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师德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05:26:49

高中师德总结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维系与养护

1.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养护意义

1.1师生关系的内涵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联系,作为高中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政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也因课程教学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与互动中,师生关系的维系要依赖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政治教学活动又在不同程度上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就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内涵进行划分,也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师生关系的形成在传统关系的基础上,经历了多年的转变与创新,这也是当前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建立平等关系的重要基础。

1.2师生关系养护意义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教学构成的一部分而存在,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导,并对其压力加以缓解,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更多的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就高中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多数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而教师也面临着职称的压力和教学压力,这便会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维持学习热情,也可以带动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这对于教师更加科学的开展政治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师生关系养护下的教师工作要求

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有效养护,要求教师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正确的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并以指导学生发展为核心,对自己的权威意识进行淡化,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吐露更多的思想体会的同时,深入有效的开展对学生思想的指导,政治教师也可以借助思想指导开展政治教育,从而在促进学生个人思想发展的同时,实现对其知识的全面指导。在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的养护中,政治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着重强调教育的针对性与时代性,从而更加明确的实现指导学生的教学目标,促进政治课程教育中学生思想的转化。

3.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关系有机养护方案探究

3.1营造平等的政治教学氛围

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养护,不可以仅依赖于教师的努力,更多需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并通过教育相关部门工作的开展,实现对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的有效协调。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有机养护必须以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前提,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营造出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例如在“神奇的货币”这一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有效的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商品交换的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交换过程中,使其更为真切的体会货币交换的具体职能。为了增进师生关系,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关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货币兑换的相关知识。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政治教师不仅增进了与学生逐渐的沟通与交流,也有效的提升了师生间配合的默契,这对于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的有机养护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2落实交往式备课方案

备课方案的合理设计是政治课堂师生关系养护的重要指导,为了在保证政治学科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有效的调节师生关系,政治教师就要针对备课方案进行合理性的设计,并通过在备课内容中更多的融入交往理念,从而带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主动交流,为教师政治问题的针对性讲解提供切实的参考。在落实交往式备课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协助开展备课工作,并通过让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备课内容与学生实际思想的契合性。例如在学习通货膨胀的处理方法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利率等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就要在备课内容中适当的添加利率等知识点的讲解,从而使政治教学的开展更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这也为师生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通过参与交往式的备课活动,能够更多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政治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师生间活动,语言交往的增多,也为师生关系的有机养护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3.3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

由于高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处理问题方式的不成熟通常会引发师生间的矛盾,从而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为了长效维护政治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与稳定性,政治教师就要在矛盾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通过面对矛盾并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通过对师生间的矛盾进行妥善的处理,既有效的维护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也进一步加深了师生间的理解,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有机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多依赖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为高中校园德育工作开展的主体,为了使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教师就要在结合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并通过提高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更为有力的感染学生,从而为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为高中德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做出贡献。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2篇

我叫××*,现年31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学历,小教一级教师,1993年参加工作的,至今工作已近13年了。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关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热心为师生排忧解难;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13年来我凡是都脚踏实地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工作,在此,为了总结经验,今后改正工作中的不足,特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品德方面:我自参加工作近13年,尤其是从事教导主任工作3年多来,我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模范地遵守了教师职业道德和岗位规范,自觉遵守了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在平时的工作中从不做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事,为协助校长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我并结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我校教师的师德八条和教师七不准。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的行为并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二、教学能力方面,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的教学研究课两次荣获县级奖励:2000年在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中获镇一等奖;2000年4月在白鹿镇中学的生物竞赛课中取得了第一名,因而代表白鹿镇参加了合江县生物说课竞赛并获得县三等奖;2001年在县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评征文活动中荣获教师辅导贰等奖;2002年3月指导该班学生古志梅、雷琴等四位同学所写的作文获泸州市中学生新四纪希望之星创新作文大赛获两个壹等奖和两个贰等奖;2002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2撰写的论文《论德育艺术的把握》获合江县论文评选一等奖;2002年11月指导该班学生古志银写作的作文在泸州报上发表;2004年在合江县选拔教师参加泸州市课程改革学科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2004年度被合江县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2004、2005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2005年被被评为秀教师和合江县师德标兵;我参加合江县2005年9月的新课程优质课政治学科竞赛中获县一等奖并进入第二轮的4人决赛。

三、在出勤方面:因我十分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近13年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党和人民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近13年里从未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

四、在教学第一线,我认为我在教学工作中勤勤恳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13年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方面成绩良好,取得了如下一点成绩:1993-1996年同一道并肩战斗,我当时在中学任英语科教学,所教学科毕业升学统考成绩获全县乡镇中学前列,(其中该班有2名上中师、1人上中专、5人上高中);1997所带的毕业班年在马庙中学任英语教学(该班有2名考上中师、5人上中专、6人上高中的好成绩),是我新校点办中学后中考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更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2次受到政府的奖励;2000年带的毕业班有3人考上中师,6人上高中;2001年所教的小学毕业班语文科在县统考中获全镇第一名;2001-2002年所任的初中英语教学成绩较好;2002-2005年同时任中学和小学教学和教导管理工作,本年度的教学成绩获本片区第一。

五、管理工作方面:

(一)、在日常的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严格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校长的指示和要求,结合我校各方面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学校过去的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新制订了许多符合我校实际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工作。加强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使我校的制度更加完善、各项常规教育内容更加全面,日常管理更加科学,措施更加得力,得到了上级的好评。为我校连续多年继续保持合江县的抗洪救灾先进单位、合江县的常规管理合格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县级校风示范学校、县级卫生先进单位、县级青年文明号和合江县红旗大队等荣誉作出了贡献。

(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在我任教导主任前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实践中,我通过总结发现班里的干部只是全班同学的少数,针对有许多学生当不上干部,其能力也势必得不到培养的情况。为此,我广泛听取意见和讨论后,在中队会议上郑重提议:是否能实行“轮换制”制度,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这个活动引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一时间,班级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习、纪律、各项活动都有了崭新的面貌。就这样,班级里几乎每位学生都当过干部,不仅培养了全体同学的能力,也使同学们认识到“干部”的真正含义。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大大增强,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在学校每学年度一次的优秀班级评比中,他所带的班级经常是优秀。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3篇

