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4 08:27:05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地方高校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地方高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输送必要的人才和知识储备,是教育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对地方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地方高校的预算管理情况提出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应该采取的措施,以便为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点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财务;预算;措施;分析

一、前言

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地方高校的相关财务部门对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财务事项以及非财务事项进行了解,并根据各类事项的实际情况配置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并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成果进行考核,以便实现统筹兼顾,进而完成高校的战略目标和教学目标。地方高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主体,预算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影响到地方财政支出状况和压力。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高校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计划,通过制定具体的计划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协调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合作与交流,并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一种预测和控制手段,对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具有协调作用。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高校的财务活动,对财务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地方高校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综合水平,因此高校要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完善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工作计划,重视责任预算

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地方高校的资金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财政拨款,而是要自筹部分资金,因此地方高校需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并对各个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量化,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方式。同时,高校要量化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对高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计划,保证预算工作计划的执行效力。在制定预算工作计划过程中,地方高校要将工作计划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团队建设结合起来,并根据各个部门和项目的实际要求做好经费预算,提高工作计划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地方高校要重视责任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将预算管理工作与绩效评价考核工作结合,根据预算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完善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将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相结合,提高绩效考核体系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同时,地方高校要重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手段之间的结合,重视绩效考核指标和财务指标的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将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之中,提高各个部门执行预算管理制度的责任心和意识,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进而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重视预算分类管理,完善预算监控机制

地方高校要重视预算分类管理工作,可以实施多样化控制,根据预算管理内容选择科学的分类管理方法,并对学校的教育经费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提高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经费资源。同时,地方高校要了解各项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明确高校经济活动的开支范围和比例,明确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金以便保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其次,高校要严格会计核算管理,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和监督。高校可以对财务预算工作分别立账,充分发挥监督和管理职能,变核算型财务为管理型财务。同时,高校要积极构建财务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对财务预算内容和执行情况进行静态记录和动态跟踪,并及时将获得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情况内容更新到信息管理平台之中,以便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同时,地方高校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如果出现超预算开支或者不按预算计划开展经济活动时,应该及时禁止。地方高校也要重视预算计划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并按照计划调整规定和制度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提高预算计划的可行性。

(三)建立健全预算评价和考评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指标

财务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需要有健全的预算评价和考评体系作为保障,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预算评价和考评体系,提高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地方高校可以将绩效考评指标分为业务性指标和财务考评指标,以便对业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同时,预算评价和考评体系需要充分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并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来评价预算考核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地方高校可以将预算评价指标分为不同等级的指标,可以设置一级考核指标和二级考核指标,详细列示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进而为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和公开性提供必要的条件。其次,地方高校要重视学科发展,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与科学教育工作相结合。高校采取在制定预算考评体系之前,可以定期对考核评价对象进行了解,明确考核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绩效考评指标,并在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动态调整考核计划。地方高校要从学科和专业建设监督开展学习内涵式建设,重视投入和产出比例,重视中长期和短期预算管理目标的要求,分期分阶段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黄敏新.完善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5(14):57-57.

[2]何兴月,赵春峰.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会计师,2015,No.214(7):30-31.

[3]高霞,陈梦涛.浅析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5(10):61-62.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服务对象; 麦肯锡7S模型; 财务服务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122-03

高校财务是高校实现内涵式跨越发展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收支事项日益增多和复杂,近两三年新制度、新政策集中推出,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等都对高校财务尤其是财务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财务服务要适应新的形势,满足更高的要求,必须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向财务服务的最优化靠拢,促进学校科研、教育事业持续高速发展。

一、优化高校财务服务的前提

(一)正确认识高校财务服务

高校财务部门对全校财务实行归口管理,同时兼具对内、对外的服务职能。高校的财务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还有学校、学校同级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单位等。目前不少高校财务工作者存在认识误区,仅聚焦于教职员工和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其他服务对象,和其他服务对象的关系比较被动。于上级单位而言,服务的职能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上级批准的资金并按规使用,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各项财务任务;于本校和平级的单位,则是合理分配预算和管理支出,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因此,全方位优化高校财务服务,做好对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服务,化被动为主动,可以带来经济社会双重效益,有助于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和提高高校声誉。

(二)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监管与服务是高校财务部门两大职能。财务部门工作要点细、条线多、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微妙平衡监管与服务的职能,才能真正做好财务工作。两者的主要矛盾和冲突来源于在经费支出报账时师生的要求与财务规定不符。过度强调监管职能可能大大降低师生满意度,过度强调服务意识又可能极大弱化监管职能,难以严格贯彻相关规定。然而两者不是对立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可以提高监管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度,高效的监管保证服务导向正确、合规。

二、麦肯锡的7S模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7S模型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及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创新实践。7S模型是系统性分析模型,其要素对于各类机构都有相通性,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组织分析,因此,本文将7S模型应用于高校财务服务中,提出优化服务的建议。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将7S模型与高校财务服务相结合,可以细化为以下七个方面:

战略――财务部门依据高校发展目标和战略所制定的长期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以三至五年为时间跨度的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经济活动的全局性规划。短期计划是半年或一年一次的具体工作安排,并根据新规定和要求及时调整和修改,包含具体分项计划,比如岗位调整计划、员工培训计划和制度建设计划等。

结构――财务部门将战略任务分解到岗位,再把相同或近似的岗位组成各业务部门,是一个由各业务部门水平分工协作系统和分管领导的权力垂直系统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制度――财务部门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结合高校的发展改革战略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

风格――财务部门的领导风格、精神风貌、优良传统和工作氛围。

人员――财务部门根据战略要求和结构配备员工队伍,合理配置岗位,并与新政策和新需求同步调整。

技能――通过持续全方位的培训提高财务部门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

共同价值观――塑造和培育财务部门的共同价值观,树立全局观,起到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

以上七要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有机整体。只有将七个要素融会贯通到财务部门具体工作中,才可以切实优化服务。

三、高校财务服务优化的建议

近年来,以规模大、财务业务量多为代表的部分高校已通过建立无现金报账系统、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网上排队叫号系统、短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服务效率,优化工作流程,跨越式地提升了财务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在学院等二级单位层面也通过设立学院联络人、委派会计主管、助理会计等方式,促进财务服务层次的延伸、服务方式的互动。然而财务部门仍存在年底报销单积压率高,校内评价满意度低,难以及时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上报材料等问题。个中原因,除了财务工作内在性质,更主要是由于改进措施往往是以点和线的方式推出,呈现出零散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削弱了有利影响。因此可借鉴7S模型,点线面结合以优化财务服务,从以下三方面循序渐进地作出系统性改进。

(一)制定长短期工作计划,完善组织结构,科学设置岗位

1.随着体制改革的加快,教育、财政方面不断推出新的制度政策,高校财务工作压力日益加大。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公车、养老金改革的实施,三公经费的从严管理,都需要财务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按进度按要求完成任务,主动应对变化。

(1)财务部门的工作计划要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相匹配。比如Z大学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Z大学财务部门的长期工作计划就包含如何为科研、教学相关制度的改革制定配套措施,如何为新引进的人才配置导向性财务方案等,从学校整体的角度出发制定全局性的中长期规划。

长期计划的重心是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和控制、计量和评价,比如财政专项经费的资金管理方案、后勤支出的管理等。在这个长期的规划中包含着年度计划,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可以调整年度计划,比如校内预算要体现公车、养老金的改革。这是财务部门对学校整体服务的体现和优化。

(2)财务部门的工作计划需有前瞻性。不仅要在内控规范、绩效预算、新会计制度等新政策出台后制定本单位具体制度,还需要在前期做好技术、人员等准备,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制度的改革通常滞后于企业,可以在计划中有预见地做好制度研究,积极主动适应变化。这也是财务部门服务于上级主管单位的优化方式。

