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5:24:30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作用,开阔学生视野,从小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认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开展环保绿色教育,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主要工作:

1、让学生了解环保常识,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利用电视台、宣传窗,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3、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认识。

4、以少先队为载体,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具体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全体教职工明确环保教育,绿色教育的意识,统一思想,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校长室

2、举行环保图片展览,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大队部

3、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学习讨论环保教育、绿色教育的组织实施形式。政教处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提高认识。

①、加强常识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认识自然环境,掌握基本常识。教务处

②、认真组织课余考察小组,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并举办考查结果汇报展览。常识组

2、加强宣传。

①充分利用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在霞雾电视台中开设“我与自然”栏目,播放有关环保常识的影片、实地考查录像、学生观后感等。大队部

②在上小周报、班级小报上开辟关于环保教育的专栏,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资源共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政教处、班主任

③举办“浪费资源,就是破坏生存之道”专题展览。常识组

3、组织竞赛。

①组织环保知识竞赛。教务处

②组织“我爱大自然”演讲比赛。教务处

③组织“绿色地球,我的母亲”百人现场绘画比赛。美术组

4、社会实践。

①与##“争创文明卫生集镇”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定期清洁##主要街道卫生。政教处

②设立“绿色守护员”,分区包干管理校内各绿化地带。总务处

③举行“不乱扔垃圾,做文明公民”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集中力量处理集镇卫生死角,举行签名活动。政教处

④护理好大队部二亩“少年林”,植树护绿。大队部

⑤组织垃圾分类处理,废纸回收、废电池回收活动,利用废品进行小制作比赛。大队部

⑥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一分钱”,拒绝使用一次塑料用具的习惯。政教处

⑦开展“保护母亲何”活动。政教处

(三)、总结巩固阶段。

认真总结在创建绿色学生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评比表彰在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学校评出“绿色中队”若干名,班级评出“绿色小天使”若干名。校长室

四、组织领导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二、活动目的:学生在老师和环保局干部的带领下,分别进社区、下工厂、到田间、到内河、到畜禽养殖场、饮用水源保护区、中(小)型餐馆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参与。

三、活动时间:自定

四、活动地点:社区、学校、街道、水质监测站等

五、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营仪式(自定)

第二阶段是:社会实践活动(自定)

社会实践活动分8个小分队进行:

第一队是:环保知识竞赛队。

他们将通过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知识竞赛,宣传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法规,提高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营造一个“天天环保,人人环保”的良好氛围。

第二队是:环保模拟法庭队。

通过“模拟法庭”的表演,实际模拟、亲身体验让学生加深对环保法律知识的理解,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环境。

第三队是:环境监测队

由环保局干部带领学生到田间、到内河取水进行实验分析,了解内河的污染状况;运用多功能噪音分析仪来测量、监测与评价,噪音,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噪声情况,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从而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

第四队是:环保文艺演出队。

通过各种形式文艺节目,让学生在说唱中接受环保教育增。同时还向大家展示用废旧报纸、塑料等材料做成的环保服装。让学生知道如何变废为宝。

第五队是:环保进社区队。

主要向社区居民分发环保宣传单,并用主题队会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扩大环保宣传面,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六队是:环保小记者队。

小记者们由在环保局干部组织到工厂进行环保调查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少年儿童小主人的作用。

第七队是:变废为宝手工队。

在开展环境保护“变废为宝”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废弃物品经过精心设计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增强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从小树立节约资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8、环保监督小哨兵队。

小哨兵向路人宣传不要人为制造噪音,到附近的中、小餐馆宣传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宣传使用可再利用的物品,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劝阻。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节约资源的习惯。

8个分队的活动均由老师和环保局干部一起组织开展。

第三阶段是:闭营式(自定)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活动组长:

活动组员:

活动地点:xx县高山岭。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决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去xx县的高山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调查xx县

的高山岭的环境状况并做总结。

活动内容:今天,我们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学校附近集合后,我们出发了!我们要去高山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不知为什

么,在我们去高山岭的过程中,没有“烈日当头照”的感觉。这使我们的旅途轻松了许多,也许这是上天的旨意吧!

