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4:31:24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几种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2-0171-03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内涵建设,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改进课堂教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有快乐,有收获,同时也有教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初步总结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如下几种关系。

1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关系

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很强,前面如果没有学过或学得不好,那么要想学好新知识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使学生平稳地由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现在高职学生的数学水平都普遍较低,但是,老师没有权利选择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对象,我们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初等数学的地位、作用以及与高等数学内在的联系,这为新教学内容的深浅处理,多少取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课堂上,还可以充分利用旧知识来建立新概念,想方设法联旧引新,运用类比、比对方法,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如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学习微积分之前,就要复习初等数学讲过的函数,函数的四个特性以及五种基本初等函数等知识。在讲新课之前,从复习旧知识入手,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五种基本初等函数的特性进行归纳与总结。目的是使学生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自然的联系起来,达到联旧引新的目标。又如,在学习极限运算、积分运算中,要用到许多三角公式,很多同学对这些公式已经生疏,我们就在讲新课之前提前让学生查找公式,在讲新课时就比较顺畅。目前,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边讲新课,边复习旧知识。这样,才能使学习程度差的同学跟上进度。在处理新旧知识时,还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确定。

2授课内容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认为,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讲,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老师照本宣科;又不能对教材做很大修改,使学生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式。①遵循高职高专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材中理论证明有意弱化。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的教学力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②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在不断更替,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无论是难易程度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情况发生。所以,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在前后顺序、增加、减少上做适当调整是很有必要的。③凡是教材中较为分散,未做概况的内容,教师应当归纳总结,提炼出要点、重点告诉学生。总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不同的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理。

例如:前些年,我们在讲“微分三个中值定理”时,不但要讲清它们的内容,还要讲清证明过程,这是一个难点。现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重点讲清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而对柯西中值定理只做简单介绍。对三个中值定理的证明全部删除,只用直观法讲清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成立的条件和结论,讲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科系统性和教学重点、难点之间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条理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系统性是指学科的内在联系以及合乎逻辑的表现,而重点是指学科内在联系的基本点、关键点。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确定哪些是最基本的,哪些是从属的,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详讲、略讲、不讲。这样,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把问题讲清、讲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例如:在讲导数一章时,我们确定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是重点。而复合函数求导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于是我们在讲复合函数求导时,先要简单复习一下复合函数的复合步骤,然后再讲复合函数求导。在讲解时,要通过不同的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多给学生想的机会、说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运转起来,然后再给他们练的机会。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就能够把这部分的内容讲清楚了。

4讲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我们是以“强化概念、运算,注重应用,培养能力”为依据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是密不可分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目的。一位日本学者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一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髓,数学思想,研究方法等,这些都随时随地的在发挥作用,使人终身受益。”教师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受到启迪,学会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全部能力的基础。它主要是发现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而以上这些能力恰恰是通过数学这门学科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传授知识要为培养能力服务。

5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是知识型教学模式:以掌握知识的水平来判断人才的优势;二是课堂教学以固定的“复习”、“新课”、“作业”三段模式贯穿始终;三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几乎代替课堂学生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过分的依赖教师的书本,缺乏创新精神,阻碍他们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因此,现代高职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的条条框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素质教育观念。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由于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普遍偏低,所以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切实转变“只要求学对教的适应而忽视了教对学的适应”的老观念,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对象。

在高职教育中,创建一个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也是推进教育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和条件,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传统教育中,要求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的情况,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各方面的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愿意接近老师,愿意接近数学。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展示数学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学生走向这门学科,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可知性、趣味性、可用性。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才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其次,正确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尤其对学习较差和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不要对他们的要求过高。注意循序渐进,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数学相对较难,许多同学对数学有一种恐惧和厌恶的心理。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告诉老师,这样也便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克服学生的消极思想,只有把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6讲授与练习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讲新知识的同时必须要进行适当的练习。这种练习的面比较广,包括阅读教科书,熟记基本概念、公式、法则,当然也包括分组讨论,解题。大多是先讲后练,通过练习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有时是先练后讲,让同学们在练习中发现规律,然后由教师引导上升为理论。因此,讲和练始终是相辅相成的。

在把握讲与练时应该注意,一是既不能“满堂灌”,又不能搞“题海战术”。二是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注意精讲与精练。精讲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讲,抓住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来讲。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程度来取舍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可以少讲;对掌握不好的,就应该讲深,讲透。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对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解。要注意培养能力的过程,不能只注重解题结果。精练就是练习不必多,但要精。要循序渐进,使练习难易程度形成阶梯,或分类进行练习,也可以分层进行练习。我们是根据同学们掌握程度不同,将习题分为A、B两个层次,这样既照顾了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又使学习程度好的同学不要感到“吃不饱”。在练习时,还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分析产生的原因,重新进行讲解。通过练习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完极限运算之后,我们可以上一次习题课,出以下练习,让学生在做练习的同时仔细体会运算方法并进行极限运算题型的分类:1limx0tanxx;2limx0(1-x)1x;3limx∞sinxx;4limx1(x2-x-2);5limx1x2+2x-3x2+x-2;6limx0x2x2+1-1;7limx∞x3+x-12x3+x2+4;8limx∞x2+x31+x+2x4;9limx0ln(1+x)x;10limx1x3-3x+2x3-x2-x-1

