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6:10:05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团委响应江苏共青团省委“服务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号召,我院采取“双赢”政策,将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小分队成员在实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回归到实际中去指导社会实践,突出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受到了淮海工学院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多次召开服务团成员会议,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行前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经过服务团全体成员的几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确、实际结合紧密并结合学科特色的方案出炉。

为了使此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院特别邀请了历年来多次指导学生暑期实践工作的资深教师佟瑛亲临指导。小分队成员是由院学生会主席为分队队长、08级各班学生中经过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和自愿请缨加入的当地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为此次实践活动增加了筹码也是历次实践活动所没有的成员,不管是师资队伍还是实践团队,可以说,此次实践活动我院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二、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1、村官加入,如虎添翼。

服务团成员到下车乡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同时下车乡两名村官自愿请缨加入。由于村官长期居住于此,对下车乡实地情况相当了解,有他们的加入更能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在的生活情况、心理问题等各方面,因此也更有利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进行。村官加入,我们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如虎添翼。

2、指导老师也成了“服务队员”。

此次实践活动,文学院指导老师佟瑛亲自带队,与队员们一起生活、一起开会讨论、一起和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完全成为一个“小大人”,成为服务团队员,他没有架子,没有教师的严肃,很多孩子们都很愿意和

他交流。

3、领导亲临,指导监督。

在实践开营式上,校团委书记金芙蓉、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芦海英等一行人冒雨前来现场指导慰问,给实践分队成员极大鼓舞,大家当场表示认真完成学校赋予的使命,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案。

4、活动多样,孩子们受益匪浅。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开拓思路集众人之力想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缩短了孩子们与父母的距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达到了亲子情感互动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培养留守儿童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合作;爱心家教,让孩子们能在暑期得到免费的辅导,解决了孩子们学习中的困难;世博宣传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深深扎在孩子们心中,开启了还在们放眼看城市的窗口等等。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增加了见闻、增长了见识。

5、家访,感触颇多。

时间后期,在指导老师佟瑛的带领下,服务团成员们自筹资金买了一些文具、水果等慰问品,以表他们的关切之情,看到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队员们都感触很多,让队员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大家当即表示要趁次机会好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天,让生活绚丽多彩。

三、及时总结、收获丰厚

实践期间,成员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进行开会,大家发表各自意见、交流思想以及对服务内容进行分阶段性整理补充。并且每天编辑通讯稿。每天实践归来,队员们都会齐聚在临时办公室,对当天的实地服务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分享实践心得,并及时发现并改正在实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免再犯。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最新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

摘要:大学,作为我们人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在简简单单的去追求你的成绩,大学生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你的学习,还有各种锻炼你能力的实践活动在等着你。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应该是让自己的学习与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的完美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我们课外教育的一个平台,不仅仅能让我们挣到钱,同时也是我们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源头。今年的暑假社会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能够真正的认识、了解社会提升自我的开始和机会。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二的学生,应该主动放弃那种为钱而工作的错误思想,而是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走在奋斗拼搏的路上,困难与挫折会常伴左右,这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要求,如何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如何在寻梦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吧!大学,作为我们人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在简简单单的去追求你的成绩,大学生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你的学习,还有各种锻炼你能力的实践活动在等着你。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应该是让自己的学习与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服务 自我能力提升 诚信 知识 暑期社会实践

一、调研安排

时间:2013.7.1-2013.9.1

地点:合肥市高新区20XX创意花店

调研方式: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主题:提升自我、体验生活

调研对象:2012级英语本科

二、调研基本概况

这个暑假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了一份打理花店的工作,虽然只有两个月,但我觉得时间过的好快,而我也收获颇多。短短的两个月让我明白体会到了就业的巨大压力、自己的能力不足和现实的残酷的现状,同时也体会了在残酷的现实中拼搏的快乐。

主动参加这次实践目的主要是去了解预与认识自己不曾结交或见到的人与物,开阔自己的视野,亲身去体验现实中能够遇到的各种辛酸苦辣。因为我自身处在一个学习的环境,对外界事物的了解相对比较少,正好趁着暑假好好锻炼一下自己做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人,也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让自己做一个勤俭节约之人。之所以会选择在花店工作做社会实践活动是因为我认为花店是一个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接触形形的人相比较多的场所。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工作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但我会用我的激情把一切挫折打败。

在花店里面我和其他的服务人员主要是为顾客介绍他们所需要的或者是适合他们的礼品与鲜花、负责产品分类以及货物的搬运、及时补齐货架、给货物贴价格标签、牢记花店规定,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顾客、打理好卫生清洁工作。工作虽然很简单,但是要想做的比别人好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很高兴我一直走在奋斗的路上,去践行者当初的执着与坚持。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如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会写着有经验者优先,试问?我们这群还在学校的学子拥有多少真正的经验那?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你会发现你学到的未必用的到,偏偏你没有学的却得到很大的用处?还有你或许对书本知识很是了解,但是面对实际情况却笨手笨脚。这正是当代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同学们不能学以致用。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实践锻炼,也确实对社会的认识,在这个知识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力量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因此在我们以后的道理上需要我们注意到是不仅仅要收获知识更要收获能力,只有知识与能力双丰收才能让自己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充分实现你的自我价值。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 员工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与顾客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有些员工看到顾客不知道主

