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7 10:39:02

高级护理专业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1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女| 28岁(1985年1月11日)

居住地:苏州

电 话:18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2年5个月]

公 司:XX联合有限公司

行 业:快速消费品

职 位:营养教育代表

最高学历

学 历:大专

专 业:高级护理

学 校: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自我评价

本人有多年工作经验,个人气质尤佳,处事果断,与时俱进有创新思想并具有相关专业技能,对新生儿的护理尤其专业,能够充分展示专业技能及知识。能够团结同事,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能够独立认真完成领导交予的任务,深受领导的信赖和同事好评。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快速消费品

目标地点:苏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营养教育代表

工作经验

2011 /1—至今:XX联合有限公司 [ 2年5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

营养教育部 营养教育代表

1、负责建立医院推广渠道,维护医务关系;

2、负责收集回收资料,跟踪回访客户;

3、负责完成育儿班及妈妈班的指标;

4、负责主持科室会议等医务活动会议;

5、负责了解竞品及相关信息,提出应对方案。

---------------------------------------------------------------------

2009/3—2010/12:XX整形医院[ 1年9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整形咨询 现场咨询

1、负责接待客人,向客人介绍美容治疗知识,方法,疗效;

2、负责帮助客人决定治疗方向,为客人做好服务工作;

3、负责向客人介绍单位内的有关的专家,并带领客人会见专家;

4、负责帮助客人和专家之间的沟通,完成所需的治疗;

5、负责在客人完成治疗之后,对客人进行术后随访。

-----------------------------------------------------------------

2007/7--2009 /2: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年8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医学部 医学助理

1、负责在手术中配合医生医疗操作;

2、负责跟客户讲解健康知识;

3、负责制作健康体检报告;

4、负责配合销售,填写报表;

5、负责统筹店内的每月月度业绩工作。

教育经历

2004 /9 --2007 /7 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高级护理专业 大专

证 书

2005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2篇

1、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大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力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1.1高级护理专业的课程应该符合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精减、融合、重组、增设,打破学科体系,构造新的综合课程,并注意加强教材建设,鼓励学院教师自己动手编写适应我们需求的教材。这就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环节,突破护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线,突破原课程框架,建立一个新的课程体系。而改革后的课程应该能体现这样的特点:突出护理、注重人文、服务社区。这就需要加大专业课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以加强护理操作能力的培养:坚持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训练以及人文科学知识的积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采用渐进式使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接触护理专业并尽早进入临床,改变基础课一医学基础课一临床课的“老三段”教学模式,即基础、专业课渐次推进,实验实训逐步融入的“渐进式”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安排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前进入护士角色,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又能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同时也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能早日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各学科应相互渗透,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教学内容要努力实现“满足需要、够用”这个原则。医学基础课应树立为临床护理服务的整体教育观念,注重“基础性”与“应用性”,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和删减;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应用;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应护理临床实践的需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相应课时安排应根据以上要求,经充分论证、检验后,合理设置,满足“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基础知识与专业课对口,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对口,实践技能与护理岗位对口。

1.2改进教学方法,因人施教,突出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应根据护理专业特点,结合理论、概念、模式、规范和方法进行教学。注意利用现代高科技知识手段教学并及时增添本专业前沿领域的应用科学和技术。首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改革护理实验课教学方式:其原则是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与护理有关的综合性实验。将示教、模仿、练习改为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学生个人素质有所不同,接受能力也因人而异,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因材施教,调动学习积极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护理专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与渗透,•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突出应用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人才市场多样性及多变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1.3改变考试、考查方法,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考试、考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学校教学质量检查最常用的手段。应更新考核观念,改革医学课程考试方法,杜绝“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可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重点改革操作考核的方式、范围和内容,制定既适用于教学又适用于临床的护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首先医学课程应严格考试制度,做到考教分离,严肃考纪,这样做不仅仅给学生带来压力,也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对待考试;另外要加强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建立医学实践技能考核制度。实践技能的考核,可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学生当场演示或回答,教师当场亮分,这种高度透明的技能考核有助于促进学风的好转。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护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许多国家出现了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加之国际交往普遍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或学习,医院对精通英语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需求出现。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高护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护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使用英语与外国病人进行直接准确的交流,因此熟练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该专业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高护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实践能力为主,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目前的高护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无法达到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如何提高高护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二、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为了了解高护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对济南护理职业学院2010级高护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题如下:

(1)语音语调不正确。有34%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标,55%的学生不知道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

(2)中式英语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把单词译成母语,再用母语的语法句子来表达。

(3)哑巴英语现象。有65%的学生小学、初中所在的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口语课,7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英语口语训练。

(4)跨文化知识不足。学生对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缺乏了解,以致在实际工作中,与医患的沟通受到影响。

