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13:21:38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个直观的认识我们在教学媒体上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由于课程特点,电路图形较多,借助多媒体可提高效率,在进行重要电路分析时循循善诱逐步给出分析步骤,给学生消化理解的空间。另外,在一些章节讲解时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来教学,借助于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把微观问题形象化,例如课堂上不易实现的电机工作原理及过程具体化等等都可采用动画演示说明内部的工作过程、功能和特点,使学生有深刻的认识。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电工电子技术涉及的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具体讲解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电路的结点和支路时,可以把结点和支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马路和十字路口作比喻,一条马路就是一条支路,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就是一个结点等等,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在讲到功率时可以联系家用电器,每个家用电器用电功率是多少,再联系到所在教室空调功率是多少,根据空调功率的大小让学生计算上两节课的耗电量,由于有实际例子,所以对于用电量的计算公式很容易记忆,再根据当前电价计算出上两节课所需支付的电费,进而鼓励学生要认真学习,节约用电,做到下课关灯关空调的好习惯。在讲到RC电路的应用时,RC电路可作为滤波器,在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实际生活。先抛出一个问题:现在学生都有手机,他们手机有的用中国移动网络、有的用中国联通网络、还有的用中国电信网络,并且每个运营商又有2G网络、3G网络,但为什么打电话没有出现彼此相互干扰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先让他们思考一会,然后请学生回答一下原因,再结合实际回答情况给出答案,即滤波器起了作用。国家给每个网络运营商都分配了固定的频带范围,每个网络都有自己的基站,基站有滤波器,会自动滤除不属于自己频带范围的信号。而讲到三相电路时,可以联系具体家庭用电知识,更好地掌握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特点及计算方法,尤其对于星形联结方式还分为有中线(也称作地线或零线)即三相四线制和没有中线即三相三线制的情况,结合我们照明电路,让学生思考照明电路能否去掉中线?再根据理论分析,可以从理论上完全得出结论:照明电路是不能去掉中线的,也就是说我们实际民用负载一定要采用三相四线制,这样才能保证负载都能正常工作;在学习用电常识时可以联系当前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事故或触电事故,和同学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用电常识,甚至可以延伸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的避难常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

3.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兴趣的问题,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在讲到暂态分析时,就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开始,先让学生思考白炽灯、日光灯打开和关闭时的特点,这时学生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开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但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要注意课堂效果,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新鲜好奇上,每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紧紧结合教学内容。几分钟时间后,教师就可以总结出白炽灯、日光灯打开和关闭时的特点,白炽灯开关一打开就马上亮起来,一关闭就马上熄灭;而日光灯不管在打开还是关闭时都有一个过程,那为什么同样是照明负载,他们现象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紧接着这个问题后就可以引出本次授课的知识点:暂态过程。

4.总结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新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总结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新内容。例如在讲到电路分析中的电源等效变换方法时就可总结出三要素法,可以强调等效变换过程中时刻注意三个要素:内阻不变、电压源的大小等于电流源的大小乘以电阻的大小、电压源的正方向为电流源电流流出的方向。而在讲到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容易混淆,怎样分别记忆他们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关系呢?引导学生只需要记住关于电感和电容电压电流的伏安关系式即可。从伏安关系式就可以看出,电容电流是电压的微分,所以电流超前电压90°;电感电压是电流的微分,所以电压超前电流90°。也就是说针对这两种单一参数元件,哪个电量是另一个电量的微分,哪个电量就超前另一个电量90°。通过总结知识点,让学生知道重点和难点,在课后复习时也能抓大放小,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组织好实验教学,为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做铺垫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展示其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做下铺垫。例如在学习电路分析方法中的叠加原理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不作用的电源处理方法,把恒压源和恒流源处理方法记反,通过实验可以掌握不作用的恒压源的处理方法,而恒流源处理方法则相反,这样就不会在学习中混淆,更好地掌握了该方法。

三、开展考试改革,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删繁就简,使理论分析重点突出、概念清楚、实用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进行电工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电类各学科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针对目前大学现状,再加上该门课程有关知识点比较抽象,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除了在课堂上提高效率之外,还要从纪律上约束学生,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分数比重。例如增加平时练习的机会,把练习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另外,对于课堂发言积极的学生、勇于上台练习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奖励平时成绩的政策。这样,双管齐下,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这门课程学好。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总结。电工电子技术在飞速发展,新器件和新理论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不断涌现,电工电子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完善。为了进一步适应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应当根据其发展趋势,在全面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及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提高技能。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和完善,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并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贴近技术应用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只要大家专心去钻研、努力去探索,挖掘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不断创新,就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应尽之责。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职业教育机制不健全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一直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两种教育模式,各有利弊。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主要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而且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专才。但是,专才的成功培养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录取学生的标准比较宽松,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偏低,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少,非常不利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都是电工电子技术,但所用的教学大纲没有侧重点,基本相同,这使得因材施教很难实施。最重要的是,许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缺乏重视,许多实验课程、实习教学都没有落实,多数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学生参与实验和实习前后的操作水平没有实质性地提升,考试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低,考核机制不完善。此外,在学生就业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支撑,多数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1.2学与教的关系不融洽