2.高校财务部门找准职能定位。财务工作亟须摆脱会计核算单一功能的困境,以及解决在资金分配等方面财务机构充当配角甚至无权参与的问题,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在学校经营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尽快使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上升到服务学校战略的高度。在此基础上,高校财务部门要通过微观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高校经济活动的深层次问题,深入思考研究并形成报告,发挥宏观服务作用。这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管理层的努力,还需要学校领导对财务的控制、决策和评价功能足够重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采用由主管财务副校长―财务处处长、副处长―职能办公室、会计报账大厅构成的金字塔形组织架构。有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在财务副校长与财务处处长之间设有总会计师这一管理层次。这种垂直型刚性的组织结构或造成机构设置分散、重叠,以及岗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在财务领导层面借助信息化平台,扩大信息沟通幅度、缩小管理幅度,减少等级化感和简单执行指示的工作模式。梳理工作流程,明晰任务清单,“根据高校现有的财务规模和机构设置,按照岗位对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对应性的匹配,将流程归入各个财务岗位,从而实现岗位流程管理模式”(梁勇等,2009),整合安排以优化财务服务。

多数高校的职能办公室都以预算、核算、薪酬、综合管理为主,并于各分校区建立会计报账大厅。这就容易出现职能办公室和报账大厅缺少良好的互动沟通渠道,在为师生提供财务服务时可能互相推诿、权责不明,或报账大厅的人员不了解最新内部财务政策规定的动态。因此有必要定期以交流会、讲座、培训的方式,或设置轮换联络员的方式,创建职能办公室和报账大厅的无障碍交流渠道。

此外,本文有一设想:以特殊任务为基础组成灵活的工作团队,实行任务团队责任制。高校财务部门经常有任务需要多个职能办公室或与报账大厅合作完成,而开放式的团队工作模式可以为师生和上级主管单位提供更好的财务服务。以Z大学为例,省财政经费的日常管理由国库办和预算办负责,核算办实施核算,采购办负责设备的采购。在省财政安排收回、检查经费等特殊任务时,由上述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由分管的财务副处长任组长。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召开会议,安排工作进度。如此,在以后年度出现类似任务时便可自行协调组织,为日后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加强学校财务和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营造专业严谨并富亲和力的财务文化氛围

体制改革期,上级主管单位往往根据形势要求集中推出新政策、新规定,高校财务部门不能仅仅依赖于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财务准则和制度,也需制定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匹配的个性制度和措施。例如Z大学财务处根据最新的中央和省的差旅费、会议费相关规定及时制定本校差旅费、会议费的管理办法,做好制度。这样不仅统一了以前零散的差旅费、会议费标准,合规支出,而且将政策中节约的观念宣传到位。

高校财务部门还需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这是人员、风格因素的基础。例如Z大学财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还有专门针对报账大厅的内部管理制度、奖惩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

同时,风格和共同价值观可以统一于财务文化中。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建设符合实际需要的财务管理文化,营造充满活力、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展现财务人员的精神风貌,增加部门的亲和力,塑造提供一流服务的共同价值观,并通过文化的不断沉淀、渗透和影响,最终形成一支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效服务团队。财务部门领导也应以人本观念为导向,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鼓励集体决策和书面建议。

(三)高校财务部门重视人员和技能因素,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着用人机制僵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思维模式化等问题,成为优化财务服务的一大阻力。下文从人员配备、人员培训与分工、考核与激励三个方面来详述如何优化财务服务。

1.高校财务部门人员配备数量与结构的优化。在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中,财会人员占教职工总人数最高比例为3.25%,最低比例为0.42%,较低比例的高校应重视人员数量的充足性。根据结构和岗位要求安排合理数量的人员,特别是一线财务人员的数量。规模较大的高校一线财务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大,可以设计公式去计算工作效率数基作为参照值。当实际工作效率低于该数基时,可以启动新员工招聘以弥补效率上的不足。假设平均月报销单量为a,财务人员平均每人制单速度为b,工作效率数基s=a/b。在信息化的财务系统中很容易统计a和b的具体数值。在编制既定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来降低高校财务部门编制外劳务派遣人员的流动性。

合理调整财会队伍的结构。例如Z大学中高级会计师聘任人员比例为45.04%,在75所直属高校中处于中间水平;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员工共21人,比例为16.30%,位置相对靠后。因此,在招聘新进员工时可以侧重考虑专业和学历等因素,同时鼓励年轻员工进行职称、学历学习。

2.加强财会队伍专业化建设。首先,财务部门需完善培训制度。除了针对新员工进行的上岗培训,还应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的培训。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准备阶段可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员工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然后结合客观政策形势等要求完善年度培训计划。不仅注重对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掌握高校财务政策法规和事业财会制度,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训练,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整体上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业务精、职业责任感强的学习型财会队伍。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定期的业务交流,尤其是有分校区报账大厅的高校,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专业化分工,安排相对固定的财务人员提供相对专业的服务以提高服务效率。比如Z大学针对报账业务量大的学院设置大户审核窗口集中处理;还可以在报账大厅设置某类经验丰富的经费联络员,为其他报账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在大厅遇到问题时积极与职能办公室联络解决,提高服务效率效果。

3.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借鉴KPI关键指标和360度等绩效考核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探索最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方式。例如评价维度多元的360度绩效考核法可以适用于财务部门中层以上人员的考核,比如各职能办公室和报账大厅的主任。首先,评估要征得受评者的同意,这样才能保证受评者对最终结果的认同和接受。其次,对评估者进行360度评估反馈技术的培训,使评估者掌握该方法以及尽量客观评估。根据财务部门的评估需求设计360度反馈问卷。然后,开展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同事、下属和主管评估。最后,进行统计和形成报告,注意剔除其中过于主观的描述。

完善激励制度。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整体激励与个别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选择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例如岗位定期轮换、扩大工作任务内容的弹性、推荐晋升、授予先进称号等。

4.7S模型优化财务服务应用时还需借助宣传手段,利用网站、电视、宣传册、展示板等方式,介绍报账流程以及财务制度和最新通知,及时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树立财务部门专业友善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卢太平.非营利组织财务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 张弥.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J].财会通讯,2010(1):38-41.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及高校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国家要求高校逐步去行政化,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降低对高校的行政干预,高校的办学自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另一方面,高校办学主体及组织形式日益多元化,经费来源及融资方式呈现多样性。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又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财务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三严三实”为指导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把财务工作做严做实,保证高校财务管理服务体系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二、高校财务管理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原因,高校财务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合理状况。一是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财务人员年龄偏高且女性工作者居多,不利于青年人才的引进和繁重财务工作的开展,使财务部门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财务人员专业方向主要集中于会计领域,缺乏计算机技术、法律、文秘、数据统计等方面的人才,使财务部门缺乏处理有关经济问题的专业能力。三是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财务人员主要为本专科学历,具有硕博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不利于高校财务部门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不强。高校财务人员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按照财经制度办事,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二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然而,高校财务部门“报账难、服务差”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普遍共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高校财务人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应该更加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既要维护财务工作的严肃性,也要改善服务态度,用高水平的服务质量赢得广大师生的好评。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财务工作效率低下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反映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财务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依然滞后,资金投入不够,影响了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为师生财务报销带来了诸多不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财务信息系统更新缓慢,财务软件功能主要集中于财务日常核算,不能与资产管理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很好的对接,不利于年初预算执行效率的考核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二是网上预约报账模式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各高校推进的速度很慢,大多数高校尚处于传统的财务报销模式,由于财务信息不对称,财务报销人员对报销的政策及相关领导审批手续不是很清楚,报销人员完成整个报销过程往往花费较多时间,这也是造成“财务报账难”的主要原因。三是财务信息不及时,大多数财务部门忽视了财务信息的重要性,学校相关的财经制度、财务工作动态及与师生息息相关的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利用财务网站等媒介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财务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性,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环境的巨大变化,高校面临和处理的经济事项更加复杂。诸如如何按照新《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完成基建账和行政账的合并,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制中长期滚动预算,如何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高校基建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加强高校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和“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如何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以降低管理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财务人员习惯于处理简单的业务和沿用旧的工作方式,缺乏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经济事项。

