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4 16:58:14

本科音乐教育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新型人才

我国的高等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借鉴的是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及他们音乐学院制的教学体制。这虽然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方面的技能水平,但同时也忽略了师范教育的本质。在21世纪初,我国各地开始普及和完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体制,这就导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内容方面也不再是唱歌、乐器演奏;现在大多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增加了音乐鉴赏、音乐表演以及音乐创造和音乐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在理念方面,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就对师范类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本科类师范院校也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针对以上的要求,就需要我们通过对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人才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带领学生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理解实施新方案的意图。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排除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倾向,让学生大步向“师范性”靠拢。

2.加强学校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输出人才的水平。因此,建立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现在本科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加强师资建设,学校要给在校的学生提供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加强内涵建设,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在不断培养本校教师的同时,还要不断给自身的师资力量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建立激励机制,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师明白自身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实际举措,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使师资队伍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为实施课改奠定坚固的基础。

3.重视艺术实践,培养优秀人才

现在新的课程纲要要求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实际能力放在首位。音乐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表现力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基础的素质之一。音乐学专业也就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表演的机会少,缺乏艺术实践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参加一些表现自我的活动,例如,为声乐学生进行钢琴伴奏,或者学校周期性地举办钢琴、声乐的汇报演出等。学校也应该举办一些钢琴演奏、声乐比赛、钢琴伴奏以及音乐创作等比赛,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和表现自我的机会。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和附属的中小学以及周边的中小学协商开设学生艺术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尽快了解工作需求。在平时课余时间,鼓励或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者孤儿院进行慰问演出,既帮助学生深入到社会,同时还能通过实践来提高自我水平。这样,由于学生锻炼的机会多了,以往表演时易产生紧张心理的问题也就能得到克服。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实验场”,是培养合格音乐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4.总结

本科音乐教育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从事本科音乐教育的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和提高自己,不断地发现教育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给本科的音乐教育带来本质的提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师资力量。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本科音乐教育;和声学;改进措施

作为本科音乐教育比较重要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和声学以研究和声理论与和声语言运用为基础,逻辑结构严密,理论性较强,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和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本科音乐教育中,不仅教师觉得和声课难教,学生也觉得和声学难学,和声课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和声学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和声学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一)和声学概念

和声学是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科音乐教育中所学习的和声学,主要是研究和声的产生、构成原则,和弦的连接与相互关系,和声风格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以及应用与写作方法的理论等内容。和声学在古典时期比较讲究循规蹈矩,注重声部之间的进行以及调式内各个和弦的连接。19世纪至20世纪,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复合功能的和弦以及多调性和弦开始出现,调性向远关系调进行离调。在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开始大胆运用变音手法,现代和声逐步形成。在和声学的范畴内,和声的内容有许多种,如民族和声、现代和声、功能和声等。在调性音乐中,和声不仅具有功能性的意义,同时还具有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和声如果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其功能意义就会消失。在和声表现作用中,和声的色彩是主要因素,不管是在调性音乐或非调性音乐中,和声的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和声学的意义

本科音乐教育中的和声学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弦结构,以及和弦之间关系,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所学的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和声学属于必修课程,无论是专科学生,还是本科学生,都要学习这门理论知识,这充分证明了和声学在高等教育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门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和声学教学改革,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无论是进入音乐教育领域,还是进入艺术团体等专业机构,这一学科理论知识,对于专业素质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和声学教学中,一定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广开思路,通过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就业以后无论是从事何种岗位,都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

二、和声学在本科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跟不上时展潮流

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制,教师的主要用具就是钢琴与黑板。各高校和声教学教程,也主要使用苏联音乐理论家斯伯索宾的《和声学教程》。和声学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训练内容以课后习题为主,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和弦如何连接、各声部如何进行等,课后习题也是以和声先后的连接为主,声部进行的错误是主要反馈内容,有时,教师也会对和声进行效果加以纠正。当然,这些也是和声学必学的内容,但是这种枯燥的讲解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声学教学中的不合理性,是影响学生应用的主要因素。在课后习题中,对学生进行训练,主要是一个音配一个和弦的连接。因此,如果是完整的音乐作品配和声,许多学生就不知道怎样运用,教学理论很难与实践相结合。和声运用的单一性,也是传统的和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古典时期的和声比较讲究循规蹈矩,随着音乐创作的不断发展,为了追求新鲜的音响效果,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中频繁的转调、大量的离调已经比较普遍。印象乐派、爵士音乐的和声更是以音响效果为主,与传统和声进行不同。而当前的本科音乐教育中和声学教学却没有跟上时展潮流,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教学模式比较空洞,教学手段缺乏创造性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对于实践教学认识不足,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和声例题,很少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弹奏相结合。这不仅影响学生键盘弹奏能力的提高,也影响学生多声部音乐接受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此外,就算是课后学生练习,一些教师也是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在学习和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后的练习,将自己学习状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为学生辅导,主要停留在纸面上,以简单的理论讲解为主。笔者认为,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教师都需要让学生听一听和声习题的音响效果。只有亲耳倾听,才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响效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深入斟酌,忽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就带领学生分析和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和声学教学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和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此外,传统和声的进行规矩比较多,如不可出现声部超越、平行五八度等,这些都属于创作中的不良进行。但是,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为了追求创作中的新鲜感,如今的作曲家为了增添新鲜的音响效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规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打破陈规,要让学生懂得,只要是音响效果好就可以在创作中应用。

