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20 00:11:26

养老护理员培训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1篇

通过此次培训,能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1.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1、护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a.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b.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c.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d.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e.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f.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

2、生活照料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清洁卫生

b.饮食照料

c.排泄照料

d.安全保护

3、技术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给药

b.观察

c.消毒

d.冷热应用

e.临终护理

4、康复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2)培训内容

a.肢体康复

b.闲暇娱乐活动

5、心理护理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握临终关怀技巧。

(2)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2.心理异常

3.心理的定义

4.心理异常的含义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二、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四)学时要求: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

(五)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安全常识(讲座)

(六)培训教师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考核与鉴定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参训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二)经费保障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3、中、高级培训经费,按照省民政厅有关培训通知要求执行。

(三)实施时间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四)相关要求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只要有培训需求,就要及时安排培训,确保全市新增护理员能够及时得到培训;同时,要坚持教学标准,保证培训质量,真正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护理

服务水平。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义,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且对其文化程度要求为初中毕业。如何通过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培训来提高其素质是问题关键所在。

一、养老护理员概述

养老护理员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在我国发展没有多久。2002年2月1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的定义、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养老护理员在我国才正式成为一种职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我国养老护理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但相较于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来说,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且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素质较低,不够专业,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护理服务的发展。

二、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的供需现状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3亿,占总人口的9.1%。来自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这对我国的养老护理服务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有一百多万,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名,如果按照老人与护理员3:1的比例来推算,到2015年,全国需要约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缺口将近1000万人。可见我国养老护理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养老护理员不仅存在数量上的巨大供需矛盾,而且养老护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现有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职业培训少等一系列问题。

三、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素质低,培训难度大。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多来自社会底层民众,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工人等,文化素质低是这类人的一个突出特点。据相关调查,武汉市养老护理人员中,65.5%来自农村,北京市2003年对23所养老机构

474名养老护理员的调查显示:高中学历者占35%,初中学历者占51.9%,小学和文盲者分别占8.0%和5.1%。正是由于这部分人文化素质低,所以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对他们培训的难度。(2)待遇低,吸引不到高素质人才。养老护理员工资低一直是制约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全国来看,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几百元,高的也就两三千元,平均工资一千多元。在大城市,这样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活,这使得高素质的年轻人不愿从事这类职业。素质高的人越少,待遇越低;待遇越低,素质高的人越少,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3)培训模式单一,专业化不够。根据培训责任主体、运行机制和运行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划分为政府培训模式、市场培训模式、社会培训模式和其他培训模式几种基本类型。在养老服务发展相对完善的国家,这几种培训模式所占的比例都是相当的。而我国当前的情况是,政府培训模式占主导,另外三种模式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这就造成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另外,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大都集中于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缺乏职业道德和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四、促进我国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首先,加紧落实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其次,增加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再次,对养老护理员实行免费培训。(2)完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当前的这一标准缺乏强制性,对养老机构的约束作用并不大,不能有效督促各养老机构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标准也要根据职业的变化作适当的修改。(3)拓宽培训渠道,发展多种培训模式。为适应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发展多种培训渠道,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要让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从公益性质向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方向发展。(4)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各类养老机构和培训机构,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工作的监管。只有监管到位,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才能落实。

参 考 文 献

[1]陈卓颐,陈伟然.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陈卓颐,黄岩松,罗志安.关于提高养老照护从业人员素质的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管圈 养老护理员 培训

近年来我国养老护理事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我国养老护理改革在不断深化;其次,养老护理改革对养老护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护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护理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养老护理人员成为社会及养老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养老护理员的总体情况而言,如年龄、学历、从业资格、相关专业知识与目前岗位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就需要对养老护理员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从而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自身业务素质。所以在当前我养老护理事业发展中,如何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培训品质,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训质量及养老护理员的满意度,切实保障养老护理员的学习愿望以及利益。对品管圈模式进行运用,能够对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并为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综合素养奠定重要基础。

1 品管圈应用现状

(1)品管圈的全称为品质管理圈,在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创立品管圈活动,之后在英国、法国及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

(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品管圈是一种通过对管理制度的提高与工作环境的改善, 达到集体参与并改善和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方法。自1978年兴起于我国,并在我国质量协会的监督下不断发展,向着更高的技术方面、工艺方面、管理方面扩展,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品管圈不仅要求领导人员参与其中,而且也要求职工以及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只有如此,品管圈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当前,品管圈模式在养老护理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运用,并且在养老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品管圈模式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也决定了品管圈模式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品管圈模式中,团队个体所具有的能力与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而整个团体也可以在明确的分工以及相互的监督检查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对于为养老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自我展现平台、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工作积极性等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养老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养老护理对象的满意度也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2 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2.1 国外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国外的养老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已经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沉淀,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建立了养老护士的专业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相应的培训机制较为成熟。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职业素质培养,并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来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

2.2 国内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从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来看,由于我国养老护理工作仍旧停留在关注养老服务对象基本生活需求的层面,因此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内容也多集中于此,这导致了养老服务对象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等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也没有在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得到体现。另外,我国当前所具有的养老服务人员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养老服务行业规模的迅猛发展,而是反映着我国养老护理工作者数量不足的问题,而这种数量上的缺口,也导致了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准入门槛较低,这对于提升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质量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我国养老服务人员所具有的持证率较低。当前,我国拥有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仅有两万多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持证率普遍都在50.00%左右,而广州也仅仅达到了12.00%,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或者中小城市,养老护理工作者的持证率则更低;再次,不规范化培训,培的谌菁虻?结构不合理,且主要以考证培训为目的。

