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审计范文

时间:2023-06-14 15:47:15

财务预算审计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1篇

所谓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可见,预算执行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质量要求高,工作任务重。搞好这项工作需要审计机关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查深查透,务求实效。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每年必审项目,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和改进:

一、在审计目的和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宏观意识。

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涉及到本级财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本级地方税务部门及其直属分支机构、本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一级预算单位、本级金库及下一级财政等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面对众多的审计对象,在审计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责备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齐抓,而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进行审计,如重点加强对财政、地税、金库及拨款收费数额大、所属机构多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就事论事,要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注重抓具有普通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以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要紧紧围绕本级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切实保证财政预算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有效履行,为政府执行预算和人大监督预算执行提供情况和信息,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在审计范围和内容上应有所侧重

1、加大对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审计力度当前在地方财政预算中专项补助资金存在着金额较大、项目过多、管理失控、使用不当、效益不高等问题。上一级政府财政或主管部门拨付本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一般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通常是对资金的用途加以明确限定,或者要求本级财政为该资金的使用提供配套资金。专项拨款大多是由下级单位通过申报项目取得的,按规定应作到专款专用,但在对预算执行单位审计中发现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级财政财力有限,经常性拨款不能满足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方面的正常需求,致使大量专项资金未投入到规定的项目上去,而是补充了单位的自身经费。在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也发现上级要求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因财力不足而迟迟不能到位,甚至出现为应付上级检查对项目资金先拨后抽空转圈的现象,这都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后对专项资金补助要加以清理改进,根据需要和可能逐项核定,提高专项拨款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

2、注重对侵占截留上级财政收入问题的查处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的划分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目前各级政府之间财力分布纵向不均衡,从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收支状况看呈现出两头紧、中间松的现象,尤其是县级财政支出负担多,财力来源少,收入缺口大,为防止赤字增大或达到收支平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侵占截留中央或省级财政收入问题,突出表现在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收和基金混级入库上,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重点关注本级财政、地税、金库等部门有无侵占截留属于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

3、深入开展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随着部分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和税费改革,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数额大幅度下降,但在财政资金总额中仍占较大比重,因此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不容轻视。要认识到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按照国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检查财政部门是否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监督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违反规定截留挪用,使预算外资金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4、加强对预算执行中收支真实性的审计监督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失真、部门单位弄虚作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谎报成绩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历年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财政部门将虚列支出的款项及上级补贴的款项通过“预算暂存”等往来户,隐瞒财政收入;地税部门将当年应征的税款漏征欠征延作下年收入;预算执行部门将应上缴的预算收入坐支截留或跨期入帐;一些单位为减少年终结余索取假发票突击列支;财务报告与帐面数字不符,这都直接引发了当年预算执行中收支不实问题的发生。监督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财经法纪,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已成为审计机关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在审计方法上要有所改进

l、将帐户审计作为切入点并贯穿于审计实施阶段全过程。

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应在当地指定的金融机构只开设一个基本帐户,但由于有的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加上主管部门监督不力,多头开户、公款私存、设置帐外帐等问题仍然存在。。开户银行帐户记录能够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因此,审计机关应从银行帐户入手,通过对照检查银行帐户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资金流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进而发现被审计单位有无帐外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线索,并跟踪检查,将其查深查透。实践证明,实行全方位帐户入手审计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机构的配合和上下级关系的协调。

由于预算执行审计牵涉点多、面宽、线广,因而要求审计机关全体动员、精心组织、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实施整体战略。一般审计机关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要根据具体情况分设财政审计组、地税审计组、金融审计组、农林水审计组、行政事业审计组和企业审计组等若干专业审计组;这些审计组成员都在不同的内设机构中从事审计工作,一方面他们可将日常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掌握的信息成果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进行提供和利用;另一方面各专业审计组之间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各自为战,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发挥联动效应。对有经济业务联系的被审计部门和单位,如财政部门与预算执行单位之间、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有关的资金往来和经济联系要互通情况、跟踪延查,形成合力,联手出击,这样才能把问题查清查透、不留疑点。同时,上下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强协调,一方面下级审计机关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在“上审下”时积极配合;另一方面上一级审计机关应尽量避免重复审计,并对下一级审计机关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从而正确处理好“上审下”与“同级审”的关系。

3、注重运用专题调研、重点查询和延伸审查的审计方法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应体现出审计机关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选择审计中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工作方式。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应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选择一二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份量的专题材料,提交给上级部门,从而达到为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的目的。在审计中要坚持检查帐面资料与走访查询相结合的方法,不光看到问题的表面,更要了解问题的实质,如对会计信息失真、报销虚假发票、资金和资产体外循环、谎报瞒报数字等方面产生的疑点,通过走访经办人和当事人进行重点查询,可以揭露问题的本质,找出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促使其及时纠正和改进。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大多是资金管理部门,其存在的一些违法违纪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延伸其下属单位才能核查落实,可见采用延伸审查的方法不容忽视,尤其对接受财政拨款数额大、所属二级机构多的一级预算单位审计时有必要对其下属单位进行延伸,从中发现问题线索,揭露深层次的问题。

4、充分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审计的工具来完成审计工作任务。预算执行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对象,如财政、地税、金库等部门大多使用计算机进行制证、记帐和编报,其大部分会计核算资料都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输出的,在此情况下,审计人员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就难以达到审计目的。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2篇

一、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思路创新的构想

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围绕新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加大预算执行审计的监督力度,从而才能不断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1、转变审计思路。以往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对预算的编制环节关注不够、对预算支出的结构分析不够、对支出的效益性重视不够等等。要克服这些不足,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和有效。监督财务收支,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到位,促进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通过对材料采购过程的审计,有效抑制财务资金使用中的腐败现象,防范和化解资金管理中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维护整体利益。

