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向往和喜欢的地方

时间:2022-10-30 03:10:20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向往和喜欢的地方

近日翻阅报纸,看到两则孩子出走的消息。也许职业的敏感,我不由得为这些孩子担忧起来。孩子为何弃同学老师而去、弃父母姐妹而不归?

学校是什么?孩子在学校渴望干什么,又渴望得到什么?为什么一些孩子会厌学?这是一些人不曾思考、也不屑思考的问题,但正是由于缺乏这些思考,才把学校办成了孩子不喜欢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说:“学校应该是‘儿童的王国’,应考虑孩子的情感、个性、身体、智力等各个方面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避免过分的成人化和功利化。”因为学校是为教育学生而设的,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应该是孩子最向往和喜欢的地方。

一、创造儿童化的美丽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荀子劝学》道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幽雅的人文气息,可爱的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校园环境所折射出的学校文化具有水滴石穿的教育力量。研究表明,人在美好的环境里,心情会很愉悦,人的整个状态也特别地放松,人会变得向上向善。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办学者一定要以儿童为中心,用学生的视角去布置校园的环境。让孩子感到校园是美丽的、是可爱的,而不是成人化的、僵硬的、死板的。

在民治第二小学的校园里,从外墙的色彩到室内桌椅书包柜的设计;从楼梯角的小小音乐角到走廊课室墙壁张贴的名言警句,无不彰显教育者的匠心。当你漫步在美丽的校园,带给你的是满眼的美妙奇观:园内栽花种草、放水养鱼,鱼儿在鱼池里追逐嬉戏,学生一出教室,便可欣赏到此等美景;学校走廊和教室墙壁,则变成学生展示艺术作品的平台;就连建操场时从地下挖出的三块大石头,也被镌刻上“JOY”、“创造”和“真善美爱”等字样,成为学校一景。连廊一角垂吊的几个打沙包更是孩子们学习之余放松的好去处。课间,音乐响起,孩子们便愉快地在走廊翩翩起舞,那是学校开展奥尔夫音乐探索带给学生的灵动……

二、让学生因喜欢老师

而喜欢学习

常有一些老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习惯用分数这把传统的尺子去度量学生的学业。在他们眼里分数是第一位,很少考虑或关注小孩是否快乐,他们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更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他们一旦看到孩子考砸了,就对孩子大发雷霆,恶言相向:“你真没用!”“你怎么这么蠢?”“你真是无可救药!”孩子本来是天真活泼、懂事有礼的,就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或家长视为一无是处而变得消极颓废、沉默寡言和毫无自信。

面对成绩不好又调皮的孩子,你该怎么办?是严厉训斥、高压管制,还是赞扬他们在调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天赋?我们民治二小的满小螺校长认为,教师心中不能只有分数,要有爱心有耐心,懂得理解、宽容和接纳,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感化这些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能在黑暗中找到一片亮光。他还组织全校老师观看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激励大家以片中的主人公马修为旗帜,做一个善于激发学生上进心,尝试用自己独到的方法来解决学生问题的好老师。

温婉的音乐老师尚世杰曾跟我分享过一个教学小故事。有一天她进到一个班准备上课,教室特别吵,就像她不在场一样。起初,她有一种冲动,想拿起书使劲敲一下讲台,想用这种更具震撼力的噪音来“镇压”。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只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慢慢地画一个大圆。这个动作把很多学生都吸引过来,教室不知不觉就安静下来。“怎么用一种声音来表现这个大圆?”孩子们扯开嗓门说:“啊――”接着,尚世杰又在大圆边上画了两个小圆,受到启发的孩子们说那是“嘘……”这节课她刚好要教一个三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正好是“强-弱弱”,结合这个图形,尚世杰教他们唱了一首歌《我们爱老师》。她用音乐的方法去解决音乐课中出现的问题,这是非常经典的一次。

什么是教育?优质教育需要怎样的老师?怎样的老师才是孩子最喜欢的?学校在进行《教师喜欢度调查》时,发现学生喜欢老师的第一要素并不是老师的文化学识,而是有爱心、懂得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最让学生喜欢。是的,其实“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这意味着教育不能只有分数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在我校的尚老师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中马修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里,你可以找到这个答案。正如《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中的歌词所说: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

