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11 11:09:18

标准化教育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1篇

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大特征是标准化。或许是受工业化中标准化的影响,或许是大规模、可持续运作一件事物的内在逻辑所使然。笔者说不好,反正说标准化是其特征应该无误。标准化不仅体现于考试,还有教材,年级。现代教育中,学校一家独大,其他教育形式高度式微。学校之外的教育机构多是学校教育的附庸。于是教育的标准化覆盖了全社会,严重抑制了多样性。

我们先讨论年级。严格的年级制抑制个性才能的发育,接受能力快的受约束,其抑制和耽搁是显然的;慢的受挫折,其买接受能力慢者中或许有大器晚成者,但长期遭催促、受挫折恐难成大器。就是说,进度一刀切不好,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不该一刀切,工作中未必不包含学习。我们且举两个人的例子来看看。

顾准,1915年生人。5岁入私塾,7岁转入小学读了三年(加上私塾共计5年),10岁考入中华职业学校初中商科(二年制)。12岁未参加毕业考试就进入潘序伦的会计事务所作实习生,很快学会了中英文打字。13岁加入该事务所办的会计夜校,读了半年的簿记,主要做文书工作。15岁承担了五口之家的全部生活负担。16岁是因夜校学生太多,潘要他任教,因学生嫌他年轻只好找他人替代,但第二年(17岁)再次上任并站住脚。业余自编讲义,为此阅读银行学、会计学、银行实务和经济学,读过马凌甫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自言“英文勉强能读会计书,又初步学了日文”。1934年(19岁)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编写的《银行会计》。顾准说:“1932年(17岁)以后……我已经跨过了我的启蒙时期了。”

我和周孝正兄曾同老友丁学良聊天。周问丁小学读书情况,丁说不记得读过几年,当时几个年级的同学同在一个大教室里,老师一会儿给这个年级的同学讲讲,一会给那个年级的讲讲,“小丁”稀里糊涂地就都明白了,被送进中学。日后由工科转文科,最后拿到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

二人的经历当然都是当时的条件所迫,但是如果正规起来,按部就班,顾准还是后来的顾准吗?丁学良还是日后的丁学良吗?都颇成疑问。正规的教育最适合的是中庸者,捷足者和晚成者的发育轨迹都将被迫改变,不能充分展开他们的潜力。而能力低于中等水平者一定会受挫。大面积的少年受挫,后果难料,但大多不会是福音。盖托说:

你们也一定知道,我们的计算机产业是建立在一批辍学者的远见卓识之上的……我们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都是辍学者。

这些辍学者成功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有一点或许是共同的,他们需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兴趣上。盖托还说:

破坏连续的时间是大规模教育的一个重要武器……没有连续的时间,你无法总结整理扔过来的知识碎片。

每天的时间被分割成不同的课程,对很多人未必不合适。问题在于人是不同的,让所有的孩子就范于时间分割化的程序中,大约会扼杀一些天才少年的创造力。

我们再谈教材的标准化。

在我心目中,汪曾祺的文笔绝对在为数不多的国手之列。他幼时受教的路径如何呢?他有部小说《徙》,他说过小说主人公高先生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小说中这样写道: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教师一个样。物质食粮于身体如是,文化营养于精神何异?

鼓励多样的学习方式

学校垄断了教育的最大弊病是灭绝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是从西方过来的,因此中西都存在这一问题。西方的学校的大系统之中还存在着多样性,而中国学校之间也差异甚小。因此可以说,在教育方式与风格的单一性上,中国首当其冲。

学校垄断教育的问题是显然的,但改革的思路却大相径庭。推行不破不立,他破得痛快,最终一无所获,只好任由后人复辟和回归。教育改革的思路应该是不立不破。如果我们建立不起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何必急于打碎旧的制度呢?如果我们建立起这样的方式,破旧还是需要操心的事情吗?立的思路不是实验,实验有自上而下的计划的味道。它是自下而来的真实的教育活动。如果我们的社会宽容了这样的教育活动,就将慢慢形成了一个非单一的生态。让多样的教育形式在共生中对比,由受教者用脚来投票。别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是现行方式的小的改变,也可以是全新的异类。

南方科技大学企图开创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最近听说有进展了,我不知算不算好消息。我的看法是,他可以选择一条更为决绝的、特立独行的道路。索性不加入教育部的招生系统,完全是自主招生。发授不被教育部承认,因而暂时接受范围极其狭窄的学历。自己努力培养人才,争取早日让用人单位青睐他们的学历。首要的难题是招生,有没有学生和家长愿意和他们一道去承担风险。应届的高三学生中总分不理想、但真实潜力优秀的分子一定不乏其人。重要的是如何打捞他们,说服他们走上风险之旅。初创期必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因此道路一定坎坷。在现行系统外,肯定要比系统内,更有望成就异类。中国的教育需要异类。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2篇

—— 本报记者 马文方

最近,参加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IEEE联合举办的标准化教育研讨会。中外嘉宾与听众就标准化教育特别是标准化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专业教育还是在职培训上,见仁见智。而笔者的观点可能有些超前:标准化教育应该进入通识教育。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不入流的企业卖苦力。”这话在坊间流传已久。高通公司常常被拿来印证这句话,最新的证据是,其市值在今年11月首度超过英特尔。

严格说来,没有一家企业是卖标准的。这是因为除了企业标准之外,对市场有约束力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是由相应的权威部门制定的。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进而形成更多有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

众所周知,技术标准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而标准的制定和批准部门自身并不创造相关的知识产权,因此,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一旦被标准所采纳,企业的财运也就与该标准涉及领域的市场规模成正比了。

网络通信领域为了保证互联互通,一定是标准先行。CDMA从2G开始进入民用移动通信领域,到了3G更成为主流标准。这样,伴随着3G的普及和4G的兴起,作为销售基于CMDA技术的产品和授权的公司,高通凭借着“谁也绕不过去”的专利技术,赚得钵满盘盈。在高通2012财年192亿美元总收入中,技术授权业务占到33.1%,若再加上CDMA芯片和系统,则高达96.7%。

而IT领域为了保护创新常常是标准后行。通常是一种技术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主流后,便成为事实标准;一旦为整个业界普遍接受,经标准化后则变为工业标准;之后若再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接纳,便成为国际标准。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市场的全球化让标准成为市场上规范企业活动的“工作语言”。企业无论大小都离不开标准,而将自己的知识产权与标准化进行关联,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一方面,伴随着技术进步,知识复杂度不断提高。不要说“隔行如隔山”,就是同一技术领域中,技术专门化的现象也愈发明显,因此,标准化工作更多是由技术专业人士完成的,而标准化专业人士更多担负起组织和协调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专业教育则难以满足各行各业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既然计算机可以成为高校公共基础课,那么,与之同样具有行业渗透能力的标准化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公共基础课呢?

