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6 08:41:06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1篇

一、接触经典

我仔细研读了《桃园孔庙弟子规全集》、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全文讲解、方钦老师的《弟子规》教案,认真观看了彭鑫博士《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等20多个视频讲座,又去无锡听前辈们上《弟子规》课,收集资料、故事,为每一句话、每节课做好精心的准备。

二、更新观念

通过学习,发现自己过往的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以下就是学习《弟子规》初期观念的更新。

1.教: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育者,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就是长辈们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们行善事,做好人。

2.百善孝为先。

3.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任何行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的态度,不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而是要反躬自省,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4.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告诉我们时时要心存善念。

5.知恩图报 善莫大焉:告诉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那就是最大的善。

6.重在践行:诵读《弟子规》是很容易的事情,“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践行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

7.以身作则:要想给别人上《弟子规》,自己首先要时时处处以《弟子规》为准绳,孝养双亲,善待他人,常怀恭敬,心有感恩。

三、亲子课程

1.自愿报名,免费教学,对象为一、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请家长旁听,学校免费发放书籍、光盘等学习资料。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对待课后德育践行作业。后来学习对象确定为二(1)班的15名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

2.上课时间:每周一下午3:00准时上课,时间至少为1小时,几乎每节课都会延长至90分钟。

3.授课板块。

(1)进步分享(说说本周有什么进步);

(2)温故知新(回顾上周的学习内容);

(3)诵读弟子规;

(4)新课传授(弟子规经文的讲解,讲故事,看录像,做游戏,讨论,做实验);

(5)一课小结,发《德育践行作业》。

四、相关报道

东方小学2011年12月的第19期《七彩东方》校报曾就本课作过相关报道:本学期每周一下午3:00,二(1)班的15名学生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到阶梯教室,在严军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东方小学第一期公益的《弟子规》亲子学习班。课堂上,他们或诵读经典,或讲故事,或游戏,或看视频,时而欢声笑语,时而凝神静思。几堂课下来,大家深深感到《弟子规》是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要孝养双亲、友爱兄弟、恭敬他人。家长们也感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同时感谢学校给家长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严老师感谢家长的配合支持,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学习更积极,效果更持久!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2篇

一、课堂明理:孝美教育的播种机

为扎实推进践行《弟子规》教育活动,学校首先做到“三落实”。

1.教材落实。给全体师生每人配发了《弟子规》教材和教辅用书,给上课教师编印了《弟子规》参考教案等。

2.师资落实。班主任老师是践行《弟子规》活动的中坚力量,并负责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分管校长也成了《弟子规》“专职”老师。欲教生,先笃行。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加强学习,悟理自省,和学生在学习互动中一起成长。为加强对教师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训活动,2013年暑假,学校分管校长赴南京居美馨参加传统文化《弟子规》封闭式培训21天,返校后为全体教师举行了《学弟子规,做有师德的教育者》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培训,统一了教师的认识,更统一了大家的行动。

3.学时落实。以课堂为核心,将《弟子规》教学工作纳入思想品德课,每周安排其中一课时专门教学。通过教学环节:主题诵读译文故事道理参与互动;通过学生三层体验:间接体验角色体验直接体验,达到认知上的认同。这样让学生明事理,晓利弊,为学生践行定方向、明要求、讲方法。课上,孩子们手捧《弟子规》,或高声诵,或低声吟,抑扬顿挫之间俨然是一群小国学家。

期末,德育室会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弟子规》接龙背诵比赛,30位学生用4分钟不到时间就能背诵完《弟子规》,速度及熟练程度让人惊讶。2年级~6年级则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学习、理解《弟子规》情况,为力行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力行常规:孝美教育的剂

1.日常规

每日一恩―――每天晨会课时由班长带领大家朗读感恩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在响亮整齐的诵读声中,“向善向美”的种子也逐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孩子们将带着感恩的心态进入新的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

每日一礼―――少先队礼或鞠躬礼(每节弟子规上课前要向孔子像行鞠躬礼,平时见到长辈和老师也要行鞠躬礼或队礼)。现在,无论是中午排队用餐路上,还是整队放学校门口,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向老师行礼问好,这常常让教师为之动容,为之幸福。

每日一读―――每天朗读《弟子规》。每节课前三分钟用于朗读和背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在响亮整齐的诵读声中,不断品读孝德之美,感悟国学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

2.周常规

每周一日―――道德活动日。为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让“孝”与“敬”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把每周六定为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日。每周五晚学前下发《弟子规学习评量表》,要求学生根据一周内所学内容,在双休日做孝亲事、家务事。

每周一会―――班会分享。要求各班在每周四的班会课上(设置《弟子规》音乐上课铃声),由班主任组织学习《弟子规》分享活动,交流分享一周的心灵日记,通过分享活动,促进《弟子规》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建设。班会课上,孩子们尽情畅谈如何帮父母做家务事,如何处理兄妹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知恩感恩的骤然变化常让教师感动落泪。

每周一歌―――感恩歌曲。由音乐组教师为各班印发或自己下载一些感恩歌曲,要求每周各班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传唱。让学生在传唱中,懂得珍惜父母的爱然后去爱父母;懂得老师的辛苦然后去尊敬老师,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践行《弟子规》。这些蕴含着孝美思想和文化的歌谣,每天都回荡在校园里,涤荡着师生的心灵。

每周一式―――升旗仪式。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开设道德小讲坛活动,由各班学生(每班1名)轮流上台交流学习《弟子规》后的感悟收获等,或赞美班级同学的好德行。

每周一播―――红领巾广播。在“日出江花红领巾广播”中设立《弟子规》专栏,播放感恩歌曲,学生朗读心灵日记,《弟子规》吟诵、24孝故事讲解等。

三、活动强化:孝美教育的练兵场

学用结合,活动导行。在践行《弟子规》活动中,学校坚持活动导行,以多层面、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借助活动创设情境,突出实践与体验,引导学生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学校要求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月主题活动。如,11月份围绕“感恩节”确定“敬长辈、孝双亲”的德育主题。安排的活动有:1.低年级举行孝德故事比赛;2.中年级学生制作一张亲情卡;3.高年级学生给长辈写一封感恩信;4.红领巾广播站为学生播放孝亲、感恩歌曲;5.每班上一节“感恩”主题班会课;6.各班组织学生观看孝亲教育视频;7.全体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8.活动结束评出“孝心好孩子”。

中年级学生的亲情卡,学校规定孩子和家长可以自由发挥,在卡片上写一段话给对方,还可以画上表达心意的图画。家长或涓涓流水般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地给予鼓励,或写下饱含深情的殷殷期望;孩子们或回忆与父母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或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或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浓浓的亲情满溢卡片,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亲情。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的这份感恩之心爸爸妈妈已经收到啦!希望你学习、生活有更大的进步,来回报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之恩。”―――三(2)班梅欣宇的亲情卡上的一段文字。

亲情卡,让孩子寻找过往生活的美好回忆,铭感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收获了父母的感动和鼓励。这样的孝美教育,自然地营造了温馨的生活情境,让孩子懂得孝美就在身边,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之中。

四、家校合作:孝美教育的助推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导、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甚至于他们的一生。要想孩子成功,家长首先要进步。因此,在践行《弟子规》活动中,我们重视与家庭的互动,做到既教育学生,又重塑家长,将《弟子规》教育推广到社会,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1.培训家长,统一思想

为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通过《告家长书》,下发学习资料,对家长进行《弟子规》培训学习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思想,与学校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在教育上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学校对全校家长分期分批进行了《学弟子规做智慧父母》的地毯式培训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实践体验,家校双管

各班每周五都会下发《弟子规学习评量表》,通过表格与家长沟通,促进家庭学校双重督导,让学生在学校的良好行为在家里得到延续,强化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弟子规学习评量表》家长重视起了以往忽略的生活细节,鼓励孩子积极践行《弟子规》,指导孩子当好家庭的小主人,履行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清理卫生、整理家什,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同时,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反馈给学校。家长们在《弟子规学习评量表》上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弟子规》一改过去,让从前我家的‘小皇帝’开始在家做家务。太让人吃惊了!”―――六(4)胥庭豪家长。

