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绿色经济范文

时间:2023-08-16 10:38:06

低碳绿色经济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1篇

《中国城市经济》: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据我所知,江门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专门提出了“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战略,目前国内电力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首期总投资502亿元、采用欧洲先进压水堆(EPR)三代核电技术建设的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台山核电项目落户江门市并已正式动工建设,江门市还与中广核集团合作共建直接投资逾400亿元的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那么,能否介绍一下江门是如何提出“低碳经济、绿色江门”这一发展战略的?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未来打算如何?要重点克服的问题有哪些?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王南健:我市“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战略,是在今年的1月29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讨论发言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攻方向正式提出来的。虽然这一战略的提出是最近的事情,但其实江门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在两年多前已经开始思考。早在2007年12月14日,江门市政府顾问、曾任世界银行美方执行董事的布鲁金斯女士就向我市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对于这一建议,我们专门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其实当时很多干部群众都不太理解,特别是在珠三角《规划纲要》出台前后,大家担心江门作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低碳经济的提出会使我市的发展受到束缚,所以,当时只是把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探索和努力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提到战略的高度。总的来说,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我们经历了从担心受束缚到主动把握先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自觉到自觉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低碳经济、绿色江门”这一战略的提出与确立,既不是赶时髦,也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也是我市早在2004年就提出的建设“绿色江门”和“三个不以、五个统一”(即发展经济不以浪费资源、不以牺牲环境、不以破坏社会和谐为代价,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统一,增加投入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相统一,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发展思路的延续和深化。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的考虑:一是从全球视野来看,未来的世界经济就是低碳经济,这是世界产业革命的新趋势、大趋势。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0至20年,世界极有可能会发生一场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谁能把握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得制高点。二是从江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来看,江门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仅靠每年有限的土地、环保使用指标,按传统模式根本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即使土地、环保指标放开,我们也不能走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老路,必须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有江门特色的发展新路,低碳经济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未来江门发展的主攻方向。

我市根据珠三角《纲要》确立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将重点打造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循环经济“四大加速器”的优势。在新能源方面,其中,台山核电一期(350万千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电煤消耗约1050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270万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相当于种植34平方公里的森林;国家发改委已于09年初批复同意台山上川岛风电场一、二期两个项目列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标志着江门获准进入全球减排市场开展“碳交易”。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因其占用、消耗资源少、产出效益高的特点,可以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一般是在工业化后期出现的。江门却有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争取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有一个大发展。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三个支撑。第一,江门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正猛,为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载体。第二,江门作为二线城市,由于多年来一直坚持环境优先,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珠三角其他城市少有的,非常适宜发展区域总部经济(世界500强总部许多都落户在二线城市),轨道交通建成(今年底)后更为便捷。珠三角一些先发地区由于工业的过度开发,环境被破坏等因素使其失去第三产业发展的“土壤”,这为我市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遇,我市将坚守土地的“黄色”门槛、环保的“绿色”门槛,进一步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打造区域总部经济。第三,江门侨乡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等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江门在建成经济强市的同时,又是生态城市;既是宜业城市,又是宜居城市;在为市民打造金山银山的同时,又保住了绿水青山。

《中国城市经济》:去年江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出口出现负增长,也是唯一低于全省平均增幅的指标,在未来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出口在江门经济结构中的份额是增加还是缩减?

王南健:去年,我市出口降幅大于全省平均水平,既有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我市主要出口市场需求萎缩的因素,也有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导致竞争力不高的因素。随着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期,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持续,我市的出口势头也逐步好转。从去年12月开始,全市出口单月增幅实现正增长,增幅达到20.1%;今年1月份,增长2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调整优化出口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大扩大出口的力度,市本级财政投入800万元设立江门市外贸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自主品牌出口等,各市区另按有关比例配套相关资金,推动出口健康较快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目前珠三角地区遭遇“用工荒”,江门的情况怎么样?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在工人的工资待遇方面是否还有上涨的空间?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2篇

怎样才能做到低碳旅游呢?