先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总结求极限题型的各种方法,然后对照以上题目进行归纳、分类。这时,大家积极发言,有遗漏的,有重复的,然后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出8种求极限的方法。这种先讲后练,综合练习的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把极限运算由一条线连起来,便于同学们学习、记忆。这样让学生动手动脑,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7数学教学与专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是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它既不是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又不是初、高中教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职业”二字。职业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来组织实施教学的。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对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既要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需求,也要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准备必需的数学知识。首先,要树立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思想,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必须具有服务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寻找数学知识与专业的结合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学习专业知识紧密相连的。最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校都是抱着学技术的心态,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他们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学习的天平自然会偏向专业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学教学只有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或专业知识相融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感到数学是可以服务于专业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学习《工程制图》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工程造价类学生需要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全院各专业中许多课程都需要大量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知识。

例如:讲授导数应用一章中求最值一节时,我们就尽量找同学们熟悉的或是与专业有关的例子,以此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建筑力学中有许多数学模型是通过微元法建立的。在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时,就可以借助这些力学模型。

例1:矩形横梁的强度与它横截面长的平方与宽的积成正比例。要将直径为d的圆木锯成强度最大的横梁,断面的长宽应为多少?

解:如上图所示,设横截面宽为x,长为h,则h2=d2-x2

因为横梁强度函数为f(x)=kxh2(k为比例系数)

既f(x)=kx(d2-x2)(0<x<d)

从实际情况可知,f(x)在(0,d)内一定有最大值对f(x)求导,f′(x)=k(d2-3x2)

令f′(x)=0,得x=±33d(负值舍去)

从而得到在(0,d)内,只有一个驻点,那么这个点就一定是它的极值点

当h=d2-33d2=63d

当宽为33d,长为63d时,横梁的强度为最大。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几种关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培养与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才能为市场和社会运输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邢晓航,周蕾关于改革高职高专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10(5)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自主学习主导作用主体作用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你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信息课教学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已成为今后信息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教学过程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 , 它既具有一般认识的普遍性 , 即人对特定的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又有它的特殊性 , 即认识的主体是尚在培养中的学生 , 客体是教材 , 在教师的参与下 , 促进主体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客体。

在教学过程中 ,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 又是学习的主体 , 无论是指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 , 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和思想观点 , 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活动 , 都要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 , 在信息课教学中 ,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就教师而言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 , 是促使学生从不知转化到知的前提条件 , 是外因 , 它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等几个层次。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 这个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

下面我从实践课出发 , 对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做一探讨。

(1)、目的性

第一、为了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对这类问题,难度一般不大,但概念性要强,形势要灵活多样。

第二、以练求熟,以练求巧,达到最佳效果。

这种课一般不讲新内容,而是提前布置好上机作业和练习,独立实习,由老师巡回进行个别辅导。 对全体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操作课题后,往往一部分学生进程较快,首先完成,这时应及时再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练习课题,加大难度、扩展深度和广度或增加一些趣味性练习。

(2)、教师要善于作总结

上实践课时,让学生多动手,不等于老师就撒手不管了,老师要巡视,看到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启发和提示,最后要留几分钟,老师要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给讲一下。

总之,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下河”,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姚小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超鸿;构建平台,自主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组织管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备好了课。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既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该怎样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的内容有哪些呢?

一、教师怎样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环节

1、制定好备课计划。由备课组长根据学校教学进度和课标要求,在开学的第一周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集体备课表。

2、教师提前预备。提前一周每位教师都要研究课标,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路,思考备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做好发言准备。

3、集体研讨。先由主要的备课教师讲述自己的备课思路和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进行研讨,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最后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4、上课实践。各位教师按照集体研讨的教学设计上课,也可以多位教师讲同一节内容,教研组进行观摩学习。在仅有的40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

5、交流反思。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上课反馈,以及观摩教学,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对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符合实际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

1、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各门课程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堂教学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依赖教学大纲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以前的教学大纲大量的篇幅放在了教学内容要点和知识要求上,而新课程标准阐述却又过于简略。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标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抱怨课时不够,而学生进行测试或参加考试的时候,却发现考题并非考查教材的内容,甚至可能遇到教材中未提及的概念。是试题“超纲”了吗?当然不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还停留在 “教教材”水平上。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大特色是提供原则性的《标准》、多版本的教材,它给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带来选择的难度。所以,教师教学前在对照《标准》的基础上,对不同教材的相应章节进行对比研究,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做好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学习展开的,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生活体验、学习上的困难、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学生的认识和成长规律。教师要多想想,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下学生容易接受?在什么样的教学情景下学生感兴趣?在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中与学生容易沟通?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积极性高?什么样的教师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评价学生容易接受?