我叫××*,现年31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学历,小教一级教师,1993年参加工作的,至今工作已近13年了。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关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热心为师生排忧解难;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13年来我凡是都脚踏实地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工作,在此,为了总结经验,今后改正工作中的不足,特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品德方面:我自参加工作近13年,尤其是从事教导主任工作3年多来,我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模范地遵守了教师职业道德和岗位规范,自觉遵守了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在平时的工作中从不做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事,为协助校长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我并结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我校教师的师德八条和教师七不准。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的行为并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二、教学能力方面,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的教学研究课两次荣获县级奖励:2000年在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中获镇一等奖;2000年4月在白鹿镇中学的生物竞赛课中取得了第一名,因而代表白鹿镇参加了合江县生物说课竞赛并获得县三等奖;2001年在县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评征文活动中荣获教师辅导贰等奖;2002年3月指导该班学生古志梅、雷琴等四位同学所写的作文获泸州市中学生新四纪希望之星创新作文大赛获两个壹等奖和两个贰等奖;2002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2撰写的论文《论德育艺术的把握》获合江县论文评选一等奖;2002年11月指导该班学生古志银写作的作文在泸州报上发表;2004年在合江县选拔教师参加泸州市课程改革学科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2004年度被合江县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2004、2005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2005年被被评为秀教师和合江县师德标兵;我参加合江县2005年9月的新课程优质课政治学科竞赛中获县一等奖并进入第二轮的4人决赛。

三、在出勤方面:因我十分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近13年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党和人民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近13年里从未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

四、在教学第一线,我认为我在教学工作中勤勤恳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13年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方面成绩良好,取得了如下一点成绩:1993-1996年同一道并肩战斗,我当时在中学任英语科教学,所教学科毕业升学统考成绩获全县乡镇中学前列,(其中该班有2名上中师、1人上中专、5人上高中);1997所带的毕业班年在马庙中学任英语教学(该班有2名考上中师、5人上中专、6人上高中的好成绩),是我新校点办中学后中考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更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2次受到政府的奖励;2000年带的毕业班有3人考上中师,6人上高中;2001年所教的小学毕业班语文科在县统考中获全镇第一名;2001-2002年所任的初中英语教学成绩较好;2002-2005年同时任中学和小学教学和教导管理工作,本年度的教学成绩获本片区第一。

五、管理工作方面:

(一)、在日常的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严格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校长的指示和要求,结合我校各方面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学校过去的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新制订了许多符合我校实际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工作。加强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使我校的制度更加完善、各项常规教育内容更加全面,日常管理更加科学,措施更加得力,得到了上级的好评。为我校连续多年继续保持合江县的抗洪救灾先进单位、合江县的常规管理合格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县级校风示范学校、县级卫生先进单位、县级青年文明号和合江县红旗大队等荣誉作出了贡献。

(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在我任教导主任前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实践中,我通过总结发现班里的干部只是全班同学的少数,针对有许多学生当不上干部,其能力也势必得不到培养的情况。为此,我广泛听取意见和讨论后,在中队会议上郑重提议:是否能实行“轮换制”制度,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这个活动引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一时间,班级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习、纪律、各项活动都有了崭新的面貌。就这样,班级里几乎每位学生都当过干部,不仅培养了全体同学的能力,也使同学们认识到“干部”的真正含义。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大大增强,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在学校每学年度一次的优秀班级评比中,他所带的班级经常是优秀。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4篇

一、文化传承——营造“开放、自主、创造”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这种建设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基于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发展和未来目标。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前身是中南工农干部速成中学,学校有着开放办学、教育民主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学校多年坚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从1996年开始的高中“素质学分制”实验,以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于建立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立足于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建构的方式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

首先,在精神文化上,学校通过家长会、学生主题班会:教师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赋予“厚德、博雅、笃学、敏行”校训以实践、创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弘扬“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学校精神,使创新发展、优质发展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

其次,在制度文化上,学校利用部属师范大学附中的体制优势,充分发挥校长办学自,完善学校内部制度。一是实行年级全面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教师与年级双向选择、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的管理机制。调动年级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教师职业素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管理实行人事、聘期考核、岗位聘任,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三是建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制度,保障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权利、时间和空间。

第三,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校门两旁的艺术教育、实践教育的大型雕塑是学校创新教育、实践教育文化的象征;教学楼墙上琳琅满目的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作品是学生创新智慧的展示;科技中心数十间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充足空间:艺术中心学生的各类艺术作品体现学校多元创新发展的文化特色。

二、重构课程——构建“多样、立体、选择”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载体,也是彰显学校特色的具体形式。“多样、立体、创新”的学校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创新、优质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华中师大一附中从改造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设计班级课程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学校课程体系。

首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华中师大一附中在高中课程改革中,根据学校特色办学的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一是课程内容校本化,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交流学习、课后创新学习三个方面内容,编写了《华中师大一附中新课程学案》和《华中师大一附中创新作业》,体现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要求;二是课程实施校本化,学科领域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体育、艺术、技术领域课程进行模块选修,实行分层分项走班制教学管理;三是课程评价校本化,考试科目课程实行“基础+发展+创新”的试卷结构模式,考查科目从参与活动、过程表现、创新成果三个维度进行定性评价,既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又体现学校对学生多元优质发展的要求。

其次是校本课程多样化。华中师大一附中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开发了六大类、60余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德育活动型课程有校会、班会、心理和各类社团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领导力;体艺特长型课程让学生个性充分张扬;学科拓展型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给学生提供基础方法、知识拓展、专题探究三个层次的选择:实践创新型课程给学生提供进行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新科技型课程以武汉东湖高新科技企业为基地,以科技专家为老师,以光纤通信、医药基因、环保技术、数字技术为学习内容,为学生今后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国际交流型课程通过德育、日语、法语课程学习和海外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最后是班级课程特色化。华中师大一附中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将校内班级分为9种类型,不同类型班级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理科实验班开设分组竞赛课程。为培养基础科学精英奠基;人文实验班开设社会专题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科技实验班开设“光谷课程”,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艺术特长班开设艺术创作课程,培养有良好文化功底的艺术人才;体育特长班开设体育竞技课程,为一流大学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留学实验班开设AP课程,为有出国发展意向的学生铺设国际化通道:“飞翔班”开设学法指导课程,让贫困学生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常规理科班和常规文科班通过选修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培养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改革教学——建设“两把。两重——探究式”健康课堂

华中师大一附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制定自主创新学习的目标。华中师大一附中在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坚持学校多年“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结合“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特色建设目标进行探索。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学校自行研究制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量表”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调查量表”,分别从10个角度,50个方面对2011级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中的普遍困惑主要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方法。因此,华中师大一附中将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到研究学生的“学”,从指导教师构建教学模式转到指导学生构建学习模式,制定了教学改革的三维目标体系:自主学习目标、交流学习目标、创新学习目标,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教师从这三个目标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围绕三维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研究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以学论教”、“少教多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要做到以学论教、少教多学,不仅要让教师了解学生怎样学,而且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不仅要让学生多学,而且让学生知道怎样多学。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华中师大一附中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大力弘扬“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优良教学传统,着力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体系,制定了8个环节(树立目标、制订计划、课前预习、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复习归纳、测验考试、总结反思)学习方法、15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习方法、5种方法论(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批判性学习)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体系既指导学生学习,也指导教师教学。