2、其他方面

(1)学校通常注重基础英语课程,对专业的护理英语重视不够。

(2)缺乏合适的口语教材,很难找到适合学生水平的口语教材。

(3)语言环境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当前的语言环境,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学生仍旧生活在汉语这个母语环境中,与英语的接触面少之又少。

三、提高高护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施良方,1996)因此,选择教学策略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在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进行。

1、教学内容

(1)日常的英语口语表达。

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日常用语,让学生对常用的英语口语句型能脱口而出。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语音语调,例如连读、弱读、重音等。模仿、学英文歌是很有效的方式。

(2)淡化语法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其首要功能是用于交流,也就是说,当一方通过语言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另一方时,就实现了交流的目的。因此,过多地纠正学生口语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强调语法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加之害怕出错的心理,使得学生更不敢开口讲英语。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虽然语法在英语学习中很重要,但一些小错误在口语交际中可以暂时忽略。

(3)补充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护理工作以人为本。学生应了解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社会风俗习惯,并在未来工作中恰当地处理。

2、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口头语言、图像、动画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利用英文原版电影或电视剧进行教学。选取真实情景中的医患对话,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目前热播的《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是一部以医患为主题的电视剧,护理英语词汇丰富,其中的口语表达贴近实际工作和生活,通过观看其中的对话视频,可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感受真实的语言交流,进而促进其英语口语学习。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讲授法、讨论法等是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此,介绍两种在高护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1)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

听、说是语言学习中两项紧密结合的技能。听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听得准,才能有下一步说。因此听是口语交际的前提,所以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2)角色扮演。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特定人物的英语对话。比如,看病、住院、检查等情景的模拟。在学生进行情景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指导,例如:给出关键词,提醒学生的语气、表情等。这种方法最能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能有效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开口,是一种很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四、结束语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双师素质 培养途径与方法

护生肩负着施护助残、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优良的护理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下面我从我校护理专业及任课教师的现况出发,探讨护理教师“双师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1.护理专业任课教师的现况

2011年底我校人事统计:专任教师(包括实验员)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讲师33人,讲师37人,助理讲师及以下34人,共104人(见表1)。

通过积极开展“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包括护理组及文化组)学历、职称、双证状况有明显改善(见表2)。

2.护理专业任课教师的现况分析

近几年,我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实施《师资培训规划》等相关措施,使教师们学历、双证获得等方面有很大改善。我校任课教师“双师型”总符合率为53.8%(见表1),临床组与护理组高达85%。按教育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的标准,我校师资力量强大,能适应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按教育部“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的标准,我校护理专业师资也基本达标(见表1)。从护理专业任课教师现况(见表2)分析:第一,学历已经提高。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但仍有提升空间,需长期激励教师提高学历。高、中级职称比例升高2~3倍,这种职称结构改变有利于教师潜在能力的开发利用,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由于高级讲师退休、临床护理人员和青年教师聘请,双证符合率、“双师素质”提高是需坚持长期发展的任务。但护理组教师人数较少,高中级职称极少(见表1),与学校护理专业在校生较多相比,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壮大仍为建设重点。

3.讨论与思考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管理层人员的管理创新意识决定着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我校管理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破除“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观念,构建“双师素质”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创新“重专业、重师资”的人力建设模式。学校从“持续发展办校”出发,公开、公正、科学引进人才;专门组织“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解决人才发展障碍。提高认识,制定科学、可行的《“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和评定制度》;建立优绩优酬、绩效考核等创新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内涵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启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坚持科学实施《师资培训规划》方案,制订年度培养培训计划,提高教师临床实践和学生实训能力。

创新培训培养模式是提高护理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校内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以老带新”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请进送出培训相结合、基地建设与名望专家相结合等多途径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应用。通常采用安排节假日或减免任课任务培训、提供培训经费、联系培训单位、创建实训基地等有利条件促进培训。运用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对任课教师教学尤其是技能课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规范护理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学行为。岗前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实行“一带一”组合模式。培训现代教育理论技能与护理操作技术,尤其注重护理操作技术的强化训练,要求双师型教师每年到市级以上医疗单位进修学习不得少于两周,且作为年度考核、晋升、评先的重要依据。聘请三甲医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讲学,同时,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参加医院见习,促进技能教学素养提高;创建培训基地,选用名望专家,充分发挥实地实训、“传帮带”作用。利用护士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护理师生技能竞赛,使教师技能竞赛常态化、规范化;参加省市卫生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护理技能大赛,增加交流机会,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和继续医学教育是教师“双师素质”内涵建设提高急需的营养。所以,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做好科学持续培训,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宝典。

参考文献:

[1]陈群.中等职业卫校专业课教师培养模式探索.2012.1(上):38-39.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5篇