“我有两个女儿,小吵小闹是经常有,以前我是自以为常,心想姐妹俩吵过就好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却并非我想象那么简单,她们有时会为了一句话、一个字就吵,我想女儿毕竟大了,应以讲道理为主,刚好最近通过我们家长也学习、认知了《弟子规》,针对姐妹俩出现的这一问题,我就让她俩共同读几篇《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一开始两小家伙还不服,可读着读着,声音渐渐平稳了、清晰了、安静了……”―――二(2)家长黄琪英

在每周一次的道德实践日活动中,“孝美”新风轻抚着孩子和家长的心灵,家校合作也因此变得顺畅而自然。孩子们也逐渐体会到,心存感恩,向善向美,以一己之力帮助他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3篇

“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绿色教育是我们环江县第一小学的理想和追求。因此,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

一、固“根本”,文化积淀是沃土

根吸收养料的多少决定树成长的质量,而根的养料来自肥沃的土壤。教师是教育的根,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学生发展的宽度,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文化积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培训,提高基本功

近年来,学校通过搭建“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加强师资培训力度,着重培养中、青年教师,努力打造名师工程,确保教师队伍有层次、稳固地发展。1.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做到以全员培训为面,以骨干培训为点,形成以点带面的模式,拓宽了教师的成长渠道。2.加大走出去力度,组织教师外出到北京、广州、深圳、南宁、桂林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博采众长。3.在校内,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们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都安排不同科目的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 “区培计划”的培训,扎实提高教师基本功。

(二)博览群书,提升理论水平

我们全校教师人人都订阅了继续教育书籍,学校年年都为教师征订大量报纸杂志。学校对“教师读书工程”不仅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还对读书的内容给予推荐。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做好读书笔记,使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

我校教师勤于笔耕,仅2011年参加部级论文评比获奖的就有28人,区市级论文评比获奖的有45人。有10位教师的论文、教案在《中国教育学刊》《小学语文教师》《河池教育》等刊物发表。

二、强“枝干”,团结奋进是力量

“固根本,培沃土”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了稳固的根基,下一步需要的是强壮的“枝干”。

枝干中的主干即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之所以能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我不如萧何;论运筹策划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见,用人得当,工作分配合理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学校有一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从学校校长、副校长、书记到各部门负责人共35人。工作中,校领导大胆用人,任人唯贤,鼓励教师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与时俱进,让大家在“特色学校工程建设”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向目标要动力,向细节要超越,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创新”的模式。有了这样一支凝聚力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务实创新的队伍,才使得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学校工作始终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茂“枝叶”,绿色教育出成效

有了深固的根基,强劲的主干,阳光普照,甘霖布润,学校这棵“绿树”就会枝繁叶茂。

(一)高效课堂——抓研究

1.抓教研,构建绿色课堂

教研兴校,教研强师,教育科研为学校的绿色发展领航。我们积极构建“绿色课堂”“高效课堂”,以教务处为中心,除了加强常规管理外,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展评、主题论坛、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从理论上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我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抓课题,做科研型教师

科研立校、科研强校,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自2008年以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区、市级两个课题研究。2011年4月份,又申报了区级“字理教学”研究课题,近一年来开展了丰富的课题研究活动。2012年3月15日,全国特级教师黄亢美教授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为教师们展示了字理教学的魅力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增强了教师们课题研究的信心。

(二)养成教育——好习惯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就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养成教育”工程。

1.环境育人。从育人环境入手,在校园里通过大幅《孔子行教图》《弟子规全文析解图》《文明礼仪用语》《好习惯伴我行》等文字图片,营造了一个温馨、儒雅、整洁、干净、充满学习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熏陶学生品性。

2.家长培训。首先成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再对家长进行培训。每个学期都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会,会上对家长进行有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培训和辅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学习、力行《弟子规》。2010年10月,我校启动了“学习、力行《弟子规》”活动。全校师生人手一册《弟子规》读本,早读课全校2000多名师生跟着广播诵读,书声琅琅,场面感人。除此之外,还通过“亲子诵读《弟子规》,师生共唱感恩歌”,让《弟子规》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还教育学生践行《弟子规》,日行一孝,并记下自己的孝行,写成日记或书写读后感……2011年元旦,我校举办了以“学习、力行弟子规,做个有德人”为主题的庆元旦诵读《弟子规》比赛活动;2011年4月举行了“学习、力行《弟子规》”写字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的课堂行为改变了,文明礼貌改变了,善行孝心也改变了,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赞扬。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4篇

一、把古诗文阅读积累与生活密切联系

我曾在某篇文章中读过一段话:“语文教育应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另一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和生活的不可分割性。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语文,而且在经典的吟诵陶冶中,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六年前,我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从进校第一周开始我就尝试将古诗文阅读积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试图让每个学生随时能接触到古诗文,感受到古诗文的影响,希望通过六年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并使古诗文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成就学生的理想人生。我选择了《弟子规》作为开始。《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我把《弟子规》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结合起来讲解,由于学生都知道《弟子规》是流传久远的经典,对其中的道理很信服,且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所以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能将《弟子规》熟读成诵,平日但凡哪个学生有违规的地方,教师、父母引用《弟子规》中相关语句,学生立马心领神会,改正不当行为。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对这部古文的积累运用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二、让古诗文阅读积累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

1.以教材为点,系统积累。苏教版教材中使用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学习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会根据其内容、作者或朝代等做有关系统的拓展学习,便于学生积累。例如:在备课苏教版12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时,我决定这堂课摆脱细碎的讲解,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大量积累。我要借助《如梦令》,带领学生徜徉词的王国,熟悉词的特征,走进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系统品读其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上课伊始,首先,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自学理解了《如梦令》的词义。其次,我抓住词眼“醉”引导学生把握了词的主旨,随后,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再次,我引入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同样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了解词意,大声吟诵。接着,让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形式、内容、感情,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一词牌名的词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不同内容。同一词牌的词的形式是一样的:一样的字数和句数,一样的平仄和节奏。从而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随后,我告诉学生这两首《如梦令》均为作者早期作品,由于作者早年生活幸福快乐,所以作品的基调也是轻松愉悦的。但细细比较,两首词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此,学生很容易就搞懂词牌不过是一种格式,词人须依词牌格式填词,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则各不相同。最后,我又投影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武陵春》,让学生再次采用自学的形式了解词意后,通过朗读比较这三首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趁热打铁,又介绍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供学生赏析。短短一节课,学生品读了四首经典宋词,70%的学生记住了其中的三首。从教学效果来看,以教材为基点,系统性拓展积累,既方便学生的记忆,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2.比照学习,另一种积累形式。进入中高年级,教材中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或节选于古典名著,或是根据古文翻译改写的故事。在学习这样文章的过程中,我习惯把原文拿出来让学生比照阅读,并背诵精彩片段。比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我要求学生读《西游记》原著相关章节,并摘抄其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堂之上,学生情绪激动,不少学生直言原著精彩,相比之下,改写的课文不堪卒读。如此批判令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我不由想进一步了解,于是要求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原文对白骨精所变的村姑、老妪、老翁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才让唐僧

再上当,误会悟空,这些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但课文则粗略地一写,无法起到同样的作用。读了原文,真的不想再读课文。”……听到这样精彩的评价,我知道,预设的教案作废了。当机立断,我索性把这堂课改为原著片段赏析。比照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他们爱上古诗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见,合理使用教材,精讲精练,努力腾出时间来,把与课文相关的、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供学生品评赏析、吟诵积累。如此,学生所得必然丰富。

三、让古诗文积累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兴趣,那么积累背诵也会成为其乐趣所在。但由于古诗文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又精炼含蓄,这些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处理不当,反而让学生反感。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文能学以致用,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每学期开学,我会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选一句话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同桌。由大家共选一些名句,让书法爱好者写成条幅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环境布置。过年了,让学生为商场、书店、饭店、家庭等场所,选择合适的对联。当然,在平时写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引用合适的古诗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运用过程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储备的不足,更急于学到需要的古诗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会更好。

又如,开展各种活动、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古诗文积累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既愉悦身心,也使古诗文积累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赢得学生的喜爱。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5篇

