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31 11:56:15

高中声乐课教学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组授课;歌唱的原理;教学步骤与方法

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声乐技能课与声乐专业的声乐课在教学上差异较大,如何进行职业高中声乐技能课的教学,一直是本人长期以来研究的课题。经过反复尝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1教学组织形式

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这种授课形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教师多注重声乐教学中的共性而顾及不到因个体差异造成的个性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到一个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特有的成功与喜悦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很多学生只张嘴不发声,有的甚至逃课。只有一些嗓音较好的学生,因教师较多关注他们而坚持认真上课。这种情况经常使声乐教师感到困惑与烦恼。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人将教学组织形式改为以下三种。

(1)班级授课。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内容选用班级授课的形式。例如:歌唱的发声原理,声乐基础理论等。这种形式可以避免教师一对一的重复教学,节省时间教学效果较好。

(2)分组授课。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选用分组授课的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其他专业教师的配合,因为他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每班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十人左右,三个技能课师同时进行教学。每周安排三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相同学生不同。这样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单独辅导机会,而且也能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发声。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声音的分辨能力,而且同学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互相帮助的学习风气,相对班级授课形式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再也没有滥竽充数之人,更不会出现逃课的现象。

(3)单独授课。进行单独授课的学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一种是学习主动性较强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前者是为参加各种演出做准备,因为幼师专业是学校参加各种演出和文艺比赛的主力。后者是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为争取得到单独授课的机会而努力学习。这种形式非常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2教学内容的安排

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不需要教师掌握高深的声乐理论知识和高难度的声乐技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比较重视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与基本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必须加入艺术实践课的内容。

3教学步骤与方法

(1)歌唱的发声原理。许多声乐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直接进入声音的训练。学生在训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器官在什么部位,只是单纯模仿。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逐渐理解,有时也仍然似懂非懂。所以本人认为这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在学生未进入发声之前进行讲解,以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这一天然的乐器,然后才能理接教师的要求,进而建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只有肌肉群协调运作,才能产生悦耳的声音。[1]当然,单凭一节或几节理论讲解,学生不可能对发声的原理理解得很透彻,毕竟声乐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以后的训练中不断强化巩固,才能够充分掌握。但是,学生头脑中必须先有概念才便于教学。

(2)歌唱的呼吸。第一步讲解站立姿态。教师示范讲解后,让全体学生对着镜子依据提示的要领进行练习。教师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选出做的好的学生做示范。也可以找出有典型毛病的学生,让大家讨论与评价,从而更好地学习。第二步胸腹式联合呼吸。教师讲解示范后,可提示学生与平时呼吸正好相反,和睡觉的时侯呼吸方法一致,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快掌握。在发声练习之前的都是无声呼吸。呼吸训练的过程也同站立姿势一样.形式灵活多样,学生练累了可以自由讨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无声呼吸训练后,可进行有声呼吸训练,结合哼鸣练习。

(3)歌唱的共鸣。学生掌握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后,可以进入歌唱共鸣这一环节。要让学生知道,共鸣就是声道发出的声音经过身体各个腔体时产生共振的效果。共鸣的作用如同麦克风,可以扩大和美化声音。举例:像牛在窖中一样。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快理解共鸣的内涵了。接着讲共鸣的分类:头腔共鸣,象哭泣一样唱。口咽腔共鸣,象说话一样唱。胸腔共鸣,象叹气一样唱。为了让学生认识歌唱中共鸣的效果,可让学生听歌曲磁带。头腔共鸣可听花腔女高音,胸腔共鸣可听男中音,口咽腔共鸣,可听通俗歌曲。告诉学生共鸣腔体在歌唱中是综合利用的。高声区偏重头腔共鸣,中声区偏重口咽腔共鸣,低声区偏重胸腔共鸣。理论部分讲解完,进行发声训练与简单的歌曲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单独发声的机会,同学之间互相认真倾听,辨别声音的效果。在发声训练中已接触到歌唱的吐字和咬字,可以边练习边讲解。

(4)歌唱的吐字和咬字。虽然在歌唱的共鸣这部分内容当中已接触到歌唱的吐字与咬字,仍然有必要专门讲解吐字与咬字的方法,并在发声与歌曲训练中要求学生侧重这一部分的内容。吐字咬字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咬字是咬汉字的字头,即声母部分,要求利索干脆不拖泥带水。吐字是吐汉字的字腹,即韵母部分,要求声腔圆润,向眉心方向推出。最后收字尾,字尾一定要归韵。所谓归韵不必讲太烦琐,举例:大,带,但,荡,如果韵归不对就唱错了,学生就会理解归韵的含义及重要性。歌唱的呼吸、共鸣、吐字和咬字这三部分内容在发声训练中是不能割裂开来的。但是,在幼师专业声乐技能课的教学初期却要按顺序单独进行讲解与练习,在以后的训练中便是综合进行的。

(5)歌唱的卫生。歌唱的卫生是每个声乐学习者都需要了解的常识,通过学习可以有效地避免嗓音疾病对学习者造成的痛苦与不便。幼师专业的学生一般不会出现职业性的嗓音疾病,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课下的练习时间并不多。教师可将一些常识在课堂上随时告诉学生:课下练习时初学者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感冒或嗓子有炎症时禁止练声。女生在经期尽量少练。不要过多练习高音。演出时体息好,多喝水,忌吃辛辣食物。但是对于个别嗓音条件好的经常进行单独授课的学生,一定要强调不要滥用嗓音,让他们牢记下面两句话:多带着头脑和智慧,少用嗓子。如果嗓子遭到破坏,任何方法不能让他重新回到自如的状态――郎贝尔[2]。滥用高音对喉咙的损坏比年老体衰对喉咙的影响更可怕――加尔西亚。[3](6)歌唱的艺术实践。这部分内容的完成需要音乐教研组和团委两个部门的支持。音乐教研组可以定期组织观摩,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团委在几大节日可组织文艺汇演。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专长,还可以帮助别的班级组织排练节目。这些文芝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学活动.幼师专业到三年级下半学期就进入实习期,音乐课的教学是实习内容之一。这是声乐技能课最后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辅导学生备写教案,听评课。到此声乐技能课的教学划上圆满的句号。

采用以上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便于教师授课,而且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集体授课。所以笔者认为职业高中幼师专业声乐技能课的教学很有必要改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赵云红.声乐教学方法的初探[J].中国音乐,2003(02):91.

[2] E.K.那扎连科.歌唱的艺术[M].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2篇

首先,传统专业声乐教学具有时间周期长、目标专业性强、声乐练习时间集中、学生基础好等特点,而高中艺考生声乐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其中还要兼顾文化科目学习,声乐学习时间短且相对分散。同时,学生声乐素质参差不齐,基本没有声乐基础,更有部分学生是因高考音乐专业文化录取线较低而走捷径才学习音乐的。因此,高中艺考生的声乐学习呈现起点较低、学习时间分散不足、阶段性、学习功利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声乐教学必须从基础声音训练这一关键环节出发,而在学习目标、时间、计划上要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有所区别,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学习时间安排。对文化科目与声乐专业两者教学时间冲突的矛盾,可以利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声乐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听取教师指导的特点来解决。通过把课外辅导和上课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创新,使学生面对教师指导的相对单位学习时间延长,取得甚至超过传统声乐教学的学习时间优势,达到强化声乐学习和练习时间的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系统教材。由于目前高中艺考生没有专门的声乐教材,教学多是选择高校专业声乐教学歌曲或社会编写的高考声乐曲目,教学内容系统性和计划性较为薄弱,随意性大。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没有声乐基础、以高考为目标和处于高中阶段等三个特点、借鉴吸取高校传统声乐教材科学、系统内容优势,以传统专业声乐教学的初、中级曲目为主选编形成相对固定、专用教材进行教学。从呼吸、共鸣、咬字吐字、音阶、三度、五度、基础母音等最基本声乐练习开始。在此,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都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把基础打好,逐步使声乐艺术基本表现元素综合渗透进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规范和计划性强的教学内容学习中逐步、扎实掌握好声乐基本功。再次,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在师资上也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不同。由于高中音乐教师基本为普通音乐教师,其声乐教学水平、经历与专业声乐教师有一定差距,在知识全面、多学科综合教学能力和熟悉高中学习特点方面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本身优势,以较为全面的综合教学能力弥补专业声乐教学上的弱项,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改善提高本身的声乐教学方法和能力,特别在把握正确声音观念和对学生嗓音认识能力方面上加强学习,因为后者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二、与其他科目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学习

