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管范文

时间:2023-03-12 09:45:44

网络监管

网络监管范文第1篇

网络银行最早兴起于美国。就目前而言,网络银行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纯网络银行;二是分支型网络银行,即现有的传统银行设立的网络银行,是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或部门经营网上银行业务,并且配备相应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将传统银行业务和创新品种扩展到互联网上。我国目前的网上银行大都采用第二种模式,还未出现完全意义上的网上银行,也就是说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传统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在网络银行经营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所签的合同履约等造成的风险。2、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化而对银行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其所承诺到期时,不承担难以接受的损失就无法履行这些承诺,从而对银行收益和资本造成的风险。4、价格风险,是指因交易完毕的金融票据价值发生了变化而对银行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5、外汇风险,当一笔贷款或贷款组合以外汇计价,或以借入外汇作为资金来源,外汇风险就会产生。

(二)网络银行固有的风险。1、投资战略风险,是指网络银行的投资时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等选择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网络银行的投资战略性风险。2、网络体系风险,主要是指网络安全、交易体系、信誉和消费者信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3、网络法律风险,是指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或法律法规不健全所导致的运营风险。4、业务运营风险,它包括技术风险和市场信号风险。

三、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安全防范能力差。对于银行业来讲,除了社会整体网络设备水平低下之外,银行业内部网络构造也还处于很低级的状态,银行内部局域网建设仍很落后。网络安全是金融界的第一生命,我国的网络银行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二是缺乏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体系;三是金融设备软硬件落后、国产化程度低及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奇缺;四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现行法律也远不适应电子商务。比如,进行交易需要签名,而在网上只有数字化的签名,这种签名有没有法律效力?所以说,为适应电子商务,从《商业分行法》到《广告法》都有需要修正的地方。提高企业的服务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要“网”住千万家企事业单位和大型集团用户及其亿万资金,在安全和法律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很难有大的进展。

(二)网络经济市场需求不足,交易规模小,效益差;理财观念和信用观念相对落后,银行创新能力不足;网络经营风险大。到2004年5月,全国1000多万家企业中,只有2%上了网。加之网上交易成本高、支付方式不便等,限制了个人网上消费的增长。另外,思想观念的滞后成了网络银行发展的最直接障碍。我国人们对于财富的概念基本上还集中体现在现金和有价证券上,难以接受电子货币的概念,要接受网络银行更是不易。在扭转传统文化桎梏、陈旧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习惯上可能要付出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因此,虽然各家银行初期投入巨大,但网上交易笔数少、金额小,其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其广告费,更无法实现盈利。据统计,目前网络银行业务量占银行业务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网络银行的盈利能力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三)信用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150年的历史,而我国才在上海进行试点。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而是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发展。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1、网上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对社会信用的高要求也就迫使我们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支持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2、在网络经济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对信息的优化配置将成为银行信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企业及个人客户资信零散不全,有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其整体优势没有显现出来。3、海关、税务、交通等与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网络化配套,制约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对策

(一)完善与网络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银行经营行为。由于我国现行监管规则不能完全涵盖网络业务方面,扩充和修改现有监管规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不但要从刑法的角度对犯罪进行严惩,在民法方面,也要进行界定。还要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先行立法保护。中央银行应积极参与制定“电子商务法”等法规,为网络银行的运营提供规范。同时,还应努力推动对《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合同法》等法规的完善工作,补充有关网络银行的条款。主要应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数据保护、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管理以及网上交易的税收问题、关税问题、网上金融活动、保险活动方面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对网络银行交易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充分保护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应以完善的法律条文对利用电脑在网上银行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进行严惩,使网络银行沿着法制轨道健康发展。还要重视与有关国际法规(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的协调,做好与有关国际惯例的衔接,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建立专门网络银行监管机构,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在防止利用网络银行进行金融欺诈方面,我国一直把监控重点放在对个人服务的零售业务上,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应适时调整监管对象,对登录网络银行的企业加强监控,尤其应对巨额资金大进大出的贸易背景进行监控。按照巴塞尔协议监管核心原则和《关于洗钱、扣押、没收犯罪所得公约》等国际条约,网络银行应进行交易跟踪,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对可疑的资金交易进行分析,必要时介入调查,防范利用网络银行进行非法资金交易。而我国目前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仍然有传统的监管部门负责,还没有非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随着我国网络银行的不断发展,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立专门机构,专司网络银行监管职责。

(三)强化网上银行业务审批制度。审批制度对提高银行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防止盲目扩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银行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大部分是在网上提供传统银行业务,但因业务载体发生了变化,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似应视为新业务品种。因此,商业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应获得人行的批准,在审批中应予以优先考虑:1、遵循审慎性原则。必须严格监督网络银行公示、信息、交易风险揭示、系统安全机制设计等制度性安排。对于设备装备、技术投入、系统应用等技术性标准,宜采用较为灵活、宽松的策略。2、要求网络银行具有较为完备的风险识别、鉴定、管理、处置方案和计划,应急处理措施及辅助替代手段等。3、严格跨境业务管理。这既与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外汇制度相适应,也为网络银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四)增强银行监管部门的技术水平,加紧培养技术人才。网络银行业务是信息技术的产物,要求监管机构也应有相应的技术能力。而我国银行整体的电子信息技术落后,网络设施薄弱。所以我国银行业应加快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的三大核心技术:Web技术、建立服务平台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在硬件方面,要大力研发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有指纹鉴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可擦写的智能钱夹等先进设备。在软件方面,要大力研发网络安全系统、语音鉴别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众多软件系统集成。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技术引进和研发的投资力度,尽快抢占新经济、新技术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适应网络银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最需要补充的人才是:有战略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有金融知识的科技专才、有较强数理及财务分析、运用能力的人才。网络银行建设需要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又掌握金融实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各大商业银行应该着眼未来,认真考虑这些人才的培养渠道、培养方式,为增强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力积蓄力量。

(五)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就监管而言,信息披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网络银行诸多特性加大了监管当局稽核审查的难度,导致外部公众难以全面真实地了解网络银行的经营情况。为了一方面促进网络银行的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公众的金融网络意识,提高人们对网络银行的信任度,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尤其重要。我国网络银行应该制定比传统银行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在其网站上向社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信息,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六)建立信息数据库。网络环境下收集信息非常重要,网络银行在完整的信息基础上才能提供差异化服务,设计出个性化特色强的金融产品。作为监管当局,为了更好地把握银行网上业务开展动态情况,需要建立一个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变化、标准统

一、检索方便的金融信息数据库,实现对金融机构风险评估和预警,使网络风险防范于未然。

网络监管范文第2篇

立法解决监管权争议

目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宽带互联网服务的监管权引起了争议。在联邦通信委员会看来,它有责任维护互联网服务的公平环境,即“网络中立”。“网络中立”原则要求互联网运营商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其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今年6月底。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高官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谷歌等公司进行了一个闭门会谈,内容就是互联网监管问题。联邦通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拉扎勒斯说,会上大家讨论了各种监管前景,包括互联网服务商如何管理网络流量,无线互联网是否也应纳入监管等问题。拉扎勒斯表示,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在征求各方意见,为国会修改《电信法》提供支持。

