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1 10:17:21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扶贫开发单位先进事迹材料(一)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按照矿扶贫帮困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扶贫帮困总体目标,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包扶措施,严格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包扶工作顺利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促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一个人员众多的单位来说,很多职工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有的家里有长期病号,有的家遭变故,生活困难

这些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时刻牵动着我单位党、政、工的心。帮助他们吃饱穿暖,渡过难关,既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事关我单位职工稳定的大局。

因此,我单位把职工的生活当做我们的第一牵挂,对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等十分重视。

我单位职工突发重病,住进医院,我单位十分重视,积极向上级部分反映,矿及时给予了救济。

同时,我单位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并积极帮助困难职工申请救济金。我队党、政、工还曾多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职工史忠显、刘建伟等,不仅送去了水果等慰问品,更送去了我全队职工的关心与爱护。

扶贫帮困工作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单位一如既往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努力使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我矿的快速发展做出我单位的最大贡献。

扶贫开发单位先进事迹材料(二)

xx区民政局是十x五扶贫开发重点村毛园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几年来,我局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一个中心,围绕两个重点,做到五结合的总体要求,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改善贫困地区面貌为目标,全力推进毛园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定为定点扶贫单位后,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定点帮扶小组定期地到村进行调研和指导帮扶工作,到目前为止,毛园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全村人民的认可,几年来共拨付扶贫资金20余万元,建设项目15个,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780元,比2006年人均增长2130元。

1、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该村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和抗旱能力较弱的情况,帮助该村完成了6.3村组公路的硬化工程,50口水塘,5条水渠的整修工程,1座病险水库加固。改变了该村村民行路难、抗旱能力差的生产生活状况。同时为解决村民饮水困难,投入7.6万元解决了38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结合新农村建设帮助该村选点、规划了两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完成组级主干道2.5公里的硬化工程,改房37户,改水改厕39户,现在两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整洁,绿树成荫,村民精神面貌焕发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景象。

3、有序开展培训工作,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培训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部分,为提高村干部素质和村民劳动技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我局共举办了两期村干部培训和八期劳动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1020人,培训内容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8期培训人数达790人。输送春蕾计划学生5人,完成雨露计划培训76人。同时利用春节期间对返乡务工人员举行了两期劳动力培训,培训人数180余人,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

4、创建一村一品工程,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针对该村村级经济基础相对较差,村民收入渠道窄的现状我局帮助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我区油脂大区的优势,宣传和发动村民种植油菜,到目前为止,全村油菜种植面积达700余亩可创造经济收入60余万元,人均增收600元,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格局,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卫生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一)

人穷志不穷、身残志更坚这铿锵有力、耐人寻味的声音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xx月6日,县委宣传部、扶贫办组织了若羌县精准扶贫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不畏命运坎坷、身体残缺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的他们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的感动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们:

县卫生局一般干部xxx说:这种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卫生监督员xxx说:六名精准扶贫代言人尤其是身残志坚改变生活的麦热木尼萨阿布都艾尼大姐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几次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他们都没有向困难、没有向命运低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自己的家庭撑起一片天,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此次宣讲,分维语汉语两场,县卫生局共有15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干部们纷纷表示要引导包联村贫困农牧民转变等、靠、要的思想,大力宣扬不等不靠、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精神,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卫生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二)

20xxx年,州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党办、政办《关于印发自治州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州党办发〔20xx〕7号)精神,在深入摸排、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切实瞄准扶贫对象,采取精准扶贫措施,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努力实现xxxx格村扶贫工作目标。

一、xxxxx村贫困现状

㈠ 村队概况。xxx村位于博乐市以西5公里,距离青得里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在博温公路南侧。全村人口192户、728人,其中常住户165户、常住人口633人,非常住户27户、95人。常住人口中xx142户、562人,汉族13户39人,蒙古族8户、28人,哈萨克族2户4人,常住人口中xx占88.8%。全村四老人员6 名;常住人口中80、90后年青人187人,占总人口的29.5%,其中xx169人,占90.4%。全村耕地面积1376亩,人均耕地1.9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队。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为一座砖窑承包费每年7万元。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8750元。农村党员16人,团员青年22名,民兵6名,十户长8名,信教群众210人。村委会(文化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㈡ 贫困人口现状。xxxx格村贫困户共计45户,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贫困人口共计10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43人、无劳动能力65人。贫困户中低保户11户1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人),扶贫低保户18户6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9人),扶贫户16户2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3人)。

家庭人口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5户8人;部分人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6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5人、无劳动能力33人);家庭人口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32人。有劳动能力家庭致贫原因主要为缺资金、技术、土地等,发展基础薄弱、增收途径少。无劳动能力65人中,因老丧失劳动能力34人(伴有残疾3人、精神原因1人),因病丧失劳动能力13人,因残丧失劳动能力5人,因精神原因无劳动能力2人,16岁以下未成年人11人。

二、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帮扶村队精准扶贫工作

㈠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州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和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规划、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困难和问题,负责扶贫效果的评估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州卫生局住村工作组和联系帮扶村两委班子联合成立xxx格村扶贫工作办公室,负责全面摸清贫困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就业情况和主要诉求,分类建档立册,按照一类一政策、一户一办法的要求,精准制定并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㈡ 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一是会同村两委一同制定了《xxx格村贫困户脱贫三年规划》、《xxx格村贫困户20xx年脱贫计划》,明确了任务目标、帮扶单位和责任人。二是根据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一户一策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精确瞄准,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可行的脱贫帮扶计划。三是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45户贫困户扶贫手册填写工作,对所有贫困户、贫困人口登记分类汇总成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

