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档案范文

时间:2023-04-25 11:05:26

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成长 成长档案 档案设计

在“幼儿成长档案”的制作和使用中;在利用幼儿成长档案,开展幼儿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的困惑和反思,引领着大家不断的进步和成长……

一、档案设计巧思量

为幼儿成长档案在幼儿园的使用提供一个可供操作的、合理的、科学的实践模式,是我们档案设计的总体思路。在琳琅满目的材料面前,我们始终把“巧”字放在首位,权衡轻重,尽可能的发挥档案的最大功能!

(一)总体结构。首先,在封面设计上,地方风情是我们的特色,在美丽的太湖之滨,坐落着一座书香的胥口中心幼儿园,在这片勤劳的胥幼热土上,敬业爱岗的胥幼人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甘当绿叶,挥洒青春,让孩子们在五彩斑斓的的彩虹世界里驰骋!他们在小小书画街用绘画语言畅想艺术的魅力,他们在工艺品街体验创造的乐趣,他们的生命之舟正昂首阔步扬帆起航!封底更是海阔天空,意境悠远,在湛蓝的大海上,升起一颗无比璀璨的海星,海星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也忘不了在胥幼这片忆海里的闪闪星光,胥幼为他们扬起了生命风帆,此时你看,这颗璀璨的胥幼之星正昂首阔步起飞高翔。整个档案采用的是活络页面,以便今后可以随时调整或添加,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其次,在颜色设计上,小班的粉色,跳出了可爱,中班的黄色,充满了活力,大班的蓝色,堆积着睿智。

(二)页面设置。在页面设置上,我们不仅选择了漂亮童趣的画面模板,还尽量和主题内容相配合,既有图片,又有文字,还有幼儿可操作的部分,家长可操作的部分,面向全体,实用性非常大。

(三)内容选择。在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参与下,我们有选择性的把整份档案分为6个部分,有自我介绍、幸福之家、身体发展情况、小班的故事、中班的故事、大班的故事。在“自我介绍栏”里,贴上孩子的照片或者自画像,写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小主人就这样精彩亮相了。“幸福之家”里,温馨的家庭合影,宝宝、爸爸、妈妈之间的悄悄话,无不显示出甜美的幸福。“身体发展情况记录表”,呈现了幼儿从小班、中班、大班的身高和体重,慢慢成长的轨迹一目了然。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故事,我们是按照主题来设计的,我们的主题活动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在选择主题的时候确实花了很多心思,综合考虑和融合,把春、夏、秋、冬四个有季节性的主题贯穿整个年龄段,另外根据年龄特点,甄选出了认知、动物、科学、民族等有代表性的主题,另外,《我上幼儿园了》和《再见吧,幼儿园》这两个特殊的主题,首尾呼应,更好的完整的记录了幼儿在园的三年学习生活,体现了档案的教育性、美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可谓是为孩子们量身定做!每个年龄段选择了四个有代表性的主题,每个主题通过活动评价表、精彩瞬间、老师的话和我的作品来详细展开。

二、资料收集齐又全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大量的案头工作要完成,幼儿的成长档案曾一度被老师看成了任务式的工作,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把遗忘在角落的档案搬上了“舞台”,给了它新的生命力!档案是需要大量的真实、客观的资料,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有效的评价效果,如果缺失了真实的或全面、客观的材料,那么,我们的评价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一)“自然状态”的图像资料。真实的资料,真实的评价!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真实的记录!请看这里:一天,活动室内正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正专注地参与活动。执教教师一边参与幼儿的活动指导,一边在进入不同区域时或发现有价值的幼儿活动信息时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幼儿的动作、眼神、表情等,不忽略活动室环境等细节,也尽量不惊动幼儿, 使照片能呈现真实的活动状况。活动结束后,老师开始整理幼儿活动照片,把某位幼儿突出的、典型的活动现象在文字表述上加以整理,并及时拿出该幼儿的成长档案将活动的相关信息填写进去;同时老师还根据拍下的照片仔细核对是否有未被关注的幼儿存在,这些幼儿又可能是我们下一次活动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对象。

(二)“形式多样”的操作资料。我们的成长档案中,有“幼儿作品”一栏,那么只是收集幼儿的美术作品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我们除了收集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还有孩子的主题调查表,和家长合作记录的儿歌、故事等,并按照主题的内容有选择的记录,有些还会配上老师精彩的文字注释哦!

三、互动记录成“合力”

随着成长档案的进一步使用,我们开始对幼儿发展评价这项工作的相关认识有了一些改变,幼儿成长档案应该是动态的、全面性的一种发展评价方式,也认识到一直以来伴随着我们教师的、集中填写幼儿成长档案的习惯是我们记录、评价时片面性、不完整性产生的根源,我们开始在工作中尝试调整操作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幼儿、家长三边的互动式记录,形成了一股更强的“合力”。

(一)教师的慧眼捕捉。“给我一双慧眼,我就能编制出美丽的童话”,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带着一双慧眼来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在快门式的“咔擦”声中,将这些特殊的表现记录了下来!然后通过纵向的比较,分析孩子的进步与不足,不仅了解了幼儿的个体特征、思维方式、能力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培养起自己对孩子的爱,以此更好的因材施教。尤其通过对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的直接观察以及对幼儿在活动所创造的各种成果的判断,来设计制定和调查教育活动计划的依据,以这种动态的发展观来取代日常静态的评价,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整体的发展。

(二)幼儿的自我推荐。在任何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主体,在我们的成长档案记录中,我们也给他们留了一定的自主空间。如在“优秀作品”中,我们将孩子近阶段的美术(或美工作品)全部呈现给他们自己,让孩子自己比较,评价。在选择确定后,还要和老师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件作品。通过这样的自我推荐,孩子不仅客观的认识了自我,也使我们的档案更加的人性化!