某种意义上说,标准化教育比计算机教育来得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标准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标准化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从“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这一标准化的定义不难看出,这里面包含着如何为了达成最佳秩序这一目的,去认识问题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进而经过协商制定出规则。这种方法论对于人们的行为处事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人们常说的过程正义便与标准化密切相关。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字] XML 标准化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

一、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在《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中所定义的概念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就是在现代网络教育领域的实践中,通过制订、和实施各项网络教育的信息标准,使整个现代网络教育达到统一,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面。重要意义在于:

*网络教育系统的基础,通过它从技术上、内容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保证远程教育有条不紊、稳定地运行。

*衡量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标准从它诞生开始就带有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只要整个网络教育按照标准执行,就有了获得高质量与高效率的保证。

*提高远程教育的经济效益,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可以使远程教育的发展避免盲目性、重复性,避免不必要的、无代价的经济损失和劳动损失,从而提高远程教育的经济效益。

*促进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的学习教材开发标准化可以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同期;网络教育管理标准化,可以避免重复劳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统一化、协调化,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与国际远程教育的交流,现代标准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国际性,只有与国际标准兼容才能更好保证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是实现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

二、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国际国内现状

国际

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地区都成立了专门从事教育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这些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机构,它们开发最初的规范草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最后形成各具特色的规范,一些重要的网络规范创建者如表1所示;另一类是部级的标准化组织,它们吸取研究机构开发的规范,经过工作组的反复讨论,最后投票通过以形成正规标准(参见表2)。

表1:国际网络教育规范组织

与HTML不同,XML主要是描述数据本身而非数据的显示格式,因此,它特别适合知识表示。

XML带来的好处

1、更有意义的搜索

数据可被XML唯一的标识。没有XML,搜索软件必须了解每个数据库是如何构建的。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数据库描述数据都是不同的。有了XML,书就可以很容易以标准的方式按照作者、标题、ISBN序号或其他的标准分类。搜索书就变得十分方便。

2、开发灵活的Web应用软件

数据一旦建立,XML能被发送到其他应用软件、对象或者中间层服务器做进一步地处理,也可以发送到桌面用浏览器浏览。XML和HTML、脚本、公共对象模式一起为灵活的三层Web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所需的技术。

3、不同来源数据的集成

现在搜索多样的不兼容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不可能的。XML能够使不同来源的结构化的数据很容易的结合在一起。软件商可以在中间层的服务器上对从后端数据库和其他应用处来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数据就能被发送到客户或其他服务器做进一步的集合、处理和分发。

4、多种应用得到的数据

XML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允许它描述不同种类应用软件中的数据,从描述搜集的Web页到数据记录。同时,由于基于XML的数据是自我描述的,数据不需要有内部描述就能被交换和处理。

5、本地计算和处理

XML格式的数据发送给客户后,客户可以用应用软件解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处理。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数据,而不仅仅是显示它。XML文档对象模式(DOM)允许用脚本或其他编程语言处理数据。数据计算不需要回到服务器就能进行。分离使用者观看数据的界面,使用简单灵活开放的格式,可以给Web创建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原来只能建立在高端数据库上。

6、数据的多样显示

数据发到桌面后,能够用多种方式显示。通过以简单开放扩展的方式描述结果化的数据,XML补充了HTML,被广泛的用来描述使用者界面。HTML描述数据的外观,而XML描述数据本身。由于数据显示与内容分开,XML定义的数据允许指定不同的显示方式,使数据更合理地表现出来。本地的数据能够以客户配置、使用者选择或其他标准决定的方式动态地表现出来。CSS和XSL为数据的显示提供了公布的机制。

7、粒状的更新

通过XML,数据可以粒状的更新。每当一部分数据变化后,不需要重发整个结构化的数据。变化的数据不需要刷新整个使用者的界面就能够显示出来。目前,只要一条数据变化了,整一页都必须重建。这严重限制了服务器的升级性能。XML也允许加进其他数据,比如预测的温度。加入的信息能够流入存在的页面,不需要浏览器发一个新的页面。

8、升级性

由于XML彻底把标识的概念同显示分开,处理者能够在结构化的数据中嵌套程序化的描述以表明如何显示数据。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强大的机制,使得客户计算机同使用者间的交互作用尽可能的减少了,同时减少了服务器的数据交换量和浏览器的响应时间。另外,XML使个人的数据只能通过更新的布告发生变化,减少了服务器的工作量,大大增强了服务器的升级性能。

四、 XML在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中的应用

XML的特点和优势给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前面介绍,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方面。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这几个方面,XML都可以做出比较大的贡献,以实现这几个方面的标准化。

1、用XML定义数据表示的基本结构,实现网络教育信息文件格式、数据结构的标准化。

由于XML可用来描述信息及对之进行组织,所以我们可以将它当作一种数据描述语言,用它来描述数据成分、记录和其它描述结构--甚至复杂的数据结构。我们可以用XML方便地创建出共享的自定义数据结构,生成有关服务、产品、商业交易以及网络教育的结构化信息,这些信息是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换的。简单点说就是,用XML 能描述一个过程,原封不动地移动数据,重新对信息进行打包,让这些信息更适合特定的信息接收者。

如此一来,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规范用XML描述各种网络教育信息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对象等信息,就可以实现网络教育信息数据结构的标准化。

2、XML编码绑定技术

所谓绑定,就是用一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示概念上的数据模型,如XML绑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时具体地表示对象的元数据实例,才能对元数据的实例进行各种操作。

3、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格式,实现网络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

由于XML是一个开放的基于文本的格式,在网上传输起来非常便捷;而且由于基于XML的数据是自我描述的,数据不需要有内部描述就能被交换,适合当网络客户必须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传递信息时的应用,这个优势使网上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得以方便实现。