为此,我一直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都不太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依靠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上课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学习,能否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对提问回答不好、练习题错得多的同学,每次上课注意多提问这几名学生。因为这样的原因,教师眼中没有了分数、名次的干扰,没有了对于后进生的烦气和不满,觉得学生都是可爱的,只不过是有点毛病、瑕疵而已。心中有学生的学习,但是眼中没有了分数、名次的差异,学生都是好学生,都值得欣赏。老师喜欢学生了,反过来,学生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孩子们就是在这种充满爱、充满理解和宽容的宽松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

找到自我,成为独特的“我”

教师应真正认识学生,因材施教,不同的“材”,雕出不同“作品”。在校长培训班学习时,我曾听特级教师禹明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以教育下一代应付未来的挑战。校方制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及爬树等本领,为方便管理,所有动物一律要修全部课程。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的成绩不错,可是跑步就无计可施。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习跑步。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平庸,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深感不值。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筹莫展,甚至精神崩溃。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它从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下降,弄得它神经紧张,肌肉抽搐。最后爬树成绩得了丙等。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在爬树课上,它竟然不理会老师的要求,坚持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第一个到达树顶。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游技,加上勉强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数人都只能在一两种智能上有出色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做到施教因人而异,不同的“材”,雕出不同“作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但不求一样的提高;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

颜梓超同学是我教过的二年级的学生,语数英等学科学习表现平平,考试很少得高分。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并不是优秀的孩子,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他活泼懂事,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据他父母说,梓超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钢琴,他乐感强,识谱快,而且练琴时特别专注,这在同龄人中是少见的。为了在音乐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允许他上午到学校读书,下午请假由家长安排专门在家学钢琴,学校还经常为他提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举办个人专场演奏会。

四、开展多姿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它们成为学生的“快活力”和“催长剂”

教育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要使学生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我们民治二小,快乐无处不在――每天第二节课间,学校的四层长廊就成了大舞台,孩子们排着队在这里跳校园舞,简直成了全国最大的“校园舞蹈队”。在马来西亚华人教育考察团和姊妹学校来访时,学生跳马来风格的Rasasayang;在美国专家来访时,学生表演了美国乡村风格手语歌《牧场上的家》,至今学校已自创了十几支校园舞。学校设置了“以乐为主,育在其中,多育整合”的活动课程;每年都如期举行校本节日活动,如毽球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主题系列活动;同时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自在乐队、健美操队、版画班、中国银行一日贵宾、到深圳博物馆、美术馆、版画基地参观、举行钱币展、学生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及学生实践活动等。两周一次的小小电影院活动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育不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理想教育活动应该是能让学生动心、动情的教育。每年第二学期一开学,我校便开始策划着六年级学生毕业系列活动,包括毕业旅行、编印毕业生纪念册和毕业典礼。特别是毕业典礼成了学生难忘的经历。那天,六年级的学生们踏进会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隐形的翅膀》的优美旋律在会场上空飘荡,台前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校园生活的点滴情景,这一切都会勾起孩子们对小学珍贵的六年生活的回忆。典礼正式开始,首先是校长致辞,致辞里饱含着对毕业生的期许。接着是师生、家长讲述当年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几位代表盛装登台,字字情真意切、声情并茂,朗诵着自创诗文。他们尽情地抒发同学情谊,感恩母校师长,畅想美好明天。接着为母校赠送礼物――是学生们精心准备、亲手制作的小制作。随后是请班主任上台,学生代表诵读感谢词,献上束束鲜花。班主任感动得直流泪,很多孩子也忍不住跑上台紧紧地拥抱着老师。最后,校长为每个孩子颁发小学毕业证书和赠送励志书籍,并一一合影留念。典礼结束,全校师生站在校道两旁欢送,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挥动着亲手做的祝福牌,每个孩子都带着美好和眷恋离开母校,踏上新的人生旅程。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幅鲜活的画卷。老师应该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应全面认识今天的学生,尊重差异、尊重个性、精心育人,让老师成为孩子最喜欢的人,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和喜欢的地方,让每个孩子像花儿一样,在自己的土壤上充分展现自己的芬芳和色彩。

上一篇:学校封闭管理中德育与社会生活的链接 下一篇:童话是打开小学德育闸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