㈢ 建立责任机制,开展结对帮扶。一是建立了党员干部包户脱贫和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科级干部、住村工作组成员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普通党员、干部、职工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其中20xxx年确定的9户22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任务,由州卫生局领导、下属单位负责人、村第一书记各包1户负责脱贫。二是建立了住村工作组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工作组成员按照每人2户的标准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5月民族团结月,工作组干部集中走访了结对子结亲戚帮扶对象,每人拿出400余元生活补助为结对亲戚购买了生活用品。五是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每名农村党员联系帮扶1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优势,帮助结对贫困户传信息、学技能、帮解困、助就业、促增收。四是积极开展慰问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夕州卫生局党组走访慰问16户贫困户,送去4800元慰问金和价值2000元大米清油等慰问品;六一儿童节前夕,村两委和住村工作组向20名贫困家庭学生捐赠了书包等学习用品;七一建党节前夕州卫生局党组走访慰问了3名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合计1300元;上半年2名贫困户因病去世,住村工作组代表局党组给其亲属各送去500元慰问金。

㈣ 突出分类施策,推进精准扶贫。一是针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申请全部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医疗和教育扶持措施,确保全部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原因而中途辍学。二是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分类扶持,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和自身发展条件,因地因户因人制宜,采取精准帮扶措施,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脱贫。今年以来,协助23户养殖户办理养殖贷款、已成功申办贷款12户,其中贫困户3户。扶持80、90后贫困户成立了养鸡合作社,并积极帮助其联系销售渠道,首批70羽鸡已顺利出售。多方协调推进扶贫解困,6月初湖北省卫计委领导给xxxx格村1户结对子亲戚(贫困户)送来80只羊(其中生产母羊40只)、价值5.6万元,成功帮助1户4人实现脱贫。三是积极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劳务创收扶贫。努力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加强对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引导,采取组织季节性劳务创收、引导长期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3月份以来,多次为村里劳务经纪人提供用工信息,协调联系了7家用工单位和多个劳务输出项目,帮助村民联系就业岗位,累计转移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四是加强培训,全力助民增收。积极开展劳务技能培训,主动为贫困户送劳动技能技术、送务工创业信息、送惠民政策、宣传社保政策等,帮助贫困户培育致富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月22日邀请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来村开展培训,50余名农户参加了培训。

㈤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帮助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了困难群众安居房申报、遴选等工作,2015年20户贫困户申请了住房安居房建设项目,现已全部开工建设,政府按照每户3.85万元的标准给予建房补助77万元。二是积极开展义诊和医疗帮扶,解决群众就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4月1日联系5名医疗专家到青得里乡4个村队进行了义诊,其中在xxx格村义诊233人次、赠送药品价值4000余元、免费检查为村民节约费用3000余元;对1名长期患病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积极协助其申请医疗救助和费用减免,送去1000元救助金;主动带2名因家庭困难未就医患者就医,协调医疗机构减免门诊及住院费用2700余元;2月份以来有5名村民住院,工作组获悉后立即到医院进行了探视,对其中1名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工作组干部自发送去了500元现金;积极协助1名老党员办理了新农合慢性病手续。同时积极争取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争取早日结束村里无村卫生室、群众就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工作组干部在农忙时节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干农活,1名工作组成员还扭伤脚踝造成骨折住院手术治疗。四是是推进惠民生项目实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投入资金5.2万元,实施了亮化工程,为村队主巷道安装太阳能LED路灯11盏,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

三、工作计划

㈠ 深化结对帮扶。继续深化城乡党组织联系共建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工作组成员、机关党员、农村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明确结对子帮扶人员工作责任,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

㈡ 持续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做好新建灌溉机井和农用道路升级改造前期调研工作,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项目概算、资金来源和报批等准备工作。二是继续积极开展医疗帮扶,经常开展送医送药下乡,针对xxx格村无村医,群众看病不方便的突出问题,组织医疗专家到村里为村民免费义诊、送医送药下乡。实施老年人健康关爱工程,为村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三是争取项目新建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建成后面向社会招聘村医或由博乐市青得里乡卫生院下派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解决村里无村医和卫生室、群众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四是积极开展慰问走访和扶贫帮困等活动。

㈢ 推动劳动力转移助民增收。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外出务工,引导中青年女性到城市开展家政服务,增加家庭收入。加强教育引导,转变80、90后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持续增加。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一)

高乃xx,男,1961年出生,xx省府谷县人,xx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十年,用于扶贫济困捐赠资金累计超过6000万元。20xx年胡润慈善榜评选中,以2890万元的捐赠额,位列第91位,成为xx省唯一上榜企业家。

府谷海红子,扶贫高乃则,这已成为府谷县扶贫开发推崇的两张名片。海红果被喻为钙王,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产业品牌;高乃则是当地社会扶贫的一面旗帜。他出身贫寒,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成为陕北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企业家。他致富不忘扶贫,发展回报社会,以自己的执着、爱心和胆识谱写了农民企业家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奉献之歌。

致富思源,赤子丹心济贫弱。他时时不忘感恩,倾情回报社会。对当年帮助过他的乡亲,有钱的入股,有物的参股,年终都给分红。现在在他的企业入股的有1000多人。这几年分红最高的有一千多万元,最少有也有四、五万元。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养老金1000元,大米、白面各一袋,让他们安度晚年。近年来,先后捐资5000多万元,资助当地教育、医疗卫生、通讯、道路、饮水工程等,使150多个村民小组3万余人受益,解决了1000多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难题。

