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范文

时间:2023-03-08 08:24:45

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美术感悟 美术欣赏 学生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趣激学。把生活融入美术,让学生体味美术乐趣,让美术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美术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美术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美术,用美术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几幅画,更是促使他们主动地、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利用这一资源,这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

一、欣赏中感悟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欣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从而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让人的视野开阔了,美术欣赏能力也就增强了。

就初中生而言,生活体验较少,有意识记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意设计或根据教学需要即兴创编,为美术学习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觉得画画不累,画画有意思,画画是一种很好“玩”的事,所谓“寓教于乐”

美术欣赏不应只是一味地欣赏,还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种体会或感悟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创造,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突出和感人的地方,并对其进行体验分析。学生只有在欣赏中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剖析,才能逐渐形成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记得有一堂难忘的《角色游戏》课,课前,我头戴自制的脸谱面具随着上课的铃声,摆出舞台上演员的造型,迈着台步“噔、噔、噔、噔”地走上台,模仿戏剧演员喊了一声“上……课……了……”,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接着又播放了几段精选的戏剧影视片断,同学们瞪着眼看着屏幕中的的表演,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模仿各种动作,“咿咿呀呀”地跟着唱起来……这时,你只需要让学生摆一摆他最想画的动作造型,做一做他们感兴趣的水袖、捋须、走碎步、甩发等动作,就可以让他们直接进入绘画的主题。在戏剧音乐声中,他们的作品很自然,也很有创意。

二、在感悟中成长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老师的欣赏,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而这正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最大动力。

记得在“重复的魔力”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学知识渗透在美术教学中,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情景,让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有的学生想到的是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重复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的是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宣纸,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就是重复图形;有的学生想到的是扎眼――将一张纸对折,用大头针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保证每次扎的眼都能扎透每层纸,将纸打开,所得图案必定是重复图案;有的学生干脆对折一张纸,任意撕出一个图案,并猜一猜将纸打开还是不是一双。显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得到重复图案。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重复图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享彼此的资源,共同成长。

三、欣赏是一种理解与沟通

教师在欣赏自己学生的同时,肯定也会教学生去欣赏别人。人与人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师生之间也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欣赏是一种美德,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诗意;学会欣赏,它会让你获得精神的享受;学会欣赏,它会使你的身心获得健康。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而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就能取得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进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欣赏俄国画家苏里科夫的作品《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时,放上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让学生自觉地进入某种情景,感受近卫军和他们亲属们的各种情感表现,设身处地地体验画面中近卫军的残酷的命运,产生审美同情,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欣赏教学也要与绘画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欣赏并不神奇,学会欣赏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艺术水平。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供欣赏的客体随处都是。一花一草,一件工艺品,一个鱼缸……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每一个都有它的精彩之处。读书是欣赏,听音乐是欣赏,看电视节目是欣赏,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样也是欣赏。在美术教育中,光是让孩子感受美、体验美那时远远不够的,让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激发美的行为才是最终的目的。

就像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去思考;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仔细地去观察;解放学生的耳朵,让他们安静地去聆听;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放松地去实践。欣赏,从学生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成长感悟范文第2篇

――题记

在自然中走过了四季,越过了山河,穿过了十五载的明媚的风和忧愁的雨,就这样感悟着,成长着。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天空是最寂寞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没有人可以听到它的倾诉,也没有人可以对它倾诉,它就那么一言不发地站着,偶尔下雨,打雷,闹脾气。于是,天空中就会落下一滴滴晶莹透亮的液体,亦如我眼角的泪。

总是固执地认为,泪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液体,它是一种可以由伤心、痛苦、无奈、感动、欣喜等多种感情引发的混合物。的确,我眼中也曾因为一次次的感情波折,思想变化而溢出这种晶莹的液体。同样也相信着,泪与水原本是互不相干的两种物质,由于人的心底起了波澜,泪与水产生了化合,成了泪水。很喜欢这样的一个对白――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也许,不流泪代表了告别脆弱,代表了坚强,但,一旦感情的锁被锁上后,心就开始降温,结冰,直到下一次它的降临――雪。

它是雨的心冷了所生,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凝聚了所有坚强的精魂。因此,它具备了雨的纯洁。它追求自由,所以离开了天空的怀抱,独自下凡,成为了冬之舞者,尘封了千年。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独自望着外面纷纷落下的雪花漫天飞舞,独自迎接春天的到来,独自穿越着一年四季的明媚与忧伤,独自看着那枝头的绿叶。或是变红,或是变黄,或是倔强地留在枝头不肯离去,或是眼含不舍却无从选择。