成长档案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在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评价的多元化功能,充分利用幼儿成长档案体现幼儿的自我成长。

一、多角度建立幼儿个体发展档案,记录幼儿成长点滴

孩子的“档案”就是孩子的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并记录了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它既记录了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又搜集了幼儿的典型作品,还包括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我将成长档案分成了以下几部分:

1.我的写真。收集幼儿生长发育的材料,主要反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长、体重、视力、牙齿、动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数。

2.点点滴滴。通过一些个性化资料,反映幼儿的喜好、认知发展、智力发展。如幼儿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幼儿户外的自然探究活动等。体现幼儿值日、同伴之间合作,互助与协商的活动等可以代表幼儿的社会性和社会认知发展的资料。

3.幼儿观察记录。记录孩子取得的进步以及孩子在日常活动和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

4.我的作品。收集孩子日常活动中的各种作品,有照片,有实物。如把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用积木、积塑等操作材料来拼插的作品进行拍照,使幼儿、家长及老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比较。

这些内容有的由家长提供,有的来源于老师在幼儿园对孩子的观察,全面记录孩子在园与在家的生活,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的描述,也有照片的体现。既有老师的记录,也有家长的反馈,更有孩子发自内心的稚嫩表达,体现了记录形式的多样性。在成长档案中,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共同参与,提高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家长投向孩子的目光更多了,并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反映了教育的真正含义。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我们多以鼓励的语言,共同关注、凸显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从中挖掘出每一个幼儿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的异同。

二、多平台聚焦幼儿个体发展档案,发挥评价多元功能

幼儿的自我认知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往和共同活动中获得发展,而幼儿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又体现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中,同时,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是自我反思能力发展的表现。在成长档案的建立过程中,多元化的评价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认识自我,并尝试进行自我评价。

从“单一”到“多元”,评价的主体进行了革新,使评价更为多角度,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成长轨迹,评价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实施幼儿成长档案中,我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展开评价。

1.展示性评价。我们展示孩子们平时的活动、各种难忘的瞬间,在档案中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如:照片的收集、作品的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记录、调查的结果等均是幼儿自己在活动中的资料。

2.激励性评价。在展示的同时,教师剔除消极的观念,正确看待孩子的问题和缺点,将评价的目光聚焦于幼儿发展过程中的特长与成就。通过让幼儿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使幼儿得到无形的激励,发展其积极的自我意识。如: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记录幼儿自己比较过去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时的态度等。

3.调节性评价。在评价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幼儿参与评价活动,在自然的、真实的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如:在成长档案中收集的资料都是幼儿自己参与并提供的材料,幼儿可以通过以前与现在的材料比较发现自己过去与现在的差异,从而认识并思考自己的行为。

4.导向性评价。评价不再是从个别典型的活动中获得,而是依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和积累,全面地评价幼儿的发展,使成长档案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幼儿成长档案中,我们整合多方资源,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老师评价为主,幼儿自评为辅,鼓励家长参与评价,从幼儿自我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照片、作品、家长老师孩子对其的描述,发挥着评价多元性的功能,引导幼儿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提高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如:在“我的作品”一栏中,呈现着幼儿自己在各项活动中的作品、调查表、记录表、照片,通过翻阅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变化,回顾活动过程,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成长的快乐;在“点点滴滴”中家长、老师可以向其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使其悟出失败、享受成功;在“幼儿观察记录”中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幼儿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评价自己在各项活动及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幼儿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培养幼儿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

爱因斯坦曾说过:“任何一种伟大高尚的事物,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幼儿成长档案记载着孩子的足迹,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与实施是幼儿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能够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活动。幼儿成长档案让幼儿凸显了自己独立的个性,让每个幼儿都享有相当的自。在档案中,教师、家长的建议、帮助与支持,同伴之间的合作与评价可能会随时出现,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人际认知和自我认知。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幸福档案”。

成长档案范文第3篇

一、多元化的评价,提供多种尺子

新《纲要》提出:幼儿教育的评价应当强调多元性。“幼儿成长档案”中收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记录和积累的各种作品,成为评价者开展评价的重要依据。

1.展示内容多元化,注重综合性

“幼儿成长档案”不仅是教师建立的幼儿个案、教师的活动观察记录、家园联系手册,它包括更多的内容,如幼儿具体生长发育、智能的发展情况、操作成果、认知发展的材料、艺术活动作品以及童言稚语等。具体而言,幼儿成长档案包括:一是具有创造性的幼儿作品;二是教师对幼儿的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三是家长对孩子的观察与评价;四是幼儿成长历程的照片资料。成长档案的使用,可以将幼儿的各种作品和相关资料收集和积累起来,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

2.记录方式多元化,体现差异性

对幼儿成长档案袋的记录可采用语言、图片、声像资料等多种记录方式。照片记录:在各种活动中,我们经常用相机捕捉各种有价值的镜头,并在照片的旁边加上注解和分析。幼儿作品:幼儿作品加教师的分析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多数的作品还需要通过和幼儿交流后才能真正领会幼儿作品中的含义。声像资料补充了书本式成长档案的不足,家长和幼儿不仅可以随时查阅,而且动态的影音记录,更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家园沟通。

3.参与主体多元化,突出特色性

《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幼儿游戏、学习与生活的资料,并据此做出评价,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确保了评估的准确性,同时也进一步检验教学、反省自身。家长可对幼儿在家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也可将幼儿在家与在园情况进行比较后提出疑问,而后与教师共同分析后对幼儿的反差进行评价。孩子是“幼儿成长档案”的主体,他们积极参与档案的创建,对“成长档案”具备强烈的“所有权”意识。他们可据此对幼儿园生活、自己和伙伴进行评价。

二、个性化发展,期待丰富多彩

幼儿成长档案让幼儿凸显了自己独立的个性,让每个幼儿都享有相当的自。在档案中,教师、家长的建议、帮助与支持,同伴之间的合作与评价可能会随时出现,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人际认知和自我认知。