高中艺术班声乐学习的另一大特殊性是在声乐学习同时还担负着大量文化科目、音乐基础科目的学习,这就形成了学习时间、内容上的矛盾冲突。建立多科目结合的教学内容综合化学习,是解决这一矛盾、促进声乐、音乐基础、文化多科目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途径。

(一)与文化科目学习的综合

高中艺术班由于文化学习与声乐学习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反差,所以师生都极易形成重声乐学习轻文化学习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声乐学习。因为声乐学习与文化科目学习在表面反差背后的深层次中其实有着深刻的联系。声乐学习中声音教学和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因为声乐表现实质是通过声音的美化去完成对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形象、情绪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本身文化素养的积累。因此,在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声音的训练,而应该熟悉高中文科教学内容,挖掘歌曲内容与文科学习内容的联系,将两者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与文化科目的教师保持密切交流,双向结合,建立声乐、文科教学联盟,在不影响本身教学前提下使两科目的教学计划、内容安排尽可能遥相呼应,使学生通过联想、延伸、探究而实现科目综合学习。

(二)与音乐其它科目的学习综合

乐理、视唱、练耳等不仅是音乐高考的必考项目,也是声乐学习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声乐与其他音乐科目的综合化学习同样是必要的。首先,在声乐教学中渗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对两者学习都有促进作用。艺术班的视唱练耳在音乐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而声乐教学中大量练声曲和歌曲的训练实际也包含着音准和节奏的学习。因此,在声乐歌曲的初学训练中,可先将不同的节奏分离出来,归纳成主要的几种形态进行单独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歌曲教学效率又能同时取得节奏训练效果。其次,单纯的乐理学习比较枯燥,但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的与声乐课歌曲分析结合起来,就能改变这种情况。如常用记号、装饰音等乐理知识,都会在声乐学习中所学的歌曲中大量出现,在乐理的课堂教学上通过结合所学声乐歌曲,寻找、分析、理解这些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就可以很好的将两者具体联系在一起,使原本枯燥的乐理教学生动起来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具有创新教学形式和注重学习心理的声乐教学过程

建立良好的教学过程是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又一重点,它包括与高中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创新教学形式和重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两大方面。

(一)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阶段性结合的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声音训练,但高中艺术班在教学时间和师资上难以完全支持这一教学形式。因此,选择集体课、小组课指导示范、个别课主攻突破的创新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较好途径。

1.集体课。

声乐基础知识的几大要素是声乐者学习统一需要掌握的,而由于艺术班声乐基础普遍为空白,因此,可以用集体课的方式进行“扫盲”教学。如正确的声音观念、歌唱呼吸形态、共鸣、咬字吐字,歌唱位置等。要尽可能凸显对声音判断的教学,这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因为高中艺术生对声音辨别在观念上基本空白甚至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集体课的示范、听赏、分析、个人实践体验的重点关注,才能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这对后续的小组课、个别课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2.小组课指导示范。

小组课是将声音条件接近、声音类型相似的4~6人组织进行教学。教师近距离小集体教学通过对单个学生的示范、纠错、训练而使其他学生得到借鉴、启迪从而解决相似问题。小组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学习有了除教师外的具体比较者,这对学生间声乐学习交流、激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个别课主攻突破。

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集体课、小组课教学形式解决了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一些难题后,仍需要针对性强的个别课教学。这里的个别课教学任务是在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人声乐学习做主攻突破,如换声点、真假声区的过渡,高音的突破、歌曲的处理等,特别在高中的中后半段学习期间,一对一是保证学生声乐学习水平稳定向上发展主要的教学形式。

(二)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作为教学部分纳入教学过程

演唱是生理心理综合的高级复杂协调活动,人的心理对声乐学习影响极大,甚至有时可以直接左右学习和演唱效果,因此,重视学习心理并将其纳入声乐教学过程是必需的。首先,打好声音基础、练好基本功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所谓艺高人胆大。因此,良好的课堂学习既是声乐教学的重点也是建立自信心的平台。另外,要不断的在教学中创造大量上台表演机会,如在小组教学中互相示范、经常性的一些班级、年级的小型声乐汇报,建立月、期中、期末的考核汇报制度等,这对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适应有观众的演唱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极好的作用。其次,要根据学生力所能及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曲目,防止学生间因曲目难度不同的攀比导致学习偏离实际情况而受到挫折、使自信心受到打击的情况出现。尤其在考试作品选择上以展现考生自身嗓音和演唱水平为主线,扬长避短,增强应试效果,避免超越实际水平、过分强调作品难度而走进以为曲目越难分数越高的误区,防止因曲目难度而引起心理负担导致影响演唱效果。要让学生认识到哪怕作品难度不大,但表现到位、演唱完整,同样能取得好成绩。再次,自信心建立和强化是个渐进的过程。要允许学生失败,在学生因学习遭受挫败情绪低落时,既不要一味批评责怪,也不能单纯安慰,而是通过定期组织个别课分析、小组、班级教学评讲会,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原因,耐心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和可贵之处,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以鼓励为主,使学生每次作业都有感到有所进步和充满希望。另外,鼓励指导学生参与校内外音乐活动,如班级竞赛、学校艺术节、各种节日、地方庆典、社会传媒的音乐活动,并将这些活动编入教学计划、纳入学习范畴而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形成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常态化学习。高中艺术班是音乐高等专业学院人才的后备军。对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特点的分析比较以及教学探索,有利于这一新的教学领域更加科学化和成熟完整,从而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增添新的风采。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特长生;有效教学;声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01-03

高中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在学习普通高中的所有文化课的基础上还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较高的声乐、器乐、视唱练耳等专业技能,参加专业高考。在他们当中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的音乐生”,有着较好的专业基础,但绝大多数则是初涉“乐坛”者,更有甚者完全是因为文化基础不佳才中途“转行”来学音乐,而且在近几年来报考音乐的考生中此类学生的比例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纵述近十年来我校音乐特长生声乐有效教学探索的实践体会,与战斗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您共勉!

一、心动!情动!行动!――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的基础目标

1、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学习目标,就近而言,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主要是能够演唱几首适合学生参加专业高考的声乐作品,在专业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为学生进入理想的艺术院校铺桥垫石。而作为学生艺术发展的角度而言则应该将声乐教学的目光放的更远些,我们在教会学生演唱歌曲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他们对演唱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声乐的科学呼吸、正确发声、演唱的技巧,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正确、坚实的基础。

2、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一点,就是应该注重培养音乐考生“对演唱艺术的热爱和理解”之情,因为在文章的开始我已经谈到现阶段的艺术考生中有一大部分是“中途转行”的音乐生,作为这部分学生我们首先该做的就是要激发他们从内心深处来爱音乐,来学音乐。如果这一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达成,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如愿。当然,即便是“真正”学音乐的学生他(她)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因为报考音乐而来学音乐,其内心缺少主动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所以,综观近十年的特长生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在几门音乐专业学科(声乐、器乐、视唱练耳、乐理)中最需要情感激情的声乐学科而言我们的真正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对声乐学习做到:心动!情动!行动!