3 品管圈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作用

3.1 促进了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操作产生深入的理解

品管圈小组活动提倡和坚持“小、实、活、新”的发展方向,可短期见效,易持续开展,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训质量及学员满意度。品管圈模式能够促使养老护理工作者通过培训了解工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操作重点,从而确保养老护理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使用更加规范的动作与更加熟练的流程,并促使养老护理工作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与养老护理对象开展沟通,强化自身对工作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认知与了解。当然,通过品管圈模式,圈员也可以开展圈员会议,总结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再使用统计学方法和鱼骨图等明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从而确保培训工作能够体现出更好的针对性,并确保培训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借鉴品管圈在其他行业推行的成功经验,将品管圈改善方法导入到养老护理员培训中,旨在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培训教学的教学品质。从品管圈模式所使用的方法来看,这些方法可以发挥出老师的辅导作用,并在充分调动养老护理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利用真实的操作与实践来培养养老护理工作者的问题发现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对自身工作进行持续完善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养老护理共组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学习效率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品管圈模式中,圈员扮演者培训者角色,同时也扮演者学习者角色,他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品管圈对于强化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与养老护理对象之间的沟通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够降低二者之间矛盾的产生,而且也有助于引导养老护理对象掌握更多的养老技能,推动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对养老护理工作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3.2 强化评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品管圈模式中,较强的实践性能够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质量进行评估,这对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评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改进与优化。而对于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时协调和完善激励惩罚制度及管理制度。

3.3 品管圈活动对于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双赢效果

在品管圈模式中,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培训对象的专业素养,引导培训对象构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而且也能够提升培训者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完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培养体系,提升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4 结语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升养老护理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素养、人文素养、职业判断力和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实现养老护理事业从单纯停留在表面向充满人文精神、专业高效的全面护理的转变,借鉴品管圈活动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

[2]周萍.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检讨与改进[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1):175-177.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 成人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D5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养老事业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匮乏也更加突显。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学员的特点,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中针对对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级养老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学者Knowles的理论核心概念认为成人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群体,具有以下特征:成人具有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独立性;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动机是基于自身发展和对现实生活的责任,且为内在动机所驱动;学习目的常常是以问题为中心;渴望知道学习内容的作用。

二、养老护理员职业要求及现状

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2011年民政部修订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其职业道德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都做了要求,在工作要求中根据初、中、高不同等级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初级技能要求为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如给药仅限协助口服给药和协助口服药的保管。文献回顾发现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医学基础知识匮乏,专业技能,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而对已经进行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经验总结中,有研究者指出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现状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业务素质比较低以及法制观念淡薄,基本上也未受过专门的养老技能培训,缺乏一定养老护理基本常识。

三、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过程的应用

在培训中为了达成较好的培训效果,培养学员的工作能力,根据学员学习的特点,结合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培训内容根据初级养老工作过程划分成:模块一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模块二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模块三清洁卫生;模块四营养需求、饮食与排泄;模块五安全保护;模块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观察、给药;模块七消毒隔离;模块八冷热应用;模块九护理记录。教学中选派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成人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注重职业道德塑造

在培训中帮助学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养老护理对于社会的价值,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多一些耐心、细心和爱心,及时发现老人的不适与需求,给予恰当的处理,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建立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准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典型案例讲解,树立法律法规意识

针对学员法制观念比较淡漠,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的特点,在介绍老人权益保障法时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员加深对老年人权益的认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介绍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常识时,结合案例着重讲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保障老年人的安全。结合学员工作生活介绍劳动法知识,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贴近工作生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活化基础知识培训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中不少是医学基础知识如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知识专业性较高,而学员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学时有限。学员在初次接触专业的医学知识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太复杂了记不得。若是教师照本宣科,则很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情绪,认为老师教的理论性太强,不实用,学习没有太大效果。事实上,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并不是要求学员将每个知识的细节掌握,而是要学员为后续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设定合理的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转换,二次开发教材,最后根据学员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时,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解剖生理,再讲老年人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而是分系统逐一讲解各个系统的解剖生理、老化改变、护理注意点及其原因。培训过程采用学员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讲解,帮助学员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大量运用图片、实体模型,三维动画帮助学员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采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其理性认识。

4、仿真模拟训练强化技能培训

仿真模拟训练是在预先根据工作任务设定的案例中,运用仿真模拟人,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训练项目。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岗位要求设计标准案例和考核标准,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操作演示、讲练结合,既直观地展示了技能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练习环节还设置了提问、讨论环节,以PBL教学法深化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根据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设置问题,由学员讨论后回答;或者学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提一些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普遍性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有效地达成技能培训的目的。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中设置的反思环节,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完善学员的职业素质。

四、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结束后的调查反馈,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实用、易懂、且有助于自己在工作中的应用。培训考核结果显示,多少学员都能达到初级养老护理员岗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讨论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5篇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是我国养老护理职业群的主体,未来将继续承担养老护理的重任。该队伍准入门槛较低、职业技能较差,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待遇偏差、知识面窄等问题,整体素质较低,专业化程度较差,严重制约了养老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发展。因此,为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应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的教育与培训,通过机构在职培训、“送出去、接进来”方式及远程教育等途径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是适应和满足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能力

养老护理员是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总理在2013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强调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这标志着老年服务产业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当前老年服务产业现状与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规模及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相比,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特别是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养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建设一支正规化、优质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应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的教育与培训,使人才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能力与素质,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目标。

一、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从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是指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从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数据分析课题组通过对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中(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26日)239312个从业人员的统计分析,并结合社会福利中心2014年7月~12月赴东中西部13个省市54家养老机构调研情况得出,机构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薪金范围及职称等情况如下。

1.素质偏低

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较低,一般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能达到基本照料的水平,缺乏医疗常识,绝大多数是边做边学,这不仅不能适应老人护理的需求,还可能带来一定风险。调查发现,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有效数据的70%以上。且护理人员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学历以初中、小学学历为主,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养老机构及社区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缺乏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不了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满足不了高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

2.持证率低

照顾老人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经调查,仅有11.11%的从业人员取得了相关的职称证书。在取得了职称的从业人员中,初级职称16393人,占比6.85%;中级职称7549人,占比3.15%;高级职称2646人,占比1.11%。这表明我国现阶段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任重道远。

