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信息范文

时间:2023-07-04 10:55:01

财务审计信息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1篇

一、树立正确的审计工作思想理念

(一)树立审计工作的责任理念

审计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所基于的是一种委托关系以及对于财务的监督需求,对于消防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而言,它也是由来自老百姓的委托与对自身的财务监督需求而产生的。由于这一层委托关系以及财务监督需求的存在,搞好财务审计工作,管好经济财务开支,给委托人一个清清楚楚的交代,则是消防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最基本责任之所在。所以消防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首先要树立起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根本责任理念与宗旨,这样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树立审计工作的服务理念

就消防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本质与根本目的来说,是为社会、为老百姓、为消防单位自身建设与发展而服务的,审计监督只是它的一种外在的手段与表现形式。所以要树立起真心成为的服务理念,才能将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价值完全的体现出来。

(三)树立审计工作的效益理念

就整个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而言,“效益”审计已经日渐的突出,它需要对单位内部实施更加全面、细致的审计监督。对于消防单位而言,树立审计工作的“效益”理念就是争取用最低的经费消耗,而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说得“俗气”一点,就是花最少的钱,为老百姓办最好的事。

二、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

(一)完善用人机制

在消防单位审计工作人员的用人机制上一定要加大重视力度,切实的贯彻公开、民主、择优、竞争这样的上岗原则,以不断增强消防单位审计工作队伍的结构优势,组建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专业素质能力超群的审计工作队伍,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推动消防单位审计工作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加大在职培训力度

要根据消防单位的内部运作特点,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使他们能够向管理、法律、财经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并增强他们的党性思想与政治素养,使他们从思想上与能力上都更够更加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审计工作需求。

三、改进审计工作措施

要切实提高消防单位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除了需要树立正确的审计工作思想理念、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之外,还要对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作出进一步的改进,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搞好消防部队的财务审计工作。

(一)明确审计工作的目标

消防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以有效服务、有效监督、有效覆盖为基本工作目标,对传统审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拓展,着眼预防和效益,切实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二)改进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

要加快消防单位审计工作的推进,就要求审计人员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采取现代化审计手段,拓宽审计思路,确定审计重点,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为开展各项审计业务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发挥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 财务审计

商务电子化、经济全球化和管理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电子化日益普及,迫切需要建成一个相对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以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的能力。本文就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内部财务审计服务发表一些见解,与广大审计同行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利用信息化审计是被审计对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及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在企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兴起,迫使审计人员改变审计方式与之相适应,审计人员只有对整个系统全面了解,才能把握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我单位在90年代末就自行研发财务核算系统,如今已进行二次大的升级,我们审计人员也较早就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审计。

(二)计算机审计是审计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审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审计模式经历了详细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而现代审计则十分强调对系统控制的依赖。ERP的实现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正是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甚至可以独立作为一项审计的任务。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的几个阶段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财务审计不可避免的经历为三个阶段。

(一)单纯利用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利用财务会计软件为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服务的基础工作服务阶段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处在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利用计算机为审计工作服务又可分为两类服务:一类是为审计内部管理服务。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业务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完善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控制,内部财务审计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安排审计任务,下达审计通知书、编写审计方案和撰写审计报告,利用计算机字处理功能可以使审计文书的格式、措辞等更为标准、规范;利用计算机对审计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将几年的审计工作资料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特别方便调阅查询,使审计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审计人员利用企业会计计算机账务系统进行查账审计。

(二)利用审计专业软件进行审计阶段

审计人员拥有了自己的系统软件,无论是审计内部的计划安排、文书管理、人员考核、法规利用、档案保管,还是审计查账、分析、对比,都有了统一的部署,审计软件反映出来的会计账簿和报表已不是财务系统本身的账务和报表,它是审计软件利用会计基础凭证库数据,按照标准的记账规则经过自己的软件程序重新进行记账得出的结果,他有效规避了会计软件方面给审计人员带来的风险。一般的审计软件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1、取得会计电子数据

计算机审计的前提是取得被审计单位正确的会计电子数据,在通常情况下,数据的存放会因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的相异而有区别,应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工作平台,采取不同方式来处理。

2、将所取会计数据转换处理成标准格式

在所取得的会计数据中分析出凭证库、科目库、年初数三方面的内容,应正确分析其内容构成,做好和标准数据格式的对应工作,为进一步的审计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3、符合性测试

按照计划安排,依照审计程序,对所审计对象进行符合性测试,主要通过填表或回答问题方式完成调查表,通过程序进行统计,分析出符合性测试结果。

4、实质性测试

在标准数据格式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查询和审计查账,当然最好在已做好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会自动形成各科目固定格式的审定表,审计人员要做的是进一步套用模板,形成诸如现金盘点、固定资产折旧等的计算表。至于特定形式的工作底稿,或原始凭证核查,需用审计工具中的查询、抽样等来完成。

(三)审计软件向企业内部管理延伸,为企业目标增值服务。这是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审计软件的要求

(1)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的审计软件可以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联网,通过在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嵌入为执行特定审计功能而设计的程序段,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审计信息化将使审计监督从单一静态审计转为静态到动态结合的审计监督,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高效率,实时审计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实现审计向事中、事前的转变。

(2)随着审计转型的需要,审计从只关心财务管理的框架中跳出,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审计人员将工作面延伸到产品研发及设计、物资采购及销售、生产组织及调度、人员管理及薪酬分配,环境治理及节能降耗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问题