2、明确工作职责。应当看到,财务预算管理不只是企业集团总部的事,下属各单位应当同时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部门在集团的财务管理预算审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牵头单位”。同时财务预算部门作为“操盘手”,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与考核中不可或缺。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尤为重要,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3、创新审计手段。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扩展,原有的审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审计人员应力求在审计手段上有所创新。企业集团应实行预算管理审计信息化。一是实现财务预算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集团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二是财务预算审计软件与财务应用系统衔接,使财务预算审计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做法的弊端,保障预算管理审计的质量和速度,有效地促进集团财务预算管理的规范进行。三是通过财务预算审计,推动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努力规避财务风险,提高预算审计的水平。同时,我们还要逐步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预算审计思想,积极探索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模式,加强监督和控制,努力发挥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效益。

4、强化监督力度。企业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体制以后,要求我们不仅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强化过程审计监督的力度。一是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审计。即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实施审计,关注那些资金支出数额较大的部门,检查其支出项目是否合理、真实,有无虚列、空挂等现象。通过“同级审’检查财务部门是否按预算支出,是否存在随意性;二是要加强对各项费用的审计,重点是检查财务支出的结构,看其是否按要求列支及支出的合理性,检查福利、业务招待费等重点子科目。三是加大对部门的延伸审计力度,检查其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及合规性,防范部门支出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四是加强物资采购的审计,主要审查预算编制程序合规合法性,招标的公开程度和公正性,以及采购价格和质量等。五是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预算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集团各项经营活动都在预算严格的程序下进行。实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

5、提高队伍素质。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着力强调“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要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宏观经济知识、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现代财务审计也需要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现代审计知识、计算机应用技能。因此,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应认清形势,理清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复合型审计人才,建立起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高的高素质审计队伍,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进而不断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企业预算管理审计应把握的原则

预算管理是一套系统、精细的管理机制,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审计人员要树立现代审计具有管理职能的意识,要深入到经营中去,发挥审计的优势,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行使审计职权。

1、全面性。企业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审计部门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完善预算标准和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力求做到全面、系统、科学、先进,同时体现可控制、可考核,实现审计工作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要求。在推行过程中应分步骤实施,注重实际,不能急于求全与求成。

2、先进性。实施预算管理审计,必须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审计部门应依托科技平台,积极开发全面预算管理的软件,不断完善审计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完善全方位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调整、考核、评价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3、促进性。推行预算管理必须与审计部门管理理念的创新相结合。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活动,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紧密结合,通过推行预算管理,可以暴露出审计部门在审计管理和工作协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审计管理理念和组织机构的创新工作,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4.合作性。企业预算管理审计需要从全面系统的观点进一步调整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和审计业务管理程序,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注重效率,讲求实效。综合考虑各部门实际需要,编制兼顾全局和部门的综合预算。各责任中心要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开支,预算的实施要层层分解,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预算;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实施预算管理,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要求100%的企业都做预算。在我国,财政部于2002年4月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由于是指导性意见,不具有强制性,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执行。2007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自2007年6月25日起实行。要求中央企业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根据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也认识到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一、实行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产权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在此情况下,为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必然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预算管理成了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1)现代企业财务性质的转变需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部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的转变,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机制。

(2)预算管理的程序化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审计。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分解落实后,各责任单位能否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是企业高层不得不关心的问题。有鉴于此,必须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

(3)内部审计的独特功能有助于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基于内部审计独特的监督功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动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在集团实行财务预算体制的进程中,某些制度和政策还可能存在许多不尽完善、合理的地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审计监督逐步完善、逐步规范。只有通过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才能有助于支持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顺利进行,从源头上促进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促进财务部门按章办事。财务部门是具体组织预算资金收入、分配和管理的部门。通过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有利于促进财务部门逐步规范财务资金的运作,杜绝挥霍浪费,为集团公司把好关;三是有利于监督部门规范运作。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部门大肆挥霍浪费、侵占挪用,造成国有资产和企业资产的流失。而预算执行审计则通过对部门的审计监督,跟踪监督其收支,从而促使其管好资产、用好资金。

二、加强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思路

(1) 转变审计思路。以往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对预算的编制环节关注不够、对预算支出的结构分析不够、对支出的效益性重视不够等等。要克服这些不足,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和有效。监督财务收支,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到边到位,促进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通过对材料采购过程的审计,有效抑制财务资金使用中的腐败现象,防范和化解资金管理中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维护整体利益。

(2)明确工作职责。应当看到,财务预算管理不只是集团总部的事,下属各单位应当同时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部门在集团的财务管理预算审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牵头单位”。同时财务预算部门作为“操盘手”,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与考核中不可或缺。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尤为重要,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3) 强化监督力度。企业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体制以后,要求我们不仅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强化过程审计监督的力度。一是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审计。即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实施审计,关注那些资金支出数额较大的部门,检查其支出项目是否合理、真实,有无虚列、空挂等现象。通过“同级审”检查财务部门是否按预算支出,是否存在随意性;二是要加强对各项费用的审计,重点是检查财务支出的结构,看其是否按要求列支及支出的合理性,检查福利、业务招待费等重点子目。三是加大对部门的延伸审计力度,检查其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及合规性,防范部门支出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四是加强物资采购的审计,主要审查预算编制程序合规合法性,招标的公开程度和公正性,以及采购价格和质量等。五是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预算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集团各项经营活动都在预算严格的程序下进行。实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