由于我们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我们休息了好几次。面对这种陡坡,我们并不被制服,而是互相鼓劲朝“目标”前进。不久,遇

到了我们班的另一小组,大家一起携手同进。经过多次的探路后,我们终于到了!此时,大家兴奋不已。虽然每个人汗流浃背

,但大家的脸上在此洋溢着欢乐。

此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寺庙。我们放好了自行车后,来到了这座寺庙,就见寺庙的门匾上写这一行醒目的字:中华人民共和

国xx道教高山神宫。我们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入乡随谷”,所以我们买了一些香来祭拜。存细一看,你会发现寺庙两侧雕

刻着捐款人的名字及捐款数目。

一站在这儿,给人的感觉就是空气清晰,令人心旷神怡,不像在城镇里的空气那样污浊。接着,就看见眼前耸立着一座高塔。

我们数着一层一层的楼梯走上来。站在最顶端时,向远处望去,周围的景物都披一层薄薄的白纱,一阵飞吹来,带着一丝丝的

凉意,大家都裹紧了衣服。此时组长发出了这样的一句感慨: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啊!我们不约而同

地点头。大家急忙拿出手中的手机记录下着值得回忆的美好瞬间。

游玩过后,我们来到了寺庙对面的小池塘进行考察;我们还咨询了当地的管理员关于高山岭环境状况,对高山岭未来环境形势

;询问了游客对高山岭环境的看法和感想。

活动结论:经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发现由于xx县高山岭海拔较高,远离城镇,高山岭的管理人员环保意识较强,许多环

境因素相对于城镇来说,大气污染相对较轻,池塘、河水较为干净,森林面积广,没有城镇的喧闹声、环境清幽,环境状况总

体良好。高山岭的管理员也对高山岭的环境给予很好的评价.

活动建议: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都认为高山岭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可是在其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所

以我们对此提出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建议:

【1】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2】对于高山岭的树林,人们要加以保护,不要乱砍伐树木

【3】高山岭的管理员应加强对高山岭的环境保护,让高山岭为人们造福.

活动总体与体会:我们因有着共同的兴趣和想法一起去进行社会实践,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平生的第一次。

有时一帆风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幸运,有时碰壁,但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在慢慢地摸索着前进。在这期间,我们在一起

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开阔了视野。让我们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合作与爱

护。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还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保护环境。在此,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一)把环境教育的知识寓于学科教学之中。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另外,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美术与劳动技术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和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把环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环境教育内涵。

让学生在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年级以上各中队要成立废品回收小队,将家中即将扔掉的可回收的绣品垃圾集中起来,定时卖给废品回收处。学生要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和考察社区人们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重点开展以绣品垃圾为主题的环保小制作(布艺)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倡动手做。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5.5—2005.6)

规划课题,提高认识,查阅资料,制定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2005.6—2007.3)

总结阶段(2007.4—2007.5)

结题、撰写论文。

七、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有关活动案例、简明校本环境教材、调查报告、学生环保科技小论文等。

八、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领导组:王庆念徐杰陆娟娟刘培张严

课题负责人:张严(负责课题的设计和编拟、主持并调控实验的全过程、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主要成员:张惠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珍郁蓓蕾龚勇秦玲娣徐国洪及各教师(组织实验和论证、完成各阶段的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协助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总结。)

九、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并联系实际,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2.环保实践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3.注重与领导的沟通,实落相应政策,寻求大力支持.

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4.打开思路,注重校外交流,以求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肯定。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态文明教育

一、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生态文明是如今新型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指人类在享受工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加文明的态度去对待大自然,保护并积极创设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关系。高中地理教学是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其涵盖内容多,综合性丰富,包括了天文、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影响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对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而是涉及整个行星的空间,

还在往更广、更深的地方延伸。

二、地理教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为平台

高中地理教学要开展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最普遍的途径便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和生态环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编者通过精心设计编排出来的,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影响着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由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教材掌握透彻,明白怎样去挖掘教材中生态文明的内容,利用这些有效的教学内容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如,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中,可以联系到世博会中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同时提出的“低碳生活”“和谐城市”等和生态环境有关的一些概念,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拓展资料,让学生从中能够受到生态文明的熏陶,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又如,在选修《环境保护》中,也能普及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历史同未来相互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和谐等内容,及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教学中还要将教学内容同城市区域中的生态环境相结合,联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以此来提取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素材,充实教学内容,也能降低教学的理论性。如此一来,不但能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认识,而且也能增强地理教学内容学习的高效性,还能让学生从自身意识来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社会实践为平台