二、科学起步练,循序渐进――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的重点、难点的落实解决

1、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声体系

(1)人的嗓音,就是一件奇妙的乐器,它因为每个人的生理、心理以及掌握的发音

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每个人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乐器。如何使学生有效的使用和演奏这一乐器?掌握和建立科学的发声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2)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既定意识”。在教学中时常会有学生还没开始张口就问:老师,你听听我适合什么唱法?老师他们都说我适合唱民歌……究其原因正式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声乐教学引入误区。而实际教学中对于初入门学声乐学生而言,再学习中如何克服这一问题的干扰,也是学生较快速自主形成正确、科学发生体系的关键。

2、打好声乐训练基础、遵循秩序渐进原则

声乐教学有时候与造房子非常相似,它们都强调基础的扎实。打好扎实的声乐基础是进行声乐有效教学的关键。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要修得高那更是不可能。而在学习声乐的学生和老师中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比我这学期唱了几首歌,唱的高音到哪了,还有甚至还计较老师的练习去变换的频率 ,而老师中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初学唱歌的学生一般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发声的主要部位“喉咙”处,却不知这正是初学者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在基础训练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面罩”意识的培养训练。教师在教学初首先需跟学生交流分析良好的口腔状态是歌唱的必备状态,下文中称以“面罩”称谓(面罩包括口腔上颚、眼神、眉毛、下巴等)。发声、歌唱时要求做到面罩――“松而不弛,张而不紧”。在教学讲解中常用用“哈欠状”、“惊吓状”等辅助教学,进行练习体验,由于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状态,往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要在练声歌唱时做到,那还是需要师生经过一段时间地训练巩固的。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气息理念。对于初学者我们最主要的是培养其正确的呼吸和稳定的气息。而不应该在学生的半只脚尚未踏进门就迫不及待的想让他姿态标准的坐在椅子上了。比如气息的练习“气乃音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歌唱声音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在教授学生做呼吸练习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不可过浅或过深。(2)吸气要柔和、平稳,全胸部自然地扩张,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逼紧的感觉。(3)吸气需口鼻同时吸,快而深,无杂音。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4)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泄掉,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放松,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建议学生课后用缓缓吹蜡烛辅以练习(5)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将气用力压住。错误地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用力挤压下肋和横膈膜,结果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6)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不能僵硬),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横膈膜来操纵。当然,在训练气息的同时,应该避免只为气息而练习气息,在气息练习中,如果一味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3)注重发声训练的有浅入深、因人而异。在开始接触发声练习的时候最好从一个母音开始训练,而这母音也最好是学生发的比较到位的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而练声曲的选择上也应该遵循因人而宜的原则,切不可一唱到底。在教学中很多初学学生由于方言发音的原因,导致一开口就牙关自然紧张下巴外兜,口腔上颚下压,针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选择级进式进行发音练习,比如:13 53 1 ,辅以开口音母音进行练习。

(4)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这个毛病在我一开始教学生的时候也曾出现过,那时想着先让学生在几个母音上先把发声的状态稳固下来,然后在开始接触歌曲,然而这样教法存在问题很多:比如学生在单调的几个母音练习下渐渐的学习热情回明显下降,大多是跟着老师的要求走,也很少加入自己的情感去表达音乐;还有时常会出现练声时发音和唱歌时两个状态打架现象。后来我在学生练习曲的选择上进行了选择,可将旋律走向有规律且各音之间跳度适中的歌曲的旋律片段拿来用做练声曲(如:跑马溜溜的山上3 5 6 65 6 3 2),这样在学生初入门时是可以充当从练声曲过度到声乐作品的桥梁。在布置歌曲的时候老师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多种声乐授课模式有机结合――现阶段高长生声乐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也是高中音乐特长生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往往老师都习惯于采取个别授课形式,即沿用高等院校的“一对一”教学,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做到教学手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的明确。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即: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尤其是针对高中音乐考生多专业老师少的严重比例失调的现状现,这并不是惟一的形式,它也并不定是最有效的授课形式。高长生的声乐教学必须探索新颖的适合现状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生专业学习的进程和声乐演唱能力的提高,从某一种角度讲也将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如何将以上几种授课的模式有机的结合在高中学生三年或者更短的专业学习期间,这是进行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有效开展的具体抓手。

1、声乐小课

声乐个别课教学,一般指“一对二”,或者“一对三”形式的授课模式。是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重要的授课模式。作为高中艺术学生而言决大多数是属于初学者,他们对声乐教学的基本常识都比较陌生,更不用说具备良好基础了。所以刚开始接触声乐基础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感受、体会正确发声的音色、气息的机会,所以学习的前一阶段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些个别课的机会。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对于高一初学者而言以“一对一”的个别课为主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授课模式。一般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概5――8节课),对科学发声时所需要的气息、口腔状态等已有一定的认识,也逐步学会有意识的自我调节发声歌唱状态后,可以适当调整授课模式。当然,到了高三阶段,专业考试的临近,对学生进行声乐个别课教学那是必须的,若此阶段仍以小组课教学为主进行,那学生的进步会远远落后于个别课教学进行的学生。

2、声乐小组课

小组课教学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三个至八个学生进行授课教学的模式。由于高中音乐考生的特点是生业专业起点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通过以“声乐小课”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学后,平时穿插小组课进行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常开展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类“按不同分类标准划分组”、“按不同分类标准划分组”、“集体发声练习、循环歌唱指导”等多种教学授课形式。比如:开展声乐小组课,能很好的训练学生听辨歌唱声音、同时学习如何解决出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可以解决学生在歌唱中的共性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可以解决文章开始提到的“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小组上课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分组,每组所选练习曲要有共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可集体发声训练,也可逐个发声训练。选唱的曲目大多要篇幅较小、音区适中、音程跳动不大、曲式结构简单些的作品,如黄自的《问》,斯卡拉蒂的《在我的心里》等艺术歌曲,学生容易掌握,有利于声音的连贯性、声区的统一及气息的支持等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声音技巧的掌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发声,增强自己对各种声乐的认识。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去体会歌唱中咬字的语感,通过演唱作品,了解对作品各不相同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对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小课教学要依据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要“精讲多练,讲中唱,唱中讲”,及时提出训练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样,使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3、声乐集体课

集体课教学作为声乐小课(一对一)的补充形式,也叫做声乐理论大课。我在开设时将它安排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声乐的第1―2节课,因为在刚刚接触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所要了解的一些声乐基础常识是类似的,此时开始声乐集体课即可以形成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又可以减去教师反复的教学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的理论及其实际运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和歌唱发声时的机能状态,歌唱中的喉咙打开,喉头的正确位置,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的合理呼吸,呼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掌握运用歌唱中的共鸣腔,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不同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第二阶段,一般会安排在高二初期,因为经过一年的声乐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声乐演唱、聆听、分辨的能力,在这阶段开展补充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专业技能的自我审查和专业理论巩固。第三阶段,建议设在在高三专业临考前2个月,面对即将到来的专业考试,学生不免会焦虑和急噪,在此阶段开设2―3节集体课形式的声乐教学讲座及考前模拟测试。这对于有效缓解考前紧张的专业学习状态和引导学生考试的自我目标定位是相当重要的。

总之,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作为一个近些年来“新生”的学科,如何提高它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它除了我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之外还涉及到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师生关系以及学校政策等等各个方面。我想当前的“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有效教学之花”它还只是一朵初展的花蕾,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情来浇灌,它一定能够健康绚丽的绽放!

