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范文

时间:2023-03-18 11:40:40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一、什么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怎样读懂财务报表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1.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2.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暴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3.将企业与同业比较。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小心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4.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尚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赢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5.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6.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7.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数据来源不完善。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而会计有假设的特定前提,并且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所以,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财务报表数据。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假设币值不变,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货币计量是现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它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即币值稳定为条件的。然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化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持续、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变动的速度与幅度异乎寻常,从而导致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所具有的客观可靠的优点荡然无存,此时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数据汇总表,缺乏对企业经营状况投资风险的分析。

(2)忽略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许多非财务信息与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密切相关,但财务报表上并无反映,如:法规信息、国家经济政策信息、市场环境信息、行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2.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不健全。现行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类。现行财务分析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1)缺乏可比性。在比较分析时,必须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企业当前实际数据的参与标准,如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用历史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同行业之下,不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显然不能用一成不变、缺乏代表性的行业数据去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以预算作为比较的基础,实际和预算的差异,有时是预算不合理造成的,而不是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2)存在滞后性。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无论是比较分析法还是比率分析法都是理想的、静态的、所需数据需要确定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但对于企业的动态管理和及时管理来说,其应用价值并不大。这种事后分析,对于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无论企业采取任何对策都无法对过去加以补救。

四、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建议

1.加强对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运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4.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财务报表范文第2篇

“单独财务报表”是一个歧义较多的概念。在2004年改进前的《国际会计准则》提及了“单独财务报表”,但没有给出定义。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给出了“单独财务报表”术语的定义和详细的解释,并对单独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共同控制主体和联营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改进后的IAS27,“单独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联营企业的投资者或共同控制主体中的合营者列报的财务报表,其中,投资以直接的权益份额为基础、而不是以被投资者的报告结果和净资产为基础进行核算。

二、编制和列报单独财务报表的主体范围

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第41条规定:当母公司根据第10段(母公司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条件)规定选择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编制单独财务报表时,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应披露:(1)财务报表是单独财务报表的事实;所使用的豁免编制合并报表的条款;已经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供公开使用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的名称和所在国家或者主体地址以及可获取上述合并财务报表的地址;(2)列示对子公司、共同控制主体和联营的重大投资的清单,包括名称、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址,所有权比例以及持有的表决权比例(如果表决权比例与所有权比例不同);以及描述对(2)中所列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改进后的准则第42条:若母公司(第41段中规定的母公司除外)――编制了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在共同控制主体中由权益的合营者或联营投资者编制单独财务报表,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应披露:(1)报表是单独财务报表这一事实,以及如果法律没有要求而编制这些报表的原因;(2)列示对公司、共同控制主体和联营的重大投资的清单,包括名称、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址,所有权比例以及持有的表决权比例(如果表决权比例与所有权比例不同);以及描述对(2)中所列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从第41条、第42条的规定可以推论:《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中所涉及的单独财务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并且主体应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编制单独财务报表:一是在除按照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l号》规定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表(没有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外,母公司、投资者或合营者为某种目的而自愿并且额外编制的和列报的财务报表(在此类财务报表中需要指明所编制的是单独财务报表以及编制此单独财务报表的目的);二是按照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第10段的规定,豁免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编制和列报的财务报表。改进后的准则明确指出,如果主体没有子公司、联营企业或不是合营中的合营者,其编制和列报的财务报表不是《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中所称的“单独财务报表”(在此财务报表中需要说明是单独财务报表)。

以上所称的“豁免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指的是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的公司:(1)母公司本身是全资子公司,或者由另一个主体完全拥有的子公司,并且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所有者,包括没有表决权的所有者,均被告知且不反对母公司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本标准相对于改进前的豁免标准:“本身完全由另一个企业拥有的母公司,或几乎完全由另一个企业拥有的母公司在征得本公司少数股权股东同意时,可以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去掉了容易引起歧义的“几乎完全”的字样,增加了实务中准则运用的一致性,增加了实务的可操作性;(2)母公司的债务性工具或权益性工具没有在公开市场(包括国内外的股票交易所或柜台交易市场,包括地方性或区域性的市场)中进行交易;(3)该母公司没有为了在公开市场发行任何种类证券的目的,而将其财务报表在证券委员会或其他监管部门备案或处于备案过程中;(4)该母公司的最终母公司或中间母公司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对外公开的合并财务报表。其中第2、3、4条标准是改进后IAS27新增的内容,提高了豁免编制合并会计表的标准,其核心要求是豁免对象的债务性或权益性工具未进入公开市场的,且豁免对象的最终母公司或中间母公司已经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对外公开的合并财务报表。

从以上条件可以看出,改进豁免标准是在避免未公开上市公司不必要的工作量的同时,保证利益相关者在可以获得进入公开市场的债务性或权益性工具的充分信息。由此可知,对于根据规定需要编制单独财务报表的公司,由于没有可供利益相关者使用的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的信息,其编制单独财务报表的目的不在于信息的公开。