利用XML的这个特性,再利用定义好的通用的编码绑定,就能够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格式,实现网络教育信息交换的标准化。

4、XML非常方便进行数据的本地化个性化计算和处理

XML格式的网络教育信息数据从服务器上发送出去时,数据的显示以及数据的再次处理可以交给客户端自己来个性化实现。这样不但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也使数据表示多样化个性化,还简化了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交互过程。

[参考资料]

1、《XML实用大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杜国梁、杜大鹏译

2、《XML学习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顺译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育管理信息 标准化 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很多高校依托校园网,以各种教育类管理软件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高校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同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使用示范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教育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存储、辅助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毋庸质疑,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各级政府对教育管理信息的需求,最终为管理决策者们提供了决策指导的依据,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但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涉及的因素众多,在共享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人们对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版权保护问题、网站设计问题、资源库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较多,而对其它问题例如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问题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不乏一些制约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大多属于较深层次的问题,很容易被人所忽略,但这些问题不解决,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就不可能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1教育管理信息共享问题研究现状

根据对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依据熊才平、朱爱芝等人的观点认为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开发组织实施主体是教育管理部门,开发方式主要有学校独立开发,企业独立开发,校、企联合开发三类。庄秀丽、何克抗认为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包含数据生产、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这三个关键环节。这三个环节互为前提,相互联系,处于一种动态交织的循环中。 熊才平、朱爱芝等提出政府主导、企业开发、学校应用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区域共享开发应用模式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他们认为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开发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管理三方面和共享主体及开发方式,优质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和平台,优质资源用户群三要素。李松和黄荣怀认为资源建设的途径模式有购买引进式和自主开发式,征集评审式和课题引领式。胡小勇认为区域性教育资源共享框架中,都应该注重形成四种支撑维度(构建共同愿景,实施资源规范,制定机制策略,开展绩效评估)和十二种机制策略(政策性调控机制策略,科学的投入规划机制策略,技术保障机制策略,质量监控机制策略,管理服务机制策略,应用创新机制策略,激励表彰机制策略,区域联动机制策略,区域示范机制策略,合作同盟机制策略,分层梯度发展机制策略,内容定位 机制策略)。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共享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多的,但主要集中在共享的机制和具体的操作层面,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共享的基本条件以及信息标准化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研究现状

教育教学资源在每个国家具体的开发机制和应用形式并不完全相同,这和各个国家的教育哲学和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直接相关。总体来看,国内现有研究关注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内容供需矛盾、建设模式、建设策略、共享机制等问题,基本形成了以区域(行政县域)为主,关注教育资源标准,以区域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中心,由政府、学校、专家、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以商业化运作的基础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目前还需创新资源开发机制、资源共建机制、资源准入机制、资源机制、资源流动(交流与置换)机制、资源评价机制、资源使用机制、资源推广机制、资源服务机制、资源运营机制、资源跟踪与研究机制和资源应用效益评价机制等。就信息资源的标准化研究主要倾向于专门领域的标准化研究,一般是根据该领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处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专业层面的标准化分析,例如:荆铭,许洪强,和梁成辉的《智能电网信息标准化在调度中心的应用》;白易的《地理信息标准化系统管理和标准模块化研究》;王章国的《矿区煤质与选煤信息标准化及数据挖掘研究》;陈元飞的《中小企业信息标准化研究》;何振和周伟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石――信息标准化问题分析》;蒋景拥热说摹段夜地理信息标准化政策研究》等文章都是针对各自领域的信息标准化的研究,然而针对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的研究还是较少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学校管理信息经常需要交换,各个不同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的需要不断增加,相对滞后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水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清晰可见。例如,学校存在好几套系统标准,有的来自财务部门,有的来自人事部门,有的来自学生管理部门,有的来自教务管理部门等等。学校各部门可能根据本部门需要来开发或者购买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很多都不符合现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管理标准,在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数据层的底层数据库为这些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由于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数据视图和存储过程没有应用标准和规范,不能为数据进一步共享和交换提供更大的支持;业务层的服务单一,没有系统数据导入导出接口,不支持各种常见的数据文件格式,业务流程不可动态配置与组装,导致各个部门的数据格式不一致,无法互换数据,浩如烟海的无法互通的数字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通过网络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极大地简化了繁琐的日常工作,提高了管理者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交换标准,不同厂家的系统不能兼容,新产品无法适应已有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各部门间的网上信息交流。由于信息系统建设不遵循统一标准,难以持续发展,以至不得不重复建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信息的不完整、不规范、重复录入和各种数据的不统一,结果是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和宝贵时间,产生的却是一些使用价值较低的信息,有些甚至成为信息垃圾,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综上所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可总结为:研制开发者和系统使用者对教育管理信息管理标准化认识不深入,对标准实施不充分,导致信息传输不畅,难以满足信息化需要。

4信息标准化是解决教育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换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在国家颁布的《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3935.1-83)中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这一权威定义,我们认识到,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是通过制定、、遵循和实施各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使整个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内部统一,以及与学校外部相关部门的系统的统一,以此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大的效益。信息标准化不但为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提供了重要保证。而且为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奠定了基础。

5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化的实施

针对目前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存在的不足,教育管理信息管理急需贯彻实施一整套完善的标准。标准实施后,系统应用可做到与平台无关,与应用程序无关,数据存取和显示采用一致的标准和规范,这样对于不同的应用程序才有实用价值。2002年9月23日教育部制定并正式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基本数据的收集、分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即对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对管理软件设计规范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第一部分为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是该标准体系的核心部分,涉及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内容覆盖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信息、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体育与卫生信息、教学管理信息、科研信息、办公管理信息、图书管理信息、房产与设施情况信息和仪器设备实验室信息等,适用于学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信息进行统计与管理,以及研究机构对学校信息进行研究与分析。

上述学校管理信息的标准,内容齐全,分类规范。但学校管理信息的标准化,只是学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化的基础之一,并不是全部;实现了管理信息本身的标准化,也不意味着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标准化还涉及到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管理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管理信息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6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共享的关键

受自给自足小农意识的影响,国人的共享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人对共享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在教育界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教育部门对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有着强烈需求,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没有体会到信息资源共享所带来的切实好处,这种状况对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十分不利。

要使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取得较快发展,必须首先创造一个有利于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环境,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人们的共享意识。共享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素质,主要包括:

(1)全局观念。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在地理空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分布不平衡,为了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必须改变狭隘的部门意识、小团体意识,树立全局和整体合作的观念,与他人共享资源。

(2)合作意识。合作就是要善于接纳别人,善于向别人学习。信息资源的共享常常是双向的,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信息的获取者,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典型的“双赢”。

(3)比较优势意识。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是共享的前提。每个人都要有合作意识,善于发现别人值得学习的地方,虚心向他人学习。

培养人们的共享意识,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要通过舆论、媒体等各种渠道,普及资源共享的相关知识,使人们充分认识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以及信息不能共享所造成的危害,使人们清楚在信息时代走自我封闭之路是行不通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鼓励、引导、督促人们走共享的发展道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确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促进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

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内容非常广泛,类型多种多样,而且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多个网站上,这对人们了解、使用这些资源造成了障碍。为了便于人们利用这些资源,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途径。便捷性决定着用户是否使用这些资源,进而决定着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能否顺利开展以及能否取得显著成效。

7结语

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问题是教育管理软件开发者、教育管理软件使用者都应该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认识和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运用标准化手段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过程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开发者和使用者都自觉地做一个促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实施者。才能保障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朝着健康、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一靠转变观念,二靠制定政策,三靠健全机制,四靠培养人才,五靠完善技术。这几方面的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但决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实现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既不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消极等待,关键是从现在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宁燕.论数据标准化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J].档案,2011,02:47-50.

[2] 王庆雯.中文书目数据的标准化与资源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99-100.

[3] 范志坚,方源敏,汪虹.GIS数据的标准化与数据共享[J].中国建设信息,2007,24:60-62.

[4] 肖胜.多源异构数据GIS集成与共享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04:43-45+64.

[5] 马京然,曾跃进.数据标准化与科学管理的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4:128-130.

[6] 赵群.高校信息数据标准化与一体化[J].中国科技财富,2008,12:102+100-101.

[7] 林韩,周力,李宝林,王庆华.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数据的标准化与共享[J].电力信息化,2009,01:27-30.

[8] 杜伟军.民航信息交换及共享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2009,07:64-66.

[9] 尤蓉锦.试论文献资源共享和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标准化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2,02:83-85.

[10] 吴志刚,林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前提―数据标准化[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3,Z1:43-44.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5篇

1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注重数据分析和评估,以数据为驱动,科学地制定标准和评估体系,提高标准的可靠性;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管理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变化,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充分利用实践经验,注重实践探索和创新,形成适合小学教育管理实际需要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1.2规范性原则

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规定,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以统一标准为依据,确保教育管理的质量;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建立可执行的标准,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促进标准的有效落实;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强调标准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保障教育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鼓励标准的创新和完善,不断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推动小学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

1.3公正性原则

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注重保障师生权益,尊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的合法权益,杜绝人为干预;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公开透明,建立公开的评估体系和结果反馈机制,确保评估结果的透明性;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反映客观事实,以数据为依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标准的公正、客观;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强调公平竞争,不偏袒任何一方;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注重多种评估方式的综合运用,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

1.4灵活性原则

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标准和评估体系,注重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强调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小学教育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鼓励创新和改进,不断完善标准和评估体系,以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需求,推动小学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1.5可持续性原则

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适应未来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考虑教育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推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和改进;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小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建立可持续的评估体系,注重评估结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应该强调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性,不仅注重短期效益,还要考虑长期效益,确保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内容

2.1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体系建设

(1)建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包括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标准、评价、培训、考核和监管等组成部分,确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框架和内容。(2)确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层次结构。根据小学教育管理的不同方面和层次,将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层次结构。(3)建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管理架构。建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和管理流程,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顺利实施。(4)制定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运行机制。制定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评估、监督、反馈和改进机制,确保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效果。(5)建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信息化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效率。(6)强化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增强标准化的实施力度和实施效果。

2.2教育管理标准

(1)教育管理制度标准:包括小学教育管理的各种制度标准,如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1]。(2)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包括小学教师的岗位标准、师德标准、职业能力标准、继续教育标准等。(3)教育质量监控标准。包括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学校成果评价标准等。(4)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包括校园安全的各个方面标准,如:安全制度标准、安全设施标准、安全教育标准等。(5)学生健康管理标准。包括学生健康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如学生健康体检标准、学生营养膳食标准、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等。(6)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包括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如教育信息化设施标准、教育信息化应用标准、教育信息安全标准等。

2.3教育管理评估

根据小学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标准,确定小学教育管理评估的内容和标准,对小学教育管理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管理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管理改进提供依据;根据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管理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包括评估的对象、评估的指标、评估的程序和流程等,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确定小学教育管理评估的周期,根据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领域,确定评估的时间和频率,以保证评估的及时性;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小学教育管理进行反馈、落实改进措施,对管理弱项进行针对性改进,促进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顺利实施;加强小学教育管理评估的监管和督导,对评估结果进行跟踪和监督,对评估结果的使用和改进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效能。

2.4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设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数据的交换和业务的协同[2];建设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小学教育管理业务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小学教育管理数据中心,实现小学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建设小学教育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小学教育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2.5师资培训和评价

针对小学教师的岗位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的创新,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小学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制定小学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定期对小学教师进行职业能力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对小学教师进行激励和考核,促进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建立小学教师师德标准,加强师德教育,倡导教师秉持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3结语

在实施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加强师资培训,规范教育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品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小学教育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为推动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计欣莼.5G时代小学教育管理一站式信息化平台刍议[J].名师在线,2020,143(34):13-14.

[2] 韦华厚.探究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问题及应对策略[J].知识文库,2018,447(23):115.