1.1对象

采用Delphi法的样本估计方法,即样本含量为护理专家20~50人为宜,考虑到样本回收中的遗失和无效问卷及专家分布平衡性,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4个领域各选取12人,即共选取专家48人。专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咨询。入选标准:护理教育专家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硕士生导师,从事护理硕士教育3年以上;护理管理专家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担任科护士长及以上职务,从事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临床护理专家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科护士,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临床带教5年以上;临床医疗专家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副高以上职称,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0年以上,从事硕士教育3年以上。

1.2方法

1.2.1专家咨询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各1人,临床护理专家及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各2人。课题研究小组共同总结、分析,初步构建我国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框架;并根据该框架设计出包括9项一级条目及28项二级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为保证问卷各条目表述清晰、合理,选取护理教育专家、管理专家及临床护理专家各2名对该问卷进行预试验,并根据专家意见增加、删除、合并部分条目,修改部分条目表述方式,最终形成包括8项一级条目、27项二级条目、70项三级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本次咨询问卷共分为3个模块,第1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第2部分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咨询表,第3部分为专家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调查表。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用Likert5级评分法描述,具体分为“5=很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很不重要”5个等级。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现场发放的方法发放和回收咨询问卷,问卷回收后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在发放下一轮问卷时反馈上一轮情况,以便专家作出准确的判断。每个条目只能选择一个分值,并根据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1.2.2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双人平行录入Epida-ta3.1,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均数、标准差、权重系数、变异系数,以及咨询专家的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程度由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Cr)由专家对问题的判断依据(Ca)、专家对问卷内容的熟悉程度(Cs)共同决定,Cr=(Ca+Cs)/2;专家协调系数由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

2结果

2.1专家积极系数

本研究共发放两轮问卷,第1轮发放问卷48份,第2轮45份,分别回收45、43份,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95.56%。

2.2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中Ca=0.80,Cs=0.83,Cr=0.82;第2轮专家咨询中Ca=0.90,Cs=0.83,Cr=0.87,两轮专家权威程度均较高。

2.3专家协调程度

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0.21(均P<0.01),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结果可取。

2.4咨询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为包含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讨论

3.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在德尔菲专家咨询过程中,研究者使用调查问卷对特定主题进行两轮咨询以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直至专家组成员意见逐渐趋于一致。专家的选择是利用Delphi法进行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选择的专家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4个领域,既有来自于培养单位的专家,又有来自用人单位的专家,所有专家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大部分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包含了在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领域,说明专家不仅具有良好的学科代表性,且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次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95.56%,且每轮均有多名专家对各条目提出建设性意见,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一般认为权威系数≥0.70为可接受;权威系数>0.80则说明专家对咨询内容具有较高把握。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及0.87,表明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肯德尔系数(Kendall′s,W)表示。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的意见越趋于一致;肯德尔系数介于0~1,肯德尔系数越大,表示专家一致性程度越高,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协调系数经检验后有显著性,说明专家对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结果可取。本研究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0.21(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指标体系的认同程度已趋于一致,且结果可信。

3.2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护理专业的持续性发展与时代要求

临床实践能力在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平均期望值及权重值在一级指标中均位于最高,这一结果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同时,美国学者Hamrice等认为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直接提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专家指导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提供咨询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7种核心能力,且反复强调“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在荷兰,临床护理能力亦是护理高级实践者的首要核心能力。随着医学分科的细化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全球临床护理呈护理专科化发展趋势,对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要求同时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护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级护理实践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要胜任护理岗位,临床实践能力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这亦是其他能力的基础。此外,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临床实践能力是保证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不断出现各种护理新技术和新知识,护理科研者、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都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以保证护理科研、教学、管理不与临床脱节。由此可见,无论是“科研型”或是“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均为其首要能力,这不仅是专业本身的要求,更是进一步进行护理科研、管理、教育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中评判性思维能力权重值仅次于临床实践能力。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的意义更加凸显,其不仅是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亦是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护理教育专家非常重视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而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教育、管理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对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本研究中专家对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符合实际情况。本研究结果中护理科研能力位居第三,与国内以往研究有所不同。早在1990年,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ACN)指出,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护理协会(ANA)在1994年亦提出,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应能够起到临床护理专家的作用,能够协助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项目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工作。国外学者认为科研能力应是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尤其对于“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护理科研能力应是其必备的第一核心能力。在我国以往研究中,护理科研能力并未得足够的重视。