一、把古诗文阅读积累与生活密切联系

我曾在某篇文章中读过一段话:“语文教育应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另一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和生活的不可分割性。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语文,而且在经典的吟诵陶冶中,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六年前,我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从进校第一周开始我就尝试将古诗文阅读积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试图让每个学生随时能接触到古诗文,感受到古诗文的影响,希望通过六年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并使古诗文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成就学生的理想人生。我选择了《弟子规》作为开始。《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我把《弟子规》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结合起来讲解,由于学生都知道《弟子规》是流传久远的经典,对其中的道理很信服,且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所以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能将《弟子规》熟读成诵,平日但凡哪个学生有违规的地方,教师、父母引用《弟子规》中相关语句,学生立马心领神会,改正不当行为。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对这部古文的积累运用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二、让古诗文阅读积累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

1.以教材为点,系统积累。苏教版教材中使用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学习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会根据其内容、作者或朝代等做有关系统的拓展学习,便于学生积累。例如:在备课苏教版12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时,我决定这堂课摆脱细碎的讲解,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大量积累。我要借助《如梦令》,带领学生徜徉词的王国,熟悉词的特征,走进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系统品读其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上课伊始,首先,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自学理解了《如梦令》的词义。其次,我抓住词眼“醉”引导学生把握了词的主旨,随后,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再次,我引入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同样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了解词意,大声吟诵。接着,让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形式、内容、感情,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一词牌名的词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不同内容。同一词牌的词的形式是一样的:一样的字数和句数,一样的平仄和节奏。从而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随后,我告诉学生这两首《如梦令》均为作者早期作品,由于作者早年生活幸福快乐,所以作品的基调也是轻松愉悦的。但细细比较,两首词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此,学生很容易就搞懂词牌不过是一种格式,词人须依词牌格式填词,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则各不相同。最后,我又投影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武陵春》,让学生再次采用自学的形式了解词意后,通过朗读比较这三首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趁热打铁,又介绍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供学生赏析。短短一节课,学生品读了四首经典宋词,70%的学生记住了其中的三首。从教学效果来看,以教材为基点,系统性拓展积累,既方便学生的记忆,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2.比照学习,另一种积累形式。进入中高年级,教材中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或节选于古典名著,或是根据古文翻译改写的故事。在学习这样文章的过程中,我习惯把原文拿出来让学生比照阅读,并背诵精彩片段。比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我要求学生读《西游记》原著相关章节,并摘抄其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堂之上,学生情绪激动,不少学生直言原著精彩,相比之下,改写的课文不堪卒读。如此批判令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我不由想进一步了解,于是要求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原文对白骨精所变的村姑、老妪、老翁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才让唐僧一再上当,误会悟空,这些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但课文则粗略地一写,无法起到同样的作用。读了原文,真的不想再读课文。”……听到这样精彩的评价,我知道,预设的教案作废了。当机立断,我索性把这堂课改为原著片段赏析。比照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他们爱上古诗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见,合理使用教材,精讲精练,努力腾出时间来,把与课文相关的、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供学生品评赏析、吟诵积累。如此,学生所得必然丰富。

三、让古诗文积累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兴趣,那么积累背诵也会成为其乐趣所在。但由于古诗文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又精炼含蓄,这些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处理不当,反而让学生反感。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文能学以致用,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每学期开学,我会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选一句话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同桌。由大家共选一些名句,让书法爱好者写成条幅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环境布置。过年了,让学生为商场、书店、饭店、家庭等场所,选择合适的对联。当然,在平时写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引用合适的古诗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运用过程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储备的不足,更急于学到需要的古诗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会更好。

又如,开展各种活动、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古诗文积累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既愉悦身心,也使古诗文积累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赢得学生的喜爱。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事实正是如此,六年来,我将古诗文积累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坚持了下来,学生在古诗文的引导之下,自信、阳光、优秀,具有极强大的学习后劲儿。古诗文阅读积累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自觉带领学生去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6篇

一、革新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观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观念,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固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校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人人钻研业务、学习业务教育书籍。全体教师做到了:一读(坚持每天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新课程理论等);二写(每天坚持写笔记,每课写教学随笔或反思);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做到了四会,即: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了教师由教师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全新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学习改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气质和教学品位,增长了教师的职业智慧。如今,教师自己学习已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校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学校注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弘扬爱国、爱家、爱校思想,坚持每周升一次国旗,并在升旗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日“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报好人好事,重要信息。学期初,修订了“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日、周托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还制定了“流动红旗班评比制度”,“课间操抽查评比制度”,“卫生检查与评比制度”“放学路队管理制度”等。长期的坚持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创建优美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今年,我校在县政府、教育局、中心校及南关村村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新式餐厅,三层宿舍楼,厕所,加固了东院宿舍楼,硬化了整个操场,彻底解决了学校风天满园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水淤积的状况,从而使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各教室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后,又进行了整理布置。达到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学习活动环境温馨舒适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物质条件。十一月份,顺利通过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组的各位领导对我校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活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同时,幼儿园接受了市教育局等级达标验收,我园以达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园务管理,优质的保教质量被评为一类园。

校园环境犹如一个人的仪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思想和目标,对小学生身心的愉悦、情操的陶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校园建设上又制定了三个目标: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卫生经常化。春季,我们在校园花池内补植数种名贵花木,更新标语牌。秋季,各班教室门边贴有图案美丽、语言凝练、造型美观的班风牌,教室外墙挂有经典字画,各班教室积极创设班级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师生共谋,群策群力,亲自动手,发挥各自优势,布置出了一个个漂亮而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教室。并且充分发挥教室每一面墙壁的多功能作用,教室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班级管理学生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优化教育管理,增强办学活力

“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校领导的共识,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拥护。本学年我们在管理方式上提倡合作性,研究性,竞争性。规范教学行为,增强制度化调控、评比、导向的力度,实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从校领导到一般教师,有老教师到年轻教师,全校上下你比我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1、严格制度管理。严格的制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加强管理,我校继续实行集体办公制度和签到、查课制度、会议制度,各项活动评比制度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并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评估考核中。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同级集体备课形式,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研教研学。在研讨中,获得别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听取别人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备课要求做到“五全一有”。所谓“全”就是环节齐全,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有即课课有教学反思。并要求做到:每上新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进行交流,批注,取长补短,拓展教学空间。各教研组长定期对备课进行认真检查与指导,并做到查后有登记,及时了解备课情况及教学进度,做到问题当面指出,经验当众推广。

3、坚持说、讲、评一体化。开学初,青年教师率先做“课改”的先行者,开展了课堂新模式赛教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后,做好校级培训,进行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研组内,校内的优质课赛讲;老教师的家常课;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随机的推门课等,一次次的高质量讲课,一位位精彩到位的点评,给教师充分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本学期,我校李妮、王莉、刘瑞荣、王芬、尉章丽五位老师参加了中心校名师赛讲活动,全都荣获“教坛名师”称号。孙红梅、王莉、赵萍老师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张丽芳、武亚妮老师被评为“运城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卢美娟、阴良娟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马秀花老师被评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文运芳老师参加了市级课件制作大赛;武亚妮、刘英老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在部级刊物上发表;武亚妮、孙红梅、赵萍老师荣获部级论文奖;姚丽老师荣获运城市“安全与我同行”主题征文大赛优秀辅导奖。孙红梅、李妮老师在市班主任才能展示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在中心校组织的多次各年级学科统考中,我校各班班容量较大,且频频取得优异成绩,走在中心校前列。

4、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不仅扎实,而且是有特色的。学校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在全面分析学情、校情、师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教研计划。这学期,我校“学校的教学方式特色”之课题得到省教科院课题组的批复,并被确立为特色实验校。我们围绕大课题,确定小课题,每周一的第一、二节课是各学科集中教研活动时间,做到了组织有计划,人人有专题,周周有活动,并要内容、人员、时间、地点四确定,活动前要研究,活动中有记载,活动后有小结。

5、构建课堂新模式。我校根据中心校倡导课堂教学模式及诠释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堂实际,围绕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不断实践。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新理念,开展“课堂新模式”实验公开课活动。并采取课改优惠方案,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大大激起了教师们勇于探索改革的热情。

