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0:12:36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会计中出现一些比较特殊而复杂的会计问题,这些会计问题并没有遵循会计假设,如分支机构会计、合并企业会计,破产清算会计、外币会计、专营权以及寄代销业务会计、通货膨胀会计、合伙会计、分店会计、养老金会计、衍生金融机构会计、油气开采会计、企业年金基金会计、租赁会计、企业破产、解散、清算、重组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等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虽然达成基本共识,但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不同。在该课程的一些问题上任然存在较大争议,如高级财务会计与终极财务会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那些属于“特殊”?那些“属于”普遍?笔者借鉴不同专家的观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理解任务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1.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我国理论界对高级财务会计的界定、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位、发展与学科地位、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等。特别是对高级财务会计的概论的介绍在理论界没有达成共识,而该课程又有别与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这就使得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轮廓框架,以至于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仍然“不知所云”。

2.一般会计主体涉及的特殊财务会计问题。

该部分内容包括在以前的中级财务会计中没有涉及到的外币会计养老金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养老金会计、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油气开采会计、租赁会计等等。尤其是外币会计,尤其是外币会计中的外币远期合同套期保值和投机业务,租赁会计中对于承租人和出租人融资租入不同的会计处理等问题,都具有较深远的实践意义。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强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特殊会计主体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

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位就是“特殊情况、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特殊报告”。其主要内容是合并以及合并财务报表会计、保险合同会计、油田开采会计、生物资产会计、合伙企业会计、由于后积几类会计在我国会计领域中已经普遍,所以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合并企业会计,需要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同情况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

1.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内容死板枯燥。

首先,大学的课堂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复杂等特殊性,学生很难以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耍手机打瞌睡”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为了考试不“挂科”,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和强迫学习,课堂上极为压抑死板,第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需要一些实际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票据、凭证、图表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很多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凭证、票据等相关资料物件带进教室,这就造成了学生“读死书”,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影响到以后的就业等。第三,过去在大学的教学中只注重每章节的理论知识,前后脱节联系不紧密,使得学生在知识构建上很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第四,由于该门课程的特殊性,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讲解,课堂上的分析和讨论少之又少,这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前沿的、需要各抒己见的问题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考核方法单一,实践课教学缺乏。

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挂科”,为难学生,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书本,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生存,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考核是一种必须的教学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然后,当前很多学校期末考试最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各自占一定比率,两者综合来进行最后评分。学生通常认为只要每次都去上课,记好笔记,考前突击,就一定能顺利“过关”。然而,这种考核模式不一定是科学的,它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这使得虽然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到位,但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很难体现出来,尤其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这种业务复杂的问题,这种矛盾尤甚。另外,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级财务会计更是属于需要大量进行课外实践。但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很少开设相关实践课程,校园实验室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根本作用。

三、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实践改革的建议

1.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相互结合,把复杂抽象的东西较为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选择最近热点问题作为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可以偶尔采用角色互换式教学方式,可以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抽签决定讲授的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以老师的角度和身份给讲台下的其他同学讲授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2.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增加实践课程及训练。

第一,鉴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复杂,为了克服传统考试的种种弊端,可以采用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课堂小组授课、课堂小组讨论、撰写相关学习体会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出试卷考试,综合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增加实践课程,建立先关的财务会计实训室,做好相关的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配备相应的财务软件,通过实训课的学习,模拟真是的会计环境,使学生更好的熟悉一个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课程建设的目的和任务

《中级财务会计学》重点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建立起一套具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系统配套的教材及参考资料、规范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完备的教学文件档案的教学机制;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能运用先进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教改的主导。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在会计师资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教师素质和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这是重点建设课程的关键问题。这需要各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保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教师的知识要不断更新。会计教师的知识更新是学生接受先进教育内容的保证,也是重点课程建设有新意、有质量的保证。一般认为,会计知识更新的主要途径有:①攻读更高学位,系统深入理论学习;②参加国际国内会计交流;③参加会计实践;④阅读最新会计期刊等。为此,应制定严格的培训进修计划。《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院主干专业课程,会计教研室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有10多人,这些教师无论是业务水平,能力都非常强。会计学院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5人。从职称结构方面看,高级职称占48%,中级职称占52%。近3年来,承担的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35项,省部级9项,公开200多篇,获省部级奖1项,获各类学会奖8项。高级职称人均科研经费4.2万元,有自己独立编写的系列教材。

(二)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拥有独立的手工实验室一个,该实验室可同时容纳100多个学生进行单项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有ERP实验中心及200多台计算机供学生进行综合模拟实验。

2.教材体系。本课程有会计学院院长许义生主编的教材,该教材自2002年开始投入使用后,已经多次修改完善,现在使用的是2005年6月的再版教材。该教材是我校会计系列教材之一,具有“内容全新”“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符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针对高校现有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过,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各高校应与会计职业界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如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鼓励会计教师每年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一段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会计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务能力;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来学校讲学;组织有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参加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

1.教学大纲。本课程按照会计培养目标的要求,曾经编写了比较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学大纲,并已使用过几年。今年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大纲以适应会计学专业为基础而修订,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措施和要求等均做了详细的说明。

2.试题库。根据大纲和教材,建立了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库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使试卷命题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使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得到保障。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演示课件(powerpoint)。制作完成中级财务会计学全部教学内容的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演示),已投入使用,该课件内容丰富全面,制作美观,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教学效果显著。

4.网络辅助课程。完成了《中级财务会计学》网络辅助课程教学系统的建立并在教学中运用,包括学生自测系统、讲义、重点内容提示、疑难解答、常见问题解答、会计案例,会计历史常识、会计论文的收录、会计资源利用及会计人生等。

5.案例建设。案例教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发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中级财务会计学》系列案例。

(四)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

1.《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预期达到的目标与成果:(1)测验和调查。教师可以开展在线的、自动评分的测验和调查。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学院的或者外来的题库设计这样的测验。题目类型包括:公式计算、计算题、判断正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简答、论述、文件上传。测验题目可以一次性给出,或每次只显示一个,可以选择计时与否,允许多次回答。(2)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形式建立作业项目。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作业进度,从成绩簿下载整个班级的全部作业。他们可以给作业打分,并单独给每位学生提供在线反馈。(3)成绩簿中存储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在成绩簿中存储学生的成绩,通过Blackboard发放的测验分数会自动存储在成绩簿中。成绩簿支持客户化的成绩表、成绩加权、项目分析和多种成绩簿浏览方式。在教师许可的条件下,学生可以查看他们各自的成绩,但看不到别人的成绩。主要包括:两大区间,即教学区和学习区。在不同的区间又具体划分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反馈系统和信息数据库。学习平台,具体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指导、各章重点难点总结、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交流平台,具体包括:教师网上测试、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网上讨论、提交讨论稿和论文等;反馈系统,设立学生自由讨论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老师也会定期发表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本课程建设应建立学习指导资料库、教学参考资料库、会计法规资料库。

2.课程规范。该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学校实施了比较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如采取集体备课、集中考试、流水阅卷的管理方式等等;建立教学改革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案、试卷分析、备课、授课、批作业、答疑、听课等制度。

(五)优势与特色

我们将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上、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上。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到的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应使学生建立起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该门课程内容多,难度大,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应当提倡对学生采取鼓励态度,经常配合教学内容介绍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态以激励学生。例如,在介绍会计职能时介绍国内外许多一流管理人才出身于财会专业,激励学生认同会计职业,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争当一流管理人才的人生目标。在教学中,还应向学生讲明《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既传授知识,又传授学习方法。会计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经济学科,其学习方法有别于其他课程,而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受益终生。学生不但应掌握会计学的学习方法,还应具有传授这种学习方法的能力。为此,我们不仅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将会计学习方法列为教学内容,在讲授中强调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处理各种会计事项、课堂速记的能力,掌握图示法、列表法等等。也可安排两个学习小循环,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3.提出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全仿真设想。在当今世界,经济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正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日新月异地发展,一个严峻而不可回避的课题摆在会计教育面前――如何培养从容应对经济发展的高级会计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在刚从事会计职业时便成为高级会计工作者,而应是使受教育者具备终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创新的理念。

