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12:39:32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困生;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6-01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完善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的转化是关系学生发展、高考质量和教育整体发展的大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对历史学习缺乏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现将高三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对高三历史学习的特点认识不够,缺少复习计划,以被动学习为主

高三历史复习,具有知识范围容量大、节奏快等特点,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归纳总结,但很多学生的认识仍停留在新授课的学习特点上。学习中对教师依赖性强,课前没有提前准备的习惯,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以被动学习为主,带有较大盲目性,忙于追赶教师的教学进度。

2.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遗漏现象严重,不注重总结反思

学困生一般通史意识较弱,缺乏整体史观,不具备把握历史时代特征、知识衔接和迁移能力。高考历史复习中,教师大多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困生又不能做到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反思,考试中学困生难以把试卷中给定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同高中所学知识相结合,难以灵活应用,严重影响答题的准确率。

3.学困生自身素质差,学习动机不足,不求上进

学困生由于各方面较差,故受到批评较多,面对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教师的"另眼相看",他们多自卑,感觉低人一等,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进而自暴自弃。学困生由于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远大的志向和动力,大多表现为课前不预习,上课睡觉或不专心,课后不复习,不认真做作业,对考试无所谓等。

4.教师教学策略匮乏,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调动不起学困生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缺乏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则很难给学习上疏于用心的学生以有效的指导,进而导致学困生的产生。教学内容上的照本宣科或是面面俱到,使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机会。教学方法不能照顾学困生的兴趣和个别差异情况,也会导致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或学习效果低下。

就目前高三历史学困生所占比例来看,制定适合高三历史学困生的复习策略,这一直是教师、学校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重视对学困生的帮助和关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保证高三学困生高考成功的关键因素。

4.1 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强化高三历史学困生的学习动机。高三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而且影响到高考历史成绩的好坏。教学策略是指那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各种技巧,诸如提高讲课效果的技巧、指导学习时间安排的技巧、帮助学生保持注意的技巧、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技巧等。教师应掌握这些教学策略,激励学困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比如,利用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供一个个可望而可及的"适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克服学习困难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一次次成功的体验能强有力地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增加学困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4.2 夯实学习基础,帮助学困生制定科学有序的复习计划。学习基础的好坏是历史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认真研读高考的相关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取舍,框定基础知识的范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的框架,凸显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使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高三历史复习时间非常紧,要全盘考虑,遵循"因生制宜"的原则,根据学困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具体的校情和学情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本校学困生的复习计划,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3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训练学困生有效的复习方法。高三历史复习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困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困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分析、讨论,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在复习课中,要有意识地让学困生把有争议的知识、模棱两可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4 精选习题,以练促学,帮助学困生及时总结反思。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这是历史复习的关键。高考历史复习中,学困生怎么将知识、方法和能力变成自己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头脑,不断总结反思,掌握主干知识,这些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习题练习获得的,高考复习中可以利用课堂限时训练、课后作业、考试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方法技巧。特别是对那些稍有进步的学困生,从试卷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在讲评时给予适当的表扬,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因素,激发其潜力的挖掘和能力的发挥。

4.5 指导学困生应试技巧,发挥最佳水平的应试策略。在高考中怎样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理想成绩,这是每个高三学生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历史学困生,要想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除了要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应试策略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高考是紧张的思维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考场,是高考能够正常发挥的前提,需要做到心态平和,自信从容,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顾此失彼等现象,整体把握,合理取舍,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奋战于教育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渗透于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加强对历史学困生的关心和督促,尽可能的协调各方面力量,发挥教育和家庭、社会的综合作用,促进高三历史学困生的成绩可以大幅度提高。当然,学困生的形成非一天之事,且学困生大多意志力薄弱,所以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高三历史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磊:《浅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历史课的复习效率》.《网络科技时代》,2008:10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技巧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全国各地高三的青年学子们正在日以继夜、挑灯备战高考冲刺阶段的学复习课程。同时,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或者聘请各路教育专家、知名导师举办高考复习及应试技巧、心理辅导等各式各样的讲习班,各个高中学校也制定各种各样的备考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那些考生的家长们也各显神通,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学习在内的衣食起居行样样考虑得周到、细致,甚至有的父母专门请假或辞掉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备战高考的学子们,默默助力着考生们的高考备战之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害怕因为一点点的照顾疏漏而影响了学子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每天千叮咛万嘱咐的总是离不开学习方面事情,特别是关心总复习阶段的考试成绩,给本来就紧张备战的高考学子们平添了不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很多考生因为害怕高考冲刺总复习阶段的学习质量不高、考试成绩不佳而对不起老师的辛勤栽培和父母的碎心操劳,甚至有的学生因压力过重而郁郁寡欢,学习效果和成绩每况愈下、适得其反。

对此,作为身处其中备战2014年度高考的高三学生之一的我,每每看到这种负面的、极端的报道,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思前想后,我觉得有必要就高考前高三学生学复习阶段的应试心理及学习技巧,谈谈几点心得体会,供紧张备战高考的学子们参考、研学之用。

(1)保持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在高考进入总复习阶段的关键时刻,考生心理出现有点紧张、有点期待、甚至有点兴奋的状态是完全正常的,不要因担心复习不好、高考发挥失常而引起过度焦虑情绪,首先,在学习上,要保持“把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的心态,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其次,生活饮食起居在保证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要保持与平常一样的作息习惯,不要特意做出改变,致使人体生物钟难以习惯而导致身体不适,徒增压力;第三,要始终保持自信的心理状态备考、迎考,适当的时候可以咨询心理辅导师缓解压力。

(2)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详细的甚至到每天的复习计划。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订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张而不忙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比如,首先要做一个整体复习计划,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获得能力上的提高;然后把它按周分成单元计划,最后具体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要明确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并且要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来履行计划、完成计划,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每天睡前约半小时,对一天的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和记忆储存,对于不清楚的知识点要及时查阅、熟捻于胸,给“温故而知新”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3)勤学好问,拾遗补漏,不留知识“死角”。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要多向老师请教,遇到疑惑的知识点要勤与同学们交流沟通,要不耻下问,要坚信“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的有限时间内,很多考生过分追求“面面俱到”,总想着什么都要复习,因此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导致备考信心不足、复习计划紊乱,其结果必然是收效甚微甚至愈来愈差。所以,在临近高考的最后阶段上,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首先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排查,要根据个人情况分出重点和难点,找出知识盲点并扫除,做到不留“死角”,把精力放在“拾遗补漏”上。

(4)要多与父母亲沟通,不要因为家庭为保障学子们的后勤服务过度操劳而增加了考生的思想压力。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考生应该给予理解,要多与父母亲沟通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技巧,不要因为互不理解而背上思想包袱。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妨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给孩子“换换脑子”,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情感,真正缓解孩子的备考压力。

(5)考生每天要“挤出”一定时间(约1小时左右)听听音乐、加强体育锻炼,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在选择体育运动时,要以非剧烈运动为主,如散步、做操、慢跑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稳定与放松,最好不要游泳、爬山,以免出现意外伤害;特别是在临考前几天不要上网,不要看有强烈刺激的武打、枪战等情节的影视作品,否则容易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兴奋,干扰复习,同时也会影响晚间睡眠质量,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甚至影响高考的临场发挥,影响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万庆东.高三历史复习技巧的有效运用.考试周刊,2013年 15 期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复习计划与策略 复习计划 课堂效率。