富而图报,扶贫开发建新村。近几年,由于农村条件差,投入不够,好多地荒了,好多设施废了,好多人走了,好多学校没学生了。高乃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结合县里双百 帮扶工程,投资8880万元,从2006年3月开始,用5年时间,分养殖加工、蔬菜生产、产粮、人居公益、生态等5个区,把高庄则村打造成府谷县乃至陕西省的一个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示范点。截止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使该村的面貌和290户1058人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高乃则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感动陕西20xx年度十大杰出人物、首届西部开发新闻人物、榆林市社会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个人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二)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担任***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市农村公路10年远景规划和***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我市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切实加快***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形成以***为中心,以二、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规划目标。20xx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2004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已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规划目标的89%。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xx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至省界52.3公里为3年工程)。续建***至省界、***至***、***至***、***至***、***至***、***至***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7条总计142.9公里,***区至***公路、***区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2005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至***42公里、***至***10公里、***区至***5公里、***至***46公里、***至***19.3公里、***至***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在改善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民提高出行条件,20xx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现已完成立项准备。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中,有的乡镇配合难度大,人员资金不到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20xx年,他又在公路建设项目多,资金缺口大,筹资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优先安排计划,优先落实资金,累计投入扶贫建设资金40余万元,先后帮扶了***、***等单位。还开展了以扶两村、建三项为内容的扶贫工作,投入扶贫建设资金26.7万元,扶持***建设卢家桥(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12米,宽6米,净高2米,总造价4.6万元)、西德村德家桥(投资13.4万元,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6米,宽6米,净高1.65米)和德家过水园管涵(全长5米,宽8米,采用直径1米园管四排,工程总造价8.7万元)三个项目。随着这些扶贫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农村乡镇、村屯通行条件,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办案处处长包德顺同志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地处兴安盟北部的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曾经是一个穷得出了名的地方。过去有民谣称:“小小利民村、祖辈靠山根、种田全靠雨、常年穿背心”,贫困程度可见一斑。该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总面积2.42万亩,辖2个自然屯,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55户,994人。其中贫困户132户,社会救济户18户,全村人均收入145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800元。由于经济落后,财力匮乏,利民村基础设施及教育发展极为落后,全村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晴天车子一过,黄尘滚滚,后车观前车,黑车转眼成了黄车;雨天土路则成了泥浆路,车子进得去出不来。农民以玉米、山芋等粗杂粮为主食,生活相当贫苦。

2005年末,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办案处处长包德顺同志做为扶贫专干进驻利民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中,在他的协调下,在利民先后派驻6名厅处级扶贫干部,办实事10多件,领导现场办公30多人次。一年来,在区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包处长及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利民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理思路深情绘蓝图

“晴天白苍苍,雨天水汪汪”,面对利民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利民1千多干群满怀希望的目光,2006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有关领导多次来利民村调研和帮扶,区政府办公厅办案处处长包德顺工作队员更是明确表态,“不脱贫不脱钩,不达小康不撤兵”,他们来到利民刚放下行里,就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农民现状,及时掌握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制定详实的扶贫工作计划。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请本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帮助干群换脑子、理路子、出点子,从而激发干群致力致富的内在活力;在资金投向上,坚持效益优行、择优扶持,不搞“天女撒花”,无论是主导产业还是一般产业,不论是社会事业项目,还是经济发展项目,只要当地干群自身有积极性,项目有效益,有市场的,就尽力帮扶;包德顺处长围绕三年达小康的目标,将扶贫工作重点放在为民办实事上。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次论证后,认为要让利民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采取强根固本的方法,决定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绿色产业、畜牧养殖、资源生态、科技文化工程来构筑利民村通道路、教育、经济的主骨架,开创利民村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办实事情暖百姓心

呼和浩特离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至少2000里地,不到半年间,包德顺处长驱车前往利民村三次,最长的一次在利民村工作了半个月。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包处长一直都住在乡政府招待所,乡招待所距离利民村13公里,并且全是沙石路,而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往返,乡领导考虑包处长的身体,安排专车送他上帮扶点,可他坚决不用。他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享福的”,这是一个产党员用行动来实现他在党旗下的誓言。半个月的时间,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利民村的山山水水,为新村部选村址、查看水库及水利枢纽工程、查看庄稼的长势、落实新打进的地块、走访贫困户、督促建设中的脱水蔬菜厂的进度等等,他事必恭亲,尽职尽责。

他还参与制定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包扶利民村2006-2008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有九个项目达成意向,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绿色产业、畜牧养殖、资源生态、科技文化等工程来构筑利民村交通、教育、经济的主框架,以此开创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包处长曾表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利民村的经济搞好,让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06年初,他运来了四吨面粉,发给利民村的贫困户,并且补助50亩大田种植的生产资料费用,每亩100元;补助50亩蔬菜种植的生产资料费用,每亩100元。在了解到一名贫困大学生因家庭条件不好面临辍学时,包处长亲自前往家中劝导,并答应他支付入学期间的全部费用。朴实的话语,率直的作风,让利民村的干部群众深深的感动了。在他的帮助下,更多的贫困户种上了好地,并表示用非常的热情把好地种好,干群的关系更加密切,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调结构铺就小康路

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制约了农民致富。2006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帮扶领导包德顺同志引导农民面向市场抓“双增”,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菜多元结构,加快发展多种经营,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帮扶利民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快主导产业的培植,引导农民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己建成一家小规模脱水蔬菜加工厂,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并驾齐驱的强劲发展态势,促进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一、了解村情吃透精神,明确工作任务、方法、纪律