“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已深入人心,但不少同志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性太强,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

(二)审计数据接口是难点问题

没有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也没有考虑审计接口问题,缺少模块接口。审计软件要从财务软件中取数必须建立灵活方便的数据接口,不管使用单位的财务数据是什么样的格式,都可以转换成审计软件需要的格式,而且还能把同一个单位的不同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到同一个账套中,方便审计跨年分析。

(三)审计信息专业人才是保证

审计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加大培养能够担当计算机辅助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带动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推进。

(四)行业标准与实务指南是行动方向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3篇

(一)投入和产出反差过大

由于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各部门都在为自身的审计工作引入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或者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收效甚微。主要表现为:虽然硬件设备的配置齐全,但是利用率不高;虽然搭建了比较先进的网络平台,但是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不能利用网络完成基本的日常审计工作;由于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软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况。

(二)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日益严重:在一些东南沿海地区,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不仅软硬件设备齐全,网络平台也逐渐被完善,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被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财务审计工作仍旧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远远落后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信息化与审计工作结合不紧密

近年来,随着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信息化与财务工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财务审计人员不能完全运用计算机,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会使用计算机提供的办公软件,还需要学会运用计算机接入网络的操作;第二,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不能完全掌握财务审计所具备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又具有财务审计经验的综合型人才的缺乏,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完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在目前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完善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审计业务与信息化社会的接轨。完善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制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详细计划

在真正实施财务审计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制定好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第一,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各个部门或者企业都需要进行财务审计工作,但是对于财务工作的要求、内容等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第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不仅要发挥计算机对于数据分析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还需要重视其网络的接入功能,使得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第三,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监督工作,对于每个阶段完成的目标与建设要求相对比,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完整实施。

(二)促进信息化的全面建设

众所周知,财务审计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多而复杂,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看做一体化的工作,同时推进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二,呼吁各部门配合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相互配合完成建设任务;第三,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将计算机和审计工作的联合培训,培养同时具备两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第四,鼓励创新,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业务人员对于现行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性意见,促进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三)分步实施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不同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同时完成,主要原因是:首先,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在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差异很大,很难同步进行;其次,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建设,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不同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分步实施信。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不同地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不同水平,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完成在自身基础上的进一步建设。第二,分层次进行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完成当前建设的基础上,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工作作进一步规划,完成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计划。

(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员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4篇

一、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的新内涵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将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能够识别的代码,并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信息存储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转化为能够识别的语言的整个过程。当前,我国财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会计电算化成效明显。与此相对应的是,必须深入探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审计工作问题,这样才能使得审计工作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意义上,财务审计是指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预定的程序,对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等进行审计监督,并做出客观的评价。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的内涵发生了若干变化。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有了新的动态,如信息化时代单位无形资产价值带来的变化,单位人力资本投资出现增值等,此外,信息化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所有的这些都要求财务审计能够与时俱进的做出反应。此外,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也要求改变传统的人工审计方法,深化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借助信息化设备对审计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审计有了新的内涵。

二、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审计工作存在审计职能有待拓展,审计制度有待完善,审计的主动性有待增强等方面的问题。

1.审计职能有待拓展

信息化的背景下,一方面,单位需要发动一切力量包括审计部门为其发展献计献策,并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另一方面,信息化也为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各部门及时、全面的了解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提供了条件,这就为其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基础,也势必要求审计部门的职能进行转变。但总体来看,当前的财务审计工作注意集中在财务科,主要集中于对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的审计,其目的是查错。此外,审计部门一般都存在接受双重领导,本身职能并不强大,所有的这些都使得整个审计部门职能受到限制。

2.审计制度有待完善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方式方法都有了新的内涵,特别是原始的会计凭证的信息都能够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这就使得整个审计工作的流程、内容发生了转变,但当前的审计制度大多没有对这些新情况、新形势予以反映,并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来强化审计工作。其次,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虽然信息化给实时审计奠定了基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仍然没有建立相应的实时审计管理制度,此外,由于信息管理系统大多设有权限,这也给实时审计带来了不便。

3.审计的主动性有待增强

由于我国审计环境相对欠佳,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模式使得审计人员多局限于运用既定的审计方法,沿着既定的审计路线进行审计,以便确保自身“不犯错”,这就使得其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并且,部分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也还有待提升,他们或者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的审计要求,或者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难以发现审计中的问题,这种业务素质的限制也使得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面临挑战。

三、信息化背景下强化财务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信息化背景下强化财务审计工作,可以从更新审计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进行审计,强化管理确保审计质量等方面着手。

1.更新审计理念

首先,要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在传统的审计理念下,审计人员从监督的职责出发,以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作为出发点和目标,但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服务发展,是要通过完善、全面的审计,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的予以披露或者更正,这就要求审计理念进行更新。其次,信息化条件下,部分审计人员认为技术是一种万能的手段,从而出现过于依靠外部技术等理念,实际上,虽然信息化使得审计的手段、审计的方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在审计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的仍然是人,仍然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作为执行财务审计工作的主体,这表明要在审计工作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2.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进行审计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由书面资料记录的会计信息转化为由计算机信息或者说符合记录的方式,因此,要充分的利用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财务软件或者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审计;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上,也不能再简单的依托算盘、计算器等进行手工运算,而是要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运算,以此来提高运算的准确性,防止人工运算出现简单错误。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通过设计各种辅助模块,可以对财务数据中的一些重大资金流动、关键数据变更等进行预警,从而可以有效的进行监督,减小审计的工作量。当然,在充分利用这种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能放弃对原始凭证的核实工作,不能放弃对整个财务工作的风险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审计工作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