首先得做行前调研。先得阅读一些资料,无论是从网上、还是书报上,更好地了解旅游全程对目的地的影响。比如避开热点或过度开发的目的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习俗、餐饮和其他相关的信息,这样就更容易融入当地;学一些简单的会话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在你出去旅行之前,把自己不需要的电器电源都关掉,比如电脑、电视、游戏机、微波炉、热水器等等。

在研究行程和预订的时候尽量利用网络资源,实际上网络资源往往比导游书更能提供全面和新鲜的建议。只有当需要的时候,用再利用的纸张打印一些必须的资料,比如地图和联系表。

行前预订。最好避开旅游旺季和公共假期;在旅游旺季去旅游会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你大概会花费双倍于平时的费用。选择有可持续旅游管理系统或政策的旅行社。在预订之前,先问问你的旅行社他们的可持续旅游政策。选择注重环保、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具有完备的废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的酒店或宾馆。试试新酒店,它的建筑设计会更加符合能源节约的要求。所以尽量选最近几年新建的酒店。新的设施(例如冷暖系统)会比老的模式更加节能和有效。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你都可以找到小型的经济型酒店。这些灵活经营的小规模的经济型酒店仅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消耗更少的能源和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有当地特色的服务。

自带水瓶。自带水壶从酒店或者餐厅接水,或者干脆带一个随身的小型水过滤器,现在这些东西在户外店和网络上很容易买到。

使用充电电池。别忘了带上电池充电器。使用充电电池会减少毒物污染,节约能源和为你省钱。当然别忘了看看你去的地方电源和插座是否兼容,别忘了带上转换器。

无论你是去远方还是只是在郊区转转,一个当地绘制的绿色地图都会是你绿色旅游的最好导航。你可以从一些国际组织的网站上找到这些地图,比如。在中国有些组织也提供绿地图,比如自然之友。

带一个帆布袋。带一个可以重复使用和清洗的帆布购物袋,既省钱,又环保。

不要试图一次玩遍。当你试图一次看尽量多东西的时候,长途旅行就不可避免,这无疑会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外,走马观花似的旅游会让你只是了解皮毛,所以一次只专注于一个地区,深入地体验才是最好的旅行方式。

减少制造垃圾。旅游的时候如果有可以重复使用的东西就不要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带一双便携的筷子以防万一。带一套简易餐具以防餐厅只提供一次性餐具。

造福当地。在爬山的时候顺手将路边的垃圾扔进垃圾桶或带下山,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支持一’些致力于造福社区的组织等等。你可能不相信,但是你真的在改变世界。社区服务活动可以是在孤儿院、医院和儿童救助中心,教一堂美术课或者用你的专业帮他们修修电器啊之类的。总之尽你所能。

关灯。虽然在中国的大部分宾馆都有自动断电的设施,但是在一些小的家庭旅馆里面,仍然需要你在离开的时候手动关掉灯和空调等电器。夏天,离开房间的时候把窗帘拉上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温;冬天的时候别忘了拉开窗帘让阳光温暖你的房间。

选择一些当地特色的菜肴。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也要拒绝一些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耕种的并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作物。

购物前先问问它是用什么东西和怎样制作出来的。除了野生和珍稀动物的皮毛,也有很多东西对环境有害,比如说用枯木、贝壳和死珊瑚制作的工艺品。买这些东西制作的商品有可能破坏了环境的可持续性。

虽然从遥远地方带有当地邮戳的明信片让人感到更加浪漫,但是考虑到制作明信片所消耗的木材和能量,还是用电子明信片来代替吧。干脆发个照片彩信更快更及时地传达旅途的欣喜。

购买旅游纪念品之前你先想想你是否会长久地使用。很多时候纪念品只是在那时那地才凸显它的价值,然后就慢慢沦为储藏室里可有可无的垃圾。

选择一些更有创意的无车旅行方式。比如骑自行车或者走路。或者选乘公共交通也不错。不得不乘坐出租车,不妨看看有没有可能和别人合租。去当地青年旅舍的公告牌看看,那里往往有很多合租信息。不要不好意思,问问别的游客是否和你顺路。给你的行李也减减肥吧,如果只是出去一个周末就不要带上一个月的东西。巨大的行李会占地方也会增加油耗。

虽然离辟蹊径可能会躲开人群、抄近道、看到原始的东西,或者享受四驱车野外性能挑战。但不幸的是,如果我们都去另辟蹊径的话,我们就会逐渐毁灭了我们看到的那些最原始最自然的地方。负责任的旅行者应该跟着指示牌标识的路线前行,不要移动或带走古物或者花草、动物。