三、“三严三实”指导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提升财务人员综合修养,强化自律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就是要求财务人员不断追求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和自律意识的强化,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自律意识主要是指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及内控意识。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修养和自律意识。1.财会人员应积极参加“教师岗前培训”“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增强自身综合修养。“教师岗前培训”是针对高校新进教师开展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高校财经法规培训活动,有利于新进教师更好地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高校财务人员作为高校教师的组成人员,基于财务工作的服务性和政策性比较强的特点,财务人员更有必要参加“教师岗前培训”,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和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学习高等教育立法的背景和意义,将教育工作和财务工作、高等教育法规和财经法规有机结合起来,让财务工作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职业技能,通过专业课试讲及专业答辩等培训形式,财会人员不仅能够增进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思路、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从事财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学校应组织财会人员参加警示教育活动,增强自律意识。高校财务属于A级风险管理岗位,学校应积极组织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活动,诸如参观警示教育基地,通过职务犯罪案例的剖析,了解职务犯罪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增进反腐倡廉的意识,自觉抵制贪腐意识,时刻做到警钟长鸣;邀请专家开展关于法律法规、内部控制方面的专题讲座,进行普法和内控宣传,使法治理念和内控思想内化于心。

(二)加强财经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严以用权”就是要求财务部门重视制度建设,加大制度宣传力度,强化制度执行效率。1.进一步加强财经制度建设,完成财经制度汇编工作。新形势下,国家进一步提高了对财经制度执行的要求,陆续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财经管理制度。学校财务部门应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财务管理实际,出台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过时的、不能满足现行财务管理要求的制度进行修订,并将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及学校财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2.加大财经制度宣传力度,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利用学校和计财处网站、校园广播及校园宣传专栏等途径,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财经制度新规定,并将财经制度汇编手册分发至全校,及时计财处最新工作状态、财务通知及其他相关财务信息,为师生办理各项业务提供信息指导,减少教职工因信息掌握不及时而产生的“报账难”问题。3.强化财经纪律执行力度,严把审核关,慎用手中职权。财务人员应按照国家及学校财务管理具体要求,严格审核财务报销原始凭证,坚持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接受,并向学校汇报;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规定进行更正和补充;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适应新常态。

(三)财务人员要踏实,财务工作要扎实,财务信息要真实

“做人要实、谋事要实”的思想内涵对于高校财务工作和财务人员而言,主要内化于三个方面:一是财务人员要踏实负责,要注重培养高校教师和财务人员双重职业道德,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财务人员既要坚持不做假账的基本原则,又要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体现出高校教师应有的良好素养,财务人员自身的廉洁自律和踏实可靠是学校财务管理服务质量得以提升的前提,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二是财务工作要扎实认真,财务管理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财务部门应始终秉承谨慎性的原则,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强化对二级学院及各部门经费使用的监管,降低学校的融资风险和管理风险。三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财务信息是学校资产负债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年度收支情况及其他重大经济事项的综合反映,是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层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如果财务信息存在虚报瞒报等情况,很有可能导致学校决策失误,因此,通过实现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进一步促进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服务项目,提高工作效率

“创业要实”就是要求财务部门从工作实际出发,创新财务管理体制,采用现代财务报销手段,优化财务报销流程,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1.建立“校-院-系”三级财务管理体制及报账员制度。学校财务部门应加强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和实施,建立集权式和分权式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下放财务管理权限,实现二级学院财权与事权的统一,解决财务服务的扁平化需求和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建立报账员制度,在各部门及二级学院设立报账员岗位,报账员具体负责财务制度在本单位的宣传、本单位财务报销手续的办理及其他财务事项。报账员实现了校级及院系级财务经济活动的有效衔接,一方面减轻了校级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及时将学校财务规定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为本单位师生办理财务报销手续及其他事项提供了便利。2.利用现代财务管理手段,优化服务项目,实现流程再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操作模式,一方面“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网上财务办公自动化”“POS机转账支付”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财务报销的效率,降低了现金支付的风险,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师生员工办理财务报销手续的时间,极大改善了财务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另一方面加强校银合作,充分利用银行资源,采用银行代扣代缴、网上银行缴费、校园卡缴费等灵活多样的学费收取方式,为学生及时缴纳学费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提高财务收费工作的效率。3.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服务活动,获得师生的认可与好评。一是有计划地安排财务部门业务骨干对全校师生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选取师生比较关心的财务报销流程、原始票据审核要求、学生“奖助贷”的办理与发放、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解读等方面,使全校师生充分了解相关财务规定,办理业务时少走弯路。二是开展年度“最优财务人”评选活动,“最优财务人”考核指标包括业务能力、服务满意度、工作业绩等指标,通过引入师生满意度调查并结合日常工作业绩评选而出,并给予一定的考核奖励,调动财务人员评优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三是开放绿色通道,为学校重大且紧急经济事项的处理提供便利,更好地体现财务工作为学校整体事业发展服务的宗旨。

四、不断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

“三严三实”对高校财务服务建设的指导作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坚守的准线。高校财务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动态工程,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下,结合时代背景,不断升华对“三严三实”思想内涵的学习与认识,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认真负责、热情敬业、兢兢业业的优良工作作风,加强内控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保证高校财务服务体系随着“三严三实”思想内涵的时代特征变化不断进行优化升级。

(二)将财务管理服务体系优化作

为一项制度建设,纳入学校长效管理机制高校财务工作一向都是“重管理、轻服务”,从而造成现有财务服务体系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应当将财务管理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作为一项战略规划,纳入学校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工作计划和安排,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并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制度建设中去,不断缓解由于财务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经办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矛盾,不断提升财务服务满意度。

(三)建立财务工作考核机制,通过外部约束提升服务意识

一是建立财会人员诚信档案,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财会人员诚信品质是衡量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财会人员诚信档案记录财会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是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是否按规章制度办事、是否出现舞弊及其他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年度终了,财会人员诚信档案将作为年终考核和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学校应当将财务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衡量财务部门工作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纳入年度部门工作计划并签订部门责任状,通过学校约束与奖励等手段促进财务管理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

五、总结

高校财务服务体系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形成牢固的财务服务文化氛围,积极引导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师生满意度。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项动态构建的过程,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只有将最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思想融入到高校财务服务体系建设,才能真正满足高校管理的要求。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制度是一切财务工作的依据,它是处理财务关系的准绳。尤其是作为民办的高校,更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管理财务工作,来权衡国家、学校、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规范学校及各单位、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活动,使学校的财务工作有序进行、有章可循,保证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维持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促进学校的平稳发展。一些大的集团办学,把学校的资产留在公司帐上用于抵押贷款开办公司搞房地产开发甚至个人挥霍等等,致使办学资金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

2.财务目标不清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高校的外在环境到内部管理环境,从投资体制的转变到办学规模的改变,从学校地位的改变到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的多重性,选择多机会多,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目标并不清晰,多半靠财政拨款,没有创新意识,再加上高校管理层对财务问题的重视力度不够,筹资能力不强,导致有很多高校频繁出现资产重复购置、负债累累的现象,这不但看出学校资产管理的效率不高,还造成了学校资金的严重浪费,可见没有清晰的财务目标,不但学校的资金运转会陷入困境,而且也阻碍着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提升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1.明确绩效目标,完善评价机制

绩效目标是绩效预算的基础,所以首先要确定绩效目标的要求,在预算之初就应先设立绩基础目标,根据明确的绩效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从根本上加大绩效目标完成的可能性。绩效目标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要规范事前绩效目标管理,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抓手。同时,中央应针对高等学校的共性及特点,建立科学统一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避免盲目推进,增强横向可比性。在全面推行绩效预算管理前,绩效评价项目应选择与部门履行职能密切相关的、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重大项目。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平衡好业务评价与财务评价的权重,建立兼顾共性与个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绩效预算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加强资产管理