一、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如果按照每周六课时计算,一个月24课时,必修1必修2分别需要35课时必修3需要30课时,两本选修教材估计20课时,总需要120课时,也就差不多五个月时间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为第一轮复习时间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我个人认为这一轮复习非常重要,我们宁愿放慢脚步,也不求快,一定要让学生对五本教材有个清晰的记忆。系统复习阶段是整个高三复习这座大厦的基石,它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高考的成败。因为,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搞好这一轮复习。基本思路是:从纵向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知识,让学生吃透教材,建立起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在进行这一轮复习时从微观入手,起点要适当低一点,基本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有:在全面复习的同时,着力抓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完整把握,尤其关注教材中学生学习的盲区,也就是指那些学生看书看不出来,看完后看不懂,考试又考的内容讲给学生。找准重点知识――展现历史发展逻辑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具有现实借鉴作用的知识。善于区分重点和难点,不要认为只要是难点就是重点内容而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对重点知识的讲授应以帮助学生理解,搞清其结构及其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重点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为主。

二、认真研究考纲、课标和2012、2013年高考题

要认真研读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课标制定的,课标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所以当2015年新的考试说明出来之后一定要认真研读、比较。

三、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1)确定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所谓“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当是具有学科特色的、具体的、递进的、可以检测的。实际上,宏观地看,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历史考试的四大能力目标早就非常明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而且,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说明对每一个能力目标还分出了三个层次。不过平心而论,这样的能力目标或要求从操作角度看,仍不算是明确的,也是不够具体的,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很难加以落实与检测。因此,高三历史教师就有必要继续在具有学科特色的、具体的、递进的、可以检测的等操作细节上(或者说是技术层面上)努力,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与训练。这当然是个难题,但我们必须加以尝试。

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这一能力要求为例,考试说明已将它分为“获取信息”、“提炼信息”与“应用信息”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当然需要教师通过高三历史教学让学生逐步地形成。单以“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为例,教师当然也可以用把学生扔进“史料之海”中的办法让学生自动地形成,但这样的做法代价太大,效益也不会高。较为可行的途径还有待探索,但下面两个方法目前就可以尝试。

方法之一是对史料进行精心选择与分类,明确有哪几类史料――如文字类、数据类、图表类等,明确各类史料的解读主要应具备怎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史料,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在解读方法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逐步具备解读的能力。

方法之二是对“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进行分类,如阅读、辨析、比较、推理等,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史料,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能力。以文字类史料为例,要让学生养成是直接史料还是间接史料、是信史还是伪史的判断习惯,知道不同的史料价值有天壤之别;要让学生不但关注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重视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因此要将文字放入历史现场中。

(2)鼓励并引导学生的深度参与。如同学习游泳,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培养起来的(尽管讲解与示范也很重要)。因此,能力立意的课堂,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一定是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过程。

深度参与不是表面的气氛热闹,而是学生的本质参与。因此,首先必须选择好有价值的材料和设计好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吸引到课堂中来,吸附到材料与问题上来。

鼓励学生深度参与,还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深度参与应当是全员的,这是因为,课堂是一个场,只有全体学生的参与,才能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才能形成有价值的思想风暴,形成思想与思想的撞击。实际上,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新课程的理念,鼓励并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各展其能,互相学习与切磋,以各种形式参与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求得共同的进步,求得共赢。

四、设计并安排好适当的训练

学生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练出来的。不过,训练还有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讲的是花样游泳要领,练的是自由泳技术,无论如何不可能训练出一个花样泳高手来。历史学科的能力训练也是如此。因此,训练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并有整体的安排。

还是以“获取信息”为例,首先当然是应有明确的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然而是选择经典范例指导学生解读,明确经典题的能力要求和操作思路,本文前述孙中山致参议院之咨文正是一例。这时随后的同步跟进训练极为关键。这如同数学老师在讲解了例题之后要布置同类题是一个道理。因此,历史老师应当在课后布置同类的能力训练题,从而实现能力培养方面的讲练一致。当然,训练要求必须明确:从三个视角展开--确认史料的价值、将史料放入具体的历史现场和依据可信史料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这样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的同步跟进训练如果能在每一节课后坚持,相信我们的学生吧,其学习能力一定会有可喜的提升。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27-02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很多试题都是来自历史研究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观点,更加贴近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是否能很好地解读历史。针对这些新变化,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一、新课改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据统计,近些年的高考试题,纯记忆性的题越来越少,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多。比如,2012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答题时做到史论结合,不能空发议论,第12题考查北宋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必须掌握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第29(2)、35(1)和(2)、36(2)、37题要求考生举例或结合史实进行说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这些题能在教材上找到相关的背景,却不能找到准确答案。学生必须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在答题时跳出教材,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另外,越来越注重以材料为背景进行答题,材料字数越来越多,比如,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非选择题全是材料题,选择题基本全是依据材料进行选择,还增加了看图题,这就加大了历史复习的难度,相比较而言,高考历史复习资料较为落后,跟不上高考变化的节奏,“题海战术”已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和复习。

二、新课改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提高历史教师的责任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高中历史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态度,明确自身的责任,对学生、教育负责,一方面要做好分内之事,创新批改试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会丢分,从而有效弥补缺漏,而不是满纸红色记号,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周密的复习计划、有效的复习方法,并将历史高考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于提高复习效果有重要作用。教师的亲和态度和责任心能感染到每一个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和考试特点,指定学生阅读一些历史著作,比如,《世界史纲》、《全球通史》,以及一些历史题材的文学著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的《93年》等。或者提取一些材料,依据教材知识来设计大量问题,训练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于复习时间紧迫,这就要求教师精选阅读材料,可以每天选取一段名著材料,复印成小条发给学生,并附加一问题,让学生随时阅读,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解读水平。比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这段话中的“旧工业”指的什么?旧工业的衰落与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

3.将前沿学术性的历史观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多查阅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文章著作,了解最新的历史学术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加工、评价,再介绍给学生。比如,唯物史观的最新发展、文明史观等一些新史学观,对这些观点的主要特点和主张分条讲述,并进行一定的训练。还要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最新观点进行灌输,比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结合李学勤先生的《走出疑古时代》,与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辩”派相结合,分析不同派别大师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进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全面看待已有的学术成果。这些新观点的融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其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历史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

4.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事件相结合。历史不等于是呆板、陈旧的东西,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事件有效结合起来,赋予历史学科以时代性。比如,2012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比较重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第35题从肯尼迪对和平的认识作为切入点,把学生导入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第36题围绕推举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问题来设计,正值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因此,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将历史学科特点与现实特征结合起来。

5.学生要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以一周为单元制定复习计划,保证每天都有十分钟的时间回顾复习过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学会看教材、错题、练习,在看书时要集中精力,根据自己的习惯将教材中每一课的知识点依照背景、原因、目的、意义、性质、内容等板块进行系统化,并做相应的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看书要做到全面、详细、准确,还要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历史学习的情趣。对于出现的错题,要有针对性地总结反思,归纳出自己出错的原因,从而在以后的做题中避免出现同样情况。

总之,历史是文科生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要充分了解新课改下高考历史的题型特点,改变传统的题海复习方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将历史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高考历史复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必闩.高考历史复习思路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1).