参考资料

[1] 邹渊. 论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学习[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

[2] 李凌燕. 声乐教学“创新”因素之浅探[J]. 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6.2

[3] 徐小懿. 声乐演唱与教学[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上接100页)级同学多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要在言行上伤害他们,使单亲学生融入班集体,消除忧郁心情,感到来自班级集体的温暖,恢复健康的心理平衡。

2、课前指导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为教师确定了新的角色定位。即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同时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从而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我认为,首要任务是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导演和演员,教师是观众和评委”的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有效地搞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我认为: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有的放矢;其次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度;最后引导、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其主动探索的内驱力。

3、作业指导

学生的作业包括理论和实操两方面作业,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应用知识的初步实践,又是教师了解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特别是差生完成作业,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个别帮他们补课或辅导,上课的时候多照顾一下他们,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是布置适量而且有梯度的作业,让他们努力一点就能够完成。另一方面老师对他们实操不过关或欠交作业尽量少批评和指责,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指导他们如何安排时间完成理论与实操作业。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心高气傲,情绪不稳定,鉴于自我认识水平有限,有时容易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在作业设计编排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学生认识的有序性,将理论和实操两方面的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阶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

4、课后分层指导

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差异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差异学生的成绩。首先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最后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后分层指导。常采用的方法是答疑和谈话的形式。课后指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题量负担,而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差异学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知识的信心。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4篇

对于音乐特长班学习声乐的同学来说,总是希望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到正确的歌唱方法,让自己获得自然、圆润、优美而富有感情的声音,从而顺利地通过高考的专业面试。但是就目前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现有的歌唱状态看,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可以说很少。很多同学对于正确的歌唱方法还很模糊,对于自己在歌唱中所暴露的问题如过压过挤、歌唱位置低、声音虚、声区不统一等常显得无所察觉或不知所措。而且许多同学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过于追求音高和共鸣,急于求成,常常忽略了歌唱基本功的训练,学习声乐往往走到了一些误区,最终导致了歌唱器官的损害。

高中音乐特长班声乐教学存在如此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基层声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声乐教龄的我,由于长期从事高中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教学,对于上述现象的产生深有体会。现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做一些剖析和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各校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时设置普遍较少

目前各校音乐特长班的专业课采取学生到校外补课或学校自己设置专业课的形式,在这我们只探讨学校设置专业课的模式。因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文化课教学任务重,音乐特长班的声乐课教学是采取“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每班20至40人左右,一周二到四节集体课,每课时45分钟。每个专业班一个月接受声乐训练的时间如果以小时计算最多12小时,一个学期以四个月来算,一个特长班接受声乐训练的总学时也不过48小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使学生不请假、不生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一个学期中最多也只能接受48小时的声乐训练,而且还是集体课。想想看,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好专业知识,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由此可见,现在各校声乐授课时数是多么急切地需要改进!

二、单一的“大班教学”模式有待突破

各校音乐特长班的声乐课普遍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大班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在课堂内可以最大化解决学生演唱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必须集体掌握的知识,学生也可在声乐训练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大班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学生只能接受“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因为上课的人数一多,声乐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共性的、较为集中的歌唱问题,对于个体学生的个性问题却没时间一一检查和改正,这样一来难免有学生整节课都得不到老师的检查和评价,造成学生隔周才能得到老师的教导,从而间接缩短了学生原本就很少的声乐训练课时。而每一堂课中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却是上好声乐课的关键,因为到高三参加专业面试的是学生个人而不是一个班集体。由此可见,“大班教学”并非绝对地适合学生的声乐课。

三、声乐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有待提高

现有的声乐教师都以“口传心授”这种方法来给学生传授歌唱技能和知识。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模仿,可以直接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许多弯路而获得知识。但是“口传心授”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口传心授”者也就是我们声乐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演唱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科学性,从而使我们学生的发声器官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机能得到提高而不是损害。从目前各校实际情况看,特长班的声乐教师一般都是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大学期间不一定都主修声乐,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教师总体较年轻化。并且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已经在各校出现:一旦辅导老师的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较弱,他所辅导的学生演唱水平就相对低些,结果必然是学生在高考专业面试中成绩不理想。反之,一旦辅导老师的演唱能力和教学经验较强,他所辅导的学生演唱水平总是更高,高考专业面试通过率和面试成绩必然更好,但也会造成学生都想跟好老师学,导致能力强的老师超负荷工作的局面,让原本就有限的师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声乐是一门复杂、内在的艺术,它不像器乐那样具有很强的外在性。由于歌唱时发声器官的一系列活动情况和状态是没办法仅用眼睛来观察清楚的,它只能由一些外在的手段如用耳朵听音响效果、用手来感觉身体用力和呼吸情况、用眼来观察歌唱的外在状态等来检查歌唱时的方法是否正确。而且这种外在的检查手段只有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歌唱技巧的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再者,人的声带是非常“娇嫩”的东西,它不像乐器的某些零件一样,坏了可以重新安装和修理。一旦损害以后就几乎没有挽回的地步了。这种结果是我们老师和学习声乐的同学最不希望发生的。由此可见,“口传心授”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条件。

从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的入学条件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通过艺术高考来实现大学梦想,他们专业基础几乎为零,除了会唱一些通俗歌曲外,乐理知识和演奏技能基本不会。只有个别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就给我们音乐老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学生毕业后参加专业面试,大部分只能以声乐为考试主项,如果以器乐为主项,首轮初试就会被淘汰。因为以器乐为专业面试主项的考生,演奏水平都很高,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器乐,即我们所说的“童子功”。由此可见,要想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高考面试取得好成绩,只有从提高各校声乐教学水平着手了。

既然声乐课对各校音乐特长班同学如此重要,而现行声乐课教学模式又有很多弊端,那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进就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研组组长,我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了一些解决声乐教学弊端的方法,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和指正。

一、增加各校音乐特长班声乐课时

此建议是针对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每周接受声乐训练课时太少而提出的(因为声乐是各校音乐特长班学生参加专业面试的主要得分项)。我们知道,要学好知识,充沛的学习时间是保证。学习声乐量变是质变的重要前提,只有增加学生声乐训练课时,学生才有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纠正歌唱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为将来顺利通过专业面试并取得高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当然此建议的前提是各校的声乐师资力量必须雄厚。

二、声乐课实行“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声乐课的特点,声乐课采取“小班制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从目前各校声乐师资来看,实行“一对一教学”是不可行的,一是各校师资不够,二是高中不等同于高等音乐院校,两者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如果声乐课只上“集体课”,教学效果又不理想,如何解决此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采用“集体课”和“小组课”科学交叉的灵活教学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个人数为30人的音乐特长班为例,全班集中一起上声乐课人数就太多,效果肯定不好。把它分为两个班,每班15人,在同一个上课时间由两位专业老师在不同地点上课,就可以达到“小班制教学”的效果。演唱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课”,演唱个性问题采用“小组课”;低年级学生多用“集体课”,高年级学生多用“小组课”;“小组课”以唱法相同,音域相近,性别相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为宜。这样在不增加师资和课时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合理、灵活的教学模式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既不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又可充分发挥全校音乐老师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三)积极为特长班声乐教师创造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

声乐教师队伍的不专业和年轻化,必然导致声乐教学的不成熟性。所以提高专业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方法。如果一个声乐教师不了解又不能掌握发声规律,只局限在让人模仿自己歌唱,用缺乏科学根据的方法进行教学,我相信这种教学是不成功甚至是有害的。有位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说过:“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以能察觉学生的优缺点,他必须为学生的利益而充分熟悉声乐的科学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夸耀那些肤浅的学说或为了商业性的目的摆出浮夸的架势”。当然话说回来并不是要求我们特长班声乐教师个个都是歌唱家,但有一点确是肯定的,那就是都必须是正确的歌唱者,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歌唱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声乐人才。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和演唱者,我深深知道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性。而且本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用,因此从特长班长远发展和科学育人的角度出发,真切希望学校领导能采取一些实际的举措,定期派遣音乐老师到专业音乐院校继续深造,努力为音乐教师创造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

当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对于声乐课来说,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体。这也就意味着良好的教还需要学生良好的学。我相信随着普通中学音乐教师声乐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音乐特长班声乐课的教与学定能呈现一片春意盎然的新气象!