三、和声学在本科音乐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实际的音响教学

在和声学教学中,要想保证和声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就是为旋律配和声,这也是和声教学的第一步,是多声部写作的基础。只有学好和声学基本原理,做到功底扎实,才能够在实践中顺利地加以运用。和声学的教学很广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也比较多,除了为旋律配和声之外,和声分析、和弦听辨、即兴编配相关内容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声学也都比较重要。在和声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正确把握重点、难点。和声不仅是一种理论技法,同时也是一种音乐语言,和声越丰富,音乐语言就会越丰富多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际的音响教学,尤其是在分析解决和声问题的时候,更需要用实际的音响教学来完成,通过视听结合,分析实际作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流行的优秀音乐作品来进行分析,由于学生熟悉该曲目,在作品分析时有利于加强感性认识。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不断运用实际弹奏进行示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和弦的变化有一个清楚的感觉,达到巩固提高所学内容的目的。

(二)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创新即兴教学

和声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名优秀的和声学教师要懂得,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学生对于和声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师要尽其所能证明和声教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和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只关注书本理论知识,生搬硬套教材内容,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实际音响提高学生对于和声学的思想认识。无论是讲解与分析课堂和声教学例题,还是指导学生课后练习,都应通过实际弹奏来评价。要通过实际弹奏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进而促进其键盘弹奏能力的提升。在和声学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创新即兴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和声知识,在没有事先设计伴奏的前提下,即兴为某一指定的旋律弹奏,将古典和声加入到即兴教学中,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利用高科技进行和声学教学

实践证明,在本科音乐教育和声学教学中,口头的讲解方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课堂内教学,可以采用教师讲解、相互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讨论,把和声学习的一些新想法提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介绍经验,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和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讨论,互相修改作业。笔者认为,和声写作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之间互相检查作业,有利于快速了解问题出现的症结,以增强做题的准确性。在和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认为,利用高科技进行和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和声效果。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生动形象的音响,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可以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和声世界,有效提高学生对和声的认知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学生还可以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和声,轻松地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内容,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在本科音乐教育中,和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完传统和声以后,应让学生明白和声学是具备发展性的,要注重和声学习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际的音响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龙华云.基于高校音乐专业和声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5(1).

[2]刘佳.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和声课程教学完善浅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9).

[3]陈国威.和声共同课教学内容与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艺术研究,2012(1).

[4]李旭开.音乐专业基础和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大众文艺,2013(10).

[5]吴迪,左亚萍.和声课教学改革浅谈——授课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青年文学家.2012(5.)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培养路径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音乐教育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拥有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不仅仅能够提升学前教师的个人魅力,还能够保证学前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但是这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受到了学生音乐素养、生源质量、高校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技能并不强。所以,要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状况进行细致分析,将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作为音乐教育技能的核心培养目标,探索相关的途径,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其与学前教师这一职业的未来发展相适应。要以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为切入点,将音乐学科的特点及其教育特点相结合进行考虑,然后全面性地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具有四方面的意义:(1)引导学前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和演奏,认识音符等简单的音乐技能和知识。(2)培养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知。(3)让幼儿能够使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体会快乐。(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培养出艺术活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感受美、表现美,让他们的审美经验变得丰富,能够体验创造和自由表达的快乐。”这是在《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的内容。这种教育观念改变了以前以音乐技艺为重的学前音乐教育模式,现阶段的学前音乐教育则是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以及身心的全方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这样学前音乐教育就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进行表达、交流、创造,进一步挖掘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具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学前教师能够以学前音乐教育目标为引导,进行音乐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的挖掘,这样才能够让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让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并提高音乐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

1.非专业性

与专业音乐学院(系)的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具有非专业性的特点。因为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明显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套用了专业音乐学院(系)的课程模式形成的,将钢琴演奏、演唱等技能看得过于重要。学前音乐教育实际与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之间严重脱节,学生们因此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没有相应的实践能力、缺少对学前音乐教育内容的了解。众所周知,教师要具有相应的分析、编排作品的能力,并能够根据作品特点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够顺利组织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正因如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是需要重视的,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进行的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他们往往不需要掌握过多的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演奏技巧、晦涩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样看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

2.综合性

综合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对于音乐的学习中选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求“通”,但是不要求“精”,保证音乐教育的精益求精。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原有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知识架构、文化素养、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因此要在音乐学习的“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适当的综合性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优秀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为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学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主要培养目标。其中良好的音乐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音乐学科教学技能和知识。主要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组织能力、音乐表演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创编能力、音乐教具制作与操作能力等,这些从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论的角度看是最重要的。学前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是要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够形成的。二是要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要具有能够良好的掌握演唱、弹唱、演奏、音乐基础理论(其中包括调、调性、节拍、和声、曲式、调式、节奏、旋律、织体)等技能和知识,能够将这些内容转变为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的审美能力等。这样看来,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全面性则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演唱和弹奏基础技能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学前使用音乐教育知识和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以钢琴或者声乐的某一种技能为主要训练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全方位进行综合训练,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正因如此,要注重音乐与不同的表现方式之间的结合。学生们在课堂上如果能够这样运用音乐教育,就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音乐要素,为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总结

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课要从基础开始学习,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管是在钢琴、声乐、舞蹈,还是视唱、乐理等方面都应帮助学生们改变以往的思路和理念,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幼儿音乐教学方式和方法。总而言之,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紧张感,要注重包容开放的教学氛围营造,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各个器官在这样的方式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验、创作音乐,便于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体验。学生们在即兴创作的时候会采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够将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加以开展,利于个性化成果的产出。在思想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加以肯定,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有效开展的首要事项,奥尔夫教学法提出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综合性教学内容、互动式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相关课程的全面渗透、面向未来职业是高校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得到彻底贯彻,教学指导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们能够即兴创作,对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徐少涵.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启示[J].北方音乐,2015,(16).