动招呼顾客,甚至会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很容易造成顾客的误解。

2. 花店的整体信誉度有待提高,花店的顾客局限于某一些区域,外来顾客有限。通过

我在工作期间的观察发现外界对花店的认知度还不够,而且宣传效果做的也不是很到位。

3. 经营者本身能力的不足,导致出现一些错误的市场判断和团队内部不协调的现象。

四、对策及建议

(一) 树立服务意识,坚持顾客至上原则

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对顾客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个人和公司的业绩,这就要求每一个员工及老板为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用自己认真负责热心的态度去感染顾客从而达到双赢。经营者善于利用顾客对自己产品的高度评价,通过顾客的评价达到帮自己宣传的效果,进一步带来更大的利润。

(二) 诚信经营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因为诚信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本条件。正所谓:诚招天下客,信从誉中来。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在先。所以提高花店的信誉度还是很重要的。经济效益固然是根本,但是社会效益也是花店发展的助推器。要兼收两个效益,需要经营者与职工共同努力的。

(三) 加强对经营者的能力提高和训练

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是管理者对一个公司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像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的一样------?有一只狮子率领的绵阳团队,能够战胜一只绵阳率领的狮子团队,足见管理者与领导者的重要角色,因此只有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能力与才能不断提高,这个公司、团队才会走的更远、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警世贤文.勤奋篇》

2、孤军-缅甸之王 后世之龙血凤髓 第四节

最新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二

调查背景

本人故乡江苏省泰州市合陈镇,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家乡劳务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一部分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而随着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联系实践《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思想精髓,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本人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合陈镇,总人口5.9万人。全乡家庭收入主要依靠耕地,为了增加生活收入,许多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目前全乡在外务工人员达1500人(次)。由于大部分务工人员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抚养或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孩。据调查,我乡现有留守孩112人(男66人,女46人),其中未上学的留守儿童25人(男15人,女10人),上小学的留守儿童51人(男31人,女20人),上初中的留守儿童36人(男21人,女15人)。在对留守儿童的托管上,隔代监护的儿童数达95人,亲属监护的儿童是17人。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关爱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比较少,基本上都是一年回来一次。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期望上看, 59.5% 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的占8.4%,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的占 32.1% ,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1.2% 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可见长期的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得亲子关系会出现障碍,甚至出现亲生后母现象。这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来说,都无不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巨大创伤,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很可能会使他们将来变得性格冷漠等,造成许多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 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监护人或老师交流这些正式的宣泄方式,部分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

(二) 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

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农村父母文化程度小学学历居多,甚至不识字,很难辅导子女功课。由于多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不高,加上溺爱,管教不严,许多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学习无人督促,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大多不太好,监护人本身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的家庭监督作用,影响了子女自控力的形成。

(三)监护状况堪忧

1 、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儿童中 84.8% 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 15.2% 由亲戚代管,可见隔代监护是我乡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尽管 84.4 %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顾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 57.1 %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

2、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成绩不太好。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很多时间去关注孩子。

3、 家庭教育是监护的重要部分,在教育态度方面, 48.8 %的隔代亲人及 63.9 %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了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可见无论隔代监护还是亲戚监护,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盲区。

三、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导致的生活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使孩子在生活上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是孩子最开始的港湾,是他们的最早启蒙地,选择隔代教育还是亲子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祖父母和其他非直系亲属对儿童的照顾远不及亲子间的教育那样有针对性和富有情感性。留守儿童成长期间长期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社会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

四、建议与对策

建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方方面面协同配合的综合工程。现结合我乡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实施蓝天教育计划。我乡中小学要建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蓝天学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亲子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趣味,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成长为体魄健康,心态良好的一代新人。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教师、家长互相配合必不可少。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的老师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学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实行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共同关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心。把城市学校开办的心理咨询室、师生悄悄话信箱的经验引入我乡中小学,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是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4、动员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事。乡村组织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并要求他们外出期间尽可能多与孩子联系。学校或村组织就近组织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方方面面齐心协力,为我乡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社会实践活动就从来到**乡拉开了序幕。顶着烈日炎炎的天气,经过几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一个海拔700米,面积43.50平方千米,而人口仅有6000人的的偏远山区,被喻为“永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的开始了,通过对这次的体验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便分配好了工作,实践队主要以支教为主。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招收当地的留守儿童。我们分成了4个小队,其中三队出去拜访附近的乡村招生,还有一队则负责后勤工作。招生过后,我们很顺利地在**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义务支教。在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我们尽我们所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和快乐,当然我们自己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在6月30日下午在乡政府的会议室举行了开幕仪式,同时得到了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赞助。7月1-2日,我们在附近相连的村子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情况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7月3-4日,我们以6个人为一小队来到了大若岩和狮子岩风景区,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留守”名义,开展了万人签名和慈善募捐活动。同时,大若岩政府也表示了对我们此次募捐活动的支持。我们此次募捐所得用于购买慰问留守儿童的学习用品上。7月5日晚上,我们在老的中心小学的舞台上展现了我们这段时间教育和学习的成果,很高兴邀请到了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村长、学校的教导主任和当地的村民前来观看。演出由于条件的限制,舞台灯光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学生的卖力演出赢的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实践在演出的落幕告以段落。:

回想在那的日子,有快乐也有痛苦的。就拿学生来说有的很听话有的很调皮。对于听话的孩子,我们可以轻松的教学,而调皮的孩子不听话使之不好教导。不过我们还是认真的教导好每个学生。

不过在那边也有很多乐趣。相比城镇,乡村的山更加的绿;乡村的水更加的清澈;乡村的空气更加的清新;乡村的天空更加的碧蓝;乡村的人民也更加的纯朴。晚上在学校教室的栏杆前看夜空更是别有一番趣味,像数数着天上的繁星或是单单仰望夜空中奇异的星座图,都能安静我们的心。不知不觉我们在心底埋下了思念的种子,在以后的岁月里发芽、成长。不管我们是在支教还是在调查,村民和学生们都积极的配合。他们以一颗真诚的心欢迎我们的到来,一颗感恩的心送我们离开。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上世纪末我国已经开始探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总结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主有三种基本发展模式:志愿者主体模式、家长(家庭)主体模式、社区主体模式。现阶段,“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更缺乏对学前全纳教育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留守幼儿开展的严格意义上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并不普遍,虽然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主体也包括志愿者、家庭、村镇等多种模式,但由于专业师资、课程资源、场地硬件、经费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加之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的制约,实际上真正面向农村留守儿童或者农村流动劳动力子女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大部分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政府兴办的模式为主,数量有限受众面很少。另外,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这样的现实状况,为我们探寻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动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我们一直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2012年1月,在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面向家庭周围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12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大学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12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可以说都是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此类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南京晓庄学院在留守幼儿支教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项目化管理下的以课程资源、志愿者团队、组织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教实践模式。

(一)丰富的支教课程资源

非正规教育有别于非正式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系统而又灵活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具有实用性和直接性。而大学生志愿者要想利用社会实践中支教活动的平台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就必须保证支教活动的系统性、计划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在深入农村支教时要改变以往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状况,努力提升支教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为依托,将是非正规学前教育开展的有利保障。首先,从留守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创编的支教教材使得支教内容有章可循。2010年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领衔创作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就是一套专门面向3~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丛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为教学用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为幼儿绘本。这套丛书为参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幼儿绘本中的内容均为原创,包含了以儿歌、童话故事、配画等为呈现形式的36个主题内容,可以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幼儿教学活动;教学用书则以“零培训”为特点,简单易懂、易于掌握,既能有效指导志愿者的支教活动,又适用于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其次,学前教育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以大学生志愿者为实施主体的支教过程科学、规范、有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心理的把握、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教学效果评价等都是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这些问题上,学前教育专家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有效的弥补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支教过程的众多不足,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支教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

以大学生支教为载体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另一关键就是支教主体的专业化。一方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施要求支教主体拥有学前教育等专业知识理论的储备和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要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实现“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在这两方面的激发和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应运而生。我校留守幼儿志愿者支教团队主要由学前专业在校学生、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三部分组成。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是支教团队的主体,既可以方便地接受系统培训,本身又有着专业的理论支撑,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课程资源,因此承担着主要的支教任务;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则是支教团队的重要补充,这部分志愿者平时的工作生活与当地的留守幼儿有着各种联系,了解留守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对于支教活动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后者与前者相比在支教时间上存在这很大的灵活程度,在留守儿童非正规学前教育整个过程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分制”管理下的组织保障体系

留守幼儿的成长是动态的过程,而大学生志愿者却在不断变更和流动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留守幼儿这一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保证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的系统性、计划性,还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保障体系,并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支教留守幼儿的长效机制。南京晓庄学院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由校团委、教务处和专业院系共同牵头,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学时学分、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管理。面向留守幼儿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实践在学校团委的直接组织和管理下,从实践基地落实、实践队员招募到实践项目资助、实践奖惩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则由学前教育专家团队审核把关,保证实践活动的专业科学、系统灵活;每一次的实践执行由院系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队,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并按时保质落实到位;实践的考评奖惩由校团委、教务处和相关专家领导组建的考评工作组共同完成。而对于实践过程中基地的建立、维护和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方面,则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学校、社会各方的优势,形成固定的支教基地与较好的舆论氛围,保障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项目化的实施运作模式