3.流动率高

随机抽取部分从业人员数据,从入职日期和离职日期可以看出,部分机构从业人员入职时间很短,有许多甚至不足一个月。另据广州市民政局一项面向全市养老机构的人才数据统计显示,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一般在40%左右,个别民办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流失率高达八成。养老护理员紧缺,成了更为迫在眉睫的难题。这与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流动率高与其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缺乏职业认可度、福利待遇差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可见,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准入门槛较低、职业技能较差,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待遇偏差、知识面窄、持证率低、流动性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结构调整和专业化建设。

二、制约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提高的因素

1.政策方面

从外部环境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训尚未真正融入“大人才”工作格局,没有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类养老护理机构都在行政管理的大框架下自成体系,缺乏统一领导、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从内部环境看,养老护理人员的选拔、管理、激励与评价机制等都没有建立或完善。一是没有设立职业准入制度。二是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三是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从政府层面还没有建立养老从业人员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各机构对护理员业务水平的考核标准与要求不统一。

2.社会方面

首先是认可程度不高,认为照顾老人是一种“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尽管一些院校开办了养老照护类专业,然而相当多的考生不愿意报考,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也不愿意做,从而影响了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的积极性;其次,老人及家属不愿意为养老护理员支付较高的工资,使得专业化前景不佳,工资低,人员流失率高,是人员队伍建设发展定制不前的重要原因;再次,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使得养老护理员无编制、无归属感,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稳定性。

3.个人方面

多数养老护理员年龄整体偏大、文化程度低、精力有限、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不愿意或没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专业培训难度大。同时多数养老护理员未经过正规岗位培训,这类人文化素质偏低,并且都是年龄偏大的无业人员,她们所掌握的技能基本是养老护理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并不一定具有规范性,与受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养老护理员相比较,差距很大。

三、提高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的途径

养老服务职业观确立后,需要一支与这一职业相匹配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服务队伍。《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要求养老护理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较为丰富的医疗、康复、心理及护理知识,良好的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社会组织能力。在当下养老护理员短缺、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现有养老照护人才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途径:

1.机构在职培训

1.1专项培训。专项培训,是强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及职业技能等级资质待遇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主要措施与途径。针对养老服务人员在日常照护工作中应用到的知识、照护技术进行专项培训和学习考核。培训内容既要包括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还要包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及老年人常见意外情况应急处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训形式上,可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在职轮训,逐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比如对长期卧床老年人进行翻身预防压疮,对失能老年人进行特殊口腔护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方面的培训,然后定期进行考核,加强管理。也可通过养老服务技能培训机构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行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下岗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不仅可以扩充养老护理员队伍,而且可以扩大再就业。同时要通过改进培训,拓展培训渠道,开展交流式培训和知识技能储备式培训,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并对养老护理人员获取职业技能认证提供补贴,激励更多的养老从业人员参与培训,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率和持证率。

1.2继续教育。在取得各个级别的职业技能资格后,不能一劳永逸,还要进行继续教育,让护理员掌握各种新的知识、技能。对于已获得上岗证的养老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其服务水平,使养老从业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水平得到可持续发展。目前养老护理员的继续培训存在偏重医护、忽视生活照顾的内容,对此可以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养老护理员培训的经验,它们的操作性更强,如具体怎样使用轮椅、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的便器如何使用等等。因此继续教育可包括:让护理人员掌握日常按摩推拿、康复训练、四肢护理、皮肤护理、特殊老年设备的使用等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养老护理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慢性病护理方面的专业问题,因此还要加强对慢性病的预治等培训,更要着重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浙江省规定,经培训获得上岗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人员,每两年需参加一次在职培训。在教育方式上,由于护理人员很难脱离工作岗位,可以采取开展远程教育的方式,为养老护理人员学习、教育、培训提供方便,然后参加人力社保部门举办的测试,检验学习成果。

2.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养老产业催生了专业养老护理员这一新兴职业。随着社会进步与“白潮”的来临,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养老行业的服务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其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已成为必由之路。因此鼓励在行业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养老护理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提高广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在全社会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文化美德;另一方面也会展现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风采,彰显养老护理员的职业价值,加深社会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期主办的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竞赛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密切结合养老护理工作实际,设置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个人职业展示三个环节,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在大赛中表现合格的选手在赛后可拿到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养老护理员学技能、比贡献的热情,培养了人才、发现了人才、激励了人才,促使越来越多技能精湛的养老护理服务人才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3.采用“送出去、接进来”方式

所谓“送出去”是指进一步扩大将养老护理人员送入本地专业培训机构或学校(如职业鉴定所、站及高等卫生学校等)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范围,提高持证上岗率;“接进来”是将具备相关资质的培训教师接入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实地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在时间、地点上便于养老护理人员接受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养老机构可以依托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或已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高校,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与这些单位做到资源共享。养老机构中患有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较多,但是护理员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尤其在疾病的中晚期,护理员在照护这类老年人时普遍存在经验不足、无从下手的现象。养老机构可以请医院专家或者培训师对护理员开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指导,使照护者能够发现老年人的一些异常表现,进行日常照料和心理护理,逐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情况,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

4.尝试远程教育模式

当前信息化软环境的快速优化、数字技术的快速提升、数字资源的日益丰富为微课的制作与传播奠定了基础,使远程教育成为一种高效、便利、不可或缺的教育与学习形式。我们知道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的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学员认知能力较低。通过将复杂深奥的知识制作成视频或课件,它灵活、反复播放等特点能大大增强学员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也能明显提高授课者的授课效果,同时也便于网络传输、共享资源,可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员的认知率及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为老年人整理更换床单,在每个步骤配合文字及语音解说,这些护理技能的视频可帮助学员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反复模拟练习,降低训练难度,增强培训效果。对护理人员来说,有效的培训十分重要。采取机构自我培训、借助职业高校等模式实现培训资源的最优化、大整合,将日常工作实践与理论培训有机融合,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培训效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和养老服务水平,并将培训成果有效运用于养老服务实践,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课题组.我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239312名从业人员的数据分析[J].中国民政.2015.17.