当你在旅途中拜访我们的邻居时,努力去了解他们和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

选择当地导游

选择当地人经营的酒店

选择当地制作的食物

尊重当地习俗和传统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3篇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1.积极参与低碳政策法规制定。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经验,中国石油企业可以从推动行业健康、低碳发展的角度积极与政策制定者沟通,倡导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一是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联系,发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积极开展相关战略研究,本着对国家、企业、消费者都有利的原则,积极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三是加强落实,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5]。并且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要通过有效地政策法律法规坚定坚定不移地围绕强化生态系统的主体、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6],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2.积极进行碳管理,履行责任。中国石油企业应当顺应低碳发展趋势,重视碳管理,建立负责人的能源公司形象。对于石油企业来说,首先要摸清家底,做好能源审计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计量的政治责任;其次要提出明确的碳管理战略,宣传相关低碳理念的社会责任;第三要确立低碳技术及业务发展重点,做好相关技术储备及应用工作的经济责任。 3.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转向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和低排放的产品服务。#p#分页标题#e# 4.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从政策上看,要对新建项目和产品严格审查,严格执行并提高能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利用低碳能源。加强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碳处理、生物固碳等技术交流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加强消化吸收和利用创新,共同构筑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技术合作平台,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和新能源的全面利用。 5.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低碳产业。作为石油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低碳产业,主要从创新新能源研发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创新二氧化碳处理技术出发,创新新能源研发技术,加快能源有效利用或是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创新低排放技术,降低碳排放标准;创新二氧化碳处理技术,有效对碳排放进行回收利用或净化空气质量。 6.牢固低碳意识。石油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与技能减排相结合,牢固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消费。首先,石油企业要制定低碳发展的宏观战略与长期规划,从总体战略上体现低碳意识;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制度,从管理制度角度上强化企业人员的低碳意识;第三,制定有效地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不仅对碳进行有效地管理,也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让碳管理与经济效益与日常生活挂钩。 四、结论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也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构建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参与低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有效进行碳管理,树立负责任形象;技术创新,发展低碳产业,合理开发新能源,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效益;通过树立低碳意识,使企业进行日常低碳管理,建立健全低碳管理机制。总之,实施绿色低碳经济战略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低碳经济;产生;内涵

20世纪化学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此产生的能源、生态、水资源以及粮食问题,一方面严重地冲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隐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国际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全球变暖现象,进而合理引导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一问题引发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正是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以“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为口号的全新发展模式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冲击和影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孕育着全新的变革和突破。

一、绿色会计

(一)绿色会计的产生及其内涵

1.绿色会计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也纷纷开始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在修正和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账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未涉及环境所引发的经济问题。绿色会计则以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为出发点,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努力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

1.绿色会计的目标

绿色会计目标是在环境会计目的指引下设定的对绿色会计职能作用的要求,是绿色会计目的的具体化。绿色会计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它们能够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向环境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

2.绿色会计的基本原则

(1)政策性原则。社会资源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要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约束,所以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业绩,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

(3)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原则。该原则是指绿色会计核算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兼顾生态和社会环境效益,要综合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将会计主体置于生态环境之中,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综合计量和揭示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以规范企业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自觉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

3.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

(1)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中蕴含了大量生态环境的内容,要求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尽管绿色会计中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核算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建立的基本前提,是构造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根本条件。

(2)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于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于边际价值理论。

(3)多重计量假设。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绿色效益的模糊性,若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和绿色效益,因此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应是多重的。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等,有时候甚至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计量方法。

4.绿色会计要素

(1)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环境资产的界定须符合资产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此项资产可以在将来给企业带来收益;第二,资产的所有权必须属于本企业,另外还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即此项资产须是自然资源,如海洋、土地、石油、森林、煤、天然气或者它们的使用权,或者是生态资源,如水土保持、环境美化等。

(2)环境负债。企业由于过去或者现在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导致的尚未支付需要在将来支付的债务即是企业的环境负债,另外,还有一个或有环境负债的问题,或有环境负债或潜在的环境负债是指过去和现在的环境行为,按现行的行为规范无需企业承担任何责任,然而未来可能会为之承担的责任。

(3)环境费用。环境费用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与环境保护等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环境收入。环境收入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利用环境资产获得的或者即将获得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环境效益。环境效益计价是指以货币计量实现的效用价值。由于直接环境效益和间接环境效益形成的过程不同,其计价方法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直接环境效益渗透着人类劳动,其效益可按劳动量的货币表现计量;间接环境效益通常没有人类劳动的直接参与,其效益的确定带有很大主观性,可按模糊数学的计量属性和包含效用的货币表现计量。

5.绿色会计的计量

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实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边际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性市场法和生产率变动法等;二是以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有指标体系法、图表法、文字叙述法等。具体使用哪一种计量方法,应视企业具体的事项和涉及的会计要素而定。

6.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披露的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现有的会计报表只披露能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鉴于绿色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大影响,而单独编制绿色会计报告难度较大,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在会计报表中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的办法披露有关绿色会计信息,应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列明企业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等,必要时应针对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编制特定的环境信息报告。

