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范文

时间:2023-03-01 10:16:00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1篇

习作内容:第一单元课文中出现了不少“人物”。在作家笔下,他们的故事多有意思啊!请你挑选其中的三个(要求不是同一课出现的)作为主要“人物”,展开想象,重新编一个童话,然后写下来。写好以后,跟同学互相交流,看谁编的童话生动有趣。

习作指导:1.先按要求确定三个主要“人物”,想象他们在故事中会是怎样的关系。2.进一步思考:他们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结果又会怎样?3.给准备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人物为题,以内容为题,以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然后,根据想好的大意编写完整的故事。4.记住,你的这个童话故事要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5.完成后自己先修改,再和同学交换修改,使童话更生动有趣。

习作展示:

有一次,国王做了一个可怕的梦。第二天,一位巫师来到了王宫,对国王说:“您做的梦完全是乌鸦在作怪。”国王听信了巫师的话,立刻命令城里的锡兵去捕捉乌鸦。

就这样,乌鸦死的死,伤的伤。时光流逝,转眼间过了一年。乌鸦几乎没剩几只了。一天,有一只幼小的乌鸦被锡兵打伤了,它艰难地飞啊飞,直到第二天,它才飞到没头脑的家里。它一边伤心地哭泣,一边跟没头脑讲述它们的悲惨遭遇。没头脑听了气愤极了,说:“真是岂有此理,国王肯定是受了巫师的蛊惑,我一定要去面见国王,为你们讨回公道!”没头脑为小乌鸦包扎好伤口就马上动身去王宫。经过两天时间终于到王宫了,在锡兵的带领下他见到了国王,国王不但没听他的劝告,还把他轰出了王宫。

过了几年,全国上下到处都是害虫,人们的庄稼都遭到了害虫的破坏,甚至连王宫里也到处都是。国王这才知道生态环境的重要,他没想到他下令捕捉的乌鸦其实是捉害虫的能手。

第二天,没头脑又去找国王,国王一见到他,马上迎了上去,说:“当初我真应该听你的,我已经放了捕捉的所有乌鸦。”没头脑说:“是啊,我们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保护生态环境真重要啊!

点金石: 小作者首先从第一单元课文中选取了国王、乌鸦、锡兵和没头脑,然后自己加了一个巫师。通过想象,他把这些人物组织在一起。总的看来,这个童话故事创编得合情合理,中规中矩,告诉了人们一个不能忘记的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很重要!不过,想象作文忌老套、虚空,最怕读者一看开头,就知道你结尾想说什么。所以,同学们写想象作文时要尽情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越神奇,越能引人入胜;越匠心独运,越能出人意表。

得分: 主题: 内容: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2篇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版权所有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版权所有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3篇

一.保护树木

绿色是时尚的代名词,绿色是树的代名词,绿色是小溪的欢歌,绿色是花儿的枝叶,绿色象征着勃勃生机。 树是人类的朋友,它奉献氧气吸入二氧化碳,为人类净化空气,保持生态平衡,抵御沙化、风尘、赤潮。但是,人们怎么报答它的?滥砍滥伐,是沙漠面积渐渐增大,绿洲随着减少,人类生存的范围也就缩小了。 试问那些滥砍滥伐的人,你们的良心还过得去吗?

二.保护水资源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 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

三.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不乱捕、不滥杀、不滥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公民。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4篇

一、让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大自然是生态环境最直观、最生动的教育课堂。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孩子的活动空间也被限制在单元房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蓝天、白云、树木、草地、鸟语花香等大自然因素。孩子们对大自然缺少实际动。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亲子活动――走进颐养园。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一朵野花、一棵野草都能让他们驻足停留;一只蝴蝶、一条小虫都能让他们追逐跳跃。在动物区里,孩子们看到了美丽的稚鸡、雪白的鸽子、温顺的小羊、可爱的小猴、小马,忍不住拿起了小草、玉米送到了小动物的面前,或温柔地喃喃自语:“小鸽子你快来吃吧”,或争着说“小羊吃我的草”,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以及与小动物做朋友的心愿。在活动的始终,我们注意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幼儿。比如:不随地吐瘫,不乱丢瓜皮纸屑,不高声喧哗等。看到个别幼儿主动将废纸、塑料袋等放入垃圾筐及时进行赞扬,从而大大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带动了其他幼儿和家长也参与到这个环保队伍中来。