本课程建设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会计学院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全仿真设想:(1)将原来会计教学的模拟教学和实验转化为全仿真教学;(2)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用声音、色彩、图象等多种形式,活跃教学气氛,让枯燥的会计数据生动形象;(3)使学生能掌握会计业务的每一个细节;(4)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工作环境的适应性;(5)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学院的会计专业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有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

4.建立“中级财务会计网络辅助平台”。主要突出三大特色:即互动性、实用性、信息量大。要通过各种交流平台,扩大学生视野,增加知识获取的通道,在课程内容制作上创建《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学习内容。快速编辑功能使教师可以在学生课程内容界面和教师课程界面间迅速切换;教师还可以导入由外部制作工具生成的电子学习内容;有关《中级财务会计学》内容;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活动定制教学路径。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我们会计学院从2000年开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取了“专业理论课教学、手工模拟实践教学、专业课教学、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校内全仿真模拟实践教学、校外实地实习”一整套改革措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将手工与计算机实务训练相统一,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的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我们会计学院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建设了《中级财务会计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正是由于这些改革,推动了我们会计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该专业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2005年又取得了精品课程和会计硕士点。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理论 研究性课程 会计学

一、引言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奥尔特加・加赛特,200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研究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专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正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专业培养方案雷同、课程体系设置相近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偏重于会计实务的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来增加会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70%左右设有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高校现在已经开设了会计理论课程,但课程名称并不统一,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名称:第一类称为会计理论,第二类称为会计理论专题,第三类称为会计理论基础。尽管名称不统一,但是其教学内容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涉及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开设会计理论课程的高校中,有些教师仍然像会计实务课程一样,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研究性课程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

会计理论课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重点介绍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理论、会计前沿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探索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升学深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它一般设置为选修课,也有高校设置为必修课。通常一周安排2―3课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专业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会计理论有助于其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分析,并对会计实务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加深对会计实务的掌握,因此开设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不但能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根据这一思路,可将本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巩固已学会计实务知识。学生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实务性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通过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实务后理论,先简后难,不断拓展实务的范围,启发学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总结提升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应用会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处理现实会计实务的能力。亨德里克森(1992)指出,会计理论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能够使实务工作者、投资者和债务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可见会计理论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训练学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会计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上,可以围绕某一理论专题进行课堂研讨。由教师布置研讨专题内容,再由学生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利用课堂时间由学生来展示其研究成果或观点并展开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会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文献资料搜集方法的同时了解会计研究方法,这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础。

3.提升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之间逻辑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就是一个理论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理论与实务之间有了一个联系的桥梁,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在学生学习会计理论课程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特别是遇到较为新颖的业务,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进行解答。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专业课程成绩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

会计理论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理论主要是指财务会计理论,广义的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作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将会计理论按照内容划分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理论前沿三个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内容,包括会计目标的内涵及主要观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内涵及国际比较。这部分内容是会计理论的主体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2.会计应用理论。这部分主要是有关会计准则理论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问题、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定标准问题。这部分内容与现在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协调密切相关,也是各国规范会计实务的主要依据,与当前实际联系紧密。

3.会计理论前沿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的新的会计问题和热点问题,会计理论需要对其做出解释,比如会计行为理论、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碳会计等,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作一定灵活的安排,也可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与研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材选取

教材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依据,尤其对本科生来讲,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综观国内高校会计本科会计理论课程的教材,下面选择以下几本有影响力的著作:

1.《会计理论》,葛家澍、杜兴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该著作较早地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并且注重结合中国会计的实际和作者自身的观点来撰写,创新发展了我国的会计理论,是一本会计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如上页表1所示。

2.《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引用、吸收了美国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依照西方会计理论内容和结构撰写,侧重于财务会计理论,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3.《会计理论》(第四版),魏明海、龚凯颂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按照财务会计理论、成本控制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三部分进行撰写,其特点是内容由浅入深,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其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

根据对三部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会计理论相关著作既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也存在不同之处,作为研究性课程,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其中一部作为教材,其他相关著作作为教学参考,博采众长,使得学生既能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又能关注当前理论前沿的动态和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发展。

四、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会计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鉴于在讲授会计理论时,学生已经学习完了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实务性课程,因此在讲授会计理论课程时要突出其理论性与研究性,一方面要系统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会计实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讲授理论之前,给出简短的案例来引导、启发学生。例如通过安然事件,引出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以问题导向来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

(二)合作互动式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项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需要讨论的专题,由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研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凝练成为研讨小组的观点,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例如在讲授会计准则国际比较这一专题内容时,笔者就把授课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一小组负责某一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情况资料的搜集,然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师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接着再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这样使得学生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协调也会有更深的理解。合作互动式的教学达到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效果。

(三)名作名篇评析课堂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精品力作或专业权威期刊最新的名作名篇,比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的会计类论文,由学生事先进行仔细阅读,并且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再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评析,主要围绕论文的选题、论点以及论证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这样使得学生对会计论文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了最新的理论前沿动态和创新观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今后学生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会计理论课程以研究性课程形式来进行教学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实务的变化,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在其课程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02).

[2]艾尔登.S.亨德里克森,王澹如,陈今池译.会计理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3]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张悦.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轨迹综述及评价[M].商业会计,2015,(18).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高等职业院校;问题;策略;探讨

当前,为了迎合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在院校中进行的如火如荼。对于这些开设了会计专业并进行会计教学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怎样培养迎合社会发展的会计毕业生,是当务之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加上会计本身具有着极强的实践与应用性,会计教学的质量好坏就直接关系到了高职院校会计毕业生能否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能否迅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文就从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的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陈旧,实践不足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会计教学当中,教师主动的教,学生机械的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传授和教材,失去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加上会计学本身的实践性和知识性较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在对会计知识的掌握上就趋向于死记硬背,遇到问题的时候对所学知识生搬硬套,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传授学生怎样利用所学到的会计知识进行应用的实践能力,如遇到编制会计表等问题时,学生只能“望题兴叹”,在实际的业务处理中也不知道怎么下手,导致了学生在学校毕业后不能很快的进入到工作之中。

(二)课程分散,模式老套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主次不分,课程分散,在内容上多存在重叠与重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流通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两种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两种课程的时候由于内容重复繁琐,没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学生的需求与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往往会顾此失彼。学校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与其他的专业实践课程相分离,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时候相对比较独立,缺乏一定的整合性。比如,当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把《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作为主修的课程,但是,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纳税会计》与《会计报表的编制分析》这两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进行开设,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不相符合,在以后的社会中不能很好的运用和解决问题。同时,学校对课程的设置模式也比较老套,基本上是沿袭会计文化课、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会计实践课这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在这三种模式下进行的课程不是照搬照抄,就是“依葫芦画瓢” ,缺乏创新性,三种模式分离开来,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主要依附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

(三)师资力量弱,知识结构老化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拥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缺乏比较严重。会计教师的来源渠道也相对比较单一,应聘的会计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录取,这些应届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在进行学生实践教学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应届毕业生虽然是从事会计专业的,但是却对会计工作的实务了解的很少,也从未从事过会计工作,这样的教师怎样能较好学生呢?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潮流,致使许多会计教师对教学提不起兴趣,对学生也缺乏应有的耐心,教师只把会计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对会计教学的定义未能真正理解。再者,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没有随着教育的变革而转变教育观念,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二、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问题解决的相关对策

(一)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基础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会计教师要逐渐将现在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就树立起创新型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创新性的会计人才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从实际出发,加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模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发散思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二)以完善课程体系为手段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的对会计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设置,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可以更好的互相融合,使这些课程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要充分的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重组、科学的精简、有效的增设等方式优化会计教学课程,完善会计课程体系,去除那些陈旧的、不适合教育发展的会计课程,积极迎合教育的发展,适当增设一些素质教育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迎合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拓展会计教学的专业途径,把会计教育与德育教育、科学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增强会计课程的综合性,从整体上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以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会计工作的需要。