3.强化管理确保审计质量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5篇

摘 要 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各种信息软件极大的增强了财务会计系统信息化的程度,传统内部财务审计控制制度已经不再适合信息化环境下财务内部审计标准要求。文章作者首先对内部财务审计在信息化环境中常识的影响变化进行了比较全面、准确的分析,然后在审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环境下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特点,提出了几点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控制点。

关键词 信息化 内部财务审计 关键控制点

所谓内部财务审计就是依据我国内部财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组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相关条例规定,单位组织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工作人员对组织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监督与评价。内部财务审计有利于控制管理者违法乱纪行为,有利于维护组织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组织资产的完整、安全。同时内部财务审计通过对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能够发现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因素,并且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完善组织经营管理制度,促进组织的快速发展。对于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来说,信息化环境基本内涵就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包括单位组织、管理制度以及由财会应用软件、组织管理软件、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一、内部财务审计受信息化环境影响变化分析

1.审计人员以及审计技术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会计信息技术操作知识。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具备深厚的管理、法律、经济、审计、会计等专业领域知识内容,还要不断学习掌握财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结构原理以及应用技术,另外还要掌握各类财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以便于正确评价信息化环境中内部财务审计结果。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基本是在财会信息系统之外人工进行的,审计技术基本局限于对历史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审核范围内,显然这种人工审计对于日益复杂的、高效运转的经济活动已经不适用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财务审计技术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及客观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审计工作内容变化

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中也发生了部分改变。与传统内部财务审计环境不同的是信息化环境中财会信息化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信息化系统的各种应用特点决定了此时内部财务审计一定要对信息化财会系统的数据处理的方式以及各种功能的准确性进行审计,例如,审计工作中对账龄进行审计时,不仅仅要对系统输出结果进行简单的审查,还要审计分析系统输出数据来源和处理过程的真实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环境中内部财务审计结果真实准确,及时发现企业经济运行中各种潜在的问题。

3.内部控制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因各种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化环境有利于信息的快速、远程传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就使得舞弊操作更加隐秘以及容易,因为此时传统手工财会控制机制力度已经极大的被消弱了,而且未授权访问系统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最终导致违规操作者可以不留证据的进行数据更改。还有一些软件在维护阶段或者设计阶段数据保护不力而受到恶意篡改。

其次,内部控制中越权交易难度增加。与手工财会系统不同的是,信息系统中各项经济业务电子数据处理即可获批,然后数据传至财务系统,无法保证传递过程数据不被篡改。同时,信息系统的使用简化了的工作量,使得每个员工能职责增加,这很容易导致一人监管多个业务模块,随意修改相关数据,这对于需要严格执行职责分离原则的财会系统影响比较严重。

最后,信息系统提高了各项业务操作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成批错误操作的产生,因为信息系统对于数据的处理是机械化、按照一定的设置进行处理的,不像手工系统中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更多的错误产生。

4.审计线索变化

在手工财会系统中,审计线索基本有报表、分类账、日记账以及各种原始凭证,借助这些历史数据资料审计人员就可以采用逆查或者顺查的模式审核各项财务数据操作过程是否合理,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大量信息系统的使用,很多传统审计线索已经不存在了或者电子化了,所以此时审计线索必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审计线索受到的影响有: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程序难以直观展现,审计证据无法取得;系统数据存储可以不留痕迹的被篡导致真实的审计线索中断;纸质数据文档大量减少,审计线索电子化;大部分业务流程都由系统完成。

二、内部财务审计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关键控制点

1.提高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审计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以及各组织单位的管理工作都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也就是说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内部财务审计的各项新变化,熟练掌握各种新型财会系统审计基本特点,才能做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保证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发挥其经济价值。

2.加强审计和财务资料安全的保障力度

由于信息化环境下很多传统的审计线索都已经不存在了或者电子化了,所以信息化环境下一定要加强计算机系统内部组织经济运行中各种文件以及数据的安全储存,保证审计和财务资料安全性。例如,企业要明确规定未经授权批准的人员禁止接触各类财务数据文件以及硬件资料。

3.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测试以及监控力度

组织内部财务审计执行过程中不仅仅要将计算机财会信息系统作为审计手段,还要把计算机财会信息系统作为审计对象。具体来说就是内部财务审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计算机财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可靠性进行审核。例如,财务信息系统专用性、数据自行校验功能、各项指标完整性、系统设计标准性等。只有保证审计基础资料提供来源的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无误,才能够保证基于此进行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4.保证组织财务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在相关工作人员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首先是从组织现行财会信息系统中采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将数据资料导入财务审计软件中,财务审计软件因而形成内部财务审计可以直接采纳的审计数据资料。由此可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是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有效性的最基础的保障。影响这个过程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主要有两种因素,即:计算机财会信息系统财务数据处理和控制的准确完整性和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因而,除了与传统手工财会信息系统中一样的财务原始凭证、报表以及账簿的审核之外,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还要充分重视财会信息系统采用的各种应用软件的维护过程、数据处理流程的合理性、数据存储和控制的科学性。

5.重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评审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财务审计的有效性离不开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评审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可以说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内部财务审计的核心基础。信息化环境下,组织财务系统中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具体职责分工与传统手工财会系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内部财务控制的重点、内容以及方法也要及时改进,使之与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向匹配,有效控制各财务流程。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财务信息系统中文件资料、财务流程实地审查或者与财务人员进行交流达到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准确,同时根据相关信息科学合理评价内部财务控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如果审计过程中发现组织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中存在着漏洞或者不合理之处,审计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审计方案,并且予以提示,保障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促进组织正常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组织财务信息系统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信息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以及各种基本特点才能够做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每一个内部财务审计人员都要不断学习各种新的财务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只有彻底了解信息化对财务审计的影响因素所在,才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组织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发挥内部财务审计应有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段小法.信息化环境下重构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财会研究.2009(6).