二、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延伸幼儿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幼儿年龄小,活动范围窄,能接触的自然现象总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室内创设了一个自然角,幼儿通过种植、管理自然角来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拉近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增加幼儿认识自然的兴趣,使他们更多的感受到万物生长离不开好的环境。并结合主题活动“春天来了”启发幼儿主动找来自己喜欢的种子种植在自然角,精心呵护,每天观察,比一比谁的种子先发芽,并尝试以画日记的形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从而更直观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将生态环境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

杜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契机蕴涵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平常小事,充分发挥教育的随机性,顺应幼儿的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每天的三餐一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在盥洗活动中,启发幼儿不要浪费水,引导他们发现水的资源,了解沙漠地区缺水的情况;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轻轻搬动小椅子,轻轻走路,不大声吵闹。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并使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为。另外,针对我班幼儿大声说话的特点,我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轻轻讲、静静听”,让幼儿知道大声吵闹的危害,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并知道一些保护嗓音的办法。并在一日生活中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如结核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让幼儿懂得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等,让幼儿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四、结合游戏,引发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将绿色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玩中受教育,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寓教于乐,开展游戏化的生态环境教育。在游戏中若渗透生态坏境教育的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智力游戏下环保棋的过程中,幼儿能在相互交流中区分环保和不环保的行为,增长幼儿的环保见识。

2、变废为宝,创造性地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为了提高幼儿的环保创新能力。我们带领幼儿把废物收集起来,变成有用的活动器械,开展一系列“变废为宝”的创造性地教育活动。利用废旧的可乐瓶运水过独木桥,锻炼幼儿的臂力和平衡能力;让幼儿把一个个牛奶瓶子垒起来,比一比谁垒的高;牛奶瓶倒地的那一瞬间,又成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给幼儿带来无限的快乐…游戏、制作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了废物利用的道理,并使幼儿自然的情感转化为真正地保护,同时,又能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5篇

一、 能源的形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食物(它和别的动物的食物没什么区别),另一种是为了加工、熟制食物、取暖所需要的柴薪为主的植物性能源(早期的重要能源)及煤、油、电等工业型能源。在工业革命之前,农业时代人们熟制食物,取暖所需的能源,主要以植物性能源为主,来源于自身周围的自然植被;同时人们为了修建房屋和制造用具,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大量的从周围的植被中采伐木材,这种活动在早期的人类生存历程中持续了很长时间,并随着地理位置和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的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对植被的采伐量大于人口密度小的地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于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人类从自然界被动的掠夺能源的同时,又积极的开发利用能源,如早期的狩猎、放牧、农耕、捕鱼等,这种开发利用或掠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系是:某一地区人们对自然植被(能源)的累积采伐量大于当年或数年内该地区自然植被的累积增长量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将逐步恶化,直至自然植被的永远消失,不利于人类不能生存;反之某一地区人们对自然植被的累积采伐量小于当年或数年内该地区自然植被的累积生长量时,生态环境将好转,有利于人类生存,当累积采伐量和累积生长量相等时达到自然平衡。当然,这种关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一但这种关系遭到破坏时,生态环境将持续恶化。同时,人类不但采伐自然植被,而且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

二、 能源的利用或掠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早期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大量的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或植物性能源,工业革命以前的农耕时代,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大量的森林、草地被开垦成粮田,种植粮食给人类提供食物,过度的垦荒和放牧使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人类为了加工食物和修建屋舍,又从自己的周围环境中砍伐树木,掠夺植被,这种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土地的沙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持续步恶化,这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尤为明显。由于环境的变化,形成人口的迁徙,战争的频繁发生,疾病的传染,人口数量减少。这种情况是早期人类文明和社会人口数量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们在被动的接受这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又主动的适应自己生存的环境,如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以家畜粪便为主要燃料,住进毡房内,随水草而迁徙;农垦区的人们则以植物秸秆为燃料,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废料;无树木、环境恶劣的地区,人们住进窑洞生活。而早期的城市也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几度兴衰,变迁。