4、备教学方法

备教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教学方法适当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怎样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心中有数。教师在思考教什么的同时,还要思考用什么方式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指导,怎样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5、备作业

什么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什么样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要有区分,有选择性,这就需要我们自编一些结合实际、质量较高的练习题。

二、集体备课组织管理

(一)规范管理要到位

备课活动要制度化。每周的备课活动要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校要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和评价制度,调动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为集体备课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防止备课流于形式。

(二)提前准备要到位

主备人要先行一步,深入钻研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提出困惑与问题。其他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也要提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解读和思考,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充分展开讨论,提高发言的有效性,形成好的教学设计,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三)备课组长要积极主动

备课组长是备课组的核心人物,要积极主动的组织大家参与备课活动,开展备课组内各种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一般每周一次,备课组长需将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各学科教研组长及校教研室,及时收集、保管好每次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和讲稿,并将记录和讲稿交教研室存档,以便学校对备课组的检查考核工作。

(四)静心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及不足记录下来,总结经验教训,再一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组在下一轮集体备课时先就前一次备课和教学过程的教学反思进行交流。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反思交流与展评,从而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过程监控要到位

学校应该加强对备课组的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将集体备课纳入总体教研工作计划之中,作为学校工作考核一部分。相关部门要不定期对备课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并参加备课活动,给予指导。

在新课改过程中,备好课是教学顺利开展,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复杂、细致和重要的工作,为提高教学效益,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转变观念,促进教师成长,备课工作的开展很值得教师思考和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 地理教师培训手册[R].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地理培训手册[R].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体验式教育;应用

分析目前我国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突出问题,即重知识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思政教育上,语文、历史等各学科教育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只是其严重程度不同。鉴于此,作者根据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认为:想要发展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应该对学生实行体验式教育。通过道德感知,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德育教育,从而提升和增强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主动性、针对性以及创造性等。

一、体验式教育的实质

体验式教育,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体验式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事情经历。通过亲身经历或知识学习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从而引导或拨正其思考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这一角度理解,体验式的教育,不但是亲身活动的一种,还是活动结果的一种。通俗来讲,体验式教育就是借助亲身经历进行主体感知的行为。作为活动结果的一种,无论是这一行为的主体认知,还是其情感需求,都包含了经历、认知以及情感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当然,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体验式教学又可认为是按照预期目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说,在客观真实的目标前提下,学习者通过与目标相应的活动感受或体验,加之后续反思、分享及感悟之后,最终实现学习者自身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控的提升和加强,构建一种知识丰富且效果显著的学习方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这一角度理解的体验式教育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前期分析、体验项目设计以及体验场景模拟等。

二、高中德育中体验式教育的实际应用

1.设置体验式教育课程

在高中德育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的应用最典型的便是课程设置。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德育内容、目标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利用课外体验的方式来实施和执行相应的课程计划。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社区服务课程、网络咨询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等。以社会实践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鼓励或直接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且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在社会层面的认知及情感体验。当然,体验式教育课程的设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知识,还应该不断开发和拓展当地的教育资源。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大众化的素材选取,将现实生活中值得体验的道德情感和认知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如此,便可充分激发学生在思想上的自主认知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分析,这无论是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意志的培养,还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增强,都有着非常积极且正面的作用和意义。经过严格且规范的意志磨练,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必然会得到质的提升,与之对应的能力和素质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如此,高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和进行便具有了真正的意义。

2.加强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

道德体验,其实就是人类个体在亲身经历某一有关道德的事件或情景时,在形富含自我价值判断的新态度、新情感、以及新观念形成或产生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行动或选择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重点强调的是体验道德观念,认知自我状态及道德水平。所以,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体验应用的加强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体验:一,提升并加强教师的德育素质。作为学生学习路上和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存在至关重要。但是,想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的强化教育,教师就必须在自我修养、组织才能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全面加强自身的德育素质。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与道德体验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或学者针对道德体验这一教育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思想、方法等各方面内容的讲解和传授。如此,便可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提升专业素质和自我修养。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集中培训,教师之间也可以针对彼此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完善自我、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和目的。二,改革并创新高中的思政课程。对高中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对道德教育体系进行宏观构建,并在该体系充分融入和渗透进道德体验教育的基础上,将这一体系定位为高中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次,对德育教育的评价标准进行建设和完善,并将其作为高中思政课程教学的基本导向。最后,对高中思政课程的改革力度进行大力加强,并对其教学倾向进行改变,将原有的政治化倾向和应试化倾向转变为道德化和体验化倾向。

3.发挥教师在体验式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形式的德育教育,还是现代化新型的体验式德育教育,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始终包括教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所以,在体验式教育中,教师作用和功效的发挥与激发同样不可忽视。在体验式的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早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和示范变成了如今的组织和引导。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体验式德育教育中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高中教师不仅要理解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还要找到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因为在体验式教育中,体验只是一种简单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教导并引导学生认同道德。所以,在体验式教育活动开展和进行的同时,高中教师应该用心去爱护学生,同时,也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心理进行科学正确的解读和引导。如此,便可保障学生在高中这一成长阶段可以体验到积极正面的道德情感,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中德育教育的价值。

三、结束语

对高中德育教育而言,无论是传统形式的教育,还是现代化新型的体验式教育,道德的本质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以道德为基准,设置与之相应的体验式德育课程,并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道德体验在德育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我国高中德育的教育水平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作者:周洵 单位:临沂市教育局

参考文献:

[1]毛遇婷,张军莉.刍议体验式教育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5,03:112.

