,我们还要学会对溺水者进行抢救。只要学会做到这些要求,我们就能在夏天游泳时有保障。

不给陌生人开门,也是我们所要牢记的。影片中的小主人公是聪明的,当自家停电陌生人冒充修电工人时,他打给同学电话得知没有停电。又假装和爸爸打,说他马上回家来下走陌生人。我们都应该学习小主人公,当陌生人来时从容镇定,不慌不忙地来应付。

我们只要做到遵守交通法规,了解游泳常识,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我们一定可以拥有安全,更好的来面对崭新的每一天。

教育片安全教育感想5(安全教育节目观后感)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交通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周日,我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片,片中从避震、溺水救人、交通事故、火灾、水灾等各个方面对同学们都进行了安全教育,让我懂得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与安全事件时,我们应如何应急避险,学会自救与助人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当发生地震时,我们要赶快逃到操场的空地上,但不能乘坐电梯。如果是在高楼或室内来不及向外跑,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头部,尽快躲到洗手间,或者上面没有悬挂物的墙角。

在夏天,溺水是孩子们的头等杀手,当碰到有人溺水时,如果自己水性不好、不会游泳,千万不要跳下水去救人,要赶紧找大人来救助,否则会弄巧成拙,救人不成连自己都会失去生命。

当发生火灾时,我们同样不能乘坐电梯,要赶紧拨打119报警,尽快从安全出口逃生。如果火势太大、楼层太高,我们无法逃离,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退到洗手间作短暂避难。如果有浴缸还可以躲进,向浴缸中不断放水,隔断火源,等待就救援。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和学习安全知识,因为多学一次安全知识,平时多进行安全知识的演练,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就多了一次逃生的机会。

教育片安全教育感想5(《安全教育》观后感)

在星期一的校会课上,我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金色童年只有一次,青春的火花也只蹦跳一次,步入老年,就很难再去干一翻事业了,所以,上天赐予我们的时光很短暂,我们何不珍惜这短暂的时光呢?所以我们首先要以安全为首,只有在健康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工作。在看《安全教育》这部教育片时,我看见了有多少泥沙被卷进了洪水,一同倾泻而下,那么多人,由于没有良好的掌握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与亲人长辞,妻离子散;我看见当海啸来临时,有多少人在大风大浪中呼救,有多少人已被淹没,又有多少人在四处寻找亲人的踪影,如果他们知道海啸来临前的预兆,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无辜丧命了。再看地震、火灾光顾之际,多少人选择跳楼、飞速奔跑等错误的方式,这些举动,都有可能危及生命!如果他们都有自我保护意识,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凄惨的场景。通过这部影片,我了解到了遇到火灾如何逃生、陷入沼泽如何脱险、发生地震该如何去做,同学们,难道你们还想听一位母亲抱着在灾难中死去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吗?难道你们还想看到失去亲人的人,需要被人搀扶着走路吗?如果你们都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带动周边的人,珍惜自己的生命,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教育片安全教育感想5(《安全教育》观后感)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人类来说,安全永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无论是谁,都应该爱惜生命,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保护生命安全的最基本常识。今天上午,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安全教育的片子。片子中讲述了各种在危险中自救的方法,如:在火灾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趴在地上匍匐前进,这样才能仅可能防止吸入浓烟,安全离开危险地。还有在穿越沼泽时,要用木棍探明虚实后才可以行走,否则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听了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其实,不要去说火灾等严重的灾难,就是在我们身边也常有一些不幸的发生,只因为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没有安全常识而酿成苦果。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男孩因被同学打了一下而想“报仇”,拿着一根粉笔头向那个同学扔去,没想到,粉笔头无比精确地打到了那名同学的眼睛上,从此,那名同学就永远失去了“看”的权利,而那个扔粉笔头的则让自己本不富裕的家庭再负担受伤同学的所有赔偿以及医药费用,一件原本没有的小事却因缺少安全意识而使两个家庭遭受损失。

工作后感想范文第10篇

通过师生讨论及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训练,使学生做到:

1.能对所读文章进行梳理进而概括出正确的感受点。

2.能选择其中一个感受点,写成紧扣文章中心联系实际的读后感。

3.读后感写作前,能列出清晰的提纲。

4.读后感文章的命题新颖、得体,各个部分能互相照应,切合文章中心。

【教学设计】

安排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之后。

安排一课时,共四项内容:

1.课文内容梳理及概括训练。

2.教师出示读后感构思提纲及读后感全文,边读边进行评点。

3.学生列出读后感全文提纲并撰写文章开头。

4.交流讲评,通过讲评学生作文提纲及撰写的文章开头,训练紧扣中心并能条理分明展开思路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言:读后感写作的关键所在有两点;

1.读懂原文,理出感受点。

2.选择一点写成读后感。我们刚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下面就进行此文的读后感写作训练。

【第一阶段训练】

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广泛罗列感受点,打开思路。

注意:1.这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以便选择所感角度,是读后感写作的第一步。2.教师点到为止,引而不发,引起学生思考,参与讨论。