日本

构筑安全网络社会

今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了《保护国民信息安全战略》,其中包括在2010年至2013年的4年间,推进日本网络安全建设。7月,日本总务省公布了2010年版的《信息通信白皮书》,其中,如何构筑安心、安全的网络社会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日本总务省、内阁府、警察厅、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以及各都道府县都着力推动普及青少年上网过滤软件,要求网站普及过滤功能。上述部门与个人电脑生产厂商、手机运营商、过滤软件开发商、家电卖场等携手,扩大过滤软件的普及范围,以减少有害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特别是有损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德国

明确规定法律责任

1997年8月,德国政府开始实施《信息与通讯服务法》,明确规定了互联网内容提供方、互联网服务提供方和网络搜索服务提供方的法律责任。法律着重限制包含猥亵、色情、恶意言论、谣言、种族主义的言论。

德国互联网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内政部,其下属的联邦刑警局具体管辖。该局自称,“夜以继日地、系统地、不需任何由头地分析对警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儿童色情内容,同时视情取证、保留证据、提供证据”。为此,德国联邦内政部和德国联邦警察局专门组织了色情犯罪专家和技术力量成立了类似“网上巡警”的调查机构,24小时跟踪分析网上出现的可疑情况。

德国政府还在2009年出台了一部反儿童色情法案――《阻碍网页登录法》。根据此法案,联邦刑警局将建立封锁网站列表并每日更新,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将根据这一列表,封锁相关的儿童色情网页。该法案已经获得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的批准。

意大利

监管所有网络视频

意大利人自称本国的“网络最自由”,但暴力和色情视频在网上泛滥,让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不得不下令监管所有网络视频。今年2月,一份对网站视频进行审查的法令正式生效,这项长达34页的法令要求互联网网站上传的视频都需要受审核。其实,意大利政府在过去5年内出台了10项关于网络监管的政府提案和法律修正案。米兰国立大学信息与宪法系教授欧罗菲诺认为,网络空间并非完全“虚拟”,在网上所做的一切都应受到法律的规范,意大利宪法第十五条和第二十一条都涉及对网络的管理和监督。

韩国

“黑名单”联手“实名制”

韩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机构的国家。早在1995年,韩国国会就修改通过了新的《电气通信事业法》,将“危险通信信息”作为管制对象。

2001年,韩国先后颁布了《不当互联网站点鉴定标准》和《互联网内容过滤法令》,在法律框架上确定了信息内容过滤的合法性。《互联网内容过滤法令》禁止互联网服务商接人所有被韩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的网站,要求为保护未成年人,必须在网吧、公共图书馆和学校等场所安装过滤软件,并引入内容分级管理制度。

网络监管范文第3篇

澳大利亚:儿童色情文学和恐怖主义历来都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监管,在2009年3月政府列出的一份监管黑名单中,囊括了内容涉及在线纸牌游戏、安乐死等在内的2935个网站。

法国:主要监管文件共享类网站。法国即将通过迄今为止最严格的制裁盗版行为的法律。该法将限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提供非法资源的下载。

印度:主要监管含政治激进主义、恐怖主义以及内容的网站。2003年,许多印度网民都无法登陆雅虎网站,因为该网站上提到了印度北部民族分离主义组织。

阿根廷:主要控制将名人和内容联系起来的网站。2007年6、7月间,球王马拉多纳和另外70位名人共同了谷歌和雅虎,指控这两个网站不经过他们的许可,将他们的名字和色情文学联系起来。

韩国:主要管控宣传朝鲜的网站。韩国是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90%的家庭都安装了宽带,但同时,韩国也是全球互联网管制最严格的国家之一。韩国政府的黑名单中,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必须阻止大约12万个网站。其中,一些网站是关于色情和的,另一些网站是关于支持韩朝统一的。

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崭露头角

印度在全球服务业和信息业等领域有重要影响力,但其供应链和工程能力却表现平平。印度制造业出口量不到其GDP的10%。印度文盲和无技术能力的劳动力与现代化机构格格不入,使得生产力低下。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印度已开始在全球供应链中崭露头角。

汽车。印度在汽车零部件业方面的成功众所周知,部分印度公司的零部件销往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公司。印度供应商以其可信度、产品的高质量和及时交货而备受好评。

石油勘探和加工。目前,印度政府已经建立了一项国家勘探许可政策,该政策有利于勘探工作的展开。

电力。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电力部门掌管着发电、电力分配和电力传输。传输、配电损耗以及偷电事故时有发生。而在新德里和孟买,私人电力公司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该问题。

钢铁。为促进印度钢铁工业的发展,政府应当鼓励开采新的铁矿石和煤炭,或制定政策鼓励投资者从国外购买铁矿石和焦炭。政府应当促进全球制造商与印度制造商之间的紧密联系。

网络监管范文第4篇

作者:叶涛 单位:新乡学院

服务器及网络的整体性能的监控及管理需要借助一系列工具,例如监控网络信息及通信的Sniffer类工具等,除此之外,操作系统本身的性能及监管工具同样有效。服务器系统的管理服务器系统的管理是网络管理公认的重点内容,这对于规模相对较小,并且网络设备相对简单的网络而言尤为重要。此处所谈及的服务器系统主要涉及到网络服务器以及应用服务器系统两大块内容,在网络管理工作中,由于服务器系统充当着整个网络系统的中心,所以要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具体而言,服务器系统的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指对网络操作系统、文件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以及应用服务器等进行安装、调配以及管理。维持服务器相关协议及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服务器相关性能充分发挥是服务器系统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不仅如此,服务器系统要及时更新版本,对于所发发现的操作系统中的漏洞,要及时安装补丁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服务器发挥其性能,并维持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由于JAVA语言具有简单、面向对象、体系结构中立、完全以及便于移植等优势,它已经被广大开发人员所接受并用来开发网络管理系统。因此,基于JAVA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实现随时随地的管理和低成本部署等优势,它为网络管理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例如服务供应商可以很经济地向用户的网络管理发出实时窗口,对用户随时随地进行管理;JAVAStation可以大大减少部署特定的管理工作站的费用,增加部署管理控制台时可用的选项等等。基于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是基于CIIENT/SERVER模式的分布式系统,它完全是利用JAVA语言来编写的。基于JAVA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分为浏览器、网管服务器和三个方面。其中采用的是过去被管理设备中的SNMOAgent,其作用是保护已有的投资;浏览器端通过运行JavaApplet向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网管界面,Applet通过建立Socket与服务器上得网管通信,JSNM平台应用Java语言来封装SNMP的各种信息,同时应用这种JAVASNMP来与通信。JAVA语言具有跨平台和扩展性好等优势,在JSNM平台上实现的网管系统仅仅只需要JAVA虚拟机的支持就可以了,它与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没有直接联系,这是由于这一点,就很好地解决了异构网络的管理问题,同时使网管应用还具有优良的移植性。在基于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是网管平台的开发,网管开发人员可以基于此平台开发出跨平台和具有优良扩展性的网管应用程序,实现一次开发,永久使用的目标。总之,基于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网络管理中低于限制以及跨平台等相关问题,使得网络管理变得更加方便、有效,它的独特魅力已经成为网络管理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总而言之,基于WEB和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成功,对万林克多种产品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网络管理系统还需要完善一些问题,例如应该把认证和计费部分集成到系统中;被管设备的数量由于受到限制,当存在大量被管设备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压力测试等等。随着以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WEB和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将会实现更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帮助。