二、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

“低碳经济”一词始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该白皮书中,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作为岛国的英国资源并不丰富,对能源供应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依靠进口。因此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应对未来发展。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发表了《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每年用GDP1%的绿色投入来回避未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美国未来将力图走低碳型的发展道路。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在本次大会中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5%-40%。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目前国际学术界对此概念尚未统一。从广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狭义上讲,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效率的利用问题和结构问题,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能源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因此,我们既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来建构新型低碳市场、贸易规则与财税体系的一种国家政策,也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一类涵盖各类国民活动,通过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消费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形成整个国家的全新消费活动的国家活动。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解决发展经济与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根本。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必将是低碳经济的竞争,低碳经济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英、德两国都将发展低碳发电技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切入点,认为煤炭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日本投资化石能源减排技术装备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切入点,如开发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建立烟气脱硫环保产业。美国政府则把开发创新型污染控制技术、先进燃烧系统及碳收集封存技术的研制开发作为低碳排放的切入点。

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探索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归纳如下:

第一,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立法体系,加速碳减的实施。通过立法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消费变成自觉行为,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上升为基本制度予以规范,强化执法监督,确保低碳经济各项规定的贯彻执行。

第二,加大低碳经济理念宣传,强化民众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可以使民众树立与低碳消费相协调的正确价值观与消费观,感受绿色消费的好处,倡导绿色产品,减少化学物质在生产上的使用,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家用电器,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第三,国家财政扶持低碳技术研发和节能产品的生产。利用低碳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转化技术研究,鼓励生产、使用清洁节能产品,提高社会碳减的技术含量。

第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有能源结构,对原有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现阶段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当前的经济建设也绝不容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对那些排放不达标、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和停产;对于低碳技术不高、污染不是太严重的企业可以被低碳技术较高的企业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

三、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一)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1.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会计理论未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成本计算,长期如此,势必阻碍企业自身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重视环境因素,实行绿色会计,才能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

2.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备条件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必定需要健全完善低碳会计制度,以此为制度基础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3.绿色会计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

随着各国对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GDP由于没有考虑经济过快发展而导致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不再实用,进而引入了“绿色GDP”的概念。“绿色GDP”从传统GDP中扣除不是真实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剩余的才是科学的、真实的“可衡量GDP”。而绿色会计恰恰是通过自然资源耗费、环境成本和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来分析环境质量效益,从而有助于“绿色GDP”的计算,进而可以更好衡量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二)低碳经济实施中的绿色会计发展对策

1.设立专门的权威机构,确定绿色会计准则

为迎接21世纪世界经济运行低碳化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利实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国家战略,我国应立即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的权威事业机构,尽快制定绿色会计准则,推广开展试点工作。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筹建中国绿色会计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法律专家、经济学家、环保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快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及付诸实施的进程。

2.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绿色会计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既不能以片面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片面保护环境而忽略经济发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有机地联系起来,力求做到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即发展低碳经济,而绿色会计正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些都要向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加强全国人民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尽快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所接受。

3.建立绿色税收机制

从世界经济学界着手研究绿色环保经济问题开始,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新的职责。为了从根本上使自然资源、环境得到长远的保护,增加民众环保意识,建立绿色生态税收制度是我国当前绿色会计实施的基础。

4.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努力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执行力度,破除阻碍企业使用绿色会计的短期利益驱动机制。

综上所述可知,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后者的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吉.低碳时代绿色会计新探[J].经营管理者,2010(11).

[2]金莹.基于低碳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3]黄瑞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模式构建初探[J].财会天地,2011(7).

[4]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

[5]王清武.论环境会计理论体系[J].科技创业,2011(1).

[6]路国莲.绿色会计理论与制度建构[J].西部财会,2009(9).

[7]杨妍,宋子义.关于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

[8]钟卫稼.关于环境会计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8).

[9]李宗才.我国低碳经济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0(6).

[10]刘佳,龚唯平.低碳经济内涵及发展途径:一个述评[J].经济研究,2011(4).

项目基金: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2011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KL―2011-3027)的阶段性成果。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2、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

3、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4).

4、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5、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

6、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2000(7).

7、费平,卢风.生态经济与市场激励机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2、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

3、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4).