镇村位于县最东头,紧邻卫运河。两委班子5人,党员21人。全村198户,9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贫困人口678人,耕地700亩。2011年经镇政府推荐,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被省政府确定为2012-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工作组扶贫以来,认真学习《驻村干部工作职责》、《驻村干部工作制度》、《驻村干部工作纪律》,明确今年驻村扶贫工作的总要求、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解决“工作为什么”和“工作怎样干”的问题。

二、认真调研,搞好工作谋划

驻村工作组采取到村民田间地头、同村民一块儿锻炼劳动、平时见面打招呼拉家常等方式,在调研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详细了解了村情民情,询问村中老干部、老党员对村脱贫致富的想法计划,针对该村存在的经济结构单一、无集体收入、思想保守、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与村“两委”成员进行多次研究、修改,制定了《村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村产业发展计划》。通过多次论证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把奶牛养殖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

三、真抓实干、不怕吃苦,各项工作稳定推进

(一)疏堵并举、确保了村环境卫生整洁。一是在村里建了5个垃圾池用于垃圾的日常倾倒;二是与村“两委”一起制定了《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倡导村民人人遵守。动员村“两委”成员、老党员、保洁员进行督促,发现村民不文明现象及时制止,对不听劝阻者报经村委会进行必要的惩罚。经过治理,现在的村民都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文明程度大大提高,街道经常保持干净卫生。

(二)增收致富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依托该村奶牛养殖项目,打造养殖、加工、销售、服务“四位一体”的高标准奶牛养殖基地,扶持贫困户达到170户。同时,每年收储玉米秸秆30万吨以上用于奶牛养殖,既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难题,又扶持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卫生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已购置了常用药品,配了一名村医,使村民诸如感冒、发烧、磕磕碰碰等小病再也不必到镇上或县里进行治疗,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就医难问题。

(四)村委会办公设施得到改善。经与村委会协商,县主要领导指示,县政府办公室在办公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为村委会增置桌椅,粉刷墙壁,改善办公条件,打造为民服务的舒适环境。

四、送温暖,做好事、凝聚起了民心

(一)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密切民族感情。由于村中回民较多,七月初三为开斋节,我们购买了鲜花等物品送到回民群众家里表示祝贺,回民群众阿訇幽默地说:“感谢汉族兄弟对回族同胞的关心!”

(二)慰问老党员和贫困群众,密切党群政群关系。中秋节前夕,我们购买了米、面、油等物品送到老党员、贫困群众手中。老党员拉着我的手说:“你们过节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同志,我们也要象你们一样继续多干工作,发挥余热。”

(三)压缩开支,节约资金支援村里建设。政府办公室每年经费支出都要执行严格的预算,我单位今年接受了扶贫任务后,在经费支出方面精打细算,压缩开支,用于村中扶贫建设。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6篇

一、坚定不移抓“三落实”,确保户户稳定脱贫

(一)狠抓责任落实,作战体系不断完善。一是落实行业部门牵头责任。加强日常统筹调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将行业扶贫部门日常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加大奖惩力度。二是落实驻村结对帮扶责任。全区59个单位、36个驻村工作队、5个农技巡回服务小组、101名第一书记、2000余名帮扶干部倾情倾力参与。落实帮扶干部“周三走访日”制度,在政策宣传、动态监测、以购代扶、环境整治等方面精准发力。

(二)狠抓政策落实,群众面貌焕然一新。一是“两不愁”根基更加稳固。按照1000元/户标准落实种养殖小微项目,8500户次贫困户受益;投入2531万元,建立27个扶贫产业园,3000余名贫困人口直接获得股金收益、务工收益;实施政策兜底,2014年以来,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低保补差10906人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944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27.4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05.52万元。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317.96万元。二是“三保障”质量大幅提升。在义务教育上,深入开展“控辍保学”行动,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476人次、491.07万元,落实国家助学金资助801人次。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资助1194人、146.2万元。在基本医疗上,组建108支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家庭医生建档率和签约率全覆盖;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免收一般诊疗费13.94万人次,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22948人次,自付比例7.85%;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892.23万元,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患者15177人次。在住房安全上,对全区11103户“四类人员”住房进行了全覆盖安全评定,对831户“四类人员”住房进行改善提升。三是“户三有”措施全面覆盖。累计投入资金3712.56万元,新(改)建集中供水站22个,打井523口,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全面达标;为2500余户贫困户免费开通广电高清数字电视信号,广播电视信号实现“户户通”;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

(三)狠抓工作落实,脱贫成效持续巩固。一是扎实开展挂牌督战。组建专班对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逐户进行核查,对政策落实、项目推进、问题整改、帮扶满意度等进行全覆盖督导,发现问题、立查立改。二是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建设。2020年全区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47万元,截至2020年11月20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工,资金拨付率94.78%。同时,进一步强化扶贫资产管理,完善扶贫资产移交程序,落实管护责任。五是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几年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聚焦我区脱贫攻坚150余次。

二、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确保人人决战决胜

(一)关怀“不打折”,全力救助困难群众。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设立困难群众救助(返贫监测预警)组,集中扶贫、民政、残联、卫健、保险等救助力量,对因疫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摸排。二是主动上门服务。在城乡居住小区(院落)封闭式管理期间,对因疫导致“购物”困难的群众,开展“送货”上门1000余人次。三是落实困难救助。按照优化审核流程、措施及时高效的原则,对疫情以来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820名群众落实了临时救助。