[2]杨海菊.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山东冶金.2012(6).

[3]唐少艺.物流金融――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江苏商论.2009(12).

[4]王松林.信息化环境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12(11).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 财务审计 关键控制点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方法受到了新的挑战。信息化环境下,每一项交易在进行时主要由业务人员将相关信息直接输入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化记录。由传统的手工核对、审核方式转化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应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性质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不仅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能有效控制管理者的违法乱纪的行为,维护组织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财务审计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通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相关资料的完整性、确保财务及审计资料的安全性、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关键控制点来提高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质量。

二、信息化环境下内部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

虽然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财务审计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并没有跟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审计工作已经从传统、单一的纸质财务账薄手工管理方式转化为由计算机来实施的电子化审计方式。但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不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真正掌握审计知识及会计知识,并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才非常缺乏。

(二)内部控制系统审计难度大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手工处理环境下,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由于防火墙技术及密码控制技术等内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了解、测试及评价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成为了内部财务审计的难题,而且系统集成化也改变了单位的管理模式。信息系统将后面的处理结果直接覆盖了前面的处理结果,为内部审计评价数据的完整可靠性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信息系统的使用简化了相关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员工的职责,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一人监管多个业务规模及随意更改数据的现象,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财会系统的指责分离原则的正常执行。

(三)缺乏财务与审计软件

内部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在财务的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先进的财务和审计软件,而且财务软件与设计软件的相容性较低。缺少专用的软件接口,没有办法链接到具体的审计对象,以至于不能进行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因此并没有获得所需的信息来进行审计工作,不利于随时跟踪财务软件的审计,严重影响到数据的采集及其他功能的发挥。

三、信息化环境下内部财务审计的关键控制点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财务审计制度的基础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良好执行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内部审计是在单位或企业的最高行政负责人领导下,对集网络、计算机及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只能管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对其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的活动。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定期对信息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与测试,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及时加强和提高全面审计工作的进度,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二)保证财务相关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财务相关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提高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基础保障,这就需要相关的资料能够真实、准确、有效,并且使计算机的控制系统与处理系统相互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首先要从信息系统中采集相关的数据,再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将数据资料导入财务审计软件中,使其转化为内部的审计人员能够进行操作和应用数据,形成内部财务审计可直接采纳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时要充分重视财会信息系统采用的各种应用软件的维护过程、数据的存储及控制的科学性。

(三)确保财务及审计资料的安全性

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审计线索已经电子化或者不存在了,加强计算机系统内部组织经济运行中各种文件及数据的安全储存及保证财务及审计资料的安全性非常有必要。对涉及到计算机资料的文件做好备份及加密储存和恢复等工作,新的数据资料一直存放在硬盘中,而新的数据资料在存盘时可能会覆盖原有的数据资料,使整体的数据材料都发生变化,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容易出现线索中断的情况,以至于不能找到相关的数据资料。因此,要保证财务及审计资料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必须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只有得到授权的审计工作人员才能查询和接触硬盘、软件、系统资料及数据资料,从而确保财务及审计材料的安全性。

(四)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操作能力及职业责任感有很高的要求,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势在必行。定期对审计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有利于对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增强审计人员的自身责任感。目前从事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经验,但是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未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内部财务审计人员也应该积极学习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知识,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重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评审

完善内部财务评审机制有利于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内部财务评审机制是内部财务审计的核心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评审制度才能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及完整性。信息化环境下的财会系统与传统的手工财会系统相比,组织财务系统中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具体职责分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进内部财务控制的内容、方法及重点能使其与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信息系统相匹配,从而实现各财务流程有效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查阅财务信息系统中的文件资料及财务流程来进行实地审查,或者与财务人员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准确性。根据相关信息内部财务控制的合理性及完善性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当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组织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具有不合理性或者存在漏洞时,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审计方案,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组织财务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只有掌握好信息环境下采取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和运行原理才能做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使每一位审计人员都彻底了解信息化对财务审计的影响因素,高度重视自身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展组织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此外,还应该确保财务及审计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安全性,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评审机制,确保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杰.实现高校财务审计信息化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2):35-37

[2]张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问题刍探[J].商业会计,2012,19(08):137-138

[3]张鹏,吴子杏.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J].审计与理财,2011,6(01):183-184

[4]于丹.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浅析[N].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3(05):311-312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7篇

一、信息化对高校内部传统财务审计的影响

(1)信息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传统财务审计,主要依据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汇总表、明细账等,审计人员主要通过这些财务凭据对高校内部财务进行审计。而在信息化模式之下,所有的会计信息全部通过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保存,审计人员只需要通过查阅系统内的数据就可以进行审计工作。