1.自信心与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经常得到成人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获得信任感,而产生自信心。“你真棒!”这些语言,使幼儿意识到教师对他的态度是肯定和鼓励。在档案袋中我们对孩子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表扬,使幼儿体验到成功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增强了自信心,乐于去操作。当幼儿翻阅自己的成长记录本时对比自己每个年龄段的作品、轶事,他们或多或少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感觉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

2.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得以充分展示

“幼儿成长档案”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认识与评价的空间。通过翻阅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差异。通过让幼儿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使幼儿得到无形的激励,发展其积极的自我意识。成长档案的建立使家长及时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不足,孩子们会潜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初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判,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档案中孩子们用照片、绘画详细地介绍自己的能干之处,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在大家相互交流、肯定与鼓励中认识自我,不断改进,适应集体。这样有利于幼儿在与他人的社会往中形成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步。

3.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位幼儿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力领域,幼儿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儿优势智力领域,促进其最大化发展,提高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幼儿终身发展塑造良好的动力系统。

在选择成长档案的内容时,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其感兴趣的活动中的行动表现,并及时运用称赞和鼓励的语言强化幼儿的创新行为。例如:如我班的豪豪小朋友对汽车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他观察汽车,并提供相关的图片,在观察中积累经验。及时地拍下照片记录在成长册中,引导他用语言讲述自己作品的名称和特点,或是用笔画下来。同时,我们努力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以同样方法引导他们,久而久之,幼儿对活动兴趣与信心树立了起来,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多元化评价倡导更多赞许、包容和支持,是张扬个性的有力保障。在“幼儿成长档案”中实现评价多元化,追求的是以评价促发展,为每个幼儿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

成长档案范文第4篇

写下这个题目,不由得哑然失笑。“成长”这样的字眼,应该是用来形容青涩小儿的,现在却被我拿来自诩了。一介老夫,年逾半百,居然还如此矫情,公然装嫩,是不是过于自恋了?可能是吧。毕竟,老夫我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入行――入档案期刊之行,直到现在,整整24个年头过去了,从来没有改过行,矢志不渝,死心塌地,连金融部门那样的金饭碗,都没能让我移情别恋;充其量只当过几回票友,偶尔,到本机关别的岗位上客串一把,仅此而已。在此期间,尽管我在逐年老去,但档案期刊,却的的确确正处于一个英姿勃发的“成长”期。所以,所谓的“同成长”,应当理解成:成长在它,老去在我;名目(概念)虽然各有千秋,付出的,却都是同样的年华,逝者如斯。

记得刚入行时,对档案期刊我还只是把它看作“饭碗”,而没有视为事业。那年月,我们三四个人,编一本不厚的业务指导类的双月刊,交代给我的那些差事,一般只消半个月,就可以基本搞定,多出来的一个半月,我原本可以串串门,瞌睡牙,说说家长里短,聊聊饮食男女,搞搞上司公关,轻松愉快,快速“成长”。可我太不甘心仅仅为“饭碗”干活,满心里鄙夷靠非能力元素安身立命,一门心思只想干出点名堂来,实现所谓的自身价值。于是四处张罗着找选题,跑采访,出主意,想门道,哪里有点风吹草动,只要和档案相关的,立刻风风火火地赶过去。1987年,我甚至成功地鼓动我们局领导――那年头的局长很随和,我这个小编辑可以随时出入他们的办公室,随时对那些南下的“老山东”们建言――向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同志发出了采访邀请。而当时,我刚刚跑完对宝钢被外轮撞断了输煤码头的抢修现场的采访;宝钢档案处派人24小时轮流值守,为抢修提供全部档案材料的鲜活事例,立刻就被前来市档案局视察并接受《上海档案》采访的同志采纳了,用在了他那篇有关档案工作的、非常著名的讲话中。

不是自夸,初入行的那几年,我的确干得非常投入,非常卖力,也挺有成就感。1987年同志和我们局馆干部的那张合影中,有资格在画面上露脸的全都是处级以上干部,只定格了我一个小科员。

从那以后,就像那张照片一样,我整个人也被定格了,定格在了编辑的岗位上,一定格就是20多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档案期刊大量破土的时期,不消几年工夫,全国大多数省市差不多都有了自己的刊物。这种势头,我一直把它解读为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当然,此间未必没有“一窝蜂”或者“跟风”的嫌疑,但是,当年如此封闭、如此滞后的档案界,能够呼呼啦啦、步调一致地走出这一步,苟日新,日日新,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但凡创办了一本杂志,差不多也就相当于打开了一扇窗。既然开了窗,你总不能不让人往里看吧?你也总不能不把自己收拾得规整一点、体面一点,以免被人看不起吧?而且,开窗还有一大好处,就是透气;所谓透气,就是一吐一纳,就是新陈代谢,就是在俯仰之间慢慢长大,而且是迎着阳光慢慢长大。

窗口,还具有一种表情达意的功能,是交流与互动的绿色通道,无论茱莉叶与罗密欧,还是张生与崔莺莺,冲破封建桎梏的最佳选择,无一不首选跳窗。

但档案期刊这扇窗口开出来以后,效果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游刃自如,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既来劲,又泄气;既投入,又迷惘。

我在市作家协会有个朋友,自我当编辑后,就按期给他寄杂志。有一回,我去他那儿串门,无意之中看到,几年来我寄给他的《上海档案》,居然一本没拆,全都原封不动地堆在了墙角旮旯。

别说社会读者,就连我们市档案局,有位关系不错的同事,也推心置腹地对我说,你们办的《上海档案》,我从来不看……

软实力,21世纪的文化人喜欢用这个词汇,但20年前没人这样说,我只是感到自己太低能,太无为,每每沮丧于自己的选择竟是如此的边缘化、如此的不入流。这对于一个渴望上进,渴望成功,渴望闯出一番天地的小科员来说,实在是太不满足了。