[2]沈燕明,张思思,许勇.体验式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118-119.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5篇

视角一:历史上对地理学之“重要性”的讨论

哈特向在《地理学性质透视》一书中较早地提出,从地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可知:“我们必然会认识到‘综合体’的全面分析不但是不现实的,并且不宜作为理论上的目标。”“由于人文现象具有无限数可观察的区域变异,选择问题具有更大重要性。”地理学的重要性衡量问题成为地理学的十大问题之一。

观点之一:重复出现的、普遍的重要。法国地理学者乔利在讨论地理学的基本原则时说:“由于最终目的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在评价地区特性的重要因素时,他认为“合理办法是只考虑那些经常组成世界的物质,而不管偶然或局部的现象。重复出现于世界上的现象对整个特性的重要性肯定超过那些独一现象的。”

观点之二:与周围现象关联广泛的重要。格腊曼在1919年曾指出,“个别事物(在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随着它在多方面和内部及周围现象作因果关系相互关联的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哈特向也指出,“由于我们不能开始就研究地区变异的整体,我们必须从一个特定方面或题目开始,在许多地区的一般知识或某一特定地区的路线考察基础上,我们相信这是与其它地区现象相互关联而组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 “但如果所选定的题目实际上在地区变异上与其它现象很少关联,因而对研究地区变异的整体意义不大。”

观点之三:人类需要和影响深刻的重要。哈特向在他的《地理学性质》一书中指出,“地理工作者不论分析地球表面上的什么要素,都不可避免地以他们对人类的重要性来衡量。” “由于地理学与所有科学一样,以人类为中心。地理学研究主题的世界应该理解为人的世界。” “地理学是人类作为地球主要居住者对地球的研究。”有人从哲学的观点总结说:“人类及其所做之事在地理学上占着比该门学科的标准定义重要得多的地位。”

可见,“在地理学研究中,按照对人类的重要性而进行选择这个问题是经常存在的”;重复出现的、普遍的或与周围现象关联的是衡量地理学中重要内容的标准。

视角二:信息化社会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等的启示

当代学习科学研究认为,知识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使用信息;相应地对教育的目的提出了要求:即帮助学生发展习得知识所必须的知识(智力)工具和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富有成效地思考。《21世纪技能》提出的“学习工具之最”为“疑问和难题”,因为这类学科的难题有助于深度学习。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时代面临挑战的核心主题,且是跨学科的难题,针对此类问题的深度学习,即教学中采取广泛的联系思想,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联系现实实际,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探讨各国应对措施等,特别是采取模拟各国元首及联合国会议等形式,探索全球共同行动及当下个人行为的改进等,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等21世纪技能。当然,还可以通过结合洋流等知识,解释异常天气现象等,考察地理要素的空间关系、空间作用和空间变化,培养学生综合的、整体的、动态的地理思维。

总之,地理作为学校教育科目,给学生提供的应该是学科知识中的核心思想、基本原理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这是学校课程占据核心地位的根本所在。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区间概念;重要性;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81-03

一、基本概念

(一)区间的定义

初等代数定义为一个数集。指包含在特定的两个实数之间的所有数,可能同时包含这两个数。区间是一种数的表现形式。在高等数学中定义为分配给对象(如表)的任何连续块叫区间,区间也叫拓展。因为当它用完已经分配的区间后,还有新的记录插入,就必须在分配的新区间延伸拓展一些块。

(二)区间的分类

区间表示法中,圆括号表示排除,方括号表示包括。在界值上分为:①开区间,例如:{x|a

(三)区间的运算

区间计算是数值分析上计算含误差的工具,其运算法则如下:

1.加法法则:[a,b]+[a,d]=[a+c,b+d]。

2.减法法则:[a,b]-[c,d]=[a-c,b-d]。

3.乘法法则:[a,b]×[c,d]=[min(ac,ad,bc,bd),max(ac,ad,bc,bd)]。

4.除法法则:[a,b]÷[c,d]=[min(■,■,■,■),max(■,■,■,■)]。

加法乘法符合交换律,结合律,子分配律,集X(Y+Z)是 XY+XZ的子集,在几何上用图论反映为微分流形,映射变换。

二、区间概念的重要性

1.区间概念的覆盖面广,在高中数学代数上包括定义域值域表示法、不等式解集表示法、单调区间、零点区间、极值区间、收敛区间、连续区间等等;在几何上有二面角范围、向量夹角范围、三角函数线范围及微分中值定理等等。因为外延广,影响数学体系的知识迁移,影响数学的衔接与交汇,必须循序渐进。