四、以活动促发展,打造特色学校

经典诵读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我校以科研为龙头,以经典教育为基调,以各项活动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我们制定了特色工作总目标、阶段目标,成立了学校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力求学生多诵读雅言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永恒经典作为孩子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的文化精神储备。

1、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诵读《弟子规》时间,周一、周三、周五语文老师负责,周二、周四数学老师负责,使学生每天诵读,日日接触,并把每天诵读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板报,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2、利用课间操时间,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每页内容分两天学习,有普通话标准的老师轮流领读、学习,通过赛读,抽读理解等形式,使全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热情高涨。

3、为了加强校园经典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在教学楼三层楼道的墙壁上都张贴了《弟子规》板面,并在校园各个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书香校园的警示语、口号等,营造了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为创新诵读形式,我校部分教师齐心协力,编排了一套《弟子规》操,把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5、为了深入践行《弟子规》,我校自去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情景剧表演,《弟子规》操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德育工作的进展和素质教育进程。

6、多样兴趣小组活动有序开展。每周六第三四节课为兴趣小组活动课,配备了专职教师,认真辅导训练。现已成立“书法”“舞蹈”“绘画”“诵读”“腰鼓”等兴趣小组。一年来,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学生的各项特长都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发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中,我校5名学生参赛,并取得了三名获一等奖,两名获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精彩而动人的演讲,打动了会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感动流泪;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笔记展示活动中,我校16名学生参赛,11名学生荣获前15名,六级四班的景一凡同学取得了中心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吴佳一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在第25届运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4名同学参赛均获奖,卫永洪、吕小英、秦瑛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奖;胡梦雨同学荣获“安全与我同行”征文大赛奖。在中心校组织的第二届冬季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中,我校取得了团体冠军;庆元旦特色活动展示中,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称赞。

五、强化电教意识,全面普及应用

我校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在依靠制度评价使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检测教师应用情况,提升应用能力。我校50岁以下教师在县上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中,成绩全部合格。

1、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校3——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从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到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应用能力很强。这学期,32名学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

2、坚持“实名制”上课,“一帮一”模式形成。根据实际,安排了“实名制课表”。每周安排62节多媒体课,并开足开全课程。所有节课的66名教师中,63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教师使用率达到95.5%。并且每节多媒体课都由专人登记、落实“实名制”上课情况。同时,根据年龄稍大的教师在这方面接受较慢的实情,“一帮一”帮扶模式形成,共有10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对子。

3、搭建交流平台。现在,我校校本资源库初步规范形成,有学校资料,教学光盘、卫星接收下载资源,校本资源等,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各类资源。此外,每位老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老师们经常在博客上、会友聊天、写教案、日志等,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今年县上组织的“电教新秀”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孙红梅、赵萍老师脱颖而出,特别是孙红梅老师被县上推荐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电教能手评选活动,并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六、注重细节管理,规范寄宿发展

一位智者曾说:“把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根据寄宿生的特点,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注重每一件小事的落实。首先强调的是寄宿生的安全。未经生活老师的许可,坚决不准出校门,有事请假写假条,家长接送要签名;其次是合理安排学生的吃住,每位生活老师负责管理四个宿舍48名学生,监管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和睡觉卫生等情况;其次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我校每周对宿舍不定时检查评比,学期末评选“优秀宿舍”和“优秀周托生”。今年,我校为每位学生购置了铁皮柜,学生就可安全管理自己的东西,为每层楼道安装了一台电视,为每位学生添置了一个塑料凳子,可让学生学习、看电视、洗漱时使用。

七、确保学校稳定,创建安全校园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稳定是改革的基础。在安全卫生方面,学校随时紧绷这根弦,警钟长鸣。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二是分工负责,任务明确,三是勤查勤看,四是坚持上好安全教育课,五是坚持开会必将安全。营造了一个“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氛围。学期初,学校和每位班主任、各生活老师等都要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按方案进行防震、防火演练,并为学生建立联系方式,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的格局。今年,安排每一位老师分组轮流值班,勤查、勤问、勤落实,天天记安全日志,月月填安全月报单,每学期两次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了全校师生平平安安,无一事故发生。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7篇

一、革新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观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观念,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固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校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人人钻研业务、学习业务教育书籍。全体教师做到了:一读(坚持每天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新课程理论等);二写(每天坚持写笔记,每课写教学随笔或反思);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做到了四会,即: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了教师由教师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全新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学习改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气质和教学品位,增长了教师的职业智慧。如今,教师自己学习已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校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学校注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弘扬爱国、爱家、爱校思想,坚持每周升一次国旗,并在升旗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日“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报好人好事,重要信息。学期初,修订了“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日、周托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还制定了“流动红旗班评比制度”,“课间操抽查评比制度”,“卫生检查与评比制度”“放学路队管理制度”等。长期的坚持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创建优美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今年,我校在县政府、教育局、中心校及南关村村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新式餐厅,三层宿舍楼,厕所,加固了东院宿舍楼,硬化了整个操场,彻底解决了学校风天满园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水淤积的状况,从而使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各教室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后,又进行了整理布置。达到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学习活动环境温馨舒适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物质条件。十一月份,顺利通过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组的各位领导对我校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活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同时,幼儿园接受了市教育局等级达标验收,我园以达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园务管理,优质的保教质量被评为一类园。

校园环境犹如一个人的仪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思想和目标,对小学生身心的愉悦、情操的陶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校园建设上又制定了三个目标: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卫生经常化。春季,我们在校园花池内补植数种名贵花木,更新标语牌。秋季,各班教室门边贴有图案美丽、语言凝练、造型美观的班风牌,教室外墙挂有经典字画,各班教室积极创设班级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师生共谋,群策群力,亲自动手,发挥各自优势,布置出了一个个漂亮而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教室。并且充分发挥教室每一面墙壁的多功能作用,教室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班级管理学生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优化教育管理,增强办学活力

“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校领导的共识,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拥护。本学年我们在管理方式上提倡合作性,研究性,竞争性。规范教学行为,增强制度化调控、评比、导向的力度,实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从校领导到一般教师,有老教师到年轻教师,全校上下你比我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1、严格制度管理。严格的制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加强管理,我校继续实行集体办公制度和签到、查课制度、会议制度,各项活动评比制度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并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评估考核中。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同级集体备课形式,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研教研学。在研讨中,获得别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听取别人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备课要求做到“五全一有”。所谓“全”就是环节齐全,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有即课课有教学反思。并要求做到:每上新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进行交流,批注,取长补短,拓展教学空间。各教研组长定期对备课进行认真检查与指导,并做到查后有登记,及时了解备课情况及教学进度,做到问题当面指出,经验当众推广。

3、坚持说、讲、评一体化。开学初,青年教师率先做“课改”的先行者,开展了课堂新模式赛教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后,做好校级培训,进行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研组内,校内的优质课赛讲;老教师的家常课;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随机的推门课等,一次次的高质量讲课,一位位精彩到位的点评,给教师充分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本学期,我校李妮、王莉、刘瑞荣、王芬、尉章丽五位老师参加了中心校名师赛讲活动,全都荣获“教坛名师”称号。孙红梅、王莉、赵萍老师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张丽芳、武亚妮老师被评为“运城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卢美娟、阴良娟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马秀花老师被评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文运芳老师参加了市级课件制作大赛;武亚妮、刘英老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在部级刊物上发表;武亚妮、孙红梅、赵萍老师荣获部级论文奖;姚丽老师荣获运城市“安全与我同行”主题征文大赛优秀辅导奖。孙红梅、李妮老师在市班主任才能展示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在中心校组织的多次各年级学科统考中,我校各班班容量较大,且频频取得优异成绩,走在中心校前列。

4、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不仅扎实,而且是有特色的。学校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在全面分析学情、校情、师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教研计划。这学期,我校“学校的教学方式特色”之课题得到省教科院课题组的批复,并被确立为特色实验校。我们围绕大课题,确定小课题,每周一的第一、二节课是各学科集中教研活动时间,做到了组织有计划,人人有专题,周周有活动,并要内容、人员、时间、地点四确定,活动前要研究,活动中有记载,活动后有小结。