[2]杨梅玲.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历史复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通过认真总结和反思,我们认为,要取得高考的胜利,必须要全校共同关注高三,要统筹规划,注重过程,科学备考,狠抓落实,还要有拼搏的精神。

我们对20__年高考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并以期与各兄弟学校共同探讨高考策略。

一、举全校之力共同关心高三是高考成功的前提

1、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大高三管理力度。

学校领导集体清晰认识到本届高三学生整体水平不高,文科水平较低,年级组的尖子群人数少(尖子生在高一时因种种原因而流失),绝不能因20__年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盲目自满而忽略本届高三,或认为这一届高三差而放弃本届高三。领导们带着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狠抓质量,更好地树立学校良好形象。行政班子工作作风扎实,身体力行深入高三教育教学管理。具体作法为:

①校长、书记及高三年级的分管副校长、副书记和年级组长在天门楼坐班值日。值日期间深入课堂听评课,检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行政会上认真反馈听评课及教师教学常规情况,定期公布听课数量;

②领导班子实行一人一科包学科责任制,并且一抓到底。__校长主抓全面工作(还具体负责语文和英语),覃正明书记抓文综教学,刘光文副校长抓数学教学,丁富贵副书记抓理综教学。

③保证每一次行政会、校长会有高三议题,形成人人关注高三、研究高三、解决高三问题的工作氛围。

④学校、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高三月考,并及时总结分析,每月召开一次复习迎考专题研讨会。

⑤提高服务意识,关心高三师生生活,第一时间解决师生困难。

2、教师齐心协力,形成教学合力。

三年一期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特别是在20__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一结束,大家没有来得及休息,学校就及时召开了全体准备上高三老师的动员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随后由年级组充分行使独立管理职能,抓好班主任(含政教员)、备课组长两条主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分管高三年级的校级领导与班主任、政教员一道全天候的值班与巡视,引导全体教师以高尚的情操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以严格管理、科学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强烈的忧患意识,永不言败的旺盛斗志,激发了高三教师的敬业精神。 这届高三是我省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届,我校作为全省课程改革的示范校,从2008年起,在高一就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我们深知肩负的担子和责任。20__年高考我校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后,又给我们这一届高三增加了一个更高的难度。三年来全体高三老师在思想上取得共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20__届高考再不能有任何闪失,__一中、__一中、__一中在努力甩开我们,市民中在紧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一直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高三工作一直抓得很紧,从不敢有半点懈怠。大家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__校长经常白天深入课堂听课,课间与老师们交谈,晚上与高三班主任一起巡视、值班,了解情况,亲自关注高三,支持高三,鼓励高三,督阵高三。有了领导亲历亲为的榜样激励,老师们更加忘我工作。为了推进边缘生上进,教师自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及大课间时间在办公室进行个别推进和辅导,虽然是休息时间,但老师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之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想到了,都利用到了,大家别无所求,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学生们一把,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过程。

1、管理要讲究科学,要追求艺术,要提高管理的效率。一是严格日常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常规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规范,高三教学工作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应该有更高的常规要求,尤其突出了“三抓”。一抓阶段计划,做到忙而不乱。我们根据高三教学整体要求和安排,各备课组分阶段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研究每个阶段学科教学工作应采取的措施和具体安排。特别是在“小题考”和“一模”以后,我们根据各科成绩水平和复习的实际情况,要求备课组调整各科教学计划,把复习计划落实到每一课时,并经年级审定后组织实施,克服了高三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抓备课组,有的放矢。我们坚持强调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功能,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克服单兵独战的局限性,并实行备课监控,扎实开展有业务指导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行政领导参与的集体备课。三抓考前训练,务求落实。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训练得以实现。对高三的应考训练应该尤为重视,各学科组制订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对自编练习的比例实行量化规定,定量控制;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除综合训练外,采用限时训练、错题过关、单项检测、专项考查等形式进行复习巩固。2、加强过程管理。高三前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要跟得上节拍。一是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要保持清醒头脑,开学伊始要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细致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的复习任务;二是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日教研组活动(特殊情况报年级组长更改日期)。每次活动要求分管领导参加,要求有教师发言详细记录,通过反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统一认识,统一进度,协商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措施,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要求高三教师认真书写复习计划、复习教案,精心上好每堂课和批阅好每一本作业、每一份考试试卷,年级组采用抽查和普查方式予以落实;四是加强文综、理综考试整合训练,落实每次考试全批全改,认真分析得失;五是要求每位高三学生自备一本错题集,及时收集作业及考试错题;六是强化教师面向全体施教意识,力求一个学生也不掉队;七是多次召开高三教师大会及学生会议,要求班主任将本班学生按高考需达到的目标层次分类设表(如那些是可以上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那些是专业生的学生名单)发给每一位该班上课的教师,确定每一位老师的帮扶对象,并在班级内部成立帮辅小组,由品学兼优的学生任组长具体负责。对于文科生要求每位政史地老师每天检查背诵情况,帮辅组长和不合格学生在科任老师处背诵,力求全面提高文科学生的文综水平,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推广到理科。八是认真组织全市三次联考,确定复习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开好月考质量分析会。每次月考后,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析要求到题到人。及时做到与周边学校的横向比较,做到知己知彼;九是高三教师要发扬奉献精神,敢于付出,坚持全天刚性坐班,工作时间不闲谈,不上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十是精心选择、网络下载及剪裁高考复习资料,做到未整合的复习资料不准印刷发放学生使用。

三、统筹规划、科学备考、狠抓落实,追求备考的最大效益

1、早计划、重落实,确保复习工作有序进行。

①高二刚结束,学校就对高三年级组教学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了高三复习备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20__年6月份就召开高考第一轮复习研讨会,明确了各备课组各阶段的进度、思路、策略,制订了一轮复习计划。确定了本届高三一轮复习的指导方针是:“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狠抓基础、注重训练、分层推进、培养尖子、调试心理、关注非智、面向实战、决胜细节”。20__年2月份又召开了二轮复习研讨会,这一轮复习我们的指导方针是“突出重点,突出学科内综合,以专题为载体,以能力、素质为目标,分层推进”,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主干知识结构,结合考纲进一步落实课本重点知识,以期达到“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效果。高三教师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高三起始阶段即实行备课组周备课制,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在复习课教案、滚动考试、月考、分类推进等方面力图有所创新。

②实行复习提前告知。每个班级都在公布栏里开辟一个教学计划专栏,公开教师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明白复习的每一个阶段具体内容,做好复习之前的预习和自我调整。

③固定考试时间,进入高三后为了有利于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经过研究固定了月考及周测试时间和科目,做出明确安排,印发给教师、学生,有利于教师、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时间安排是这样的:

5周一循环,在两次月考间隔中,完成理综、文综二轮,语文英语一轮,数学一轮共四周的测试,为了保证成绩的真实有效,让学生更有竞争意识,安排了全体高三教师进行监考,另外每次月考还将所有的学生及考室进行随机编排。我们对滚动考试、月考的态度是,不把成绩作为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通过考试发挥诊断功能,教师、学生都要进行反思,查缺补漏:没教好的教好,把不会的弄会。同时教师及时批改试卷,周四、五考试下周一就要出成绩,备课组长汇总上传到年级组,然后年级组把总成绩发到任课教师手里,及时跟进成绩的变化,与相关学生面对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出处,并及时纠正。

④广泛搜集高考信息。

学校教务处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安排高三教师外出教研,开拓视野,广泛搜集高考信息,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复习经验,无论何种形式,参加教研的教师和班主任,都应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活动结束,都要该进行总结,并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筛选、分析、提炼、内化吸收。高三年级确定专人为高考信息员,加强与外地、外校的高考信息交流。

2、合理决策,关注全体学生。

高三的工作事无巨细,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因此怎样实现科学安排、如何高效行动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

一是科学安排时间和对策。我们把高三即紧张而又短暂的十个月,分为高三磨合期、爬坡期、关键期、冲刺期,就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即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且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比如在磨合期更加注重师生的关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作息习惯;爬坡期更加注重课堂的密度和效率和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关键期更加注重教学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分层指导;冲刺期注重应考的科学训练和学生的心理辅导等等。

二是因材施教,全程关注几类学生。

(1)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根据调考及历次月考成绩找准学生,分配到校级领导,负责调查研究,全程跟踪,挖掘潜能,让该类学生鼓足信心,冲击清华、北大;

(2对能考上一本、二本学生和临界生分配到校级及中层领导,实行分班分人帮扶,力争多出“精品”、提高一本、二本自然上线率;

(3)对三本、专科学生及临界生,各行管、班主任、授课教师要落实到人,要进行针对性的帮扶,要力争这类学生在高考中上台阶、上档次,提高高考升学率。

四、加强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入高三,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理想前途、成人成材、诚信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勤奋求实、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