2.区间的演绎繁多,区间是确定性与不确性、连续与间断、可测与不可测、收敛与发散的矛盾统一体,影响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收敛性、单调性、奇偶性。其融严谨性、确定性、概括性于一体,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奠基石,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揭示概念内涵与外延,综合把握运算规律。

3.区间的运用范围广,区间数学在化学酸碱性界定上应用多。在国防炸弹半径设计上,精确制导上更是应该首要研究的。在汽车工程应用中运用广泛,在中注中也需着重考虑,要多做研究性课题。

三、区间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矛盾

区间概念拓展是一种系统程序,是一种深奥的过程,当前高中区间概念在数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四种矛盾:

1.不能处理区间概念的数与形的结合。如:点P∈{(x,y,z)|x2+y2=1,0≤z≤1},求P点轨迹图形的表面积,学生受空间想象力的制约,很难作出几何图形。

2.不能严谨区分开区间与闭区间的异同。如:y=a|x|与y=x+a总有两个交点,求a的范围,常常使用闭区间表示。

3.不能理解对称区间的图象性质。如:f(x)=mx2+nx+1在 x∈[m+2,m+4]上为偶函数,求f(x)的值域。

4.不能灵活解决区间建模问题。

四、弄通区间概念的措施

区间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数集,明确的线段、射线、矩形域等,但因其外延广、应用广,学生很难系统地掌握概念,笔者综合新课程内容谈几点教法。

1.结合区间概念确定参数范围。如[2m,m+1]=[-1,1],求m范围,理解区间特定排序规律。

2.结合函数奇偶性在对称区间存在的前提,提高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例如闭区间[a,a+2]的偶函数y=ax2+2x+a,求函数值域。通过此题深化奇偶函数中区间对称性的认识,同时加深对函数介值定理的理解。(函数介值定理:若函数f(x)在闭区间[a,b]连续,m与M分别是函数f(x)在闭区间[a,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g是m与M之间任意数(即m≤g≤M),则在闭区间[a,b]至少存在点C,使f(c)=g。)

3.结合函数在特定区间有意义的提前求函数定义域。例如求y=■的定义域。综合不等式条件,综合根式函数性质、对数函数性质,确定定义域为(■,1],在运算中求区间。又如已知函数f(x)定义域为[-1,1],求f(2x)定义域。通过换元变换,求得复合函数定义域为[-■,■],加深对定义域的运算理解,在具体例题中抽象出区间的内涵。

4.通过求值域提高区间问题计算能力。如求函数y=■值域,通过函数原始概念,采用判别式法,变式为:yx2+y=x2+x+1,判别式非负,得值域为[■,■],又如设函数 f(x)=x2-2x+2,x∈[t,t+1]最小值为g(t),求g(t)表达式,使学生提高分类解题的能力。

5.结合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求单调区间。例如求函数y=x2-2|x|-3的单调区间,通过二次函数图象再现,使学生在推理、作图中求得增区间为[-1,0],[1,+∞)。

6.结合函数在区间上的周期性,加强区间与周期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解。例如: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f(x)满足f(x)=f(x-2k),(k∈Z)且当x∈(0,1)时,f(x)=■,求f(x)在[2k-1,2k+1](k∈Z)的解析式,证明f(x)在(0,1)上为减函数,探悉周期为2,利用周期性及奇函数对称规律求得周期函数表达式,通过周期性揭示区间的周期规律。

7.结合区间的封闭性提高学生逻辑思维。(1)结合区间的分类严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判断性、概括性。例如:已知不等式x2-ax-8≥0与x2-2ax+b

(2)结合区间的连续性,对称不等式规律,确定参数,把握运算规律,提高分析能力。例如: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f(-1)=0,且对任意实数x都有f(x)-x≥0,且当x∈[0,2]时,f(x)≤■,求f(1)。通过恒成立问题,利用夹逼定理,确定参数,提高学生综合运算能力。

(3)通过零点定理,确定方程根存在的范围。(引理:零点定理,若函数f(x)在闭区间[a,b]连续,且f(a)f(b)

A.?摇(1,2) ?摇B.(2,3)?摇 ?摇C.(1,■) ?摇?摇D.(e,+∞)

解析:f(1)=-2

通过零点定理,理解方程根的分布,从而求得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加深对二分法的理解。

(4)结合区间的连续性,分清左连续与右连续及可导与可微。定义:设函数在以a为左端点的区间有定义,■f(x)=f(a)=f(a+0),则称函数f(x)在a右连续。

例f(x)=■ x≠4A x=4函数f(x)能连续开拓,求A。

解得A=8,通过区间在连续性上的间断点,确定参数,分清区间的左右连续特征。

五、总结

区间既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深奥的数学语言,在使用上有严格的区分度,在解题上更有逻辑性,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运用恰当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间教学中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陈兴祥.学海导航高一数学[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1.