(三)以优秀的师资力量建设为前提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教学的质量高低,要想培养出素质教育需求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学校要积极的加强会计教师的理论专业水平,打造教师的专业继续教育,适当的对会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一些会计学术研讨会和财会理论研究等活动,并在一些专业的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专业的会计论文。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提高学校师资力量的首要任务,倡导教师从理论知识型向专业技术型和实践能力型转变,充分为教师的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学校要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到大型的专业会计公司进行强化实践技能,从本质上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在引进师资力量上。学校要积极的扩宽渠道,对那些拥有“双师型”的教师要大力引进,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让他们能够自觉的为学校服务。同时,学校要注重加强教师的道德教育,努力让教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合理的机制评价人,以良好的政策引导人,以有效的监督约束人,真正提高教师的师德教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结语:

从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现状来看,从实际的需要出发,积极提高会计专业的实践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要大力加强会计的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旧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整合教材内容等措施,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力求在会计教学中达到师生共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莉.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3)

[2] 潘红燕.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01)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西方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些显著变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现代管理会计自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开始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西方会计界的一些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教科书中的内容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而提出管理会计已出现严重危机这一论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这种早已过时的管理会计体系目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危机,这一危机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依赖已经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扭曲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结果管理人员更关心的是他们对股票交易市场价格决策的短期影响,而较少关心企业在市场上长期竞争的地位和获利能力;而由于这种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导致管理会计信息的获取经常是太集中了、太迟缓了,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从上述论点出发,约翰逊和卡普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①。

自约翰逊和卡普兰发表了《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之后的十余年间,西方会计界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对原有传统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创新与变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西方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当代管理会计大师的卡普兰教授,在1998年出版了由其所著的第三版《高级管理会计》一书,该书与年第二版和年第一版在内容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并将其作为全书的核心内容;(2)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3)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TheBalancedScorecard)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4)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

为了克服管理会计研究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弊病,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人员目前更侧重于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来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如卡普兰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已导致会计控制系统过时甚至不起作用,而会计研究人员亲身到企业之中去观察和研究这些问题的现象却普遍缺乏。如果没有现场的观察与计量,会计研究人员就不可能建立起系统的、能指导于实践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也不可能建立起规范化的决策模型。卡普兰还认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会计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没有理论作指导的会计实践则往往带有盲目性;并且,在会计科学的发展史上,理论与实践经常不同步,而经验研究的方法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②。在经验研究中,案例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例如,案例研究已被西方许多管理会计学者认为是了解、解释、探索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脱节问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不仅可以检验假设的正误,而且还可以说明管理会计实践的性质。许多西方管理会计学者认为,当前流行的管理会计理论脱离实践的这种论点,主要是建立在人们的闲谈话语、偶尔对公司的访问以及从已发表的一些学术文章的了解基础之上的;然而,究竟管理会计中的哪些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实践中最为有效或明显没有应用价值,其原因何在,在理论与方法上有无进一步改进或创新的可能性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大量的实践经验中得出结论,这也正是案例研究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笔者曾于1992年参加了在英国伯明翰市由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举办的管理会计学国际研讨年会,会上的中心议题就是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与会者发表的有关典型案例研究的论文,引起了各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会计学术界以极大的热情,对西方的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工作。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国会计界曾对西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借鉴和应用意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开始逐渐受到冷遇,其表现如下:

(-)学术研究兴趣不高自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的八年间,我国会计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论文与前者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据笔者对代表我国会计界最高研究水平的《会计研究》杂志所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八年间,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学术性文章中,涉及财务会计领域的论文约为465篇,而涉及管理会计及成本会计的论文约为71篇,后者只约占前者的15%.另一方面,从过去八年间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来看,专门以管理会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更是凤毛麟角。如果再从会计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看,将管理会计领域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也同样寥寥无几。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过去八年间,每年约有25名经过国家统考入学的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而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只有1到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一人以管理会计为题作毕业论文。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已明显不受重视,这无疑是中国近年来管理会计研究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我国自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约有二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帐、报帐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③;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根本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④;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⑤。笔者最近曾与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就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交流,得到的回答基本上也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论相同。一些总会计师认为,现行管理会对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不少,但企业可以实际应用的却有限,他们极力主张,我国的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应包括我国一些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以便于会计人员借鉴和操作。

(三)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我国自7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一些企业已具有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50年代初期开展的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60年代开展的厂内计划价格、资金分级管理,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首钢的包、保、核,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上看,我国一些企业过去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介绍,主要是以实务人员为主介绍基本情况的较多,由于没有学术界的参与,其经验难以在理论上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从而难以将其经验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而学术界虽然具有理论研究的特长,但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管理会计应用情况的实践,开展的调查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因而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就难免出现空洞、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我国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由学术界与实各界共同参与来进行典型案例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富有成效地解决学术界与实务界相互分离来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难题,还可以使典型案例经验在理论上得到总结和提高,由此形成系统的案例研究报告。这不仅在实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有助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应用,而且对我国会计学术界今后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能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典型案例研究将是我国未来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方向

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会计界目前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已将重点明显转移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而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如果没有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就难以进行。国外加美、英等国家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协会的成员既来自于会计学术界也来自于实务界,并且国外的管理会计师资格的取得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即便取得了管理会计师资格后,也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从而协会的成员本县已具备相当丰富的管理会计知识。

此外,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美、英等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都没有学术研究部,其成员由学术界与实务界人士共同组成。由于上述因素,国外在开展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中,学术界与实务界比较容易沟通,双方的配合与协调也搞得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这一点可以从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所附的大量案例中找到答案。并且,美、英等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还设有学术性和实务性的管理会计刊物,如《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杂志。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近年来,美、英的《管理会计研究》也注重于刊登典型案例研究的文章,这两种专业性杂志在推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我国迄今仍然没有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也自然没有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并且我国目前也没有一个管理会计专业杂志。

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出现的问题,已引起我国会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我国《会计研究》杂志在1997年曾开展了“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有奖征文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中国会计学会在年又专门成立了“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并在当年举办了全国性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会计学会年重点会计科研招标课题中,“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是取得资助金额最高、课题数目最多的课题。在今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笔者认为,在我国短时间内难以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的情况下,要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就非常必要。而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在这次活动中,我国会计学术界将同实务界密切合作,通过对全国不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将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活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西方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些显著变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现代管理会计自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开始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西方会计界的一些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教科书中的内容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而提出管理会计已出现严重危机这一论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这种早已过时的管理会计体系目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危机,这一危机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依赖已经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扭曲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结果管理人员更关心的是他们对股票交易市场价格决策的短期影响,而较少关心企业在市场上长期竞争的地位和获利能力;而由于这种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导致管理会计信息的获取经常是太集中了、太迟缓了,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从上述论点出发,约翰逊和卡普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①。

自约翰逊和卡普兰发表了《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之后的十余年间,西方会计界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对原有传统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创新与变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西方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当代管理会计大师的卡普兰教授,在1998年出版了由其所著的第三版《高级管理会计》一书,该书与1989年第二版和1982年第一版在内容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并将其作为全书的核心内容;(2)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3)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the balanced scorecard)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4)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

为了克服管理会计研究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弊病,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人员目前更侧重于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来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如卡普兰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已导致会计控制系统过时甚至不起作用,而会计研究人员亲身到企业之中去观察和研究这些问题的现象却普遍缺乏。如果没有现场的观察与计量,会计研究人员就不可能建立起系统的、能指导于实践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也不可能建立起规范化的决策模型。卡普兰还认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会计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没有理论作指导的会计实践则往往带有盲目性;并且,在会计科学的发展史上,理论与实践经常不同步,而经验研究的方法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②。在经验研究中,案例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例如,案例研究已被西方许多管理会计学者认为是了解、解释、探索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脱节问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不仅可以检验假设的正误,而且还可以说明管理会计实践的性质。许多西方管理会计学者认为,当前流行的管理会计理论脱离实践的这种论点,主要是建立在人们的闲谈话语、偶尔对公司的访问以及从已发表的一些学术文章的了解基础之上的;然而,究竟管理会计中的哪些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实践中最为有效或明显没有应用价值,其原因何在,在理论与方法上有无进一步改进或创新的可能性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大量的实践经验中得出结论,这也正是案例研究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笔者曾于1992年参加了在英国伯明翰市由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举办的管理会计学国际研讨年会,会上的中心议题就是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与会者发表的有关典型案例研究的论文,引起了各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会计学术界以极大的热情,对西方的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工作。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国会计界曾对西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借鉴和应用意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开始逐渐受到冷遇,其表现如下:

(-)学术研究兴趣不高自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的八年间,我国会计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论文与前者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据笔者对代表我国会计界最高研究水平的《会计研究》杂志所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八年间,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学术性文章中,涉及财务会计领域的论文约为465篇,而涉及管理会计及成本会计的论文约为71篇,后者只约占前者的15%.另一方面,从过去八年间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来看,专门以管理会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更是凤毛麟角。如果再从会计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看,将管理会计领域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也同样寥寥无几。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过去八年间,每年约有25名经过国家统考入学的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而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只有1到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一人以管理会计为题作毕业论文。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已明显不受重视,这无疑是中国近年来管理会计研究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我国自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约有二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帐、报帐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③;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根本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④;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⑤。笔者最近曾与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就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交流,得到的回答基本上也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论相同。一些总会计师认为,现行管理会对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不少,但企业可以实际应用的却有限,他们极力主张,我国的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应包括我国一些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以便于会计人员借鉴和操作。

(三)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我国自7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一些企业已具有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50年代初期开展的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60年代开展的厂内计划价格、资金分级管理,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首钢的包、保、核,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上看,我国一些企业过去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介绍,主要是以实务人员为主介绍基本情况的较多,由于没有学术界的参与,其经验难以在理论上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从而难以将其经验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而学术界虽然具有理论研究的特长,但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管理会计应用情况的实践,开展的调查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因而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就难免出现空洞、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我国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由学术界与实各界共同参与来进行典型案例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富有成效地解决学术界与实务界相互分离来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难题,还可以使典型案例经验在理论上得到总结和提高,由此形成系统的案例研究报告。这不仅在实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有助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应用,而且对我国会计学术界今后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能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典型案例研究将是我国未来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方向

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会计界目前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已将重点明显转移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而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如果没有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就难以进行。国外加美、英等国家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协会的成员既来自于会计学术界也来自于实务界,并且国外的管理会计师资格的取得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即便取得了管理会计师资格后,也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从而协会的成员本县已具备相当丰富的管理会计知识。

此外,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美、英等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都没有学术研究部,其成员由学术界与实务界人士共同组成。由于上述因素,国外在开展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中,学术界与实务界比较容易沟通,双方的配合与协调也搞得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这一点可以从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所附的大量案例中找到答案。并且,美、英等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还设有学术性和实务性的管理会计刊物,如《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杂志。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近年来,美、英的《管理会计研究》也注重于刊登典型案例研究的文章,这两种专业性杂志在推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我国迄今仍然没有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也自然没有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并且我国目前也没有一个管理会计专业杂志。

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出现的问题,已引起我国会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我国《会计研究》杂志在1997年曾开展了“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有奖征文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发表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中国会计学会在1999年又专门成立了“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并在当年举办了全国性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会计学会1999年重点会计科研招标课题中,“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是取得资助金额最高、课题数目最多的课题。在今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笔者认为,在我国短时间内难以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的情况下,要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就非常必要。而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在这次活动中,我国会计学术界将同实务界密切合作,通过对全国不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将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活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从上述情况来看,如果我国会计实务界能够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这将为我国今后深化管理会计研究以及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指导与协调,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密切合作,就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此种局面出现,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也许会继续持续下去。因此,我国的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无论对学术界还是对实务界来讲,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johnson, h.t. and kaplan, r.s., relevance lost: the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2nd edi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7

②kalpan,r,s, the role for empirical research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pp.429—433,1987.

③孟凡利等:《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会计研究》1997年第4期。

④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1995年第11期。

⑤何建平:《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会计研究》1997年6期。

参考文献:

1、bromwich, m. and bhimani, a., management accounting evolution not revolution, cima, london, 1989.

2、otley, d.t.,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organization theory, macmillan, london, 1984

3、scapens,r.w., management accounting: 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 macmillan, 1991.

4、ryan, b.,scapens, r.w. and theobald, m., research method and methodology i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92.

5、ashton,d., hopper.t. and scapens,r.w., lssue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london, 1991.

6、emmannuel, e., otley, d. and merchant, k., readings in accounting for management control. chapman & hall,london,1992

7、scapens,r.w. and yan me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vol 4 no4,1993.

8、王光远,贺颖奇:《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1996年第36期。

9、孟焰:《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会计研究》1997年第3期。

10、孟焰,林金炳:《经验研究在我国管理会计中的借鉴意义》,《会计研究》第5期。

11、杨纪良,徐佩玲;《议管理会计的应用》,《会计研究》1997年第12期。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7篇

殷切期望——《财会通讯》发刊百期纪念题词

清平乐——祝《财会通讯》创刊100期贺永振

诗一首沈梅鹤

天净沙(小令)——祝《财会通讯》创刊100期张时燮

学会动态

论会计管理循环阎达五,陈亚民

树立新观念充实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竺素娥

简讯

试论会计的本质吴建敏

审计工作中对于错误的审查管锦康

浅论企业资不抵债的评价项志国

开展工商企业申报注册资金审计公证应注意申报不实的问题胡潮生

深化企业改革拓宽理财领域史道华

会计改革断想高进迪

会计独立论与会计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张怡,赵诚

论责任中心的自控条件——应分清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责任中心各自应负的责任蒋尧明

科研单位新会计制度的特点和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姚廉信

怎样看待老企业的改造高作武

谈现行电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胡传秀,宗良燕

农垦企业资金短缺及其缓解途径耿显仁

财政部制定《非贸易外汇奖励试行办法》

试谈责任会计对社会责任的核算与监督李亚光,高玉成

承包经营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的程序胡义贵

资金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具体作法李心合,叶陈刚

商业企业承包经营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任光铸,朱金华

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承包中几个问题的处理胡旭,刘光华,高超

海门二建公司深化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经验刘雄先

积极开展行业管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胡海滨

如何进行新产品的投产效益预测王紫金

大同湖纸厂推行目标管理成效显著严明,胡承佑,胡文钰

介绍一个“三无”企业张生福

基层供销社推行“观念仓库法”的尝试姚永辉

把增产节约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抓谭玖初

浅谈乡镇企业“对外投资”的核算李化先

乡镇联办企业利润核算初探傅德良

谈多镇企业的考核指标问题张永才

完善乡镇企业经济核算工作的几点意见吉小明

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关问题陆兆林,平惠生

西团镇试行减免税款集中使用高峰,刘进,玉平

蒲圻市抓乡镇企业财会队伍建设有成绩熊正权

适应新情况健全财会制度张广生,周同恩

农村地力增值补偿额的计算方法还振赞,周春法

介绍“新直线法”折旧率徐兴恩,黄湘

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赵武松

改进大型机电产品的销售核算办法慎扬舟

建筑企业栋号工程承包成本核算的探讨吕季铭

如何清理二轻集体资财合理划分产权归属姚执桓

小型印刷企业怎样正确考核成本升降王志权

谈计划内外物资串换销售的核算周琦珍

建议改进超购加价款和提价补贴款的拨补办法林祥竹

国营农场建立“场内银行”的构想许锋

医院药品材料“厂批差价”的核算方法孔庆宏

加强中小学校预算外经费的管理朱忠良

对财务开支审批制度的改进意见华彩桔

财会系统电子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龚金保

会计职称改革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张伯英

改进大修理基金提存制度的意见陈小玲,钟油子

控制企业管理费小议吴仲友

会计人员要注意解决改革中的新问题庞清明

如此创收不可取周国华

供销社应改变现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龚家旺

税收知识讲座——第二讲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简介刘晓惠

满北省劳动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奖励工资(奖金)问题的通知

关于提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通知

财政部印发《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

财政部发出《关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国营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通知》

西方资产负债表的本质沈广镕,伊文田

风雨情(电视文学剧本)何廷栋,王汉清

全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理论研讨会综述夏博辉,邵良志,王福胜

审计署召开会议部署1988年审计工作任务言诚;