(二)就业“不止步”,认真落实稳岗就业。一是强化保障措施。建立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专班,安排353.69万元定向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400余个,投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67.72万元。二是全面摸清底数。统筹区、镇、村三级力量,对企业复工情况、用工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对贫困劳动力的返岗复工情况、就业需求进行全面摸排,通过因需施策、因人施策,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务工或就地就近就业。三是聚焦精准服务。开展“春风行动”网上招聘活动17期,推介280家企业、1.5万余个用工岗位信息。与瑞安市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推荐岗位1万余个。2020年,3985名贫困人口实现务工就业,比上年增加340人。同时,还完善就业奖补政策,为1046名贫困人口发放务工交通、生活奖补58.72万元。

(三)服务“不断档”,“三变”助力消费扶贫。疫情期间,创新“三变”模式,大力推进消费扶贫进社区、下乡村。一是变防控站点为扶贫网点。在全区170余个小区防控站点开通“防疫邮乐购——您买菜·我跑腿”便民服务。二是变滞销痛点为网络卖点。通过“宅家直播”的形式,将农副产品搬上“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三是变帮扶难点为购买亮点。采用职工认购、食堂采购、工会团购“三购”方式,常态化开展“以购代扶”活动。一年来,已累计购买300余万元。今年2月,我区“创新三变模式战疫情”经验做法被省脱贫攻坚办2020年第7期简报刊发,并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播出。

三、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事事圆满完成

(一)全面攻坚问题整改清零。严格按照“五定”工作法开展问题整改清零。全面梳理大排查、省内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调研、审计、自查等发现问题,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核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效果。区脱贫攻坚办抽选169个问题进行了核查,并报请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区委常委会审议认定后予以销号。截至2020年6月30日,1842个问题已全部清零,并按照“一问一档”方式完善佐证,确保有据可查。

(二)扎实开展返贫监测预警。一是全程信息管理。整合多部门数据,建立覆盖全区6万余农户的防返(致)贫监测“大数据平台”,为防返(致)贫监测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全域动态监测。推行信息比对、监测预警、分级审核、帮扶补短和限期销号“五步”监测法,落实帮扶责任人、村民议事代表等监测员4000余名,定期入户监测返贫、致贫风险。三是全面帮扶补短。按照“收入风险政策补、自然风险保险补、动态风险及时补”的方式补短。对边缘易致贫户还落实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我区探索的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受到省委领导曲木史哈、尧斯丹同志批示肯定,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积极推进相对贫困试点。我区选定白马关镇、鄢家镇星光村和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学生(两后生),共67户农户、189人以及127名学生作为试点对象,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初步探索出“三分类、九到位”的做法:一是针对“有毕业无就业”难题,落实“技能、信息、就业”到位;二是针对“有产业无产值”难题,落实“培训、营销、合作”到位;三是针对“有风险无防控”难题,落实“监测、整合、补短”到位。目前,相关试点措施还在加紧测试中。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7篇

来了**县**镇村后才知道,村里没有合作社、没有堰塘、没有承包,村集体经济“鸭蛋”一个,有文化室没卫生室,有硬化路没错车道,村“一低五有”、部分贫困户“一超六有”仍不达标。经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村这大半年来先后搭起了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零突破”;新建了3条错车道,村内会车不再拥堵;整合重修了卫生室,村民们体检取药更为便利;加速危房改造、选址打井供水,村内贫困户住房问题、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除整户新增的贫困户外,全村2014至2018年合计32户精准扶贫户业已全部脱贫。

一、助力扶贫,扎根基层促发展

“我报名!”当我在办公室听见单位正在选派干部去贫困村驻村帮扶时,确定符合条件后我便选择了报名,尽管年初才领证结婚的我或将因此面临长达两年的“异地分居”,但我相信我的妻子能理解和支持我走进基层为民服务的心情,而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更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向先进党员看齐的应有之义。经上级决定及部署安排,我作为驻村干部被派驻到**县**镇村,成为了**扶贫战场上的一名“新兵”。

作为驻村干部,摸清村里情况是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来到村的第一天我便拉着村上原来的第一书记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带着我走访入户。“蒋叔你好,我是**市税务局派到咱们村扶贫的驻村干部,我叫**,今天过来看望一下你。”村上介绍说贫困户蒋柏清踏实肯干,就是一场大病让身体大不如前,现在每月服药开支不小,但饶是如此仍是村里努力脱贫的先进代表。“丁主任你好你好,感谢你对我的关心!”“蒋叔你客气了,我也不是什么主任,你叫我小丁就好。”“诶,我虽然书读的少,但也知道村上书记主任是搭班子的嘛,这边是我们村第一书记,你肯定就是第一主任啦。”蒋大叔的话让大家都不由的笑了起来,“蒋叔,我是驻村干部,以后咱们可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啊,家里最近收成如何?”……一户一户走过去,类似的自我介绍与沟通交流让我和村里贫困户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了不少,也让我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致贫原因、健康状况、人口数量、大致收入、生活困难等等,这些信息的采集也为日后扶贫措施的筹划、各项政策的适用、具体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真帮实扶,提高村民获得感

