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22:57:12

扶贫工作论文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扶贫;矛盾分析

__山区地处__山腹地,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是一场“啃硬骨头”的扶贫攻坚战。 自__年11月__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以来,__山区围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解决“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创新扶贫方式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仍然潜在着诸多矛盾,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的纵深推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产业发展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在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认知上,存在着反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基础设施建设而轻产业发展,认为只要基础设施搞好了,产业发展自然就会上去,从而将工作和精力重点侧重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少对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正确引导;二是重产业发展而轻基础设施配套,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于是急功近利地将精力和资金投入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产业大发展和基础设施大配套成为一对矛盾。

__州近年提出“产业兴州”的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全州初步形成了烟草、茶叶、畜牧、林果、药材、特色蔬菜等重点产业,启动了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和信息等六大产业链建设,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__山区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我们的贫困村,大都处在边远地区和高寒山区,除了交通条件差以外,更重要的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旱时旱死、涝时涝死”。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了产业化的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部分职能部门为了“拔苗助长”式的将贫困村、贫困户及早脱贫致富,侧重强调务必全方位实施产业发展,资金向产业倾斜,并规定:所有财政扶贫资金80%用于产业发展,且其中80%的资金又要落实到户,仅有20%的财政扶贫资金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种“一刀切”的理想化思维模式,导致产业资金损失严重。因产业发展必须有产品支撑,产品必须得经由市场流通、消费者认可才能最终推进产业的壮大。那么,市场风险、后续资金支撑将对产业带来严峻的考验。因此,应该根据贫困村的实际分别确定。基础设施之所以是基础,是因为它是所有产业最基本的支撑,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产业发展只是空谈。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贫困村既要解决突出问题,比如水、电、路、房、信息化这样的基础设施,还有教育、卫生、文化这样的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最终是要发展产业,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来扶贫。二者要并重,基础设施要先行,同时引导扶持产业发展。

饥饿和贫困是一对孪生兄弟,贫困人口致贫、富裕人口返贫有共性和个性的因素。对此,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集中对特困连片区实行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办法,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素质等共性致贫因素予以集中破解,采取必要措施在2020年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保障”的目标。

但就微观而言,贫困地区有富裕村,富裕村中有贫困户,贫困村有小康户,各种情况交错复杂。有人提供了一句民间打油诗:“穷村老板1000万(打工创业致富户口在村),十个村民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有上100万”。不同的贫困村、贫困户有着特殊的致贫因素,脱贫自然应该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在建立“大扶贫”格局的同时,还得需要把区域发展与针对性扶贫有机统一起来,推出更多专门针对穷人的特惠政策,辅以个性扶贫即精准扶贫,只有这样才能扶真贫,减贫也才能提高成效。

“精准扶贫”是个性扶贫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实践——扶贫历程一步步走向本真,进化的最终结果是“真扶贫”、“扶真贫”。易地扶贫搬迁也需要精准。湖北省近两年将搬迁资金增加到每户补助8000元。从高山搬到山下或路边建房,目前每平方米成本700元左右,一户面积以80—100平方米计算,需要6—7万元。这对于一贫如洗的特困户而言,即使扶贫资金补到1万元,也无济于事,只有拱手让出搬迁指标给搬得起的户。以此推断,过去已经易地扶贫搬迁的,要么搬迁的绝大部分不是最穷的特困户,要么上报的数据有水份。如果不改变这种扶贫搬迁方式,再搬迁几年,最后遗留在偏远山区不能搬迁的,真正是无钱、无力、无话语权的特困户。如何让地处高山偏远、生存条件恶劣的特困户尽快搬迁脱贫,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至今尚未真正破题。为此建议,宁可搬迁户数少很多,一定要集中扶贫资金搬迁真正的特困户。对零散、偏远、生存条件恶劣的自然组,要创造条件,实施整体搬迁。对无力搬迁的特困户,提高建房补助标准,或补助政策叠加,或动员社会“一对一”帮扶等,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快解决长期累积的深度贫困问题。

普惠制扶贫对区域而言是直接扶贫,对每个贫困家庭而言是间接扶贫,如修通一条进村路,全村人受益,而该村的贫困户与家有“农用车”的“富裕户”、有“摩托车”的“中等户”比较,受益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调研发现,由于扶贫瞄准机制不健全,一些扶贫项目存在能人受益多,贫困户受益少、甚至靠边站的现象。为了发展产业,往往将部分扶贫资金用于扶持企业和老板,群众说:他们本来就不是贫困户,却用了大量扶贫资金。这不仅使减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伤害了贫困户的感情。