三、 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已具备的条件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已具备条件:

1、人们加快了新型能源的利用(煤、油、电、汽等)速度,对植物型能源的利用,随着该地区工业发展而减少,新能源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但在城市完全被人们使用,而且在广大的农村也逐步代替植物型能源,从而减少了过去对对植物型能源的完全依赖,为植被已遭破坏、生态恶化的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使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对食物的需求也增加,这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土地利用率的提高,食物需求的增加不断的被人们所解决。反过来人口的增加、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为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保障。

3、许多新型工业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其它材料的广泛利用,为人们修建居室提供了许多替代材料,城市和农村在建房上对木材的利用率逐年降低,极大的减少了对树木等植被的依赖程度,这为自然植被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4、国家林产政策的改变,人们休闲方式的转变,环保意识的增强,促使人们积极通过林产业、旅游业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从而达到了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目的。

四、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应采取的措施对策

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大致分为以秦岭、祁连山、昆仑山以南的湿润地区和以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部地区海拔较低的川区和高原,被农作物和高原草场覆盖,但许多山坡和山地,由于地理、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原因,部分被森林覆盖,但大部分,这在长江、黄河上游的流域地区尤为明显,是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源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而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本来十分脆弱,再加人们不合理的开荒种地和过度的放牧,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使该地土地沙化严重,形成中国沙尘爆发生的策源地。

为了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合理、可行的恢复植被的规划,因地制宜的制定恢复植被的方案,大力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加快自然植被的恢复速度,特别是北部干旱地区,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成果,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增加国土面积植被的覆盖量,提高覆盖率。

3、加大生态方面的低碳、环保及人类活动与生态关系的科学研究工作,总结植被恢复的成功经验和理论,解决技术难题,有步骤,分阶段、分项目的实施恢复植被的工作计划。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文明新风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35-1

国务院副总理、国合会主席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开幕式上指出,环境攸关发展和民生,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空气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优良的环境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的必要条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资源一样,都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关键期,低碳、环保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旅游产业强势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国际上通常把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许多重要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还有多种生态、环境功能,特别是湿地能降解水体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据权威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平均每小时就减少3个物种。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调查和研究、立法和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恢复重建、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2012年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2012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旅游”(Wetlands and Tourism),以此呼应将于2012年6月在罗马尼亚召开的湿地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COP11)的主题:湿地、旅游与休闲。通过这些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群众增长了关于湿地的知识,认识到保护湿地、保护森林的重要作用及其重大意义,有效地提高了大家的湿地保护意识。湿地的独特价值远远不止于此。然而,直到20世纪中叶,人类才真正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将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并确定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沼泽滩涂原无用,而今始知“肾”珍贵。在我们日益关注自己的肾脏、想方设法“补肾”的时候,莫忘了保护“地球之肾”。

湿地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湿地保护,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湿地的减少相当于一个人得了肾病,无法正常排泄体内产生的毒素,保持健康状态。使广大群众增长了关于湿地的知识,认识到保护湿地、保护森林的重要作用及其重大意义,有效地提高了大家的湿地保护意识。因此,湿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具有各种不同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镇赉县这里生态秀美,境内有“一江三河”环绕,有嫩江、洮儿河、二龙涛河、呼尔达河,其中嫩江是我国北方没有污染的河流之一,在我县流经115平方公里。镇赉境内泡沼遍布,河岔纵横,是著名的天然湿地之乡。镇赉现有湿地面积300万亩,占全县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多,在湿地上迁徙停歇着世界濒危物种——白鹤,全世界也仅存3500多只,每年春季大量白鹤从南方越冬地鄱阳湖迁徙到镇赉县境内,镇赉县因此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白鹤之乡”的美誉。我们所有的镇赉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让世人更多地了解白鹤、珍惜白鹤、保护白鹤,共同维护好白鹤停歇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镇赉县每年都隆重举办中国·镇赉白鹤节,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在生态环境优雅的镇赉县,春可见,辽阔草原骏马奔腾;夏可听,碧水江涛百鸟啼鸣;秋可观,茫茫苇荡白鹤飞舞;冬可赏,千里雪原冰上捕鱼。尤其是莫莫格部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中心腹地,是世界A级湿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鸟类16目43科298种,白鹤、大鸨、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禽就达38种,在我国拥有的九种鹤类中,镇赉就有白鹤、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沙丘鹤、灰鹤七种。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环境问题;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37-0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为了取得眼前的经济利益,我们选择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随之带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而人民群众对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洁净的食品,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些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所想,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就现今来说,雾霾天气让人们头疼不已。尤其是北京地区,雾霾天气尤为严重。雾霾天气中含有的PM2.5,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消除雾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全国人民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共同治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首先,生态环境建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要做到出门关灯,用完水及时关掉水龙头,不随地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或一次性塑料袋,出门选择更环保的代步方式。只要人人这样做了,生态环境会进步一个层次。