这可能也和我观念上的一个误区有关。我一直把档案期刊当作大众媒介来看待,完全不懂得在一个专业化、细分化的改革转轨年代,事实上还有一种小众媒介存在,而且,对于档案媒体来说,小众化将是我们永远的宿命。这一点,不光当时的我不懂,整个传媒界其实也是懵懵懂懂。1988年,在改革大潮的挟裹下,我再一次跃跃欲试,不知天高地厚地游说局处两级领导,对《上海档案》实行改版,美其名曰:架设起档案与社会、历史、人生的桥梁。没想到,纳谏如流的领导欣然同意,其积极性一点也不亚于我这个小科员。1989年1月,《上海档案》经过从内容到装帧的全面更新后,大张旗鼓地向社会推出了。令人惊喜的是,改版的效果着实不错,出版了仅仅三期(半年)之后,《上海档案》的发行量,就从原来的七八千份,一跃达到了两万五千份。仅上海火车站一个零售点,每月的销售量,就超过了两千份。按照这样的势头,我们的发行量再往上翻一番应该不成问题,我的大众媒介、主流文化之梦,也许真的有可能实现了。

可惜,后来出了点意外,非个人意志所能左右,一切,于是复归从前。

不过,这一次复归,倒促使我想了很多,我渐渐看懂了机关是怎么回事,档案是怎么回事,档案期刊又是怎么回事。

期刊,在我们这个行业,处于一种叨陪末座的尴尬境地,并非主业,在本行业的法定职能中,根本找不到它的位置。其地位如何,完全仰赖于领导者的个人素养和文化旨趣,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或日风险性。这种风险,是我入行之初根本想不到也看不透的。有些领导,即使在召开宣传类专业会议或就宣传问题作专门讲话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撇开期刊。全国的档案期刊除了有一个自发的、松散的、由部分单位参与的研讨会外,基本处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无挂靠状态;编辑业务方面的交流、培训、管理、提高无人问津,水平长期业余。期刊在原本弱势的档案部门所处的弱势地位,让我这个见怪不怪的老编辑亦不胜唏嘘。怨谁?怨我们这些当编辑的无能,折腾了二三十年也没能把一片事业的天空撑起来。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我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留给了自己,不再傻乎乎地往前冲了。直到目前,在我已出版的六本书中,有四本写于那个年代,还有不下于三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杂文、随笔、小说,散见于各地的报刊书籍。慢慢地,我也积累了很多,以至消化不了变成了脂肪,突兀一座“将军肚”;原先一头茂密的青丝也日渐稀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至少,从外表

看有点像个“专家”的模样了。

2005年,于我而言,可以说是自入行以来的又一次转折。这年1月,《档案春秋》正式出版,在此之前,它是一本以公布档案史料和研究上海地方史见长的理论刊物,虽然颇受学界同人欢迎,但也就是一本同人刊物,受众面非常狭窄,社会影响极其有限。为改变这种档案期刊出不了圈,长期与大众疏离的状况,上海市档案局党组经过反复酝酿,终于下决心突破档案界办刊的传统模式,创办一本面向大众的综合性档案文化月刊,并且对刊名、定位,乃至办刊人员都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党组决策的顺利实施。

说实话,对这一次新的受命,我在内心里颇为抵触,不想干。前车之鉴,明明白白,于我个人看不到任何好处,又何必重蹈覆辙。长期的、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使我的心脑血管系统、腰颈椎系统、神经系统,落下了职业的累累伤痕,笔耕了大半辈子,老夫我已经没有本钱再为实现事业的价值而透支生命了。但是,我是一个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决定,这些基本规则总应该懂吧?再说了,我如果不干期刊,还能干什么?当处长吗?我这样的“非领导职务”,有资格吗?那么艰深的领导艺术,我学得来吗?一笑。

唯有服从。尽管服从得不无悲壮。

面对复杂的种种纠葛,领导下决心拍板不容易,而要我们这些长年浸泡在档案专业中的编辑一夜之间完成转轨也不轻松,智慧的生成有时候与权力的应用同样艰难。谁也说不清所谓的档案文化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谁也没有办法厘清档案文化和通常所说的人文历史之间的界线,放眼全国,找不到一个成功的蓝本可供参照。一时间闲言碎语不少,乱七八糟的矛盾纠结成堆。

总之一个字:难!但我不买账,压力越大越不买账。让不让干,是领导的事;干好干坏,是我的事。

偏在这种时候,原先力主改版的党组书记、局长,又奉调离开了市档案局,新来的局长、党组书记对改版会是怎样的态度,大家心中无数,已经开机印刷的第一期杂志分娩后还能不能正常生长,变成了一个让人猜不透的谜。

好在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结束了,新局长的态度坚决而且明朗,支持的力度渗透到了办刊的每一个细节,《档案春秋》就此踏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这也使我悟出了一条规律,凡是真想干事的档案界的领导,都是力主档案出圈的,没有一个愿意自我禁锢。

改版第一年,《档案春秋》的邮局征订数就比改版之前上涨了10倍,据邮局发行部门的同志告知,《档案春秋》的增长幅度位于当年全上海第一。这固然是―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但和我们1989年的那次改版相比,差距还是蛮大的。毕竟时代变了,文化环境变了,报刊出版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远非当年可比。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振奋精神、提升自信、坚定目标,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档案的开放与传播,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还是一种政治行为,关乎政府信息开放和民主执政建设这样一个宏大主题。所以,是否严格恪守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出版的各项政策法规,确保政治正确,是上海市档案局领导一直关心的核心问题。我们的编委会主任,一直由党组书记、局长亲自兼任,我们的主编,也一直由分管副局长直接担纲,每一期杂志,从标题到每一帧图片,都在他们的直接审视下定夺,可谓殚精竭虑。