[2]胡建华.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歌海,2014,(02).

[3]代显梅.鉴赏者的资质:霍桑的接受美学思想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3,(04).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改革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地位的确定,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和德育、智育、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以特殊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德、智、体更全面地发展。音乐教育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些应对策略。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薄弱。由于就业上的压力使大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修炼,不得不放弃一些音乐的学习活动,很多学生甚至对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地学过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背景知识缺乏,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2、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使研究部分的脱节,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建立和执行方面,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普通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较好,但大多数的新建本科高校缺乏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坚实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导致一些学生因为学分需要选择音乐相关课程,所以很难提高学习兴趣。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在音乐课程类型太单一,通常只有很少的课程,如“音乐欣赏”音乐课程不能针对大学生的智力、心理、情感等特征的音乐素质教育。

3、教学方法不够完善

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满足于一般的练习耳朵,讲座和视听教学方法是单一的、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是最常见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是必要的。但是只有知识在音乐教学所有的注入为目的,教师不断,是教师、学生可以经常了解只有三四分。至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罕见的。

4、音乐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普通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师队伍存在不够健全的问题。一是师资严重短缺。二是音乐课教师地位尴尬。公共音乐往往被列在其他课程之后,被视为“装饰”的素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有时会产生焦虑、抑郁、无助、急躁,或抱怨的情绪,甚至造成一部分师资流失。

5、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新建本科院校所有类型的音乐俱乐部也只有在进行活动临时突击训练,所以也就没有好的音乐文化。因为音乐学习内容、方法陈旧,学生学习不感兴趣,也就提不上加强音乐修养,不太可能组织高水平的音乐活动,创建一个强大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二、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1、健全教育体制,加强扶植力度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建本科院校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把高素质人才需求作为一个整体,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期部署,从教育教学的政策和措施加强。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创建一个浓厚的音乐素质教育氛围,也可以有辅助思想道德建设、开发智力的作用。第二,逐步改变公共课程、必修课程,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音乐教育的质量。在当今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现有超过二千所大学在美国,有超过一千三百个大学音乐学院,没有音乐学系的大学,学生可以跨部门去上音乐课,大多数大学和理工学院音乐选修课。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新建本科院校的音乐普及教育很落后,绝大多数尚未建立。建立一个序列化的音乐教育工程是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完善的系统。

2、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不断吸收先进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不断优化设置。音乐课程内容安排,必须伴随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课程在音乐。在音乐欣赏课程,结合音乐知识、相关音乐等进行解释,关注教学基本知识,使学生的音乐,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音乐,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过程在高校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艺术和现代教学方法密切结合,尽量减少平铺直叙、灌输式的方式,要将更为抽象的理论课程学习具体化,对于学生不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学生进行审美取向,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3、办好大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的音乐教育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所以大学生艺术社区要成为主要的载体来实现对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社区部门应进一步实现社团的组织健全、制度完备、日常工作固定化,活动流程化;社团文化实现语言、数字,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通过学校和学生的认可,社团可以独立整合学校相关资源,进一步提高网络、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促进交流与合作院校,实现完美的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成员的成长与深度,优质的服务,建设一批内部结构的完善和合理的品牌社区机构。学校建立大学生艺术团合唱、舞蹈、军乐队、民族音乐乐团,电声乐队等,并配备一个专职心理咨询老师。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质量的大学生音乐最终要靠老师的教学可以实现。配备了稳定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保证。学校在校本培训的基础,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外培进修,以利于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田铁汉.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文教资料,2008(1).

[2] 文志杰.有关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管理教育,2008(8).

[3] 彭丹.高校音乐教育途径的实践探索与建构[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

[4] 俞波.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研究[J].大众文艺,2012(10).

[5] 彭丹.高校音乐教育途径的实践探索与建构[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32-03

一、新课改的背景和概述

自2001年以来,我国中小学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即“新课改”。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新课改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模大、方位全、理念新,主要倡导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改变了人们对基础教育的传统观念。新课改实施十年以来,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经历着这一轮新课改,并诞生出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等一批重要成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组成

中小学音乐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音乐课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音乐素养也越来越重视。在上述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中小学音乐课重要性的提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基本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各个地方的教育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各种形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或是汇报演出,各地教育部门的音乐基本功比赛内容一般分为: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即兴弹唱、合唱指挥和音乐理论等几个方面,考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某些地方的教育部门直接将比赛成绩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这一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和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新课改之前,本科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基本功的培养方向主要偏重于音乐技能、音乐文化素养和理论等几个方面。其中音乐技能是指:钢琴、声乐、舞蹈、器乐、即兴弹唱伴奏、合唱指挥等音乐的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音乐文化素养和理论是指: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相关的综合文化素养和音乐理论知识等,例如:音乐史与音乐鉴赏、音乐教学论等。音乐教师具备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会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之前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注重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技术,忽略了舞台表现;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忽略了课堂教学和创造能力;注重个人技能训练,忽略了实践实习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拓宽和加深。目前的较流行观点包括音乐技术基本功、舞台演艺基本功、教学创造基本功、音乐制作基本功、文化理论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等六个方面,上述的定义在以音乐技术基本功为基础的层面上,加强了音乐教师的舞台表现、教学创造和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三、新课改背景下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改的实施更新了传统教育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多方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信息:

1. 教育部门强调音乐师资的基本技能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各个地方的教育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多次各种形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或者汇报演出。音乐基本功的比赛项目体现出各地教育部门对音乐课实践和知识技能的重视。此外,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也会每两年主办一次“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比赛项目分为: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综合音乐知识答卷(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基础、中外音乐史常识、民族民间音乐常识及舞蹈基础常识等)共五项,也体现出教育部门对音乐师资基本技能要求的连贯性。

2. 一线教师强调音乐师资的组织能力

在笔者所在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研讨会上,多位小学校长提出:来实习的音乐专业学生单项技能都很过硬,但是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文艺活动组织能力则有待提高,很多实习生在组织和安排一些大型演出活动时显得手足无措,无法胜任工作、完成任务。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力。因此,各类文艺活动和比赛都很多,这就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舞蹈的编创、合唱队、乐队的组织、舞台设计以及节目的安排,等等。

3. 学生家长强调音乐师资的文化修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对孩子艺术素质方面的培养,钢琴、器乐或舞蹈专业训练已经成为很多孩子业余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音乐课,不少家长则认为,教师在完成基本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以外,应该多给学生讲授一些音乐领域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音乐、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在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的同时,完善其人格。此外,学校还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演出和表演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同时收获自信。

4. 招聘考试强调音乐师资的综合素质

现在各地区、市县的音乐教师招考一般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先进行理论考试,包括:乐理知识、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教学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内容,这就体现出对音乐教师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重视。其次,实践部分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即兴表演和创新等方面的考察,例如即兴伴奏,往往要求自弹自唱或现场弹奏,而舞蹈创编能力也是近年来很多招考单位非常看重的一项内容。

5. 新课改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

笔者根据以上的调查情况,将新课改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综合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更多的是“全才”,即能够熟练掌握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合唱、音乐知识、课堂教学等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文艺活动的组织能力。

(2)创新型。在当今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型”的口号是各行业对人才所提出的共同要求,对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也是如此。他们除了要具备一定表演才能外,还要有创新意识、科研意识和创作能力,包括对教材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科研甚至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

(3)情感型。随着新课改对培养中小学生审美情感和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视,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情感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会对学生产生直观的影响,让学生通过音乐课充分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当教师在歌唱、演奏以及伴奏中都充分表达出音乐的情感时,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其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音乐素养。

以上几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一致分析出:当前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要求高而全,中小学招聘新晋音乐教师的门槛也逐年提高,从而对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新的挑战。

四、本科音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要求的接轨

长期以来,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音乐各门类间触类旁通的能力不强;将音乐更多地等同于技术,没有真正地理解音乐,造成钢琴、声乐、器乐、舞蹈的学习都只重视技术、技能,而无法理解音乐的深层次内涵,更无法将这一内涵或情感进行表达。例如:本科学生时常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等同于钢琴课,只关注如何完整弹奏一首乐曲,而忽略了钢琴即兴伴奏中对于“即兴性”和“创作性”的要求;指挥课上学生的指挥意识不强,更多的时候像是听着音乐打着节拍;舞蹈课上学生很少涉猎舞蹈编创的内容,而此内容却恰恰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和文艺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不少学生轻视音乐理论课,由于不注重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底蕴,导致其今后无法胜任音乐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新课程改革已近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相比之下的本科音乐教育在很多方面则显得较为滞后。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由此,笔者“抛砖引玉”地提出对当前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几点建议:

1. 加强综合、融会贯通

提倡本科音乐教育中基本技能的综合。所谓“综合”,是指在各门专业课的授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能力,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音乐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

(1)在钢琴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弹奏一首钢琴作品原谱的基础上进行移调练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乐谱和键盘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和声学知识,并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做准备。

(2)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两配合、一弹一唱,从一开始的发声练习直至最后的歌曲演唱都进行合作训练,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还能够让他们体会到音乐配合的重要性。

(3)在舞蹈课上,教师可以更多关注学生的创编能力,以中小学音乐课内容为创编素材,同时结合音乐史论课的学习,在舞蹈创编中融入更多时代元素,让舞蹈表演更具文化意蕴。

(4)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本科阶段音乐专业各门课中共同的训练目标,让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

2. 加强排演、精益求精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各种文艺活动和比赛都很多,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增加舞台表演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各类本科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大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实践、暑期文化下乡及其它各类演出活动,让他们获得更多参与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经验,充分将课堂知识与表演实践相结合,真正具备合唱与指挥、排练与编舞、组织与协调的能力。

3. 加强实践、笃行致知

一方面,建议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机会,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锻炼,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在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论等理论课程中,应适当增加学生上讲台实践的环节。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更重要地是能够锻炼他们的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让他们熟悉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反思

笔者在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现状进行调查时,走访了很多中小学校领导和音乐教研室教师,通过交流了解到很多的实际问题和意见建议,这些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是在课堂教学培养中无法知悉的。中小学校领导和音乐教研室教师处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前沿,他们的想法取自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只有多采访一线教师,多和他们交流,才会了解新时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反思本科音乐教育的得失,紧跟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潮流,从而实现本科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养要求的接轨。