2011年护理学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办新修订学科目录,成为一级学科,使护理学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迎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护理学学科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护理科研,并将护理科研成果应用推广于临床实践中,护理学才能进一步发展。而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级护理人才有必要亦有责任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带领护理同仁进行护理科研,并将所得出的结果应用、推广于临床实践中。因此,专家均认为临床科研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必备的核心能力,并对其做出了更高要求。另外,与以往不同的是,专家认为“获取信息能力”及“科研选题能力”更为重要,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进行临床科研的基础,而科学的科研选题则是整个科研探索的起点,选题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的,更决定了科学研究的结果和价值。本研究中护理管理能力的期望值及权重值在一级指标中均位于最低。这一研究结果与部分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以及国外对护理高级实践者的核心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经过努力学习、工作锻炼、专业培训而逐步成长,管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本人身心机能条件和社会实践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需要管理者经过一定管理实践的锻炼而形成的特有基本素质。因此,为了培养护理管理领域人才,国外较早开展了护理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其已经发展为成熟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方式。但国内护理管理能力的培训暂未形成体系,存在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机构层次不一等问题。且护理管理培训对象多为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两个层次,未见针对培养或提高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能力的培训。而护理硕士研究生大多临床经验欠缺,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对护理硕士研究生或是刚毕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来说其主要职能仍旧为临床实践者,同时肩负着临床科研、教育咨询的任务,故对其管理能力要求较低。因此,二级指标中“领导能力”的平均期望值亦较低。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护理人才,计划、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亦将成为其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护理管理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之一,但相较于其他核心能力其权重较低。

4小结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促进专科护理发展,提升护理专业形象,体现护理专业独特价值,使专科护理向纵深领域、更高的层次进行实践和研究。随着护理专科化渐成全球临床护理发展策略和方向,对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要求亦相应发生改变,更加强调对其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应从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改变教学方法等途径进行探索,不断提升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高要求。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德尔菲法; 操作技能;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skill training framework for students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in China,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hrough recruiting 28 experts in the three area of clinical care, care management and nursing educ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framework was identified in the light of experts’ common suggestions. Result: Expert opinion was unanimous through 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m expert consensus which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uthority grade was 0.85 with the effective recovery of 80% and 100%. After two rounds of survey eventually formed skills system framework contain three types, which including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 basic skills”,“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 specialist skills”,“the skills to cooperate doctors”, totally 27 items of skills. Conclusion: The framework of skills is set up to evaluate technical ability of student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to form a core courses for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elphi method; Skill;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23

专业指接受高等教育及特殊训练的专门职业[1],专业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类型[2],国家学位办批准从2011年开始招收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的培养以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3-4],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的培养刚起步,有关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尚属于处于探索阶段[5]。我国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临床实践模式[6],客观评价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是护理研究生教育面临的迫切课题。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初步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以期为规范化培养及评价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为构建以实践技能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7-8],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通过专家访谈、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及技术项目,包括“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32项操作项目。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题背影,第二部分为专家的个人基本信息,第三部分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理操作技能函询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请专家对每一条目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1.2 函询专家 本研究征询护理业内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的意见,因此确定函询专家纳入标准:(1)硕士学历,主管护师职称;(2)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或主任护师;(3)护理学院教师,1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符合以上三者之一且对本研究积极,愿意并有时间回答两轮专家咨询问卷。

1.3 调查实施方法 提前与专家电话或电子邮件沟通,征得同意后,通过发放问卷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调查。共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

1.4 操作技能的确立 数据采用Excel整理,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条目筛选指标:根据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3.5,变异系数0.30为标准,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筛选。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最终28名专家参与咨询,其中女27人,男1人。地区分布:北京1人,海南1人,河北1人,河南1人,山西21人,上海2人,四川1人。职称分布:主任护师6人,副主任护师9人,主管护师8人,教授4人,讲师1人。学历:本科10人,博士2人,硕士16人。年龄36~60岁,平均45.1岁;工作年限16~40年,平均24.9年。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 第一轮共发放35份问卷,收回29份,1份无效,有效回收率为80%。第二轮发放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100%。第一、二轮的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Cr=0.85。协调系数两轮分别为0.21和0.259,显示专家意见呈收敛状态,趋向稳定。

2.3 操作项目调查结果 本研究经两轮函询,统计数据显示专家意见呈收敛状态,趋势稳定,因此,经小组讨论未再进行第三轮函询。共有27项操作及操作项目内涵初步确立,成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培训项目,包括“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10项,“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13项,“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4项,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经过访谈和两轮专家函询,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得到包含三个维度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

3.1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 (1)专家一般情况。参与调查专家年龄跨度36~60岁,平均45.1岁,专家从业年限最低16年,最高40年,平均24.9年,67%的专家拥有高级职称,63%的专家拥有研究生学历(2人博士),说明专家组在相关领域具备权威性,表明本研究综合了护理领域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不同年龄层次专家的意见,使得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结果可靠。(2)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用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回收率达到60%较理想[9]。本研究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100%,说明专家认可本研究的意义,对研究的关心支持程度比较高。(3)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根据专家对各指标条目重要性的选择计算各条目得分均数及满分比以说明专家对内容的认可度,即是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越大专家的认可度越高;满分比越大说明该指标越重要[10]。本研究确定的指标条目的均数、满分比均符合入选标准。(4)专家权威程度(Cr)。专家的权威程度是判断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计算方法为判断依据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本研究的判断系数Ca=0.91,熟悉程度Cs=0.79,权威程度Cr=0.85,大于可接受信度0.70[10]。(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主要通过变异系数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来反映[10]。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协调系数越大,表明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