(2)信息化对审计的准则和标准有影响。在传统的财务审计中,审计人员对财务进行审计的依据主要是运用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但是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对规定记忆和运用得得心应手,难免造成设计工作的失误。但是推行电算化和信息化审计之后,所有的审计工作都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来运作,精准程度高。

(3)信息化对审计人员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财务审计信息化不断得到推广,这也就意味着财务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高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

(4)信息化对审计方法的影响。传统的审计方法包括账账核对、账实核对以及账证核对等,但是推行信息化财务审计之后,财务审计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财务审计数据库来进行,实行的是一体化的操作流程,与传统的财务审计决然不同。

二、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审计建设已得到初步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和技术限制,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程度并不高,具体体现在:

(1)审计人员配备不齐。由于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审计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需要掌握计算机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原来传统的审计人员在这个方面均有所欠缺,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不是很充足,需要高校利用自身条件加以解决。

(2)审计信息化的数据加工处理太过简单,难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推行审计信息化之后,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财务信息数据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审计人员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就可以进行多项数据处理,以供财务审计工作使用,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财务审计中数据处理并不充分,难以进行细致有效的财务审计工作。

(3)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由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局限,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都得到发展,但是高校内部的审计信息共享还是没有得到发展,各个部门工作各自为政,难以充分发挥协作的力量。

三、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方式

(1)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高校内部财务审计的核心基础,如果不在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中确定明确的审计标准,那么在接下来的审计工作中就无章可循。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审核主要通过财务数据库来进行,一定标准制定有误,那么财务审计的漏洞将比传统审计还要严重。

(2)确保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在进行财务审计之前,需要会计人员将财务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这就要求财务数据的绝对真实性。如果财务数据都不真实,那么财务审计工作就没有意义,也根本达不到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

(3)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监控和测试。在进行信息化财务审计之前,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试,并不断对其进行检测,确保计算机的性能,以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如果在工作中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的话,不仅会造成结果失真,甚至还会造成数据的丢失等严重损失。

(4)保障财务和审计资料的安全性。在信息化条件之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信息非常重要,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备份和系统恢复显得非常重要,既要防止他人恶意复制、篡改财务信息,又要防止数据丢失等。

(5)加强财务审计人员关于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传统的审计工作之下,审计人员不需要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但是在系信息化财务审计推行之后,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投入到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去。

四、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新建设

(1)强化审计信息化的意识,积极探索新的方法的创新。审计人员应该认识到信息化财务审计准确、便捷、操作方便的特点,接受信息化财务审计这一趋势,强化使用信息化技术推动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意识,并且在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时候注意总结经验并发挥创新性思维对技术进行突破,使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审计工作更加方便准确。

(2)加强信息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信息化财务审计工作需要掌握一定信息化技术的工作人员,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审计工作,高校财务管理机构应该从计算机、信息管理等领域调集专业人员来参与信息化财务审计工作,并将原来的审计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使之掌握一些基础的操作知识。

(3)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和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在全程监督的条件下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一个财务审计平台,将财务审计相关的信息、财务审计利用的数据资料、财务审计查询系统、财务审计结果等进行整合,以方便财务审计的相关工作;2利用智能化审计工具,使高校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工作更加准确方便;3建设相关辅助系统,将财务审计、财务信息公示等一系列工作都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结语: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好高校内部财务审计。

参考文献

[1]卞凡,浅谈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财务审计的关键控制点[J]

[2]何俊,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建设研究[J]

[3]王俊华,高校内部审计改革思路[J]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8篇

摘要:在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内部审计逐渐趋向于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以下文章围绕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定义与特点展开剖析,浅谈了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就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进行讨论, 提出了几点方案以推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往的审计思想、审计方式、审计途径都成了阻碍审计工作发展的绊脚石,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影响下,审计质量的提高成为一种必然,将审计的成本有效的降低,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发展,试谍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进步,这也是审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介绍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充足

在信息化建设期间企业都会考虑所属各机构的同步信息化,这样很多企业就要给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一定的条件,例如配置计算机、网络等最基本的办公设备,还有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不仅仅投入了最基本的设施,还经过多种途径使用了审计软件,这样在日常管理和项目实施上就方便快捷了,同时也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很多信息化审计工作经验。而且也有一些企业构建了审计网站,这样办公和管理自动化就可以很好的实现了,不仅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也提升了,给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环境。

(二)扩大了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与软件的使用

在变革和发展的推动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许多高新技术都被使用到审计软件的创新上,比方说系统的克隆、嵌入审计模块、并行审计等技术,很多的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在各类审计项目之中也可以有效的使用这些软件,不仅仅使得审计质量和效果得到了进步,同时促进了审计方法和途径的创新。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也抓住了网络技术这一优势,实现了远程在线审计,这样信息的异地传递与共享就得以实现了,审计效率也实现了最优。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正规化

为实现审计信息化人才最优培养,审计署专门实施了全国性的计算机应用考试, 各个领域的审计机构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也开展了不同种类的审计信息化培训班,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就此展开了活动,把个人信息化水平与审计人员能力考核相融合。截止到现在,计算机应用达标考试已是审计人员获取上岗证和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企业在对人员实施分配与招聘的时候, 也十分的关注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吸纳与配置,这样就给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

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一)将数据采集 、分析技术进行合理的使用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想实现信息化,对于分析数据一定要充分的掌握,注重采集式审计模块的审计程序可以使得信息录入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同时可以确保其安全性,对同步审计技术的审计程序实施很好的把握,这样可实现数据的实时在线测试,进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多元化。在对上述程序实施很好把握的条件下,企业就要对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审计报告技术实施有效的创新,这样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才会得到进步。