三、加强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审计

企业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预算管理审计,必须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审计部门应依托科技平台,积极开发全面预算管理的软件,不断完善审计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完善全方位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调整、考核、评价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4篇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化,相关部门重视与配合程度不够,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质量。多年以来,大多数高校认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内审只是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导致内审工作比较单一,定位不够准确。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高校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办学经费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矛盾不断突出,导致在收入方面监管不力,在支出方面违规行为较多。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预算管理机制,逐渐显示出预算管理意识不足、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预算内容不完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对预算支出的合理性重视不够等问题,致使预算执行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与结果。

(2)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审计方法落后,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应有的服务职能发挥。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所不同,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根据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特点,结合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从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入手,弄清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摸清财务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3]。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重视对预算收入、支出执行的结果和差异原因进行确认和分析,重视对预算管理的考核和对效益水平的评价等。但目前高校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更新较慢,业务能力提高不快,常年审计工作量大,往往重数据、轻分析,审计报告缺少创新,利用效果不明显,对促进财务预算执行的服务效果不明显。

(3)缺乏统一、有效的预算执行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执行的结果和效益无法准确判断。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是以批准的预算为审计依据,考核和检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同时在预算执行审计实施过程中,检查对国家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任务有所侧重,突出绩效审计的特点,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与效果。但就目前实际而言,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缺乏公认的绩效审计标准。况且高校规模差异较大,评价标准口径难以统一,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判断,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只能根据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进行审计评价。这样的审计评价结论往往缺乏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导致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结论产生怀疑,可信度较差。

(4)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尚未形成体系,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具体控制内容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明确规定,使得预算执行审计的项目管理不到位,质量控制目标不明确,审计责任意识不强,责任制流于形式。目前预算执行审计基本是依照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中有关审计程序、审计目标责任以及审计文本的要求实施质量管理和考核。对于预算绩效审计,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对预算绩效审计实施的程序、审计方式、审计结论、底稿编写、报告内容、成果转化等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对其质量要求和控制等方面缺乏规范和指导,导致了预算绩效审计评价没有一定的秩序保障[4],预算执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建议

1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审计内容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常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预算支出的合法性审计。主要审查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学校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严格按照预算确定的经费项目和支出用途进行开支或拨付经费;是否专项专用;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的行为;是否有切实可行地保证预算目标实现的控制措施和办法等。二是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审计。主要审查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随意改变支出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多列、不列或少列支出的现象;预算支出中有无虚列支出、以领代报和以购代置现象,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和其他违纪违规问题;是否按特定项目或用途专项专用,有无挤占或虚列行为,会计核算是否合规、正确。严格按计划执行,有无超计划等问题,是否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支出,各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效益如何。三是预算支出合规性审计。主要审查预算支出中有无利用应付暂存、代管项目等过渡性会计科目持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等问题。在这些常规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上,应该适当深化和挖掘审计内容,增加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内控和管理措施完善情况、薄弱环节改进建议等内容,使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由“单一财务审计”模式向“综合财务审计”模式转变,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大胆创新,在提高资金效率与效益上下功夫,在确保监督审计职能的同时提高管理服务审计水平,用全方位系统审计的理念扩大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节约资源,提高审计效益。

2搭建信息平台,整合审计资源

高等院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作,在审计过程中首先要协调好外部环境。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被审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关系,争取他们的配合,是搞好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保障。其次,要整合内部审计资源。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的涉及面广,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全面的财会知识和较强的审计综合素质。再次,利用电算化提高审计效率。高校是科技产生应用的基地,应充分利用新的审计软件及信息互动平台,实现数据处理电算化,促进审计方法与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审计效率,探索计算机管理审计的新模式。

3逐步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在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主动参与,积极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即从财务预算编制开始,到预算批准、预算执行和决算批准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审计,包括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等预算执行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发现、分析预算差异,及时调整,加强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审计。首先,在编制预算期间,审计部门应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提供预算编制情况;积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审查预算的细化程度等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其次,在执行过程中,应该利用网络系统控制资金流向,会同财务部门对预算进行实时监控,对各部门提供的预算建议进行分析、审核,编制学校收支预算草案,实施决算。最后,决算批准后,针对预算执行全过程提出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信息反馈与沟通制度,使财务预算科学、合理、可行,实现良性循环。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5篇

一、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核算系统科目设置滞后于央行职能的变化。财务管理系统规定3级以上的科目设定与维护由上级行完成,但从2009年财务管理系统上线至今,财务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核算科目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现行央行部分职能得到强化,新增加了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反洗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监督管理职能,但财务管理系统并没有增加相应的科目对其新增职能进行成本核算,部门预算的预见性难以体现。

2.预算科目设置不完善造成科目归属不够妥当。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些科目的设置并没有体现中央银行的业务特色和资金性质,如货币发行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网络租赁费等费用开支均属常规性的,维持业务运转必不可少的支出,且支出数额每年相对较稳定,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公用经费类项目,但部门预算将其归属在项目支出中。将职工工会经费、其他公用经费等同时列入“其他”账户核算,既不能突出工会工作的独立性,也不利于与工会进行对账。

3.部门财务预算刚性要求对财务核算系统不利。目前基层央行在做年度预算时,虽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部分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不可能面面俱到,对预算控制的未来偏离不可避免。由于部门预算对费用控制刚性有要求,在基层央行则容易造成核批的预算指标与实际需要产生差距,为了不突破预算指标控制,基层央行只好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更多地采用技术手段来处理费用,经过技术处理的财务核算,核算数据所反应的财务信息,往往与真实业务发生的背景大相径庭,人为造成财务数据的失真。