三、单独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共同控制主体和联营投资的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要求所有包含在单独财务报表中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或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中规定的方法(公允价值法)核算。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解释,单独财务报表应该重点关注投资资产的业绩,无论是成本法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所要求的公允价值法都比权益法更能提供相关的信息。成本法能够提供关于投资的股利分配方面的信息;公允价值法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该项投资的经济价值。

由于单独财务报表是由有特定目的(如获得投资资产的业绩的相关信息)的母公司或者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编制的,而且权益法提供的信息已经反映在投资者的经济主体财务报表中,因此,要求用成本法核算包含在单独财务报表中的投资或者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核算。例如,如果有特定的投资者需要用单独财务报表来分析和确定来自于子公司的股利收入时,使用成本法也能得到的相关信息。

四、其他准则中涉及单独财务报表的条款

(1)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该准则第14条规定:“如果企业最近期的年度财务报表是合并报表,则中期财务报告应按合并基础来编制,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与最近期的年度财务报告中的合并报表是不一致和不可比的。如果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除包括合并财务报表外,还包括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本准则既不要求也不禁止将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包括在企业的中期财务报告中。”由此可以推论,对于(中期)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单独财务报表不是必需的,从(中期)合并财务报表中就能得到他们所需的相关信息。单独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和编制目的都与(中期)合并财务报表不同,除非强制要求,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编制单独财务报表。

(2)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1998年修订)。该准则第6条规定:“企业合并可能导致母子公司关系,即购买方式母公司,被购方是购买方的子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购买企业应在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应用本准则,购买方将其在被购方的权益份额作为对子公司投资纳入其的单独财务报表。”母公司(购买方)单独财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作为一个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因此,母公司在子公司中享有的权益应被作为一项投资来看待。从而,使用单独财务报表的利益相关者和使用合并财务报表的利益相关者应不是一个群体,至少应当怀有不同的目的。

(3)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该准则第6条规定:“如果一份财务报告既包括证券公开交易的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也包括母公司或一个或多个子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分部信息只需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列报。如果子公司本身就是证券公开交易的企业,则它应在其本身的单独财务报告中列报分部信息。”第7条还要求:“类似的,如果一份财务报告既包括证券公开交易的主体的合并财务报表,也包括该主体在其中拥有财务权益并按权益法核算的联营或合营的单独财务报表,分布信息只需以该主体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列报。如果按权益法核算的联营或合营本身就是证券公开交易的主体,则它应在本身的单独财务报表中列报分布信息”。

财务报表范文第3篇

大部分企业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会将利润指标作为主要的参照对象;新会计准则在使用了资产负债观之后,从本质上讲,任何一个企业的最终利润不仅是在收人和成本费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资产和负债期初、期末的变动情况对其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并且,涵盖了利润中还未真正实现的损益;上市公司在采用了新会计准则后,它的利润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波动及虚化的特征。报表分析者应在当前的资产负债观下,对企业所有资产和负债以及今后时期里的现金流人与流出情况加以必要的重视,也就是说,全面了解其今后时期里企业利润获取的实际情况,不要对信息含量较小的综合性利润指标有太多的重视。在深人分析财务报表的同时,还要对其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年报及季报、经营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等进行分析。但是,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实际分析时,使用者往往缺乏详细的分析,最终所做的决策可能存在严重的失误性。

进一步增强报表分析者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实际中,无论使用的是哪一种财务报表分析法,能否获取准确的分析结论,完全依赖于工作人员的判断力。应定期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报表指标的判断和解读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培养他们掌握与了解市场营销、会计、战略管理等诸多的知识,充分利用先进的财务报表分析法及其有效工具,实际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分析理念,以使自身在分析相关问题时,有着较高的判断能力、运用能力等,以帮助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对资源的效能结构和企业创新能力加以分析

怎样才能将企业中所涵盖的资源作用全面挖掘与发挥出来,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一大环节。企业中包括的资源有着诸多方面,比如,分析企业中人力资源效益情况,对于进一步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企业政策效益,能够清晰地获悉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策划、税务筹划作用是否有效地发挥。在对企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时,一项核心指标就是无形资产,加强分析其效益,能够准确地检验出企业无形资产实际运营能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内在动力体现的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必须加强分析企业所具有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诸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将定性与定量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定量分析时,所做的判断应是定性的,并在此基础上,更深人地做好定量分析与判断工作。其次,将动态与静态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进行动态分析,在对企业以往的情况全面了解后,对现阶段企业情况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加以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一番预测。另外,将个别与综合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由于财务指标的数值有着相对性,所以,即使是相同的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反映的问题各不相同,有时候,所得的结论呈现出了相反的现象。比如,涵盖在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反映了企业具有较高收账效率、较好质量,但是,企业所制定的信用政策十分严格也会导致该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去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致使其原有的某些机会成本不复存在。所以,实际财务分析与评价过程中,仅依赖于单个指标是很难将问题充分说明的,应按照某一指标对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加以全面、深人的分析,唯有如此,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才是精确无误的。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极其复杂,且变化多端,在对这些外部环境进行定量分析时,具有较大的难度,不过其会直接地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及经营成果。所以,进行定量分析过程中,要有定性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更深人地做好定量分析与判断工作,将人的丰富经验及量的准确计算在企业中所占的功能作用全面地发挥,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水平。