由于定位基本上还算准确,雅俗共赏的格调初步形成,我们依托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办刊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所发表的文章被转摘的越来越多,《档案春秋》这四个字频繁出现在《新民晚报》、《读者》、《报刊文摘》、《作家文摘》等具有全国影响的报纸刊物上。2007年,仅据我们视野有限的不完全统计,转载量就达到了87篇/次。还引起了一些纪实类电视、广播节目的关注,成为他们节目素材的一个来源。《档案春秋》同时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总政治部评为赠送海边连队的百家优秀期刊和国家A级期刊。

成长档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记录 个性发展 专业化成长 家园互动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提到:“教师与儿童之间相互关系之内涵是必须用心经营的深刻主题,是建立在工作本身,而非日常例行活动或幼儿表现,其心灵的交流在于对事物的兴趣。”由此可见,师幼关系的内涵是使教师真正成为孩子的玩伴,而档案记录则能真正有效地使教师去捕捉孩子心灵发展的真迹。

一、档案记录让幼儿得到了富有个性的发展

《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儿童的表情、活动、行为、对话等用摄像、照相、录音、笔录等方式从客观的角度进行记录,并与活动的开展同步进行,使儿童也能参与和老师共同进行档案记录过程,起到师幼互动,师幼与档案互动,家长与老师互动的作用,从而使教育者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1.运用档案记录,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档案记录时将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到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安全感、可信任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幼儿,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得到呵护、支持和鼓励。老师将每份记录都张贴在活动室周围,为每位孩子建立个人档案,孩子可以随时在档案记录里看到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的想法并体验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备受老师的关注、信任、尊重和爱护,这种积极的情感也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生活环境的信任,增强求知欲。

2.建立个人档案,使幼儿的自信心、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幼儿个人档案主要是幼儿自己参与提供的各种“文献材料”,其中有幼儿基本信息、照片、作品、点滴进步记录、奖状以及教师的评价结果等。为丰富“档案”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各类活动并收集各种资料。幼儿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经常得到成人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获得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我们在引导幼儿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对孩子说“你一定行”,“再试一试”这些语言,使幼儿意识到教师对他的态度是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使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地完成目标。

3.让幼儿参与档案记录,以提高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的能力

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幼儿自我认识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个人档案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认识与评价的空间。幼儿在“个人档案”中能够对他们过去和现在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差异。个人档案的建立还能监控个体的行为,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近期发展状况,从而及时帮助孩子。孩子在“我想对你说”栏目中了解自己的优点、不足,会潜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初步评判,提高了分辩是非的能力。

二、档案记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档案记录则给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档案记录的过程,也促进了教师不断地自我成长。

1.细致的记录过程炼就了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

在档案记录的过程中,教师炼就了观察孩子的本领,知道要观察孩子的哪些方面,不仅要观察孩子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的发展水平,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不仅要关注幼儿某一片断活动中的表现,更要持续观察、记录幼儿一定阶段中的发展变化;不仅要捕捉孩子偶发、典型的行为表现,更要关注幼儿稳定的行为特征;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弱势项目,更要关注幼儿的优势项目等。

2.多样化的记录形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1)纯文字记录与分析

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行为或发现,教师要用文字把它整理描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带着思考去观察记录,而思考则来自于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

(2)照片与分析

在各类活动中,教师经常用相机捕捉各种有价值的镜头,并在照片的旁边加上注解和分析。照片能直观而清晰地记录下当时幼儿的表情、神态、动作等,而教师的注解可让照片变得更加立体全面。

(3)幼儿作品与分析

幼儿作品加教师的分析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多数的作品还需要通过和幼儿交流后才能真正领会幼儿作品中的含义。例如,幼儿对蚂蚁触角传递信息的作品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幼儿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对于这些极富想象的作品,教师就从幼儿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表现手法等各种角度进行分析与反思。

(4)影音记录

在档案记录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许多表现,靠纸张记录是不够的,比如录像语音的记录等。影音记录补充了书本式档案的不足,家长和幼儿不仅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而且动态的影音记录,更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家园沟通。

3.有效评价的开展促进了教师自我成长

新《纲要》提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档案记录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幼儿游戏、学习与生活的资料,并据此做出评价,以进一步了解幼儿,检验教学,反省自己。

4.不断地反思与实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认识到档案记录不仅仅为孩子的今天留下纪念,给家长提供指导,更重要是给教师的工作提供帮助。以更好地关注儿童主体发展的特点和进步,关注儿童的发展足迹和阶段,从而让教师学会从关注文本的实施中跳出来,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档案记录搭建了家园互动的平台

我们惊喜地发现尝试档案记录后,家长、孩子、教师都在悄悄地转变着――大家围绕着孩子的话题总是滔滔不绝:家长总能主动询问教师是否需要提供帮助,积极为孩子准备主题开展需要的各种材料,乐意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也经常将选择权、决定权交给孩子,热心地为孩子的活动出谋划策……

这种全新的家园互动的家教模式,不仅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幼儿对家庭、集体的认同感,让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也只有当教师和家长互动合作时,才可能给幼儿带来最好的经验,只有家园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档案记录让我们看到孩子“真的有一百”,让我们思想着孩子的思想,体验着孩子的体验,并由此为孩子提供帮助,这样的教育才真正有效。

(江苏省常熟市元和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成长档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兴趣;习惯;档案袋;作文教学

“作文成长档案袋”,顾名思义,就是将“档案袋”与“作文教学”“学生成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写作素材和与作文教学有关的资料收集在一起,用于记录学生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指导的一个小型的资料库。这个“成长档案袋”中,既透视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又反映着学生摘抄名言警句的独特感悟,是有效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尝试。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对促进学生作文成长产生的积极意义。