三是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创新培养的目标,华中师大一附中在做好学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法创新。推行“两把、两重——探究式”教学模式。

“两把”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两重”就是“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自习课不被占用;把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节课学生活动思考的时间:把学生个性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周各类兴趣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的时间;把学生休息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方法教给学生”,学校始终把学习方法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类学习方法的指导。编写《自主创新学习学法指导》校本教材,开设教师“博雅讲坛”,开设学法指导校本课程,请各科名师每周进行学法讲座。

“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就是要重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感、重视激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重视激活学生学习的成功感;“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进行了“五个”转变。即变重班级学习组织形式为重小组学习组织形式:变重课后训练为重课前自学;变重教师讲授为重学生交流;变重分数考核为重能力考核;变重结果评价为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落实“五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分析讨论、归纳小结、拓展探究)全过程指导。

四、创新评价——建立“基础、发展、创新”评价体系

在特色学校创建中,华中师大一附中通过制定评价制度建立保障机制。评价指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指向,形成有学校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教师素质和学生质量的“基础、发展、创新”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力求平衡课堂教学的自由度和规范程度,通过能够反映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的课堂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所突破和超越,把师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课堂的价值追求,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着眼点,重点从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人数和形式等方面评价课堂的“健康指数”,指导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健康水平”。

在教师素质评价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制定了《教师职业素质与工作业绩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除师德规范8条一票否决外,另设有师德素养、工作状况、专业能力、工作业绩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及75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涵盖“基础、发展、创新”三个等级的要求,明确和引导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方向。评价结果成为教师岗位聘任的主要依据。

在学生学习评价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在学科课程常规考试命题中,采用基础要求+发展内容+创新体验的试卷结构;在活动课程考核中,体现活动参与、活动表现、创新成果三个方面的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尤为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建立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成长档案,将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纳入其中。

多样化,特色发展是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学校不断创新探索,也需要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中学校的特色办学,呼唤把办学自还给学校。把发展选择权还给学生。”普通高色发展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这几个前提:一是要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二是要加大校本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三是建立社区支持学校教育的政策:四是积极推进高考多元选拔录取的改革。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师德师风 考核评价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在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中职学校中师资队伍素质的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学校今后发展的前景,学校在引导教师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应该严格把握师德师风的评价考核手段,以确保教师不仅是“学高为师”,还要做到“身正为范”。

二、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现存问题

1.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传统的教育理念会束缚人们的思想,评价一位老师往往就是看他是否能够交出好学生、是否受学生欢迎,而忽略其自身德育情况。例如,单方面的学生评价会促使教师为得好评而主动迎合学生的喜好,减弱对教学和实训的严格要求程度。

2.考核机制往往形式大于实质。有些学校制定制度往往是用来“看”的,在执行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方面力度太弱,对教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时视而不见,有时过于迁就犯错者,手把不硬。在同事之间评价时,碍于面子或达成共识,相互之间便都是好评。在学生或家长评价时,往往害怕评价不好会影响今后老师对其教学的态度,也会影响评价的客观公正。

三、考核评价机制难落实的原因分析

1.部分领导不重视。一个制度的实施力如何,领导的重视程度占有很大比重。领导作为一项制度实施领导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若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会给小组工作人员一种无关紧要的错觉,工作无论做的好或不好都无人追责,自然会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工作上去。

2.人情关系难摆脱。教师虽然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但也免不了世俗间的人情世故。在同事间评价师德师风时,难免会因为朋友关系或是忌惮上下级关系而造成评价的偏颇。在开展评价中也能够看到因为一些矛盾或特殊的竞争关系而重伤他人。

3.家长学生怕报复。学生面对老师,既有尊敬也有畏惧,老师对其的态度,往往可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对老师,更多的是一种迎合的态度,希望老师能够给予照顾。基于以上这两种心理因素,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真实度也值得深思。

4.实施力度不到位。考核评价制度 “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即便发现个别老师做出了违纪行为,一方面要顾及学校在外界的形象,另一方面还要稳定教师队伍,往往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私下处理,达不到震慑的作用。

四、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构建

1.强化领导组织

中职学校针对教师队伍特点成立师德师风领导考核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由校长担任考核小组组长,负责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年级或教研组长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30%。考核小组按照师德考核方案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平时考核。按照分工,认真检查教师平时在校的师德表现,发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处理,并作详细记录。

2.建设目标责任制

中职学校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每学期开学与每一位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追究制度》,对于违反师德师风要求的教师,要记录在《师德失范违规事项登记表》中,并存入档案。把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人头,做到师德师风建设无死角、无漏洞、无空白。

3.落实层层责任制

学校应制定师德师风责任制制度,明确层层领导负责制,原则上每位责任人员根据情况对接3-5名教师,对所负责的专业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不仅要及时记载,而且要及时处理和上报。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不力、未实行师德师风档案制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5%不合格或发生重大师德师风问题,分管领导,不得参评校级及以上评优,其主要负责人当年不得评优。

4.开展“多元化”评价主体

考核评价教职工师德师风要以“自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互评――学校考评组评”等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其中:自评占10%,学生评占30%,家长评占10%,教师互评占20%,考核领导小组评占30%。学生(家长)评议: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师自评:学年度末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总结本学年度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找出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自我评分。 教师互评:以专业组或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照师德考核内容要求进行匿名互评。评价结果按不低于教师绩效考核30%的权重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

5.实施“多方面”评价指标

在考核评价教师时,主要从思想政治、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三方面进行,考核重点在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每一方面再根据学校具体技能方向列出若干小点,每一小点均权衡分值,以最终量化分数最为评判指标。但是,若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性条款,则一票否决其年终评优评奖资格。

五、结束语

新时期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工作,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依靠教师、服务教师,鼓励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要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严格考核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皮连根. 加强师德建设 实践科学发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调研分析报告[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79-81.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6篇

高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一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孩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依托多方式、多途径才不至于流于空谈,流于形式。我园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具体实施方面:

1、根据区教文体局要求,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十项惩戒》、《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认真做好记录,写出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2、学习师德标兵的优秀事迹,让每位教师把纲要、规范、师德模范作为一面镜子,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化师德教育。通过学习,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自觉规范从教行为,促进园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3、学术报告活动。2月23日上午聘请河南省心理学研究所、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资深讲师卢杰做做睿智的幼儿园教师专题学术报告,讲解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途径与方式,使全体教师在师德教育中受到启发。

4、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当前教育形势,结合本园教育实际,确定下年度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三爱三争教育活动,即:爱岗位,争做幼教改革的尖兵;爱学习,争做新时期教书育人的能手;爱幼儿,争做家长和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开展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活动。开展三学活动,即:学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规程(《规程》)。

