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案的制订与实践

时间:2022-10-29 10:38:02

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案的制订与实践

摘要:讨论了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制定和实施新考核方案的必要性 ,剖析了新考核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总结了新考核方案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考核方案;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作者简介:罗洪波(1977-),男,广西忻城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6-02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传统考核方案通常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体现。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期考成绩在学生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重过高会带来很多问题。通过一次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更为糟糕的是,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变成了考量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工具。教师不能通过考核评价动态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也不能通过考核评价的结果及时认识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效果,从而及时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2007年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原机电类专业课程“液压与气动”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改革后的课程“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于2008年获广西区精品课程。2009年课程改革项目获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资助。为了配合教改项目的进行,使课程的考核方案能更有效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对传统的考核方案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我们制定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从2009年实施至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

所谓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多种形式的评测,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阶段性考核。过程性评价是我院改革后“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考核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单单通过期末一次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应试而学”,通过考前突击,甚至取巧作弊的方式来应付学习和考核,忽视学习过程,漠视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即便学生的考试成绩良好,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更为全面和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根据阶段性的评价结果了解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效果,鞭策自己及时地调整学习方式,更好地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我院新的“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标准体系下,我们改变了以往“先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再讲解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再介绍回路的工作原理”的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主要通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分组完成一个个基于企业真实案例的教学项目的方式来开展。这同样要求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之后,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二、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

1.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思路

过程性评价成绩的评定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评定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应该涵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每个教学项目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各项评价的指标必须细化和量化,以增加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

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有必要的话,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辅导。这势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因此在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方案实施的效率问题。

2.过程性评价成绩的评定原则

(1)完整性。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其内容应该涵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的教学项目。在实现考核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应该对重点的教学项目有所侧重,突出这些项目在过程性评价成绩中的权重。

(2)多样性。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评定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效果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该是一个由“客观题的测试”、“方案制定能力的考评”、“方案实施效果考评”、“成果展示的考评”等构成的完整体系。

(3)真实性。真实性是过程性评价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应该制定严格的审查制度,杜绝学生在过程性评价中的一切作弊行为。

(4)公平性。公平性是指教师给出的成绩应该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一档次的学生,教师给出的成绩应基本一致。这要求在制定过程性考核细则的时候应细致全面,具备可操作性,确保打分项目的客观公正。为此,对于每个学习项目,我们采用经过细化和量化的评分表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5)创新性。对于综合素质突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该鼓励其自主学习的行为和创新精神。在过程性评价成绩的评定上,相应地,也应该对这些方面的能力予以适当加分。

3.提高评测效率,降低教师过程性评价工作量的一些措施

(1)使用客观题。可以使用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把客观题设计成网页的格式(如图1所示),嵌入课程网站。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计算机自动统计正确率,并给出成绩。可以在满足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降低教师的工作量。然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客观题的理论测试只能从一方面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客观题的测试不应该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另外,教师在设计客观题的时候,应选择比较能反映学生操作水平的内容。

(2)组长检查打分制。建立学习项目组组长打分的机制,不但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学习进度的机会。对于后进的学生,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手段。采用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每位组长对评测指标的把握尺度不一样,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制定详细而可操作的评分标准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终结性评价的必要性

终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科目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的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采用单一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案会带来前述的种种问题。但终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对学科的整体掌握情况,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另外,终结性评价方式由于可以在监考老师的监督下集中进行,可以杜绝某些过程性评价方式中不易监控的作弊行为。综上所述,过程性评价不能完全取代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补充。在我们的考核方案中,采取了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40%的考核方式。

四、新考核方案的实施效果

我院“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新考核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了教学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案适应了“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促进了该课程的内涵建设。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更加讲究细节,准备更加充分,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更具体。细分的课堂教学项目促进了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跟教改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引入,要求教师针对每个教学项目,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完成情况等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评价方式的细化,可以降低以往“一考定终身”考核方式的偶然性,教师最终给出的成绩,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具说服力。

3.提高了教学效果

采用了新的考核方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反馈的过程性评价结果,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从而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期末考试成绩本身,学习效果得以相应地提高。我们的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在实施新的考核方案以后,通过课程,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掌握程度更为扎实。对于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操作、维护、维修水平较之往届的学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结束语

传统的考核方案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案是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进行课堂教学和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成为高职“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对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案进行改革后,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新的考核方案也暴露出了“执行的过程繁琐,教师的工作量较大”等缺点,需要我们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美]萨克斯.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美]申克.学习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美]希尔伯曼.积极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定位“应用型人才”的熟练操作技能体系建设 下一篇: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性思考