财务报表范文第4篇

l、关联方交易舞弊。所谓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通常,上市公司会采用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

(l)关联购销舞弊。所谓关联购销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购销活动进行的舞弊。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当上市公司和子公司、兄弟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需在合并报表中予以抵消;当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是单个报表,而非合并报表,因此无法抵消,但需在附注中详细披露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内容。

(2)费用分担舞弊。所谓费用分担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在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常常存在着关于费用支付和分摊的协议,这就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当上市公司利润不佳时,集团公司会通过种种手段,如调低上市公司费用交纳标准,代替承担上市公司各项费用等,“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利润。

2、并购舞弊。所谓并购舞弊,是指通过操纵并购日期、交易内容的选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因为只有购买日以后被购并公司实现的利润才能纳入收购公司本期利润中。而整个并购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时点,如双方签订协议日、政府批准日、公司股东变更注册日和实际接管日。尽管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中对购买日的确定做出了规定,但在实务中,如何确定购买日仍然具有弹性。这就使许多上市公司有机会在临近资产负债表日时,利用突击购并虚增利润。

3、地方政府援助舞弊。所谓地方政府援助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凭借地方政府的援助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地方政府援助的主要形式有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种。

(l)税收优惠。按照税法规定,特区企业、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和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各不相同,所得税的减免权除税法统一规定外,地方无权减免。但为了扶持上市公司,许多地方政府相互比照,越权给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率甚至比15%还要低。

(2)财政补贴。地方政府还常采用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一定的盈利目标,这些补贴往往数额巨大,且缺乏正当理由。

4、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管理当局还常常通过选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方法操纵利润。从实践中看,上市公司经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l)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用,计入开办费;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借款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前,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竣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做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世纪法。但是很多公司却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3)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也是上市公司最常使用的一种操纵利润的办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法改为直线法等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

(4)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费用也是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舞弊方法。

5、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利用会计报表项目掩饰交易或事实真相,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未能完全披露交易真相的一种欺诈方法。例如: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日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主要造假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使该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上半年期间虚构了7.72亿元巨额利润,用它丰富的想象力编织着一个上市公司的神话。

二、审计策略

目前上市公司造假成风的现状决定了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对舞弊的审计,尤其是对管理舞弊的审计应成为注册会计师工作的重点。虽然上述这些独特的报表舞弊手段无疑增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还是有可能发现这些舞弊的。

l、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能够使审计人员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发现舞弊。所谓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不仅包括了解客户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竞争优势和劣势,还包括了解整个国家的、区域的、行业的竞争对手的情况。管理当局舞弊必然有其动机。例如:整个行业状况不容乐观;过多的产量或高额负债;实现利润的压力巨大或外部竞争强大;营运资本的缺乏或扩张太快导致负面效应;关联方交易大量增加而繁杂。舞弊性财务报告总是显示出比当前行业状况更好,或比公司自身历史水平更好的业绩或相关比率,且大部分这种报告显示的业绩恰好刚刚达到管理当局几个月前宣布的目标,或刚好符合某项货款或配股的要求。高层管理者往往会通过披露欺诈性财务报表达到目的。因此,只有对客户整体情况有深入了解之后,审计人员才有可能抓住管理当局的心思,发现其潜在的舞弊动机。

2、分析性复核。当审计进入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阶段,分析性复核成了最主要的审计方法和程序。从整体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往往更注重于加总合计,摘抄明细,太过于“埋头苦干”,从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套完善的分析性复核体系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还包括更高层次的行业分析和前景分析。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恰当地运用这一程序,就可以把握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认定的总体合理性,从而事半功倍地发现舞弊。例如:对所得税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的分析,也可以揭示出许多潜在的问题。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所得税费用是根据税法计算而得,由于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在收入与成本的计算口径和确认时间上存在差异,根据利润表中附“利润总额”写“所得税”计算的账面税率通常不等于法定税率,如果账面税率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企业的会计利润质量可能存在问题。银广夏1999年利润总额1.76亿元,所得税仅508万元,账面税率为4%;2000年实现利润4.23亿元,所得税719万元,账面税率不到1.7%;以公司交纳的所得税为基数,即使按照15%优惠税率,推算出银广夏1999年应税利润3.387万元、2000年应税利润4.793万元,应税利润账面利润两年累计相差51720万元。

3、现场调研及利用专业机构的帮助。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在外勤工作中,很少进行现场调研,往往是到了客户处就直奔账簿、凭证而去,先将总账、明细账加总核对,然后就忙于抽查凭证和复印资料。但是数字只能是数字,凭证也可以伪造,它们不能告诉注册会计师全部的故事。相反,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到各个车间、营业部、管理部门去转一转,那么他会从员工的工作士气、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部门的设置与运作等方面得到对企业经营情况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这些都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潜在的舞弊。

另外,审计人员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机构的帮助。发达的互联网、各种各样的专业机构和中介机构都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得到凭自身力量难以得到的信息。