作者简介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5篇

(一)声乐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我国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言传身受,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求加大学生主体意识,让课堂脱离教师唱“独角戏”这种现状。声乐教学分为两种课堂形式一种是一对多,另一种 是一对一。在专业院校的学习中,声乐演唱技巧训练这门课程多为一对一小课教学,在小学、初中、高中等声乐教学多为集体课程。无论所说的哪一种教学形式我觉得都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教学关系,比如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声乐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么一种思想观念,其次是在课堂上所训练的是学生的一种音乐素养和声乐素养,训练这些素养的前提是将声乐听觉训练、音乐理论知识训练、发声技能训练、歌曲演唱及演唱心理训练、歌曲艺术表现训练等多种训练因素相结合,经过长期的磨合训练才能达到所要追求的音乐素养。

(二)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声乐教学与其它文化教学其实是一样的,但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它又要比文化教学更加困难。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说声乐教学与文化教学一样,是因为在两者的教学中都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比如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根据每个学生个子的特点进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演唱心理素质、演唱水平、年龄、爱好等特点入手,文化教学也是如此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切入点;其次是教学讲究循序渐进,声乐学习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进行大的音乐作品学习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习声乐也要一点点的慢慢的积累,在熟练掌握演唱技巧、音乐基础等内容后方可完成大的曲目;再有声乐学习要善于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演唱的方法和原则,形象直观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直观的教学示范也包括对音乐的赏析和音乐剧观看等手段,最后音乐本身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发挥性,每个人对作品的处理和演唱允许有一定的自我理解,所以声乐教学中要恰到好处的掌控音乐作品的处理。说道声乐教学比文化教学要困难,是指声乐教学是将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融为一体的一门学科,每一首音乐作品有其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学生;歌曲的演唱技巧又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必须依靠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获得,共鸣腔体、气息、管道等科学发声方法缺一不可。所以他要比单一的文化训练有难度。

二、声乐教学得基本模式和方法

(一)声乐教学基本模式。在我国声乐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一对一小课教学和一对多集体课教学。集体课教学有分小组教学和集体课教学。在专业声乐学习中多为一对一小课教学,这种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小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进行歌唱;集体课教学有其两面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全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解决每个学生的演唱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集体课对于声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是无利的但是集体课却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取长补短,所以集体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音乐赏析能力。

(二)声乐教学的方法。首先常见的声乐教学得方法就是说课,就是教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解释歌唱技巧中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对于说课来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方式方法,所以这也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交流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有示范法,示范法也是常见的声乐教学方法,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语言解释无法理解时,教师本身做演唱技巧的发声示范,学生从教师的示范声音中感悟方法从而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说到教师示范必然有的就是学生模仿,那么模仿教学法也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演唱后学生跟随模仿,并体会其中的科学技巧和情感处理等;最后声乐教学常见的有欣赏法,所谓欣赏就是初学者多听多看艺术家的演唱视频,这正好符合了之前所讲的声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三、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声乐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知识。首先说声乐心理,声乐心理主要指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声乐演唱者的演唱心理,声乐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演唱时的心理,是不是紧张,有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是不是在思考演唱的技巧和处理歌曲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声乐心理指的是歌曲本身所标的音乐情感。其次说声乐生理,声乐生理就是老生常谈的声乐发声器官,如声带;声乐呼吸器官,如口和鼻;声乐语言器官,如嘴巴;声乐共鸣腔体等等人类本身的生理构造。

(二)声乐的发声技能和科学方法:1.声乐的语言基础和基本姿势。歌唱的语言:中国歌曲讲究字正腔圆,汉字吐字要求很严格,一些歌曲如十三辙等都是有助于歌曲吐字练习的,国外的母音没有国内语言要求这么高唱好a、ei、i、o、u是关键。歌唱的姿势:歌唱者不仅在舞台表演过程中需要注重自己的姿势和形象,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也要注意首先要挺胸抬头站直,两脚可前后分开站,女生可丁字步,男生也可左右岔开与肩同宽,头部端正,下巴不能上扬,目视前方。保持身体直线才能是气息流畅。2.正确的呼吸方法。受国外系统声乐教学得影响,现在所使用的呼吸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呼吸时人歌唱的动力所以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技术,吸气要轻松、均匀。气息要平缓、稳重、连贯的运用。换气时要根据歌曲掌握好换气的时间和速度。歌唱时还要掌控好气息使用,不可过猛也不可力度不够,气息的运用有助于歌曲情感的表达及歌曲的演唱,气息要与声音又很好的对抗力,越到高音越要有气息向下的支柱。3.正确的“打开”方法。打开这里主要指打开喉咙,首先要在意识上放松喉头,然后张上牙下牙自然落下,深呼吸或张嘴呼吸也有助于喉咙的打开,找半打哈欠、闻花香或唱o等低喉位母音来达到打开喉咙的效果。4.高位置和共鸣。在呼吸正确、喉咙打开、起音准确的情况下,找准位置点,声音通畅的演唱就这获得高位置,声音的高位置是获得头腔共鸣的必经之路,拥有头腔的声音干净纯美,具有极高的欣赏性。5.正确咬字吐字与声区统一。中国民族歌曲对咬字要求很高,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需要用当地风味的声音去,即使是使用普通话演唱也要求字正腔圆和归韵;声区的统一是指在演唱过程中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保持一致的位置,不应是音区发生了变化从而声音也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6篇

一、高中声乐课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声乐特长生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练习中不同的学生会存在不同的问题。现结合我自己的教授经历,总结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1.学生的声乐基础不牢固,基本技巧有待提高;2.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不适合当前的声乐教学现状;3.课题思路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平衡,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外,还应该重视音乐素养的提高,先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

二、高中声乐教学策略

1.做好基础练习

一般高中学生在以前接触到的是流行音乐,进入特长班对于学习声乐是很陌生的,他们不懂得用气息来发声。声乐入门训练的方法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从初学者开始教起,如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表演姿势、表情等,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声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唱歌技巧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练习也要有机结合,并且做到有目的地进行。歌唱的呼吸在唱歌中非常重要,呼吸做好了,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而胸腹式呼吸法是唱歌中最完善、最科学的方法,有人将这种呼吸方法形象比喻做打气筒或注射器,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就像管筒,横隔膜就像活塞,打气筒或注射器是利用活塞向下运动而获得空气,通过活塞向上运动来挤出空气。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1)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胸部和两肩放松,切忌抬着。吸入的气息使下部肋骨附近扩张起。由于横膈膜下沉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越往下膨胀度越小。小腹则要收缩,吸气量不能过深,过深容易造成人为的压力,使声音僵硬;也不能过浅,气吸得太浅,就会憋在胸中,造成声音的单薄、发漂。但气必须吸下去,只有下得去,声音才上得来,正如古代唱论所说:气“沉于底”,声“灌于顶”。