5、加强监督,完善有效的考核机制。师德建设既要有自律又要有他律,自律和他律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机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建立内部师德考核机制,将教师敬业爱幼、为人师表等方面作为教师日常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评聘、工资晋升、评优评先等,都将良好师德列为第一条件。每学期末,填写《教师师德师风情况评估表》,对自己的师德师风状况写出自查报告进行小结,并通过教职工大会对其师德师风状况进行民主测评,划出等次,督促教师自查、自纠、自省。

6、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对外公布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日常行为规范与准则,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信箱,向家长发放教师师德问卷调查表、征询表,公开幼儿园监督电话,鼓励家长对教师评头论足,并将他们的意见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7、签订《师德承诺书》,并在家长会上庄严宣誓,邀请家长共同监督。

二、日常管理方面:

1、监控从早7:30晚5:30上班时间全屏开放,并专机专用,由专人负责。

2、每天下午放学前将本天监控内容详细过滤一遍,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详细记录并马上整改。

3、领导多到班上巡视,监督师德师风的实施情况。

4、班上教师互相提醒、监督,每月通过民主投票和评议选出一名师德模范,并予以公布。5、开展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活动,让家长在可控范围内参与我园的师德师风建设及部分管理工作。

三、理念落实方面:

1、热爱幼儿和谐发展。关心、热爱孩子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幼儿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2、注重小节修炼人格。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要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孩子。

3、尊重家长服务家长。家长是我们搞好工作的有力后盾,因此,在工作中,我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并且在语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诚、用诚意使家长信任你。

4、廉洁从教,不谋私利。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对幼儿进行有偿补课和收取额外的报酬。与家长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总之,我园充分利用本次集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契机,深入开展各项学习,本着积极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查自纠、互相监督,积极探索师德师风教育的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提升我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更新了教师师德师风观念、规范了执教行为、完善了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树立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推进我园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高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二

通过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 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7篇

浠水实验高中自2000年从湖北中师名校——浠水师范转办高中以来,已送走10届毕业生,学校连续八年获得“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是全市普通高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市级师德师风、综合治理、党建工作、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先进单位,是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家长学校、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等。十年来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发展的基础工程,在时代变迁中我们未能实现中师升格专科的梦想,但在转办普高过程中追求卓越的“名校情结”必将再次把浠水实高推向新的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我们深思熟虑的抉择

可以说传统低效的教学方式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要发展要“提升进位”就必须谋求新的教学模式。实验高中转制十年,虽然具备较高办学水平,教学、教研及德育管理等各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初见成效,但是随着教育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过于依赖教师的灌输,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了知识承载背后的能力和情感,忽视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在学生教育中,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90后学生拥有物质条件的能力和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趋向淡漠,受挫的忍受性与意志力下降,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淡薄,行为缺乏信念支撑,甚至漠视生命,少数学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如果不改变教育现状,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在是完整的“人”。这些既不符合一流学校的责任要求,也有悖于我们培养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使命。为了革除传统课堂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弊端,我们必须突破常规,重建课堂,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湖北省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山东省昌乐二中的成功教育模式是新课改的实践典范,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发展的希望。他们为学生终生发展、替学生当前生命快乐与未来生命质量负责,他们完美诠释着教育本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规律、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着教育教学方法。我们深信,以“高效课堂”建设为切入点,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回归学生教育和成长理性,最终走上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健康发展的道路。

教学改革能让我们回归理想,

让学生快乐学习

几十年的的办学历程,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办学没有方向就不会发展,办学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动力。我们定位的学校发展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浠水优质高中,打造黄冈普高龙头,争创湖北知名学校;确定教师培养和发展方向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教师培养制度作保障,将“人文品质、教学技能、钻研意识、合作态度、敬业精神”作为教师修养基本要求,努力创建学习反思型团队,着力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确定学生成长理念:健康成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并享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新的要求,新的目标,传统方法已不能实现,不能完成,我们只能选择改革和创新。我校在正式启动高效课堂改革工作的准备阶段,主要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学习、队伍培养与培训、方案制定与可行性论证等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查研究。针对我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尤其是直面课堂效率问题;二是带着问题考察学习。学校先后组织三批人员到山东省昌乐二中考察学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向。三是队伍培养与培训。依托骨干教师培训班包括导师在内的四十五名教师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承担高效课堂各个子课题的实操研究和技术指导。四是方案制定与可行性论证。根据我校对高效课堂研究的现状,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高校课堂实施方案,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获教代会讨论后全票通过。

对高效课堂的实施进行了全面规划,共分四个阶段整体推进:

第一阶段:理论研修。以学校教师骨干班成员为主体,分课题对高校课堂总体设计和各项技术支撑进行理论研修,促使转变领导班子和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目的。第二阶段:实操培训。1、对全体教师德育教育观念、海量阅读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三力”建设、课堂实操、小组建设和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学习;2、通过实操培训,创建符合本土实情的实操工具,使师生共同体验高效课堂带来的收获,享受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快乐。第三阶段:根据高效课堂实施情况,找出问题,诊断问题,使高效课堂各个环节更为完善。四月份我们在2010级高一年级六个班级小范围推广,九月份计划在2011级整个高一年级实施。第四阶段:再次观摩课堂、诊断问题、通过总结学习反思,专家和培训师做总结评价,提出并制定第二年“163高效教育模式”的规划与实施步骤,对高效课堂模式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和特色办学理念,创办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打造湖北知名学校。计划在2012年9月,在全校范围推广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改革工作的基本构想:以切合我校实际的163高效课堂建设为核心,大阅读、大德育、学生“三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以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多层培训,及时评价和班级文化建设为技术支撑,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教育体系。

一、“163”高效课堂具体含义: (一)从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来讲,“16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45分钟按1:6:3比例划分,“1”指学生当堂总结训练的时间,约占课堂时值的十分之一,大约5到6分钟;“6”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展示的时间,约占课堂时值的十分之六,大约24分钟;“3”指教师讲授、指导、点拨的时间约占课堂时值的十分之三,控制在15分钟以内。(二)“163”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成分上:10%是优秀生,理论上这部分学生即使不需要教师教也能学好;60%是中等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30%是后进生,我们称之为待优生,这部分学生必须依靠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帮助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三)“163”体现在学习内容上,30%的内容是不用教师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60%的内容需要通过同伴互助才能学会,10%的内容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点拨和反复训练才能学会的。

二、“163”高效课堂操作程序:(一)将传统大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变“大班”为“小班”。163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自主学习,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二)按照“三段五环节”安排学习过程。所谓“三段”,是指从教学过程看,教学内容往往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构成;“五环节”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互学,研学,帮学,测学”的课堂学习过程。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师专科生 顶岗实习 再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27-04