加强学会工作进一步为改革开放搞活服务何福林;

学会动态

论会计科学和技术的现代化——学习十三大报告的体会杨时展;

会计的理论基础只能是理论经济学谭劲松;

会计工作具有“监督”职能吗?林兴;

会计职能与会计人员的职能向德伟;

会计理论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曾月明;夏广良;

试行目标责任制审计落实经济责任制胡景云;

浅论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李召伟;

国内联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若干问题黄水良;陈培坤;

浅议多种货币银行存款的对帐方法冉广成;

建筑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柴树森;

湖北省财政厅召开总会计师座谈会胡海滨;

试论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问题刘荷芳;

对海洋渔轮折旧方法的探讨楼小刚;

CVP分析若干问题的探讨黄复岗;

怎样写好主管部门财务分析夏先飞;

建立发展基金预算的设想樊忠达;

谈谈制定会计专业职务结构比例郭连东;

中国人民银行将安装布尔电脑周宗真;

浅谈会计人员的单调心理李恩江;

试谈财会人员的心理动力马占荣;

在招标承包中要注意发展企业后劲汪明则;

商业企业承包经营中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曾光辉;

文摘

简讯一束

介绍“目标利润考核、超额分档分成”承包责任制形式蔡必达;

邮政通信企业试行全额利润分成初探唐方清;

汽车运输企业千吨公里工资含量工资制的利弊白介中;

银行储蓄所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具体作法李兴华;

通山供销社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姚于天;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记湖北省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在双增双节运动中的贡献隋兵;

达标上等强根固本冯彬;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尝试张学正;

建立内部银行灵活调剂资金徐德镛;

完善乡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做法龚所荫;

小经验五则

对加强乡镇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意见汪成才;

乡镇股份制企业的几个核算问题王云书;

乡镇企业应设置低值易耗品二级科目肖少林;李仁斌;

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会计记帐方法许庆源;

浅谈农村合作基金会融资效益考核指标张国凯;

村级积累下降的反思与对策鲍友明;

海河乡农经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杨祖荣;许佳荣;

严格会计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张家銮;

企业管理费分配方法新探李杰;

控制企业管理费支出的几点设想胡高新;

专用借款贴息的会计处理周家鼎;

保本保利期计算中的几种特殊情况潘经民;

对建立新的结算资金考核指标的探讨李广庆;

批发企业向进货单位返还差价的核算方法郝兰云;

供销社削价损失的帐务处理樊守智;

教育部门要加强校办工厂的管理朱忠良;

财会部门怎样写经济案件鉴定书陆学斌;

简讯二则

小意见五则

保险知识(一)——当前国内保险主要险种简介熊柏年;邵贤良;

《湖北省二轻局会计专业职务业务考核试行办法》简介姚执桓;

职称改革工作问答(三)

美国学者谈管理会计的局限性范刚;邓腾江;

管理会计已与现实不相关、过时了吗?——《效用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读后感杰佛·米切尔;马克·伯宁斯屯;王代富;

新的形势新的构想——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座谈会综述赵武松;

把财会知识献给山区——记无私奉献的林长祥同志

作者对编者的感激与钦佩辛玉祥;

有节却有损苏纯华;

《现代管理会计学》评介林志军;

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发展企业集团促进经济联合的通知黄先林;

“有奖知识竞赛”记(讽刺小说)周重庆;

评聘高级会计师应既重实绩又要论文郑炜;

制度“睡在地上”的思考何业地;

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何光裕;

试论会计控制张新民;

关于建立决策会计的探讨杨有红;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的两个前提■敬贤;

试谈承包经营审计杨雄胜;刘林;

浅谈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的审计监督问题杜水清;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服务监督效果显著黄润芳;

学会动态

简讯一束

浅谈会计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李平;

关于建立会计人员管理模式的探讨魏承玉;

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决策的影响尹新宇;

价格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策应办法凌代圣;

关于净现值的正确计算潘爱香;

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特殊的汇率风险胡寿龄;

经济特区企业的外汇应以调剂价入帐宋介麟;罗甘尧;

浅谈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及评价标准宋云;

发挥财会职能搞好经营管理王淑贤;郭德光;高清义;

会计报表标准化设计的一点尝试朱汉霖;

宝应县百货公司推行内部银行的做法薛长顺;

介绍一种代销商品明细帐俞财信;

上海市珠算协会表彰姚耐同志朱明旗;

实行客票销售日报制完善营收日常管理刘秋菊;李林新;

如何确定有问题商品张以来;

介绍一种一次有效的托收无承付合同书蒋志新;

我们是怎样制止学校滥收费的张光发;

管好用好体育事业费的几点作法董士全;

也谈“资金”与“基金”的含义田震生;

推行承包制要加强经济法制的配套建设刘晓惠;

租赁经营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探讨谭明合;

商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柴润田;

鄂州市商业企业承包经营的奖惩规定

全国第一家会计局在湖北老河口市成立张运浩;吴同兴;

谈乡镇企业技术转让费核算盖地;

产品销售率指标计算方法的探讨成身康;吴天乔;

乡镇“三来”企业厂房租金收入如何核算钟立军;

嵊县乡镇企业积极清理会计档案冯遂耿;

介绍一个街道小厂由穷变富的经验林国祥;

“以工补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刘永庆;

改由销售环节进行粮油加价补贴的探讨唐绍华;

粮食企业怎样正确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张帮林;

改进“应收销贷款”核算的看法胡高新;

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应否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刘开瑞;

企业各部门在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中的作用史佩忠;

商业企业流动资金无形损耗的补偿及帐务处理陈廷扬;

简讯杨新胜;袁胜达;

应加强“三待”资金的控制和管理谈德让;

银行要切实对贷款进行审查监督张布克;

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芮明生;

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会计科目的设置苏少坡;

谈银行存款帐的设置和登记刘启发;

小意见五则

也谈现金日记帐能否取消屠乃均;刘治平;

对“会计学科体系模式初探”的几点意见马晓芳;

保险知识(二)——当前国内保险主要险种简介熊柏年;邵贤良;

业务自传李贵斌;

西方财务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其理论结构王正德;

西方总会计师制度简介舒新国;

湖北省省级先进国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

记帐员智擒诈骗犯王绍华;

一把算盘的故事(散文)黎敏;

他为什么堕落?湖北郧县供销社联合社纪检组;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会计英语课程 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会计专业方面的人才显得十分紧缺,如何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培养会计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积极筹备双语教学工作,我就如何搞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开展会计英语的必要性、重要性

从我国经济形势来看,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众多企业也走出国门,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国外,都需要双语会计人才,加上全球一次又一次的并购浪潮提供了广阔的会计服务市场,跨国公司的涌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频繁需要大量的专业会计人才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已成定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精通英语并能够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标准使用英语处理会计业务。无论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贸企业和一般企业的产品外销,还是在国外开设的中国企业分厂或者直接到外国就业,会计专业英语都是基本能力要求。但是,现在会计专业英语在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不被列为主干课程,而是作为选修课或者考查课甚至不曾开设,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几年下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简直一片空白,更不用说到有关企业从事该方面的会计工作了。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会计教育所表现的“国际化”和文化发展的“世界化”现象是令人瞩目的,而实现这一新观念的基础就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所以,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打造专业品牌的一个重大举措。在未来的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位居榜首。据有关人士估计,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双语会计人才,双语人才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需求缺口巨大,供给却处于短缺状态。

所以在外界经济环境不断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高职会计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解决方法

(一)适当增加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课时数。

会计教育的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有效从事会计实践活动的人。高职层次会计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从事具体会计岗位的工作,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外贸等第一线上的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知识。所以,一般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人文素质教育应具备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法律、道德、计算机等文化基础课程;二是具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把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技术课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分配给足够的课时,非主干课程则比较均衡地分配剩余课时。在这样的思路和安排下,会计专业英语就显得无关紧要。