3.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确定 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目标,尤其是规范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11],而专业护理操作技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2]。本研究通过两轮函询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对护理业内专家进行调查,最终形成了由“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27项操作技术组成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1)“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条目的重要性均数4.93,满分比92.86%,包括10项操作,涵盖了身体评估、对循环呼吸系统进行监测、支持的操作项目,临床较常用,且需要较深知识背景和较高操作技能。其中“入院患者身体评估”得分最高,与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发展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前景相一致[13],对服务对象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是临床护理专家的工作内容,是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课程之一[14]。“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所包含的操作技术重在培养通科护士核心技能,使得受训者具备较高的全科护理操作技能,技能具备较高的可迁移性,在临床多个科室使用[15],可作为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科操作技能培训。(2)“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包括13项,涵盖急救、危重、移植、心血管、透析、手术室、助产护理方向,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和操作难度,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操作进行学习训练和临床实践。专科护理领域有特定的实践范围,在知识结构、技能操作、实践环境、专业难度等方面有其内在独特性和专业性,对护理专业人员有更为针对性的能力要求[15]。“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得分的重要性均数为4.86,满分比85.71%。说明专家普遍认可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进行专科操作技能培养的必要性,期望她们在专科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一项针对用人单位对护理研究生能力要求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期望加强培养研究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临床护理能力[16],加强其专科技能培养,尤其是对应届本科就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使她们在就业市场有更多机会[17-18]。此外,具备专科技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可能发展成长为某一专科领域的护理专家,在我国护理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3)“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技术的进步密切影响护理工作的内容。其得分低于前两项,与配合类项目的配合难度相对低、对配合者的技术要求相对低有关[19],将其列为专门培训内容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本质是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操作技能培训。分层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能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需求,提高护理人员岗位能力,有效增强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20]。

3.3 护理服务能力需要扩展 “高级护理实践-专科操作”中的气管插管、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环甲膜穿刺,是专家争议最大的几项,专家认可这些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对培养和应用该技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因为我国现行医疗制度没有赋予护士进行这些操作的资格,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不具备资格。但是着眼于全球护理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于高级护理实践而言,医疗和护理技术呈现融合的趋势。如美国临床护理专家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技能:(1)理治疗、家庭治疗、悲伤治疗、音乐治疗;(2)危重患者处理、疼痛管理、伤口管理、高级身体评估法、书写医嘱和护嘱、手术干预及评价等;(3)内科医生或者是医生的合作者,主要承担患者病情分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医嘱、记录患者病情、决定用药、做诊断性检查等工作;(4)医疗方面的技术操作,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组织切片检查、插胃管和空肠造瘘管、拆手术缝线、手术钉子及股动脉或静脉插管等[3]。这些技能体现了高级护理实践专科化发展、角色扩展、高级的特征。在国际上,随着护理专业化进程、高级护理实践的兴起,这些操作早已属于护理工作范畴[3]。事实上,护士作为患者的一线守护者,对时间要求紧急的挽救生命的操作项目,已经在越来越多地掌握和应用。我国护士条例也明确规定,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21]。而“必要的紧急救护”在医生和护士之间并无规定的界限。一项针对ICU的调查显示,ICU新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新的护理技术不断涌现,护理技术领域在扩大[22]。随着护理升级为一级学科,我国护理行业必将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扩大服务范围,而医生执业地点限制的放开,也必将逐步影响护理服务的格局。因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能培养应定位于高难度、专业化,扩展护理的范围。有研究建议增加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科室内医疗轮转计划[4,23],促进其职业能力向临床护理专家,即专家型护理人才发展[13]。

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由于研究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结果涵盖的专业领域可能不够全面,二级条目仍可进一步细化、丰富。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扩展,操作项目会发生相应变化。其次,框架中一些操作项目在临床应用频率低,如三腔双囊管的护理,环甲膜穿刺、漂浮导管的护理,对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是一大挑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确立的3类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开展的高级护理实践操作可供相关培养机构参考,但针对这些操作的实践场所、培养流程、实施及效果评价等具体环节有待在后续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江秋玲,代淑敏,冯桂青.临床护理学实用概览[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1-6.

[2]加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一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答记者问[EB/OL].[2009―03―03].http:///gao-Jiao-news-367/20090303/t20090303-362401.shtml.

[3]姜安丽.高级护理实践和高级实践护士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杂,2002,19(4):1-3.

[4]汪娟娟,孟庆慧,郭鹤,等.基于能力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0):447-449.

[5]孙宏玉,王文焕.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3):99-101.