学生和老师都明白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但是由于学与教的关系不融洽,老师和学生只是将这种重要性放在思想层面,没有实际做为。这种不融洽主要表现为:学生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老师想教但不知道怎么教。许多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常翻阅课本和笔记,但遇到实际问题还不知道怎么解决。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把课本内容讲完,不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水平。双方基本处于盲学盲教状态,对彼此不了解。除此之外,某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不重视,学习自觉性较差,只为能在毕业之际拿到文凭,而某些老师只是在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1.3教学环节没有做到位

首先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对概念公式进行过多探讨、不能根据专业挑战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其次是教学内容多重视理论性知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较少,缺乏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的引入。再次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是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或简单的演示,学生积极性不高,并且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四,对教学目标、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不是定位在学员的具体应用能力上,而是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最后,教学观念落后于市场需求,不能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

2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习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应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侧重点,培养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每位授课教师都应该清楚知道这是教学的最终成果,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校方在安排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多维度考察教师的教学效率,合理安排各方面的权重,提高再教育机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整合教育资源,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色教材,有侧重地选择,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加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前沿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兼顾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体系和岗位任职需求的实践逻辑,充分落实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前瞻性要求。以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现实需求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基本目标,以岗位发展和晋升为延伸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定位为“服务”: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岗位服务,是整个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石,必须牢固建立。鉴于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最有效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学习,教师要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或者被动倾听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教学环境,而应该把学生做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学方法应该转变为思维激励型或主动探索型,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发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如:演示法的成功运用,既能够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点;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因此,要在教学中努力了解学生需求,搞清楚学生的困惑点、知识盲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采用主题课堂模式,让学生自己讲解课程内容,教师做补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短板并改进。

3结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抽象,集多门电类专业的基础为一体,不仅是电类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而且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教师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才能扎实做好课程的教授,促进职业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教学体系改革

修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缩减“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学时,由64学时改为48学时。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科技发展,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基础知识讲透彻,减少冗余知识点,摒弃陈旧内容,增加前沿科技,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学习。对本科生教学要注重基本电路原理分析,将简单器件的原理解释清楚。将该课程分解为“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两门课,增加实验课时,增加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开放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自主学习。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探究式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采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由具有逻辑相邻性的最小项相加可以合并为一项,并消去一个不同因子,启发学生是否可以利用图形的方式,使逻辑相邻的最小项在几何位置上也相邻,由此引出卡诺图化简。在CMOS门电路讲解中,可以由普通CMOS反相器输出端直接连接引起的短路问题,引出OD门来解决输出端线与的功能。

2.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大丰富课程的内容、增强其理解性。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对PPT进行全面改进,增加电路板、集成芯片等实物照片,对复杂的工作原理和物理现象增加动画演示。在传统PPT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对电路工作过程进行模拟仿真。该软件提供了一个丰富强大的元件库及虚拟仪器,可对复杂的电路原理图进行仿真分析。例如,教学过程中,理论分析之后,用该软件对CMOS和TTL门电路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软件可以测量出门电路各部分原件的电压、电流值,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CMOS和TTL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受到实验设备、经费、课时等条件的影响,理论知识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在实验课当中得到验证,因此借助Multisim软件对数字电路进行仿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

实验是工科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其实验过程只是机械的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而并不思考其原理,也不会通过理论分析来判断实验结果的正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要求进行实验预习,提前复习相关理论课程,并通过分析得出实验内容的理论数据。其次在实验之前对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最后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并分析误差原因。

2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数字电子技术》、《Multisim仿真分析》《DXP电路设计》等课程之后,独立完成一个电路系统的设计,例如多路抢答器、电子闹钟的设计等。以往的选题由教师决定,导致部分学生对指定选题没有兴趣,设计积极性不高。我们做了如下改进,由教师对已有固定选题进行难易评估,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对于创新性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自主选择题目,由教师对其复杂程度进行控制。选题完成之后,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并通过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仿真实现之后,通过DXP绘制电路PCB,完成电路板的制作,最后对电路进行安装和调试,以达到设计要求。

四、考核方式改革

将课程总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60%。其中平时成绩分为到课率、作业、课堂提问、课堂笔记几部分。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并细化平时成绩考核内容,更有利用督促学生重视日常学习。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学生需要识记内容较多、负担较大,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点,而开卷考试又不适合主干课程的考试。因此我们创新式的改变传统期末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试方式。提前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并总结在一张A4纸上,期末考试时允许且仅允许携带该一张A4纸。通过自己完整的归纳总结一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在不知不加深了记忆。这种方式在近几次的期末考试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既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五、结束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教学中逐步引入双语教学,引导学生查阅外文文献资料,与国际接轨。此外,对电子技术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要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总之,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作者:郑丽媛 李如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希,侯建军,李赵红,路勇,曾涛.研究性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08

[2]赵航.“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3]陆冰,魏芸,闾燕,张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8