(二)注重审计信息的利用速率的提高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要合理的把握,要注重复合性专业人才的引入。与此同时,企业要把握好审计质量的控制力度,将审计风险降到最小。同时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企业对于内部资料与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加强,这样会使得审计信息更加的安全,进而促进审计信息的利用速率的提高。这也是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信息化时代首要满足的条件。也只有满足这一条件,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才会取得长足发展。

(三)注重信息化审计组织体系的打造,使得内部审计信息化标准达到一致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实现信息化,首要应该打造信息化审计组织体系,进而可以更好的开展审计项目管理工作,经过一致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标准,这样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更好的规范管理,在资金充足的条件,确立一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平台,这样使得企业各个机构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近而使得企业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

(四)时刻把握好审计向服务监督审计过渡

在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对于审计工作要一点一点的进行改变。这样,经过静态审计向动态的转变,使得审计转变可以很好的保障审计工作的及时性,经过监督审计向服务监督审计的过渡,使得企业对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意识提升,经过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向审计重心过渡,使得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得到保障,进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使得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三、中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形势介绍

目前,内部审计过渡到内部审计信息化趋势越来越好,这也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而使得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了,这与国际现代审计发展的步伐是完全相符的,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正在过渡到事中审计、动态审计、远程审计等方式上,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一直所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环节上,对于国外许多先进的思想与形式要加以借鉴和学习,把其引入到中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中。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整体步入第四阶段也不再是梦想。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信息化在各个行业的渗透效果越来越明显。企业审计工作向信息化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将审计思想进行合理的转化,对信息化资源要进行有效的使用,注重审计信息化的研究力度,使得审计信息化技术与审计工作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韩小虎.ERP 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N].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9篇

摘 要 会计电算化在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帮助审计人员完成一部分财务审计工作,所以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电算化条件下开展好审计工作是广大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环境的变化出发,对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基本方法、审计内容以及电算化审计方法的发展和完善进行简单的探讨,并针对如何完善财务审计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电算化 审计 探究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传统的财务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财务审计与对手工会计的财务审计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财务审计目的与职能并没有改变,财务审计同样是执行经济监督的智能。但财务审计的线索发生了改变,存有会计信息的光盘、磁盘代替了传统的账簿,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了原始数据到报表输出的整个过程;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比手工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了,电算化处理数据的特点非常明显;财务审计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对象是计算机,审计的工具是计算机;财务审计技术也发生了变化,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计算机帮助审计人员完成一部分财务审计工作,所以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基本方法、审计内容,电算化审计方法的发展和完善,财务审计的对策和建议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的环境变化

1.财务审计的线索发生变化。

手工会计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到编制财务报表等纸面信息,每步都有数字和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财务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判断,获取审计线索。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整个纸面信息系统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肉眼所获取线索减少。此外,从会计原始数据到财务报表的整个输出过程,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整个程序,财务审计线索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已不完全适用。过去的财务信息和财务资料对于财务审计人员来说,变的模糊不直观。

2.财务审计的内容发生变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合规合法,都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处理功能有关。会计电算化软件可能会被人非法嵌入或非法篡改系统等舞弊程序,而计算机只按给定的错误程序及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是手工审计方式无法解决的。

3.财务审计的技术方法发生变化。

制单、登账、转账和审核在传统的会计记账方法下,相应的都有记录,直观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会计人员上机过程中建立、消除、更新等操作资料的记录现在变得很难发现或根本就不留痕迹。传统的手工财务审计对证据的取证、审核和检验方法明显不适应。

4.财务审计的系统内部控制发生变化。

财务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核算条件下表现为对人的控制,强调相互牵制、职责分清,主要是进行手工核对和检查纸面信息,责任明确,结果直观。内部控制是以计算机内部控制为主,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转变为对机器和人两方面的控制。审计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所带来的差错在审计中很难发现,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计算机不留任何痕迹地进行程序和数据的修改,对财务审计工作来说增加了新的难题。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的基本方法

1.审计人员绕过计算机审计,不审查电算化机器内部的信息系统程序和文件,仅仅审查输入计算机打印数据和输出的账表。财务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追查审计的线索直到输入计算机,越过计算机,再继续跟踪审查、核对计算机的输出和输入是否一致。与手工财务审计无大区别,进行审计时只是绕过了计算机,不要求财务审计人员具有电算化会计和计算机的知识,适用于输入与输出能直接核对的、简单的、保留完整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线索审计。

2.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文件的输入和输出,审查计算机内部的处理和功能,审查计算机内部存储的文件和程序。进入计算机内部进行审查,与手工审计差异较大,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电算化会计和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懂得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系统审查的方法。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

3.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程序和设备进行的审计。审计的工具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审计工作,利用计算机检测和审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各种处理和审查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账表,加快和提高审计速度。财务审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电算化会计技能和计算机的知识,要具有较复杂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方法,是现代化财务审计技术的一个标志。

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的内容

1.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审查。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系统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健全,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合法。电算化会计系统由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工作人员和会计处理体系组成,内部控制应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工作的人员控制,内部控制的审计应进行符合性测试,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为目的。