4.财务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反映的信息不匹配。目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虽然纳入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也需要依托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清算,但财务管理系统并没有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实现对接,会计核算系统反映的仅仅是账户余额的多少,反映的财务情况均放在其他账户核算,未反映具体的财务使用情况。另外,基层县、市支行利息收支情况没有反映。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绩效审计的措施及建议

1.加强财务预算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内控自我评估工作的意见》的工作要求,加大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一是内控制度建设评价。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合规性,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考核机制、约束机制等制度建设进行自我评估,确保财务制度安全、规范。二是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对财务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审计,掌握了解内控制度执行到不到位、内控制度是否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实。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内控的评估、审计、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进一步规范财经纪律行为。

2.强化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审计。一是审查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查是否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将预算收入和支出纳入了人民银行的部门预算;查人员结构和人员变动情况,是否有“坐吃编制空饷”的现象;查费用定额是否科学,是否按国家标准、规定、实际开支核定定额。二是审查预算执行是否合规。查账户是否按规定报批;查利息收支是否真实;查是否按规定列支费用,是否按规定标准发放津补贴;查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的行为;查是否存在虚列、虚提费用情况。

3.建立和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考虑绩效审计评价的特殊性,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可能采取量化指标。一方面将可以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尽量通过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以便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评价结果才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对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评价而又对被审计项目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应采用特殊方法进行估量,并纳入评价范围,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尽量提高审计评价的质量。

4.完善预算科目及账户的设置。一是将离休、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等各项费用支出从“人员经费支出”科目中单列出来,单独设置预算科目,使人员经费支出能够真实反映维持机构运行所需的人员费用需求。二是在“公用经费支出”科目中单独设置工会经费账户,真实反映工会经费足额拨付情况,便于相互核对工会经费计提情况。三是在“项目支出”科目下单独设置“反洗钱业务经费”账户,专门用于核算反洗钱业务宣传、培训费用以及按规定对外支付的办案费用和奖励费用;增设“信息调研费用”账户,专门用于核算和反映应急资金的提留、使用和结存情况以及信息调研奖励费用支出情况;增设“征信及金融稳定经费支出”账户,专门用于核算征信系统建设、宣传、数据征集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支出,以体现人民银行新业务特点。

5.增强预算编制的灵活性。一方面要发挥预算的控制手段作用,即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标准,度量执行力和纠正偏差,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发挥预算作为差异反映与协调传递的作用,即执行过程出现突发状况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时,预算应及时进行调整,达到减少损失、避免浪费、争取最大效益的目的。

6.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一是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增强职业判断力。二是加强内审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在查深、查透问题的基础上,从财务审计大量分散、零碎、表面上彼此孤立的问题中,发现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具有突出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从制度、机制上进行深入分析,发挥审计评价的职能作用,提高对人民银行预算监督工作综合考核评价水平,强化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预算绩效审计;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

一、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审计的实践探索

自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便开始探索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积极开展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创新评价方法,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伴随着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绩效审计于2019年启动,从审计情况来看,基层央行虽已具备预算绩效的理念,但对于绩效的认识和习惯还有待加强,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的开展相对粗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部分行虽起草了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但无论从效力上还是从内容上讲,都存在指导性不足、约束力不够、内容不完整、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基层行绩效工作需要。与此同时,在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也一度陷入无据可依的尴尬。对此,审计人员在认真梳理财政部关于绩效管理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基础上,结合上级行下发的相关工作通知,并通过与会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专员的座谈交流,对基层央行绩效管理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画像。总体来看,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侧重合规性评判,如:检查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开展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是否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了运用等。而对于绩效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绩效监控是否有效,绩效评价结果能否产生约束、激励等深层次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审计的内容重点

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审计应突出3方面内容,分别是:对绩效管理机制的审计、对绩效管理链条的审计、对绩效管理效果的审计。

(一)突出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审计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做保障。对绩效管理机制的审计需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绩效管理制度情况,是否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相关实施细则,能否有效指导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关注组织管理情况,是否构建了纵向一致和横向协同的组织架构,是否明确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相关职能部门能否履行既定职责;关注激励、约束情况,是否夯实主体责任,相关激励、约束措施能否有效推动被审计单位绩效管理工作。

(二)突出对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的审计

对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的审计,是开展预算绩效审计的重中之重,也最考验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及专业素养。审计人员除了要关注各环节工作是否按既定程序、流程开展之外,还应重点关注内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审计各环节关注重点、关注内容如表1所示。

(三)突出对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的审计

预算绩效管理效果主要是指预算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其中,评判配置效率,审计人员除了可以通过对事前绩效评估环节及绩效评价环节的审计,实现对单个项目、政策支出的微观绩效进行关注之外,也应注重从宏观视角分析,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的资金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关注。在评判使用效益过程中,一方面,遵守国家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资金列支是评判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性基础,即审计人员仍需对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真实性、合规性进行重点关注。另一方面,在调查“职工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的基础之上,需关注被审计单位效益发挥与行业标准、业内标杆及自身以往年度数据对比情况。

三、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深入基层央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有效推动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人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适时转变绩效管理审计思路

传统的审计思路主要是指“事中、事后审计”,但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涉及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闭环系统。因此,审计人员需适时将审计思路调整为“事前、事中、跟踪审计”,在开展基层央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时,可将审计端口前延,在事前绩效评估环节,把关项目立项可行性;在事中绩效监控环节,把关预算执行进度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在事后评价环节,向后延伸,跟踪项目效果、效益的发挥,把关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二)及时调整绩效管理审计方法

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复核法、核对法、审阅法、盘点法等,而在绩效管理审计过程中,除了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之外,需对审计方法及时调整。如:调查法,即借助座谈、问卷等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目标成果法,即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目标是否实现,将产出成果与事先确定的目标和需求进行对比,确定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等等。