[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要求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求的内容包括: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电子技能的实践操作水平,实训时的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综合性教育,就是将电子教学、仿真教学和模拟实验三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融入创新的教学思想。在这些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加入电教化的教学设备,电子技术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模拟试验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试验教学启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并通过试验独立得出结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使用一种压迫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例如,在现代电子技术的教学中,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课堂上不可能完成所有的试验,一些试验的操作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际操作难度很大,而且模拟电子箱中的各个元部件外形都比较小,在课堂教学中局限了学生的可视空间。电子式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和模拟功能,通过实物投影的方法,有效克服课堂试验的局限性,并能够对教学信息做到及时反馈。可见,采用电教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信息来源,加强学生对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电教化教学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电教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但不能盲目地使用电教化教学而疏忽了教学内容,因此要在保证基本教学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时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通过合理地运用使电教化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良好的开始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的开头,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课程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奠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例如,在电子测量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书中提到的所有测量仪器,不可能全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电子仿真软件,引领学生通过对软件的相关操作,体验仪器的测量过程,并通过测量结果自主进行电路的状态分析,得出试验结论。可见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独立完成教学的试验内容,并在仿真试验中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地发现问题并主动地解决问题。通过电子式多媒体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

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重点的良好掌握和知识难点的有效解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独立创造性,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使学生达到对理论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秉承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教师和学生协调一致,促使电子技术教学达到理想化水平。

三、信息反馈对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信息来判定。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判定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准确的纠正,使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将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能力的信息进行反馈,可以及时地发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并准确地进行调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多媒体教学试验中,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软件的应用,学生在独立试验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将问题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小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电教化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应该将这门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价值,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运行下,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一定会逐步地提高,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理想效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和创造型人才。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重知识,轻能力。课程考试的内容大多根据指定的教材或所讲授的内容出题,考试内容多是以知识考核为主,缺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些老师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过关,在考试前划范围、给重点,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机械学习方法。

2、考试过程中轻过程,重结果。以分数高低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造成有些学生一味追求考试分数,而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甚至有些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平时不注意认真听讲,到考试前几周开始突击复习,学习前松后紧,这样也许可以通过考试,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试方式缺乏多元化、全面性,形式比较单一。以闭卷考试为主,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等,难以体现课程的特点,只能简单的考核学生的记忆知识和简单推理的基本技能,无法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客观题较多,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不利于培养创新素质。

4、考试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考试大多安排在期末,致使学生平时懒于学习,考试前突击学习,养成投机心理;只考核学生成绩,不能及时反馈、促进教学;考试后信息反馈不足,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二、改革考试方式,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革新考试内容,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考试时,题型应该尽量减少客观题比例,避免过于侧重知识的机械记忆,考试内容应转移到对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考核上。

2、加强过程管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和监测。不再“一考定终身”,而是把考试当作一个贯穿教学的过程来对待。要求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的、不定期的考核,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和督促。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报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为了应付考试,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动态的调节后续教学内容。考核时要注意两种不良倾向:只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

3、增加小设计、小制作、小论文等实践性环节,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课题,如从简单电路的声控灯、门铃、防盗报警、双联灯到空气断路器、电气布线等,鼓励学生由浅到深,开展以求知为目的的开放型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并把该环节的内容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三、结束语

在当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背景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讨考试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健全高校考试制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等奖

董 影 《“教学工厂模式”给技工学校的启示》

许小颖 《携手构筑青少年网络道德防火墙》

谌绍贞 《浅谈网络信息化形势下技校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林颖童 《校企合作的创新运行模式》

赖海萍 《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叶静怡 《浅谈如何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胡韵琴 《微课助力课程改革》(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黄丽辉 陈 宇 林艳娇 《浅谈电子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策略》

林 鑫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

二等奖

吴里熹 《校企合作中职业道德课程实训教学调查》

黄雅琳 《基于就业视角下〈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

卢 欣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庄蕙菱 《试探在微课支持下技校语文的教学获得》

安梦华 《浅谈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能力综合化》

陈荷盈 《利用中英文绕口令充实航空服务高级工专业课程教学》

薛世升 《寻求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新途径》

蔡雄彬 《技工院校园林工程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教学改革探讨》

黄丽娥 《利用微课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

黄志元 《汲取木偶造型艺术培养学生动画原创设计能力》

林圣侠 《技工院校开展建筑业农民业培训的困难与建议》

张文模 《SSCC法则在汽车专业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解 欢 《浅析职业技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周伯晨 《在技校机械CAD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三等奖

巫吉顺 《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市场教学法探析》

杨 龙 《CAXA电子图板在数控编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郑晓燕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OA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罗志成 《〈AutoCAD〉参与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方 婧 《技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傅仙玉 《浅谈中职院校市场营销学的几点教学体会》

林明江 《梳理利害寻得失,因症开方促提升》

纪港盛 《分模块开展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陈 宇 《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林流芳 《扎根技能才会枝繁叶茂》

陈霜霞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茅飞珠 《寻找心灵的阳光》

翁锦华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堂的实践与创新》

吴婷婷 《技工院校纯女生班管理之我见》

郑丽香 《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陈发凤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与课程改革》

邓正雄 《浅谈“串联型可调稳压电源”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

洪丽颖 《一体化模式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林 莉 《中职学校〈财经法规〉教学方法革新》

温 慧 《浅谈技校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金奕 《技工院校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探讨》