[3]刘义军.高中教学同步辅导数学高一(上)[M].海南:海南出版社.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戏剧;高中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61-01

一、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

语文素养就是各种语文学科所需能力的统称,具体包括以下几大层次。

一是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了汉字音形义的学习、重点词组语法修辞手段的应用、文章的阅读锻炼与写作提升等,这些内容需要日常积累才得以掌握。教师应考虑对具体基础知识的研究安排,让知识的普及更加顺利。

二是语言累积。高中语文课本内容经众多专家学者审议核验,较为经典。高中生应围绕课本展开文章阅读,掌握足够的生字生词,同时强化诗词的阅读诵咏,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阅读积累量。

三是语言技能。高中阶段要求语言技能达到熟练应用程度。语言技能有查阅资料、阅读文章、语言交流实践、文字写作等。学生掌握多样化阅读方法,并拥有固定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将自己的思维活动用语言加以形容表达,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四是W习习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习惯。只有坚持在教学中强化查阅资料找信息、注重阅读、摘抄记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分析写作等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足够大的帮助。

五是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内外兼修,培养儒雅文明举止。待人处事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措辞严谨讲究;与人交流时注重交换思想,倾听不同声音,在取长补短的观念中与人交往。

六是文化修养。语文的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魅力,自身见识增长后,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也将增加。学生在欣赏汉字形象美、语言艺术美的同时,必然感叹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必然惊叹于其中的多元文化智慧。

二、基于教育戏剧理念的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获得深刻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养。任何一个角色的塑造,都需要经过台下漫长时间对饰演角色内心的揣摩,才能真正演活角色,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与喝彩。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戏剧作品超过十余部,无论哪一部,都可以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戏剧剧目。这些戏剧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个性分明,对于演员有较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选段作为剧本进行戏剧表演,让参与表演的学生感受到戏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表演者在不断感悟中,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必需具备更为丰满的人生阅历,拥有更加成熟稳定的性格,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赞许,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养。

(二)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获得为人处世经验,注重言谈举止。借助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戏剧选段来编排戏剧后,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编演,精心模仿不同角色的人生。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同人生的知识、视角、经验等都成为了学生可学习的内容。教育戏剧的模式中,无论是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还是作为观众的学生,都能够在理解角色和解读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将心比心看自己与剧中角色的对照表现,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励成长,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注重积累生活经验,强化自己的言谈举止。

(三)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技能习惯。团队协作能力是教育戏剧理念中值得继续加强的培养要点之一。随着戏剧的编排开始,很多参与者都必然需要加强各岗位各角色之间的合作扶持。作为一项团体参与的活动,若学生能够在各方面保持默契,明确分工,坚定落实职责,就可以促成一部戏剧的出色完成。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戏剧片段文章与实际开展戏剧表演是两种感受。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故事发展,并持续与周围人保持交流沟通,建立尊重互信的合作氛围,可以更好地融入戏剧,完成教育戏剧的培养目标。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必然要运用各种语文课程所教授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无疑可以同时进行有效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结语

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随着教育戏剧理念的不断深化,现代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扩大利用教学戏剧进行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尝试。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对书本戏剧片段进行编排,形成新的戏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有效提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论.教育戏剧的原理探究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巴君超.论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王聪.高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6,(2):56-57.

作者简介: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本科生;高等数学;研究性教学;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004-02

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多高校学生在短期内很难改变高中时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无法适应大学数学学习内容丰富而灵活的特点,他们学起高等数学来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个别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厌烦、恐惧的心理,从而造成挂科的情况。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希望通过研究性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学而生畏的现象。

研究性教学并不是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口授型教学),而是以其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研究性”思想,在各个教学活动都应适时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学的研究性。笔者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1.基于课堂的研究性教学;2.基于习题的研究性教学;3.基于科研的研究性教学。

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采取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和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弹性、宽松的教学管理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条件,同时,教师应具备提问的技巧,学生应具备问题意识。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步骤如下:第1步,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2步,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内容;第3步,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合作W习来解决问题;第4步,总结归纳,进一步深化问题;第5步,进行问题式教学法结果分析,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在讲罗比达法则的灵活应用时,首先让学生说运用罗比达法则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并举例让学生运用罗比达法则计算极限,所给的例子尽可能用罗比达法则越算越麻烦,甚至无法算出来。其次,通过分析例子告诉学生直接运用罗比达法则求导数复杂的原因, 告诉学生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求导数变得简单易算,比如运用等价无穷小量的替换、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等方法进行处理。最后,比较并归纳总结灵活运用罗比达法则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罗比达法则的关键在于函数易于求导,并在求导之后的极限变得简单;2.为了便于求函数的导数,需要灵活运用等价无穷小量的替换和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3.导函数极限不存在,其原函数的极限未必不存在。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经典案例进行学习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参,并对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评价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为便于理解,我们给出了已知汽车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求汽车位移的例子。显然,当汽车是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的位移等于其速度乘以运动时间;但是,当汽车变速直线运动时,无法直接运用速度乘以运动时间获得汽车位移。这时,需要问学生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将时间分割成小段,每一小段可以近似看作是匀速运动,从而可以求得这一小段的位移,将每段的位移相加便可获得汽车在整个时间段的近似位移。值得注意的是,对时间分割得越细,获得的汽车近似位移就越精确。如何刻画时间分割的细致程度呢?运用极限的思想可以解决该问题。最后,归纳总结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步骤:第1步,分割;第2步,求和;第3步,求极限。