但是文化基础方面的课程,如政治理论、法律与道德等,这些课程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可以适当减少一部分课时。对于高等数学这样的课程,它与实际工作联系不上,而且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考虑不设或减少一定的课务量。在所有课程当中,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是最费时间的一门课,他们一般要花费三分之一的课余时间来应付公共英语一、二级考试。调高会计专业英语的课时比例是肯定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质量的,而且在事实上也是可行的、容易操作的。另外,如果我们适当增加会计专业英语的课时,也将有助于学生的过级考试。

(二)根据考试成绩划分班级,由大班教学改成小班教学。

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在设置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班级划分上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班大人多。这种规模对于一般专业课而言,在组织教学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对专业外语教学就很不合适。因为班大人多,通常是全班五十几号人,甚至六十多人在一起上课。这样,老师不是在讲英语而是在“喊”英语,而“喊”出来的英语就失去了纯正英语应有的语音、语调、语感、节奏和抑扬顿挫。另外,语言学习应该是双向式交流,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程度、发音情况,向学生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但是,班大人多使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课堂秩序也因人多而难以控制。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般而言,会计专业英语的开课时间都在高年级。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拉开了距离。而且每个班都存在三个等级:不达一、二级的,一级水平,二级水平。这三个档次混在一起,众口难调,教师想因材施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会计专业英语教师只能是“以不变来应万变,每年做一锅夹生饭”。

如果能根据上述三个等级划分班级,且将大班变为小班,就便于老师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备课、讲课,使会计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之间的语言双边活动的过程,让各种不同基础、不同素质的学生都得到均衡的、等量的专业英语应用和实践的锻炼机会。这样就打破了因班大人多所造成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口译,学生笔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体。

(三)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选用原版教材。

据我所知,现在开有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高职学校,一般不选用英文版教材,有的采用的是老师自编教材(讲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加入WTO以前,客观上不太需要;二是思想认识上没有超前意识;三是片面地认为学生英语水平太低,用原版教材效果差;四是双语教学的师资缺乏。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许多院校的会计系正在积极迎接挑战,研究和准备用英语教会计专业课。我认为,采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可以领略英语的真谛,品味英语的妙趣,探寻英语的奇奥,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西方教材的编写方式、思维方式、说理、陈述、举例、练习、作业、实习等各个环节与中国的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使他们有兴趣学好原版教材。有的地方文字高深、结构复杂、论证严谨、深奥难懂,通过语法分析,层层深入,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四)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一般而言,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手段是黑板加教材。老师先领读生词,然后逐句翻译,并讲解语法要点。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释放的信息量少,尤其是英文版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单靠传统教学手段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音像并重,图文并茂,立体感强,而且会计电算化完全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这种天然联系就决定了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手段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大屏幕(或者学生桌上的显示器)。

教师若有兴趣时,还可以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利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一些幻灯片,将讲课的章节内容、习题、答案、示意图、会计报表等做成演示文本,并将其予以美化背景、加载声音和动画,使文本带着不同声音、不同动画从不同方向飞来,增强立体感和音像效果。使用这些演示文本既可以加快讲课节奏,减少板书和画表的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又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向东.浅谈高职高专会计教学观念的转变.会计论文网.

[2]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对策.会计之友,2000,(10).

[3]罗勇.改革会计课程考试培养创新会计人才.会计之友,2006,(5).

高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9篇

在2012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提出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的目标,并强调“实现这一突破和跨越,必须以培育中国会计文化、 树立中国会计精神为支撑,提振中国会计行业的‘精气神’,要努力将会计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尊重的先进文化。”同年,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上海、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会计报》共同主办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征文活动。

改革开放逾30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实现了深层次的突破和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搭建体制机制框架,建立准则标准体系,行业服务对象和领域不断拓展,在国际行业规则制定中初步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施加影响的重大转变,理论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换,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显现。会计与财务工作不再局限于基础核算,已向会计控制、 参与决策管理等方向发展,会计改革探索虽取得不少成果、具有一定广度, 然而走走停停、执行不足、 深度不足, 在地、县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村级经济组织, 会计管理部门、亟待规范财务的企业,急需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和方法, 亟待财务与会计在内的各领域与之适应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方法等深层次的关注与关怀。

社会环境的变迁在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历程中打上新旧体制交替的烙印。回溯以往十多年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在微观经济群体中位于金字塔尖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位于塔基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其“水分”亦不胜枚举: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我国80%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代表公信力的政府部门会计行为规范性、会计信息透明度引发公众对高昂行政成本的质疑:国家审计署近年来的审计结果表明,挪用资金、财务混乱成为行政机关会计行为违规的两大“症状”,国务院55个直属部门中有36个部门被审计查出违规挪用资金21.09亿元,约占总数的2/3。体现在具体个体则是,会计人员缺乏信念原则,随波逐流,较多关心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缺乏对社会利益的关注;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职业自信和职业荣誉感;缺乏人文修养和文化底蕴;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观念落后,对工作认识仅停留于记账、算账、报账,普遍存在求安稳、混日子的心理;本位主义渐浓,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由于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会计从业人员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逐渐被本位主义取代,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出现了损害集体利益,中饱私囊,等现象。这些扰乱了经济秩序,滋生腐败,打击了公众信心,危害了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到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会计行业、会计工作者树立并坚持核心价值观和灵魂。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著经典之作中的《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在我国首先翻译出版了后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翻译出版了前者。这实际折射了“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转化趋势。数百年的企业管理发展历程,随着对“人”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合人”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已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是我国企业乃至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不平衡、不协调、增速下滑的压力,实质是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难题,长期以来赖以支持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作为记录经济运行的商业语言,作为考核微观经济体与宏观经济综合发展成果的杠杆,会计行业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发展,改变传统思维模式,适应形势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时局,调整职业定位,准确认识自身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会计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明确理念,并深入渗透到整个行业尤其是理论研究界。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开放性,把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成就引进到中国来。由于国外先进会计理论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速度,使我国理论界能够在今后几年内以较短时间了解到国外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开阔了思路。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纵观我国改革与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配合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学界一直处于“取经阶段”,“亦步亦趋”地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国。改革开放至今,许多研究都是配合或基于某种驱动的“角色”;转型时代的浮躁风气也侵染着会计理论研究,部分学者追赶“前沿”,将发达国家的理论套用于中国现实,缺失思想、人云亦云的作品不一而足,中国会计学界还没有真正树立“独立之学术精神,自由之学术思想”。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周礼·天官·冢宰》;“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管子·立政》;“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正义》……从结绳记事到中式单式簿记、龙门账、四脚帐,到改良中式簿记,再到西式簿记引进、会计电算化,有天下之经济,即有天下之会计,会计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如影随形,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无不围绕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个性,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养分。

而当代会计文化、会计精神的内容和内涵丰富程度远远不止于此。“与时俱进、完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当代会计精神、及时反映国际上会计文化建设新理念新方向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王军副部长认为。

西方文化中法治契约、探索冒险、质疑创新、民主平等、个性解放的特点及崇尚科学理性、条分缕析归纳分析的思维模式,深深融入其会计方法理论、制度建设过程中,西方会计文化和思想体现出追求公正透明、强调自我职业价值中责权利等特点,并自近代以来影响着我国会计发展历程。西方会计发展的历程从关注个人利益、法人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逐步过渡到关注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以职业理性和社会理性为基础,促使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健康和谐。这一路径的行进轨迹,确已在我国会计发展现状与今后趋势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此外,当前国际会计业界的格局依然以美国和欧盟为主导,给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冲击着我国现有的会计价值观体系和价值观变革。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还需要来自外部的阳光风雨。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会计文化的内涵可以更丰富,外延可以更宽广,会计文化理念与载体之间存在更多有机融合。与其他领域恣肆、仪态万方、浪漫华丽等文化特点相比,会计文化的美在于质朴、务实、审慎、严谨、庄重、低调内敛,“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务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端于高贵的灵魂”。高层会计管理部门还提出,“再过若干年,会计集统计、金融、管理等学科知识之大成”的理想,改观晦涩专业的窠臼,渗透惠及、优化美化日常生活,为大众所理解和关注。

中国会计文化和会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需要漫长而艰难的深层精神批判和重铸的磨砺,完成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尚能达到“引领我国步入世界会计强国之列”的境界。