张德权 《提升写作能力,把握工作机遇》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示范中心是一个复杂系统,示范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规划好、用好各种要素并处理好相互关系,使中心整体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要准确定位,中心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战场,是学校整个教学、科研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系统,不是孤立的、不变的,要勇于创新、进取,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中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不能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也不能奢求一步到位。要采取“科学定位、系统规划、逐次推进、不断完善”的思路,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2年正式组建,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山东矿业学院矿电实验室。先后被评为省级双基一类实验室、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验收。中心下设18个实验室和2个实验基地,设备资产总额1 900余万元,面积3 66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4 300余台套。现有教师69人,其中专职教师45人(博士22人,高级职称32人)。面向全校9个学院、42个专业开设20门理论课程、19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255项。每年接纳5 300多名学生完成计划内实验人时数28万,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其他实践教学任务21万人机时。

创新实验教学理念,确立中心建设思路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工科优势突出,具有鲜明的煤矿行业特色,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5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学校历来重视实践教学,长期以来“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是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一致评价。

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中心系统地梳理了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高水平学科平台为依托,夯实基础,强化综合,倡导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注重“知识、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轻实验、重理论的传统教学观念。采取“科学定位、系统规划、逐次推进、不断完善”的建设思路,通过学校投资、教改项目立项、社会捐赠、自制仪器设备等方式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积极研发实验教学仪器,解决教学难题

中心非常重视现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使用率,使之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及科研:(1)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每学期末各实验室统一上报需要维修的设备清单,由中心统一联系厂家维修。对于小的故障,由实验室管理员或任课教师实时维护,所需耗材从中心运行经费中随时解决。(2)鼓励任课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自制教学仪器的一大优势是便于维护,保证设备有较高的完好率和利用率。(3)建立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为解决购置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难题,中心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加教学仪器的改进和研制工作。近年来投入30万元用于教学仪器研制,开发了虚拟信号分析仪、DSP实验系统、模拟电子实验系统、数字电子实验系统、EDA实验系统、单片机实验系统等500多套实验仪器,其中虚拟信号分析仪获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推荐2种自制实验教学仪器。

(1)高性价比的便携虚拟信号分析仪

仪器设备是示范中心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电工电子类基础实验室中,所配置基础仪器通常是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路示波器、双路直流电源等。层次高一点的实验室虽然配备了少数频谱分析仪、数字存储示波器、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但是由于台套数太少,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熟悉使用这些高端仪器。

针对这种情况,中心开发了一种具有很高性价比的便携虚拟信号分析仪。该仪器集信号源、示波器、记录仪、频谱分析仪、时频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本低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硬件部分自行设计、制作,核心软件采用C#语言自行开发,拥有源代码,便于不断开发完善。

该仪器已在学校电子技术、DSP技术等课程实验以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图1a为虚拟信号分析仪电路板。图1b为PLAB仪器工具箱(PLAB意为个人实验室,即Personal Laboratory),包括虚拟信号分析仪、万用表、常用工具等。由于大部分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再加上一套这样的仪器工具箱就相当于拥有一个便于携带的小型个人电子实验室,在校园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开展实验活动。

(2)C55x DSP实验教学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丰富的片上资源和灵活的对外接口,在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仪器设备、自动控制、医学、消费类电子、军事等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DSP技术已成为高校电气信息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技术,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开设了DSP类课程。

中心教师选用TI公司的C5000系列C55x芯片为核心开发了一套功能强大的DSP实验教学系统(如图2所示)。考虑到DSP区别于其他各种嵌入式处理器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速实时信号处理能力,因此在主系统板设计中设置了4路高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并配置了相应的4路模拟信号输入输出通道,以强化系统的信号采集和处理能力。同时为该系统配备了自制虚拟信号分析仪,为系统提供丰富的各种测试信号,对系统输出信号进行波形记录、频谱分析和时频分析。

另外,系统所配置的关键设备XDS100仿真器也由中心教师自行开发。中心是国内最早推出XDS100仿真器的单位之一,最早将该型仿真器进行开源,为国内DSP技术爱好者自制该型仿真器提供技术支持。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无论是实验室建设还是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培养是关键,中心将其列为工作重点之一:

(1)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中心不但承担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任务,同时还承担相应理论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符合教师条件的实验人员可兼理论课,工作量计算与理论课教师相同;对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给予经费支持,并实行奖励措施。

(2)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融合。中心教师不但从事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工作,同时也参加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吸引并稳定一大批优秀人才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成果,使实验教学始终保持高、新水平。

(3)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学校讲课比赛;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4)重视学术交流和对外交往。除了积极主办、承办高层次学术会议之外,还派遣骨干教师赴美国、英国、德国的知名大学访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访。

突出创新特色,收获建设成果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三大特色:(1)形成了集“研究性、自主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层次化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使创新活动及早开展并连贯化,由原来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变为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大众教育。(2)自制教学仪器层次高、批量大、应用效果好。(3)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融合,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事实验教学工作。

在创新性实验方面中心做了以下工作。

(1)中心提出集“研究性、自主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电工电子创新性实验教学理念。创新性实验必须具备3个基本属性,①研究性:具体实现方法多样性,得到的实验结果具有多样性,学生只要独立完成,出现雷同结果的概率极小;②自主性:学生根据总体题目要求,自拟具体的实验题目,自主提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指导教师的任务主要是管理和提供基础支持;③开放性:通过实验室开放活动完成,指导教师要确保阶段性检查督促和对最终结果把关。