(三)研讨教学法

研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一定研讨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探讨,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在彼此的争辩中学习,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并使其达到认知思维和情感思维的高度,最终使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研讨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对所研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好能自己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所研讨问题的看法,并引导学生能随着问题的变化,比较灵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让学生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简单办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抽象和具体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比如在讲解完积分中值定理和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可以给学生留一个有趣的问题: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则存在S?缀(a,b),使得■f(t)dt=f(S)(b-a)。在积分中值定理中,该问题的结论为S?缀[a,b],而在该问题中S?缀(a,b)。如何证明该问题呢?让学生课下思考这个问题。下次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复习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然后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解决该问题。

三、研究性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本文研讨将教学法融进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方案,以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线,并结合研讨教学法实施。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问题教学法结合研讨教学法实施方案

本方案以问题教学法为主,以研讨教学法为辅,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比较明确。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具体步骤概括如下。

步骤1:创造问题意境,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步骤2: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学目的相结合,教师要明确主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3: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可提出假设和猜想,并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步骤4:运用所提出的方案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步骤5:检验解决问题方法的正确性,进行归纳总结。

步骤6:将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扩展,为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以上步骤是本方案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师在实践中应结合高等数学的特点与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结合研讨教学法实施方案

本方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研讨教学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学生准备阶段。在集中讨论开始前一两周,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并查阅与案例相关的信息,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案例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

步骤2:小组组织讨论。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平时表现以及自行组织的原则将学生分成由3~5人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多样化,这样在探讨时大家的讨论才能更激烈,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才会更深刻。各小组的讨论地点最好彼此分开,以他们自己的有效方式进行即可。

步骤3: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发表对于案例的分析情况和看法。表达看法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后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给出解释,但所提出的问题可由本小组成员共同回答。小组集中讨论为学生自由发挥过程,教师为组织者,此时的发言将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最后,可以重点讨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步骤4:归纳总结阶段。在小组讨论和集中讨论之后,将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规律,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的体会将更深刻,对案例本身和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不同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对于本科生教学来说,内容决定模式和方法,方式方法决定质量和效率。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利用有效的方式来提升本科教育培B人才的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国际向度、木土实践与现实反思[J].教育与现代化,2010(4):29-33.

[2] 来茂德.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推进本科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5(17):28-29.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方法

高考是每名学生都必将经历的一次过程,同时高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考查,也是对学生的一次严峻考验.因此,为了更好地迎战高考数学就必然需要经历高考复习这一过程,高中数学的教学亦不例外.那么,如何来开展高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有效性教学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大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着重进行论述.

一、打好心理战是首要

高考数学总复习是一场知识战,也是一场心理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强大的压力,也将面临各种心理难题.笔者也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有一个或者两名同学会因为高考的复习压力而导致学习的自信心丧失.这样的一些情形无疑极大地影响了复习教学的开展,也影响了复习教学效率的取得.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首先打好心理战.打好心理战,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强大心理压力.

所以,在打好心理战的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复习的过程中解压,学会给自己积极的鼓励和暗示.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式,学生才能够从真正的意义上赢得高考复习的心理战,从而以一个轻松的状态迎接复习,以一个自信的状态迎战高考.

二、设置丰富的复习课程

高中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的课程,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众多的,所以如何让漫长的、枯燥的复习变为一个充满趣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科目是复习教学中值得教师们思考的一大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丰富化的复习板块来为复习教学的实施增添趣味并且保持学生复习的热情和对数学复习学习的兴趣.设置丰富的复习板块主要是将具有一定关联性的知识点进行板块划分,然后开展复习教学.例如:

在“函数”这个板块的复习之中,教师就可以将“三角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周期函数”、“解析几何”等内容都罗列在一个板块之中.

在这个“函数”的板块之中,教师就可以依次将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三角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和、差、倍角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形、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函数的应用等一系列知识点都放在一起,首先开展知识点梳理、归纳复习,然后再开展例题讲解,并且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将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并且简要的归纳.

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寻找到这种归纳、梳理学习的乐趣,继而在提升复习效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做题训练归纳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运用性学科,因此,在高考的考查中,有大量的数学应用题.同时,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复习例题讲解来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或者是来获得一定的数学解题的一般性思维方式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大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主要可以采取借助例题讲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某些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式、解题思路以及知识点.