随着时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今整个社会都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参加培训、继续教育及个人学习等多个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加强音乐基本功、教学创新及科研能力,以顺应改革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声健.大陆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特点及其实施现状[EB/OL]. http:///article.asp?id=1279,2010-4-2.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实践教学策略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却没有跟上规模发展的步伐,“同质化”和“高大全”等现象严重[1]。地方高校面临办学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技能要求,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会给地方高校带来不良影响,产生生源危机和就业危机[2]。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3年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二、高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其人才培养方向、课程教学也随之发生转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下,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并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3]等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可见,幼儿园教师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但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体现出高理论水平、低教学能力的特点[4],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方面也体现出同样的特点,这与课程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递、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有关。对此,我们应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向实践型、应用型转变,突出教学策略的实践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及幼儿园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秉承“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更加重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及弹、唱等技能,需要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得到巩固与运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课前展示活动

为增加学生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的经验,教师可在授课前安排课前展示活动,作为后期模拟实训环节的热身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2.课上随机抽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已学习了音乐相关课程,但其视唱能力还很弱。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其加强课后练习,教师可在授课环节中安排5-8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歌曲视唱的抽查。应注意,该课程重在如何“教”而非音乐技能本身,教师不宜“舍本取末”,在这个环节花过多时间与精力。

3.有针对性地筛查

在授课过程中涉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时,教师可随即对学生展开筛查。如讲到节奏教学时让学生演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与速度,讲到儿童最早、最易掌握的小三度音程时,提问学生关于音程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

(二)开展参与式的音乐教育流派教学

世界著名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内容可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是学生需掌握并学会运用的课程内容。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具体操作思路如下:在音乐教育流派理论学习后,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课例,由教师充当“幼儿教师”,学生充当“幼儿”,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可选取课例《藏起来的歌曲》,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儿歌,出示双方约定的信号,学生在歌唱的某一环节停止发声,教师出示“取消手势”后,学生继续歌唱。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及其他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教学中也可采用类似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认知、行为与态度上的改变[5]。

(三)多维度进行幼儿园教育见习

幼儿园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接纳度[6],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认同,发展专业情意;可增进学生对幼儿、幼儿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其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深化认识。为了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幼儿园课程见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制订多维度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学习计划,并与幼儿园协商做好相应安排,具体如下:

1.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马拉古奇指出环境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挖掘现有环境布置中的音乐教育功能,讨论其潜在的音乐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并形成观摩学习报告。

2.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观摩与研讨。教师组织学生对幼儿园四大音乐教育活动类型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与幼儿教师及授课教师结合该教学活动展开研讨,进一步掌握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3.音乐活动区域环境布置及其活动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活动区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幼儿的表现、教师的指导三方面进行分工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全体小组成员将观察所得统整为一个完整的观摩学习报告。

4.生活环节中的音乐教育。此环节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每人观摩几名幼儿在生活环节中的音乐表现,记录教师的指导行为与策略,并提出在生活环节中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

(四)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训交叉展开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四大类音乐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可在理论讲授后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并开展模拟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五)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8]。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模拟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1.教学视频的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选择典型的教学视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讨,帮助学生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可选择的教学视频有不同流派音乐教育的典型教学视频和不同类型音乐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视频等。

2.观摩见习的案例教学。前文中提到幼儿园见习活动中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音乐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与活动指导及集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可作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要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3.模拟实训环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此环节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学生的模拟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开展教学最真实、最鲜活、最具有教育价值的案例。教师在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安排小组讨论,最后针对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进行集体评议,集体评议的内容有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与活动延伸,通过讨论与评议,使学生更全面、更充分地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要点。

在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综合性和实用性,这不仅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且符合幼儿园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待,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性,往综合性、实践性、应用型等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2]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35.

[4]党爱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7):113-116.

[5]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念及实践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5,(7):18-20.

[6]张丽莉.幼儿园见习对师范生专业学习与就业期望影响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8):47-50.

[7]Edwards.C.Gandini.L&Forman.G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193.

[8]KOWALSKI T J.Case stud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M].New York:Longman,1991:116.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钢琴课;课程建设

引言

由于部分本科院校自身建设的不完善和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不重视,缺乏钢琴课程的系统培训,致使钢琴课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使学生在未来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钢琴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不能良好的胜任未来的音乐工作。所以,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进行改革完善建设是亟需进行的。

一、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的教学现状

1、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学生的钢琴水平有限

目前,在我国很多本科院校钢琴课专业中,受教学生的钢琴水平普遍低下,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钢琴。对于钢琴这种乐器感到熟悉又陌生,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钢琴课的过程中显得极其吃力。并且由于钢琴课的课程有限,仅靠学生平时自己练习钢琴,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钢琴水平提升也极其有限。另外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虽然学习过钢琴,但学习时间还是相对较短,钢琴水平也特别有限。

2、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学生对钢琴课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我国本科院校音乐教学中,由于学生接触到钢琴的时间很短,真正能够练习的时间就更加短暂。面对着高考的要求,学生对钢琴水平的提重缺乏自信心,并且学生认为学习钢琴见效太慢,不如吉他和声乐那样短时间就能见到效果。学生对钢琴的理解和练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

3、本科院校钢琴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我国本科院校的钢琴教师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引导者,钢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不高,对学生钢琴水平也有极大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的本科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因为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人数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而教师的数量却还是那么多,根本就满足不了学院的发展要求。还有许多的钢琴教师都是学院的留校毕业生,真正专业学过钢琴的教师就更少了,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风琴和电子琴中抽调过去当钢琴教师的。