操作设计:

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要求:

1.以所感的中心另拟读后感的题目,以黑板上面的题目作副题。

2.认真思考,尽量多地列出感想的角度。

3.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的中心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哪些言行有所感想?(2)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抒发感想?因为是讲读过的文章,所以思考时间不必过长,然后在与学生的问答之中形成如下板书:

中心人物 有所感之处

邹忌 有自知之明

讲究方法善谏

国事为重敢谏

齐王 敢于纳谏

雷厉风行

其他 人为何会受蒙蔽

齐国强大的启示

小结:

1.对文章要读得细,揣摩得透,才能有多角度的感受。板书上共有七个感受点,只要认真思索,还会想到更多的方面。

2.所感之点,可以直接画在所读的文章中,并以旁批的形式写明感受点。

【第二阶段训练】

教师进行写作过程的示范、评点。

注意:1.教师要进行完整的读后感写作过程的示范。2.既要注意过程的整体性,又要注意突出几处示范重点,重点针对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操作设计:

第一步,选择感受点。教师指着前面板书“邹忌1”,将以此作为感受点来写读后感。

第二步,先列出读后感文章的提纲。

首先,教师屏幕出示提纲如下:

邹忌的可贵之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1.邹忌有可骄傲的资本(本身美;一片赞扬声)

2.邹忌的可贵之处(可贵的自知之明;可贵的调查研究作风;可贵的“寝而思之”)

3.自己征求意见的体会

4.学习邹忌认真反省的可贵品质

然后阐释提纲与文章的关系:

提纲只是个框架,完整的文章才能使大家体会到文章布局谋篇的过程和缘由。所以,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写的读后感全文。

第三步,教师屏幕出示自己的读后感全文,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插话部分。

本人有缺点,在别有用心者的吹捧下,把“疤”当成“花”者,有之;本人才能平平,在别人吹捧下,竟也趾高气扬者,不乏其人;更何况本人却有特长,周围又是一片赞誉之辞呢?(插话:为什么这样开头?在层进的对比中,使人感到邹忌的“骄傲”是势所必然,这样下文的转折才更显得可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美丽”,周围亲朋又是一片赞美之辞,在常人,难免飘飘然。然而邹忌的可贵之处(重读)就在于:本人虽有骄傲之本,但在一片赞扬声中仍能冷静而不昏昏然。(插话:点明了可贵之处,点题。下文将反复与此照应,请注意我的重读。)

邹忌很清楚自己的优越条件,你看:“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徐公美?’”其得意洋洋溢于言表!在妻、妾、客异口同声的赞美声中,可贵的是他没有被赞美之辞捧昏,而是进行调查研究:一、“熟视对方”,二、“窥镜自视。”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我不如徐公美”。(插话:引文应注意,尽可能引用原文,又不可滥引用,以精练、足以说明你的观点为原则。)尤其可贵的是,他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后,还“寝而思之”,深思产生这些过甚之辞的原因。从而使他获得了洞悉各种赞誉之辞的经验。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心中曾为之一震。我教语文已近二十年,经验有一些,表达能力自认为尚好。征求教学意见时,学生常说:“您教得很好!”比张老师如何,比王老师怎样,真达到了“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的高度。(插话:既利用原文中的句子,又含蓄自然。)当时我尽管不乏谦逊之辞,但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以邹忌为镜,“窥镜自视”,比邹公也真有“弗如远甚”之感叹!“寝而思之”,学生的赞誉之辞也不外乎三个原因:有的跟我学习几年,对我有所偏爱;怕说不好,老师不高兴;平常寻疑问难,有求于师。

对照自己,看看周围,我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我们人人都能像邹忌那样,注意调查研究,时时省察自己,该会出现一个多么可喜的局面啊!

小结:

1.请注意在文中共有四处插话,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评点:第一,怎样开头;第二,如何引用原文;第三,怎样照应文章的题目。这三个方面,是读后感类文章极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请同学们注意。

2.我是联系教师工作的实际,同学们写作则应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但不论是我,还是你们,或者你在读后感中要联系的某些人,都应该与邹忌形成对比。这就是紧扣文章中心的一种方法。

3.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当然在形成文章的过程中,也可以甚至必须修改提纲。

【第三阶段训练】

学生写作读后感。

操作设计:

第一,教师规定要求。

1.选择一个感受点,列出提纲。

2.在课堂上,只撰写读后感文章的开头部分。

第二,教师巡视,努力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或者发现范例,以便交流示范。

第三,请同学交流范例提纲,范例开头。

1.提纲交流。(1)先请四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自己的提纲及文章题目。(2)要求同学对板书的提纲进行比较并提出修改意见。(3)对黑板上四位同学的提纲进行集体评析,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加强讨论的导引。

提纲甲:

善进易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一、邹忌如何进谏

二、齐王为何纳谏

三、善进方能易纳

提纲乙:

提意见要讲究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一、邹提意见很好

二、现在有些人提意见别人不愿接纳的原因

1.盛气凌人

2.急躁刺耳

三、批评要讲究方法

提纲丙:

我提意见的体会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一、好心提意见不得好报

二、对照邹忌找出原因

三、提意见要注意方法,要学习邹忌

提纲丁:

广开言路治国之大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

一、简介故事大概,引出论述中心

二、广开言路的好处

1. 听到批评,不受蒙蔽

2.改正错误,使国势强大

三、号召各级领导学习齐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第一,提纲都较简略,有的有纲无目过于简单,应将重要部分展开,如提纲甲、丙。

第二,将提纲丁与其他三份作比较,可以看出,提纲丁的第一部分,更符合读后感要求。即应先引述所读文章提出感受重点。

第三,有的提纲语言不准确,如提纲乙中“1.邹提意见很好”应改为“1.邹的讽谏讲究方式方法”,既准确又切合读后感的题目(也即读后感的中心)。

第四,提纲必须修改。因为列提纲是写文章前对文章思路的一个初步安排,难免粗糙,必须不断思考不断修改。可以将未考虑成熟处先只列出纲,在思考后或写文章时对提纲进行修改、展开等。如老师的那份提纲中“3.自己征求意见的体会”就有纲无目,后来在写文章时,发现原来的提纲不妥当,修改后应为:“3.自己对赞颂之辞的反思――(1)叙述听到赞辞时的心态;(2)反思赞辞形成原因”这样,使文章纲举目张、思路清晰。

第五,四份提纲,有三份内容相同,均涉及批评要注意方式,这次提纲撰写中雷同较严重。提纲丁就因立意较高而显得新颖。

第六,另有提纲不通俗、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等错误。

2.开头交流

操作安排一:

教师先示范:介绍自己读后感开头部分的撰写体会。我的读后感开头分两段。原先构思时没有第一段。我读一下,如果删掉第一段可否?(读,略)完全可以。概述简练,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各一句,然后引出感受点。简则简矣,但不够味,于是,我又设计加了第一段。这样,在层进对比中,使人感到邹忌的“骄傲”应该势所必然,下文的转折才更显得“可贵”(读后感的中心)。这不能算是绕圈子,而是巧妙所在。

操作安排二:由三位同学朗读自己读后感的开头,由教师引导学生评析。

第一,教师先介绍这次撰写开头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意见要讲究方法》这类题目较多,雷同严重,开头空泛。多数是“现在很多同学提意见不注意方式方法,然而邹忌却……”针对这种现象,我请两位同学朗读他们所写的开头。

学生朗读: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规劝那些被批评者的。作为批评者,如能做到‘良药甜口,忠言顺耳’岂不更好吗?在这方面,两千多年前的邹忌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日常生活中,我曾心直口快地批评一些同学的缺点,但被批评者常反目,甚至反唇相讥。我因此而发牢骚: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啊!读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邹忌那精辟而又让人易于接受的批评,使我重新考虑:是别人批评不得,还是自己批评方式不当呢?”

由教师引导,朗读学生主讲,然后由学生评析,达到以下共识:

(1)这两个开头异曲同工。这说明,即使相同的内容,也完全可以写出各具特色的文章来。

(2)至于文章题目,前者可改成《忠言顺耳更利行》,后者可改为《是批评不得,还是批评不当》,这样一对比,就更容易体会到怎样命题、怎样开头更鲜明、更生动。

第二,教师介绍另一类开头。

这次读后感撰写开头训练中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足,就是引述抓不住重点。

学生朗读:

“战国时,群雄纷争,齐威王干戈未动,竟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靠的是什么?不就是广开言路吗?”

教师与作者及同学们的问答中,形成以下共识:

(1)引述原文应该像朗读的这样,紧扣要论述的中心,有选择地引用原文。(2)尽量使用原文,又不必全文引用,如“燕、赵、韩、魏,皆朝于齐”,就比课文精练准确了。

3.要求根据讨论所受启发认真修改,布置同学当堂修改自己的提纲及所写的开头。教师有针对性地巡视、指点。

4.布置撰写读后感全文。

【点评】

阶段清晰 目的突出

在本节课中,教师共板书了两个提纲。第一是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内容的梳理与概括,目的是使学生多角度地整理读后的感想,这对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课文内容及读后感想起了重要作用。第二个提纲是教师习作的提纲,承上一个提纲而来,既是点上的突破,又是教师写作思路的展示。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写读后感不宜面面俱到,应该抓住一点,层次清楚地展开。教师在朗读自己读后感时的插话,目的是进行三方面的指点。在学生正式为文前,要求学生设计写作提纲。这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构思全文,另一方面,则是试图通过列提纲而再次发现学生构思中的问题,以便随时进行指导,免得学生在正式成文时绕了弯子或误入歧路。阶段清晰,目的突出,就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扫除写作过程中的障碍,有利于引导学生循着正确的思路去编织成文。

上一篇:阅兵式感想范文 下一篇:母亲节感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