[2]陈卓颐,黄岩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82-3.

[3]柴瑞章宋恺宁.广东省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现状及政策建议[J].社会福利.2015年7月.

[4]腾翀,高飞,尚红.国外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与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5]黄菲.辽宁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1-2.

[6]许海燕.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赵小汎,佟鑫,.农民失地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与对策—沈阳市郊兴隆台镇的调查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南昌市;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凌丽(1990―),女,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险。(江西南昌 330000)

据南昌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昌市总人口为504.26万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88945人,占总人口的7.71%[1],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随着年龄增大,老人身体各项机能下降,部分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老人生活质量,为保证老年人一定的生活水平,使其安享晚年,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护理员队伍,愈发迫切。本研究旨在了解南昌市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为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养老护理人才提供参考。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养老机构的大力支持及配合下,本研究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对南昌市221名B老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现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南昌市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的养老护理员为调查对象,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所,民营养老机构6所。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自行设计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等5个问题)、培训需求与满意度(包括对护理工作的了解程度、接受培训的必要性、经历及满意度)、职业待遇与职业规划(包括月平均收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及购买保险、从事养老护理与不愿做护理员的原因、家人对护理工作的态度与是否会换工作)三部分。

2.调查方法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221名养老护理员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及填写方法,由被调查者自主完成问卷填写,若被调查者由于文化程度低等因素不能自主完成时,则由调查员采用“一问一答”式代为填写。调查结束后问卷当场收回,由调查员核对。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92.1%。

3.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调查的结果

(一)养老护理员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养老护理员多为已婚中年女性,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服务于公立养老院。其中,男性27人(12.2%),女性194人(87.8%);年龄在36-55岁157人(71.0%),21-35岁40人(18.1%),56岁以上17人(7.7%),20岁以下7人(3.2%);已婚208人(94.1%),未婚13人(5.9%);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107人(48.4%),初中68人(30.8%),高中或中专23人(10.4%),大专及以上23人(10.4%);所在工作单位是公立养老机构127(57.5%),民营养老机构80人(36.2%),养老服务公司10人(4.5%),个人2人(0.9%),其他2人(0.9%)

(二)养老护理员培训经历及满意度

数据显示,大多数护理员对相关的护理知识技能并不熟悉,有的甚至从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但是渴望接受专业培训,多数护理员能够接受培训费用由单位支出,虽然培训时间较短,但是能学到护理知识技能,护理员对于培训的满意度也较高。在所调查的护理员中,180人(81.4%)对所照顾的老人的情况很了解,不太了解35人(15.8%),不了解也不想了解6人(2.7%),对护理工作略知理论、工作熟练的有100人(45.2%),既懂理论又能实践66人(29.9%),不懂理论、比较熟练的30人(13.6%),照顾老人不需要理论的25人(11.3%);觉得有必要接受专业培训的145人(65.6%),很有必要的62人(28.1%),没有必要的14人(6.3%);比较渴望通过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的84人(38.0%),无所谓有68人(30.8%),渴望通过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的67人(30.3%),不希望的2人(0.9%);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有125人(56.6%),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有96人(43.4%);培训的费用支出由单位出的有130人(58.8%),免费学习73人(33.0%),单位和个人分担15人(6.8%),由个人出3人(1.4%);护理员对专业培训的评价是比较满意的有141人(63.8%),十分满意39人(17.6%),不太满意36人(16.3%),不满意5人(2.3%);对培训满意的原因是能学到为老人服务的技能有91人(41.2%),能学到养老护理知识77人(34.8%),能提高竞争力和工资待遇53人(24.0%);对培训不满意的原因认为是时间较短的有110人(49.8%),费用过高46人(20.8%),影响挣钱41人(18.6%),作用不大24人(10.9%)。

(三)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待遇及职业规划

多数养老护理员收入水平低,还存在部分单位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其购买保险的现象,虽然多数家庭比较支持家人从事护理工作,但是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使得多数人不愿从事护理工作,养老护理员面临着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的风险。据调查显示,养老护理员月平均收入1501-2500元126人(57.0%),501-1500元49人(22.2%),2501-3500元43人(19.5%),3501-4500元2人(0.9%),500元以下1人(0.5%),每人平均收入不到2000元;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护理员有190人(86.0%),24人(10.9%)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还有7人(3.2%)不知道是否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认为购买保险很有必要的有162人(73.3%),有点必要的有30人(13.6%),觉得无所谓24人(10.9%),觉得没必要的有5人(2.3%);单位为其购买的保险以养老保险最多,有140人(63.3%),其次是医疗保险84人(38.0%),工伤保险63人(28.5%),失业保险18人(8.1%),生育保险9人(4.1%),没有买保险的护理员有60人(27.1%),对单位是否为其购买保险不知道的有21人(9.5%);对于从事护理工作的原因,103人(46.6%)的原因是收入比较稳定,其次是暂时没有更好的工作65人(29.4%),原因是为老人服务很开心的只有37人(16.7%),想在城市工作的有22人(10.0%),而为了学到老年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有12人(5.4%),得到好评与尊重6人(2.7%);家人对护理员工作的支持一般的有120人(54.3%),比较支持48人(21.7%),态度是非常支持的有33人(14.9%),不支持其工作的有20人(9.0%);181人(81.9%)认为工资待遇低是很多人不愿做护理员的主要原因,其次认为是社会地位低的有157人(71.0%),认为原因是劳动强度大的有86人(38.9%),风险责任大61人(27.6%),职业无前途30人(13.6%),技能要求高19人(8.6%);如果有机会做其他工作,护理员会转行的有80人(36.2%),不会转行的只有39人(17.6%),然而有102人(46.2%)持不好说的态度,转行要视情况而定。