用户管理在网络管理工作中,用户管理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例如密码、用户权限、安全策略以及账户等都属于用户管理范畴。一方面,要确保每个用户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也不宜将权限设定过高,否则将不利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对网络实施管理,首先应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以单位人事调整以及工作变动为依据,设定对应的账户、密码以及对应的权限;将用户暂时不用的服务予以停止;Web服务器登录账号数量需要予以控制,实时对用户账号情况予以审查,确定已经过期的账号,要及时予以注销。无论是Linux系统还是UNIX系统,由于其构建起来的是建立在对等模式基础之上的网络,所以对用户采取的并非集中式管理方案,当然,借助另外的工具进行模拟域管理属于例外情况;Windows系统域模式所支持的域网络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采取集中式管理方式,这也是Windows最为突出的一大优势;除此之外,在Linux以及UNIX系统环境下,是依托于命令符终端模式开展用户管理的,相比较于以图形模式进行管理的Windows系统而言,难度较大。安全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常规意义上的防火墙以及各种杀毒软件之外,还需要构建起针对网络整体的安全管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关键点集中在配置用户权利、资源共享权限以及安全访问权限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比较常采取的管理方式有事件日志分析、报警设置以及安全策略审查等。对于企业而言,要想确保其数据、硬件及软件的安全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策略实属必要。在网络安全领域,存在一条重要法则,即:全部网络安全威胁的八成源自于网络内部,其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故意破坏、操作失误以及主观无知,因此,为最大限度的维持网络的安全性,一方面,要注重边界防护,另一方面,网络内部管理也不容忽视。网络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网络的安全性做出明确定义、实施网络管理方案。

文件系统管理网络文件系统管理,一方面关系到用户的工作及网络应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也会给网络整体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网络管理的文件系统管理工作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以企业实际的网络使用需要为依据,选定适宜的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文件服务器系统。依托于文件服务器系统,可以管理及应用一系列的高级文件系统;借助DFS部署,可以实施一致性的资源共享访问点,这不论是对于使用共享资源还是管理共享资源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第二,对每个用户的文件夹共享权限、文件及文件夹安全访问权限做出明确的界定,文件及文件夹格式不同,具体的权限也有所区别;第三,对服务器文件系统的安全性要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条件具备,要对更改文件夹权限设置审查策略,这样一旦出现恶意篡改文件系统权限的行为,将会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解决对策。网络布线的管理网络布线对网络故障的出现具有极大的影响,表面上看,网络布线似乎难度不大,但实际上却需要十分丰富的经验。只有确保网络布线的科学性,才能保证在故障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对故障点做出准确定位,否则将会付出极大的时间成本。网络日常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事调整及工作需要及时增设服务器、工作站点以及联网设备,这些都会涉及到网络布线的管理及维护。在定位网络布线故障点方面,首先对网络布线进行划分,使其以数个逻辑元素形式存在,每个逻辑元素都需要经过电缆测试仪的检测,如果显示出开路距离,就能够定位开路或短路点,如果显示接线映射故障,大部分情况属于连路误接;如果显示出衰减,一般是由于电缆的质量较差所造成的,只需要利用替代法对可疑部件进行针对性检测即可。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为有效控制其与生俱来的不足,使其优势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就需要从重点设备、服务器管理、用户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好网络管理工作。

网络监管范文第5篇

自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为适应网络健康快速发展,我国逐步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与网络息息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也有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和自律公约,它们在我国网络管理、域名管理和网络安全监管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因我国网络立法存在较大局限性,导致网络监管不力,一定程度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近年来频发的网络事件不胜枚举,这些事件引发了社会对网民权益保护、隐私权立法等的强烈呼吁和热烈讨论,虽然类似事件数不胜数,但其暴露出来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国网络监管立法主体多元,立法层级不高,立法程序的公众参与程度有限,对网络主体权利保护的关注不够,网络规制文件缺乏对政府违法监管行为的救济规定等等,这必然要求政府加强网络监管立法。

二、行政立法是加强网络监管的首选

何种立法能够及时有效加强网络监管呢?互联网具有某些特质,这决定在当前情况下,通过行政立法加强网络监管是历史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实行既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其中全国人大立法要经过提案程序、审议程序、表决程序和公布程序,这种严格又复杂性的程序有效保证了人大立法的完备合理性,但也确实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人大立法的稳定性难以适应网络千变万化的新形势。

相较而言,行政立法则更具优势。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作为立法主体的一种立法模式,行政立法主体是一定范围的行政机关,它能对调整对象的变化做出更为及时地回应,而且行政立法主体数量较多,在上位法允许范围内能够针对具体实践做出更为适宜的安排。行政立法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使其能够较好地兼顾法律规范的稳定性和规制对象的易变性,确保网络监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网络监管人大立法和网络监管行政立法两者并不冲突,当人大立法条件未成熟时,网络监管可以行政立法予以规制,当人大立法条件成熟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时,行政立法可以予以补充。

三、对网络监管行政立法的观点

随着网络事件频发,对网络立法的看法,见仁见智。有观点认为,在网络立法时间上要适时跟进,在具体立法上要注意准确性、针对性、整体协调性以及与国际接轨等等。有观点认为,1994年中国教育科研网与美国NCFnet直接联网,国际上才承认中国开始拥有网际网路(internet),从某种角度看中国网络历史是短暂的,也许立法者还在摸索中前进,立法时机并不成熟。通过网络自身业已存在的特性、社会力量以及主流价值观舆论影响,让网络主体加强道德自律与急于立法相比,往往更加有效。但也有观点认为,通过行政立法加强网络监管已是当务之急。

四、网络监管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一)规范网民行为。目前,中国宽带用户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网民增速也是非常迅猛。网络已切切实实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已经切切实实影响着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倘若虚拟空间不尽早尽快成为一个真正的法制空间,网络失序将进一步加剧,网民合格权益维护将变得举步维艰。通过行政立法明确政府网络监管实体和程序,明确网络监管的范围、对象、手段和法律后果,既是保证政府有法可依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网民合法权益、维护网络自由、构建和谐网络秩序的必然要求。