4、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我国的上市公司背后大多都有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而整个集团公司就像一个大家族,存在着难以理清的子公司、孙公司、兄弟公司的错综复杂关系。加之,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安排和改变股权结构,致使一些关联交易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所有这一切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查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难度。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理顺整个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遇到异常交易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仔细审阅公司的会议记录,有策略地向管理当局询问,多研读一些关于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案例,就会增强发现关联方交易舞弊的能力。

财务报表范文第5篇

目前舞弊的手段五花八门,这些舞弊无一例外地涉及财务报表的造假。从理论上来说,舞弊最终必然要通过财务报告体现出来,掩盖舞弊也就是掩盖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会计舞弊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过程:第一是会计确认,例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第二是会计计量,最常见的就是会计估计,凡是存在会计估计的地方就是可能存在会计舞弊的地方;第三是会计披露,会计确认与计量都没问题,但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如实披露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隐瞒关联方交易、隐瞒或有负债等,同样属于财务舞弊。

具体的财务舞弊手段如下:

(一)虚增销售收入

通过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

(1)提前确认收入

这一舞弊手段经常与会计人员错误的职业判断联系在一起,即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为收入。主要包括:①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②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③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④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

(2)虚构客户

有些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日前做假销售,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3)扩大销售核算范围

主要手段如下:①将销售回购、售后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②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③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

(4)进行三方交易

这种舞弊手段最简单,就是互相交易,彼此虚增资产和收益,这种伎俩最适用的场所是一方提供劳务,另外一方提供商品。由于直接对敲容易引起审计师怀疑,上市公司会经过中间桥梁公司,A卖给B,B卖给C,C再卖给A。

(二)任意递延费用

(1)调整跨期费用

有些上市公司将一些己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入账,而这些项目不是企业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虚拟的资产,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上市公司通过递延摊销、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来虚增当期利润。企业为了达到目的,常常人为调节广告费用、折旧费用、研发费用、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摊销的依据和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摊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

(2)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有些上市公司故意混淆利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

(三)企业进行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会计计量本来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但为了稳健,会计学者建议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在一定的会计期限内采用历史成本与市场价值孰低原则,于是产生了资产减值,这些交易或事项往往没有交易记录的支持,没有客观的证据,需要人为的估计。因为有估计,就必然有误差,财务人员就可以利用估计达到隐蔽舞弊的目的。

在当前的准则体系下,对会计政策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可选择空间,两个同样规模的公司,如果销售收入也相同,但是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的话,收益也是不同的。

(四)关联交易

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是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但是大额的关联方交易易于被审计人员察觉,小额的关联方交易又不能起到粉饰报表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以此来迷惑审计人员。

(五)隐瞒应披露事项

隐瞒重大担保、重要的或有事项或者重大关联交易等严重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活动,都会造成信息使用者的重大信息误解。

财务报表范文第6篇

不同的报表使用者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分析所侧重的角度和分析的目的也不一样,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只有首先做到从分析的主体出发,才能实现个体意向。

1.1投资者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投资者拥有收益分享权,但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只能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监督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作出继续投资或撤资决策,他们的分析主要侧重于企业获利能力。持不同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对报表的关注重点也不同,短线投资者通常关心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及其他可以影响股票价格升降的信息;长线投资者则更关心企业的战略发展前景。

1.2债权人

包括给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商业信用的往来单位以及企业债券的购买者等。债权人只拥有按期收回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权利,也不承担企业终极风险,他们的财务报表分析更关注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企业的负债结构及债务的物质担保情况。债权人也会关注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其关注的重点开始是盈利能力,但归根结底仍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关注。

1.3政府部门

作为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者,政府部门要保证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转而又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通过间接调控手段,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了解企业是否合法合规经营,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企业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国有资产管理者还应关注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杜绝虚假交易、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实现企业的宏观调控目标。

1.4企业管理者

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透过财务报表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善管理,预测企业发展的前景,以便采取相应的决策措施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这是企业管理者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目的。

2清醒认识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2.1主观因素

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各种目的考虑,如避税,向金融机构贷款,逃避政府监管等,必然会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具体会计政策选择,且这种选择必然对财务报表数据的质量产生影响,甚至企业管理当局直接财务造假。所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之前,必须首先分析一下报表的可信度。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提供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表,相对增加了报表本身的真实可靠性,但注册会计师行业有其固有的风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并“在抽查的基础上检查支持会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证据”,从而对会计报表总体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论只能合理保证企业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同时,如果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当局串通,发表虚假审计报告,则将会彻底丧失财务报表分析的功能作用。

2.2客观因素

任何条文规定都有时间、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局限性,会计准则亦不例外。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复杂多变,经济业务日新月异,会计准则的制定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有许多准则还未涉及到的“盲区”。即使制定实施了的会计准则,在其指导下的会计数据也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从而产生了会计计量的不确定性。同时,会计估计在会计计量中被广泛运用,这种人为的估计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财务报表编报人员运用会计估计时,其素质和判断能力直接对财务报表的公平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从而报表本身的功能也要受到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缺陷的限制。财务报表的作用尽管受到了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并不等于完全丧失了功能,只要我们树立信心,相信科学,遵循规律,与时俱进,就能够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使人的能动因素在任何复杂的问题上积极作用。