1、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细化、实化、生活化。把远大理想与现实高考、备考紧密结合,把平时的要求与温馨提示跟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进入高三后,每个班级都在班级门口贴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对联,在教室里张贴了激励学生的话语,班主任的教育感言,同学们的成才感言。年级组在公共场所还悬挂了高考倒计时牌,各班在教室里也悬挂了倒计时牌,不断激发学生斗志,营造了一个紧张有序、积极向上的大环境。每个月年级组还认真做好高考专题宣传,定

期介绍高考信息、名校动态。班级每月利用班会进行励志教育,班主任精选一些励志文章鼓舞学生。通过班会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同龄人的不懈奋斗,成功中包含的汗水;感受到了高考不仅是成绩的选拔,更是意志品质的提升,心灵的升华。教育就是产生于学生的自我心灵的忏悔和感动之中。无需更多的语言,她们彼此都能感受心灵的共鸣。正是由于我们的教师时刻把目标教育与励志教育贯穿在高三备考的每一个阶段中,才给了学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纪律教育。高三学生因时间紧,功课任务繁重,思想波动大,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不可轻视。一是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大会,及时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按多元奖励模式奖励各类表现优异学生;二是加强心理辅导,请心理教育专家在三月时进行“人在高三,拼搏四月”的理想信念专题讲座,学校成立高三学生心理咨询室,有专人负责咨询。教研室确定专题,分别在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制作心理辅导展板;三是适时召开学生家长会,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四.是加大问题学生惩戒力度,对问题严重,影响极坏学生坚决做到严惩不贷,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五.是加强寄宿生管理,班主任到寝室查寝实行签到制;六.是请相关部门清理校园周围黑网吧,创造安宁学习环境;七.是办公室派专人负责校园贴吧管理,让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言论成为学校主流舆论。调适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以班主任为核心,配合政教人员、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及考试应试技巧的辅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学习状态。

3、加强对学生表彰激励。每次月考后都召开学生表彰大会,表彰成绩优异和进步幅度大的学生。在近高考百日之时,年级组抓住这一契机,召开了高三全体师生的迎高考动员大会暨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大家站在天门楼的清石操场上,面对面交流,宣誓,师生心情澎湃。会上不仅有领导的鼓励,还有优秀生宣誓,老师代表寄语。同学们斗志昂扬,对高考充满期待。

五、强化激励机制,让教师找到成就感、幸福感

高三教师任务重、压力大,为保证教师身心健康,劳逸结合,愉悦工作,政府、学校在待遇上向高三教师倾斜。一是学校经常性组织高三备课组长、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吸取他人迎考经验;二是在评定中高级职称、市区优秀教师时,确保在高三任教,工作认真,业绩突出者有1至2 人特别指标,特殊情况还可破格考虑;三是政府、学校出台20__年高考奖励方案,该方案切实体现公平分配,杜绝平均主义,要让弱势班级教师充满信心,看到希望。

六、几点思考与经验

经历了高三的整个过程得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与经验:

一是锻炼队伍。我们高三年级大部分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有的还是第一次担任高三的教育教学任务,三年的磨砺,最后一年的拼搏使老师们在业务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老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下,中年教师精益求精,青年教师锐意进取。教师队伍的建设的水平标志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二是凝聚人心。近年来,虽然我校高考升学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不能否认,兄弟学校的进步势头更猛,因此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危机和挑战。只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才能突出重围,取得成功。20__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振兴了师生的积极性,大家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是拼博精神。成绩的取得依靠科学的方法,更离不开扎实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艰苦的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回想三年的奋斗历程,有一种精神在支持着我们,这就是拼博的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二、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过程。

1、管理要讲究科学,要追求艺术,要提高管理的效率。一是严格日常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常规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规范,高三教学工作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应该有更高的常规要求,尤其突出了“三抓”。一抓阶段计划,做到忙而不乱。我们根据高三教学整体要求和安排,各备课组分阶段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研究每个阶段学科教学工作应采取的措施和具体安排。特别是在“小题考”和“一模”以后,我们根据各科成绩水平和复习的实际情况,要求备课组调整各科教学计划,把复习计划落实到每一课时,并经年级审定后组织实施,克服了高三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抓备课组,有的放矢。我们坚持强调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功能,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克服单兵独战的局限性,并实行备课监控,扎实开展有业务指导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行政领导参与的集体备课。三抓考前训练,务求落实。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训练得以实现。对高三的应考训练应该尤为重视,各学科组制订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对自编练习的比例实行量化规定,定量控制;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除综合训练外,采用限时训练、错题过关、单项检测、专项考查等形式进行复习巩固。

2、加强过程管理。高三前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要跟得上节拍。一是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要保持清醒头脑,开学伊始要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细致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的复习任务;二是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日教研组活动(特殊情况报年级组长更改日期)。每次活动要求分管领导参加,要求有教师发言详细记录,通过反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统一认识,统一进度,协商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措施,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要求高三教师认真书写复习计划、复习教案,精心上好每堂课和批阅好每一本作业、每一份考试试卷,年级组采用抽查和普查方式予以落实;四是加强文综、理综考试整合训练,落实每次考试全批全改,认真分析得失;五是要求每位高三学生自备一本错题集,及时收集作业及考试错题;六是强化教师面向全体施教意识,力求一个学生也不掉队;七是多次召开高三教师大会及学生会议,要求班主任将本班学生按高考需达到的目标层次分类设表(如那些是可以上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那些是专业生的学生名单)发给每一位该班上课的教师,确定每一位老师的帮扶对象,并在班级内部成立帮辅小组,由品学兼优的学生任组长具体负责。对于文科生要求每位政史地老师每天检查背诵情况,帮辅组长和不合格学生在科任老师处背诵,力求全面提高文科学生的文综水平,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推广到理科。八是认真组织全市三次联考,确定复习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开好月考质量分析会。每次月考后,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析要求到题到人。及时做到与周边学校的横向比较,做到知己知彼;九是高三教师要发扬奉献精神,敢于付出,坚持全天刚性坐班,工作时间不闲谈,不上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十是精心选择、网络下载及剪裁高考复习资料,做到未整合的复习资料不准印刷发放学生使用。

三、统筹规划、科学备考、狠抓落实,追求备考的最大效益

1、早计划、重落实,确保复习工作有序进行。

①高二刚结束,学校就对高三年级组教学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了高三复习备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20__年6月份就召开高考第一轮复习研讨会,明确了各备课组各阶段的进度、思路、策略,制订了一轮复习计划。确定了本届高三一轮复习的指导方针是:“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狠抓基础、注重训练、分层推进、培养尖子、调试心理、关注非智、面向实战、决胜细节”。20__年2月份又召开了二轮复习研讨会,这一轮复习我们的指导方针是“突出重点,突出学科内综合,以专题为载体,以能力、素质为目标,分层推进”,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主干知识结构,结合考纲进一步落实课本重点知识,以期达到“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效果。高三教师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高三起始阶段即实行备课组周备课制,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在复习课教案、滚动考试、月考、分类推进等方面力图有所创新。

②实行复习提前告知。每个班级都在公布栏里开辟一个教学计划专栏,公开教师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明白复习的每一个阶段具体内容,做好复习之前的预习和自我调整。

③固定考试时间,进入高三后为了有利于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经过研究固定了月考及周测试时间和科目,做出明确安排,印发给教师、学生,有利于教师、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时间安排是这样的:

5周一循环,在两次月考间隔中,完成理综、文综二轮,语文英语一轮,

数学一轮共四周的测试,为了保证成绩的真实有效,让学生更有竞争意识,安排了全体高三教师进行监考,另外每次月考还将所有的学生及考室进行随机编排。我们对滚动考试、月考的态度是,不把成绩作为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通过考试发挥诊断功能,教师、学生都要进行反思,查缺补漏:没教好的教好,把不会的弄会。同时教师及时批改试卷,周四、五考试下周一就要出成绩,备课组长汇总上传到年级组,然后年级组把总成绩发到任课教师手里,及时跟进成绩的变化,与相关学生面对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出处,并及时纠正。④广泛搜集高考信息。

学校教务处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安排高三教师外出教研,开拓视野,广泛搜集高考信息,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复习经验,无论何种形式,参加教研的教师和班主任,都应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活动结束,都要该进行总结,并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筛选、分析、提炼、内化吸收。高三年级确定专人为高考信息员,加强与外地、外校的高考信息交流。

2、合理决策,关注全体学生。

高三的工作事无巨细,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因此怎样实现科学安排、如何高效行动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

一是科学安排时间和对策。我们把高三即紧张而又短暂的十个月,分为高三磨合期、爬坡期、关键期、冲刺期,就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即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且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比如在磨合期更加注重师生的关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作息习惯;爬坡期更加注重课堂的密度和效率和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关键期更加注重教学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分层指导;冲刺期注重应考的科学训练和学生的心理辅导等等。

二是因材施教,全程关注几类学生。

(1)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根据调考及历次月考成绩找准学生,分配到校级领导,负责调查研究,全程跟踪,挖掘潜能,让该类学生鼓足信心,冲击清华、北大;

(2对能考上一本、二本学生和临界生分配到校级及中层领导,实行分班分人帮扶,力争多出“精品”、提高一本、二本自然上线率;

(3)对三本、专科学生及临界生,各行管、班主任、授课教师要落实到人,要进行针对性的帮扶,要力争这类学生在高考中上台阶、上档次,提高高考升学率。

四、加强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入高三,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理想前途、成人成材、诚信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勤奋求实、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

1、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细化、实化、生活化。把远大理想与现实高考、备考紧密结合,把平时的要求与温馨提示跟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进入高三后,每个班级都在班级门口贴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对联,在教室里张贴了激励学生的话语,班主任的教育感言,同学们的成才感言。年级组在公共场所还悬挂了高考倒计时牌,各班在教室里也悬挂了倒计时牌,不断激发学生斗志,营造了一个紧张有序、积极向上的大环境。每个月年级组还认真做好高考专题宣传,定期介绍高考信息、名校动态。班级每月利用班会进行励志教育,班主任精选一些励志文章鼓舞学生。通过班会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同龄人的不懈奋斗,成功中包含的汗水;感受到了高考不仅是成绩的选拔,更是意志品质的提升,心灵的升华。教育就是产生于学生的自我心灵的忏悔和感动之中。无需更多的语言,她们彼此都能感受心灵的共鸣。正是由于我们的教师时刻把目标教育与励志教育贯穿在高三备考的每一个阶段中,才给了学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纪律教育。高三学生因时间紧,功课任务繁重,思想波动大,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不可轻视。一是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大会,及时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按多元奖励模式奖励各类表现优异学生;二是加强心理辅导,请心理教育专家在三月时进行“人在高三,拼搏四月”的理想信念专题讲座,学校成立高三学生心理咨询室,有专人负责咨询。教研室确定专题,分别在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制作心理辅导展板;三是适时召开学生家长会,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四.是加大问题学生惩戒力度,对问题严重,影响极坏学生坚决做到严惩不贷,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五.是加强寄宿生管理,班主任到寝室查寝实行签到制;六.是请相关部门清理校园周围黑网吧,创造安宁学习环境;七.是办公室派专人负责校园贴吧管理,让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言论成为学校主流舆论。调适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以班主任为核心,配合政教人员、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及考试应试技巧的辅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学习状态。

3、加强对学生表彰激励。每次月考后都召开学生表彰大会,表彰成绩优异和进步幅度大的学生。在近高考百日之时,年级组抓住这一契机,召开了高三全体师生的迎高考动员大会暨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大家站在天门楼的清石操场上,面对面交流,宣誓,师生心情澎湃。会上不仅有领导的鼓励,还有优秀生宣誓,老师代表寄语。同学们斗志昂扬,对高考充满期待。

五、强化激励机制,让教师找到成就感、幸福感

高三教师任务重、压力大,为保证教师身心健康,劳逸结合,愉悦工作,政府、学校在待遇上向高三教师倾斜。一是学校经常性组织高三备课组长、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吸取他人迎考经验;二是在评定中高级职称、市区优秀教师时,确保在高三任教,工作认真,业绩突出者有1至2 人特别指标,特殊情况还可破格考虑;三是政府、学校出台20__年高考奖励方案,该方案切实体现公平分配,杜绝平均主义,要让弱势班级教师充满信心,看到希望。

六、几点思考与经验

经历了高三的整个过程得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与经验:

一是锻炼队伍。我们高三年级大部分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有的还是第一次担任高三的教育教学任务,三年的磨砺,最后一年的拼搏使老师们在业务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老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下,中年教师精益求精,青年教师锐意进取。教师队伍的建设的水平标志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二是凝聚人心。近年来,虽然我校高考升学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不能否认,兄弟学校的进步势头更猛,因此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危机和挑战。只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才能突出重围,取得成功。20__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振兴了师生的积极性,大家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是拼博精神。成绩的取得依靠科学的方法,更离不开扎实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艰苦的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回想三年的奋斗历程,有一种精神在支持着我们,这就是拼博的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____年的高考大战已落下帷幕。经过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与辛勤努力,我校高考今年再次取得佳绩,在我省新课改第一次高考中再次实现自我跨越。____年我校实际参加高考人数为1460人,其中普通理科575人,普通文科697人, 体音美188人。一本上线人数106人(含体音美);二本上线人数149人;三本上线人数443人。相对于我校学生的进校分可以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下面,将我校高三教学和备考方面的基本做法、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结如下:

一、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英明决策。

市教育主管部门能高度把握高考动态,宏观驾驭高考方向,全方位,多渠道地搜集高考信息,优化高考资源,勤检查、严督导,为我市高考引领方向,保驾护航,成为我校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二、校领导班子的通力合作

高三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__*为组长的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合作,分工明确,全体领导均能身先士卒,深入教学一线,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群策群力,制定《实验中学____年高考复习备考计划》,并能够根据我校实际和高考动态,及时制订____年高考目标奖励方案,激励全体教师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奋勇拼搏。校长__*同志多次参加高三年级统考质量分析会,在会上为老师们加油鼓劲,

并明确提出学校的一切部门和人员都应该为高三服务的要求。副校长__*同志蹲点高三年级,亲自抓复习备考过程中各种复习计划的落实,而且全程参与高三年级每周的集体备考活动与每月月考质量分析会等。在这些校领导的亲自关怀与支持下,我校高三年级全体师生斗志昂扬,全面

完成学期初制订的各项教学计划。三、全体教师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每一位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够不遗余力地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高一、高二老师默默地为高三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生源,高三教师更是精雕细刻、殚精竭虑,许多老师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教学一线,在高考面前淡了亲情,淡了友情,任劳任怨,精神感人至深。高三年级__*老师担任高三(13)班主任工作,高考前2个月突然得了皮肌炎,全身酸软无力,面部红肿,但他坚持与学生在一起,每天仅利用中午时间打吊瓶,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影响学生一天的课程。正是全体教师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成为了我校高考成功的根本性条件。

“以老带新”是我们这次备考过程中的一个特色,因为本届高三年级“新教师”比较多,所谓“新教师”,是指第一次带高三的年轻教师,他们复习备考的经验相对薄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专门制订相关措施,给每一个年轻教师指定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要求年轻教师每周听指导教师两节以上的指导课,指导教师每周批改一次指导对象的教案。这一措施使我们的年轻教师很快理顺了教学思路,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四、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

