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归化与异化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时间:2022-10-30 03:37:33

诗歌翻译归化与异化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摘 要: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最佳关联性能对诗歌翻译中的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进行解释,本文选取拜伦的长诗《唐璜》及其中译本为语料,说明应用于诗歌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原则能被最佳关联性有效地解释。本文还对《唐璜》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诗歌翻译中的翻译原则归化和异化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互为补充、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最佳关联性 诗歌《唐璜》汉译 异化原则 归化原则

1.引言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翻译诗歌是最难的,那么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到底是应该以原语文化为标准还是应该以目的语文化为标准呢?这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可以有效地解释人类交际,翻译也是一种交际,是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译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最佳关联性对诗歌《唐璜》汉译进行解释。

2.《唐璜》汉译异化原则与最佳关联性

关联原则设想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其本身都具有最佳关联性。[1]最佳关联性也就是受话者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恰当的处理努力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性是以人类交际为取向的。[2]译者和译语读者理解原语和译语就是将其相关语境假设(储存在其大脑中被激活的相关百科知识)和输入的新信息(原语和译语)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地说就是用演绎推理来寻找原语和译语语句的命题和激活的相关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性。用最佳关联原则去解释翻译就能有效地说明某些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语篇的逻辑和结构合格性。[3]

下面以拜伦的诗歌《唐璜》和查良铮的汉译本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To add a story to the Tower of Babel.给巴别的通天塔又加高一层。

该诗选自《唐璜》献辞的第四小节。初看到中译本,对于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对巴别的通天塔难以理解,中国读者要想更好地理解译文,必须做出如下的处理努力:a.巴别塔是《圣经》之《旧约・创世纪》第11章中所描述的一座通天塔,由挪亚(Noah)的后代示拿(Shinnar)所建。b.了解巴别塔的起源和含义。传说古时候,天下人都说同一种语言。为了显示人类的智慧和力量,他们商量决定修建一座塔,塔顶则直达天庭。塔很快就造了起来,并且越建越高。c.对《圣经》中的相关人物和故事有所了解。耶和华是《圣经》中的天主。天下的人类皆为一个民族,如果都说一种语言,那么他们就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人类凝聚下的力量将可以创造任何奇迹,人类最后将脱离神的统治。于是耶和华便把人类语言变乱,使他们无法沟通,他们再也不能建造那座塔。译文读者把文化的相关背景知识作为理解译文的大前提,把译文本身作为当前语境假设,即小前提,那么译文读者就能更好地理解译文,从而推出合理的结论,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这样译文读者就不会认为译文不知所云,相反还能让译文读者付出有效的处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因此,这种译法更能激发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扩大译文读者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在读译文的同时获得和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Her zone to Venus,or his bow to Cupid.或如维纳斯有腰带,爱神有弓。

该句诗选自《唐璜》第一章第五十五小节。虽然译文读者可能不明白维纳斯、丘比特等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但结合当前上下文的语境,能知道此处是在描写女人的美与爱情。译文读者要想理解该小节译文,就必须做出如下的处理努力,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即古希腊罗马神话作为理解译文的大前提:a.维纳斯(Venus)是古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女神,相对应于古希腊神话的阿弗洛狄忒(Aphrodite),是爱情、及美的女神。小爱神丘比特(Cupid)是她的儿子。b.据说维纳斯出生于海洋,以美丽著称。c.阿弗洛狄忒有着古希腊最完美的身段和相貌,象征爱情与女性的美丽,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d.阿弗洛狄忒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都来源于她的罗马名字。e.阿弗洛狄忒(维纳斯)在古希腊罗马艺术作品中被塑造成绝色美女,最著名的雕像是在米洛斯岛出土的“米洛斯的阿弗洛狄忒”。f.阿弗洛狄忒(维纳斯)作为爱情女神,她有一条神奇的宝腰带,古希腊女子在结婚时,要把自己织成的腰带献给她。读者读到此小节诗时,把古希腊罗马神话作为理解译文的大前提,把译文作为当前的语境假设也就是小前提,即可得出结论,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异化的翻译方法,保留了原语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给译文读者理解文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却能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异国的文化传统习惯。

Each in their turn like Banquo’s monarchs stalk,Followers of fame, “nine farrow” of that sow.啊,这群声誉的奴仆,那“母猪的崽仔”,都曾昂首阔步,像班柯的帝王之影。

该诗选自《唐璜》第一章第二小节。译文读者读到引号中的译语:不免产生疑惑,不知所云,译语读者要想理解“母猪的崽仔”该中文译文,就必须付出如下处理努力:a.引号中的话语其实是出自一个典故。自莎士比亚《麦克白》第四幕第一场第六十五行的一处诗词如下:猪九子食其豚,血浇火上焰生腥;杀人恶犯上刑场,汗脂投火发凶光。b.理解这则典故的大致涵义。c.理解拜伦在此处之所以引用莎士比亚的典故,主要是意指本小节起始处提到的那些英雄人物。译文读者要理解像班柯的帝王之影,还要付出如下处理努力:a.了解班柯系莎士比亚《麦克白》一剧中的人物。b.班柯被麦克白杀害,但是他的子孙取得了王位。译文读者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当做理解译文的大前提,把译文也就是相关的语境假设当做理解译本的小前提,那么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得出相关结论。虽然译文读者在刚读到译本会发现有少许困难,但是通过有效地处理努力之后,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译本,而且能为文化的传递和沟通起桥梁作用,这种异化翻译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体现其最佳关联性。