三、讨论

(一)问题分析

1.专业知识欠缺,培训经历少、时间短

护理员以女性为主,大部分为“4050大嫂”,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有限。在调查的对象中,对护理工作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只有29.9%,大部分人对不太懂相关理论和熟练程度不高,专业知识欠缺。90%的人觉得有必要接受专业培训,大部分人培训意愿较强,而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的人只有56.6%,还有43.4%的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针对培训费用支出,58.8%的由单位出。80%的人对专业培训的评价还算满意,满意原因主要是能学到为老人服务的技能、能学到养老护理知识,而对培训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时间较短。总体来说,培训效果明显,同时,因不具备充足的培训条件,如时间、资金不足等,且大部分是短期培训,培训效果有限,只有很少的护理员有过培训经历。护理工作需要有耐心、爱心、细心的人来做,大批中年女性因学历程度较低,也未掌握专业技能,尤其是照顾高龄失能老人欠缺专业技能。

2.职业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低,留不住人才

B老护理员的工作整体工资水平不高,还有部分护理员并没有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虽然工作单位为63.3%的护理员购买了养老保险,但是仍有一部分人不知道是否购买了保险甚至是没有保险,社会保障不到位。大部分从事护理工作的原因是收入比较稳定、暂时没有更好的工作,只是为了缓一时之需,一半的家人对其护理工作持一般的支持态度,还有9.0%的家人不支持其工作。很多人不愿做护理员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其次是劳动强度大、风险责任大,46.2%的护理员存在转行的可能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甚至歧视此护理员,认为其做的是伺候人的下人工作,使得护理员陷入社会地位低下的境地,护理员工资待遇很低,更留不住人才,进而使得护理员队伍的建设更是难上加难。总体来讲,养老护理员职业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人才流动大,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养老护理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二)对策

1.关注护理员精神健康

养老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护理员不仅面临工作强度大的问题,而且还面临各种工作和精神上的压力。护理员普遍工作时间长,没有太多的休假和休闲娱乐时间,政府及养老机构需要对其实施一定补偿性措施。建立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晋升制度,对优秀护理员进行职位提升,使其得到一定的工作成就感。实施护理员节日轮休的制度,并发放一定的日常生活用品或津贴予以慰问。开展心理咨询和休闲娱乐活动,对护理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丰富精神生活。同时养老机构领导要多与护理员谈心,关心其工作、生活、生理和心理健康,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尽量解决护理员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投身到养老护理事业中去。

2.推进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建设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的护理队伍,因此政府要补齐护理人员培训短板,对护理员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一是各护理院校可以增设老年护理方向的专业,开展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等多层次老年护理教育,完善老年护理人才体系。[2]可效法培养师范生的做法,出台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优惠政策;二是持有资格证书者在上岗前要接受培训,规定一定的培训学习时长,并且针对所照护的老人的情况要进行定期的针对性培训,使护理员掌握照顾不同自理能力老人的技能;三是监督护理员的工作,对违背养老行业职业道德与规范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惩处,对轻者进行批评教育,对重者将其逐出行业。四是对护理员进行定期免费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供求不足,要加强养老护理员的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3.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政府、社会及个人都需要转变对护理员的看法,重建社会价值观。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倡导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尊敬老人、尊敬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氛围,逐渐消除职业贵贱的观念,转变人们对护理员职业地位低下的偏见。政府要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养老护理员,从而让人们了解到护理工作是一份高尚神圣的职业,提高人们对护理员工作的认可度,也增强护理员及其养老机构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4.建立工作激励机制

职业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低等各种原因导致养老机构难招人、留不住人,为改变这种现状,要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待遇,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护理政策,结合经济发展状况设立老年护理专项资金,同时要建立老年护理队伍资质、岗位认证标准,保障养老护理员的权益,提高其社会地位,改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员投身于养老护理事业。③政府定期评选先进养老机构,养老机构评选优秀护理员,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例如给予护理员一定的补贴和加班费用。要使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收入适当高于最低工资标准,而经过认证的养老护理员的薪酬要更高一些,在收养老人失能失智等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按不同等级标准为养老护理员发放相应数量的职业津贴。养老机构要与符合条件的护理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法律规定为护理员购买相应的保险,让护理员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南昌市统计局.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

[2]曹晓燕,加强城市独居老人护理队伍建设问题思考――以上海为例[J].理论导刊,2015,(9).

[3]孙琼,胡慧.我国医院开展新型养老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4,29(5).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6年 4-6 月从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8所养老机构中选取55名护理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护理员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员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和工作特征(劳动时间、照顾老人数量、从业时间、月平均收入、是否有培训意愿)两部分。共发放55份问卷,回收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100% 。

2 结果

2.1 养老护理员一般情况。参与调查的55名养老护理员中年龄25~45q10人(18.18%),46~60岁40人(72.72%),61以上5人(9.10%);男9人(16.36%),女46人(83.64%);小学及以下13人(23.64%);初中34人(61.82%),高中及以上8人(14.54%);农业户口43人(78.18%),非农业户口12人(21.82%)。

2.2 养老护理员工作特征。月收入1000元以下18人(32.73%),月收入1000~1500元30人(54.55%),月收入1501元以上7人(12.72%);劳动时间在8h以内19人(34.55%),9h~14h者27人(49.09%),15h以上者9人(16.36%);照顾老人数量3人以下4人(7.27%),4~5人10人(18.18%),6~7人23人(41.82),8人以上18人(32.73%);从业时间不到1年8人(14.55%),1~3年22人(40.00%),3年以上25人(45.45%);30人(54.55%)参加过培训,25人(45.45%)没有参加过培训;38人(69.09%)有培训意愿,17人(30.91%)没有培训意愿。

3 讨论

目前承德市养老护理员酬劳少、劳动时间延长、体力消耗大,年龄较大、文化浅,女性居多,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迫切需要结构调整和专业化。

3.1 酬劳少,劳动时间延长,体力消耗大。承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酬劳较少,原因是养老机构的发展基金缺少政府资助和银行贷款,在运营成本高和床位利用率低的双重压力下,通过降低成本精简机构员工、降低酬劳来维持。此外,养老护理服务是一项持久工作,护理员很少有节假日休息的时间,每日的劳动时间均超过8小时,同时还要负责数名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又劳累又繁杂,这样的体力消耗将很难保证对老人的服务质量,护理员的工作负担加重,长此下去,同样不利于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建设。