3评估财务报表数据质量并作出相应调整

由于以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对财务报表数据直接利用之前,对报表数据本身的质量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并进行相应调整,这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不可有丝毫懈怠和马虎。

3.1分析管理当局是否存在造假动机

分析企业目前是否处于特定时期,当企业管理当局面临某种压力时,通常会使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来影响财务报表数据,或者通过虚假交易来粉饰财务报表。如企业是否正准备上市,我国目前仍实行核准制,政府要求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准予入市,企业为了获取上市资格,有可能会调整财务报表以达到上市要求。

3.2浏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财务报表,应深入分析其原因,衡量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下面的财务比率计算与分析。参考审计报告时还应注意企业聘请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知名度、信誉和服务质量如何,在同行业中的口碑如何,企业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企业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则要特别予以关注。

3.3评估关键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对财务报表数据质量的影响

关键会计政策是反映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和主要风险的会计政策。好的关键会计政策能从动态角度如实反映企业在关键成功因素方面的表现及其蕴含的风险,差的关键会计政策则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有些行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方面受到了严格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约,缺少自由度。一般来讲,在关键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方面自由度小,则会计数据的质量较低,如果自由度大,而管理当局又恰当运用了这种自由度时,则财务报表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

3.4根据管理当局披露的态度评

估财务报表数据质量管理当局是否积极主动及时地披露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尤其是不利于企业的消息,管理当局的这种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披露质量。企业对于重大关联交易、重大非正常项目、企业经营业绩等情况披露的详简程度也能反映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质量的高低。

3.5根据财务报表数据本身评价

财务报表数据质量虽然管理当局意图用各种方法掩饰其造假行为,但还是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数据本身来分析潜在可疑点,评价财务报表数据质量:最常用的是观察会计数据的变动。会计数据不可能每年保持不变,但大起大落的会计数据必然有某种理由,会计数据的变动也有可能是企业基于某种动机的造假行为。

3.6财务报表数据的调整

如果发现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质量不高,则有必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重新调整,矫正其偏离的部分,力求使调整后的数据更贴近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资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为利润表中每个项目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提供了调节依据,且现金流量表本身也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钱投资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上,以求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而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减少了投资的盲目性。由于信息不公开、虚假信息乘虚而入,造成市场混乱。过去的资本市场更多地是投资者根据捕风捉影获得的信息就能引起整个市场的骚动,而今后会有越来越多地理性投资者会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以作为他们科学投资决策的依据。政府转变职能,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运用间接手段管理宏观经济,从而企业提交的财务报表成为国家了解企业是否合法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统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由此可见,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在不断增加,社会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财务报表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势在必行。

财务报表范文第7篇

1.关联交易。

(1)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间销售存货。

当期内部销售的存货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的影响。若仅本期存在内部交易且内部交易的存货均向外部单位实现销售,合并抵消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成本。这种情况并不影响上述项目的相等关系。

当期内部销售的存货全部或部分实现对外销售的影响。若存在尚未实现对外销售的存货,我们会将该部分未对外销售存货包含的内部利润予以抵消。合并抵消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未实现内部利润金额)。例如,2004年度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A销售一批存货给纳入合并范围的另一家子公司B,A公司该批存货的成本为100万元,销售价格为120万元,期末B公司购入的该批存货均未实现对外销售,且上期不存在内部购销业务,那么在合并过程中针对该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会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比母公司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小20万元。

未实现对外销售存货在下一会计期间处理的影响。续前例,若2004年度内部交易存货已售出,且2005年度A公司销售给B公司的存货成本为200万元,销售价格为240万元,在期末均未售出。合并抵消分录为:借:年初未分配利润20万元;贷:主营业务成本20万元。借:主营业务收入240万元;贷:主营业务成本200万元,存货40万元。那么,2005年度第一笔分录导致合并财务报表净利润比母公司报表净利润大20万元,但并未导致两表的未分配利润不等,而第二笔分录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均比母公司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小4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当期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内部利润同时影响两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的相等关系,而上期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若在本期仍未实现,则亦同时影响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的相等关系;若上期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在本期已实现,则其仅导致净利润不等,未分配利润仍然是相等的。此外,若未实现对外销售的存货提取了跌价准备,则亦应考虑其对两表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2)关联方内部往来提取坏账准备。若期初不存在内部往来提取的坏账准备,本期内部往来提取坏账准备100万元,则抵消分录为:借:坏账准备100万元;贷:管理费用100万元。此分录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比母公司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大100万元,该笔分录在下一会计期间为:借:坏账准备100万元;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00万元。该笔分录在下期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比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大100万元,两表的净利润则仍可相等,但在下期根据往来款的增减补提或冲回的坏账准备会同时导致两表净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不等。