帮扶帮扶,只有解决贫困户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才是帮,只有让贫困户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是扶。7月驻村至今,我们驻村工作队总体上说做好了三件事情。首先是解决好“房子”,为了让贫困户住进安全可靠的新房子,我和村第一书记多次走访唯一住房为土坯房的精准扶贫户,贫困户邓义庭是村里出了名的“钉子户”,“邓大哥,我们又来打扰你啦。”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吃了几次闭门羹的我已经练出了厚脸皮,笑着就往邓义庭家里钻。“都说了不建不建,没钱没钱,建房干嘛,我这房子好的很。”看着邓义庭家这半边墙都垮着的土坯房我想着再也不能拖了,“邓大哥,你听我说完这次,现在天冷没雨还好,开春要是来了几场雨,你这土坯房可撑不住啊,你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邓小妹考虑考虑不是,万一要是砸到了她该怎么办,二个是现在建房真有补贴,我们帮你算好了,按规划你最多补上3500块才,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往前可没这好政策呢。”听邻里说邓义庭最宝贝的就是他女儿,果然说到邓小妹的安危他就变了脸色。我赶紧趁热打铁,“镇上联系的挖车下周刚好要来,你要是同意先搬去亲戚那,就一并给你这拆了,拆旧的钱还能省几百,再抓紧开工建房,春节前说不定就能住进新房咯。”村干部也在旁边帮腔,邓义庭终于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中点了头,犹犹豫豫的在文书上按了手印。搬开了邓义庭这座“大山”,村内其他唯一住房为土坯房的贫困户也松了口,或搬去与亲人同住,或拆旧新建住房,村内住房安全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其次是多赚到“票子”,一是增加村内集体经济,村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咱们能不能在太阳能这块做点文章?”在村里的座谈会上大家都为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抓破了头,说到太阳能时终于有了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心动不如行动,村委立刻联系电力部门进行咨询,经过沟通交流,电力部门愿为村内提供光伏发电的技术支持,并承诺回购电能作为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预估,村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发电量约为5000度,可实现4000元左右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提高村民个人收入,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宣传介绍贫困户前往假发生产厂务工增收,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四项奖补”工作,根据政策规定对主动赡养老人、积极从事生产、改善居住环境的13户贫困户进行奖补,共计发放奖补金额60400元;最后是照顾好“身子”,为建设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便民利民的村卫生室,让贫困户能更为便捷的体检拿药,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市帮扶单位沟通联系,在卫生室改造方案切实可行、选址便利明确的基础上拉到了帮扶单位10000元的赞助经费,村卫生室目前正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村民不久后便可就近进行身体检查,及时解决病痛苗头。

三、心系群众,踏踏实实用心干

“王叔,在家没呢?”镇上要再次核实贫困户的收入情况,我和村干部又到了贫困户王坤主的家门口。“来了来了。”王坤主扶着他爱人刘婶慢慢走了出来。“呀,刘婶你这是咋了?”只见着刘婶拄着拐棍,左手手臂上一片青紫,连着左边的脸颊都有点肿胀。“前两天下地摔了跤,没啥大事。”“肿这样了还没事?擦药没?”“擦了擦了。”说完刘婶拿出了一支快用没的旧膏药,还摆着手说着没事。我也没有再接话,让刘婶回屋坐着便问起了他们的收入情况,填报好资料后我故意走在了最后,看着其他人走远了我又折了回去。“王叔,身上就只带了这点钱,你拿着快给刘婶买点药,内服外用的都得有,这个拖久了会留病根的。”“哟,使不得使不得。”王坤主一愣便使劲把我手往外推,“怎么的王叔,不会是嫌一百太少了吧?”我故意黑着脸把钱往他手里一塞,王坤主一下没反应过来颤着手把钱接了过去,嘴里还一直念叨着这怎么使得,我便赶紧三步两步往外走,快到路边时我转头一看发现他还站在门口望着我,见我回头赶紧挥了挥手表示感谢,这挥手之间似乎带起了一股暖流,从我的心间缓缓趟过。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8篇

该同志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各级扶贫部门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发挥优势,注重服务,科学运作,使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年累计培训1000余人,成功转移970多人,年均劳务收入达1940万元。

一、深入调查,摸清农村剩余劳动力底数。他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中符合培训条件的对象进行普查登记,把拟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年龄、联系电话、专业选择等情况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建立档案,准确培训对象情况,可随时为学校提供生源。

二、强化宣传,努力做到“四个覆盖”。政策宣传是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先导,为使劳动转移培训这一富民、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他从每年初开始,深入各村、中小学校发招生简单、办墙报、送传单,积极宣传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宣

传扶贫学校的特点、办学方向。做到“四覆盖”,即宣传内容覆盖到每一个村、每一所中小学校、每一个村民组、每一个农户。这样做既让全乡中青年农民知道参加农村劳动力转多培训的好处,推荐就业的安全性,又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岗位、就业去向,激发了农村青年自愿参加培训,勇于外出创业,增收致富的信心。

三、落实目标,确保培训任务按期完成。每年春秋两季,他根据《县农开(扶贫)办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自己掌握的动态培训对象,提前与各村村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达到村村有责任,人人有指标,对完成培训的村建议乡政府奖励,否则在年终考评中扣除此项分值,以此促进各村完成任务。

四、服务热情,做培训对象的热心人。**乡是个深山区贫困乡,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路费、生活费不足是经常的事,不管是谁,只要他知道,他都会买帐。有时为了找一个学员,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山路,反复做对象的思想工作,不招来不罢休。有的学员找不到市、县培训学校,他亲自陪送。为了帮助学员选好一个专业,他深入务工地、学校考察再作决定。正因为大家信得过他,他连续三年被县农开(扶贫)办评为先进个人。

五、抓安置就业,不断提高转移培训实效。他认为,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工作中,他充分利用该乡是劳务大乡,在全国十几个大中型城市都有本乡籍农民工创大业的优势,在学生尚未结业之前,他主动与培训学校联系,对那些不愿由集体输出的学员,他采取亲人带、朋友领的办法,将他们推介出去。在推介中,他对安置对象、安置时间、安置岗位、工资待遇进行严格监督,安置后要求用工单位对学员做工情况和工资发放情况分段反馈。同时,加强网点维权、合同维权、组织维权的服务工作,使安置各个环节有效链接,大大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培训脱贫致富的步伐,达到了转移培训的真正目的。另外,他还开辟了扶贫开发工作网站,收集劳务需求信息,经过整理向学员。同时,将学员的专业情况上网、积极推介,效果十分明显。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9篇