2. 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

此项审查包括应用程序的审计和系统开发的审计。应用程序的审计采用逻辑复查法和检测数据法等,证实系统能按有关的政策法令和规定的会计制度处理各项业务,防止错误的发生,并达到控制目的,采用计算机辅助财务审计技术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审计就是对开发系统过程进行的财务审计,是事前财务审计,是财务审计人员参与设计、调试和系统分析,借此熟悉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控制措施,对开发和安排审计程序段进行参与,便于开展财务审计。财务审计人员还应该对开发的方法程序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合理、科学、先进,计算机系统资料是否齐全规范。

3.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的审计

电算化处理的会计数据正确性、可靠性、真实性,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和真实直接受到影响,所以审计这一部分是至关的重要,财务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审计专用的软件,或利用自身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分析和统计子系统进行账表文件的审查和分析。对数据文件的财务审计就是对会计数据文件进行实质性测试,检查会计数据并进行会计数据审核分析,同时进行对内部控制措施的符合性测试。

四、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1.财务审计是一项很强的专业性工作,需要财务审计人员们运用其有效的财务审计技术方法、业务知识和职业判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电算化财务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工具,只能在工作效率、运算分析、资源共享和逻辑判断方面体现它的优势。真正地应用好电算化财务审计技术,就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财务审计专业人员要以职业判断和业务思路为工作核心,以计算机辅助财务审计的逻辑分析和强大的运算的功能为工具,达到“算”、“审”合一的境界,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计算机辅助财务审计的优势。因此,财务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更新财务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新的财务审计环境下,加强计算机的网络知识、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培训,培养出复合型的财务审计人才,适应财务审计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完成财务审计任务。

2.要注重电算化财务审计事前与事中的财务审计,强化财务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了解。通过财务审计的事前、事中审计,使财务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传递和产生情况,被审计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有深刻的认识。有助于财务审计人员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将计算机的财务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3.积极开发通用的财务审计软件,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效率。财务审计软件可方便地访问被财务审计单位大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信息,有效地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输出财务审计人员所需的会计信息。提高计算机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加深财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及其操作的理解,减少财务审计人员对计算机专家的依赖,是有效、便捷提高财务审计人员计算机处理技能。

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审计人员需进行多方面审计活动。

1.会计软件是电算化的核心,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软件是购买的,要查询其是否经过关部门的评审;企业委托他人开发或自主开发的,则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考核标准。在管理上要设立电子密钥、防火墙,采用网上公证、监控操作等办法实现系统信息的完整性。

2.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财务审计人员。加强财务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知识的培训;搭配审计小组人员要合理,充分考虑计算机专家和审计专家的紧密配合,在分工上要合理,不留盲点,相互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突出审计的重点。会计软件程序应有数据控制和处理的及时性、可靠性和正确性,以及程序的容错能力和纠错能力。程序设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利用被财务审单位的实际数据,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

总的来看,快速发展的会计电算化,同样需要加快财务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和引用,努力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水平。全面地、及时地、准确地对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和审核,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使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华.审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才智.2008(16).

[2]张磊,高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山东煤炭科技.2009(06).

[3]李想.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对策.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7).

[4]武青竹.关于电算化审计方法的探讨.山西科技.2010(01).

财务审计信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审计;创新

财务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措施,对单位发展和管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在当前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财务审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在此情况下,为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功能和作用,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对财务审计的创新研究和探讨十分有必要。

1大数据发展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1.1数据量不断增长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日益加深,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量随之增长,财务审计所涉及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财务审计过程中获得和处理数据信息的速度持续加快,这也使得财务审计工作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新的审计内容被发掘,不仅实现了对大数据技术和相应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还进一步提高了财务审计水平。

1.2信息化水平得以提高

大数据时代到来前,信息技术就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和便捷性。但是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传统的信息化应用方式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财务审计的实际需求。为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人们逐渐加强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财务审计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3实效性有所提高

财务审计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实现内控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在大数据技术和相应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能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实现财务监管,保障单位财产安全。与此同时,还能强化对单位实际财务情况的监管,充分了解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极大地保障了审计的时效性。

2大数据发展背景下财务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财务审计观念落后

新时期,大数据的发展对财务审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必须转变审计观念,顺应时展和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才能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在当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社会环境的变化,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财务审计观念仍然相对较为落后,极大地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审计观念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受传统审计观念和模式影响相对较深;第二,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认识,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第三,事业单位缺乏对审计人员和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对财务审计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财务审计工作表面化、形式化问题相对较为严重。

2.2大数据利用效率低

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在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数据信息量相对较为庞大,这些数据信息能为单位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和决策支持,但是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并未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潜力,缺乏相应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意识,而且对大数据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较为浅薄。大数据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化转变,而是数字化的更高阶形态。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管理、查询以及共享。此外,在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应用需要单位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而事业单位在审计创新发展方面缺乏一定的内驱动力,导致大数据技术和相应的财务数据信息的应用效率相对较低,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3审计创新能力较弱

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探索要求单位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当前事业单位审计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突出,无论是在审计模式、思路方面,还是在审计方法方面,都缺乏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审计创新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审计模式和方法上。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和方法,缺乏对新时期背景下环境的研究,且缺乏对财务审计方面的创新思考,加上传统的审计模式和方法是在相应的资源、技术背景下使用的,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方式不仅不能带来很好的审计效果,甚至会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2.4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当前财务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大数据的使用、财务审计的创新都有直接的影响。就当前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而言,在财务审计创新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在实际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表层,信息化程度不高,大多是针对相应的财务软件的简单应用,缺乏对相关数据的深入应用,以至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第二,缺乏相应的数据平台,对于财务审计工作而言,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的构建对财务审计的创新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平台和数据库,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使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继而严重影响财务审计的创新发展;第三,缺乏对相应的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财务审计在电算化转化的过程中,由于对相应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简单,并未对相应的信息平台进行维护和管理,认为系统只是作为辅助工具进行简单的数据查找和计算等,对相应系统和平台缺乏重视。