(二)网络主体自律不强。继互联网技术革新、网络技术推广应用等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后,政府网络监管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日益热议的焦点。网络发展初期,网络主体道德自律在维护网络秩序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解决网络失序问题、构建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是离不开网络主体自觉性的,这不仅与网络自由发展精神相契合,也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网络伦理关系,但网络主体道德自律已不足以维护网络秩序了。

(三)维护网络自由。网络主体滥用网络自由是造成网络失序的直接原因。传统上,个体或者组织对外界的信息和获取是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形式,但因受覆盖范围、表现形式、限时播放以及昂贵制作费用等各方面因素的约束,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网络失序除了网络主体道德水平、认知程度等主观因素外,更多的在于网络缺乏有效的外部干预。网络监管行政立法具有明确告诉网络主体行为的模式和标准,可以对网民的行为起到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达到限制网络自由过度泛滥的目的。

(四)保护网民权利。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公权力与私权利资源在不同阶层按不同方位排列组合的历史,与此同时,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基于自己的立场对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目前我国的权利(力)状况是公权力强、私权利弱、公权力经常侵犯私权利,这种现象在政府网络监管职责履行过程中表现得也很突出。因网络监管对象、监管内容、法律后果和网络监管时间、步骤、方式没有以成文形式确立下来,一方面网络主体权益受到其他网络主体侵害,难以有效救济,一方面政府行使监管职权因无法可依即便执法不当,也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得网络主体私权利被任意侵害或侵害后难以获得救济。

可见,行政立法是政府加强网络监管的必然要求。

网络监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广告;监管

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网络广告是以网络媒介作为传播手段的广告,即以网络技术手段和媒介和传播品牌、商品、服务、劳务等经营服务信息和广告主形象的广告。这种广告的兴起,由于载体的特殊性,虚假信息、恶性竞争、强行等违法行为大量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广告内容虚假,欺骗消费者。在网络广告中,虚假宣传是广告者常用的手段。网络广告的者利用网络,对自己宣传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虚假宣传,这种违法行为不仅比例大而且影响坏,这种宣传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经常夸大其词,引人误解,欺诈消费者。如,浙江新昌县一家企业在网站上虚假广告,称“苦丁茶”有防癌、抗癌的功效。一些网络广告经营公司为了谋求利益,广告的内容大都以客户提供的资料为准。客户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而广告必经的审核手续被扔在一边,致使夸大失实广告“满网飞”,误导了消费者。有的网站利用虚构的网络广告内容非法牟利或进行诈骗。如,上海市××招商办的两位工作人员在网上申请了一个顶级域名并自制网页,杜撰了一个所谓的“上海智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他们在网页上虚假广告,自称该公司是“本市最大的食品机械生产企业,是上海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产品多次获得市优、部优、部级新产品、部级星火产品、获上海市星火产品一等奖等奖项”。这些虚假的内容吸引了全国40多家企业。他们将有关信息再提供给上海其他企业,从中收取中介费。还有不少网络广告处处充满着“陷阱”,一些委托加工广告、养殖致富广告都曾经让一些经营者血本无归。

2、广告内容违法。有的网站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的商品或服务的广告,把在常规媒体中不能的广告,比如烟草广告、性生活产品广告、盗版物品广告、色情广告、伪造文凭广告、快速致富广告、传销信息等都很容易地在网络上。

3、广告经营中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行为。商家利用网络广告进行的不正当竞争,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四种:①通过网络销售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的商品、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冒用他人企业名称的商品以及具有虚假表示的商品;②利用网络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产地、生产者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③网络交易中的欺骗性有奖销售、巨奖销售;④假冒网络域名。域名是网络应用于IP地址的符号体现,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区别各网络公司所提供的网站内容及服务的重要标志,具备了相当的经济价值,已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类似商标的新的知识产权形式。由于我国对域名的保护法律不完善,少数违法商家采取恶意的强注域名或者模仿域名的手段,以混淆视听,从而造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出现了假冒银行网站的诈骗行为。

在网络广告活动中,作弊现象还很多。点击人次、浏览人次等资料可以控,甚至作假,比如可以开发一个程序提高来访的人次,或采取虚假的计数方式。

凡此种种现象都严重制约着互联网广告这一新生事物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相对于传统媒体广告,虚假网络广告的传播范围和危害性更大。因为,在网上人人都可以广告,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虚假广告的大量产生,又加上目前尚没有专门对网络广告实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因此,网络广告经营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导致了网络广告市场的混乱,以及广告内容的鱼目混珠,其真实性、合法性缺乏必要的保障。再者,目前我国上网的人员青少年占很大的比例,这些不良的广告内容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这种情况不容小视。总之,随着网络广告市场的快速膨胀,网络广告的监管,已经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规范化和法制化是我国互联网广告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网络广告监管的难点

广告与广告监管是辩证的统一体,网络广告飞速发展,必须强化广告监管,才能使网络广告健康、正常地运行。目前,网络广告监管呈滞后状态,网络广告监管的难点是造成网络广告监管滞后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网络广告监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界定网络广告难。网络传播的特点是网络广告形式的淡化和信息的泛广告化,这使广告与信息传播的界定不清,为广告监管带来困难。网民对具有明显强制特性的广告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所以许多商业宣传都努力淡化广告色彩,经常以“关于商品的新闻”形式出现,信息与广告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网络广告监管要确定监管的范围,必须明确网络广告的内涵与分类。

2、确定管辖难。从信息传播范围来讲,传统的媒体受国家、政治、经济、语言等因素制约,有较明显的地域性;而网络媒体可以穿越国界,覆盖全球。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违法广告的,受害者很可能涉及不同国家,甚至分布在全世界,如何认定其构成违法、如何定性、适用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怎样追究违法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其民事责任应该如何承担等问题,都让人无所适从。

从信息传递的效果讲,以大众传播媒体为主的现有媒体受技术和渠道的限制,信息传播具有延时性;而网络信息却具有即时传播、即时的特点,而且互动,易于修改,因而一些者利用管理层发现之前的时间差虚假信息,随时更换,虽然往往周期很短,但已造成不好的影响。

可见,网络广告的跨行政管辖区域传播和信息表现的迅捷,使现行的行政管辖制度无法实施。

3、网络广告主体的虚拟性和内容的无限性使监管难度加大。与传统广告的媒介不同,在网络传播中,人们既看不到对方的样子,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因此,人们可以逃避为自己的语言、行为所承担的责任,网络传播的这种虚拟性是网络监督的一大障碍。传统媒体受版面、时段、印刷成本的限制,传递信息容量是有限的,监管也就相对容易一点;但是对于网络媒体,信息容量是无限发展的。据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在Internet上可检索的网页有8亿个左右,这些网页分布在约300万个服务器中,共包含了约15万亿比特数据信息和1.8亿幅图像,并且83%的站点含商业信息。如此巨大的信息量是现行的广告监管模式所无法监管的。