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需要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来强化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实际感悟。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放自身的教学思想,开阔教师的教学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提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性,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加强课堂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教师在学生的课余生活或者课后的作业中可以让学生对生态文明进行调查,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相关探索活动,再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环境的感悟为基础,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探讨,并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汇报,以此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开放性与体验性。像这样以开放式教学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地理教学,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教学参考,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让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倡导生态文明作贡献。

在地理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环境,进行野外考察,以此来感受人类与自然相互存在的和谐关系,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和能源方面的调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了解生态的途径去收集各类数据和信息,并总结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之后又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态环境数据的收集,更能增强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选择具有环保意义的节日,带领学生在社会中进行相应的主题宣传,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升。除了固定的节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做好环境保护宣传,特别是对身边以及周围的环保宣传以及环境保护行为进行倡导。

3.观察实际环境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其学科的抽象性并不高,其本身就是以人类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态环境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让学生对实际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思考。比如天气的骤然变化、空气的恶劣、生活中的电器使用、污水垃圾的产生等细节,都同生态环境的问题相关。如沙尘暴这种当前在黄土高原存在的天气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破坏着生态环境,也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敲响了警钟。让学生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带着对生态环境的感受去思考问题,并探求答案,将自己切身的生活体验同环境的变化相互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生活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素材比比皆是,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带着眼睛去观察,带着头脑去思考、去发现,就能捕捉到更加丰富的生态文明现象,收获到更加鲜活的知识感悟。

地理课程囊括内容广泛,由此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要注重将地理教学同其他各个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协作,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环境知识,以更加深入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的意识,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世英.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学生道德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9(25).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6篇

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实质就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因此人类历史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特殊的环境教育发展史。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环保教育。历史教学亦应借鉴近年来关于人类发展史中,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帮助中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生态观,并对人类社会历史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一、凭借历史教材中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抓住历史中一些重大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教育

历史遗留下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均实行“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因此统治者大都十分重视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的水利建设。以黄河为例:在历史教学中,记述了各朝各代如何对黄河进行治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本是一个宜农宜牧的地区,然而由于我们的祖先不懂得生态平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消耗的木材、粮食日益增加,就加速了开垦土地,砍伐森林,毁坏草原,年复一年,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上溯到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的两千五百四十年里,黄河决溢一千五百九十多次,大改道二十六次,平均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就有一次大改道。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大自然不断的索取上的。人类在制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着自然。文化的发展,文明成就的取得都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这样,学生在了解了黄河灾害的情况和它的成因的同时,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了解历史上的环保政策,以古鉴今

我国早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据史书记载,早在大禹的时候就颁发了保护自然资源的禁令,具体内容包括:春天三个月不能到山中砍伐树木;夏天三个月不能到水中捕鱼,因为这样不利于树木和鱼类生长。对自然万物的采伐利用应该符合它们生长的规律。汉代的皇帝不断通过颁发诏令的形式,告谕百姓要保护环境,勉励百姓多多植树。汉代的这种转变大大影响了后世立法,唐、宋、明、清各朝有关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立法几乎都体现在对田地的开发管理和劝民植树方面。

三、联系国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环境大国,她的环境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且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将影响着世界。现在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比一般人认识的要严峻得多。中国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环保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课堂上,还要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开发教育资源。比如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看水土流失除造成黄河的变化外,还引发了什么恶性后果?可以将查到的资料总结在环保小报上交流,增强环保意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真正认识到环保对自然界、人类、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自觉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环保习惯。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90-0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融合,为学生多制造感受生活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全身心道德素质发展,充分将学生的品德培养到最佳,让学生在未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奉献。