高校都具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可以把学校的有效资源比如:学校仪器设施、房屋楼房等固定资产列入预算范围,严格的监督这些资产的投入和运用情况。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对弱化普遍存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致使家底往往是一锅粥现象,财务部门不掌握学校资产的准确信息,不了解学校资产的分配占用情况,也不清楚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因此,也不能准确地分清完成绩效目标所需占用或消耗的成本。为此,加强资产管理,按要求进行全面的资产清查盘点,完善资产管理账表及有关资料,理清资产状况,细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助于绩效预算管理的推行。

3.有效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

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用款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避免因返工重报用款计划而影响预算单位用款。要按照年度均衡性原则编制基本支出用款计划;结合部门预算项目安排情况、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实施进度等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要主动沟通,缩短用款计划的审核、批复时间,提高支付效率。

近年来,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对高校的调动资金也实行项目管理的政策,这对高校的经费的管理作用十分明显,从不同的层面推动了高校的教学,比如,最初的修购资金、专项资金到近年的灾后学校重建资金、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资金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这项政策极大的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极大的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了高校各方面的长足发展。但同时,由于专项经费的管理十分严格,在支出范围、预算调整、结余资金管理等方面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学校没有统筹的权力,使得经费下达后,完全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学校丧失经费自,给专项资金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

4.完善的高校经济责任制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ERP思想 高校后勤服务 应用方法

一、引言

高校的后勤财务工作错综复杂,没有一套完整的定量分析系统,并且这项工作的体制是一种缺乏管理的评价体制,对于业绩的评价也仅仅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没有深刻的考核制度,像一些工作纪律以及业务数量和财务工作的考核等等并没有建立科学有效完整的评价体系。因此,本文将探究ERP思想如何提高高校后勤财务一体化,以此提高高校后勤财务业务的服务效率。

二、ERP思想对高校后勤财务业务的思路探析

(1)高校实施ERP对后勤财务的管理有深刻的影响。ERP的开展,使得后勤财务管理部门的思想有一个质的提升。他们深刻地认识到ERP工程的重要性,ERP不仅是一项变革的项目工程,更是一项信息技术的项目。规范集成是ERP最大的特点,各个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做好自身的工作,然后才有资格去配合其他的部门工作,与其他部门之间和谐共处,互帮互助,把相互配合的工作做到极致。只有使这些后勤财务部门的流转环节顺利进展,并且各自做好各自部门的相关工作,用最为规范的方式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使得ERP得到真正的应用。因此,各个部门的财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高校后勤经营范围主要有餐饮、住宿、物业管理、园林绿化等,其经营方式是模拟企业化运作,进行全成本核算,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济实体。高校后勤财务会计核算经费收支项目明确,业务和数量相对稳定,有利于会计考评时更加精确清晰地进行测评,并且还可以提升员工对于这些体制的信任度,让他们对这些体制更加赞同。

(2)ERP财务评估正在走向一条体系持续更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ERP帮助高校随时获取相关的更新信息,把所有的财务信息和数据集合到一起,将它们一同更新,一同记录,统一到同一个平台一起操控,这样有利于做出实时的判断和控制。我们ERP系统等高校财务后勤一体化的实施办法中,应对高校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制定一些财务依据和中介评估以及自行评估的体系,把这些理论的东西制定成相关的图表和书面的文字,使其最大程度地适应高校经营管理的变化。根据设计指标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帮助高校后勤财务进行预测和一些前瞻性的分析。

(3)ERP评估标准更健康全面。执行层面和设计层面的同时有效是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必不可少的内容。制度的健全性体现了设计层面的有效性,制度的因循性和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相适性是执行层面的有效性的体现。ERP制度的评估是否有效,需要对ERP在高校后勤财务业务工作中的管理流程和自我完善制度是否有效执行进行测试。与此同时,需要通过动态变化的评估来反映管理效果。动态的财务绩效测评和静态的测试,有助于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

三、ERP在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一体化中的应用

在高校财务业务一体化中,与企业的损益表和财产负债表有着类似的制作,但一般不从ERP的角度或不制作现金流量表。传统的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与ERP思想下的后勤财务业务相比,不需要任何人工分析是一个绝对的优势――它可以自动生成整个项目或是单个项目的现金流量表。

数据接收系统是ERP高校后勤财务业务管理的主要模版。通过对高校后勤财务会计中的科目分层,帮助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中的财务处理自动变成资金管理的语言,在此过程中转换不需要额外的数据输入。这保证了资金管理和财务会计两个领域的信息一致,同时也减少了日常财务工作。ERP的实施过程中,会计科目表会由财务会计模块自动定义,可以将客户进行一个全面准确的分层,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编制。ERP规范整合了资金的信息流转以及院校内部的相关流程工作,使得各个部门能够持续高效地运作。学校的新生录取、多校区间学生搬迁、大型师生活动等都可以在ERP里运行,根据ERP分析生成新生增加人数计划、校区学生搬迁计划、公寓住宿安排计划、餐饮保障计划等,再由后勤和校内部门根据计划实施。根据ERP分析学生人数变化而产生的对后勤公寓、餐饮等硬件方面的需求,相关的部门借鉴ERP的总体安排,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计划,在相同的成本情况下,使我们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以实现稳定长期的发展。

相关的人事、学生、教学后勤等部门,借鉴ERP总体安排,修正自己和适时地调整工作计划,以实现教育成本相同下的效益长期化、稳定化、最大化。只有高校后勤财务部门流转环节连接顺畅,各类业务处理规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才能最大化发挥ERP的效用。

ERP的运行过程中相关的住宿信息、餐饮信息等将会以会计语言的方式记录下来,如餐饮花式、品种的在学生中的欢迎程度,各类硬件的改扩建支出,住宿公寓的受欢迎程度等信息。ERP的系统更新正需要这种信息的记录和收集来作为相关的保障工作。

通过对高校后勤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教学保障项目等信息的流传,各个高校的各方面信息将被ERP的资金管理吸收,保障了高校资金管理功能的正确运用与实施。ERP的一些功能性的特点,如集成性和即时性等,被广泛地运用于高校财务后勤管理中,有助于高效的成本和资金的控制,并且可以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率。把证券的成本意识的思想慢慢地灌输给教职员,并且给予高校的投资决策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文所提到的只是ERP对高校应用的畅想,或许短时间内还不能形成成熟的高校ERP系统,但这并不影响热衷于高校科学的管理者对此的学术畅想。

四、总结

本文对ERP系统在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一体化中应用的探索和财务流程再造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结论:ERP在高校财务后勤业务一体化的建设中,帮助高校后勤财务进行预测和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并对后勤服务的良性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篇幅所限和知识所及,存在诸多问题:安全性有待提高,没有考虑成本。希望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及研究解决以下问题:组织开发商与高校后勤财务积极合作,研究出适应我国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帮助高校后勤财务业务系统更加高效、方便。

(作者单位为浙江工业大学容大后勤集团)

参考文献

[1] 董艳秋,于绍强,刘远.水工环地质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实践探析 [J].财务与会计,2014(1).

[2] 林鹭影.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师,2014(3).

[3] 黄洁.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模式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19).

[4] 李博.本钢集团ERP财务管理系统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5(24):93.