4、本科院校钢琴课程安排不合理

本科院校在钢琴课的课程安排上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钢琴的需求,这就使得学生对钢琴只是一知半解。课程安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就是关于专业课学分的设置方面,学生为了达到学分的需求,往往还要学习与钢琴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课程。其二是选修比重少,钢琴课虽然是必修课程,但在整体的音乐教学当中占比太少,大部分占比都是声乐和舞蹈方面的,这就使学生在主修钢琴时,很难全方位的了解到与钢琴有关的知识,知识面过于狭窄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修钢琴的专业水平提升。其三是钢琴课在一二年级中的授课知识太少,使本身具有一定钢琴水平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完全得不到新的钢琴知识灌输,极大影响了这些学生的钢琴水平提升。

5、钢琴教材内容不规范,院校缺乏钢琴教学的教材体系

我国许多本科院校在钢琴方面的教学教材不一致,大多都是学校用自己的教材进行钢琴教授。但由于教材内容的不规范,没有很好的针对钢琴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定制,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钢琴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困惑时在教材上找不到解答,再加上钢琴教师的水平不高,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就会遇到极大的阻碍。而且钢琴教材的内容不规范,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钢琴时方法不得当,影响钢琴水平的提升。

6、钢琴课程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忽视学生对钢琴的弹奏水平

钢琴是一门需要进行大量练习的乐器,学生想要练习钢琴并不容易。由于学生接触钢琴时间短,其对钢琴的基本功就必然薄弱,而且钢琴教师在钢琴课程的教学当中,只是注重学生弹奏曲谱的训练,却忽视掉了学生对曲目用钢琴伴奏的能力进行训练,这就导致学生的钢琴只会弹曲谱,不会对歌曲进行伴奏的尴尬现象发生。所以,钢琴教师更应重视钢琴学生应用视奏能力的培养。

二、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的建设措施

1、本科院校应重视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使其成为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本科院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钢琴教学当中更要以培养应用型的音乐教育人才为核心任务。钢琴教学要对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先有一定的概念,怎样进行培养,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并科学合理采取相应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钢琴专业水平。另外,钢琴教学应在教材上入手,教材内容应重视钢琴的技巧练习和对声乐的伴奏等方面,通过技巧练习磨练学生的基本功,使学生能对声乐伴奏伴奏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还有,在钢琴教学的课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创新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之中对音乐知识能够进行综合系统的认识,并将零散的音乐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将相关的钢琴、乐理、声乐等知识进行有效结合,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所以,钢琴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知识的全面性以及知识整理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本科院校应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进行合理建设

本科院校应重视钢琴课课程的建设,钢琴课课程不应采用一碗水端平的授课模式(即无论钢琴水平高低,全部采用集体上课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对新生的钢琴专业水平先进行一个定级考核,通过定级考核制度,对新生的钢琴水平进行分化,钢琴专业水平较高的归为一组、中等归为一组、较低的归为一组,对这三组进行分开授课的方式。对钢琴专业水平较高的新生可以自入学开始就由专业的老师对小组进行授课,跳跃过最基础的音乐知识方面,从比较高深的地方进行讲解;钢琴专业水平中等的可以从音乐知识的中间部分授课;钢琴专业水平较低的一组需要从最基础的音乐知识进行授课;并安排定期考核,对这三个小组进行考核,哪个小组的学生如果水平达到较高水准,就将学生归纳到高等级小组里面去,相反,如果水平下降了,就归纳到低等级小组里面去。通过学生的竞争机制和荣辱观念,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本科院校应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设

钢琴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已经成为本科院校自身建设的任务之一。本科院校应对原有的音乐教师采取进修再教育,使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聘请一些专业的音乐人才来缓解本科院校音院高端人才的匮乏,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学院知名度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模范效应,促进了原有教师队伍的学习和模仿。另外本科院校还要对学缘结构进行合理安排,把握好人才引进的第一关,严禁走后门,杜绝低水平和低素质教师在院校中出现,从多种渠道引纳专业人才、高职称人才、高素质人才,从而有效促进音乐学科的发展。

4、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建设

本科院校应不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其设施更加完善,教学质量更加优秀,稳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大后方。实践基地建设是学生在实践练习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应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进行建设和完善,并通过学生在实践基地的练习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学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解决办法,并将这些解决办法应用到实践基地当中去。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需要配备多种乐器,使院校内每名学生都能得到练习,并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并且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强短板的练习。本科院校通过建立音乐实践基地,促进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水平提升,重视学生在音乐教育专业当中的实践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整体水平。

5、本科院校应对自身软实力进行合理建设

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依靠的是硬件设施,也应具备过硬的软实力,本科院校应加大音乐教育专业的投资力度,在校园内聘请一些优秀的钢琴表演家进行演讲和交流。或者是举办一些大型的音乐会,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水平。院校之间也可以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借鉴优点弥补缺点,加强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的建设。

三、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校钢琴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钢琴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全面高校教学体制的发展,通过加强自身硬件建设,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完善实践基地和设备设施,并对自身软实力进行合理建设,从而使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课程回归到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蓝天棉.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15,(06):8-12.

[2]梁蕾.新疆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17-21.