5、构建课堂新模式。我校根据中心校倡导课堂教学模式及诠释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堂实际,围绕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不断实践。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新理念,开展“课堂新模式”实验公开课活动。并采取课改优惠方案,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大大激起了教师们勇于探索改革的热情。

四、以活动促发展,打造特色学校

经典诵读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我校以科研为龙头,以经典教育为基调,以各项活动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我们制定了特色工作总目标、阶段目标,成立了学校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力求学生多诵读雅言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永恒经典作为孩子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的文化精神储备。

1、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诵读《弟子规》时间,周一、周三、周五语文老师负责,周二、周四数学老师负责,使学生每天诵读,日日接触,并把每天诵读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板报,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2、利用课间操时间,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每页内容分两天学习,有普通话标准的老师轮流领读、学习,通过赛读,抽读理解等形式,使全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热情高涨。

3、为了加强校园经典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在教学楼三层楼道的墙壁上都张贴了《弟子规》板面,并在校园各个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书香校园的警示语、口号等,营造了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为创新诵读形式,我校部分教师齐心协力,编排了一套《弟子规》操,把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5、为了深入践行《弟子规》,我校自去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情景剧表演,《弟子规》操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德育工作的进展和素质教育进程。

6、多样兴趣小组活动有序开展。每周六第三四节课为兴趣小组活动课,配备了专职教师,认真辅导训练。现已成立“书法”“舞蹈”“绘画”“诵读”“腰鼓”等兴趣小组。一年来,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学生的各项特长都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发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中,我校5名学生参赛,并取得了三名获一等奖,两名获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精彩而动人的演讲,打动了会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感动流泪;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笔记展示活动中,我校16名学生参赛,11名学生荣获前15名,六级四班的景一凡同学取得了中心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吴佳一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在第25届运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4名同学参赛均获奖,卫永洪、吕小英、秦瑛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奖;胡梦雨同学荣获“安全与我同行”征文大赛奖。在中心校组织的第二届冬季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中,我校取得了团体冠军;庆元旦特色活动展示中,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称赞。

五、强化电教意识,全面普及应用

我校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在依靠制度评价使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检测教师应用情况,提升应用能力。我校50岁以下教师在县上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中,成绩全部合格。

1、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校3——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从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到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应用能力很强。这学期,32名学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

2、坚持“实名制”上课,“一帮一”模式形成。根据实际,安排了“实名制课表”。每周安排62节多媒体课,并开足开全课程。所有节课的66名教师中,63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教师使用率达到95.5%。并且每节多媒体课都由专人登记、落实“实名制”上课情况。同时,根据年龄稍大的教师在这方面接受较慢的实情,“一帮一”帮扶模式形成,共有10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对子。

3、搭建交流平台。现在,我校校本资源库初步规范形成,有学校资料,教学光盘、卫星接收下载资源,校本资源等,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各类资源。此外,每位老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老师们经常在博客上、会友聊天、写教案、日志等,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今年县上组织的“电教新秀”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孙红梅、赵萍老师脱颖而出,特别是孙红梅老师被县上推荐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电教能手评选活动,并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六、注重细节管理,规范寄宿发展

一位智者曾说:“把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根据寄宿生的特点,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注重每一件小事的落实。首先强调的是寄宿生的安全。未经生活老师的许可,坚决不准出校门,有事请假写假条,家长接送要签名;其次是合理安排学生的吃住,每位生活老师负责管理四个宿舍48名学生,监管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和睡觉卫生等情况;其次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我校每周对宿舍不定时检查评比,学期末评选“优秀宿舍”和“优秀周托生”。今年,我校为每位学生购置了铁皮柜,学生就可安全管理自己的东西,为每层楼道安装了一台电视,为每位学生添置了一个塑料凳子,可让学生学习、看电视、洗漱时使用。

七、确保学校稳定,创建安全校园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稳定是改革的基础。在安全卫生方面,学校随时紧绷这根弦,警钟长鸣。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二是分工负责,任务明确,三是勤查勤看,四是坚持上好安全教育课,五是坚持开会必将安全。营造了一个“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氛围。学期初,学校和每位班主任、各生活老师等都要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按方案进行防震、防火演练,并为学生建立联系方式,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的格局。今年,安排每一位老师分组轮流值班,勤查、勤问、勤落实,天天记安全日志,月月填安全月报单,每学期两次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了全校师生平平安安,无一事故发生。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8篇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经典论断道出了人的本质。回归本真的德育,就必须观照关系中的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关系中的人结成了群体,形成了社会,产生了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厚、优秀的文化。赋生命以文化的底色,既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德育的应尽之责,更是文明传承的必然要求。

让孩子心灵散发翰墨的馨香

古城里,蓝天下,几株古树的掩映中,一个三面包围,南面敞开的古色古香的院子出现在记者面前――这便是有着130余年历史的墨池小学。

楼不高,只有三层。风格也很简朴,砖的青灰构成了学校的主色调,一楼教室圆形拱门和屋顶瓦的红色,让古朴的校园平添了几分生动。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院子西边的一个大厅里,一群盛装的孩子正在诵读《弟子规》。声音稚嫩、清脆,韵味十足,让记者情不自禁地跟着念起来。

“这是学校正在开展的《弟子规》诵读展示活动。”同行的陈绚校长见状,忙向记者介绍。

“那么,学校为什么要选择《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校长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学校的历史:

墨池小学是温州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学校,可追溯到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由英国传教士在康乐坊设立的艺文学塾。1903年10月20日,在艺文学堂新校园落成后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创办人苏慧廉如是说:‘这所学堂的成立是本着三个可见的目标:启迪智慧、强健体魄和磨砺道德……道德品质是智慧和真理的根本,甚至比智力培养和体格锻炼更为重要,而这正是本校的主要目标。

“我们在梳理学校办学历史,明晰学校办学传统,立足学校区域文化的前提下,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做有民族根基的世界公民’。为此,我们通过构建国学启蒙教育课程体系来践行‘临池博学,见贤思齐’的校训。”

为了让身处现代社会的儿童认同古老的《弟子规》,学校进行了艰苦、耐心而富有成效的努力。

首先,是让孩子能诵读。一年级新生一入校,就收到了礼物――《弟子规》教材;每周一晨会,大队部会选取其中一段布置周行为规范达标重点,开展“我读弟子规”活动;每周二午间,广播室播放录音,全校师生听读《弟子规》;编创《弟子规》韵律操,利用大课间时间边诵读边做操,帮助孩子将《弟子规》内容熟记在心。

之后,是将《弟子规》的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引导老师以德育微课程为载体,设计以学生生活为核心的班本课程,以儿童的方式探究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如“中华礼仪最靠谱”“生日送诗”“论语故事馆”等班本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心灵的触动改变行为,实现了德育的无痕开展。

童蒙养正,如果只停留在诵读和课堂,是难以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的。只有打动了孩子,教育才能抵达他们的心灵世界。而活动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为此,学校每学期都会设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读经典《弟子规》,做现代文明人”系列活动,让“童蒙养正,磨砺道德”的教育如充满童趣的花朵,吸引着孩子,感染着孩子:

“火眼金睛找陋习”比赛――发放竞赛单,找出不良习惯,对照《弟子规》,写出相关文明礼仪语句。

“践行《弟子规》情景剧”展示――以年级为单位,组成侦察队,寻找身边的陋习,根据《弟子规》的相关要求,自编自演情景剧。听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好习惯壁画展――师生及家长共同完成践行《弟子规》壁画,既美化了环境又深化了教育。

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大队部在寒暑假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发动学生设计、记录《低碳生活实践表》,征集、评选“低碳生活”标语,通过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是一种学习领域的扩展,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校“艺文节”――以“小眼睛大搜索”为主题开展摄影比赛,拍摄春游活动中的好行为、好习惯、好人好事等。

……

学校坚持“长跑式”循环往复的教育,允许孩子犯错误,抓小事,养“大德”。从衣食住行这些身边的小事开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变急功近利的“有为”学习为看似“无为”的习惯养成。在这样的德育理念下,许多让人感动的德育故事发生了:

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

孩子活泼好动,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就是“瞎跑”,尤其是喜欢在教室和过道之间来回乱跑,教室的门总是被重重地关上之后,便迎来一阵急促的撞门声。我于是做了两张卡片,一张上写着“缓揭帘,勿有声”,贴在教室的门上;另一张上写着“宽转弯,勿触棱”,贴在教室的拐角处。然后,我带着孩子们,走到贴着“缓揭帘,勿有声”卡片的门前,让孩子大声地读,并记在心里,“孩子们,记住了吗?”“记住了!”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我。“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弟子规》里读到过的,它告诉我们开门、关门的时候都要轻轻的,记住了吗?”“记住了!”这次他们喊得更响了。接着我又带着他们走到贴着“宽转弯,勿触棱”卡片的拐角处,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向孩子们演示了怎样走路转弯才是安全的。那一天,我发现孩子们个个都瞪着眼睛认真地听着,记着,学着。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中生活、生长,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广大德育工作者孜孜求解的难题。用喜闻乐见的故事、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导孩子,无疑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在中华文“墨”的浸润下,墨池小学孩子身上散发出文化的馨香,让人久久回味。

新时代的“三味”乡土德育

双屿小学位于古城温州西郊,校园面积不算大,楼层不高,房舍也不鲜艳。步入校园,脚下是写着温州俚语的小径,一侧的墙上是温州传统儿童戏的线条画,眼前的一切让人顿生亲切感。

对于为什么要选择乡土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特色,徐立臻校长的话语有些沉重:

“温州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中属于孩子的风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独具特色。但随着温州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原本存在于生活中的乡土乐趣被封存于博物馆,化为了乡愁。我们的孩子不会讲温州方言,不知童戏为何物,了解的只是一些瓯越文化碎片,温州乡土文化的代际传承已经断裂。因此,让孩子从小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情感,成为富有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的人,已经成为学校德育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双屿地处鹿城区城郊结合部,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既是温州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衔接地,也是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汇地。在学校920名学生中,本地生占45%,外地生占55%。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温州本地的孩子希望传承父辈的文化传统,而新温州居民更希望子女享受到一样的本土文化教育,以便于自己的第二代能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中。

基于历史的使命与现实的考量,实施乡土文化校本德育便成为双屿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不管是外来孩子还是本土孩子,曾经的乡音、乡韵、乡情离他们都已经很远很远了。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认识、认同并爱上传统乡土文化呢?双屿实验小学开出了“三味”药方:童味、土味、情味。

所谓“童味”,是指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与组织形式富有童趣,是儿童乐于参与的。为此,他们筛选与孩子最接近的乡土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童趣元素,回归童年的本真,力图让每一个儿童的生命都得到关注,让每一个儿童的天性都得到尊重。

所谓“土味”,是指课程的内容源于乡土,突出质朴。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身边带有泥土气息的人、事、物,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让乡土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课程之中。

所谓“情味”,是指课程价值与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突出学习共同体的情感色彩。针对学校外来孩子占多数的学情,学校致力于传承乡土文化、传递人文情怀,消除因地域差异、生活经历及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最终实现各类学生的融合和健康成长。

“乡土德育‘三味’,是我们对课程目标、教育使命和核心价值进行的深入考量。”徐校长用一句话作了总结。

为了有效实施“三味”乡土德育,学校开发了三类课程:

专题式课程:按照童趣、恒久、实用的原则,构建了方言序列、民俗序列、童戏序列的序列式课程,分别安排在三、四、五年级实施。其中,《学讲温州话》编排了12个专题,《温州童戏》编排了19种童戏活动,《温州民俗节庆》编排了6个节庆专题。

大单元式课程:设计了整个大单元的教学形式,将“三味”乡土校本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即:将一个乡土专题的内容,渗透、延展、补充进语文、数学、科学、艺体等国家基础课程中,以突破三级课程的鸿沟,跨越学科界限,构建出相对稳定、综合的课程体系。

探究式课程:借助“三味”乡土课程与地方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的整合研究,开展乡土文化节、七彩大舞台、童戏大赛等一系列开放式大型乡土活动,成立屿露文学社等12个乡土文化社团,创设东瓯王庙等12个乡土实践基地,助推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设计了生动活泼且富有创意的形式与载体:

口袋书:创编三本原创教材――“口袋书”,其尺寸仅为10cm×15cm,精致小巧、富有童味,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灵活,让课程顺理成章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课程实践包:创编与原创教材配套的《校本课程实践包》,其中《温州话》侧重于语言表达、交流互动的活动设计,《温州童戏》侧重于玩乐体验、协作互助的活动设计,《温州民俗节庆》则侧重于采风考察、探究实践的活动设计。

七彩月系列活动:给予每一个节庆不同的色彩和定义,让节日既富有童趣,又彰显特色。

三课联排: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在一个半天的连续三节课中进行,突出活动课程的连续性、交叉性和整合性。

乡土空间“活化”: 以师生共同设计、学生自己创造等方式,共建有活力、可活动、能活用的“活化”空间,包括:乡土教学空间――俚语小径、童戏墙绘;生活文化空间――民俗文化墙、乡音角;课外活动空间――童趣林、乡土美术坊。

如此富有特色的乡土德育实践创新,让记者深为叹服。

乡土是一条纽带,连接了教室中的你和我,连接了过去的精彩和今天的鲜活。双屿小学的孩子在精心设计的乡土课程文化中认识自我,快乐发展,逐渐成长为真正的温州人。

历史如一条长河,流淌的是千百年来民族的文化记忆。只有经过文化的浸润,个体的人才会变得丰盈、强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但是,这种浸润,必须是基于孩子,为了孩子的,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生的。墨池小学实施的“童蒙养正”系列活动,讲述的感人德育故事,让孩子的道德根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润泽下,更加强健;双屿小学的“三味”校本乡土德育,让孩子在参与中感动、感悟,自觉地吮吸温州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断茁壮成长。两所学校的探索,让中华传统文化与温州地域文化的花朵在鹿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相互辉映,争奇斗艳。

超越人:促生命走向自觉自由

超越是人的根本特性。在不断地追逐理想,化理想为现实,然后在新的现实基础上追逐更高的理想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超越着自己。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唤醒、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生物的自我与俗常的自我,走向生命的自觉自由。

以价值建构成就自觉生命

“有利于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是温州市十七中德育人的孜孜追求。在杨成风校长看来,“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只有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才能有机地整合统一”。

如何让孩子取得成功与发展,不断超越自己?十七中的德育工作者认为,价值建构是关键。陪同记者采访的刘燕副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人是主体性的存在。而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生动展现,既需要责任内驱、规则约束,也需要爱心行动。”

温州市十七中把责任教育、规则教育和爱心教育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他们借助责任培养,养育“内驱力”。学校要求学生对生命负责:安全第一,身心健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有所成;对家人负责:成熟稳重,能够担当家庭的责任,赡养父母;对社会负责:不危害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们借助规则教育,培育“约束力”。规则教育的内容包括:交通规则、生命安全;班规、校规;家规家训;社会公约、制度、法律等。

他们以爱心教育,培育“行动力”。“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这里的爱,内容从自我到社会、自然,具体为:关爱小自己: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学业有成,品行端正;关爱小社会: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热爱班级,维护学校荣誉;关心大社会:关心社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爱护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探索地球和宇宙奥妙。

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行动、再认知、再行动”的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此,十七中的德育工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实践中,他们把七年级作为规则教育的主要时间段,适当延伸至八、九年级,通过课堂学习、主题晨会、主题班会、家长学校、宣传橱窗、电子屏,开展初中三年“安全、行规、礼仪、学习、活动”等五大规则序列的认知教育,养育学生尊重规则、富有责任的意识。在校园“四节”、运动会、春游、劳技考试、消防安全演习、心育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寒暑假社区实践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责任与爱心的品质志向。借助现代化技术,建立网络化的《校园快讯》、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等平台,开展学生行为的实时评价,将学校的责任、规则和爱心教育落到实处。