就在这一次次的轮回中,它们成熟了,它们长大了,不再是那一个个青涩的只会在树妈妈的怀抱中撒娇的小孩儿,而是长成了有阅历、有经验和有知识的青年。那一片片风华正茂的叶子,红色的,就如明日的朝阳,亦如明日的希望,它们在树的呵护下不断丰富自己,直到慢慢变黄,直到掉落下来。“叶子的离开,不知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总之,它们坚信着,自己最终将属于大地――它们不断地充实自己,也正是为了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好。

亦如我们。

窗外又一次纷纷飘下了一片片黄叶,此刻的我不会为眼前之景感到悲伤,相反,我会祝这些勇敢面对未来的叶子一路顺风!

总是不承认自己是个情绪化的人,但却认为自己很容易被外物影响,就像爱这艳阳高照的日子,喜欢在太阳底下奔跑、玩耍甚至发呆;喜欢处在太阳的包围中感受无尽的温暖;喜欢在明媚刺痛眼睛时调皮地冲它伸伸舌头。就像我很害怕那糟糕得使天空都变得阴霾的天气;不喜欢那种阴冷的感觉;不喜欢那悲凉的气氛;不喜欢让乌云挡住太阳的光辉。也许正如小四所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虽然不喜欢,但也会选择让明媚挡住忧伤,让快乐挡住不悦――这也许就见证了我的感悟,我的成长……

成长感悟范文第3篇

人世间总有许许多多的阴差阳错,所以人生也必将充满遗憾。小时候,为了一个得不到的洋娃娃而遗憾;少年时,为了一个错过的男孩而遗憾;长大后,为了一个溜走的机遇而遗憾;年老后,又为了岁月的匆匆流逝而遗憾万分。其实,遗憾随时都有,遗憾无处不在。遗憾令人沮丧、悲观、痛苦,但遗憾也令我们渐渐长大。得不到洋娃娃的遗憾让我们明白,人生不会事事都如愿以偿,我们必须学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学会在逆境中努力生存;错过一个男孩的遗憾让我们知晓,不是每一段感情都能找到归宿,都能开花结果,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不是自己的,就别再勉强;丧失机遇的遗憾让我们认识到把握时机的重要性,让我们理解了拼搏的意义,往后我们就不会让机遇再一次悄悄溜走;时光飞逝的遗憾,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短暂,让我们明白了要好好珍惜剩下的时光。

我们固然不愿经历太多的遗憾,但遗憾总是不可避免地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因此,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不要让同样的遗憾不断地重现。我们要将遗憾串成一挂项链,让它装点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多彩,更加丰富;我们要将遗憾编成一只帆,让生命之舟重新起航,勇往直前;我们要将遗憾写进阅历之中,变成人生无价的财富;我们要微笑着面对遗憾,让遗憾在人生的画卷上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让画面更真实。

风知道了自己不能停下,因此它学会了把握每一道风景;花知晓了美丽并不永恒,所以它每天都追逐着阳光努力绽放;雪明白了春天自己必将融化,因而决定用自己的身体为大地带去最后的礼物――滋润;月清楚了黎明必然到来,于是微笑着离去,平静地等待日月再一次的轮回。

我们经历遗憾,在遗憾中感悟,成长!

成长感悟范文第4篇

我最初接触经典是在孩提蒙昧的时候,大概在四五岁时接触到孔子。父亲一开始就没要求过我去死记硬背,经常是带我去一个叔叔阿姨很多人在一起的地方,爸爸悄悄地对我说,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看这么多人中,肯定有当老师的。你去看看,他们中谁对人特别有礼貌,谁特别博学,谁做事特别麻利,谁可能是老师。我跑来跑去地看,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于是对爸爸说,有个叔叔随地吐痰,有个阿姨高门大嗓地抢别人讲话,他们肯定不是老师。爸爸说,这也是老师。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老师。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老师。

司马牛曾问老师:什么叫君子?孔子回答十分简单,说不忧不惧啊。一个人内心没有那么多的忧思,也没有太多的恐惧,就够了。司马牛觉得这太简单了,不忧不惧就能算是君子了吗?老师严肃地反问了一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反省自己,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百姓儿女,那么他的心里何来之忧,何来之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吗?能做到这一点,还不是君子吗?君子坦荡荡,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坦荡荡,大了以后才有所感悟。君子坦荡荡,不是说任何事情都不进入,而是进入之后都能化解。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要做事,叩问内心做到不忧不惧,这在一个多变化、多价值判断的当下,这个标准当真不简单。读经典,一开始会觉得,真的很简单。读来读去,读懂了郑板桥的那句话:画到生时是熟时。你会觉得,最朴素的道理里,有它最恒久的含意。这说明什么呢?在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做到的。