其实,“产业扶贫”不同于“产业化”,它的本质属性是“扶贫”。产业扶贫离不开企业和老板,但也存在带动贫困户比例不高的问题。企业如果能解决贫困户的就业,对企业的直接帮扶就是对贫困户的间

接扶贫。中国社科院专题研究扶贫开发的专家说:今后发展大户、帮扶能人带动发展,但财政扶贫资金所产生的效益必须是“大户可以吃肉,小户、贫困户必须喝到汤、尝到味”。随着扶贫工作机制的创新和扶贫环境的改善,今后的扶贫工作应该变过去“扶贫资金跟着产业走”为“扶贫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确保产业扶贫资金与所带贫困户之间的对接机制可跟踪,可考评,可问责,可操控。根据相关扶贫政策,能够享受扶贫开发、实施整村推进的村总有先后之分。在决定项目资金投向方面,难免有主客观因素,有的村是“肥上加膘”,年年都有投入,有的村时隔1、2年就可以上项目,也有的村从未得到过扶贫项目。利川有584个行政村,按照“十二五”规划,每年仅有10个村可实施整村推进进行扶贫开发,扶贫周期是36.5年;309个老区村,每年10个村得到帮扶,需30年一个轮回;全市10万户30.6万人属于扶贫对象,要扶贫到户到人,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跨度长,先扶和后扶差异性大,影响干部群众积极性。因此,必须统筹处理好扶贫开发持久战与阶段性攻坚战的矛盾,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打扶贫开发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同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打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的扶贫攻坚战,为最终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少数贫困村尝到了甜头,每年使出浑身解数等、靠、要,不谋求自我发展。部分贫困户这种思想也比较严重。要钱、要物、要政策,就是不要断奶,等着扶贫开发来扶持,依靠民政部门来救济。贫困村虽然有省市县各级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但广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的自强自主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才是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因此扶贫工作必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才能广开致富门路,减少返贫机率。

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农村贫困地区显得比较落后和缺乏。我国农村的贫困是自然资源的贫困、社会资源的贫困和文化的贫困相互交织在一起,过去实施的救济式扶贫、区域性扶贫和直接扶贫到户,一直都是以输血为主,而造血能力不足。虽然后来强调了开发式扶贫和科技扶贫,但由于贫困地区偏僻、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自身要素低下,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观念,贫困农户对扶贫项目和科技吸收能力相当低,在科技人员撤走后,往往就弃新图旧,一切回到原点。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贫困村在资金、物资、项目、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或在调整产业布局时引导一些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乡村转移,以增强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的话,话里有话,除对贫困群众表示真切关怀之外,就是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扶贫工作做实,做深,做透,做到位。

工作做实了,需不需要宣传?需不需要建设扶贫文化?调研发现,片区普遍扶贫文化氛围不浓,乡镇极少有宣传标语,文艺创作也很少涉及扶贫。

扶贫部门要把扶贫宣传纳入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作为扶贫系统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等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扶贫开发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为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扶贫开发政策和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是发挥决策参谋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是凝聚社会扶贫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打造扶贫文化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干部队伍素质的良好载体。这绝不是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让群众参与创作相声、小品、快板等文娱节目,体现扶贫精神,身体力行建设扶贫文化。

多数实施整村推进帮扶村都对民居进行了改造,通过扶贫整村推进,把特色民居建设与农村民居地质灾害安全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统筹起来,实施以奖代补,这本身是一个“亮点工程”,通过这样一些改造,改善村容村貌,引导村民树立整洁、清洁的人居环境观念。但因为认识的差异,在大多数群众眼里,这就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它改变不了农民实质性的生活和收入。

干部想的和群众盼的有分歧。扶贫一定要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需,要让群众做主,而不是强加我们的意愿。一定要站在贫困户的立场上,代表贫困户的根本利益,改进扶贫督办方式,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改革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创新扶贫项目验收评估规则,用好用足督导考评的指挥棒,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真正把心思放在扶真贫、真扶贫上来,倒逼各级机关细化扶贫责任,建立问责追责和奖惩机制,克服“政策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政绩强于实效”的弊端。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2篇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监测管理,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 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传递出我省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必将对我省扶贫开发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怎么定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今年,全省减少120万农村扶贫对象是省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事办得“实不实”,关键看精准扶贫“准不准”。各地各部门应牢牢把握省委对扶贫开发的最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紧迫形势,将扶贫开发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