[3] 白世荣.信息化视野下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及路径创新策略[J].知识文库,2022,532(12):22-24.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医学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58-02

美国人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首次提出了标准化病人的概念。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也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者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能力[1]。目前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标准化病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和医生临床能力的教学、评估及职业素养的培育等领域,如美国执业医师考试、香港外科学院住院医师第三阶段考试等[2]。我国自1993年开始,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协会的援助下,在联合培养了第一批标准化病人之后,标准化病人便被开始运用于医学和护理课堂及临床教育,这种教学和考试方式能有效解决临床病人缺乏的状况,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并提供标准统一、客观公正的教学和评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和人际沟通技巧[3]。

一、标准化病人产生的社会背景

1.教学资源缺乏。从1997年以来,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教学医院病床数却增加不多,造成每个学生管的病人数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学生临床能力下降。

2.学生动手机会减少[4]。从1999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医师的执业走向法制化,但该法对医学生没有明确的定位,使得医学生不能合法地进行医疗操作。此外,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手术同意书、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和麻醉记录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使得医生的医疗行为更加透明,执业医师为避免因医疗操作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医疗操作均由执业医师亲自完成,导致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患者拒绝医学生为其进行医疗操作,这也使得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临床教学质量受到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标准化病人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这对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

1.系统问诊。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学是通过扮演病人的角色来完成的[5]。正常问诊教学训练包括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两方面[5]。问诊内容的教学是通过标准化病人仿真不同主诉的成人、儿科病例,当学生询问时提供恒定一致的病史资料,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和女性病人的月经史、生育史)及家族史[5]。问诊技巧包括问诊的组织结构、时间顺序、过渡语言、问诊进度等[5]。通过标准化病人的评估与反馈指导,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问诊的技巧,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如: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使用过渡性语言、如何安慰病人、如何更好地获取病史资料等[6]。

2.全身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教学中,标准化病人接受学生全身体格检查,应做到被动顺从、恒定一致,绝不可给以任何暗示或不合作[5]。在体格检查完毕后,标准化病人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此外,在体格检查训练中,标准化病人指导学生重视人文关怀的教育,如自我介绍,体格检查前当着病人的面洗手、暖手,在体格检查中关心、体谅病人等。

3.临床技能考核评估。在问诊和全身体格检查的训练过程中,标准化病人必须对学生的每一个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步骤、顺序、手法暗记在心,一旦训练完毕,迅速填写评估表,对学生的查体技巧、交流沟通、职业形象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及时反馈和指导[7]。

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教学中的优点

1.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充足的机会锻炼问诊和体格检查的能力,并及时得到评价和提高,学生面对的是标准化病人,不涉及伦理问题,学生可以更专注于能力的学习与掌握,而不必担心医患关系的问题[8]。

2.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9]。

四、标准化病人的局限性

1.标准化病人虽经过一定的训练,能够模拟出一些病人的症状与体征,但不能模拟出所有学科和所有病种的症状或体征。比如呼吸困难可以模拟,可病人由于呼吸困难而出现的紫绀和三凹征等体征却很难模拟;再如肝肿大、水肿也很难模拟[10]。

2.标准化病人扮演的都是典型患者,而临床上经常会碰到不典型的患者,学生从中获得的临床经验很有限。

3.标准化病人要经过专人招募与培训,要付给一定的报酬,需要有一定资金的支持,由于国家在医学教育投入上经费有限,使医学院校在此方面经费压力较大,面临财力和投入的问题,给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带来了困难[11]。

参考文献:

[1]鲁建国,赵华栋,南菁,等.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6-287.

[2]赵峻,陈未,叶葳,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J].协和医学杂志,2012,3(3):361-363.

[3]刘霖,沈洁,叶旭春,等.“标准化病人”考试方式优化策略探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47-348.

[4]韦思明,戴玉英,蒋建平,等.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88-90.

[5]杨耀防,涂明华,占永平.标准化病人技术与临床技能多站考试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3,2(1):23-25.

[6]吴丽萍,张建军.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441-442.

[7]唐红梅,邹杨,黄钢.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8):610-611.

[8]李晓丹,李伟峰,韦莉萍.临床医学教育中培训和使用标准化病人的意义初探[J].现代医院,2007,7(12):140-142.

[9]钟玉杰,王敏,李勤.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10]陆玉莹.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实践考核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90-91.

[11]杨丽,仰曙芬,隋树杰,等.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97-98.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009-4156(2013)10-006-02

一、高校继续教育以及其标准化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概念

目前,对于继续教育,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定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对广义的继续教育由两方面进行了界定。一方面是继续教育的对象,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踏入社会,并且能够担负其社会责任的成年人所接受的各种教育。另一方面是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由四点组成:第一,某个人或是某些人在某特定阶段所接受的如博士学位以及攻读学士学位等正规的教育;第二,对某一新领域中知识补充、知识探究以及知识的更新;第三,对某一特殊领域或是方面的技能,知识的创新,学习以及探究;第四,为了提高自身能力或是适应职业转换而进行学习。这一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虽然拥有共性,并且对继续教育的目的、对象以及内容进行了规定,但其含义却很少获得一致赞同。继续教育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术语,在不同国家地域,对继续教育的说法以及内涵理解存在一定差异性。

(二)继续教育的标准化

我国目前终身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必须要改变其传统缺乏规范化,缺少制度以及分散的办学模式,建立起一套科学管理、专业操作、制度完善的办学系统,踏上标准化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出现继续教育标准化的新概念。有部分学者认为,继续教育的标准化就是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继续教育,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教育,使得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得到新知识的补充,更新并且提高职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中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创新型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的标准化涉及市场开发、课程设计、体制建设、教学管理以及理论研究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继续教育模式与理念的创新。标准化继续教育具有创新性、高端性以及应用性等更符合当下时代需要的基本特征。

(三)继续教育标准化实例

MIT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一流大学,尽管其主要精力是放在科研以及教学上,但是麻省理工学院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继续教育标准化。其面向全社会的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其也是对教学与科研两项重要职能的补充手段。继续教育标准化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是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表现。MIT的继续教育标准化理念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与现实联系紧密,服务于社会以及国家。将社会的发展与利益的应用知识作为自身的中心目标,广泛与政府机构以及工商界进行合作,进行符合社会需要的继续教育活动,同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反馈于社会。第二,传播最新知识,进行高端继续教育。MIT的大多数继续教育项目均属于技术类以及高端科学类,其社会教育层次较高,参与者经常需要提出申请,符合一定的资格后方能进行相应的继续教育,其并不是一味地盲目扩张继续教育规模,而是力保教育项目出精出彩。第三。强调实用性技能,理论符合实际。很明显,麻省理工学院实用性、高端性的继续教育已经达到继续教育标准化的水准,其他如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在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工作中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以其独具特色又丰富的教育项目获得全世界的赞扬。

二、高校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支持条件

(一)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构建

想要构建起继续教育标准化,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持。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抛却传统的缺乏个性并且与实际脱节的陈旧模式,继续教育学生与学历教育学生不同,其往往是对应社会需要而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因此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创新,构建起适应继续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套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是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的关键所在。