朋友在一起聊天,经常会说到健康二字,但谁敢拍着胸脯说,我现在就是健康的。这是一个最朴素的标准。逢年过节,大家互致平安,祝你健康。绝大多数人真正问问自己,从心理到身体,也不能说自己就有病,有时不是这儿酸就是那儿痛,总之,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来,这种状况就叫亚健康。我们不见得就是病人,但也不敢说健康就在我身边。也就是说,最朴素的标准在今天,往往也显得十分奢侈。如果能感悟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敬仰圣贤。因为他们不用华采的词语,来让大家觉得一定要去膜拜,一定要去远离。他们不因自己的伟大而让万众折服,觉得不可企及。他们,是以自己一种朴素的人格,让大众觉得,这些朴素的真理,恒久不变。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你总归是能凭着生命的成长去接近的。

《论语》里面说孔子带着子路他们走在外面,有一群野鸡哗啦啦地飞过来,然后孔子脸色一变。野鸡飞起来了,后来一看,这个老头没什么恶意,刷刷刷又都落下来,落在他身边看着他。然后这个子路对它们拱了拱手,作了个揖,三嗅而作,这些野鸡又扑啦啦飞走了,这是一个多和美的天地同乐图啊!其实我们读经典非只读出庄严肃穆而忽略这些欢欣的画面吗?古人所谓人见秋风,可以思飞扬,那么见春风可以思浩荡,当我们的神思飞扬浩荡的时候,当我们欣赏节序如流、万物成长的时候,谁能说经典不活在我们的生命中。解读经典,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心去完成这样一番体悟,我想不是一个年头、一段经历、一个文凭可以回答得了的。也许这一生中永远在成长,永远在感悟,我今天谈的是今天的感悟,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还有那个时候的感悟,但是我想这一生我会让经典活在生命之中,让经典活在当下,给我力量,让我自己的生命在经典里面不断成长。

素材运用:

对于经典,也许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的于丹老师最有发言权。在这篇讲稿中,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独特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思考力,洞悉了经典在生活中存在的方式,即在成长中感悟。经典作为权威的思想,确实给我们一种极其高远的感觉,但其实,仔细思索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经典是那么朴素而又恒久,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启迪,引我们思考,陪伴我们成长。

成长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感悟;收获;成长

很幸运参加本次吉林省专家型校长培训,使我有幸聆听到孙鹤娟厅长等教育专家、教授的报告,分享和感悟基础教育领域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使我的教育思想因收获而丰润,本次培训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实现价值的学习和生命之旅。本次培训,不仅让我受益匪浅,更给了我无尽的启迪!这里,我想向孙鹤娟厅长、教育局的领导致以诚挚的感谢!我一定会借助本次培训的契机,努力工作,让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受益于专家的思想,让本次培训的效益发挥到极致!

下面,我就在本次培训中的感悟、收获与成长,做汇报如下:

一、我的体会与感悟

从参加本次专家型校长培训开始,我就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培训期间,为了关注自己学校每天的情况,我每天六点二十左右来到自己的学校,前后楼走上一圈,再按时到达培训地,每天的培训学习无论多紧张,培训结束我都要回到自己的学校看一看,晚上回到家要静下来整理学习内容,写上一段学习心得,尽可能的多摄入培训带给我的营养与精华。这个过程很累,但随着一点点走近专家和教授的教育思想,走近名校的成长历程,走近名校长的睿智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当我把一个个办学过程中的问号,变成了惊叹号,把一个个惊叹号与自己、与自己的学校情况结合起来变成了思考的破折号的时候,我的一切的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这部分,我想汇报三点体会,第一,校长的学习力是一所学校上升的主要支点。第二,校长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第三,校长宽阔的胸怀与博爱的人格魅力,是学校与时俱进的阳光雨露。