[5] 董亮军.水泥企业ERP物料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2.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现状;对策

一、高校财务工作存在的现状

1.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系统

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机制,结果是哪个部门制定的制度就哪个部门清楚,而财务部门往往无法解释到位,财务部门监督功能自然下降,也就更谈不上全员监督与管理了。

2.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

一些学校对于各项事业经费,在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对全年业务开支项目不作计划安排,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因而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或有一个全年的支出预算,但预算的编制内容不够具体,在预算的实际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使得预算只是一种摆设;学校的整体预算与各系部门预算之间不够统一,同样造成预算难以执行。因此,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不管事业发展是否需要,只要领导批字就全部报销。领导者对一年工作计划完成多少,用了多少资金,所剩资金还能办多少事,心中都无数,因而导致资金使用超支,容易办了一些次要的事,而使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却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3.对财务工作缺少监督机制

高校财务发展规划的制定、学校年度预算的安排及执行、重大建设项目安排、项目资金贷款等重大财经活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缺少必要的集体讨论,高校财经工作的透明度不高。重要开支没有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而是通过主要领导研究所做出的决定,更没有充分征求教职工的意见。

4.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各项费用的收支部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财力的可能;既要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又要向教学、科研倾斜,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学校的各项资金,全面反映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5.高校贷款加大了财务风险

高校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防范贷款的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高校债务规模与日俱增,少则几千万,多则数亿甚至十多亿元。且其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造成每个财务周期的利息支出巨大。这样不仅对学校本身造成了极大的财务风险,同时这种风险的存在,也会给银行造成很大的金融风险,高校大规模的贷款对银行贷款的按期收回、呆滞贷款的数量都有重大的影响。

二、研究对策

1.建立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

通过几年的实践,高校比较集中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过渡到相对集中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当前,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教育投资体制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2.认真做好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应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新校区建设计划,结合现有的资金投入政策和来源渠道,编制中长期财务资金收支计划。对银行的贷款,要认真制定还本付息计划,落实各项经费保障措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3.实行民主监督

各校财务发展规划的制定、学校年度预算的安排及执行、重大建设项目安排、项目资金贷款等重大财经活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经过集体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增加高校财经工作的透明度。重要开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须经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或校长办公会议审定。校内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充分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重大经济活动结果在年底或项目结束后向教职工公布。通过审计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发现和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中的缺陷,发现改正不健全的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尽最大可能的发挥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

4.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应坚持“统收统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经常性预算不编赤字预算。各高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将各项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将二级单位(包括民办二级学院)的收入脱离学校财务监管。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原则,在核定校内二级单位人员、工作任务、收入支出的基础上,逐步推行“零基预算”。

5.寻求合理的财务偿还机制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联合国;经验

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改革的推动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投入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社会资源的组成,高等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公共财政改革框架下,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预算管理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5号印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作为财政拨款单位的公办普通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围绕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积极努力改进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预算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实践中仍有不少问题。本文拟从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在与联合国预算管理情况对比基础上,探讨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以实现适应高校发展新阶段的资金需求、协同高校事业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高校的预算管理虽然一直就有,但在当今高校逐步走向自主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教育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始终是依附型预算管理,即依附于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而编制执行的预算管理,没有形成适应高校自身发展和现实管理所需的自主型预算管理。李东旭等[1](2009)指出,我国高校应健全预算管理机构,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推行全面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公示制度、“三上三下”制度、滚动预算制度、奖惩制度、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等。李现宗等[2](2012)指出,高校依附性预算管理模式存在预算管理理念缺乏自主性和管理上的独创性;编制原则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规律;预算管理程序混乱,导致预算管理功能大大降低;没有相应的预算执行机构,预算执行控制乏力等弊端。冯文轶[3](2016)指出,传统模式下的高校预算管理手工收集数据、层层传递的方式导致预算编制的时间过长,预算编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降低,单一的预算编制模式很难适应各组织的不同需要。利用云会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打破各组织信息孤立的局面,从而实现部门与总体战略、预算与绩效的统一,加强各组织间的交流与融合,使高校的预算模式更加合理。杨臻黛[4](2016)描述了联合国秘书处(以下简称联合国)预算管理情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非营利性机构,联合国所管理的预算,包括常规预算、维和预算、国际刑事法庭预算和基建总规划等,此外还有预算外资金。预算年度方面,维和预算为一年,其他类的预算为两年。预算资金来源方面,除预算外资金来源于成员国及其他组织的捐款外以外,其他预算资金均源自成员国的会费摊缴,这些自愿性捐款形成信托基金。预算规模方面,每年管理的总预算盘子约为150亿美元,管好用好如此盘大资金并支持联合国内部组织机构规范高效运行,在于其拥有一套严密的预算管理体制与机制以及多年的预算管理经验。这为高校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预决算管理的议事决策机构专业性不强

当前,规模较大的高校都建立了由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和预算执行单位组成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其中: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为经济事项专业审议机构(以下统称财经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三个议事决策机构根据预算管理职责权限的不同负责对预算事项进行审议决策;预算日常工作机构设在财务部门,负责拟定预决算政策,审议年度预算及具体分解方案,协调解决预算编制、调整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和预决算结果分析评价等工作;预算执行单位负责编制本部门的业务计划及相应的预算草案,执行经批准下达的预算。可以看出,随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已在高校逐步搭建起来。但是,从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的成员构成情况来看,财经委员会作为高校预算管理的专业议事机构,其成员主要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单位负责人,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成员由校领导班子组成,这些成员大多数为学校教学科研能力极为突出的院士或者教授,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或许是行政专家,但不一定都是财务方面的专家,难以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与基本预算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不匹配

高校内部制定的预算管理办法基本都明确了预算是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与业务相匹配的预算编制理念已在制度上得以体现。然而,在预算编制实务中这一理念并未贯彻执行。我们知道,我国高校编制两套预算:一套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编制的涵盖学校全部收入和支出的部门预算;一套是按照高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业务部门工作计划将学校可统筹使用的资金进行分解编制的由人员经费预算和公用经费预算组成的校内预算,其中公用经费预算是以院/处等业务部门为基本预算单位安排的预算。理论上,公用经费预算应根据校内基本预算单位的工作计划和业务需求编制安排。事实上,高校启动校内预算编制时间为每年的7月,业务部门工作计划的编制为每年的12月,工作计划和预算两者的编制时间前后错位,使得高校公用经费的预算资金安排往往难以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计划紧密联系,有的甚至相互脱节,从而造成高校内部财务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紧缺与浪费并存现象依然普遍。

3.预算执行报告编制主体单一,仍停留在数据的计算分析上,报告信息质量不高

按照我国高校预算管理惯例,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编制的主体,又是报告主体。历年来,预算执行报告编制工作都由财务部门完成,编制主体单一。并且,由于单位内部组织缺乏沟通和校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财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只能停留在收入预算完成率和支出预算完成率等数据指标的计算上,无法提供预算资金的使用与业务预期成果融合的财务信息,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

4.预算绩效管理重执行进度,忽略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高校纷纷构建了包含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和预算结余占预算收入的比率等指标在内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的预算执行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将预算执行率与绩效评价挂钩、与预算执行绩效奖励挂钩,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5.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了新动力、新手段。目前高校的财务工作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构建了预算管理、账务管理、报表管理等多个模块,形成了财务管理系统平台,但是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不充分不灵活,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财务管理系统平台中的各模块相互独立,预算管理统计报表不能按照管理需要自动生成,很多指标仍要靠人工查账录入数据计算制表,影响工作效能。二是财务系统与教学、科研、资产、采购、人事等部门管理系统平台不能对接,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无法整合利用,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导致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有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低和管理决策失误的风险。

二、基于联合国经验的改进建议

(一)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管理方面,重组经济事项专业审议机构,增强预算议事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联合国预算管理架构由执行层(业务部门)、管理层(预算部门)和三级审议决策层(行咨委、五委和联大)组成。业务部们编制的预算草案要经预算部门一级审核,行咨委、五委和联大等机构的三级审议,并由联大终极审定。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审议程序上,我国高校与联合国有相似之处,只是联合国设置的行咨委是辅助五委审议的一个联大附属机构,它的委员是由联大选举产生的独立专家,任期三年,以个人身份而非来源国政府代表身份行使职权,强调其独立性和专业性。前面提到,我国高校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为财经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为了体现财经委员会作为高校经济事项审议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增强预算议事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笔者建议,重组财经委员会,委员由财务专家和行政专家共同组成。同时建立相关专家库,由教代会从专家库中选举产生审议委员,委员以个人身份而非校内部门代表身份行使职权,并且按照学校的管理机制设定审议委员的人数、专家占比和任期年限。