(二)标准化的师资队伍构建

建立培养其一支潜心继续教育活动,树立起继续教育理念的标准化教师队伍,是实现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的基础。目前来看,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源自其高校内部,并且是在各院系教师中所聘请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多方面物色教师,开拓人才资源。除了自己高校内部选聘教师,各行业的精英、政府机关执行者以及决策者、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均可以吸纳入继续教育师资团队中,这种多元智能、多方面层次的师资结构队伍,对高校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标准化的继续教育管理

我国大多数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例如,继续教育部或是继续教育学院。尽管在管理继续教育方面我国高校已经累积总结了许多智慧以及经验,但是其管理机构并没有多少能够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继续教育管理标准化,是指其管理在符合继续教育理念、遵循继续教育规律的同时,能够达到较高水平以及制度的管理模式。只有形成了标准化继续教育管理,高校继续教育标准化才能够实现并且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

三、高校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的方向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校企联合

第一,校企联合继续教育需要以为企业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在课时与内容安排上充分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达到为企业培养出色人才的目的。第二,校企联合进行的继续教育需要对不同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培训项目,项目不仅需要承前启后,更需要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充分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第三,高校需要将企业重点技术攻关项目以及改造项目等作为其继续教育的重点,将继续教育直接为企业经营生产以及技术开发进行服务,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转化率,也使学生自身专业技术得到提高与锻炼。第四,校企联合继续教育需要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只有注重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才能促进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农村延展

从整体来看,高校继续教育对农村的继续教育市场开发较为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加快继续教育向农村发展的步伐。普通高等教育无法承载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而农村继续教育在适应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更能够满足大众化需求,使其成为农村青年提高自身素质不可替代的载体以及平台。

四、高校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定位学院继续教育

高校需要考虑到其学院的实际情况,在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中实事求是。高校既不能将继续教育标准化构建看作可有可无的,让其自身“随便”发展,同时更不能盲目地贪大求全,而是需要进行分阶段性的考虑。例如,在确保本科教育质量以及发展本科教育的时间内,可以在稳定现有继续教育规模基础上,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为根本原则,在高校的继续教育标准化发展到新阶段后,再结合实际适当提升继续教育层次以及规模。

(二)稳定师范继续教育,探索新教师教育途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师均有多年的宝贵教育经验,是高校构建继续教育标准化极其宝贵的资产。继续教育在发展具有科学性新阶段的同时,不能够冷落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继续教育。所谓稳定师范继续教育并不是要高校停滞不前,故步自封,而是需要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不断完善传统的师范教育教学模式以及理念。

(三)积极探索能够依托高校特色的专业知识优势

在热门学科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具备服务社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思想理念。例如,永州市是农业大市,食品工程以及生物工程两个新兴产业急需有关的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永州市的高校可以重点发展与食品质量安全以及生物工程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四)积极探索合作继续教育模式

为了稳定开展素质教育,高校可以在校外历史文化名区建设德育基地,在著名企业如电视台、检察院等附近建设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这对提高继续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也可以与某些学习基地进行合作继续教育,此举不仅有利于继续教育标准化的发展,对于促进继续教育品牌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易长发,方光荣,成人教育发展与学习化社会建设[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朱明祖,继续教育――迈向21世纪的基石[J],成人教育,2000,(12).

[3]卢俊杰,简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1,(2).

[4]张义,高校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J],继续教育,2007,(6).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LOM 教育资源 标准化

一、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教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大量教育资源利用了多媒体等各种技术,可谓丰富多彩。但如果仅有教育资源,而不能有效地共享和利用它们,只能导致资源的重复性开发,浪费人力、物力。如果教育资源共享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网络教育也就无法体现其通过网络传播知识的优势了。

二、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各单位院校的远程教育得到长足发展,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在不断发展中也暴露出其中的很多问题。

(1)教育资源表现形式繁多,却缺少统一的标准。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 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都成为教育资源的表现形式, 但由于缺乏对相关信息标准化、精确化的描述,资源的共享及查找十分困难。

(2)资源分散且孤立,难以整合共享。目前,网上的远程教育网站众多,绝大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分散存储在各个学校或区域内的资源站点中,他们大多是自行设计和开发,平台体系封闭,风格各异,各网站直接只是通过简单的链接建立联系。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缺乏对资源管理平台资源库之间的兼容性差, 学科与学科之间资源不能很好的整合,难以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造成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3)资源重复建设但不重用。因为资源形式、版权、站点风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一个实施远程教育的站点在一定程度都重复地建设着其他很多站点都已建设过的资源。以目前教育部批准的68所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存在着很多的课程的重复建设,在看似丰富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中,很多资源的内容大同小异。课程在缺乏一个统一建设标准和衡量标准的情况下,这种资源的重复建设不能不说是一个弊端。

三、学习对象元数据

(一)学习对象元数据概述

学习对象,指的是在任何学习行为中可以被使用、重用或是引用的任何的实体。所谓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本身的描述。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学习对象的属性,如学习对象的名称、格式、教学目的等。学习对象的粒度可以小到一张图片,大到一门课程都属于学习对象。

学习对象元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对象元数据模型

学习对象与传统的课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划分的层次:课件是以课程为单位,并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学习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粒度,可以拆分,可以集成。

(2)共享的范围:课件只能在小范围内,高层次的共享,不能跨平台,跨系统。学习对象可以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做到真正意义上资源共享,前提是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

(3)内容和形式的分离:课件没有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分离,而学习对象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但没有完全分离。

(二)LOM规范详细介绍

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更适应远程教育开展现状、针对性越来越强的过程。现在国际较为通用的为LTSC的LOM标准,其研究重点是管理、定位和评价学习对象所需的一套最小属性集。它提供了一个定义学习对象元数据的结构,它可以根据元数据的使用和表现要求来对教育资源提供描述和分类,使得寻找和使用资源的过程更有效。

目前,LOM标准的影响较大,是当前最重要的关于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的模型,它将教育资源分成了九个大类的数据信息,为学习对象元数据定义了层次结构,便于利用XML语言对元数据进行描述和组织。如图2所示:

图2 LOM元数据模型的分层结构

在LOM规范中,为了资源的共享和互操作性,学习对象元数据格式应该是一致的,有相同的语义模型和绑定方法。在图3将非标准化的现有的知识内容和新内容在LOM规范下,通过CP包装规范和XML描述转换成为标准化的可重用的学习对象。

图 3学习对象的标准化转化

四、利用XML对学习对象元数据进行描述

扩展标记语言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个由SGML(Standard Generalis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型标记语言,1986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8879)派生出来的万维网“方言”,1996年由W3C XML工作组开发成功,1998年10月成为XML 1.0版。XML的目标是使得通用SGML在网上可以通过HTML来实现。因为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是一种半结构化的语言,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结构化的数据形式,现在已成为各个领域数据、描述信息的载体。

上面提到,LOM定义了一个层次结构的概念模型,层次结构的模型可以方便的表示包含许多元素和子元素的数据。XML文档就是层次结构的,它由元素组成,元素也可以有自身的内容和属性。因此,XML成为远程教学中描述学习对象元数据及其内容结构的一个很好的语言。

以教育网中常见的文本素材为例,一篇文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涵与外延探析》,要对它进行描述,在实际操作中,应首先依据LOM规范写出改文件的可能描述信息:标题、描述、关键字、大小、日期等,列举其可能属性,如表1所示,最后在XML文档语法约束下,写出文件的元数据描述文件,并检验其合法性。

表1 一个文本素材元数据的可能描述

以表1所示文本素材为例,其相应的XML描述如下: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涵与外延探析

zh

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概念进行探索和分析,克服业已出现的对这一概念界定不够准确、不够规范的现象,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

……

……

……

< descri ption >

五、小结

教育资源建设在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托网络资源标准进行资源建设是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资源进行共享的有效途径。学习对象元数据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如何对其有效利用是解决教育资源共享和重用的关键。在对学习对象元数据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的前提下,利用XML技术和LOM规范,可以将网络上各部门、各院校开发的各类信息资源组织成不同层次上可用的对象,并采用学习对象元数据对众多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在生成信息资源本身的同时,生成与之相对应的学习对象元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将信息资源以独立对象的方式进行基于标准的封装与组织,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

参考文献:

[1]沈中南,史元春. 学习对象元数据的分层描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02.2:13-16

[2]郑维勇,唐颖. 基于LOM规范的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J]. 教育技术导刊. 2007.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国;教育标准化;新课程改革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的一些传统教育科目遭遇极大的困难。像阅读和数学这些传统科目,这一时期都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甚至连高中入学率也不断下降,从1909-1910年的56.9%下降到1954-1955年的24.8%。一直到60年代美国与苏联的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数学、科学以及其它课程的学习才重新得到重视,但一直效果不好。从80年末开始,为了提高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政府到各教育研究机构再到各个教育协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旨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努力,我们称之为教育标准化运动。这里我尝试探讨教育标准化运动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美国学校课程的特点及由此造成的问题

传统美国的学校课程是在整个世界范围来说都较独特的一个学校课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教材。另外,美国的教师享有充分的教学自由,他可以教他自己想教的关于此学科的任何内容。因此,在美国经常会出现同一学校的同一门课的老师所上的课的内容却完全不同。一些理科性质的科目的差异性可能会小些,但即使那样,你如果翻阅不同学校同一科目的教材,也会发现它们内容的千差万别,即没有国家层面的核心教材。另外,即使国家和各州出台了一定的标准,在具体执行时还是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比如州政府可能会出台一定的标准说所有学校都要开设科学课程,但具体执行时,一些学校可能会把大部分时间投入科学课上,而另外一些学校则根本不怎么教这门课。另外,在美国,教科书和标准化考试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由于出台标准化考试标准的是各州、各学术委员会,而出版教育书的却是商业出版社。它们两者之间关系并不密切,甚至根本不沟通。再加上教师们讲课的自由性,他们也经常不关注他们要讲授的内容是否与标准化考试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符合。这就导致教师所教的内容、标准化考试以及教科书之间都存在很多的不一致。

标准化考试的目的是通过标准化考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但传统的美国学校课程中的这些特点严重阻碍着标准化考试的顺利实施。虽然各州,各学术委员会都出台了一些学校课程和各学科的标准,但由于美国没有国家课程,所以这些课程标准最多只能起到范例作用。再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宪法规定各州可以自由处理本州的事务包括教育的自,不同的州据此出台了不同的课程标准,但有些课程在不同州之间的标准完全不同。问题就是,为什么每个州都要学习不同的课程呢?难道各州教育之间的差异真的那么大吗?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各届政府和教育研究机构不断努力,一直在推进美国的教育标准化运动,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

二、20世纪80到90年代,美国学校的入学人数猛增,但学校教学质量下降

以免费、平等著称的美国公立学校教育在确立之初成为世界各国的典范。免费、平等的理念也成为后来很多国家推行义务教育的理念。作为美国公立教育奠基人之一的霍勒斯曼(HoraceMann)相信:“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获利机会,也平等地享有支配自己所得的权利。”由开始的精英教育观点到后来的教育人人平等,再到后来的越来越多的黑人成为学校的一员,再到移民子弟的大量涌入,美国公立教育的学生数量和办学质量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在快速地发展。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要求以往只招收白人的学校必须满足黑人学生的入学愿望。这一法案颁布后,黑人学生的数量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与此同时,从世界其它国家到美国的移民孩子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美国出台保护残疾儿童的教育法案,保障他们在正常学校正常学习的权利,所以这一部分孩子的入学数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这些原因,使美国公立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美国高中毕业生占17岁人口的比例从1940年的51%上升到1990年的74%。

尽管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公立学校,但学校并为为此做好准备。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饱受各界人士的批评。许多人认为美国在数学和科学等学科方面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在美国的公立教育之下,最为关键的几门学科像数学,阅读与科学的教学质量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有相当多的学生达不到他应该达到的阅读水准。在国际中小学生学术竞赛中,美国的学生常处于落后的地位。这让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无地自容。令人玩味的是,在有关组织所作的一项调查中,排名靠后的美国小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满意度高达75%以上,而排名靠前的新加坡、香港等国对自己学习的满意度只有25%。有些人认为,由于美国高中是自助式的课程,所以很多孩子选择那些容易获得学分的科目,像交际课,食品营养课等,而那些比较枯燥并且不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目像数学之类则不受学生欢迎,但学生们依然可以正常高中毕业,拿到高中毕业证。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整个国家学术和科技的发展。