4、网络广告的管理机关适应难。首先,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依照《广告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的监管机关。目前,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还普遍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网络广告隐藏在一个个的网址之后,如果不知道确切网址,难以迅速找到特定的网络广告,再加上网络广告的科技含量很高,其表现形式比传统广告多,这些因素都给广告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面对互联网,依靠我国目前县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实在是勉为其难;其次,管理装备不适应。目前,县级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基层工商所的条件差,很多基层工商所还不具备上网条件,对商业网站的登记注册尚且处于摸索阶段,更谈不上对网络广告的监管。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业正以几何速度发展,对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5、寻找法律依据难。目前我国没有针对网络广告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仍然沿用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网络广告独有的特征使网络广告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是《广告法》难以解决的,比如网络广告的地域范围问题,依照《广告法》规定,该法适用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的广告活动”。所以,在国内设立的网站上向国内消费者广告,无疑应受《广告法》调整。但是,在国内设立的网站上向国外消费者广告,或在国外设立的网站上广告而国内消费者可以浏览到,这属不属于《广告法》的调整范围?如果属于的话,那又给管理提出了课题。再如,网络广告的形式问题。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广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哪些属于《广告法》的调整呢?很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那么在企业网站上必不可少的是介绍自己企业的商品或服务,那么这种信息是广告吗?在BBS中的带有广告性质的信息属不属于广告?现行法规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三、网络广告监管的思考

对于网络广告这个全新的领域,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呢?笔者认为,要打好这一无形市场的监管战,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要构建“明确立法、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具体来说,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立法。立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尽快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网络广告中的违规操作行为。将网络广告纳入法律的控制范围内,使其逐步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是我国网络广告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目前对网络广告尚无成文的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但我们可以从对运营商的监管和对消费者的维权入手,参照目前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如《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来实施网络广告监管。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广告法》中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仅这一条就可以掐住运营商的“咽喉”。作为运营商,你的广告有“问题”,监管部门就有权立即取缔,若你的商品给消费者造成危害,就可以根据《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维权。同时,由国家工商总局起草的《网络广告法》经过半年的酝酿,第三稿已提交有关部门审批,近期可望正式出台,届时它又将成为网络广告的一道“大闸”。

2、加强行政执法。明确网络广告监管机关的职能,赋予行政权力。(1)广告监管机关实施对网络广告的管理,首先要明确网络广告的范围。网络上信息量广而大,要对网络广告进行界定,区分广告信息与一般信息,将广告纳入整体广告市场管理范围;(2)建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当代科技水平的网络广告市场交易规范与规则,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3)建立对网络广告内容的审查制度,明确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审查与法律责任。特别是对广告主远程登录的网络广告内容,要制定具体的规则,把好审查关;(4)提高网络广告监管机关人员的素质。要解决广告管理机关对网络广告不适应的问题,如管理人员对网络的知识和操作技术问题、监管设备问题、管理力量薄弱问题等。特别是网络广告监测的难度较大,因此应提高监管机关的设备配置。

可喜的是,我国为规范网络公司的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使互联网广告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目前广告的监督管理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针对互联网广告存在的问题,从规范互联网广告主体资格入手,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选择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网络公司,开展互联网广告经营登记试点工作,以探索互联网广告的有效监管方式,为制定互联网广告法规做准备。

3、实施行业自律。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广告监管的法律环境,就必须建立行业组织、发挥组织的作用,确立网络广告行业自律规则,强化行业自律,填补政府广告监管机关职能调整后留下的空白。实施行业自律可以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强化自我监督,切实认识到网络广告管理的重要性。(1)广告行业自律是避免网络广告纠纷的有效途径。网络广告协会能够要求参加协会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学习有关网络广告的监管法规,增强法制观念,科学地运用竞争手段,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发生纠纷,网络广告协会可发挥协调功能;(2)广告行业自律是政府广告监管的重要补充,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广告行业自律是维护网络广告市场正常运行的两大力量。在WTO基本原则限制政府干预经济的条件下,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精简政府机构与人员的形势下,广告行业组织的作用势在必行;(3)广告行业自律是我国网络广告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网络广告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素质,广告行业组织通过组织培训、交流、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达到自我净化的目的。同时,要在网络界全面推行广告业务员培训上岗制度和审查员制度。

4、舆论监督。应重视舆论监督,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让网络广告的监管日渐深入人心。积极动员广大网民和消费者对网络广告实行监督,建立举报制度、监督制度、网上购物保护制度等,以规范网络广告市场秩序,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

5、群众参与。广为宣传、广开言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网络广告的监管中来。不法网络广告已经越来越多,铺天盖地,防不胜防,作为监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引导,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经营商和网络产品的鉴别能力,在网上购买产品时一定要看清该公司是否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其是否具有广告经营资格,其产品是否属于正规厂家生产而非“三无”产品等等;当消费者一旦因问题广告或虚假广告上当受骗时,鼓励他们一定要积极举报,消除他们即使举报了,工商部门也对“虚拟”的网络无可奈何,而暗自吃个“哑巴亏”的错误认识。作为网络受众、消费者不能仅寄希望于政府部门有所作为,也应该提高自身对网络广告的辨识能力,加强防范意识,让虚假广告没有市场。只要大家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相信再多的虚假广告也危害不到大家的利益。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坚争.网络广告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2]魏超.网络广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

[3]米华.加大网络虚假广告监管力度.江门日报,2006.4.21.

网络监管范文第7篇

目前国内外网络舆论管理尚缺独立的管理体系,大部分涉及网络舆论的规范存在于网络管理的立法之中,网络舆论管理的手段基本上就是网络管理的手段,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晰。互联网管理,特别是内容监管方面,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但无论哪个国家,共通的做法就是,注重立法、行政、技术的综合运用。

1我国网络舆论监管的现状

1.1我国网络舆论监管主体和主要内容

当下互联网的监管或是更大的监管中,网络参与者,即,运营机构和个人已从过去的被监管对象演变为对自我和他者的监管方。自我审查和举报揭发是其典型的监管方法。现在的互联网“国家防火墙”是由中央政府、部门与地方(既包括中央政府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也包括政府权力可以直接干预的国有单位,如高校)、机构(主要指互联网线路接入、内容服务或网吧经营的商业运营机构,包括在中国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跨国企业)、网民(身份复杂,包括以私人身份活动的政府公职人员,也包括强势资本拥有者、知识精英以及普罗大众)四者共同构建的。网络监管的主导者,即中央政府部署强制性权威的导向意见,确认监管体制的内部分工,指导各部门和机构进行审查(也有网民自律的要求),将大部分不被体制许可的信息和意见阻隔,完成初步预防和过滤。