建校以来,我校以其诚实努力的优良传统在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校风正、学风浓、教风严,这也是广大学子选择我校的根本原因,十多年来,我校每年录取的学生都是以二三百分为主,高分学生一个没有,但就是这样的学生,我们的教师没有放弃,我们的学校没有放弃,“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我们学校的高考成绩也一年一个新台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五、扎实细致的班级管理

全体班主任能够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深入班级,深入学生,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调解关系,化解矛盾,树立了良好的班风,营造了浓厚的学风,为学生的学习生活铺平了道路。很多班主任笑言:“我们不仅是老师,还是妈妈”,班主任不仅管理学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成长。高三(6)班的__*老师就是一个例子,她班上的__同学中考分只有418分,但进校以后,班主任*老师发现他体育成绩较好,建议他考体育,结果他高考考了466分,专业在全省排名前列,录取了北京体育大学。

六、针对性强的系统训练和选择性模拟考试

各备课组针对复习进度采用了北京、武汉等地的模拟题,进行针对性强的系统训练及时对师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高三年级负责人__*同志利用自己同学、朋友的关系与武汉、黄冈地区的重点学校取得联系,及时找到各地的信息卷供各备课组参考,同时我们也选择性的参加了2011年9月的摸底考试和八市第一、二次联考等大型考试,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七、激发兴趣,学玩结合

这一届学生从高一开始就扎实开展市教育局提出的“校园飞歌三十分,阳光锻炼一小时”活动,在三年期间参加了学校十周年校庆文艺演出、荆门市红歌赛、钟祥市篮球赛、钟祥市体育馆开馆仪式等大型集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得到增强、眼界得以开阔、兴趣爱好得以扩展、心理素质得到强化,在平时学习中兴趣更浓,在考试中水平得以全面发挥。哪怕是在高考前一个月,我们年级每天的歌声依然嘹亮,对同学们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

八、突出艺体教育特色

针对我校生源状况,学校特聘请了一批体育、音乐、美术的专业教师,开设专业班教学,从高一开始就每周开设十几节的专业课程,到高三时使他们通过专业考试的途径进入理想的大学,例如高三(24)班的__同学,中考分只有284分,通过音乐专业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这样的同学在我们学校有一大批。这些措施成功的将部分文化课成绩不够优秀的同学送入了一些全国重点的大学。

纵观____年高考,丰硕的成果背后依然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失误与不足。例如高分学生人数偏少,考入名牌院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部分老师课堂教法单一,与新课改接轨不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等,这些问题还亟待解决。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面对高考试卷,回首往日的教学与备考历程,无意中意识到工作中有得也有失,仔细想来有以下几点较值得一提:

一、早打基础,构建体系

早到什么时候呢?高一!如何打基础、建体系呢?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观点!这原本就是高一、高二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为什么还要提呢?因为事实上高一、高二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和要求,而这个目标和要求的达到又是高考出成绩的前提和基础。历史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考试必然以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例如今年高考题的第12题就典型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基本线索。第36题就典型地考察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外交的基本线索、基本观点。那么高一、高二的时候学生为什么没有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观点呢?此事可就说来话长了。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在相当多的班主任和学生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历史科只要等到高三背背书就行了,高一、高二根本不用花较多时间去学。在课改之前历史教材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分古今中外几大块如叙述家普一样的编写,学生在高三死记硬背对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虽然效果不可能很好,但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课改之后的今天教材打乱时空顺序,按模块、分专题进行编写,学生如果平时不好好学,只靠高三搞突击,就连基本史实都掌握不了,就如同在一个大家庭里认不清人、搞不清辈分一样,更不要说基本线索、基本观点了。说到底,学习每一学科都要遵循每一学科的认知规律,学习历史科也不例外,只靠想当然是不行的。其次是学生精力问题。我们的学生总体上是相对差一点的,等到高二文理分科后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相对又差一点。文科班的学生能够语、数、英、政、史、地全面发展的很少,只好选择语、数、英重点发展,一般班主任也会这样引导。但实际上结果往往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几乎放弃政、史、地的学习。再次是惯例问题。按照惯例政、史、地都是没有作业的,这与理、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作业当然也就少了一道程序,教学效果又打了折。总之,学生在高一、高二没有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观点是因为思想上重视不够,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够。因此,希望大家都能从新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历史科准确定位,还历史科应有地位,以便在高一、高二阶段就能打好基础,在高三能有所提高,在高考中能更出成绩。

二、史料教学,培养能力

新课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突出了史料解读与能力培养: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近两年的《考试说明》也突出了从史料中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今年的历史高考题更是有力说明了史料运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今年的历史高考题无一题不是史料题,从选择题到问答题无一题例外;而学生感觉最难的21题、22题正是通过史料考察能力的题目。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能体会到:史料教学确实有利于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培养能力。所以今后我们要顺应潮流,紧跟大势,积极进行史料教学方法的研究,运用史料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当然,我们目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史料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我们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史料搜集、整理和共享系统,这使得我们有时要用的史料一时找不到。另一方面,我们也缺乏运用史料教学的设备手段,毕竟绝大部时间都不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文字史料尚可口述,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形式的史料就

难以很好地展示给学生了。三、搜集信息,把握方向

大家都知道,每年考前关于高考动向的信息搜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每年也都花较大的代价让高三教师轮流外出参加信息交流从而为我们搜集高考信息提供了条件。我认为在安徽省实行自主命题后搜集高考信息就更加重要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自主命题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高考信息主要来源于北京,作为安徽省的每一所中学,只要积极参加信息交流,得到的信息几乎是一样的,因而也是公平的。但在自主命题后形势就不一样了,由于自主命题,高考信息主要来源于合肥,合肥市的中学在获得高考信息方面就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中学应该能比我们更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高考信息。所以自主命题后,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搜集信息,把握高考动向,否则,就要在这方面吃亏。本人在这两年里也切实体会到积极搜集高考信息,对我们备考是大有益处的。例如,今年本人去合肥参加了一次高考信息交流会,主讲人是合肥市教研室的历史学科教研员,她就提到:2015年的高考问答题很可能重点考察必修3;不定项组合型选择题(如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是早就淘汰的题型,高考中不会出现。本人在组织复习备考中非常注意这两点,在复习必修3时较多地引导学生以问答题的形式掌握知识点;在全真模试卷(蚌埠卷)中现了不定项组合型选择题,引起了学生的恐慌,本人评讲试卷时明确指出高考中不会出现这种题型。现在对照2015年高考试题反思,当时备考确实把握住了大方向。第35题问答题就考察了必修3的内容;整套文综试卷(包括政治和地理)都没有出现不定项组合型选择题。总之,搜集信息,把握方面可以使我们复习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不做或少做无用功。

四、二轮复习以题为纲,借题发挥

课改后的这两年大多数学校的二轮复习都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几个部分进行通史复习。这与课改前的复习模式差不多,课改前,由于教材是按照古今中外的通史编写的,所以一轮复习按照教材顺序进行通史复习,二轮复习打乱教材顺序进行专题复习;课改后,由于教材本身是按专题编写的,所以一轮复习按照教材顺序进行专题复习,二轮复习打乱教材顺序进行通史复习。本人认为这种模式等于换一种方式重复教材,复习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二轮复习时间相对较短,不可能并且也没必要象一轮复习那样面面俱到,何况我们还需要在二轮复习期间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记忆和思考。因此,本人今年的二轮复习果断地抛弃了传统的复习模式,转而采取了以题为纲的模式。所谓以题为纲就是每个单元只设置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个问题,然后以这一两个问题为纲进行发挥,尽量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联系热点、突出重点。这种复习模式的优势很明显,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从而让学生有兴趣听课,又便于联系热点、突出重点;既带领学生记忆了史实、史论等基础知识,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了历史和现实问题,从而训练了方法,提高了能力。总之,以题为纲进行复习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更便于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正符合新课改、新高考的方向。今年高考题第35题考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近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第36题考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与原因;这两个问题都是本人在二轮复习时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联系热点、突出重点”的精神着重讲解和发挥过的。这也是本人回顾今年的备考过程时最得意的地方。高考结束后,高三(27)班的学生也确实反映做这两个题目时得心应手。