一、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假、大、空”现象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积累成长素材的习惯,而“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无形中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自身成长空间的素材。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同学的协助下,为了充实“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内容,学生会慢慢自觉地深入生活、关注社会、体验人生,既读“圣贤书”,又闻“窗外事”;既观察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变迁,又探究花鸟虫鱼的生活习性……并将这些成长过程中的写作素材积累起来放进“作文成长档案袋”。当教师布置了作文任务,需要材料的时候,“作文成长档案袋”中的这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素材,就会如数家珍般地摆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生活,抒写心灵,必定会真情流露,写出感人肺腑的好文章。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作文教学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宗旨不谋而合。逐渐地,学生就会脱离“假”的写作套路,推陈出新,言他人之未言,写他人之未写,作文内容就会由肤浅走向深刻,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单调走向缤纷,使学生的作文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自我生活,从而达到独抒性灵的目的。

二、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过:“生活犹如温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富,溪流自然活泼昼夜无息。”这源泉除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直接材料,也包括通过广泛的阅读鉴赏积累的间接材料。“作文成长档案袋”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成长生活外,还要求学生大量吸取文学名著等文学读本中丰富的养料,就像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它是创作的根,根扎得越深,根系就越发达,就越能让植物繁花似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相关杂志,都要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一边做笔记,一边写读书体会;一边写读书体会,一边谈读书感悟,哪怕是一句话,或是一段点评都行。渐渐地,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与鉴赏中得以提升,“阅读古今名著、鉴赏精彩片段、摘抄名言警句、点评好词好句、锤炼遣词造句、尝试仿写改写、交流探讨写作技巧、发表自己人生感言”等方式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为阅读鉴赏本身就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而这种个性化的阅读鉴赏最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学生一旦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作文创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成长档案袋”的精品越来越多,激发的潜能也就越来越大。

三、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激发学生大胆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的督促下,学生“作文成长档案袋”里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来自自身的、他人的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当学生品读着这些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材料的时候,当学生品读着别人创作的精品的时候,他们也会产生将“米”煮成“饭”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和时间情况,安排片段训练,诸如肖像描写、动作细节、景物描摹等容易写作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进步的喜悦;也可以安排课堂作文,加强写作前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构思、灵活运用方法、用于创新,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构筑作文的大厦,用自己生花的妙笔抒写真实多彩的生活。那些写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在写作中流露了自身的体会,哪怕是一丁点的可取之处,教师也要及时表扬,保护他们的创作激情;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写出满意的作文,就要大力赞扬,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表达欲望。通过这样的不断磨炼,就会越写越顺,越写越精彩,越写越想写,也只要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得以良好的催化并滋生出更多绚烂美丽的篇章。

“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既符合“文学源于生活”的本质特征,也督促了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既是教师作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需要,真可谓“一举两得”,双向丰收。

成长档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成长档案;评价;完善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69-01

幼儿园成长档案能够真实地记录幼儿的发展状态,反映幼儿某一时期或某方面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关注幼儿之间的差异,而且还能够动态研究幼儿的特征。因此,把成长档案作为研究幼儿发展水平的依据是十分有价值的。但是,当前幼儿园成长档案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评价水平仍需提高。

一、幼儿成长档案的使用现状

(1)成长档案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内容的收集,幼儿园在成长档案内容的收集上要与幼儿园各阶段的主题活动同步。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将幼儿在课堂上完成的测试、美术作品及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活动照片等放入档案袋中。同时,还要将幼儿在家中生活学习的内容也放入档案袋中,使成长档案成为比较全面的评价工具。其次是整理与制作,教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完善。为了丰富成长档案的内容,体现每个幼儿的特殊性,教师在后期会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将能够体现幼儿个性和能力的作品放入成长档案。

(2)成长档案使用效果。首先是对幼儿的效果,幼儿园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能够动态评估其发展水平。幼儿在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领域的发展水平是否有进步,是否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目标,存在哪些优点与不足,这些都需要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来予以评估。成长档案的使用可以将幼儿的各种作品和相关资料收集和积累起来,为幼儿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是对教师的效果,幼儿园成长档案的建立加强了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促进了幼儿各方面发展。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使得活动的开展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使幼儿的各项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再次是对家长的效果,虽然幼儿的成长档案记录的是幼儿的成长轨迹,但它是师幼、家长共同的辛劳成果,教师要用好这笔财富,引导家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协助幼儿园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成长档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参与度不高。幼儿园成长档案的主体是幼儿,在成长档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评价不再是教师完全支配的过程,幼儿也可以参与到评价当中去,并且幼儿才是评价的主体。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幼儿对档案评价的参与却很少。幼儿只是拿出自己的作品放入其中,在幼儿作品旁边,有的教师甚至没有对其进行注释与评价,使得幼儿成长档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作品选择不当。幼儿园成长档案中的作品应当是教师、幼儿、父母有目的、有计划选择的有意义的作品,能够反映幼儿真实的成长过程。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档案里面装的仅仅是幼儿一些前后毫无关联的作品。前一页是幼儿的绘画作品,下一页可能是幼儿的一张照片,或者一手工作品,各种材料之间没有联系,未能体现出幼儿在一个阶段内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3)家长理解不够。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在成长档案评价的实施中,也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组织计划时,家长需要向教师提供一些和幼儿有关的资料。收集幼儿作品时,家长需要参与提供幼儿作品,帮助教师一起进行筛选。家长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评价后,家长要与教师一起对幼儿的评价结果进行思考,在家庭中与幼儿园同步展开促进幼儿个体发展的教育,与孩子共同学习,以正面积极的心态指导幼儿,增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三、幼儿成长档案使用状况的改善策略

(1)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在档案制作过程中,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制成长档案。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性化的装饰,并提醒幼儿在成长档案上做上自己的记号以及标明起始时间。教师可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丰富成长档案的内容,和幼儿共同分享观察记录,当幼儿得知教师记录他们的进步和优点,知道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后,会更轻松、愉快地投入活动。