1.2我国网络舆论监管的主要方式

回顾我国互联网监管史,我国政府在对互联网采取一段时间弱管制(1994-1999)和中度管制(2000-2003)之后,调整管理思路,运用各项传统管理技能,调动各种组织和社会资源,现已形成了多管齐下的监管体系。

经过数年政策学习和经验反思,互联网重要性和发展规划明确,我国互联网“分类主导”模式开始逐渐确立:在互联网不同应用领域前期用不同主导策略,继2004年标志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界定互联网部门分工并部署管理体制建立之后,大量互联网内容管理部门规章(包括《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和关于互联网应用的管理法规(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陆续出台。特别是互联网内容表达和信息传播须加以控制引导。2005年《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首次明确外资不能进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如有合作必须经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至于具体管理方面,仅以国内各大商业网站论坛为例,一方面设立网络监督员和网评员(其成员全部来自政府部门和党政机关单位),利用“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原理,普及党和政府的方针,引导正确导向;另一方面从各大网站论坛舆论监测的上班制发展到轮班制“两班倒”甚至“三班倒”。由此可见,为防止不良信息扩散,政府对论坛等重点空间管理和约束力度之大。

2网络舆论监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颁行数十部涉及网络的法规性文件,但还缺乏一部正式的专门性网络法律,这削弱了网络舆论进行法制管理的执行力度。虽然文化部、原广电总局、原新闻总署、国新办、以及教育部、原卫生部等部门对对互联网传播业务出台了一系列规章进行前置审批和日常监管,但是我国现行互联网法律法规中并无可以作为上位法的行政法规或法律。管理对象在不同部门制定的规章就会存在交叉、重合现象;各部门对同个客体管理权限内容界定不同,从而导致行政部门的管理混乱。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内容管理立法体系并不具体完整,“碎片化”现象导致“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部门内部贵发文件”之前没有实现很好衔接,下位法中的一些具体实施缺少上位法的必要依据,而一些立法理念又缺乏操作层面的实施细则作为必要的支撑。当下,法律、法规禁止的网络内容和网络行为有近二十条,但可操作的标准却相当模糊。

再者,互联网行政部门设置上管理职能分散,管理部门又多达20余家,存在重复交叉问题,降低了管理效率。2013年国家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合并,组建新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但仍未对有关互联网内容管理的相关职能做出任何调整。赋予国信办“指导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出版等业务的职能;却把网络视听节目、网络出版物的管理视为广播电视、出版物等“传统媒体”管理在网络空间的具体延伸,具体的行政许可和处罚等手段还是由广电执行。这使得行业管理与内容管理相互交织,部门间利益冲突明显,在实践过程中协同性不高,出现“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的状况。

3 网络舆论适度控制建议

首先,法律制度的完善是网络舆论监管与引导最坚实的保证与基础,增加网络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法律会对网民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和界限,可以促进网民对自己的自律。特别是针对恶意歪曲、造谣惑众、混淆视听的言论应该有硬性的规定。德国政府是第一个对网络危害性言论进行专门立法规制的国家,第一个因允许违法网络言论而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行政归罪的国家,依据《基本法》与《信息和通讯服务法》对传播非法内容进行追究,设定“网络警察”监控网络内容等方式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控,严厉打击互联网犯罪,保障公众的网络言论自由权。目前我国的网络法规尚不成体系,关于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规范以部门规章为主,法律效力低;部门之间不同规章存在交叉和盲点,上下位法对应不紧密。网络舆论监测立法的完善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尽量消除现有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空白。为防止法律漏洞,建议可以采取整体修法的方式进行,对网络舆论监测的各方面即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等进行系统法律规范,最终形成以“网络基本法”为核心,配套法律法规完备的系统法法律体系。

再者,加快建设统一高效的网络舆情监测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监管效能。2014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建立我省内第一家社会舆情专业研究机构,在全省11个市获取样本,从浙江民众的价值认同、信心指数、信任状况、安全感受、生活感受等5各方面开展专项舆情研究。再者,需要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网络舆情危机阶梯预案,并且实时进行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除了制定《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总预案》外,还可以借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危机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每一等级都由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到危机应对中,根据危机的等级,调动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危机化解。

最后,根据网络管理者参与者角色分配不同,进行不同方式的整治和教育。以内容管理为切入,针对互联网管理部门及其职能进行进一步整合,避免重复交叉分管,控制行政成本。并导入绩效考核制度,在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等环节,对涉及互联网管理的不同部门实行更加整体化的绩效奖惩和外部约束。对于网民则加强网络行为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网民素质,将网络道德转化为内在规范,与网民价值观念和普遍信念相联系,以促进网络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并注重与网民的互动,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之时,联合传统媒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度,保证信息及时公开,增强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此外,技术的创新也是需要鼓励和加强的。国际常用的手段主要是对网路内容进行分级和过滤,对执法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加强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基于共同需要,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互相学习进步,也是未来互联网管理的趋势。我国在对网络舆论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协同合作,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4小结

网络媒体已然成为新的媒体形态,改变着社会结构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全民麦克风”的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的舆论监管模式已被打破,自下而上的碎片化的舆论议程模式形成。各国在网络舆论监测与引导上虽然坚持的广度与深度不同,但都强调政府的主导(引导)角色。从长远来看,要加强与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的监测与引导,必然需要中央政府、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国有单位、科研机构、网络运营商乃至网民的参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格局,才能实现“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2010年

[2]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M],广西师范出版大学出版社,2009年。

[3]Great Firelwall,Wikipedia,https:///wiki/Great_Firewall

[4]陈崇林,《中国互联网管理体系现状及改进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总233期。[5],《关于的说明》,2013年。

[6]谢金林,《控制、引导还是对话――政府网络舆论管理理念的新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第9期。

[7]常健《论我国网络舆论监测法律制度的完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第49卷第6期。

网络监管范文第8篇

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

1997年3月,CHINABYTE网站上出现了第一条商业性网络广告,标志着中国网络广告的诞生。经过十年的发展,网络广告已经成为当今最有希望、最具活力的新兴广告形式。尽管网络广告的前景非常广阔,但其中暗含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网络“牛皮癣”防不胜防

当访问某些网站时,一些小窗口的宣传广告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使电脑屏幕混乱不堪。网络“牛皮癣”明着狂轰滥炸,暗里以障眼大法、移花接木、见缝插针等暗招让人防不胜防。这些网络“牛皮癣”大都是一些内容不健康或虚假的广告。鼠标移动到哪,它就跟到哪,严重影响了浏览的进度。

2、网上虚假广告泛滥

利用因特网虚假广告不同于传统媒体虚假广告,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影响面大,一旦网络虚假广告,可能影响世界各地的人。其次是速度快,可在瞬间将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再次,它还具有隐蔽性。它可以使虚假广告的者隐藏起来不被人发觉其真实身份,使其快速准确地到达受害者。通过匿名的方式躲避调查,使执法者束手无策。

