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5 15:05:31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第一部分:年度开展的各项工作

一、聋儿康复工作

年度指导基层聋儿康复2次,家长培训96人次,接受康复咨询300多人次,听力检测300多人次,配合慈善总会为全市贫困聋儿验配助听器37台经过老师一年多的康复训练。今年又有4名聋儿离开语训班进入普幼普小,康复率100%。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我们。截止10月底,新收训聋儿16人,在训聋儿24人,在训聋儿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8人。

(一)对聋儿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

年初,在去年对聋儿训练的基础上,组织了专门的聋儿家长培训,向家长汇报了每位聋儿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学习能力的评估结果,使家长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孩子目前的情况,同时对家长进行康复知识的培训。有2名家长为孩子做了人工耳蜗植入,绝大部分家长也为孩子配置了数字助听器。

(二)加强了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了康复质量。

创建了儿童学习园地和康复知识园地,购进了规范的《听力障碍儿童康复评估档案》、《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教学记录》,对每位聋儿建立了康复档案;每个老师都预定了《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有2名同志写了论文。5月份,收到了“首届国际儿童听力康复会议”组委会邀请并参加了会议,学到了许多先进经验和国际前沿康复理念,提高了听力康复水平。加大设备的投入,康复更加科学。购置了先进的聋儿听觉言语评估导航系统,导航系统评估科学准确,可爱形象的画面调动聋儿的学习兴趣。并在*年已购FM无线调频语训系统基础上再增加投入,使三个班的语训老师全部用上FM系统教学。

(三)探索了听力语言康复范围。

按照“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扩招了4名3岁以下有条件的低龄聋儿。语训班由去年的2个班增加到3个班,现有聋儿17人。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开展了成人听力语言训练,目前正在探索及总结经验。

(四)组织承办了为期10天的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第十期全国区县康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班。

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项目工作人员34名残联康复工作人员参加此次培训班。通过此次培训班,全科同事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学到了宝贵的社区康复经验提高我中心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五)开展了为残疾人儿童献爱心系列活动。

中心与市友谊医院团委、慈善总会、大连绿茵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蒙妮坦化妆品公司大连分公司联合开展了为残疾人儿童献爱心活动。利用3月份爱耳日,配合市慈善总会为全市57名免费佩戴助听器的聋儿检测了听力、验配了助听器。慈善总会义工定期利用双休日看望寄宿聋儿,并代替家长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康复作业。市友谊医院团委继去年5月4日来看望语训班聋儿,今年又心系聋儿,送来了玩具教具等。配合大连市电视台法制频道开辟了“感动、心动、情动、行动”栏目的拍摄,并为贫困聋人家庭做了宣传募捐。庆“六一”,与大连旅行社联合开展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组织聋儿到旅顺旅游观光活动。

二、肢体康复工作

(一)狠抓了社区康复工作:为迎接“辽宁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暨康复服务领域现场会”,顺利完成了沙河口区天兴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站和绿波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的筹建工作。受到与会的全省14个市主管康复工作的理事长、康复部主任的肯定,为对全省康复站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二)组织了三期肢体康复培训班。上半年,协助市内四区、长海县残联、庄河市残联、瓦房店残联举办了康复知识培训班、社区康复业务工作培训班和首期肢体残疾人儿童亲友培训班”,共培训了1500多名康复指导员、康复员、康复协调员和乡村医生。为500人次肢体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信息服务、转介、康复知识普及、选配辅助器具、简易康复器具制作、心理疏导等康复服务。(三)建立了肢体残疾儿童登记建档。对各区市县14周岁以下260名适龄肢体残疾儿童进行摸底调查,登记建档。结合实际,新招收了8名符合条件的肢体残疾儿童。截止11月底,先后共有26名脑瘫儿童接受了康复训练,其中长托12名,定时训练4名,家庭康复训练10名。康复训练效果明显,康复训练总有效率达到85%以上。推荐了5名贫困脑瘫儿童接受免费矫治手术,经过定点医院专家筛查,有4名符合手术条件,择期手术。介绍7名贫困脑瘫儿童接受了免费辅助支具配戴。1名脑瘫儿童顺利入普小就读。(四)配合大连电视台法制频道“情动心动”节目组,为贫困脑瘫儿童王瑞制作了一个系列节目,该节目8月6-9日已在电视台播出。5月20日第十七届“全国助残日”到来之前,组织脑瘫儿童和聋儿一起免费游览了美丽迷人的旅顺。(五)对贫困肢残儿童矫治手术术后康复训练。9、10月的中旬两次会同215医院的专家,在庄河市、瓦房店和普兰店市,对80多名贫困肢残儿童进行了现场检查,当场确定14名符合贫困肢残儿童矫治手术条件的患儿,尚有13名患儿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今、明两年将有20名贫困肢残儿童接受矫治手术和康复训练。

二、残疾人文化工作

(一)艺术团建设创新发展,卓有成效。

上半年对以往所排练的节目进行了创新和补充,新编排声乐节目《超越梦想》、《怒放的生命》等、器乐、舞蹈和哑剧小品等节目20个,累计排练时间40天,一台精品节目焕然一新。

从4月份开始先后为全市专门协会工作会议、开发区残联“助残日”、庄河市残联“助残日”、市残联“助残日”、全省盲人协会工作会议等演出五场次;6月25日,与*区文化馆共同举办20*打造文化*广场系列文化活动残疾人专场文艺晚会;7月中旬,为省盲人协会工作会议和马拉松运动员演出、舞蹈队为大连安利公司爱心行动同台演出两场;8月份,与瓦市残联合作演出主题为“我爱家乡—瓦房店”的广场晚会;9月下旬,为韩国特奥代表团的专场义演等,全年演出共达10场次,直接观众近两万人次。

其中,在省特殊学校艺术汇演中,艺术团推荐的舞蹈被省残联选用并报送中残联参赛,获得大奖;参加辽宁省盲人原创作品大赛获得创作一等奖;舞蹈队演员鲍庆玲参加世界聋人小姐大赛获得冠军,取得史无前例的成绩;多家媒体对艺术团演员进行采访和报道,演员翟亮和鲍庆玲在久久合家欢栏目还进行了专门表演。

(二)文化工作开拓进取,形成规模。

1、创建“文化助残”模式。经过对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区、西岗区、甘井子区、沙河口区图书馆等近十家市民文化场所调研,创立了“文化助残”的模式,发表了《文化助残是推动文化工作的重要方式》论文,为搞活残疾人文化工作,拓宽了思路。

2、助造“爱心捐书”工程。与各级图书馆、市“365志愿者服务站”联合发起倡议,在各大中专院校举行爱心捐书活动,共募集各类图书、杂志1万余册,有声读物100盘。最终筛选出近2千册图书,数千册杂志,为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助造了“爱心工程”。

3、开辟“送书下乡”之路。积极争取*区少儿图书馆的支持和帮助,在中心康复一科免费建立了图书流动站,在“儿童节”到来之际,少儿图书馆又专门为聋儿捐书200余册;“红领巾助残”手拉手单位中南路小学为聋儿捐书300余册;在西岗区八一路街道傅家庄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图书流动站,流动借阅各类图书300余册,深受辖区残疾人欢迎。在北三市农村建立残疾人图书流动站一个,拉开了“送书下乡”活动的帷幕。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活动

1、盲人定向行走试点。利用近3个月的时间,在市内四区对盲人生存现状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座谈、问询、问卷,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盲人群体生活现状的资料和数据,形成书面调查报告,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建设性措施,筹备完成了在昆明街道武昌社区盲人定向行走试点社区的设立工作,在省康复会上组织现场观摩,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及广大盲人朋友的欢迎。

2、再现“红领巾”助残活动。总结以往经验,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实践、论证,发表《创新载体、扎实工作—深入开展‘红领巾助残’活动》的论文,将“红领巾”助残重新纳入助残活动中,在爱心捐书、为残疾人做好事等活动中,“红领巾”助残为助残活动注入了活力。

3、广泛开展残疾人兴趣小组活动。网络小组活动条件得以改善,特别是老年聋人的娱乐活动,每周四全天活动,成为老年聋人津津乐道的一项活动;残疾人声乐小组每周六坚持活动;为文学小组成员“送书上门”活动启动,丰富了读书和志愿者送书活动的内容;开展“勿忘国耻”等教育讲座活动若干次,残疾人活动多姿多彩。已经开始承办“心灵的家园”全市残疾人征文活动和主办大连市残疾人摄影大赛。

4、跟踪报道,真情宣传残疾人风采

为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2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事、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第十期全国区县康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班、特奥火炬传递、韩国特奥代表团、特奥高尔夫训练活动、全国残疾人机动车大赛等大型的活动的跟踪报道、宣传。为市残联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各种会议及各部门相关活动做了摄录、制作资料的编辑,全年拍摄资料700分钟,部分材料被大连电视台数次采用。

四、残疾人体育工作

(一)在春节前开展了“情系残疾人、送温暖”活动

春节期间组织了不放假的四个项目4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春节联欢,并赴旅顺、庄河、瓦房店等地走访慰问了在国家队的运动员家属。十月份,中心领导带体育科人员慰问了在国家坐地排球队的队员的家属。

(二)备战和出征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从年初至五月份,轮椅篮球队和坐式排球队在教练员的周密管理下,在中心的全力保障和服务下,克服了冬天无暖气,宾馆无法就餐等诸多困难,艰苦训练,保证了训练质量。五月份,中心主任亲自带队组织男女轮椅篮球、坐式排球备战和出征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轮椅篮球男队获亚军、女队获第四名,坐式排球男队获季军、女队获第五。大连籍的70名田径运动员获38枚(9金、19银、10铜)奖牌。其中:大连运动员杨月、张海原破世界记录;李军、董文、张立新创全国记录,大连籍运动员共取得总分413分,继续保持了辽宁省代表团团体总分的“半壁江山”,为辽宁队的成绩作出了贡献。

(三)承办了第2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比赛

我们邀请了国内外七支代表队21名运动员参加了第2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比赛。大连竞速队的刘成明获男子全程冠军、李军获亚军,张立新、刘洋、石瀛分别获男子半程的前三名,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四)圆满完成国家队训练基地的任务

20*年第12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中国代表团高尔夫项目训练基地设在大连,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30名运动员和13名教练员,从7月-9月进行了3个月的集训。经过全体教练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中国特奥部赋予的光荣任务,保证了安全顺利和训练效果,为国家特奥高尔夫球队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贡献,被中国残联评为优秀特奥训练基地。

与此同时,8月份,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来连进行异地拉练,中心抽出专人全时空保障训练和生活,使女子坐排队伍的训练得以顺利完成,达到了本次拉练预期目的。

(五)为国家残奥、特奥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为备战20*年上海世界特奥会和20*年北京残奥会,我市各运动队有43名运动员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其中27名残疾人运动员分别参加了田径、游泳、自行车、轮椅篮球、坐式排球、脑瘫足球、盲人足球以及赛艇等项目,正在祖国各地为明年的北京残奥会进行着紧张的训练。我市有44名运动员、14名教练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今年10月份在上海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夏季特奥会。此次赛会,共获得10金、6银、10铜的好成绩,其中田径项目获得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4枚;高尔夫球项目获得金牌2枚,铜牌1枚;保龄球项目获得3枚银牌、2枚铜牌;团体表演项目舞龙舞狮队获得1枚金牌和2枚铜牌。由我市组织训练的一名高尔夫运动员还在比赛中打出了一杆进洞的罕见的优异成绩,同时我市有3名教练员和6名运动员分别获得了本次特奥会的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称号,为祖国、为家乡争得了荣誉。10月20日,市长接见并嘉奖了参加特奥会归来的我市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他们的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的特奥精神,得到了市长的高度赞誉,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良好的影响,提高了我市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知名度,加强了社会对残疾人工作的广泛认识和对残疾人的支持和关爱。

五、经常性管理工作

(一)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年初结合中心实际,为进一步加强正规管理,就逐级请示报告制度、资金支出申报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办公秩序管理制度、公文办理制度、各种会议制度和车辆使用制度等内容又进行了补充和规范,促进了中心工作作风的转变,确保政令畅通,使中心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促进了行政效能年的落实。

(二)高标准完成了年度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1)克服种种困难,有力保障了轮椅篮球队和坐式排球队封闭训练期间的饮食工作,确保了运动员在中心训练基地内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春节,保证了运动队的正常训练,为在第七届残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贡献。

(2)、周详计划,科学配餐,合理调剂,做好了聋儿、脑瘫儿童的伙食安排和保证了中心职工的早餐、中餐,做到了吃饱、吃好。

(3)、圆满完成了第2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比赛、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第十期全国区县康复技术人员培训班、第12届夏季世界特奥会中国高尔夫球队在连训练和中国女子坐地排球队在连拉练训练、第12届夏季世界特奥会韩国代表团98人的城市社区接待的计划方案拟制、住宿饮食和车辆安排等保障工作,做到了计划周密、安全顺利、及时准确、保障有力。

(三)加强了财务、人事管理工作

在财务工作中,围绕中心年度及各项大型活动的经费预算,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审计。编制了中心年度和季度和月财务计划、预算、决算报告、报表;建立了固定资产档案,加强了资产的审核登记工作,做到帐物清楚;合理安排资金,在资金使用上,精打细算,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在节能上,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加强办公室用品、车辆、水电费等费用的管理。

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对中心人事档案重新分类分项进行了整理,补充健全人事档案材料。及时编制工资计划,定时发放职工工资、补贴和及时缴纳各类保险、公积金等,积极做好职工考勤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人事调转等工作。年度为大连籍运动员出国比赛办理签证8人次。

(四)建立了正规的计划总结报告制度

中心每月底都例会分析研究工作,制定月工作计划,下发各科室。每月小结工作进展情况,用《工作简报》的形式向上级和同级汇报和通报工作开展的经验做法和体会,每个工作阶段和半年、年终专门组织全体坐下来进行全面总结,讲评好的做法,找准存在的差距,提出具体要求。年度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先后报道了“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第2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赛、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第十期全国区县康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班”、第12届夏季世界特奥会中国高尔夫球队在连训练和中国女子坐地排球队在连拉练训练、第12届夏季世界特奥会韩国代表团98人的城市社区接待、第12届夏季世界特奥会中国代表团大连特奥队员获奖情况等活动的有关情况,撰写和编辑稿件56篇。每月的工作《简报》在原有基础上,先后开辟了“构建和谐、工作研讨、备战七运、党建生活”等几个新栏目,共编排《简报》11期。

(五)完成了中心临建房的无障碍改造工作

为了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更加体现残疾人之家的作用,为广大残疾人体育爱好者提供一个人文和谐舒适的体育运动中心,结合中心现有的设施状况对体育馆的临建房进行了彻底的无障碍改造,现在已基本完工,明年将运转使用。

六、组织建设工作

(1)积极响应市残联党组、理事会的号召,开展了“行政效能年”、“争创‘四个一流’单位”的活动。

(2)组织了为身患癌症晚期的中心退休职工张耀秀献爱心义务捐款活动,共捐款6000余元。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开展人人献爱心活动,为慈善事业捐款元。

(3)开展了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用事业谱写光辉的活动;

(4)组织了以“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活动”。

(5)广泛开展了学习中纪委“八条规定”,杜绝利用职务谋私利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活动。

(6)扩大了党员队伍建设,近几年,先后有十多名同志向组织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组织考察,今年发展了4名比较优秀的同志加入党的组织,目前中心有党员20名,占职工的51.3%。

第二部分:工作经验和体会

(1)领导重视,周密安排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从年初,中心领导组织班子人员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规划到每月分析研究月工作计划开始,中心始终都在高度统一的领导下按部就班,有秩序,有步骤地稳扎稳打完成各项工作。每开展一项活动,每承办一次会议或赛事,中心都要预先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计划,对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发动,明确责任分工,结束后都有具体的讲评,这已经成为一种路子。

(2)以重点工作为龙头,带动了全年工作的有效落实。

全年,突出了备战七运会、保障各种活动和世界特奥会韩国代表团的接待等任务,全面展开年度计划的任务目标,以抓重点带全面,全面推进了年度各项工作的落实。

(3)团队意识强,协调配合的氛围浓厚

近几年,中心每组织一次活动,每组织一次保障,基本上都是全部参与,无论以哪个业务科室牵头组织的活动,全中心都能从一盘棋的角度,全身心地投入,不分份内份外,领导之间相互协调,科室之间相互配合已经达成了默挈,团队作战的意识已经形成,这是近几年成功开展各项活动凝结的经验和财富。

(4)窗口意识的培养,提升中心的名气。

每月的《工作简报》让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了解了中心的发展状况和开展的工作;每次活动的舆论宣传增加了中心的知名度;争取和组织承办的一系列残疾人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心的建设,使中心得到了锻炼,更增加了文明中心的含金量;配合大连电视台法制频道开展的“情动心动”节目组,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贫困脑瘫儿童的关心,唤起人们对贫困脑瘫儿童康复问题的关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贫困脑瘫儿童提供救助,也促进了他们早日康复,重返社会。走出去组织社区和北三市的康复知识培训,广泛宣传残疾人康复知识和常识,也增强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得到了全体残疾人及其残疾人亲友们的赞誉和认可,也更加增强了我们康复工作的神圣使命感;组织脑瘫儿童和聋儿一起免费游览了美丽迷人的旅顺,不仅使残疾人孩子们愉悦了心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他们能够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向全社会展示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建立人人平等的和谐氛围。艺术团走出去演出,既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展示了残疾人艺术风采,又增加和激励了残疾人自强不息,敢于挑战的精神,从而也为文明中心创立了名牌;送文化下乡和建立文化角,不仅丰富和方便了残疾人文化生活,也为建立文明社会做出了贡献。

(5)优秀的职工群体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在任务面前,优秀的职工群体就是财富和保障。以大局为重,树立为一切为了残疾人服务的意识,互相关心帮助,互相支持协调,相互信任理解,主动靠前补位,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提高,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尽职尽职,默默奉献,不求名利得失,这不仅是单位的财富,也是增强单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加强团队和谐人文建设的关键。

第三部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虽然,中心完成了年度计划的任务目标,组织和承办了一些国内外的活动和培训,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中心的全面建设稳步提高,但是从中心的全局和未来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和不足,譬如:

存在办公环境和设备差,办公秩序不正规问题;存在个别工作标准不高,满足现状的问题;存在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存在个别职工主动意识差,被动性干工作问题;存在一些制度落实不好,流入形式问题;存在某方面节能意识差,水、电、纸张浪费等严重问题;存在少数人自我意识强,相互协调不积极等问题。从中心的整体提高和长远提升发展看,这些问题还需要加强改进和纠正。

第四部分:明年的工作设想

1、社区康复工作

配合市残联做好肢体残疾社区康复指导和培训工作。为400人次以上肢体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信息服务、转介、康复知识普及、选配辅助器具、简易康复器具制作、心理疏导等康复服务。

2、康复训练工作

加大招生力度,抓好康复训练工作,让更多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接受免费矫治手术、辅助支具配戴和康复训练。招聘康复技术专业人才,有计划地培训在岗工作人员,为矫治手术术后康复训练、成人和儿童肢体残疾康复训练做好人员方面的准备。改变训练室布局,增加康复训练设备,为矫治手术术后康复训练、成人和儿童肢体残疾康复训练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

3、艺术团建设:与市园林处、开发区管委会、各市残联、各区道办事处等几十家事业单位,与外省市艺术团、经纪公司、我市鑫艺歌舞团等十几家演艺单位,与我市大商、大显等知名企业,亿达、华宇等数家房地产公司,进行了沟通、洽谈,初步达成演出意向的有7家单位,已经落实的演出有5场。

4、是力争改善现有的办公和后勤的环境建设条件。结合残联机关搬迁后,根据实际,及时拿出维修和改造预算方案,合理规划调整科室的配置,统一正规的办公秩序。力争改善现有办公条件,尽全力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加强制度的规范和落实。结合中心的任务和实际,对原有的制度进一不规范,不仅要制度上墙,更要制度落实,建立一套正规有效的制度。

6、加强人员的管理和素质的提高。结合实际要抓好各类人员素质的培养,加强学习和培训,不但提高自身的素质。除无财务的报表外,力争达到纸化办公。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全力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做到保障服务有力,综合协调到位。

7、继续加强办公室内部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工作中互相支持和帮助,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8、深入学习党的十七报告,用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20*年办公室各项工作。

9、抓好群众性体育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和改造的资源和设施,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免费开放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77-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自觉自信的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更加明确并指明了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的目标。党所提出的工作目标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全体文化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文化馆实施免费开放是实现文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文化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时代,文化馆只有做好对广大群众的文化服务工作才是最大的作为,才是最大的价值,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也充分提出了切实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规范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和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性。

一、免费开放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责任

文化馆向全体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文化馆应当每天开放,每周对公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开馆时间不低于42小时,节假日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应正常开放。

文化馆因设施维修等原因需暂时闭馆的,应征得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告。如遇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应及时告知公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馆,所从事的群众文化工作是党的文化事业基石,作用非常重要,使命崇高。文化馆在免费开放新时期工作的根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要强化责任意识,重点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免费开放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走进文化馆都受到文化艺术的娱乐、启迪、熏陶,提高民众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思想文明素质,因此文化馆人就必须做到认真领会和把握党的新时期以来的方针、政策、路线,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二、免费开放的服务内容及方式

积极组织广场、社区、企业、校园、乡镇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次数不少于6次。其中: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者等特殊群体开展的文化活动不少于2次。

积极组织群众书画摄影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公益性展览展示,每年举办展览次数不低于3次。定期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积极创办、组建、辅导馆办文艺团队2个。

文化馆应指导和帮助所辖基层文化站开展工作,辅导、培训基层和社会文化工作骨干和群众性文艺团队。设立由本馆人员定期辅导并开展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基地不少于6个。

文化馆应积极举办面向社会人员的各类培训班。其中社会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8期;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8期;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1期。

文化馆业务人员应坚持下基层制度,每年下社区、农村进行基层培训、辅导、调研的人均时间分别不少于36天。

文化馆应编印群众文艺辅导资料和信息资料,并积极创办馆办刊物,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指导交流。县文化馆每年信息资料不少于12期。

大力开展数字化服务。建立本馆网站或网页,提供师资情况介绍、活动报名、展览、辅导、授课等相关服务,网站(网页)内容要及时更新。吉林市龙潭区文化馆采取一馆多用、一场多用、一市多用的多种办法,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最大化,向市民提供了八九个公益文体免费服务内容:每年两次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每年召开两次龙潭山诗歌协会讲座、形体训练、器乐演奏、老年书画班、合唱团、秧歌协会、摄影班、二人转班。可以看到队员们早晨兴致勃勃高兴而来,晚上带着喜悦满意而归,每天馆内歌声不断、乐声阵阵。馆办的刊物《龙潭山诗词》免费赠阅,每天都有读者来浏览阅读学习。馆里的每位馆员都包保一个街道,每个月都下街道进社区,了解掌握街道社区的第一手资料,文化馆还选派文艺骨干走进乡镇、街道社区,下基层进行文艺辅导。馆里每年都搞丰富多彩的三节活动,每逢“五一”“七一”“十一”都搞社区广场文艺演出。2013年9月又举办了“舞动金秋、健康龙潭”健身舞大赛,共有近50支队伍参加,其中来自乡镇的队伍10多支,来自街道社区的的队伍有30多支。这次大赛历时一个月,初赛四场,决赛一场,最后评选出3名优胜奖、7名优秀奖,都获得了奖金、奖杯和锦旗,展现了龙潭区各群众文艺团队的风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都希望今后文化馆多开展这样好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文化馆免费开放要有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

文化馆免费开放关键要靠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切工作应归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范畴,建立一整套的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与机制,采取增量优选、存量优化,做到依法行事、依规办事。主管部门要制订工作目标,要一层一层地抓,制订严格的细则,真抓实干在具体工作中提高认识,有为才能有位。文化馆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定岗定责进行目标管理,完善服务条件,确保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的落实,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同时应制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安全。

文化馆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每年定期开展群众满意率测评活动。对群众的意见或投诉要认真研究、及时回复,不断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文化馆工作人员须着装整齐,挂牌上岗,举止端庄,文明用语,服务热情。

工作人员应维持好公共活动场所秩序,因故离岗时须设立提示牌或由其他工作人员替岗。龙潭区文化馆在楼道里每层都有醒目的指示牌,为来文化馆学习、排练的社区的群众、居民提供方便,文化馆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年度工作总结及次年工作计划报上级文化主管部门。

结合国家、自治区开展的文化馆评估和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创建工作,自治区文化厅将按照免费开放服务标准对各地文化馆进行考核,并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龙潭区文化馆在楼道里每层都有醒目的指示牌。

四、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服务设施与环境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馆舍及馆内设施、设备主要用于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县级馆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占总使用面积比例不低于70%。

文化馆要在显著地方设置醒目的馆名牌,楼层设施分布图,安全通道指引牌;对外开放时间、免费服务项目、便民措施等各类服务信息公示栏。

文化馆要设有宣传橱窗或专栏,内容要体现文化馆职能,每月至少更换一次,面积标准为:县级文化馆分别不少于15平方米;有条件的文化馆可设LED宣传屏。

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应当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适宜的空气流通;冬季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8℃。服务区域应定期消毒,保持卫生清洁。文化馆为无烟场所,禁烟标识明显。

文化馆应设立无障碍通道、卫生设施,并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明显标识,方便为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服务。只有文化馆给广大的群众提供了好的场所、好的环境,才能让广大群众喜欢来文化馆,才能让群众、社区居民在文化馆学习的开心。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重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是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性工程,是弘扬“厚德、崇文、务实、创新”的精神的有效载体。优化全镇思想道德文化服务体系,重塑村规民约道德标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引导村民自觉摒弃旧观念、旧习俗,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道德文化带来的实惠,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构建“产业、文化、生态、和谐”四个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文化环境。

二、总体目标

切实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深入挖掘本土乡村文化,突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全镇良好公共秩序;树立“仁、义、礼、智、信”道德标准,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各村(居)思想道德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协调稳定的社会秩序,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共建道德文明新风尚。

三、主要任务

从“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出发,抓好仁爱工程、道义工程、礼仪工程、学习工程、诚信工程建设,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以文化引领,加强道德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一)以人为本,实施仁爱工程

一是仁政工程。继续推行“三三两两抓基层,五四三二一强服务”机制,深化基层民主自治。落实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为政者,重品德,有公心”。通过教育实践,使党员干部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二是爱心工程。开展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点滴小事中体现爱心,从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人民延伸到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人民的热爱,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

(二)公平正义,实施道义工程

一是实施帮扶工程,先进村带后进村。以帮扶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建共享,为后进村注入新鲜血液;以专合社、协会为载体,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助推镇村经济良性稳定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实施志愿服务工程。培育广大干部群众养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树立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和谐包容的社会心态。

(三)孝德恭敬,实施礼仪工程

一是实施德孝先行工程。充分利用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孝专题教育活动,宣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德孝观念,做到“与人善,孝为先,敬老弱,助病残”,形成正确的养老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孝敬父母、关爱儿童、崇荣拒耻的良好风尚。二是文明礼仪工程。以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为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知义明礼、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积极开展现代文明礼仪实践活动,使每个公民自觉遵守公共行为准则,不断增强农民民主法制意识,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做到“邻里事,多商议,忍让先,心地宽”。

(四)提高素质,实施学习工程

一是全民学习工程。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镇村学习阵地,拓展广大干部群众的知识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育新局面,做到“多学习,少扯皮,添本领,事争先”。二是组织培训工程。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突出多渠道学习模式,针对镇机关干部、村(居)干部、党员、村民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学习例会、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远程教育、座谈等方式,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突出崇尚知识,追究真理的主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五)忠于职责,实施诚信工程