(2)呼气。歌唱用气时,仍要保持呼气的状态。横膈膜在呼气时仍要保持吸气时下沉的状态,不能一下子放松,只能是逐渐放松。要努力控制气息徐徐地吐出,做到有控制地呼气。气息应该和声音同时发出来,以避免气息单独流出来时发出的声音。

(3)支点。横膈膜属于吸气肌肉,小腹是呼气肌肉,当横膈膜下降控制气息的时候,小腹有一种推气的作用。我们常说的“三腔共振”,说的就是胸腔、鼻腔和口腔,让气息通过这三腔达到共振产生共鸣,声音才出得来,同时腰和小腹支撑着气息。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呼吸的僵硬,整个身体和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

如果学生气息不够用可以用哼名来反复练习这组直到一口气用完,多练几次就会一次比一次哼得长。练喘气也可以,可让学生在操场跑几圈练习肺活量。如果呼吸掌握得正确,那么当我们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反复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这种声音不但响亮悦耳,而且能够强弱有致,收放自如。

在基础练习中打开喉咙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声音的好坏,咽喉是声音的通道,也是气息出来的门户,如果咽喉没有打开,即使口张开了,也很难得到圆润优美的声音。我们所说的打开喉咙是指将喉头稳定在固定的位置,口盖向上收拢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下自然放松稍稍往后拉,这时的喉咙是打开的。可以用“打哈欠”来练习,因为打哈欠的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声音自然是“竖”的,而不是“白”的、“扁”的和“散”的。演唱歌曲练声很重要,练声曲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如这组学生是开口音难发出来就多练开口音练习,用“呀”来唱,或用“啊”来唱,或者练习《摇篮曲》《 花非花》等等练声曲。这时上课一般以5人为宜,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

2.选择集体课为主、个别课为辅的教学模式

声乐是高中音乐专业生的重要课程,也是各艺术院校招生考试的必考项目。高中阶段我们通过三年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歌唱理论知识、歌唱技能技巧及演唱表达作品的能力,以达到高考声乐专业考试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面对高中阶段学生基础差、学校课时少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在时间和共性上的优势,并注重个别课在个性发挥上的必要补充,借鉴传统的优良教学法,为引导学生步入美好的声乐殿堂而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传统的 “一对一” 个别声乐课形式,顾名思义,即课堂上一位老师给一位同学上课。集体课教学是一位老师对两名以上的同学上课。高中一般是少则3~5人一个小组,多则7~8人一个小组上声乐课。“一对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用到现在,并且东西方共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单纯的 “一对一”授课模式在培养速度上比较慢。再者,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教师增长速度。所以,声乐集体课也是适应现实状况的一种教学形式。

以集体课或小组课形式开设高中声乐课,既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必然选择,同时也符合高中生学习声乐的心理发展规律。高中生与艺术院校的专业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自由度也不同。所以对高中生不能全盘硬套大学生的教学模式,而要依据他们的学习条件、环境、及心理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不会因为人多课少而无从下手、顾此失彼。所以,我认为首先要从我们教师的思想上认识到声乐集体课的特点、优点在哪里,如何充分利用好它。同时要明确集体课与个别课在形式内容、教学难度等方面的不同点,方能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3.科学设置课题思路

(1)设置教学内容和体系

我们力求结合高师音乐学生的特点,以培养音乐教师为主要目的,首先要打好良好的声乐基础,然后再学会各种风格和各种难度声乐曲目的演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主意了“因材施材” “因人施教”,对不用声音特点和不同声乐天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唱不同的声乐曲目,力求使其在本身的基础上其演唱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和总和,而教学手段是指教学活动中用于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器材和物理的载体。教师不但要编制课堂教学方案,而且还要设计课外实践教学方案,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顺利有效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和突破口。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个人演唱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课题预期目标。具体来说:①对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娱乐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领会到应该怎样唱,为什么要这样唱,怎样才能克服自己演唱中出现的毛病,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艺术实践课,各种形式的音乐会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和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考翠双. 高中声乐教学中歌曲的选择[J].新课程(教研),2010,(07).

2.刘晓荣. 高中声乐课教学初探[J].教学交流.2009,(04).

3.郭勇. 高中音乐声乐集体课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2012,(05).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到2015年,我国中职教育学校已经达到了1.12万所,中职在校学生1656.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总在校学生的41%。2016年,国家对中职教育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可见,当前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当前各教育教学机构,要转变传统思维,创新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些影响改革效果的问题,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就成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当下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一)忽视了声乐的实用性

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对专业性和技巧强调和训练过多,而对声乐的实用性却关注的较少。例如,常常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专业音乐教学相结合,内容方面偏难,专业性有些过强,与教学实际需求稍显脱离。同时,教师对考试成绩关注过多,要求学生更多注重专业水平,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困难、兴趣及其专业性有些忽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声乐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幼儿教学工作,然而教师过度强调声乐技巧,表面收到的效果是挺理想,但是这些技巧根本无法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所以没有很好的考虑实用性需求。

(二)理论与实际脱节

从目前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师队伍构成来看,大多是专业音乐院校科班出身的,对于学前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过多接触,对具体的幼儿园工作与其性质也不是很了解,工作和实践经验就更没有了。所以,在实际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中,难免出现沿用传统专业声乐教学的方法,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提供针对实际需要的教学和指导。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一)开展多元授课方式

中职学生群体具有典型的特征,比如思维活跃,灵活好动,想象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等等,但是他们也存在普遍的劣势,如文化课基础薄弱,自制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深层次知识理论的理解能力不足等等。当前教学改革,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按照其身心成长规律和接受知识的水平来开展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目标及效果的实现。例如,运用小组学习及个别操练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充分的展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对特别的学生展开个性化教学,既能够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声乐专业及技能提升学习要求,也能够满足声乐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基于实际发展的学习需求。加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团队意识,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中职学生群体个性化差异比较明显,而声乐表演本身又是一种复杂且创造性极强的艺术,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改革的质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因材施教。例如,在具体进行教育课程设计前,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测试。通过测试,明确掌握学生各自的声乐水平及潜力,然后有针对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注意力和效果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能够与自己产生共鸣的音乐作品,拓展课外教学,促进学生声乐素养的形成。另外,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语言艺术,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群体,在声乐基础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差,学生的音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甚至还有先天性音准方面的缺陷。因此,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必须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例如,首先在难度方面来说,要选择难度较低的教材内容,结合专业实际需求,培养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能力,而非专业歌唱家;其次,注意教材内容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参照《幼儿教育知道纲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声乐教学;最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编儿童歌曲,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并提高学生灵活学习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积累教学能力。

(四)更新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方法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用的方式,如游戏法、情境教学模拟活动、创新创作表演竞赛等等。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模拟实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学生当下的学习兴趣及长远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实行教学改革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传统遗留问题与新问题的结合,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改革思维,从授课理念、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方法等全方位进行创新思考,立足学生主体思维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提升的热情和兴趣,努力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艺青.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新探[J]. 黄河之声,2016,(03):39.

[2]陈楠.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 才智,2013,(24):133.