“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支教项目和运作过程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它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支教活动的整体过程,是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在大学生志愿支教所有项目上的综合应用”。高校大学生假期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在人员、内容、时间和经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灵活性,项目化管理中强调随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的柔性组织的框架模式正好适用于这样的活动管理。在课程资源、组织保障和支教成员基本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遵循每一次的支教实践活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原则。在每一次独立的支教活动开展中,严格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推进项目实施。支教整个过程分为项目启动、项目准备、项目执行和项目总结四个阶段。项目启动阶段,由学校下发统一文件,对支教内容和要求做出方向性指导,根据文件内容相关院系选派指导老师和参与过支教实践的经验丰富志愿者组成支教实践筹备小组。项目准备阶段,筹备小组将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拟定本次支教实践的方案,包括联系确定支教地点、支教时间、志愿者人数等,按照“公开招募、统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大学生志愿者选拔工作,并邀请学前专家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最终的支教方案。项目执行阶段,支教团队深入实践目的地开展全面丰富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活动。项目总结阶段,由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组建考评工作组,对支教实践过程、成果、经费等方面做出全面科学评定,对优秀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并督促和鼓励实践团队持续开展实践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团委响应江苏共青团省委“服务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号召,我院采取“双赢”政策,将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小分队成员在实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回归到实际中去指导社会实践,突出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受到了淮海工学院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多次召开服务团成员会议,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行前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经过服务团全体成员的几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确、实际结合紧密并结合学科特色的方案出炉。

为了使此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院特别邀请了历年来多次指导学生暑期实践工作的资深教师佟瑛亲临指导。小分队成员是由院学生会主席为分队队长、08级各班学生中经过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和自愿请缨加入的当地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为此次实践活动增加了筹码也是历次实践活动所没有的成员,不管是师资队伍还是实践团队,可以说,此次实践活动我院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二、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1、村官加入,如虎添翼。

服务团成员到下车乡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同时下车乡两名村官自愿请缨加入。由于村官长期居住于此,对下车乡实地情况相当了解,有他们的加入更能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在的生活情况、心理问题等各方面,因此也更有利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进行。村官加入,我们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如虎添翼。

2、指导老师也成了“服务队员”。

此次实践活动,文学院指导老师佟瑛亲自带队,与队员们一起生活、一起开会讨论、一起和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完全成为一个“小大人”,成为服务团队员,他没有架子,没有教师的严肃,很多孩子们都很愿意和他交流。

3、领导亲临,指导监督。

在实践开营式上,校团委书记金芙蓉、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芦海英等一行人冒雨前来现场指导慰问,给实践分队成员极大鼓舞,大家当场表示认真完成学校赋予的使命,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案。

4、活动多样,孩子们受益匪浅。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开拓思路集众人之力想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缩短了孩子们与父母的距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达到了亲子情感互动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培养留守儿童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合作;爱心家教,让孩子们能在暑期得到免费的辅导,解决了孩子们学习中的困难;世博宣传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深深扎在孩子们心中,开启了还在们放眼看城市的窗口等等。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增加了见闻、增长了见识。

5、家访,感触颇多。

时间后期,在指导老师佟瑛的带领下,服务团成员们自筹资金买了一些文具、水果等慰问品,以表他们的关切之情,看到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队员们都感触很多,让队员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大家当即表示要趁次机会好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天,让生活绚丽多彩。

三、及时总结、收获丰厚

实践期间,成员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进行开会,大家发表各自意见、交流思想以及对服务内容进行分阶段性整理补充。并且每天编辑通讯稿。每天实践归来,队员们都会齐聚在临时办公室,对当天的实地服务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分享实践心得,并及时发现并改正在实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免再犯。

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大家及时分析数据,撰写社会实践总结、心得体会、调研查报告。在短短的一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全体实践队员收获颇多,在时间服务过程中大家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结合实践,让专业知识又得到质的飞跃,在工作中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合作意识在队员们的心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6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

各地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大局、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

各市、县(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要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领导,组织动员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强化日常监管,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三、阵地依托

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主要依托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可单独设立,也可与校内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活动室等合并设立。

四、标准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活动用房面积不低于20平米,安全、实用,确保留守儿童方便使用留守儿童之家有关设施;

2.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3.配备电话或电脑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和档案。

五、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六、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七、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注意实效。各地要立足于明实情、举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如实了解和把握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基本现状、迫切需求和变动趋势,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计划,采取坚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过程中,可以首先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社会需求相对迫切的地方进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对已经创办一段时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做到人、财、物、智的有效集聚,发挥整体效应。各级教育部门要按规划有序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范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不断扩充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主阵地作用。要协调宣传部门广泛宣传留守儿童之家创办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造浓齐办共建的社会氛围。要积极争取各级关工委、妇联、团委的支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五老”队伍、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临时父母、兼职教师和知心朋友。要会同司法部门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关安全保障。会同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持续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周边治安及文化、生活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经费支持。努力促使各部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尽心竭力地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广大家长的认同感,社会各界的责任感。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7篇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通过与**二小的老师交流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我们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品学兼优,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唱英文歌,在家还要照顾仅仅2岁多的妹妹。他很理解爸爸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问到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早点休息,懂事程度已经超过同龄人。但也有的留守儿童劣迹斑斑,据**二小的一位老师反映,一位留守儿童有偷窃行为,经常偷窃超市里的商品卖给同学。

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据老师反映,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沟通。小学和初中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