其次,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也要承担社会责任,一些化工企业不顾环境的恶化,弄虚作假,顶风排污,有的工厂排出有毒的脏水,使得附近的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一些居民饮用的有毒的水,患上癌症;有的工厂排出有毒的气体,浓烟滚滚,天空被黑烟笼罩,附近居民呼吸到这些气体,呼吸道疾病突发;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疯狂地砍伐树木,毫无节制,树木的大批消失,使得狂沙肆虐,人们生活在如同沙漠的环境中,痛苦不堪;有的企业大肆捕杀动物,以制造出精致的奢侈品,为了获取象牙,捕猎者不惜砍下大象的头颅,手段十分残忍。为了获取熊胆,把一根管子熊的体内,从熊的痛苦眼神中可以看到他的无助。生活中如果我们拒绝使用这些产品,或许对于这些动物来说又是另一种结果。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同时以上这些企业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眼前利益,不顾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最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重中之重。我们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大力度。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有效遏制滥用国土空间;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是我们获取粮食的基础,这根红线得保护好,不能逾越,否则粮食出了问题,必定会引起社会动荡;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于污染水资源的企业要加大力度整治,一定要从源头预防,给人们营造一个饮用优质水源的环境;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不能让一些企业认为所用的资源价格低昂就不加节制的使用,认为惩罚所付的资金远远低于所获的利益,不顾环境恶化疯狂地掠夺不可再生的资源,因而我们应该根据市场供求和资源的稀缺程度确立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有偿使用制度,这是制约企业无节制使用资源的有效措施。企业使用资源时需要支付使用金额,并按照规定支付相对应的税费。使用越频繁,金额会越高,税费也会随之增加,这项制度使得资源被无偿使用而导致无节制的行为得到遏制。无形当中保护了一些稀缺而资源。

生态补偿制度,就是企业的生产破坏了生态环境,根据破坏的程度确定企业该补偿的生态资金。如那些排出有毒的脏水,有毒的气体的企业应该承担其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补偿金额应该根据破坏程度进行制定,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处罚力度要大,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才能让他们不敢随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并且对于周边居住的居民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应该给与相对的补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另外,要整合考核办法,奖惩制度。考核的办法不再是一味的追求GDP,而是从多角度考核,尤其是从一个地区的环境考核,对于那些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而换来的经济利益的地区应该不通过考核,鼓励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提出生态环境生产力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就是一种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与价值梦想,强调以最严格的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愿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克思也在书中提到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他从自然力的角度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论证了自然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美丽中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只有每个人付出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才能在潺潺细水中汇聚成巨大洪流,并使之成为现实,让全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建伟.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当代经济研究,2007(12).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累积性环境健康事件频发期,而一些环境治理方面的法规又相对滞后,可持续发展理念尚未形成,面临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环境治理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深化环保领域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和增强。很多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工作职责,与己无关;有些民众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工作相提并论,认为生态环境就是治理“脏、乱、差”,搞绿化,多植树、栽花、种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蓬莱已经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省级生态市称号,没有必要再把过多精力和资金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方面,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还有的部门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混淆不清,工作中出现重治理修复、轻预防保护的局面。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对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在生态文化塑造方面,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对生态文化内涵的解读和诠释不够充分,需要建立具体化、形象化的平台和载体。对生态文化的宣传、策划和推介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广大群众长期接受不到生态文化思想观念的宣传教育,对生态文化概念比较模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主体分散在水利、海洋、林业、农业、矿产资源等10余个资源开发部门,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打造。目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力量较为薄弱,相关制度保障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还不够完善。缺少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的生态环境督查职能机构,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其执法能力大受影响,管理不到位问题大量存在。环保部门自身力量也不足,基层环保网络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再加上执法人员的权限不明确,处罚力度不够,所有这些都为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下,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农村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在资源保护方面,非法盗采河砂、海砂、矿山、森林资源等现象仍然存在,达不到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利用的要求。