1. 校长的学习力是一所学校上升的主要支点

在这次培训中,无论是专家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还是名校长踏实、稳健的办学实践,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与鼓舞。让我从另一个层面感悟到学习的可贵,教育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学习,从这一点说,学习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建学习型学校,让学习成为一个学校的特质,校长首先要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人的学习力决定着其理论认知的高度,理论的高度决定着其实践的力度与成效。所以,我要向各位专家、名校长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2. 校长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品读名校长的成长经历,研究名校的发展足迹,不难看出,伴着成功的步伐,干事业的激情和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没有执著的劲头终将一事无成。所以,一名校长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校长要耐得住繁琐、耐得住平淡、耐得住寂寞,坚持理想,率先垂范。校长的执著会传递给教师,教师的执著会辐射到学生,这种生成性传递,犹如滚雪球,会带动学校沿着理想的方向持续地发展。

3. 校长宽阔的胸怀与博爱的人格魅力,是学校与时俱进的阳光雨露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的呼唤,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宽容、理解、尊重、信任。我们当今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做服务。互相尊重,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校独特的人文精神就是山之仙,就是水之龙。校长对老师的人文关怀,人心换人心,换来的是“上下一条心”,为学校事业呕心沥血也无怨无悔的氛围。

二、我的收获与成长

学习只是实践的一个理论积淀,还要有一个整合与再加工的过程,为我所用,为工作和事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要能。我整合本次培训所得,经过认真思考,抽取如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1. 以人为本,正确导向,是办学之根本

考察名校的发展经历,不难看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立足的根本,与时俱进,定准指针,是学校走好、走稳、走快的根源所在。因此,作为校长不仅要把方向、定方针、重人性,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要注重塑师德、立师能、正师风,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美好的德行,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大爱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知识传播知识、以爱心传递爱心,真正把人本思想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 放眼教育,立足本土,找准特色,办出精品

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教育形式,其次要充分考虑本土特点,在此基础上定准办学特色,办出精品。现在的学校是自主发展的学校,所以办学要具有本土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办特色的角度延伸一下,要办“诚实教育”,就“特色”而言,不是为办特色教育而“特色”,存在教育的“求异”做法,那就远离了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特色应以自主发展为纲,学校的自主发展包括学生的自主发展与教师的自主发展。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尽其长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并使之取得成功,这是一所学校、校长和教职工的职责与职业追求。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场所,是他们展现才能的舞台,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依赖于教职员工职业梦想、职业道德与职业追求,依赖于团队意识,不图名利的高尚情操,更离不开教职员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3. 规划学校,让学校的发展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愿景

我们校长不能说不敬业,不能说不务实。我们每天起早摸黑,蹲在学校里,事无巨细,整日操劳,但有时学校却不见大的起色。究其原因,就是对学校缺少规划。本次培训给我的启示是,做为一名校长,对国家的教育发展要有明晰的了解,对自己的学校发展要有一个视野开阔的规划。并让老师们理解、接受和投入到这个规划,让学校的发展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愿景。

成长感悟范文第6篇

感悟成长

每一缕星光都闪烁着如歌的往事,每一个清晨都预示着无限的启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头望,一路的点点滴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真真实实地可在心头,时刻提醒着我:我们在成长。

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需要的时从容地经历,平静地感知,勇敢地面对。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附在背面的一个瑕?。就在我快要放弃时,桑地亚哥这句“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退缩不再是理由;就在我快要放弃时,拿破仑这句“再我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难着个字,”困难不再是借口。

记得有一次,那次刚好是妈妈的生日。我和姐姐便想为妈妈做点儿什么。最终,我们决定:去蛋糕店为妈妈买一个生日蛋糕。到蛋糕店,我们先选好一个蛋糕,然后让做蛋糕的姐姐帮我们先把蛋糕做成圆形的,接着用筷子卷出几朵小花。我和姐姐也尝试了用这种方法来做,可是都没成功。最后,姐姐在蛋糕上为妈妈写了"Happy birthday!" 好了!一个蛋糕完工了。我高兴地捧着这个蛋糕,边走边想像着妈妈吃蛋糕的情形。到家了,我立马打了个电话给妈妈,刚想告诉她,我们为她做了蛋糕,姐姐却 不让我告诉,说想给她个惊喜。为了等妈妈回来,我坐在椅子上差点睡着了。"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呀!""再等等吧!"终于,妈妈回来了。一见到妈妈,我便对她说:"妈妈,我和姐姐为你做了一个蛋糕。"妈妈见到蛋糕,再看看我们,那已满是疲劳的脸上。妈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尝了第一口蛋糕,"真甜"其实,妈妈的笑容更加甜!"你们终于长大了"!妈妈夸道。我们都笑了,笑得比吃了蛋糕还甜。而那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经历过太多的事,是父母陪我们一路走来,让我们从"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