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广告缺乏成熟的监督、认证机构

广告监测是评估网络广告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网络广告的优势之一。权威、独立的网络广告第三方监测报告,能够给广告主和广告商提供综合、准确、公证的统计数据,为其广告投放决策提供最具价值的参考。目前我国对网络广告效果进行测评主要是基于网站自身提供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第三方的审计和认证,测评标准不统一,其公正性一直受到质疑,造成网络广告的市场价格十分混乱,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网络广告单位没有统一认证。各网站由于没有专业认证机构对其进行有效评估与检测,自报访问量、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网络广告发展的无序和混乱。一些企业在互联网上进行域名注册开设自己的网站后,利用网站虚假广告,进行虚假宣传。还有些非法经营者甚至伪造企业名称,或者冒用其他企业名义在互联网上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

2、网络广告缺乏法律法规保护

虽然国家对电视广告管理有明确的法规,但对商业网络广告尚没有专门化管理条例,现有的广告法规也主要是针对大众传媒和户外广告而制定。网络广告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使得现在的网络广告无证经营、收费标准各行其是现象非常突出。目前,我国的商业网络广告时常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但工商监管部门对虚假广告的处罚主要是参照广告费用的多少,难以消除其对网民所造成的侵扰和妨碍,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虚假欺诈性广告的存在。

3、网络广告监管缺乏高效的监测手段和过硬的监管队伍

网络的信息量犹如浩瀚大海,要从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中,截获各类形式多样的违法违章信息,执法人员只能通过搜索技术定位、比对、甄别和筛选。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和过滤系统自动实现网络广告的动态监测,单纯依靠现行方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效率不高,也严重制约着网络监管的开展。我国网络广告网上监控系统还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工商局没有专门管理网上交易行为和对网上违法广告进行查处的机构,缺乏对网络广告管理的组织保障;一些工商局没有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缺乏广告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支撑人员素质落后于网络广告的发展,不少工商执法人员不了解网络广告经营者的特征与现状。

加强对网络广告的监管

首先,建立网络交易制度,规范网络监管机构。要有效防止虚假广告的侵害,就必须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网络交易制度,作到规则健全、交易有序。通过政府的监控把真实广告同虚假广告真正区分开来。

其次,加强网络管理立法,完善网络管理法律规范。针对目前网络广告宣传范围广、方便快捷,价格低,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地域、国界限制等特点,国家应对网络广告进行立法,尽快制定出台网络广告的管理法规,完善网络广告管理规定,规范网络广告经营行为,以此来化解对网络广告界定的法律依据问题。当前,应对《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将网络广告纳入其调整的范围,并加强国际协作,实现网络广告的国际保护,建立和完善网络广告监测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和查处网络广告违法行为。

第三,加强引导,落实网站经营单位的广告审查责任,充分发挥网站经营单位的自律作用。

网络监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监管责任;第三方平台;审查义务;侵权责任

[DOI] 10.13939/ki.zgsc.2016.28.145

1 我国网络交易平台的现状及其原因

1.1 网络交易市场现状

现今社会网络购物模式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深入人心。淘宝作为电商领头已经占据网购市场的八成份额,在其注重规模扩大的时候只注重平台上店家入驻数量而忽视店家所售商品质量。由于卖家日益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降低成本,有的商家就会选择在商品质量上以次充好。其他商家也盲目“跟风”,就这样卖家们之间为了竞争陷入了恶性循环,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被生产出并流入市场。

工商总局的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数据显示,淘宝的样本数量分布最多,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国消费者,自然而言就成为了这近乎七成假冒伪劣产品的“消化者”。

1.2 法律规定与适用存在空白

我国相关法规条例的适用范围过于狭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之间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现行的相关法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都不同程度显露出其存在的弊端和立法缺漏。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发生纠纷时法官选择适用的法律不同。法官直接根据纠纷的情形来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法条予以适用,一方面因为网络购物的市场确实情况复杂;另一方面“按图索骥”式的选择方式是为了更好体现法律维护社会正义的功能。

针对法规条例存在的立法缺陷,需要对我国法律关于网络平台监管责任的规定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法律进行不断地 修改来明确规定网络购物平台监管责任以反映和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日益复杂的局面,并以此来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我国法律对网络平台监管责任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2.1 立法规定网络经营者及平台提供者责任过于狭窄

我国《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了网络经营者应承担的法律义务,但《办法》规定的网络平台提供者的责任义务只局限于对入驻其平台的经营者所经营的商品侵犯权利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等相关权利监管,对若是经平台监察出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该作何处理并未进一步细化规定,责任规定的范围就显得过于狭窄,这是其一。其二,面对网络交易中出现的问题,法律规定的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办法》显然已经不能全面涵盖平台提供者及经营者他们所应遵从的注意义务了。

2.2 立法规定层面平台提供者惩罚性措施缺失或畸轻

与立法对网络平台提供者的责任及权利规定的范围过于狭窄相联系,我国的《办法》对网络平台提供者应承担的责任规定存在明显的缺失。第一,立法并未明确规定若是不按照法律规定的去做会有什么相应的后果即惩罚措施,这样的话法律就起不到预防犯罪的功能。第二,根据《办法》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有各自对应的处罚性措施,但有的处罚,诸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这样没有实质影响的处罚对于不良商家来说简直是无关痛痒,所以至今侵权行为依旧。这就显露出惩罚性措施略轻。

2.3 对网络平台提供者责任规定不合理

由于网络交易发生在虚拟的平台上,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及网络交易市场秩序,所以才通过立法来对网络平台提供者赋予其监督权利及约定其义务。

其中《办法》规定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网络平台提供者的行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去实施。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即对申请入驻的经营者的资质进行审查,看其是否属于合法登记,各种营业执照是否齐备,并登记备案。再者就是当网络经营者不按照或者刻意“规避”立法的规定时,加之我国立法有“法无规定不为罪”的不成文规定,此时法律规定就显得有些单薄。二是,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对网络经营者的行为监管缺乏具体的明确性规定。一方面平台自身可能会直接或者间接侵犯第三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某些销售者在其提供的平台上销售侵犯他人权益的假冒伪劣产品,其作为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媒介,作为彼此受益的双方主体,不会随意轻易“处置”问题商家及其产品的。多数情况下只要是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就会含糊过去,并不会细致追究责任的。

3 完善网络平台监管责任的法律建议

3.1 明确网络平台监管的范围

社会现状本就复杂多变,而建立在虚拟电子数控基础之上的网络交易环境则更是变幻莫测。法律虽然可以对有些情况作出了相关规定,但终究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情况,在法律的原则性规定不能涵盖所有问题时,使用举例的方法,以此来保障法律逻辑的严密性。

3.2 从法律的角度细化监管权限

网络市场的问题层出不穷,从如今的发展形势来看,俨然已经严重危及网络市场秩序的稳定。对网络平台提供者、消费者及政府监管部门来说,任何一方对网络市场监管责任都责无旁贷。