二、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思考

(一)统筹规划,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与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划,并将规划目标措施任务纳入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各镇区街道及企业的发展规划,保证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并在相关部门工作决策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草原建设等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应严格评审,坚决禁止。

(二)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打造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一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到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和渔业、矿产、生物物种、旅游等多个领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委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环保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农业、林业、水务、国土资源、住建和海洋渔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二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激励机制。打破唯GDP论的政绩考核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民生目标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评,明确职能部门、资源开发单位及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定期督导和考核。对于严格履行职责,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失职、渎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追究,激励各级各部门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群众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等,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处理。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等平台,深入体会主流民意,公开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大力宣传和报道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良现象予以曝光。

(三)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客观上讲,广大干部、群众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已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还明显地存在着自觉性差、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有些工作跟不上、力度不足、效果不好、成效不明显。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组织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把生态环境保护渗透到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各个方面。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分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举报和听证制度,充分鼓励调动社会公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构建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公厕粪便集中沼气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对镇级截污管网建设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力度,尽早完成各镇(街道)截污管网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注重对村镇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切实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利用。不断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镇级环保机构,设立村级环保监督员,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让他们成为农村环境监管的“耳目”和“哨兵”,真正使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9篇

[关键词]弄袍村;环境保护;生态扶贫

[作者简介]陈敏,苏州市职业大学讲师,硕士,江苏苏州215001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1—0095-04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中共中央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中,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等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通过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已成为改善西部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主要举措之一。

贵州省弄袍村地处偏僻山区,村民们具有非常朴素的敬树、护树的思想和观念,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虽然整个六马地区都遭遇了经济命脉——油桐树大面积枯死的严重打击,弄袍村却没有像别的村子那样,大肆砍伐林木卖钱救急,造成植被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弄袍村在经济行为的选择上更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的理念,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扶贫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我们对弄袍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

一、弄袍村情况简介

弄袍村隶属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乡,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全村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179户人家,共796口人。根据乡里的相关统计数据。弄袍村除了10户苗族和2户汉族迁来只有40来年之外,其余的家户,都是2000多年前为躲避战乱,从江西迁到此处定居的布依族的后代。

六马乡素有“桐乡”之称,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很适宜油桐树的生长。在这里,油桐树栽种成材需要30年以上的时间,盛果期一般有30-50年时间。20世纪50—60年代当地大量成片地栽种油桐,到80年代开始陆续挂果丰收,之后每年销售成熟的桐籽是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桐籽主要用于桐油提炼,1989年创牌的“六马牌”桐油是世界许多万吨巨轮生产厂家指定的油漆专用品牌,出口免检产品。弄袍村是“桐乡之花”,其油桐树的种植数量居全乡之首,户均达到30亩以上。20世纪90年代是油桐经济的鼎盛时期,户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成为全省脱贫致富的模范村之一。

虽然地处偏僻山区,交通极其不便,但弄袍村并非一个落后、闭塞的蛮夷之地,其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员流动等方面在六马乡都是名列前茅的。

弄袍村历来重视教育,村里的师资和校舍在六马乡都是很好的。他们有一名正式的教师,两名民办教师,可以完成小学一到五年级的教学任务(除了乡政府驻地板乐村有一所完整的小学和一所中学外,其他村子都只有一名民办教师,独立承担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教学任务)。在油桐经济的鼎盛时期,为了让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了钱的村民们纷纷把孩子送到镇宁县城去上学。