一、高师专科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高师专科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三年制大专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一直存在,其间虽然经历了各种曲折,但仍然是我国当前比较重要的模式之一。目前它主要依附于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招收起点低的高中的学生,学制主要以3年为主,培养目标为适应时展的合格中学教师。随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很多这类学校已于2000年左右升为本科师范学院。

(二)五年一贯制专科生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普九”目标的实现,国家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世纪末,95%以上的小学教师和80%以上的初中教师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有条件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要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这就意味着以前由中师培养小学教师、师专培养初中教师、师范院校培养高中及以上层次教师的师范教育体系被打破,原来由中师培养小学合格教师的历史使命走向终结。于是,很多地方中等师范院校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出路,一部分改组为职业学校,一部分改组为普通高中,一些实力较强、地理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师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专科生。这类学校不得不挂靠层次相对高一级的师范院校,成为它的下属单位。五年一贯制专科生主要招收以初中为主的学生,学制五年,毕业后为大专文凭,培养目标为小学合格教师。这种五年一贯制专科只属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过渡的顺利完成,它的使命也宣告结束。

这两种形式的专科生培养模式,在教育实习这一块,主要采用原来的短期实习模式。短期实习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发挥作用不大。

(三)“2+1”专科生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即高师专科学生在校的前两年接受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三年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从事专业教学岗位或管理岗位工作,进行“顶岗实习”,即上岗。我校主要是到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一带实行顶岗实习,这一模式是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于2009年开始实行的,在贵州省走在前列。实行这一培养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原有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原有的教育实习主要安排在教育任务完成以后,学生毕业之前的一两个月进行,实习时间很短,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工作岗位,来不及进行角色转换,还未广泛地了解到自己的学生,实习期限就到了。这样,实习单位也感觉到这么短暂的实习时间扰乱了他们的整个教学计划,对实习生的教学效果存在顾虑。既然学生是完成实习任务,实习单位也就应付了事。有的学校甚至只允许实习生上一两次课,其余时间实习生就只能限于听课,帮导师改作业,辅导学生,根本得不到实际的教学锻炼,更谈不上有所收获了。甚至有些分散实习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实习,只是找个学校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个章就完事了。

2.师范专科生的就业形势。当前,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都不容乐观。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西部偏远山区,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相对较为落后,如果不加强自身建设,在就业上就会处于劣势。鉴于此,我校在学生进校时就向他们提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通过“2+1培养模式”,为西部地区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专科应用型人才,并使他们在就业方面比本科生更具竞争力。

3.顶岗实习的优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专业教师和实习学校导师的指导,他们以教师的身份,在实习学校顶岗工作。在实习期间学生的日常工作程序、岗位要求、管理制度与该学校教师完全等同,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而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是一年,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能在长期的实习工作中更好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更深入地了解所实习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更持久地向导师和其他优秀的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能让实习单位乐意接受实习生,放心地将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交给他们,并给予热心的指导。

高师专科生的顶岗实习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当中,并且能够从各方面实现自身的再发展。

二、 高师专科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再发展

(一) 理论与实践的再结合

高师专科生在校的两年时间内,要完成所有师范专业的课程,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如果在校的两年时间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就很难在顶岗实习中达到更高的实习要求,而实习成绩合格与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正常毕业。这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在校学习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恰好成为一种动力,这股动力促进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尝试把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检验和证明自己已接受的知识和理论。另外,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很多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规律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有的学生还善于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加以改进或发展,为他们以后真正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奠定基础。顶岗实习因为有理论的指导而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使知识和理论在实践的应用中得到提炼和升华,这种学习层次和境界的提高,提升了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把专业知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在实践中又发展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获得了经验的提升。

(二)师德修养的再提升

高师专科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都能从理论上讲出一通大道理,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热爱我国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刻苦钻研,学而不厌,不断进取;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等。在校期间,学生虽然从理论上能够理解这些师德要求,但那时他们还是以学生的身份来学习,还没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师德标准。一旦进入顶岗实习工作以后,实习学校会对他们提出相关的师德要求和标准,这时他们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以一个真正教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同时实习学校和原有学校也会以相应的师德标准对他们进行考核,稍有不慎,他们的实习成绩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很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基本上都能做到尊师爱生、遵纪守法、服从分配、团结同事、虚心请教、认真工作。另外,有些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所带班级学生建立起了一种真正的师生关系,自己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领悟了师德标准的内涵,很多学生能够践行这些标准,并且能够按照这些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打好了基础,从而实现师德修养的再提升。

(三)职业素养的再发展

在校期间,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科教学法的学习,学生大多掌握了一些教育理论以及教师职业技能,比如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教学简笔画、各科教案的编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活动计划与总结等。但是在校期间的这些职业技能很多都是所学的相关学科内容,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联系不是很大,经过顶岗实习,学生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到所带班级和所教学科上,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案、课堂作业、作业处理、考试设计、教学小结以及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的编写,并具有召开主题班会、各种形式的宣传、组织课外活动、家访、班级小结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实习学生到实习学校后,实习学校都会要求他们写出班级工作计划和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实习班主任每学期必须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比赛。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备课能力、授课能力、书写能力、作业处理能力、口语表达式能力以及兼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再发展。

(四)社会实践能力的再锻炼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把三年的课程集中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负担有所加重,学生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上,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全面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到达广东后,面临着心理、生理、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生存挑战。从主观心理上,很多学生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调整。实习学校虽地处广东,但有的学校离城镇很远,食宿、交通、环境、生活等方面的生存问题都会涌现出来。虽然在校期间对学生都进行了相关培训,学生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还是学生始料不及的。实习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独立面对并进行处理,这就需要他们发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主动与实习学校和实习培训单位领导和师生进行沟通和协调,抓住机会提高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学会处理突发事故、人际关系,并适应当时当地的生存生活环境。

顶岗实习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实践中还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比如字写得好的学生,就可以承担学校的各项宣传工作;歌唱得好、舞跳得好、普通话说得好的学生就完全可以为学校的“六一”儿童节出谋划策;课上得好的学生就可以承担学校的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为实习学校增光添彩,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和自主创业积累必要的资本。

顶岗实习还能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公关能力。比如,有的实习学校到假期需要学生去进行实习招生,这是一项既需胆量又需能力的工作,很多学生通过一个假期的招生工作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公关能力。

总之,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耳目一新,在顶岗实习中,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最终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了,眼界更宽广了。