(三)有效拓展绩效管理审计成果运用

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既要关注“表”,即绩效管理程序性、流程性的工作,更要关注“里”,即各环节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因此,审计条线需有效拓展绩效审计成果的运用,一方面,可将绩效审计报告在适当范围内公开,提醒相关审计人员学习,鼓励审计人员实行“项目+调研”,提升绩效管理审计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可总结、提炼绩效审计方式、方法,梳理、归纳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操作规范、标准及依据,形成《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小册子》,指导审计人员绩效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积极开展绩效管理审计培训

开展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人民银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仅2年有余,不少审计人员对其接触有限。另一方面,开展绩效管理审计,除了关注各环节工作的程序合规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其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在审计过程中,检查发现一些缺陷,提出一些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因此,需针对事前预算绩效的评估方法、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通过邀请业内专家开展讲座、与绩效管理相关部门座谈交流、解读绩效考评报告等方式,积极开展审计培训,促进审计人员了解熟悉一系列前沿、通用、可行的绩效审计操作规范,提升实务技能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燕.浅议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关注点[N].中国审计报,2020-02-05(04).

[2]审计署深圳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胡尊锴,李忠,刘文杰,李贤飞,胡祥,林浩,何理路,于浩,张心严,李纳.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及策略研究[J].审计研究,2020(01):7-15.

[3]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陈英姿,江景叨,韩冰,陈怡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20(01):16-23.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7篇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尚未形成体系,基本是依照内审审计法规体系中有关审计程序、审计目标责任以及审计文本的要求实施质量管理和考核。审计质量控制没有针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具体控制内容和关键质量控制点,使得预算执行审计的项目管理不到位,质量控制目标不明确,审计责任意识不强,责任制流于形式。

提高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要明确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要求。紧跟学校发展目标确立审计重点,结合预算改革,通过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评价,重点检查经费支出和使用效益,控制支出分散和算是浪费现象,了解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偏差,并分析找出原因和对策。其次要强化审计现场过程的管理。主要审前准备、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议及调整;执行审计方案开展现场审计。第三要加强审计现场过程的监控。主要通过检查和复核的形式实现。监控的主体一是审计组内人员,主要审计组长或其授权人;二是审计组外人员,审计部门负责人或质量检查人。

第四是加强审计现场过程的诊断和优化。过程诊断是对业务流程的诊断,是通过利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过程进行研究找出流程中的“症结”,进而分析原因,提出过程改进的依据。

预算执行审计不同于其他类型审计,强化审前组织准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等环节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有效的准备和分析,才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质量。了解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单位人员计划编制和实际编制情况,所属单位、类型、了解年度预算编制、批复和调整情况、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支出及其构成、往来款项及其构成、资产规模及其构成,收费项目、标准和收入规模等、专线资金安排的项目数量、自己规模,计划完成期和实际完成情况,执行的会计制度、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等,摸准基本情况有利于审计人员从总体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为深入开展审计创造条件。

第五要创新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普及,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逐渐成为审计工作中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预算执行审计应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转变审计方式,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主导、事中和远程审计的有机结合转变,研究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建立审计信息平台,根据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及内容建立审计数据模型,设计预算执行审计模块,并积极探索实施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时监督和动态监控。在审计方式方法上,尝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进行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整体安排;引入矩阵式组织结构,强化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统一组织实施的管理;实施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部门的自查自纠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建立具有预算执行审计特点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通过案例方法、建模方法、逻辑论证、试验方法以及计算机仿真等,对数据根据其形式不同运用不同的建模工具方法进行处理”,从中寻找规律,获得正确的演绎判断评价。

第六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结果质量,贯穿于审计活动的整个过程,并直接影响到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而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一定的审计过程、审计行为乃至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的活动”。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进行持续、适当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预算执行审计能够按既定的标准运行,克服随机因素、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信誉具有重要的意义。

2.推行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建设。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对预算执行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已逐步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1)更新思路、加强宣传。

为搞好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应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只有破除传统审计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

(2)积极探索、完善制度。

在遵循《高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的基础上,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要求和本学校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现状以及审计部门的综合执业水平,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公平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对高校本级及下属部门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提供制度依据。

(3)关口前移、全程跟踪。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必须事前介入,才能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各项资金的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和管理情况,这些直接影响着预算执行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应该通过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程序,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和过程控制;通过对预算管理的跟踪问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整合审计资源、审计成果共享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协调各方面关系,营造和谐的预算执行审计环境。

预算执行审计涉及面比较大,业务比较复杂。因此,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审计人员学习财税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审计技术,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字表达和文书写作能力,促进审计人员核查、分析、撰写等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使审计目标最终能实现,审计成果得到最有效的运用。三是整合审计资源,精心组织实施,倡导团队意识,以此来增强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效能。

(2)借助外部力量开展高校预算执行审计。

我国企业年报每年都要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长期的执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审计经验,有效的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虽然高校与企业有很多不同,但从经济性质和内涵看,仍有不少地方可以相互借鉴,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企业的经验,运用到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中来,可以确保审计独立性,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效果。

(3)内外审计相结合,成果共享。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建议采用内外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学校校级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并采取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学校预算执行的事前、事中审计和所属的二级核算单位、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核算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审计由各校内审机构组织实施。经了解,目前很多高校采用以上方式,审计效果明显。

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一级财务预算执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在预算执行的事前、事中的跟踪审计的成果,也可以结合内部审计开展的其他类型如专项资金审计及审计调查等项目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可以采用“交叉审”的方式,主管部门组织所属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成立“预算执行审计组”,对下属各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几年的时间轮审一次,既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审计人员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团队沟通协调和合作,保证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执行效果。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审计公开制度