提到XX,XX县居民和许多乡村群众并不陌生。不了解他的人,只知道他是XX县南安板鸭厂厂长。了解他XX的人,更清楚他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的创业者。今年36岁的XX是XX县政协委员。自2002年6月他任XX县南安板鸭厂厂长以来,他经过数年拼搏将经营的板鸭厂发展成为带动当地数千户农民共同致富的产业龙头。

其实,早在10多年前,XX就已经将“创业”和“扶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自己的创业路上,如果能够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这将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一个朴素纯真的心愿,风雨几十年,他从未放弃过。如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扶贫济困故事,印证了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火热的扶贫济困情怀。

经营板鸭扶贫救困

XX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后,XX开始学习南安板鸭的制作技术。头脑活络的他迅速开始南安板鸭的规模生产和销售。2002年6月,XX任XX县南安板鸭厂厂长。在他的领导下,XX县南安板鸭厂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产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特点,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成了县内10余家板鸭加工企业迅速崛起,板鸭产业已成为该县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XX在管理企业时依托众多的养鸭专业户和板鸭加工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XX县扶贫办发起私营企业家参与扶贫济困“功德”工程。XX第一个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在一次下乡了解毛鸭养殖情况中,XX认识了青龙镇双联村困难户王忠厚。看到这位55岁的老人借钱买鸭苗,XX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利用经营的板鸭厂带领贫困户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XX主动要求县扶贫办将他定为青龙镇双伏村10户贫困户的帮扶企业家。今年,他又主动为这10户贫困户捐赠了30000元发展资金,为他们提供种苗、饲料等。

在与白鸭养殖户打交道时,细心的XX发现,很多农户因为缺乏资金养殖规模难以扩大,还有一些贫困户想从事白鸭养殖,却没有无力购买鸭苗和饲料。企业应该有责任感带领群众脱贫。XX开始思考如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酝酿并迅速付诸实践。他决定,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等经营方式及“基地带动小户、总厂带同类企业”等措施带动乡村致富。他采取“五包”方式帮富养鸭户。实行“五包”,即包供鸭苗、包饲养成本、包技术指导、包回收成鸭、包保护价收购。同时对贫困养鸭户实行重点帮扶,与之签订毛鸭养肥、防疫承包合同。对于技术不过关的养殖户,XX还专门请来专家为农户授课,发放致富信息。在这些方法的推动下,XX引导并直接带动全县2600余户农民成为养鸭专业户,与农户签订放养合同,带动全县养鸭户迅速走上脱贫致富路,仅去年一年,该厂共放养鸭苗200余万只,使养殖户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

此外,XX还对有合同关系的养殖户,给予资金支持。近两年来,XX共发放无利息借款200余万元,帮助养殖户发展立体种养模式,壮大养殖规模。在XX的扶持下,XX县多个基地造就200余户“双栖农户”。XX管理的板鸭厂在全县4个大乡镇设有鸭苗专业养殖基地,接收当地200余户农民在农闲时入厂务工,农忙时耕种土地。2008年,XX扶持的“双栖农民”实现人均年收入9000元。饲养毛鸭需要大量的稻谷,XX与当地农户建立长期固定的稻谷供需关系,毛鸭育肥所需的稻谷全部由当地农民供应,以高于粮食保护价进行收购,保障了粮农们的利益。2006年10月,该厂联合周边10余家同行企业牵头组建了毛鸭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XX每年帮助全县困难户消化300万羽毛鸭。

情系社会慈善事业

“谁说只有自家的孩子才疼爱?谁说只有政府和学校才为贫困群众的衣食而操心?”作为XX县民营企业发展的排头兵,XX对此深信不疑:“只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始终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与一份博大的胸怀,给寒窗学子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并非难事。”事实上,因为对社会慈善事业的情有独钟,才有了他一次次对贫困人们的爱心帮扶,并使受其帮助的困难户一次次浸润在无比的温暖和亲情中……

2002年,XX在XX电视台获悉,该县内良乡魏小寒,品学兼优,不幸患有白血病,但因为家里经济拮据,不得不停止治疗。那天,他亲自驾车颠簸几十公里山路,来到魏小寒家中,了解到魏小寒的病情,XX鼓励她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当场捐赠了500元钱。

2004年11月,XX收到一封求助信。写信的人与他素不相识。阅读信件后,XX了解到求助者是一名身患尿毒症的宁都县政协工作人员。XX毫不犹豫地向信封提供的账号汇去了200元钱。他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提醒他要多长得心眼,小心骗子。XX却淡淡地笑了笑说:“200元钱表达我的一片心意,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创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XX,情系社会慈善事业的情怀更加真挚、热烈。他关心家乡教育事业。为了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从小拥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教育环境,2002年,XX在东门小学百年校庆上捐款200元。2004年,XX县南安镇新民村修建村道。XX获悉后,主动捐助了3000元。XX还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为了支持体育事业发展,2009年5月,XX向XX县体育局捐赠了20000元用于设施建设。他还向XX县篮球协会捐款15000元。