(五)党团意识的再检验

当前,各级各类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发展学生党员。因此,顶岗实习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党员、预备党员,还有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其余的学生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在校期间,在学校党委、团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团章的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这些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不管是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还是在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起到了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但真正离开组织、离开学校,在现实和各种困难面前,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之下,他们还能始终如一,还能身先士卒,还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还具有那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吗?顶岗实习工作能反映出学生真正的自我。通过他们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可以对他们的工作的态度、是否服从统一安排、是否能坚持原则、是否能吃苦耐劳、是否注重自身进步、是否能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是否能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善于搞好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再检验和再评价。

三、实现再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或建议

(一)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顶岗实习

虽然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原就读学校会一再强调学生的实习态度问题,并且经常会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提高和增强学生顶岗实习的意识,但无论怎样强调,仍然有极少数学生不想甚至不愿到学校指定的实习单位去实习。他们中有的是怕吃苦,有的觉得离家太远不习惯,有的是家里已经给他安排好了各方面条件不错的实习单位,所以在实习前他们会找各种不去顶岗实习的理由,一旦在学校行不通,他们便会采取不配合的方式。这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但在各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时甚至会给原就读学校和实习学校造成一系列的麻烦。因此,建议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必须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顶岗实习,在实习学校听从安排,服从调度,以一个真正教师的身份融入实习学校中。

(二)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顶岗实习学校地处广州、深圳、珠三角一带,这里改革开放早,地处经济特区,比起贵州边远落后地区来,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要强得多。当初我校选择让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顶岗实习,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想让我们的学生通联通过实习,转变教育观念,学会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能,扩大教育视野,拓宽教育思路,把东部地区的教学经验带回来,从而服务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输入新鲜血液,注入清新空气。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实习学生在实习学校要转变观念,学而不厌,多向实习学校领导和教师请教,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把所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以后服务山乡打好基础。

(三)在顶岗实习中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

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首先就该精通他所教的学科;不懂得这一门学科,或者对一门学科知道得不很好,那么,他在教学上就不会有成绩。”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培养自己作为专业教师的专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所教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整个知识体系有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熟悉每一基本原理的内容、意义和来龙去脉,了解本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懂得本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熟知本门学科当前发展的最新趋势,从而培养自己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

(四)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要看到自己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是教的主体,在学生成长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自己必须充分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看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正处于成长变化中,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以学习为主,每个学生都具有个别差异。因此,顶岗实习生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正确的学生观。

1.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权利主体的学生观。在实习工作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千万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文化课的成绩。其次,要确保学生受尊重和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顶岗实习生要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互惠的眼光看待每一学生,让学生公平地受教育。特别要关爱和注意转化“学困生”,这不仅是因为“学困生”中有不少是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更重要的是有一部分“学困生”若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将来很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做“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的权利,顶岗实习生绝不能忽视“学困生”。

3.自主发展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就要求我们的顶岗实习生要多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对他们持有持久的期望。同时还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和自我修正。“教是为了不教”是每一个教育者心中的教育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就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方法,使他们学会自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牛蒙刚,王书敬,孙式武,贾万刚.师范专科学校的地位分析――基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淄博师专学报,2008,(14).

[2] 赵夫辰,杨军.深化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提高师范大学生能力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9).

[3] 伍德勤,杨国龙主编.新编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肖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研究初探[M].大学教育,2012,(5):102.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9篇

我校是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014年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办学规模从过去的48个班迅速扩张为现在的77个班,先后补充了158名青年教师,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全校教师总数的75%。虽然这些青年教师大部分是硕士研究生或部级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工作热情高涨,但教学经验缺乏,这一点严重阻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尽快把他们培养成为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着眼于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继2013年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研究”之后,我们开始进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并于2015年正式立项了该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改背景下促进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决定用课题研究带动我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索。

一、课题内涵界定

课题立项以后,我们尽快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涵。

“课改”,是对2004年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及高考改革的简称,中心点是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

“青年教师”指的是35周岁及以下教师。我们将研究对象指向这个年龄层,是因为这个年龄层的教师工作态度、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等都有较强的可塑性。

“专业发展”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提升,着重从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育智慧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将青年教师培养成为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能胜任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的优秀教师。

“策略研究”是为了实现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若干对应方案,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重新选择相应方案,最终实现目标的一种研究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对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现状、发展过程、发展条件等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现状的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相关培训制度。

2.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培养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课题组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导思想,以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围绕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开展了系统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文献资料法

为确保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实践,我们阅读了大量名家专著,如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余文森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有关研究成果等。

(二)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核心方法,遵循“计划―实验―总结―再计划―再实验―再总结”这一循环实验的研究程序。

(三)案例研究法

用案例进行研究,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有利于切实提高本校青年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其养成教研习惯,提高教研能力。

(四)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法,便于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归纳,揭示经验的本质,甚至可以上升到理论高度,发现更多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规律。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成就动机论

成就需要是人类一种“普遍的需要”,是人们倾向于在最大可能的层次上争取成功,避免失败。

(二)知行统一论

遵循“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

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支持青年教师从自身优势出发,全面提高专业素养。

五、课题研究三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5年6月)

在课题立项前,我们开展了如下准备工作:了解青年教师群体素质和教学现状,研究国家教育法规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素质和队伍建设的要求,收集教师素质修养及培养管理方面的资料,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整理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材料,论证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营造青年教师培养的氛围,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等等。

(二)⒍阶段(2015年7月―2015年8月)

2015年6月,我校科研课题“课改背景下促进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正式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8月,我们召集课题组成员、备课组长和玉林市教科所的专家举行了一个开题仪式,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布置课题组成员分头展开课题研究的有关工作。

(三)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6年12月)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竞赛和教研活动,包括新教师岗前培训、学科教学专题讲座、教育科研讲座、新教师教案展示、新教师展示课、新教师说课竞赛、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青年教师微课竞赛、市级赛课、优秀论文评选、备课组集体研讨、班主任论坛、课改论坛、高考备考研讨、听课评课和外出观摩学习等活动。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耍建立健全相关教师培训制度

我们历年招聘的新教师多数是硕士研究生或者211大学本科生中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高涨。我们对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了如下专业发展目标:第一年,参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达到胜任目标;三年完成一个循环教学,达到出师目标;六年完成两个循环教学,达到成为名师目标。

为帮助青年教师顺利达成预期目标,我们在学校层面研究制定了《玉林高中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玉林高中集体备课制度》《玉林高中师徒结对方案》等一系列针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方案制度,每学期还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各学科教研组则详细制定本学科教师培训方案,确保严格按方案制度和培养计划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

(二)探索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1.扎实开展常规教研,精心组织针对青年教师的各种培训、研修活动

(1)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每年秋季学期的第一个月,我校各学科都会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及高考试题,然后由各学科派出代表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用五分钟时间陈述本学科的研讨成果。