一是社会诚信工程。突出诚实守信,倡导“诚信为本”,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品牌意识,使“讲信用、守承诺”在企业中蔚然成风。二是政务诚信工程。着力建立政府机关社会信用体系,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在单位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社会交往中要坦诚待人、诚实守信,工作中要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对社会要讲奉献,讲责任。做到“不攀比,多奉献,抗诱惑,守清廉”。使诚信文化渗透到干部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全面提升道德水平。

(六)提升幸福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构建镇村文化网络。以建设和完善各村(居)文化阵地为目标,深入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实现文化公共设施免费开放。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文艺巡回表演,图书下村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相结合,实现乡镇文化资源共享。二是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开展巡回表演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的参与度,让文化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通过镇村文化设施的完善,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平台,以文化引导人、教育人,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七)增强素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一是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村(居)、学校的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以居委会为中心建场镇中心活动广场,完善各村(居)体育设施,配齐乒乓球台、羽毛球、象棋,围棋等各类健身器材。二是丰富健身形式。镇村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等群体健身赛事,每年8月8日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通过镇村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体育科普知识活动,提高村民对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培养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树立全民健身意识。

四、方法措施

(一)树先进典型,大力开展道德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各项道德主题实践活动,挖掘传统节日精神内涵,倡导文明健康节日新风尚,丰富广大居民节日生活,引导干部群众认知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二是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展“学习道德模范,转变机关作风”活动。要求各部门不断加强机关内部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改善服务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和满意度。第二阶段开展“学习道德模范,评选道德模范”活动。由各村(居)建立的公民道德协会评审选出选出近年来我镇涌现出来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道德典型。第三阶段开展“学习道德模范,争当崇孝敬老典型”活动。广泛宣传身边崇孝敬老典型,组织开展对空巢老人“问候、关爱”、对父母“感恩、回报”、争当“好儿媳”等活动。让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传统美德走进千家万户。

(二)“四抓”并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突出思想道德文化针对性,狠抓文化阵地建设

一是建设镇村文化站,提升宣传影响力。建立集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一体的镇级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以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以各村(居)委会为重点,以户为对象,建立各具特色的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二是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增强思想文化辐射力。制定定期借阅、限期返还的借书管理制度。各级把好图书入口关,定期充实适合农民群众阅读,浅显适用的图书。制定鼓励政策激发群众读书看报的兴趣,成为建设村级思想文化阵地的助推器。三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强化管理,提高思想文化设施承载力。继续完善各村(居)室内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加强对文化体育设施的长效管理,镇、村要明确专人对室内、户外设施进行日常管理。

2、突出思想文化广泛性,狠抓队伍建设

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村组文化小分队。根据各村(居)人数,在现有的两支村级文化队伍的基础上,扩大腰鼓队,舞狮队规模,成立秧歌队、红歌队。选拔均采取自己申报、群众互评、村协会终评的方式进行。二是以“骨干”为班底,组建一支特色文艺表演队。整合民间艺术资源,吸纳各支文化小分队的文艺积极分子,组建一支以宣传老百姓关心的政策为目的,以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宗旨的巡回表演队伍。以多种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突出文化活动的通俗性,狠抓活动开展

一是坚持日常活动。居委会腰鼓队、盐井狮子队定期在节假日表演节目以外,特色文艺表演队每期出一组节目,并每月在各村(居)进行巡回演出。以通俗生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要以坚持政策宣传,传递惠农政策的表演方式为主。二是丰富活动载体。各村(居)建立公民道德协会,开展以“孝德建设”为重点的“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引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发展本土文化。深度挖掘特色贵妃文化、佛教文化、本土文化,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市场化模式举办“娘娘节”、“贵妃枣文化节”。

4、突出长效性,狠抓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文化下乡长效机制。坚持开展公益电影放映进学校、进村(居)、进农户,灵活放映模式,各村(居)每月放映一次电影,全年不少于10次。村民举办红白喜事等风俗仪式时可增加放映次数。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各村(居)委会广播“村村响”,不断完善村(居)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城带乡的文化帮扶机制。二是实行项目化建设,提升道德文化体系建设实效。发展各村(居)文化精品项目,成立项目组,建立考评制度,每年由各村(居)上报项目,采取激励机制,年底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重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重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政务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开展活动协调指导,各村(居)书记、主任具体负责全镇村(居)委会日常活动组织、文化项目申报及宣传工作。

(二)落实目标责任。根据全镇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并将重塑思想道德文化体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考核、同表彰。

(三)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各阶段的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村(居)。完善考评标准,确保部署到位,考核检查到位。对照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避免搞形式、走过场。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社区是居民服务最基础的平台,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社会自治最微观的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推进幸福社区建设,是完善社会管理、强化社区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推进幸福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推进我镇幸福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为宗旨,以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为突破口,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富有本地特色的幸福社区建设工作模式,为鳌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明确职责定位,组织建设体系化

1、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持、保证社区各类组织依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加快推进党建社区化,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党建工作单元,通过调整设置基层组织、统筹管理党员队伍、整合使用党建资源,建立跨系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隶属关系的区域性横向联动的基层党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实现社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2、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是镇政府临时派出机构,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承担镇政府在社区的各项工作和公共服务,负责社区事务的具体执行和协商协调,牵头做好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社区管理委员会设民政事务、人民调解、治安保卫、人口计生、公共卫生等委员会。“三分三改”完成后,应当撤销管委会,通过依法选举及时建立社区居委会,推进居民自治。

3、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议事监督委员会是居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在其授权范围内讨论决定社区重大事务,对社区日常工作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议事监督委员会一般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管委会主任、负责纪检的党组织委员或副书记、村党组织负责人和村监会主任、居民代表组成,主任一般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负责纪检的党组织委员(副书记)作为专职(常务)副主任。

4、社区群团组织。社区群团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应设有工会、团组织、妇联、残疾人协会、老年人协会等群团组织,配备专人负责。群团组织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企业职工、团员青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人员聚合在一起,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参与到社区建设各类活动中去。

5、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组织。要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慈善、文体、科普和法律、教育、养老、助残、为农等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对尚未达到登记标准的社会组织按规定的程序报镇人民政府备案,并加强引导和管理。

6、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组织是无偿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共青团、妇联、老龄委、残联要率先在全镇各社区开展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和扶残助残志愿者注册登记。拓宽社区志愿服务渠道,鼓励和支持志愿者组织、义工协会等各种形式的社区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加强对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促进社区志愿服务规范。

(二)强化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7、统筹社区建设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本着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按十二五末鳌江经济社会发展规模,抓紧编制城乡社区建设规划。以区块规模适度、居民生活便利、社区工作便捷为标准,将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残疾人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要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施工。结合“强基惠民”工程,依照区域规划定位与人口规模,统筹考虑学校、医院、菜场、超市等便民服务设施。具体由建设局牵头组织实施。

8、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要坚持功能全面化、配置标准化、布局科学化、资源整合化的要求,围绕便民、利民、惠民,落实社区服务中心,包括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五大中心”)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新建住宅小区,尤其是农房集聚地的住宅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以每千人不低于60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广泛征求镇政府及社区的意见。整合社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村办公楼和公共服务设施,采取新建、改扩建、置换、租用等方式,就近作为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文体活动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原则上按每百户2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一般不少于600平方米。社区标识、标志应规范统一。社区服务中心对外原则上只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管委会)、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三块牌子及“社区服务中心”标识。

10、加快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借助政务信息系统,汇聚居民基础信息,整合综治、禁毒、调解、民政、社保、新居民等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建立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平台的社会管理“一张网”,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建立健全县、镇、社区三级网上审批平台,强化网上审批数据共享、网上下载资料、网上咨询、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等功能,实现县、镇、社区三级联网,逐步推行“同城办理”,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信息服务。

(三)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提供便利快捷服务。

11、办事服务便捷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设“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并按照“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要求,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提供综合服务。编制社区办理事项指导目录,通过“上提下放”,明确社区代办或协办事项的权限、范围、流程和时限。涉及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所有事项,一律由社区服务中心办理,社区没有权限办理的事项,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代办。实行社区准入制度,镇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进入社区的事务,除社区办理事项指导目录外,其它临时性项目需经镇纪委批准,按照“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的原则执行。具体由镇纪委(监察室)牵头实施。

12、社会管理有序化。抓好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一办两室一窗口”(综治办、警务室、人民调解室、综治接待窗口)建设。充分发挥全县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开展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帮教安置、纠纷化解、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普法教育等工作。具体由镇综治办牵头实施。

13、卫生计生服务优质化。通过调整基层服务网络的定位和功能,探索建立卫生+计生合作模式,建立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筑健全的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体系,为社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老年人、残疾人康复服务、计生技术指导、咨询等服务。具体由镇计生局、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牵头实施。

14、文体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镇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现有文化设施的功效,进一步完善全镇城乡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网络,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态势。提倡“群众办文化”、“多元办文化”,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免费开放水平,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体服务。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对文化产品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加强社区文体队伍建设,精心培育特色鲜明、群众认可、效果突出的群众文体活动品牌,引领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健康发展。具体由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牵头实施。

15、居家养老实体化。整合社区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资源,提升辖区内规模较大、功能设施齐全的星光老年之家功能,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结合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多种服务需求,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具体由镇社会事务管理局牵头实施。

16、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县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镇社会组织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的服务网络,为社会组织提供相互交流、孵化、登记和项目运作等全方位的服务。充分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为居民提供公益,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让社会组织和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群众直接参与服务管理。具体由镇社工办、工、青、妇牵头实施。

17、完善市场主体提供的商业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和便民利民网点,实现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的对接。商贸系统要推进社区商业服务、便民超市、物业服务的发展,金融系统要在社区平台推进社区银行、金融超市发展,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具体由镇经济发展局牵头实施。

(四)加强社区队伍专职化,推进社工人员专业化。

19、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加强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学习。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取得社会工作助理工作师以上职称的,给予相应的职业资格津贴。积极推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推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逐步推行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

(五)加大经费投入,落实社区工作经费保障

20、落实社区建设经费。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对没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镇政府负责建设,或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也可采取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镇人民政府统筹解决,报县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

21、落实工作运行经费。要整合社区现有的工作运行经费,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运行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采取基数加户数的方法,即财政每年给予每个社区拨款基数为10万元,按社区户数给予每户拨款60元(户数以常住户数×70%+户籍户数×30%计算)的标准核拨。

22、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基本工资按不低于上一年度全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落实,“五险一金”所需经费按照社保政策由财政和个人承担。

23、落实示范社区专项奖励资金。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幸福社区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示范幸福社区的考核达标奖励办法。2012年起,对达到示范幸福社区创建标准的,县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每个示范幸福社区10万元建设经费。

(六)健全工作机制,规范长效管理

24、健全社区网格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社区地域、人口全覆盖为基本要求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以整个社区为一个大网格,以社区所辖范围的村、自然村、住宅小区、楼宇地域特点,按200-300户的标准,划分若干个基础网格。由专(兼)职社工兼任组长,开展人口、计生、治安、普法、维权、残疾人等服务管理工作。

25、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健全社区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建立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AB岗工作等制度,推行社区约请部门现场办公制度。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印章管理等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

26、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各类社会组织互动合作的民主管理机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党组织会议、社区管委会会议、社区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民主议事厅,推进重大事项社区听证、社区居民公共事务恳谈会和党务、居务公开。利用现有网络信息技术,开设社区网站、社区微博和居民QQ群,为居民提供探讨社区事务问题的平台,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居民的社区精神。贯彻落实社区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7、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快速反应、上下联动的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和舆情上报,畅通信息传输渠道。结合实际制定工作预案,从思想、组织、力量、装备上做好处理突发事件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结合社区消防、防震、减灾、防疫等活动,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安全知识与紧急避险、现场初级急救等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性培训,增强社区居民风险防范应对的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共建合力

1、加强领导协调。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力度,成立鳌江镇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成立3个指导组,负责协调指导、检查督促全镇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镇纪委(监察室)、建设局、综治办、社会事务管理局、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计生局、卫生院等部门要负责指导社区做好社区建设规划,抓好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区管委会要相应成立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配强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具体职责,抓好社区建设管理相关工作。建立“幸福社区”建设领导、机关各单位挂钩联系制度,指导、督促社区各项任务的落实。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协调解决社区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宣统办要大力宣传在社区建设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2、强化统筹共建。整合镇机关部门、社区以及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力量,建立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社区共建联建机制。镇机关部门要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帮助社区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助推社区建设管理创新。驻社区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在党建、人才、教育培训、活动平台等方面与社区实现共驻共建、优势互补。社区内的社会事业(如学校、卫生、文化、体育)的服务设施,有计划的向社区居民开放。发挥驻社区学校师资队伍的作用,加大社区学校、健身场所的建设力度,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和指导,推进全民教育和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3、加强考核激励。按照“统一考核、综合运用”的原则建立规范的社区工作考核体系。由镇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汇总各部门对社区的考核事项,在规定的时间对社区统一进行考核,财政补助经费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管理的考核机制,从综合素质、工作业绩、社会评议、群众认可等方面制定考核实施细则,量化考评内容,考核结果与社区工作者的奖金挂钩。落实信息报送制度,每月28日前各社区上报本月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意见建议。

本意见颁发之前有关文件与本意见内容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施行。

附:1、中共鳌江镇委社会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2、鳌江镇城乡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实施方案

3、关于建立“幸福社区”建设领导、机关各单位挂钩联系社区制度的通知

3-1、“幸福社区”建设联系领导、联系单位和社区责任人一览表

4、鳌江镇幸福社区建设考核办法(试行)

4-1、鳌江镇幸福社区建设评定细则

5、鳌江镇2012年幸福社区建设任务分解表

5-1、鳌江镇幸福社区建设进度表

6、鳌江镇城乡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7、县职能部门下放社区事项目录

8、平阳县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试行)

9、平阳县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10、平阳县幸福社区指标体系

中 共 鳌江镇 委

鳌 江 镇 人 民 政 府

2012年5月3日

中共鳌江镇委办公室 2012年5月3日印发

附1:

中共鳌江镇委社会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工 作 职 责

为加快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全镇社会工作,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切实形成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制定中共鳌江镇委社会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一、社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局)

1、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强社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镇委、镇政府的政策措施、意见决定,承担镇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2、负责协调和指导全镇社会工作,研究提出全镇社会工作规划、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意见;

3、牵头制订全镇社会工作相关制度,分解落实社会工作责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制订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4、拟定全镇社会工作的考评制度,组织开展相应的考评工作,并提出考核评价意见;

5、督促检查社区、镇委社工委成员单位以及镇属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社会工作职责和镇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确定的社会工作重大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

6、承担全镇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和综合管理工作;

7、完成镇委社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8、协助组织办制定社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评价、聘任等工作;

9、研究制订全镇社会保障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0、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共享的社会工作人才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激励机制;

二、纪委

1、牵头负责县机关部门单位向社区下放授权公共服务项目的落实工作;

2、负责指导全镇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

三、组织办

1、负责全镇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时向镇委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各社区和有关部门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同步推进党工团联建;

2、加强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把社会管理工作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3、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镇人才发展规划和年度人才工作计划,参与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

四、宣统办

1、负责党和国家有关社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镇社会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新闻报道,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2、负责协调新闻媒体,总结交流全镇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展示社会工作丰富的职业内涵、社会价值及广大社工的职业风采,营造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3、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4、负责做好少数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有关社会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

5、负责联系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及时反映对社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其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6、制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总体规划,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全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

7、负责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城镇、文明行业、文明服务示范点、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

六、综治办

1、负责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部署及监督实施,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将社会工作列入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积极组织综治成员单位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

七、建设局

1、编制全镇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

2、为农村新社区提供村庄及农民建房方案和图例。

3、支持社会公益性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八、农发局

1、负责指导农村社会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三分三改”工作;

2、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镇农村各项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参与农村新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参与指导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3、负责指导集体经济建设暨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全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及经营管理,指导农村完善双层经营体制,负责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及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4、参与移民、劳力转移等工作。

九、农房办

协调、组织实施开展农房改造。

十、鳌江学区

1、建立和健全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

2、负责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措施;

3、积极参与学生辅导、心理咨询、特殊教育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工作。

十一、鳌江派出所、边防所

1、负责对社区治安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加强出租房屋治安管理,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2、加强社区警务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和平安建设工作。

3、协助相关单位抓好治安联防,健全群防群治网络,提高安全防范设施覆盖率;

十二、司法所

1、负责居民群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2、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帮教安置、人民调解等工作,积极参与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管理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社区开展民主法治单位创建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十三、财政局

1、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渠道地位和导向作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社区建设、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公共财政投入;

2、制定对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落实财政社会工作经费保障;

3、研究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支持机制,按照“低起步、广覆盖、迈小步、保基本、不退步、可持续”的原则,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多种形式,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

4、加强对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监督评价和规范管理;

5、协助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费随事转”的实施办法,积极扶持社区服务业和社会组织发展,认真宣传和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十四、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1、负责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指导、组织、监督和管理,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2、指导《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各社会团体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3、负责全镇体育社团的资格审查,依法管理健身气功;

4、制定扶持社区体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十五、文化服务中心

1、负责拟订全镇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社会文化工作有关政策,提升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

2、加强城乡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指导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

3、负责指导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建立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骨干队伍,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和创建文化示范社区活动;

4、加强社会文化交流工作。

十六、卫生院

1、建立和健全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一般疾病的诊治和康复工作;做好社区公共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十七、计生局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参与制定和落实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

3、指导基层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等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十八、工会

1、研究工会事业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建设,切实发挥职工在社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参加拟订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帮扶困难职工,动员职工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志愿者服务;

3、负责指导基层工会参与社会工作。

十九、团委

1、参与制定涉及全镇青少年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维护青少年的合法利益;

2、积极发挥志愿者协会作用,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指导全镇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

3、指导基层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二十、妇联

1、研究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2、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推动全社会为妇女儿童办实事;

3、指导基层妇女组织发挥服务、教育、维权、宣传的作用,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社区社会事务民主管理和社会工作。

二十一、残联

1、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

2、负责为残疾人服务,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宣传文体、社会保障等服务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

3、积极参与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工作;

4、参与协调各部门开展服务中心及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

附2:

鳌江镇城乡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需要,采取机关干部下派任职、社工队伍考录聘用、现有村干部有效整合等形式,将农村新社区专职化要求落到实处,建立起系统科学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和监督约束等制度,为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主要目标

按照“农村新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率100%,其他专职人员按需配备率80%以上”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农村新社区工作人员队伍。

三、工作措施

(一)农村新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选拔配备

1、农村新社区专职化工作人员任职资格条件。农村新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管委会主任的选拔配备一般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较为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口碑较好,一般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也可由全镇优秀中层干部中选派,提倡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和书记、主任“一肩挑”。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可由行政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社区专职工作者等担任,结合全镇一般干部全员双向选择,按需配备。

(二)农村新社区专职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农村新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由镇统一管理,纳入镇党委书记年度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镇组织办要把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考核社区工作和考察干部工作的实绩内容。

1、岗位职责。社区党组织和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要全面负责本社区的党建工作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其他班子成员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服从党领导,维护班子整体威信,并根据分工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一般干部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社区中心工作,同时协助所驻村(居)做好农业农村、经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党的建设工作,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3、绩效考核。推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公开承诺村社融合、三分三改、农房集聚、计划生育及其他重要工作年度目标。组织办参照有关要求,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社区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年度考核,并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实行绩效挂钩。对评为优秀等级的社区干部,党委在学习培训、评先评优、提拔交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社区干部由镇党委对其谈话诫勉,限期改正,并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排名最后一位的社区干部,实行末位待岗,末位待岗时间一般为一年。

4、政治待遇。社区党组织书记、管委会主任在岗期间享受副科级待遇。任职满2年后,经考核优秀的可保留副科级待遇。任职满5年后,经考试和考核优秀的确定为副科长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社区党组织书记、管委会主任原则上在社区任职满3年以上方可进行交流,任职不到3年进行交流的,交流前需报县委组织部同意。今后,在镇领导班子调整时,优先考虑工作表现突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管委会主任进镇领导班子。

5、福利待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基本工资按不低于上一年度全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落实,“五险一金”所需经费按照社保政策由财政和个人承担。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所需财政经费在每年年初由镇财政局填报,县社工办审核,县乡级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予以核拨。下派干部除享有关系所在单位应有的福利待遇之外,另给予一定的社区工作奖励金。

四、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要高度重视,把农村新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落实好工作措施,选优配强社区工作人员;镇里要成立农村新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指导组,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健全工作机制。纪委(监察室)、组织办、社工办、农发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建一步健全科学规范的农村新社区工作人员选拔使用、保障激励、跟踪管理和考核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建设。

3、营造舆论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村新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三分三改、村社融合、农房集聚等工作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要坚持教育引导在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各方思想认识,消除畏难情绪和各种顾虑,为推进农村新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3:

关于建立“幸福社区”建设镇领导、机关

各单位挂钩联系社区制度的通知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镇属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开展“幸福社区”建设工作,加快我镇“幸福社区”建设进度,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镇委、镇政府决定,建立领导、机关各单位挂钩联系社区制度,加强对“幸福社区”建设任务的挂钩督导。挂钩联系工作内容如下:

一、开展调查研究。镇委、镇政府领导和挂钩单位要深系点,掌握联系社区的基本情况和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进行科学指导。指导联系按“幸福社区”建设要求,抓好组织建设体系化、服务阵地标准化、办一服务便捷化、卫生计生服务规范化、文化活动常态化、居家养老实体化、社会管理有序化、工作队伍专职化、考核管理制度化等9方面建设。

三、抓好督促检查。及时检查联系社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要督促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定期督促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

四、帮助解决问题。帮助社区协调项目相关单位,着力解决一些政策层面的问题。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建设项目能按照预定计划顺利实施。

附3-1:

“幸福社区”建设联系领导、联系单位

和社区责任人一览表

社区联系领导联系单位社区责任人

古鳌社区陈伟 陈均眺

周德信综合办城管大队市政园林办旧城办林小敏

林祥龙

雁门社区陈先夏 陈集金

王强财政局安置房建设办经发局曹高尚

白洪国

下厂社区林宝宽 周庆龙

陈明璋 金扬汉建设局联合执法大队征地拆迁办

滨江片建设办建设项目前期办陈书全

陈开杰

墨城社区肖云格 吴孝通

林侠计生局工青妇交通建设办

工业园建设办李 耀

吴万明

务洋社区宋进胜 黄喜讯

黄向民组织办宣统办站前开发建设办陈乃初

陈万可

西塘社区林开杰 叶茂碧

余燕品村房两改办站前片开发建设办

生态创建办杨仲浩

叶长鸽

塘川社区陈世同 陈积好

陈圣雷人大办关工委滨江片开发建设办陈登清

林呈祥

钱仓社区许宏斌 项显星

余力军 潘美娟综治办人武部应急办

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余力军

王应妙

南几社区马文平

刘日盛农业服务中心马文平

叶 磊

西湾社区陈积取 郭必武

周 强港口港区建设办 宣统办陈积取

苏苗纯

梅溪社区周高培 许益丰

陈孝静农发局 社会事务管理局

机关党工委许益丰

胡益生

梅源社区吴 刚 吴立斌

池方昆纪委 监察室吴立斌

薛 宏

附4:

鳌江镇幸福社区建设考核办法(试行)

为深化我镇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幸福社区”考核体系,确保幸福社区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全镇12个社区

二、考核内容

全镇从2012年起,每年年终将考核评定一批“幸福社区”。“幸福社区”考核内容包括组织建设体系化、服务阵地标准化、办事服务便捷化、卫生计生服务规范化、文体活动常态化、居家养老实体化、社会管理有序化、工作队伍专职化、运行保障制度化等9方面的内容(鳌江镇幸福社区建设评定细则)。

考核工作由社区组织自评,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听取汇报、访谈了解、审查资料、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开展评估审核。

三、结果运用

考核标准采用1200分制,该标准既是“幸福社区”建设的评定标准,也是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所有扣分以子项目的分值为总数扣完为止。社区规划化建设达标分一类社区850分以上、二类社区800分以上、三类社区750分以上。其中达到一类社区标准的,上报县委、县政府授予“幸福社区”称号,满1000分以上的上报县社工办申报市级示范社区。对获得示范“幸福社区”称号的社区,上报县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10万元建设经费的奖励。同时,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本考核办法由镇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鳌江镇幸福社区建设评定细则

附4-1:

鳌江镇幸福社区建设评定细则

社区(盖章)

考核

项目考核

指标考 核 标 准自

分考

分备

(210分)社区党组织

建设

(30分)1、社区党组织注重自身建设,领导核心作用明显,班子团结,工作制度健全,党员干部没有发生违法违纪事件(10分)。社区党组织班子不团结,核心作用不明显的扣5分;工作制度不健全,扣3分;党员干部每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的扣5分;本项分数扣完为止。

2、通过上级选派、组织推选等形式实现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化;同时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管委会成员与议监会成员交叉任职(15分)。社区党组织书记没有专职化的,扣10分;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管委会成员与议监会成员没有交叉任职的,扣5分;本项分数扣完为止。

3、推进党建社区化,社区社会组织中有党员3名以上的及时成立党组织(5分)。没有成立的不得分。

社区自治

组织建设

(110分)1、社区管委会、议事监督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有序(100分)。未建立议事监督委员会的不得分。

社区群团

组织建设

社区社会

组织建设

社区志愿

组织建设

(15分)1、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经常开展,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10分)。社区志愿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每下降5%的,扣1分。

2、普遍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城市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社区居民人口10%以上,农村新社区愿者注册率占社区居民人口5%以上(5分)。社区志愿者注册率每下降0。5%的,扣1分。

管理服务

体制建设

(30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居委会(管委会)、议事监督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职能和职责边界,建立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10分)。组织机构职能和职责边界不清的或没有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的,不得分。

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每月开展1次以上的宣传教育活动(10分)。没有年度宣传教育计划的,扣3分;每少开展1次活动,扣1分。

建立健全社区议事决策制度,社区每月坚持开展民主议事决策活动,意见和建议落实率高(10分)。没有建立议事决策制度的,扣3分;每少开展1次议事决策,扣1分。

服务

阵地

标准

(400分)社区工作服务

用房标准

整合基础设施

(200分)按照“服务设施最大化、办公用房最小化”的要求,对社区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基本形成以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含社区警务室)、社区文体服务中心、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标识规范统一。强化设施的服务功能,真正开展便民利民服务(200分)。每少建1个服务中心的,扣50分;每1个服务中心的整合不规范,没有达到建设标准的,扣30分。

社区服务信息

网络化

(100分)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立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100分)。没有整合资源,建立共建共享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的,不得分。

办事服务便捷化

(70分)服务事项

社区服务

(30分)1、社区服务中心要积极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扶贫救助、社会保障、警务、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通过问卷调查,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15分)。随机问卷调查15户社区居民,满意率每低1%,扣1分。

2、掌握社情民意,对社区低保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涉毒对象、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实行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并开展定期走访慰问活动(15分)。没有实行分类建档动态管理的,扣10分;没有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的,扣5分。

政务协助

(5分)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民政事务、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人口计生、群众文化体育等公共事务工作(5分)。每少协助1项,扣1分。

民情表达

(5分)建立健全社区居民民情表达渠道(公告电话号、设置意见箱等),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及时向政府反映居民的合理化诉求、意见和建议(5分)。没有建立社区居民民情表达渠道的,扣3分;未及时向政府反映居民的合理化诉求、意见和建议的,扣3分;出现越级上访的,不得分。

组织协调

(5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正确处理政府、社区各类组织、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5分)。没有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的,不得分。

监督评议

(5分)积极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开展监督评议活动,对社区干部评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对政府工作部门以及公用部门、物业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评议(5分)。没有开展的不得分。每少一次评议扣2分。