[3]王瑶.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范一博. 实践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培训,2016,(24):109.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幼师专业 声乐教学 艺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89-02

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43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第一,要以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目标,加快校企一体化建设。第二,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三,要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四,要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目标,建立健全“双证书”制度。第五,要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1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1.1 声乐课教学滞后于现阶段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要求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仍然延续传统“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学生具备较为专业的歌唱水平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很有帮助,但已同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其中强调“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以儿童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幼儿园声乐教学时,要避免对儿童进行单纯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注重培养儿童对艺术的体验和基本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不一定需要专业的、高超的“歌唱造诣”,具有综合的、全面的、先进的幼教理念和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老师才是幼儿园需要的“好老师”。因此,“重技术、轻能力”的幼师声乐教学显然滞后于现阶段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要求。

1.2 生源素质和中职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现状决定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单一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技巧上

中职幼师专业的生源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其中农村学生占多数。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来校前没有受过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有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声乐”。同时,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相对较少,声乐课只能以集体课加小组课的形式进行,极少能有一对一上课的时间。然而,声乐教学具有因人而异和需要因材施教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基础薄、时间少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即使每节课都在学习歌唱的技巧,也很难在声乐的演唱能力上得到多么高的造诣。所以,对于他们的要求固然也不能单一或者过多的追求技术上的提高。

1.3 声乐教学仍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要改变以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这根本上都有赖于幼儿教师艺术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有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认为幼儿歌曲不用多练习,只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自然就可以无师自通。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大多数毕业生都认为“幼儿歌曲很难唱”,学校所学的声乐演唱技能难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是因为幼儿和成人的嗓音特点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不了解幼儿的嗓音特点、歌唱的方式、幼儿嗓音的保护、和幼儿歌曲的创作特点等,就很难唱出或者教出幼儿喜欢听,愿意学的儿歌,更难于驾驭幼儿园的歌唱课。

2 中职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几点建议

2.1 更新教师观念,是实现职前教学与幼教岗位对接的前提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师往往都毕业于正规、专业的音乐院校。从教师的个人学习经历来说,每位教师都接受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并掌握娴熟的演唱方法技巧。虽然教师们在大学时也曾学习过“声乐教学法”,但大学中的教学法往往多限于“中学音乐教学法”而没有单独的“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法”。因此,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声乐教师,仅凭个人的学习经验和在校所学的知识,可能胜任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却不一定胜任一名“职校声乐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更新观念继续学习。如:通过学习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掌握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教学目标的不同;通过了解生源的特点明确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难易程度的控制;通过到幼儿园的观摩与实践,了解幼儿的声音特点及演唱儿歌与演唱成人歌曲的区别,进而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

2.2 明确学生观念,是实现职前教学与幼教岗位对接的保障

很多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并没有明确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区别。他们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为了学习“知识”而来上学的思想上。其实,普通高中所教授的“知识”和职业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高中为了“考学”服务,教师主要传授理论性“知识”;而职业学校为了培养技术型、专门型人才,教师主要教授技能性“知识”。如:普通高中没有专门的“声乐”课。声乐知识的演唱和训练都是涵盖在“音乐课”之中。学生学习“音乐”主要的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拓展思维、提升素质。而职业学校不同,幼师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音乐以及其细化各个学科的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完成“幼儿教师”的职责。因此,职校学校不仅要专门开设“声乐课”更要将声乐学科的知识系统、全面的教授给学生。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使学生明确来职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驾驭将来到工作,从而使学习更有目的性。

2.3 适当增加声乐素养(欣赏)课的比例

目前多数学校沿用的“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将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占据教学内容的全部。毫无疑问,声乐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从声音技巧训练入手。但是,在科学而有效地运用声音技巧训练手段的同时,也缺少不了素质培养的理念。如果我们只是简单而肤浅地认为声乐教学只是要教会人们歌唱,那么,发声技巧自然会占据我们教学的全部;如果我们把声乐教学看作一种文化的或精神的实践过程,那么,在训练声音技巧的同时就要适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幼教专业职前教学是要培养出适应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既然是教师就不能是一个具有单一技能的人,而应是一个具有相对综合素质的知识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因此,我们应改变以演唱技能技巧为唯一教学目标的现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声乐相关理论,如:“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学”等知识的讲解;适当增加对声乐作品的种类、风格的讲解;适当增加对优秀声乐作品如:蒙古长调《牧歌》,维吾尔民歌《青春舞曲》,朝鲜民歌《阿里郎》,西北民歌《花儿》,东北二人转《新货郎》,川江号子《船工号子》,五四时期歌曲《大路歌》,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解放战争时期歌曲《解放区的天》等的赏析。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更好的驾驭幼教课堂奠定了基础。

2.4 适当增加“边弹边唱课”的比例

边弹边唱能力主要指幼师生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这是幼儿教师基本功之一。幼儿教师若能够声情并茂地自弹自唱,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样板,还会给幼儿留下美好的直觉印象,并具有激发幼儿学习欲望的功效。如:在教学中不定期增加弹唱比赛、表演、考核等内容,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弹唱基本功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促使其自觉认真的进行练习,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2.5 适当增加“声乐教学实践课”的比例

声乐教学实践课,能使学生直接接触歌唱教学,以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体验幼儿歌唱教学的过程和特点。这种直接体验如果能够长期积累,幼师生设计、组织音乐教学的能力必然得到提升。

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定期邀请优秀的幼儿园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教育讲座,通过榜样示范法的教学,激起学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通过目标教学、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参观,通过情景教学、体验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状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创建的“幼教音乐活动室”内进行模拟教学实践。通过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按照具体要求进行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模拟。这种模拟不仅是一种角色的模拟,更是一种角色的体验和学习。如,我在教唱幼儿歌曲“鸭妈妈和鸡阿姨”时就将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分角色进行准备和表演。通过角色模拟、合作学习,分层承包责任制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如何教唱幼儿歌曲也有了明确的体验。既增强了学生对幼儿歌唱教学可感性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更加激励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

2.6 适当增加“微格教学”的内容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借助现代视听工具,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了科学细分,并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学习者获取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式。声乐教学作为一项技能训练,其间有诸多复杂的技能,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能通过看教师的表情和动作,听教师的语言,通过“悟出”的道理控制自己的肌肉进行演唱。至于自己在演唱中的状态也只能听教师的反馈才知道。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使其形象化、直观化,提高声乐教育的有效性。如,在训练“共鸣”技能时,首先老师把有关方面的理论和共鸣腔体的生理结构图通过媒体图文并茂的显示出来。然后,利用动画片的形式将歌唱共鸣运动图在屏幕上演示。再播放几列错误的和正确的腔体共鸣的歌唱实例。最后,老师对歌唱共鸣原理和练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或者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共鸣训练。这样,既可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歌唱共鸣原理和呼吸系统的生理结构,同时,掌握正确科学的练习和教学方法。又如:针对声乐教法中的某一个教学技能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示范视频后分析讨论教学中的重点,进而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教学,然后将模拟教学的过程拍摄下来,再让学生结合观看自己的视频,找出差距和不足,修正后重新模拟教学。这样,通过观看―分析―尝试―纠错―实践这个过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9篇

一、 高师声乐教学的多重性

1. 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

所谓一定的演唱能力包括具备好的声音条件与一定程度的演唱技巧。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具备一定演唱能力的音乐老师最能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因为在教唱一首歌曲时,如果老师能较好地范唱这首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极其重要的。因此高师声乐教学首先应重视声乐专业学生演唱技巧的训练。我认为重视提高声乐学生的演唱能力与高师的培养目标并不矛盾,因为具备较高演唱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能提高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同时我也不赞成把高师声乐教学确立在培养专业声乐人才的目标上,这样是与高师教学目的相悖的。

2. 注重培养学生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组织能力

在带领学生进行教育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中小学生特别喜欢集体性的演唱形式,例如合唱、男女声重唱以及小组唱等。这一方面表现出中小学生不具备独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与中小学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有关系――更喜欢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这样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声乐专业的学生担任。面对这样的情况,处在实习阶段的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却显得捉襟见肘,毫无办法。因为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组织能力,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达到。这无疑显现出高师教学中的又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声乐专业学生集体性演唱组织能力的培养应纳入到高师声乐学生的教学轨道上来。