(2)集体备课。要求教师每完成一个教学设计必须严格经历以下程序:教师个人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大家发表意见中心发言人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教师模拟上课评课完成个人教学设计。一个从外校调来我校的青年教师感慨,他之前所在的学校少有集体研讨,到我校以后,同事之间毫无保留的分享和批评使他进步很大。2013年入职的吕建振老师,刚刚作为班主任带完一届毕业生,其所带毕业班高考成绩一本上线率便达到98.21%,他说,是集体备课让他有足够自信站上毕业班的讲台,带领学生夺取了高考的胜利。

(3)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主讲人,包括校内外的名师名家,以本校领导和优秀教师为主。如宋立权校长开设的《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动态》专题讲座,覃岸松书记等开设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系列讲座和“情商教育”系列讲座,校内名师开设的课堂教学系列讲座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系列讲座等。此外,我校每个学期还会邀请一些校外著名专家来我校开展学术讲座,如2015年3月邀请中山大学的杨权教授讲授《国学经典与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们从国学精华中汲取到了专业成长的丰富营养。

(4)外出学习。我校每年都组织青年教师到全国一些著名高中考察学习,近几年先后去了成都第七中学、杭州第二中学、福州第一中学等国内20多所著名高中,青年教师从中感受到了教育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浓厚的教研氛围,认真学习后迅速学以致用。如我校青年教师到杭州二中听课时,发现该校的课堂容量大、节奏快,教材内容拓展广,返校后马上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到成都七中学习的青年教师则带回了升旗主题演讲的好经验。

(5)师徒结对。由师德好、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没有带过毕业班的青年教师结为师徒对子,师傅负责在师德修养、为人处事、教育教学等方面对徒弟进行全方位指导。以新教师的第一节课为例:师傅须提前一周要求徒弟谈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想,并做出点评,从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到每一句话怎么说都提出详细意见;之后师傅再集中备课组教师,让徒弟模拟上课,大家评课;再之后徒弟修改教学设计交给师傅审阅,直到师傅签字认可后,徒弟才能正式走进教室上课,师傅同时进教室听课,课后再对课堂教学进行细致点评。

2.分阶段制订青年教师培养目标,明确青年教师在各阶段的具体研训内容

我们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要求和措施不尽相同。

(1)教龄一年以内的新教师,培养目标是“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具体要求是“过好常规教学关,全面进入教师角色(状态);熟悉班主任常规工作,做好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主要培训内容有四项:一是暑期培训,即由玉林市教育局在暑假期间组织自治区级高中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主要培训青年教师的学科教材解读与课堂教学技能,一般在每年7月进行;二是岗前校本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与礼仪修养讲座,怎样当好班主任讲座,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与工作规范讲座,怎样备课、上课、评课讲座等,以及组织青年教师观摩相应学科的课堂教学参与听评课等;三是岗位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怎样上好每一节课”讲座,以及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独立备课组内说课,集体评课修改教案听组长的课再修改教案”的研修步骤,之后才能正式走进课堂上课;四是组织多种学校级别的教研活动,如新教师教案展览、说课比赛、汇报课等。

(2)教龄在一年以上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是“三年完成一个循环教学,出师”。具体要求是“总结经验,加强对教法、学法的研究,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好,第三年能够担任毕业班的工作”。主要培训内容有四项:一是暑期培训,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一起参加由玉林市教育局组织的暑假自治区级高中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二是参加专题讲座和论坛,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论坛、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各学科高考备考研讨等;三是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四是参与各种常规教研活动。

(3)教龄三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是“六年完成两个循环教学,成为名师”。具体要求是“教学基本功熟练扎实,教育教学思想先进,善于学习研究,能够独立编写每个年级的教学资料,开发校本课程;在十年内要在学科教学或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独树一帜,成为名师”。主要培训内容有三项:一是实施“青蓝工程”,每学年至少确认一名青年教师作为带教对象,学校对带教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骨干教师给予适当奖励;二是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优质汇报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三是对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压担子、优先给予外出学习机会等促其尽早成长为骨干教师。

3.搭建风采展示平台,全面磨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能

(1)e办各种类型的教学展示和竞赛活动。在校内举办优秀教案展、说课竞赛、微课竞赛、教学技能竞赛、课堂教学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展示和竞赛活动,与玉林市教科所联合举办全市性展示课活动,等等。在2014年12月举办的“玉林市高中新课程改革观摩研讨会”活动中,我校派出了12名青年教师参与授课,与会专家给出了“对教材理解准确,教学方法运用恰当,驾驭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的高度评价。在经历了各种展示和赛事的锻炼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自2014年至今,我校青年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赛课一等奖35人次;生物教师陈换莹在2014年获得自治区级生物教师赛课第一名之后,又代表广西参加了中南六省区比赛并获一等奖。

(2)举行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论坛。定期举行“班主任论坛”和“课堂教学论坛”,为教师提供交流研修平台,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有策划人,有主持人,有技术制作人,有嘉宾,还有观众,其间主持人与观众有较多互动。老师们采集平常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案例,依据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主题有“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等。在这样的活动中,理论阐述、数据分析、精彩视频、教学故事等都容易赢得全体教师的共鸣。青年教师在这样的交流中师德师能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4.重视名优教师的培养与使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1)开展“名师示范课”活动。我校有一支在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队伍,由他们来执教“名师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语文科名师陈捷,课堂教学丰实、灵活、创新、诗意、激情,把课上到了学生的心里;物理科名师陈庆锦,语言幽默,课堂教学深入浅出,让人觉得物理虽难但其实挺有意思;化学科名师高岩,课堂语言精准、凝练,教学内容详略得当,学生评价“整节课没有一个多余的词”……青年教师们经历了听评课,真实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魅力,对比自己找不足,及时校正自己努力的方向。

(2)压担子促成长。在青年教师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我们通过给青年教师安排重要工作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比如安排他们担任备课组长、年级主任、带徒弟,或者让他们当班主任、带毕业班、上展示课,并让他们参加市级和自治区级各种教研和竞赛活动等。到2016年秋季学期,我校青年教师在班主任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8.3%,在备课组长中的比例达到了37.9%。

青年教师在经历了一系列有计划的培训培养后,专业基础知识越来越全面,教学基本功越来越扎实,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高考,邱运先、邱秀强、罗小凡、陈薪屺、谭宗凤、吴永鹏等6名青年教师所带的班一本上线率均超过93%;2016年,我校全部毕业班的全体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占了76%,16个班主任中有13名青年教师,陈兰桂、吴永鹏、韦艳君、吕建振、邱运先、黄绍琴、罗科锌、谭月影、魏文雪等9名青年教师所带的班一本上线率均超过92%。

