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时间:2022-10-30 08:18:48

探究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摘 要: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在流行音乐背景下的改革出发,通过剖析流行音乐的内涵及特点,并就流行音乐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分析,最终提出了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相关对策,对高校音乐教育活动更好地融合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校;音乐教育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及特征

1.流行音乐的定义

流行音乐是音乐形式的一种,它一般需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比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是能够被大众所喜爱和欢迎。流行音乐之所以比较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并且音乐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与情感容易被接受,就在于它源于生活的特性,并饱含深情,还充分传递了生活中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喜欢借助流行音乐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它已经渐渐地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抒感的重要载体,并对高校学生的生活和人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流行音乐的特征

流行音乐情感表达丰富,深入人心。从歌曲所抒发感情的来源看,流行音乐可以说是大众真实生活的再现,人们的生活观念、思想态度和情感等与流行音乐表达出来的各种情感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不难看出为何流行音乐总是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支持和喜欢,而且更易于被大家接受。

流行音乐歌词短小精悍,旋律简单易记。这一重要特点也是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的关键原因。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群众来说,通俗、简单的歌词容易理解,而简单、往复的旋律具有较强的动感,容易被记住,流行音乐也因此广为流传。对歌手来说,流行音乐的专业性要求较少,既不用承受过多的声乐训练压力,还可以减轻嗓音练习可能带来的头疼、嗓子疼等问题。

二、流行音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1.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1)流行音乐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如今,流行音乐的存在与风行已经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成为了高校学生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后,许多同学已习惯于播放最新的流行音乐来缓解学习压力。而对于那些求学在外的学子,流行音乐也是舒缓乡情的重要方式。当然,校园和班级活动,也总是少不了流行音乐的渲染。

(2)流行音乐为许多高校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通过歌唱流行音乐,许多高校学生找到了他们未来的新出路。一些普通家庭的学生在流行音乐歌曲比赛或者大型的电视节目比赛中,用灵动的歌声为自己的人生谋求了新的出路。他们在流行音乐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也在挫折失败中成长。

(3)增强乐感,拓展减压渠道。鉴于流行音乐在节奏上明快而活泼,内容表达上通俗易懂,加上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和时代气息,因此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当前,随着许多与流行音乐有关的娱乐节目的创制与推广,更是使高校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推销的意识被充分激发。在流行音乐的不断熏陶中,高校学生一方面借助流行音乐舒缓了消极情绪,放松了紧张的心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有了提高。

2.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1)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由于对商业利益的盲目追求,不少流行音乐因掺杂了腻味、虚幻的非真实情感而丢失了艺术本真。这不仅会使得它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骤减,同时也将导致大学生因过于沉迷某些负面情感中不能自拔,甚至可能对他们人格造成一定的伤害。此外,流行音乐大多表达情感都比较肤浅,趋于表面化,较少蕴含深刻的内涵,不像传统音乐那般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底蕴,因此也就不能够带给大学生较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人生启迪。

(2)媚俗的流行音乐使高校学生美学观和道德观念扭曲。流行音乐的风靡全球,带给了人们无与伦比的快乐。但是,一些流行音乐刻意追求群众基础而过分迎合“大众口味”,在歌曲选词上夹杂了大量的肤浅、媚俗的内容,很可能会扭曲高校大学生的美学观和道德观。

(3)消极的流行音乐淡化了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同大部分的快餐文化一样,一些流行音乐擅长鼓吹及时行乐等庸俗思想,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长期熏陶下,容易丧失责任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没有使命感,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措施

1.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类型的选择

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是当今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保持各种音乐类型之间的平衡发展不容忽视。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音乐类型选择上的自主性,让各有所长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才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及时沟通和专业引导,以便培养他们正确的流行音乐价值观。总之,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高校教师们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不管是对待传统音乐、流行音乐或是其他类型的音乐,都应该保持包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调整改变音乐课程设置与模式

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应该顺应音乐的发展变化和流行趋势而有所调整。通过对当下流行音乐的摸索而在高校设置相对应的音乐课程和实践环节,是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向,这对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和通过积极思考设计和排练演出等各类社团活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种革新的课程在融入当下流行音乐元素后无疑会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也给他们带来更多亲身参与、感受和学习的机会,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

3.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高校音乐教育活动的举办方式过于传统和保守,摒弃单一的说唱式演出,多增加一些组织、编排音乐剧的演出活动等。为了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立音乐兴趣社团、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和开展艺术讲座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一方面,学生在这样一个积极健康充满音乐氛围的校园里学习,专业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对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丰富的教学形式营造健康的校园音乐氛围, 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摒弃那些媚俗的流行音乐,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音乐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4.利用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创作

教师要充分利用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积极挖掘学生进行自主音乐创作的潜质。众所周知,时下音乐歌坛中不乏一些因其原创音乐作品而走红的歌手,人们为他们大胆性的灵动创作和专业性的演唱功底所感动。所以,流行音乐对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于音乐创作的灵感具有巨大的作用,高校音乐教师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四、结语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除了要从根本上革新音乐教育理念,还应该注重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教师要充分利用时下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流行音乐背景下正确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清金.试论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

[2]刘奎民.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大家,2010(08).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上一篇:化学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究 下一篇:中国股市出现黄金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