[6]熊琼,郭巧红,任小红.从培养方式上探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0,25(4):74.

[7]截玉英,沈增良,陈清.护理专业构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94-96.

[8]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青岛大学,2012.

[9]苏博,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26-240.

[10]曾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11]武佩佩,李秋杰,郭杰,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53-55.

[12]彭易,程云,钟亚萍.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体验与应用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8):339-342.

[13]候秀云,张会敏,李荣.临床护理专家培养模式探索[J].护理研究,2013,27(4):961-963.

[1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EB/OL].[2012-5-8].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essential-series.

[15]陈燕华,唐瑞,王英.我国护理核心能力与核心胜任力的概念、内涵指标及框架评价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5):1214-1216.

[16]张海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专科领域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2013.

[17]戴利,张平,周晓芳.就业双方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认知[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8):379-381.

[18]伍彩红,邓仁,万霞,等.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态势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4(4):190-191.

[19]刘莉燕,吴晓娟,杜巧,等.临床护理操作技术难度系数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30-33.

[20]覃滟涵.护理技术操作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55-56.

[21] [5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护士条例[Z].2008-05-12.

[22]周玉虹.ICU护士护理技能体系的研究[D].北京:军医进修学院,总医院,2009.

[23]张熠,刘丽丹,淮盼盼.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现存问题的体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3):73-75.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7篇

二十一世纪也是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的时代,我国护理界与国际的全面接轨,国外护理新理念将对发展中的我国护理事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世界性护理人才资源的缺乏,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护理理论和实践技能,在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因此,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必须迎接挑战,抓住契机,培养出满足国内外护理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为此,加强护理专业英语和专业课双语教学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护理专业英语

护理专业英语作为我校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使学生完成从基础阶段到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它既不是单纯教授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一门语言实际应用与护理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在护理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护理专业英语对于保证在校学生英语学习五年不断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护理专业英语更侧重于护理理念,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程序,护理新进展以及评估等,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专业英语教学扩展学生在护理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量,熟悉护理领域的专业术语,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达特点以及掌握护理专业英语翻译的技巧,能够达到阅读护理英语文献,具备较好的专业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基本原则就是教师使用学生的目的语(英语)授课。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目的。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是当前护理教学的一个新热点。

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采用2 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领域的新理论,同时提高学生护理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21 世纪国际化的护理人才。对教师而言是通过英语教授学科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通过英语学习学科知识,从而也达到了学习语言的目的。

三、专业英语教学与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

专业英语教学开展得要好于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教学管理体系。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教材建设都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虽然近几年在某些专业课上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专业课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处于探索时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一)是师资问题。专业教师英语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很多人英语能力只是停留在阅读水平,听说能力不强,极大地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实施。师资能力的不足使专业课双语教学无法在短期内有飞跃式的提高。

二)是教材问题。我国尚无护理专业课的双语教材,引进原版教材,一是费用高,二是现有的师资无法完全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

三)是学生问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未能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虽然许多学生已经通过了三级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听说能力不强,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师的全英语式的授课。

四)是教学方法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不适合双语教学要求。国外原版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教材多数是依照讨论和座谈模式安排学习内容的,师生互动性强。

四、专业英语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相关性

一)在课程的性质与内容上。专业英语课是通过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来获取综合性的专业信息,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英语进行教学,所涉及的专业文献一般都是学生已有所了解和掌握的科普性专业知识。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是指除母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的某门专业课的教学。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突出了护理课程的专业性质,语言被看作是一种学习专业知识的交流工具。通过发挥英语和汉语2 种语言的教学媒介作用,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表达、理解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在教材使用上。专业英语课使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是国内教材编写者从英文文献中节选出来,内容主要是涉及了专业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知识。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使用的是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知识体系具有系统化、科学化和内容的先进性和文字描绘的准确性。

三)在主要目标上。虽然专业英语教学与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是它们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方面却有着相同的目标,即提高护生利用英语检索资料等方面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护生能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2 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转换。

四)在教学方法上。专业英语与专业课双语教学都是通过英语作为学习媒介,来达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获取。国外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很多采用了CBI 教学法,即通过学科专业的学习,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把语言视为学习专业的媒介,学生主要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意在通过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来习得语言能力,最终达到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双赢。从本质上来说,推行护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就是通过护理学科专业的学习来带动护理英语的学习,以护理学科内容为核心,课堂教学的组织围绕护理专业内容来进行,让学生通过学习护理专业课的具体内容来获得护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是护理专业教学的一次重大的突破。

护理专业英语课基本能够覆盖本专业的所有新技术领域,而且所选护理文章绝大多是介绍性的文献,但由于学时有限,许多内容只能做到浅尝辄止,无法深入系统地学习。对学生来讲仅仅是增加了一些护理专业词汇和基础知识,无法真正建立起来用英语思维的模式。如果在专业英语课程之中、之后再开展护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则可以有效地突破这种限制,真正地推动护理英语的实用性教学,提高护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护理专业英语课可以作为双语教学的前导和前期准备课程,让学生先熟悉护理专业的常用词汇和基础文献,这样护生在进入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时就会感到轻松和从容许多。通过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为双语教学打好基础,通过护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护生理解和应用英语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国际化交流的高级护理人才。抓好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护生护理专业英语水平,是目前我国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成平,黄萍. 双语教学大突破―――技能与方法[M] .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 - 2.