成长感悟范文第7篇

走在沙滩上,享受着沙粒的抚慰,却不知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然长大了。

记得我四岁那年,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吃糖,每天不吃不行,一吃就上瘾,吃个没完没了。有时和院里的小朋友玩,不一会儿,一袋糖就完了。结果没几个月,满口的白牙变成了“黑牙”,一咬东西就疼。不仅自己受罪,就连妈妈也为我着急,妈妈狠狠心便出了绝招儿,强制我戒糖。

糖怎么也“戒”不掉,好不容易熬到了第六天,我又忍不住拿出自己偷藏的舍不得吃的仅留的一块糖,捧在手里,我做在门口的石阶上,盯着受礼的糖果发愣。怎么能让糖果回来呢?我眉头紧锁,想着各种办法。突然,我眼睛一亮,心里有了主意,把它种下去。不是能长出好多糖果吗?

这么想着,我便悄悄地走到院中的空地里,这儿踩踩,那儿踩踩,终于找到了一小块松软的泥土。嘿,就这里了!我找来一颗大钉子,蹲下身子,撅起小屁股,左手撑着第,右手攥着钉子就往土里挖,汗珠像大云豆似的往下滴。好半天,我才挖了一个小坑,我从兜里拿出糖果,轻轻得埋在了土里,还用小树做了个记号。“嘿嘿”,我龇出满口小黑牙偷偷一乐,背着手,小脑袋一晃一晃地回了家。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可糖果一直没有发芽,于是,我挖开土一看,啊?我一下子愣住了,原来糖果已经烂了。

如今的我已然知道那糖果是不可能种出来的,但那时天真的稚嫩却为我的成长经历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成长感悟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团体心理辅导 实践探索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

目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更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很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教材由原来的“教本”变成了“学本”,内容变得新颖且贴近生活,开放性增强,充分体现了学科综合性的性质。因此,传统“读一读、划一划、背一背”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要求我们坚持生本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其成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引入新的动力元素,从而在课堂上唤醒学生,调动其积极性,催生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动”,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在团体的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可以应用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学习辅导及挫折辅导等。

团体动力学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群体气氛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在一个民主气氛的团体中能提高工作效率,民主团体中的成员总是努力进行合作,并越来越要求提供和寻求合作,结构更稳定,成员的客观态度更多,积极性更高,表现为“我们需要”,而不是“我需要”,成员的感情和目的得到更大发展;而在专制型团体中成员缺乏信任感和创造力,相互充满敌意和冲突。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仅仅传授一些理论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违背当前新课标要求的,必须使知识内化到学生心中,进而影响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然而想要知识实现内化,必须让学生有积极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思品教学不能反反复复说教,应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学生内心情感需要,寻找一个切入点实现教学目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一种模拟的社会生活情境,把特定的问题放在类似环境中,在充满信任和友好的团体氛围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参与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行为,重新调整策略。这种改变通过参与者的学习、内化,从模拟情境中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巩固辅导效果,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一)自我意识辅导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或“自我发现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儿童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即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青春期生理成熟的标志显而易见,心理逐渐成熟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应该说是青春期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而自我意识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步骤,良好的自我意识对维护学生学业成功及人格健康皆具有重要意义。

在思品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中有如下几个教学内容《生命因独特而绚丽》、《走进青春》、《感悟青春》、《日新又新我常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自我新形象》,这些内容涉及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为此可在这几课教学中插入团体辅导活动帮助教学目标落实。

例如,在七上《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课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活动:“我是一棵树”、“为大树添新装”,让学生通过画大树及树上的苹果(有可能被虫咬代表缺点),再让好朋友、组内成员和老师为他画的大树添上新装,使学生实现全面客观认识自己,并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除了自我反思之外,还有他人和集体的评价。在其他内容中,还设计:“我的独特印记”、“我的经历”、“我的烦恼”、“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的未来我做主”等活动,使学生深入观察自己和他人,充分体验、感悟自己的变化。

对于个别优点长处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一旦发现其优点,及时表扬,培养其自信心。还可以开展“优点轰炸”的小游戏,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悦纳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道路上,谁都有缺点和不足,如何改正缺点、弥补不足是自我意识辅导也是思品教学的主要目的。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者头脑风暴的办法,也可以收集名言警句,学习成功人士成长经验的办法形成战胜自我的有效策略。

通过辅导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和接纳自己,并有效地控制自己。

(二)人际交往辅导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主要教学内容就是人际交往,包括家庭中的人际交往,学校中的人际交往,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网络交往,以及交往的礼仪原则,等等。教学目的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做人的根本,与人交往的原则;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在教学中运用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技术和手段指导、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和人际交往活动,更有实际效果。