3.2 养老护理员整体年龄较大、文化浅。目前承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大多来自农村,年龄在46以上人员为主,年龄偏大且半数以文化水平浅,护理水平偏低。由此可见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没有医学护理知识,很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中护理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浅,学习能力及记忆力下降,参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效果欠佳,大部分护理员没有医学护理知识,不能为老年人提供较高水平服务,满足不了老年人护理需求。

3.3 护理员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居多。合理的性别结构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目调查结果显示,承德市男女养老护理员性别比例为1:5,女性护理员数量为男性护理员的5倍。养老护理最主要的工作是照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极易让人觉得养老护理员就是看护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保姆”,并且女性一直被认为是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男性从事这个行业则被认为有损男子汉形象,多数男性在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从事养老服务的男性较少。而养老护理大多是照顾行动不便、常年卧床的老人,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男性在这些方面较女性占优势,更适合胜任。

3.4 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福利收入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护理技能专业化程度不够,只能为老年人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护理等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此外,相关培训机会较少,培训模式单一,甚至部分人上岗前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几乎看不到发展前景,从业积极性降低,很大程度都影响着职业归属感和工作稳定性。

4 对策

4.1 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养老服务产业,重在服务,而服务的核心重在护理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定今后要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因此,有学者建议国家制定和完善政策,对中高等医学院校在招生、教学、就业等方面加大扶持,调整培养方向,开展“双证”教育认证模式。依托承德现有的承德医学院、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等大中专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课程和专业,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养老护理员上岗前的职业培训,获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毕业后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同时拥有“双证”,使毕业生更具就业竞争优势,扩大了就业范围,另外可以参考其他城市的做法,承德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大在养老护理方面的投入和补贴,制定养老护理工作的特殊待遇政策,接纳专业人才上岗工作,使养老护理队伍更加健全壮大。

4.2 完善养老护理机构的奖励制度。养老机构要进一步修订护理员和奖励制度,按照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等级评定工资水平,依据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分配奖金,以此来满足护理员生存需求,保证高素质人才的优势,使护理员认识到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归属感,同时提供晋升机会,令每个护理人员都有自我上升空间,实现养老护理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在本次调查中,表示目前掌握的护理知识与技能较少,有加入培训的意愿。的养老护理员占一半以上,面对护理员有培训需求的情况,民政部门应重点关注护理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护理员个人特点及培训需求,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案,开展规范化培训。此外,通过定期的在职轮训、专项培训,例如老年人睡眠的照料,为特殊老人清洁口腔,鼻导管喂食等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然后定期进行考核,逐渐提高护理员的职业素质。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老龄化,专业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现,社会养老事业日益蓬勃发展,养老护

理员作为养老服务机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被各方寄予了极大期望。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岗位普遍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低、职业保障少、从业风险高,对社会劳动力缺乏吸引,供需存在严重失衡。如何规范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进出有序、专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职业化护理员队伍,对于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切实维护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1我国养老护理员发展的困境

1.1养老护理员招不进,留不住

1.1.1养老护理员缺口大,供不应求。2011年,民政部曾印发《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养老护理员达600万人的目标,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5万余人。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至2020年,中国的半失能老人将达到6852万-7590万,失能老人达到599万-674万,养老护理员岗位则应达到657万-731万。而据此估测,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300万-500万人。

1.1.2流动性强,不稳定。据调查,北京每年养老护理员流失高达1/3以上。养老护理员从业年限普遍偏低,高流失率使得一些养老机构出现了护工荒,已影响到养老机构正常工作,甚至使一些养老机构不敢对护理员实行严格管理。

1.2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低

1.2.1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多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和北京民政局在2012年对北京市登记注册并正常运营的349所养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4739人,其中本科及以上56人,占 1.2%,大专学历262人,占 5.5%,高中/中专/职高学历1269人,占 26.8%,初中及以下学历 3152人,占 66.5%。正是由于护理员的文化水平低,使得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培训的难度。在护理员队伍中有临床医学、护理或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培训经历的护理员寥寥无几,只经过民政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也不多,大多数是未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

1.2.2缺乏感情护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社会交往的需要,老年人也不例外,而且他们是更需要找人倾听的特殊群体。不管这一辈子成功与否,每位老人都有着不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感悟需要向人倾述,护理员缺乏心理知识和社工知识,不能与老人进行有效沟通,当引起老人伤心难过的往事,使老人痛哭不止时,而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只能对老人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照料,老人的孤独寂寞无处得到排解。

1.3养老护理员年龄普遍偏大。根据2012年北京市登记注册的349所养老机构的问卷调查显示北京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 43.9±7.8,年龄偏大的护理员不仅身体素质较差,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一些不良事件,而且思维固化,缺乏主动性和灵活应对的能力,还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新观点。同时,年龄偏大还会带来记忆力下降,精力有限,注意力难集中的问题,这些都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

1.4工资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养老护理员待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300~400元,高的也仅有千余元。据调查,北京市某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工资基本在1600至2000元之间,在北京这个高消费的城市恐怕连基本生活也很难满足,更谈不上过上“幸福生活”了。护理人员的社会保障同样令人心寒。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险,即使有也只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且参保的水平很低。

1.5缺乏系统培训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养老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照料,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及社区中的护理人员多数缺少养老护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在对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调查中发现,养老护理员在上岗前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很少。并且在我国的培训模式中,政府培训模式占主导,市场培训和社会培训模式所占的比重很小,这造成了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另外,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多集中于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缺乏职业道德和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发展空间受限,无良好的上升通道,缺乏职业发展前景。我国的护理人员只分为护理员和护理员主任,有些人干一辈子都是个普通护理员,这样就会造成她们工作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2针对养老护理员困境的改进意见

