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怎么上课

时间:2022-10-30 07:34:05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怎么上课

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也进入新课程改革试点,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做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呢?从最初的彷徨、无所适从到现在的有几分心得,结合本人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应做好以下五个转变。

一、由“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中学课堂也是以应试为中心,主要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学生的学习对象其实是一个一个知识点。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最后在考场上运用,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以人为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也就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参与问题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这并不是说知识点的学习已经不再重要了,它仍然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政治课教学如果还只是直接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互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又回到了新课改之前的老路了,无法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了。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我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上课伊始,要想使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牢牢吸引他们,就需要教师尽心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为基准。比如:在讲“商品”的时候,我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穿的衣服、使用的学习用品是不是商品?家里吃的东西是不是商品?这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思考。踊跃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再比如,在上《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我向学生播放了一段铜陵市情宣传片,一上来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都为铜陵市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和赞叹,我赶紧抛出问题:为什么片中在介绍铜陵时说他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学生立即思考讨论,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新课改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的舞台上,学生才是台上的主角。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有可无,相反,教师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职责。比如,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锻炼能力,我曾经尝试性地进行师生角色互换,也就是我当学生,让学生来当老师,把原来单向的知识灌输变为双向互动的教与学。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互换过的学生都更加理解和珍惜教师的辛勤劳动,这无疑比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效果要好的多。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在语言上也可以改变传统的威严风格,适当的幽默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学习的伙伴,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从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向老师提出问题,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最后:立足生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不少学生总认为政治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新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知识点的呈现上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知识点融入一个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新课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来统筹课堂教学,这也是新课改的显著亮点。这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候必须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比如,在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我列举了铜陵市实施的路灯亮化工程、学校正在建设的学生公寓和即将建设的塑胶操场等事例,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促使学生对财政的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到附近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调查某几样商品的价格。让学生结合价值规律谈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真实地感觉到政治离生活很近,生活处处都有政治。从而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乐趣。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由“以教材为纲”向“综合开发课程资源”转变

传统政治课教学,教师必须按照教材和大纲要求来授课,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但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以教材为纲转变为注重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教材、教参、时事政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是可用的课程资源。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除了深挖教材,还要开发更多的课外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如最近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铜陵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事例,我就及时向学生播放,让大家了解了身边的新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为一个铜陵人的自豪感。平时,我在读报时看到有价值的材料,也会将其剪下,以备不时之需。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校园文生活。深入社会实践。比如,开展政治小论文大赛,组织学生观看热播主旋律电影等等。我还针对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城乡结部,要求学生对城乡教育差别进行调查,形成调研报告。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三、由“注重传授知识”向“知识传授和和思想教育并

重”转变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传统思想政治课中教师更关注传授课本知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关心不够,这导致思想政治课缺乏实效性。因此,面对新课改,我们老师应自觉将德育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提升。例如,我在上《商品与货币》时要求学生就如何对待金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由“黑板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变

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很少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加上很多学校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完全具备经常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所以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师应多开展多媒体教学、多制作相关课件。我曾经在多媒体教室上过一堂课,其内容之前也上过,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魅力,虽然是重复的内容,很多学生都听的津津有味。后来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是喜欢上黑板课还是多媒体课?学生齐声回答:多媒体课!这说明新课改符合学生的身心要求,而这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

五、由“传统的教师”向“研究型的学者”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与研大多是分离的,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搞教学,至于教研工作很多是为了评职称而应付差事。而新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更,更涉及到教学理念、方法、评价等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改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自己就必须成为研究型的学者。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不断积累,逐步把经验升华为理论,才会形成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成为教学的专家,这不仅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人,必须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要从自己的课堂做起,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教学方法的变革其实并非高深莫测,也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教师只要平日多钻研些,多积累些,从每一次备课、每一次授课、每一次辅导做起,我们也会成为教学的良师,学生的益友!

上一篇:深化教学反思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下一篇:真爱无香 大美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