1.心理游戏

初中生乐于参与课堂,但前提是老师要把课堂给他们。游戏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形式,通过游戏可以排除交往紧张心理,使学生在投入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交往的要领。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愿望,提升自我成长需求。”而唱跳、游戏的实质就是“真动”,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学习,这里的动绝不是一味追求热闹,而是力求内心的触动。

如八上《同学・朋友》一课中,设计了游戏“盲人走路”,多个小组比赛,每组派两人,一人蒙住双眼,一人指导越过“雷区”,先到者为胜。游戏结束,学生谈感受:与友同行需要理解、关心和爱;与人交流要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通过该游戏,学生很好理解了交友的方法,掌握了人际沟通艺术,同时明白了自己要学会宽容、理解、真诚、信任等,实现了情感内化。

在《竞争?合作?》一课中,设计了游戏“背靠背夹球走”、“一根手指拿笔”,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中需要信任与合作。健康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既有利于团结又有利于成功。

在《我的人际圈》一课中,设计了游戏“粘口香糖”,十个人站成一圈,分成五大组,老师喊:“口香糖。”学生应:“粘什么?”老师说:“粘肩膀。”学生问:“粘几个?”老师说:“粘七个。”大家双手搭在他人肩上围成一个圆圈,大家按个数迅速聚集,没粘上的为输。游戏结束可以和同学们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为何自己每次都能粘上?为何自己每次都粘不上?当自己粘上后发现人多时,自己被别人推走时感受如何?自己为何会主动放弃?当看到有人主动放弃时,自己的感觉是什么?自己喜欢这样的人吗?生活中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种交往模式?从这个游戏中你悟出了什么?通过这个游戏体会积极主动、随机应变、成全他人、付出、富有爱心、不要消极被动远离他人。

2.头脑风暴

组织全班或小组学生针对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以交流、讨论与辩论等形式,发表自己的感受或意见,使学生的思想倾向得以充分表露明辨是非,使外在的认知说教转化为自我认识的一种辅导方式。通过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同学之间的观念、看法可以相互启发,同学之间的做法经验可以相互借鉴,达到相互接纳、相互包容、情感互动的目的。另外,活动本身可以促进相互了解,融洽同学之间关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担任主持人的角色,注意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可越俎代庖。最后教师可以综合分析和总结。

如《两代人的对话》一课中,围绕“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学生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男女生要不要交往?怎样交往?”“网友约我见面,我该怎么办?”“如何面对老师错误的批评?”讨论后,不需要老师宣布答案,同学们已经形成了一致意见;“孝敬就要顺从,顺从就是孝敬”,“网络交往利大于弊,网络交往弊大于利”一番辩论,学生就明白了事理,老师成了轻松的旁观者。

3.心理剧表演

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任意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镜相等技术的运用,学生开始认识并体会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正确分析和认识人际关系现状,找到自己人际吸引的特征或人际排斥的原因。

如《两代人的对话》一课中,让一位有典型叛逆心理的学生扮演深爱着儿子的父亲角色,经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这位叛逆者理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主动与父母沟通。通过让好动、经常干扰别人的学生,扮演受干扰者,体验扰的烦恼,才能增强自控能力。这一活动方式,教师主要担当组织者、协调者,为角色扮演创设特定的情景和题材,安排角色扮演者,让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特别教师对那些比较害羞或沉默的学生运用活动、邀请(指名、用眼神或手势等非语言)等方法使学生讲话,以引发学生参与发言。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给予高度关注,用鼓励的眼光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紧张和退缩的行为逐步脱敏。教师让学生扮成他人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模拟情景与表达活动,使其认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和自己应尽的角色义务,从而帮助学生改变或控制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使学生实现换位思考,理解对方,以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的目的。

人际交往辅导还可以采用讲授、行为训练等方法,我们使用时因内容因人而异。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辅导,我们还可以在“学习新天地”一课中进行学习辅导;在“笑迎新生活”一课中进行适应辅导;在“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一课中进行生活辅导;在“消费者的权益”一课中进行消费辅导,等等。只要思想品德教师不忘教书育人的天职,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学生将会在我们的课堂里健康成长。

四、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不科学、无实效,教师对团体心理辅导用于思品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不能按科学方法实施,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而且很难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团体心理辅导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手段,所以开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组织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会、内化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化为行动。总之,只要思想品德教师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分享,在分享中实现共同成长,思想品德课肯定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越来越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金昂毫.论新课改环境下团康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东莞市,2007,中学政治教学论文.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刘剑.试论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4]樊富泯.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5-182.