“会计文化建设是我国会计继法律制度改革、内部控制改革、领军人才建设,以及政府会计改革等以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又一个新的起点,是与党的十持续改革精神相适应的光辉起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名誉会长郭道扬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我国古代会计源远流长却有史无书,博大精深的会计思想散落于经史、法典、政令、奏议、文学等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他专于会计基本理论、中国会计史与思想史、国际会计比较等研究方向,其著作结束了我国会计历史与思想长期以来有史无书的研究空白,改变了西方学者对东方会计的错误认识。此时,郭道扬教授正埋首于财政部科研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正式立项的“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课题,以他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首次对新中国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史进行研究,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成就,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展开会计史研究,把历史、现时和未来三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坚持全面系统弘扬中国悠久会计文化的创作目标,坚持写史重在写规律的原则,既分阶段进行历史运行规律的总结,也从总体上对历史运行规律进行揭示,并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会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体现治史致用的精神。

他告诉记者,当前中国作为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建设,将会出现许多中国自身特有的经济现象,也会相应产生许多新的会计问题。因此,要开拓会计文化资源,继续端正我国会计的改革方向,在梳理、回顾会计历史与思想,反思会计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会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手当代会计文化建设,树立起中国会计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字塔,确立中国会计发展的远大目标,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方法体系与实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会计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会计发展在会计文化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认识和研究中国文化,如果不把会计文化、审计文化、财务管理方面的文化包容在内,将是很大的不足。”郭道扬说,“然而,现在出现了会计文化学习与研究断层,会计业界部分人缺乏对中国上古、中古与近现代会计史的了解,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联关系从根本上缺乏认识,因此,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

“中国的历史灿烂辉煌,包括会计文化在内的文化史是其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他告诉记者,“翻开时下的一些会计论文,其中硬译、硬搬、硬植的现象屡见不鲜,既不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也不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根源,故免不了导致榫不对榫,卯不对卯。”近年来,由于会计学界对古代、近代历史不了解或者是忽视和淡忘,一度造成对国外一些会计概念与理论的盲目追从。他认为会计理论研究不能就事论事,需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研究问题,既不能孤立地去研究历史,也不能孤立片面的研究现实。如研究会计法律制度需要了解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法律制度的起源,把握它的历史基本运行规律。然而时下有不少人,只知道《拿破仑法典》、英国1844年的《公司法》、美国仿效德法大陆法系汇编法规而出的《统一商法典》。而对我国战国时代李悝的《法经》、秦代法律文书中的《仓律》、《金布律》、《效律》、《工律》等、西汉的《上计律》这些世界上最早关于法典式会计制度的制定与颁行的光辉历史事实缺乏了解,这是让人痛心的事。

“近些年来产生了一种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割裂古代、近现代文化与当代文化必然联系的拜物、拜金思想与实用主义,这是必须认真克服的一种思想倾向。”郭道扬认为,站在中华五千年光辉会计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上,正确认识中国会计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位置和展望中国会计发展更加辉煌的远大未来,这是一个会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与教育者必修的会计文化课。早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的1933年,我国便了统一会计制度建设的文件,这个历史性文献已展现了新中国会计发展的曙光。“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制度建设遵循着从宪法到民商法到经济法,到专业法规再到准则最后到行业制度的过程,会计制度与准则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推行,形成完整的、层次清晰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改革路径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与美国会计发展相比,中国人讲统一会计制度的历史要比它早2000多年。自2011年下半年,他在阅读时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发表于《证券时报》与《财务与会计》上的文章后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国际上的确存在“会计霸权”,也确实存在“会计掠夺”与“会计侵略或侵占”,“这是中国会计界必须高度警觉的一件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连续不断出现的会计造假、财务欺诈等事件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抛开深入思考会计制度本身的效力和内在约束机制,为防范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会计准则等制度领域的纰漏与弊端这一层面之外,是会计文化断层导致会计道德断裂的现实反映。”郭道扬说,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伦理丧失,会计舞弊、财务舞弊、审计舞弊三方面的舞弊合谋,是贪污盗窃、经济犯罪的基础。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会计制度,都必须把会计的道德放在首位,一个国家的会计失去了道德、失去了诚信、失去了信用,便会造成经济发展的障碍,阻碍经济的发展。当前建设市场经济,作为基础环节是会计治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和法家文化对会计文化影响非常深刻,造就了我国会计文化包括道德、诚信、信用在内的丰富内涵。“会计当而已”说明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道德与信用,待人、对凭证、对账簿、对会计报告都要讲诚信,会计方法体系以文化背景为支撑,文化的背景即以道德诚信作为支撑,这是会计实务与历史文化领域的最精髓。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道德、诚信问题,更一直注意打击各个方面的经济犯罪,这使我们在新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乃至会计文化建设方面充满信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付磊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在会计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会计职业道德有过长期的探讨和追求。上世纪20年代,我国会计界前辈潘序伦先生在创办著名的立信会计会计师事务所时,即将诚信确立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可以从潘序伦先生的下列言谈中感受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追求和坚持:“实践中深深感到,要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再将之引申成‘信以立志,信以受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把它作为我们处理各项会计事务的训条,要求立信同仁共勉”。

“时过八十多年,会计界前辈的话语和身体力行,今天回想起来仍让人内心激动,确是我国会计文化中应当代代传承的优秀之处。”付磊还说,一些会计权威机构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中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1983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在《道德规则》中提出了能力、机密性、正直、客观性等道德标准;199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行为规则》中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则归纳为:责任、公共利益、正直、客观与独立、能力、服务范围与种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001年在《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中将会计师职业道德提炼为公正、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技术标准、独立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6年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宣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技术规范、责任;中国财政部于1996年制订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列出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等。这些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历史上世界会计人对会计工作长期感悟、摸索的结晶,体现了人们对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精神从事会计工作的认识,与今人提出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和所追求的精神风貌与思想境界”有着同样的性质,是会计的精神财富,会计文化的精髓之一,值得我们思考和奉行。

“在会计界中有些问题没有把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出现的认知混乱甚至影响到社会其他领域。”郭道扬告诉记者,“一部电视剧中,前后字幕所用‘帐’、‘账’不一致的现象不一而足。”“帐”由以往表示帷幕或床帐之“帐”演化用以表示会计帐目、帐簿之“帐”,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皇帝与达官显贵热衷巡游,通常沿着巡游路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帏帐,其内所设贵重精良之物一应俱全。为了保管好这些财物,每一帏帐派一专人进行记录,并将结果报告给上级主管官员。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形成一种惯例乃至制度,从财物核计方面讲,凡登记帏帐之内的财物简称为“记帐”,而把作成的书面记录称之为“帐”。到唐代,“帐”在官厅会计核算中盛行。此外,地处边远地带的游牧民族按帐篷计算人户,一般一户一帐为一个纳税户,逐渐演变为“记帐”,隋唐与唐宋之计帐,或按人丁户数,或按田土,或人户与田土结合确定编制计帐,作为赋税征纳的依据,其精神与基本做法大体一致。

如何着手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会计文化建设?付磊认为,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会计文化建设中,把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整体思考,深思熟虑,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来考虑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的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在构建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助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会计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文化。不同时代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自身特点,但无论哪个时期的会计文化又都,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但却是形成普遍真理的基础,是构成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例如,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就是在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的表现。