五、适量做题,统分结合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90-01

当前,艺考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招生对艺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历年高考情况来看,对大多数艺考生而言,艺术专业测试的难度并不大,真正的“拦路虎”是文化测试。笔者认为,教师研究艺术班高考文化备考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及时调适学生心理

艺考生有别于普通考生,他们要经历“专业”和“文化”两次大考,其心理往往更加复杂。在指导艺术班的高考复习时,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1.帮助学生摆脱焦虑心理,把好“收心关”。在参加艺术专业测试后,学生会有一段躁动期,他们往往会担心自己的专业排名,这种焦虑会持续一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尽早消除焦虑,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化知识的复习上。例如,学生参加艺术专业测试回校后的第一周,笔者开展了以“放得下才能上”为主题的班会,通过给学生介绍一些有激励性质的人物事迹(如2012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刘伟、孟佩杰的事迹),让学生明白“放得下才能上”的道理,使其意识到:时间不多了,担心艺术专业测试的结果无济于事,我们应该全心投入文化课的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2.巧妙采用“末位”激将法,打好“心理战”。大多数艺考生的情感丰富而复杂,往往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喜欢在心里默默地和他人较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采用“末位”激将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复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例如,笔者班上的学生唐某有“画痴”之称,他从小酷爱画画,其美术专业成绩非常好,但是他的文化成绩一直排在全班的最末位。笔者先是对唐某循循善诱,引导其积极复习。然后,笔者在班上刻意表扬了唐某的积极转变,并暗示其他学生:唐某全身心地投入复习,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如果你不认真复习,一定会留下遗憾。这样做,使学生意识到:基础比自己差得多的同学也开始努力了,必须行动起来!

3.用爱感动、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多关心和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为他们鼓劲,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其增强自信心。对于艺考已上线的学生,笔者对其艺考成绩进行肯定,并提醒学生努力复习文化课,再加一把劲,争取考入自己理想中的院校。

二、指导学生有效复习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情况,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进行有效的复习。

1.明确各科的复习计划、目标要求,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严格的要求,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目标要求等,使学生明确在不同的复习环节中具体要做些什么。除在课堂上重点强调复习计划、目标要求外,笔者还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契机,要求学生设计以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为主题的板报,定期更新学习园地的内容,用班主任寄语、励志口号等装饰教室,营造了良好的复习氛围。

2.教会学生扬长避短,大胆取舍。笔者主张让学生扬长避短,合理分配语文、英语、文综(历史、地理、政治)的复习时间,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文综科目,确定各科高考的目标分数。对于弱项数学科目,则要求学生认真听课,不强求学生获取高分。

3.分组辅导学生,提高辅导的针对性。例如,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主要参考文综成绩来分组。小组长负责联系教师及布置学习任务,利用第九节自习课或晚自习第二节课,请科任教师对本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另外,笔者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课余时间,小组成员互助互学。

三、进行考前激励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考前激励,使学生放松心情,保持情绪稳定。

1.组织班会活动,舒缓学生压力。例如,考前一周,笔者开展了以“高考临场5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教给学生临场考试技巧。考前一天,笔者又组织了以“考前赠言”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所有科任教师轮流上台为学生赠言,最后教师们合唱一曲为学生们鼓劲。

2.送幸运纸条及小礼物。考试前,学生们都要提前熟悉考场,在学生们出发去考场前,笔者给每个学生送一张特别制作的幸运纸条(上面印着班标,写着一些祝福的话语)和一根“幸运棒棒糖”。

3.用爱心短信激励学生。高考前一晚,笔者给每一个学生发一条温馨的爱心短信,提醒学生早点休息,睡前准备好考试用品,并激励学生:备考已经很充分,要淡定上考场,一定会成功的!

总之,艺考生有其特殊性,他们要过“专业”和“文化”两大关,教师应认真研究艺术班高考文化备考策略,帮助艺考生提高文化成绩。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7篇

一、了解大纲,及时掌握高考动向

《考纲》是高考复习的依据,是高考试题产生的源头。所规定的知识点,是试卷形成的基本范围。可以说试卷上的大部分题是从中加工出来的。因此,熟悉《考纲》实际就等于熟悉了高考需掌握的内容。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考纲》才是最权威、最准确、最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深刻领悟,才能把握高考脉搏。作为教师要认真研读考纲,用《考纲》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加强集体研讨,统一思想,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三年级英语教学的要求是“要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已学语言基础知识,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对于高三教师而言独自去完成这一系统性的归纳,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集体研讨,认真学习并分析英语高考考试说明,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近几年各类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在备课和收集资料方面分工合作相互补充。学进度,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才能使复习计划实用和高效。

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可以说,无论是传统课程所强调的因材施教,还是目前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都对学情分析给予了高度关注。对于高三综合复习,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有效的复习计划。

四、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和合理的教学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约要持续半年时间,而英语科的内容和知识点又多。这就需要教师按照课时和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安排好教学内容,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章法可循,按部就班实实在在地抓复习备考。

五、狠抓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高三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对于新知识的教授除了及时把知识点落实到听、说、读、写技能的常规训练中,更要正确处理好新课与复习之间的关系,教学环节恰当地渗透高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复习课在教师精讲精练的基础上,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面,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同时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提高效率。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通过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明白英语在高考中的分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更好地得以发挥。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有动力。语言学习涉及到各行各业,内容丰富。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课堂上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给学生讲有关政治、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幽默等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用已学知识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个过程既可以重复已学知识,也可以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学习,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交流思想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作战才能赢得高考的胜利。

七、及时反馈信息,巩固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在作业或试卷中直接反映出来。及时处理,准确掌握学生的作答情况,查找学生弱项,根据学生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进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重点,掌握解题技巧。

八、多交流,疏导学生的情绪

进入高三,学生压力大,特别是最后冲刺阶段,学生容易紧张焦虑。作为教师,应该在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多和学生交流,解决他们的困惑,尽最大可能消除他们高考畏惧感,为迎接高考做好心理准备。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8篇

中考复习提质增效高质量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中考的考试方式和考试重点也随之变化。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的学习质量,成为学校和老师关注的重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回归课本,因地制宜地开展复习工作,才能实现学校的预定复习目标。

一、拓宽广度,增强深度

在中考备考的时间段,要做好纵向的时间节点的安排,也要做好校内横向的不同学科之间的备考计划协调。以历史这门学科为例,研究这门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我们要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来整合知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纵向是指不同的历史时期,横向是指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在复习时,我们要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首先纵向分析,按照章节分析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然后根据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分成历史单元,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联系,理解记忆,将单一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并且,要研究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加强复习深度,这样有助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目标和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和计划在提高复习效率中十分重要。只有制定实际可行的复习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也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复习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和定期考试来检测是否达成,长期目标可以通过综合一段时间的教学成果来进行检验。检验成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对薄弱的知识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在制定复习计划方面,老师应该根据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要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帮落后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保证其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复习内容要保证代表性,整合知识要点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整合,给学生梳理出一个整体的框架,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考试大纲,总结出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往年考试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好的知识点,就可以一带而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保证学生复习的全面性。可以将系统学理论运用到知识点的整合中。老师可以将自己负责的科目看做一个大的系统,根据课本的知识要点,将每个知识专题看做其中一个子系统,将知识点整合成子系统,形成知识脉络。我们可以以历史这门学科为例,分析此复习过程的方法。