美国公立教育最初倡导的是给每个孩子以平等的教育机会,然后事实上,美国的不同阶层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鸿沟。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往往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然后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学成为未来的社会精英,而很多出身不好的穷人子弟却常常逃学、退学,最后沦为社会边缘群体。而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教育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不同阶层之间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是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还有就是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效率的日益低下。长期以来,联邦政府只重视对教育的经费投入而不重视效果,导致虽然上了很多项目和经费,但实际效益低下,浪费严重。

三、经济发展对美国教育的新要求以及其它国家对美国的启示

在80年代以前,美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以工业化为主,拥有基本的劳动技能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份好的薪酬。这也是以往的美国教育注重基础的劳动技能教育而不太注重那些理论型学和的原因之一。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工业化经济模式已经发展为新科技、新的金融服务业为主的新的经济模式。很多传统的工作正在消失,依靠低水平的知识难以获得高薪酬的工作。简言之,现在更多是依靠知识和技术而不是依靠体力劳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也刺激到教育的发展变革。事实上,不仅是美国政府和研究机构要求学校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就连普通民众对提高孩子学术素养要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标准化教育范文第10篇

1.1农机教育培训现状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滇东北,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具有“鸡鸣三省”的美称,全县辖2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52万余人,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部级特困县及省财政直管县。全县现有拖拉机3549台,农机具5100台(套),农机技术及管理人员100余人,农机操作手8000余人,农机合作组织15家,农机总动力达31500万瓦特。镇雄县农机校自建校以来,一直承担着全县150余万人口的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多年的农机教育培训中,为提高农机教育培训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根据全县农机发展现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及设施。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农机教育培训程序,严格依法培训,农机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培训人数逐年递增。自2005年取得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云农拖驾培许37号)以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机培训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训人数平均每年以50%以上速度递增,发展到现在年培训量达1540人的规模。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目前已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农机技术人才(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总计达12000余人,特别是近5年来以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机培训稳步推进,取得可喜成绩,培训人数达7000人,占总人数的58.3%,其中,拖拉机驾驶员培训2000人,农机操作手培训5000人,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平均每年培训400人,如此培训规模在昭通市尚属第一家,2014年农机校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计划突破500人,比前5年的年平均培训人数增加25%,到2014年7月底已培训3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0%,且每年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经农机监理部门的考试考核,合格率均在93%以上,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2存在问题

1)设施落后,师资水平低。

由于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和普及,传统的农机培训已远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加上对县级培训学校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很多教学设备大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各种培训设施和办学条件都很落后。由于对农机学校的投入不足,致使学校经费不足,培训教师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理论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培训内容更新缓慢。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逐步向电子化、自动化、气动化等高科技方向发展,农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农业机械的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和更新。但目前镇雄县农机校培训内容相对落后,与现代社会农机的发展脱节,传统的培训内容已不适应农机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3)培训人员减少,培训内容单一。

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农机校培训的主要对象从拖拉机驾驶员以及三轮汽车、低速货车驾驶员减少为拖拉机驾驶员和少数三轮汽车驾驶员。同时,随着农机培训工作改革力度的加大,农机培训逐步走向社会化,新上户的农机驾驶员在培训上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造成县农机校的培训人员减少,从而影响培训质量,使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无法保证。

4)缺乏政策法规支持。

由于县级培训学校缺乏政策法规的支持,部分农业机械化学校失去了自主办学、自我管理的主动权,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农机学校对走向企业化管理,一时难以适应。

2建设依据及优势

2.1依据

1)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它是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工具、装备来武装农业,以及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标准化建设项目,能提高农民正确使用、操作农业机械的能力,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大在描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时明确指出:“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镇雄县来说,“十一五”末农机总动力已达31500万瓦特,拖拉机拥有量达3549台,配套农机具5100台(套)。近年来一大批多功能、高性能、低能耗的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为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镇雄作为部级特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云南省财政直管县,拥有150多万人口,经济极不发达,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大批农机操作手中经过正规、接受系统培训的屈指可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将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之一。因此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标准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3)是农机化教育培训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也就是要用现代的科技提升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与现展水平相一致,建立科学培训体系。针对镇雄县培训工作小、散、乱、缺等实际,农机校制定了农机技术培训标准化建设的规划,旨在提高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动农机技术培训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因此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标准化建设是农机化教育培训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2优势

1)有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大量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不断涌现,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促进了农机具的更新,提高了农机的作业成本,农业机械化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对农机教育标准化建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农民积极性高。

在有关惠农政策尤其是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镇雄县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掀起了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热潮,农民手中农机的拥有量逐年提高,需要培训的农民就愈来愈多,甚至大多数农民改变了以前等、靠、要的观念,积极主动找农机技术培训部门咨询有关技术和主动接受正规系统的农机教育培训。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为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3)农机化教育培训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镇雄县农机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机培训初具规模。学校占地面积2950m2,建筑面积650m2,教室面积120m2,办公室面积200m2,学员宿舍100m2,教练场地1000m2,现有大中型拖拉机教练车5辆,配有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

3建设原则及措施

3.1基本原则

1)坚持多元投入,完善扶持政策。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鼓励和引导社会多方力量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障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培训对象,统筹组织实施。

3)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以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机化发展需求为导向,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结合,农机化技术与农艺知识融合,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提高培训效果。

4)坚持创新模式,完善机制。

采取灵活有效方式,通过集中办班、入户培训、现场演示、技能竞赛等形式开展培训,同时,建立健全培训评价、激励、监督和考核机制。

3.2措施

1)当前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大兴人才优先战略,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标准化建设示范是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纲要、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通知、省农机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建设,以提升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实用人才整体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这就要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农机培训机构,认真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在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中求真务实,科学创新教育培训经验、方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2)搞好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及有关管理、专业技术、实用人员的调查研究,制定农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通过集中培训、科技下乡、现场会等多种活动把开展农机培训大行动引向深入。同时不断创新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及质量,建立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推动农机教育培训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

3)通过农机技术培训标准化建设的实施,一是以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培训机构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全县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向规范化方向转变,同时提高农机培训机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二是通过软硬件设施的配置,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加培训人数,使参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操作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并能应用所学技能,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农机作业,带动当地农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合同违约管理范文 下一篇:单位财务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