成长感悟范文第9篇

每个人都有过学生时代,学生最怕的是作业多。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我立志少给或不给学生留作业,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相应的必须向课堂要效率,把每一节课上好,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艺术了,需要我们教师课外去“悟”课堂三味。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填满孩子的所有空闲时,老师和孩子的眼睛就都盯在了分数上,哪里还有时间“悟”呢?这岂不是师生共同的悲哀!近几年提出的“堂堂清”教学比武正是深合时势的一种明智之举,利在课内,功在课外。它给我在教学的成长之路上像一盏明灯指引了方向。

一、富有个性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一句流传甚广的经典语句。他告诉我们,人的伟大在于思想。由此,我想说,判断一位教师是否成熟,就看他是否有思想、是否会思想。教师应养成思想的习惯。思想决定方向和出路。思想保证行动不盲目。思想保证教育行为的有效甚至高效。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办法。通过课后反思,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组织教学的特点,了解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自己成长。当我们回头来看反思的结果,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中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痛苦的主要情境是什么,我们的教学盲点又在哪里,哪些耗费精力的无效教学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的教学技能需要增强。富有个性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上课的备忘录,是教师一堂课得与失的记录,但又不仅仅是记录,它应该是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并对课堂予以深层次的梳理与挖掘。思考得多了,对教师是一种心智与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只有记教学反思,才能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碎片”粘合成最完美的珍珠。单独看,这些“碎片”好像没有价值,其实那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

写教学反思也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的优势。我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拥有得天独厚的教学实践经验,它是教学研究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我们固然要不断钻研教学理论,但芜杂繁多的实践素材更需要不断研究和总结,这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我这么多年来,长期教六年级数学。同样的知识点,却有不一样的学生,更有不可预测的因素,每一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所以,我每上完一节课,与自己比,与获奖课比,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如同样是上圆的周长,去年我的反思是这样的:“学生自主操作,利用变曲为直的道理求圆的周长时,严谨性不够,但兴致较高,特别是对古人求圆周率的方法感兴趣”。今年我的反思是这样的:“通过对古人求圆周率的介绍,学生既为自己的操作大意而惭愧,更对祖先在数学上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可见回味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们的教育过程就会充满快乐,焕发光彩。

二、成功的课堂总是相识的

课改以来,在新理念的冲击下,课堂充满创造性。有时听不同教师上同一节课,方法手段大为不同,而效果却一致地好。我思索后,恍然大悟—成功的课堂总是相识的。一节成功的课,我们不仅仅是关注教师运用了什么技术、手段、方法,更要看他们从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那么,成功的课堂有哪些相识之处呢?

1.自主活动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发现的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经验的老师从不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是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去揭示数学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通过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或“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议一议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征,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自主特征发挥到淋漓尽致。

2.趣味课堂,充满艺术与生活气息。在成功的课堂里,总是处处闪耀着艺术的火花。引人入胜的开头,情趣盎然的过程,贴近生活的数学资源。我听过一位老师讲“百分数的意义”,出示表格,然后他巧妙地以“如果你是教练,你安排哪位球员主罚点球?”开头。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随着课程的深入,老师用大量生活中的数据如“酒精度42%”、“牛奶营养:蛋白质40%”等苦心经营,匠心运作。老师没有提及百分数的经典概念,但是整节课从头到尾紧扣“百分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和难点。最后才借助学生的口,把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让学生说出来。所以,成功的课堂里,人们听不到枯燥的说教和布道,看到的是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和艺术创新。当然,在成功的课堂里,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解,亲切从容的教态,恰到好处的点拨,无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成长感悟范文第10篇

一、让大自然成为主题教学的根据地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它的内容比我们的教材要丰富的多、生动的多。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对幼儿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幼儿好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亲近、走进自然的机会,让大自然成为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