3大数据发展背景下财务审计创新的措施

3.1更新审计理念

审计理念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当前大数据发展背景下,财务审计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为进一步保障财务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财务审计创新发展,需更新审计理念,将大数据理念融入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并树立大数据审计观念。此外,要想促进财务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将人力资源从传统手工审计当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财务审计的能效和水平,需加强对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重视,转变传统审计思维模式,更新审计理念,以此加强对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此,事业单位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创新审计观念。第一,单位应加强对财务审计的重视,正确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意义,并打破传统审计观念,积极应用先进技术,以此推动和引导财务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事业单位领导也应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视,助推大数据技术与财务审计的有机融合。第二,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宣传,帮助相关审计人员正确认识大数据技术和相应信息技术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引导审计人员认可并接受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此为财务审计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为促进审计创新发展,还需培养审计工作人员的创新观念,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财务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审计创新的方法和措施,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树立审计创新观念,使其认识到创新研究对推动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事业单位具备创新观念和创新动力,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3.2学数据知识,加强技术应用

事业单位想要促进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必须加强对大数据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充分了解大数据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相关技术,助推财务审计工作向着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单位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其充分了解大数据相关知识,使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明确大数据对当前财务审计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需要了解大数据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方向、应用思路、应用方法,以此帮助相关审计人员了解并认可大数据和相关技术,明确大数据对财务审计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提升审计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对相应技术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使用大数据和相关技术,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事业单位需建立大数据应用平台,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财务审计工作需求,设置该应用平台的功能和相应服务,主要包括审计信息管理、审计模拟等多项内容,以此实现对审计信息数据的收集、保存、整理、挖掘和分析应用,改变传统审计数据信息管理方式,实现对审计数据信息的共享、传递以及管理,以此增强审计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合理选择财务审计系统和相应的工具,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实际需求,合理引入财务审计系统,以进一步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借助相应的审计系统,强化对财务审计过程的全程控制,以此保障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建立创新意识,创新审计方法

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审计工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进一步保障财务审计质量,确保审计工作效果能得到充分发挥,需建立创新意识,并结合事业单位和当前大数据环境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创新审计方法。3.3.1合理扩大审计范围为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需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将财务审计工作与单位管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通过审计工作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管控和监督,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3.3.2优化审计流程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工具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审计流程难以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求,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并优化审计流程,规范财务审计过程,强化审计过程管控,促使财务审计工作得到有序推进。3.3.3调整财务审计模式传统财务审计工作主要采用的是事后模式,通常在发现问题之后进行补救处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事业单位的财务损失,但是效果相对较差。基于大数据背景,大数据技术能通过分析和挖掘财务数据,实现事前预防,及时发现审计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或潜在的风险,并在问题发生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规避财务风险,助力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3.3.4将审计工作从财务部门独立出来将审计工作从财务部门独立出来,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降低其他部门、人员对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影响,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促使财务审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此,事业单位需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构建明确的财务审计组织机构,确保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同时,事业单位需完善财务审计组织架构,建立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核心的审计结构,以进一步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确保审计目标能得到有效的实现。

3.4强化信息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审计工作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对保障审计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在财务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重要内容。第一,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审计工作所面对的数据信息量相对较大,对基础信息设施和信息平台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单位必须结合实际审计工作需求,加大对相关网络、硬件等方面的投入和配置力度,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确保相应硬件设备和信息技术能满足大数据标准和审计工作的需求,以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为保障大数据系统和相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在财务审计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邀请专门的审计专家和大数据系统操作专家编制相应的作业手册,完善大数据系统操作方法和流程,确保相关审计人员能充分掌握大数据系统的操作方法,以保障数据技术的应用效果。第三,应加强双层资源库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此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相关数据资源的共享提供良好的平台。为保障审计系统和相应信息平台的应用效果和系统性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由于系统平台问题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还需定期更新并优化相关平台和系统,以此满足财务审计不断发展的工作需求,为财务审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第四,加强审计信息平台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维护,财务审计工作涉及的数据信息与事业单位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单位的重要数据,一旦泄漏或丢失,将会给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审计信息平台和相应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健全平台安全防御系统,做好信息管理和维护工作,借助相应的防火墙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加密技术等,全面保障审计信息平台的安全。

4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数据量不断增加,财务审计信息化水平和工作的时效性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与效率,发挥审计功能,应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审计理念,加强对大数据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建立创新意识,创新审计方法,强化信息建设,以进一步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随着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和实践研究,我国事业单位将会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瞿重磊,瞿新芃.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审计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2):43-44.

[2]刘丽.“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审计信息化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6):164-165.

[3]陈慧玉.“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审计信息化创新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1):138-139.

[4]蔡惠玲.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J].财会学习,2021(16):90-92.

[5]王淑洁.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策略[J].财经界,2021(15):121-122.

[6]张晔屏.“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审计信息化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9(28):109-110.

[7]于剑.“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12):54-56.

[8]隋玉明.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创新和发展研究[J].财务与金融,2020(3):41-44.

上一篇:反舞弊审计范文 下一篇:学前音乐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