4、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5、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

6、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2000(7).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包装 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

1 “绿色包装”与“低碳经济”的概念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能循环使用,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绿色包装”强调包装材料的无毒、无污染,包装的清洁化生产,包装材料的全面减量化,包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运用低碳型环保新材料等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包装”、“环保设计”是文明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上世纪80年代,德国率先推出了有“绿色”标志的“绿色包装”。此后,“绿色包装”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和响应,并得到迅速发展,到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立了“环保委员会”,着手制定绿色环保标准,并于1996年1月正式在全球实行,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知和推广运用。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重大变革,将为社会逐步迈向生态文明指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发展“绿色包装”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当前,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废物”、“废水”、“废气”。就“废物”而言,现在我国每年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有六亿多吨,目前已存放垃圾近一百亿吨,占地近八亿平方米。而包装废弃物是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垃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废弃物已经严重污染了我国的江河、湖泊、近海、农田和土壤。许多城市已经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尤其是“白色污染”令人担忧,100年后都不会降解和风化,其后患无穷。这些废弃包装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越积越多,占地面积会越扩越大,对环境的污染会越来越严重,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会越变越小,将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目前我国有部分包装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用现行法规中不够完善的条例和政策,以“过度包装”和“奢华包装”作为占领市场的手段,在商品的价值构成方面,包装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本。“过度包装”和“奢华包装”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财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废弃包装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过度包装”和“奢华包装”不但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有些“过度包装”的商品,如标价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天价月饼”,包装里面有金银首饰、钻石等,这些“天价月饼”顾客一般都不会买来自己享用,大多是买来送礼。这些“过度包装”和“奢华包装”的商品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根源,这些歪风邪气和丑恶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严重不满。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倡导、推行“绿色包装”、“低碳经济”,打击、遏制“过度包装”、“奢华包装”等不正之风,是明智的和正确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这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防止腐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来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到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不断地增加。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3 发展“绿色包装”与“低碳经济”的意义

3.1 发展“绿色包装”的意义

3.1.1 健康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包装,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废弃包装正在慢慢地污染着、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吞噬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专家透露,在市场上销售的很多食品包装存在化学污染隐患,只不过鲜为人知。国家并未禁止在包装材料中含有苯,我国允许使用微量含苯等有害物质的食品包装材料,但是有限量规定,而事实上,这种量的控制很难做到。苯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费用很高,一个包装检测就要花费数千元,有多少家企业会去主动检测包装材料中到底含有多少有害元素呢?其实无毒的包装材料从技术上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这种材料的价格会变高,包装的成本就会增加。一般的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第一目的,所以一般只会购买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据不完全统计,每天一个城市所产生的垃圾中,有30%以上都是废弃的包装,而在这些废弃的包装中,不可回收再循环利用的又占到很大的比例,而在这些废弃包装中大多都是过度包装造成的。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很多食品包装,看上去十分漂亮和吸引人,但是它在吸引人的同时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就是包装中的有害元素的含量超标,这样的包装不但没有起到保护食品安全的作用,反而污染了食品,最终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久前,雀巢液态婴儿配方奶粉因包装中含有化学物质在意大利等四个国家遭到查处和召回。原因是有儿童喝了雀巢液态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经过有关机构的检查和抽样化验,证明了是因为包装材料中含有过量的苯而导致的问题。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说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2008年三鹿集团的“毒奶粉”事件等等。在食品安全、健康问题上,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和制止因为包装污染食品的事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所以说,“绿色包装”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绿色食品如果没有“绿色包装”,食品就会受到包装材料、印刷油墨的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绿色食品也就不绿色了,不安全了。废弃的包装材料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3.1.2 环保的意义

人与自然应该是协调发展的,人类如果愧对自然,破坏环境,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索取,对自然环境无休止的破坏,自然将会报复人类、惩罚人类。近年来,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正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与生存,在全世界已引发了多种疾病和怪病,甚至动植物也不能幸免,许多的动植物正从地球上消失、变异、退化。同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引发了很多自然灾害。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引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破坏。无数的工厂、企业、机动车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出现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全球温度升高、雨量减少、南北极的冰川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消失,“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次数增加,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这些事件的频繁发生,不能不令人深思。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较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这一代人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呢?而包装行业在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大有用武之地,具体的讲就是包装材料减量化、包装材料低碳化、包装材料可循环再利用、包装材料无毒、无污染、易回收等。

今天,垃圾的增长是非常恐怖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垃圾山,甚至被垃圾包围,这些垃圾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还污染了土壤、空气和地下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过渡包装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度包装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包装材料,也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倡导、推行“绿色包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2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推广“低碳经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是不争的事实。综上所述,发展、推广“绿色包装”和“低碳经济”,使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 发展“绿色包装”与“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4.1 发展“绿色包装”面临的挑战

4.1.1 包装减量化执行难、推广难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目前我国有部分包装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用现行法规中不够完善的条例和政策,以“过度包装”和“奢华包装”作为占领市场的手段,在商品的价值构成方面,包装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本。“过度包装”和“奢华包装”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财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废弃包装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4.1.2 全面采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难

