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9 10:40:50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指出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乡村整洁、管理民主”为奋斗目标,积极发展乡村经济,助推乡村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稳固发展。在此背景下,以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农村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情况,深入分析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经济建设;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出台了《乡村振兴科技支持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一系列政策作为新时期指导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举措,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农民增收具有科学引导效用,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使乡村整体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产业发展一片向好,农民整体生活情况得到极大改善[1]。在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向着更高层次目标迈进,找准工作要点,有必要结合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1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

农村与城镇地区截然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社会现实,都决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伴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现阶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例如处理垃圾,一些地区的做法过于简单,仅在乡村固定位置修建了垃圾场围挡墙,并未及时清运垃圾。尤其是随着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崛起,养殖场随意堆放畜禽粪便的情况尤为严重。无论是大棚种植业、大规模畜禽养殖业还是农村旅游业等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都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生活垃圾、养殖粪便长期在户外大量堆放,对农村整体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土地板结、水源污染,这不仅会对种植业、养殖业创收增产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降低农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1.2农村产业结构布设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单一、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导致农业市场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抑制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广大农民受传统农村生活生产思维、习惯的影响,对传统谷物种植业、畜牧养殖业过分依赖。缺乏创新发展意识,限制了农民的生产作业方式方法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如今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的社会现实。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949万t,相比2019年增加了565万t,其中总产量较大的谷物、粮食、蔬菜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糖料、油料、豆类等为代表的经济类作物,虽然年产量和播种面积也呈现了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与谷物、粮食、蔬菜等传统农作物相比,在各项数据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及饮食习惯变化,社会对糖类、豆类等农作物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结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作物产品供需矛盾。

1.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通过总结近年来农村建设工作可以看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基层干部的一项难题。具体表现为随着我国各地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受市场经济影响,一些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城市发展。这部分人在城市务工、生活,谋求更好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但这一情况过度发展,造成了农村现存剩余劳动力不足的窘况,导致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衍生出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增加了农村社会养老、教育负担,会大量消耗农村本不充足的发展资金,由此造成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缺失,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

2农村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完善对策

2.1优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综合能力

农村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吸引更多社会优质资源流入,就需要以崭新的面貌吸引资源。优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助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综合能力,是农村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上述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强化政府监管力度。结合现阶段困扰农村的突出性环境问题和各部门工作重点,将整治任务逐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在乡政府、环保监察部门的共同管理下,全面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对涉及的违章违建、环境破坏等问题要依法严惩,充分彰显法律权威性。不断提高农民环境整治的思想认知,使其自觉遵守农村环境整治规定,不乱堆、乱放、乱建。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乡为单位筹建生活垃圾中转站,并依照各地实际情况添置垃圾转运车,对各村垃圾场堆放的生活垃圾要定期进行清运。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开展农业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将秸秆、畜禽粪便等进行统一处理、加工为可利用的沼气资源。

2.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农村经济整体效益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逐渐从对单一农产品的需求,转向了对高品质、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实质来看,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农村经济整体效益水平[3],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的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彰显示范基地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着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乡镇政府的号召和组织下,广开农村产业发展“大门”,吸引专业大户、龙头农企、农技组织与农村建立合作关系,在传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的基础上,推动农村经济朝着多领域、多层次延伸,为第二、第三产业及现代工业在农村地区的崛起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在农村原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结合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生产作业的特点,细化农业服务,成立专业农技小组提供农技服务。还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流转土地规模、流转年限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且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的合作社,要结合其土地流转数量、配套机械设备、标准化生产程度、吸收转出土地农民数量、农资购买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这样不仅可以消除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体种地难的困扰,又可以通过规模化农业生产带动一大批有干劲、有想法的农业大户崛起,可谓是一举两得。

2.3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内动力

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的主要组成者、建设者,政府引导政策、社会资源支持仅能够从外部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的力量来实现。为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要将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动力[4]。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农技部门、学校、技术组织抽调专业人士,定期在农村开展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农业法律知识等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养水平,使其逐渐成长为有思想、有干劲、有能力的新时代农民。二是要高度重视高质量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辐射效用。在一系列人才发展保障性政策的辅助下,使广大农村大学生能到农村创新创业,在农村找准自身定位,将自身才干应用于农业生产,为农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突出性问题,对农村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由我国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社会现实决定的,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只能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逐步缩小差距,引领农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各级党组织、政府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我国农村发展成绩斐然,村容村貌、产业、教育、文化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扶贫攻坚的助力下,长期困扰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改善。这说明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形势一片向好,虽然依然存在问题,但难以阻止农村大跨步式向前发展的脚步。在未来的工作中,农村建设工作者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砥砺前行,严格按照党中央政策号召、指示,逐步做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工作,助力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云.依兰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20(8):57-59.

[2]付振刚.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展望,2020,16(7):32-34,39.

[3]刘婷.我国农村特困地区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5):64,63.

[4]初同伟,祁伟伟,高军,等.新常态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34):1-2.

作者:吴佳竹 单位: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金融服务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下一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