[3]金茗.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解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2):25-29.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8篇

1高职音乐教育误区与不足 1.1教育谁和为什么教不明确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并不是本科师范院校的压缩版,它应有自己的培养目标、生源考量、教学特色、教学模式。应该从高职院校本身的定位出发,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注重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的职业素养。但现实是很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只是套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将本科四年的教学课程缩短至三年制,强调专业性,教学的应用性、可操作性强调不多,无视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别,也无视高职教育的目标与本科教育目标的差别。 1.2如何教和教什么不明确 现阶段,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大都脱胎于本科师范院校的模式,并没有形成适合高职教育独有的教学模式。高职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从事音乐职业的素养。专业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科师范院校、高职教育、专业艺术院校各有各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其各自的目标和任务也应有各自的方法和手段。 1.3不能很好理解非专业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来说,非专业课程例如美术、戏剧、舞蹈与音乐其实是一脉相通的,他们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历史、文学等课程对于学生了解他们所要面对的市场(即人的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非专业学习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的重要性还有很多高职人(包括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存在非此即彼的误区。如何将它们做到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还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4扩大招生与增加就业还未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如何扩大高职院校招生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而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困难又加深了招生工作的难度。在现行国家教育政策下,高职院校是作为专科职业技术教育主体定位的。作为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专心学好专业技术,毕业后学有所用,学有所专,得到就业市场的认可和尊重,反过来再促进高职院校的招生,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就好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样,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几个重点问题 2.1高职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 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教育的对象不是本科院校的落榜生,而是高中教育之后的专科教育生,他们选择了高职音乐教育,除了是自己的个人爱好之外,也希望自己经过三年的高职教育,掌握进入社会的一技之长,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因此,高职音乐教育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多的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精神,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高职音乐教育有自己的独立教育体系,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穿插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高职音乐教育的新模式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是一个融合高职院校和未来就业目标市场的高效模式。 2.2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一个培养创新的教学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举足轻重,如何用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2.2.1用音乐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高职音乐教育院校学生相较其他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感性基础,在音乐教育中,想象力是教育培养的重要方面。想象力丰富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全方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其思维潜力,进行更多思维创新,是高职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通过巧设提问、启发、对比、讨论、解析和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社会、自然、艺术、生活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理解掌握的音乐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科学认知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 2.2.2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形成新认知、新思维 除了在想象力方面形成新思维以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一种新的认知、新的思维,成为一种有规律的创新活动。 2.3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实践型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教育的终点是就业市场。而就业市场又是千变万化的。如何紧贴就业市场的需求,决定了高职音乐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还是艺术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艺术实践既可以通过学生组织音乐表演、音乐竞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来实现,最重要的艺术实践是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单位组织的各种音乐或其他艺术活动。艺术实践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离就业市场的需求有多远。同时,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也将成为他们个人的宝贵财富。通过艺术实践,特别是实习,能让学生与实习单位增强联系,让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有一个全面而系统考察的机会。所以说,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对实践的重视,其实正是对高职教育目标的最好注解。 3结束语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没有很好的转变,我们更应该吸取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新高职音乐教育模式,增强高职学生的积极性,用他们的专业和素养赢得社会尊重,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良性循环,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育实践?摇见习?摇实习?摇音乐教师教育专业

本世纪伊始,我国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亦是该指导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中,教育实践环节包括见习和实习两种。它们是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形成教学实践能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同时也反馈出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效果,及在体验教学实践时遇到的问题。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换言之,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透视机”。透过这种机制,学生体验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再次完善自我;学校从学生的实践反馈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是否重视教育实践,将是直接影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着新一轮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得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教育实践的不足。

笔者拟从对现状的分析与改进设想两方面来谈:

一、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现状的分析

1.整体布局的缺憾:教育实践缺乏系统的周期性整体规划

首先,缺少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为期四年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为四年内的见习和实习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安排与布局,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并根据不同学年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结合中小学的教材和教学进度,提出相应的见习或实习目标。据笔者所知,有这样教育实践规划的院校实属凤毛麟角。

其次,时间安排的现状:根据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安排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根据某些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经验,在本科四年中,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定的教育见习活动。本科学习的第三、四年进行教育实习。就笔者而知,做到教育见习贯穿本科学习的四年,教育实习在第三、四学年进行的院校屈指可数。当然,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及其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需要倾其毕生去追求的。但无论从哪种角度讲,作为培养教师的高师教育,理应为培育教师的健康成长创造一切条件并使其尽快缩短“成长期”。大家都知道,教学是教育实践的积累。也只有积攒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水平才能逐渐提高。

2.音乐教育类课程薄弱

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特色课程。因此在今天看来,由于过去对培养目标认识的模糊,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类课程设置显得薄弱。然而,国外的许多师资培养的专业机构都十分重视此类课程类别。实践也证明,忽视音乐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无疑会制约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3.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

在我们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从事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者为数不多。而在教育实践中,各院校担任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往往一至两位,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基于学生的人数,我们往往是分成若干组进行教育实践。这就需要增加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各院校通常的做法是非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参与教育实践的指导。这就需要对参与教育实践的非音乐教育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4.完善评价机制

在以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音乐师资为出发点的教育实践,应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涵盖学生、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成效(见习与实习)、本科课程学习的反馈。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把四年中的见习与实习进行全程化跟踪评价,高师教育实践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未来教师成长与不断提高高师教育水平的作用。

上述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践,在整体布局、师资储备、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在新的困惑与挑战昭示下,我们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勇于探索。

二、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设想

1.改进教育实践的整体布局

首先,建立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指导下,组织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家、教学能手。高师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育类教师及在校学生进行座谈、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方案。

其次,加大教育实习与见习的强度和时间的投入,以保证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充分实施。

见习:见习的频率应该是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逐年递增,这种分布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因为每学期,都应制定出不同的见习目的与任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育见习体系。如第一学年的见习目的和任务,就可以是“以教师身份初步感知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教学常规和音乐课堂教学”。在相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在前两学年多安排见习活动,多观摩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更早更多地了解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育实习打好基础。