(3)内部单位一方销售存货或固定资产,另一方购入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若销售方以高于成本价售出,则销售当期的抵消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原价。该笔分录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均比母公司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小。销售期多计提折旧的冲回:借: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该笔分录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均比母公司报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大。以后期间的抵消分录(对原价的抵消及上期折旧的抵消)仅影响未分配利润而不影响净利润,且影响净额在逐年减少,以后期间的当期多提折旧的冲回仍同时影响净利润与未分配利润。若销售方以低于成本价售出,则影响的方式相同,但影响的方向相反。

2.盈余公积的反提。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企业按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提取。故在合并抵消中已抵消的子公司当期提取及按前期累计提取的盈余公积,以后还需要按母公司享有的比例补提回来。例如: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20万元;贷:盈余公积120万元。该笔分录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盈余公积比母公司报表的盈余公积大12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比母公司报表的未分配利润小120万元,未对两表净利润造成影响。

3.间接持股。若母公司持有子公司A的股权比例为80%,持有子公司B的股权比例为60%,A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权比例为10%,则在合并过程中A公司需要对B公司进行模拟权益法核算。假设仅存在留存收益的模拟(即B公司从设立至今未有资本公积),若模拟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及前期收益在合并过程中被抵消,即作合并抵消分录时模拟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100万元;贷:投资收益20万元,年初未分配利润80万元。然后作长期股权投资与权益和收益的抵消分录,则会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比母公司报表的净利润大20万元,而合并财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比母公司报表的未分配利润大100万元。若A公司将模拟权益法分录纳入其报表,母公司按模拟后的报表对A公司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后,再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与权益和收益的抵消,则不会导致两表的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不等;或母公司按对B公司直接持股与间接持股比例(60%+80%×10%)确认为母公司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再进行抵消,也不会导致两表未分配利润及净利润的不等。上例仅考虑留存收益的模拟,若资本公积变动可比照其处理。

模拟权益法核算的分录无论是涉及损益还是资本公积,都是作为合并过程的抵消分录,这主要是站在单个企业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的。比如A公司对B公司持股仅为10%,应采用成本法核算,不应将模拟分录纳入A公司报表。模拟权益法分录若进入A公司报表或直接由母公司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并纳入其报表,这就主要是站在集团的角度进行考虑的。目前这两种方法均被采用,我们只需判断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正确与否、分析其采取的方法是否对两表相关项目的相等关系造成影响即可。

4.出现资不抵债子公司,合并过程中产生未确认投资损失。假设母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A实收资本为5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本期该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则母公司确认当期投资收益-50万元。在合并过程中,汇总报表将子公司A的-100万元利润包含进来,而抵消分录仅抵消了母公司-50万元的投资收益,另-50万元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下方的本年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中反映,这样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比母公司报表净利润小50万元。但由于本年发生的未确认投资损失以正数作为加项反映,两表的未分配利润的相等关系不受影响。以后期间再发生亏损或以前年度亏损转回则会影响两表的净利润,当期亏损或前期亏损转回及各年累计亏损对两表的未分配利润的相等关系不造成影响。

5.合并范围的变更。由于合并范围变更,无论是新增户数还是减少户数,母公司仅将新增后或减少前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按享有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再在合并过程中予以抵消即可。因此,合并范围的变更不会对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报表中各项目的相等关系造成影响。即使在2006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导致合并范围变化需调整期初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也不会对各项目的相等关系造成影响。此外,合并范围的变更也不会影响合并财务报表本年年初的未分配利润与上年年末的未分配利润的衔接。

6.少数股东的存在。在合并过程中,先将子公司的净利润汇至合并财务报表,然后在合并抵消过程中将该净利润以母公司投资收益及少数股东收益的形式抵消,且现行报表将少数股东收益列示在“利润总额”项目下方,并以减项列示,故不会对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造成影响。假如少数股东收益列示于“净利润”之下,则会对两表净利润造成影响,但对未分配利润不造成影响。

财务报表范文第8篇

财务比率基本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也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习惯上称为损益表比率;第三种比率反映了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个“存量”项目加以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存量”项目作为来自资产负债表的余额,不能准确地反映这个变量在一定时期的流量变化情况,因此采用资产负债表期初、期末余额的平均值作为某个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的分母,可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的整体情况。下面提及的保障比率、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均属于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都需要采用“存量”项目的平均值。

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框架

1.清偿能力比率。是衡量公司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比率。清偿能力比率是对短期债务与可得到的用于偿还这些债务的短期流动资金来源进行的比较。

(1)流动比率。显示公司用其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最常用的清偿能力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一般认为2∶1的比例比较适宜。但是流动比率也不能过高,过高则表明公司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司的获利能力。

(2)酸性测试比率,也称速动比率。表示公司用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酸性测试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2.财务杠杆比率。反映公司通过债务筹资的比率。

(1)产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负债资金与所有者提供的权益资金的相对关系,以及公司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表示,股东每提供一元钱债权人愿意提供的借款额。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公司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利润。

(2)资产负债率。反映债务融资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与财务风险有直接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资产负债率越低,财务风险越低。