(2)加强家园交流。幼儿园成长档案是家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能够使家园密切联系,达成教育共识。在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一开始,就需要使家长意识到成长档案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成长档案有充分的认知。此外,教师还需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向家长们展示幼儿的成长档案,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回顾作品,分享幼儿成长的喜悦。

(3)幼儿园为教师评价工作提供保障。档案评价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再加上幼儿的自理能力有限以及家长的参与度较低,成长档案内容的收集、选择、评价等工作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所以,幼儿园成长档案的实施还需做出调整,要给予教师相应的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成长档案能够真实地记录幼儿的发展状态,反映幼儿某一时期或某方面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关注每个幼儿的差异,而且还能够动态研究幼儿的特征。当前幼儿园成长档案的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评价水平仍需继续提高,为研究幼儿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时松.论幼儿园档案管理的四个基本问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成长档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成长档案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59-02

教育评价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作出评价以此来指导教学。传统考试只重视结果,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没有能客观表现,仅通过传统试卷检测,是不能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考试仅仅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部分解题能力,不能体现规划能力、学科间的综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要实现的目标包括:

(1)能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能记录学生成长的历史,评价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取得进步;

(3)能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明确学习中欲达到的目标,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

(4)学生能参加到评价中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一、档案袋评价定义及概况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新兴的评价方法。它是在某过程中围绕某种目的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有组织地呈现,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一个人成长经历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运用到教育中,通常是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由学生与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收集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报告,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集中反映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

二、成长档案袋的性质特点

一是:“成长档案袋”能否吸引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是成长档案袋设计的关键,因此,在设计成长档案袋时,可用活泼、精美的图案代替枯燥无味的文字。二是:形象直观、便于操作是成长档案袋的另一个特点。它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三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树立学生自信心是成长档案袋的宗旨。四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长档案袋的评价内容有知识、能力、情感、行为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定义及意义

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就是收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生成作品,用以展示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和成绩,乃至存在的问题。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单元知识框架,暴露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行为,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学生将自己的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提供给教师、同学以及家长,通过交流,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

四、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建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档案袋的建立

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袋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数学学习心理包括学习中个体的认知过程,还包括认知过程的非认知因素。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个体认知因素,可以通过口语报告、问卷,严格对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来掌握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非认知因素中与数学学习影响较大的是动机和焦虑两种非认知因素,通过设计问卷,行为观察,行为评定等方法,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数学学习成绩的归因;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焦虑程度,以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数学知识掌握档案袋的建立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很盲目地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诊断自己的学习问题,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理清学习的脉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掌握文件档案袋。它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①单元知识总结;②错误问题及其纠正;③学习中存在的疑惑以及解惑的过程;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⑤考试中有代表性的试卷;等等。通过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和失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调整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档案袋回馈性原则,同时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教。

3.学生数学学习反思档案袋的建立

传统的数学学习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反思是在学习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批判自己的学习质量,巩固所学的知识,检验学习的效率。因此,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学习策略,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数学学习的反思档案内容可以有:①概念学习的随堂记录卡;②数学读书笔记;③数学日记、数学作文;④考试总结等等。

4.数学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档案袋的建立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衡量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一种指标,也是新课程下要求学生培养的一种能力。通过布置作业,检验学生的问题解决探究能力。问题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专业型作业题,可以是给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给出建议过程并给以解决,也可以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寻求解决方案。要求学生给出详尽的解答过程,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数学探究问题解决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任务要与教学目标一致,不能脱离数学学习这个本源。

5.数学学习小组讨论档案袋的建立

新课程改革很重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以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围绕教师所要求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增加了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讨论中,学生的表现如何,通过建立学生数学学习小组讨论档案袋,记录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情况会有进一步了解。小组讨论档案袋中主要包括几个内容:①讨论课题;②是否发表自己见解;③是否倾听别人意见;④是否努力把课题引入深处;⑤讨论后是否有新的见解。

6.对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的评价

需要根据成长档案袋的内容和评价目的,制定一系列的评价准则,组成一个评价系统作为评价的参照。制定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提出评价维度。即对学生作品反映的各个方面的属性加以归纳总结和分类。这些维度也反映了评价学生的角度。

(2)制定评价标准。即对老师所提出的每个维度分别制定若干个从优到劣的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描述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状态,可以用这些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定位。

(3)选择评价尺度。即对老师所提出的各项标准进行简单的量化,比如可以采用5分制给学生评分,优秀的得5分(20%左右),良好的得4分(50%左右),一般的得3分(25%左右),须努力的得2分(5%左右)。具体的评价尺度(包括比例)可根据老师的经验和需要自行提出。上述步骤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评价了。

在进行单份材料的评价时,老师所关注的问题应是较细节的,提出的维度也要相应地比较狭小,对学生一些小的方面也应留意。而在评价整个档案袋时,应注意从宏观上把握,关注比较大的问题,提出的维度也应是概括性较强的。必须注意的是,评价的策略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进步,要致力于使学生的综合学力“增值”,要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

五、在使用成长档案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使用成长记录袋,会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成长记录袋的实效和功能。科学运用成长记录袋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长记录袋的作品该如何选择

成长记录袋内容的确定、作品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教师在使用成长记录袋之前,必须有比较具体的使用方法,也就是必须明确用成长记录袋去反映、评价和促进学生在哪一方面的发展,而确定作品的依据主要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班级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要求。

2.怎样确保教师定期检查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参与和合作,成长记录袋就难以有效实施。教师必须参与;学生作品的整理、选择、收集,参与;对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召开成长记录袋的交流会议等。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大了工作量。要解决这一问题,取决于教师如何把握自己在成长记录袋应用中的角色和作用。首先,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收集、编排和取舍等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以指导和监控为主。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让学生自己去做。其次,教师要负责定期召开成长记录袋的反思、交流和评价会议。再次,教师可采用小组长负责制。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才能减少工作量,保证成长记录袋实施的功效,充分发挥成长记录袋的优势和潜在功能。