(2)开发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EDA、DSP、单片机、虚拟信号分析仪等10种、500多台套新技术含量高、模块化的实验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模块组合完成多样化的创新实验。

(3)分基础新技术综合三个层次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其中,结合电路、模电、数电、单片机、EDA、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了32个基础类创新性实验项目;结合DSP、PLC、PSOC、高端微控制器技术(ARM和MSP430等)、新型电子器件、传感器、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新技术课程建设了30个新技术类创新性实验项目;结合学校科研特色,建设了12个综合类创新性实验项目。

(4)开设创新学分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创新性实验为选修课,在4至6学期每学期安排1次课。学生完成一个创新性实验可获得1创新学分。将创新性实验教学分为3个层次进行。第一为基础层,主要覆盖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EDA、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类课程。第二为新技术应用层,主要覆盖DSP、PLC、PSOC、高端微控制器技术、新型电子器件、传感器、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新技术课程。第三为综合创新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结合学校科研优势,面向实际问题提出新课题。通过3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就参与创新活动。创新活动由浅入深,最终达到较高的水平。

获批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部级精品课程、部级教学团队、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行业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6项。出版教材21部,其中实验教材6部。发表教学论文50余篇。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获得全国三等奖以上17项,省级二等奖以上67项。学生获得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承办国际学术会议7次、省机器人大赛2次、省级学术会议5次;面向煤炭行业培训2 800人次;接受兄弟院校、当地中小学师生参观1 700余人次;对兄弟实验中心做工作指导8次;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实验室考察4人次,到兄弟实验中心进行交流160余人次,参加国内教学会议120余人次。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任务

1、学风、组织与制度建设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学院快速发展的根本,学风不正,各项工作难以实现。我院已确定20年为学院质量管理年,以“迎评”工作为契机,狠抓学风建设,成立电子电气工程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教育部及学院的有关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学院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全员素质工程,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强化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诚实守信、学为人师、行为规范的优良学风。组织建设: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系部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特别是党团组织、学生管理组织、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度建设:以“建立iso9*1质量认证体系”为契机,以学院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我系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修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各项工作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系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2、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是我系工作的重点之重,搞好电子类专业的开发尤为重要。对市场进一步作好调研论证,拟准备三个高职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通讯技术》和《供用电技术》专业的论证材料,编写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力争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我院的试点专业或示范性专业。搞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师的“师德、师能、师表”抓起,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脱产、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聘用,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继续提升双师素质型教师比例,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快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完善教师量化考核制度,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奖优汰劣,让最优秀的教师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和选拔学科(专业)带头人,院系骨干教师;制订新教师培养指导工作计划,专人指导定期督察;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作用,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开展课题研究;安排专业教师下厂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实践性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建设继续优化系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基础性实验实训室建设,实施技能性教学,构建模块式、一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现有的plc智能平台、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数字电路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积极探讨开发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技术培训功能,争取学院支持,申请增设电力拖动实训室、创新制作实训室、智能电子实训室、电气控制实验室、完善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在原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将华电淄博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日升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发展为我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抓常规教学,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系综合教学科的组织协调下,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确保常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系教学督导检查组,实行教学时段分工负责制,以教研室为基层管理单元,全方位检查教师的教、学、管、研;实施创新教学,倡导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和教学设计,积极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推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的改革,大力提倡因材施教,加强课余辅导和第二课堂的指导,严格教学督导和教学检查,规范常规教学。以教材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行教材改革,根据各专业及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编制一系列适用于一体化技能性教学的院本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加快从传统理论性教学向技能性教学模式的转变。拟编院编教材《综合实验实训指导书》、《电工电子学》《电工实训教材》、《制冷空调实训教材》、《单片机技术应用》、《计算机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等,支持和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申报教研课题,每人在省、市、院级刊物上1-2篇,系申报省市级项目课题3个。

6、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处的领导下,建立和健全学管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管理队伍。逐步实行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度,从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各个环节入手,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行信息反馈,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会的自我管理作用、学生社团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围绕当代大、中专学生思想发展新动态,专业特色和个性发展,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加强学生常规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加强纪律观念,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高度重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日常思想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宣传栏、板报、主题班会、团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增强掌握职业技能的主动性;特别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特困生的帮扶工作。

7、产教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是本学期系工作的重点之一。要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机制,以科研课题及职业培训为突破口,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发挥教学专家顾问、课座教授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利用系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和职业培训工作,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编写教材,积极参加学院、市、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与企业密切联系合作,努力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

8、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行业准入的门槛,持证上岗是就业的前提,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就业机会。充分发挥省市电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的作用,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工作,做好电类的职业技能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搞好社会培训考证工作。

9、作好迎评材料准备工作及iso9*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根据学院统一要求和部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迎评材料,根据各个观测点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确保系以评促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配合学院有关处室搞好iso9*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

10、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就业市场,促招生发展加强与电子行业的联系,开辟实习就业市场。积极与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联系,拓宽就业渠道。以就业促招生,系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提前做好明年的招生宣传工作,争取明年招生有一个大的突破。

