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职教模式及其现代启示

时间:2022-10-30 03:52:27

传统职教模式及其现代启示

[摘要] 传统的职业教育有家传世学、学徒制、师徒授业三种形式。因材施教、学教关系密切、学生质量高、动手能力强是其突出优点,不利于技术的交流与普及是其不足。而现代职教模式效率高、利于技术的普及推广,但质量相对较低,动手能力较弱。现代职教应继承传统职业教育精神,提倡子承父业,鼓励职教师生建立和加深师生情谊,弘扬企业荣耀感;因材施教,严格治学,加强实践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训课,适当采用实行学徒培训制; 举行拜师仪式以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崇敬,增强学生对师者的崇敬,提高现代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徒制;学校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08?04

自我国引进西方的班级授课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国早期的私塾教育已消失,不过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还有适当的保留,比如古时候的师徒授业教育模式在少数行业中还存在。师徒授业就是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获得技能。目前相声、京剧、厨师等行业还保留着拜师的习俗。师徒授业的方式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授技艺的方式。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至今,我国很多工厂仍然保留着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新职工进工厂之后,单位会安排认师傅,然后徒弟跟着师傅一起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独立工作。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很多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理,西方教学模式也有他自身的缺欠,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继承和发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使其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的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

一、传统职教模式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工匠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培养:其一为家传世学,即世代为手工匠艺人,子承父业,技艺绝不外泄;其二为学徒制,有技术的能工巧匠也会打破家庭的圈子,或设学收徒,专门培养弟子,或招收徒工,在工作中传授技艺;其三是拜师学艺师徒授业的方式。这些手工业工匠的培养模式是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些模式有很多优点也有一些弊端。

(一)家传世学

家传世学的手工业教育在先秦时期非常广泛。由于“四民分业”的思想不断得到认可和普及,手工业者“世代为工”的情况相当普遍。我们可以从《国语·齐语》和《管子·小匡》中找到相关的史料和记载。《小匡》日:“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通过家族传授手工技艺的方式在当时看来具有多种优点,能够使弟子潜心于此而不转移志向,因此使其技艺达到相当的高度。这种思想在战国其他的文献中也得到肯定和认同。如《考工记》中说:“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意思是说有技能的人能够将技术世代传授而不外泄,就可称之为能工巧匠。《苟子》中也说:“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这都说明,当时手工业者传授技术的主要途径是父子相传,而且严格保守秘密,绝不向外人泄露。

(二)学徒制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家族内部的技艺传授,所谓学徒制也已经产生。可以说,祝、史、射、御、医、卜和百工技艺无不有师。《庄子·人间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

树。其大蔽数干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椭,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这是木工师徒之间针对硕大无朋的树木可否作为原材料的问答,正可说明当时学徒制度的广泛存在,也说明师傅在传授弟子技艺的时候往往有所保留,所谓授人以规矩,而不授人以巧。此外,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一些原来的畴人(职官)流散到民间,他们著书立说,组织学派,并开设私学收徒。畴人将本来密藏于官府的技术带到民间,又从民间生产实践中吸收养料,促进了技术本身的发展。“学徒制包含着大量经过精炼和检验的先人智慧”,[1]学徒制有很多值得今人学习的地方。

古代学徒制有如下一些特点:① 古代学徒制教育贯穿于行业生产的全过程之中,具有全程教育的特征,这种教育培养出的人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造精神。特别在古代社会末期学徒制职业教育培育出许多杰出人才和能工巧匠,他们创造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工艺业,有的产品今天被视为“国宝”,成为我国古代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② 学徒制以技能传授为中心。由于古代没有多少技术理论,因此也没有独立的理论教学。但师傅也不是仅让徒弟机械重复操作,他们也非常重视技术经验和行业规范的传授,师傅通过自己演示和在指导徒弟操作的过程中传授技术经验,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行业规范。因此,学徒制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学生不注重学历,只注重其就业价值,只重视操作而不重视理论原理的追寻。③ 学徒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现场学习为主。古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是生产第一、教育第二。学徒主要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边看、边干、边学的。一般过程是徒弟先在旁边看师傅干,了解了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后,徒弟便可帮着师傅做一些简单辅助活计.徒弟辅助工作干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达到胜任基本工序以后,便可在师傅指导下开始系统工作并逐步过渡到独立工作。但还要继续领悟师傅最精妙的“绝活”,学徒期结束后才成为独立的工匠,其学徒期长短中国有习俗约束。④ 学徒制中师徒之间关系非常亲密。⑤ 学徒制的教育效率较低。学徒制职业教育属于个别教育形式,徒弟在独立操作之前必须首先要熟悉所有工序。但每道工序又很少单独教授.大多是在完全自然的工作过程中随机学习,因此学习的周期长、教育效率低下。

(三)师徒授业

上一篇:浅谈物理课堂的师生互动 下一篇:例谈元认知在语文生态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