事务准入

卫生

计生

服务

规范

(40分)社区卫生服务到位

计生公共服务创新

(20分)1、开展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咨询和技术服务,对育龄群众进行妇科病普查和治疗、开展不孕症诊治或就诊指导、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咨询指导等活动(5分)。

2、按要求做好各项随访服务工作,建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册,及时掌握育龄群众的需求(5分)。

3、负责免费避孕药具的发送,定期做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孕环检)工作,落实禁止“两非”监管制度(10分)。

环境卫生整治(5分)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无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乱涂画现象(2分);社区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清洁保洁专人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无死角和暴露垃圾(2分)。社区绿化养护到位(1分)。

文体活动常态化

文体资源共享(5分)社区内社会事业(如学校、卫生、文化、体育)的服务设施,有计划的向社区居民开放。未向社区居民开放的不得分。

文体队伍健全(5分)建有文体活动队伍,经常开展活动。未建立文体活动队伍的,不得分

居家

养老

实体

(40分)社区福利

保障

(30分)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组织为依托、专业化服务队伍为依靠、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援助等服务(10分)。

根据社区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的不同情况和需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个人购买服务相结合、日托照料和上门服务相结合,为社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及有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10分)。

实施无障碍设施进社区,帮助改善残疾人日常生活和参与社会的条件,做好残疾人社区托养照料服务(10)。

救助体系

健全

(10分)广泛拓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弱势人群的关爱救助服务。全面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及时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特殊生活困难。加强对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患病困难群众,按规定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社会

管理

工作

有序

(30分)网格管理

(5分)健全社区网格管理机制,按200-300户的标准,划分若干个基础网格,由专(兼)职社工任组长,开展服务管理工作。

治安良好

(10分)积极动员居民协助和参与社会治安维护,认真落实社区群防群治工作(10分)。每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扣1分;发生恶性案件的,不得分。

调解及时

普法帮教

工作

队伍

专职

(130分)人员配备

落实

福利待遇

(50分)社区专职工作者年收入不低于本县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五险一金”(50分)。社区专职工作者年收入低于本县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或没有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五险一金”的,不得分。

队伍专职化

及管理

2、建立健全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考核等制度(10分)。没有建立相关制度的,扣3分;没有对社区干部进行考核的,不得分;没有开展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的,扣5分。

运行

保障

制度

1、按照“五议两公开”的要求,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社区党务、事务、财务和政务工作(20分)。没有建立“五议两公开”制度的,扣4分;每少公开1次或公开不规范的,扣4分。

2、社区主要规章制度上墙,其中社区基本情况、社区组织网络图、社区居民(成员)代表会议制度、议事监督制度、办理主要公共事务基本工作流程等必须上墙公布(20分)。社区主要规章制度每少上墙公布1项,扣5分,上墙制度公布不规范的,扣10分。

加强社区的印章管理,建立健全印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管理制度(10分)。没有建立印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管理制度的,扣5分;违规使用社区印章的,每次扣5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得分。

经费保障到位(110分)以镇(乡)为单位加大社区投入,落实社区建设经费,做到专款专用(50分)。没有落实经费的或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的,不得分。

以镇(乡)为单位,落实社区工作运行经费,严格按标准核拨社区工作运行经费,运行经费要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50分)。低于标准核拨经费的或没有建立运行经费增加机制的,不得分。

以镇(乡)为单位,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经费(10分)。没有落实党建工作经费的,不得分。

资产管理有序(70分)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居(管委会)财镇管”的财务体制,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有效(40分)。没有实行“居(管委会)财镇管”的财务体制,扣30分;发现社区财务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的,不得分。

认真做好社区固定资产、物资登记备案工作(10分)。没有做好社区固定资产、物资登记备案工作的,不得分。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和物资登记、保管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做到账、款、物相符,功能和用途相符,保证其安全和完整(5分)。制度不完善的,不得分。

2、落实社区资产、物资情况上报街道(镇乡)备案工作(5分)。没有上报备案的,不得分。

落实财务监督制度,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10分)。没有建立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扣5分,工作没有落实的,不得分。

合 计

附5:

鳌江镇2012年幸福社区建设任务分解表

序号项 目内 容牵头人责任人实施单位

1落实组织

机构1、成立镇城乡新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3月底前)。

2、制定镇城乡新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4月底前)。

3、成立社会工作组织机构,配备社工办副主任,专职从事“三社”建设工作(4月底)。宋进胜

周高培白皓

郑为都组织办

社工办

2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工作做好全镇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工作。力争6月底前完成务洋、墨城、梅溪三个示范社区建设规划,10底前全面完成城乡新社区建设规划,提出城乡新社区基础设施具体项目、建设标准和落实措施。林宝宽温正栋建设局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3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建设各社区成立议事监督委员会,对社区日常工作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5月20日前)。吴刚陈倩纪委(监察室)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4社区便民服务中心5月底前完成吴刚陈倩纪委(监察局)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应小丹

徐盛荣鳌江学区

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文化服务中心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周兆仪

应小丹计生局

卫生院

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吴成龙社会事务管理局

老龄委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5构建社区服务体系。1、编制社区办理事项指导目录,明确社区代办或协办事项的权限、范围、流程和时限,并全部下放到位(4月底)。

2、合理划分社区网格,以村小格为单位落实专人负责,开展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开展平安巡逻、协助社会管理、调处矛盾纠纷、提供综治服务等六个方面的服务。整合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建设覆盖县、镇、社区三级,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业务平台(10月底前)。

3、建设好便民超市、农资超市、金融超市,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10月底前)。许宏斌

吴刚

王强余荣锡

陈倩

叶方汉纪委(监察室)

综治办

经发局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6社工队伍

建设1、按照“农村新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率100%,其他专职人员按需配备率80%以上”的要求,通过从镇行政事业人员选派一批、村(居)两委优秀干部吸收一批、大学生村官转任一批,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一批,社区各类协管员中培育一批的办法发展壮大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10月底前)

2、加强农村新社区专职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管委会主任的政治待遇。(10月底前)宋进胜

白皓

组织办

1、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形成县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镇级社会组织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10月底前)

2、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慈善、文体、科普和法律、教育、养老、助残、为农等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5月底前,每个社区要成立若干个社会组织,年底前实现社区每万人社会组织数达到5个以上。(5月底前、12月底前)

4、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由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率先在全镇各社区开展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老年志愿者注册登记,每个社区都要成立若干支志愿者队伍,其中示范社区要成立5支以上。(10月底前)

3、推进社区人才专业化。每个社区组织动员1-3名相关人员参与国家社区工作职称考试和专业资格认定,取得专业技术职称(10月底前)。肖云格

宋进胜

周高培

白皓

李其清

林小青

李西娅

郑为都

吴成龙

林型鲁组织办

总工会

共青团

妇联

社会事务管理局

老龄委

残联

各社区党委、管委会

附5-1:

幸福社区建设完成进度表(月份)

填表单位(盖章): 截止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新社区规划编制完成情况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及管理社区服务功能事权下放情况社区队伍建设经费保障

办事处撤并情况社区居委

会建成情况网格化管理完成情况议事监督委员会完成情况党组织数社区群团组织总数社区社会组织、总数社区志愿者队伍总数组织及队伍开展活动次数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情况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情况管理服务中心完成情况文体服务中心完成情况卫计服务中心完成情况养老服务中心完成情况社区直接办理事项数社区开展“代办”事项数社区不能办理事项(含协办)数事权下放社区办理率现有社区工作 人员总数专职人员情况兼职人员数专业社工人员数落实社区户均运行经费(元)平均每社区建设经费(万元)社区聘任专职人员工资福利(万元/年)

专职人员数行政事业干部数聘任专职人员数

合计

古鳌社区

雁门社区

下厂社区

墨城社区

务洋社区

西塘社区

塘川社区

钱仓社区

南几社区

西湾社区

梅溪社区

梅源社区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负责人(签字): 填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注:本表由社区、实施单位分别填报于每月27日前上报到鳌江镇社工办。联系人:谢秉侯 619016

幸福社区建设完成情况表填报说明

1、“网格化完成情况”是指对社区的事务实行“定格、定人、定责”。

2、“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数”是指已整合公安、综治、计生、教育等各条线上的信息资源,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数。

3、“事权下放社区办理率”指群众能在社区办理的事项(包括直接办理和“代办”)占全部办理事项的比例,全部办理事项包括群众能在社区办理事项和需要协办以及在社区不能办理的事项(含社区“协办”事项)总和。

4、“平均每社区拥有组织数”指每个社区包含党组织、管委会(居委会)、议监会、群团、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队伍数。

5、“专职人员数”指在社区全日制上班的行政事业干部数加上聘任的专职人员数。

6、“专业社工人员数”指具有社工专业职称的社区工作人员数。

附6:

鳌江镇城乡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为建立合理科学的社区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社区干部的管理,激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城乡社区干部的绩效考核工作由鳌江镇组织办负责组织实施。

二、考核对象为全镇城乡社区的行政事业人员和社工人员。

三、各社区要合理划分社区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社区工作岗位主要包括专业岗、服务岗、网格岗,专业岗是指承担专业性、日常性工作的岗位,如计划生育、民政、综治、农业服务、综合内勤等;服务岗是指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岗位;网格岗是指根据社区网格划分,负责网格内各项工作的岗位。

四、实行一人多岗制,每位社区干部都要承担专业岗、服务岗和网格岗等三个岗位工作,做到专业岗接过去,服务岗坐进去,网格岗沉下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聘安排社工人员担任服务岗、网格岗等工作。

五、社区干部和社工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由社区考核情况、岗位工作完成情况、日常管理情况、综合评价情况和争先创优情况等部分组成。

六、采取量化赋分的办法进行考核,细化考核内容,合理设置分值权重,科学制定评分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社区,对社区班子成员、一般社区干部和社工人员,对专业岗、服务岗和网格岗,分值权重的设置要有所区别。

七、建立“双述双评双公开”制度,召开由镇领导、社区干部和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参加的述职述廉大会,组织开展民主测评。考核结果在镇和社区同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八、绩效考核的结果分“优秀”、“合格”、“较差”和“差”四个等次,以考绩得分为主要依据。

九、考核结果与社区干部和社工人员的提拔使用、评先评优和经济待遇结合起来。考核结果定为“优秀”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提拔任用;考核结果为“较差”的,由镇党委负责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考核结果连续两年为“差”的社区干部,予以待岗处理,社工人员予以解聘。

附7:

县职能部门下放社区事项目录

(直接办理32项、代办36项,共68项)

序号放权部门放权事项名称办理方式

1 组织部流动党员活动证办理代办

2 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代办

3 人民调解直接办理

4 民政局殡仪服务受理、发放服务资料、签订《文明办丧承诺书》直接办理

5 申请生态葬补助

6 地址证明

7 重点优扶对象医疗补助代办

8 申请60周岁退役士兵生活补助

9 医疗救助

10 农村五保办理

11 申请城镇三无人员办理

12 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办理

13 城乡低保及低保边缘户办理

14 最低生活保障证办理

15 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

16 “三老”人员定期定量补助发放

17 申请自然灾害救助

18 门牌证办理

19 社区社会组织备案

20 残联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办理代办

21 残疾人证办理

22 免费白内障复明术服务办理

23 免费助听器、助视器验配及安装下肢假肢服务办理

24 免费辅助器具(腋杖、肋视器、助听器、轮椅等)发放

25 0-6周岁残疾儿童聋儿语训、智力康复训练、脑瘫康复训练、孤独症康复服务办理

26 残疾人托养(居家安养)办理

27 残疾人就学补助办理

28 残联残疾人就业创业和贴息补助办理代办

29 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补助办理

30 县委农办

(县农业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直接办理

31 农情统计调查

32 养蜂证发放

33 农民信箱管理

34 人口计生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直接办理

35 生殖健康服务证办理

36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

37 独生子女及农村二女户就业考试加分办理

38 双农独女户中考加分办理

39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理代办

40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办理

41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抚助办理

42 申请病残儿童鉴定办理

43 申请再生育、特殊情况生育办理

44 人力社保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初审录入、证卡发放直接办理

45 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初审录入、证卡发放

46 城镇职工医保体检登记录入

47 居民医保体检登记录入

48 未成年人医保体检登记录入

49 城乡居民医疗报销办理

50 城乡居民医疗信息系统参合信息修改

51 城乡居民医疗卡挂失补卡办理

5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缴办理

53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申请办理

54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办理

5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办理

56 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

57 劳动就业信息咨询服务

58 公安局出租房登记代办

59 浙江省居住证办理

60 公安局浙江省临时居住证办理代办

61 慈善总会慈善助学办理代办

62 慈善助困办理

63 红十字会社区居民捐款捐物受理登记直接办理

64 志愿者服务证(卡)办理

65 造血干细胞采样志愿捐献受理、健康征询

66 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受理、健康征询

67 申请适时开展的人道救助项目办理

68 老龄办老年人优待证办理代办

附8:

平阳县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试行)

为规范有序地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提高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社区管理服务作用,特制定城乡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现将建设标准公布如下。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硬件设施:

1、标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2、选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应设在社区主要场所的一楼,服务大厅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

3、办公设施:电子触摸屏、显示屏、服务评价器、电脑、电话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档案柜等;

4、窗口设置:服务大厅内要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一般应设立民政事务、劳动保障、综合治理(新居民服务)、计生卫生、党员服务、农业和综合咨询等窗口。

5、便民设施:沙发、茶几、饮水机、雨伞、老花镜、签字笔、服务卡、办事须知等。

二、软件设施

1、服务人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一般由社区管委会主任兼任,服务岗位人员为社区工作人员,实行坐班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名以上,按照“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要求,提供综合服务。

2、服务事项:服务事项要涵盖县职能部门下放社区办理事项规定的所有内容,并结合当地群众的服务需求,适时增加自选服务事项。实行代办、协办事项和服务承诺公开制,接受群众监督。

3、服务制度。主要有以下制度:

(1)工作人员服务规范;

(2)工作岗位职责;

(3)首问负责制度;

(4)一次性告知制度;

(5)AB岗工作制度;

(6)廉政建设管理制度。

4、印章管理。建立印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管理制度。

三、大厅布局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

1、背景墙:上面为红、蓝两只紧握的手图形构成的一个心形图案(红色代表提供服务的一方,蓝色代表接受服务的一方),下面为黑字服务标语:“一切为了群众”。

2、墙上布置内容:服务大厅四周墙上需张挂以下几项内容:

(1)各项工作制度

(2)工作人员形象公开栏;

(3)服务流程图

(4)办事事项流程图

(5)电子显示屏

3、厅内布置:服务大厅内要放置电子触摸屏、休息桌椅、饮水机等便民服务设施。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硬件标准:

(一)场所

1、标识:按照省里的统一标识。

2、挂牌:××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内设办公室挂牌:社区综治办、人民调解室、社区警务室

4、布局布置:社区服务中心窗口要有独立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接待窗口,挂“综合治理”的牌子。综治办按照温馨、简洁原则,将综治工作组成人员亮相牌、综治工作职责等上墙。调委会组成人员亮相牌、调委会职责、工作原则和任务、工作纪律及纠纷受理范围、调委会工作纪律、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调解流程等按照市司法局统一制定的范本上墙;调解室统一悬挂人民调解徽章和“公平、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合法”等标语;调解室内设有调解员、记录员、纠纷当事人等桌牌,摆放规范。警务室对社区民警亮相牌及有关制度职责上墙。

(二)设施配套

1、基本设备:“一办二室一窗口”内要确保必要的办公设备,社区综治办要配置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确保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正常运转。

2、专门设备:调解室要配有调解桌,社区要配置巡防设备。

二、软件标准:

(一)人员

社区综治办要配备2—3名专兼职综治干部,其中1名专职综治干部专门负责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社区警务室要有1名民警专人负责;人民调解室要建立若干名调解员的人才库;按上级有关规定配备禁毒社工;社区协警按照新居民每500人增配1名的标准配置。整合社区原所辖各村综治人员,组建“平安和谐服务队”、社区巡防队伍等社区综治组织。建立一支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素质过硬的综治队伍,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禁毒社工按辖区实有吸毒人数的5%的比例配备到位。

(二)服务内容

1、服务项目:组织开展综治“网格化”管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加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的帮教管控;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救助和管理;大力推进各类平安创建和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平安建设知晓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平安建设群众参与度;协同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反宣传教育、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新居民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平安建设相关工作。

2、服务要求:推进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社会管理动态“数据库”,按照“以综治工作为主题、以掌握信息为重点、以化解矛盾为目的、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工作要求,通过“定格、定人、定则”,依托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着力提高综治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社区调解机制建设:整合社区所辖各村调解力量,及时有效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消除治安安全隐患。要进一步抓好社区调解组织建设,以社区书记或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调委会主任为直接责任人,经推选吸纳本地有威望、热心人士组成社区人民调委会,承担对民间纠纷等矛盾纠纷的调解职责。

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各社区和公安派出所要按照上级有关社区警务工作规定,积极抓好警务室建设,实行警务公开,整合建立社区巡防队伍,开展治安巡防,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治安重点人员教育管控等工作,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硬件标准

(一)场所

1、挂牌:“社区文体服务中心”

2、标识:社区服务中心统一标识

3、选址:应选在居民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社区的中心位置,与社区其他四个中心的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可以将中心建在一幢楼内,方便居民的参与。

面积:文体活动中心室内活动场所面积要求不少于40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室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电子阅览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文体活动室总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4、布局、布置:多功能室一般设社区学校、人口学校、法制学校、老年大学、党员远程教育等多媒体教育培训机构;文体活动室根据实际设置书画室、排练厅、健身室、乒乓球室、室、台球室、表演室等。为照顾社区内老年人的活动方便,文体活动室要设在大楼的低楼层内。室外文体活动场所一般要建篮球场、健身苑点、门球场等,有条件的社区还要建有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文体休闲公园等文体活动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

5、其他要求: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服务。

(二)设施配套

1、室内:

多功能室要配置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影视播放等所需的电脑、投影、音响、桌椅等基本设备、器材。

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配置不少于2000册图书,品种不少于1200种(含必备书目),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特别要注重配备一定数量的残疾人读物,提供盲人等电脑辅助软件,并具备满足出版物陈列、借阅、管理的基本条件。图书、报纸期刊的内容要满足妇女、儿童、青少年、老人、残疾人等多种人群的需求,公共电子阅览室电脑不少3台。

文体活动室内应配备的器材有:书画用的笔、墨、砚、纸不少于5套,乒乓球桌、球拍、乒乓球不少于2套,台球设备不少于1套、各类乐器、器材不少于4套,室内体育活动器材不少于15种。

2、室外:

文体休闲活动广场(社区全民健身广场)面积3000平方米,应建有以下设施:

(1)一片标准的塑胶(或水泥)灯光篮球场;(可与学校篮球场建设相结合)

(2)一片标准的塑胶网球场(或门球场)

(3)一个400平米以上的水泥(或大理石)健身广场;

(5) 20件以上的健身器材(可安置在绿地中);

(6)室外乒乓台2副;

(7)小型儿童娱乐设施;(可与社区幼儿园娱乐设施健身相结合)

(8)一个长10米以上的宣传长廊,包括居委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等,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可用当地特色体育项目的活动场地来代替上述1-6项的某一场地。

二、软件标准

(一)人员队伍

配备1名以上专职文体管理员或活动指导员,组织、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由县、镇两级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文化管理员工作报酬,切实保障社区文化管理员相应待遇。图书阅览室(农村书屋)和电子阅览室至少各配1名管理员,以上人员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兼职使用;建有5支以上业余文体团队,打造1支有特色的团队,经常性开展活动,在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中作用明显。有条件的社区可聘用有文体专长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文体工作指导(辅导)员、助理员。培育和发展志愿者队伍,动员、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有文体专长的人员成为文体志愿者。

(二)服务内容

活动中心内设社区学校、农家书屋、体育俱乐部、人口学校、志愿者学堂、市民学校、法制学校、老年大学、科普学校、党员之家、妇女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民兵青年之家、志愿者服务站、党员远程教育、家长学校、残疾人活动室、再就业培训基地等内容。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的文体设施,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在多功能室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形势任务教育、公民道德、法制、科普、卫生、环保、交通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经常组织有社区特色、群众乐于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结合节庆每年组织6次以上文化体育活动;开放室内文体活动场所每周不少于48小时;文体工作情况及开展活动的图片、文字材料都要记录在案,艺术档案健全规范。

(三)制度

进一步完善健全文体服务中心管理和服务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制度上墙,确保活动中心的正常运行,主要制度有:

1、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制度;

2、文体活动室设备器材管理制度;

3、文体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4、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工作规则;

6、其他各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等。

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硬件设施:

1、场地面积:200平方米以上。

2、标识:××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 (按照卫生部门的建设标准设置,配有绿色人口和计划生育标志)

3、选址:已设镇(乡)卫生院、计生服务站所在地的城乡社区原则上不再重复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进行资源的整合,增加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宣传采集职责。但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计卫联络制度。

4、科室设置: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药具发放室)、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室、B超妇检室、健康信息管理室(信息管理办公室、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室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室)、开展输液还应单独设输液室。

二、软件设施

(一)人员:配备3名以上具有职业资格的卫技人员,必须有1名执业医师、1名执业助理医师(女)、1名护士以上。

(二)人员聘用方式:由卫生、计生部门以及镇(乡)负责。

(三)服务内容:

1、卫生防病

(1)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建立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登记并按时上报。

(2)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建立规范化的接种门诊室,加强安全接种的宣传,保证及时预防接种。

(3)负责辖区内慢性病、肿瘤的管理工作。

(4)指导辖区内居民委员会除四害、讲卫生、净化居住环境。

(5)开展精神疾病的预防和管治工作。

(6)完成上级疾病控制中心布置的工作任务。

2、妇幼保健

(1)开展妇女保健和优生咨询服务,积极防治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2)掌握辖区内的孕情(包括流动人口),按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负责或协助做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对围产期妇女进行定期家访和随访。对高危孕产妇应建立专案管理,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3)掌握辖区内儿童的出生与死亡情况,按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要求,对0—6周岁儿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做好体弱儿童和残疾儿童的专案管埋工作。

(4)积极开展儿童口腔、眼、耳保健工作。

(5)开展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

3、康复服务

(1)与残联系统共同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建立残疾人档案,定期为社区内需要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记录康复训练情况。

(2)负责社区康复员及残疾人亲属的康复技术培训,普及康复知识。

(3)做好恢复期病人康复服务。

(4)做好慢病康复服务。

4、健康教育

(1)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或其它疾病患者不同阶段或生理状况下的特殊需要,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

(2)根据社区内常见健康问题制订健康教育规划,遵循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开设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学校,开展社区人群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并注意季节性疾病预防。

(4)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橱(柜),定期更换(至少每月一次)。

(5)健康教育资料入户。

5、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开展辖区内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宣传、咨询服务。

(2)开展计划生育适宜技术服务。

(3)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6、医疗服务

(1)运用适宜的中西医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2)提供院前急救和急诊服务。

(3)开展上门医疗、家庭护理、设立家庭病床等服务。

(4)对疑难、重危病人或特需病人开展会诊、转诊服务。

(5)提供口腔、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

(6)开展临终关怀服务。

(7)与家庭签定保健合同,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

(8)开展家访和随访服务。

(9)开通医疗求助热线电话和开展医疗预约服务。

7、卫生信息

(1)掌握辖区内0—6周岁儿童、育龄妇女基础资料,建立60周岁以上辖区内人群的健康档案。

(2)建立社区人群疾病、死亡、人口统计、儿童健康、妇女保健的资料分析,加强对资料的管理使用。

(3)做好辖区内社区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工作

8、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宣传采集。

(四)设备:

1、计生设备:

(1)基本设备:B超、电脑、检查床、避孕药具柜等。

(2)各室要用规范标牌标示,室内桌椅等办公用品整洁摆放有序。

2、卫生设备:

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观片灯、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出诊箱、治疗推车、急救箱、供氧设备、电冰箱、脉枕、针灸器具、火罐、残疾人康复器材、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档案柜、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五)制度建设

1、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2、技术人员培训、管理、考核制度;

3、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等各项技术服务操作规程;

4、家庭卫生服务技术规范;

5、科室工作制度;

6、服务差错、事故防范制度及投诉调查处理制度;

7、会诊、转诊制度;

8、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9、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10、全面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制度;

11、社会民主监督与评价制度;

12、传染病管理制度;

13、慢性病管理制度;

14、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15、收费标准。

(六)社区卫生服务上墙资料

1、社区平面示意图;

2、社区组织机构图;

3、社区区域概况图;

4、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图或表;

5、妇女、儿童保健基本情况图或表;

6、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基本情况图或表;

7、社区疾病谱或死因谱构成图;

8、便民措施或服务公约。

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 、硬件建设标准

(一)场所

1、标识:参照星光老年之家标识

2、挂牌:主要位置悬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集中增挂:星光老年之家,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2、选址要求:

(1)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信等市政条件较好的地方。

(2)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

(3)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

在符合选址要求的前提规定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宜在建筑低层部分,相对独立,并有独立出入口。二层以上应设置电梯或无障碍坡道。

3、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老年人文体活动用房可与文体服务中心结合共用)

4、场所布局布置要求: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并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同时,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覆设线路,预留接口。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房屋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

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可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

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可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

老年人娱乐用房可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

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

(二)设施

1、基本设备:办公桌、椅、电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档案柜、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

2、专门设备:轮椅、床铺、食堂用具等。

二、软件

(一)人员

1、人数:不少于10人。

(2)餐饮管理2人;

(3)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不少于6人。

2、职称或技能:从事餐饮工作的人员,须持有健康证,具有一定的餐饮技术。护理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3、人员采用合同聘用制和义工招募制。

(二)服务内容

1、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内容:

(1)健身服务(同文体服务中心共建共享):设健身房、门球场等体育设施,老人根据自身情况或遵医嘱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健身体能锻炼。

(2)文化服务(同文体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厅在工作日内对入住老人开放,有专人指导并适当组织活动,老年大学自愿报名参加,根据所设课程进行学习(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单设,没有条件的地方和社区文体服务中心设施合并使用)

(3)生活服务:为老人打水、备餐、分餐(特殊情况如老人生病,可送餐入室),整理床上用品、桌面、窗台、地面、卫生间,日常为老人清洗衣服(不含内衣),洗涮碗筷,床单每周清洗一次。

(4)亲情服务:倡导精神赡养,经常与老人沟通,了解老人的喜怒哀乐、脾气秉性、生活习惯,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视老人为亲人,尽最大可能让老人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愉快、晚年幸福。

2、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1)助餐服务:基本内容包括协助进食;集中用餐;上门送(做)餐。服务必须符合国家、省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服务对象的饮食生活习惯;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助餐点应配置符合服务对象的无障碍设施,助餐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送餐上门应及时,要实行有必要的保温、保鲜措施。

(2)起居服务:协助穿脱衣服和入厕,做到方法得当、服务对象无不适现象,衣物整理放置有序;定时为卧床服务对象翻身,确保无褥疮。

(3)助浴服务:包括上门助浴和外出助浴;服务必须做到助浴前应进行安全提示,助浴过程应有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在场;助浴时应根据四季气候情况和服务对象的居住条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和浴室内通风。

(4)个人卫生服务:协助刷牙、洗脸、洗脚、按摩动作适当,服务对象无不适现象,做到服务对象容貌整洁、衣着适度、指(趾)甲整洁、无异味;定期清洗、更换床单和衣物,无脏污;定时打扫室内外卫生,做到清洁、干净。

(5)代办服务:包括代购物品、代办各种手续、代缴各种费用等,应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及时办理,做到当面清点钱物、证件、单据等。

3、服务要求: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制度建设

1、工作职责:

(1)服务热情周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良好活动环境,定期进行活动用品、水电、卫生、安全情况检查。