二、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宜宾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 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扶贫;精准扶贫;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06-02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减贫的积极倡导者和最有力推动者,中国已经和正在进行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当代的精准扶贫继承既有的扶贫经验,更呼唤未来的理性设计,形成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

一、概念界定

中国扶贫法治化,是指在当代中国,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引领、规范扶贫开发工作,保证扶贫政策连续、保障扶贫资金运行安全、确保扶贫资金投入使用有效、固化扶贫开发成果,实现扶贫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中国扶贫法治化包括当代中国扶贫法律制度与法律实施。扶贫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立法目的、立法依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扶贫开发对象、扶贫开发规划、扶贫投入、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中国扶贫法律制度,是一个从理念、概念、原则、制度到权力、权益、责任的完整法律制度。

扶贫和“扶贫开发”“农村扶贫”“农村扶贫开发”“反贫困”等概念在理论研究、官方文件和党政管理中,尽管指向有差异、重心有区别,但是其核心内容均为“扶贫”,更准确地说是指“农村扶贫”。本文旨在探索实践难题,不过多挖掘和刻意区别概念的内涵外延,因而在论文中将上述词语均视为同义词。本文既着眼于中国扶贫法律制度的形成,更关注中国扶贫法律制度的实施,所以题目采用“扶贫法治化”的概念来表述。

需要说明的是,2007年我国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做了兜底式的制度安排。因此,本文仅研究中国扶贫法治化,而排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管在2007年以前的文献中将此二者共同讨论。

二、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国内外关于扶贫开发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关于中国扶贫法治化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主要研究成果、理论演变和政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的变迁

根据在中国知网检索的结果,国内较早提出此命题的是时任湖北省扶贫办主任的邹水清。伴随着2001年10月1日《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的实施,邹水清在《老区建设》2001年第11期发表《把老区扶贫纳入法制轨道》,这是国内刊物公开发表中国扶贫法治化研究成果的最早雏形。

以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的研究成果主要论证中国扶贫立法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勾勒中国扶贫立法的整体框架和基本内容,列举了世界各国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做法。此后,研究成果多反思中国扶贫实践存在的问题、扶贫立法解决的难点、扶贫部门的法律地位、扶贫部门运行的机制、扶贫对象的标准界定、扶贫资金管理的障碍、扶贫项目的后期管理、扶贫对象的法律责任等,研究更加P注扶贫立法的具体问题和工作程序。代表性成果主要有马洪雨(2012)的《我国扶贫开发国家立法具体化研究》,张永亮(2013)的《论扶贫开发的法制建设》,高克祥、蔡庭花(2013)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政策法治化研究――以甘肃省X县Y乡Z村的调查为例》,孟勤国、黄莹(2015)的《扶贫开发基本问题的立法建议》,刘晓霞、周凯、张学(2015)的《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立法的现状与完善――基于我国10省、区、市农村扶贫开发地方立法文本的分析》。

与理论界研究关注遥相呼应的是基层实务工作者的思考,各级扶贫部门实践者较为典型的成果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扶贫办工作人员陈代曙、冯世民、张胤、杨天中、杨焕坚(2008)的《扶贫开发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

近年来的学位论文也关注中国扶贫法治化,如吴天铁(2013)的《“湘西地区”扶贫开发立法的思考》、王志鑫(2014)的《贵州扶贫生态移民立法研究》。

中国的扶贫成就令世界各国瞩目,扶贫的模式被一些国家仿效,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经验和模式非常尊重,但是这些做法和成就多是政策的引导而非法律的规范。与之相适应的是,国外理论与政要关注中国扶贫实践而较少研究中国扶贫法治。