预算执行审计的公开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公开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公开。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公告栏、校园网络等手段将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和审计结果公示,并及时收集、整理和处理教职工对公示项目的意见反馈,有利于维护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促进审计问题的整改,也有利于审计人员积极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审计视角 国企 财务预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财务预算对来财务进行管理,不仅能对企业财务状况、收支状况进行提前预支、部署,更能通过对预算来提升管理,调节资源、落实责任,实现企业既定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财务预算并不重视,这对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

一、财务预算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中的总预算,是总括的反映业务预算和经营期决策预算的结果,在全面预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明确了工作的目标。财务预算是以企业的战略为出发点编制的,规定了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及各个执行部门的具体目标。这样可以使得各个部门责、权、利明确,从各自的角度去完成企业的总战略目标。

2.是各个部门协调的有效工具。财务预算将企业各个方面包括生产、销售的工作都统一纳入到计划之中,促使各个部门的为了目标的达成而相互协调、沟通。

3.为企业的业绩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财务预算中会有各种相应的指标,这些指标也构成了各个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的基本标杆。根据财务预算指标的分析,划清责任,实施公平奖惩,措施各个部门为了完成预算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公司财务预算存在问题

公司为中国石化集团下属子公司,公司始终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以“精细卓越 责任关怀”为企业理念,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为目标,着力做强做优,为推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国家北部湾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强劲的能源支撑。公司近几年发展良好,财务状况正常,而公司领导人在长远发展战略中越来越重视企业财务预算。经过分析,当前本公司财务预算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预算人员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中预算主管部门对预算怎么运作并不清楚,对财务预算也是模糊的认识,有些企业仅为了自己的企业预算能得到别的单位认可,才制定的一些看似严格的财务预算规范和制度性文件,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并没有按照标准来执行。

2.建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在实行财务预算的企业中,多数企业并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大部分工作都由企业财务部门来兼管,也有的企业由计划部门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因为没有部门保障,因此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缺少相关人员及部门来协调。其次,企业中财务预算制度的不完善也是现今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使很多企业的财务预算非常简单,财务预算工作是有名无实,而预算人员也无严格的规范或制度可以遵循,严重影响财务预算工作有效的开展,也失去了其应有作用。

3.对预算的实际效应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财务预算企业中,企业战略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的关系处理不好,造成了一些企业注重事件的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作用,而没有对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作用重视。

4.企业片面认识

许多企业认为企业财政预算只是纯粹的财务行为,由该公司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和控制,但现代企业意识的增强,形成了企业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利润预算等全面预算体系,财务部门只是预算系统中的一个个体。提供原则及预算方法,对各种预算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因此,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管理行为,应该由企业的高层领导组织和指挥,对企业投资、融资、管理和其他部门的协调,所以我们不能将财务预算看作是财务部门独立任务。

三、基于审计视角的财务预算对策

1.建立公司预算控制体系

为了更好的对成本进行控制,做了财务预算。从原材料费用、日常经营费用、专项经营费用等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细致的预算。

主要方法及步骤如下:(1)预测销售额,倒推出销售品种及数量;(2)根据销售品种及数量倒推出相关的生产成本;(3)按销售额及以前年度比例倒推出销售各项费用;(4)根据历史情况算出管理费用的金额;(5)根据上述数据编制预测利润表;(6)根据利润表及历史数据推算出资产负债表相应科目(如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7)再根据今年公司的经营战略对上述报表进行合理修改。

2.建立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控制

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单位都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和监督,以保证其工作合法、有序、高效率的进行。这种管理和监督,有外在的制约机制,如国家的法令、政策和各种管理监督手段;也有内部的自我调整与监督的系统,自我制约减少错弊防止损失。这种内部的自我调整、制约、监督的手段,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作用: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证明,任何单位的经营活动,凡是内部控制良好,业务处理的正确程度就高,错弊情况就较少,效率就较高,效益就好;反之,正确程度就低,错弊情况就较多,效率较低,效益也不好。本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财务日常管理和执行、财务分析管理三个方面:

2.1预算管理,一个企业运营的根本是年度预算,从

预算的制定、预算的执行、预算的修正到最终预算目标的达成、评价,全年的运营都是围绕年初制定的预算目标在开展的。

预算是否可以合理的制定,财务部门提供数据的细致、完整与否是很关键的。如果财务部门的财务分析数据可以细化到部门甚至是个人,我们就可以把预算的制定工作分配到部门个人,这样设定的预算可以更贴近实际,同时也可以通过预算目标将考核标准制定的更加细致。另外,财务部门有义务对各部门制定的预算进行整合,最终通过财务分析来判定预算是否合理,起到把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关、保障的作用。

从财务角度,也可以通过预算管理中企业的年度产值、利润目标来制定财务资金的收支计划、筹资计划、投资计划,确保企业运营资金得到保障,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费控管理体系,对各项费用预算分解到每个月、每个部门、每个人,确保费用得到实际控制,使得费用最优,创造企业利润最大化。

2.2财务日常管理和执行,首先,财务要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真实、可靠、及时,资金运用得当,资产管理安全,和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沟通,总之,确保公司运营流畅。

其次,配合集团财务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资金、资产管理规范、账务处理规范、业务结算规范,定期开展自我检查,确保执行力,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

最后,财务作为企业财产管理部门,应当起到对业务部门业务环节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漏洞进行监督,确保业务风险得到控制。

2.3财务分析管理,财务在日常管理执行规范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对预算执行、完成情况进行判定。这需要财务建立一套财务管理报表体系,可以把数据细化到部门、个人,从而分析公司整体目标、各部门分解目标是否完成,预算是否合理,并建议进行改进。