(1)立法角度。就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涉及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并不能保证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所以,我国政府及相关立法机关要从思想及行动上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立法工作。首先,要明确法律对我国网络平台监管责任范围的明确性规定。只有立法对网络平台监管责任的权限范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与之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和庭审实践才会有具体的依据和指导。其次,要明确网络交易平台监管责任的具体责任形式。

(2)司法实践角度。规范和限制网络交易平台的自由“审查准入权”。在网络市场中,赋予平台提供者一定的“自由权”是为了协助监督管理部门以筛选、核实、打击违法商家混入网络市场以破坏市场秩序,但这种“自由权”应当被合理的加以限制。在我国对网络侵权、监管问题的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立法规定模糊,以至于在具体实际运用中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才出现法官审理案件在最终选择适用法律依据时各不相同的情形。为了尽可能将法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如今相关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应该结合社会司法实践加之与立法的配合来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审查权作出合理限制。

4 结 论

当今网络市场监管责任主体,涉及网络平台、政府及消费者,如果把它所涉及的责任主体割裂开来,每一个单独的主体都应当对假货问题负责看似分工明确,实则是将治理假货的措施力度削减了,毕竟它的内部运转是一套完整的流程。所以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逐步弥补立法的制度缺陷来明确界定各个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范围。消费者可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来为我国网络市场监管出一份力。对网络市场的规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有理由相信,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网络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建立并完善网络市场中监管责任制度的这一天不会太遥远,立法对网络市场的规定必定会发挥它的作用,并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永宝.法律视角下淘宝网的争议处理[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3,28(5).

网络监管范文第10篇

全国首例网络交易偷税案获判

日前,上海普陀区法院对全国首例个人利用淘宝网交易逃税案进行了审议并作出判决。法院判定被告张黎及上海黎依市场策划有限公司(简称黎依公司)犯有偷税罪。被告人张黎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她所在公司以及个人被分别处以10万元及6万元罚款。

2006年6月至12月期间,黎依公司在互联网上经营婴儿用品过程中,交易额达500多万元,其中含税金额近290万元,按规定应缴纳11万余元的税款,该公司却分文未缴。经上海市普陀区国税局税务核定,黎依公司共少缴税款111362.69元,少缴比例为100%。

随后,检察机关以涉嫌偷税罪将黎依公司及法定代表张黎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为偷逃国家税款,采用不开具发票、不记账的方式隐匿经营收入,不进行纳税申报,偷税数额达11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偷税罪,依法应予处罚。考虑到张黎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减轻处罚,作出以上判决。

这起全国首例网络交易偷税案引起了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有媒体分析认为,此案可能会对整个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并由此引发网络交易秩序的重新洗牌。由于此案只是作为一起“偷逃税”案件进行司法审判,并没有过分强调互联网条件下,犯罪造成的社会影响,更没有因为是互联网交易的法律监管问题而“重罚”犯罪者,而是轻判。而且对互联网的运营商在商家违法经营行为中的责任和整个互联网违法行为的严重性重视不够。因此,此案并不能从根本上引发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重新洗牌。

但不可否认,该案暴露出了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的一个盲区,那就是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

新业态成为纳税盲区

《刑法》规定:偷逃税款在10万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本案中,黎依公司按规定应缴纳11万余元税款,该公司却分文未缴。依法对公司负责人张黎应判处3至7年的刑罚,对公司处以11万到55万的罚金才是。但是,实际上判处张黎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公司罚金10万元、个人罚金6万元。

就本案而言,依据《刑法》,量刑偏轻。事实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网上交易的税法,因此,多数网店经营者对黎依公司“偷税罪”一案感到不公平。

很多参与网络交易的经营者认为,只有从事持续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才需要报税。对于多数网店经营者来说,网上经营多是短期行为,有的可能只做几个月就停止了,并不能从中获取多少利润,顶多赚些零花钱。目前,对于网上交易没有明确的管理法规,在网上开店是否需要营业执照,如何纳税以及向谁纳税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在此情形下,多数网店经营者认为自己并没有故意“偷税”,充其量不过是因监管不到位造成的“漏税”现象。因此,网上交易成为纳税盲区。

交易环节监管缺位

淘宝网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平台,每天的交易额都在增加,个人和企业在淘宝网注册开店数量也与日俱增。网站是一个传播平台,运营商靠浏览量的不断增加吸引广告投入。网络运营商为了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浏览量,对网上开店要求不严。在网上开店,运营商并不验证“店主”是否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

在虚拟世界里,网上开店者的身份和资信、资产状况都是未知数,因而商品的质量和交易双方的履约能力都潜藏着极大的风险。经营者身份不明、地址不清给消费者维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造成困难。

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偷税问题仅仅是网络交易违法显现的一个侧面。更多的法律风险是网店经营者以商品交易为名实施的诈骗和非法集资活动。典型的事例就是一些人以虚拟身份开办网上商店,以商品图片骗取消费者信任,收取货款后不发货,或者发货不实、质量低劣,或者一货多卖,或者借机敲诈消费者等。还有一些网站利用会员卡形式销售货物,等到消费者把钱汇入网络公司账户后,公司就消失了。目前,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实施欺诈易或者诈骗犯罪等行为,正处于高发期。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好处是繁荣了市场,便利了民众生活。但是,越来越多的网上交易也暴露出法律监管的不到位,网络运营商对网店经营者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权利义务一致性是基本的社会公平原则,电子商务运营商、网店经营者和网络监管部门只有在责、权、利明确,并得到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和谐的网上交易安全平台。

及早立法,税收宜实施差异化

网络商家数以万计,经营者身份不明、地址不清,如何确保每一笔交易都依法纳税,是税务机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解决网店开办的法律监管程序,难以保证网店守法经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已刻不容缓。但如果忽略网店经营者身份的多样化,进行“一刀切”的征税方式,也显然有失公平。

由于社会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就业难”造成的社会矛盾突出,不少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络交易的红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失业者和低收入人群的生存问题。同时,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机会,降低了创业成本。

一方面,网络交易面临着偷逃国家税款的问题;另一方面,网上交易税收监管如果过于严格将导致年轻人创业成本增加。因此,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税种的大众化将增加一般民众的税收负担,起不到调节收入分配的目的。鉴于此,可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视具体情况对低收入人群和学生创业者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这样,在规范网上店主依法经营的同时,给予年轻人创业的空间和机会,也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公平。

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电子商务交易规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宜适度增加网络运营商的权力,明确网络运营商的责任。一、明确网络运营商有责任核查网店经营者的真实身份和住址,对网店开办者提出担保措施和要求;二、网络运营商有责任督促和监督网络经营者依法纳税,甚至承担代扣、代缴义务;三、网店经营者欺诈易和骗取消费者财物的,运营商有责任先行赔付。四、明确网上交易的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五、制定年轻人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

上一篇:岗位管理范文 下一篇:能力培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