采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从技术上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这种材料的价格比非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价格高,包装的成本就会增加,一般的包装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第一目的,所以一般只会购买价格低廉的非绿色环保包装材料,而不是以包装材料的安全和环保作为购买包装材料的首要条件。

4.1.3 包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执行难、推广难

包装企业应优先选择使用环保、低碳、可再生的包装材料,如可降解塑料、纸制品、玻璃、金属等,但是这些环保、低碳、可再生包装材料价格比一般包装材料价格高,包装企业不太愿意在包装材料上增加成本而减少利润。所以减少一次性包装材料的使用,扩大循环再生包装材料的使用率,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以实现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包装废弃物占到城市垃圾的三分之一左右,它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不仅弥补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而且还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4.1.4 废弃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难

首先,中国有13亿人口,大部分老百姓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对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所以,在对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分类、回收的比例很低。

其次,城市管理部门对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的设施安装不到位、分布不均匀、维护不及时。有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已经严重损坏,但是没有及时修复,导致垃圾不能及时分类、回收。

4.2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清洁能源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挑战。

4.2.1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停止

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目标,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4.2.2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电力能源中,水电占的比例约有20%左右,火电占的比例达到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4.2.3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4.2.4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的中国的沉重负担。

5 “绿色包装”与“低碳经济”展望

包装行业是一个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行业,“低碳经济”的不断升温使“绿色包装”成为包装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随着中国包装企业对包装材料和包装制品碳排放量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会对其使用的包装材料进行环保评估和分析,对购买的包装材料严密把关,这些都会推动包装企业研发“绿色包装”、“低碳包装”。“绿色包装”的研发不能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只关注包装材料的研发、选取以及包装设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真正的“绿色包装”产品设计和研发,是要对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综合碳排放进行考虑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碳排放量最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在能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下,“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包装行业的发展不可能逆势而为,“绿色包装”、“低碳包装”也将是大势所趋。发展“绿色包装”对于包装行业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大发展的机会。“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将推动中国包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包装产业链更加高效和低能耗,推动包装生产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不断推陈出新。当然,对于中国包装企业来说更多的是挑战,特别是在管理模式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包装企业应尽早转型,自觉地将发展“绿色包装”、“低碳经济”视为己任,获得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未来“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中国通过推广、实行“绿色包装”、“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后,全国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一定会得到遏制和扭转,青山、绿水、白云、蓝天不再是梦想,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会更加美丽、壮观,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才会是青山、绿水。中国的经济、社会也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民的生活质量才会不断提高,使中国真正进入小康社会。

6 结语

人类经过19世纪、20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之后,全世界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动植物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自然资源遭到掠夺性开采,浪费严重,有的面临枯竭或已经枯竭。“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如近几年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2011年冬季欧洲发生罕见的雪灾和严寒、2011年泰国南部发生罕见的水灾、2012年11月初发生在美国东部地区的“桑迪”飓风,飓风“桑迪”登陆美国一周,夺走了113条人命。分析预计,它还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天灾之一,造成高达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上所发生的这些自然灾害,都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渡索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密切联系,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认识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包装”、“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来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包装”、“低碳经济”已经走上前台,并开始被人们熟知和重视起来。

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几百个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名列世界第一,号称“世界工厂”,例如钢铁、煤炭、水泥、玻璃、汽车、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空调、冰箱、自行车、化学纤维、成品糖、铝、硫酸、乙烯、化肥、拖拉机等等。取得以上这些成绩中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和能源,如;水、煤炭、石油、木材、各种有色金属等,其次,由于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粗放式的经营管理、高能耗的生产方式,排放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物”等,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部分的江河、湖泊遭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空气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有的甚至是重度污染,患呼吸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各种垃圾不断增加,全国形成了很多垃圾山,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严重污染了土壤、空气和地下水,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形象。

我们要大力宣传、推广“绿色包装”和“低碳经济”,杜绝和减少包装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从而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发展和推广低碳技术,即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等等。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和推广低碳产业,如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推广、实行“绿色包装”、“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的做到包装材料的回收、循环再利用,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view/1494637.htm,2012.11.5

[2]昆明包装技术协会.昆明包装[J].2007.17

[3]昆明包装技术协会.昆明包装[J].2009.12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9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绿色管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各国积极的经济政策刺激下,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即全球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和动荡不安,产品外销受阻,国内需求不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中小企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把握机遇,转危机为转机,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特征

1.1全球金融格局改变与金融监管体系加强

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下降,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全球金融重心正在从西半球偏向东半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人们感受到了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与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1]。2010年G20峰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表示将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币值低估国转移6%以上。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从3.72%升至6.3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1.2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危机是由于科技创新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缺乏推动力而引发的。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1857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由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现在,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目前,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研究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必须的选择。