会计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但就目前而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是当前开展会计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他认为,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又是遵守会计文化要求,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文化的实践者和原动力,而且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思想觉悟等,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脱离了对人的考虑,则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相反很可能会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会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人为本,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保持会计文化长久的活力。“当下由政府主管部门推进的会计文化建设,应该明确突出以会计工作健康、有序为目的,围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开展。”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全面引入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这种“引入”首先通过翻译大量教材并在报刊上进行宣传。其中马卡洛夫的《簿记核算原理》认为,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有本质不同,并提出了阶级性是会计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本书成为奠定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会计学的思想基础之一。此时,我国会计学发展的特征为摈弃西方,贴近苏联,继承中国原有会计方法,使会计成为“民族的、大众的”,阶级性的讨论则贯穿于其中。而后的时期,社会大环境提倡“突破旧有思想观念和旧规则”,人们在会计领域开始“快速、大力地简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原本有十几种,经过“简化”后只有一种,科目由原来最多的1000多个简化为66个,“以表代账”、“无账会计”的现象非常普遍。时期,会计工作被认为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典型,大批会计人员被下放劳动,企业财务工作形成“三不记”的状况:不记利润、不记奖金、不记成本,不少企业只有资金平衡表,记载资产和基金,利润则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毒草”,不能提及,成本管理、费用管理称为节约。会计工作陷于混乱和瘫痪。改革开放后,是我国会计界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大量引进西方会计的一系列思想、方法,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没有选择权、不需要职业判断,到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纳入准则模式和专业判断平台。而后,从“与国际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接轨”到“与国际会计趋同、等效”,中国会计界采取了“拿来主义,其中出现盲目崇外的,但这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阶段。综观60年新中国会计的发展道路,如同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相似,我们也要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体系,这看似普通的道理,但这对于重塑中国会计战略大目标所是不可或缺的。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张连起梳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发展的历程后总结说:“文化涉及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走过的路,就不知道现在为何这么走以及将来该如何走。”

他认为,会计文化建设包含“中国会计应该有怎样的哲学观,有怎样的战略观,有怎样的发展观,有怎样的运动观”, 找出“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外、只唯实”的具有中国特色会计发展之道。他说,会计的发展自始至终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因素为会计带来的新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与深广,会计的全面改革将在参与解决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中发挥基础性控制作用。首先要确立新战略观即大的发展目标:对于会计理论界而言,应多研究诸如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结构性减税、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计价、产业结构转型、创新型企业价值问题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这些领域虽有涉及但还未形成体系或只是简单借鉴西方理论,还未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对策或案例研究。其次,重大会计政策、重大会计估计等会计方核算方法应优化固化,并形成体系。其三,要确立危机观,时常进行检讨和反思,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发展历程有过全部学习前苏联的教训,有过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一切服务政治”的极端,有过解放思想的振兴,还有唯“外”是从的浮躁,这些都是值得回顾和反省的。

“当前进行会计文化建设,会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讲授内容要动大手术。”郭道扬将之上升为“培养新一代人才,弥补会计断层”的层面,“这一环节意味着未来的会计工作者将形成怎样的知识结构。”付磊则认为,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事业未来的希望,他们具有怎样的道德观念,关系到我国会计事业的明天。总结我国几十年会计教育的经验,不能不让人痛感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在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一个热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理论认为,成本是牺牲,而马克思主义将成本定义为价值的转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永远是真理,是伟大的。”郭道扬指出,马克思对会计的论述相当精辟,接触到会计文化的内涵,课程设置调整首先应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会计的指导意义。“一门课程全国有数百本教材,相互照搬套用。”在他的构想中,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从会计学原理作为起点,而会计学原理须以产权理论为支柱。要着手会计课程设置改革,须融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加大传统会计文化篇幅,使新一代会计人才具有新的知识结构,精通古代、近代、现代会计文化,融合中西方会计文化,从知识技术上把中西方、古代现代相结合,同时从人格与精神上树立起文化上的道德、品质、诚信等重要内容, 使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方式方法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经得起时间沉淀的精神之作。

郭道扬还指出,会计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思想、原理的层面,也应体现在具体方法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层面上。“仅仅是原始凭证,仅仅是市场经济下的契约关系,便包容着十分深邃的文化内涵,此外诸如账簿记录、报表编制的精确性、真实性、正确性,更不用谈了。”以合同的来源为例,他告诉记者,古代社会人们进行经济交易时,将双方承诺书写在木板或竹简之上,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达成交易的条件、具体法律依据等方面,一式两份均由交易双方签字,之后用刀一裁为二各自保存。一旦出现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双方当事人将两份木板或竹简作为原始凭证上交给官府,由官府合二为一进行比较后,断定双方是否履行承诺,由此形成早期的合同。此外,中国秦汉时代的“参办券”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式三份式凭证,其中“中办券”设置具有科学性。早期经济交往中的订立合同即具备了社会属性,通过这一制度层面,使道德范畴的“诚信”延伸到社会法律法规的范畴。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付磊说道,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工程,尽管一定时期内会计文化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还要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应合理规划,从长计议,因时制宜,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会计文化建设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贵在坚持,不断创新,循序渐进。

“会计文化建设是企业会计工作自身的需要,从实务工作角度而言,日常工作是会计文化的载体,会计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会计行为。”中铁大桥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大桥局五公司)董事会秘书管晓华对记者说。该公司为中国中铁下属的三级子公司,注册资本1.23亿元,近五年来平均资产总额超过17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建筑行业企业具有周期性较强、占用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经营规模数量效应的背后极易产生财务风险。

近年来,施工企业经营规模扩张过快给经营和生产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即期支付压力带来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经营规模和管理跨度加大带来管理水平相对下滑等,企业生产经营面对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说,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矛盾,往往体现在财务报表中,集中通过财务会计工作反映出来。为了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逐渐增加,职能逐步扩展,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强度。

他认为,会计工作要全面履行企业所赋予的各项职能,离不开一套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管理办法;离不开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会计队伍;离不开领导支持、同事理解的良好会计工作氛围,“而这一切正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中铁大桥局五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工作逐渐形成“强化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增强造血功能,持续改善财务状况,保障生存发展需要”的理念。日常工作流程中,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强化投标阶段、项目实施、项目完工收尾过程的经营,集中资金管理、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租赁、劳务供应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在财务与会计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支付审批;盘活存量资产,及时处置闲置资产,加大自有机械设备利用率,减少物资设备的外购;按照“理债就是理财”的观念,加快外欠款回收进度;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降低有息负债规模。通过这些环节和实际操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则成为不断推进会计文化建设迈向新层次的现实基础。

“文化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氛围,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形成。文化通过每一个微观个体的人来体现,企业每一位成员都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会计是一个信息综合加工部门,它的原始信息来源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因而抛开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会计结果的优劣和真实与否取决于企业每一位成员。管晓华介绍说,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将自身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之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搭配不同类型会计人员,在重复枯燥的日常工作中磨练从事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严谨、细致、客观、理性的品质;通过每一个环节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企业决策;加强会计人员学习和后续教育,使之熟练掌握本单位的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企业内部各层次和外部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和谐会计的会计文化。

“历史是无言的老师, 会计历史概莫能外。通过了解历史文化,不但能够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而且结合现实情况可以创新和启迪未来。”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灿光电)审计总监、高级会计师赵团结说。华灿光电从一家创业型企业转型为规范的上市公司的阶段, 将财务会计工作理念逐步定位为“专业创造价值”。

赵团结解释说,这一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具体表现为:规范会计核算,提供决策依据。会计数据的规范性是保证财务部门得以信赖的基础,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而言,只有规范会计核算,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质量才是可靠的、具有可比性,国家的经济决策不会偏离客观现实。参与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即为会计信息具有一定滞后性,但是通过财会数据的分析和复核,可以发现企业发展历程,预测所在行业甚至宏观经济的走向,为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来源;积极筹划税务,合理降低税负,通过税法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税赋,减少公司实际税收负担,对于微观经济体的企业而言,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从社会角度而言,税法是滞后的,当新的经济业务模式出现后, 税法以及其他经济法都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以推动法制的建设和完善;全面审核业务,防范公司风险, 提倡财务会计工作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产品结构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各项决策进行全方位审核,提供风险防范预案。

他认为,通过实务工作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包括制度建设,国家推行,企业践行,从体系上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绩效管理,“没有考核的制度仅仅是走形式”,作为社会经济人,无论是公司高管或是基层员工,当个人经济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结合相捆绑,个人才会发挥最大的主观积极性;领导重视,榜样的力量在于方向,企业领导的言传身教,胜过汗牛充栋的说教和呼吁,引起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顺利推进;加强外部监督,“没有监管就等于撒手不管”,监督的目的在于提高违规成本,会计文化建设工作亦如此”,监管的另外目的在于通过警醒后来,逐步改事后监管为事前防范,以积极的心态来促进整个会计文化建设。

上一篇: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