第1周(8.28-9.3)召开教师会议部署学期工作系负责人编排授课计划、教师培养计划、期初教学检查、制定校内实验实训计划、安排表各教研室主任z*3制冷班、z*3应用电子班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热能教研室、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大专新生报到、注册、入学教育、军训系学生科、各教研室

第2周(9.4-9.1*)制订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计划各教研室主任校外实习情况检查、电工实训准备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3周(9.11-9.17)新上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材料准备自动化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热能教研室电工实训开始(3--18周)、培训工作宣传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大专新生开课教研室

第4周(9.18-9.24)期初教学检查各教研室主任各个专业精品课程准备各教研室修订实验室管理、实验规程、实验教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5周(9.25-1*.1)青年教师培训综合教学科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自动化教研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热能教研室修订实验室管理、实验规程、实验教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大讨论系主任

第6周(1*.2-1*.8)国庆节放假(1*月3日-7日)

第7周(1*.9-1*.15)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结题潘学海、郝岷省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曾照香、李贤温实验室帐物核查实验室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李高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院级)系全体教师

第8周(1*.16-1*.22)《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讨潘学海《plc控制》一体化教学探讨郝岷校外实习情况检查实验室院级精品课程分工李高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9周(1*.23-1*.29)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讨论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讨论电子教研室校内实训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室《机械与电气制图》系级公开课杨士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1*周(1*.3*-11.5)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潘学海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郝岷校内实训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室召开学生代表会议,交流专业发展问题李高健专业申报教研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大讨论系主任

第11周(11.6-11.12)期中教学检查、教学总结潘学海、郝岷、李高建考察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实验室

第12周(11.13-11.19)《电工电子技术》系级公开课潘学海《数字电路》公开课(院级)郝岷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李高建

第13周(11.20-11.26)专题讲座(外聘专家)系全体教师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数学》系级公开课纪红

第14周(11.27-12.3)《电机与拖动》一体化教学探讨潘学海《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探讨郝岷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制冷压缩机和设备》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检查李高健

第15周(12.4-12.1*)《交直流传动技术》一体化教学探讨潘学海《模拟电路》一体化教学探讨郝岷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李高建、刘文玲

第16周(12.11-12.17)院级教研课题结题潘学海院级教研课题结题郝岷校外实习情况检查实验室《制冷空调技术》讲座(外聘专家)李高建

第17周(12.18-12.24)教学模式、考试模式改革探索(院级)潘学海教学模式、考试模式改革探索郝岷校外实习情况检查实验室教学经验交流李高健

第18周(12.25-12.31)教学经验交流潘学海教学经验交流郝岷校内实训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室安排确定期末考试改革、试题李高健

第19周(1.1-1.7)考查课、技能课考核潘学海考查课、技能课考核郝岷实验室工作总结实验室考查课、技能课考核李高健系精品课程课件检查总结教研室

第20-21周(1.8-1.21)1月12-14日期末考试、期末工作总结综合教学科、教研室

附表三、20-20年第二学期主要教研项目教研室教科研项目名称工作任务负责人参与人员自动化教研室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学计划、大纲修订潘学海教研室全体教师省教育厅课题《鉴相鉴幅漏电保护器全相位比较测量仪》开题研究潘学海课题组全体成员山东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电气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扩展》结题潘学海课题组全体成员院级教研课题《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在二年制教学中的整合方案》结题潘学海课题组全体成员《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研究计划、实施方案潘学海教研室全体教师电子教研室省教育厅课题《鉴相鉴幅漏电保护器全相位比较测量仪》开题研究潘学海课题组全体成员山东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电气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扩展》结题潘学海课题组全体成员院级教研课题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加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系领导积极向学院申请经费,购置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经统筹考虑,学院拨款50万元,购买新的实验设备,以满足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的实验教学需要。2010年5月,在教务处和国资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招标,购置了THSMS-B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含配套电脑)10台、THMPE-2型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含配套LDS21010型数字存储示波器)10台、THKKL-5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含配套电脑)10台。上述设备较好地满足了对应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极大地改善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为迎接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的合格评估,加大本专业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中三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三性实验占比达到75的要求,我们对已有的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性改造,使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与PLC应用2门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朝综合性和设计性方向改进。为此,需要为THSMS-B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添置一些四层电梯和十字路通灯等控制对象模型,为THMPE-2型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添置若干实验挂箱、配件、电机导轨和相应的电机模型。此外,为进一步完善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组建传感器技术和运动控制系统两个新的实验室[3]。这一要求得到了院系两级领导的积极支持,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位,设备也即将完成调试安装。这两个实验室的建成,提高了三性实验的占比,将确保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合格评估的要求;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可靠的实习基地。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开设专业,原有教师队伍中能够胜任该专业教学任务的人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加强师资力量,更好地完成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地从外部引进应届毕业的电气工程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来充实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师资队伍。5年来,累计引进理论课教师4人(次),实验教师3人(次),打造了一支能够较好地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积极支持教师进修和深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5年来,累计有教师5人考取脱产或在职研究生,进入著名高校深造。另有10(人)次前往其他高校进行中短期进修,有针对性地提高了业务水平。此外,实验室还邀请实验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来校,进行实验教学技能培训,使教师熟悉实验设备的性能,能独立操作设备完成实验,5年来累计完成培训22人(次)。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实验设备厂家参观访问,了解实验设备的最新发展情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4]。