3、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二小的袁校长介绍,一位11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监护人也存在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学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积重难返。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能力低,往往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态度,任由其发展,不管不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在其身上花费心思。三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能力监管或溺爱他们,这主要表现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他们年迈或体弱多病,无力管教孩子,还有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孩子娇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对孩子百依百顺,这些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对留守儿童所作的工作

经调查,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及其学校老师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

以科学研究为手段,积极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的良性机制。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令我们钦佩和学习的现象。从教育局罗主任那里了解到,县政府每年会拨专款给有留守儿童的学校,用于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电话联系,形成“亲情沟通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问题。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感受到社会、政府对他们的关爱。除此之外,教育局还专门为他们在“六、一”前夕分发了留守儿童读本,供他们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在与罗主任的交流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城口县各级领导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我们也与教育局签定了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希望能够长期关注留守儿童。

另外,我们在**镇友谊村与三位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从他们阳光的笑脸和自然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地政府特别是学校老师对这些孩子所付出的艰辛,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学习到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法。

(三)建议与思考

针对重庆市城口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健康茁壮的成长,经过初步思考,我们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各位领导参考。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在**二小调研时,接待我们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热情、全面地介绍了所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也从她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中讨论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她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应该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儿童。我们建议能否探索建立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

3、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4、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这一项工作可以在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村民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现状 对策

一、调研背景与概述

(一)背景介绍

目前,媒体高度关注“害”事件,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由于远离父母、生活无人督促、行为欠规范,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少年这种兽行刺痛了公众的内心,对受害者今后的人生将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

暑假是很多留守儿童的快乐时光,可以与父母团聚。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们留在乡下家中陪爷爷奶奶,但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存在很大隐患。很多留守儿童在缺少监护人的陪同下,独自去河边、池塘游泳,发生危情致多个家庭破碎。

2013年5月妇联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比例为21.9%。与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泗洲头镇被蜿蜒的山水围绕,村与村之间相隔近半小时的路程。泗洲头初级中学是泗洲头镇唯一的中学。附近几个村的孩子读完小学后可升入中学就读,但交通颇具不便多需乘公车。该中学共有教学班10班,学生数416人,教职工总数32人,专任教师26人。据统计,该镇留守儿童人数多年来居高不下。

自2009年7月该校与宁波大红学院合作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挂牌起,每年暑假都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此进行军事夏令营计划。校方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两项体育技能,一项文艺风采即“2+1”模式。团队将以国防、安全教育、行为规范为主,辅之以文化课程并专门准备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及教案。

(二)调研目的

中国梦是汇聚每位国人梦想的代名词。象山泗州头中学承载了两代人的梦,使少年学会感恩、青年懂得回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时期,一个极其不稳定的成长阶段,初中生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培养道德情操,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也正是青春期叛逆期最为严重的阶段之一。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缺乏学校有效引导,缺少家庭温暖、社会关注及政策支持容易致使其成长受到不良影响,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通过军训夏令营,学员懂得约束、提醒自己改掉陋习,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独立克服生活学习上出现的困难,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团体协作。本次调研以支教团队开展支教活动所在的学校“泗洲头镇中学”学生作为主要调研对象。根据支教团队的实践总结,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力求明确当前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缺失。并依此有针对性地得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所存在问题的对策、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此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分发到泗洲头镇附近村子及参加军事夏令营活动的学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还通过文献查询对留守儿童现象作更深一步的了解,其次对儿童、村妇女主任进行访谈,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问卷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我们了解到监护人知识水平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影响占40%(如图1)。父母多为改善生活条件、给孩子一个满意的未来而远走他方谋生计,并多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隔代教育存在很大隐患。从计划生育开始实施起,老人过于溺爱孩子已是普遍现象,致使很多留守儿童自控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差。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内心存在缺失、形成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成熟。这些都将危害孩子健康发展,家长应引起警示。但该地政策辅助及经济发展对留守儿童现象形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家庭收入与支出不对等时,家庭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取舍失衡,造成农村剩余年轻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剩下老幼。

超过一半的有效问卷即72%(如图2)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习惯极易言传身教给孩子。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教给他们为人生处世的方法。

已有12%(如图3)的留守儿童表示当爸妈不在家时不会想念,48%的孩子表示偶尔会想爸妈。这个现象的出现应引起社会警示,再好的物质条件也替代不了亲情的重要性。当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只有28%(如图4)的学生会请教老师,还有12%的学生选择沉默。“师者,传道授惑解惑也”,这让很多教学工作者反思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应多注意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沟通能力。学校课程设置时应注重素质教育的开展,规避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三、留守儿童现状及支教效果

(一)留守儿童现状

1.逆反心理严重。

走访村妇女主任朱桂娥同志得知近几年升学率降低后,村里加大了对学生成绩的关注,现在村里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类问题正在逐渐好转。她不赞同隔代教育,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存在代沟且现在独生子女较多,老一辈特别溺爱。村里有实例,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老人带。孩子十多岁时,性格叛逆、接触社会上的人学会抽烟、不听劝,去年上半年该孩子的父母将其带去上海读职高。实例告诫我们,父母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过于早熟,有时他们会因存在自卑心理而羞于言表。且留守儿童在性格发展上会因自控能力、叛逆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及隔代教育的不到位而走上“邪路”,加上心理封闭、渴望亲情,极易走上不归路。