2013年12月18日下午3点15分,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心连心 梦促梦”贸易活动准时开始。

只见宽敞的活动大厅里人潮涌动,人声鼎沸。有卖家热情的叫卖声,有买家略显青涩的砍价声,有好奇心驱使的询问声,有分享购买经验的讨论声。走近一看,才发现各个摊位正犹如选美的美女在争奇斗艳。各班的同学都把自己班的摊位打扮得异常引人注目,有走婉约路线的,有走豪放路线的,有走卡通路线的,可谓美不胜收。再看摊位上的商品,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二手的闲置物品,有手工制作的食品、挂件,还有艺术作品等。这些商品在主人精心的摆放下、在卖家用力的推销下、在涌动人潮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吸引人。在两节课的时间里,这些东西几乎被购买殆尽。

下午5点多,天差不多黑下来了,心理辅导站负责人不得不宣布活动结束。最后,每个摊位将自己辛苦赚到的钱(所卖东西总额的30%)上交心理辅导站,作为“心灵善款”。加上心灵捕手社团的爱心摊位所得,本次的“心灵善款”共计2543.5元,这些“心灵善款”将全部用于帮助那些有梦的人去实现梦想。

富有创意的爱心活动温暖了寻梦者,也让圆梦人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

在温州市第十七中,记者还听到了一件新鲜事。每年6月的7、8、9日,校园里都会挤满了学生。那些比教室里孩子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会钻进教室,听原来的老师上课;会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会坐在大树下,和学弟学妹们聊聊天……

这些人不是别人,全是近两年来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趁高三的同学高考的三天时间,回到原来就读的初中,重温美好时光。

好的教育,不是让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多少知识,而是所有的知识都去除后,剩下的东西。十七中的毕业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学校开展价值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不管是已经毕业的校友,还是在校的学生,只要有了价值的根基,对成功和发展的追求就会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价值观教育,让十七中的孩子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超越。

超高人气的儿童哲学课

说起“哲学”二字,大家往往会将其与神秘、高深、晦涩等词语联系到一起,认为是专家教授才能做的事。但在温州市瓦市小学,哲学却来到了小学生的课堂,而且这一来就没有再离开,迄今已是15年。今天,瓦市小学的儿童哲学课,孩子们喜欢,专家们赞叹。“孩子们在提问、思考、讨论、辩论中,口头表达与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心灵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得到熏陶,思想与精神更加丰富。”说起儿童哲学课的实施效果,杨素琴校长脱口而出。

瓦市小学的儿童哲学课走到今天,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2000年9月,学校仿照昆明市铁路南站小学编写的《中国儿童哲学》,在几个实验班中尝试开展教学。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辩论讨论,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初步得出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步骤,让儿童在自由的思想碰撞中受到哲学的启蒙。

2003年,鹿城区全面进入新课改,学校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课程开发权――可以堂而皇之地开发校本课程了。经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儿童哲学”是最佳选择。于是,学校决定在高年级开设儿童哲学课程。但是,任教老师觉得这套教材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编写零乱,入编故事哲学味不浓。于是,学校决定开发适合自己的儿童哲学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累积大量案例的基础上,编写出校本化的《儿童哲学》教材(上下两册)。

2005年暑假开始,学校对《儿童哲学》校本教材进行了修正,通过有关专家审核正式定稿,并于2007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不断规范和完善儿童哲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还组织广大教师撰写教案,编写教案集,以便资源共享。这一时期,积极探究儿童哲学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也逐渐深入,许多老师不再依赖学校提供的教材,而是发动学生共同寻找更为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时代意义的典型事件或故事开展学习活动。

儿童哲学成了瓦市小学孩子最喜欢的一门课。

“我感觉越来越聪明了。”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能说会道了。”

“我觉得哲学课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发言权,让我们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还能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斗一斗智力。”

“我觉得儿童哲学课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分辨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等能力,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事物。”

“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儿童哲学,每次上课前遇见老师,我们都会说,快点,老师,我们等不及了!”

……

调查显示,97%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上儿童哲学课。这足以说明了儿童哲学课的超高人气,那么,数字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呢?

“儿童哲学课不是竞赛性的,排他性的,它在启示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追求一种民主的氛围,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互相尊重。同时,由于我们经常设计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既促进了孩子们社会化进程,也让学生来关注时事,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杨校长道出了问题的答案。

2013年,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博士观摩了学校“一场球赛”儿童哲学课后,动情地说:“瓦市小学儿童哲学课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15年,实属不易。人的品德不是灌输出来的,如果靠讲,是感动不了人,感染不了人的。儿童哲学课让孩子在辩论中构建现代观念。当今社会,很具挑战性,许多现象需要思辨,需要观点交锋,需要心灵对话。德育在细微处,在于点滴积累。感动一次容易,但只有让孩子感动百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变成善良的人。儿童哲学课是本真课堂,它让百年老校充满生机活力。真正的教育不应是只让孩子接受知识,而应是启迪思维,润泽心灵的教育。真正的办学特色在课程,希望儿童哲学课作为瓦小的办学特色能坚持下去!”

校长的感悟、孩子的心声、专家的感言,道出了儿童哲学独有的魅力。

课程有魅力,是因为孩子喜欢。孩子喜欢,那一定是因为他们很快乐。他们为什么在课程开设长达15年的时间里都这么快乐?我想那一定是因为他们很自由。在民主的氛围中,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我反思而获得的道德观念,他们当然会乐于接受并付诸实践。如此,纪律、规范、道德要求,对孩子来说,就不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孩子完成了自我的超越,品尝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心灵自由的快乐。

超越,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使命。也只有超越,人才能向自由王国靠近。温州十七中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助推孩子自觉发展;瓦市小学通过儿童哲学课程,让孩子品尝心灵自由的快乐。他们的探索给人的启示是深远的。

八所学校,八枝鲜花。她们虽然风格各异,却同样精彩迷人。在鹿城德育这个百花园里,盛开的不只八枝鲜花,所有的鲜花都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美丽的花园离不开辛勤的园丁。作为鹿城德育的领路人,区教育局管理者的德育理念和工作作风让人感佩。基于孩子、为了孩子的本真德育的提出,展现了鹿城区教育管理者对现代德育理论的深刻洞察力;而他们对区域德育活动的指导,就像优秀的园丁,关注的是为鲜花施肥、培土、浇水,而不是与鲜花争妍。先进的理念提升了德育品味,务实的作风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鹿城的德育,因忠实的“花园守护人”而精彩。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9篇

(一)更加注重安全工作。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前提,是干成事、出亮点的基础。不出事是底线,要把保证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安全工作必须要常抓不懈。

(二)实现2016年高考新突破。

根据高三联考成绩,确定2016年高考目标: 1、拔尖学生的培养,力争出北大清华、沧州状元。 2、应届一本量要稳中有升。3、应届二本量实现较大增长。

(三)高一、高二工作稳步发展,为实现新跨越积蓄力量。

高一要高起点,严要求。今年高一招生结果喜人,但来之不易。我们要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用高标准,严要求从开学开始抓卫生、抓纪律、抓课堂、抓班风、抓学风,杜绝出现“差班”、“乱班”。确保高一的稳定和安全。

高二新领导班子,有新气象,蓬勃奋进,要做好拔尖学生的培养工作,解决尖子不尖,厚度不够的突出问题,促使高二教学工作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四)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出亮点。

进一步加强专业生的管理,让我校特色教育继续大放异彩。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考新政策的实施做好准备。

推进实验楼、体育馆、公寓楼建设,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一)抓精准备考,力争2016年高考新突破。

1、做好高三目标生、边缘生的培养工作,制定好科学的三轮复习方案,合理分配三轮复习的时间,适当缩短一轮复习时间,精选教材,合理利用复习资料。

2、突出组题、编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加大组题

编题的力度,对习题资料要精选精炼,让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变题海战术为题法战术。

3、认真研究高考考纲,研究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题,将其作为高三教研的内容之一,本学期要专门组织召开一次研究高考的汇报会。

4、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将开学第一个月作为集中会课、听课、评课的突击月,课堂要突出思维能力,弱化技巧性,增强规范意识。