(2)认真做好报刊、杂志、书籍、文体娱乐用品及桌椅的整理、保管工作。

(3)按时开门,不迟到、不早退,确保老年人活动正常开展。

(4)及时打扫活动室及室内外卫生,确保环境整洁。

(5)及时阻止活动场所内各种不文明行为。

(6)禁止在活动室内进行、打架、斗殴,保证活动内容的科学、健康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正气。

(7)设立台账,做好相关内容的登记和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2、工作制度: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精神,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2)对辖区内需求老年人调查摸底,并适时为服务对象建档。

(3)及时受理需求服务老人、重度残疾人提出的申请,按照申请程序进行审批,入户服务。

(4)做好《服务记录本》、《补助资金额度登记卡》填写、管理和《补助资金代金券》的发放、使用工作。

(5)根据对象需求,及时调整或更新服务项目,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工作。

(6)每周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回访。

(7)协调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抓好日常工作,根据服务对象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有责任监督核查或调整服务人员。

(8)对老人服务中心进行全方评估。

(9)对工作进行总结、考核及奖励。

3、管理制度: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根据服务内容和场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服务对象必须服从本中心的一切管理制度。对行动不便或其它原因来本中心活动时,应有监护人陪同,如出现意外,本中心不负责。

附9:

平阳县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社区社会组织合法权益,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社会组织,是指在镇(乡)或社区辖区为活动范围,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公益服务性、文体娱乐性和参与社区协同管理等活动,不具备登记件条,具有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组织。

第三条 社区社会组织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违反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四条 镇(乡)人民政府是辖区内社会组织的备案管理机关,负责辖区内社会组织的备案、变更、注销工作;社区居(管)委会是辖区内社会组织的主管单位,负责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和备案的指导、服务工作;县民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

第五条 在本县范围内,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备案,在实施备案管理时,适用本办法。

第六条 申请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要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合法的活动资金和经费来源。社团类社区社会组织,发起人应不少于3个,会员应不少于10个。

第七条 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条 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内容:

(一)名称;

(二)章程;

(三)活动场所;

(四)负责人;

(五)会员名册(从业人员名册);

(六)活动资金和活动地域。

第九条 申请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表》;

(二)章程;

(三)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会员名册(从业人员名册)。

特殊行业的还须提供相关部门的许可文件。

第十条 社团类社会组织名称,由“平阳县+镇(乡)名称+社区名称+业务范围的反映+社团性质的标识名称”组成;民办非企业单位类社区社会组织名称,由“平阳县+镇(乡)名称+社区名称+字号+行(事)业或业务领域+组织形成”组成。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备案管理机关不予备案:

(一)拟设立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宗旨、业务范围等不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三条规定的;

(二)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三)申请备案时弄虚作假的;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变更或注销)程序:

(一)申请人填写相应的备案(变更或注销)申请表,持规定的全部有效材料(一式三份),报社区居(管)委会初审;

(二)社区居(管)委会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有效材料(一式三份)起2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符合条件的,填写初审意见,报镇(乡)人民政府审查;

(三)镇(乡)人民政府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有效材料(一式三份)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备案(变更或注销)的决定,同时颁发(换发或收回)《社区社会组织备案证书》。

(四)社区社会组织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负责人应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申请办理变更手续;需要解散、终止的,应按章程规定的程序解散、终止,负责人应于解散、终止之日起30日内申请办理注销手续。

社区社会组织注销的,剩余财产应在镇(乡)人民政府和社区居(管)委会的指导下,用于社区社会组织所在区域的相关事业。

第十三条 镇(乡)人民政府应将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情况统计报表按季度定期报送县民政部门,县民政部门汇总后按季度定期报送市民政部门。

第十四条 社区社会组织不得设立分支(代表)机构。

第十五条 社区社会组织财产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社区社会组织的财产和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十六条 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重大活动,必须提前3日向社区居(管)委会进行报告;社区社会组织跨社区开展重大活动的,须同时向所在社区和活动举办地社区居(管)委会进行报告;每年年底前向社区居(管)委会报告本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第十七条 社区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镇(乡)人民政府和社区居(管)委会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镇(乡)人民政府撤销备案,并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一)从事非法活动或者不按章程开展活动的;

(二)涂改、出租、出借备案证书的;

(三)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四)非法取得收入以及侵占、私分、挪用社区社会组织资产或者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五)拒不接受监督管理的;

(六)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十八条 社区居(管)委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对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进行初审、公示和提出初审意见;

(三)对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的日常生活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劝阻并报告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协助镇(乡)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

(四)宣传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有关知识;

(五)指导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

第十九条 镇(乡)人民政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变更、注销工作;

(二)对辖区内社区居(管)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三)建立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情况统计台账,按季度定期报送县民政部门备案;

(四)对辖区内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或协助有关部门查处)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

(五)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划。

第二十条 民政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掌握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指导镇(乡)人民政府制定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划;

(二)积极培育扶持,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社区社会组织资助和奖励机制,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三)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协同管理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职能定位,协助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委托事务的具体办法;

(四)负责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对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五)及时统计汇总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情况,按季度定期报送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平阳县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表》、《平阳县社区社会组织变更申请表》、《平阳县社区社会组织注销申请表》、《平阳县社区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情况表》式样由平阳县民政局统一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平阳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

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四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渐进深化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在这里我就以*区为例,浅谈一下对社区建设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一、近年来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社区定位在居委会这一自治组织层面上,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到*年底,基本完成了社区划定和新型社区体制建设。*区将原有的131个居委会,重新划定为7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管辖居民由原来的940户,增加到1758户,最大的社区3000户,最小的社区1000户。将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工委,并吸纳了派出所等驻区单位。按照规定,根据社区党员数量等情况,70个社区组建了59个社区党总支(下辖115个党支部)、11个社区党支部。街道和社区分别与主要驻区单位建立了“党建工作协会”、“党建联谊会”。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推选社区成员代表的方式,7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出台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章程》和《社区居委会管理办法》。各社区组建了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青少年协会、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和各种兴趣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在成立组织架构和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从硬件建设入手,社区建设全面展开。

(一)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区委、区政府提出:“上下齐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要把最好的房子倒给社区,要把一流的服务提供给居民”,“社区建设的硬件建设要管用,要用好”等要求。制定了硬件建设工作计划和建设标准,签订责任状。协调市城建、规划等部门,通过置换、改建、新建、购置、社会联建等方式,从*年10月到20*年11月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使全区社区建设硬件建设全面、快速发展,并发生了历史性突破。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老年公寓、婚姻系列服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和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等服务内容;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9,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厦、少儿图书馆和青少年宫。各街道通过改建、置换和新建等方式,建起了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1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由原来平均不足200平方米增至850平方米,有4个街道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具有社区事务受理大厅、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图书阅览、经常性捐助等功能。社区居委会也由原来的平均32平方米增至142平方米,最大的达300平方米。为加强内部功能建设,又投资建立社区警务室、学习室、经常性捐助室、老年人活动室。全区百分之百的社区建有“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学习室、多功能活动室)。

20*年街道撤并后,*区的社区合并为70个,20*-20*年,*区委、区政府除社区资源置换、整合外,累计净投入社区建设资金2个亿,其中区街社区服务设施投入1.7亿元,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投入3000万元,使得社区硬件建设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服务平台。硬件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年投入7000万元,建成了3000余平方米的中山区社会事务受理中心,4000余平方米的市民健身中心,*余平方米的残疾人的健身理疗服务中心,有效地满足了市民集咨询、救助、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日常需求;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5000平方米,成为居民服务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是跨跃式发展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加大投入,全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由154平方米提高到460余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平均达到2800平方米,成为为民服务的主要场所。

(二)软件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服务,*区通过网络建设、升级换代,使得全区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服务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思路。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服务求助网站进行了改造,使电话和电脑网络更具完善,建立了中山区求助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信息平台。二是社区服务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服务方式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办到企业加盟、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不足,到老杨家政、老阿姨、社康集团等十大社会企业加盟,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到筹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服务一条街,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社会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

在社区成立之初,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自荐、群众和组织推荐、笔试、面试、张榜公布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实行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并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改选了社区居委会。按照每300户配一名委干部,每个社区委干部不少于4人的要求,新产生社区居委会干部414人,平均每个社区6人。新当选的居委会干部文化程度提高,政治素质提高,年龄明显降低,结构更加合理。其中,本科文化占4.1%,大专文化占19.1%,党员占33.6%,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同时全区产生了3000多名楼(组、院)长。近几年来,随着居委会换届的进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军嫂、下派指导员和大学生的不断加入,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为实现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目标,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阵地的作用,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义务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

1、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加大政策倾斜,出台了《社区服务认证制度》及扶持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区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社会保障、婚姻系列服务和养老托老等多项无偿或低偿服务;各街道和社区都组建了专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开展了房屋维修、家政服务、清扫保洁、面食加工、食品配送、休闲导游等20多项低偿便民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十大系列40余个项目的服务网络,建成便民服务网点2,100多个,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开展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区救助服务。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政策,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最低生活保障、经常性捐、一户一册、对口帮扶),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还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关爱。实施了“111工程”,既每个街道安装10个以上“爱心门铃”,解决孤寡、独居老人力所不及的急、难、愁事;建立100个以上“爱心联系卡”,实行强帮弱、好帮残、富帮贫;组织1,000名以上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奉献和便民服务,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特困家庭结爱心帮扶对子2,887对,组建了1,000人以上志愿者队伍13支,学雷锋小组5,600多个,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已形成制度。坚持了党政机关干部和爱心志愿者定期走访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救济金发放工作。

3、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再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做出了“不挑不拣保你48小时上岗”的承诺,开展了争创无待业社区活动。采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向社区便民服务要岗位、兴办实业创造岗位、向社区单位拓展岗位等办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养服务,以服务促就业的新路。目前全区已创建了数十个无待业社区,而且*街道还成为全市首个“无待业社区”。

4、社区卫生不断发展。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及服务人员岗位职责、社区卫生工作程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式,健全了工作网络。目前,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面积超万平,形成了以区医院综合卫生服务为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为主体,以数十个卫生所及千余张家庭病床为补充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无双休日工作制,重点为社区内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

5、社区文化活跃繁荣。注重以社区文化为载体,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精神内涵,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主体,以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活动室为中心的区、街、委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网络。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区(楼院、家庭)活动,从各中小学校抽调了26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师骨干,给他们颁发了“社区学习辅导员聘书”,进行专门培训后分派到各个街道担任“社区学习辅导员”,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6、社区治状况良好。为确保一方平安,*区实施了“警务进社区”工程。通过警务进社区,在管理与服务中,加强治安防范与法制宣传,建立打、防、控于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了社区警务办公用房标准、标志、公示牌、区域图、联系板、警民联系箱等“八个统一”。建立了以社区民警、巡防队员、楼院看门望锁治安群防人员为主的防范队伍及社区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队伍网络。从抓基础、抓管理、抓服务入手,建立了社区民警工作监督检查制,社区巡防员巡防制等制度,大幅度地降低了各类易发和突发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结合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立了社区城建卫生管理体系及队伍网络,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通报情况,通过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三班倒扫保及清理无证商贩扰民等工作,使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家园意识,在全区叫响了“创文明社区家家有责,建温馨家园户户受益”的口号,开展了“营建市民林”和“三认养”活动。克服多重困难,加大对弃管楼院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社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经过改革实践,我市新的社区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开始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体制框架形成,作用开始显现。这次社区体制改革,理顺了原有居委会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这几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这是原有“居委会体制”所无法比拟的。尽管体制改革和社区的管辖范围、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区体制的优越性已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组织的作用正在得到较好的发挥。

2、规模趋于合理,功能得到扩展。经过街道撤并和几次社区整合,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站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同时,由于社区规模的调整,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社区的管理成本下降了。所有这些都为今后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关系开始理顺,职能得到强化。新的社区组建后,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建立了各类小组和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并吸纳了民警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参与进来,使党的领导、群众监督、专业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监督和制约机制,理顺了社区内部各个组织的关系,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新型运行机制。

4、队伍结构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社区组建后,我县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年龄不断优化。基层普遍反映,在这次换届之后,新当选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政治素质高,开拓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在日前全市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稳定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三、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1、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是社区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在各项工作进入社区之前能够统一规范审核和管理,为社区建设创造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环境。

2、经费短缺,干部待遇偏低问题。目前,社区办公经费少,政府部门工作大部分进入社区,但经费较少,各类办公经费和费用开支给社区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虽然经过几次上调,但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目前社区居委会书记工资是120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是1000元/月,并给予各类保险补贴320元/月,但较之当前通货膨胀和较高的物价,待遇还是偏低。因此,需要适时合理地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关于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就*区来说,目前各社区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包括居委会干部、军嫂、干部、协理员和残协委员,居委会干部是居民选举出来的,承担着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工作压力较大。其它人员分别由区相关部门分口管理,待遇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今后应该尽可能地将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能够纳入街道统一管理。

4、关于弃管楼院建设问题。近年,城区出现一些弃管楼,由于物业公司与产权单位存在矛盾纠纷,或产权单位破产、改制等原因,造成居民楼物业无人管理,导致居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且周边景观杂乱,环境恶劣,居民反响强烈。必须加大这方面管理和整治力度,对因物业管理问题造成的弃管楼,房屋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处罚,保证物业公司正常经营。对老旧小区的弃管楼,应运用行政手段,尽快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标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平台,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以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以党建为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区的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根据这个思路,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社区党建。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社区党建至关重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建设一定要抓住不放,加大非公企党组织,包括联合党支部的创建,不断延伸党的触角,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二要分类指导,分层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如要加强退休党员管理,让他们在社区生活中继续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并继续发挥其余热;加强单位在职党员管理,使他们把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作为新时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加强下岗职工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个体户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的管理,切实改变党员管理断层现象;壮大社区党员队伍,拓宽党员发展的视野,使社区党的队伍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三要牢固树立围绕社区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广大党员引向社区改革发展的最前沿,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宗旨和社区党建的效能,进而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骨干,也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服务是和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服务,在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社区服务来带动整个社区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社区服务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发展。一要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走一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覆盖面大、方便快速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二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走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三要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办法,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实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三)美化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既是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是孕育社区文明的摇篮。要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一要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管理,推进和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抓好市容卫生工作。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搞好社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加快改造小街小巷,全面落实“门前五包”,实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三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注重环境维护,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宜居社区。

(四)活跃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活跃社区文化。一是要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差规章制度,配齐配强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二是要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积极争取辖区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想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平台。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优化现有文化队伍,丰富活动内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是抓活动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抓品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要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还要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展示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注重创新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个个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

(五)健全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三是要广泛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巡回入户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四是要加快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六)强化社区治安。社区的安全稳定体现了一个社区的形象,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力、领导力、控制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素质。一是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租赁房屋、暂住人口和刑释解教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制。二是要紧紧围绕“平安区”创建工作,着力培育创建标准规范、创安机制健全、富于特色的基层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平安社区”。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完善街道综治、、司法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分流和反馈制度,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四是要继续开展集中处理涉法涉诉突出问题工作,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继续实行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健全区、街、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拓宽矛盾排查和解决渠道,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前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

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四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渐进深化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在这里我就以*区为例,浅谈一下对社区建设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一、近年来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社区定位在居委会这一自治组织层面上,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到*年底,基本完成了社区划定和新型社区体制建设。*区将原有的131个居委会,重新划定为7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管辖居民由原来的940户,增加到1758户,最大的社区3000户,最小的社区1000户。将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工委,并吸纳了派出所等驻区单位。按照规定,根据社区党员数量等情况,70个社区组建了59个社区党总支(下辖115个党支部)、11个社区党支部。街道和社区分别与主要驻区单位建立了“党建工作协会”、“党建联谊会”。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推选社区成员代表的方式,7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出台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章程》和《社区居委会管理办法》。各社区组建了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青少年协会、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和各种兴趣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在成立组织架构和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从硬件建设入手,社区建设全面展开。

(一)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区委、区政府提出:“上下齐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要把最好的房子倒给社区,要把一流的服务提供给居民”,“社区建设的硬件建设要管用,要用好”等要求。制定了硬件建设工作计划和建设标准,签订责任状。协调市城建、规划等部门,通过置换、改建、新建、购置、社会联建等方式,从*年10月到20*年11月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使全区社区建设硬件建设全面、快速发展,并发生了历史性突破。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老年公寓、婚姻系列服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和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等服务内容;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9,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厦、少儿图书馆和青少年宫。各街道通过改建、置换和新建等方式,建起了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1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由原来平均不足200平方米增至850平方米,有4个街道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具有社区事务受理大厅、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图书阅览、经常性捐助等功能。社区居委会也由原来的平均32平方米增至142平方米,最大的达300平方米。为加强内部功能建设,又投资建立社区警务室、学习室、经常性捐助室、老年人活动室。全区百分之百的社区建有“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学习室、多功能活动室)。

20*年街道撤并后,*区的社区合并为70个,20*-20*年,*区委、区政府除社区资源置换、整合外,累计净投入社区建设资金2个亿,其中区街社区服务设施投入1.7亿元,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投入3000万元,使得社区硬件建设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服务平台。硬件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年投入7000万元,建成了3000余平方米的*区社会事务受理中心,4000余平方米的市民健身中心,*余平方米的残疾人的健身理疗服务中心,有效地满足了市民集咨询、救助、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日常需求;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5000平方米,成为居民服务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是跨跃式发展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加大投入,全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由154平方米提高到460余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平均达到2800平方米,成为为民服务的主要场所。

(二)软件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服务,*区通过网络建设、升级换代,使得全区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服务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思路。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服务求助网站进行了改造,使电话和电脑网络更具完善,建立了*区求助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信息平台。二是社区服务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服务方式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办到企业加盟、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不足,到老杨家政、老阿姨、社康集团等十大社会企业加盟,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到筹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服务一条街,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社会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

在社区成立之初,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自荐、群众和组织推荐、笔试、面试、张榜公布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实行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并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改选了社区居委会。按照每300户配一名委干部,每个社区委干部不少于4人的要求,新产生社区居委会干部414人,平均每个社区6人。新当选的居委会干部文化程度提高,政治素质提高,年龄明显降低,结构更加合理。其中,本科文化占4.1%,大专文化占19.1%,党员占33.6%,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同时全区产生了3000多名楼(组、院)长。近几年来,随着居委会换届的进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军嫂、下派指导员和大学生的不断加入,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为实现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目标,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阵地的作用,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义务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

1、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加大政策倾斜,出台了《社区服务认证制度》及扶持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区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社会保障、婚姻系列服务和养老托老等多项无偿或低偿服务;各街道和社区都组建了专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开展了房屋维修、家政服务、清扫保洁、面食加工、食品配送、休闲导游等20多项低偿便民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十大系列40余个项目的服务网络,建成便民服务网点2,100多个,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开展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区救助服务。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政策,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最低生活保障、经常性捐、一户一册、对口帮扶),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还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关爱。实施了“111工程”,既每个街道安装10个以上“爱心门铃”,解决孤寡、独居老人力所不及的急、难、愁事;建立100个以上“爱心联系卡”,实行强帮弱、好帮残、富帮贫;组织1,000名以上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奉献和便民服务,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特困家庭结爱心帮扶对子2,887对,组建了1,000人以上志愿者队伍13支,学雷锋小组5,600多个,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已形成制度。坚持了党政机关干部和爱心志愿者定期走访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救济金发放工作。

3、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再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做出了“不挑不拣保你48小时上岗”的承诺,开展了争创无待业社区活动。采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向社区便民服务要岗位、兴办实业创造岗位、向社区单位拓展岗位等办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养服务,以服务促就业的新路。目前全区已创建了数十个无待业社区,而且*街道还成为全市首个“无待业社区”。

4、社区卫生不断发展。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及服务人员岗位职责、社区卫生工作程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式,健全了工作网络。目前,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面积超万平,形成了以区医院综合卫生服务为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为主体,以数十个卫生所及千余张家庭病床为补充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无双休日工作制,重点为社区内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

5、社区文化活跃繁荣。注重以社区文化为载体,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精神内涵,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主体,以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活动室为中心的区、街、委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网络。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区(楼院、家庭)活动,从各中小学校抽调了26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师骨干,给他们颁发了“社区学习辅导员聘书”,进行专门培训后分派到各个街道担任“社区学习辅导员”,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6、社区治状况良好。为确保一方平安,*区实施了“警务进社区”工程。通过警务进社区,在管理与服务中,加强治安防范与法制宣传,建立打、防、控于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了社区警务办公用房标准、标志、公示牌、区域图、联系板、警民联系箱等“八个统一”。建立了以社区民警、巡防队员、楼院看门望锁治安群防人员为主的防范队伍及社区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队伍网络。从抓基础、抓管理、抓服务入手,建立了社区民警工作监督检查制,社区巡防员巡防制等制度,大幅度地降低了各类易发和突发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结合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立了社区城建卫生管理体系及队伍网络,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通报情况,通过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三班倒扫保及清理无证商贩扰民等工作,使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家园意识,在全区叫响了“创文明社区家家有责,建温馨家园户户受益”的口号,开展了“营建市民林”和“三认养”活动。克服多重困难,加大对弃管楼院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社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经过改革实践,我市新的社区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开始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体制框架形成,作用开始显现。这次社区体制改革,理顺了原有居委会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这几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这是原有“居委会体制”所无法比拟的。尽管体制改革和社区的管辖范围、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区体制的优越性已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组织的作用正在得到较好的发挥。

2、规模趋于合理,功能得到扩展。经过街道撤并和几次社区整合,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站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同时,由于社区规模的调整,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社区的管理成本下降了。所有这些都为今后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关系开始理顺,职能得到强化。新的社区组建后,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建立了各类小组和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并吸纳了民警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参与进来,使党的领导、群众监督、专业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监督和制约机制,理顺了社区内部各个组织的关系,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新型运行机制。

4、队伍结构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社区组建后,我县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年龄不断优化。基层普遍反映,在这次换届之后,新当选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政治素质高,开拓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在日前全市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稳定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三、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1、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是社区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在各项工作进入社区之前能够统一规范审核和管理,为社区建设创造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环境。

2、经费短缺,干部待遇偏低问题。目前,社区办公经费少,政府部门工作大部分进入社区,但经费较少,各类办公经费和费用开支给社区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虽然经过几次上调,但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目前社区居委会书记工资是120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是1000元/月,并给予各类保险补贴320元/月,但较之当前通货膨胀和较高的物价,待遇还是偏低。因此,需要适时合理地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关于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就*区来说,目前各社区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包括居委会干部、军嫂、干部、协理员和残协委员,居委会干部是居民选举出来的,承担着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工作压力较大。其它人员分别由区相关部门分口管理,待遇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今后应该尽可能地将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能够纳入街道统一管理。

4、关于弃管楼院建设问题。近年,城区出现一些弃管楼,由于物业公司与产权单位存在矛盾纠纷,或产权单位破产、改制等原因,造成居民楼物业无人管理,导致居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且周边景观杂乱,环境恶劣,居民反响强烈。必须加大这方面管理和整治力度,对因物业管理问题造成的弃管楼,房屋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处罚,保证物业公司正常经营。对老旧小区的弃管楼,应运用行政手段,尽快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标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平台,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以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以党建为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区的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根据这个思路,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社区党建。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社区党建至关重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建设一定要抓住不放,加大非公企党组织,包括联合党支部的创建,不断延伸党的触角,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二要分类指导,分层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如要加强退休党员管理,让他们在社区生活中继续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并继续发挥其余热;加强单位在职党员管理,使他们把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作为新时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加强下岗职工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个体户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的管理,切实改变党员管理断层现象;壮大社区党员队伍,拓宽党员发展的视野,使社区党的队伍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三要牢固树立围绕社区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广大党员引向社区改革发展的最前沿,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宗旨和社区党建的效能,进而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骨干,也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服务是和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服务,在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社区服务来带动整个社区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社区服务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发展。一要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走一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覆盖面大、方便快速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二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走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三要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办法,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实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三)美化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既是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是孕育社区文明的摇篮。要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一要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管理,推进和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抓好市容卫生工作。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搞好社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加快改造小街小巷,全面落实“门前五包”,实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三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注重环境维护,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宜居社区。

(四)活跃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活跃社区文化。一是要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差规章制度,配齐配强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二是要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积极争取辖区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想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平台。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优化现有文化队伍,丰富活动内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是抓活动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抓品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要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还要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展示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注重创新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个个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

(五)健全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三是要广泛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巡回入户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四是要加快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六)强化社区治安。社区的安全稳定体现了一个社区的形象,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力、领导力、控制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素质。一是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租赁房屋、暂住人口和刑释解教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制。二是要紧紧围绕“平安区”创建工作,着力培育创建标准规范、创安机制健全、富于特色的基层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平安社区”。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完善街道综治、、司法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分流和反馈制度,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四是要继续开展集中处理涉法涉诉突出问题工作,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继续实行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健全区、街、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拓宽矛盾排查和解决渠道,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前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

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四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渐进深化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在这里我就以××区为例,浅谈一下对社区建设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一、近年来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社区定位在居委会这一自治组织层面上,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到2000年底,基本完成了社区划定和新型社区体制建设。××区将原有的131个居委会,重新划定为7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管辖居民由原来的940户,增加到1758户,最大的社区3000户,最小的社区1000户。将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工委,并吸纳了派出所等驻区单位。按照规定,根据社区党员数量等情况,70个社区组建了59个社区党总支(下辖115个党支部)、11个社区党支部。街道和社区分别与主要驻区单位建立了“党建工作协会”、“党建联谊会”。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推选社区成员代表的方式,7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出台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章程》和《社区居委会管理办法》。各社区组建了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青少年协会、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和各种兴趣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在成立组织架构和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从硬件建设入手,社区建设全面展开。

(一)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区委、区政府提出:“上下齐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要把最好的房子倒给社区,要把一流的服务提供给居民”,“社区建设的硬件建设要管用,要用好”等要求。制定了硬件建设工作计划和建设标准,签订责任状。协调市城建、规划等部门,通过置换、改建、新建、购置、社会联建等方式,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11月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使全区社区建设硬件建设全面、快速发展,并发生了历史性突破。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老年公寓、婚姻系列服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和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等服务内容;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9,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厦、少儿图书馆和青少年宫。各街道通过改建、置换和新建等方式,建起了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1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由原来平均不足200平方米增至850平方米,有4个街道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具有社区事务受理大厅、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图书阅览、经常性捐助等功能。社区居委会也由原来的平均32平方米增至142平方米,最大的达300平方米。为加强内部功能建设,又投资建立社区警务室、学习室、经常性捐助室、老年人活动室。全区百分之百的社区建有“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学习室、多功能活动室)。

2003年街道撤并后,××区的社区合并为70个,2004-2005年,××区委、区政府除社区资源置换、整合外,累计净投入社区建设资金2个亿,其中区街社区服务设施投入1.7亿元,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投入3000万元,使得社区硬件建设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服务平台。硬件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04年投入7000万元,建成了3000余平方米的中山区社会事务受理中心,4000余平方米的市民健身中心,2000余平方米的残疾人的健身理疗服务中心,有效地满足了市民集咨询、救助、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日常需求;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5000平方米,成为居民服务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是跨跃式发展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加大投入,全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由154平方米提高到460余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平均达到2800平方米,成为为民服务的主要场所。

(二)软件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服务,××区通过网络建设、升级换代,使得全区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服务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思路。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服务求助网站进行了改造,使电话和电脑网络更具完善,建立了中山区求助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信息平台。二是社区服务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服务方式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办到企业加盟、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不足,到老杨家政、老阿姨、社康集团等十大社会企业加盟,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到筹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服务一条街,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社会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