仅就本课题――中国扶贫法治化而言,研究数量在增加,研究成果在深化,理论界的关注程度在持续提高。在中国知网检索本领域的论文有100篇左右,有三篇以上论文的研究者只有一人。中国农业大学的左停是本领域成果最丰富的学者,但其研究重点是农村经济,仅有五篇论文涉及扶贫法治。这表明,与迫切呼唤扶贫立法的社会现实需要相比、与加快贫困地区扶贫立法的中央要求相比,法学界对扶贫法治化研究不够,表现为知名学者研究少、典型研究成果少。从整体上审视,理论研究的成果对社会现实的回应不够,对国家出台立法的理论支撑不够。跳出本文观察与本文相关的研究,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研究成果丰硕,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理论基础。在党的十以来的中国扶贫实践中,中央与地方强力推动,形成制度保障;改革创新,推进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精准识别,精准扶贫。这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二)社会公众的期望

社会公众的意见,集中反映在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个表达民意的窗口中。2004年全国人大代表郭海亮在“两会”的议案中建议:将《扶贫法》纳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规划。2005年全国人大代表沈爱琴、刘庆宁等在议案中要求通过立法和修改法律的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其内容已涵盖扶贫立法。此后每年“两会”中扶贫立法成为代表和委员讨论的内容,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三)政策决策的宣示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第47条要求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第30条中再次要求加快扶贫开发立法。这是中央层面对扶贫立法的公开回应和整体规划。

(四)两级立法的进程

农村扶贫开发法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扶贫办于2009年开始做扶贫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成立扶贫立法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审议《扶贫办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认为扶贫开发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支持、自身努力、法制保障“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需要法制保障,要加快扶贫立法进程。时至今日,扶贫法草案处于人大、党委、政府内部征求意见阶段,尚未向社会公布。在专门立法出台之前,其他法律,如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85条涉及扶贫立法。在国务院部门规章层面,1997年的《国家扶贫资金管理方法》、2000年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调整和规范着扶贫工作。

在省(自治区)级层面,自广西199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条例》始,广东、湖北、陕西、甘肃、贵州、内蒙古、黑龙江、四川、云南、湖南、江苏等省(自治区)先后颁布扶贫条例。在省级以下的自治地方,如四川省阿坝州,也通过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中央和地方的两级立法中,就时间先后而言,地方先于中央;就立法需求而言,地方愿望更强烈。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对于已有研究,中国扶贫法治化现状研究的价值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提供立法论证。中国的扶贫模式具有强烈的政府主导色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中国扶贫工作进行理性设计,其直接目的是规范政府行为,保障最弱势群体权益,扶持最贫困地区发展,根本目的是建设法治国家。

二是提炼成功经验。中国扶贫的成就为世界所尊重。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千年发展目标成功地帮助全世界十亿多人摆脱极端贫困,中国在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占据了全球减贫的3/4。”世界银行则称之为“中国奇迹”“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模减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指出,中国使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贫困中脱离了出来,“我们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中国扶贫法治化研究努力将中国经验转化为中国法治,如果目标能够完成,不仅“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而且“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法治”。

四、研究难点

中国扶贫法治化的研究难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基层经验如何转化为法律制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甘肃省陇南市因电商扶贫成绩突出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国务院扶贫办将陇南列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其做法已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称为“陇南电商模式”,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但是,审视其初期做法,政府引导是由村官、乡镇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在淘宝开网店这种方式打开局面,进而全面推广。事实上,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公务员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中纪委重申,国家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不得做微商,不得在网购交易平台淘宝经营网店。这种基层经验与国家法律、党的纪律相冲突的现象在扶贫实践中是常见现象并具有一定规模。从法律层面寻找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是应急性行政行为与日常性行政行为如何衔接。目前,中央与地方集中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是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党的庄严承诺。随着2020年的期限日益迫近,党政机关扶贫工作中应急性、短期增多。中国扶贫法律制度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注重长远,特别是2020年以后,要尽可能地降低短期的频率和规模,长期规划并且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日常,用法律制度保障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左停,赵兴梅.扶贫立法:提升扶贫开发水平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5).