历史知识多而杂乱,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效果,因此要总结历史知识的共同点,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在复习题的选择上,要做到难易适度,过难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恐惧,过易会遗漏知识点,因此在例题的选择上把握好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例题。

运用系统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历史这个学科看成一个整体的大系统,将每个历史时期看成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对历史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更系统更完整地掌握知识。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为例,将其看做一个大系统,此系统按照历史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继续发展期和衰落期。再把这5个子系统中,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这五个方面,将重要历史事件罗列出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将中国封建社会大系统让学生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史事,还能把握各个事件之间的纵横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结构网络。

四、组织专题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专题复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知识点的学习,更好地掌握复习要点。针对复习专题,集中提高学生在该方面的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掌握该方面的知识。

整合知识可以让学习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学生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历史专题进行复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习水平。这轮复习中,老师要侧重于单元复习,给学生梳理每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为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打好基础。将表面上看起来零散复杂的知识点联系成一个整体,理清线索。这个环节,对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它要求老师超越书本,打破教材体系,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和梳理,并且形成一个整体。专题的设计也要求老师要深入教材,用心思考,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复习和记忆。

五、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本轮复习时,不仅要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要将专题知识体系进行巩固,综合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建立知识体系。这轮复习要紧扣教材,查漏补缺,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压力大,任务重,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复习心理,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老师可以采取抽查提问、随堂测验、课后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六、设置科学合理的模拟考试

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要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此轮复习,老师可以多举行模拟考试,模拟试卷的题型、分值、题量、难易程度都要与中考试题相似,让学生能真正感受中考。在考试过后,也要给学生重点讲解试卷,针对每个题目发散知识点,串讲知识点,从试卷中再重新掌握一些遗漏的知识点。

七、结语

在复习中,老师一定要针对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习题,抓好反馈,采用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果和能力素质。学生也要认真思考,善于总结,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老师做引导,学生做配合,力争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在中考中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高翔.将黄金时间激活起来――中考复习阶段提升英语早读有效性的案例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48-51.

[2]徐桂英.利用小组合作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提高中考复习效率的一些尝试[J].科技经济市场,2006,(04):161.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9篇

一、指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制定复习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第二轮复习时间短,如何在一百多天的有限时间里,实现“学以致用”,把夯实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的目标这几个环节全部做好,就要制定非常详尽合理的计划,抢时间,抢进度,环环相扣,尤其是夯实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两个环节,一定要做实,做到位。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详细具体、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坚持每天落实完成。制定计划时采取任务分割法,将总任务按时间分割,确定自己一周复习任务,再细化到每一天要完成什么内容,保证每一天都有收获,基本做到胸有成竹,临考前就能比较从容。在进行通史复习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历史阶段的划分,通史阶段的划分必须科学清晰合理,在进行通史复习前让学生一目了然,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即中国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同时根据考纲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等专题。

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精心组织协调课堂复习环节与活动

首先巩固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由于第一轮复习学生基本上都做到了对历史课本逐章逐节的过关,到边到角的落实。所以第二轮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这一关时,为避免“炒冷饭”的现象出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学生自主型的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看、读+讲、练”。

其次是通过迁移去落实,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例如,在明清史的复习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时候,笔者进行了纵横对比,通过纵向明清与近代的对比,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衰落―转折”时期,总的趋势是封建社会渐趋衰落。通过横向中外历史的联系,理解为什么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考点内容予以纵横联系,使学生理清了头绪,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并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一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一是与政治、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如在复习工业革命影响时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结合,探讨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为及时有效的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使用,要做到:

首先,精心练。围绕着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并且要特别注意应该把握的是题量、题型和难度的搭配问题,一般情况下视教学内容而定,以主客观搭配为主。采用活动探究的形式;题型采用高考原题或者本年度各地新出现的模拟测试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难度把握也是关键,以既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要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尽为原则,易与难题要适量搭配。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

其次,精心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学生在解题方法上存在着很大问题,平时训练后的讲评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可以分门别类地讲,也可以就题论题或借题发挥,达到由一题而多题的练习效果,要做到面向全体与个别帮扶相结合,讲练与补漏相结合。要做到方法技巧指导、点拨到位,能够举一反三。要克服机械讲评、简单对答案的现象。并且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限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主观题题目中所含有的概念大致有两类:一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常用的限定解答内容和方式的概念。

三、以学生为一切工作的主体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第10篇

一、科学统筹备考进度。制订三轮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三轮复习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略,符合当前高考和新课标的实际。

1 备考进度与内容安排(以2009―2010学年度为例)。

2 复习计划的具体实施。

第一轮复习根据课标要求,按照教材单元内容循序渐进地复习,做到细讲细练,重点是打牢基础。第二轮复习依据当年考纲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重点是构建知识结构,掌握专题特点和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和规律,通过精讲精练,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第三轮复习要加强综合训练和高考模拟训练,重点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强化考前适应性的训练,以考带练,以练促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并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

二、紧扣课标,研读考纲,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 准确理解课标和考纲,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科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准确理解课标和考纲的要求,通过情境创设、知识迁移、问题拓展、活动安排、练习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有效地激发学生从多个层丽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尤其在前两轮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这是取得高考理想成绩的根本保证。

2 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设计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更注重对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考查。对于记忆能力,可以采用时间分散记忆、趣味记忆、纲要记忆、示意图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使学生少花时间多记一些知识。对于阅读能力,教师可采用问题导读、提纲引领、归纳导读等方法,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应变及适应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对于分析理解能力,教师要讲清基本历史概念,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在复习和做题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历史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后知识联系和贯通、知识相互渗透等方面的能力。对于思维能力,可以用要点浓缩法、线索表解法、结构层次法、联想法、归纳类比法、分解组合法、打破思维定势、调换思维角度等方法训练学生的集合思维、逻辑思维、迁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了,复习备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行日练、周测、月考制度,巩固复习成果,强化对高考的适应性训练

日练、周测、月考是笔者在近几年高三复习备考中探索出的一套非常有效的备考方法。日练即在课前5-8分钟内,让学生在默写本上写出上节课课标要求的’核心知识和知识结构,确保人人过关。周测即每周利用固定的两节课时间针对前一周的复习内容进行检测,考查学生知识点落实情况,训练非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学生当堂相互批改、教师讲评。月考即每月初对前面所复习的所有内容进行综合测试,试卷题目设计、答题要求、时间分配等完全按照高考模式,加大题目的综合性和区分度,使学生尽早进人高考应考状态,提高对高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每次月考后教师要进行试卷分析,包括成绩分析和丢分原因分析,让每位学生制订后阶段复习整改措施,明确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日练、周测、月考是检测学生阶段复习情况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强化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巩固复习效果的有效模式。

四、关注学生差异,制订个性化备考方案,提高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1 以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差异,建立学情档案,掌握学习动态。

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谈话、与班主任交流信息及日练、周测、月考等可以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兴趣、动机、态度、方法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学情档案,内容包括存在问题及表现、归因分析、整改措施、预期效果及跟踪考查情况等。学生通过学情档案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教师通过学情档案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制订针对学生个体的复习备考方案。

2 课内关注差异、课外帮教,促优补差、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课堂上的学习任务会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为了不让学生带着“误解或不解”的知识前行,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制订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在完成基础内容后,让“普读生”(完成或基本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先行学习新内容;“补读生”(没有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在老师和优秀生帮助下进行补救性学习,去巩固尚未掌握的内容。这样,学得快的学生能学习更多,学得慢的学生能得到及时帮助。从而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课外,采取“师徒帮教”、“互助结对”等办法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些办法不仅有效利用了教育教学资源、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尽量避免了两极分化的过早出现。

3 问题跟踪、强化纠错,因人而异、分类指导。

上一篇:生物期末复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初中生物复习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