(二)预算编制管理方面,改进和完善校内公用经费预算编制

联合国编制的预算年度为两年,预算编制的启动时间早,提前两年启动,有长达24个月的编制时间,比如2017年-2018年的预算编制在2015年年初就开始启动,其中:7个月为战略规划编制期,17个月为预算编制期。另外,联合国的整个预算编制程序亦非常的严谨,首先,业务部门所提交的战略规划和预算草案都要与预算部门的深入沟通、反复修改形成初稿;其次,联合国的预算审议要经过一级审核三级审议程序。值得一提的是,在审议的阶段,业务部门和预算部门的代表需对申报的预算进行现场答辩,接受审议委员的质询,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并根据审议机构的专业建议对提交的预算进行反复测算和修改。由此可见,联合国预算有编制时间充足、编制内容涵盖战略规划和审议程序严格的特点,这为我国高校改进和完善校内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高校校内预算编制受限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编制,一般于每年的7月启动。为了合理配置校内财务资源,使公用经费预算紧贴业务需求,高校应从制度上改进和完善校内预算的编制范围及程序,一是将业务部门工作计划纳入校内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范围,每年的1月启动工作计划的编制;二是加强预算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深入沟通,确保业务部门所提交的工作计划和预算草案相匹配,提供完整的预算草案信息供审议机构决策。

(三)预算执行管理方面,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预算执行报告编制机制

联合国预算属于责任预算,业务部门既是预算编制的主体,也是预算执行和报告的主体,有申报预算的权力,又必须按规定履行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义务并承担责任。在预算周期内,业务部门要作两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报告内容详实,包含目标实现和战略执行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需详细解释预算执行进程、支出内容、与历史预算的差异、分析各科目预算使用与预算拨付的差异等。此外,管理层亦非常关注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编制审议程序一样,联合国业务部门汇报的执行报告同样要经过预算司、行咨委、五委和联大的层层审议,严格的审议程序无形之中提升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针对前面提到的我国高校预算执行管理问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校内公用经费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缺位,解决之道是通过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预算执行报告编制机制和完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加强预算控制。具体而言,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1.制度上规定预算执行遵循“谁申请、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预算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2.设计与自身管理相适应的预算执行报告审议程序,充分发挥预算主体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和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实现预算的全过程、互动管理,3.以预算要真实反映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为导向规范报告内容。4.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设计上侧重产出效率和效果的考核。

(四)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支撑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提高预算管理效能

联合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业务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这为联合国管好用好上百亿美元资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支撑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已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需完成的首要任务。高校应把信息化作为内部管理系统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对内部管理工作的影响,站在全局的角度,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财务平台信息与各部门业务管理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预算管理效能。

财参考文献:

[1]李东旭.高校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借鉴与启示[J].财务与金融,2009(3):47-51.

[2]李现宗等.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68-95.

[3]冯文轶.大数据下基于云会计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框架构建[J].财会月刊,2016(7):24-27.

[4]杨臻黛.联合国预算管理情况介绍及其借鉴[J].财务与会计,2015(11):59-63.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财务状况 经济总量 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

高校的财务工作能够决定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影响高校的性质与方向,它制约着高校和谐园区的建设,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目前,各种严峻的挑战摆在高校的财务工作面前,如何建设安全、和谐高校,必然引发人们的对策思考。

一、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1、高校能否发展将取决于财务工作的状况。当学校里的财务工作由于注意开源节流,收入与支出处在极好的平衡状态时,高校里的各项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资金充足,就能按计划逐渐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员工的生活水平,调动起大家办学的积极性,全校就能同心同德,积极奉献,学校就能办出一流的水平,进一步取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学校的工作就能由此而步入良性循环的最佳境地。反之,如果学校的财务工作状况不佳,入不敷出,资金紧缺,设施装备跟不上时代要求,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习环境恶劣,将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职员工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将使他们终日怨声载道。如此下去,将使学校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学校将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必将由此走向没落。毋庸置疑,一所学校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使学校的各项活动处于良好的走势。

2、高校的财务状态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性质与办学方向。学校的财务状况好了,就有了蓬勃发展的经济基础。学校有了健康的管理制度,就能有效地防止学校教育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学校有了财务工作民主监督机制,就会有效制止个别领导贪大求洋的错误思想,及时制止盲目贷款的错误行为,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学校有了财务工作责任制,就能做到赏罚分明,有效纠正乱开支现象,把学校财力用在刀刃上,确保学校的安全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学校管理机制松懈,缺乏监督机制,背离民主管理原则,就有可能使掌有一定财经大权的领导或干部,,违规犯法,进行不正当交易,逐渐改变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譬如,为了不正当地获取资金,乱招生,乱收费,乱发文凭,为社会制造种种公害;为了捞取私利,有的人对学校建设工程采取不投标,或假投标,或私下泄漏工程标底,由此制造了腐败,又造成学校资金的浪费与流失。诸如此类财务工作上的不正之风,将使学校成为腐败的温床。可想而之,这样的学校是不会有健康发展前程的。

3、高校财务工作的状态将影响和谐校园的建立。高校应根据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长、短期的发展计划,既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又要兼顾社会的需要,促进各专业的协调发展。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校资金的投资方向。对于自己的特色专业,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保证,对于社会当前急需人才的专业,视其社会需要的临时性进行短期的投资,使学校及时发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职能。相反,如果是急功近利,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规划学校的建设,势必把学校引入困境。一些不协调的投资与建设就会制造种种矛盾,干扰学校的正常工作。有的学校因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把大量资金投入固定资产建设,忽视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职员工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由此造成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矛盾。这样,和谐校园的建设就会成为春天的童话。

二、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一,旧的高校财务工作管理体制与当前经济活动总量急剧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过去的“两级管理,两级核算”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式与过去的高校规模与经济活动规模是相适应的,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校(院)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的财务管理、经济活动负有法律责任,高校的经济活动总量的迅速增长,财务工作管理的复杂性等实际状况,使得高校财务工作集中管理的要求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由于原来的分级管理,使得学校财务工作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一些思想素质不高的财务工作人员、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高校的财务工作管理漏洞不断出现,极大地干扰了高校正常的经济活动。

第二,教育大众化口号的提出,使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一下子把高校推向了市场,教育商业化的行为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办学的狂热性。由此,高校资金大量投向学校的固定资产建设,造成了高校经济活动的畸性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新专业的盲目设置,带来不少无益的投资,校中校的建设占用了学校的大量资金。学校由此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学校的正常教学、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由于上述原因,学校为了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就急于向银行申请大量的贷款,银行也错误以为向高校贷款风险小,就肆元忌惮地为这些高校输血。据媒体报道,现在高校贷款总额有几十亿、几百亿的并不鲜见,专家诚惶诚恐地预计,高校贷款将成为我国政府新一轮呆账、烂账的发源地。

第四,高校经济活动中的犯罪行为有迅速上升的趋势,形势令人担忧。由于市场交易法则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不同程度的弱化,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私欲膨胀,由此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的交易活动。如在工程建筑项目中拿回扣,领导索贿、受贿行为加剧;为了获取不正当利润,公然进行造假贩假活动,招摇撞骗。

第五,由于学校经济活动总量的迅速膨胀,致使不少高校弱化教育与管理,忽视了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有关法律的学习,使得部分财务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下降,缺乏对错误思想、腐败行为的抵御能力,增加了高校经济活动的风险性。