3.建立公司预算考核办法

现阶段公司主要考核分为年度考核与月度考核,依据考核标准实行打分制。根据各标准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具体考核依据如下

3.1年度预算考核办法依据:①每年9月份上报次年费用预算报表、附表及编制说明;②每年11月份上报次年预算报表、附表及说明;③每年1月份按预算批复上报预算报表(以通知要求的相应时间上报);④次年2月20日前上报年度预算指标分解的相关文件;⑤全年利润总额指标完成情况;⑥全年单位完全费用指标完成情况。其中标准①占20分,②占30分,③④各占10分,⑤⑥各占15分,总计100分。

3.2月度预算考核依据:①每月3日前上报月度报表,中报和年报时间以财务部会计处要求时间为准;②每月3日前上报月度预算报表,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上半年遇重大事项和下半年每月5日前上报预算外因素明细表;③每月5日前上报TBM分析报表,遇中报和年报时间顺延;④每月23日前上报按批复调整后月度预算报表;⑤每月27日上报当月预计完成情况表及原料油库存明细表,并与预算对比,分析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⑥利润、费用实际与预算批复偏差额和偏差率;⑦事业部要求上报的其他有关测算表、调查表及说明;⑧次月12日前上报月度财务部门编写的经济活动分析材料;⑨次月16日前上报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纪要;⑩次月25日前上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通报。其中每个标准占10分,总计100分。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也逐渐认识到财务预算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通过对某公司财务预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基于审计视角下建立了财务预算控制体系、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考核办法。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运行,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咚成生.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4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近几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断改革、探索和强化,其管理模式从原来二级分散转变为一级法人下统一集中管理,核算手法从原来手工处理演变为计算机系统处理,核算流程从原来分散出账调整为集中报账统一出账的核算模式。笔者认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从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规范简捷、预算监督全面严谨等全面预算体系框架目标入手,重点要抓好预算编制、监控分析、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为今后构建高效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打好基础。

一、抓好财务预算的科学编制机制

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应确定“科学分类、落实责任、定额标准”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

一是科学地划分财务预算项目类别。针对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项目多,特别财务费用预算项目所涉及范围广、种类多,相互间牵制性强等现状,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将财务费用预算对象归类为几大类,比如:装饰工程、计算机设施、办公家具用具等,并将每一大类都分别设计一套预算编制计算表,由辖内各级预算执行单位或责任部门编制上报总行计划财务部门。

二是要归口落实财务预算责任部门。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集中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入,有些财产配置、设施的更改、社会公众形象的标识等逐步由总行统一规划、指导和组织实施,因此应将全辖财务预算项目按照预算项目主管属性归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比如科技管理部门为“计算机设施”项目的责任部门,等等。责任部门重点负责做好所属预算的编制初审上报,对下属预算执行单位的监督,以及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三是合理确定财务预算定额标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特别是财务费用预算应以零基数编制,可根据财务项目特点采取预算比例和预算公式控制编制。即:一是对业务招待和业务宣传类费用的预算可按照总行统一的指标控制比例标准来编制。二是对公杂费、水电费、差旅费、绿化费等日常经营性费用,则可按照总行统一确定的单位权重计算公式标准编制。

二、抓好财务预算的动态监控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在对财务预算的动态监控上应突出制度、系统、授权、柜面、后督等五方面的控制。

(一)制度控制。在操作管理制度上,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损益账使用说明手册》、《财务费用预算操作规程》和《财务控制业务流程图及工作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使各级财务管理层有章可循,规范财务核算行为,明确工作职责。

(二)系统控制。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应开发应用财务预算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来有效控制各预算执行单位财务费用预算及立项的执行。每年初可将批准的各预算执行单位财务预算和立项数据导入到财务预算管理系统,每发生一笔财务预算事项都由系统自动扣减,同时系统还提供年度核定预算额、本年度已使用额和还可用财务预算额等情况。

(三)授权控制。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董事长、行长、财务部门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授权审批的权限,明确各财务项目的审批额度,并形成矩阵式财务预算授权表。各预算执行单位或有权审批人在年度预算指标和权限内进行审批,经批准的预算不能随意调整、修改,对因业务发展管理确需发生超预算或超权限的财务项目,则应详细阐述原因,并事先书面报有权审批人核准后实施。

(四)柜面控制。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项目的核算应实施集中报账模式,各预算执行单位发生每一笔财务费用都必须报经总行相关核算部门审核后出账下划。这样统一财务预算列支的审核标准,规范账务列支范围条件,防范财务预算支付风险,加强财务预算执行的柜面监控力度,促进财务列支准确规范。

(五)后督控制。发生财务事项列支除了总行核算部门集中审核出账外,建议农村商业银行还应完善事后监督机制,总行专职监督员对上一日各预算执行单位发生的每笔财务事项特别是大额财务费用都应进行事后审核。

三、抓好财务预算的综合分析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月度、季度、年度预测分析和年度总结等阶段性财务预算的综合分析机制。月度分析重点突出每月财务预算规范执行情况。季度分析重点评价本季度预算使用进度,突出财务预算实际使用与业务的匹配,本季使用与上季和上年同期使用的对比,形成详细分析评价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揭示财务预算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年度预测分析一般在每年10月份进行,通过全面总结前三季度预算执行情况并测算年度预算,如年度预算确需调整的则报经有权审批人核准后调整。年度总结是对本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分析。