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我们先把幼儿带出去玩,孩子们看到了地里的野菜、小草,大棚里的蔬菜、渠道里的流水,感受到了春风吹面的和煦,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孩子们通过外出感知,确实感觉到春天来了,这比画上几幅图给幼儿讲述要生动的多,形象的多,而且孩子们对春天的印象也很深刻,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拥抱冬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感知冬季的主要特征――寒冷、下雪。对于“寒冷”这一特征幼儿很容易理解,可以从他们的穿着打扮入手,让幼儿互相看一下自己和小朋友都穿了什么衣服?为什么要穿这么厚的衣服?风吹到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再把幼儿带到街上去观察一下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穿大衣、围围脖、带棉手套),走路的样子(手插在衣兜里、缩着脖子、走起路来急匆匆的)。感知“雪”的特征时,我们就抓住一次下雪的机会,先让幼儿观察雪花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又是怎样落到地面的,下雪时天空是什么颜色。雪停了以后我们把幼儿带到户外,进一步观察大雪过后的山野是什么样子,树上、房子上是什么样子,人们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玩雪。

在这一系列的感知过程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眼,不仅认识了雪,知道了雪的形成,而且了解了雪、水、冰之间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学习了一些词语纷纷扬扬、白茫茫、融化、阴云密布等,了解了雪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不利。幼儿就是这样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一些关于大自然的粗浅知识,不断地提高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获得发展的。

二、让大自然成为探究活动的试验田

陶行知先生说:“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我园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园内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挖掘、利用,进行合理的改造,将幼儿园创设成孩子们的“种植乐园”,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地、自然角,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来感受植物科学中的奥妙。

在种植园地中,可以根据情况或种植一种植物,或种蔬菜,要发挥它的作用,就应该让幼儿自始至终参与到种植、管理、收获中。春天,我们尝试种植马铃薯,首先带幼儿整地,把地边的草、石头等清理出去,再用铁锹翻地,老师在翻地时让幼儿在一边观察,他们在叽叽喳喳地议论:怎么老师新翻出的土是湿的?蚯蚓会咬人吗?翻好地,我们就把准备好的马铃薯种子种在地里,孩子们带着问号回到活动室,还议论不休,我则趁热打铁给他们讲了有关蚯蚓的常识;蚯蚓身体柔软,圆而长,属于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能使土壤松散,它的粪便能使土壤肥沃,能让我们种的马铃薯长得大大的,所以我们不要伤害它。

自种上马铃薯后,我们经常带幼儿去观察,观察马铃薯的叶子是什么形状,开什么颜色的花,还带幼儿经常去拔草、松土、浇水。从马铃薯长叶―开花―收获,幼儿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对马铃薯的种植、生长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了解到作物的生长规律,理解了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三、让大自然成为环境布置的摇篮

让大自然进入幼儿活动室,使幼儿一进活动室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例如:春天时,我们在活动室后面设计了一幅“你眼里的春天”的主题墙饰,让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春天,自由绘画,有的幼儿画是小朋友在户外放风筝,有的画的是到广场滑滑梯,有的画的是老师和小朋友在柳树下面讲故事,还有画的是迎春花……孩子们之所以能画出各种各样的春天图画,是因为他们亲身感受,不用老师去刻意指导,他们凭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丰富的想象就能把自己眼里的春天描绘出来;空中挂的,我们就用旧挂历纸剪了些柳树枝,又剪上几只小燕子放在柳枝上,好一幅栩栩如生的春回燕归图!

幼儿通过参与布置,对春天的特征有了非常深刻、全面的认识,再谈起春天时,他们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四、让大自然成为区角活动的资源库

为了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动区必须有多种活动材料,这些材料,即要无毒、无害,又要体现自然特点、季节特点,要做到废物利用、丰富多样,向幼儿展示大自然最原始的美。

春天到来时,我们在计算角投放的卡片上大多画的是小花、小草、小鸟、燕子、风筝等,在做做玩玩角则放一些树叶、纸团(印小花用),绿色的蜡光纸(剪小草、树叶用),黑色的蜡光纸(剪小燕子用);在自然角,从山野里折来一些迎春花插在花瓶里,鱼缸里放上几条小鱼、石子、水草,结合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这一特征,我们找来玉米、花生种子种在几个小花盆里,让幼儿观察小豆豆种地下是如何发芽、钻泥巴的。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诗歌《春天》时,就很容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大自然是一个百宝箱,可供我们利用的材料很多很多,作物的种子、秸秆、皮、树叶、贝壳、鹅卵石、核、瓶盖、小木棒、包装纸、易拉罐、酸奶瓶、沙、石子等等,在投放时可以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投放,使幼儿在玩时能不自觉地与当时的季节、气候联系起来,加深幼儿对季节特征的认识。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的、自然的百科全书,蕴涵着巨大的教育财富,愿我们的幼教工作者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滋润幼儿的心田。

上一篇:人到中年的感悟范文 下一篇:我的人生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