2.父母“只出钱、不出力”的错误观念。

大部分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就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但其实不然,这是父母因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照顾孩子的愧疚感而衍生出的逃避培育引导孩子职责的体现。“物质皆放养”错误的观念,致使很多孩子成为享乐主义者,存在拜金主义思想,养成好吃懒做的陋习。

3.沟通交际能力差,遇到问题无法寻求解决。

在军训夏令营活动中,出现学员因口角之争而打架事件。在场的人很多都无人劝架,显现了现代人的冷漠。当沟通出现障碍则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支教效果

该社会实践团队为短期支教,由教师带领包括学生党员及军训教导队成员组成的21人支教队伍,分两批开展的多方位教学实践。注重实践教育,侧重于学校相对缺乏的身体素质及德育方面的教育。开展形象生动的演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其为短期实践,只能起到入门作用,缺乏点对点的互动,对学生的长久关注度不足。

为响应国家关爱未成年人思想素质的“春泥计划”,阳光假日学校是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的学校,旨在将留守儿童聚在一起学,避免发生“假日悲剧”。象山镇宣传部陈主任表示,该团队目前的支教形式很符合“春泥计划”,希望能与我校结成帮扶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村里对未成年人进行专题教育。这是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升华,具有很大的价值。

四、对策

(一)社会方面

加大关注留守儿童的力度、整合资源,面向全社会,全面推进“春泥计划”,基本保证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政府方面

发展本土经济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泗洲头农业开发特色明显呈现万亩围塘、万亩杨梅生产基地、万亩滩涂、千亩药材、千亩桑园、千亩苗林、灵岩山脚的百亩桂花林、杨家桥溪旁的十里桃花沟的新格局。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

(三)学校方面

首先健全留守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并根据学生特性两两结对,让他们除学习外都能互相帮忙健全留守儿童结对政策。其次,注重择师标准,对在职教师进行月考核;多开展校园活动,如科学小发明、文化节、手工制作等,增强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制度化家访,根据教学需求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家访。加学生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应配备一两名专业心理老师,每班设一名心理委员定时反映班里学生思想的变化。最后,重视寄宿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学生时间引导他们独立自主生活。

(四)家庭方面

多元沟通,体现在孩子、老师、家长三方的有机结合。老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可将每天的作业短信形式发至家长手机以便家长及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将家校联系本交给家长签字,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注重对孩子的感恩教育,适当对其进行磨难性教育。

五、结语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理应对其高度关注,但在舆论监督上尤其是新媒体应当适可而止,过多揭发社会阴暗面易引发社会恐慌,同时不利于受害人身心健康的恢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希望通过社会、政府、校方、家庭的有机结合,“多管齐下”地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美好未来。留守儿童应秉承“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信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少年。

参考文献:

[1]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2]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王捍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21).

[4]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谢妮,申健强,陈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9篇

为此,文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经联系确定协助连云港灌云县下车乡政府进行留守儿童情况调查,调查了解实践地点的留守儿童数量、生活情况、心里健康情况等;从留守儿童中找出那些家庭生活贫困、学习优秀的孩子,为他们捐赠一些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帮助当地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协助当地老师对小朋友进行艺术兴趣方面的辅导;对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向乡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议,共同来帮助留守儿童,并且很荣幸我成为社会实践服务团里的成员之一。

(一)、此次活动以“分享成长经历,共享精彩世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为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我参与一下几方面的活动:

1 2 3 4 5

1.暑期素质夏令营:招集当地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30名留守儿童入营,夏令营期间我们将开展文体、知识、游戏等各方面活泼轻松的活动,从而丰富小朋友们的暑期生活,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并以小型晚会结束夏令营。

2.家书送亲情:队员事先准备贴有邮票的信封和淮海工学院信纸,组织留守儿童为在外打工的父母寄出自己最真切的祝福。通过“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环节,使孩子们把聚积内心已久的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了出来,志愿服务团队员同时用手机短信的方式把孩子们的话发给了他们的父母,使远在外地的父母可以与孩子情感交流。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缩短了孩子们与父母的距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达到了亲子情感互动的目的。

3.体验留守儿童家庭:我们将从农村学生中选出两户留守儿童家庭,从我们的团队中选四位来自城市的队员,分为两组与两个农村的学生联谊,住进他们家。感受他们的生活,对留守儿童有更加深刻的体味,要求队员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两天的生活,并形成总结式的文字,方便大家交流。

4.爱心筹款:为更有效的帮助那些家庭有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我们采用爱心筹款的方式给予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学习。

5.应急知识:对他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应急知识的教育,四川、青海地震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应急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最后我们向孩子们发放宣传手册,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地震避险应急知识,保护好自己,也可以将逃生知识宣传给更多的人