[2]马洪雨.我国扶贫开发国家立法具体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2(4).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4篇

>> 甘肃省临洮县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石琳:用“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贫 临洮县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 临洮县发展奶牛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临洮县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 临洮县冬油菜镇压试验初报 临洮县冬小麦良种繁育操作规程 临洮县冬油菜雪上追肥试验初报 临洮县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临洮县养殖小区建设调查报告 临洮县农民素质调查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45所) 临洮县旱地中药材种植的调查研究 临洮县2005~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临洮县2001~200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临洮县全力打造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临洮县塑料大棚地膜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 临洮县周边阴雨天气对马铃薯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临洮县沼气建设及其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临洮县龙门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甘肃省临洮县 甘肃省临洮县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银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临洮县的一场产业扶贫培训班。

扶贫故事

临洮是全国最早进行“三西”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县份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片区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县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7个、重点村144个,贫困人口9万人,贫困面为18.23%。临洮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交通运输部“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国扶办光伏扶贫试验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试点县”和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示范县”“金融扶贫示范试点县”“电商扶贫试点县”“光伏扶贫试点县”。

住房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临洮县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实施危房改造项目,累计完成危房改造2.94万户。然而全县C、D级危房存量大,维修改造任务艰巨,特别是推倒重建模式存在成本高、期限长的问题,群众举债建设、因房返贫现象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该县坚持“两条腿走路”,对有条件实施搬迁重建的实施搬迁和重建;没有条件实施搬迁重建或本人不愿实施搬迁重建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研究,采取维修加固的方式,率先开展C级危房维修加固改造试点,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可借鉴、可复制的农村危房改造新路子,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和住建部、省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5篇

郑文凯在讲话中指出,为贫困地区培养和输送人才,为扶贫工作造就和凝聚人才,是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扶贫高级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是弥补扶贫开发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短缺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拓扶贫专门学科的有益探索。

郑文凯强调,举办“扶贫发展与管理研究生班”本身,就是应需之举、创新之举,办好这个班,对于构建扶贫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培养基地、创建扶贫专门学科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长远意义。“扶贫与发展管理研究生班”开学典礼的举行,标志着“扶贫高级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展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高层次人才建设规划付诸实施的一项重要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使命,希望同学们尽快完成从领导岗位到学生角色的转变,结合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更新理念、汲取知识,努力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金龙安华扶贫英才成长硕士项目”的捐资企业方陈安华、曹金龙表示,扶贫英才成长项目旨在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指示,作为企业家,他们愿倾力资助。

两位新生代表发言,表示要珍惜两年的深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争取以更高的素质、更高的起点走上工作岗位,为推进和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自2011年9月启动的“扶贫高级人才培养工程金龙安华扶贫英才成长硕士项目”,是以新时期扶贫开发事业长远需求为培养目标,以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为实施重点,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为全国贫困地区培养一批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重大人才项目,旨在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贯彻落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事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该项目将主要面向全国扶贫系统、贫困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单位、在贫困村就职的大学生村官等对象,招收培养扶贫与发展方向硕士研究生,资助以扶贫与发展为主题的博士论文研究。该项目与有关高等院校合作,计划在3年时间内,分别资助100名扶贫系统干部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100名扶贫系统干部以及100名大学生村官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100篇以扶贫与发展为主题的博士论文研究。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6篇

>> 坚持推进重点 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一号工程”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标尺 把脱贫攻坚作为“试金石” 落实2017年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把促进“三个认同”作为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一号工程” 把创新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动力 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的头等大事 “一号工程”解密 “一把手”的“一号工程”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一号工程”两赢 “一号工程”实现“零”超载 塑造奥运“一号工程” “一号工程”的幕后花絮 杭州押注“一号工程” 脱贫攻坚要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三心”并用,决战脱贫攻坚 让“一号文件”真正变成“一号工程” “天宫一号” 一号行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令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共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在论坛上致辞。

定西是全省、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贫困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7个县区都是部级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全被纳入六盘山特困片区,境内60%以上的土地是山和沟壑,十年九旱,灾害问题、贫困问题相互叠加,1983年定西被国家确定为“三西”农业扶贫的重点地区,首开了全国区域性开发式扶贫的先河。

中央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们全面贯彻2013年2月视察我市时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制定了“1+16+5”精准扶贫方案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坚定”的目标,狠抓一个核心、两个关键和三大机制。一个核心是指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我们紧紧围绕中药材、马铃薯、果菜等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实施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企业走四跟进的产业扶贫模式,全市有1829个村组建了农民合作社7250个,我们引导了全市908家龙头企业,与5800多个合作社、849个贫困村建立了长期的绝对帮扶关系,发展动员贫困群众共30万人,目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自于特色产业收入。