在社区成立之初,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自荐、群众和组织推荐、笔试、面试、张榜公布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实行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并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改选了社区居委会。按照每300户配一名委干部,每个社区委干部不少于4人的要求,新产生社区居委会干部414人,平均每个社区6人。新当选的居委会干部文化程度提高,政治素质提高,年龄明显降低,结构更加合理。其中,本科文化占4.1%,大专文化占19.1%,党员占33.6%,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同时全区产生了3000多名楼(组、院)长。近几年来,随着居委会换届的进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军嫂、下派指导员和大学生的不断加入,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为实现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目标,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阵地的作用,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义务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

1、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加大政策倾斜,出台了《社区服务认证制度》及扶持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区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社会保障、婚姻系列服务和养老托老等多项无偿或低偿服务;各街道和社区都组建了专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开展了房屋维修、家政服务、清扫保洁、面食加工、食品配送、休闲导游等20多项低偿便民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十大系列40余个项目的服务网络,建成便民服务网点2,100多个,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开展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区救助服务。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政策,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最低生活保障、经常性捐、一户一册、对口帮扶),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还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关爱。实施了“111工程”,既每个街道安装10个以上“爱心门铃”,解决孤寡、独居老人力所不及的急、难、愁事;建立100个以上“爱心联系卡”,实行强帮弱、好帮残、富帮贫;组织1,000名以上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奉献和便民服务,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特困家庭结爱心帮扶对子2,887对,组建了1,000人以上志愿者队伍13支,学雷锋小组5,600多个,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已形成制度。坚持了党政机关干部和爱心志愿者定期走访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救济金发放工作。

3、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再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做出了“不挑不拣保你48小时上岗”的承诺,开展了争创无待业社区活动。采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向社区便民服务要岗位、兴办实业创造岗位、向社区单位拓展岗位等办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养服务,以服务促就业的新路。目前全区已创建了数十个无待业社区,而且××街道还成为全市首个“无待业社区”。

4、社区卫生不断发展。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及服务人员岗位职责、社区卫生工作程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式,健全了工作网络。目前,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面积超万平,形成了以区医院综合卫生服务为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为主体,以数十个卫生所及千余张家庭病床为补充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无双休日工作制,重点为社区内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

5、社区文化活跃繁荣。注重以社区文化为载体,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精神内涵,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主体,以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活动室为中心的区、街、委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网络。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区(楼院、家庭)活动,从各中小学校抽调了26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师骨干,给他们颁发了“社区学习辅导员聘书”,进行专门培训后分派到各个街道担任“社区学习辅导员”,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6、社区治状况良好。为确保一方平安,××区实施了“警务进社区”工程。通过警务进社区,在管理与服务中,加强治安防范与法制宣传,建立打、防、控于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了社区警务办公用房标准、标志、公示牌、区域图、联系板、警民联系箱等“八个统一”。建立了以社区民警、巡防队员、楼院看门望锁治安群防人员为主的防范队伍及社区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队伍网络。从抓基础、抓管理、抓服务入手,建立了社区民警工作监督检查制,社区巡防员巡防制等制度,大幅度地降低了各类易发和突发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结合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立了社区城建卫生管理体系及队伍网络,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通报情况,通过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三班倒扫保及清理无证商贩扰民等工作,使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家园意识,在全区叫响了“创文明社区家家有责,建温馨家园户户受益”的口号,开展了“营建市民林”和“三认养”活动。克服多重困难,加大对弃管楼院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社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经过改革实践,我市新的社区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开始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体制框架形成,作用开始显现。这次社区体制改革,理顺了原有居委会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这几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这是原有“居委会体制”所无法比拟的。尽管体制改革和社区的管辖范围、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区体制的优越性已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组织的作用正在得到较好的发挥。

2、规模趋于合理,功能得到扩展。经过街道撤并和几次社区整合,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站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同时,由于社区规模的调整,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社区的管理成本下降了。所有这些都为今后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关系开始理顺,职能得到强化。新的社区组建后,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建立了各类小组和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并吸纳了民警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参与进来,使党的领导、群众监督、专业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监督和制约机制,理顺了社区内部各个组织的关系,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新型运行机制。

4、队伍结构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社区组建后,我县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年龄不断优化。基层普遍反映,在这次换届之后,新当选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政治素质高,开拓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在日前全市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稳定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三、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1、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是社区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在各项工作进入社区之前能够统一规范审核和管理,为社区建设创造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环境。

2、经费短缺,干部待遇偏低问题。目前,社区办公经费少,政府部门工作大部分进入社区,但经费较少,各类办公经费和费用开支给社区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虽然经过几次上调,但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目前社区居委会书记工资是120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是1000元/月,并给予各类保险补贴320元/月,但较之当前通货膨胀和较高的物价,待遇还是偏低。因此,需要适时合理地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关于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就××区来说,目前各社区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包括居委会干部、军嫂、干部、协理员和残协委员,居委会干部是居民选举出来的,承担着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工作压力较大。其它人员分别由区相关部门分口管理,待遇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今后应该尽可能地将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能够纳入街道统一管理。

4、关于弃管楼院建设问题。近年,城区出现一些弃管楼,由于物业公司与产权单位存在矛盾纠纷,或产权单位破产、改制等原因,造成居民楼物业无人管理,导致居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且周边景观杂乱,环境恶劣,居民反响强烈。必须加大这方面管理和整治力度,对因物业管理问题造成的弃管楼,房屋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处罚,保证物业公司正常经营。对老旧小区的弃管楼,应运用行政手段,尽快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标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平台,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以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以党建为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区的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根据这个思路,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社区党建。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社区党建至关重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建设一定要抓住不放,加大非公企党组织,包括联合党支部的创建,不断延伸党的触角,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二要分类指导,分层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如要加强退休党员管理,让他们在社区生活中继续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并继续发挥其余热;加强单位在职党员管理,使他们把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作为新时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加强下岗职工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个体户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的管理,切实改变党员管理断层现象;壮大社区党员队伍,拓宽党员发展的视野,使社区党的队伍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三要牢固树立围绕社区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广大党员引向社区改革发展的最前沿,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宗旨和社区党建的效能,进而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骨干,也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服务是和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服务,在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社区服务来带动整个社区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社区服务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发展。一要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走一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覆盖面大、方便快速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二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走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三要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办法,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实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三)美化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既是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是孕育社区文明的摇篮。要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一要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管理,推进和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抓好市容卫生工作。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搞好社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加快改造小街小巷,全面落实“门前五包”,实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三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注重环境维护,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宜居社区。

(四)活跃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活跃社区文化。一是要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差规章制度,配齐配强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二是要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积极争取辖区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想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平台。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优化现有文化队伍,丰富活动内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是抓活动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抓品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要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还要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展示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注重创新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个个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

(五)健全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三是要广泛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巡回入户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四是要加快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六)强化社区治安。社区的安全稳定体现了一个社区的形象,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力、领导力、控制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素质。一是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租赁房屋、暂住人口和刑释解教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制。二是要紧紧围绕“平安区”创建工作,着力培育创建标准规范、创安机制健全、富于特色的基层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平安社区”。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完善街道综治、、司法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分流和反馈制度,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四是要继续开展集中处理涉法涉诉突出问题工作,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继续实行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健全区、街、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拓宽矛盾排查和解决渠道,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前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环境民生和谐共进

(一)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1、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制定2013年农民培训计划,已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和日常知识培训11次,参加人次600余人,登记造册7次,344人。在科技学院的技术支持下,完成日新村富硒米的有机认证,成立50亩有机基地并推广。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对够周猪的调查和管理,够周猪产业发展作为山区海岛生态畜牧业项目经县畜牧局已报省级部门,建立良性的经营模式,形成供、产、销一条龙模式。村番薯粉面加工、杨梅基地建设、蕃薯粉面包装、药材种植合作社等列入县级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肥药双控”工作。注重源头管控,对全乡3家农资店规范管理;加强“肥药双控”宣传,通过张贴通告、悬挂横幅、设摊宣传,在敏寮村召开杨梅专题“肥药双控”培训;规范农产品检测室、完善检测设备、人员和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抽查、抽检。做好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我乡共认定低收入农户187户,4779人,调查认定扶贫重点村19个,目前已完成调查任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电脑输入。

2、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开展。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讨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和目标,邀请科技学院施教授到上杨村实地考察并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月度工作计划表》,定期督查完成情况。前杨村在去年建设基础上,今年完成四知堂周围环境整治工作,并动工整修四知堂;游步道动工开挖;进一步开展村庄洁化、美化,五樟园绿化补充工程;农产品展销长廊建设全面完成。上杨村今年立项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完成由科技学院编制的美丽乡村规划;大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洁化,种植香樟、桂花等1000多株,拆除5处建筑;完成杨氏祠堂院子及周边改造;村内主要干线道路修补和道路两边修补;完成村口桥栏杆安装。

3、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以清洁,美丽乡村为目标,完善清洁家园、双清工作考核奖惩机制,调整保洁员队伍,大力开展“四边三化”活动,加快平原绿化建设。加强公路、河道等区域的保洁力量,大力推进“双清”工作的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群众保洁意识明显增强。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在山头郑后山头设立了森林防火瞭望台,防火期间乡干部和村老协对整个区域实行监控,确保森林火灾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瞭望台在防火期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多次在日报,报上报道,得到了广泛的赞扬。组织防汛大检查,对各个水库、流域、各村地质灾害点进行排查,对各村主要干部责任人、山塘巡查员、预警员进行防汛及专业知识培训,明确落实责任。对全乡9座重要山塘水库、大淡溪沿线堤坝、地质灾害点进行防汛安全大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3处,下发督办通知书2张,并及时予以整改。制定和修订各类应急预案16起,明确规定出险时报警人员、报警信号等,组织人群安全撤离负责人,以及撤离线路、顺序等具体内容。完成春冬修水利项目7项,其中屋顶山塘除险加固1座,灌溉渠道2条共6000米。重点山塘管理房建设4处。目前已完成上平田管理房建设,2处管理房开工在建中;后苏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75%;灌溉渠道完成3500米,改善灌溉面积800亩。

4、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扎实开展“三改一拆”工作,成立乡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实行“一周一拆”制度,以“攻心为上、稳定为主”的指导思想对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进行依法取缔,加强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对违法建筑的巡查力度,到6月底拆除房屋12705平方米,完成年度拆违任务127%。大力推进宅基地复垦项目,完成竹园村、自然村、复垦面积共11.7亩,已完成去年综合整治立项面积的80%;今年落实复垦区块36亩,已立项复垦19亩,其中敏寮大柴苟12亩,日新大爿地5亩,下张天灯盏2亩,大柴苟地块已完成复垦面积5亩。强势推进耕地复造项目,已完成签订杜岙、板桥两村的2000多亩的林地流转合同,基本完成板桥村座落在九龙区块的455亩立项,林区道路已获得林特局批准并动工。里翁村小岭头区块经多次会议、协商,林地流转意向明确,争取尽快签订流转合同。

(二)创新社会管理,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1、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以“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措施精细化、基础平台规范化、内外人口同等化”为主要内容的特殊人群管理“四化工作法”,进一步夯实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基层基础,不断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深化联合接访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机制,做好突出涉稳问题的化解工作。以“社区”为载体,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抓好外出人员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充分利用“党员服务地图”这一载体,进行网格化管理,排摸登记外出人员地址,党员分片包干,针对他们民事纠纷、劳资纠纷等问题,安排专人负责协调解决,将综治触角延伸,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2、完善社会保障,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保险扩覆,按标准完成指标要求。及时调整最低生活对象,全面掌握扶贫帮困对象,对低保边缘对象每年每户救助按时足额支付。加强慈善宣传,制作了永久性标语,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认真开展残疾人扶贫、康复等活动。设立“乡网络爱心联盟”和“爱心小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为籍困难群体和留守儿童献爱心,圆梦想。到目前为止,共筹得善款20多万元,帮助贫困人士100多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和群众的满意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3、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群众认可度。认真做好教育和文化工作。推进前杨村文化大礼堂建设,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升文化修养。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农民文艺创作队伍,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排舞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加强学前教育,提高幼儿入园率和适龄儿童入学率。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幼儿园建成,将于9月份投入使用。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工作,丰富百姓业余生活。通过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各种途径,使贫困学生得到网络结对、科技学院、省希望基金会等帮扶。此外,“世界银行贷款”扶持项目——污水处理工程,也在规划调研中。

4、做好计生工作,开展服务暖人心

对做好计生三查催检、包干、示范村、整治村工作计划制订及村规民约制定工作。实行计生工作周汇报、周安排,确保计生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对七个整治村分别实行乡两委班子联系、县级部门联系,整治转化进度一月一汇报制度,切实加大整治村的转化力度。认真执行对村主要干部、村计生服务员、机关干部的计生考核文件,实行一票否决。开展计生服务员“绩效考核‘五测评’,提升质量促服务”活动,严格按照联系员的考核文件,对联系员进行考核。每月对两个办事处、19个行政村的计生工作进行排名。出台为全乡十四周岁之内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代缴新农合基金等奖励引导机制,做好“两非”典型案例宣传工作,发放打击两非宣传纪念品。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做好外出育龄妇女的服务工作。召开计划生育工作推进会,提出“四季四学四传”,要求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每季度举行一次“大学习”活动,学习计生知识,加强服务意识,以服务促发展,全面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使计生各项考核指标在全县排名中争先上位。利用5.29全国计生活动日举行“两进行,会员献爱心”爱心义卖活动,联系六家爱心企业在社区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并将所得的5000元爱心善款捐给乡内4个贫困家庭,并成立爱心互助会。

二、创先争优抓队伍提升政府凝聚力

(一)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学、比、赶、超”活动,以涌泉镇作为学习追赶目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将乡党委出台的《乡关于规范公务员、事业人员工作调动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规范“三公”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践行廉政准则,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运用“驻村强声音、绘制百晓图”等载体进一步熟悉民情,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试行“每日一问”制度,即一日一自问、一周一提问、一月一设问,一季一查问。严格执行全员“5C”工作法,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乡2013年度重点工作和创建类项目责任分解表》,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人员,并将每月的工作目标和进度上墙公示。把干部考核的结果和奖励挂钩,和评优评先挂钩。充分激发干部的激情,不断强化干部的事业心。

(二)狠抓廉政文化建设

出台了《乡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实施方案》、《乡2013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服务的通知》和《关于深化廉洁村评审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积极开展廉洁村“评星晋级”活动,强化三资二重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招投标工作,逐步深入和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库198个,编制业务流程图15份、规范权力47项,建立规范性文件5件、对全乡县管干部每人编制岗位廉政风险教案2例,率先完成文本输入市党员干部廉政风险干预系统。强化主题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廉政文化教育工作,把四知堂建设同南黄古道景区开发相结合,在杨震文化的基础上,对景区建设和地方文化建设加以挖掘和提升,将廉政文化元素融入景区,融入村庄规划,使之成为旅游产品。同时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的专题学习和多场廉政教育讲座活动,在全乡范围营造了良好的廉洁氛围。

(三)狠抓作风建设

推出“驻村五步走”即:驻村日自问”—发五问;驻村百晓图,—绘五彩;“驻村强声音”—奏五音;“驻村满意度”—历五评;“驻村圆梦想”—务五好,促使机关干部沉下身、勤下村、勤入户,做到知百情、办百事、解百忧,真正把服务送到家。开展驻村手绘图评比活动,邀请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群众参与评比。建设驻村百晓图的陈列室,进一步完善驻村百晓图,注重百晓图的成果运用。推出《驻村强声音》乡报,开平台将大家平时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想,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刊登在乡内报刊上。通过报刊让党员群众更好的了解驻村的工作,也让大家有机会深入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开展驻村每日一问活动和万人评驻村活动,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加强干部工作责任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交通短板依然存在,沟通与外界唯一公路——滩南路是时代造的,已经50多年未变。而红枫节期间,最多日游客达到1万多人次,落后的交通无法满足旅游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偏低,虽然近几年来该乡不断加大对农产品的投入,包装番薯粉面、杨梅,在城区开设够周猪专卖窗口,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依然比较落后。三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招商引资难度大。的各类基础设施差,虽然有大量的土地和农业资源,但是招商引资比较困难,今年来,通过宅基地复垦流转和复垦了大量的土地,招商引资也有了零的突破,但是相对于整体来说还是不够,需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财政增收困难。无企业,除了政府性的财政补贴外,并无其他收入,这严重制约了整体的经济发展。对此,我们将直面困难,集思广益,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从中央到省市,扶持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大,我乡加快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乡不管在形象上还是经济上、知名度上都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人文环境、自然禀赋等优势正在凸显,各种有利条件正在聚合,思富求进的氛围正在激活,新一轮经济增长蓄势待发。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速度,全力打造宜居的美丽乡村。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战斗力

一是继续做好——林海清水坑道路立项的沟通争取工作。二是做好红枫节旅游内容提质工作。巩固利用好连续两届旅游节庆活动的成果,加大宣传、推销。发挥日报集团摄影基地、国际艺术家摄影学会摄影基地这两块金字招牌的作用。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南黄古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再上台阶,力争景区再扩容,品质再提升,内涵再丰富,进一步打响特色品牌:“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南黄枫叶”,“全国赏枫基地之一”。结合“四知堂”推进廉政文化进景区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元素融入景区,融入村庄规划,使之成为旅游产品。结合美丽乡村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继续推进国学文化村建设,开发一些参与性、可玩性强的活动项目,推介小吃、特产,以更丰富多样的旅游新模式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创造旅游财富。组织办好第三届“红枫节”,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三是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开展“放心肉供应地、有机菜种植地、开心果采摘地、快乐游目的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四地建设”能有进一步成果。进一步加大、加快前杨、上杨村美丽乡村建设和上杨村卫生改厕。大柴苟、日新大爿地、下张天灯盏、翠东上山等村的宅基地复垦工作争取年内完成,完成世界银行贷款前杨、山头郑、下汤3个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包装。继续推进千亩低丘缓坡开发工程;完成前杨村县级农家乐特色村建设;争取申报杨梅林业观光园区;推进千亩金山油菜花工程;开展个转企工作。做好中央小农水项目(下张村里山山塘)的施工道路等政策处理工作。

二、抓民生建设,不断增加向心力

进一步巩固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抓好优质服务,全面提高计生工作质量和水平;打造计生五好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进计生整体水平再上台阶。进一步加强民政、慈善等各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工作,造福人民。做好山头郑中心幼儿园后期建设,为九月份顺利开学做好准备。加大新农合和城乡居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完成新农合参合率和城乡居保指标任务。扎实推进科教文卫工作,完成中心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做好省级卫生乡镇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院创建、省级体育强镇、省档案一级管理乡镇和质量示范乡镇创建相关准备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城乡文化建设工作,完成前杨村文化礼堂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继续做好工作,加强禁毒、归正人员帮教和基层司法所建设,争创市级法治乡镇。突出以防范“实际神”为重点的反邪工作,争创省级反邪乡镇。推进计生、平安和工作重心下移,强化村干部责任,落实资源捆绑政策,动员全乡上下的力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抓作风建设,增强干部凝聚力

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准则,加强乡内的日常督察工作,将三季度作为乡的效能整改季度,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纪委办牵头,狠抓作风建设。建立乡内的效能网络,形成分管领导跟一般干部之间的责任网络;成立效能工作室,加强日常管理;聘请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群众参与监督乡机关干部,发现一起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每天至少两次的常规化纪律检查,一周一通报。突出抓好干部日常的纪律、作风、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切实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喜人态势。深化党员服务地图建设,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开展好“廉洁村”评审制、“3+X”立体便民服务网络和廉政文化进景区工作,规范“三资”管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完成网上党代表工作室年度拍摄计划。

四、为村级换届工作早作谋划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在社会工作领域,我们将致力於建立一个"敬老扶幼,幸福人家"的社会.无论是安老服务之身心照顾,家庭服务,青少年辅导,还是复康服务,预防药物依赖等方面的工作,都将有新的服务和更完善的措施.

在旅游领域,我们将以"广悦远来,宾至如归"作为本澳旅游发展的主轴,以亲善的态度,介绍本澳"东西文化交流"的特色,配合各种创新旅游设施与活动,设计文化,休闲,美食等不同主题之旅游路线,吸引海外旅客.

在文化领域,我们将以"东西菁华,融铸澳门"为目标,继续推广和发扬本澳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我们同时要积极培养艺术人才和艺术欣赏的观众.此外,亦将致力加强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之功能,使本澳民众以及对澳门研究有兴趣的人士,都能善加利用.

在体育领域,我们以"飞越濠江,跃向世界"为目标.除积极发展大众体育,强化本澳居民的体质外,更致力於推动本澳的体育事业走向世界,力争在东亚B>,亚运会等国际盛事中,创造佳绩.同时,透过这些盛事,宣传澳门.

综而言之,不论是与体质有关的医疗,体育,与社群关系有关的社会工作,或是与提升人本身精神生活有关的教育,旅游及文化,在在与"民"息息相关.在未来一年里,社会文化司将秉著"以民为本,服务为先"这一理念,继续努力为全澳居民服务.

以下,我们先就二零零一年来本澳在社会文化方面施政工作的执行情况作出汇报;然後介绍二零零二年之施政方针计划.

第一部份

二零零一年度施政方针执行情况

1.卫生领域

1.1基础建设

由卫生局聘请国际顾问公司对澳门卫生体制的研究工作已顺利完成.名为"MacauintheNewMilleium–AStudyofMacau’sHealthcareSystem"的研究报告书英文版本已完成首阶段的中,葡文翻译工作,其附件及有关法律和法规部份的翻译亦将於今年内完成.随後,由行政长官任命的医疗改革委员会将对研究报告和社会各界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研究跟进.

卫生局落实了多项大型及中小型基建设施的整合工作,如仁伯爵综合医院设施内不同专科使用空间的改建工程,院内的供电及供水系统的更换工程,改善中央制冷系统部件工程,全面铺设中央电脑网络工程等,使医院的诊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仁伯爵综合医院内设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的计划也取得重大进展.现正研究与上海有关机构进行合作,使仁伯爵综合医院成为远程医疗网络的会员医院,以发挥会诊的成效,使医疗人员迅速累积个案经验及提高本地医疗技术.

今年卫生局还制定建立澳门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时间表,并派员到外地吸取筹建,管理及运作等经验.预计到二零零二年四月,将完成一份完备的中心构想建议书及检讨法规的草案.而有关的健康教育资源中心将被纳入为疾病控制中心的辖下单位.

1.2措施及活动

今年卫生局进一步扩大推行服务承诺计划的范围,并积极进行评估,检讨其成效,不继加以改善.与此同时,卫生局在按照现行法规的模式处理投诉的基础上,新设立一个"申诉委员会",以便能在医疗事故的鉴定和处理过程中积累专业意见,让有关的调查结果更加公平和公正.

为了更有效地让工作人员明白及准确掌握工作上的要求,各大部门均已检讨完成或更新其内部规章及工作指引,并加强了预防,诊断及治疗的质量要求.不同等级,不同专业的人员均参加或举办了不同的课程,工作坊和研讨会等,以求提升服务质量.为促进本澳医疗的服务 和水准与国际接轨,已开始在仁伯爵医院内推行以英语作为临床工作语言.在二零零一年三月,具医药卫生及学术性的杂志亦已创刊,除澳门的法定语言中,葡文外,英语亦为该杂志的主要用语之一.

在药物发展方面,供医院医生使用的新版协定药物处方集已经完成.医院药学服务已在院内多个专科开展了供药和用药的双方合作,务求令病者的治疗能获得最佳效果.此类合作将逐步推广至所有专科.今年增强了与各卫生中心的沟通,确保充足有效的供药配合.在药物监管方面,加强了在药房发牌,定期稽查,入口审批和分类,以及广告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为配合中药迅速发展,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达成协议,协助送检中药的分析工作,并安排培训本地药业从业员.而有关澳门市面售卖的药品名录(初版)亦已公布,供有关人士或业内人士使用.

资讯应用系统的发展,实现了求诊服务的全面电脑化,尤其是门诊预约的工作,部门专科门诊已采用时段预约,减少求诊者等候的时间.候诊区设置了可查询门诊轮候情况的显示器,新病历档案管理系统亦已逐步投入服务,诊治医生可从监察器存取病人的临床资料.

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方面,通过定期会议及质量小组,进行了检讨评核工作.各卫生中心及卫生监督,定期与其社区内各社团和场所沟通和联系,使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保障和提高.

1.3专业培训

在行政范畴方面,卫生局藉行政暨公职局开展的课程培训工作人员.在医护方面,透过年度培训计划的安排,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参与和开展了培训活动.本年度还透过举办全科实习医生培训课程,为20名实习医生进行培训.此外,还有12名专科实习医生在11个专科范畴接受培训.

2.教育领域

2.1高等教育

2.1.1教学与科研

2.1.1.1提高教学质量

二零零一年度高等院校采取了各项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优化行政程序,推广服务承诺制度;改善教学条件,从国内,外增聘一批具博士学位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人员任教;鼓励并协助教学人员进修及进行科研;新办及修订多个课程;加强学生之语言培训;增加图书馆之馆藏量及资讯设施;推行校园电子化计划;进行了校园建设及维修工程;师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社会服务;推行校外评审制度,学生问卷调查,完善院校之教学及课程之内外评估工作;此外,各公立高等院校研究修订章程,以配合未来发展.

澳门大学因应澳门发展需要,增设四项全新课程,并对各学院进行架构重组,将教学资源汇集於学系.校外课程亦急剧增加,已有十多项全新的文凭课程及十二项证书课程,为满足社会各界人士自我增值的需求创造了更多机会.澳门理工学院以"专业为本,国际接轨"为目标,创"中英翻译"课程,加强师资力量,积极为社会培养英语人才.并与香港"持续教育院校联盟"结盟,设置不同课程以供社会各界人士进修,扩大终身教育的规模.

2.1.1.2增加科研投资

在坚持教育与科研并重的方针指导下,二零零一年度公立院校之科研拨款大幅增加,达九百多万元.澳门大学科研项目有大幅增长,达六十多项,并设有"学术研究奖";澳门理工学院制定了有关科研规章,建立资助和奖励制度,并成立了科研出版处.

2.1.1.3加强服务社会

各高等院校加强与公共部门及社会机构之联系,利用其科研条件向其他机构提供多项研究,培训计划及社会服务.澳门大学把其尤里卡项目"空气质素智能预报系统"赠予气象局,现已投入为全澳市民服务.且与临时澳门市政局合作研究"南湾湖生态环境的评价和保护策略".此外,更成功於内地取得了"个人电脑开关电源功率因素提升电路"的专利发明.澳门理工学院针对本澳关系重大的社会课题进行调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1.2招生与升学辅导

2.1.2.1扩大招生范围

今年澳门大学的内地招生扩大到十四个省市,而澳门理工学院内地招生从三个省扩大到十个省市.特区政府积极支持和协助高等院校开展到内地招生工作,并组织代表团多次到各省市进行宣传及推广活动.另外,各院校亦增加了推荐生及奖助学金之名额,以鼓励学生入学.

2.1.2.2调低学费

二零零一年度公立院校进一步调低学费,减幅由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减轻了学生之负担.

2.1.2.3强化升学辅导

增加大专升学辅导服务之广度和深度,除了个案谘询之外,还举办了大型专题讲座,升学展览,出版升学辅导刊物等.

2.1.3学术交流

2.1.3.1加强对外交流

各高等院校与本地及外地有关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并签定了多种学术,培训等合作及交流协议,积极主办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提升本地高等院校之国际地位.

澳门大学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学术组织,通过联络,交流,合作等方式,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经验,同时提高了澳门大学在国际学界的地位和知名度.此外,继续积极参与和内地,欧洲及其他国家共同研发的国际性科研计划,包括六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及四项尤里卡项目.

澳门理工学院采用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担任评审,对专业配备,课程设置及质量及时进行评估和提出意见,使各种专业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2.1.3.2发展交换生计划

各高等院校与内地,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之大学交换生计划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学术交流.