(三)改善青年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因为我校新校区离市区较远,我们便建设了160套教师周转房,优先照顾青年教师入住,还建了教工食堂,并为青年教师解决子女读书等问题。我们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和趣味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有益于身心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我们通过召开中老年教师会议,倡议中老年教师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创设条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追求事业的成功;中老年教师感到“后生可畏”的挑战和压力,不断努力钻研新课程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社会综合效益日益凸显,近三年我校共有41名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016年高考,我校共有应届考生894人,一本上线人数832人,上线率达93.10%;进入广西前10名的学生有4人;有10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三年来,我校获得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级荣誉4项,获玉林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市级荣誉近40项。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及相关管理办法,形成了具有我校特点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

[本文为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课改背景下促进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2015B045)的研究成果之一。]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10篇

大化高中语文组共有27位教师,这是一支团结务实、昂扬向上、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先进队伍。其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0人,知识结构合理,传帮带体系完整,老中青同堂共计,合唱一曲曲教育教学的凯旋之歌。然而了解大化高中发展的人自然不会忘记,在2000年以前,大化高中语文高考成绩一直没有超过自治区的平均分,年年拖后腿,成为别人的笑料和话柄。

2000年,语文组分配来了几位新教师,充实了语文组的力量,同时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阳光般的激情。我们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决定从细节人手,抓紧抓实语文团队的业务基础,夯实基本功。我们根据学生实际,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以强化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提升人生为追求境界,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快速提升课堂效率,在教学摸索中学习,在教学探讨中提高,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过程,淡化结果。让教与学唇齿相依,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然而学生光靠几本课本想学好语文是不够的,更无法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时唐旭亮主任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天节约一毛钱,一月读一本好书”的课外读书构想,这一构想后来很快地演变成大化高中“读好书,做好人”的校训。我们让学生自由订购《读写天地》《高中生优秀作文选》等课外读物,倡导学生诵读同龄人作品,美读经典名著。语文老师则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备课,案,学反思。除了讲好课文之外,还安排一定课时品读鉴赏《读写天地》《高中生优秀作文选》以及一些经典名著,读写互动,师生互动,互补共进,教学相氏,相互之间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将知识内化人格、引领人生。一时间校园里读书蔚然成风,学习语文的气氛空前高涨,学生得到了关怀,学习有了目标,成绩自然得到提高。皇天不负有心人,2001年高考,大化高中语文高考不仅首次突破了自治区平均分,而且语文三率也名列河池市前茅,大化高中的学生真正实现了“一天一个小目标,三年一个大梦想”的人生宏图的第一步构想。

2001年语文高考成绩的突破,由以前的拖后腿变成了领头雁,这仅仅是大化高中语文教学持续发展,让语文建构学生一生这一宏伟蓝图的第一步。我们在取得优异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积极提升,在反复验证之后,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语文的“三重境界”教育观,即语文教育应该包括“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我们一直认为“人技教育”侧重于教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学生素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人生教育”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追求“美”这个语文教育的终极境界,我们语文教师立足基础,强化过程,引导学生千淘万漉,淘尽狂沙,让知识源头的新鲜活水长流长清,滋润学生的一生,美化学生的一生。语文老师们就这样敢于站在教育时代的最前沿,用尽善尽美的语文教学观来解读和提升了大化高中的“造就瑶山最会生存的能力人”这个办学理念。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个团结向上、甘为人梯的语文团队,肯定有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来支撑和引领整个语文教学,这个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是大化高中的校训:“读好书,做好人。”大化高中的语文老师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潜心挖掘文本内涵,建构学生主动、探讨、合作等多种灵活的学习模式来激活学习兴趣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健康独到和鲜活新颖的多点解读来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选择读好书,其实就是选择“真”、“善”、“美”,这是实现“人技教育”、“人格教育”的初级目标和中级目标,“做好人”,就是语文教师通过“读好书”来引导学生达到“三重教育”的“人生教育”的终极境界。“读好书,做好人”,这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其前提是强调语文教师也要终身学习,一辈子要读好书,做好人。只有老师有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教育情怀方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进“读好书,做好人”的语文人生。在我们语文组里就有这样几位才华卓著、善于春风化雨的大师级别的老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唐旭亮: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才华横溢,为人和蔼可亲,善于言传身教、授惑解难。国家一级作家、华中师大教授晓苏先生这样描述他:长胡子掩不住他善良的微笑,短头发闪耀出他智慧的光芒,大嘴巴说出的都是真情,小眼睛流“出的全是温情。”庸旭亮主任首先在语文组取提出科研强校的教学理念,为此他东奔西走,在晓苏先生的鼎力相助之下,以华中师大的《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忐为依托,积极开展了国家课题“阅读写作一体化研究”的实验,踏踏实实搞课题,兢兢业业上好课,就在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二年,语文高考成绩不仅首次突破自治区平均分,而且跃居河池市前列。唐旭亮老师从教三十余年,硕果累累,发表了《给你的文章加点汕盐酱醋》《我的语文之心》等多篇教学论文,参编各种教育教学专著50多万字。他一直是河池市乃至广西中学语文教育界的排头兵。

黄大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自治区普通话测试员。他为人诚恳,热情洒脱,赤胆忠心,胸存江海容乃大,腹有诗书气自扬。旁征陴引,激情四射是他教学的本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他育人的策略;抑扬顿挫、活力乜扬是他演讲的特色;桃李满天、笑傲江湖是他人生的目标。他潜心教学,诲人不倦。课余,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主持、演讲、写作,样样精通,《作文教学出路何在》等十余篇教学论文散见报端,参编教育教学专著40多万字。

谭冬芸: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是我们语文组的组长,河池市优秀语文组组长。她泼辣干练,锐意改革,敢作敢为,敢肖大任。自从担任语文组组长后,她身先士卒,带领语文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生活,提出了新老组合,以老带新,逐个突破,逐层递进,逐年提高,让语文伴随和滋润学生一生的语文战略目标。近几年来,讲文高考成绩年年超过自治区平均分,稳中有进,组长大人功不可没。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语文组可以说址人才济济,前辈典范,后起俊秀:热心民族教育事业,钻研民间文学硕有建树的谭仕光,管理有方、爱

生如子的潘世流,一丝不苟、师德垂范的韦柳年,为人耿直、酷爱书法的黄磊,刚柔并济、敢为人先的韦如琼,埋头苫干、因材施教的黄良星,学识渊博、细嚼慢咽的覃冬生……可谓人人有特长,个个是教学能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题兴校,科研强校,这是教育界的常理。自从2000年起,我们语文组承担了网家教育部子课题“阅读写作一体化研究”后,先后承担了“作文个性化平台”、“在读写结合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等部级课题研究,以科研引领,年年桃李,岁岁芬芳,科研硕果遍地香:

上一篇:师德承诺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校师德师风考核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