一、转变理念,让课堂回归到生活

教师的作用不仅应该是组织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还应该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坚强后盾,更应该是鼓励学生进取的评定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责任变得更加多元,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解惑。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年龄段具有的特征为出发点,进行课程教育,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会怎么做事怎么做人。老师要认真地设置合适的活动氛围,组织灵活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体会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让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活,就要求老师摒弃掉教科书的束缚,让学生向课外拓展,校内向社会延伸,让课堂的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自主感悟,构建自己的道德规范。

二、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亲身经历的事情会让他们记忆深刻,教育起来更容易接受。但是,小学生经历的事情较少,而且经常在家长的庇护下生活,更不容易接受到生活的教育。为了使学生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快乐健康的成长,教师应该经常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情境,模拟真实的生活,让他们明确是非观念。例如,在教学《远离危险》时,特意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危险视频:儿童被卡在阳台防护窗上,在河边玩耍不慎落水等,这比我们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很多,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很迫切地想学下一课《遇到危险怎么办》,并且都积极地记住了那些求助电话。又比如在教学《做事有始有终》一课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他们分两组:一组同学写好作业后把书包、铅笔放到原来的位置:另一组同学写好作业后不整理书本。接着让他们模拟课间活动,结果,整理好的一组书本纹丝不动,而另一组,书本乱了不说,好多同学都说自己的笔不见了,作业被踩脏了。学生从这样的小事中就能认识到做事有始有终的好处,这样便于他们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受益终生。

三、教学内容指导生活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教学完《保护环境》课程后,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是让学生自编以“保护环境”为主体的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类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做法、故事等,可以自己创作抨击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展望环境治理光明前景的文章、漫画等。学生在搜集资料、写文画图的过程中,心灵会受到震撼。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手抄报展示出来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学到的环境知识将得到扩展、补充,环保意识得到增强。二是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河水的现状进行调查,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对河水进行分解、过滤、净化等,发动学生开展保护身边水源的活动。三是组织学生踏青、野炊,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寻找野餐的地点、如何处理垃圾、如何维护环境的整洁,不随意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等。

四、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比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必须认识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和总结,寻求该学科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2] 杜肆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3)

[3] 王文军.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0,09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8篇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数量的激增,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本世纪的一个主要主题。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而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我校在环境类专业、非环境类专业均开设了“环境学概论”课程,而非环境类专业学生,如艺术设计(城市环境)专业由于环境类基础知识薄弱,其“环境学概论”教学方法与环境类专业有所不同。本文根据艺术设计(城市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探讨”环境学概论”的教学方式。

1 教材的选取

教材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素材,教材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2]。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环境类基础知识薄弱,如果所选教材环境专业知识深奥、理论性强,则学生难以理解,易出现厌倦心理,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亦选择浅显,易于理解,没有较多抽象理论知识的教材。

2 教学内容的丰富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环境基础知识薄弱,后期学习亦较少涉及环境类课程,因此,“环境学概论”课程对于环境类专业知识的讲解要全面,并有一定的深度,以扩充其知识面,加强环境素养。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通俗化。同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多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将一些重大的环境新闻事件以及最新的环境动态及时传授给学生,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将环境的理念贯穿于专业设计中。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环境学概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由于与该专业知识体系相差较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时,就需要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知识日新月异,教师要善于将新的环境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程气氛。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案例教学法引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尤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针对“水污染”问题,例举云南省曲靖市发生的铬渣污染事件,以及玉溪市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等,能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拓宽了其知识面。

4 实践教学的开展

环境学的实践性很强,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加深对环境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扩展所学知识。

(1)放映教学片

由于教学片直观、形象,能够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自觉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事后印象深刻,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实践方式。教学题材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环境事件、环境热点。教学片观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某些环节、疑问进行讲解,以加深理解。由于选取的教学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受到学生的欢迎。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内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成立环保社团、设立环保论坛等方式;校园外可以组织参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人工湿地等形式,加深对环境知识的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使学生能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扩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其创新能力。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9篇

绿色环保策划书

一、 活动背景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特别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村容整洁的一个方面,关系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程度,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所以把“绿色环保”这一时念在人们生活中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主题:绿色环保,从我做起

三、活动时间:2012年7月15日至30日

四、活动地点

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县镇

五、活动途径:走访村民、现场交流宣传讲解、实地考察

六、参加人员

×××, ×××, ×××

七、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农村环保的现状。

2.通过对居民进行绿色环保知识的讲解与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让“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宣传并得到推广。