[2] 杜峻,何华英,王素芳. 双语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实践[J ] . 现代护理,2005 ,11 (16) :1345 - 1347.

[3 ] 陈颖,卢莉,杨新月,等. 高级护理专业开设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 ] . 护理研究,2005 ,19 (5) :837 - 838.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8篇

1 我国目前护理专业本科课程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符合护理学发展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仍采用以前的课程设置,仍以医学课程为主,护理课程为辅。在学生学习的前两年都是以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为主,第三年以护理专业知识为主,第四年实习,显然,护理专业知识较少。特别是现在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掌握的护理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一些新兴的专业课程,如《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这大大影响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失调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基本的护理技术都是在学校内要求学生掌握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重视理论教学,往往忽视实验课。随着现在医学教育改革,教育部明确规定,要大大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技能更能体现护理人员基本素质。而我们现在培养的本科生,很多用人单位反映,理论基础知识较好,但是动手能力差,与中专生、大专生相比,不够熟练、灵活。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实验课与理论课设置的不合理。

1.3 人文学科较少 WHO指出,除临床护理工作外,在21世纪,护理将承担的任务之一是提供教育和指导,进行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术将是对护理人员的新要求[2]。所以要求护理人员除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一些人文知识,如心理、沟通、礼仪、英语等,才能有效完成护理目标。而我们目前很多学校仍是以医学知识为主,人文课程开设少之又少。这与我们培养适合21世纪需要的高级护理人才相违背。

1.4 课间见习安排不合理 除了毕业实习外,很多学校又安排了课间见习。但是很多学校是在学完大部分理论知识外,集中2~3周进行课间见习,要求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内、外、妇、儿等常见疾病与护理是不可能的,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也反映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2 课程设置改革措施

护理课程设置必须反映知识的增长、医学模式的转变、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强调教育和实践的结合,体现专业的特点,发展多学科综合课程[3]。所以对课程进行如下改革:

2.1 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我们现在运行的高等护理教育培养体系大多数还是20世纪80年代根据医学教育体系建立的,早已经不适应当代护理学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近几年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我们的护理教育也要与国际接轨,护理理念也要从以疾病为主的护理转变到以人为主的整体护理观。所以有必要重新制定教学计划。

2.2 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减少医学基础课程 我们以前都是重视医学基础课程,相应的护理专业知识就会减少。根据现在人才培养学要,应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的课时,对一些基础课程,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既减少了重复的内容,又能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

2.3 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 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关注患者的疾病外,对家属及社会背景等都要关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外,掌握更多的心理、伦理、法律等人文知识。而且现在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是以前单纯的打针吃药,而是要求全方位的护理。此外,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热爱护理事业,献身于护理事业,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留住,充实到护理队伍中来[4]。所以,应该增加大学语文、礼仪、法律、音乐欣赏等人文课程,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2.4 调整实验课的比例,灵活安排课间见习 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我们要培养的护理本科生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护理技能一向是护理本科生的薄弱环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灵活安排课间见习的时间。比如,可以把集中的几周课间见习分成几次,当学到这部分知识,就马上到临床见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的理解知识。

2.5 与国际接轨,加强外语教学 为了适应当代护理学的发展,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是各国护理发展趋势。我们国家护理人员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欢迎,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护理人员基础扎实,技术过硬,但是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影响了与国际间的交流。所以为了培养更适合21世纪的护理人才,我们应当加强外语的训练,特别是双语教学和公共英语,为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提供桥梁。

目前,我国的护理本科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设置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满足21世纪对护理高级人才的需要课程体系是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完善,使我们能够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李雪莉,余永贵,殷翠.适应21世纪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护理杂志,2005,22(6):76-78.

[2]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9.