由于识字水平低,六马乡的很多农民都不敢外出打工。弄袍村则不同,村里18—30岁的年轻男性几乎全部外出打工,他们全都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很多都是中学毕业生;年轻女性也有不少外出打工的,有的就近在县城或省内其他城市做钟点工、服务员等,有的则结伴前往广东的玩具厂做工。她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受过几年正规的学校教育。外出打工者不仅带回来自己辛苦所得,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断带回来外面世界的各种讯息,正在慢慢改变他们的家乡。

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他们知道没有知识和文化要想出门去挣钱是不可能的。而且从外出打工者的工种和工资来看,挣钱的多少与受教育年限是成正比的。为此,村里正在积极筹建新校舍,新校舍建成后,弄袍村小学将成为六马乡的第二所完小。

二、同样的危机,不同的选择

2000年7月开始,六马乡70%的油桐树迅速大面积枯死,农民的经济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由于经济模式的单一,一夜之间,大多数农户失掉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返贫现象严重。为了获取当下的经济收益,他们立刻转而砍伐山上的经济林木售卖变现。很快,一座座青山就随着桐林的枯死和其他林木的砍伐而变得荒芜,剩下的是毫无用处的疯长的“飞机草”。

油桐枯死后,桐乡之花——弄袍村遭受的经济打击最为严重。村民们一夜返贫,从1996年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跌到2000年户均不足2000元。但是与其他村寨疯狂砍伐林木以度过经济难关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弄袍村的理。他们不仅没有破坏植被和环境,而且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大力发展林业和副业,积极自救。

油桐大面积枯死后,村民们也卖树救急,但是并不是盲目砍伐,他们都是按照以往的惯例,卖掉那些已经成材且可以砍伐售卖的经济林木。为此村民们卖的树不多,但卖的钱并不比其他村子的人少。2001年,村民卢运其家卖树就卖了1万多元,卖的树都是20年以上的杉树,一棵可以卖到1000元左右。另一户人家一棵生长了30年的杉树,有140多公分粗,卖了3000多元钱。

在桐林枯死后,相比于其他村子的任其抛荒行为,弄袍村立刻投人行动——大量栽种杉树,几乎是死一片桐林他们就立刻在那片山上栽种上杉树。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经济林木杉树仅需7—8年就可以成材了。

同时,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积极尝试引种了台湾青枣,试种了六马梨、早熟蔬菜等等见效快的农副产品,不仅可解燃眉之急,而且也能消除像依赖油桐树那样的单一经济带来的恶果。

在六马乡,农民们对林木的大肆砍伐虽解了燃眉之急,却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人们很快就尝到了苦果——2002年8月,盛夏时节,六马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冰雹灾害。灾害几乎席卷整个六马乡,例外的还是弄袍村。与其它村子的荒山和黄水不同,这里山清水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翠竹摇曳,宛若世外桃源。

为什么在同一个地区,面对同样的危机,弄袍村与别的村子的选择会如此不同呢?在调查中,弄袍村的村民很自豪地说起他们村的“神树林”;而别的村子的人提到弄袍村和他们的“神树林”总说他们“太傻了”,守着这么一个大宝库,却还吃苦受穷。’

三、弄袍村的“神树林"

布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其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自然宗教盛行,普遍信仰树神和山神。每个布依族村寨都会选择一棵或几棵树龄最老的大树作为“风水树”,对其顶礼膜拜。与别的布依族村寨不同的是,弄袍村的“风水树”是一片占地50多亩的原始森林,村民们称其为“神树林”。

神树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70米,位于村子的西侧,是一个狭长的峡谷地带。一条小溪由南向北,将森林一分为二。在这片森林里,不仅有“活化石”沙椤树,而且像金丝楠木这样的国家保护级的珍稀树种也处处可见。很多外地商人纷纷来到弄袍村,想出高价购买森林里的珍贵树木和植物,都被村民拒绝了。