实习: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到第四学年才进行。作为培养教师这一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特殊职业来说,自然就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笔者曾多次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实习的时间太迟了。实习点的指导教师也都指出,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人文素养的欠缺、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与音乐教学技能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随着实习的结束就再也没有机会更正和完善,自然难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提高。因此,能否将教育实习增加为两次,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实习点选为中学、小学各一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经受一个音乐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锻炼,从而加快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增加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开设

最大限度地彰显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据调查,我国目前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除几所国家重点高师院校。有能力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音乐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多数地方院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只开设《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就算完成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任务。很显然,它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教师教育的需求。因此,应加大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如《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师教育技能》、《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等课程,以构建完备的、科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3.提高教育实践师资的指导水平与科研能力

前文已提到专业的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当然,非专业的教育实践的教师,由于在其专业教学领域都有丰富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所以,还是有能力指导教育实践的。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笔者建议,在不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前提下,利用校内的教育专业资源,有计划地对所有或部分认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并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交流。从而,全面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仅仅提高了教育实践的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师其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能力。

4.完善教育实践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从而有效保证教育实践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及促进高师教育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机制分为四层次:学生、指导教师、成效、反馈。

学生:按照教育实践方案,完成教育实践工作,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评价。

教师:由任课教师、实习点教师指导构成。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担负组织、指导、评价三方面的职责。

校内任课教师的指导。在教育类课程授课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尤其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环节设计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其中包括教案写作指导和现代音

乐教育手段的灵活应用,为下一步“教学实战”扫清障碍。

实习点教师指导。应注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等教学能力的指导,其中包括检查各项教学准备工作、教案编写、教具的准备和应用、教学中各环节之间的连接与过度,还包括试讲中教师的教态,教学中的语言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控制课堂教学的技巧和处理意外状况的能力,为实习教师较为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成效:包含指导教师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评价,与全体指导教师对于当次教育实践的评价。

反馈:由全体指导教师总结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现象与遇到的问题,回馈和反思当下高师教育的现状。

综合评价机制可采用评语、等级等形式全程考核,以此来促使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与高师办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期待,通过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使得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获得一定的教学能力,初步熟悉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步骤、方法、特点,及不断创新的勇气。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2]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3]《中学教学教材教法》十三院校协编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陈漠开.高等教育评价概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5]刘本固.中学教育评价.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6]瞿晓勇.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的见习与实习.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7]郝亚莉.浅议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3).

作者单位:

本科音乐教育范文第10篇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几点问题,创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已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音乐的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高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创新、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创新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目的是是要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其知识面,还有利于学校社会形象的建设,所以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应从当前现状出发,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目的,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新的元素,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一、音乐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音乐在人类的脑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能促进人脑健康发育,能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因此高职音乐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丰富学生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起到积极地作用。

(二)提高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据统计,高职院校占我国高等教育中一半的比例,虽然高职院校数量甚多,但社会大众对高职院校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大多数从高职院校的毕业的学生在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上有所欠缺。而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陶冶情操,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自身能力和个人修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高等院校在社会大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印象。

二、音乐教学的现象和问题分析

(一)当前高职音乐教学的现象

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大背景下,高职音乐教学的实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何转危为机,是所有高职教学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重点问题。一方面,现阶段社会对工作的需求不大,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随着新时期的新变化,音乐院校及高师音乐专业毕业毕业生改变了就业方向,而有些毕业生在就业标准上有所降低,与高职毕业的学生在工作的选择上相近,另外加上高职音乐教育学历的认可问题,导致一些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就机遇而言,音乐艺术逐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音乐艺术以音乐产品的特殊商品形式进入市场,电子音乐结合传播媒体,以特殊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除此之外,社会上的私人办学培训机构、群众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偏大。所以,信心音乐产业和社会音乐教育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较大,这就为高职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才需求市场。但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不能适应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而教育培训机构不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不懂如何培训,就导致毕业生遇到问题茫然无措。这说明高职音乐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高职音乐教育的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模糊

就高等音乐教学而言,高职生和本科生是有差别的,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重点只放了教学的专业性上,其音乐教学也只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这就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学的可造作性和应用性,归根结底是由于高职院校忽视了高职生和本科生两种学校教学目标的差别。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有别于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实现创新。

2.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音乐和其他课程是息息相关的,它们都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高职院校的部分老师、学生对于非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强,对于音乐教育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音乐不沾边,自然也就不会给予重视,这说明部分老师、学生在教学思想上就不明确。

3.教学方法不突出

前面有提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音乐教学上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同的,而当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模式还只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对于音乐教育的方法还不是很明确,没有深入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因此并未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点,高职院校要抓住自己的教育核心,创新教学模式。

三、关于创新高职音乐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高职音乐教育培养目标

院校在制定音乐教学的目标之前,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能考虑到面向社会的职业性特征。所以,要清楚的意识到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的不同目标,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要发挥职业教育的长处,以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同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注视音乐教育,突出特长培养

音乐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应重视。大部分学生都是由艺术天分的,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决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特长班,并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教育。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如果高职院校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那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音乐鉴赏模式的建立

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音乐鉴赏也是一个不错的模式。所谓音乐鉴赏,就是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分析,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发挥。其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以音乐为载体,实现学生自我感受的升华。这就和一般的音乐欣赏有区别,这是欣赏,更是品鉴,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情商。

四、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者,应摆脱音乐学院和高师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要基于现状作以调整,积极创新,为随之而来的机遇做好准备。

作者:李蕾 单位: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饶丹丹.论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模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9).

[2]牛志华.构建“教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培养高职音乐专业技能型人才[J].教育与职业,2013(27).

上一篇: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范文 下一篇:金融投资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