四、抓好财务预算的定期审计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每年通过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报审计、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和特殊财务费用的专项审计等方式开展,必须突出重点审计内容,力求取得审计实效。一是在年度财务收支方面,重点审计资产负债损益是否属实、有无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导致损失浪费的情况,以及经营是否规范等。二是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重点从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入手,评价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是在财务预算方面,审计预算的编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方法是否科学,范围、内容是否全面,预算的执行是否认真、严格,预算的调整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四是在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基建、会议费等专项审计方面,重点审计是否按规定入账、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使用范围、支出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完备,以及资金的使用效果等。

五、抓好财务预算的考核奖罚机制

财务预算审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消防系统财务预算效果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增长,消防系统在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加强。对消防系统的经费在国家机关整体财政支持降低的情况下,还是给予应有的保障。同时,社会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支出情况的关注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消防系统财务预算经费的使用效果,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消防系统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消防系统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财务经费的源头看,有重预算轻管理的现象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每年的财务预算都是年度重要的工作之一。财政拨款的无偿性使得很多单位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更多的财政预算上,而对预算资金是否能够得到准时、合理、高效的使用缺乏足够的关注,有重预算申请轻财务资金使用管理的现象。

(二)从财务经费的使用看,有个别部门有“打球”现象

一些消防部门的领导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对财务知识知之不多,只重视消防业务工作,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经费使用上没有长远规划,有时有违反相关规定,使用资金,“打球”现象,造成部分预算资金被挪用、占用,没在达到预算资金应该达到的效果。

(三)从财务经费的控制看,内控制度有不完善之处

为保证财务预算经费的正确合理高效使用,还应该建议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实现财务预算目标。而对于一些消防部门来说,其预算方面的内控制度或者是沿用上级下发的规定,或者是不完善,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或者有内控制度而没有切实的落实,没有真正发挥财务预算管理中内控制度应有的作用。

(四)从财务经费的主体看,财务预算人员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消防部门财务管理的主体财务人员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目前财务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财务管理要求提升的情况下,一些非专业学校毕业的消防系统财务人员会感觉到一定的困难。同时,在财务工作中只注重实效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注重对经费使用的分析和预测,不能对领导的科学管财起到帮助作用。同时,在数量方面,财务人员不稳定,有经常调整出现断层的现象。使财务预算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二、消防系统进行财务预算效果评价的必要性

针对以上,目前消防系统在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财务预算效果评价。

(一)预算效果评价是衡量消防系统预算工作的重要指标

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消防系统地位的提升,办公经费规模也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已经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消防系统预算管理工作的成效,需要以预算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作为评价依据。预算效果评价不仅是关注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更需要绩效审计的概念,使预算执行审计的评价更加完善。同时也是对消防系统的预算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

(二)预算效果评价是促进消防系统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消防系统预算管理已经成为消防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对预算的逐步重视,消防系统预算管理在合法性和执行性上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要想使消防系统的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就必须从促进预算资金的效益管理入手,对资金投入后的使用情况做出评价。通过改变和完善实施不合理及效率不高的方面,来促进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评价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是消防系统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向和目标

对消防系统预算执行有效性的评价属于绩效审的范畴,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主流审计理与方法。对消防系统而言,随着地位的提升,社会功能的加强,其预算也会逐渐得到重视与保证。这就要求对其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要前沿化、常期化,因此,开展消防系统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消防系统审计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目标。

(四)预算效果评价是消防系统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做好消防部门财务预算效果评价,改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财务预算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利于保证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财务费用角度而言,消防部门的日常必需的业务训练以及出火警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都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为保证。而在预算实施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通过预算效果评价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消防业务的顺利进行。

三、消防系统进行财务预算效果评价的措施

为切实做好消防系统财务预算效果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领导重视,积极支持预算效果评价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消防系统这样的行政事业部门,一项制度的实施及成效如何,同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样,节约资金,实现职能,消防部门的领导也是第一责任人。消防部门领导作为单位负责人,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财务管理中所承担的“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明确各评价主体的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及人员做好预算效果绩效评价工作,参与制度制定、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处理等,避免只重业务不重财务的现象。

(二)事前、事中、事后预算效果评价贯穿全过程

一般来说,将消防系统预算效果评估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会改变以往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预算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多为事后审计,对正在发生的违规违法现象无法及时纠正的不足。事前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行性、测算依据进行效果评价;事中对预算执行大额资金进行监督,了解预算执行进度并对照阶段性目标进行效果评价,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事后审计对预算执行情况给予整体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效果评价,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监督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整改,并及时完善更新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

(三)预算效果评价与奖惩机制结合起来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消防系统财务预算效果评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以使财务预算效果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在及时纠正完善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激励与处罚结合,增加动力,以减少进行效果评价的阻力,使整个系统形成接受并实施预算效果评价的合力。

(四)预算效果评价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绩效审计是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效果审计(Effect Audit)和经济审计(Economy Audit)的总称,又称“三E”审计,是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定,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在消防系统预算效果评价中,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是对传统预算执行审计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可以达到提升预算效益的目的。同时,为避免预算执行实践过程中,不按照绩效原则安排实施,预算效果评价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预算绩效审计还必须和绩效预算相结合。

(五)建立完善的预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在设计消防系统财务预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上,要围绕消防经费支出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设计。在具体的评价中,应分别建立社会公共支出、单位公共支出、部门(个人)公共支出进行效果评价。相对应可选择成本-效益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议法、查问询证法等。同时,也要注重运用非公式化的绩效评价方法。还可吸收国外经验,加强绩效评价数据库的建设。服务于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白景明.绩效预算:理应尝试的选择,中国财政,2008.8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蔡红英.政府绩效评估与绩效预算,理论研究,2007

[4]财政部预算司.绩效预算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EB/OL]

上一篇:风险管理学范文 下一篇:探究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