诚信经营服务社会

在XX领导下,南安板鸭厂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南安”牌板鸭系列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合格评定质量达标放心食品,产量逐年递增,具有较强经济实力,成为XX县的纳税大户。由于经济效益良好,不欠税、不欠薪、无劳务纠纷、无亏损、资产负债率低于50%,该厂先后被赣州市工商局认定为守合同、重信用AA企业,被农业银行赣州市分行评定为客户信用等级AA级。

XX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南安板鸭厂位于县城效区章江河畔,厂区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周边的古井河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及腊味元素,令育肥中的毛鸭骨脆肉嫩,保持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益于南安板鸭人在产业发展中注重环保,致力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该厂选择的毛鸭育肥基地,均属河滩和丘陵之间,地势平坦,往来人畜较少,可有效防止毛鸭染上传染病。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全面消毒处理后全部提供给当地农户,可为1.5万亩果园提供肥源,为该县的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水,则通过污水处理进行净化处理,实现循环使用。

为将XX的板鸭产业成为了扶贫的有力抓手,在XX的倡导下,XX县成立了板鸭协会。板鸭协会设南安板鸭厂内,XX同志任XX县板鸭协会会长。XX同志每年都组织协会会员召开座谈会,研讨板鸭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组织会员到各板鸭厂进行实地考察。为XX板鸭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发展板鸭生产的同时,XX同志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已吸纳下岗职工60人,建立了员工保障制度,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切实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以身示范带头扶贫

2002年6月任XX县南安板鸭厂厂长到如今,XX己坚忍不拔的毅力,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之路,并无私地为群众服务,多次荣获“优秀企业家、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先进纳税户”等光荣称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面对社会各界的赞誉,XX动情地说:“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回报社会是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胸襟。”

凭借这份胸襟,多年来,在广大的群众眼中,他是一位情系家乡的慈善家;在诸多同仁眼里,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实干家。“慈善家”和“实干家”的双重评价,背后更多的是大家对他的信赖和钦佩。基于此,2003年他当选为XX县政协委员;2004年XX当选为赣州市政协委员。

“当了委员,就得带头让更多的企业家乐于扶贫。”XX过去吃过太多太多的苦,使他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抱有深厚的责任感和深切的同情心,并积极带头帮扶。2008年5月12日,震撼国内外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县政协、团县委、县工商联先后组织的向灾区献爱心募捐活动中,他慷慨解囊,共捐资1万元,支援灾区人民恢复重建家园。时隔一个月,XX在清华大学进修企业总裁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又向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此外,XX还和几名同学赶赴四川省江油市从事义工,为当地受灾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人们还不会忘记XX为家乡捐资的其他善举:2003年9月10日,XX向县教育委员会慷慨解囊1000元用于助校发展;2006年,XX向家乡捐赠了5000元用于新农村建设。2009年,XX还向县里开展的关爱贫困青年活动捐款6000元。自2004年以来,XX每年拿出2000元用于资助贫困的学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县内外更多的企业家乐于扶贫,依靠自己的创业经验和资金后盾,XX乐于协调解决新办企业遇到的资金、技术等棘手问题,以便让每一位企业家轻装上阵,迅速成长壮大。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第10篇

提升业务能力,强化工作担当,一是积极学习业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努力学习相关法律、政策方面的东西。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工作中只要有不懂的地方我都会虚心地向领导和同事请教,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缺乏经验,但是勤于学习业务,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通过学习和提高,我从刚开始工作时对业务的生疏和对工作的一些程序并不了解,慢慢的变得熟悉和了解,在老同志帮助下进一步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二、真抓实干、带领贫困户致富奔康

调查研究,理清思路。调查研究,把握情况,找准问题,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村第一书记,为确保获得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我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详细掌握了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为做好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解决困难,发展生产,改善民生,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近年来,利用上级扶贫项目资金16万余元,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针对缺啥补啥问题:对贫困户进行了逐户走访,摸排短板清单,对贫困户急需的生产生活物资进行补充,及时实施五改三建等精准到户项目,让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针对村贫困户尹显勇,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属于一个人一户,家庭贫困,我和村两委班子协商后,采取了为其改厨、改厕,改卫等措施,改善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针对其个人习惯差的问题,加强批评教育。鼓励其要自食其力。狠抓落实,搞好生产。村作为部级水稻种子基地,每年的大春生产都是关键,我带领村两委密切和种子公司负责人加强联系,让种子公司为我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并邀请市农业局在村召开种子工作现场会,制种水稻比常规水稻要增收1000余元每亩,带领贫困户致富增收。

精准到户实施危房改造政策,让贫困户住上好房子。深入开展危房大摸排,大核查,大清理,争取CD级危房改造资金10余万元,申请建房贷款分险基金15万余元。改造贫困户住房10余户,切实让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

规范村规民约,形成好风气。积极推进“黑名单”管理制度,2018年10月25日,一场以“不赡养父母、不教育子女、不守信用”要纳入“黑名单”的村规民约修订大会在村召开,这是村打响脱贫攻坚保卫战的又一大举措,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以负面清单形式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对当下存在社会陋习以村民自治的形式进行约束,如今的村庭院道路干净整洁,农户生活井然有序,农具摆放整整齐齐,左邻右舍团结和睦,贫困户精气神十足,村规民约不仅是写在了纸上,更写在了群众的心里。

积极开展农民夜校活动,让贫困户形成好习惯。村两委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夜校活动,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针对贫困户的家庭卫生、个人卫生差的进行批评教育,对做的好的进行支持和表彰。让贫困户养成好的习惯。同时积极宣传就业信息,鼓励贫困户依靠自己的能力致富奔康。对等、靠、要思想进行批评和教育。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三、乐于奉献,发挥吃苦精神

上一篇:岗位能手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家长事迹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