[3] 李泽楷.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特色和借鉴.护士进修杂志,2003,8(3):233.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高职生;英语课外活动;三维体系框架

英语课外活动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对程度差、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高职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各高职院校英语课安排的课时数每周有周8的、周12的等,但最多没有超过周14的。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就成了目前英语课很难克服的三道关。为了达到课程教学要求,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涉外护理专业,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有效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弥补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上的不足。

1 构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为此,维果茨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外活动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英语课堂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二是,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等的模仿与创新,三是,英语的实践应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它们同时存在并互相发生作用,理想的境界是形成互动的促进机制,促进英语学习的深入、创新的活跃和应用的深远。在这个体系下,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基础,模仿与创新是英语课外活动的中间环节,应用则是英语课外活动的目的和指向。

2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框架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应为三维式立体框架,该体系由三个分支构成,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分级。

2.1 活动管理分支

由主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教学部主任担任组长,成立院级管理组(成员包括学生会、团总支干部)由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教师管理组由班级学生干部组成的班级管理小组。从制度制定、经费支持、院系内外关系协调等方面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管理。

2.2 活动主题分支

班级学生干部收集建议,上交班级小组讨论教师组给与课堂教学的支持和课外活动辅导院级组进行竞赛等形式的组织和开展。通过自下往上的形式,使活动贴合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活动的质量。

2.3 活动助推分支

由学院学生会、团总支牵头,以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发展壮大院系英语学习类学生社团,开展各类涉外护理就业、深造和专业前景等的宣传咨询活动,举办相关的专家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形成全员参与、骨干带动、整体提高的良好发展模式。

3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的实施和运作

3.1 活动管理分支的实施和运作

院级小组对活动的条件、特色、可利用资源、纪律、时间要求等进行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通过教师小组和班级管理小组的具体实施来达到全员参与、常态管理,使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

3.2 活动主题分支的施和运作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组收集学生的各种看法和意见。教师组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建议,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拟定活动主题,如晨读朗诵竞赛、词汇达人、英语演讲比赛等。院级组在经过讨论和研究的前提下,安排活动的时间、场地等,并给予资金、院系内外协调等方面的支持,真正使活动做到内容丰富、有始有终。

3.3 活动助推分支的实施和运作

学生会和团总支要将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为年度计划中的重点项目认真进行规划安排,成立学生社团,以特色月、季度和节日等形式进行涉外护理专业的宣传,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宣讲,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有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要在各项活动开展之后进行宣传和总结,给学生活动反思的时间和机会。

4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实施的问题和难点

首先,活动的指向是应用,因此活动的主题要以帮助学生英语知识的梳理为基础,如晨读活动、阅读活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说多练,结合实际社会体裁,模仿生活场景,创新活动形式,以帮助学生英语知识的内化。活动主题之间应有一定的关联,有简到难,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和应用。

其次,学院要高度重视。英语课外活动能否成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第三,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各项制度和政策的干部队伍。学院涉外护理学生多来自山区农村,英语(尤其是听说方面)基础差,自主意识较差,自我发展能力也较弱。因此,特别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引领各项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完善。如何建立和培养一支教师和学生干部队伍就成了关键和难点。

最后,正因为英语课外活动体系是一个三维立体框架,所以它的实施依赖于每个分支的正常运转,缺一不可,有任何一个分支分级出了问题,就会给课外活动的开展带来打击,甚至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只有把该体系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爱芬.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昌吉学院学报.2001(04).

[2]唐秀美.浅谈维果茨基及“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1(34).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病理;教学

护理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其目标是培养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就业准备的教育。病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而病理学也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我们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图像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学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很好地克服这个缺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在声、形、光的作用下,图文声像并茂,动静快慢结合,可创造出知识性、形象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富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得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1]。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但可以让学生具体地看到病理变化,而且可以通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具体病变过程,通过教学录像了解尸体解剖过程,介绍病理学的发展历史。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 重点讲解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补充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应该重点讲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发生机制的联系,用于解释和解决一些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并达到适当的深度,不可过浅也不可过深,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当面对一个病人出现某一症状的时候,能够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该怎样护理? 可适度补充一些疾病与临床护理联系方面的知识,同时注意各个章节知识的横向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讲解栓塞的时候,先提问为什么护士在注射之前要排空空气?让学生先带着问题思考,然后讲解新的知识点。

3 精简镜下病理特点

病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誉为“金标准”,而病理诊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因此病理学教学的重点通常是病变的大体观和镜下观。但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重心不在疾病的病理诊断,因此,对于疾病的镜下特点要讲解得重点突出,简明扼要[2]。一种疾病记住最重要的1-2个病理特征即可,而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等可仅作为了解内容。例如风湿病,让学生掌握风湿病的病理诊断特征为风湿小体即可,而风湿小体的组成成分等无需掌握。

4 运用病例讨论法

病例讨论法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3]。临床病例讨论以典型的病例为中心,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参与,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了病理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根据教学需要,每章选取1-2个典型的临床病例,把有关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提前告知每一位同学,要求学生预习,将没有学过的检验指标的临床参考值也告知学生,便于学生查阅。讨论的主题围绕该病例的主要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等方面。

总之,在病理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安排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这门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临床输送有知识、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强欣,黄亚凤.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22- 123.

[2]常彬,庞丽娟,齐妍.高级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97- 698.

上一篇: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 下一篇:外科护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