3.《唐璜》汉译归化原则与最佳关联性

以译语为中心的归化原则在翻译中也是可行的,这同样可以用最佳关联性来解释。但有些学者认为,最佳关联性不能解释以译语为中心翻译活动,而这只能用最大关联性来解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最大关联性是以认知为取向的,其本身并不能解释交际翻活动。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的关系应该这样来理解:最大关联性以认知为取向,而最佳关联性以交际为取向,最佳关联性不是最大关联性,但是最佳关联性却蕴含了最大关联性。这样我们可以从交际的角度去解释在某些异类社会文化语境中语篇的逻辑和结构合格性。[3]

And no man should ever give her heart the least sensation.她面对一切男人都该心如古井。

该句诗选自《唐璜》第一章第七十七小节,译文中的“心如古井”,属于归化翻译特征,套用了汉语的成语,使得译文更接近汉语习惯,更流畅易懂。译文读者只需要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因为译语读者看到“心如古井”这个词汇,马上会激活大脑中的相关语境假设和相关百科项,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最终得出结论。“心如古井”是一个比喻性词汇,译者选用此成语并非仅仅为了达到语言的通顺和简洁效果,实际上是某种戏拟性的词汇运用手法,与下文的Julia假装的麻木冷淡形成讽刺性的对照。[4]归化翻译实现了最佳关联性,最佳关联性是以交际为取向的,最大关联性是以认知为取向的,而翻译本身就是交际的下义范畴,归化翻译虽然是使译语读者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看似只能用最大关联性来解释,但是在解释交际过程中,涉及社会规约性时,最佳关联性是等同于最大关联性的,[3]所以说归化翻译也可以用最佳关联性得以很好地解释。

Say very often to myself,‘Alas!All things that have been born were born to die.我常说:“呜呼!生如白驹过隙,此身乃是草芥,任死神随意收割。”

该句诗选自《唐璜》第一章第二百二十小节,原诗“青草?―干草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译文插入古雅体”: “呜呼!生如白驹过隙,此身乃是草芥,任死神随意收割。”从整个诗节来看,查译前三行的仿古雅体表现了叙述人一本正经、故作深沉的学究和说教语气,与最后两句的诙谐通俗语体形成鲜明的对比。[4]中国读者看到此类古雅体语言,只需要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古雅体语言对于译文读者来说应该十分熟悉,理解起来也丝毫不费力气。译语读者看到译本中的古雅语言便会激活相关认知图式,也就是激活相关语境假设和相关百科项,获得语境效果,更好地理解译文。这种归化译法也实现了蕴含最大关联性的最佳关联性。再现了原语篇的表现功能,灵活变通地运用文化功能转换策略,充分发挥了译语的优势和潜力。

4.《唐璜》汉译的对比分析

本文选择《唐璜》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一个是查良铮的译本,一个是朱维基的译本,两个译本各有千秋,由于篇幅有限,仅举出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唐璜》第三章第九十九小节:And Pegasus runs restive in his “Waggon”, Could he not beg the loan of Charles’s Wain?查译为:而嫌彼加沙驮着他不够平安,他何不借用一下“理查的战车”?[5]朱译为:而“飞马”又拉着他的“车子”勉强奔驰,难道他不能告借一下“北斗七星”?[6]我认为把Pegasus译为彼加沙就比译为“飞马”好,而把Charles’s Wain译为“北斗七星”就比“理查的战车”要好。译文读者要理解彼加沙需要付出如下处理努力:a.彼加沙源自于古希腊神话。b.是希腊神话中有翼的马,象征诗的灵感。译文读者把相关古希腊神话故事作为理解译文的大前提,把译本作为理解译文的小前提,最后获得语境效果,从而很好地理解译文。而此处若翻译成“飞马”不仅文化意象有所改变,甚至歪曲了原语的意思。Charles’s Wain,朱译为“北斗七星”就稍胜一筹,查译为“查理的战车”译文读者看了定会百思不得其解,不禁会产生疑问:此处是否和战争有关?也没有传递任何文化特性,读者花费很大的处理努力也未必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从而很好地理解译文,而朱译为“北斗七星”就一目了然,简洁恰当,让译语读者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就可以获得很大的语境效果,“北斗七星”也是明显的归化翻译法,符合读者的认知环境。

5.结语

用最佳关联性来解释诗歌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就能从根本上消除某一个单一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实际上,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从诗歌《唐璜》来看,查良铮的译本和朱维基的译本也并不是从始至终贯穿一个原则,而是两者并用。译者在翻译诗歌时会根据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去选择合适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译语读者也能从译者用不同策略翻译出的译本中找到最佳关联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译本。

参考文献:

[1]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何自然,冉水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

[3]孟建钢.关于翻译原则二重性的最佳关联性解释[J].中国翻译,2002,(5):27-31.

[4]商瑞芹.诗魂的再生――查良铮英诗汉译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5][英]拜伦著.查良铮译.唐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6][英]拜伦著.朱维基译.唐璜.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上一篇:英汉语复数名词定语对比研究 下一篇:浅析《一小时的故事》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