三、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积极对策

1、加强党委对财务工作的领导。为了加强对学校财务工作的领导,提高对财务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学校党委应做好学校年度财经预算,使学校的经济活动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预算,它体现了财务工作的前瞻性,可以把财务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进行宏观调控。在讨论预算过程中,必须征求各部门的意见,有利于学校财务工作的民主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部门工作计划的科学制定。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财务工作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为学校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了保证预算方案的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必须定期听取学校财务工作情况报告,审议各个时期财务工作的运行情况,既可及时总结经验,也可及时纠正偏差,还可以根据新情况适度调整预算方案。这样就能收到规范学校收支、强化财务管理的效果,使学校财务工作永远行使在安全的轨道上。

2、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建设。学校一把手要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法律责任。负责学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对全校的财务工作负全责,校领导班子要对校财务工作共同负责任。这样学校就产生了以学校领导班子为核心的学校财务工作决策中心。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制定年度预算,决策资金投向,听取学校财务工作情况报告,对学校财务工作实行审计与监管,努力把握学校财务工作的正确方向。决策中心下设由校财务部门有关领导、人员组成的校财务工作执行部。执行部的主要职能是将决策中心制定的预算实施细则,变成可操作性的若干工作意见,以便贯彻执行;根据决策中心的监管意见,制定有关汇报制度,审计条例,保证决策中心的各项指令能做到令行禁止,实现学校党委对学校财务的工作领导。执行部下设若干工作站,每一个工作站由一个系或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就是如实贯彻执行部下达的每年度财务工作意见,并负责向执行部汇报执行财务工作意见的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这些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有关建议再由执行部反馈到决策中心。这种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校财务工作网络,能获取学校财务工作上下通达的效果,它是民主集中制在财务工作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这样既能避免独断专行,又能有效地堵塞工作漏洞,能使财务工作日臻完善。

3、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管理是最科学的管理,也是高校财务工作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重点是要抓好新的规章制度建设。学校要明确责任人制度,与高校财务工作有关系的领导、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做到赏罚分明,使违法乱纪的人感到法律的威慑力。学校要根据当前经济活动的新特点,建立资金投向风险评估制度。学校进行每一个项目的投资,都要事先对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投资前的评估工作,并报告给学校党委,提供决策中心的研究和讨论,确保投资资金的安全,以取得投资效益。在进行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同时,还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前瞻性评价,以确保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使学校资金运行达到最佳效果。只要制度健全了,学校的财务工作就会秩序井然,安全运转。

4、加强高校内部控制。高校为了形成规范、科学、有效的校内经济秩序,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约束。一方面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学校管理发生无效率和不法行为。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要明确各部门及上岗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控制措施执行的成本,制定出最佳内部控制措施以配合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各项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财务工作要有人去执行,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指使的。正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就会指挥出科学的行为,错误的思想就会把人引入歧途。无数经济犯罪案件的事例都证明,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是极其重要的。高校的法律教育是须臾都不能松懈的。这样才能警钟长鸣,有效防止违规作业的现象产生。高校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要有全局观念、协调发展的理念,资金投入要符合学校实际,要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投入与产出要平衡协调,生产与消费要按比例发展,经济工作与思想工作要双向并行。这样才能有效制止学校财务工作不科学的畸形发展。高校必须时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把学校真正建成一个安全的、协调的、有生命力的育人基地。

【参考文献】

[1] 景琪荣:浅析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对策[J].经济师,2007(8).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联合国;经验

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改革的推动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投入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社会资源的组成,高等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公共财政改革框架下,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预算管理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5号印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作为财政拨款单位的公办普通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围绕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积极努力改进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预算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实践中仍有不少问题。本文拟从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在与联合国预算管理情况对比基础上,探讨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以实现适应高校发展新阶段的资金需求、协同高校事业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高校的预算管理虽然一直就有,但在当今高校逐步走向自主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教育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始终是依附型预算管理,即依附于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而编制执行的预算管理,没有形成适应高校自身发展和现实管理所需的自主型预算管理。

李东旭等[1](2009)指出,我国高校应健全预算管理机构,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推行全面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公示制度、“三上三下”制度、滚动预算制度、奖惩制度、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等。

李现宗等[2](2012)指出,高校依附性预算管理模式存在预算管理理念缺乏自主性和管理上的独创性;编制原则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规律;预算管理程序混乱,导致预算管理功能大大降低;没有相应的预算执行机构,预算执行控制乏力等弊端。

冯文轶[3](2016)指出,传统模式下的高校预算管理手工收集数据、层层传递的方式导致预算编制的时间过长,预算编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降低,单一的预算编制模式很难适应各组织的不同需要。利用云会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打破各组织信息孤立的局面,从而实现部门与总体战略、预算与绩效的统一,加强各组织间的交流与融合,使高校的预算模式更加合理。

杨臻黛[4](2016)描述了联合国秘书处(以下简称联合国)预算管理情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非营利性机构,联合国所管理的预算,包括常规预算、维和预算、国际刑事法庭预算和基建总规划等,此外还有预算外资金。预算年度方面,维和预算为一年,其他类的预算为两年。预算资金来源方面,除预算外资金来源于成员国及其他组织的捐款外以外,其他预算资金均源自成员国的会费摊缴,这些自愿性捐款形成信托基金。预算规模方面,每年管理的总预算盘子约为150亿美元,管好用好如此盘大资金并支持联合国内部组织机构规范高效运行,在于其拥有一套严密的预算管理体制与机制以及多年的预算管理经验。这为高校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预决算管理的议事决策机构专业性不强

当前,规模较大的高校都建立了由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和预算执行单位组成的A算管理组织架构。其中: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为经济事项专业审议机构(以下统称财经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三个议事决策机构根据预算管理职责权限的不同负责对预算事项进行审议决策;预算日常工作机构设在财务部门,负责拟定预决算政策,审议年度预算及具体分解方案,协调解决预算编制、调整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和预决算结果分析评价等工作;预算执行单位负责编制本部门的业务计划及相应的预算草案,执行经批准下达的预算。可以看出,随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已在高校逐步搭建起来。但是,从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的成员构成情况来看,财经委员会作为高校预算管理的专业议事机构,其成员主要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单位负责人,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成员由校领导班子组成,这些成员大多数为学校教学科研能力极为突出的院士或者教授,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或许是行政专家,但不一定都是财务方面的专家,难以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与基本预算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不匹配

高校内部制定的预算管理办法基本都明确了预算是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与业务相匹配的预算编制理念已在制度上得以体现。然而,在预算编制实务中这一理念并未贯彻执行。我们知道,我国高校编制两套预算:一套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编制的涵盖学校全部收入和支出的部门预算;一套是按照高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业务部门工作计划将学校可统筹使用的资金进行分解编制的由人员经费预算和公用经费预算组成的校内预算,其中公用经费预算是以院/处等业务部门为基本预算单位安排的预算。理论上,公用经费预算应根据校内基本预算单位的工作计划和业务需求编制安排。事实上,高校启动校内预算编制时间为每年的7月,业务部门工作计划的编制为每年的12月,工作计划和预算两者的编制时间前后错位,使得高校公用经费的预算资金安排往往难以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计划紧密联系,有的甚至相互脱节,从而造成高校内部财务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紧缺与浪费并存现象依然普遍。

3.预算执行报告编制主体单一,仍停留在数据的计算分析上,报告信息质量不高

按照我国高校预算管理惯例,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编制的主体,又是报告主体。历年来,预算执行报告编制工作都由财务部门完成,编制主体单一。并且,由于单位内部组织缺乏沟通和校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财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只能停留在收入预算完成率和支出预算完成率等数据指标的计算上,无法提供预算资金的使用与业务预期成果融合的财务信息,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