1.3环保问题空前严重,低碳经济渐成时尚

在金融危机下,各国正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正成为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方向。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各国正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一场以开发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欧盟已计划启动“绿色汽车”、“低能耗建筑”、“未来工厂”三大行动,明确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计划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日本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尤其是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上;“八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2]。

2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行绿色管理,走低碳之路

后金融危机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小企业如何顺应这一潮流,抓住此次机遇,完成自身的凤凰涅槃,是管理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化危机为转机,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发展,离不开“绿色管理”。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系统的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即绿色企业文化、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和绿色管理评价体系[3]。

2.1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也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具有绿色意识,企业才有可能实施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等,需要研发人员的绿色价值观发挥作用。

2.2绿色生产

这里的生产是广义上的生产,指产品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过程。本文认为,绿色生产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三部分内容。

①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将环保意识加入到产品设计中。

②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全面监控,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来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型措施。

③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进。

2.3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过程中,都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利益相一致。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树立绿色形象等。同时广告的绿色效应非常重要,它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加深人们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观念[4]。

2.4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加以充分有效地循环再利用,从而最小化地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企业可设立绿色处理部门,负责废旧产品的回收和拆卸处理等工作,然后将拆卸后的零部件重复使用,或者处理后再投入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5绿色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管理体系实施成功与否,要从企业内外部效益来看,内部效益指企业的经济效益,外部效益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指标来测量,以检验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

绿色管理体系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的,绿色企业文化,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规定了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中心工作,绿色再循环对企业实现绿色经济起到辅助作用,绿色管理的效益评价提供了衡量绿色管理效果的标准。

3如何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进行管理监督和政策引导。企业构建高效绿色管理体系,固然离不开企业外部的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规制,然而从根本上还要靠企业的自觉行动,从企业战略和战术层面确保绿色管理体系的运行[5]。

从企业战略层来讲,企业要以绿色战略为指导。绿色战略是构建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灵魂。绿色战略的制定要求企业进行使命和目标的重构以及战略重构。企业要制定追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经营效益相统一的使命和目标,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战略决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摒弃“环境保护不经济”的成见。其次,将环境意识强化到企业的决策部门,分别制定公司层绿色战略目标和职能层绿色战略目标,包括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战略,全面绿色发展战略。

战术层面上,企业需要从产品的采购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入手完善绿色管理,根据上述绿色战略所制定的目标,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首先,绿色研发要求利用新型能源和材料,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开发低耗高效的绿色产品。第二,绿色生产要求企业选取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以绿色产品为目标。第三,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到营销过程当中,从市场调查到售后服务,都以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出发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四,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使用及分配全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第五,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招聘、激励、员工关系等各个环节遵循绿色理念,关心员工的需求、成长与发展,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4结语

低碳绿色经济范文第10篇

1当前物流面临的低碳经济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产业转型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最早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指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在世界各地宣传绿色、环保和低碳的概念,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下降40%至45%,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在整个低碳转型之路。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物流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能耗,而且还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统计,能源成本已占据企业物流成本的40%,甚至更高比例,运输能源消耗已成为物流行业的一个伤疤。2007年,中国的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20643t,标准煤大约是3.7倍;1994年,它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比例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4年的4.58%增加到2007年的7.78%,其增长速度不是很快,但是考虑到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基数大、增长快,因此我国的交通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全球的企业节能减排日益重视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已成为当务之急,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物流业作为“第十二年计划”期间重点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之一,实施绿色物流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绿色物流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到目前为至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一些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吴和邓恩认为,绿色物流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仓储,并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之前物流过程的绿色,但也包括废物回收和处置的逆向物流。一般来说,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实现物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它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系统的完善,形成一种共生环境物流系统。它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理论、外部成本内在化的物流绩效评价理论,以及理论基础的物流的新概念的发展、节约资源、能源消耗低、回收等特点,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与物流以及物流生活消费的单向作用关系,旨在传统的线性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的态度和新的思想,设计并建造了一个环形的循环物流系统,实现传统物流结束时的废料可以恢复正常的物流过程。现代绿色物流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形式,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因此,绿色物流应建立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管理和运作的绿色。

3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

3.1政策管理相对滞后

我国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污染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建设,但针对物流产业的政策和法规不多,企业绿色物流操作经常反复。中国相关法规还有待健全,目前为止,我国还缺乏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强制性的政策与条款也比较少。同时,监督和控制的物流相关物流活动也比较少。最为主要的是,先前的标准是九十年代的物流政策,因为物流的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内具有相对的重要意义。而在当代,我国的物流业还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业的物流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因此,法规和行业系统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方面。