另外,还要确保档案袋不被滥用,以及档案袋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当然成长档案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大家继续改进和发展,寻求适合新时代标准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董奇.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1

[4]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成长档案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61―01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耗时长、工作量大、不易于实践操作,致使其不能有效地发挥在幼儿发展评价、幼儿成长记录等方面的作用。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博客平台以其便捷、存储容量大、易于保存、易于操作等特点,有效地节约了制作档案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成为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首选。我院在建立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博客平台的选择

博客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基于门户网站的博客,如网易、新浪、msn等;另一种是独立的博客网,如博易、中国博客网、博客网等。我院在幼儿成长档案的创设中选择的是网易博客平台。

二、博客网络的建构

为了进行有效的幼儿发展评价,在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创设中,我们首先要进行博客网络的建构,即形成幼儿园――家庭双方互动网络。

1.组织家长学习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相关内容。为了使家长认识和了解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相关内容,在创设之初,我们需要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向家长阐明什么是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制作过程。

2.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向家长提供幼儿博客注册程序,组织家长建立幼儿个体博客,同时提醒家长注意,建立幼儿博客时,要和班级博客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搭建起内部博客平台。

在班级博客、幼儿博客注册基本完成后,教师应将班级博客与幼儿博客进行友情链接,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应将幼儿博客进行友情链接,从而组成班级幼儿博客网络。

三、“博客式成长档案”的记录内容

教师通过为幼儿建立“档案”,可以从中了解到幼儿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位幼儿,有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凝合力。

幼儿成长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文字资料。包括幼儿的评语、观察记录、发展评价、与幼儿的交谈记录等。教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通过与幼儿探讨问题,注意观察、记录幼儿的趣事趣闻,随时随地捕捉幼儿的成长信息,并及时上传到幼儿的档案里。

2.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包括幼儿在游戏、参观、文艺演出时,收集的照片、录音、摄像等。我们将这些影像资料保存并上传到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下幼儿成长的点点滴滴,这些信息都能为我们提供幼儿成长、发展与进步的轨迹。

3.幼儿作品。幼儿作品主要是指幼儿的美术、手工、科技小制作等。将幼儿对作品的解释用书面的形式加以保存,以便日后为教师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依据。

4.各种测验及调查结果。各种测验及调查结果主要是一些调查表和检测表。在各种测验及调查结果资料收集方面,我们根据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检测表,并将其纳入幼儿成长档案,使之形成一个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我们把它放在网站上,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填写,以便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参考。

四、家园密切合作,共建“博客”档案

通过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并通过网站与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

成长档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学生成长档案袋内容 学生成长档案袋探索 探索体会

进行形成性评价试验,我设计了多种实用的方案和方法,使实验研究生动活泼、成效显著。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进行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操作,要重视科学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要有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

一、确定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内容

作为一种评价工具档案袋被描述为学生的一系列作品,如平常的日记、作文、信件、卡片、海报、研究报告、小组活动记录、录音等等的汇集。这些作品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收集起来的,用于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中的努力、进步与成就。笔者在试验过程中主要采用专家李亦非倡导的理想型的档案袋设计,进行详细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包括对学生反思能力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评价标准;确定在档案袋中放人的材料,包括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写出作品和学生的反思记录三类材料。

二、实施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步骤

(一)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档案袋评价

1.开家长会:在学期开始时向家长介绍档案袋评价的特点,说明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开班会: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并说明建立档案袋的设想。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明确在档案袋中应装入的材料,说明搜集有关材料的方式,动员学生主动地利用档案袋保存自己的学习作品。

(二)在档案袋中收集和保存材料

1.教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所了解的学习目标进行调查,并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计划,将这些材料放人档案袋。

2.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分发家长反馈意见表对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放人档案袋。

3.教师设计作品评定表鼓励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各种学习作品如进行自我评价,或者鼓励学生互相评价,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材料放人档案袋。

4.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价表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调查和学期(学年)学习效果自评,并由学生将调查结果放入档案袋。

5.在学年结束时,让请学生为自己的档案袋做一个封面,并写一封给读者的信。

(三)利用档案袋进行学习评价

1.在收集和保存资料的过程中,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学生自我评价或调查性的评价。

2.在学期中适当的时候,以开班会的形式,由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作品或者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其他的学生向他们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3.在学期末以展示会的形式,请全班的每一个学生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向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开放。

4.如果有条件,可以编辑本班的“作品集”或建立网页来展示学习成果。

5.向家长调查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一步的期望。

三、探索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体会

(1)学生成长档案袋不仅是一个文件集合载体,一个评价工具,更应该是学生成长的轨迹的记录袋,是学生生命价值的体现,学生应该从学生档案袋的设计、制作、管理和评价中体验到成长的酸甜苦辣,然后进行自我反思与调控,进而发展自己的健康人格。英语学科的档案袋应该站在学生生命的高度上来规划设计,不仅要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语言参与学生的心理智能建构”(李静纯)。

(2)学生应该是档案袋的真正主人,他们有权决定档案袋的评价标准及内容,所以我们经常让学生在档案袋中放人个性化的内容,并对其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3)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共同参与评价。

(4)学生在完成档案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评价、合作评价,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及学会做人,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5)在实施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时,学生参与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的同学积极参与档案袋的全过程,效果显著,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持抵触的态度,认为做档案袋可有可无,担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影响他的英语分数,所做出的档案袋质量不高,影响了的整体效果。

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探索,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在进行终结性评价时截然不同。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考试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而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改进学习方法,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发展。所以,形成性评价是有效的。

在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改革实验过程中,新的评价理念开始渗透到教师和学生们的血液里,并且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形成性评价方式是灵活多样,除学生档案袋的方式,还有问卷调查、平时测验、新型成绩报告单等,我们要继续深入探索与实践新的评价体系,让英语课程改革取得新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管理学工作范文 下一篇:电子版档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