推动实验项目的综合性改造

鼓励开展实验科研工作,对现有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性改造,开发新的综合性实验,提高三性实验占比,使学生接受更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主动参加实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推动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改善[5]。例如,电路分析实验课,原来只有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绘、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定理的验证、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的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和受控源VCCS,CCVS的研究等6个实验项目。其中只有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绘、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和受控源VCCS,CCVS的研究等3个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其余都是验证性实验项目。通过积极努力,我们开发出了RC一阶电路响应测试和RC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研究2个新的综合性实验。这2个实验都要用到示波器,都需要自己去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和规律,实验的难度相对更大,也更有挑战性,学生普遍反映很有兴趣。而对叠加定理的验证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的验证2个实验,我们在保留原来的验证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要求学生应用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完成了实验项目的综合性改造。学生反映实验项目内容充实,很有挑战性,获益匪浅。经过上述实验项目的改造和拓展,电路分析实验课程可以开出8个实验项目,其中7个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只有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1个验证性实验,三性实验占比达到87.5,完全达到了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的评估要求。鼓励将实验科研的成果固化为论文,5年来累计发表实验教学论文26篇,有力地推动了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为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合格评估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编写实验讲义

为巩固和保留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实验讲义。通过实验讲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前预习,减少了抄写实验报告的时间,增加了用于实验操作的有效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课的效率和实验的成功率。尊重教学基本规律,充分认识实验讲义的编写有一个从低到高,不断改进的过程;要求实验讲义一年一改版,保障了讲义的水平逐年提升[6]。为提高编写讲义的积极性,对参与实验讲义编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高质量实验讲义予以优先出版。目前已有7门实验课程编写了15种实验讲义,其中5门课程的实验讲义已经更新到第二版,2门课程的实验讲义更新到第三版,即将正式出版2本实验教材,有效地满足了实验课程对讲义的需求,推动了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改进教学教法

鼓励并提倡老师对分层次、启发式、研讨式等实验教学法大胆尝试,寻找适合于自己和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7]。提倡同学多向老师提问,把老师当做一个平等的讨论伙伴,互相交流思想,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教师更多地做一个旁观者和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把实验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强化规范,改进教学质量

为规范实验教学,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教学规范,每位教师人手一册;规范详细阐述了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循的原则。对教师要求遵循备课,板书,讲解,操作示范,巡回指导,原始数据单签字,批改实验报告等一系列标准流程;对学生要求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小心操作,仔细观察,课后搞好实验室卫生,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系部还安排人员每天巡查实验课堂,确保了实验教学规范的切实有效执行。详尽的规范确保了实验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攀升。

加强实验设备管理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75-03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并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建设目标,明确要求“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的重点建设任务。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途径,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教育部领导多次视察学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成绩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笔者拟探讨职业学校如何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以期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与职业能力发展。

深刻认识职业学校“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办学理念的关键,是职教致力于服务社会、培养学生进而实现增强国民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需要。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有教师100多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0多万人。我校有专任教师150余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3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45%具有高级讲师及以上教师职业资格证书,97%具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据统计,2012年中职招生人数达800万。2009年以来,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都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数量庞大的中职毕业生进入职业岗位,缓解了企业技术工人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困境。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中职毕业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仍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老龄化、少子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劳动力人口将持续减少、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传统赖于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将被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能化生产方式所取代,这一发展趋势要求职教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

职教的办学历史证明:没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本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职校毕业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水平直接作用于办学机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与技术服务等教学活动,制约着办学质量与社会贡献度,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众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技能型人才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计划组织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等,有70%以上的内容需要借助实际操作等直接经验来获得,教师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学规律,必须具备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素质,必须体现职教对教师行业性、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技能性的基本要求。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认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能力、完善办学功能的关键,是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企业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之后,我校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使教师队伍呈现数量稳步增长、专业布局优化、“双师”素质显著提升的发展态势。主要探索与实践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理念引导,政策保障,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环境

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结合大连市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及职教现状与发展规划,制定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及《教师培训进修“四个鼓励”政策》,提出教师须定期参加企业实践、专业进修、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等项目,学校给予培训时间、项目经费、生活补贴、职级晋升等方面政策支持。近年来,学校已派出10余名教师到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参加国际职教师资培训,30余名中青年教师参加部级省级专业技能培训,100余名教师参加市级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培训;学校与企业签订岗位技能实践协议,每年选派10余名教师到企业一线跟班生产锻炼。通过培训,强化了教师对“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教学模式、“行动导向、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教学方法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获取毕业生质量反馈,与专家研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捆绑”教学、“订单式”培养。我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成立“通世泰建筑绘图培养班”,教师与企业专家“捆绑”教学,共培养160名建筑绘图员,并就职于该公司。学校还与莫莱克斯、帝业技凯精密、欧百特信息等公司合作,开办企业订单培养班,实施“捆绑”教学。外聘教师将技术资料、原材料及生产工艺、加工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于教学中,企业还投入部分经费,添置实训设备,提供劳保护具,设立专项奖学金。“捆绑式”教学缩短了教师由“科班大学生”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周期。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派教师参加跟班、顶岗、轮岗等生产实践,使教师感受最直接的企业文化熏陶,掌握最真实的岗位操作技能,适应最具体的产品加工标准。我校在港埠机电、松下汽车、盘起工业、同宇科技等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机电安装”、“电子产品制造”、“DTP排版”、“计算机绘图”等校外实训基地,破解了“学校缺少工业文化、生产情境、能工巧匠,教师缺少生产实践场所”的困局。在完善教师校外实践的同时,学校强化教师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包括与长城自控、莫莱克斯精密机械、晟兴机电、格林环保等企业共建“欧姆龙自控”、“晟兴机电安装”、“格林机械加工”、“海尔产品维修培训中心”等十几个校内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培训教师、免费提品、派专家实施“捆绑”教学,特设莫莱克斯奖学金,并捐赠20万元的设备。