2.1.4研究高教发展

高等教育顾问小组已向政府提交本澳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报告,高等教育关注委员会亦举行了关注本澳高等教育之会议,并进行了有关的跟进工作,特区政府正研究各项意见和建议.

定期收集本澳各高教机构资料,以便进行对各高教机构之评估,规划本澳高教发展及资源分配.部份资料数据已出版成册,供市民参考.

2.2非高等教育

2.2.1小班的设立和校舍改善

2.2.1.1为落实小班的设立,以增加学生的在学成功机会,从二零零零/二零零一学年下学期开始,实施修改的普及倾向免费教育津贴制度,於小学教育预备班施行.

2.2.1.2为改善小学校舍设备,协助渔民子弟学校(新学年改名为"海晖学校")搬迁至新建造且永久性的校舍,并继续推行青洲学校及沙梨头坊众学校校舍的改善工作,而福 建学校的扩建计划亦继续进行中,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於仔的一所新的小学及幼稚园校舍工程亦已展开.

2.2.2提高教学人员质素

2.2.2.1课程改革

(1)落实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课程改革试验计划.该计划於九月份在各协作学校落实到教学层次;

(2)展开了"幼儿教育试验计划","英语课程改革试验计划"的筹备工作.

2.2.2.2延续培训

(1)通过短期课程,短讲及工作坊,为近两千人次教师进行延续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2)在不同层面进行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包括辅导实务,特殊教育,主题教学,普通话,图书管理及师范等多项专业.此外,还与澳门大学合办"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职培训课程",与华南师范大学合办"教育专业","英语专业","数学专业","幼儿心理教育专业"课程,资助223名教师修读.

发展资讯科技教学

2.2.3.1继续完善及推广资讯及多媒体教育计划.再次拨出款项约一千四百万元,资助非牟利私立教育机构完善及增购多媒体资讯教育设备;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合办3次澳门校长资讯科技教育研修班,共有七十多名中,小学校及幼稚园负责人参加;与澳门高等校际学院合办资讯教育教师培训课程,共有九十多人参加.

2.2.3.2组织新加坡考察访问团,29间中小学校的校长和副校长,澳门大学教育学院的主管人员参与,了解该国资讯科技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上应用的总蓝图(ITMasterPlan),以及在学校的实施情况.

2.2.3.3从年初开始,各教育活动中心及青年中心设立了"资讯休闲站"服务,并持续扩展,方便广大市民使用互联网.

2.2.4实施义务教育

2.2.4.1支持和跟进扩展学校网,已订於新学期开始使用菜农子弟学校的中学部校舍,可容纳405名学生.黑沙环新填海区浸信中学(约2,100个学位)已完成地基工程,而新填海区教业中学(约1,800个学位)预计今年内动工.澳门濠江中学,仔濠江中学,镜平学校(中学部)的校舍扩建工程已经开展.此外,澳门坊众学校(小学)现址亦可以在今年内落实改建成中学.

2.2.4.2积极辅助学习缓慢及行为偏差的学生,帮助新移居澳门的内地学生,让他们重返校园与入学.自一月起,在已接受辅助的新来内地学生中,已有95入学.

2.2.4.3扩展施行於少年感化院的教育,自小学程度延伸至初中程度.

2.2.4.4为配合义务教育的推行,为学期中途离校而未能安排入学的学生开设特别课程.

2.2.4.5对全澳各校的私立教育机构章程进行分析,重新检讨各校升留级和毕业标准,操行,奖惩,离校等情况,制订中,小学生的评核法例,改善学生中途辍学的情况.

2.2.5终身教育

为了推广终身教育,鼓励终身学习的风气,教育暨青年局系统地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以期唤起广大市民对於学习的重视.

2.2.5.1为促进职业技术的发展,协助广大市民提升工作能力,举办了70个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电脑应用,语言培训,经济管理等.

2.2.5.2在推广中华文化和基本法,强化市民知法守法意识以及推行家庭教育方面,共举办了21项活动.

2.2.5.3在创造条件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方面,为提高教学人员的质素,举办了以成人教育导师及行政领导为对象的培训班和工作坊.

2.3青年事务

2.3.1提升公民意识和青年社团的参与

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馀暇活动,包括座谈会,比赛,工作坊,参观,电台节目,表演等,加深青少年对"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及澳门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重大事情的认识.

2.3.2推动年青人的体格及品格的发展

透过举办各类体育项目(主要有田径,足球,武术,曲棍球,柔道等)的学界比赛,培养青少年学生刻苦锻炼,努力奋发,公平竞争的精神.持续向公众及一般青年社团借出教育暨青年局的体育设施,特别是公众需求甚大的黑沙环区中葡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馆.举办多项具艺术性质的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文化艺术的认识及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

3.社会工作领域

3.1服务法规

为促进社会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进行了多项相关之服务法规(包括内部运作规章)的草拟和修订,主要包括规范发出准照予社会服务设施之法规,安老院舍及老人中心运作规章等等.

3.2家庭暨社区服务

3.2.1为解决因贫穷带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今年开展了"澳门特区贫穷问题的对策:探索性研究",并将於年底前完成.

3.2.2响应及配合联合国"国际义工年",透过义务工作管理培训,服务推广活动和义工服务奖励计划,提倡义务工作精神,推动不同范畴之义务工作.

3.3儿童暨青年服务

3.3.1开展了"澳门特区青年问题与服务发展蓝图研究"工作,就青少年的院护和外展式服务的发展作深入研究,以提升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效率.

3.3.2强化院护工作和外展模式的服务方案,回应社会对儿童及青少年问题的关注.

3.4长者服务

3.4.1为改善本地长者之生活状况,强化了各项社区支援计划和院护服务.

3.4.2成功地协助一间环境欠佳的老人院舍进行搬迁,重建的工作.

3.5复康服务

3.5.1通过跨部门的协作,在残疾人士中央登记计划,残疾人士之职业复康与就业发展计划,以及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工作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就职业复康与就业发展计划,与行政暨公职局共同合作搜集相关的资料,积极探讨落实的方案.

3.5.2"复康服务的服务对象与长远策略研究"亦已展开,预计於明年底完成有关研究工作.

3.6预防药物依赖服务

通过健康生活教育课程和各项大型活动等社区教育,推动"无毒社区环境"的建立;并透过本地区跨部门和跨地区之合作,出版禁毒报告书,举行第二届"澳防治药物滥用研讨会",探讨本澳禁毒机制的建立.

3.7戒毒复康服务

藉设施让与民间机构的方式来加强戒毒复康服务的开展,并藉新服务设施的筹建(按原定计划可在年底落成的生理断瘾戒毒中心)和研究的开展(澳门治疗药物依赖服务研究和评估)来重整本澳戒毒复康之模式.

4.旅游领域

今年重开展了提高旅游业的服务素质,开发及优化旅游产品和加强对外的宣传活动,令上半年旅游业继续保持可喜的增长.与去年同期比较,整体旅客数字有14.75的增幅,香港,内地及台湾仍然是本澳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其湾市场的表现尤其令人鼓舞,升幅达到25.13,内地旅客的升幅亦达到20.63.

4.1旅游产品的发展

4.1.1为增加本澳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完成了在一系列旅游景点举办连串文艺表演活动的可行性研究.

4.1.2筹办并积极协助在澳门举办的大型项目,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澳门高尔夫球公开赛,国际烟花比 赛汇演,龙舟竞渡,马拉松长跑赛,澳门国际音乐节以及澳门艺术节等.

4.1.3筹备在澳门国际机场及港澳码头开辟旅游展示区,将透过实物及图片,向旅客展示澳门迷人之处,例如:洋酒区,澳门美食区,澳门盛事图片展览区等等.

4.1.4为了令游客享受优质旅游,委托旅行社筹划优质城市观光游,对象主要是自助游客.

4.1.5与澳门的其他八间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项为庆祝世界博物馆日的宣传推广活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佳绩.

4.2提高服务质素

4.2.1全面强化旅客辅助办公室的工作,在保护和巩固旅客权益及增强旅客在澳门购物的信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4.2.2透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居民灌输旅游业对澳门的重要性以及与旅游相关的知识,务求引发全民效应,让大众齐来担当"旅游大使",向全世界推广澳门.

4.2.3增设二十四小时旅游热线电话服务,以多种语言向旅客即时提供实用及详尽的旅游资讯.

4.3对外推广旅游

4.3.1推出全新形式的澳门旅游互联网页,新的网页中包括已有的英文版本以及新增加的繁体与简体中文版本,增强了对目标市场的旅游宣传.

4.3.2加强与不同机构,包括商号,餐厅,酒店,娱乐场所,博物馆等的合作,务求推出更多超优惠的购物,住房折扣,推广"澳门欢迎您"护照,促使访澳旅客延长逗留时间.

4.3.3分别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台北,高雄,上海,天津,杭州,广州,成都及香港多个地方举办不同形式的旅游推广活动,并与信用卡公司在香港合作推广澳门旅游.

4.3.4为开辟新的旅游市场,首次组织参与了在印度孟买及新德里举行的旅游展销会,并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

4.3.5接待海内外旅游业界及传媒代表团到澳门进行考察及访问,这是重要的推广策略,上半年共接待了世界各地的143个考察团,共1,171人.

4.3.6在广告宣传与材料制作方面,为印尼市场印制了印尼语的旅游总览;出版了《购物指南》(中文繁体,简体版,葡文和英文,共四种版本);以发放最新旅游资讯和宣传各类型活动为主的月刊《澳门旅游》在二月份起推出了中文版;全新设计的《澳门旅游地图》,系统地以中,葡,英,日四种文字介绍了各种旅游项目和设施.

4.4旅游人力资源培训

4.4.1广泛培训旅业人才

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加强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更多的活动教学方法来协助学生完成学习计划.

举办了多种类型的短期专业培训课程,并与教育暨青年局合办旅游技术职中课程.此外,还应旅游业界及政府部门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课程,以及为西安旅游及酒店业管理人员提供一系列相关课程.

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杭州正式成立"旅游研究与培训中心",目的是发挥双方办学的优势,积极推动旅游发展,提高旅游教育的水准.

由欧盟全力支持的"澳门——欧洲旅游高等研究中心",推出了"资讯科技旅游"及"餐饮业新潮流"两个新课程.该中心并负责制定"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以提高从业员的服务质素.现已顺利完成了"房务员"及"餐厅服务员"两个职业基准.此外,应"亚太旅游教育及培训院校网络"(APETIT)会员之要求,在伊朗举办"导师培训"课程.

4.4.2国际合作交流学术

为了拓展与更多本地机构及国际院校的合作关系,分别与澳门电讯有限公司,文化局,南非技术大学校长委员会,荷兰旅游及运输学院,瑞典卡尔马大学,南丹麦大学和西班牙CESLuisVivesCEU大学等签定了合作协议.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旅游机构及学术团体之活动,并通过交换生计划促进学术交流.

4.4.3推广普及旅游文化

为了向青少年推广旅游教育,在多间中学举办"认识旅游业工作坊".同时,还与一些中学合作举办中学生旅游课程,厨房及餐厅职前培训课程.

举办不同地方的美食节,推动各国美食交流及丰富澳门的饮食文化.与此同时,亦派出经验丰富的厨师到外地参加美食节,把澳门独有的饮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5.文化领域

5.1文化活动

5.1.1澳门中乐团

邀请多位内地著名指挥家来澳对中乐团进行指导和训练,并举办音乐会.使中乐团业务水平获得较大的提高.

5.1.2澳门室内乐团

5.1.2.1举行了52场"校园音乐会",5场"玫瑰堂音乐会".

5.1.2.2在文化中心举办的五场"走进艺术宫殿",让本澳四千多名高中学生欣赏交响乐,接受艺术普及教育.

5.1.2.3正研究把室内乐团扩建成"澳门交响乐团".

5.1.3澳门青年音乐比赛

今年的澳门青年音乐比赛有近千参赛人次,是历年之冠.首设十万元奖学金的"文化局大奖",为培养本澳音乐人才创造实质性条件.在比赛前举办了37场各类乐器的工作坊,让本澳学生有机会直接受教於名师.

5.1.4展览

举办了"翰墨雅集书画活动",以及四个展览:"翰墨雅集展","澳门风采水彩画摄影展","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及大风堂用印展","澳门风采摄影展".另与澳门设计师协会联会成功举办了"澳门设计双年展".

5.1.5第十二届澳门艺术节

本届艺术节共有16项共27场的演出节目,制作推出了澳门原创舞剧《澳门新娘》.艺术节总观众人数合共27,247人,较去年增加7,783人,增幅为40.

5.1.6第十五届澳门国际音乐节

本届音乐节共有17项节目共演出21场,内容丰富,水准较高.进一步将音乐节与艺术推广,美学教育普及工作相结合,在本澳中,小学及大专院校举行《音乐与健康人生》巡回讲座.

5.1.7社团资助

上半年资助了73项各种文化社团活动的开展.

5.2文化财产

5.2.1对澳门的文化财产进行保护,修葺和修复的工作,以保存和延续澳门富有特色的建筑文化财产.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修葺工程(包括郑家大屋等)达22项.

5.2.2启动"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同时推出"全澳文化遗产推广计划",开展文物保护教育.

5.2.3另外,为了加强亚洲地区之间对近代建筑的研究及保护的讯息交流和联系,举办了"近代亚洲建筑网络"的成立会议.

5.3学术研究与刊物出版

5.3.1学术研究

5.3.1.1继续透过发放学术研究奖学金,支持开展有关澳门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

5.3.1.2与旅游局,"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共同筹办"澳门妈祖旅游文化节",举行"妈祖文化研讨会".

5.3.2刊物出版

在内地及国际市场上建立澳门文化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体系.与珠海新闻出版局,中国图书进出口广州公司及马来西亚UTUSANPUBLICATIO&DISTRIBUTORSSDNBHD公司协商解决书刊销售发行问题.

5.4演艺学院

5.4. 1音乐学校

除继续为四百多名学生组织常规课程外,还举行了超过十场的公开音乐会.

5.4.2舞蹈学校

除继续为二百三十多名学生组织常规课程外,还积极参加了第十二届澳门艺术节大型舞剧"澳门新娘"之编导,制作及演出等工作.

5.4.3戏剧学校

各项戏剧课程,工作坊,专题讲座及戏剧营等活动皆得以如期顺利举行,期间更制作了4个(共7场)不同类型的公开演出.新创设全年制的"剧场编导基础课程"取代原有"戏剧教师培课程".

5.5澳门中央图书馆

5.5.1於五月份起澳门中央图书馆与澳门艺穗会合作,逢周六举办"推广儿童阅读活动".一月至六月共举办了5个专题展览.上半年亦陆续举办参观图书馆的系列活动.

5.5.2为扩阔读者阅读空间,澳门中央图书馆总馆进行内部装修及重新规划空间布置工程.

5.5.3本年度徵集(包括订购,赠送及交换)报章约100种及杂志615种,增添图书约30,000册及多媒体视听资料约1,500种.

5.5.4澳门中央图书馆总馆开设澳门资料阅览室,并投入澳门资料参考谘询服务.

5.6历史档案馆

5.6.1把有价值档案纳入馆藏

5.6.1.1与旅游局商讨前移交大典统筹办公室档案的移交,并进行档案清点工作.

5.6.1.2与卫生局协商将该局所存死亡登记簿册移交历史档案馆,并已於七月三十日完成移交程序.

5.6.1.3海外方面,搜集存於荷兰档案馆的广东商人日志资料,并准备与其协商购买相关缩微胶卷.

5.6.2为开发档案资源的利用,档案部及读者服务部正积极整理各全宗的档案,以便编制目录及清单等检索工具予公众利用.

5.7澳门博物馆

5.7.1徵集文物方面至今年七月份已蒐集得藏品共89件/组.

5.7.2举办了《常宗豪黎晓明书画展览》,《抗战时期的澳门》展览,《伶伦比律——李锐祖竹制乐器展》.

5.7.3邀请了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和广东省博物馆的两位专家来馆,对澳门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评估和鉴定.聘请了专人为多件书画作重裱和修复.

5.7.4在暑假期间,为本澳学校学生举办考古课程,除本馆负责考古的技术人员外,还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考古学者来馆作演讲,并组织两次前往珠海宝镜湾考古现场参观.

5.7.5主办了考古和文物鉴赏讲座,邀请了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扬式挺教授来馆讲学.

5.7.6至今年七月份为止的参观人数:澳门博物馆103,761(人次);观音莲花苑55,266(人次).

6.体育领域

6.1大众体育

体育发展局自二零零零年起重新开展大众体育的工作,20__年大众体育活动的班数和参加的人数皆有大幅度的增长,至本年十月初,参与者近14万4千人次.此外,加强了与有关国际体育组织,如亚洲大众体育总会(ASFAA)和国际大众体育联会(TAFISA)的联系.

6.2体育医学

专责体育医学诊疗工作的体育医学中心,不断强化向使用者提供的体育医疗服务,并开展了"澳门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为4,086名澳门居民进行测试.

6.3国际体育赛事及活动

体育发展局与20__年澳门东亚运协调办公室共同举办和参与的大型体育赛事包括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第九届全运会草地曲棍球预赛,武术套路预赛,日本大阪第三届东亚B>,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决赛,20__年世界男女子排球锦标赛赛,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B>和第九届全国B>.

6.4促进体育发展的活动

6.4.1在体育发展局的鼓励和支持下,至本年九月底,本地的体育总会在本澳共举办了127次赛事,还参加了82个国际体育竞赛.预计至本年底,体育总会将要参加的世界和亚洲区赛事还有24项.

6.4.2至本年八月底,体育发展基金向体育总会发放的资助共澳门币14,467,441元.当中包括了96项培训活动,共计澳门币2,259,200元.

6.4.3暑期活动

与教育暨青年局合作,进行暑期活动报名工作,聘请导师,助教和安排活动场地.

6.4.4培训活动

透过举办和让体育人员参与共76项培训活动,学术会议,讲座和其他有助予提升人员的素质,增加体育方面的知识等活动,继续落实本地人员培训和增值政策.

6.5体育基建

6.5.1体育基建工程

至本年九月底,已完成及正在进行中的体育基建工程共有29项.此外,已列入本年行政当局投资与发展计划中要开展的工程项目还有11项.

6.5.2运动设施的使用

体育发展局辖下及由其管理的体育综合体共有12座,由48个体育设施组成.自本年一月至九月底,共有1,536,521人次使用,增幅达去年同期使用人次的7.6.

6.6透过体育发展旅游

为了贯彻吸引更多旅客到本澳旅游的政策,体育发展局致力主办和协助举办一些大型体育活动,并透过各种媒介,宣传澳门是一个进行体育活动的最佳地点.现已有三支中国草地曲棍球队和数支排球队索取在本澳集训和训练的资料.

6.7出版刊物

本年,出版了多项赛事的特刊和有关体育运动方面的小册子和单张.

6.820__年澳门东亚B>

6.8.1基建范畴

20__年澳门东亚B>协调办公室组建之後,主要就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的改善,扩建工程和兴建本澳所需要而目前仍缺乏的体育设施进行研究筹划工作.

6.8.1.1现已基本完成澳门运动场曲棍球场增加座位及澳门综艺馆的改善工程.此外,为筹备澳门运动场之现代化工程,已开展了相关的设计,地质探讨工作以及所需的行政程序.

6.8.1.2为美化澳门运动场周边环境,开展了"仔雨水沟之上盖及其景观整治工程".另外,两座位於理工学院及何东中葡学校的室内及现代化综合体育馆的设计,地质探讨工作以及所需的行政程序亦已开展.射击场,路大型综合馆及国际高尔夫球中心的兴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6.8.2宣传活动

6.8.2.1透过体育活动及广告进行宣传

协调办公室分别利用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九运会曲棍球及武术预赛,第二十一届北京世界大学生B>及第九届广州全国B>,进行有关20__年澳门第四届东亚B>及澳门的宣传活动.另外,亦在杂志"ActionAsia"及"UniversalNews"刊登广告;同时在澳门航空的航班杂志"大众之翼"刊登宣传文章.

6.8.2.2日本大阪东亚B>之宣传活动

在日本大阪东亚B>期间举行名为"澳门之夜"的晚宴,在总部酒店进行一连三天的展览会,以及在总部酒店及新闻中心设置宣传柜台.在闭幕礼中,20__澳门东亚运的会歌及吉祥物首次登场,活动取得空前的成功.

6.8.2.3向广大市民展开之宣传活动

举行了"我为20__添色彩"儿童绘画比赛和"见证澳门体坛相片徵集比赛".在儿童绘画比赛中,共有56间小学的参与,总共收到33,056份作品.而相片徵集活动方面,在短短一个半月内徵集了369幅作品.

6.8.2.4推广B>的形象

在成功举办了20__年澳门东亚B>徽章和创作比赛後,继续举行会歌,吉祥物的创作比赛,成功选定了会歌,吉祥物.

6.8.2.5市场推广

与澳门航空公司签署赞助协议,在其6架航机上绘制B>的标志,更好地推介澳门,宣传20__年澳门东亚B>.

协调办公室积极鼓励本澳及外地的私人机构参与20__年澳门东亚B>有关计划的投 资和合作,务求节省公共资源的投入,充分发挥各种设施的社会效益.

6.8.3比赛范畴

6.8.3.1大型体育活动

本年陆续开展20__年澳门东亚B>各比赛项目的筹备及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与体育发展局合作筹备一系列的本地及国际性大型体育活动,并得到多个国际体育联会,本澳单项体育总会及私人机构的参与和协助.

6.8.3.2第四届东亚B>体育比赛的研究

为了订定20__年澳门东亚B>体育赛事的项目(正式,非正式及表演项目),正进行评估参加运动员的数目,赛事举行时间,体育设施所提供後勤支援的能力及各类型比赛的场地.此外,亦与可被纳入为B>的正式比赛项目的单项总会接触,以便对有关事宜提供经验及作出贡献.

第二部份

二零零二年度施政方针

1.卫生领域

-妥善医疗,预防优先-

在完善医疗卫生系统的前提下,二零零二年卫生领域的政策,重点是重新规划卫生局的基础设施,使医疗服务的提供和行政运作更具备良好的条件.在功能系统方面,透过资讯化的实施,以及配合二十一世纪行政现代化的新理念,向使用者提供各类从内到外简化服务的程序,配合不同系统的完善工作,积极推动以使用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文化,以回应及满足市民的需求.

随"新千年,新澳门–澳门卫生体制的研究与评估"报告的完成,将成立的医疗改革委员会将会专责跟进研究报告的建议,进一步为完善本澳医疗卫生系统而展开分析和规划工作,在"先改善,後改革",和"确保现存之免费医疗网络"的原则下,逐步规划出一个中长期并能符合本澳实况的医疗卫生体制,强化医疗服务素质,医疗效率,善用资源,避免医疗浪费,从而使本澳居民获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在与国际间和邻近地区已建立的协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人才交流,专业培训,致力提升各专业之水平,尤其是本地医疗学术及实践的能力,使医疗技术能达致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继续维系和加强卫生局与本地各类医疗单位,社团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务求善用本地有限资源,提供最高效益的医护服务.

另一方面,药物的安全及监管亦为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无论在常规药物,抑或传统中药方面,卫生部门将配合实际的需要,检讨及完善现行法规;继续推展临床药学服务,让供药及用药能互相配合,以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卫生局将严格贯彻改善医疗服务素质的宗旨,全面开展系统及程序的优化工作,俾能在这些方面取得更佳成果.

1.1基础建设

1.1.1筹划兴建卫生局行政综合大楼及全科卫生护理综合大楼.

1.1.2继续进行仔精神病科住院部,包括司法精神病区的兴建工程.

1.1.3筹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支援全澳各医疗单位在疾病预防,治疗及控制工作方面的发展,以及提供必要的资讯及化验等服务.

1.1.4筹建新黑沙环卫生中心,以改善现址的工作环境.

1.1.5继续完善仁伯爵综合医院各项现代化设施.

1.2系统与运作

1.2.1跟进有关二十一世纪澳门医疗系统的研究工作,俾能作出合适本澳的改革措施.

1.2.2积极推行以医疗服务使用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文化,更好地回应市民的要求.

1.2.3检讨及完善现行医疗投诉,监管,评议机制以及相关法规,鉴定和处理医疗事故,以保障居民和医护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1.2.4促进行政现代化工作,配合行政当局的整体发展,使运作更有效率和更具效益.

1.2.5更新全澳现行疾病分类系统,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新版本的要求.

1.2.6透过系统资讯化,更有效地提供完善及全面的病历存取和诊疗服务.

1.2.7继续在财务资源方面支持本地医疗机构,社团及单位等的营运,以配合医疗政策的贯彻执行.

1.3人员培训

1.3.1拓展专科实习医生之培训,使本地编制医生之专科服务更趋专业化;继续进行学位後培训.

1.3.2与其它国家和地区合作培训本地卫生专业人员,并向外招聘具备优良素质的医生,以服务市民及培训本地人员.

1.3.3培训各级人员,以提升工作效率.

1.4发展方向与活动

1.4.1促进仁伯爵综合医院各专科部门的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素和更合理应用现有资源,使部门内的技术,设备条件更趋专业化.

1.4.2加强与国际卫生机构沟通,共同发展医疗事业,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釐订的发展方向.

1.4.3完善仁伯爵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服务,以及配合澳门紧急救援系统的完善.

1.4.4鼓励各级专业人员参与科学研究,投放更多资源,以提高科研质量.

1.4.5维持及加强仁伯爵综合医院和镜湖医院之间的服务和专业协作.

1.4.6研究中医药在澳门发展的可行性.

1.4.7完善药物质量保证及安全系统,加强对中,西药的管理及监测工作,检讨及完善现行有关药物方面的法规及所订立的协议,以及加强监察对受监管药物的限制使用等,务求能全面地促进药业的健康发展.

1.4.8强化卫生保健的化验工作,提升澳门化验专业的水平.

1.4.9完善公共卫生紧急应变系统,以迅速回应市民对健康卫生的需求.

1.4.10促进现有的优质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条件的监控,以解决社区重点健康问题,满足重点人群的健康需要,从而提高社区整体健康水平.

1.4.11鼓励社区参与,协调社区资源,解决社区卫生问题,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能做得更好.

1.4.12强化卫生中心的管理,引进现代化行政管理的技术及设备,加强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质量保证,同时完善电脑化临床资讯和资源管理系统,以及促进和发展初级保健网络资讯系统.

1.4.13不断完善重点工作指引,以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的质量.

2.教育领域

-作育英才,潜力尽显-

2.1高等教育

踏入新世纪的澳门特区高等教育,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特区政府在未来一年仍致力提高师资素质,务使学生在德育和知识方面均得以增进.加强本地及对外招生工作,致力扩展升学辅导服务范围,配合升学需求;以高教机构为科研基地,积极鼓励开发研究项目;完善高等院校之资讯科技系统以助教学和科研;开拓高教发展空间,发挥本身优势,强化国际形象;完善高教法规,做好高教体系评鉴及资料统计工作,促进高教发展.

在专业培训领域,要求教学标准国际化,专业水平达国际认可.同时,积极培训本地所需的专门人才,以及开展配合本澳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科研项目,俾能服务社会,与社会共同发展,为本澳培育更多专业人才.

2.1.1教学与科研

2.1.1.1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师资素质,建立优秀师资队伍,继续招聘资深之教学人员;鼓励教师进行科研,进修及参与学术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完善教学方法.招收高素质之学生;保持对学生的严格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德育及语言培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於创新的精神.完善教学及课程设置的评估机制,根据检讨及评估结果尽快作出调整;改善高等院校设 施,包括继续增添图书馆馆藏及改良设备,推行校园电子化计划等.