关于这片森林有很多的动人传说,对它的崇拜则源于一场莫名的森林大火。相传在很久以前,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森林大火将周边的大片大片的森林几乎化为灰烬,唯独这片森林留了下来,“神树林”由此得名。从此后,人们就对它加以保护和崇奉,严禁砍伐,定期祭拜。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和三月初三都是祭拜神树林的日子。正月初三的仪式最为隆重和盛大,是村民们与众神狂欢的节日。届时全村男女老少在寨老的带领下,在村里民间艺人的唢呐、鼓乐声中载歌载舞齐聚神树林。寨老率领村中的十几位男性年长者代表全村对森林的众神进行祭拜,仪式一般包括宰杀一头活猪做祭品,呈上香烛、酒水,念祭文,贡饭,贡酒,燃放炮仗等程序。仪式结束后就是狂欢节的开始,全村人一起分享祭品,尽情地欢唱和舞蹈。他们认为这是表达对神树林的感谢和敬畏的最好方式。

外出打工者也积极参与祭拜仪式,这不仅是他们自小形成的一个文化传统,更是对未来的一种祈祷和期许的表达方式。他们希望森林的众神能保佑他们在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有一份好的工作和未来。

爱弥尔·涂尔干说:“宗教表现是表达集体实在的集体表现;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对神树林的崇拜已经持续了2000多年,年复一年的仪式强化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也增强了他们对森林砍伐禁忌的遵守,使村民们形成了良好的植树护林意识。它不仅有力地保护了这片原始森林,更重要的是防止了村民对其他树林的乱砍滥伐行为,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弄袍村的人均耕地不到一亩,林地却很多。虽然村里的林地都是分到各家各户的,但是在这里,人们不会随意砍伐树木,他们的砍伐都是有区别、有计划、有节制的。在弄袍村,树林一般分为三类:神树林、经济林和用材林。神树林是全体村民共有的,是全村顶礼膜拜的神灵,是坚决不能砍伐的;用材林是村民日常烧火煮饭用的,每家都有2亩左右,主要是一些易生长易燃烧的杂木,必须要随时注意砍,不能长得太高、太密,否则夏天温度高时容易引起火灾;经济林主要是各种果树和经济林木。它们是可以适当砍伐,用以销售的。但是砍伐也是有节制的,不仅要在总体上保证它们的数量,还要在时间上保证它们成材的连贯性。

对神树林的崇拜不仅让人们自觉地保护树木,更让村民们形成了积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就明确提出了“种树种竹三年苦干,五年管护,十年见效”的口号,开始发动村民们在一座座的荒山上种植经济林木。

经过10年的栽种和管理,弄袍村11个荒山实现了“杉盖帽”的目标。到1996年,全村拥有用才林(杉树、椿树、泡桐树等)800亩,更新桐林300亩,老林(杂木林,如枫树、青杠、白杨等)封管200亩,果林300亩,竹林户均4蓬。1997年,为达到以短养长、切实增加群众收入的目标,村民们还把“山顶”战略转移到山腰和山脚,利用国家投入的小额扶贫信贷资金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发展经济果林,开发经济作物、药材和香料的种植。到2000年,新增经济果林300亩,户均新增竹林10蓬。同时,药材专业户、砂仁专业户、养猪专业户等也在这深沟密林里应运而生。

在治坡治沟过程中,弄袍村采用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分户经管、规模推进的方法,大胆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如养殖专业户、农副产品贩运户可将自己的土地以转让、租赁、入股等不同方式解决“一山多主,条块分割”的土地归属权问题,保证了成片的规模开发。

目前,弄袍村不仅有了“松杉盖帽、经果缠腰、绿竹围裙”的良好生态环境,而且通过保护生态、大量种植果林和经济林,也让他们看到了新的致富之路。台湾青枣、六马梨、早熟蔬菜等等的种植,使弄袍村生态扶贫的经济发展模式初具规模,乡里还决定开发一条以弄袍村为主的旅游线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弄袍,感受他们独特的宗教文化,领略他们世外桃园一般的生活。