两个关键是狠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我们围绕走水泥路、用动力电、喝自来水,住安全房基础设施的重点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建设村的公路通常率达到100%,我们将近2000个行政村都保证通了油路。公共服务水平是提升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我们大力实施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去年以来,共落实学费减免等教育扶贫资金6亿元,医疗救助资金3亿元,目前已实现1500人以上的村庄农家书屋,广播电视,重大疾病救助5个全覆盖。

精准帮扶、精准投入和精准管理等三大机制,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坚持市县乡村四级抓扶贫,组建了市县区精准扶贫办公室、乡镇扶贫工作站和驻村工作队,加快推动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目前市县乡共有4200个单位结队帮扶63万贫困人口,累计投入各类社会帮扶资金55亿元,双联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保证我们的干部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工作上,我们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把扶贫业绩跟干部的考核使用直接挂钩,近三年,县区将扶贫一线业绩突出的1200多名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或者转任到重要岗位,坚持每年对优秀扶贫村的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和扶贫工作站的站长进行重奖。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7篇

>> 贵州习水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习水县森林分类经营的探讨 习水县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习水县居民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贵州省德江县天麻产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大方县兴隆煤矿地层研究 贵州省大方县牛场中学 贵州省绥阳县土地整理效益分析 习水县:“党建百里示范长廊”盛开“致富花” 习水县隆兴镇方言的语流音变现象及特点 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 贵州省习水发电厂#4机组发电机转子#4、#5轴颈修复 贵州省道真县 贵州省(57所) 贵州省贫困现状 贵州省江口县紫袍玉带石资源特征及开发建议 贵州省湄潭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 贵州省荔波县联社举行防抢防爆演练 贵州省江口县“政府支持创业,我们才有今天” 试论贵州省平坝县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贵州省习水县 贵州省习水县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银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习水县电商扶贫行动中的“O2O年货节”。

扶贫故事

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的习水县,2012年率先在贵州省实现县级“减贫摘帽”。从2011年至2014年,该县贫困乡镇从18个减至3个,农村贫困人口从23万人下降到14.2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897元增加到7095元。

近年来,习水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始终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为基本思路,把县域经济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贵阳国家高新区于2016年4月开始结对帮扶习水县。目前,高新区已指导帮助习水县建立了呼叫中心、众创中心,并挂牌成立“贵阳高新区习水大数据产业园”等。据介绍,自结对帮扶习水县工作启动以来,高新区坚持以“大数据、大扶贫”战略为指引,指导和帮助习水县建立呼叫中心、众创中心,智能终端配件制造基地;结合习水县当地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和实际,挂牌成立“贵阳高新区习水大数据产业园”,推进习水大数据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和引导高新区大数据相关企业到习水县发展大数据产业,指导结对帮扶贫困村建设农村电商中心等平台,帮助习水县开创微商、粉丝经济等营销模式。当前,高新区已先期投入10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贵阳世纪恒通习水呼叫中心150个呼叫坐席项目已于6月6日开始投入运营,为习水县提供150人的就业岗位;组织开展了大数据农村电商、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8篇

>> 吉林省松原市日丰园林 等 吉林省松原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查 吉林省松原市兴原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松原市辉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吉林省松原市兴原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等 渠道混凝土衬砌机在吉林省松原市哈达山输水干渠衬砌工程中的应用 简论商业银行证券融资风险及防范策略吉林省松原市中国银行 吉林省西部地区杂粮杂豆市场与品牌专题培训班在松原市开班 吉林省松原市辉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爱辉杂交水稻研发中心 吉林省松原市辉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辉致辞 松原市2004 松原市备耕生产进 松原市日丰园林等 近期松原市梅毒流行简况 松原市某辖区2008 松原市成立农民夜校 吉林省辽源市 松原市“春风行动”见成效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浅谈松原市滨江新区规划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吉林省松原市 吉林省松原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银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松原市供销社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活动。

扶贫故事

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松原围绕全市9.4万贫困人口,编制了《三年脱贫攻坚规划》和《脱贫工作531工程路径规划》,出台了《松原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和《松原市2016年脱贫工作方案》。