(3)长期负债对长期资本比率。反映长期负债对于资本结构(长期融资)的相对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长期负债对长期资本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本是所有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

3.保障比率。

是将公司财务费用和支付及保障它的能力相联系的比率。利息保障比率表示公司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比率=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或=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利息费用。折旧和摊销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对以前发生的支出的调整,实际上仍然属于本年的现金流量,也可以用来支付利息费用。因此,笔者认为,采用EBITDA比采用EBIT更为精确。

4.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利用其资产的有效程度的比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和公司收账的业绩,说明应收账款年度内变现的次数。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年销售净额÷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收现期。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年中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应收账款×一年中的天数)÷年赊销金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两个比率与公司的信用政策环境有密切联系。应收账款周转越快,销售实现距离实际收到现金的时间就越短,但过快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与过短的平均收现期可能意味着过于严厉的信用政策。账面上应收账款余额很低,却可能使销售额和相应的利润大幅度减少。

(3)应付账款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应付账款周转率=年赊购金额÷应付账款。

(4)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其计算公式为: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年中的天数÷应付账款周转率,或=(应付账款×一年中的天数)÷年赊购金额。

(5)存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6)存货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天数=一年中的天数÷存货周转率,或=(存货×一年中的天数)÷销售成本。存货周转越快,表明存货越具有流动性。但过快的周转速度可能是存货占用水平过低或存货频繁发生缺货的信号。

(7)营业周期。是从外购承担付款义务到收回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这段时间。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的长短是决定公司流动资产需要量的重要因素。较短的营业周期表明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有效管理。

(8)现金周期。其计算公式为:现金周期=营业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析现金周期必须注意,该指标既影响公司经营决策又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并且人们可能忽略对这两种决策的错误管理。例如不及时付款,损失了公司信用,却能直接缩短现金周期。

(9)总资产周转率。表示公司利用其总资产产生销售收入的效率。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额÷总资产。

5.盈利能力比率。

(1)毛利率。是公司的销售毛利与销售净额的比率。销售毛利是指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的余额。销售净额为销售收入扣除销售退回、销售折扣及折让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销售净额-销售成本)÷销售净额。毛利率是商品流通企业和制造业反映商品或产品销售获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商品流通企业商品的销售成本为商品的进价成本,而在制造业则为产品的生产或制造成本。当毛利扣除经营期间费用后即为经营利润。可见,毛利率反映了公司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保持一定的毛利率对公司利润实现是相当重要的。

(2)销售利润率。是利润额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该指标表示,公司每销售一元钱产品所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额÷销售收入净额。运用该比率进行分析时,利润额习惯上使用利润总额,但由于利润总额不仅包括销售利润,而且包括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支等,造成分子和分母计算口径的差异。所以笔者建议,采用狭义的销售利润,这样得到的实际上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它是衡量一个公司能否持续获得利润能力的重要指标,对管理层决策更有价值。

(3)投资回报率。是衡量公司综合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报率=税后净利÷资产总额=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财务报表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市场经济

一、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比较及其优越性

合并财务报表,简称合并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调整或抵消个别会计报表中有关项目的数额后编制的,用以综合反映合并个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的财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在位于向母公司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信息。这里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指投资者和债权人,因此他们是公司资金的提供者,承担着资金的风险而财务报表是其了解经营者对资金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途径。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所谓合并理论,实际上是指认识合并财务报表的观点或看问题的角度。即如何看待由母公司与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合并主体)及其内部联系。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并理论主要有所有权理论、实体理论与母公司理论。母公司理论认为合并报表主要满足母公司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延伸。实体理论下合并报表的服务对象更加趋于合理化。随着企业目标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转变,合并报表的服务对象也从主要服务于母公司这个大股东,转为重视股东、债权人、政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共同的信息需求。

二、规范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是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规范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实施了《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现就该规定体现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理论基础略作分析。在合并财务报表计价基础方面,暂行规定认同母公司理论,即采用双重计价基础,在计算合并价差(其中包括股权购买价格中所蕴涵的商誉以及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时,对于母公司所拥有的那部分净资产,只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推算并确认公允价值,对于少数股东拥有的那部分净资产,仍维持历史成本基础;在少数股东权益性质的认定方面,暂行规定采纳了折衷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做法,将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在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在收益确定方面,暂行规定强调反映母公司股东所享有的净收益,将少数股东损益视为一项费用,作为合并净利润的一个扣减项目,与母公司理论的合并理念一致。

三、对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理论选择的趋势性分析

在暂行规定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主要侧重于母公司理论,但在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转向了主体理论,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趋势,企业合并可能会取消权益结合法(美国FASB141《企业合并》已取消了权益结合法)。有人认为,主体观成为合并报表主流理论已是大势所趋。之所以出现这种重大变化,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一股独大的现象会逐渐改善,尤其是随着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成长,股权会越来越分散,少数股东的持股份额总和可能会超过母公司的持股份额。在这种情况下,仅为母公司股东服务的报表编制目的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实体理论下对少数股权的处理更符合少数股权的性质。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少数股东权益视为一项负债,而将少数股东收益视为一项费用,这种界定并不符合要素的定义。