1 2 3 4 5

6.素质拓展: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协作能力,队员们首先安排了“背靠背夹气球“的游戏,孩子们小小的胳膊紧紧搭在一起,牢牢夹住气球,一鼓作气地向前跑,连鞋子掉了都顾不上。应孩子们的要求,又增加了一个“绑腿跑”的游戏。接着,大家围成一个圈做丢手绢的游戏,在表演环节中,有的孩子表现得活泼大方,有的则找来伙伴帮忙。素质拓展训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培养留守儿童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显得十分必要。这次活动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体现了活动团结、信任、协作、勇气的宗旨。所有的参与者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强了彼此间的团队精神,释放了自我的潜能。

(二)、此次活动任务目标及预期效果

根据目前留守儿童实际情况,结对帮扶活动任务目标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生活失助。部分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缺乏照顾,生活水平低。

1 2 3 4 5

3.心理失衡。部分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缺乏正确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

4.亲情失落。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强烈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性格自卑。

5.安全失保。留守儿童缺少亲人照料,自护意识淡薄,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预期效果:

1.将“留守儿童”整个活动能够延伸下去,并在这基础上开拓创新,深化活动。用双手传递真情,让爱心构筑和谐,让留守儿童及广大市民感觉到我们的真诚。

2.队员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所学知识有个新的认识。

3.丰富队员们的课外文化生活,让队员们身心和谐发展,提高队员实践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让我院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有效推动 “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同时提高我院的知名度,让群众了解我院的具体情况。体验农村现在的发展状况,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饮食住宿情况,亲身了解和体验三农,帮助当地农民做一些实事,分担他们的农活。

(三)、总结

1 2 3 4 5

生活并不像象牙塔里面的我们想象的那样,也许它会残酷十倍甚至百倍,可能是自己也来自农村的缘故,看到那些艰苦的场面,心里总不能释怀,是的,每当自己问家人那钱时总有一种罪恶感,二十多岁的人了,还在问家里那钱,有时想想都觉得自己可耻。父母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我们,到头来只留下一头久经岁月沧桑的白头发。我们要学会独立,学会面对生活,不管前方有多坎坷,走了、坚持了、回头了,才发现人生已到暮年,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问题及原因;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2-03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学校“百团行动”,以服务社会发展大繁荣为重点,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河海大学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赴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团队,对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希望在锻炼的基础上弘扬河海精神,展示河海学子风采,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河海,提高全社会对河海大学发展的关注。以下是调查的部分内容。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我们小分队这次调研的是桃花吐镇中心小学。该校地处朝阳市双塔区市郊,现有学生382人,十二个教学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全镇人多地少的自然状况。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依靠土地收入已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高的生活需要,农民群体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而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出去打工,有的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外出打工。许多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家中,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故在农村学校中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经调查,桃花吐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76人,大约占全校人数的五分之一。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六年二班就有10名,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五年一班有7名,占全班的四分之一。本校四年部共有58名学生,“留守儿童”19名,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7名,父母其中一人在外打工的11人。父母离异1人。“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的有5名,其余2名中一名由姑姑代养,一名由叔叔代养。三年一班有4名同学的父母去了外地打工,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姑、舅等,成了“留守儿童”,还有5名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成了“单亲孤儿”。这些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大约35%。这些“留守儿童”中,成绩较好的有24名,问题生占11名;学习态度上,能主动自觉学习的约占四分之一,督促下学习的约占五分之一,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约占八分之一;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遇到困难或烦心事,能寻找倾诉对象,想办法解决的约三分之一,有个别的采取了闷在心里,不想告诉别人,只是寻求自己解决方式;对父母外出打的态度,有一半以上不愿意让父母外出,还有部分学生能理解父母,个别同学不能理解,甚至对父母的外出有怨恨;父母外出打工,能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的(每周打一次电话),并经常过问孩子学习、生活的有22名,半月或一个月一联系的有8人,有的好几个月才能联系一次。76名“留守儿童”中,其中有15人,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做事没信心,较自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性格内向。“留守儿童”正处身心发展的成长阶段,孩子从小离开父母,缺少父母关爱。尽管有爷爷、奶奶及其他亲人的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不同,遇到一些问题感到柔弱无助。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越来越内向。如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张凯,父母外出打工,把他寄养在姑姑家里,姑姑本身有一双年龄相仿的儿女,每天忙里忙外,无瑕顾及张凯的心理感受。有时张凯在家受到表哥、表妹的欺侮,也不敢声张。久而久之,张凯越来越内向,有时自己暗暗落泪,也不愿找人倾诉,郁郁寡欢。

2.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儿童都具有攀比心理,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所以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如:三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邢伟伟,在一、二年级时是一名好学上进的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学习成绩很不错。自从父母去大连打工后,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上课也不积极发言了,有时根本不举手,怕说错,成绩也出现了滑坡。

3.学习观念淡薄,厌学现象严重。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的监护不够,使有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甚至厌学的现象。尤其是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时,就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不学知识无所畏的态度,所以出现了厌学现象。五年二班的“留守儿童”鞠可新,他父亲外出打工,长年不在家,母亲有残疾,没有监护能力,他在学习上又缺乏自觉性。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应付了事,有时干脆不做,有厌学倾向,因此成为问题学生。