总结数学填空题一般都是概念性的判断题或者是推断性的计算题,所以解答填空题要快而准,一般采取的方法有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上述例题)、特殊法、直接法等方式.

在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这种例题讲解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以及数学解题方法、技巧、策略能够收到良好的解题效果,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

四、讲练结合提升效率

数学的复习教学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并且,借助训练的过程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水平,借助训练的开展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在完成了“函数”初等知识的复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以下题目开展训练教学:

1.函数y=(a2-1)x在(-∞,+∞)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2.计算机的成本不断降低,如果每隔5年计算机的价格由1降低0.3,现在价格为8100元的计算机,15年后的价格可降为().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第10篇

研究“两课”,提高备考效率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么考?是每个毕业班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教师在备考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指导是否高质高效,是否有针对性,取决于对考试方向的研究和把握。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基本上本着“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的原则调整,尤其是高考由“考试说明”到“考试大纲”的演变,充分体现高考命题已提升到了“以法治考”的层面。复习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考试大纲”为抓手,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以习题为辅助。

复习备考,成在课堂,败在课堂。从高三课堂教学现状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课堂复习容量小,教学进度过慢;满堂讲,盲目赶进度,学生参与度不够;以考代教,忽视思维度的拓宽和提高;忽视教学有序衔接,不能温故知新;教学内容详略失当,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两课”如何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来领悟,自己悟透了,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复习课教学,目的是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归纳方法。需要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前挂后联,重新整合,形成“板块知识链”,使学生在考试中左右逢源,提高应试能力。复习课要以问题为中心,每堂课应至少集中解决一个中心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导”与“学”结合,“讲”与“练”结合。讲评课的重点在于矫治错误、总结解题规律或方法技巧。通过板演、投影等,能够暴露学生的错误思维和学习的薄弱环节。这就要在课前通过批阅学生试卷或练习,了解学生共性错误和试题精要,确立讲评的重点。讲评最忌平均用力,只提讲题,面面俱到;要扣住学生的“缺陷”,分类归纳,突出重点,点到“穴位”,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使学生“知其错,知其所以错”,强力矫治,举一反三。

课堂是复习备考的主阵地,加强“两课”的研究力度至关重要。同时要加强对备课这一环节的落实,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发挥集体智慧,共享教研资源,充分落实“四备”,即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在研究中追求训练效果

训练效果的好坏,一靠试题质量,二靠训练方式,三靠环节落实。三者中,试题质量是关键,是前提。毕业班备考,训练是主要方式。笔者反对搞“题海战术”,但并不是不要做题。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对待“题海战术”,这效果就不一样了。备考是个苦差事,学生比教师更苦。所以在训练方面,教师增加点做题选题“成本”,学生的训练“成本”就会降低,训练效果就会好些。因此,要加强训练方式的研究,研究训练题是否切合高中要求,是否有针对性。

现在的备考训练题浩如烟海,如果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势必会事倍功半,甚至误导备考。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①基础性,即立足基础考能力;②应用性,即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与实际应用的结合;③综合性,即同一考点的多角度考查,学科内多考点的综合考查,学科知识与学生综合素养的综合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考查;④开放性,即提供展示个性才华的自由空间,学生答题角度限制较少,答案丰富多彩;⑤探究性,即题目信息量大,需要考生提炼整合,找出内在联系,探索内在规律。

这5个特征应作为筛选习题的标准,现成练习也好,重组练习也好,把握这5个特征很重要。训练方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专题练还是综合练?课堂练还是周周练还是一月一考练?都应根据备考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固本强基,查漏补缺,探索规律和方法。训练效果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落实措施。训练是对讲与学的检验,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操作中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学与练的关系、练与评、评与反思的关系,切实做到精讲精练,活学活练;有练必评,有评有得。有的同学提出“平时训练像高考,六月高考像平时”,不滥考但每考必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效果,深刻反思备考指导效果,并不断加以改进,从而深化训练效果。

在复习备考中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双基”问题,“规范”问题,“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毕业班复习常入的误区是忽视“双基”,盲目拔高训练,以至于“悬空”,而且越到后期,这种倾向越突出。学生的“不规范”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准确,不完整,不规范。这“三不”在主观题逐渐增多的考试情况下,越来越凸显出制约作用。现行的高考主题就是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在长期学习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复习备考要体现“三三原则”,即讲、练、自学的时间比例各占三分之一。还自主学习给学生,让学生多阅读,多练习,多思考,多交流,想必效果会更好一些。

结束语

高考是涉及学生命运前途、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因此,备考必须具有前瞻的眼光,用新课程精神驾驭备考,真正抓住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若能在强固基础的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常抓不懈,复习备考方案就会最优化,备考效果也必然走向理想化。

上一篇:高中班级值周班干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值周老师值周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