(二)校中有厂,厂校合一,夯实“双师型”教师成长基础

教师需要经历长期生产一线锻炼,在真实情境中形成岗位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但是,教师生产实践又不可能完全依赖企业,原因是,一方面,企业有其市场需求、生产计划、产品质量、技术保密、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工作量繁重,难以保证有时间随时深入企业,大多数情况下时间是零散的、条块化的,若在校内设置相应的生产车间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利用学校现有场地、设备、政策等资源优势,整合企业已有的市场、产品、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以生产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经营,解决“学校急需与企业不屑”的深层次矛盾。我校引入企业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与爱丁数码、华夏吉斯、大连信华等企业合作,教师参加电子产品生产、日文数据录入、计算机工程绘图等方面的生产实践,实现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一,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教学与生产劳动合一,实习作品与市场商品合一。学校借助企业的产品与市场,聘请企业专家做技术指导,教师、学生依据生产流程、操作规范、质量管理、安全制度等完成产品订单生产任务,掌握真实技能,学校也获得了相应的办学效益。教师参与生产实践,突破了传统校园禁锢,拓展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空间、激活了教师的创新动力。

(三)校本研训,项目驱动,全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学校合理调度工作,特聘国内外专家举办“欧姆龙PLC自控技术”、“DTP印刷排版技术”、“CAD建筑制图”等师资培训班。三年来,培养经费达40多万元。共有60多名教师取得了国际资质的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学校组建由企业专家与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在重庆、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亚龙杯电工电子技术技能”、“神州数码杯计算机技能”赛项中的8枚金牌、15枚银牌、9枚铜牌;在大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长城自控杯电工电子技能”、“爱丁数码杯信息技术应用”赛项中,获得了8枚金牌、12枚银牌、17枚铜牌。学校组建由企业专家指导的教师参赛团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等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获得9个金奖、11个银奖;参加“神州数码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了5个金奖、7个银奖;参加“全国仿真学会教学软件评比”获得了2个一等奖。学校被市政府授予“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功勋学校”、“全国技能大赛优秀组织院校”、“大连市学生技能大赛最佳组织奖”、“市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我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塑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能精湛、能打硬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实施方案》等,开展了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综合化、理论实践一体化、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多项改革。教师与企业专家编写《PLC可编程控制器应用》、《SMT表面贴装技术》等校本教材50余本及《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国家规划教材20余本,完成教学设计优质课例200余个,发表行动导向教学论文30余篇,完成《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等“十一五”国家、省、市级教科研课题8个,完成辽宁省《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系统》、《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教学系统》等信息化教学软件项目10余项。

(四)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特邀、特设、特聘”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是实现教师队伍企业化、专业化、多元化的重要途径。我校参与组建了辽宁仪器仪表职教集团、大连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立了“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各组织机构由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及各方专家组成,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园、进课堂、进实训车间,促进学校转变办学思想、完善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学校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学校坚持“内部培养与企业聘请”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思路,采用“特邀、特设、特聘”等措施,聘请50余名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特邀顾问、德技特设辅导员、大赛特聘教练、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技能导师”,多层次、全方位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实现了专兼职教师互补、校企资源共享、成员单位共赢。近三年来,学校支付相关经费60余万元。实现了办学机制“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

关于“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目前职业学校新入职教师多数来自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他们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但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而具有企业经历的专业人才转行入职职业学校又受到编制、身份、待遇、职称、年龄等多重限制,引进机制不畅。因此,需要人事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支持政策。

第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渠道应以现代企业为主,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相应的引导与管理。现在的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具有强烈的愿望,而企业由于生产、安全、效益、责任、保密等方面的考虑,缺乏合作热情。应由政府协调干预,通过工商管理、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手段保证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第三,建立具有权威性、示范性的部级标准化“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目前,“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数量多、投入大,学校积极争取、全力保障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总体效果良好。但也有部分项目内容缺乏针对性,表现为培训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呈现某种程度的学科化倾向。

第四,兼职教师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既适合教学需要,又具有从事教学工作意愿,同时又有充足时间、精力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才并不容易。应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技能型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提供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并对相关人才实施认证、注册、聘用、派遣、评价、表彰等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及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冰.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3]张联朋,王超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

作者简介:

马晓波(1958—),男,大连电子学校高级讲师,教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职业教育管理。

上一篇:学校教师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儿教师工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