4.预算绩效管理重执行进度,忽略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高校纷纷构建了包含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和预算结余占预算收入的比率等指标在内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的预算执行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将预算执行率与绩效评价挂钩、与预算执行绩效奖励挂钩,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5.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了新动力、新手段。目前高校的财务工作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构建了预算管理、账务管理、报表管理等多个模块,形成了财务管理系统平台,但是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不充分不灵活,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财务管理系统平台中的各模块相互独立,预算管理统计报表不能按照管理需要自动生成,很多指标仍要靠人工查账录入数据计算制表,影响工作效能。二是财务系统与教学、科研、资产、采购、人事等部门管理系统平台不能对接,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无法整合利用,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导致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有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低和管理决策失误的风险。

二、基于联合国经验的改进建议

(一)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管理方面,重组经济事项专业审议机构,增强预算议事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联合国预算管理架构由执行层(业务部门)、管理层(预算部门)和三级审议决策层(行咨委、五委和联大)组成。业务部们编制的预算草案要经预算部门一级审核,行咨委、五委和联大等机构的三级审议,并由联大终极审定。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审议程序上,我国高校与联合国有相似之处,只是联合国设置的行咨委是辅助五委审议的一个联大附属机构,它的委员是由联大选举产生的独立专家,任期三年,以个人身份而非来源国政府代表身份行使职权,强调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前面提到,我国高校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为财经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为了体现财经委员会作为高校经济事项审议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增强预算议事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笔者建议,重组财经委员会,委员由财务专家和行政专家共同组成。同时建立相关专家库,由教代会从专家库中选举产生审议委员,委员以个人身份而非校内部门代表身份行使职权,并且按照学校的管理机制设定审议委员的人数、专家占比和任期年限。

(二)预算编制管理方面,改进和完善校内公用经费预算编制

联合国编制的预算年度为两年,预算编制的启动时间早,提前两年启动,有长达24个月的编制时间,比如2017年-2018年的预算编制在2015年年初就开始启动,其中:7个月为战略规划编制期,17个月为预算编制期。另外,联合国的整个预算编制程序亦非常的严谨,首先,业务部门所提交的战略规划和预算草案都要与预算部门的深入沟通、反复修改形成初稿;其次,联合国的预算审议要经过一级审核三级审议程序。值得一提的是,在审议的阶段,业务部门和预算部门的代表需对申报的预算进行现场答辩,接受审议委员的质询,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并根据审议机构的专业建议对提交的预算进行反复测算和修改。由此可见,联合国预算有编制时间充足、编制内容涵盖战略规划和审议程序严格的特点,这为我国高校改进和完善校内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我国高校校内预算编制受限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编制,一般于每年的7月启动。为了合理配置校内财务资源,使公用经费预算紧贴业务需求,高校应从制度上改进和完善校内预算的编制范围及程序,一是将业务部门工作计划纳入校内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范围,每年的1月启动工作计划的编制;二是加强预算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深入沟通,确保业务部门所提交的工作计划和预算草案相匹配,提供完整的预算草案信息供审议机构决策。

(三)预算执行管理方面,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预算执行报告编制机制

联合国预算属于责任预算,业务部门既是预算编制的主体,也是预算执行和报告的主体,有申报预算的权力,又必须按规定履行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义务并承担责任。在预算周期内,业务部门要作两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报告内容详实,包含目标实现和战略执行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需详细解释预算执行进程、支出内容、与历史预算的差异、分析各科目预算使用与预算拨付的差异等。此外,管理层亦非常关注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编制审议程序一样,联合国业务部门汇报的执行报告同样要经过预算司、行咨委、五委和联大的层层审议,严格的审议程序无形之中提升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针对前面提到的我国高校预算执行管理问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校内公用经费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缺位,解决之道是通过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预算执行报告编制机制和完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加强预算控制。具体而言,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1.制度上规定预算执行遵循“谁申请、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预算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2.设计与自身管理相适应的预算执行报告审议程序,充分发挥预算主体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和预算执行的积极性,现预算的全过程、互动管理。3.以预算要真实反映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为导向规范报告内容。4.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设计上侧重产出效率和效果的考核。

(四)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支撑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提高预算管理效能

联合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业务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这为联合国管好用好上百亿美元资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支撑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已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需完成的首要任务。高校应把信息化作为内部管理系统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对内部管理工作的影响,站在全局的角度,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财务平台信息与各部门业务管理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预算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李东旭.高校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借鉴与启示[J].财务与金融,2009(3):47-51.

[2]李现宗等.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68-95.

[3]冯文轶.大数据下基于云会计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框架构建[J].财会月刊,2016 (7):24-27.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高校的投资规模日趋增大。然而,光靠财政拨款及学校自筹远远无法满足这些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向银行申请高额的贷款成为各高校筹资的主要渠道。沉重的银行贷款利息及多校区办学成本的增加使得目前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财务风险,如何有效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显得极其重要。

一、高校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涵义

高校会计职业判断是指高校会计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高校理财的环境和运行的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并对其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估计判断,使处理该项业务所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的能力。

二、高校会计人员层次的工作性质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求

在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中,会计人员可分为三个级次,且成“金字塔”结构。第一级是校长及主管财务副校长,他们是决策层,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决策者。第二级是财务处长和副处长,他们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层管理者。第三级是基层会计人员,他们是核算层,是高校一线的财务工作者。

第一,校长及主管财务副校长的工作性质及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虽然高校的校长及主管财务副校长不一定是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二章第六条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因此,校长及主管财务副校长应该作为会计工作者“金字塔”结构的最顶层。作为高校的最高决策层,他们的财务工作目标是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提供较好的财力保证,并对重大财务问题或涉及到财务的学校重要工作做出决定。他们财务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是:筹措学校经费,保证学校建设、办学运转资金;理顺校内各种财务关系,保持学校良好的财务状况,保证学校持续发展。总之,校长及主管财务副校长是对学校各项经济活动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因此,对他们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很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其有前瞻性思维,能够根据当前的财务状况对未来学校发展潜力做出合理判断。高负债是现全国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他们应能够根据当前的财务状况对未来学校发展潜力做出合理判断。另外,他们要能够对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还有管理薄弱环节,是否存在着潜在违规漏洞做出判断,努力堵塞违法违纪现象,保证学校资金、资产的安全。

第二,财务处长和副处长的工作性质及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他们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层管理者。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首先组织学校财务会计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组织机构和完备的财务管理控制体制,组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其次负责学校财务工作计划、年度财务预算及国库集中支付计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另外对基层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宏观监控管理。他们的工作对校长负责,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学校的资金承受压力及风险抵抗能力,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财务处长和副处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也较高:随着政府收支及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改革,政府对高校资金的监管越来越严,高校使用资金的自受到制约,他们首先应对本校资金使用的用途、操作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做出判断,是否存在虚假支出套取财政资金,以及逃避财政监督的业务处理。其次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检查,对学校授权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还存在缺陷做出判断,以进一步完善,保证学校财务正常有效运转。再次还应对基层会计人是否严格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对是否存在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环节做出判断。

第三,基层会计人员的工作性质及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遵循国家政策法规、高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会计凭证的制作、资金的收付、会计报表的制作、会计档案的管理等。他们形成的信息资料,是上层做出分析及判断的基础材料,因此对他们工作的要求是真实、及时与准确。他们是最低层的会计人员,对他们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不高:高校的业务比较单一,只要求他们熟练运用会计核算原理,熟悉相关法,充分理解本校财务管理政策,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做出判断,最为关键的是对项业务的发生是否符合学校的规定、对该业务处理是否严格遵循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判断。

总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目前高校面临越来越严俊的形式,对高校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会计人员和中层会计人员对学校的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基层会计人员的贡献也必不可少。因此,作为高校会计人员,必须在今后的学习积累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保证高校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锋.新会计准则条件下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J].市场论坛,2007(12).

2、.试论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校长负责制[J].高等教育财会,1998(2).

3、彭焕文.三层次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探讨[J].经济师,2005(6).

4、侯建.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内部控制[J].甘肃科技,2009(1).

上一篇:乡镇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酒店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