5、加大高三考试力度,努力实现半月考。

(二)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管理。

1、落实好教学常规检查的相关制度。加强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常规检查。落实好集体备课的检查,组题编题的检查,教案作业的检查,会课赛课的组织检查等相关检查制度。计划拿出100节公开课,进行录像刻盘,形成热烈的教研氛围。

2、抓高效课堂。进一步推进“三三三”高效课堂模式的开展;充分利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大力开展赛课评改活动,完善赛课程序,拓广赛课范围;利用燕赵联盟,搭建与兄弟学校的教学交流平台。

3、注重强化训练、高效训练。针对学生特点,整合习题资源,狠抓组题、编题;抓限时训练,培养学生实战技能;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审题、理解题、分析题的能力。

4、抓集体备课,进一步落实兼职教研员制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对集体备课的实际操作加强组织和管理。

5、强化分层教学,突出特优生的培养。任课教师要做到课前预习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课后辅导层次化;对尖子生要增加其自主学习时间和个题辅导时间。继续发挥年级和校级特优生培养小组和特优生学习小组的作用,加强尖子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对特优生的培养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成效。

6、进一步夯实学生综合评价办法,加强考试的命题和数据分析以及教研处组织的作业、教案、组题和编题的集中检查工作的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

1、落实好一日常规的检查制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一整天从早自习到学生晚就寝,全员,全面,全过程,各项常规检查严格落实到位。

2、继续开展德育工作。将《弟子规》的学习纳入教学考核中,搞好班会课,邀请专家名师开设德育讲座。

(四)克难题,惠师生,加强人文关怀。

学校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把师生的急、难、盼、愿挂在心上,加大资金投入,热心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学校蟑螂问题,东教学楼楼道垃圾和厕所臭味问题等,不好解决,也要努力去解决,努力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克服实际困难,为教师职称晋级争取更多名额。坚持做好为教职工体检、办好教职工食堂、为教职工送温暖等暖心工程。

(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继续深化开发以弟子规、大洼文化为核心的精品校本课程。通过组织各种学生活动,激活校园活力,丰富校园文化,继续开展运动会、跑操比赛等学生集体活动,展现学生风采,提升校园精神面貌。继续发挥学校各种

弟子规教案范文第10篇

在2006年的春天,我们扬子四小少先队在学校总课题“国学启蒙教育”的引领下,进行了青少年品德与行为养成方面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期望从国学经典的角度熏陶青少年的品德与言行,让每个孩子在淡淡书香、墨香、儒香中体味悠远的情思,以情导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习得文明举止,做个少年君子。

经过几年的初探,我们发现国学经典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是研究过程中的一点收获。

一、研究的出发点

如今,许多家庭都将孩子的身体与智力的发展放到了首位,为了将来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高知中的佼佼者,一味地在繁重的学业中不断加压。于是,最宝贵的“心”被忽略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礼”被丢弃了,人和人之间的“情”淡薄了。这样的后果严重吗?让我们来看看几个真实的例子:

例一,一位屡获各类奖状、证书的“优秀”孩子和她的妈妈参加了一个考验协作互助能力的亲子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妈妈不小心受了伤,这位“优秀少年”没有做出任何帮助的举动,也没有一句关心,有的只是冰冷而埋怨的目光,因为摔倒的妈妈给她拖后腿了,将会让她失去下一个“第一”。最终,她独自一人生气地坐到了角落,不再搭理她那一瘸一拐挪回终点的妈妈……

例二,在千百个家庭中,孩子都拥有凡事优先的特权。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群大人将唯一的座位让给孩子,家中好吃的只有他一人独享,游戏中许多孩子都认为自己应该拿最好的玩具……

上面的例子从个人到群体,从个别典型到普遍现象,我们发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身上早就出现问题了。骄傲、自我、懒惰、贪心、小气甚至不孝,这些现实不能再忽视了。《礼记学记》中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失。”学校与老师的教育工作就是要救孩子们观念上、情感上、为人上的失。于是,我们认识到对青少年的良德善行的引导非常重要,也势在必行。

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不完美的,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令人扼腕叹息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民族那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正是那沁人心脾的源头之水。其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借鉴国学经典,结合现代观念,古为今用,古今合璧,做了一些尝试与实践,希望在洋溢着古典文化芬芳的校园氛围中,让青少年浸润古典文化、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将内化的礼仪规范意识体现在行为上的儒风雅范。

二、研究的方式、方法

1.《弟子规》导行

确定了我们的目标,那么孩子们到愿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他们应该有一个指导言行的标准呀。于是,人生第一规――《弟子规》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基础教本。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三字一断句,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每一个年度第一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我们都举行隆重的“颁典”仪式,请校领导为每位新同学颁发一本《弟子规》读本,标志着孩子们在四小的礼仪教育拉开序幕。

2.宣传教育,编写校本

在少先队的主阵地上,我们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小报、红领巾广播站、雏鹰电视台、国旗下讲话等宣传手段,向全体队员们介绍《孝经》典故、礼仪知识、名人故事……特别是编写了《扬子四小行为规范礼仪十条》,并在校门口橱窗中公示,得到全体师生一致通过,广受好评。

研究小组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以《弟子规》为基本教材,吸纳经典美文,精心编写了德行课教案,现在已经印刷出第一本校本教材,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试行。在这第一本德行校本中,感恩主题深入人心,孩子们知道了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世界,要感谢父母的抚养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祖国的哺育之恩、社会的关怀之恩、自然的惠赐之恩。而这些人生的哲理在《弟子规》中都有阐述,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在告诉我们尊敬父母的教导之恩。再加上“黄香温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程门立雪”等典故为例,给了孩子们心灵上的震撼,强化了教育的效果。

3.文明监督、礼貌执法

以上做法主要是从正面引导和教育,面对孩子长久以来的“陋习”,适当的监督批评也是非常必要的补充手段。在各中队的推荐下,大队部成立了“文明监督岗”,在每一层楼、每个校园角落都有“红领巾”在监督青少年不文明的行为。当然,执法同学首先做到了语言规范、行为文明,他们对于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会礼貌制止,或是赠送“友情提醒卡”。在这个独创的“友情提醒卡”上礼貌地指出了某某同学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他及时纠正,同时附赠了“扬子四小礼仪规范十条”。我们期望这种“谦谦君子”的做法能够温馨地提示每个纯真快乐的孩子,“文明礼貌”是我们身边的暖暖春风。

4.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说教固然重要,但我们更提倡“寓教于乐”,这能让孩子自己感受、发现、接纳正确的行为、礼仪规范,使之成为由内而外的修养体现不是更佳吗?大队部组织举办了多次以“儒香”“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文艺汇演,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传达孩子们对于古典文化的感悟,对于行为举止的改变。在“文明伴我健康行校园绽放礼仪花”系列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制作小报宣传礼仪知识,自己撰写文章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积极参加主题演讲热情表达“心”的收获。

5.表彰奖励、树立榜样

有人说“进步就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的总结表彰也是我们激励教育队员们的一种方式。每个学年大队部会组织评选“校园十大礼仪之星”,旨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群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自荐和推荐两种方式产生候选人,将他们的照片和简要介绍张贴在橱窗中,利用红领巾广播请队员们夸夸“我的君子之交”,利用这些队员中佼佼者的真实故事影响身边的孩子。

6.家长座谈、听取意见

学校、家庭、社会是三个不可分割的教育主体,三者有效配合,积极互动,才能发挥教育的最佳效果。大队部利用家长开放日的契机,向家长们开设教育课程,播放教育专家的讲座,宣传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我们还诚意力邀家长配合教育,成立家长辅导员志愿者队伍,开展了“爸爸、妈妈进课堂”的体验教育活动,反响热烈、效果奇佳。此外,我们还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深入家长和社区之中,听取了课题研究的效果,建立了互动机制,广泛征集推进研究的意见与建议。

三、初探中的困惑

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更多的还是依托于校内的正面引导与说理教育,而这其中的“理”与“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制定不同的目标,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构建较为完善的环境、学科、活动等课程群将是我们下面研究的重点。

上一篇:国庆节教案范文 下一篇:棒棒糖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