3.2绿色物流的技术研究和运用水平滞后

在欧洲、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技术以及绿色包装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全国物流行业的物流管理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但中国目前缺乏统一的研究机构,许多物流企业规模小、操作不规范,没有条件进行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条形码、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技术只有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应用,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技术的落后,导致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这些给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控制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3绿色物流的应用人才缺乏

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技术和熟悉物流的宏观政策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但目前我国受物流经济影响,从事物流管理人员大多是传统的物流人才,精通物流技术和宏观物流政策的人才少,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以及资源节约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在物流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过于侧重于理论研究,不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4.1采取政策性措施

日益发展和壮大的物流业配送服务所需的车辆将消耗大量能源,制造污染,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法规,根据汽车尾气和能源类型规格,制定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标准,并逐步更换新型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此外,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即:提高运输车辆排放标准,限制路线,加强车辆检测,物流企业排放补贴等措施,协助完成物流车辆绿色转型。

4.2实行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管理要求实现共同的配送模式。共同的配送要求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的资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复合的交通运输方式,即有机地结合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一系列的交通运输工具,多部门、多环节和多个运输方案的联通与互动。第三方面,就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为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物流及供应商角度看,这种合理化的运输更加简化了资源的分布和使用。

4.3开展绿色包装管理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包装和运输,代替那些传统的非环保的包装材料,比如塑料袋等。绿色包装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所以,在发展绿色物流的时代,绿色的物流包装尤为重要。一是实现模块化的包装,即使用容器和包装托盘,统一大小和规格,这样便于包装和运输,二是实现集装化和大包装,采用集装箱等有利于物流系统装卸和仓储、运输的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的包装成本,有利于保护货物本身。三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利用。另外,还可以开发新的环保包装材料和机械。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实现功能化的绿色包装。#p#分页标题#e#

4.4开展绿色仓储管理

首先,有关部门要做好存储点的规划,确保不浪费资源。在设置存储点之前,应对物流中心做详细调查,以确定哪些地方必须建立、可以建立或不应设立存储点。其次,加强物流环节,减少存储成本。应努力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卖方一体化,这样如果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那么成本将减少。

4.5加大技术开发创新和利用力度

绿色物流技术,包括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安全技术、监测技术、存储技、各类废物处理和废物利用技术、物流功能和特殊的技术以及质量管理技术。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是绿色物流的重要支柱。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美国的物流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中国物流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研发和使用绿色物流。同时,物流企业应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实施绿色物流,提高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

4.6加快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培养物流管理和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实践性很强;同时,物流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别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首先,各类高校开设物流相关的专业和教育体系,积极提高教育水平,为国家和现代绿色物流专业培训大量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包括与物流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本科、研究生专业,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职业培训或高级培训项目,即为企业员工提供在职教育。同时,也可以采用企业聘用和人员外派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5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创建

5.1转变模式,不断改善绿色物流环境

第一,宏观调控,依法管理。以“政府”为总指导,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二,改善流程,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期,从货运到包装到仓储,都会产生导致环境问题的过程,如尾气污染、包装垃圾,因此要从流程上进行处理。第三,增强绿色物流管理的观念。只有在意识上对“绿色物流”足够重视,才能从领导层到终端员工都走绿色物流道路,实现“集约式”的物流管理模式。

5.2改善经营,塑造绿色物流品牌

“战略管理”不仅是重点物流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当前物流管理提出了绿色概念,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打造自己的“品牌”,为现代绿色物流创造条件。首先,抓住机遇,不断尝试。当前物流市场繁荣发展,挑战与机遇同时存在,因此物流企业要把握市场脉搏,抓住商机,不断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其次,在勇敢尝试的同时,企业还要制定周密和可行的运营计划,提升执行力。第三,要控制财务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物流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自力更生,通过自身的运营获取效益和资金,将成本控制深入到各个部门。另外,企业还需要优化结构,实现集中式管理。集约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绿色物流品牌的塑造,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

5.3塑造和谐环境,创设激情

绿色物流对于物流管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我国物流经济的起步相对较晚,在这种环境下改变物流的管理方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笔者认为,保持企业内部的“环境和谐”是绿色物流实现的保证。首先,要实现人的和谐。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一个大的整体,管理者要协调好人员的关系,形成互相信任和诚信机制,这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其次,要打造和谐的文化。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创造,需要企业塑造和谐的内部文化,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工作。第三,要实现和谐管理。管理层在制定管理方案时,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方案,企业要制定好的奖励机制,为各部门的运行提供良好机遇,将部门和员工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6结语

上一篇:交通工程管理范文 下一篇:扶贫资产监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