2.1.1.2开办及更新课程

开办及更新配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重视全人教育,加强成人教育工作及开展网上教育;鼓励高等院校与其他公共部门或企业单位合作开办专业培训课程.另外,将按实际需求,适当引进外地高教课程.

2.1.1.3开发科研项目

增加科研投入,积极培养科研人员及发展长远的,一系列的科研项目,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完善高等院校资讯科技系统;鼓励高等院校与本地及外地机构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并加强宣传科研计划及运用科研成果;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资料统计,开展高等教育项目研究.

2.1.1.4提高国际地位

鼓励本地各大专院校根据其院校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建立独特形象;巩固各院校与内地及国外其他机构之合作关系;支持有关本澳高等教育刊物的出版;提高专业培训水平,争取各项专业培训达到国际认可标准;发展学系制度,俾与国际系统接轨,从而提升本澳高等教育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2.1.2招生与升学辅导

2.1.2.1加强招生工作

办好招生工作,并按适度之外地学生比例向内地及国外招生.逐步增加学额,以满足更多本地及外地学生的需求.

2.1.2.2扩展升学辅导范围

扩展升学辅导服务,由个别辅导模式扩展至团体以及社区服务模式,以加深各阶层人士对本澳高等教育的了解.更新及完善升学资料库,以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

2.1.3学术交流

2.1.3.1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特区政府高教部门与其他地区高教部门的交流,鼓励本澳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组织,以提高学术水平及加强彼此的联系和合作.

2.1.3.2发展交换生计划

鼓励各院校继续发展与各地高等院校之交换生计划,透过多元化的课程,多元化的生源,开拓学生视野,并推广澳门高等教育的特色.

2.1.4服务社会与高教改革

2.1.4.1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之联系

加强高等院校与社会之互动,向社会开放学校设施,为社会提供技术转移,并提供谘询顾问,专业培训等服务;积极与其他机构发展合作计划及研究项目.

2.1.4.2推行高教改革及院校行政改革

考虑高等教育研究报告之建议,逐步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修订大专院校章程,人事章程及教学人员章程;优化院校之行政程序,对院校管理逐步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及科研服务;加强院校自主性及灵活性,增加院校行政运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

2.2非高等教育及青年事务

2.2.1评估澳门教育制度

基於广泛的共识,有需要对沿用了十年的教育制度进行评估;与此同时,需要培育有能力,具独立思考,有创意,富於参与精神的青年人,以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内地在社会及经济方面的快速和强劲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对於作为教育制度直接伙伴的家长,教育机构和政府,经评估的教育制度应能使其权利,义务和社会责任更为清晰.此外,这一制度将具有更大的透明度和更强的操作性.

2.2.2促进义务教育发展

评估小学教育预备班包班制的实施情况,从而订定这一制度向小学教育延伸的计划.继续扩展学校网计划,透过重建,扩建及新建校舍的方式,增加中学学位.安排学习较为缓慢,行为偏差的学生以及内地移居澳门等学生入学,并提供辅助.

完善学生离校通报的机制,尽早获悉学生离校的资料,提供快捷有效的辅助与支援.透过不同的途径,支持多元化课程的开设,以适应学生的性向发展.

继续发放在社会教育范畴的各项津贴,避免学生因经济理由而辍学;完成本澳学生智力评估工作,建立以本地学龄人口为基础的智力常模,冀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

2.2.3推广创思教学模式

目前师资培训多眼於解决教师实务教学工作.教师接受了培训,大都能解决教学上遇到的问题.明年的师资培训工作将重於长远而有规划的培训活动,藉以创造让教学人员成长的机会,当中强调在熟悉的教学活动中改变思考的习惯,令教学人员成为有效而具创意的教学活动的创造者和实行者,从而培育懂思考,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

推广创思教学,在师资培训方面,将朝如何加强教学人员在思考创新方面的培训;重如何教育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去学习,打破一向只重知识传递的单向形式.推行的课程大纲将以诱发学生朝多元化创意思维,能独立及兼容两备的思考方式为重.在创思教学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大前题下,将适当改革现有的评核方法,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以配合创思教学的发展.

鼓励各类型的教育机构以活动教学,户外活动教学及资讯教育等模式推广思维教育.

2.2.4开发终身教育资源

密切加强与学校,社团的合作关系,开发,开放及利用现有的终身教育的资源,特别是学校资源.进行研究及规划未来澳门的终身教育体系;增加学习机会,建立更有系统,实用的培训机制,注重市民对资讯,语言,沟通及管理方面的培训.透过多元化及多媒体的教育活动,加深市民对文化,艺术方面的认识,提倡健康教育,增强个人能力,发挥潜能.针对正规,非正规,正式及非正式教育和培训活动的范畴,改善这范畴的中,短期教学和培训活动的实施条件,以提升市民的能力,培养知法,守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以及关心社会,爱国爱澳,放眼世界的情怀.为了达致这些目标,将致力提供充分的教育辅助与便利,并推动出版一系列成人教育教材及成人教育的研究刊物,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创造条件,为实现全民教育,迈向学习型社会作好准备,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面貌.

2.2.5统筹资讯科技教育

资讯科技教育的基本目的应包括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学生潜能,培育创造性思考,为终身学习作预备.推广资讯及多媒体教育计划,从基础设施,学习资源,教师培训,课程和学习等方面同步开展推动资讯科技教育的政策,让资讯科技成为学习的组成部分.在基础设施方面,继续以财政资助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资讯和多媒体教学基本设施和设备,同时,展开研究工作,制定指标,以订定资讯科技的使用程度.推广学习资源的利用,透过统筹教学网站,鼓励开发教学辅助软件等措施,推动软件及资源共享.在教师培训方面,将针对资讯教育观念的转变,资讯科技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多层次地向教师提供资讯科技的培训;此外,促进教师利用科技,不断提升教学效能,优化方便於教和学的资讯环境.

2.2.6推升学校整体素质

为促进本澳学校教育的良好发展,将创造条件,设立机制,增强各学校间的沟通及了解,达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标;积极鼓励各学校在教学及行政管理方面开展相互交流观摩活动,借鉴各学校按其本身条件发展出来的独特教学方法及行政管理经验,促进资源增值,提高整体教育素质及效益,具体交流及观摩活动范畴包括教学,教材设计及制作,学校课外活动,学校管理,家长会经营等.

2.2.7促进新一代的均衡发展

为培育身心均衡发展的新一代,将完善学生体质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并与相关部门合作,以完善健康保健系统.

向学校推广现行的体育课程大纲,并逐步对其进行优化.此 外,透过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培养学生对体育及运动的兴趣.研究制定学校活动场地及基本体育设施的标准,并尽量协助学校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以确保青少年学生有适当的活动场地.充实学生辅导支援网络,提供学生辅导服务,协助在学的儿童及青少年适应及解决在学习,人际关系及成长等方面的困难,提升自信,发掘潜能,使身心健康成长,达至全人发展的目标.透过推广多元智能教育理念,使社会认同及肯定学业的成绩并非是学习成功的唯一评核标准,以减少学生的挫败感,加强其自信心及自我肯定.

培育一群有责任感,使命感,有魄力,勇於承担,愿意回馈及贡献社会的良好青年;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进其沟通及人际关系技巧,从而增加其道德判断能力;促进青年在生涯规划上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方面的成长与发展;鼓励其积极参与课馀活动和社区活动,发掘其潜能,并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辅导措施,协助对社会有适应困难和新移居本澳的青少年融入社会及适应生活;协助青少年扩阔知识面和加强亲子沟通及技巧,鼓励及启发青少年认识和学习法律,为青少年营造守法精神的环境奠立条件;加强与外地的交流活动,扩阔青少年的视野.

2.2.8强化家校合作机制

优质教育的成功推行需要家庭与学校两方面互相配合,家校合作有助於为学生们建构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推行家校合作的理念,鼓励成立"家长会",加强家长,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

3.社会工作领域

-敬老扶幼,幸福人家-

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乃是人类不断地回应社会需求的过程.藉各项福利服务研究工作的推行,基本上可逐步掌握本澳居民的有关状况.然而,若要准确地回应需求,健全服务的规划和输送这两个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随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工作的进行,已建立的规划系统将可正式投入运作;而原有的服务输送系统,亦将会随公共资源的增长而得以配合.

3.1家庭暨社区服务

为了回应联合国消灭贫穷的十年计划(一九九七至二零零六),特区政府会透过专题研究来建立一个逐步扶贫的策略性方案.同时,对陷於社会,经济困境的个人及家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3.1.1开展"澳门家庭与服务需求"的研究,俾能有效地检讨目前各项家庭服务的情况,重整本澳家庭服务之网络,以及针对贫穷提出适时有效的扶贫方案.

3.1.2继续完成新来澳人士之生活状况调查,藉此掌握有关人士之困境状况,以便提出相应之处理方案.

3.1.3积极推动"家庭生活教育"的工作,期能扩展至全社区和每一家庭.

3.2儿童暨青年服务

加强对陷於社会困境和行为偏差的儿童及青少年的服务工作,透过专项问题的研究来掌握当前青少年的问题和所提供服务的状况;逐步增强外展青少年工作,以及透过专业服务计划来强化各项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服务.

3.2.1继续强化为处於危机状况下的青少年而设的辅导工作.与青少年院舍合作改善有关的辅助方案,为离院院童提供跟进服务;同时,将增设一队外展工作队为离散於家庭与学校之外的青少年提供辅导.

3.2.2检讨在社会保护制度范畴内向法院提供的辅助服务;进一步完善在领养,亲权及监护权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同时,与法务局合作,出版资料单张,向市民推广相关的法律资讯.

3.2.3继续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进行"澳门特区青年问题与服务发展蓝图"的跨年度专题研究工作,目的在於建立一个为边缘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辅导与社区支援的系统方案.

3.3长者服务

强化现已为长者开展之服务网络,如辅导工作,安老院舍,颐康中心及家务助理等.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独居长者之关怀及支援,并藉各项服务计划的增值,促使有关资源更能善加运用.

3.3.1重建一所现存的安老院舍,使之能发挥护理的功能.

3.3.2继续强化向独居长者提供的关怀服务,进一步发展现存的日间照顾设施,向高危独居长者提供支援服务.

3.3.3推动护老者支援工作,在长者日间护理中心设立相关服务,协助护老者处理在家居照料长者时所遇到的问题,并强化其照顾能力.

3.4复康服务

强化复康范畴内各项专业人力资源的质与量,增设相应缺乏的复康设施,并透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为残疾人士融入社会提供较有利之条件.

3.4.1改善现存复康院舍的人力资源与运作条件,增设专业人员为住院者提供复康治疗服务.

3.4.2为新设立的复康服务设施提供技术及财政辅助.

3.4.3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残疾人士的职业复康与融入社会的就业辅助.

3.4.4继续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复康服务的服务体系与长远发展策略"的跨年度专题研究工作.

3.5预防药物依赖服务

积极协调各相关公共部门,逐步建立预防及打击药物滥用的常设机制,使能结合本澳及邻近地区的各方力量,有效地促使本澳成为一个无毒社区.

3.5.1推动"禁毒委员会"之成立及有效运作;促进发展本澳与内地,邻近地区以至国际间之合作及交流.

3.5.2加强对预防青少年吸烟及滥用酒精的教育,并提供早期干预及治疗计划;开展"大专生对药物滥用之认知和态度"以及"失学或离校青少年对药物滥用"的调查研究;透过禁毒活动奖励计划及禁毒话剧计划,以增强一般预防教育工作的效度及广度.

3.6戒毒复康服务

藉戒毒治疗模式多元化发展,健全澳门戒毒复康机制,为药物依赖者提供适切的戒毒复康服务.

3.6.1开设综合戒毒治疗康复中心,以改善本澳戒毒医疗系统,提供短期之住院治疗及长期之门诊跟进服务.

3.6.2完善药物滥用人口中央统计系统,定期提供相关数据及资料分析.

3.6.3协助改善民间戒毒院舍之设施,继续加强整体戒毒工作之质效及发展.

3.6.4完成"评估澳门戒毒治疗和复康服务"及"药物依赖者的特性和需要"之研究工作计划.

3.7支援及协调

3.7.1藉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所得的统计数据,完善本澳社会福利服务规划机制.

3.7.2整理及统一服务使用之管理系统,以掌握目前各类服务之状况和有关服务之需求.

4.旅游领域

-广悦远来,宾至如归-

4.1突出关键旅游产品

4.1.1文化旅游

四百多年来的东西文化交流为澳门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这是推动澳门旅游事业的一个重要和有利的资源;同时,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为此,特区政府将会主导和鼓励民间利用历史文物建筑举办更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完善文化旅游步行路线周边的服务和资讯设施.

4.1.2特殊兴趣旅游

本澳在一些国际热门的特殊兴趣旅游项目上,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例如中葡点心美食烹饪班,太极班,中草药班,土风舞,中葡语言课程等.旅游局将鼓励和辅导业界,学界及民间团体规划及发展以旅客为对象的相关项目.

4.1.3家庭旅游

致力协助善用产品,使有关产业朝多元化发展,务求更有效地吸引家庭旅游.

4.1.4艺术与运动盛事之都

加强推广在澳门举办的大型盛事,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澳门高尔夫球公开赛,国际烟花比赛汇演,妈祖文化节,龙舟竞渡 ,马拉松长跑赛,国际音乐节以及澳门艺术节等.同时,协助其他私人和公共机构宣传其举办的旅游文化活动.

4.1.5会展及奖励旅游设施

会议及促进旅游活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此,将致力推广澳门可举办大型会议和可促进旅游活动的设施.

4.1.6二零零二国际生态旅游年

生态旅游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中愈来愈重要的组成部份,联合国更将二零零二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本澳大可善用这方面的发展潜力,推广离岛郊野山林径,组织主题路径,完善相关之旅游配套措施.

4.1.7宗教旅游

澳门作为天主教东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地,且孕育於丰厚的中华文化之中,对此所留传下来的丰富宗教建筑与文化,是推动宗教旅游的有利条件.透过不同宗教活动的推广,以吸引不同信仰的信众来澳参与.

4.1.8发展海港城市

研究利用本澳水上观光资源,以及强化现有海上游的功能及航线,使其充份发挥交通与旅游的双重功能.

4.2针对性的推广策略

4.2.1积极扩大主要客源市场的同时,继续开展潜质市场,包括印尼,印度等.

4.2.2向与澳门有航空联系的城市作重点宣传,推广本澳作为直达目的地的形象.并透过与机场管理部门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寻求开拓新航线的机会.

4.2.3参加国际或区域所举办的重要旅游展销会,以建立和强化澳门作为旅游目的地之形象.

4.2.4透过在目标市场举办旅游业洽谈会,组织本地旅游业界积极与外地旅游商进行业务洽谈.

4.2.5透过海外旅游代表处,邀请各地旅游业界,传媒及知名人士到澳门考察.

4.2.6在现有旅游产品整合促销的基础上,加强宣传新的旅游产品,设施和盛事.

4.2.7全新录制澳门旅游宣传影片,以配合澳门的新风貌.

4.2.8承接二零零一年"宾至如归,澳门欢迎您"宣传活动,继续推动本地业界及市民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

4.3建立夥伴合作关系

致力寻求与市民,其他公共部门,业界,邻近区域以至旅游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以不同形式的夥伴关系来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新旅游城市.

承接二零零一年的工作,旅游局将继续协同多个公共部门共同参与所举办的澳门旅游认知宣传活动,让市民认识到旅游业在澳门经济结构上的重要性,从而在推广旅游发展活动中起积极的作用.此外,透过旅游发展辅助委员会的协调功能,与文化局,临时澳门市政局,工务运输局加强联系,就旅游相关的文化活动,文物保护及城市发展等相关议题交换意见,互通讯息以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加强与治安警察局,消费者委员会和其他公共机构的协调,确保旅客权益和发展相关的配合行动.

加强与本地旅游业界的连系和沟通,互通市场讯息和充分运用现有的旅游资源,以促进澳门旅游业的发展;在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素方面,积极推介优质服务标志.同时,继续推动区域策略联盟,加强与广东和香港等实体的区域旅游合作计划,积极参与国际旅游机构,以树立澳门作为国际夥伴的形象,以及充分利用这范围内所衍生的推广机会.

4.4共享优质旅游服务

旅游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本澳旅游业整体的服务质素及竞争力.首先,是以旅客为本的旅游热线电话服务.旅客可透过一般电话或利用设立在各主要旅游点的专用电话享用方便快捷的多种语言旅游谘询服务.其次,透过相关法规的配合,加强维护随团外游及随团访澳旅客的权益,以确保旅客能透过旅行社获得优质的服务.此外,进一步强化旅客投诉机制及严格监督旅游业界的不规则行为,并在澳门旅游认知宣传运动的配合下,提升整体社会对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认知,从被动的监管模式迈向积极的参与.再者,在发出执照及接待公众方面,藉行政程序手续的简化,推行公开,迅速及有效的服务承诺计划.

4.5掌握旅游发展情况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份:一,把已经统计及量化的旅游资料,结合到其他经济资料上,并进一步作定量和定性分析,例如对旅客人数,消费等数据的波动提出经济上的解释;二,发展特定项目的专题研究,例如对旅游范畴内的不同产业(如酒店业,旅行社,交通等)研究,对特别活动(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国际烟花比赛汇演等)的意见调查及成效评估;三,与统计暨普查局合作,逐步调整本澳旅游统计体系,为将来实施旅游业附属帐(TSA)作好准备.

4.6旅游人力资源培训

除了确保旅游人力资源的教育及培训达国际水平外,还会继续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6.1拓展国际联系

旅游学院将继续与姊妹学校进行导师和学生交换计划,以促进多方向的学术及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同时,学院将努力不断地完善及优化其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设施设备,来迎接世界旅游组织每两年一度的评核,确保再度获得旅游教育质量认证.

为配合旅游市场对高级专题课程的需求,"澳门-欧洲旅游高等研究中心"将推出三个与休闲管理,品酒专业技能及厨房管理有关的新颖课程;并计划把这些课程推广到内地,其他国家和地区.

此外,为配合文化旅游的发展,旅游学院将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办文物导游课程,建立文物导游的认证机制,并进一步完善旅游学院目前所开办的文物管理及旅游范畴的课程设置.

4.6.2加强学术交流

我国正大力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国策,加上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北京获得二零零八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可预计到旅游及酒店业未来在内地将有巨大的发展.为此,旅游学院更将加强与内地的合作和学术交流.此外,旅游学院今年更是其中一所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内地扩大招生至14个省市的高等院校,明年将掌握好在内地招生的工作,录取优秀的学生到澳门学习,为内地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教育.

4.6.3配合市场发展

发展旅游业是澳门特区政府的重要政策.旅游学院将继续发挥其首要功能,为澳门旅游及酒店业培养高质素的人力资源.透过"澳门——欧洲旅游高等研究中心"为旅游及酒店业制定有系统的"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逐步为旅游业界建立完善和系统的服务技能标准,并促进业界迈向高水平的目标发展.

旅游学院将继续在中学推广"认识旅游业工作坊"这项长期性的教育工作,教育青少年学生除了要认识其重要意义外,还要承担起一份公民的责任,齐来建设和推广澳门旅游业.同时,将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开展调研工作,积极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以配合市场以及其他公共和私人实体的需要.

5.文化领域

-东西菁华,融铸澳门-

5.1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广文物保护意识

二零零一年七月,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正式启动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把澳门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开局良好,获得了各界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澳门的历史建筑群如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将可极大地促进本澳以至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澳门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对於澳门特区未来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特区政府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细致地做好历史文物的研究,修复,保护和整治工作,同时更需要全体市民的理解,响应,支持和配合.

5.1.1在二零零二年里,将加强对澳门历史文物的保护,修葺和修复,加快研究,完善和制订相关文物保护法例的步伐,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协调合作,加紧对文物建筑周边不良环境的整治,务求全面改善澳门文物的现状,并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的审核,考察.

5.1.2政府将更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澳门历史文物的科学研究价值,文化教育功能和旅游经济效益.通过组织和发动本澳及外地的专业团体和研究人员参与澳门的文物和历史研究,挖掘澳门历史文物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潜力,发挥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魅力.积极进行文物建筑再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拓展其不同的特性,进行具创意的规划,充分利用文物本身的独特性及历史名人效应,发挥历史文物的使用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效益.

5.1.3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及行动对澳门能否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能否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澳门的社会文明尤为重要.为此,将开展多方位的"全澳文化遗产推广计划",使每一位澳门居民都能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爱护澳门历史文化遗产为己任,以支持政府的文物保护工作为自豪,自觉地成为推广澳门的"文物大使".与此同时,还将通过资助的形式,鼓励民间社团举办相关的各种活动,支持专家学者进行有关澳门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全民智慧,把澳门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向更深,更广,更高的层次.

5.1.4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宣传,推广和建设澳门的过程.因此,将增强与世界各地有关政府,组织和团体的联系,促进交流与合作.开展学术研究,访问考察,技术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澳门在文物保护上的技术水平.

5.2深入普及艺术教育,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提升澳门的社会素质是特区政府战略发展的重要根基,社会素质的提高与市民个人文化素质的优劣紧密悠关.为此,将把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开展新一年的文化工作.

5.2.1艺术教育对於成长中的青少年尤为重要.事实证明,艺术教育不仅有助於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还有助於他们培养创造力,创新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未来一年里,将加强面向全澳学生的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的艺术兴趣,促进青少年美学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今年将扩大澳门室内乐团的规模,组建新的"澳门交响乐团".澳门交响乐团,澳门中乐团将通过举办具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的专场音乐会,学校音乐会,推广音乐知识的普及.配合澳门国际音乐节和澳门艺术节的举办,将充分利用各地艺术家云集的优势,邀请他们举行讲座,工作坊或短期训练班,把各种艺术形式的内容和技巧介绍到澳门.同时,还将通过青年音乐比赛的举行,鼓励青少年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且拨出专门的款项,设立丰富的奖学金,资助有潜质的学生进行深造.此外,将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各种艺术展览,通过深入浅出,言之有物的导赏,使学生们掌握欣赏技巧和审美能力,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

5.2.2将通过澳门博物馆举办与澳门历史文化相关的专类展览,以互动的教育形式,促进及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本地文化历史的认识.通过工作坊,讲座及证书课程的举办,向青少年推动考古教育.

5.2.3澳门中央图书馆亦将针对不同年龄读者的特点,增加举办各类专题活动,吸引更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求知欲,推广阅读和写作风气.与此同时,图书馆将进一步改善阅览空间,简便办证和借还图书的手续,扩大藏书的门类和数量,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资料,电子出版物等,务使图书馆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工作,求知和休闲的一个便利场所.

5.3提高文艺活动水平,创建优质文化生活

5.3.1澳门国际音乐节和澳门艺术节一直是特区政府推动本地艺术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在新的一年里,将善用资源,努力争取更多的世界优秀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来澳演出,让市民得以参与高雅的艺术活动,享受优质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将积极介绍祖国各方面的艺术成就,增加市民对国家民族的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基础上,将通过新组建的文化谘询委员会加强政府与民间的合作与互动,广泛听取意见,设计出节目形式多样,趣味丰富,雅俗共赏的音乐节和艺术节.

5.3.2澳门交响乐团和澳门中乐团也扮演积极和重要的角色.通过扩大编制,健全组织而建立的澳门交响乐团,将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家和演奏家,他们将负起提高澳门文艺水平,培养澳门音乐人才的使命.澳门交响乐团将不仅逐步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艺术水平较高的乐团,以代表澳门参加国际性文化艺术活动,还将安排优秀的乐师进入学校和团体,从事音乐艺术的培训工作,为澳门乐坛培养一代新人.澳门中乐团将聘请一流的客席指挥来澳培训乐团,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增加举办社团音乐会,学校音乐会及工作坊等,做好民族音乐艺术在澳门的传播教育和普及工作,提高市民对中华音乐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5.3.3澳门演艺学院现有舞蹈,音乐,戏剧学生近千名,这些学生是澳门未来文化艺术发展的生力军.为此,将增强师资力量,完善各项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和兴趣,开设多姿多彩的短期课程和工作坊,丰富和充实本澳艺术教育.演艺学院还将定期举行各种学生演出,并鼓励支持他们参加艺术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积累演出经验.

5.3.4在二零零二年,将会主办"第四届华文戏剧节",这是一项华人戏剧界的艺术盛事.来自内地,台湾,香港的华人戏剧精英将云集本澳作精彩演出和学术研讨.特区政府希望藉主办是次活动,为澳门大众引进各地高水平的戏剧演出.同时通过观摩,交流,研讨,使本澳的戏剧界进一步扩阔视野,锤鍊技艺,推动澳门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5.3.5每年,政府都透过资助民间社团开展多元文化的文娱康乐活动,不仅有效地发挥了社会各界的优厚潜力,也使得更多艺术爱好者在广阔的创作空间自由翱翔.这些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辛勤耕耘的人们,为澳门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区政府将更加重视民间社团开展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尽可能给予充裕的资助,并从各个方面作出配合与服务.

5.4弘扬澳门文化特色,深化文化发展策略

澳门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共存的城市,四百多年不同文化的和平共处,孕育了澳门兼容并包,开放进取的精神.澳门历史文化特色的弘扬,对於确立及提升澳门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对於创建澳门社会美好未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5.4.1弘扬澳门文化特色,首先要对本澳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深入,全面的发掘,研究和疏理.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展开,二零零二年中有关澳门历史文物建筑的各项研究将取得新的进展.此外,还将大力支持有关澳门的文化,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通过发放学术研究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以及协助出版学术研究成果等多种方式,调动本地乃至世界各地有关专家学者从事澳门研究的积极性,争取更多学术成果的出现.

5.4.2在澳门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及应用方面,澳门中央图书馆将加强搜集澳门文献资料,增设澳门资料参考谘询服务;澳门博物馆将整理出版现存馆藏目录,供公众使用;澳门档案馆致力搜集外地有关澳门历史的档案文献,并编制清单,目录等检索工具.透过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将构建本澳较完整的文献查找及应用体系,配合澳门研究发展的需要.

5.4.3信息的传播也是弘扬澳门文化特色的重要一环.将出版中,葡,英版《文化杂志》,学术著作及研究论文集,并翻译介绍有关澳门文化的各种作品.同时,将透过与内地,香港,台湾及海外有关书籍发行商的联系,加强开辟各类出版物的推广和销售渠道,向内地及海外推广澳门.

5.4.4充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的文化传播功能,制作形式生动,内容丰富,优质高效的互动网页,使全球不同角落有兴趣的人士都能轻而易举地接触到澳门的独特文化和新鲜信息.

5.4.5澳门的历史文化必须进一步走向世界,而澳门文化的策略发展也同样需要吸取国际上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在新的一年里,将把"澳门艺术双年展"发展成"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其目标是将之办成一个面向全球艺术家,具有国际水准和知名度的大型艺术评比及展览活动,藉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参与,为澳门带来艺术创作的新观念,新技术,新作品,开阔市民艺术眼界,推动本地艺术创作的成长.

5.4.6组织澳门艺术家,文化团体出外举办或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同时也邀请内地及国际上的著名艺术家来澳,进一步加强澳门与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中央图书馆也将争取加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亚太地区城市数字图书馆合作建设组织等,更好地为澳门引进世界各地的知识动态和文化讯息.

5.5提升专业水平,倡导服务意识

为了使本澳的文化工作更加符合时代 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社会大众的需求,将加强在文化领域的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训练,提升专业水准,并全方位地倡导服务意识,做好公众接待和社会服务等工作,让更多的市民可以亲近文化,热爱文化,推广文化.