二、 高师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和文化修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我认为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全面的音乐和文化修养。这对于提高中小学生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1. 中小学音乐课是将学生引入音乐殿堂的起点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重要因素。从事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老师本身必须具备全面的音乐修养,才能完成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任务。

2. 中小学音乐教师全面的文化修养是音乐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老师全面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特征,使学生们对欣赏的对象有一个概略性的了解。中小学的音乐欣赏课与音乐专业院校的音乐欣赏课其最大的区别是侧重点不同。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高师音乐系科,应非常重视对学生全面文化修养的培养。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使中小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 将中小学音乐课的内容纳入到高师音乐教学中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声乐小组课 分组模式 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高校规模的,在学生数量猛增的同时师资力量没有得到相应增长,高校音乐系的师生比出现严重失调。尽管传统的“一对一”声乐教学方式更能因材施教,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为了缓解教学压力,各普通高校普遍对声乐课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个别课为主,小组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尤其近几年来,声乐小组课更有完全取代个别课之势,这种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因其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正被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广泛接受和采纳,成为重要的声乐课教学模式。然而,但由于学生的本质条件及声乐训练基础不同,造成了小组课教学中,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全面兼顾,学生时间有限难以表现自我。因此,本文拟对声乐小组课差异化教学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些实践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提高小组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声乐小组课教学效率。

1声乐小组课教学分组的现状考察

声乐小组课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分组,优化分组形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在学生分组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组的形式决定了后续教学与考核的方法,但在以往的声乐小组课教改研究中往往忽视这个前提性的问题,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后续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上,因此,系统地梳理在声乐小组课教学分组时出现的问题,才能找到教学问题出现的根源,更好地提升小组课的教学效率。

1.1声乐小组课分组的基本程序

现在的本科专业音乐院校分组的一般程序是,在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会组织一次专门的考核,要求每个学生在所有声乐教师面前演唱一首歌曲。教师在每一名学生演唱过程中做下记录,例如声音条件的好坏,是否有基础,声音偏美声还是民族,乐感的好坏,对歌曲的把握程度等等,对学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打分。这个分数汇总之后便成为分组的一般依据,最后把分数相近的同学分成一组。有时候教师分组还会考虑生源的地域性以及是否是自己招进来的学生。这只是一个大概性的分组,基本上还是会存在各种问题。

首先,学生声乐学习的生理基础有差异。声乐是以嗓音器官为乐器来表现歌曲的,而每个人的嗓音器官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找到完全相同的嗓音条件的两个人是几乎不可能的。声带的长短,厚薄,平时用嗓的习惯,最终体现在发声上就是各具特性。要通过短短的演唱一首歌的这个过程,让声乐老师们分辨出其中的差异是很困难的。声乐教师只能给出这个学生演唱是否有问题,问题大不大这样一个初级的判断。因此在最初的分组打分的时候往往给予那些嗓音条件好,歌唱毛病少的学生一个高分。但是,即使在同一个分数情况下,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还是比较突出的,把他们按分数分成一组,并不能排除后续授课中小组中的不和谐。

其次,学生声乐学习的学习基础有差异。一个小组的学生中有的在高中阶段系统学习过声乐,有的只是在高考的强化训练时接触过声乐。这些所谓的基础训练说起来似乎会给学生在小组课的学习中带来优势,其实并不是必然。声乐专业的学习较其他专业学习更依赖生理条件。后天的训练,能够解决问题,但不可能改变生理基础。有些有条件的学生如果接受的是不恰当的训练,或者在之前的学生中先入为主地形成了一些错误的声音概念,养成了不好的歌唱习惯,反而比那些所谓的只有大白嗓的同学更难以教学,如果只凭一个初期的综合打分来进行分组,会对后续的教学和考核带来一系列问题。

再次,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有所差异。同一小组的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的差异外,也会有着兴趣的差异,由于声乐小组课在普通高校中属于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普修课程,在同一小组中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学习动力十足,而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教学考核,这种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一也会造成教学计划无法统一开展。

1.2分组学习中缺乏再次组织的弹性

声乐小组课的分组在普通高校中往往存在一次分组定终身的问题,即分组后就形成一个固定的学习小集体,缺乏再次组织的弹性首先,分组的弹性是必要的在分组形成的学习小集体中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性,如学习基础与兴趣等,前文已有详述这里不再赘述。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就有再次组织的必要性,将有类似兴趣与基础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核再次组织起来,会重新给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带来动力其次,分组的弹性是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学生为教学中的一个主体,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产生自己的学习目的与发现自己学习兴趣所在,认识到自己更需要怎样的教学环境与学习小集体,学生本身也就有了对分组弹性的需求综上,改良一次分组定终身的问题,对分组教学注入弹性,无论在教学层面还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层面都有必要性。

2声乐小组课差异化教学分组模式的几种形式

普通高校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分组模式问题是有多种多样,根本原因是客观上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认识,过于统一的分组形式和刚性的考核要求,使得在教学计划的执行中和教学组织中均没有重点。因此,声乐小组课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相近原则”,也就是尽量减少同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方便教师使用同等或相近的方法教学,统一示范,相互示范,做到教与学的融会贯通如果重点关注教学分组这一原发性的问题爆发点,普通高校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分组模式问题的解决就有了许多可操作性的方式。

2.1按照嗓音l件跟基础分组

通过前期的专业摸底考察,专业老师对每个学生做到了心里有数。然后按照考核分数,将嗓音条件跟基础相近的同学分成一组,容易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基础较好的组重点在于提高,基础薄弱的组重点在于基础的培养,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2.2按照歌唱唱法

结合学生的嗓音条件跟个人兴趣,根据歌唱唱法的差异性分成民族、美声、通俗。按照唱法分组,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唱法的偏好,在训练中有的放矢,讲授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并补充学习相应的历史传承和背景文化。

2.3按学生专业分组

音乐学是一个学科总体,细分起来学生所学专业不一样,如:声乐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作曲等专业,这些专业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思维模式也有差异,也就成为了我们分组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如:声乐学生一组,器乐学生一组。

2.4按学生声部分组

学生划分为一组。这样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同声部所遇到的共同问题,而且较“一对一”的传统模式更为可行的是,它可以让不熟知正确声音概念的学生在感受他人演唱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所唱声部的声音要领以及声音特点,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共同进步。其次,应该将同唱法的学生划分为一组。

2.5学习过程的再分组

一个教学系统,无论你在设计之初设想得如何周密与科学,在实践过程中都有不可预测性,在声乐小组课的分组设计时也是如此。初期,我们只能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等因素来考虑分组的条件,而无法将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等悉数纳入我们的分组系统,因此,声乐教学分组系统的弹性化设计就变得十分必要分组的弹性最大的优势在于,补充和调整初期分组的不利方面,尤其是使学生选竦淖灾餍缘玫椒⒒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节点,适时地根据自己情况和任课老师讨论自己的学习目的,在可弹性操作的前提下,第二次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小集体,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对整个声乐学习开始思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综上,普通高校声乐小组课分组问题的解决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教学管理组织的改善,促进教学相长最终要建立,科学的,有弹性的教学分组体系;第二,差异化的教学理念的建立,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 肖兵.论高师声乐小组课的优势整合与劣势化解[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03).

[2] 朱保历.高校声乐集体课之利弊[J].艺术教育,2013(07).

[3] 何国庆.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的有效组织策略[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

上一篇:休闲渔业案例范文 下一篇:青少年启蒙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