第二,从股权的性质看,少数股权与控制股权的区别在于对企业经营及其他事项的影响程度不同。母公司可以依靠控制权,采取有利于母公司自身利益的经营方针和利润分配方案。少数股东对子公司的权利仅限于清算时对剩余财产的要求权、出售和转让股权及取得股利的权利。除此以外,少数股东与控制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因此,与其说少数股权是一项特殊的负债,不如说是一项特殊的权益。实体理论将少数股东和控制股东同等看待,反映集团全部的权益和收益。我国暂行规定中坚持了母公司理论,而新准则的诸多规定反映出我国对合并理论选择从母公司理论转向了实体理论。

第三,从国际形式上看,按照所有权理论所设计的比例合并法已受到大多数国家会计准则的限制,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建议用主体理论,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转向了主体理论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

第四,从信息需求的角度来看,不仅母公司的股东需要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而且合并财务报表与企业集团债权人、少数股东的决策也是相关的。按照暂行规定的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过分强调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综上所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合并理论上由母公司理论转向了经济实体理论,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合并范围上明确了以“实质性控制”作为判断标准,取消了以往合并范围确定中的各种例外情况,体现了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在股权日益分散的趋势下,主要代表控股股东利益的母公司观,势必被主要代表子公司中少数股为权益股为利益的主体观所替代。新准则的实施必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用者能够提供高标准的财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财务报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煤矿

经营基于煤炭行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煤炭企业经营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尤其要重视对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从而制定出科学的经营方案。

一、煤炭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关键指标

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汇总。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财务报表包含的财务信息比较多,为了能够快速的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可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分析进行了解。财务报表关键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流动比、资产负债比;(2)销售毛利率和资本金利润率;(3)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4)年度平均利润增长率等等。

二、财务报表关键指标如何体现煤矿经营现状

实践证明通过对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煤炭企业的经营现状,结合实践工作,其实现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流动比率体现煤炭企业的财务状况。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负债比,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流动比率较低就说明企业存在偿付风险,而流动比率较高则说明煤炭企业的资产利用率较低。例如某煤炭企业2015年的流动比率接近于1,说明该企业的流动性比较合理,因此企业不存在偿付风险。2.销售毛利率和资本金利润率体现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销售,如果企业的销售毛利率高表明企业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因此说明企业的发展能力比较强。例如某煤炭企业在2016年的销售毛利率达到30%,通过对企业销售实际观察,该企业在煤炭行业一直处理销售领先地位,因此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强。当然如果企业财务报表中显示的销售毛利率较低,说明企业的营销决策出现了问题,一方面可能是企业的营销比重下降,出现了压货或者销售不出去的现象;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于或者销售成本造成销售毛利率降低。3.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体现煤炭企业经营能力。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是流动资产余额与经营收入之比,是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一般情况下,比率越高,表明收账速度快,短期偿债能力强。例如企业的流动资金余额低于企业的经营收入额度,一旦出现企业资金使用就会造成资金紧张的局面,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当然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比过高,则表明企业的资金效益没有得到发挥。例如当企业的流动资产高于经营收入额许多,虽然能够有助于企业未来资金的应用,但是其表明企业的决策不合理,造成资金闲置,影响经济效益。4.经营收入增长率,年度平均利润增长率经营收入增长率是企业经营收入与上年同比增长之比,反映企业经营收入的变动情况,是企业成长情况的反映,一般情况下,比率越高说明企业业务收入增长越快,市场前景好,反之则表明企业竞争力可能有所下降,但这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年度平均利润增长率是企业在几年之间的平均利润增长比率,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会选择3--5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平均利润率研究。上述两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可持续性增长及企业良性循环能力,突出研究在某个行业中的竞争能力。

三、运用财务报表关键指标提高煤矿经营决策科学的保障措施

基于财务报表关键指标对企业经营决策所产生的影响,为了更加清晰的分析关键指标以此为煤炭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财务数据,煤炭企业应该采取全面的举措以此提高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分析能力:1.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对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分析关键在于财务人员,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才能提高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分析准确性,才能及时在复杂的财务报表中快速发现企业所存在的经营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因此财务人员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各种先进的财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杜绝为了私利或者其他因素而进行会计舞弊行为。2.构建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与方法通过对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分析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现状,但是如果财务报表编制不科学则会造成错误的信息,因此作为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搜集工作,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需要构建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3.正确认识报表分析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使企业全面把握过去年度的财务状况及运营绩效,但财务人员也要充分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作用。对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信息使用者为取得有效信息所开展的必要工作,其中对财务指标及数据的分析只是一个组成部分;完整的财务分析应当是对企业的全方位的分析,必须考虑进各种现实影响因素,且要剔除各种因素对财务报表造成的干扰,这样才可以满足财务分析的有效性要求总之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面对煤炭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现状,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的分析能力,通过对关键指标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以此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经营决策,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蕊,基于企业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J].会计师,2014年06期

2.陈晓雁,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上一篇:财务系统范文 下一篇:医药行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