5.5.1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员,领导主管进行各种研究,学习和进修,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参与各种学术研讨,艺术交流和文化活动,严格要求他们紧握时代脉动,扩阔知识面,深化专业学养,增强"创新","创意"的才能.而对於面向大众的广大前线服务工作人员,将提供更多自我增值的进修培训机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奖励机制和事业前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5.5.2进一步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倡导服务意识,认真听取市民的意见,密切跟进社会需求,改善服务态度和有关服务设施.在新的一年里,澳门博物馆,中央图书馆,历史档案馆的工作人员都会以更加主动,热情,亲切的专业态度为市民服务.

5.5.3澳门中央图书馆将逐步延长开放时间,以回应与日俱增的图书馆使用率.此外,还将积极研究在仔设置图书馆,以及兴建澳门图书馆新馆的可行性.

5.5.4澳门历史档案馆将加强对外宣传,推广,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档案查阅服务.

5.5.5为配合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也尽可能提供一些免费的交通服务,免费导赏服务和各种购票优惠.

6.体育领域

-飞越濠江,跃向世界-

6.1促进高水平竞技体育

在二零零二年将会落实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政策.透过规划,确定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概念,以及与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和本地体育总会的合作方式,以共同发掘和选拔运动员,挑选高水平竞技体育的项目;同时,还确定技术,物质和财政支援的方式,以推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此外,在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和本地体育总会的合作下,拟定澳门代表队参与世界,国际或地区水平的赛事之准备计划,及20__年东亚B>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队之训练计划,为本地运动员参与自己所属地区举办的高水平体育赛事作出积极的准备.

6.2推动体育社团的发展

积极推动本地体育社团的发展,除给予支持外,还会协助培训本地体育人员,招聘体育管理或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协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和体育领导人员的培训工作.与此同时,为提高运动员的价值,将进行有关的研究工作,并对其发展方向实行规范措施.

6.3促进大众体育的普及

体育运动对人们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在落实大众体育的政策方面,将促使体育运动成为市民,尤其是在职人士生活的一部份,组织多元化以及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体育活动,充实大众的闲暇生活,从而使体育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

为促进大众体育的普及,还需要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作配合;为此,除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外,还将兴建一些体育场地和可进行体育活动的休憩场所.

6.4丰富参予赛事的经验

对於体育总会和特区代表队参加国际性的体育竞赛,特区政府将坚持一贯的政策,给予技术,後勤和财政上的支持,特别是协助其参与由澳门体育发展局支持或组办的一些国际体育赛事,坚持从实践中不断改善的观念.此外,透过聘用本地或外地具有丰富体育经验和知识的技术人员,落实培训本地体育人员的政策,增进其组织,筹备和参与国际体育赛事的相关认识;同时,透过与内地的紧密合作,吸取其在体坛上的成功经验,将有助於提升澳门的体育水平.

6.5支持组办20__年东亚运

作为推动澳门体育事业发展的公共部门——澳门体育发展局,对二零零五年在澳门举办的第四届东亚B>,无论在资源或行政经验上,将给予全力的支持.同时,将会与筹办该项B>的实体合作,拟定相关体育基建的管理计划.

6.6体育运动迈向国际化

继续落实筹办,参与和支持组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政策,此举不独可以提升本地体育人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能力,更可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水平的体育基建.在此政策下,不仅可与国际体育组织保持联系,亦有利於提升澳门的国际形象,对日後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起催化的作用.透过参与国际盛会的机会,把握宣传推广澳门是一个进行体育运动,体育集训和其他活动的理想地方,从而也带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澳门更可凭其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优越条件,在中,葡两地所举办的世界体育赛事中扮演桥梁的角色.此外,致力宣传20__年澳门东亚B>和其他在澳门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本地体育和经济创设有利条件.

6.7提升整体市民的体质

透过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收集本地居民的体质资料及其变化趋势,并对之加以研究分析,从而拟定一个透过大众体育改善居民体质的计划.同时,也手研究和拟定一个以澳门特区代表队为对象的训练计划,以推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

在运动医学领域上,将加强向运动员提供运动医学援助,特别是在预防措施方面;同时,透过培训运动医学的医护人员和药物检定工作人员,建立一个澳门运动员体质长期监测系统.

6.8设立澳门第四届东亚B>组织委员会

为筹办20__年澳门东亚B>而特别成立的20__年澳门东亚B>协调办公室,其主要责任是积极筹组是项B>的组织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将在二零零二年一月一日开始运作,其职能是组织,推广及协调所有有关20__年澳门东亚B>的事宜.

组织委员会将会与澳门体育发展局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获得其在资源上和运作经验上的支持和协助.在未来一年里,组织委员会将会按议定的工作日程表,为举办20__年澳门东亚B>展开实务性工作:主要包括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筹组各项体育比赛,为组织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工作,开展宣传策略以及争取如投资,赞助等可能的经济收益.

6.8.1完备各体育基础设施

举办20__年澳门东亚B>这项国际性赛事,拥有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体育基础设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然而,对於如何使这些资源投入能够获得经济上,物质上的最大效益,控制其日後在维修保养和管理上的支出,是政府所关注的,因此,将会为这些体育基建的管理拟定一套管理措施.

澳门奥林匹克游泳馆的兴建工程预计在二零零二年竣工.明年,亦将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改建及完善工程,以符合国际赛事的要求.同时,增设综合体育设备,这些设备亦将有利於未来体育发展的需要.

6.8.2筹组各体育比赛项目

二零零二年是筹备第四届东亚B>各项体育比赛的关键性一年,除草拟出B>的比赛项目外,更会为各比赛项目聘请及培训赛事主任,亦将透过参与及组办一些国际性体育比赛来测试各项体育设施及体育人员的水平.

此外,将与被列入B>比赛项目的单项体育总会签署议定书,以订明其责任,必须的协调方式,提升运动员竞赛水平的目标以及各体育总会领导人员的专业经验等.

6.8.3培训组织委员会人员

在二零零二年,将对筹办是项大型B>的人员进行培训,由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人士负责是项培训工作,使组织委员会的成员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及所需的条件.

6.8.4开展全方位宣传策略

积极为这项B>开展宣传工作,是对这项盛事的成功举办以及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起促进的作用.

在二零零二年里,将按照已订定的日程表不断进行有关的宣传工作,宣传攻势将会不断加强,直至B>成功举办.

组织委员会将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手法,推介20__年澳门东亚B>,譬如透过一些国际体育赛事,国际盛事,本地大型活动,教学活动等机会进行宣传,当然更少不了可激发全城参与的城市宣传策略,因为能获得第四届东亚B>承办权确实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6.8.5开拓高效益合作伙伴

为了确保组织委员会在落实具体工作时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将会致力谋求各范畴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引进一些具专业技术的人员,在资讯科技方面能提供协助的机构,航空交通运输,和协助提供海外联络,协调服务等的机构 ,从而使资源的投入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结语

特区政府的社会文化范畴工作,不论是关乎市民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及体育运动推广,或是致力救贫扶困,造福社群的社会工作与福利事业,乃至教育,文化,旅游等等这些涉及市民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工作,无不关系到千家万户,在在与民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广大市民也对政府协助改善生活寄予厚望,这些都是我们提出并实践"以民为本,服务为先"政策理念的根本动力.我们将要求每一位政策的执行者及有关公务员充分发挥公仆精神,全力以赴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由於各种环境因素,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文化范畴的工作仍有待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欢迎市民监督及提出意见批评,我们一定会仔细聆听及作出研究.此外,澳门民间的各种社团组织和机构,一直是推动澳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是政府开展社会及文化服务的忠实伙伴,我们同样希望他们能够献计献策,给政府的施政以支持,配合和协作,为创建澳门美好的社会生活贡献智识和才具.

总结经验,检讨不足,目的是使社会文化范畴的工作能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个层次.在二零零二年,我们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步伐,各项社会福利工作会在更广泛的层面发挥作用,我们将会因应澳门的新环境,以新的形式加大宣传和推广澳门的力度,并继续倡办多种形式,符合澳门特点及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促进本澳教育及体育事业迈向国际化,同时,对现有的教育制度进行全面评估.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以民为本,服务为先"的政策理念一定能够在社会文化范畴中得到落实,在全澳市民的共同支持下,也一定能够把澳门建设得更好!

社会文化范畴施政方针.doc

残疾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全面开创市民教育在社区建设中的新局面

东__区__街道办事处

社区市民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__市改革发展、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社区市民教育的领域也不断拓宽,人人逐步把视野从教育内部转向教育与社会的关联,在市民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中寻找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下面就我街道几年业开展社区市民教育工作的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作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全面开创市民教育在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对市民教育在社区的认识

社区市民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涉及了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民教育的服务对象带全民性的,从幼儿到老年人,从低学历者到高学历者,包括了社区全部成员在内:社区市民教育的形式也是多和多样;社区市民教育的组织者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机构。市民教育市民教育就是运用本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想风貌,对社区成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市民教育是改革后的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__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社区发展的目标在于提高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和教育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发展的根本标志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社区发展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是本市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几年来,我街道的市民教育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在没有什么模式的情况下,逐步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将市民教育工作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创出一条以"街工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单位、学校、部队、居委会共同参与"的社区市民教育体系。在全街内广泛开展市民教育在社区的各项活动。促进了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总书记今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中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的关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党就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还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遵照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区魏领导下,我们街工委认真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全街开展"双思"教育活动,深刻领会中央、市、区的指示精神,要求机关公务员和居(家)委会的干部:思个人成长;思家庭变化;思__发展;思祖未来。结合实际,工委一班人提高了对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的认识,把市民教育在社区作为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列入工委、办事处工作议事日程,加强了领导,先后成立了"社区教育协调管理委员会"和41所市民文明学校。1所职业培训学校14所少年军校,以及老年大学等。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街工委、办事处每年都听取有关市民教育在社区的工作汇报,检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在工委会、主任办公会上对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并以工委文件形式下发执行。以保障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健康、科学地发展。

经常进行不同课题的讲座,校外课堂是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有郊阵地。仅去年至今年5月底,就进行社区大型的讲座(也就是文明学校总校讲课)20多次,包括政治理论、党性、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科普、医疗知识讲座等等。这些文明学校的课 堂,都是讲授计划、事先有备课,事后查效果,不断改进。以普法教育为例,我们请人大教授齐鹏飞讲香港基本法,请大连市十佳检察官佘明友讲他的先进事迹;还有区司法局长、环保、劳动部门的负责同志讲授有关的法律法规课。法制教育共授课298次,讲授50部法律法规,召开各类座谈会350次左右,配合出黑板报、橱窗约3000块,放广播60次,录音录像1000次。社区居民通过学习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出现了"有问题学法,解决问题讲法,处理问题依法,平时办事合法"的新气象,社区居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加强。为了不断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教育,工委副书记还为外来人口、环卫人员工法制课,进行普法教育。

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层次的市民教育地社区活动

在街道近8万人口中,其中:0-3岁幼儿有267人,党龄前儿童有675人,中小学生有10000多人,干部职工有57858人,党员有4160人,纯居民约10000人。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我们采取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

对0-3岁的幼儿开展育儿工程教育,以进行"优生、优育、优教"为主题,请育儿专家区慕杰讲优生要从孕前开始,请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王丽英老师讲优育,请北京市儿研所原所长刘岚鹰讲新生儿筛查,请北京保教协会副会长钱玲娟讲儿童成长特点教育等内容。坚持每月一次育儿知识教育,还与录音、录像、看图片展览相结合,使家长们深受教育,把学到科学知识应用到育儿方面,儿童素质得到提高。使奶奶姥姥妈妈们学到了就如何科学喂养婴幼儿,膳食营养搭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在社区服务中心举办0-3岁幼儿智能比赛,参赛共有社区80名幼儿,最小的只有4个月,按不同年龄参加比赛,有爬行、抱球投篮、过小桥等测试比赛。幼儿专家在此对家长进行有关幼儿智力问题的指导与咨询,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大众科技报5月17日刊登《社区有了早期教育的课堂》的报道。最近,一名叫陈立的年轻母亲说,她的孩子1岁多了,10个月时就能开口说话,她说,这一切应归功于北京市__办事处举办的早期教育课堂,一次次的听课使我受益匪浅。居民王橘在婚育杂志20__年第2期发表《早教试验班结硕果》的文章,她称我们的女儿陈可心,今年七月已满五周岁,在品德习惯,智力水平和体质发育等方面均令人满意,回忆从怀孕至今,可心两岁半时能识300多字,背20多首古诗,今年春天,京__处处飞扬着白毛毛,真烦人,可心却说:"犁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__"苏轼的七言诗词,五年来她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优教的成果,这些真感谢__地区早教试验班。通过两年的系统教育,儿童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对4-6岁儿童进行党龄前的教育。

在4所幼儿园开展"如何走进童心世界"研讨,做到月月有重点,每周有计划和新内容,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尊重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从幼儿的举、爱好观察力、想象力方面严格按照教大纲施教。在儿童中开展体操表演比赛,幼儿同娱同乐比赛,争作__科技小新星巧巧手作品大奖赛。今年"六一"前夕街道市民文明学校展示出少年儿童亲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137件小作品,硬骨头、居委会、家庭近1000人参观并予以好评。在庆"六一"的活动中,开展边弹边唱教学比赛,讲身边故事比赛,美好家园绘画比赛等,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胡莞音小朋友在21世纪幼儿绘画大赛中获一等奖。北新幼儿园的《双环操》荣获北京市幼儿体操比赛一等奖。

对青少年进行跨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

以德育教育为主体,在他们当中开展"迎国庆五十周年,盼回归老少同书画"、"尊老、敬老、老少同学法"、"青少年军事大比武"、"鼓励探索,培育创新精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成立40所家长淇宋,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站,心情驿站,对他们进行遵纪守法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进行1000名北新红领巾绿色志愿行动的环保知识教育;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家庭小帮手厨艺赛;军营一日行;巧巧手废物巧利用;我心中的家园模型制作;澳门回归百年邮票展等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成立"小红花护花队"、"绿色爱心小队"、"保护环境、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队"等。去年夏天,东羊管社区市民文明学校为考上大学的15名优秀学生开欢送会,著名京剧艺术有白玉玲上台演唱。这些具有北新特色的活动进一步优化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推动了社区青少年教育跨世纪的发展。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文明教育活动。

党员、干部是市民教育在社区的重点,精神文明教育抓好了,党员、干部的 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就提高了。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做到每月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文件精神,"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风廉政"等政治理论、行政法规方面的知识,抓好延缓中心组、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请市委讲师团彭清一教授讲《爱国奋斗,拼搏人生》;请市委讲师团副团长隋喜文作学习三个代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请区纪委书记刘望而却步振作《认真学习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报告,请区人大主任席文启作《坚持群众路线,争做人民公仆》的报告,请区法制办主任陈培英作《依法行政。的法制讲座,街工委主要领导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报告等专题讲座22次。还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国际形势〉、〈刑法〉、〈良心〉、〈共和国之旗〉、〈沉渣〉、〈警钟〉、〈特殊的一课〉,四名贪污犯罪分子现身说法警示大会的录像片和电影。并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改革开放五十周年成就展览、纪念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展览,北约暴行图片展览。组织处、科级干部去天津参观"、邓颖超革命活动展览"。通过以上的专题报告,观看录像,电影和参观活动,深深地教育了广大党员和干部。我街工委倡导社区党员做好"三带"工作,即带好家庭,带好门院,带好胡同。三条社区党支部对一户孤老户长年给予采买、打扫卫生等包户服务;九道湾的党员挂牌活动促进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大楼居委会的文化小乐队经常为居民演出。台湾大选前后,街工委选派20名公务员深入居民中进行祖国统一的形势讲演。区武装部、区协协、街道工商所、派出所、街工委领导班子长年各帮带一户困难家庭;金鼎酒楼帮带1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半年党政军为河北省赤__县送去支援希望小学的11万元捐款。

加强对市民群众的文明教育,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是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需要。我街道自1995年先后成立了41所居(家)委会市民文明学校,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社区"为主题,以"生产者文明公约""四要四不要"为主线,以"京__正气歌,共创文明"为教材,有教学计划,有教学内容,有教学目的进行讲课。市民学校还宣讲"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文明市民","国庆50周年伟大成果"以及整治拆除违章建筑等政策法规。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授课1392次,授课人数37500余人,通过授课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公德意识。市民学校不仅请外边的老师来讲,街道干部也当老师,社区里的能人可以当老师,也让居民自己当老师,给居民提供聊天、聚会、读书相互学习的场所,79中学的马书记、区司法局的律师都亲自上讲台为市民学校授课,市民需要什么,市民学校教什么。跟着时代的节拍随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了街道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了社区的稳定。群众称:"市民文明学校是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桥梁和纽带,使居委会与居民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开展文化知识进军宫活动

__社区共有三支驻地部队,332名官兵,街道自1997年开展了文化知识进军宫活动,与学校、部队领导共同协商为部队授文化课的具体事项,当场得到学校领导同意。我社区内的东直门中学、196中学、195中学、79中学分别与部队结对子,街道先后制定了详细计划,商定了学校为部队授文化课的具体时间与内容,选拔最好的教师,使学校和部队挂钩后,很快举行了"文化知识进军宫"的开学典礼仪式,按照部队需求为部队战士讲文化课。这项工作不仅发挥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为部队服务,也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作出了努力。为做好双拥工作,我社区长年有一支"妈妈送水队"为站岗的战士送水;我天安门照像部为立功的战士在天安门前留个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即将离别首都的复员战士圆了"登长__,做好汉"的愿望,有的战士回乡了,还给居委会的妈妈们写信汇报工作。

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文明教育工作。

提高外来人口的素质,也是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__地区的外来人口有保洁员、家政服务员、务工经商人员等4000多人,这些外来人员有不少人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缺乏良好的文明习惯,为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我们利用市民文明学校采取集中授课为主的宣传教育方法,给他们讲〈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北京文明市民手册〉,街工委副书记冯继宽亲自为他们讲法律法规,市民公约,组织他们开展"学知识,学政治,学业务,学文明"的四活动,教他们懂得社会公德和爱岗敬业,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在北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让他们对自己所在的__社区产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组织他们参加保洁员运动会、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盼祖国统一知识答卷、我的成长经历演讲比赛,召开当好北新人经验交流会,每年都评选出优秀家政服务员,优秀保洁员,优秀务工经商个体户等,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首都,热爱北新的积极性,目前,一种为北新做贡献的外来力量已经形成。如:打工他刘贵章被发展入党,还当上了稻得村门市部 经理。街团工委准备在外来务工青年中发展团员。有的外地青年把__当做第二故乡。连续四、五年都没有回过家,兢兢业业地工作;有的长年无偿为孤老户等居民换煤气。

总之,大量的有针对性、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内容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增强了北新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们以生活在__为荣,以"北新人’的身份自豪。多年来,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形成了人人关心社区建设,人人维护社区安宁的大好局面。目前,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已使__社区精神文明教育的阵地越来越巩固,并形成了社会教育课堂化,课堂教育社会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教育活动,占领社区思想阵地

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教育活动,引导公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高尚的思想道德,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占领社区阵地。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法律在社区,、科普在主区、市民教育在社区、侨务工作在社区、文体活动在社区等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市民文明学校积极开展宣传、调研、议事、接待、监督等活动,为居民群众排优解难、解疑释惑、宽心顺气,居民群众热情地称赞说,我们与党秘政府的联系双多了一座桥梁。例如:郭峰在北门仓小学上学,因为没有__市户口,学校要赞助费,其你郭建生因犯罪被判无期徒刑,他从〈新生报〉上看到__市民文明学校重视帮教工作,从监狱里给我们写信请求帮助。南顺居委会文明学校了解这一情况,与北门仓小学联系,胡校长热情协调,为郭峰解决了赞助费问题。再如门楼居委会刘嵌玉因吸毒贩毒,被判刑九年,其你已死,母亲无工作,哥哥是神经病患者,门楼居委会文明学校为其母找到"小时工"工作,为其哥办了一年免一次医疗费的待遇,刘在监狱里很是感激,他说一定争取减刑,早日回到社会。

自1998年5月开始,在居民中广泛开展法律在社区、有家庭活动,成立40个居(家)委会法制宣传领导小组,以市民学校为载体对公民进行刑法、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拆迁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建立法律图书角,发放法律进家庭的小册子,在繁华大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聘请法律顾问,解答居民的有关法律问题。实施"法律宣传到家,法律跟踪到家,法律调解到家和法律服务到家"的,!四到家工程。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提高每个社会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等工作。如:九道湾居民郭建英,今年33岁,1992年与前前夫离婚,因为种种原因原夫家不给她转户,后来她又找到意中人,由于没有户口,一直拖了好多年,使她不能与意中人结合。在法律进社区学习活动中,居委会干部和街道干部不顾劳累,连续五六趟跑到丰台、崇文,到男方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交涉,终于转出了户口,使她圆了"我想有个家"的梦,她万分感谢党和政府。今年5月份,她热泪盈眶地给街道工委送来一面锦旗,上书十个大字:"人民好公个,情暖百姓心",送给居委会的锦旗是:"党的恩情大,法律进我家。"

从1999年开始的科普在社区活动,以"让科普进入社区,让科学走进居民生活"为主题。在全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今年5月20日,在东内大街举办"学习与创新--迎接21世纪"大型科普咨询日活动,活动划分五个区域,有宣传教育、体能测试、健康娱乐、健康医疗、咨询服务等。让社区居民观看科普展览,发放生产资料专刊报纸,科学生活常识宣传材料,向社区居民传播科学知识。组织居民进行科学知识竞赛,开展当代科学知识读书征文活动。出版〈北新科普〉专刊,向居民发放〈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书籍。草园、民安、九道湾等文明学校开展科普宣传一条街活动,先后展出科普版52块。板桥文明学校举办文化艺术节,将科学宣传与文艺演出相结合,向居民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

文体活动在社区、繁荣市民业余生活。

我街道"以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组织一支高水平的社区文体工作队伍为努力方向,以创造日益健全的社区文体设施网络为重要目标"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以社区群众为中心,以文化活动为纽带,以街道文体中心为龙头,以居(家)委会文化室为阵地,以社区文化细胞为骨干,以驻地单位、学校、部队为依托的社区文体事业发展之路。

在社区文化站建站20年来,为使广大社区居民有一活动的场地,街道1992年投资110万元,建设了拥有105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1998年又投资100万元建立了一个社区文体中心,20__年再投资326万元建立拥有2600平方米全市最大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有图书室、翰墨苑、聪明屋、中学生园地、卡拉OK、健身房、室、乒乓球室、台球厅、多功能综合训练厅、电脑培训蹴放老年公寓等功能齐全,设施档次较高,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文体、教育、娱乐的好场所。今年4月5日,市委书记贾庆林、市委副书记于均波、副市长翟鸿祥等市、区领导到此观察,6月22日、25日由区委副书记关各平带队接待的两批香港爱国社团100多人参观了__社区服务中心,他们和社区合唱队的同志一同高歌"歌唱祖国",使香港友人亲身感受了祖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面貌。

在社区内有300多处晨、晚练点。40个居(家)委会中,共建有文化室34个,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把街头、楼院和家庭作为文体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社区内还有京剧队、评剧队、木兰扇表演队、腰鼓队、曲艺队、合唱队、健身球队、时装模特队等群众文艺队伍,充分发挥了社区文体工作优势,所建文化、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今年的街道运动会上由200人组成的庞大的健身球队大赛。通过举办运动会、艺术节、消夏纳凉晚会、观看露天电影、京剧票友演唱会、卡拉OK比赛、交谊舞晚会以及手工制作、剪纸、花卉栽培、书法绘画、武术健身、胡同运动会、胡同艺术节、胡同护花、护绿队、科普队等社区文体活动,即丰富了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成员的素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进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我们选派50名训练有素的居民文体积极分子参加了建国50周年的游行活动,光荣的任务使他们和他们的亲属终生难忘。

我街道还着手社区文化细胞建设工作,把它扶为发展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精心挖掘,重点扶持、积极引导、逐步提高,始终成为社区文化工作的一个闪光点。我街道已有的10支文化细胞中,最长的已坚持活动十余年,特别是那些有特色的家庭文化细胞,理旬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如武术之家、 京剧之家、编织之家、集报、剪纸、集酒之家等,总计全地区有特色家庭50多户,他们来自于火热的生活之中,直接带动和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即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习惯,又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整全素质,有利地推动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加大社区文化建设设施投入的同时,并积极倡导绿化美化进门院、干净整齐进门院、安全保卫进门院、文化娱乐进门院、健康教育进门院、读书活动进门院、互帮互助进门院、理财当家进门院、邻里和睦进门院、科普学习进门院的十进门院活动。

街道开展市民教育的种种活动,必然牵涉物质条件匮乏的困难。我们讲清"社区如同家,建设靠大家"的道理,凭借社区共建单位的热情借助,巧借合力,在自愿结合的前提下,资源共享。

一是"借风起航",不失电动机地抓住重大节日、重要庆典、重大事件,趁此"东风",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今年3月间,街道机关应邀抽调20名年轻公务员深入到40个居(家)委会,在市民文明学校和群众大会上,讲解两岸关系的变化、台湾大选及党的对台政策等;6月份在共建单位支持下,又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双思"宣传,重点是"思个人成长;思家庭变化;思首都繁荣;思祖国未来。"

二是"借船出海"利用社区单位的教室、图书馆、礼堂等,进行党课和文明市民教育、开办辅导讲座。总参一所、区民政局礼堂,东直门中学、79中学、196中学教室,十三条小学、北官厅小学操场都是社区活动的场所。

三是"借鸡(机)生蛋",借助社区单位的电脑、录像机等,进行电脑培训,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录相片,培育社区的青年人。

四是"借脑育人",依托社区内职业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居民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干部、职工、外来民工等进行政治、法律和技术培训;我们把在社区的教师、医师、厨师、园艺师、律师等有特长的专家请出来,担任文明市民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让他们为社区做贡献。许多学有专长的老干部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了,退休军人干部陈友也,为居民讲艰苦奋斗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参干休所主任医师郭映雪,每季度都为居民义诊;北京工具厂党委副书记赵岩增和大兴县离休干部胡达骥是居委会聘请的法律顾问……这些共建单位的志愿者被组织起来,定期参加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

街工委还组织机关、街道干部、人大代表、统占人物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参观雍各宫、东方广场、王府井大街、北京本区和首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激发大家"爱北新、爱东__、爱北京、爱祖国"的强烈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社工内举办"我心中的__"、"心中的计生主任"、"真情颂祖国,迎接新世纪"演讲比赛,出版〈__街道40年〉大型画册。今后,我们仍将在全等更加广泛开展市民教育在社区的各项活动,立足基础,加大对市民教育在社区的投入,在今天的大会上为每个居(家)委会配一块活动黑板。我们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方针,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强市民文明教育工作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在市、区政府的指导下全面开创市民教育在社区工作的新局面,为一方百姓造福,为创造"舒心、安心、放心、称心"的美好家园贡献我们的力量。

进一步推动市民教育的基本思路

理顺关系,健全机构。社区市民教育主要是街道通过地区市民教育协调委员会把各有关科室、驻地单位和学校统一起来。但街道同驻地单位、街道同各教育单位之间的关系、职责不太明确,需要由政府机构进一步理顺。应充分发挥协调委员会作用,把市民教育与社会化相结合,社区市民教育高在精神文明办公室,可采取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法,充分发挥对市民教育的指导、检查、监督作用。

明确任务,强化队伍。区委、区政府庆规定街道、学校、驻地单位在市民教育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由于街道本身任务繁重,而主抓市民教育的干部只有一人,力量非常单薄。可以从学校或社会上招聘退休教师到街道参与社区市民教育工作,以加强力量。

广泛筹集市民教育资金。街道目前对开展市民教育有相应一部分资金投入,但市民教育要持续开展下去,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社区市民教育资金的筹集原则是社会资助式对市民教育进行资助,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开展市民教育活动。

上一篇:居委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管委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