2.1政府牵头。老龄委作为老年工作的主管部门,可以在城市下岗职工中优选一批有志于从事老年护理者,不仅可以扩充养老护理员队伍,而且可以扩大再就业,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应由城市与这些人员原籍当地有关部门联手组织培训,不仅包括关于老年人养老的知识,还应培训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技能与方法, 能够有效地组织与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各种服务活动, 同时强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及职业技能等级资质待遇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改进培训,拓展培训渠道,开展交流式培训和知识技能储备式培训,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一般老年人常见情况的应急处理。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则应按照护理员的工作强度和资格证书设立合理的工资标准,制定最低工资,防止出现高强度,低工资的不合理现象。可以借鉴杭州的政策“福利性、非盈利性养老机构给予取得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护理员的工资每月达到当地最低工资的1.6倍、1.4倍和1.3倍。”争取使护理员成为体面职业,使护理员队伍稳定下来。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传播途径宣传护理员职业的必要,培养全社会尊重养老护理员的风气。

2.2高校辅助。城市各级、各类卫生医药院校应当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找准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护理人才。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以培养养老专业护士为目标,必须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包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突发疾病的急救;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及慢性病的保健护理;熟悉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方法等。并培养其指导管理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护理服务工作。当然应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也要扩大招生,特别是男性生源。眼下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几乎清一色女性,在照料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无法胜任。

2.3机构主体。我国的养老护理机构应与国际的养老护理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习他们护理的先进理论与技能,给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养老护理员及时的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员工的权益,并应按照法律规定为养老护理员足额缴纳社会保险。

企业也应建立护理员分级制度,对表现优异的护理员给予较高的职称与工资。并与老人及其家人达成共识,鼓励他们对护理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奖优惩劣,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给社会化养老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因素,让老人及其家人感觉养老机构是“想他们所想,及他们所及”,让老人放心,安心的进入机构安度晚年,而不是充满排斥与怨言的被迫选择机构养老。

“百善孝为先”这是所有中国人都懂的道理,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养老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了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政府,高校,养老护理机构应联动起来,为老年事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倩.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杜国玮.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3]穆光宗. 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

[4]刘利君.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社会福利.2012(4).

[5]陈卓颐,陈伟然.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6]丁华,徐永德. 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3).

[7]黄岩松,陈卓颐.机构养老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探讨[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9篇

中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是培养养老护理助手,作为具备资质的养老护理助手必须在卫生高职院校完成至少6周的专业培训并且通过相应的考核,获得老年护理三级证书[2]。养老护理助手从事的主要是各种基础的生活护理工作,其工作场所往往局限于养老院和社区,例如养老院内工作的护理助手,需要协助老人如厕,洗澡,洗脸,刷牙,更换衣物,穿戴假牙,进食以及对老人的观察与监督,尤其是对老年性痴呆的老人,保障其安全成为护理助手的一大职责。

高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是培养登记护士,其毕业生必须在卫生高职院校内完成不少于1年的全职高等职业教育或者1.5年的兼职学习,其中还包括不少于1500个小时的护理实习,作为老年护理方向的实习,多数会在具有政府授权资质的养老机构进行,并且会获得相应的报酬。毕业后通过考核获得老年护理四级证书,可在养老机构如医院的老年病房以及老年护理院执业[3],主要从事老年病人除侵入性操作以外的所有护理工作,如口服给药,疼痛评估及护理,排泄评估及护理等,并接受注册护士的监督与管理。

大学本科阶段教育主要是培养注册护士,澳大利亚的护士注册制度规定,在澳大利亚只有在大学内完成3年的全职学习或6年的半脱产学习,并且获得护理学士学位,才能依法注册为注册护士。根据澳大利亚卫生与福利局2011年8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初,全澳大利亚共有具备本科学历的注册护士260121人,其中15%就职于老年护理相关机构[4]。供职于养老机构的注册护士主要从事较为高级的护理工作,如静脉给药、伤口评估及护理、心理护理、临终护理等。同时还要对登记护士和养老护理助手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另外,根据澳大利亚护士局的规定,在养老机构工作满24个月即可以申请硕士课程,完成该课程后授予老年护理方向硕士学位,大部分毕业生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学高校从事老年护理教育工作或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除了完善分级化的老年护理学校教育以外,还建立起了完善的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在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由其供职单位完成并接受澳大利亚护士局的监督管理。以笔者工作的养老院为例,其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主要由入职培训、在职培训、院外岗位培训3部分组成。

1入职培训新入职的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完成为期2周的入职培训,其中主要包括第1周的理论培训和第2周的实践培训。理论培训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感染预防及控制,晨晚间护理,搬运安全,火警救援,大小便护理,急救护理以及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护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培训。新入职人员必须完成所有理论内容的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正式进入下一阶段护理实践内容的培训。第2周的护理实践培训主要是以带薪工作的形式完成的,1周5d,每天8h,由专门的带教老师根据入职培训表全程指导新入职人员一一完成包括老人的搬运、饮食的给予、污物的处置等多项护理操作培训,完成后带教老师签字,将入职培训表格上的项目全部完成后,入职培训完成。

2在职培训所有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养老院会根据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不同继续教育需求开展培训。例如,针对护理员,养老院安排本院注册护士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内容涉及排泄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痴呆护理、疼痛护理等多个方面。而对于登记护士以及注册护士,养老院每月邀请院外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每个月的培训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如“多文化老年人护理”,“临终老年人关怀”,“老年痴呆病人的特殊化护理”等。另外,养老院规定,每位在职人员每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知识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搬运安全和火警救援,旨在保障在职人员在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

3院外岗位培训养老院每年都会选派在职人员参加院外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讲座和培训等。同时,各个养老院之间每年都会有“员工交换计划”,安排本院工作人员到其他养老院工作学习,旨在加强不同养老机构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启示

虽然澳大利亚与中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不容否认,两国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通过对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的现状及老年护理人员教育体系的全面认识,得到以下启示。