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弄袍村的“森林崇拜”虽是一种自发产生的民间自然宗教,但它强化了村民们独特的爱树、敬树、护树、植树的思想,使村民们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植树、护林的观念。良好的环保意识也大大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面对共同的经济危机,弄袍村的生态扶贫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否在其他村子推广呢?乡里的领导与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模式并不适合其他村寨。因为他们并没有弄袍村这样好的植被保护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弄袍村注重树木栽种和保护的意识。

每年,乡里都会为各村村民提供一些免费的树苗,请专人教他们如何栽种和培植。除了弄袍村外,其他村子很少有村民细心培植、呵护。许多人栽了之后就不再管它,任其枯萎;有的甚至把这些免费提供的树苗随意地抛弃。因为在他们看来栽种油桐树才能发财,而其他的树木、竹子等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开荒种树。

为此专家指出:要想像弄袍村这样走生态扶贫之路,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来进行退耕还林工作,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农民们宣扬环保知识,订立保护植被、林木的法律,以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遏止他们的不合作行为和乱砍滥伐行为。

可见,在西部大开发中,只有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真正造福于当地人民,使西部地区早日迈开经济发展的大步伐。

[参考文献]

保护生态环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林区;防火;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84

森林对所处的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森林不仅能为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1]。森林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保护森林,做好森林防火是工作,也是责任。林区防火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细小的环节入手,做好防范措施,提高防火效率。就林区的防火工作而言,防火的手段以及方法在不断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国部分林区的防火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为此,还需要在林区的防火工作上继续做出努力,降低林区火灾发生率,减少林业损失。

1 当前林区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

林区防火的手段和技术有待提高。目前,在我国重点保护林区,防火手段和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利用GIS等信息系统实现对林区的实时监控,有效预防林区火灾的发生,是当前比较先进的防火技术之一[2]。但是,我国部分林区在火灾的预防方面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森林地区观察点较少,通信设备不够完善,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并通报火灾情况。林区管理员在进行防火监控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较好的设备,对森林火灾监测的效率较低,使得森林火灾发生的隐患较大。

林区管理员防火意识薄弱。在林区管理工作中,林区管理员需要处理较多的事物。森林的防火工作只是林区管理员工作的一部分,由于部分林区气候比较湿润,林区管理员在森林防火工作这一块的意识也比较薄弱。林区防火的重要性以及林区防火的特殊性也没有受到管理员的重视,林区管理员的森林防火意识不高,使得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增大。

2 林区防火的措施建议

生态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做好林区防火工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因此在森林防火这一块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如下:预防措施。林区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预防火灾的发生,而预防工作可以从处理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入手[3]。预防森林火灾,林区管理人员应该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森林的特性、过去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分析预防森林火灾发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再进一步采取行动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针对森林火灾发生的2大类原因,管理员可以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林区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管理员要自身加强森林防火的意识;加大对生活在林区附近人们防火意识的宣传,并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森林防火基础知识的普及,向其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性以及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针对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林区管理员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则应当做好对林区的监控。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林区的环境进行监控,如温度、干湿度等。还要对林区内的人为行动进行监控。从这2个方面入手,做好林区防火工作,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扑救措施。做好林区防火工作,不仅仅要做好预防火灾发生的工作,还要做好火灾扑救工作,进一步降低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林业损失。在火灾扑救的过程中,必须有严密的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部分要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并且领导一定要亲临现场组织扑救。为阻止火势的蔓延,扑救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快速。在扑救森林火灾之后,要立即对受灾的林区进行损失统计,在统计的内容中要包含人员伤亡的统计,也要包含对烧死、烧伤和未烧伤的树木统计,以方便进一步对林区进行修整工作。

3 结语

林区的防火工作对不仅保护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林区防火工作,不能仅仅是空喊口号,必须要落到实处。本文所提到问题还只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部分。在森林火灾的预防上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例如建立完善的防火管理体系,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的意识等,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林区的防火工作,才能切实保证林业的安全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长远利用。

参考文献

[1]武春波.加强森林防火管理的措施探讨.科技与企业杂志社、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技与企业――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科技与企业杂志社、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

[2]张成.山区林场森林防火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

193-202.

上一篇:生态系统理论范文 下一篇:生态平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