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

时间:2022-10-30 10:23:05

探究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2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对事业单位建立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会计内部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关系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生存,因此,如何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是当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问题 会计内部控制 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就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而言,还是沿用了过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内部控制方法与模式,这种方法与模式在当下市场经济的背景显得格格不入。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在对自身的固定资产以及相关成本费用予以核算的时候缺乏一定的标准化以及科学化,这就使得当下事业单位这种背景下所制定出来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显著的缺陷。根据相关事实证明,如果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虽然我国还是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内部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具体的执行情况不足,使得其缺乏系统性以及科学性。

(二)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

根据我国相关的调查显示,多数事业单位制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并且这些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干部认为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自身能够及时迎合社会的发展趋向以及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过多的对制度的强调只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约束。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我国众多事业单位都只是对自身的发展予以重视,对相关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健全予以忽视。与此同时,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还是予以了关注,但是从根本上还是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或者认识度不够,这就使得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的内部控制工作出现相脱离的情况,这也对事业单位进行日常核算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技能以及素质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基础工作的整体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并且对应的财务工作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提高与加强,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基础工作缺乏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而言,在会计核算方面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对于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的技能以及素质的要求就没有企业那么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业务素质都在很大程度上对自身建立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造成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财务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业务素质。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很多发票在内容上比较笼统,甚至事业单位发票所附清单都没有相关的盖章;没有严密的手续过程,这就直接导致在进行实物购买的时候只有上级领导的签批而已,并没有相关验收人的签字确认,并且上级领导在进行签批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随意的;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都是自制的,这就使得自制出来的原始凭证在内容以及格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在事业单位中还出现了不同的部门或者单位之间进行资产转移的情况,但是却没有进行相关资产转帐手续的办理,造成资产不实、账实不符。

二、解决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思想认识,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想要在根本上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者将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予以摒弃,从根本上对会计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认识,明确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候,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应该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创设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氛围;其次,事业单位在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后,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改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随之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能够根据“权责发生制”来对控制工作中的所有活动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予以保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能够做出有正确的决策。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你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业务素质

事业单位在进行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的时候,应该从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此来发挥财务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予以及时提高。事业单位在内部建立起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减少信息传递的过程,这对于事业单位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时候,将计算机技术运用起来。为了能够有效的使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来,事业单位能够在其内部建立其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根据局域网的手段对控制信息的处理以及传递予以充分实现,帮助事业单位进行发展的预测、考核以及管理。

(三)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系统

在事业单位中,建设监督管理体系能够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畅开展下去予以了保证,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对自身的会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的职能性予以加强。事业单位中的各项部门需要定期的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会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当出现缺陷或者漏洞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及时分析与研究,然后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将其解决。事业单位能够通过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内部会计结算以及预算进行编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予以加强,以此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目标予以实现。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能够借助相关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带来对自身的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对自身的财务工作的实际完成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四)强化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

事业单位想要对日常管理工作予以强化,就要做到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岗位的设置、按照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人员的分配;做到工作职责的明确以及工作职责之间的相互制衡,以此来对事业单位在进行岗位设置的时候更具有合理性,使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实施,使事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能够越来越规范化。例如,当下会计电算化的快速普及,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核算工作,事业单位如果将这种电子核算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予以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处理以及传递更具有可靠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还能够使事业单位更加方便的进行实时核算以及实时结算。笔者建议事业单位对这种管理手段予以使用,对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监督与管理,对信息系统的实际流程予以明确。与此同时还要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以及控制能力予以加强。

(五)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的内审工作

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予以完善的同时还要对其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不断的强化,这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可靠性以及准确性的主要手段,事业单位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的主要对象就是事业大单位内部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账簿等。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审计制度是对自身内部会计予以控制的主要内容以及方式,事业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予以实时检查,对事业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予以实时监督。这样做能够使事业单位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的了解,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亚.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措施探究.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2(6).

[2]叶俊.探究内部审计风险意义及其防范与控制措施.中国集体经济.2010(21).

[3]朱伟.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分类探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4]李忠.浅谈加强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中国经贸导刊.2010(23).

[5]吴秀宇.浅谈加强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大江周刊:论坛.2012(10).

[6]董良科.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

上一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角度研究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