1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分级化教育迄今为止,中国的老年护理教育仍然未得到足够关注,老年护理专科教育存在断层[5]。1998年之后,《老年护理学》才开始在护理高等院校作为专业课开展起来,授课对象仅针对本科及高职护生[6]。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仅有数个学时的老年护理教育。截至2010年底,我国还没有一个高等院校开展老年护理方向的专业教育,多数在养老机构工作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老年护理培训,往往仅仅凭经验给予老人护理[7],无法满足老年人科学护理的需要。所以,在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老年护理分级化教育体系,加强中高职阶段老年护理教育,在完成中高职教育后颁发相应老年护理专业证书,同时,大力开展老年护理方向高层次人员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硕士、博士教育,培养出低中高多层次护理人员,满足我国社会老龄化、老年护理事业发展以及老年患者护理的需要[8]。

养老护理员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办养老;护理;康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02-02

一、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养老方式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家庭养老,其次是机构养老。照料老人尤其是照料身体患病的老人已成为新的社会难题。中国的老人不再满足于长寿,而是希望活得有尊严。在传统的国家福利养老之外,老龄产业正在萌芽,市场提供的养老产品将给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带来更多的养老模式。这样,养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服务性行业便应运而生,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机构养老目前已成社会关注热点。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也纷纷建立,并参与养老市场的竞争。但无论是家庭的孝道型养老还是机构的供给型养老都没有客观地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其实,养老护理产业在国际上发展已经超过100年,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专业。养老护理有专业的知识体系、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被国际社会认同的职业准则。对此我国有很多院校纷纷响应和开设了相关专业,专门培养和教育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公益性色彩,给从业人员提供的待遇偏低。护理人员的每月工资普遍在1 000―1 500元,远低于从事一般服务业的人员,比如医院护工、餐厅服务等。同时由于传统社会认为养老护理服务是伺候老年人的工作,社会地位较低,泰州民办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稀少、层次偏低的程度,主要提供的是照顾老人吃饱睡好的所谓“保姆式”服务,以生活上的照料为主要内容,养老护理需求数量大,但是低层次、专业技术含量几乎为零的护理工作也决定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经过培训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能坚持专业工作的只占一小部分,更不用说经过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承受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专业优势作用,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不能得到有效承认。

2.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从业队伍素质偏低

在泰州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中,存在一些护理素质比较差的情形。比如养老护理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等。从泰州民办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状况来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很不乐观。当然,现在相关职能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开始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特别是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开始了推进养老服务化的进程,这是可喜的,但是整个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还是偏低的。据测算,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5%左右,近年来,招收聘用下岗女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一个强制性的职业认证的标准,在整个养老职业队伍当中通行开来,这些都应该从行业规范的层面上加以改进。

3.护理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培训力度薄弱

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泰州市民办养老护理中存在着养老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与职业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具备基本医学知识、护理常识、心理疗养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培训来实现。而在现实中,严重供不应求的就业情况造成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门槛降低,全市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为人手匮乏,原本的社工被迫兼职或转行做护理员;而部分养老护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培训意识薄弱,往往制约了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深入发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在该所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的泰州市养老护理员比例堪忧,而在连续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中,全市报名入学的学员不足1/8。报名培训的更是以单位、团体居多,个人报名者更是少之又少。

4.养老护理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还停留在关注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方面,老年人身体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老人有非常丰富的内心需求,如对增长个人才艺的需求、了解社会发展、追随时代进步的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现在难以满足。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收养的大部分是生活半自理老人,老年人有心理护理诉求的占多数。但是护理人员接受过心理护理知识培训的只占极少部分。

三、推进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民办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护理人才应是集大成者。从业人员应是具备一般护士的指导、咨询和支持能力,能确保护理、照料和治疗方面的质量安全,可以提供健康和营养咨询,能给老年人独立生活及社交活动提供保障,有听取和采纳老年人家属等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然而,目前养老护理从业者存在非专业、非职业、非行业、非本土的情况。由于缺乏准入门槛,养老护理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开始从业年龄偏大,更谈不上专业性。从业人员以外来打工者居多,与国外“让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照护老年人”的目标相去甚远,养老服务岗位的流动性也很大。泰州市应通过大力兴办能够培养养老护理服务专门性人才的培训机构,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为从业主体的局面。其次为鼓励年轻人和城市居民从事养老工作,不妨借鉴国外经验。护理培训机构的学员本人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费用由政府承担,学员学成后需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通过为政府提供服务抵扣相应的学费。再次还应注意挖掘和吸收我市高等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男生生源,丰富人才结构,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好的社会口碑;应该大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合格养老人才队伍,在这方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泰州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持证率较低,大多数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要。在养老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规范化服务。首先,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就是照料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流程,对哪一级别的护理要求提供哪些服务、内容都有明确规定,都要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其次,要注重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最后,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家属来院探视一般都会直接和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老人生活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度,该讲的就讲,不了解的就不要讲,严禁私下打电话或以其他形式联系家属。从护理员本身来看,一是培训与工作的矛盾,从短期来看,安排培训必然影响工作;二是护理员队伍老化及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减退,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加强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3.加强心理护理教育,转变护理模式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身体日渐衰老,常出现孤独、抑郁等一些特殊精神心理变化,影响着其老化过程、健康状况、老年病的防治和预后。但在对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接近90%的养老护理员自认为可以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了有效护理。可见这与老年人的实际心理状态是不符的。这就表明,目前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4.加强保障机制的构建

泰州市应建立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推行政府为特殊老年困难群体购买服务;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待服务;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高龄老人、困难老人发放高龄养老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促进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老龄法规体系,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宣传和落实工作,增强全社会老龄法制意识;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泰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机构内养老专职工作者应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只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够促进民办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养老方式和社会服务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民办养老机构,是泰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公立养老机构发展和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的状况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对缓解当前养老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民办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及生存状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实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养切合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相信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泰州市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红,张妍蕊.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2]彭红燕,刘友华,邓荆云.武汉市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调查与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

上一篇:儿科护理学范文 下一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