3.通过这次实践充实我们的暑期生活,促进与社会交流学习,展现新乡医学院大学生新风貌,让大学生以人本思想看世界,脚踏实地地洞察生活,做实事求是的大学生,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常识,增长自己的才干,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当代青年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我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更好的服务社会做好自己的专业和实践能力的准备。

5.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增长我们的交际、处事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八、活动内容

在家乡进行农村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绿色环保和新农村建设环保宣传,向被调查村镇反映调查结果,引起人们对农村环境的重视。

九、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准备好环保宣传材料

2.准备好相机、胶布、剪刀等

3.明确宣传日,确定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方案(包括具体时间、地点、问题等)

(二)活动所需完成任务:

1.走访村民,通过与其交流了解他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向村民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使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号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对实践资料进行整理并加以统计,完成总结报告。

(三)实践后的总结内容

1,在实践结束后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总结

2.对整个活动的各个部分、日常活动、个人感触、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进行记录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0篇

一、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问题

要查阅的问题包括:我国有哪些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既迎合了学生喜欢上网的心理,又解决了问题。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得知了环境问题的种类,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生态的恶化、森林草场面积的减少等等。这些环境问题,绝大多数是人类不遵守自然规律造成的,是人为的。要克服这些问题,人类就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

二、播放一则公益广告的视频

广告内容为: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妈妈牵着一个小女孩,微风轻轻吹来一片纸屑,小女孩挣脱了妈妈的手,将小纸屑拾起来放进路边的垃圾箱。

视频播放完毕,提出两个问题:

1.这则公益广告的含义是什么?

2.在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关于广告的含义,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娃娃抓起……

关于第二个问题,对做得好的学生,大家报以热烈掌声。也有学生自我解剖,说出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面带愧色,决心今后从自身做起。教师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了表扬,对做得不到位的学生则肯定了他们能严于律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也给他们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屏幕显示以下内容

①为了大方或风度,致宴席上剩菜太多;②为了耍派头显威风而鞭炮震云;③豪华车后尾气缭绕;④为了省事,焚烧秸秆,浓烟滚滚;⑤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

视屏结束后要求学生回答:以上这些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哪些危害?

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雾霾影响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汽车的尾气、燃烧鞭炮的硝烟、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都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可想而知,如同火烧一般,几天后全部枯死。

四、自查自找,自我发现

屏幕显示:

1.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水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般大小的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这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电池里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对自然环境威胁很大的几种物质。若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2.播放公益广告:100个人,100辆车,每天碳排放量1350千克;100个人一辆公交车,每天碳排放量189千克;100个人,100辆自行车,每天碳排放量0。低碳生活,请选择绿色出行。

提问: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做?(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学生发言非常踊跃。

对于第一问,各小组给出以下答案。

小组(1):乱抛纸屑、乱扔粉笔头的现象。

小组(2):随地吐痰,零食的包装袋乱扔。

小组(3):快餐的饭盒和一次性筷子乱扔。

小组(4):吃饭不光盘,乱倒剩饭剩菜,既影响环境,又不节约粮食。

对于第二问,学生总结出更多。

小组(1):多运动,少看电视,少上网,多与家人出去散步。平时照明多用节能灯,少用白炽灯;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

小组(2):多喝水,少喝饮料;近距离外出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没必要时不开空调。

小组(3):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煤气阀门,少开电脑;叫家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晚上手机关机,一可以省电,二可以防辐射;尽量不开空调,可以开电风扇或用以前的芭蕉扇。

小组(4):洗菜水、淘米水用来浇花草,生活废水再利用;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用来做草稿纸;不乘电梯爬楼梯,既省电又锻炼身体;吃饭不用一次性筷子,到市场买菜带菜篮子不用塑料袋。

概括起来,就是要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哪怕是一草一木。

教学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注重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参与丰富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打破了以前思想品德课的空洞说教和一些条条框框的“纸上谈兵”,这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认识,从中感悟,真正体会到保护环境不只是一句时尚的口号,不只是一幅显目的标语,而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我们要自觉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上一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假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