4.道德意志薄弱。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一个方面,更应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留守儿童”有的有违纪现象。父母外出务工,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长大成才。但大部分人的希望,可能是事与愿违。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挣钱,只注意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使孩子出现花钱无节制的现象,如:五年一班的席平,平时父母寄来钱,就随意乱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花钱无节制。一旦没有钱时,就到超市赊账,甚至偷偷去拿别人的钱。

5.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无热情。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辈或亲朋又不便深管,因而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形成不良习惯。如:上课精神不集中、好搞小动作,课后乱花钱等。在心理上也表现出自卑、胆怯、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交往等。尤其在学习习惯方面,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发言,课后不完成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作业,也很不认真,字迹潦草,敷衍了事。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外出打工父母们放不下的“心病”,是临时监护人的“头疼病”,是农村学校管护的“疑难病”。“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平时学习无热情,成绩也就难以理想。

三、解决措施

1.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学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作用。当一个学生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奋发学习、努力进取,也才能有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所从事的行业往往都较粗重的体力劳动,非常辛苦,挣几个钱也确实不容易。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艰辛,教育他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大后要超过自己的父母,要做较舒适的工作,要做有成就的大事业,当一名工程师、医生、飞行员等。要做这些工作没有知识是不行的,只有从小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长大才能成就大事业。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五年一班的王新宇同学,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家与家人团聚,平时又很少与孩子通话。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隔代”的原因,孩子平时有话也很少与爷爷、奶奶交流。长此以往,孩子变得孤僻、不爱说话,甚至说话时害羞、胆怯。在学校很少与同学一起玩耍、交流,上课老师提问不爱发言,面露难色。他的班主任褚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经常找机会和他谈心,唠家常,了解他在学习中、生活上的困难,并在课堂上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激发他的表达欲望,课间安排同学多和他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其班主任褚老师专门安排了学习小组同学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快乐。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督促家长多和孩子通电话,多了解、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渐渐地这个同学变得活泼开朗了,也愿与他人交流,上课也敢发言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稍有松懈,他们就会松动。因而对他们要持之以恒地跟踪、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三年一班的达同学,现在在姑姑家生活。由于姑姑天天忙于地里活,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认为孩子不出事,能在自己家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责任。这样达同学就养成了长期不完成作业的懒散习惯,学习成绩居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他姑姑进行了沟通,向他姑姑介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探讨了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方法。最后,他姑姑表示愿意配合好学校的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放学后他姑姑专门陪他一起完成家庭作业,使他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经过努力,现有达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有时间还自觉地读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把学到的课外知识在同学中交流,同时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4.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好习惯从“心”开始。单亲家庭、母亲又在外打工的六年二班的李雪同学,在学校表现得孤独、上课也不注意听讲,老师提问也一言不发,只是低头默默坐在那里,表现出心理重重的样子,情绪非常低落。我们知道这一情况后,就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她谈心,当问她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提问又不发言时,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说:“我想妈妈”。原来在这之前,她一直在妈妈身边,从没离开过妈妈。这次妈妈把她送回奶奶家。奶奶、爷爷年纪大,照顾得不如妈妈周到,有时早上晚了吃不上饭,所以她很伤心,以至影响了学习,所以她说:“一想到妈妈,上课精力就集中不起来,老师讲课也听不下去”。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安慰她说:“我们非常理解你想妈妈的心情,但你要体谅爷爷、奶奶的疾苦,他们年纪大了,照顾你很不容易,虽然有时照顾不周,但他们也尽量做到把你照顾好。另外,妈妈在外打工很不容易,你应该让在外打工的妈妈放心;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妈妈在外打工怎么会放心呢?”并告诉她,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要告诉老师、告诉同学,老师和同学一定会帮你解决的。同时,学校的各科老师联合起来,在课堂上经常提出有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渐渐地,李雪同学终于从离开母亲后的低落情绪中转变过来,上课也能注意听讲了,而且课堂上思维表现得也非常活跃,发言也积极了,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各科老师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四、活动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实践调查小组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收获很大。

1.通过家访;与班主任老师及任课教师沟通、配合调查;与“留守儿童”本人面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包括生存、学习等方面。

2.形成一套“留守儿童”典型各案事例研究,整套访谈记录和总结,拥有第一手资料。

3.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4.这次实践活动定能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结语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他们的无奈与艰辛,他们的坚韧与拼搏。他们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俗话说:国富民强。如果农村家庭家家都达到了小康水平,那么“留守儿童”这个自然群体也就会相应的逐渐缩小。作为河海大学的学生,我们感到了肩上的重任,国家需要各方面人才,我们只有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强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河海大学,进一步提高了河海大学的知名度。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小分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高度体现了河海大学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暑假走出学校,体验生活,不但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的组织、表达、协调等各方面能力,而且将使我们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调查,实践团队发现一些问题。建议如下:(1)营造关爱氛围。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给予关心和帮助,举办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能快乐地成长。(2)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时沟通,进行交流,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教育“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更应该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让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健康成长。(4)完善和落实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法律政策。鼓励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工作地就近入学,制定利于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权益。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

上一篇:打扫卫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