在资金政策上,松原市坚持多渠道运行。在产业项目上,各县(市)立足本地实际突出特色扶贫:长岭县突出发展产业项目,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共落实产业扶贫项目14个,总投资3690万元。其中种植项目7个,养殖项目7个,可带动11003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可增收2000元左右。扶余市实施了养鹅扶贫项目,采取“贫困户+公司”模式,为761户贫困户发放鹅雏10.63万只,财政补助资金63.78万元。前郭县突出抓产业项目,包括光伏发电、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和“家庭牧场”等项目,全部精准到人到户,使贫困人口持续受益,受益贫困人口1647人。乾安县突出特色,发展葡萄大棚、瓜菜大棚、畜禽养殖等产业项目60个。余字乡岁字村自筹资金35万元 ,新建114栋瓜菜大棚,可带动18户贫困户增收。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9篇

>>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为唐山市新农村建设“支招” 李小云 来自河边村的启示 从“小木匠”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

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

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云规划与建设策略纵览 吴邦国在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考察工作 李云作品 “云使者”李世 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招生章程》,读懂并不难 中国农业大学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无花果“紫宝”获得新品种授权 中国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捉云的小蜘蛛 云可大可小 小云儿在哪里 小“云”的大本领 李小鹏:商而优则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小云助贫中心发起人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小云助贫中心发起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曹煦")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李小云教授指导河边村发展工作队。

扶贫故事

李小云,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小云长期从事扶贫政策和扶贫实践的研究,他发起成立了小云助贫中心,小云助贫中心从2015年年初开始进驻河边村,在河边村展开旨在探索贫困综合治理的河边实验。

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是一个瑶族居住的贫困山寨,全村有58户贫困村民,全村人年均收入不到4000元,但是人均年支出却远远高于4000元,债务是河边村的普遍现象,收入不抵支出使得河边村长期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河边村的贫困是许许多多地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度性贫困的一个缩影,河边村的贫困治理实践对于类似的贫困村庄的扶贫具有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河边实验的基本框架是通过公共资源的“输血”式投入,完善“造血”的条件,将扶贫资源的投入转变成可持续增值的农户资产,建立以贫困群体为主导的贫困综合治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河边村的贫困面貌开始得到改善。小云助贫中心将自己定位为贫困农户的支持者和政府的协助者,通过组织河边村青年创业小组和发展工作队在扶贫的过程中建立贫困群体的扶贫主体性意识和贫困群体主导扶贫过程的能力。小云助贫中心与勐腊县政府密切配合,协助勐腊县政府制定了河边贫困综合治理的规划,引导政府的公共投入投向能够产生收入的不同方面,形成了农户主导、政府领导、社会组织支持的精准扶贫的扶贫方式。

扶贫工作论文范文第10篇

>> 中国“三农”成就举世瞩目 浅谈中国共产党建党9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伟大成就 举世瞩目“中国列车” 伟大历程举世瞩目

举世瞩目">辉煌成就

举世瞩目 举世瞩目曹妃甸 俞正声:新疆60年进程波澜壮阔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伟大成就坚定道路自信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举世瞩目的土星探测 “铁娘子”因何举世瞩目 举世瞩目的“石头” 中国品牌万里行走进屈臣氏“行健堂”品牌举世瞩目 举世瞩目的“十三五”中国与世界共舞 党的执政资源开发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关注工人 表现工人 反映工业化建设伟大成就 欢呼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伟大成就 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成就 举世瞩目的土星探测(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中国扶贫30年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 中国扶贫30年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建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在论坛上致辞。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硕果累累,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相聚甘肃定西迎来了“首届中国扶贫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社对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全国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因严重缺水而苦瘠甲于天下。从1983年开始,党和国家确定定西为实施区域性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拉开了“三西”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历史性序幕,首开了全国区域性扶贫开发的先河。在过去的30多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在甘肃全省同仁的努力下,定西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胜利,定西市在扶贫领域取得的突出业绩,正是对我国扶贫成就的深度诠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减贫的积极倡导者和最有力推动者。从198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有力帮助,使部分贫困人口得以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

十以来,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正确领导下,扶贫开发工作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的极其重要的重点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国继续发挥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和推进。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政策由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到2020年让700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和重要支撑。扶贫开发事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与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自2014年起,国家将每年10月17日设定为扶贫日,这是中国政府向贫困宣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指出,设立扶贫日对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向贫困宣战,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同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再过半个多月,我们将迎来第三个扶贫日,借此机会,我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企业家,以及各界人士,能够借助“首届中国扶贫论坛”的机会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围绕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奔向小康的目标多献良方,让智慧在这里集聚。

上一篇:扶贫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扶贫攻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